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科學實驗的感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實驗的感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實驗的感受

第1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科學實驗;培養(yǎng);教育功能;實現

人才的培養(yǎng)要符合時展的要求,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實踐性人才,創(chuàng)新性人才和適應性人才,因此,我們的教育也應該是注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但當今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了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其表現為學生只是注重課本知識,過多的關注解題思路,并不能夠從實際問題中獲取有效信息并解決問題。從我們的檢驗標準上來看學生是學到了知識,但是他們并沒有真正獲得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對這樣的現狀,為扭轉局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國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就是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法,實行科學實驗教育。

一、科學實驗的教育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實驗的教育已經有了空前的發(fā)展,現今,劉良華在《西南師大學報》中將我國的科學實驗教育概括為四大家族,即學導式教學實驗家族、目標教學實驗家族、情境教學實驗家族、創(chuàng)造教學實驗家族。我國科學實驗教育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與一些發(fā)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們要充分認識科學實驗教育中的不足之處,比如在科學實驗教育中因為缺少專業(yè)指導老師而不能有效的開展科學實驗,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很多,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引導教師隊伍轉變觀念,那就需要我們系統(tǒng)正確的認識到科學實驗的諸多教育功能。

二、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

我國的科學實驗教育推行以來,人們在親身體會之后對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有關于實驗教育功能的總結,但是很多總結過于零散,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概括,以下是對現今科學實驗教育功能的系統(tǒng)闡述。

(一)科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形成的思維方式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才能夠對自然事物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通過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籌兼顧的設計能力。一個科學實驗的成功,不一定是使用了最好的實驗儀器,而是將實驗中的每個步驟都設計的科學合理,利用有限的科學儀器,使科學實驗的結果達到空前的精度。并且在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的前提下,盡量的降低對實驗儀器的要求,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大筆實驗投入。所以,在設計實驗時,必須要樹立一種成本、效益的意識,這也是衡量一個學生是否會做事的標準之一。

(二)科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在科學實驗中,開放的研究內容需要我們自己動腦思考,利用實驗儀器來獲得大量的信息,然后再在這些信息中來篩選、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達到學習目的。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訓練了我們的思維,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重“勞心”而輕“勞力”、重“思辨”而輕“實踐”的思想比較嚴重,所以科學實驗可以協(xié)調學生手腦的發(fā)展這一功能就顯得更具有現實意義。

(三)科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是現在教育的一大熱點,也是教育發(fā)展的一個方向??茖W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個重要方式。1.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源泉,學生只有渴望獲得知識,才能夠不斷地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夠不斷攀登科學的巔峰。在科學實驗的進行過程中會伴隨著五彩繽紛的實驗現象和實驗效果,這就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增強了學生探索學習的內部動機。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假如能夠有效地使用教學策略,讓學生自覺地觀察、分析、總結和反思實驗,達到科學實驗的教育目的,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原有的學習需要,還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需要的產生。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布魯納認為,發(fā)現的興奮感能發(fā)揮學生的智慧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機。學生通過科學實驗,親自在大自然中“發(fā)現”科學規(guī)律,這種成就感是其他學習方式難以體驗到的,它極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熱情,從而為發(fā)明、創(chuàng)造預備了條件。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科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實驗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磳W生是否具有科學態(tài)度,就要看他是否能夠尊重事實,突破定式思維;是否能夠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否能夠客觀、全面的對科學實驗做出合理的評價。1.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在進行科學實驗時,會發(fā)現大部分學生都過分依賴于已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驗,完全不在乎已經改變了的實驗條件,最終把實驗結果的不準確歸因于誤差,而不進一步的進行研究分析。這樣不僅削弱了科學實驗的價值,而且可能會使學生失去一個重大科學發(fā)現的機會。長此以往,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也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難以從事一些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因此,我們要在科學實驗中幫助學生突破定式思維,尊重客觀事實規(guī)律,勇于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感。2.培養(yǎng)學生因時施宜的科學態(tài)度。在進行科學實驗時,會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老是根據書本理論一步一步的往下做實驗,不敢對書本內容有一點點的逾越。我們在科學實驗中要培養(yǎng)學生因時施宜的科學態(tài)度,即就是在科學實驗中引導學生在保證實驗結果、結論準確的基礎之上,發(fā)現并應用最便捷、簡單的實驗方法來達到實驗目的,做到高效實驗,從而節(jié)省一部分時間。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反思的科學態(tài)度。一節(jié)成功的理論課程需要反思,一節(jié)失敗的理論課程也需要進行更加深刻的反思,相同,一個成功的科學實驗需要反思,一個失敗的科學實驗更需要進行認真的反思??茖W實驗中的反思還與理論課程的反思不同,它不僅需要對實驗結果、結論進行反思,還需要對整個實驗中的各個步驟進行反思,看看數據的來源是否可靠,科學實驗現象是否不同,科學實驗結果是否出入過大,在什么地方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手段解決問題。

(五)科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科學實驗之美揭示了實驗領域的勞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呈現出美的本質、人對科學的美感、科學藝術的特征等。科學實驗之美一面是科學,一面是藝術,二者攜手共建人類的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的新思維方式。1.領略實驗儀器之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科學實驗儀器本身就擁有美感,從外形上來說,它們具有直線美、曲線美以及造型美,從質地上來說,大多數都是由玻璃制成的,給人以晶瑩剔透的美感。在進行科學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科學實驗儀器外形的美,再在使用科學實驗儀器的過程當中感受它們的性能美,讓學生加深對科學實驗儀器的認識。2.感受實驗變化之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科學實驗展示出來的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在科學實驗進行過程當中,會帶來視覺上的美感,讓我們在享受美感的同時展開想象。在一些科學實驗中,可以體會到顏色的驟變、物質的產生與消失、物態(tài)的變化,還可以體會到科學實驗當中的發(fā)光、發(fā)熱、發(fā)電、發(fā)聲等現象。在豐富多彩的科學實驗當中,不僅可以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科學實驗是糾正“前概念

”的重要途徑簡單的說,“前概念”就是“前科學概念”,具體的來講,“前概念”就是存在于人腦之中的非科學概念。在學生群體中,“前概念”的現象普遍存在,糾正“前概念”,就是要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來引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體系,但這并非易事,然而科學實驗教學可以最典型地概括呈現一般經驗事實,克服學生片面經驗的不足,并且由于其鮮明的針對性和直觀性,完全可以根據學生頭腦中的錯誤概念設計實驗,從而使學生建立新的表象,形成新的正確概念。

三、科學實驗教育功能的實現

(一)提高科學實驗教育地位,實現科學實驗教育功能

現在,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科學實驗課程的開設具有明顯的附加特點。我們要將科學實驗的教育列為基礎教育課程,提高科學實驗的教育地位。從小學開始進行科學實驗教育,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勤觀察、勤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另外,利用實驗室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開放實驗室,放開學生的雙手,放飛學生的想象,為學生的小制作、小實驗、小發(fā)明提供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從自己的小制作中不但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而且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科學的魅力,學生利用自己設計的小實驗解決了困惑。學生動手搞小制作和小發(fā)現,把美妙的幻想變成了現實,引領學生在化學世界里放飛夢想,從而為創(chuàng)造文明埋下了種子。[1]在中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中,加大對實驗課程考試的比重,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先制定好科學實驗考試的考察形式以及評分標準,以免走進誤區(qū)。

(二)加大對科學實驗的教育投入,實現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

我們科學實驗教育開展不了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學校教育中,能夠用于科學實驗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在科學實驗中,會用到各種各樣的藥品以及儀器,而有一部分儀器和藥品價格比較高昂,學校無法承受??茖W實驗的教育與普通的理論教育不同,在科學實驗教育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還需要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觀察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步驟及其動作。因此,在科學實驗的教育中,我們不僅僅需要實驗藥品、實驗儀器等硬件設施,還需要有專業(yè)的科學實驗教育工作者來引導科學實驗教育工作??梢詳喽?,在完善了科學實驗的硬件設施之后,一大批實驗教育專業(yè)人員深入教學第一線之日,就將是科學實驗教育更加興旺之時。

(三)改革科學實驗的教育內容,實現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

在我們現在的科學實驗教育中,大多實驗都是屬于驗證性實驗,并且有些實驗過于陳舊。在一定意義上對科學實驗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具有拘束性。所以,我們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課本中改革一部分實驗,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或者在驗證性實驗后面附加一個探究性實驗;將過于陳舊的實驗內容進行變化,使之更加適應科學實驗教育的規(guī)律,更加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教育目的,而且還可以使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更好地發(fā)揮出來。隨著科學實驗教育的推行,教育工作者們在科學實驗的具體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未來教育質量的提高將越來越依賴于科學實驗的一系列方法以及模式的普遍應用,通過科學實驗不僅可以豐富理論知識,而且可以開闊思維。

四、結論

通過分析了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意識到科學實驗教育的重要性。在推動科學實驗教育發(fā)展之前,首先要對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進一步認識我國現在科學實驗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就需要針對具體的問題采取相關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即就是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實現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只有科學實驗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使我國的科學實驗教育再上一個臺階。通過對我國當前科學實驗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對策解決科學實驗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其措施主要有提升科學實驗的教育地位、加大對科學實驗的教育投入、改革科學實驗的教育內容。當然這些都是從國家政策的宏觀角度來說的,具體要落實到全國各個學校,還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賈健.淺談中學化學實驗的素質教育功能,教育教學論壇[J]2014.5

[2]蔣景華.科學實驗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驗室科學[J]2006.8

[3]李國俊.科學實驗的價值實現[J]2003[4]代雪嬌,朱團.論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J]2011

第2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在實際教學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實驗的嚴謹性,但是在保證其嚴謹性的同時,也要讓教學深入學生的內心,將所設立的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可以接受,所謂建立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也就是說將實驗的難度降低一些,因為較高難度的實驗會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實驗失敗的幾率,將實驗難度降低能夠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更加能夠懂得實驗的原理與方法,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因此更好將知識掌握。這樣不但在選擇實驗的時候要學生可以接受,也可以保證實驗的嚴謹性。比如說,在小學五年級加熱冷水這節(jié)課,一般的老師都會利用密封透明塑料袋進行實驗,這也是學校為實驗準備的材料,但是這種塑料袋極容易在操作的過程中漏水,也不方便學生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給實驗加大了難度,因此,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氣球,在氣球裝水后在口處打結,這種簡單的改變不僅簡化了實驗,同時也更方便學生操作,加大了實驗的成功率。因此可以說,簡化實驗過程,降低實驗難度能夠將科學性與嚴謹性顯現出來。

2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被引進了學校當中,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夠讓課堂更生動,學生能夠直觀的通過聲音與圖像來感受科學,在這一點上,能夠讓學生的科學實驗更具科學性。與此同時,讓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連,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其嚴謹性,比如說,在一些科學知識的教學中,老師完全可以在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向學生展示科學現象。例如,在講到聲音形成與傳播時,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說也能將實驗表達,但是會影響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吸收”,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老師可以用真實的圖像與聲音向學生演示聲音的傳播,這樣更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牢固掌握,使實驗更加具有嚴謹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活躍課堂,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實驗更具科學性與嚴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更加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同樣具有科學性與嚴謹性。

3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在小學科學實驗的課堂上,老師一定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的需要,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狀況,造成得不償失的嚴重后果,這種情況也就影響著小學科學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因為學生如果對學習失去興趣,何談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因此,如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就成為了現階段教育部門及學校老師的工作重點,目的也在于提高小學科學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在科學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的機會,也就是說,多為學生準備實驗材料,保證學生們都能夠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老師要及時的指正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老師也要向學生多提出問題,比如說,在實驗的過程中,老師要問學生。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出現了什么變化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輕松的將知識掌握,在實驗結束后要讓學生將實驗所得的數據記錄,討論學生之間的實驗數據為什么出現不同,并針對產生的不同數據進行分析,讓學生徹底了解實驗的方法與原理,這樣教學模式能夠增加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中學習,同時,也提高了科學實驗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4結語

第3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一、小學科學實驗設計的要求

(一)符合認知特點

小學階段的兒童已經能夠逐漸脫離游戲活動,轉為學習活動為主。并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所以在此階段他們的認知特點也相比上學前有了明顯變化。首先在感知覺方面: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已經由原來的觀察事物表面轉為更加注意事物的內在,這一點在比較高的年級學生中表現得較為明顯,比如四、五、六年級的學生,但是他們距離對于事物本質的清晰認識還有一段距離,相比高年級學生,低年級的兒童還是更傾向于被事物的外在所吸引,比如新鮮事物的顏色、形狀等等,此時的兒童還是以好奇心作為學習動力的主導;其次在小學生記憶力和注意力的認知發(fā)展方面:在此階段的小學生的記憶力明顯加強。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由原來的機械記憶轉為理解記憶,對事物的認識不僅局限于外部,原來的無意識記憶為主導轉變?yōu)橛幸庾R記憶,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能夠逐漸變?yōu)殚L時記憶;最后是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小學生的思維由原來的具體想象思維逐漸轉轉變?yōu)檫壿嫵橄笏季S,這種轉變多發(fā)生在四年級左右。既然了解了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我們對于小學科學的實驗設計就有了抓手。他要以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為基礎。顧及到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征因材施教。

(二)突出科學探究

小學生的年齡正處于容易對身邊事物產生興趣的時段。這也是因為孩子的性情還沒有完全定下來,處于探索自己性情、興趣的時候,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今天喜歡音樂,明天喜歡舞蹈,后天又忽然愛上了象棋,正因為有不斷的動手探索的機會,他們才能夠體會多彩的生活。所以在小學科學實驗的設計上,必須要體現探究。實驗不應該光是照搬已經印證了的定理規(guī)律,更多的應該是孩子們無法預測結果的探究實驗。這樣才能夠激發(fā)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動手欲望?!白鲋袑W”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讓兒童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其實每一次的探究都是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過程。

(三)貼近真實生活

小學科學實驗與科學實驗應該是要有所區(qū)別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實驗的復雜程度和難易程度上。小學科學實驗的目標要小而實際。要強調的是科學家所做的科學實驗與孩子們所做的科學實驗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只有質量上的高低之分。小學實驗既要內容貼近現實生活,又要實驗材料簡單易得。只有這樣的實驗設計才能夠打動學生,真正調動孩子學習的熱情和內在動力。讓課堂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體驗真實快樂,是教師的責任和選擇,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生發(fā)展需求的呼喚。教師要根據自己和學生的特長興趣,設計出和諧有效的科學實驗活動,提高新課標下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進而向課堂高質邁進。

二、小學科學實驗設計的措施

(一)科學實驗設計的理想框架

科學實驗的設計應該顧及到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水平,結合學生的固有概念進行教學。所以低年級學生的科學實驗應該以基礎性實驗為主進行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了;相比低年級的同學來講,高年級的同學應該在熟練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以科學、環(huán)境、技術為出發(fā)點讓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體驗探究,并充分感受科學的意義。

(二)科學實驗的具體設計

①基本實驗

基本實驗屬于科學實驗的起步階段,是將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科學領域內的基本儀器和設備展示在其面前,并要求學生能夠認清基本材料、物品,掌握基本儀器的操作方法的過程。經過這個階段的實驗學習,學生需要準確的表述所做過的實驗內容并了解實驗目的,方法、步驟和結論,能記住和模仿老師的示范動作,并知道實驗中的觀察對象是什么,并用適當、準確的語言對實驗對象進行描述和解釋。

②基礎實驗

基礎實驗是在基本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小學科學中個經典理論進行的印證實驗部分。經過本階段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運用之前掌握的實驗知識技能,表述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和操作注意事項及實驗要點,除此還要求學生能夠對簡單的文字資料和圖標進行說明、總結、概述。

③科學一社會一生活一環(huán)境實驗

這個部分的實驗內容是基于此前學生對于基本實驗和基礎實驗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對于實驗儀器的操作、實驗對象的觀察研究、實驗結論的總結概述都有了很好的提升之后進行的重在充分考量科學一社會一生活一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針對緊密圍繞社會生活的健康、能源、材料的科學實驗部分。進過本階段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自行設計實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對實驗材料的選擇上能夠做到節(jié)能,經濟、環(huán)保;對實驗對象的操作上能夠做到,能夠獨立觀察、分析、總結;在實驗方法上能夠選擇多種不同的手段進行操作。

第4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網絡化教學 現實教學 科學實驗

一、前言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創(chuàng)新;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推進我國素質教育具有深刻的意義。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為解決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诮逃畔⒒l(fā)展趨勢和教學網絡化的特點,本文從學校教育視野下的初中科學實驗效果與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現實差距分析出發(fā),建構了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網絡化的教學模式,并做出了問題探討。[1]

二、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的問題分析

盡管目前我國對于科學素養(yǎng)還沒有比較一致的表述,但是當將科學素養(yǎng)落實到科學實驗課程中時,都比較一致的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來進行具體描述。

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技能和基礎知識,了解現代儀器在物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研究中的應用,初步形成運用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要求了解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認識實驗是學習科學知識、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教育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著新課程的改革?,F實實驗教學所達到的效果與課程改革所要實現的目標之間仍有一定的距離,主要表現為:1)在現實的實驗教學中,教師依然無法擺脫理論教學和驗證性實驗的情況,與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能以及提高科學探究能力的新課程實驗目標之間的差距;2)在現實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過分注重強調實驗結果,忽略了對學生實驗過程的引導,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實驗的趣味,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課程實驗目標之間的差距;3)現實實驗教學由于受到學校教學經費的限制,部分學校出現實驗課程不能正常開課的現象;4)實驗課程課時、課堂容量的局限性使得現實實驗教學無法更多地進行探究性實驗。[2]

因此,本文嘗試從改變教育教學內部組織和結構著手,提高教學效率來縮小現實實驗教學效果與新課標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差距,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

三、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網絡化教學模式的建構

1.教學目標

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網絡化教學的主要目標是:(1)知識與技能層面,要求學生掌握科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了解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一些科學問題;(2)過程與方法層面,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協(xié)作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勤于思索的科學精神;(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鼓勵學生發(fā)現學習實驗的興趣,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讓學生在寬松的網絡環(huán)境下愉快地自主學習;正確認識網絡不僅是娛樂的工具,更是輔助學習的工具。

2.教學過程

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網絡化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模塊:預習模塊、實驗模塊和評價模塊。

2.1預習模塊

預習是實驗成功的一個重要步驟,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中,預習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書本知識、網絡信息、虛擬實驗。

針對不同性質的實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課本或網絡信息作為預習的參考材料。虛擬實驗包括虛擬實驗室、虛擬實驗點播室、虛擬實驗信息欄。學生可以通過瀏覽虛擬實驗信息欄了解教師的實驗課程安排、最新的科技信息等,通過虛擬實驗點播室自主選擇各種實驗視頻或動畫進行觀看,再在虛擬實驗室里進行虛擬實驗操作。當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時,如果操作錯誤,計算機將提醒“操作錯誤”并模擬錯誤操作的結果,讓學生看到錯誤操作帶來的危害,認識到科學的嚴謹性;如果操作正確,計算機則給予獎勵,顯示鼓勵學生的話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3]

虛擬實驗階段過后進入測試階段,測試將結合游戲形式進行以提高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玩游戲的同時也可以了解自身對實驗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虛擬實驗”中的表現以及測試結果都將被計算機記錄并儲存在數據庫中,成為日后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的有效數據。

2.2 實驗模塊

實驗模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實際操作、交流討論、實驗報告、提交新方案。首先,學生在通過測試階段后進入實驗室動手操作實驗,并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及數據。接著,針對實驗過程及實驗結果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學生通過網絡論壇或電子郵件與其他學生或教師進行討論。然后,學生書寫電子實驗報告,同時也可以將疑問寫于報告之中,以電子郵件形式發(fā)給教師。最后,學生可以根據對實驗的討論結果,向教師提出新的實驗方案。教師在閱讀后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實驗設備,進行再次實驗。

2.3 評價模塊

新課標下初中科學實驗課程網絡化教學的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家長評價。首先,通過每個學生在測試中的結果及在虛擬實驗室的表現情況,教師可以很快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初步診斷,從而有助于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查看學生在預習階段的一些評價數據,實際操作時的表現,實驗報告的書寫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其次,學生之間可以通過實驗合作過程中的感受,網絡論壇上討論的積極性等方面對自己或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自評,有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以及學生對自身學習的反思。 [4]

參考文獻:

[1] 余文森,康長運.論課程改革的意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3,11:16-21.

[2] 楊小微.新課程實施中若干問題的反思[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4:20-23.

第5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論文摘 要: 科學實驗的教學趨勢呈現出注重實驗與理論的有機結合,以探究型實踐活動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然而,在現實的課程教學中,實驗教學一直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重結果、輕過程,實驗動手率低,實驗課教學效率不高。在新課程實驗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與之相對應的實施對策,以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與推廣,實驗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構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設有利于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環(huán)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茖W實驗教學既是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基本手段,又是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發(fā)展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徑。本文擬從科學實驗的內容與形式及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兩個方面,與同行一起探討實驗教學的趨勢與實施對策。

一、科學實驗的內容與形式

不同時期的科學課程中實驗的主要內容與形式是分層次逐漸提高的。它們分別為學科知識+基本操作—學科知識+基本操作+生活知識—學科知識+基本操作+生活知識+生產和環(huán)境問題。實驗的主要形式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家庭實驗+設計實驗—編號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家庭實驗+習題+模塊。

科學實驗的作用和功能需要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來體現,相應于科學實驗作用和功能的變化,其實驗內容和形式也呈現出顯著的變化。

1.科學實驗的趣味化、生活化、綠色化。

不言而喻,科學實驗的趣味化可進一步發(fā)揮實驗的動機功能,而貼近生活、體現社會熱點問題(如環(huán)保)的實驗更有利于科學價值的體現、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同時也具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現行浙教版科學教材體系中,實驗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綠色化趨勢已非常明顯,但這些實驗還多分布在選做實驗和家庭實驗等課外實驗中,在新課標課程中,這種趨勢已成為教科書實驗改革的重要方面,這類實驗不僅數量上明顯增多,而且內容深度上顯著加大。

在實驗的趣味化上表現出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趣味實驗不僅出現在家庭實驗一類的課外實驗中,而且類似“彩色噴泉”這樣緊密配合學科教學內容的趣味課堂實驗也增加了。如“通過氣球體積的變化觀察氣球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用石蕊試液染制的花朵代替試紙檢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等。這類實驗在完成其呈現原理、概念等使命的同時,用更引人注意的趣味化方式展現其魅力,融學科教學目標與情感培養(yǎng)目標為一體。二是更多地采用了可激發(fā)學生研究趣味活動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如研究靜摩擦的“筷子提米實驗”。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實驗本身的學科價值和潛能開發(fā)功能的作用逐步增強,這正好與學生的心理、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相符合。

實驗生活化的體現,一是實驗內容多采用來自平時生活中例子;二是用科學知識、技能探討的也大多是身邊的生活或社會實際問題。如“溶液酸堿度對頭發(fā)的影響”、“用塑料瓶,砂石等自制簡易凈水器”。

實驗的綠色化最初是從師生健康角度關注實驗環(huán)境的清潔,后來逐步與環(huán)境保護聯系起來,不僅教科書的實驗設計體現了綠色化,而且要求學生就實驗的綠色化進行思考、討論,甚至研究、設計。不僅視角更大,力度更強,而且其教學功能大大擴展。

2.實驗形式的多樣化和探究化。

實驗的教學功能不僅與其內容有關,而且與實驗的形式、呈現方式,甚至與實驗在教學中出現的位置均有關系。如課內實驗、課外實驗與家庭實驗,其功能與作用就不盡相同。又如物質性質的實驗,如果安排在相關性質的介紹之后,這個實驗就只是在驗證事實;如果安排在相關性質介紹之前,并配以相應的問題思考,就賦予了這個實驗一定的探索性、啟發(fā)性;如果先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尋找答案,這個實驗就具有了探究性,而探究程度的高低仍與實驗的具體設計有關。

新課標教科書提倡盡可能由學生動手做實驗,沒有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之分。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和習題中也安排了不少實驗。這些實驗分布于各章節(jié)之中,這種編排將實驗由原先的附屬于各章節(jié)變成了與各章節(jié)平行的獨立內容,顯著提升了實驗在課程中的地位。新課標不僅多用探索性和探究性兩類實驗,而且統(tǒng)籌考慮安排,使實驗的探究程度循序漸進,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學生知識、技能積累的增多而逐步提高,使實驗的探究性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實施對策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科學實驗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但是從整體上看,“實驗課教學效率不高”、“實驗動手率低”、“實驗紙上談兵”、“觀看課件代替真實實驗”等情況還普遍存在。同時教師對新課程中實驗探究的實施也存在著認識不到位、嫌麻煩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間緊張,怕實驗時間控制不好而影響教學進度;二是學校的實驗設備跟不上;三是教師還不能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四是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

因此,新課程改革的一線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與實驗教學分開的教學方法,注重實驗與理論的有機結合。教材中的多數實驗屬于開放性、探究型,學生必須經過實驗才能得出結論,而且結論可能不唯一。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與結論”和“實際應用”等關鍵詞構建“設計實驗”這個欄目的框架。在每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中又細化實驗目的。例如,在“分析與結論”這個關鍵詞中要常常強調“進行描述”“制作圖像”“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辨認關系”“計算結果”“比較結果”“進行推測”“作出解釋”“檢驗假設”等,用具體的實驗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技能。

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下列方法以供參考。

1.實驗方案微型化。

所謂實驗方案微型化,就是為了保持原教材的邏輯結構體系,同時又體現課程標準的重點,將實驗方案簡化、精煉,安置在相關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等內容附近,以欄目“小實驗”的形式出現。雖然實驗方案微型化了,但其教學功能仍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之上。舉例如下。

實驗:聽力測試

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測試你的聽力。實驗材料是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幣。請實驗合作者按照任意順序將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你閉眼仔細傾聽,能辨別出不同的硬幣發(fā)出的聲音嗎?

描述與推測:描述聲音的差別,分析引起聲音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學生們通過學習聲音的傳播、音調、響度、音色、分貝等概念、頻率和人的聽覺關系等內容;通過調查研究獲得證據;通過研究聽覺實驗的數據,完成有關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過程活動化。

將科學實驗的教學與學生分小組進行的探究活動、調查、討論、辨別等有機結合,使得實驗過程活動化。這樣設計中學科學實驗可以使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重點能夠得到貫徹。為了讓學生感受科學與技術的真實世界,實驗過程應包含:活動、實驗、調查、討論、辨論、提出論點和質疑等,使它們相互交織在整個實驗活動中。

活動通常分為五個循環(huán)步驟:請你思考、請你做一做、反思與挑戰(zhàn)、科學在前進、拓展練習。在循環(huán)步驟二中,一般融入相關的學生實驗或教師的演示實驗。以“家庭用電”為例。

活動一:電流的形成(學生實驗:電路的連接)。

活動二:電路連接(學生實驗:串聯與并聯電路)。

活動三:火線與零線的鑒別(演示實驗:測電筆的使用)。

活動四:保險絲(學生實驗:保險絲的作用)。

3.實驗內容生活化。

新課標認為,科學不能脫離社會,科學是社會的一部分。然而科學實驗本身是非常具有學科特色的。如何將實驗內容和生活世界結合是體現新課標精神的重要問題,因此實驗設計要表現出“實驗內容生活化”的特點。

教材中提出了許多與生活密切聯系、學生感興趣的、有意義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導引下,學生經歷科學證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學習對科學證據的獲得、解釋和評價的方法;探討科學證據的兩面性,即對人們生活、健康、環(huán)境等有利和不利的兩個方面,然后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并在基于科學證據而不是個人感覺的基礎上作出相關的、恰當的決策。學生親身參與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他們逐步理解科學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學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收集與整理證據的過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現成答案的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材給予學生的經歷,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如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實驗評價行為化。

通過實驗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來評價學生對科學內容的理解是否具備各種探究的技能,是實驗評價的重要特點。行為化的實驗評價也是真實而公平的評價的具體表現。

評價學生的學科學習分為四個方面:檔案袋評價、知識評價、行為評價和技能評價。其中的行為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設計科學實驗”和“小實驗”中的表現。行為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是否遵守安全規(guī)則:嚴格遵守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規(guī)章制度。

(2)對實驗技能的掌握:觀察、交流、預測、測量、解釋數據、使用數據、制作圖表、控制變量、歸納、推理、推導公式、構建模型、操作性定義等。

(3)對概念和定理的理解: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使學生明確概念、定理建立的依據,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理的內涵,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

(4)分析和總結:在遵循證據法則和運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解釋和總結必須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通過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質疑,并進行更改。

(5)情景的應用:思考、討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并發(fā)表觀點,評價學生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生產、生活和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分為四個方面,并給出每個方面的比重,其中實驗教學的比重最大,分別為實驗室活動和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占40%;知識評價占30%;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占20%;參加班級活動占10%。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對圖表、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的語言描述往往比實驗結果更重要,學生參與討論和表現的過程也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

21世紀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智力資源為重要因素的社會經濟文化時代。培養(yǎng)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主要并不在于增加其知識和信息的容量,重要的是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方法,以及獲取知識和信息,并利用它們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科學不只是定理的收集和事實的羅列,它更是人類智慧伴隨著各種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創(chuàng)造和結晶?!?/p>

科學發(fā)展的趨勢啟示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和挖掘中學科學的教學功能,并且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設計與課程的三維目標和科學探究內容有機結合的科學實驗,從而使實驗的設計和課程的實施能夠更好地體現和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參考文獻:

第6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小學科學;小實驗;教學方法

小學科學是一門充滿了生活樂趣的課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合理的教學實驗是離不開的。小學科學涉及的實驗眾多,教師在進行實驗設計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需要的實驗材料以及實驗的過程,掌握科學小實驗的操作過程,這樣才能夠合理地進行科學教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設計實驗,提高對科學的認識。

一、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提高學生興趣

1.根據情境需要選擇實驗材料 在小學科學教學的時候,教師選擇的實驗材料應該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將需要講述的知識清晰地展示出來,提高課堂實驗的教學效果。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選擇材料。在不同的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設計的實驗也是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教學的情境,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例如在進行《相貌各異的我們》科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要依據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材料。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的同學準備帶有磁性的拼圖和鐵皮展板,然后給學生描述一下心中的好心人的相貌,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拼圖。這種科學小實驗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讓學生充滿了學習的欲望。

2.依據實驗內容選擇實驗材料 在進行科學小實驗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實驗的內容,依據實驗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選擇的實驗材料要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要吸引同學的注意力,還要能夠讓學生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習中,而不會過分被實驗材料吸引。小學科學的實驗多種多樣,不同的實驗需要的實驗材料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清楚地知道每種實驗的實驗過程,做好充足的實驗材料準備。

例如在進行《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適量的小蘇打和白醋,讓學生對這兩種物品有清楚的認識。然后對這兩種物質的特性有清楚的觀察了解。教師不同的實驗過程就會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若是教師直接給學生展示白醋和小蘇打,學生只是記住了這兩種物質,并不能進行深入的探究。若是教師給出一種白色的粉末和一種透明的液體,讓學生根據仔細的觀察猜測這兩種物質是什么,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更好地投入到教學中去。

二、進行開放的科學實驗,掌握科學方法

小學科學的實驗和生活都非常接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進行開放性的教學實驗,讓學生能夠將科學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提高實驗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擺》這一課學習的時候,教師通常都是按照教學的要求,告訴同學們伽利略發(fā)現了擺的秘密,然后擺動和什么因素有關系,再次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擺的應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思路在學習,將思維固定住了,不利于科學的實驗探究。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給同學們提供秒表、鉤碼、細線、支架等實驗材料,讓學生利用現有的器材進行隨意的組裝,學生在進行組裝的過程中實際就已經對鐘擺有了一定的認識。然后教師再次詢問同學們,鐘擺的擺動頻率和哪些因素有關系呢?同學們主動的進行科學實驗,然后就會大膽地假設。教師再次鼓勵同學們對自己的假設進行科學的論證,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探究出擺的性質規(guī)律。最后教師再補充伽利略在擺的發(fā)現和利用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種探究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投入到科學的實驗過程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課堂的局限性逐漸被打破,越來越多的教師將科學的教學場所轉移到了生活實踐中,非常重注學生的能力和意識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體會大自然。學校要鼓勵教師進行校內外結合、室內外結合,讓教師帶領著學生在大自然中認識果實、花、葉、土壤、石頭、魚塘,從而提高學生感受自然的能力。

三、鼓勵小組合作的實驗,提高團隊能力

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yǎng),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也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小組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一定的規(guī)律,保持每個小組的實力相差不多,小組內部的成員各有特點。小組成員之間要有一定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小組實驗的時候,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和引導作用,幫助小組克服重要的障礙,讓小組能夠順利地完成科學實驗。在小組工作的時候,每個成員都要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將集體主義發(fā)揮出來,讓同學們認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在完成小組實驗之后,每個小組的成員要進行知識的交流和補充,在分享中進行提高,從而加深對科學實驗的認識。例如在進行“導體和非導體”學習的時候,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驗目標,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每個小組中都要有操作員、監(jiān)督員、記錄員、材料管理員、匯報員等,讓小組的實驗能夠順利地進行。

第7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初中科學 實驗 思維能力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中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初中科學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精神、培養(yǎng)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初中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實驗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初中科學實驗類型

(一)模仿實驗

模仿實驗是指教師一邊講授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在邊聽邊看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示范來進行模仿實驗。這一般是針對剛剛開始接受科學學習、接觸科學實驗的同學而采用的方法。例如,在講“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時,教師可準備兩個相同的量杯,將少量的水放在寬敞的量杯里,一只量杯用酒精燈在杯底加熱,另一只放常溫下,讓學生比較哪個杯子的水蒸發(fā)得快,最后讓學生也參與其中,可以將其中一只量杯放太陽底下,另一只放在實驗室里,比較水的蒸發(fā)速度,根據這兩次實驗來總結影響蒸發(fā)速度的其中一個因素。

(二)分段實驗

分段實驗簡單來講就是把一個完整的實驗分為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步完成。這樣有利于教師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實驗的效果,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講到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這一節(jié)時,教師首先要把細胞分裂以及生長、分化各個階段的形態(tài)做好樣片,課堂上,可以根據講課的進程,通過問答引導等形式,利用顯微鏡等輔助教學設施分別展示出細胞的各個時期的形態(tài),學生可以在觀察的同時,理解子細胞與母細胞的關系,進而了解整個細胞。

(三) 獨立實驗

獨立實驗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通過對實驗過程的觀察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這是最能鍛煉學生能力的一種實驗類型,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驗環(huán)境,讓學生獨立進行實驗操作。例如,在教授光的反射和折射這一課題時,可提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面小鏡子、一個透明杯子和一根鉛筆。課堂上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鏡子,讓陽光照耀在鏡面上,這時光會反射在墻上或者黑板上,利用這一現象教師可直接引入“光的反射”這一定義。

二、科學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方向

(一)多進行探究性實驗

實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通過實驗我們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fā)現,世界上大多數的發(fā)現和發(fā)明成果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在初中生物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實驗的教學方法,多設置一些探究性實驗,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實驗過程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取得研究成果,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和思維能力,因此實驗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時候,不能強調實驗的結果,而是要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盡情發(fā)揮才能,體驗學習的樂趣,強化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增強學習效果。

(三)優(yōu)化教學評估方式,重視實驗教學

要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評估方式,把實驗教學納入考核的內容中去,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考核,使教師和學生都更加重視實驗教學和實驗學習,認識到實驗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積極作用。

三、實驗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實驗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形象思維,又被稱作直感思維,主要是指人腦通過對客觀形象的直觀感受,憑借想象和創(chuàng)新來塑造新的事物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在初中科學中,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的觀察和分析,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推測出實驗的本質,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演示實驗使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并在現有的條件下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實驗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自己設計實驗并提出問題,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得出結論,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針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不要完全依賴于老師的指導,要盡量自己查閱一些資料或同學間進行交流討論,找到問題的所在,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探討和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夠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三)實驗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發(fā)散性思維,又被稱作擴散性思維或求異思維,它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設想,探尋多種答案,并最終圓滿解決問題。在初中科學中,通過實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某一實驗現象的觀察聯想到其他一些相關的現象,比較兩個現象之間的異同點,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強化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實驗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逆向思維簡單來講就是對已經認定的事實或觀點,反過來進行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在初中實驗中,一般是通過某一種結論來進行實驗活動,觀察所產生的現象。但是我們可以反過來進行思考,讓學生通過某一種實驗現象,自己進行分析和總結,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總結: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直觀地了解科學現象,增加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和認識,鞏固和深化記憶。通過實驗教學和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促進學生的自覺主動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學中要重視實驗的功能,利用實驗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的提高。

第8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實驗教學 開放性 探究 創(chuàng)新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驗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科學實驗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有關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實驗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更是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切入點;同時也能讓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新課程改革的一方面就是通過科學實驗,讓學生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每一種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都是來自實驗和實踐,改進科學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交流合作學習的新方式。下面是我在科學實驗教學方面所做的一些探討。

一、要樹立“開放性”的科學實驗教學思想

要更好地體現學生科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潛力,首先必須有一個“開放性”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應該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學生可以大膽地進行各種嘗試,充分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個環(huán)境來自于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有了環(huán)境的開放,還須有實驗材料、實驗方法等“開放性”。以前的初中科學教材采用的實驗材料、實驗方法是幾十年不變的,有代表性的、實驗現象明顯的案例,如果一貫如此,無疑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新的課改形式下,教師可以改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鼓勵學生應用求異思維,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實驗過程中也不斷地“開放”起來。

例如七年級科學《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實驗,用顯微鏡觀察裝片,以往上這節(jié)實驗課時,學生總會產生很多困難與疑問,我都要一個一個輔導,而現在我是讓學生從接受性學習改成自主體驗學習,用自主思維引領學習實踐和學習過程。首先觀看操作示范錄像,產生初步印象,當學生操作遇到麻煩、困難、不會或不懂時,先讓他們思考克服的辦法,如觀察別人怎么做,邊看課本說明邊嘗試,自行摸索最后才請教同學求助老師等等。如果發(fā)現奇異現象,思考怎樣去探索原因,尋求答案,解決問題。如果在實驗中有新發(fā)現、新想法、新看法,改進創(chuàng)新,及時與同學和老師進行交流,進一步通過實驗,爭取有所成果。

在整堂教學實驗課中,學生們完成了學習內容,經歷了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學習、體驗式學習,相互交流合作,幫助優(yōu)化了學習效果。比如試驗了多種方式去除裝片中的氣泡,比較了染色與不染色的區(qū)別,在調節(jié)焦距觀察時,發(fā)現洋蔥表皮并不是一層細胞,而是有幾層細胞,以往在對光、調節(jié)通光孔、物鏡轉換上出現常見問題,現在都由學生通過主動思維,個人探究,合作學習解決這些問題,以往一些學生等待老師幫忙代替操作的現象少了,甚至不見了。

二、使學生正確理解“探究”

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教育理念之意,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滲透探究思維,讓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實驗過程,而不是急于得出一個科學結論,有利于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但一聽到“探究”,似乎就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然而,我們的學生關于探究是怎樣進行的都還不知道,你讓他們怎么進行探究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還得多指導,即放手之前要做好前奏,因此探究的進行要循序漸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掌握各個探究活動要求達到的目標側重點,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什么”,重點讓學生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分析、得出結論,并且知道什么是對照實驗”。又如“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教學中側重對照實驗的設計和變量的控制,使學生理解怎樣去設計多個變量的實驗,真正掌握控制變量法和對照實驗的設計。所以探究不一定是對整個實驗的探究,可以是對某一部分的探究。讓學生正確看待“探究”,消除對探究實驗、解答科學探究題的恐懼心理。

三、重視科學演示實驗,做到開齊開好

演示實驗是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現象鮮明、直觀、明了等特點,離開了演示實驗的鋪墊,科學教材中的部分概念、原理及規(guī)律就顯得蒼白無力,猶如空中樓閣。

例如,初中科學教材中在講敘莖的輸導作用時,就設置了一個非常簡單便行的演示實驗:取兩枝生長健壯的植物枝條,把它們插入盛有紅色墨水的錐形瓶中,放到陽光下照射2~3小時后取下,可以看到葉脈變紅了,說明莖具有輸導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的作用。如果用小刀把枝條縱向劈開,就可以看到枝條中只有樹皮與髓之間的木質部變紅了。由此可以證實紅墨水是通過木質部向上運輸的。接著再引導學生來分析木質部的結構特點:木質部中主要由木纖維和導管兩部分構成,并且木纖維部分上下不相通,只有導管是上下相通的管道。至此可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莖輸導水分與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來完成的,而且由下向上輸送。這樣既可以為前面所講的導管具有輸導水分與無機鹽的作用得以驗證,也可以為后面學生對“樹怕傷皮,不怕空心”的理解作鋪墊??梢韵胂蟪鰜?如果我們在講解“莖的輸導作用”時不設置這個演示實驗,單靠自己的一張嘴,學生手中的一支筆,加上死記硬背這些單調的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能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莖的輸導作用嗎?

可見,巧妙地設計一個演示實驗可以為學生的理解、記憶掃除障礙,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去理解科學知識,進一步消除對探究實驗的恐懼心理,提升他們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欲望。

四、在科學實驗設計中,讓學生親自體驗創(chuàng)新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實驗內容、過程往往是驗證性的,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實驗原理、材料、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這僅是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動手不動腦。要使學生真正地投入實驗,從實驗中學到知識、理解知識,還得讓他們做自己實踐的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給學生以思考空間,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實驗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為“自主、合作與探究”,而學生分組實驗正是這種學習方式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實驗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試想一想,有哪一種學習方式能比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及親身體驗、感受所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創(chuàng)設親身實踐、動手操作、親身感受與體會,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分享合作學習的快樂,感知科學探究的成功感與自豪感。真正地感到:我也能行,我很棒!唯有如此,他們才能揚起學習與生活的風帆,勇敢地去搏擊科學的驚濤駭浪,去征服一個個科學的險峰……如果在我們的引領之下,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在進步、在發(fā)展、在一步步走向成功,學習不就成了一件快樂的事了嗎?

例如在探究科學教材中《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在實驗中學生質疑:光是不是綠色植物制造淀粉的必要條件,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作出假設;接著學生分組,以實驗“綠色植物制造淀粉”中所學的方法和知識為基礎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設計是探究實驗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難點,涉及到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方法。如需要了解淀粉的鑒定方法,葉片中的色素去除方法,對照實驗的設置和變量控制等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開始設計之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復習或知識介紹做好鋪墊,在分組設計過程中各個小組各抒己見,組員彼此合作、相互啟發(fā),各小組都能較好地解決色素的溶解,檢驗淀粉和設計對照實驗等問題,各小組設計實驗方案過程中,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實施方案,通過討論指出各種方案的共性以及可行性,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xù)探究實驗,完成探究實驗過程,體驗成功感,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去研究實驗教學的新模式,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探究實驗能力,讓學生從實驗過程中體驗成功感,體驗學習的快樂,最終走向主動學習、探究、合作交流,一起在知識的海洋中成長。

參考文獻:

1.麻曉春等.《探究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7月

2.項紅專等.《初中科學探究活動設計》.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3.李志芹.《小學科學(自然)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省略

4.李鑫祥.《化學課堂教學與創(chuàng)新教育》.省略

第9篇:科學實驗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 國檢機遇 農村小學 科學實驗

今年,我們緊抓“兩基”國檢這一機遇,大力加強教育技術裝備水平,尤其是小學科學實驗室的配備極大地滿足了農村小學課改形勢下實驗教學的需要,告別了過去靠“演講”和“演示”教學、靠“看圖”和“想象”學習的尷尬的實驗教學階段。那么,在新的形勢下,怎樣才能讓這些科學實驗裝備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呢?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和農村小學的特點,我認為應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解決好謀選材料的問題。

“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材料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期望,教師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有結構的學具材料是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活動的基礎和關鍵。雖然現在農村小學科學實驗室所配備的材料很齊全,但有些材料我們的教師對其使用方法及用途都還不熟悉,這應該引起科學教師的注意,在使用上要切忌盲目,不管何種科學實驗,都需要教師事先考慮到,提供的材料能否讓學生有效操作。要選配好材料,注意發(fā)揮材料的最大效益。

⒈靈活組合,合理運用。

實驗教學能否成功、效果能否達到,不僅僅取決于實驗材料是否充足,還取決于實驗材料選擇是否科學,搭配是否精當。實驗材料選擇科學、搭配精當,學生操作起來得心應手,觀察方便,現象明顯,實驗效果就好。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如果我們在準備實驗器材時打破常規(guī)思維,常??梢允共牧细啙嵱行?,看起來簡單,但是用起來卻更有意義。一盆水,一個軟木塞、一個小鐵塊,這樣一組材料學生會有什么結論?學生會說鐵塊沉下去,軟木塞浮上來,材料結構的簡單,使他們很難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如果是另一組材料一盆水、同樣形狀大小的木塊、鐵、塑料、膠木,學生又會有什么結論?因為材料間的豐富對比性,將揭示一個規(guī)律:同樣大小的東西,重的下沉,輕的浮著。那么,是不是材料的結構越復雜越好呢?不是的!

究竟選什么材料最合適,還需要教師預先親自操作,盡可能減少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無效操作。如六年級“比較鐵與鐵銹磁性”的科學實驗中,如果不把鐵銹刮下來,生有鐵銹的鐵釘是一定會與磁鐵相吸的,那生銹的鐵釘也就失去了科學實驗的意義。

2.把握時機,分層呈現。

小學生的探究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使用的材料會隨著探究活動的推進或探究內容的轉變而變化。農村小學生對許多實驗儀器和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如果過早發(fā)送探究材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造成活動要求和研究內容不明確,盲目探究的現象。因此,把握好材料的呈現方式和時機,也就是調控了課堂的節(jié)奏,掌握了課堂的結構,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例如在研究“沉浮和大小、輕重”的關系時,因為每組材料之間都有極強的先后邏輯順序,因此材料就必須分階段發(fā)放,才能提高材料使用的有效性。學生猜測物體是沉還是浮可能與物體的大小和輕重有關后,教師應給出第一組材料:木塊、石頭、泡沫塑料、回形針、牙簽、橡皮泥、胡蘿卜、蠟燭,學生通過實驗比較發(fā)現與自己猜測不相符的結果 —— 沉浮與物體的大小、輕重可能沒有關系,這就與經驗產生沖突。那么是不是這樣?教師再提供另一組特殊材料:大小相同的鐵塊、鋁塊、塑料塊、木塊、黏土塊,實驗獲得了新的進展 —— 輕的易浮重的易沉。第三次則提供重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體:鋁塊、橡皮泥、蘿卜塊、木塊、泡沫塑料塊,結果發(fā)現在輕重相同的情況下,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這樣分三次呈現,順應了學生的思維方法,以材料來指引探究,有序而有效。

3.介紹器材,提高功效。

由于農村學生知識面的限制,介紹科學實驗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且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操作的關鍵一步。學生得到材料只關注于觀察器材,研究器材,容易沖淡探究主題,造成學習目標偏移,浪費教學時間。教師應在課前將要使用到的器材及用法集中給學生進行講解和演示,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熟練使用器材,提高探究活動的時效性。

二、解決好實驗空間的問題。

雖然現在實驗室的配備基本能滿足各年級科學實驗教學的需要,但畢竟一所學校只有一個實驗室,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農村學校的空間優(yōu)勢,適時地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把實驗場所搬出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搬到學生自己的家里。

1.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如“種子和非種子植物”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就可以采取課外和課堂相結合的方式,發(fā)動學生到家里的菜地中廣泛收集各類植物的果實,然后帶到課堂中觀察,采用浸泡、解剖、嘗味等實驗方法來豐富、增進、完整學生對果實的認識。

2.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yǎng)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如在教學《觀察植物根的生長》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做實驗,看看種子萌發(fā)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長,根的生長速度怎么樣。根有哪些作用,種子是怎樣變成幼苗的,植物莖的作用和怎樣開花結果的等。學生通過自己親自選材,親自種植,并把每天的生長都記錄下來,從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長過程,通過實驗,使學生獲得植物生長變化的數據。

3.農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也使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隨時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各種動植物、采集標本等,如我們在教學“動物分類”的課時,可預先布置學生們親自喂養(yǎng)家禽家畜和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仔細觀察它們吃東西的樣子、及食物類別、生活習性等,并且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開展采集昆蟲標本競賽,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4.還可以結合本地具體實際,調整有關內容,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加直觀地感受科學現象,獲得更廣闊的科學知識。比如將《花、果實和種子》這一教學內容中的“花”這部分內容調整到本地花開比較集中的4月下旬,帶領學生到田野中,放飛在花的海洋里,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等,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相互啟迪、相互補充,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解決好實驗操作規(guī)范化的問題。

科學課的實驗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是很感興趣的,實驗教學的可操作性、實驗現象的豐富多彩深深吸引著學生,學生對科學的熱情也均來源于此。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卻只是因好玩而引發(fā),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人人在動手,但是最后竟還不清楚開展實驗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甚至還會因興趣過濃出現爭做實驗的現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解決好實驗操作規(guī)范化的問題

1.科學實驗方案要規(guī)范化。

新課標指出:“科學實驗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復雜、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要給學生一個由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因此,教師要制定科學實驗方案,加強對科學實驗步驟的指導。做實驗前,只有給學生提出做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任務是什么,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

2.科學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化。

首先要明確實驗操作過程。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由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tǒng)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農村的學生更是這樣,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明確操作過程。如教學《簡單的電路》這課時,我們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用一個燈泡、一個小燈座、2根導線、1個電池盒和1節(jié)電池要怎樣連接起來才能組成電路。設計操作過程,然后匯報,其余學生討論補充。還可以把影響實驗的關鍵步驟和注意點先寫在黑板上,作為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或注意事項,從而避免實驗的盲目性。

其次要明確觀察任務。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和感知。運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覺器官去觀察和感知實驗過程中形態(tài)、特征和聲、光、色、味、溫度等變化情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感知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個細小的變化。以《觀察植物的種子》為例,課前要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