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數學總結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總結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學總結辦法

第1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一、實驗的做法

1、組建班子。我們確立集美二小三個班和集美小學二個班為實驗班級,由區(qū)教研室教研員和三位實驗教師組成課題研究小組。制定了課題的實驗原則、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論研討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辦法,依據教材內容,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觀點展開全面研究。

2、加強培訓。實施課程改革,轉變實驗教師的教育理念是關鍵。實驗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請來了省里的專家王永老師,給實驗教師進行通識培訓,使實驗教師對課程改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觀念上有了一個初步的轉變。實驗教師為自己能夠成為課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課程改革所賦予自己的艱巨的歷史使命。教研員和實驗教師還分別到福州、吉林、深圳參加北師大課程中心舉辦的教材培訓,與劉兼等專家進行了互動和交流,把自己對教材的認識、想法以及認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問題提出來,與專家們共同研究、分析,加強了對實驗教材的認識,樹立了新的教學理念。

3、交流協作。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市課題組每月1-2次的集中備課、聽課、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員精心指導,實驗教師共同備課,共同研討,明確思路,把握宏觀導向。結合本區(qū)實際,區(qū)課題組每兩周一次活動,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思想;開展互動式教研,以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聽課、評課,在各種觀點的交鋒中,經過個人的反思領悟,達成共識;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完善實驗措施,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整體素質。實驗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實驗研討會,把實驗研究的新思想、新經驗,向全區(qū)數學教師進行橫向滲透。

4、立足課堂教學。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陣地”,任何一種教育改革,最主要的還是課堂教學的改革。我們要求實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貫徹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將課程改革落實到每一堂數學課上。根據新教材的“密切教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確立學生在數學教學的主體地位,建立探索性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三個特點,初步建立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其流程為:問題情境——主動探究——歸納概括——實踐應用?!蔽覀冞€圍繞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等專題,開展研討交流活動,努力做到:在以人為本的宗旨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手投足都是為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讓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5、評價改革。改革評價制度,建立促進教師成長學生發(fā)展的評價體制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順利進行課程改革的驅動器。在數學實驗中,我們力求轉變傳統(tǒng)的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方式,以人為出發(fā)點,關注發(fā)展性評價,記錄成長,促進個體和諧發(fā)展。我們從學習行為評價,學習效果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嘗試性的研究。學習行為評價主要從課堂觀察——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態(tài)、交流狀態(tài)、思維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課外作業(yè)——完成作業(yè)的數量和質量;課外實踐——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后思考——主動與教師、同學、家長交流和討論學習的情況等方面來評價。在學習效果評價中,講究評價方式與方法的多樣性。(1)筆試:考查知識技能情況,鼓勵創(chuàng)新做法,如命題的開放性、綜合性;(2)口試:考查口頭表達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3)實踐操作: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實驗的收獲

四年來,我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課堂教學發(fā)生可喜變化

實驗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tài)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實驗年級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也普遍熱愛學習數學,善于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是未參加實驗的年級學生遠不及的。實驗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第2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關鍵詞:數學學習;習慣;養(yǎng)成

今年我要從初一開始帶班了,鑒于中學的起始年級,結合以前的教學經驗教訓,我深刻感到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后續(xù)學習的影響。好的學習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壞的學習習慣會讓人終身煩惱。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真諦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一、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小學階段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由于受學生的控制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的限制,學生是被動的學習。到了中學階段,尤其是在初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迅速增長,且可塑性大,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就有了前提和基礎。

1.讓學生學會預習

預習有助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到了中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教師先要布置預習的任務,明確內容、目標,學生在預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檢查落實預習情況是督促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教師必須要堅持。

2.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養(yǎng)成獨立思考習慣的重要性相信大家是知道的,我認為培養(yǎng)獨立思考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給學生時間和機會,在備課中要設計好問題,讓問題有思考性、新穎性、啟發(fā)性。在數學課堂中,每節(jié)課都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獨立思考習慣的形成,需要教師長時間的訓練,是長期的過程。

3.讓學生學會復習

“學而時習之”,復習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復習可以檢查學習的效果,使知識得到鞏固,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的能力,使自主學習得到升華,使自主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培養(yǎng)善于觀察的習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充滿了觀察、實驗、推理、驗證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對數、幾何圖形等的結構、特點進行觀察,從而找到問題的實質。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周圍的世界,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使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這可使學生受益終身。

三、培養(yǎng)善于聯想、猜想的習慣

愛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睌祵W是最能發(fā)揮我們想象且最需要發(fā)揮我們想象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猜想力。在初二數學《四邊形》一章中,有一組相似的命題:

(1)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2)連接平行四邊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3)連接矩形邊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4)連接菱形邊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5)連接正方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6)連接梯形各邊中點的四邊形是____四邊形。

思考以上問題你得出什么結論?中點四邊形的形狀與原四邊形的什么有關系?讓學生猜想,最終可得出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只與原四邊形的對角線有關系,即對角線相等時得到的是菱形,對角線垂直時得到的是矩形,對角線垂直且相等是得到的是正方形,根本與原四邊形的形狀無關。在解題中要大膽猜想,要借助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

四、培養(yǎng)善于歸納總結的習慣

第3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不少同學一上初中會在數學上栽跟頭,沒錯,初中數學跟小學不同,不再那么一目了然?;旧铣踔袛祵W是個惹麻煩的主兒,光答案正確不管用,重要的是過程,步驟稍有馬虎,對不起,扣分!

題是不難的,但是寫結果之前,有著十多條“因為所以”在等著你,因為初中數學要訓練我們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剛開始我也頭疼。比如證明兩直線平行或者全等三角形,我完全不懂,做一次錯一次。等老師再講的時候,懂了,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錯過了,很容易變成當時懂、下課就忘的悲劇。我趕緊把那些極長的“因為所以”、各種定論,一項一項抄下來,反復看,反復做,加深印象,再遇到這類題就不會出錯了。既然在這方面有問題,那就在這里多花點時間。

再一個就是提高聽課效率和做作業(yè)效率。這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不太容易。

還有一個辦法很想向大家推薦,那就是別吝嗇唾沫,多跟同學討論。大概初中數學就想培養(yǎng)我們全面思考的能力,經常跟同學討論,多幾次拍腦袋“哎呀,我把這個給忘了”,就會想得越來越周到。

有的討論,說白了是向他人請教,在求知面前,沒啥害羞的。

Y同學數學天賦極高,是那種試卷最后一道題都能用好幾種方法做出來的神人,讓我們佩服死了。但他有點得瑟,經常說這個人智商低,那個人13點。

“士可殺不可辱”,一開始我拒絕向他請教。我一遇到難題,他總會幽靈一樣出現在我身后,說我肯定不會。不能他說我不會我就不會,我一定要試試先。然后,我真的不會,實在看不懂題目里的已知條件跟解題有毛關系。

捧著題去問他,他很臭屁,但不得不讓人驚詫,他只輕輕一點,就讓我明白自己在哪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第4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 數學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6-0126-01

在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少,內容淺,并多以教師為主,學生所需方法簡單。進入高中段學習后,一部分學生由于未能及時脫離教師的“哺乳”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想學而不會學使學習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又不思改進學習方法,使差距越來越大,陷入困境,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因此,重視對高中生學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

一 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存在的問題

調查表明,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是:

1.學習意志不強

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較薄弱。表現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目的性,遇到問題不會積極思考,畏難情緒時有發(fā)生。因此,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會想辦法去克服,而是等待教師講解。

2.不善于讀書

學生不善于讀書,他們讀書僅僅對書中的公式、定理死記硬背,不理解公式、定理含義,往往忽視公式、定理的使用條件和范圍;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只局限于計算結果,不注意學習思維過程;只注意掌握公式正用,不關注逆用;會做基本的題,但對例題的引導性、規(guī)范性、示范性認識不夠,不會做靈活的題。

3.不善于質疑

學生質疑的問題比較簡單,只是知識和技能層面。他們只能解決現成的數學問題,而對于數學現象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學生關注的往往是問題結果,不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關注這道題的解題過程,不關注這類問題的思維角度和知識遷移。

4.不會做課堂筆記

不會合理地做課堂筆記,通常是老師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把“抄”代替了“記”,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同學筆記雖全,但收效甚微。不知道應該記錄重點、形成過程和思想方法及規(guī)律性的結論及典型例題。

5.沒有良好的做作業(yè)習慣

學生課后往往急于完成書面作業(yè),沒有先看書、讀筆記,復習鞏固知識,再做作業(yè)的習慣。常常出現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題的現象;有時為交作業(yè)而做作業(yè),課后練習起不到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作用。

二 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

可從宏觀上給予學生以下內容的方法指導:

1.課前預習

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應做到:一要妥善安排時間,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課的內容;二要明確任務;三要看、思、做結合,用筆勾出書上重要內容,動手做課后練習。預習前教師要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

2.記筆記

因為每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所以老師講的東西一般都是精華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們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方便以后復習查看。尤其對課堂講述的知識不理解的同學更應該做筆記,以便課下細細琢磨,直到理解為止。

3.課后復習

高中生課后往往急于完成書面作業(yè),忽視必需的鞏固、記憶、復習過程,以致出現例題模仿,為交作業(yè)而做作業(yè)。課堂的幾十分鐘不足以使我們學習和消化所學知識,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練習與鞏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4.學會歸類總結

學習數學要記的東西很多,尤其是數學公式,而且知識還很分散,通常解一道題需要多種公式的配合,如果單純地記憶每個公式,不但記不住,還容易忘記,此時學生必須學會歸類總結,把經常搭配使用的公式總結在一起記憶,這樣會大大減少記憶量,同時提高學生做題效率。

5.建立糾錯本

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可能經常會因為同樣一類題目而失分,自己也十分懊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建立糾錯本,幫學生把經常出錯的題目集中在一起(當然只要是做錯過的題都可以記錄上),一有時間便拿出來看看,這樣考試時就會降低同類題目出錯的概率。

第5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數學備考:從五年級暑假開始

數學靈活性大,要求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備考時,可從五年級暑假開始,提前學一點六年級的知識;六年級上學期加強鞏固知識,下學期重點做真題和模擬題。在擇??荚囍?,數學有一定難度,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最難:附加題

數學最難的部分是附加題。計算很復雜,有的是行程問題,有的是工程問題。數學拉分最多的是應用題,一般第一、二道題比較簡單,第三至五道題開始變難,填空題后面幾道題也比較難,有時比一道應用題還難,答題時是先擱下,還是一直想著這道題,這是考試技巧問題,也是考試心理問題。數學的難點是基本功,尤其要注重計算能力。

第6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一、用數學化的語言表述生活問題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比缯n題的導入、例題的呈現、練習的設計等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數據,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教材解決問題的呈現方式緊貼生活、圖文并茂、趣味性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一年級教材中,一道加減混合運算,題目以圖的形式呈現:左邊一幅圖為一池塘里有6只鴨,岸上向著池塘方向有3只鴨;右邊一幅,池塘里有5只鴨,背著池塘有4只鴨。讓學生列式。題的本意是6+3-4=5,但多數學生一臉的茫然,無從下手?;蛘邅y列一通:9+9=18,6+5=11等。但如果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池塘里原來有6只鴨,又來了3只;后來走了4只鴨,現在還有多少只鴨?這樣列式就容易多了。

因此,用數學語言對生活情境和主題圖進行表述就顯得很重要了。此外,當學生完成解題后,讓他們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這也是展示學生思維過程的重要方式,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從直觀感知上升到數學理解。

二、在生活化的數學問題中提煉數量關系

新課程解決實際問題并不是不講數量關系。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探索并理解簡單的數量關系”“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边@就告訴我們,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不能沒有數量關系,而數量關系就是一種數學模式,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用“不變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不斷變換”的數學問題,形成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數學模型。

其實,新課改并沒有忽視數量關系的教學,只是摒棄了死記硬背,更加注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理解和感悟,重視了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策略選擇,強調學生通過大量的實物插圖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

三、反思總結,經歷“學”數量關系的過程

“數量關系”始終是解決問題的核心,我們應該把人為模式化的訓練變?yōu)闊o聲的滲透。把數量關系放到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改變教與學的呈現方式,變老師“教”數量關系為學生“學”數量關系。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題”教學,對數量關系的闡述,已經不再需要相當規(guī)范的表述了。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能夠結合具體情境和自身經驗描述出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就可以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機械地告訴學生“每份數×份數=總數,較大數-較小數=相差數”等這樣的過死定論。但“路程、速度、時間”“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總價、單價、數量”等數量相互間的關系應該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歸納概括。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而又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中有許多的定義、公式、解題技巧和思想方法。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學生會“學”,在學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犹剿鳌=虒W中,不能過于強調對數學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的灌輸與記憶,應重視對這些知識的產生、發(fā)展、形成和應用過程的揭示和探究,數學教學的本質應是“數學思維活動過程”的教學。要讓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在主動參與中,通過操作和實踐,由外部活動逐漸內化,完成知識的發(fā)展過程和“獲取”過程。同時,要告訴學生,求出問題的答案不是問題解決的終結,還應對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要回顧策略產生的過程,揭示問題的實質,逐漸地引導學生從無序、單向思維向有序、多向思維發(fā)展,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

因此,解決問題的教學應從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入手,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及數量關系的提示。課改理念指導下的解決問題學習過程: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感悟數量關系,再用數量關系去解決問題生活中更多的問題。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總結”的學習過程。如二年級下冊關于時間的計算,在學生通過多次合作探究學習后,給學生的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反思和總結在計算時間時的一般規(guī)律: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當然,不一定要用這么規(guī)范的語言,要讓學生自己總結,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只要合理正確就行。通過反思總結,充分感受一些基本的數量關系與數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感受不同解題方法的區(qū)別,感受數學問題解決方法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提高數學思想運用能力。

四、適當的分類學習有助于問題的解決

將較“散”的解決問題相對集中,適當的分類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解決問題策略的掌握。教材解決問題內容的“散”不代表教學的“散”。新課改要求我們“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班上的學生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利用,既可以將較難的問題分解,也可以將有關聯的問題放在一起研究,即適當的分類。如將行程問題中的求路程、求速度、求時間的問題放在一起讓學生集中研究,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路程、速度、時間三者的關系;把相遇問題、追擊問題、火車問題等適當集中,讓學生對比探究,找到內在的聯系和區(qū)別,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能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當然,要考慮學生的接收能力和個體差異,不要求人人都會,強調在解決問題中的感悟,即強調“過程”,在鼓勵解決方法的創(chuàng)造性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的同時,讓學生領會哪一種策略是最有效的、最合理的,不應該一味地縱容學生不合理的“奇思妙想”。

第7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情境中體驗;探索中體驗;實踐中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4)09-0031-03[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學習科學視野中的小學體驗教育課程的實踐研究”(B-a/2013/02/032);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個性化體驗:小學小班化教學改革的深度研究”(L/2013/209)。

[作者簡介]高瑋瑋(1974―),江蘇鹽城人,本科,南京市翠屏山小學教師,小學高級。

體驗是學生感知知識、獲取知識、驗證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生在體驗中能夠輕松地學習,更好地復習、溫習知識。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角色”和“教學方法”的雙重轉變,要能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氛圍中自己去學習,去創(chuàng)新、發(fā)現、總結。教師還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能力,讓學生自己在體驗中去發(fā)現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總結數學規(guī)律,培養(yǎng)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思維。這樣,把復雜、枯燥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把嚴肅的課堂生活化、活動化,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識、生活領域中去學習、發(fā)現、總結、反思、再體驗。

一、注重在情境中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激發(fā)學習探究的熱情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的。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這種發(fā)現是通過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獲取的。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索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去嘗試發(fā)現提出問題,并參與到解決問題之中。

在新課導入時,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不僅可以讓學生樂于參與,更能使學生在情境中去充分感知、體驗、觀察和分析,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如在教學三年級《可能性》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情境:

師生互動,做“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我出的是布,學生中有的出剪刀、有的出石頭和布。出石頭的學生就輸了,出剪刀的學生就贏了,出布的平手。這時贏的學生很興奮,而輸的學生很沮喪。

我問:“要不要再來比一次?如果我們再比一次,結果會怎樣?”學生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生(自信滿滿):我肯定能贏老師。

生:不確定誰能贏。

生:老師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

師:說得很好,看來輸贏是不確定的,可能會贏,也可能會輸。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可能性”。

“兩人猜拳,一次對決”,通過“石頭、剪子、布”游戲使學生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而引出課題。在對決中,大家都來猜測輸贏,既可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體驗感受知識的產生過程,激發(fā)探究的欲望。

二、注重在探索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收獲知識創(chuàng)新的喜悅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笨梢姅祵W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并不是簡單的記憶和模仿。

“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的第一條建議,可見體驗的過程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體驗學習能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生命領域,調用各種器官去體驗、感受,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與知識結構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梁,是知情合一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如在教學“重疊問題”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森林運動會要開始了,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組隊參加跑步比賽和跳遠比賽的情況。

出示“報名表”。

師:參加跑步比賽的有幾種動物?

生:7種。

師:參加跳遠比賽的呢?

生:7種。

師:參加跑步比賽和參加跳遠比賽的一共有幾種動物?

生:14種。

師:是嗎?

生:不對,是13種、12種、11種……

師:停,這么簡單的幾種動物,作為我們三年級的孩子竟然有這么多種答案。這是為什么呀?

生:有的動物是重復的。

師:重復是什么意思?

生:就像狐貍,它既參加跑步比賽又參加跳遠比賽,兩樣都參加了。

師:那重復的算幾種呢?

生:重復的只能算一種。

師:好,我們一起來數,遇到重復的大家就說“重復了”。

生:l種、2種、3種……重復了,7種、8種、重復了……11種,

師:區(qū)區(qū)11種動物就讓我們數了這么久,看來這個表格并不好數。孩子們,如果把這表格交到你的手里,你能想辦法把它重新調整一下,讓其他同學一看就明白幾種動物兩項運動全參加了,哪些動物參加了跑步比賽,哪些動物參加了跳遠比賽嗎?和你同桌商量一下。

同桌之間商量想辦法。

師:想到辦法了嗎?下面先看清楚操作要求。(課件出示)

要求:(1)擺好后讓人一眼就能看清一共有幾種動物;(2)同桌要注意分工合作;(3)完成后派代表展示說理。

師:好,看哪兩個同學的方法最好,動作最快。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表格的整理。

師:請小組代表上臺展示你們的成果。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yōu)槭裁催@么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代表上臺展示。

生1:我們把重復的上下對齊放在一起,比較好數。

師:真有辦法,哪幾種動物重復,一看便知。

生2:我們組比他們更清楚,把重復的都擺到前面來。

師:更明白了。

(另一組上臺展示)

師:老師發(fā)現少了3個呀?

生3:放在中間表示兩種比賽都參加,數的時候就不會重復數了。

師:多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一個圖放中間就可以表示參加兩項比賽了。請你把參加籃球賽的動物圈在一個大圈里,再圈出參加足球賽的動物(臺上學生畫圈,臺下學生進行判斷)。

師:和他們組想的辦法一樣的舉手。我們請電腦幫忙,把他們想到的辦法再來演示一遍。(電腦動態(tài)演示移動過程)

生3:可是這樣別人可能不知道哪邊是籃球賽,哪邊是足球賽了。

師:怎么辦呢?

生4:可以在上面寫上標題。

生:對,好辦法……

根據學生要求,教師操作課件,形成韋恩圖。

師:你們知道嗎?這個圖是一個名叫韋恩的數學家創(chuàng)造的。你們剛才也像數學家一樣,把這個圖創(chuàng)造出來了,真了不起。

三、注重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愿望,鼓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深度不同,體驗的結果也可能不同,教師既不應立刻否定學生的答案,也不能面對學生的回答置之不理。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可具體對待:有的要加以引導,讓體驗更充分;有的要讓學生充分表達,展示思維過程,并和學生一起去分析、探討,給他們以適當的鼓勵、表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探索興趣;有的還可以引導學生做出更完善的回答;有的即使體驗的結果是錯誤的、不全面的,但通過師生共同分析,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體驗探索的興趣,還可以避免其他同學出現同樣的錯誤。所以,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與合作,充分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體驗式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較為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探索體驗。在體驗之前,教師也不應用自己的思維模式來束縛學生的體驗活動;在體驗中,教師也不應對學生的體驗活動作一些評論,最好作一些適當的激發(fā)和引導、鼓勵與幫助。如在小學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對周長和面積進行比較,可讓學生用小方塊擺面積相同的圖形,讓學生用同樣長的繩子圍成不同的長方形,再引導學生求他們的周長和面積。這樣既鞏固了面積計算的知識,又讓學生對周長和面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注重在生活中體驗知識的應用價值,拓展豐富實踐的體驗

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薄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數學要源于生活,又必須運用于生活。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更要善于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能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的理解。

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圓的認識》,教師運用拓展環(huán)節(jié)設計了一個游戲:學生站成一橫排向中心投沙包。

師:這樣站一排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這樣站隊不公平。

師(疑惑):為什么不公平,不是站同一排嗎?那怎樣站隊才公平?

學生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同圓半徑相等的知識,提出應該圍著投沙包的目標站成一個圓,這樣大家距離相同,才能保證比賽的公平性;或者排成一列,每人依次向目標投,同一個起點,同一個目標,比賽也公平。

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也會更加深刻。

數學教學的“體驗”之路,也是一條數學教學改革的成功之路。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绑w驗式學習”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對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張繼安.生命的靈性在這里閃光――翠屏山小學“生態(tài)體驗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觀察,2014(6).

第8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關鍵詞】中專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自學能力;能力培養(yǎng)

數學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一定的數學知識,更重要一點是要教會學生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發(fā)現、歸納類比和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這些過程有助于學生更為深層次地理解數學概念,是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而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指出,高度概括的知識能夠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更為長久的記憶。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不注重對知識進行概括,太過于強調對數學知識本身的灌輸和記憶。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呆板僵化,思考能力會降低,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因此,想要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必然要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而且現在中專實行的是“2+1”教學模式,即在學校學習兩年,最后一年頂崗實習,留給數學課的教學時間很少。有一部分內容要求學生自習,然而,現在招收的中專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好,學習的興趣很差,自學能力基本沒有。這樣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歸納、概括、總結的能力,是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要想培養(yǎng)提高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教師是關鍵。教師除了深入教材、備好課外,還要強化自我的歸納總結能力,才能給同學們起引導作用。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1.歸納總結教學內容

數學中每章每節(jié)的知識大多是孤立的、分散的,要把它們形成一個知識體系,每學完一節(jié)、一章、一單元、教師都要進行歸納總結,而且要教會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對所學知識要有一個概括,必須掌握關鍵內容和重點知識。對比易混淆的概念,并理解它們。學習一個專題時,要把各章中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規(guī)律化、系統(tǒng)化、結構化,將所學知識按照重點、難點、進行提煉歸納,用列提綱法、表格法、逆向思考等,引導學生概括出知識的框架,有利于鞏固、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把知識由點到面,形成知識體系。開始時,教師列出總結提綱,例如本章學習了哪些概念,哪些公式等等,然后具體講評、提問,做出示范,然后學生模仿,補充,逐步獨立完成。在總結開始時,有的學生寫的馬虎,有的只寫寥寥幾個字,有的感到為難,無從下手。對于這些同學,教師要積極鼓勵,熱情輔導,啟發(fā)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歸納總結時,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逐步完善。養(yǎng)成善于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關鍵是要歸納出所學內容的基本概念、定理與公式以及、推理的技能技巧。例如同學們在總結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知識時,通過列表進行類比,簡明易證,知識間的區(qū)別與類同及聯系清楚明了。在學生自我總結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有針對性的點撥,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互相補充。對于寫得好的總結及時張貼、傳閱、交流、表揚,激發(fā)同學們分析、歸納、總結的興趣。

2.歸納總結習題類型

在學生學習了解一些典型習題具的基礎后,要求學生去自己在解題時探索、歸納、研究解題方法的規(guī)律、總結出習題的解法,以達到觸類旁通、運用自如的目的。例如在正余弦定理的學習中,測量距離,測量高度的題實質上都是要想辦法構造三角形。運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這三個公式來解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培養(yǎng)他們從特殊事例中概括出普遍規(guī)律的能力,歸納總結中要注意教材知識的前后溝通,承前啟后,能總結概括出結果來。

3.歸納總結解題方法

由于教學時間的縮短,學生練習的時間很少,所以老師在數學習題講評時,教師不要為解題而解題,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歸納總結出常用的解題方法,及涉及到的知識點,使學生分析一道試題,會考慮到如何入手,怎么樣思考分析,采取什么方法,讓學生通過歸納總結,使學生做題時有章可循、有路可行,易于入手,增強學生的實際分析問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一些習題,盡量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思考、總結各種不同的解法,這對加強前后不同章節(jié)間的知識的聯系、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處的。教師課堂例題如果能用多種方法,就絕不用一種方法,以達到以少勝多,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提問討論中,在完成作業(yè)時,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倡認真思考,分析。善于一題多解,例如用代數法、幾何法、數形結合法等等。教師要注意啟發(fā)點撥,善于發(fā)現同學們獨特的解法,給予表揚、推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知識點的增加,學生所具有的知識一方面變得豐富復雜起來,這些知識如果在學生頭腦雜亂無序地存在,無論從記憶或思維的角度考慮都會起阻礙作用,只有把所學知識融匯貫通才能變得完整、牢固。因此,在中專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實踐表明,學生在學習時能及時歸納總結,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是相當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蘭正強.數學教學中應著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07).

第9篇:數學總結辦法范文

一、由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設置數學問題

我們學習數學知識一般都是為了很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一般都可以轉換為數學問題。從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情境到提出數學問題的教學模式,更加關注情境教學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高職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出抽象的數學問題,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更加積極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能夠被激發(fā),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相關的數學問題。比如,在學二次方程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平時生活中切水果的經歷,由一個西瓜,變成兩半,然后再變成4份,以此類推,讓學生充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親身經歷,根據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去學次方程式。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能增強學生自主聯想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學習中。

二、針對提出的數學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

我們在課堂上努力學習的知識,最終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情境教學和解決問題之間是緊密聯系的,是對所學知識的良好運用,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生活環(huán)境。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當中,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課本中的知識規(guī)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小組共同探討和尋找解決方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這樣會使數學課堂更加高效,課堂氛圍更加積極,讓學生真正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增加課堂教學的色彩。只有學生真正積極主動地參與了數學學習過程,才能夠使課本中的知識在學生腦海中根深蒂固。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相互之間溝通與交流的機會,能夠使大家互相了解各自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方法,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通過這種方式,能找尋到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提升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升數學成績。

三、中職數學教學需要認真總結數學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