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微生物學重點歸納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生物學重點歸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生物學重點歸納

第1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微生物學 PBL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0-0172-02

醫(yī)學微生物學作為一門醫(yī)學專業(yè)基礎課,它不僅是病理學、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的基礎,而且與臨床各學科聯(lián)系緊密。微生物總論部分較系統(tǒng)且條理,學起來相對容易些。各論部分沒有什么高深的理論,也不涉及其他過多的基礎知識,在中等醫(yī)學專業(yè)學校更是如此。但這部分內容有繁雜、易混淆、枯燥等特點,各微生物間雖無密切聯(lián)系,但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由于上述特點,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困難,學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各論易學不易記,易懂不易清,故將某種微生物說成另外一種的張冠李戴情況很多見,甚至有醫(yī)學畢業(yè)生把“流腦”與“乙腦”的病原體搞錯了的現象。如何使學生學好微生物各論,并牢牢地掌握其基本內容,為后面的臨床課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微生物各論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對于中專生來說,因他們的自學能力還不太成熟,學生的學習多為被動地在課堂上接受老師的灌輸。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開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可采用如下多種學習方法進行教學。

一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

即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fā)式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將臨床微生物學病例分析引入課堂討論教學,它的基本思路是變“以菌說病”為“以病說菌”,課堂討論以病例為中心,先巧設疑問,給學生以懸念,讓學生自學。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讓學生解釋病因,提出診治方案,最后由老師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式將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和診斷、防治措施有機融合,準確導向臨床實際,因而使微生物學各論的內容變得生動,縮短了理論與應用之間的距離。例如:針對流行性感冒病毒這一節(jié)內容,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流感病毒經常使人致病,它到底長的什么模樣呢?(2)流感病毒是靠什么物質引起人體的疾?。浚?)流感病毒為什么會多次引起世界范圍內的大流行?圍繞這三個問題讓學生們課前預習,并查詢相關資料,課堂上再分小組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其他小組補充,最后老師再進行總結。同傳統(tǒng)教學相比較,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fā)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 利用CAI課件組織教學,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隨著電腦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在醫(yī)學各專業(yè)中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必然趨勢,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把知識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產生的效果是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所不能達到的。微生物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獨特之處,使微生物學教學變得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會給課堂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通過微觀結構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醫(yī)學微生物學具有知識點多、記憶量大、輕易混淆等特點,各種病原體的形態(tài)結構僅靠文字講解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夠提供大量直觀的圖片,真實形象地顯示各類微生物的形態(tài),使學生們對各類微生物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如在講解艾滋病病毒時,用FLASH動畫的方式展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增殖的過程,使原來難以理解的內容由抽象變得生動形象,不但使學生們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過程一目了然,且有助于學生理解。采用CAI課件進行教學,還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省去了教師書寫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容量大,既緩解了微生物學教學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另外,CAI課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還可以采取全教研室統(tǒng)一制作CAI課件,使重點、難點統(tǒng)一規(guī)范。有條件的還可以播放錄像,如被狂犬咬后的緊急處理、發(fā)作的癥狀等,給學生留下直觀印象。

三 口訣記憶法

在講授腸道桿菌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各桿菌間重要特點,歸納總結如下歌訣:大腸桿菌住腸中,正常情況不致?。恢苌肀廾苓\動,另解五糖都能行;沙門氏、痢疾菌,都是人類害人蟲;沙門菌屬周毛菌,葡糖陽性乳糖陰;唯有傷寒僅產酸,其他均有硫化氫;痢疾桿菌不能動,葡糖產酸不產氣;變形運動最活潑,遷徙生長呈菌膜;另解尿素來得快,有時還把黑色帶。通過歌訣記憶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背誦,能較牢固地記憶所學的內容。

四 列表總結法

列表總結法的原則是既遵守教學大綱重點,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考慮到各微生物在臨床實踐中的地位。我在制定一些總結性表格后,讓學生在以后的章節(jié)結束時自己去設計新的表格。當這項作業(yè)留給學生后,學生們都很認真、積極,并紛紛主動將自己設計的表格給我看,我從中挑選好的拿到課堂上講評,并在班里給予表揚。這樣經過列表總結,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已學過的各種微生物,加以縱橫比較,加深理解,并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記憶中。列表總結的好處是既線條清晰,科學合理,利于記憶,也利于學生復習,還可作為以后學習、工作中的參考,所以也是學習微生物各論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 注重知識更新,加強教學與臨床的聯(lián)系

醫(yī)學微生物學既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又與其他臨床學科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系統(tǒng)講授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同時也要找出與臨床學科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點,注重微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由于微生物學各論內容易懂不易記,而且枯燥無味,我們可以采取結合臨床講解醫(yī)學微生物學專業(yè)知識的方法,將知識學活用活。近年來,臨床上感染性疾病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各論教學中對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體要精簡教學課時數,重點應放在嚴重耐藥性病菌,將那些對人類健康和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的、新出現的傳染病及時吸收融入教學中,如SARS、瘋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利用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又開闊了學生知識面,使同學們意識到傳染病有在全球不斷蔓延的趨勢。有些學科新動向,在教材中難以及時反映,盡管教師上課隨時增加教材外的新內容,但因學時有限,不能系統(tǒng)講授,而且學生接受能力不同,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負擔有些重。為此,可以增開選修課,配合教學內容,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基礎上延伸向臨床教學的新發(fā)展與新動向,以課后講座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微生物學的最新進展與技術,講授內容主要選擇臨床課程學習和臨床工作需要的醫(yī)學微生物學學科前沿知識。

六 重視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課是理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內容在理論課上難以講清楚,有些內容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通過實驗現象和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理論課上的內容。微生物的許多生物學特性作為微生物的特征,必須讓學生掌握,而對于各病原菌形態(tài)的熟悉,實驗教學是一很好的方法,在實驗課上,首先對學過的理論知識做回顧性的總結,老師示范操作,然后由學生們親自操作。通過在鏡下的觀察,不但加深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將一些細菌的“模樣”固定在自己的腦海里,對一些較易混淆的病原菌通過鏡下的觀察也很容易分開。如肺炎球菌同腦膜炎球菌都是雙球菌,但肺炎雙球菌呈瓜子狀,鈍端在內,尖端朝外,多有莢膜,染色陽性;而腦膜炎雙球菌呈腎形,凹面相對,無莢膜,染色陰性。通過實驗操作使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有機結合起來,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

七 尋找共性和個性

微生物各論之所以難記,是因為容易出現混淆的現象,往往學生工夫下得很大,但效果不好。針對這一問題,我?guī)椭鷮W生在繁雜的內容中找出各微生物間的共性和個性,找到它們的規(guī)律性。如大多數致病菌都以毒素致病,究竟是那種毒素,記起來確實困難。但它們有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革蘭陰性菌大多產生內毒素,革蘭氏陽性菌大多產生外毒素。但也有例外,如革蘭陽性菌產生內毒素的是肺炎雙球菌,革蘭陰性菌產生外毒素的有:志賀氏痢疾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不產生毒素的是:結核桿菌等,便于學生們的理解、記憶。

總之,為了學好微生物各論的內容,老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善于歸納總結,從雜亂無章中理出頭緒,找出規(guī)律。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學生對它產生興趣,才能真正地掌握這部分知識。以期提高總體教學質量,為培養(yǎng)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醫(yī)學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宏思、秦靜英、費世杰等.PBL教學法在醫(y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中的實踐[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7(4):665~666

第2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學;自主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

微生物學實驗是微生物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而且也為學生深入學習微生物學及相關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所以,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生命科學人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2]。以往我校開設的微生物學實驗主要包括顯微鏡技術、微生物染色技術等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由于這些傳統(tǒng)的實驗多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沒有參與實驗設計和實驗準備,課堂上只是很機械地模仿和驗證,極大的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問題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3]。為了改善微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筆者在完成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學后,嘗試開設了自主設計實驗。所謂自主設計性實驗,是指學生自己選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獨立進行實驗操作,獨立書寫實驗報告,總結實驗結果的實驗。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獨立設計和操作,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由學生自己設法解決。因此,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了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將開展學生自主設計性實驗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自主設計實驗的實施過程

1.1學生分組、選題

根據學生的學號和實驗座次進行分組,每組3~5人[4]。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通過討論確定感興趣的實驗項目。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實驗室的條件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對學生的選題進行指導,既保證所選擇的實驗項目不能過大過難,超出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生喪失信心,也不能過小過于簡單,難以達到“設計性”實驗的目的。選題的一般原則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知識為基礎,有利于學生將已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化和實用化,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探究學科理論。

1.2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

每個小組在確定實驗項目后,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查閱有關資料、文獻等,對所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總結,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在完成實驗設計后,教師組織學生在教室中利用多媒體向全班同學展示實驗內容,包括實驗的目的、原理、步驟、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措施等,與全班同學進行交流和溝通,使每個同學了解各個組的實驗內容、原理和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1.3實驗操作

學生按照實驗設計方案,獨立進行實驗。微生物實驗所用的培養(yǎng)基、染色劑、藥品等較多,且一般要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時間跨度比較大。因此,實驗時要求小組成員科學安排實驗時間,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同時在使用公共儀器設備和藥品等方面與其他組及時溝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實驗進程。在實驗中出現意外或遇到困難,盡量獨立地處理、解決,必要時指導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在實驗的同時,小組成員要做好各項實驗的原始記錄,已備出現問題時查找原因和實驗結束后撰寫實驗報告。

1.4總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

實驗結束后,應及時對所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并按照科研論文的要求和格式撰寫實驗報告。如時間允許,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多媒體教室內進行論文答辯。

1.5考核評價

自主設計性實驗考核評價應該對學生的設計思路、操作能力、綜合處理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等做重點考察。在實驗之前就應該向學生公布考評要求,考評指標要量化。

2、開設學生自主設計性實驗應該注意的問題

自主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的設計實驗,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然而,自主設計性實驗的開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自主設計性實驗持續(xù)時間往往比較長,且不同組同學的實驗時間一般不同,很多實驗可能會安排到周末或晚上。所以,為了保證自主設計實驗的教學效果,保證實驗室的安全,維持實驗室的正常運轉,要求實驗教師跟蹤每一組學生的實驗進程,這要比普通的實驗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其次,自主設計性實驗時間較長,同時同學們還要兼顧其他課程,所以只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這就要求實驗室必須向學生完全開放。實驗室的開放提高了實驗室及其儀器設備的利用率[5],但也提高了實驗教師的工作量,增加了實驗室的安全隱患,這就需要對實驗室進行規(guī)范化的管理,以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

第三,在學生分組時,盡量避免自愿分組。自愿分組往往會出現學習好的一組、關系好的一組、被剩下的一組等現象,導致小組之間的水平相差較大,實驗效果參差不齊。所以,應采用按座次分組的原則,如每一排4個同學為一組,實現了不同學習成績的同學隨機搭配,同時規(guī)定自己的物品放自己的實驗臺上,實現實驗用品的科學管理,避免了物品被誤用等混亂現象。

第四,自主設計性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但實驗過程中發(fā)現有的學生不動手不動腦只作旁觀者,更有個別學生鉆了自主設計實驗難以考勤的空子干脆不來實驗。這些都背離了開展自主設計性實驗的初衷。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實驗過程評價體系。

盡管自主設計性實驗在實施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我校多年的實踐證明,它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應該是實驗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我們今后將繼續(xù)開展微生物實驗教學方法的研究,不斷嘗試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學生專業(yè)和社會生活的實際,以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秀梨.微生物學實驗指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1999:1-128

[2]程彥偉,韓亞偉等.對提高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探討.河南教育.2009,(9):52-53

[3]夏帆,余知和.改革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微生物學通報.2007,34(5):1024-1026

[4]張鴻雁,孫冬梅等.設計性實驗思想在《微生物生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269-270

[5]毛露甜,王紹芬.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開展設計性實驗的做法與體會.微生物學通報.2007,34(3):614-616

第3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1.1微生物學教學方法優(yōu)化

《微生物學》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知識點多且散、內容覆蓋面廣、知識點易混淆”等缺點,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見,在實際教學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較多。教師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的錯誤方法,造成學生學過就忘、考完就忘的問題,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由于《微生物學》實踐性較強,而且與人類健康休戚相關。因此,需要在緒論內容講述方面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意識到微生物雖然個體小,但是其作用卻是一點也不??;從日常生活中衣物與食品的發(fā)霉現象,到生產中釀酒、制作腐乳等工藝,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類恐慌的傳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體事例,引起學生對微生物的重視,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在知識講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結合,融會貫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與真核微生物的細胞結構差異、病毒一步式生長曲線與細菌群體生長曲線的對比、微生物分解代謝與微生物的營養(yǎng)之間的關系等。前后知識點系統(tǒng)聯(lián)系,對比記憶,歸納總結。以提綱式教學的方法向學生講授知識點、重點及難點,一方面既鞏固了知識,又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一張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結構網,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知識。

1.2緊跟科學前沿,放眼學科動態(tài)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與科技發(fā)展緊密相連,教師在課堂講述過程中,除了系統(tǒng)介紹課本知識外,還應穿插當今科學研究前沿,以充滿激情的科學態(tài)度向學生展示微生物學的發(fā)展動態(tài)及當前的熱門話題。比如:介紹與微生物相關的諾貝爾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近期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國際頂尖雜志上的科學文章;在講授病毒這一章內容時,結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與治療講述病毒的特點等。以當今的科技成果和熱點話題,激發(fā)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對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以往的理論內容教學就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講學生聽,教師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參與式”教學,例如:安排學生提問,讓學生提問老師,創(chuàng)造學生參與課堂及師生互動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個人成就感;布置課后問題,組成3-5人的科研小組,讓學生在課下積極思考,查閱資料,獲得自己的科研成果;開展“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知識面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4突出微生物學的課程特點,避免與其他課程知識重復微生物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與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門課程存在交叉重復的內容。而且這些課程在授課時間安排上不統(tǒng)一,有前有后,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詳盡的向學生講述微生物學的知識但是又避免知識的重復累贅?如何突出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優(yōu)化課程講授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與其他課程的老師互相交流,相互協(xié)調授課內容,對于重復的知識點不做過多的贅述,僅作重點提示或簡單的復習;其次,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反饋,由于知識學習存在遺忘過程,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重復知識內容在不同學期或者學年開課,要注意適當加強復習,以課堂提問及重點提示的形式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對于同學期開設的平行課程,有些重復知識內容僅作簡單的帶過。如,在微生物遺傳育種一章內容中,同學期生物專業(yè)開設了《微生物遺傳育種學》課程,那么在微生物學講授過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完全可以略過,提示學生此部分內容在其他課程中有詳細的學習。總之,需要授課教師在其他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lián)動的關系,既與相關課程的教師經常交流,保證各課程在內容上互為補充、相互協(xié)調、相互促進;又要及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將教學內容有順序有邏輯有重點的呈現給學生,建立優(yōu)質課堂教學,既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又突出了本門課程的學習特色。

2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由于微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微生物實驗教學是微生物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生物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其獨特的實驗技術在學科的發(fā)展中占據著突出的位置。

2.1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微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理解、提高學生動手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至關重要?,F階段關于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微生物實驗課程建設方面重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鍛煉;課程講授與實驗課程課時安排存在著不一致性;實驗課時相對較少,實驗課教學最容易受到課時及實驗室具體條件的限制,對于實驗周期長或缺乏儀器無法直接完成的實驗,以往只能選擇不做。

2.2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

作為實驗課程建設及改革,應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及專業(yè)優(yōu)勢,根據課程內容適當調整實驗方向及實驗內容,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同時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加強以及不同專業(yè)優(yōu)勢互補和專業(yè)交叉合作。通過微生物實驗課程改革及完善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和操作規(guī)程,培養(yǎng)他們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勤儉節(jié)約、愛護公物的良好作風。其主要內容包括:

(1)讓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實驗課程的建設不單單是實驗過程,前期實驗準備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前期實驗準備工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同時也讓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全面的認識與學習。

(2)實驗內容及課時的調整:應結合學生在微生物課程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合理安排。做到先學習理論知識,打牢基礎,再培養(yǎng)實驗技能,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理解書本知識,將理論與實踐合理結合。

(3)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與專業(yè)交叉:針對各個專業(yè)的優(yōu)勢,設計有針對性的專業(yè)微生物實驗,并設計能夠將生物專業(yè)、食品專業(yè)和煙草專業(yè)等各個專業(yè)優(yōu)勢合并的大實驗課程,增加探索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成立科研小組,獨立開展創(chuàng)新實驗。

(4)開展錄像實驗教學:由于實驗條件或實驗經費的限制,對于暫時不能開展的實驗內容不能棄之不做,雖然實際實驗條件不能滿足,但是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實驗原理、過程及操作要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微生物實驗課程的優(yōu)化改革,能極大豐富實驗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實驗技能與實踐能力。力爭做到:凸顯專業(yè)優(yōu)勢及專業(yè)互補,避免內容的重復及雷同;鼓勵學生獨立參與科研課題,拓展視野;通過實驗課程的講授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合作意識。

3結論

第4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高等???醫(yī)學微生物 教學改革

一、教學改革實施作用

高等??漆t(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方面,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均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醫(yī)學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對學習課程的心理壓力,促使學生能夠通過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進行課程學習。當然,通過對課程標準的有效更新與改進,促使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專業(yè)向適應,能夠學生們切實感受到學有所用,如此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更新與引入,不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了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能夠有效的理解知識亦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改革主要內容

1.更新教學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校招生的范圍越來越廣,同時專業(yè)也不斷的增多,其專業(yè)的具體目標也不盡相同。故而,對于學生的a工作要求,教研室應針對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研究,以此將不同的專業(yè)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落到實處。對此,筆者認為作為專業(yè)的任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以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改進,如此方能有效的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特色的醫(yī)學人才。當然,由于醫(yī)學微生物學發(fā)展較為迅速,其內容廣泛,同時真正的上課時間較短,這些對于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故而,教師必須對關于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材與資料進行研讀分析,大量閱讀參考書,深入探析教材,劃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易于掌握。也唯有如此方能有效的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效果。

2.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有效的進行醫(y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方式還未進行有效的掌握,能夠有效的利用圖書館文獻及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更是屈指可數,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有效的掌握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限制。同時,大部分的學生均被“實用主義”的學習思想所影響,只學習自己所認為“有用”的知識。盡管由于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內容的實用性與實驗性比較的強,但其內容較為的廣泛,很容易理解但不易記,同時一般的教學方式比較的枯燥與單一,故而很難有效的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難以強化學習效果。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多種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舉大量的例子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限制,教師仍是運用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還是“以菌說病”進行教學,這對于學生有效的掌握知識有著不利的影響。而在教學活動中舉大量的例子,“以病說菌”進行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吃透教材,有效的促使學生進行病例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活動中,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誘導學生選擇適宜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生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促進學生將知識內化,能夠有效的明確各種微生物相互之間的異同。

3.考核方式的更新與改革

傳統(tǒng)的教學特點,也直接影響了考核的方式。在傳統(tǒng)的考核之中,一般是以期末一次的考試的考核方式,同時其考試內容比較以理論知識的考核方式。而這樣的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要將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強記下來,如此難以有效的理解醫(yī)學微生物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對于有效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切實的案例上去更是無法實現。而學生這樣的學習方式更是嚴重與課程教學的主旨相悖。故而,為了能夠與教學改革的要求相適應,教研室應注重對學生能力進行考核,有效的更新與改革考核方式。對此,筆者認為在進行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小組討論與交流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評價學生的成績。然后,教師還應強化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在期末考試的活動中,教師在保證基本知識點考核的基礎上,還需要將靈活多變的多項選擇題與病例分析題融入考核的過程中去,促進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促使學生有效的將醫(yī)學微生物學的真正融入現實實踐之中。

三、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對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所有分析,醫(yī)學微生物學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故而,進行教學改革,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言而總之,唯有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促進課程改革,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但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實際的教學實踐為基礎,不斷探索與研究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 淺談醫(y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38)

第5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學改革;主動性學習;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087-02

環(huán)境微生物學是揚州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之一,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基礎,該課程也為后續(xù)的應用微生物學和微生物資源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教學面向本院的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科學及給水排水等四個專業(yè)二年級的所有學生。本課程分兩部分:微生物學基礎;微生物生態(tài)學,微生物在環(huán)境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污、廢水深度處理和微污染源水預處理中的微生物原理,水環(huán)境污染控制與治理的生態(tài)工程及微生物原理等內容。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基本原理,掌握環(huán)境科學和環(huán)境工程中經常使用的微生物技術并且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本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其教學效果對整個學院的課程體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數高校對各門學科的課時安排普遍較緊,本校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也不例外,因此,就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并在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此,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從教學方法,教材選擇以及教學效果評估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的合理選擇

教材是體現教學要求和包含教學內容的知識載體,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所以合適的教材選擇尤其重要。市場上有關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教材琳瑯滿目,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基礎特色的教材包括王國惠教授主編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王家玲教授主編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第2版)》、任南琪教授主編的《污染控制微生物學》等,注重突出微生物的獨特性和微生物學在工業(yè)發(fā)酵生產中應用的教材以楊汝德教授主編的《現代工業(yè)微生物學教程》為代表,突出微生物基礎理論和技能,同時符合生物工程課程體系的教材以諸葛健教授主編的《微生物學》為代表。但是核心內容大都一致,考慮本院學生的專業(yè)偏向工科和農學方面,因此選擇了王家玲主編的《環(huán)境微生物學(第二版)》作為課程授課的主要參考教材,很多高校如山東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制定參考書就是選用該教材。該教材知識點簡潔凝練,條理明晰,在每章節(jié)后有相應的思考題,可以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完全符合本科教學要求[1]。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本課程和其他學科的內容是否交叉,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增刪。針對大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選修過生物學,適當減少中學生物中已經講授過的一些基本內容;適當減少與遺傳學、生物化學等課程內容重復的部分,如微生物的遺傳變異部分、微生物的糖代謝途徑等內容不再作為新知識講解。適量增加與本課程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進展的知識點,如微生物學在環(huán)境領域的具體應用,微生物在污水處理中的機理,微生物相關的肥料、農藥等;適當增加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如分子生物學技術進展,比如說16SrDNA在細菌分類鑒定方面的應用、序列分析、數據庫檢索方法及其在微生物分類學和系統(tǒng)進化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等。教學內容合理調整后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學生增加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的適當選擇

1.多種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如以板書、掛圖或板圖等形式介紹各類微生物的形態(tài),在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但是教學信息量有限,特別是一些圖像資料難以展示,而且教學過程往往都是填鴨式的,學生并未真正參與到學習當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則運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的綜合效果,具有清晰、美觀、生動活潑、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但是課堂信息量增大后,學生出現跟不上記筆記、昏昏欲睡等現象,課堂氣氛沉悶?;诿糠N教學方法優(yōu)缺點明顯,將其合理運用,比如每節(jié)課的脈絡知識點,可以用板書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現,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從而使知識完整化、脈絡化;講授具體內容時,特別是重難點的知識點,如細菌的生長曲線、微生物細胞的分裂、蛋白質的合成,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影像資料,使抽象知識具體化[2]。

2.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理論知識內容豐富,微生物實驗課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和實踐性,是理論課的一個很好的延伸。理論課上大量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聽,越聽越疲勞、越聽越厭倦;實驗課上則完全相反,積極動手,對不懂的知識勇于提問。如講授原核微生物的特點“肉眼不可見”,通過實驗課上顯微鏡的放大得以“可見”;再比如霉菌的菌絲形態(tài)、菌落特點,理論課只能以圖片形式出現,而實驗課上觀察到固體培養(yǎng)基上黑根霉、黃曲霉等菌落菌絲的具體形態(tài)。實驗課不但有課堂理論知識的驗證性基礎實驗,也有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和綜合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將理論與實驗緊密地結合起來,會增加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門加深了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改變了傳統(tǒng)的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進而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該門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3-4]。

3.組織專題討論,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嘗試用專題討論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老師的正確引導是一個組織專題討論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施:(1)準備階段,及時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課題和具體準備情況,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老師要及時充分進行指導。(2)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當教學內容涉及到某個小組專題討論的相關內容時,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容易理解和牢記相關的知識點。(3)安排學生到教師研究室參觀,讓學生零距離地接觸和了解教師的科研活動,并介紹教師在科研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做好歷年的學生專題討論的整理和總結,并將好的作品向學生重點介紹并點評。

通過以上措施,達到了一定的效果:(1)通過全班學生的積極參與,集思廣益,所涵蓋的內容廣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2)開闊思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小組在廣泛地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確定專題討論題目,使學生積極性高漲。(3)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每個小組確定題目后,通過認真思考、廣泛查閱相關資料、總結概括至撰寫專題討論稿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參與教學活動,而且還能培養(yǎng)動手、歸納總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4)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由于專題的選題、收集資料、撰寫、報告、答疑的整個過程需要每個小組全體成員的通力合作,通過此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專題討論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不斷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使學生更認識地對待課程的學習[5]。

三、考試方式的改革

期末考試一張試卷定成績是傳統(tǒng)的課程考試方式,這種方式強調地學生的課本理論知識的考查,其弊端在于很多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在思想上“唯成績論,為考而學”,平時上課不認真,期末考試臨時突擊,投機心理和功利主義嚴重,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綜合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體現學生對整個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老師無從改進教學質量。因此考試方式也要隨著教學方法的改變而改變,教學效果的最終評價改革為:成績包括兩個部分: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根據課程的具體情況可以調整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由若干部分組成,主要包括網絡教育平臺的課程學習、文獻資料檢索、綜述、課堂討論、實驗報告、實驗作業(yè)、上課出勤、課堂提問等方面。如果考試方式不當,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而且,還會間接制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的推進以及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所以,必要的課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通過改革考試的方式之后,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四、結語

通過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教學改革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在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研究性教學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不斷地總結經驗,為培養(yǎng)合格的環(huán)境類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許燕濱,許巍.環(huán)境生物技術“微生物學”課程教材分析與建設[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112-113.

[2]王君,于智勇.多媒體手段在“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7(3):67-69.

[3]周開勝.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10,(10):424-426.

第6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摘要:《微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醫(yī)藥類院校各專業(yè)的基礎學科,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筆者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在《微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作風等綜合素質教育作一點探討。

關鍵字 微生物學教學 學生 綜合素質培養(yǎng)

當前,在科技競爭、人才競爭和市場商品經濟全方位開放的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何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掌握基本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技能,面向現代化生產,面向市場經濟,一專多能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已成為當前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許多先進國家的大學不斷進行教育創(chuàng)新,提出一個“中心”、三個“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貫穿整個教育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即國家和高等院校的決策者應把學生及其需要作為關心的重點,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與特長,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筆者總結了近年來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的一些教學嘗試,現就下面幾個方面談點體會。

1 優(yōu)化教學內容,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條理性、科學性、實用性、前沿性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教材和豐富的教學內容為依托,即使有再好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設備,也難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微生物學與其它學科和生產實踐聯(lián)系非常緊密,內容廣,跨度大,教學過程中易出現體系不嚴密、層次不分明、內容多而雜等問題,要讓學生在短短五十四個學時內完全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且能學以致用,適應社會的用人需要,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專業(yè),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教材,盡量突出本學科的重點、難點,反映出內容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前沿性 。

不過,由于《微生物學》發(fā)展日新月異,應用成果層出不窮,學科滲透日趨明顯,故教材在反映本學科研究的新成果、新動態(tài)和實際生產應用方面往往會受到限制,再加上每一屆學生的具體情況也不完全相同,所以本人在教學時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適當作了相應的調整和補充。比如講到病毒一章時,我提前查閱了大量關于“非典、口蹄疫、瘋牛病”等教材上沒有的病毒資料,課堂上通過結合現實來介紹病毒的特點,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教學效果效果特別好。

《微生物學》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具有很強的應用性,所以我在教學時特別注意強調其實踐應用性。如講到藥物制劑的微生物學檢驗一章時,我總是結合當時最新版的國家藥典中關于藥物制劑的微生物學檢驗內容,加以歸納總結介紹給學生。這樣不僅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意識到我們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于自己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此外,我還引導學生重視學科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在一開始上課時,就把課程的大綱和教學安排告訴學生,并在每次上課時強調前后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爭取使每一位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個完整的微生物學課程體系,以便更快地有條理地掌握本學科重點內容。

2 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

《微生物學》在我校只是作為一門普通的專業(yè)基礎課開設的,在有限的課時里要達到既使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要使學生及時掌握最新的學科理論和應用技術,為他們在將來的人才競爭中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比單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融知識傳授與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為一體,既“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是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原則。

2.1 課堂上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從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變?yōu)殡p向交流的教學活動,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系統(tǒng)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綜合思維和擴散思維的能力。如講到細菌細胞壁結構時,我會重點引導學生比較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化學成分及空間結構的不同之處,啟發(fā)他們思考為什么在臨床上所用抗菌藥的抗菌譜不同,為他們今后學習藥學其他專業(yè)課打下基礎。

2.2 組織課堂討論,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之后,由教師或學生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應用問題,如自來水中大腸桿菌的檢測、藥物微生物學檢驗、最佳培養(yǎng)基配方的研究等,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全班或分組進行討論,并指導寫出可實施性方案。學生的想法很多,也很有創(chuàng)意,這種方式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和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 加強實驗教學管理,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訓練

《微生物學》教學屬微觀教學范疇,為了充實理論教學內容,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搞好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3.1 實驗課前認真預習,寫出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的預習報告 要求學生必須對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操作注意事項等實驗內容了如指掌,達到不翻看實驗書也能順利地完成實驗。

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對實驗進行預習,我會提前對實驗進行簡單介紹,并有針對地出預習思考題,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作出解答,并留一些內容讓學生來講,然后根據具體情況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這樣,學生在預習時就會去復習已學過的有關理論知識,查閱有關資料。

比如介紹革蘭氏染色法實驗時,我會先引導大家去分析革蘭氏染色的每一步對細菌菌體顏色改變的結果,從而理解了染色后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結果不同,也讓學生復習了細菌結構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影響革蘭氏染色實驗成敗的關鍵所在,保證了實驗成功地進行。

3.2 精心指導實驗,強化學生基本技能訓練 我抓住實驗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堅持以規(guī)范的動作完成一般示教操作,如:接種環(huán)使用方法、平器蓋和棉塞的正確放置、細菌的劃線接種等;當學生操作時,則要求學生必須人人動手,獨立操作,我全堂巡視,細心觀察,具體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3.3 督促做好實驗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和結果 每次實驗,督促學生對實驗內容、物品、步驟和結果做好記錄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對于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問題,我會首先問學生“為什么”,引導學生多方面、全方位地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提醒學生根據現象查找原因,必要時和學生一起討論,啟發(fā)學生分析現象的本質,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動手解決問題。

3.4 重視實驗報告書寫和評講 我要求學生實驗后必須認真書寫實驗報告,著重回答實驗中的思考題,并對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展開詳細的分析討論,鼓勵學生提出獨特的見解和對實驗方法提出改進意見,訓練學生寫科研論文的表達能力。

4 其他素質培養(yǎng)

由于我和以前教過的許多畢業(yè)學生都保持著聯(lián)系,所以比較了解社會、企業(yè)對學生的要求,故我常利用課堂、課余時間與同學談心交朋友,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觀和職業(yè)道德觀。

此外,還鼓勵學生學好英語、計算機、寫作等課程,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適應高速發(fā)展的社會。

總之,在整個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力與特長,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延保.著力構建創(chuàng)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中國高等教育,2006:15-16.

[2] 張曉鵬.美國大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中國大學教學.2006,3.

第7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 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 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 基本運作過程

醫(yī)學微生物學是高等醫(yī)學院?;A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過渡性橋梁,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醫(yī)學基礎學科。作為一門必修課程,該門課程一直沿襲的是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授課的主動權在由教師掌握,學生很少有時間和能力“思考分析”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都是不利的。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次提出的,目前PBL教學法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受歡迎的三大教學法之一[1]。該教學法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為基礎,改變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從而學習相關知識,進而解決問題。PBL教學法在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及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內很多醫(yī)科院校均進行了PBL教學的嘗試,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2]―[4]。因此,如何將PBL結合多媒體的教學法應用于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一直是我們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師在不斷探索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中融入PBL應用于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工作,把該課程零碎、抽象的微生物學知識通過生動的圖片、簡潔的表格及形象的動畫等手段經行加工,這樣,在醫(y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解決了不少問題[1]。多媒體教學法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具有簡潔、形象、信息量多等優(yōu)點。例如多媒體課件集文字、圖片、影像等資料于一體,生動形象,便于將微生物抽象微觀的生命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學生更易于理解相對零碎、枯燥、抽象的內容。而且,多媒體教學課件內容富含微生物各學科最新進展內容,所含信息量由授課人自由把握,所以可以及時、充分地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把多學科的交叉知識點融匯到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中來,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化、多樣化,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其作為醫(yī)學科學的前沿學科,生物技術發(fā)展的日新月異,新現與再現病原的不斷出現,等等,需要醫(yī)學生全面掌握,靈活應對。因此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盡管這種多媒體教學法打破了以往“填鴨式”教學的缺點,但仍然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模式進行,所以仍然不能解決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等問題。

PBL教學法是把學習植入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習深藏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它注重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而不只是純粹地探索,同時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強調外部引導在學習探索中的作用;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軸心,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必須有對學習任務的責任感,要全身心投入于問題中。該教學方法在西方國家廣為流行,特別是應用于高等教育,其經歷30多年來的發(fā)展,現已成為風靡世界的新型教學模式。它以學生作為中心,把問題作為基礎,其教學程序分為問題提出、問題甄別、問題解析、結果報告、總結與反思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在醫(yī)學微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單純地使用PBL教學模式,對資源的要求較多,費用較大,而且比較耗費時間。此外,我國學生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新式教學方法認識不夠,認為如何教是老師的事情,從而不愿意主動思考問題,不能把學習的微生物學知識和臨床實際結合起來??梢?,純粹實施PBL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暫時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在我國以單純PBL教學法運用于教學過程中不切合實際,而應該將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與多媒體教學法相互結合起來。授課老師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同時準備PBL案例和預設問題,在進行多媒體知識點講授的同時,將預設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把從學生中提煉出來的問題予以點評,并完整地歸納案例及問題點,公布正確的探索問題的思路,并對不同PBL小組的結論進行評價,肯定優(yōu)點和指出不足。

2.多媒體結合PBL的教學法應用于醫(yī)學微生物課程教學的基本運作過程

(1)備課及問題的設計

授課老師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同時準備PBL案例和預設問題,并設想在多媒體何處及講課何時提出這些問題。同時可以準備一些富于多樣的案例卡片、知識在課堂上分發(fā)給學生。例如在肝炎病毒這一章,準備兩種不同顏色的卡片及兩張預習檢測試卷(A、B卷),其中15張紅色卡片標注內容是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臨床癥狀或特征;50張綠色卡片標注內容為五種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學規(guī)律、診斷方法、免疫及預防措施等??ㄆ瑑热葜饕獊碓从谠摪鄬W生使用教材。這些材料用于教學過程對不同組學生進行問題討論、提出及對該堂課學習結果的檢測。

(2)提出問題

通過多媒體課件對醫(yī)學微生物學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經行講解的過程中,根據預設的問題提出的地點和時間提出問題,并將學生隨機分成5―6人組成的PBL小組,教師引導同組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并通過一定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討論積極性;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甄別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3)報告結果

教師組織并鼓勵學生進行課堂集體討論,并督促學生進行討論總結,以制作多媒體課件等形式對學習結果作出總結報告,這是對知識的概括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回答或問題的答案,而且要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進行點撥,使學生的思維及時歸位。同時,教師需要通過不斷地更新知識面,不斷地給自己加壓,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臨床知識及廣泛的前沿信息,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4)總結與反思

教師對不同PBL小組的報告結果進行總結,并通過制作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歸納和總結,提煉出問題最終的解決思路和結果。要求每個PBL小組對學習內容和形式進行反思,包括反思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效率和成效,思維改進的方法等,同時反思如何增進團隊之間的合作效率。

總之,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其有效性還在探索之中。它充分體現了多媒體和PBL各自教學的法優(yōu)點。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重點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都貫穿著問題解決,問題的質量和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習結果[5]。所以在PBL教學中問題的設計相當重要。設計問題必須以教學大綱的要求為核心,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學生水平、知識結構等因素[6]。目前,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還處于摸索和發(fā)展階段,急需廣大教育者的積極推動,也需要廣大學生的積極參與。隨著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法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它將會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4.

[2]凌紅虹,張風民,鐘照華,等.開展PBL教學法,在分子病毒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4.6(1):4-5.

[3]祁兵,宋曉陵.運用以“問題為引導”教學法的過程及效果評價[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71-173.

[4]宋波,周春輝,候力,等.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5(1):24-25.

第8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專題討論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

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不僅是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要位置,并以興趣來推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環(huán)境微生物學是揚州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專業(yè)基礎課,面向本院的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科學及給水排水等4個專業(yè)的所有學生。由于本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其教學效果對整個學院的課程體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微生物學知識零散,枯燥乏味,如果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勢必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出現教師拼命地講,學生被動地聽,越聽越疲勞、越聽越厭倦的被動局面,進而嚴重抑制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的主動性,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多數高校對各門學科的課時安排普遍較緊,本校環(huán)境微生物學課程也不例外,因此,就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并在保證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此,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在通過組織專題討論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專題討論的組織及實施

在本課程開課初期,由教師提出專題討論的題目,其題目涉及的范圍要盡可能廣,如“微生物與環(huán)境保護”等。之后,讓學生自由組合成3~5人為一組的興趣小組,每組在大題目范圍內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擬定具體的題目,并利用幾周時間分頭準備。在本課程結束前安排專題討論,首先每組派代表對本組準備題目做匯報,匯報時間控制在5~10分鐘,每個小組匯報結束后,圍繞匯報的內容再安排幾分鐘討論時間,最后由教師做全面總結。

二、教師的正確引導

過去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教師的正確引導是組織成功專題討論的關鍵。為此,我們在專題討論實施過程中,注意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在學生準備階段,教師應及時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題目、準備情況,當發(fā)現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做好指導工作。(2)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當教學內容涉及到某個小組專題討論的相關內容時,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容易理解和牢記相關的知識點。(3)安排學生到教師研究室參觀。讓學生零距離地接觸和了解教師的科研活動,并介紹教師在科研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教學手段改革。為了在相對較少的學時內處理好經典內容傳授與學生自學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及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現狀介紹等方面的矛盾,將教學大綱內容分為重點、難點內容和簡單易懂內容,教師主要針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細講精講,而簡單易懂的內容則主要靠學生自學,以騰出更多時間共同探討微生物與環(huán)境方面的問題,如太湖藍藻爆發(fā)的問題、海上石油泄漏的問題等,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5)做好歷年學生專題討論的整理和總結,并將好的報告作品向學生重點介紹,并進行點評等。通過以上措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使學生更加認真對待專題討論。

三、主要成果及體會

和過去相比,自從環(huán)境微生物學教學實踐中引進專題討論以來,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全班學生的積極參與,集思廣益,所涵蓋的內容廣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②開闊思路,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每個小組在廣泛地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確定專題討論題目,使學生積極性高漲。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每個小組確定題目后,通過認真思考、廣泛查閱相關資料、總結概括至撰寫專題討論稿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參與教學活動,而且還能培養(yǎng)動手、歸納總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④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由于專題的選題、收集資料、撰寫、報告、答疑的整個過程需要每個小組全體成員的通力合作,通過此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專題討論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由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

雖然,我們在上述的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認真組織專題討論,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學改革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相信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喻子牛.微生物教學研究與改革[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24-29.

[2]高玉千,邱立友,梁振普,戚元成,宋安東.創(chuàng)新型微生物學的教學改革實踐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18):171.173.

[3]孫震,張灝,李劍芳.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其實踐[J].江南學院學報,2001,16(4):93-96.

第9篇:微生物學重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25-02

微生物學作為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從一開始就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微生物學實驗是微生物學科賴以建立和發(fā)展的直接基礎。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在特定的實驗環(huán)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將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提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認真加以對待。

長期以來,我們的實驗教學驗證性實驗過多,內容陳舊、缺乏創(chuàng)意。比如實驗課通常是老師在課程開始時對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實驗步驟、觀察內容、乃至實驗結果等均詳細說明,而學生只是機械的按照實驗步驟去操作、去驗證。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和發(fā)揮的余地,很難達到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

一、構建三級實驗教學新體系,優(yōu)化實驗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關鍵

實驗內容是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和適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我們打破原有微生物學科傳統(tǒng)實驗教學體系,剔除陳舊的實驗內容,壓縮驗證性題目,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題目,建立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這一逐步深入的三級實驗教學新體系。

1.基礎性實驗是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A性實驗重在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實驗數據和實驗現象的能力,為進入綜合性實驗教學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本功。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樹立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比如基礎實驗中的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實驗,以前我們總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作為實驗菌株,而老師已經在理論課上反復講授過金黃色葡萄菌是革蘭氏陽性細菌,大腸桿菌是革蘭氏陰性細菌,這就剝奪了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探究最終實驗結果的機會,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即使獲得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符,也會在實驗結果上按照預期結果進行描述。現在,我們改進了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另外兩株沒有標記名稱的細菌,也不告知學生其革蘭氏反應的結果,讓學生自己通過革蘭氏染色實驗鑒別這兩株細菌。學生只有通過踏實的技能訓練才能取得好的實驗成績,學習態(tài)度明顯改善。這樣,雖然實驗內容仍是傳統(tǒng)的,卻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綜合性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為農林院校,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比如我們?yōu)樯锕こ虒I(yè)的學生開設了《纖維素分解菌的分離篩選》《水中大腸菌群的檢測》《酸奶中乳酸細菌的分離及發(fā)酵性能研究》等綜合性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學生4個人一組完成這些實驗內容。在這些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自己采集實驗樣品,制備相關培養(yǎng)基,完成實驗內容,撰寫實驗報告。通過這些綜合實驗,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鍛練和提高,能將分散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微生物學的各項基本實驗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由于這些綜合實驗在內容上密切結合本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又與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實驗課的熱情和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增加設計性實驗,優(yōu)化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過程。設計性實驗是在學生掌握了較強的實驗技能和綜合分析能力以后,讓他們完成的實驗課題,重在科研能力的訓練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在課程老師指導下自選研究小課題,查閱文獻資料,制定實驗方案和技術路線,完成實驗內容,得出實驗結果及結論,并提交一份小論文形式的實驗報告。設計性實驗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自己,使學生成為實驗的主體,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此外,以小論文的形式書寫實驗報告是設計性實驗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促使學生把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獲得的實驗結果和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總結,并使之進一步提煉和升華。整個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分析資料信息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為將來撰寫科技論文奠定基礎。

二、以科研訓練為切入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僅僅依靠實驗課堂上有限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認識到給本科生提供科研訓練機會,使他們盡早進入專業(yè)科研領域,接觸學科前沿,有助于學生了解本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提高科學感悟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思維、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環(huán)。

近年來,我校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鼓勵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的教師指導本科生科研。我校每年三月組織本科生申報“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該項目分為國家級、校重點和校一般項目,學校給予經費支持。學生3~5人一組申報,項目負責人須為二、三年級的學生,項目執(zhí)行時間1~2年。申請團隊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確定研究課題、填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申請書》,上交學院,經過學院和學校兩級評審,確定資助名單和資助金額。立項后,申請團隊進入指導教師的科研實驗室,在指導教師本人和研究生的指導下開展實驗。項目結束后,學生需要撰寫項目總結報告,填寫《項目結題申請書》,并制作PPT向相關專家匯報研究工作。在2012年剛剛結束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申報工作中,我院《有關細菌特異性降解利用木質素的研究及其在生物能源領域的應用》《熒光標記放線菌菌株構建及其在蘋果樹體內定殖規(guī)律研究》《淹水時間對水稻土氨氧化菌群落結構的影響》《土曲霉衣康酸抗性突變株的誘變選育》等申報課題獲批國家級項目,每個項目資助金額為2萬元。此外還有多項課題獲批校重點和校一般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研究技能、科研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為今后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然而,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針對的僅僅是少數成績優(yōu)異,對科學研究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名額有限,還有許多學生沒有參與的機會。為了使所有學生在本科期間都能受到良好的科研訓練,我院從2007年開始提出了本科生全程科研訓練計劃。學院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管理規(guī)定,要求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均接收一些本科生進入科研實驗室進行科研訓練。指導教師結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一定量的適合本科生的科研題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與能力提出申請,通過雙向選擇,將學生吸收到導師的課題組中,完成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此類項目經費由指導教師提供。學生在完成科研訓練計劃后要撰寫一個實驗報告,將項目的選題、研究方案、實驗結果等詳細匯報。學生在科研訓練計劃結束后將獲得一個實踐環(huán)節(jié)學分。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將科研課題融入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是激發(fā)科研興趣、挖掘科研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有效舉措,深受學生歡迎。

三、考核方式多樣化,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考核是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態(tài)度和教學效果。在改革了實驗教學體系以后,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科學考核體系,否則將流于形式,前功盡棄。目前在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和創(chuàng)新實驗學院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已經從理論課中分離出來,單獨設課,計算學分,為考核體系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

為全面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治學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作風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微生物學實驗課成績評定采取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以平時成績?yōu)橹?,占總評成績的70%,期末考試成績占30%。我們加大平時考核成績比例,激勵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實驗,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水平。平時實驗考核涉及到的評定因素多,除了檢查學習紀律,實驗預習情況,能否順利完成實驗操作,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外,還需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實驗室工作習慣和作風等。特別是對于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不宜過多強調結果完美,而更應重視對學生整體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價。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