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紀律教育的目的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紀律教育的目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紀律教育的目的

第1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現(xiàn)在全國高校都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通過實踐證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要,尤其高職教育培養(yǎng)人才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級人才,主要是提高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吨袊糜蔚乩怼肥且婚T應用性與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對學生實踐能力要求比較高,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教學模式,不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不符合行業(yè)發(fā)展需要。以項目化教學方法,在上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課堂中,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以實際工作崗位能力培養(yǎng),通過實踐項目練習,有助于學生熟悉今后工作崗位,能滿足企業(yè)對人才需求,項目化教學方法實施,課堂效果明顯,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符合現(xiàn)代高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項目教學法的目標分析

(一)崗位職業(yè)能力分析

基于項目化教學方法,就是以學生工作過程中真實項目為載體,把項目進行細分,每部分實現(xiàn)的功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用哪方面知識去解決工作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在工作崗位中需要學生具有哪些能力。學生通過完成項目,提高了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能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通過《中國旅游地理》學科學習,學生今后對應的主要工作崗位主要是導游,導游需要W生掌握導游管理制度、服務流程、帶團計劃、與其他導游及司機合作精神等,其需要學生具有溝通能力、服務能力、講解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寫作能力等。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崗位職業(yè)能力分析,通過具體模塊,讓學生掌握其基礎知識,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崗位能力,讓學生畢業(yè)后能適應導游的工作能力。

(二)項目教學職業(yè)能力目標取向

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崗位職業(yè)能力分析結果,有目標的去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職業(yè)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促使其成為高級應用型人才。教學中要求學生在了解旅游地理一般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側重掌握中國不同等級旅游區(qū)旅游業(yè)各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分析各地旅游特色,對重要景區(qū)及主要旅游線路有所了解,掌握作為旅游從業(yè)人員必備的基礎知識或對旅游者起到選擇目的地的參謀和導游作用。通過《中國旅游地理》課程學習,主要提高學生策劃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保護旅游資源環(huán)境能力等。

二、項目教學法的項目設計

《中國旅游地理》進行項目化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把一個項目分幾個模塊,每個模塊有具體的目標,要求掌握的基礎知識,能讓學生達到的能力。在進行項目設計過程中,通常把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吨袊糜蔚乩怼芬话惴譃橹袊R娐糜钨Y源的分析和講解、中國各區(qū)域旅游線路的設計、中國旅游資源的調查與保護三個子項目,在進行子項目設計過程中,是結合職業(yè)崗位能力分析、通過實踐調研,有目標在提升學生實際工作崗位能力,讓其適應今后工作崗位需求,為旅游企業(yè)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級人才。

三、項目教學法的教學過程

(一)準備階段

教師向學生介紹項目的目標、意義、學生需要完成項目的任務,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職業(yè)崗位能力分析。教學給學生下達項目任命書,一般項目化教學方法,是以小組形式完成的,每組有一名組長,組長根據(jù)項目的任務,確定組中成員的分工,分工明確,大家去準備需要完成項目的資料,為項目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

(二)實施階段

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是項目實施主角,教師是項目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根據(jù)組中每個成員的分工,根據(jù)項目的目標去完成,當每個組遇到難題,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去解決實際問題。在進行過程中,可以有階段性成果展示,讓學生進行展示,大家可以進行點評,有助于下階段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評價階段

第2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一、狠抓思想發(fā)動,推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有序展開

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連續(xù)開展了多年,加之當前又在開展排頭兵實踐活動,為避免一些同志對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產(chǎn)生厭倦懈怠情緒,分局領導十分重視思想發(fā)動工作。7月14日,分局黨支部召開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動員大會。會上,分局領導分析了當前反腐斗爭的嚴峻形勢,闡明了當前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局黨員干部站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積極參加學習教育活動,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切實做到干凈干事、為政清廉。會上,分局黨支部同時對今年的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進行了部署,提出了“提高認識、注重實效、學習工作兩不誤”的工作要求。會后,分局辦公室及時制定《道滘交通分局2006年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對學習內容、時間安排、教育形式等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避免了學習活動流于形式,為確保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取得實效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狠抓學習教育,確保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第3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紀律精神;特性;功能;啟示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6 ― 0150 ― 02

本文研究主要側重于紀律精神的特性,以涂爾干的道德教育理論為基礎,將紀律精神與規(guī)則、習俗進行區(qū)分從而更明晰道德和法律的相互關系。從紀律精神教育的特性出發(fā),探討其對當代教育的啟示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國外對紀律精神的研究較多但缺乏相應的系統(tǒng)性尤其是紀律精神的特性研究。羅素認為紀律和自由是相對的,紀律精神更強調精神層面的道德選擇。涂爾干認為紀律精神是對道德的選擇和法律的契約。Richard Arum側重于對學校紀律權威性的研究與分析。國內對紀律精神的研究都是綜合類的著作,紀律和理想、自由與紀律等相關概念的區(qū)別和分析類。部分著作對道德教育思想有深刻的解讀,例如戚萬學的《現(xiàn)代道德教育專題研究》、唐愛民的《20世紀西方社會思潮與道德教育》等,但對紀律精神特性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少。

一、涂爾干對“紀律精神”的界定以及特征分析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與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一定范圍的錯位。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發(fā)展的不匹配,法制建設的速度與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的不匹配,合格公民的教育已成為社會發(fā)展前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格公民的養(yǎng)成理應成為大學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中外德育均是大學教育的核心課程,紀律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我國高校的課程改革紀律教育并未取的明顯的成效。紀律精神的養(yǎng)成涉及對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遵守,但紀律精神并非是刻板的要求,在更高的層次是個體內心對紀律的認可,是頭腦中對紀律的一種自我約束、是社會的一種契約。

(一)紀律精神的界定

紀律在《辭?!分械慕忉專杭o律就是綱紀法規(guī),要求人們遵守業(yè)已確立的秩序、執(zhí)行命令和力行自己職責的一種行為規(guī)則。精神在《辭?!分杏形宸N解釋: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tài);神態(tài)、心神的集中與只想程度;精力、活力;神采、韻味;內容的實質。

涂爾干認為道德既有生活中的常規(guī)性兼具權威性,這兩種特性的統(tǒng)一來源于“紀律”這個概念。涂爾干認為“紀律精神”有三種含義即“紀律精神就是使行為符合規(guī)范”、“紀律的本質就是約束”、“紀律僅僅是一種能夠詳細說明并強制執(zhí)行所要求的行為的手段”。〔1〕“行為的本質特征是由規(guī)范決定的”,權威性是實踐規(guī)范的前提條件?!暗赖虏恢皇莻€人的習慣而是具有普遍意義約束力從外在于我們的根源出發(fā)對行為產(chǎn)生絕對意義上的決定作用,那么為了履行義務,為了合乎道德地行動,人么就必須體查到貫穿于道德的自成一類的權威”。〔1〕紀律的本質就是約束但并不都是惡,它具有社會效用和個體效用,是實現(xiàn)社會和個體和諧發(fā)展的必然條件??梢娂o律存在的理由是從紀律自身中推導出來的。整個生活都是一種復雜的均衡機制,打破均衡就會造成混亂,這是紀律精神存在的必要性。

(二)紀律精神的特性

根據(jù)涂爾干關于紀律精神的上述界定,筆者概括出紀律精神的如下特性。

1.目標性

紀律精神的首要特性就是目標性突出,這是紀律精神發(fā)揮作用的條件。紀律精神與韋伯的紀律概念有相似的地方,“紀律精神是人的意識通過理性做出的判斷和行為”,理性主義在事物本性的基礎上影響激發(fā)個人主義發(fā)展,同時理論道德和應用道德均有其客觀規(guī)定性。涂爾干認為社會要有效的運作尤其只是在短期發(fā)揮作用,就必須有明確的清晰界定的目標,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念頭或者有少量能夠起作用的確切觀念?!?〕紀律精神的存在就是給我們的生活確定一個標準,使我們能夠在確定的方向上前進,使我們能夠明確在特定的場合應該有什么樣的舉止,形成維系社會關系的情感進而在其基礎上取得某些社會的成果。

2.自主性

涂爾干認為紀律精神是個人自身的道德選擇,是積極、主動、自主、自覺的,是源自于個體內心的。紀律精神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具有通過履行義務而得到發(fā)展的自控力、抑制力以及凌駕于他人的權威;一種類型則以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型的能量為特征,這種能量是通過與道德之源本身,即社會最持久、最密切的交流而發(fā)展起來的?!?〕就應用道德本身而言,存在于人們的良知之中,人們對道德的踐行取決于人們對道德的認知。這種認知不再是單純的外部制約,不再是一種不取決于個人偏好而個體必須服從的外部力量,紀律精神教育可將外部的道德約束轉化為個人的自主行動,把被動服從轉化為自覺遵守。

3.延展性

涂爾干認為紀律精神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的物欲、理智、道德和情感的邊界總是在不斷延展因此紀律精神也必然隨著這些邊界不斷的發(fā)展。物欲是為個體提供一種向上的機會,去展開一場徹底的斗爭,一種自己反對自己的英雄壯舉,而紀律恰好是贏得這種勝利的手段?!?〕因為人的物欲是無窮無盡的,人不可能戰(zhàn)勝自己的物質欲望,所以只有把物欲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人才會在有限的范圍內達到自己的目標取得勝利,而這僅僅是階段性的勝利。人的本性是向上發(fā)展的,在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后人會向著更高的物欲、理智、情感等方向出發(fā)從而取得更高的勝利。從這個層面上講紀律精神是人性本身所需要的,在有限的范圍內取得成功也是實現(xiàn)自我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紀律是人們用來實現(xiàn)自我本性的手段,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紀律就必須伴隨著本性的變化而變化?!?〕

二、紀律精神的功能

紀律精神教育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古代孔孟之道崇尚道義,主張舍利而取義。假如個體能夠遵守道義而達到圣人的最高品質,那么這個人的行為無疑是符合道德的。道德既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個社會性概念,人在集體生活中才可能出現(xiàn)道德?!?〕

(一)社會效用

涂爾干認為紀律精神的社會效用是其本身和本來就有的效用,與所規(guī)定的行為迥然不同。他認為社會生活不過是各種有組織的生活形式中的一種而已,所有現(xiàn)存的組織都以某些明確的規(guī)范為前提,倘若忽視了這些規(guī)范,必然會招致嚴重的混亂?!?〕一定的紀律精神必然會產(chǎn)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一個社會要想持續(xù)的存在下去就必然要有相關的約定和規(guī)范為條件,便于處理復雜的社會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講遵從紀律精神不僅是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必須履行的義務。紀律精神的社會效用在于持續(xù)的保持社會健康運轉。

(二)個體效用

紀律能夠約束個人的行為但并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部分學者認為這種約束性是限制人性的發(fā)展可以稱之為惡的。涂爾干認為紀律并不都是惡的,紀律是一種個人選擇、內在的契約并非完全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從其自身和人們來說是有利的,這些準則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有賴于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紀律的存在是個體在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基礎上更好的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重要保證。如果一種制度從根本上威脅或打亂了個人的生活,那么這種制度必將失去自身存在的基礎,也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失去自身存在價值的約束力必然也不能稱之為紀律精神。

三、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一)紀律規(guī)則的制定應有明確的目標、明確的范圍

學校規(guī)則紀律的制定應符合三個特征:一是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二是能夠明確幫助學生進行是非判斷,三是規(guī)則的落實必須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紀律的目標性特征表明紀律是在一定的限度范圍內的,一旦超出限度紀律就變成了限制人發(fā)展的規(guī)制。涂爾干認為紀律的一個重要作用在于兒童對自我愿望的約束,規(guī)則的制定不僅要明確更應使兒童對自我的約束恰到好處,更好的促進兒童的發(fā)展。紀律精神的存在要求學校在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的時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現(xiàn)實需要和實踐能力。

(二)紀律的制定應使有利于整體的有序化進行,也能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體作用。

紀律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必須是積極主動的。對學生進行整體性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校和學生個體并不是對立的關系,把紀律的性質和功能定位在維持學校教育秩序,顯然紀律工具化了?!霸谀撤N意義上,就命令我們的規(guī)范而言,我們依然是消極的?!薄?〕工具性的紀律強調教師的權威和學生的絕對服從,而涂爾干認為紀律的存在是服務于個體的內在發(fā)展,訓練個體對自身欲望的約束才是紀律的主要目的,將被迫的遵守轉化為自覺地遵守。學校紀律的存在并不是對學生的管制,而是更好的促進學生與自我欲望的調控。發(fā)揮學生在規(guī)則紀律中的主體性作用,讓兒童直接參與規(guī)則的制定與執(zhí)行,在反映兒童意愿的基礎上明確紀律的規(guī)范和要求,更有利于紀律的遵守與執(zhí)行。事實證明,紀律的內控性不僅有利于公共秩序的構建而且能夠調整兒童的脾性更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很大的益處。同時要注意,兒童的認知水平有限,規(guī)則的制定應有教師的全程陪同。

(三)紀律的制定應從過程評價出發(fā),是階段性的。

新課程教學理念提出要以完善評價體系,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多元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估而言的,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完善教學設計和方法,基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的評估。皮亞杰根據(jù)兒童心理和認知的特點將其發(fā)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算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兒童的身心是不斷發(fā)展,紀律具有延展性,在進行教學教育的過程中要將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匹配與適合的紀律要求,將形成性評價貫穿于紀律教育過程的始終,將重視教育發(fā)展的結果轉移到對教育過程的重視上來,將以學生單一的成績?yōu)闃藴实脑u價轉移到以學生能力、情感發(fā)展為主的評價上來。

〔參 考 文 獻〕

第4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1在英語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的重要性

    課堂管理,或課堂教學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行為;它包括課堂紀律的維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和課堂氣氛的調動等(付建中,2010)。由此可見,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成員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精神,指“人的思維活動、心理狀態(tài)、意識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合而言之,紀律精神就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個體成員在思維、心理和意識之中形成的自覺主動地遵守規(guī)章、制度等的狀態(tài)。小學生紀律精神的養(yǎng)成,有助于他們形成社會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從而對社會、對個體和對教育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對社會來說,紀律精神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從而為成為適應社會的合格才人打下基礎。對個體來說,紀律精神可以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適者生存,可以推動他們道德人格的發(fā)展,然后體驗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嚴與優(yōu)越。對于教育來說,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可以推進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促進小學生的智、體、美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認為紀律精神是道德的首要要素的法國教育家愛彌爾?涂爾干說過,紀律精神的首要要素就是對生存的常規(guī)性偏好,而小學生的行為完全不具備常規(guī)性的特點;他們的興趣并不是很長久,他們的性情絕對不是穩(wěn)定的,他們在觀念和情感上都帶有同樣的反復無常的標記,個人行為也同樣地缺少連續(xù)性。小學生的出發(fā)點是“心靈無休無止的運動,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變化多端,瞬息萬變,是一往無前,竭而后止的情緒性行為”(愛彌爾?涂爾干,2006),這是教育的實然;而教育的應然和目的地是“對常規(guī)行為和節(jié)制行為的偏好”(愛彌爾?涂爾干,2006)。教育必須使小學生能夠用幾年的時間培養(yǎng)起紀律精神,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最佳最優(yōu)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國家教育委員會在1993年3月26日頒布的《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各科教學的任課老師要在全部教學活動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jīng)常的路徑”(傅建明,2009),這也就是說,各科教學的任課老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依據(jù)一定的課堂規(guī)范進行合理的課堂管理,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為他們指明自我約束的方向,提供自我管理的章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紀律精神。在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多樣化、選擇性和個性化”的需要,是有針對性、常規(guī)性、連續(xù)性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在學校教育體系之中把德育教育做到最全面、最深化、最優(yōu)化的需要。因此,各科教學的教育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使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在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

    2在英語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的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育者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和要求,是制定德育計劃,選擇的與內容、方法和組織德育過程的依據(jù)”(胡中鋒,2007)。在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必須依照以下德育原則來展開:1)把握方向,聯(lián)系實際:教育者在課堂管理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必須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德育認知發(fā)展出發(fā),引導小學生把人生價值、理想追求和個人修養(yǎng)、日常品行相結合,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2)提高認識,指導實踐:教育者依照德育教育的原則,在課堂管理中運用制定規(guī)范、建立信譽或明確獎懲的控制技巧,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榜樣示范或道德評價的方法提高小學生對紀律精神的認識。在指導實踐中,當小學生表現(xiàn)出與德育一致或者相反的行為趨勢時,教育者必須依照課堂規(guī)范,及時、明確地對小學生進行疏導,對行為給予公正的評價和正確的引導。教育者要講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正面教育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紀律精神。3)尊重、熱愛,嚴格要求:尊重、熱愛學生是指教育者尊重學生的人格、意見,提倡民主,不打罵學生,不體罰學生,對成績好壞的學生一視同仁,公平、民主地對待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但與此同時,教育者要樹立起教師威信,對學生嚴格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威信,那就是說,師生之間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贊科夫,1980)。4)長生之善,救生之失: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智能發(fā)展不是均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因而教育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善于借助這些閃光點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以促進學生其他智能的發(fā)展和提高,達到多種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另外,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避免和學生正面沖突,而要迂回地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5)集體教育,個別教育: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個體的行為會影響集體的活動,而反過來,集體的活動也深深地影響個體的發(fā)展。因此,教育者既要對小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提高個體的認識和素養(yǎng),又要對他們進行集體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輿論和優(yōu)良的風氣,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紀律精神的養(yǎng)成和維持。6)因人施教,因境施教:《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要有針對性,“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運用生動感人的題材、形象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要針對不同年級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層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循環(huán)反復,不斷加深;要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以及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傅建明,2009)7)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xù)性: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一致性”,指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或者各科教學的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但是在課堂管理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指的是教育者在課堂規(guī)范沒有做出新的調整和修改之前,對于相同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前后一致。并且,教育者這種對于事情的處理態(tài)度是連續(xù)的,是以持續(xù)性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為目的的,是以維持小學生的紀律精神而長期持有的。

第5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紀律 活潑 保護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211-01

紀律,更重要的是一種內在約束,對自身行為起作用的內在約束力。班級紀律是發(fā)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行為,是學生在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tǒng)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能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過程。同時,班級紀律也是一種有序的學習環(huán)境,落實為班級具體的規(guī)章制度。這些規(guī)章制度可以約束學生的行為,但同時又不至于使他們感到被壓制和不安。老師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幫助學生學習并遵守這些規(guī)章制度,達到自律。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是建立規(guī)則的最佳時機,這一階段的學生并不像中高年級的學生一樣,從取悅老師變?yōu)槿偼?,對老師這一權威的象征也沒有強烈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同時小學生也更喜歡具有安全感和規(guī)律的生活。然而傳統(tǒng)的紀律管理觀念,僅僅只是壓制了學生的行為,卻忽視了保護孩子自由和活潑的天性,傳統(tǒng)的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是課堂的主宰。這一切不僅僅是通過老師的備課形成,更是長久以來一種陳舊的觀念,陳腐的理念。老師限定并壓制學生的行為,控制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的自由。將課堂變得僵化,封閉。本應該互動的教學,變?yōu)榱私處焼畏矫嫣铠喪降慕虒W。這不僅僅效率低下,更扼殺了學生活潑的天性。

另外有部分教師,濫用懲罰,導致課堂沉悶和死板。直到今天,教師體罰學生的新聞依然屢見不鮮。這種簡單粗暴的懲罰,不僅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的自信,更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導致人格偏差,行為上自暴自棄,甚至容易產(chǎn)生道德上的問題。

因此,在紀律管理和保護孩子活潑天性之間,教師必須很好地找到一個平衡點,掌握好一個度。既能夠保證紀律的執(zhí)行和貫徹,又能不壓制壓抑學生,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保護。在此,借鑒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很有幫助。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y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yī)學博士。她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她所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fā)展。

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特點在于十分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她為此從事了半個多世紀的教育實驗與研究;她的教學方法從智力訓練、感覺訓練到運動訓練,從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從平民教育到貴族教育,為西方工業(yè)化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幾代優(yōu)秀的人才基礎?!段鞣浇逃贰贩Q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她認為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讓兒童自由活動。

蒙臺梭利對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學說的基礎。她認為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既不是單純的內部成熟,也不是環(huán)境、教育的直接產(chǎn)物,而是機體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通過對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而實現(xiàn)的”(蒙臺梭利:《有吸收力的心靈》,1949年英文版,第97頁)。

那么,蒙臺梭利關于自由和紀律關系的論述對我們的小學教育有什么啟示呢?首先,自由和紀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蒙臺梭利認為,自由是兒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約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強制與壓抑的情況,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愛的活動。這里所謂的給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蒙臺梭利說:“讓孩子學會辨別是非,知道什么是不應當?shù)男袨椤H缛涡?、無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礙團體的活動,都要受到嚴厲的禁止,逐漸加以根絕。必須耐心地輔導他們,這是維持紀律的基本原則?!笔聦嵣弦彩侨绱?,放縱孩子絕對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同時,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yǎng)紀律也是非常重要的。蒙臺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chǎn)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她認為,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區(qū)別對和錯。

結合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老師也需要滿足學生尊重和愛的需要,尊嚴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并用多種方式促進和實現(xiàn)學生的自律。

尊重和愛的需要,要求老師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去,真正和學生打成一片,忘掉自己老師的身份,而不是刻意在尋找一種感覺。真的在心理上和學生互通,建立互相信任的關系,使學生獲得一種被欣賞、關愛、關注的情感。使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總能伴隨著理解,鼓勵,關心,尊重的積極心理訊號,通過老師的賞識教育,也逐步學會去欣賞他人,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尊嚴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容易受到打擊和影響,一些后進生尤其如此。所以,需要老師更多地關注和小心呵護學生的自尊。不恰當?shù)难哉Z、動作,都有可能導致學生的自尊心被打擊,而一旦自尊心被打擊,學生就容易對老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心理。不論老師是對是錯,都一律采取對抗的態(tài)度和心理,更不愿意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第6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體育課堂紀律 原因 措施

一、前言

眾所周知,體育課基本是在操場上M行的,由于空間比較大,課堂紀律的調控就顯得比較困難。并且體育課堂干擾因素多,組織工作復雜,加上學生主要是從事各種高強度的身體練習,因此課堂中經(jīng)常會發(fā)生紀律失控的現(xiàn)象,這是令許多體育教師感到最棘手的問題。教師的課堂管理不管多么有效,都會面臨著紀律問題。比如體育課堂上學生之間推搡、竊竊私語、交頭接耳、隨意傳東西等現(xiàn)象,都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怎樣處理這些問題,成了擺在體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本研究可以作為體育教師維持體育課堂紀律的一種參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課堂紀律的概念

根據(jù)以往的研究,課堂紀律的定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教師的外在控制,一類是學生的內在控制。前者關注課堂的當前狀況和教師的控制和干預,后者側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本文認為,課堂紀律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為了維持班級秩序、保證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順利進行而要求學生必須遵守的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它具體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由教師促成、學生參與,間接指向學生學習活動,旨在維護正常課堂秩序和學生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它不僅包括既定的一系列規(guī)范,還包括教師在課堂情境中對學生課堂行為的期望和對這些規(guī)范的運用。它具有約束性和導向性,在對學生進行約束的同時也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課堂紀律包括四個構成因素:目標、內容、條件和評價標準。課堂紀律的目標指課堂紀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課堂紀律的內容指課堂紀律所指明的具體內容,它標明對學生行為的期望和具體要求;課堂紀律的條件指課堂中學生行為所需要的前提和背景;課堂紀律的評價標準指學生的行為發(fā)生后適用的各種獎懲方式,它也是衡量學生行為的基本標準。

三、體育課學生違反課堂紀律的表現(xiàn)形式及原因分析

學生違反體育課堂紀律的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不聽、不看體育教師的講解示范,不聽從教師的命令,談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穿涼鞋上體育課,不完成體育教師規(guī)定的任務或練習等。

學生出現(xiàn)以上行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學生對安排的教學不感興趣;教學內容偏難,學生無法完成任務;教學內容偏易,學生覺得沒有收獲,沒有興趣。

教師講解的聲音偏低,學生聽不清導致聽不懂;教師的示范動作不規(guī)范;教師教學不負責,情緒低落,威信不高;教師處理問題不當,有偏袒、偏愛或打擊報復等行為。

體育教學場地不平整,風沙大,器材布置臟而亂;場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學生練習相互干擾;受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

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動機不端正;學生對學校、對體育教師有偏見、成見;學生好動,好表現(xiàn),好炫耀自己;學生害怕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怕臟,怕累;學生間存在矛盾等。

四、維持紀律的基本措施

(一)與學生共同商討建立必要的體育課堂常規(guī)

為了維持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使學生能夠配合體育教師參與體育學習活動,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要向學生宣布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要求,使學生嚴格遵守,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

比如我剛接手一個新班級的時候,不管是一年級還是其他年級,我都會跟學生簽訂一個《體育課文明公約》,內容包括體育課前、課中、課后師生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及相應條約對應的分數(shù)(一年級對分數(shù)沒有概念,可以用笑臉、五角星等代替)。例如“課前服裝”這一條是一分,課前組長檢查,符合要求的在記錄本上加一分,不符合要求的扣一分。因為課堂常規(guī)是師生共同制定的,所以學生都會自覺遵守。

(二)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獎勵與懲罰是維持紀律的重要手段。獎勵積極性的行為是維持課堂紀律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學生的積極受到獎勵后,這種行為將得到強化。體育課中的獎勵方式通常是非物質性的,如口頭表揚,或給一個滿意、贊許的微笑,或給一個好的分數(shù)以評定,或委以小組長、游戲引導人、比賽小裁判等角色。

為了維持紀律,必要時也可采取懲罰措施。懲罰是指通過讓學生經(jīng)受不愉快的體驗來影響并改變自己行為的手段。如我就經(jīng)常采用壓腿的方式來懲罰違紀的學生。懲罰的目的是制止違紀行為或預防違紀行為的產(chǎn)生或重犯。懲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挫折型,即暫時取消違紀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權利;二是否定型,如當眾批評、課后留下來、罰壓腿等。在運用懲罰時,體育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懲罰的是違紀行為并非刻意針對學生。教師還應注意:一般情況下不搞集體懲罰;不要以學生做不到的懲罰手段來威嚇學生;堅決杜絕體罰。

(三)因材施教

體育課中師生的活動空間范圍都比較大,要維持課堂紀律,教師必須及時、全面地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比如在教學之初,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記住學生的名字,當學生出現(xiàn)違紀行為時,教師要及時制止。教師在對學生的違紀行為進行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違紀的程度、持續(xù)時間、原因、頻率、普遍性(即類似的違紀行為是否在很多環(huán)境條件下都出現(xiàn))、正常性(即違紀行為是否符合同齡人的一般心理特點)和對其他人的影響。只有對學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采取相應的、合適的糾正措施。體育課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體育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以及體育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為了維持紀律,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素質,以自己的水平、能力和個性來贏得學生的尊敬,在學生中樹立真正的威信。體育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到教學中,教師的這種情感會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學生。因此,教師應熟悉、了解和關心每一位學生,并注意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

(四)嚴密課的組織,提高練習密度

體育課中學生的違紀行為,大多出現(xiàn)在學生互相干擾或等待練習時間較長的時候。因此,教師要注意合理安排學生學習與練習隊伍;安排學生與學生、組與組、班與班的間距與方向。另外,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場地器材,合理進行分組,增加學生實際從事練習的時間,減少等待時間。當學生人人有事可做時,違紀現(xiàn)象自然會大大減少。

五、結語

體育教師在維持好班級紀律的同時還要明確,教師權威與學生民主是統(tǒng)一的。

首先,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確定教育目的,安排教育內容,運用教育手段,選擇教育方法時,要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熟悉和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個性差異,對他們的年齡特點、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和行為習慣等方面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其次,教師和學生要相互信任。學生要信任教師,信任教師的人格和學識;教師要信任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相信他們經(jīng)過努力都會取得成功。

最后,教師要有責任、無偏見地為每位學生提供同等的機會,要盡量做到愛每一位學生,而不是偏愛一些學生,忽略一些學生。

【參考文獻】

[1]丁祥干,張俊.“外行人”看體育課[J].運動,2011(01):64-65.

[2]李鳳武,王志強.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四步曲[J].考試周刊,2011(34):24-25.

[3]郝少云.激勵藝術在體育課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研版),2011(02):90.

第7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懲戒教育;重要性;原則;方法

一、實施懲戒教育的重要性

1.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原則

當前,很多學校存在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損壞公物、打架等不良現(xiàn)象,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阻止,會對行為者本人和其他的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懲戒教育有實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對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有所幫助

學生時代的自我膨脹意識很強,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表現(xiàn)出強制他人、以自我為中心等行為,而對于一些自制能力不強的學生實施懲戒教育是對他們自我膨脹意識的一種抑制。特別是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后,如果只采用平等的對話會讓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增強,所以,需要適當?shù)剡M行懲戒教育,讓學生對錯誤行為有規(guī)避的意識。由此可見,懲戒教育可以促進青少年人格健康地發(fā)展。

二、實行懲戒教育的原則

1.目的性

懲戒教育是為了嚴肅校內紀律,讓受到懲戒教育的學生健康成長并改過。

2.尊重性

對于犯了錯的學生要懂得尊重,只有這樣才會有正確的懲戒目的。

3.靈活性

對于不同場合、時間出現(xiàn)的錯誤,要根據(jù)是否是有意而為之,是初次犯錯還是多次犯錯,以及被懲戒者的類型、性格等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懲戒教育方式。

4.平等性

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要做到紀律面前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讓受到懲戒教育的學生口服心更服。

三、懲戒教育的創(chuàng)新方法

可以采用勸告書的形式,這是學生管理的創(chuàng)新,同樣也是懲戒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新方法。勸告書適用于較嚴重違反校內規(guī)定的但尚不構成紀律處分的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在學校公布,內容包括:違紀情況;違反了何種制度;懲戒的措施;建議。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在思想上提高認識,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在學校管理學生過程中,懲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這種教育作為保證,那所有的規(guī)定都只是書面形式的內容。懲戒教育是合法的教育方法,并不違背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但是要做到有情、有法、有理、有度。

參考文獻:

[1]常榜扣.現(xiàn)代社會學生教育管理思考[J].甘肅科技,2008(23).

第8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結合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糾正""防止問題反彈專項整治工作,我局定于7月下旬至9月份開展紀律教育月活動。對于我局""問題的整改工作、對于如何更好地開展本次紀律教育月活動,以下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對當前我局""問題的看法

針對黨員干部在機關作風建設中存在"慵、懶、散、奢"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我局近年來在全局范圍內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治理活動,切實提高黨員干部廉政、勤政能力,機關作風得到了明顯好轉。主要表現(xiàn)在:會議數(shù)量得到精簡,文件數(shù)量和簡報數(shù)量得到控制,公款大吃大喝、請客送禮、變相旅游和奢侈浪費問題完全杜絕,干部職工思想認識明顯提高,作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但在平時的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還有些隱蔽的""問題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雖然算不上重大違法違紀或是腐敗問題,但對于我們平時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也起到了不好的阻礙作用。比如說"不作為"問題,有些干部職工違反工作紀律,上班遲到早退,工作時間上網(wǎng)玩手機,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又比如"會紀松散"問題,有些會議召開時,參會人員交頭接耳"開小會",接聽、撥打和擺弄手機等。這些行為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可能導致工作延誤,與當前我局治理"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糾正會風不正、會紀散漫等的作風建設工作主題是明顯違背的。因此,我局還要繼續(xù)加大查處作風問題的工作力度,持續(xù)深入抓好落實整改,促使黨員干部在大力發(fā)展務實上下功夫,真正把心思放在謀發(fā)展上、把精力花在干事業(yè)上、把能力展現(xiàn)在干成事上。

二、 對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的總體思路看法

不斷完善反腐倡廉紀律教育學習制度,創(chuàng)新豐富教育內容形式是當前推進廉潔文化建設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關系到紀律教育月活動是否能夠取得實際效果的關鍵因素。對于本次紀律教育月學習活動的內容形式的創(chuàng)新,我認為應當把握好以下四點:

(一)把握教育的科學性

首先,反腐倡廉紀律教育學習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教育,知識教育注重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而反腐倡廉紀律教育則注重人的思想品德的塑造;其次,它也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具有鮮明的黨性和政策性,而反腐倡廉紀律教育的內容則具有更強的道德性,它內化為人格的修養(yǎng),穩(wěn)定而長期地對人的行為發(fā)生影響。這些特點決定了反腐倡廉紀律教育是一項復雜、艱巨、長期的,以抵制貪欲誘惑、堅定廉潔信念為目的的綜合教育。在紀律教育月內容的設計與選擇上,黨性教育雖然是必不可少的基礎性教育,但是以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掌握黨紀條規(guī)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堅持職業(yè)操守與職業(yè)道德,理解真正幸福人生為目標的養(yǎng)成性教育更為重要。在教育方法上,僅僅采取"我說你聽、我講你記、我教你做"這種照本宣科的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應當采取理論教育與案例教育、實踐體驗、文化建設相結合的方式,讓黨員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并產(chǎn)生共鳴,真正做到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

(二)注重教育的社會性

除了直接教育,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是增強人們道德信念、規(guī)范人們道德行為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建設好廉政文化陣地,搭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信息平臺,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社會氛圍和工作氛圍。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wǎng)絡資源,注重收集整理有關的影音圖像資料,充實各種廉政法規(guī)、書籍、雜志,共享廉潔文化資源,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

(三)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反腐倡廉紀律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為提高實效,應將黨員干部劃分不同層次、不同階段開展反腐倡廉教育。針對不同級別的黨員干部有所區(qū)別,對領導干部的教育主要以樹立正確權力觀為主,重點圍繞如何利用自身良好形象影響和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如何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的雙重監(jiān)督;對一般干部的教育主要以廉潔從業(yè)準則為主,重點圍繞如何嚴肅對待自己所處的崗位和工作,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對職工群眾的教育主要以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為主,重點圍繞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增強勤政廉政的自覺性。針對處在不同階段的黨員干部有所區(qū)別,在干部上崗任職前開展黨風廉政基礎教育,對即將面對的權利誘惑敲響警鐘;在干部履職一段時間后及時進行任中審計,開展廉政勤政誡勉教育,規(guī)范與監(jiān)督干部的從業(yè)行為;在干部退休前進行拒腐保廉晚節(jié)教育,不斷加固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在新員工上崗前進行廉政知識基礎教育,牢固樹立廉潔從業(yè)意識。這樣有針對性地開展反腐倡廉教育,更加貼近每個黨員干部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更加貼近大家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增強反腐倡廉紀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強化教育的多樣性

必須改變教育活動表面化、簡單化以及照搬照套的做法,圍繞XX工作的實際設計相適應的方式方法?;顒拥拈_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式多樣,活潑生動,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豐富教育內容、完善教育機制,多角度、多方向貫徹落實廉潔文化,使教育內容真正做到入情入理,入腦入心,這樣才能使教育活動取得真正實效。

三、 對組織開展紀律教育月活動的具體建議

我局應將紀律教育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以廉潔為主題、以文化為形式、以宣傳為手段、以活動為載體,著力推動紀律教育月活動的開展,具體來說,對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做好""等傳統(tǒng)教育手段。通過開展""、中心組理論學習、民主生活會、專題學習會,教育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認清腐敗的危害,增強組織紀律意識,堅定理想信念。

(二)充分利用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監(jiān)獄、檢察院等外部資源,開展現(xiàn)場教學和警示教育。通過組織參觀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旁聽腐敗案件庭審、觀看典型案件警示視頻等形式,開展一系列有聲勢、有特色、有規(guī)模、有影響的宣傳教育主題活動。

(三)組織體驗式、參與式教育活動。在局或系統(tǒng)范圍內舉辦黨風黨紀廉政知識競賽活動,以賽促學;組織黨員干部參與座談研討,針對廉政理論和案例組織集體討論,促使黨員干部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在探討中有所感悟;組織開展讀書思廉、以案說紀等系列活動,引導黨員職工自我完善、提高;積極開展調研,將黨風廉政建設、廉潔文化建設等相關內容列入調研選題,組織黨員干部進行調研式教育活動。總之,要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做法,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平等式、交流式、對話式等活動形式。

第9篇:紀律教育的目的范文

某日上午第四節(jié)課,某小學一年級一班學生在沒有教師主持的情況下自己做作業(yè)。班主任在上課前曾到教室給該班學生布置作業(yè),并讓各小組組長維持紀律。陳某在做作業(yè)時多次與同桌說話。陳某所在小組組長郭某便拿起課本擊打陳某的頭部數(shù)下,致使陳某當場昏倒在地。

上述案例中班主任讓班干部維持紀律的做法是否正確呢?這實際上涉及到教師懲戒權能否放棄或者轉移的問題。

我國現(xiàn)行法律賦予了教師必要的懲戒權。我國《教師法》第7條規(guī)定,教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yè)成績”的權利。該指導評價權利的基本內容之一,就包括教師有權對學生采取表揚、獎勵,或批評、懲戒等措施,并依照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學生的品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教育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guī)定》第16條規(guī)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我國《教師法》第8條規(guī)定,教師有“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xiàn)象”的義務。這些條款可以視為教師懲戒權的法律淵源。

教師懲戒權能否放棄或者轉移,關鍵取決于其性質。一般的權力總是從權力主體的個人角度出發(fā),著眼于權力主體自身利益,而不顧他人意志如何,強制性地壓制權力對象服從。而規(guī)范性權力則必須抑制自我意志,考慮權力對象的態(tài)度,接受權力對象的評價,并按一定的條件和價值標準行使,從而換取他人的認可和服從。權利對權力有引導作用,可以引導權力關系向權利關系轉化。這種規(guī)范性的權力符合權利的本質特征,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權利。[1]教師懲戒權行使的目的不是為了壓制學生,而是為了教育和保護學生,它要受我國《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guī)范的調整,必須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必須在懲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教育。正如盧梭所說:“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當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后果”。[2]從懲戒權的行使特點可看出,教師懲戒權不同于一般權力,應屬于規(guī)范性權力,因而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權利。由此可見,教師懲戒權具有權力和權利的雙重屬性。既然教師懲戒權具有權力的屬性,并且這種權力是基于專門職業(yè)而獲得的一種職權,就必須依法行使而不能放棄或轉移,否則就意味著失職。

當前教師隨意處理懲戒權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隨意放棄。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也就是說,我可以確定教師可以用懲罰或不用懲罰。但是,如果教師的良心、教師的熟練技術、教師的信念說明他應當懲罰時,他就沒有權利拒絕使用懲罰?!盵3]可見,“不懲戒”本身就意味著教師對自己職責的放棄和責任的回避,是不允許的。隨意放棄懲戒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排斥懲戒。在大力倡導“賞識教育”、“民主教育”的背景下,部分教師一味地提倡“愛心”、“賞識”,甚至提出“無批評教育”,片面排斥懲戒。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教育和懲戒的關系,不能借口“正面教育”、“賞識教育”而放棄懲戒職責。第二,不敢懲戒。部分教師只關心自己的教學成績,只教書不育人,擔心一旦管不好會“禍及自身”, “談懲色變”,放棄了懲戒職責。這就要求教師堅決摒棄因害怕給自己帶來麻煩而放棄懲戒的做法,正確區(qū)分體罰和懲戒的界限,既要避免體罰,又要勇于負責、敢于管理,以維護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運行。

二是隨意轉移。作為教師懲戒權,只有合法的主體才能行使。教師將懲戒權轉移給任何非懲戒主體行使,都是不允許的。隨意轉移懲戒權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轉移給家長。不少研究表明:科任老師在課堂上能夠耐心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管教行為逐漸減少,課后教育學生的更少。他們更多地是將學生的表現(xiàn)直接轉告班主任,班主任再原封不動地轉告家長并等候家長的指示。調查結果顯示,51.2%的教師面對違紀學生,他們首選的辦法是告知家長,在家長作出反應之前冷處理。為了共同教育好學生,根據(jù)學生違紀的性質、嚴重程度等情節(jié),教師采取家訪、找家長到學校談話或者電話找家長談話等教育性措施,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聯(lián)系家長的目的不是為了加強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而是將教育學生的責任全部推給家長,用直接“找家長”的形式,包括讓家長直接將學生帶回家,作為直接管教,代替教師應盡的教育職責,就屬于非法轉移懲戒權。對此,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作了精辟的論述:“找家長是需要的,同家長座談也是需要的,但絕不能使孩子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教師正在把他最親近的人變成一種嚇人的東西,使孩子把一個人看成駭人的怪物,這在教育工作中是根本不允許的”。[4]

第二,轉移給學生。在非授課時間或者教師因故不能上課時,教師經(jīng)常把管理學生的任務交給班干部,并讓班干部對違紀學生進行懲戒。本文開頭案例中班主任讓小組長維持紀律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以學生管理學生,即監(jiān)督生制度,實際上就是將懲戒權轉移給學生,是不符合法律要求和教育目的的。在非授課時間或者因故不能授課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班級以往的紀律狀況等因素,決定是否直接在教室維持紀律。如果確需直接到教室去維持紀律,教師就不能以培養(yǎng)學生自治能力和節(jié)省時間備課等為由不去教室。即使因故不能上課,也應告知學校安排其他教師代管學生。如果可以不直接到教室維持紀律,教師也不能授權班干部對違紀學生進行懲戒,但可讓班干部將違紀行為及時報告老師,由教師進行懲戒。由于受年齡、知識水平等限制,教師將懲戒權轉移給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由此引發(fā)的糾紛也不在少數(shù),以致懲戒沒有發(fā)揮應有的效能。因此,教師不能以讓學生自理、自治為借口放棄應盡的教育管理職責,讓學生成為“小老師”,代替教師直接進行管理。讓學生自理、自治的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他們關心集體,幫助、愛護同學,樹立為同學服務以及做公仆的觀念,而不能使得一些班干部總覺得自己有特權,高高在上,可任意發(fā)號施令,隨意懲罰其他同學。

參考文獻

[1] 王莉君.權利與權力的思辯[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2] 盧梭.愛彌兒(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