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

第1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效設計;以生為本;反思促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3-0074-02

新課程改革數年來,課堂教學仍然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語文教學高效設計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高效的教學設計不僅對教學過程起著宏觀調控作用,還能幫助學生自主、能動地生成、建構自己的知識世界、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去年半年,筆者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全程學習培訓,特別是“中小學教師信息教育”中有關教學設計一節(jié)的學習,感受頗深。

一、教學設計不是寫教案

有些教師認為,教學設計就是寫教案,最多也就是在教案的基礎上把一些地方寫得詳細些,把內容弄得精彩些。其實不然:教學設計不是寫教案,是以一定的教學思想、教學觀念、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分析教學需求為基礎,以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步驟為目的,對教學的系統規(guī)劃及其教學方法的設計。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就是要在教學之前,做出如何最有效地向學生傳播基礎知識、培養(yǎng)基本能力、學會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從一節(jié)課中有所收獲的整體設計。特別是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設計更顯出了其特點,更多地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去理性地思考教學,在教學認知能力上有所提高。教學設計功能與傳統教案有所不同:它不僅僅只是上課的依據,更重要的是說清楚為什么要這么設計,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起始階段,對教學過程起著宏觀調控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不能單槍匹馬

教學設計不能單槍匹馬,在設計《背影》時,從設計的建構、資料的查找、重難點的確定、教法的突破、新課的導入、目標的達成、課件的制作等,都經過數次反反復復的集體討論、修改。例如,難點的突破:對“背影”深層的理解,最初自己的設計就是按部就班,先講文中出現的幾處背影,再講背影的描寫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題,結果學生不易理解,后經過大家公關,打破了傳統的按照教材知識點的先后順序講解,而是先拋出從家庭的境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不景氣,再講解父親的關切使作者感激,父親的艱難掙扎令作者感動,從而引出焦點問題——背影的描寫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題,這樣重新組合了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分析原因,很自然地學生了解了原因,突破了難點。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fā)揮“集團效應”的作用,僅依靠個人孤軍奮戰(zhàn)、單槍匹馬、冥思苦想,顯然不可取,有時甚至會出現謬誤。集體備課有利于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在備課過程中的不足,實現取長補短,從而提高教學的整體水平;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之間相互合作,從集體中獲取知識,汲取力量,倡導“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既彼此交流了情感,又能引發(fā)參與者的智慧,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效果。

三、以學生為主體,不拘泥于教學設計

葉瀾教授認為,評價一堂課好不好,其實是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因為評價標準可以隨學校、教師、學生、學科、教材等情況的不同而不同。葉瀾教授總結了實驗學校的教育改革經驗,她提倡一堂好課應該努力做到“五實”:扎實、充實、豐實、平實和真實。要做到這“五實”,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以學生為本。

有時設計極佳的課上下來效果卻不怎么理想,原因是自己忽略了最重要的對象——孩子。也難怪,我們所面對的是思維活躍、充滿好奇、充滿求知欲卻又還是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在課堂中會出現很多出乎意料的情況,從而讓我們感到與自己的教學相沖突。因此,面對不同地方、不同班級的孩子,在實施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也要有所不同;面對不同個性的學生,教學時也應有所調整和變化,要以學生為重,體現學生為主體;在遇到沒有設計到的課堂問題時,我們要心平靜氣、穩(wěn)定情緒、妥當處理。

總之,教學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教學設計,被教學設計束縛了手腳,而應一切以學生為重,以教促學,應學生動而動、應情境變而變,對課堂教學的各種變化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好的教學設計要走進學生的心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堅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笨柹舱f過,“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師行為,而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建構?!毙抡n改也強調:“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營造寬松、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氛圍?!焙玫慕虒W設計,還要在課堂上實施好。

要上好一節(jié)課,就要善于與學生交往,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教師要會“審時度勢”,“察言觀色”。課堂上應及時注意學生的表情,從而判斷出學生對自己的課是否滿意,在語文課上,學生最容易出現厭倦、煩燥情緒,若教師還一味地講下去,那么師生關系就會出現緊張;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反應,及時設計自己的方法、語言或提問方式等,從而達到師生和諧。要特別關注那些沉默寡言、不愛表達、甚至內向怪癖的學生,對他們要多鼓勵、多給予其參與的機會,慢慢調動他們的情感,從而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形成全體同學共同參與的課堂。此外,還應注重那些對語文有“天資”的學生,他們因特別喜歡語文而有趣味地學習語文,他們思維開闊、知識豐富,教師應適當增加教學難度,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的精神。

張民生(國家督學)認為: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兼顧有差異的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一堂好課,不是為一個人,也不是為幾個人,而是為全班所有學生上的,要使全班學生都有所收獲。

五、通過反思促進教學設計

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他提出了教師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教學設計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做出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fā)展的體現。

通過教學反思,學生能建立科學的現代的學習理念,并將自己的新理念自覺轉化為學習行動。課堂反思,不僅要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更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課堂學習中,讓教師的主體性率先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學生的主體性更要充分發(fā)揮。將發(fā)展教師與發(fā)展學生相統一,反思不僅要“照亮別人”,更應“完善自己”。因此,反思是學生自我成長的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 借助其他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評價進行反思,可以客觀冷靜地分析、審視自己的教學,這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有效途徑。而作為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手段,它既能優(yōu)化教學設計,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當前新課改如火如荼,信息網絡千變萬化,教學理念日新月異,教學設計尤為重要;更新知識、提高素質,把新的教學方式融入教學當中、把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很好地融為一體,真正實現學生“學習語文、體驗成功、享受快樂”,做到設計有價值,教學有效果,課堂有效率。

讓我們記住愛因斯坦的話吧:“青年從學校畢業(yè)時,應當是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而不是單純掌握一些技能的機器?!?/p>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于春燕,王文豐主編.新課程教學設計[M].沈陽:遼寧師大出版社,2002.

第2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 初中 作文教學設計

作文是檢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最佳科目,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為應試教育和老師教學方法的不正確等原因,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作文水平不高。所以,教師要采取合理的科學的方法來落實好作文教學方法。

一、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1.綜合性。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強,這次改革是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并聯系生活,在課堂內外綜合學習,涉及學校、家庭、社會,注重學生群體間的差異性,關注于他們的興趣愛好、自主性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實際運用能力,形成全面正確的價值觀。

2.連接性。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是交流的工具,學習的目的是可以學以致用,在現實生活中能順利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綜合性學習注重加強對知識的透徹理解,能夠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反思,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書面知識與實際運用之間的橋梁,起著連接作用。

3.合作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的范圍較廣,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真誠交流,學校與社會之間的保障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人人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1.教學過程太老套,缺乏互動。雖然教學改革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但是仍然有大部分語文教師按照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上課,教學觀念沒有改變。單向的灌輸知識,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習的自主性被壓制,無法發(fā)揮出他們的潛能。師生間缺乏互動,不能進行交流,導致學生厭倦語文作文課。

2.作文教學模式化嚴重。語文作文是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嚴謹的語文語法組成的,豐富的想象可以刺激語文水平的提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目前很多語文教師還是采用命題作文或者半命題作文的形式來教學,劃定寫作的范圍,這嚴重制約著學生的發(fā)揮和寫作能力的鍛煉,導致課堂上教師講評的津津有味,只有少部分學生在聽,很多學生昏昏欲睡,完全沒有對寫作的興趣。

3.很多教師抱怨語文作文教學難以施展,但卻不積極研究教學方法,不進行自我反思,只是一味的將責任推卸到學生方面。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很強的表現欲,有著自己的想法,但是教師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不能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師生之間有隔閡,學生沒有足夠的語文作文學習興趣。

4.作文評估機制單一。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要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但目前作文評估大多只有教師參與,沒有實行學生自評和互評的制度。學習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一起的事情,而主動參與對寫作的作用是很大的,自評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現不足,互評可以讓同學互相幫助,找到自己難以發(fā)現的錯誤。

三、初中作文教學設計的具體方法

1.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教師要改變單一的授課方式,轉變角色,針對寫作需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寫作環(huán)境,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體驗生活,在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興趣。舉辦活動時,要舉辦專題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年齡等制定活動主題,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做記錄,出現問題要靈活解決,確保不偏離活動的中心。

2.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教師是學生的依賴,而語文這門學科涉及面又較廣,加上新的教學改革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緊跟語文綜合性改革的腳步,提高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以便為學生舉辦最佳的實踐活動。

3.合理運用網絡,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當今時代,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對初中生這群年輕人來說,互聯網更是必不可少。合理的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適應學生心理,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瀏覽;還可以創(chuàng)建博客,讓學生上傳文章,獲得成就感;修改作文時,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修改,也更能引起學生興趣。

4.鼓勵學生自評、互評作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作文評估方式,鼓勵學生自己評估作文,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發(fā)現自己的錯誤,在不足處找尋改正方法;鼓勵學生進行作文交流,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在不斷充實自己的過程中,作文水平也會不斷提高。教師還可以選擇比較好的作文,在課堂上公開講解,讓大家一塊探討,各抒己見,學習作文水平高的同學的寫作技巧,對于大家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師進行講解或者讓學生自己查閱書籍。

總之,作文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教師要正確引導,培養(yǎng)學生興趣、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并且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敏.綜合性學習背景下作文教學分析[J].語文天地. 2013(05).

第3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人教版 初中語文 實驗教科書 綜合 學習 設計

目前,我國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的所有單元設計,大多以活動方式為主,內容基本相同,語言表述的風格也大同小異,這種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目標的實現,沒有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因此,必須進行教科書設計的改革,深入綜合性學習的方法,統籌研究和考慮編排,真正發(fā)揮教科書應有的價值。

一、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人教版初中實驗教科書的設計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教科書中大量的活動設計很容易誤導教師和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的認識,鮮明、豐富的活動設計會將學生的吸引力集中在實踐活動中,并不能達到活動真正設計的目的,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其次,人教版教科書中活動的設計大致相同,不能體現出不同時期學生的學習特點,重點不突出,梯度不大,不變的活動形式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與活動設計的初衷相背離。最后,人教版綜合性活動的設計描述步驟基本相似,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離不開學生自己的討論和思考,相似的語言表述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思考力和交際能力等的培養(yǎng),不能突出教學重點,盡管學生進行活動的內容不通過,但是最終收獲的經驗確實一致的,不能真正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總而言之,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在設計沒有很好的將活動與綜合性學習聯系在一起,重視選文教學,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嚴重的阻礙了活動的設計,將學科與活動對立起來,沒有有效的利用活動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這樣不僅會讓語文課程變得枯燥無味,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在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形成,沒有真正做到綜合性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無論是哪個學科的學習,都要建立在實際生活中,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將學習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學習任務變得更充實、更有意義。課程的活動設計中,要指導學生進入一種生活情境中,在這種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促進學生的想象,對事實的觀察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適應性,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真正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把抽象的學習變?yōu)橛幸欢▋r值的活動型學習,真正做到綜合性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有效的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能力,通過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引起學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進行綜合性的學習,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真正起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建議

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自身的學習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綜合性設計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全面豐富自己的知識。本文對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綜合性學習設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教師和學生都要更新學習觀念,擺脫對教科書的盲目依賴,要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性的分析教科書,真正讓教科書發(fā)揮其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其次,教師在授課時要重視案例選擇,在合理的例子表述下,增強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引起教師的反思與提高。在設計教科書時,也要根據案例的反饋信息,完善教科書的設計工作。

教科書的設計者要轉變設計觀念,將設計重點放在學生和語文學者上,兼顧語文學習的實際性和學生掌握的程度,淡化設計目標的期望值,真正讓教科書起到教本和學本依據的作用。初中生正處在心理、生理等的突變期,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特征,由于學生在初中三年中成長較快,思維意識、逆反心理等逐漸顯現出來,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愛好、智力水平等各不相同,其語言的發(fā)展水平也會出現差異。教科書的設計要能體現出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水平,達到積極配合學生這種成長變化的目的,讓學生易于接受教科書的設計理念。進行活動性質的設計,通過綜合性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轉變?yōu)閷W習的意識,從而進行主動的學習,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此外,教科書還要充分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通過一些小測試、小活動的板塊設計,引導學生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全面擴展學習內容。綜合考慮學習能力、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個體的情感價值觀等,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以探究式的學習方法,突出學習過程,但是相對弱化了學習能力,缺少綜合性學習的概念深入。教科書的設計要充分表現出思想觀念、交流表達等內容,最終達到綜合性學習的目的。

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的綜合性學習設計,要體現出自主選題的重要性,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性,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社會環(huán)境、感受自然與生活的各個方面,體驗與人交流、發(fā)現事物美的樂趣。人教版教科書的設計較為豐富的提供給學生活動內容,這樣會固定學生的思維,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現能力,限制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教科書的設計要盡量考慮到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勤于動腦,留出自己設計活動、選擇活動的空間。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體驗,保證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目的。通過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和書寫能力,讓學生親身體驗收獲的快樂,達到學習目的,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教科書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思維方式,通過綜合性的學習設計,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合理的學習、思考,充分體現出教科書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明.語文課“綜合性學習”的歷史發(fā)展[J].語文建設,2001(10):105-107.

第4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把握問題串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學習情感

在設計問題串時,教師需要抓住有效的切入點,緊扣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學生求解的欲望。因此,在問題的切入點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在原有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學習與探究新知,從而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心靈的距離,使學生更為放松、更為主動地融入課文營造的意境之中,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既要研讀教材,更需要分析學生學情,以設計出具有深度、廣度、能夠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系列問題,逐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在教學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一文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談談自己對“朋友”關系的理解,然后找出文中體現了這種“朋友”關系的語句。然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①結合自身感受,想想高爾基為什么要將外祖母視為他童年的朋友?并且是“最了解”、“最知心”、“最珍貴的終身的朋友”。這樣,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將自己的外祖母和文中的外祖母進行對比,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在文中,雖然作者的外祖母是長輩,卻不擺架子,她活潑、善良、富有活力,不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不束縛孩子,而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作者。②為展現外祖母的風采與品質,高爾基對外祖母這一形象進行了傳神的描寫。請找出文中的相關語句,總結外祖母的性格品質。教學之后,教師還可拓展延伸提問:①在你們閱讀過的書籍中,還有哪些與本課的外祖母相同的人?請寫出書名與兩位人物。②回想之前所學的《社戲》中的外祖母的形象,思考這兩個外祖母的形象有何共同點?其描寫方法有何不同?(提示:共同點:慈愛;《社戲》中是略寫,《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是中心人物,通過其語言、外貌描寫展現她的品質與性格。)③在你們的實際生活中,是否有如高爾基外祖母這樣的忘年之交?若有,請講述一兩件感人的事。這樣,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升華主題。

二、抓住問題串的層次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從學生的認知角度來看,因生活閱歷、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水平,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其結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分層設計問題,并采用點名回答、自主發(fā)言、獨立回答、小組交流匯報等方式,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思考與自我展示的機會,從而激發(fā)與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從認知角度來看,學習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注意由知識層面逐步上升到理解與運用層面,然后上升到綜合評價層面,從而逐步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其由感性認識過渡到理性認知。

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巧設多種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本。①請畫出自己認為精彩的語句,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讓學生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分享看法。②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文中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并概括每節(jié)的具體內容,了解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展現這一特征的。弄清其中蘊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當學生理清貫穿全文的線索后,教師還可結合練,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遣詞造句,使用精練的語言抒發(fā)自身感受。在這一過程中,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③說說本文描繪濟南冬天獨有魅力的方法,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然后運用替換法,把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變?yōu)橐话愕谋磉_,對比兩者表達效果有何不同。④聯系所學的《春》,比較分析,說說兩者在寫法上有何異同點,通過對比加深理解。⑤假設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設計一段導游詞。在課堂上,學生可相互評價,然后教師加以點評。這樣,將學生由知識層次逐步引入理解運用、綜合評價層次,深化理解,強化記憶。

第5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初中語文作業(yè)設計的現狀

(1)作業(yè)設計缺乏差異性。一個班級的學生個體是有差異的,有的教師只注重文本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卻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難以對這樣的語文作業(yè)產生興趣?;A薄弱的學生做起來有困難,基礎較好的學生則不屑完成。長此下去,就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快不了,一些學生吃不下、跟不上的現象,學生對完成作業(yè)提不起興趣,這樣的作業(yè)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2)作業(yè)布置缺乏系統性。今天布置什么作業(yè),明天布置什么作業(yè),全憑教師興致,往往缺乏科學的統計依據,教師布置作業(yè)的量顯得較為隨便,導致學生有時忙,有時閑。且作業(yè)設計有簡單化、模式化的傾向。例如,在課后要求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而閱讀材料與課堂教學缺乏實質性的關聯,且教師又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這樣的作業(yè)學生往往難以落實。實際上,這些簡單化、模式化的作業(yè),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毫無實效。

二、初中語文作業(yè)設計的原則

(1)作業(yè)設計要體現針對性。因材施教,發(fā)展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作業(yè)要體現個性化,要有助于“提優(yōu)、抓中、補差”。設計作業(yè)應注重作業(yè)的層次,有一定的靈活性,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選擇作業(yè)時能“愛我所愛”、“對號入座”,調動各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作業(yè)設計要體現開放性。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遍_放式的作業(yè)要求學生沖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使作業(yè)和生活接軌,讓學生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作業(yè)形式,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設計開放性作業(yè),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3)作業(yè)設計要體現趣味性。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認為負擔重,除了指作業(yè)量多以外,還有一個方面是作業(yè)乏味。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乏味的。興趣跟時間的占用是成正比的。興趣越濃,就越舍得花時間。當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種種途徑、方式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趣的事情之后,還應該在作業(yè)布置讓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提高學生完成作業(yè)的主動性。學生的智慧與趣味化的作業(yè)設計碰撞在一起,經常會產生很多閃亮的火花,讓我們?yōu)橹@嘆。如學習詩詞時,為進一步讓學生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不妨設計詩詞配樂、配畫的作業(yè)。學生嘗試用音樂、畫面來詮釋它,看是否能淋漓盡致地把詞中的意境表現出來。也可設計配樂朗誦,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比賽。能說的說、能奏的奏、能畫的畫,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才能,讓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鞏固。這些的作業(yè),讓學生在完成的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一方面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yǎng)。

(4)作業(yè)設計要體現實踐性。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的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提高能力的舞臺。課改后的語文教學,更應體現“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構建開放、適應時展的課程體系”的理念,語文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學得”又要關注學生的“習得”,提高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yè)的時候應關注學生的生活,與時代生活聯系起來,設計注重運用性、實踐性的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能讓學生在讀讀、議議、演演的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語文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而有所體驗,有所發(fā)現,有所積累。這些實踐性的作業(yè)設計,超越了文本課堂,引導學生走向現實生活,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

(5)作業(yè)設計要體現自主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而且學生一味地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一方面學生對作業(yè)失去興趣,另一方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自,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再說,由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設計自己的作業(yè),更適合他自己,他也會更加喜歡自己的作業(yè),完成起來也比較容易。這樣,學生就會將學習視為一種自主性、賞心悅目的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第6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增加吟詠誦讀教學

在初中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只需要會讀和背誦古詩就行了,所以對于具體的理解和體驗教學不夠重視,語文古詩教學被簡單理解成為背誦和朗讀。這樣會使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收到影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應該突破這種教學模式的束縛,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王灣的《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情景想象,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誦讀活動。在誦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古詩中的情景。這樣學生在吟詠誦讀的過程中對于古詩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習的效率會大大提升。

二、加強教學指導,改變灌輸式教學模式

在初中古文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比較注重灌輸式教學,注重讓學生通過機械的記憶和背誦來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時候,教師會引導學生在語文教材中進行注解,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指導,引導學生采取一種更加有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使學生的語文古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學商隱的《夜雨寄北》的時候,古文中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去感受作者對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只有通過這樣的理解性記憶,學生對于其中的內容才會有更好的掌握,學習的效率才會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優(yōu)化教學觀念,實行文言并重

在初中語文古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于把字、詞、句的理解和翻譯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進行逐句背誦。但是卻忽略了文與言之間的關系,走入了教學的誤區(qū)。所以,想要提高語文古文教學效率,優(yōu)化教學目標設計,教師應該注重結合文言開展教學,全方位加強學生對于古文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的同時,應該強化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和學生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時,需要對于文章進行適當的評價,使學生可以在掌握古詩語言表達技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讀寫能力。例如,在學習文天祥《過零丁洋》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文章的內容進行理解,對于古詩中表達的情感進行感受?!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分展示了詩人愛國的情懷,甘愿為國獻身。

四、開展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標強調,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組織合作探究學習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初中語文古文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古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結合古詩內容分析作者所處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情感?!鞍嗽虑锔唢L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蓖ㄟ^這兩句對秋風的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思考詩人的情感,深入開展探究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巧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第7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導語 情感深化 興趣培養(yǎng)

許多教師在探討初中語文課程改革時,都喜歡研究如何營造課堂氣氛,而忽略了導語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其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導語設計尤為關鍵?!昂玫拈_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學過程中,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總是從導語設計開始的。在初中學校,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好動,文化基礎相對較差,知識層次差距較大,學習興趣不高,積極性也不夠,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實際情況都需要語文教師很好地掌控課堂。而好的導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所以,導語設計對初中語文教學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趣味導入語

趣味導入語是用詼諧、風趣、幽默的語言構成的導入語。使用這種導入語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去學習新內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導學生抓住學習重點,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一)謎語導入

在講《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謎語:大于號,小于號,全靠小心別去掉(打一字)。當學生猜到答案是水時,我又從水匯聚于江河湖泊進而導出了全文。這種猜謎語活動可以起到這樣兩個目的:一是活躍課堂氣氛,放松學生緊張的心情;二是引出課題,學生在猜謎語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課文的主題。

(二)iq題導入

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由于學生剛才處于休息的狀態(tài),注意力還沒有完全集中,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腦筋急轉彎進行導入,能使學生很快地進入上課狀態(tài)?!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那么成功的課堂就離我們不遙遠了。如在上《智取生辰綱》這堂課時,我出了這樣一個iq題: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有一部專門講述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為什么大家都知道是108個人的小說?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答案是大家都知道是《水滸傳》。如此一來,課堂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初步認識。

(三)趣味心理測試導入

現代社會中心理健康一詞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重視,許多學生對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有著極大的興趣。我嘗試著在課堂導入時,進行了幾次趣味心理測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講解《談生命》一文時,我首先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趣味心理測試題:你對人的生命認識如何?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題目測試出自己在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程度,不自覺地就會去思考自己以后怎么處理自身的問題,思考怎樣才具備健康的身體,從而引入對生命的認識,怎樣的人生才美好。如此一來,恰好把學生引入了文本的內容。

二、故事性導入語

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收到“一石二鳥”之效。例如,在講《端午的鴨蛋》一課時,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當年高郵幾位在北京求學的年輕人,見到了我國當代的著名作家,且也是高郵人的汪曾祺先生。答案就是高郵的鴨蛋。高郵的鴨蛋裝載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太多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寄寓著他濃濃的故鄉(xiāng)味的散文――《端午的鴨蛋》。

三、由此及彼導入語

由此及彼法指的是,取同一載體或內容相似的寫法以及相關的事情,聯系舊知識或課外知識,自然導入新課。

(一)巧借電視、電影引出課題

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因為文章所寫的事年代已久,對于許多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我在導入課時,先放了一段學生所熟知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看故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自己童年時代的回味之中,為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了很好的鋪墊。巧借學生熟悉的電視、電影作為導入語不僅自然,而且能快速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氛圍。

(二)巧借新聞資訊型引出課題

當前,許多學生很關注社會上的新聞時事,而在語文課堂中也經常牽扯到與新聞時事有聯系極為緊密內容。此時,巧妙借助一些新聞資訊作為導入語,不僅能夠讓學生及時了解相關信息,而且也能夠為語文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如在講解《魚我所欲也》這一課時,我國汶川剛剛發(fā)生了8.0級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一些老師為了保護學生,用自己的身軀擋住石板,不惜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取更多學生的生命。我根據這一新聞事實,及時切入主題,闡明了文本中生死的大義,同時也讓學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三)巧借手機短信引出課題

手機短信以銳不可擋之勢進入人們的文化視野,適時引用手機短信,既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可使課堂充滿生機。

初中語文教學中,導語的設計不是憑空想象,要根據相應的課文從而做出相應的導語,根據不同的學生作出相應的導語。只有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吸收,才能極大的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偠灾?,在語文教學中設計導語,市委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導語設計時,要追求它的新穎性,趣味性以及對學生的教育意義。當老師設計出一段有新意的導語時,往往能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同時使課堂變得萬分活躍。

第8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一、?變“劃一性”為“多樣性”

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睂n}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意個別差異。在布置作業(yè)時,要適應不同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突出多樣性,留一些可供選擇的作業(yè),便于學生自己把握。為此,筆者變單一作業(yè)為多樣作業(yè),同一教學內容布置多樣形式的作業(yè)供學生選擇。比如,講故事、演小品,討論會,演講賽,排話劇等等,以便發(fā)展學生多種潛能。

如在教學《狼》專題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不同的作業(yè)。A小組負責收集故事,整理故事,學生從《小紅帽》《三只小豬》《東郭先生和狼》《狼和小羊》等一系列故事中看到了人們對狼的不良印象。B小組根據《母狼的智慧》編寫劇本,表演小品,學生從動人的表演中體會到狼“慈善”的一面。C小組查閱有關資料,以《談談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系》為題,做了一個調查報告,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這次作業(yè)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驗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二、變“封閉性”為“開放性”

新課標把“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作為課程理念之一。專題學習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特點,我們必須立足課本,著眼課外,把專題學習向社會生活延伸,加強作業(yè)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突出其開放性。在專題《廣告多棱鏡》的學習中,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好的廣告語進行欣賞,如“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聯想集團);“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某公園保護環(huán)境標語);“孔府家酒,讓人想家”(孔府家酒)等。讓學生不僅了解廣告的基本知識,廣告創(chuàng)作的基本要求,而且還能從語文角度對廣告進行賞析,并嘗試創(chuàng)作。通過寫作和語言實踐,在廣告賞析和創(chuàng)作中進一步培養(yǎng)理解、賞析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不僅如此,還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創(chuàng)作,給校園帶來了許多溫馨的提示。草坪上:“少一份壓迫,多一份綠意”;花朵旁:“我如此美麗,你怎么舍得把我摘下”;廁所間:“沖一沖你走了,正如你匆匆的來”;水池上:“惜水,愛水,節(jié)水,從我做起”……通過這類活動,既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目標,又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專題學習不僅要走出課堂,還要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進生活。將專題學習與生產勞動、社會考察、公益活動、參觀訪問等綜合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起來。這是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和成長的需要。

三、變“個體性”為“合作性”

新課標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課程理念之一。專題教學的作業(yè)大多是探究性作業(yè),這就要求學生團結合作來完成。

比如做手抄小報和出專題黑板報,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與學習興趣方面作用很大。在具體操作時,筆者讓學生參與選題,課后通過互聯網,報刊雜志,社會調查等渠道收集相關資料,放手讓他們自己確定小報的名稱,設計小報的版面與欄目。以專題《荷》為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員都要參與資料的搜集,分類,整理。出報時進行分工,有的負責抄寫,有的負責校對,有的負責剪貼,有的負責設計圖案和花邊。這樣的一份小報,把古今中外描寫荷花的詩、詞、散文、小說、繪畫作品、攝影作品、影視作品等等都囊括進來。最后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和評比,不但能共享合作學習成果,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變“理論性”為“實踐性”

第9篇: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范文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已經占主導地位,而關系到閱讀教學質量,最為講究的首推提問設計。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經驗,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的方法,是課堂教學使用率最高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提問設計的精巧,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和閱讀的欲望,培養(yǎng)他們表達的興趣和習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促使他們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獲取知識,積極探索,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對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能起到極大作用。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設計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質量;提的問題要明確具體,要有啟發(fā)性,難易適度,能為學生所理解,符合學生的水平,使學生有思路可循,而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提問要有訓練思維能力的價值,學生不動腦是回答不下來的,但經過努力,是一定能答出來的;提問對象要普遍,對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問題要適當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問題與問題之間,在內部聯系上要相互銜接,首尾相連,層層深入;問題設計要有計劃性,要全面安排提問內容,不能信口開河。據此,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精心組織,甚至對某一個問題學生可能有的幾種回答;對于學生這種或那種回答怎么引導,怎么分析,怎么有意識訓練學生能力等,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計,有所考慮。

一、提問要誘發(fā)學生興趣,忌直貴曲

如果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過于淺顯,或過于簡單、容易,學生就 可以幾乎不動腦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很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思維 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邏輯思維的 水準下,換換角度,換換說法,凡問必曲,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努力學好英語。如在教學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設計了以三個問題 1.Why was the writer afraid to speak in class?

2.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 class?

3.How is the teacher?

因為問題設計時考慮到學生興趣,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fā)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二、提問設計要設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以完成教學任務

對于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我們盡量設計一些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想方設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步解決大問 題,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看,這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如教學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一課的問題設計可以一個比一個難,一個接一個揭示文章的主題,使學生逐步理解文章內容,掌握 所學知識,向問題本質靠攏,培養(yǎng)分析理解能力。在提問設計時,我們抓住學生“打破沙鍋紋(問)到底”心 理,逐層展開,步步深入,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Where does Leo come from?

2.How long has he been teaching in China?

3.When did the first Jews probably come to Kaifeng?

4.Who welcomed them?

三、提問設計應有“度”

尤其是提問設計中的難易度的把握。提問有一定難度,才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當然要注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智力水平。這要求我們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看準,要有眼光,要恰到好處。如果提問太易,學生就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價值,教師也會失去與學生溝通的機會,浪費教學時間;如果提問太難,學生不敢答,不能答,就會損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當然,提問的難易適度還有兩個標準:①問題本身;②具體學生的素質。倘若教師在設計問 題時又能夠想到這兩點,教學雙方必然會呈現如魚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問設計要“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