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

第1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各地經濟的轉型發(fā)展,對各類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對于具有國際視野的網絡工程專業(yè)而言,這種要求更為迫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高校實施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一所學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茖W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培養(yǎng)高質量網絡工程人才的前提和基礎,合理而有效地實施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是培養(yǎng)高質量網絡工程人才的保障。

1.人才培養(yǎng)現狀

1998年,網絡工程專業(yè)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yè)目錄中,專業(yè)代碼為080613W。2012年,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修訂二稿)》將網絡工程專業(yè)歸人計算機類,設其專業(yè)代碼為080903。從2000年起,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社會對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生的需求逐漸增加,因此,各校陸續(xù)增設了網絡工程本科專業(yè)。截至2012年,全國已有包括“985”“211”高校在內的300所高校設置了網絡工程專業(yè)。在網絡工程專業(yè)初辦階段,其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并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鑒。

CC2005將計算機學科劃分為5個子學科,分別是計算機科學(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工程(ComputerEngineering)、信息系統(InformationSystems)、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軟件工程(Sotiware Engineering)。教育部專門成立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和軟件工程專業(yè)兩個分委員會,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規(guī)范等方面的研究。2012年7月,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溫州大學、鹽城師范學院等高校在充分調研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基礎上,撰寫了“高等學校網絡工程專業(yè)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此前,各高校的網絡工程專業(yè)一般是與該校的強勢專業(yè)緊密相連。有的以培養(yǎng)計算機通信工程專門人才和通信軟件工程師為目標;有的以培養(yǎng)計算機網絡工程管理、設計、開發(fā)和網絡系統管理的人才為目標;有的在原有計算機學科的基礎上,形成軟件與硬件結合、網絡與信息兼顧的寬口徑專業(yè)?!案叩葘W校網絡工程專業(yè)規(guī)范”的制定與頒布,必將為網絡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與實施提供方向性和方法性的指導。

鹽城師范學院于2009年開始招收網絡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并制定了2009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該方案模塊清晰,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課程內容重疊、課程設置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下面結合“高等學校網絡工程專業(yè)規(guī)范”,闡述鹽城師范學院網絡工程專業(yè)2012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與實施。

2.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

網絡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應考慮“突出主體地位,反映個性發(fā)展,體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強調能力素質,彰顯區(qū)域特色”。

2.1突出主體地位

教育、教學改革的焦點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學生是思考問題的出發(fā)點,也是衡量改革成敗的方向標。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對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能力包括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計算機網絡理論與技術更新很快,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相關知識的方法,才能受益終生。現在所提倡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主要來源于學生的正確思考。有了正確思考的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就有了很好的基礎。同時,現在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特別是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導致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人際交往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我們不能再用傳統的觀念去看待現在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要做到懂學生,尊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2反映個性發(fā)展

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要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制訂靈活的課程策略,設置寬泛性課程,增加個性化培養(yǎng)學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課程設置不能體現大而全。因為學生的在校時間是有限的,不恰當的課程設置只能磨滅學生學習的熱情。此外鹽城師范學院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學生不少是來自服從志愿,他們的專業(yè)思想不鞏固,將來也不一定從事計算機網絡的相關工作。

2.3體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

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其一生的財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特別是在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充分體現這一點。在課程的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前瞻性課程、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類課程的設置,并且要納入學生的評價體系。針對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生,要設置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管理、網絡工程標準、網絡系統集成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2.4強調能力素質

我們要加強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培養(yǎng),切實改變以知識學習為主的課程體系。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核心知識的內化與積淀形成素質;能力能夠幫助和強化知識的獲取,能夠強化和鞏固素質;素質決定知識的生成與發(fā)展,并將綜合知識外化,從而形成能力。由此可見。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它們和諧統一于人們一生的發(fā)展中。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訂要充分反映3者間的關系,尤其要加強學生工程意識、工程管理知識、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溝通與表達、寫作能力、社交禮儀、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應適當設置人文素養(yǎng)課程。針對網絡工程專業(yè)而言,要設置計算機和網絡發(fā)展史的課程,增加設備解剖類課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

第2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yè);網絡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內容

截至2008年,我國已經有143所高等學校開設了網絡工程本科專業(yè),其中大學類高校89所,“211”大學21所,學院類高校54所,高校所在地覆蓋全國26個省和直轄市[1]。網絡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的是具有良好科學素養(yǎng),系統地掌握網絡工程技術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應用,有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能從事網絡工程及相關領域中的系統研究、設計、運行、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該專業(yè)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與網絡工程相關的基礎知識與理論,以及各種網絡系統設計、建設與維護技術,如網絡協議體系、網絡互連技術、網絡服務、信息安全、組網實踐、網絡測試與管理等相關知識,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網絡應用軟件與系統開發(fā)知識與技術,滿足畢業(yè)生在今后的工作與學習過程中的多元需要。

為了讓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學生掌握一定的網絡應用軟件與系統開發(fā)知識,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網絡程序設計或網絡編程課程。然而,由于網絡工程專業(yè)在大多數高校的開設時間不長,相關任課教師對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還缺乏足夠的經驗,因此對教學活動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課程內容設置與學時分配、實踐環(huán)節(jié)內容與安排等還缺乏統一的認識[2-3]。本文依據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

的體會,對該課程教學活動中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闡述了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同行對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關注,從而盡快提高該課程的建設水平。

1教學目標與特點

1.1教學目標

根據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認為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習者了解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網絡編程接口,理解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網絡程序設計模型,同時具備進一步學習新的網絡編程知識與技術的能力。網絡工程專業(yè)的網絡程序設計課程應重點教授基于網絡編程接口的網絡程序設計基礎知識,為后續(xù)使用和開發(fā)網絡應用系統打下基礎。有別于信息管理類專業(yè)面向Web的網絡程序設計,本課程的中心內容是基于操作系統套接口的客戶/服務器程序開發(fā)技術。

1.2課程特點

程序設計課程對計算機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其多針對具體的程序設計語言,以學習某種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語法和用法為主。網絡編程接口在本質上與編程語言無關,因此網絡程序設計與以前

作者簡介:紀其進(1974-),男,講師,工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通信;朱艷琴 (1964-),女,教授,工學博士,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

的程序設計課程并不相同。網絡應用程序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主要特點:

1) 程序結構較為復雜。網絡程序至少涉及客戶端與服務器兩方面,且需要雙方協同配合,因此程序的結構和邏輯都比較復雜。

2) 網絡程序設計對操作系統知識和網絡知識的依賴性很強。比如,多線程技術是避免程序在交互過程中發(fā)生阻塞的基本手段,因此開發(fā)者至少需理解操作系統的進程與線程的概念及多線程程序設計技術。再如消息驅動是Windows系統的基本機制,Windows網絡應用程序開發(fā)也需要理解消息驅動機制。利用網絡接口編程需要理解底層網絡協議,特別是與網絡接口直接相關的運輸層協議知識。

2內容設置與學時分配

運輸層以下的網絡協議功能在操作系統內核中實現,或利用系統應用編程接口(API),通過專業(yè)的函數庫實現[4]。盡管IEEE已經制定了網絡編程的接口標準,各操作系統通常也支持標準接口,但一般會結合系統自身特點,對標準接口進行修改或擴展。因此,實際網絡編程接口實現與操作系統密切相關。當前,Windows系統占據了工作站(含臺式機)與小型服務器市場的主要份額,Unix系統(含Linux)則在服務器特別是大型服務器市場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紤]到學生畢業(yè)后的實際工作情況,接觸Windows系統的機會應該更多。因此,教學內容選擇的指導思想是以Windows平臺網絡編程接口為主,同時兼顧標準網絡編程接口。

網絡程序設計是網絡工程專業(yè)的一門骨干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較豐富,實踐性要求高。根據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特點,我們?yōu)樵撜n程安排了以下課堂教學內容:

第1章 網絡程序設計基礎知識。本章介紹網絡編程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內容包括網絡程序設計概念、進程與線程的基本概念、TCP/IP協議及其在操作系統中的實現、基于客戶/服務器模式的網絡應用程序模型等。

第2章 基于Berkley套接口的網絡程序設計。Berkley套接口是事實上網絡編程接口標準,它出自于Unix系統,Windows系統也盡可能地與之兼容。本章重點闡述Berkley套接口的基本用法,包括套接口編程的基本概念、面向連接的套接口編程、無連接的套接口編程及原始套接口編程等。

第3章 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在Windows平臺上進行網絡程序設計離不開Windows系統編程知識。本章介紹Windows編程的基礎知識,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原理、Windows API的實現機制與調用方法及Windows消息機制。

第4章 Winsock網絡編程接口規(guī)范。Winsock是Windows系統中的套接口實現,經歷了Winsock1.1到Winsock2.2版本的發(fā)展。本章在第3章的基礎上全面介紹Winsock網絡接口規(guī)范及其使用,包括Winsock1.1及Winsock2.2的擴展能力。

第5章 基于MFC 套接口類的程序設計。MFC利用面向對象技術,對基本的Windows API進行了封裝。Winsock編程接口的主要功能被封裝成為CAsyncSocket和CSocket兩個類。本章將通過實例說明這兩個類的用法。

第6章 Windows多線程網絡編程技術。多線程可以避免網絡應用程序被某個調用阻塞。本章介紹多線程技術的必要性、Windows系統的多線程機制、MFC對多線程的支持及多線程機制在網絡編程中的應用等。

第7章 Winsock編程接口I/O模型。支持異步網絡程序開發(fā)是Windows系統的特色,為此Winsock引入了5種I/O模型實現非阻塞的套接口工作模式。本章分別介紹5種異步I/O模型的原理與使用。

第8章 Winsock編程接口選項與I/O控制命令。套接口選項和I/O控制命令是在套接口建立以后對其各種屬性進行操作。本章介紹Winsock編程接口的基本選項及主要I/O控制命令的用法。

第9章 網絡程序設計實例。網絡編程技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習與分析實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基本知識與技術。本章通過講解分析實例中的各種網絡編程技術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綜合應用打下基礎。

本課程重在教授網絡編程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內容選擇主要是為了滿足教學需要,而非求全求深。因此,部分網絡編程相關知識沒有在課程中出現,如Winsock對網絡服務質量的支持、IPv6版本套接口等。

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在第3~6章。其中第3章是整個網絡編程的基礎部分,而第4章和第5章則包括了Windows平臺下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第6章的多線程技術是無阻塞同步網絡編程的基本技術。第7、8兩章內容與操作系統關系較密切且較抽象,是課程的難點。我校為該課程安排64 學時,其中理論講授48學時,實驗教學16 學時。根據重點難點內容分析結果,我們按表1分配課堂教學學時。

3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

3.1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必要性

傳統的網絡課程教學方法多以講授計算機網絡基礎理論為主、少量的驗證性實驗為輔。網絡程序設計本身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對引導學生掌握最新的網絡編程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不注重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則不僅所學基本知識難以得到深入理解和鞏固,更不能將其靈活運用于解決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系統講述網絡編程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認真完成網絡編程實驗的教學。

3.2教學組織與學時分配

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教學手段。通過實驗教學,學生可以更快地實現從概念理解到實際編程能力的轉變。每次實驗前,教師首先講解實驗的設計目標、要求和所需的編程技術,要求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進行初步的需求分析和程序設計。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解答學生提出的需求分析、設計與實現問題,為學生提供幫助。實驗結束后,學生需按一定的格式規(guī)范按時提交實驗報告;教師通過實驗報告檢查和評價學生的實驗質量。如有條件,可組織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簡短的討論,讓學生總結和分析自己的實驗體會。

我們根據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實驗大綱制定了實驗計劃。實驗包括驗證型、設計型和綜合型實驗三種。驗證型實驗主要讓學生理解所學的網絡編程知識,通過重復課堂示例掌握某一項網絡編程技術。設計型實驗需要學生利用某一項網絡編程技術,根據具體問題要求設計并實現一個網絡應用程序。綜合性實驗需設計并實現一個相對復雜的網絡應用程序,其中需用到多種網絡編程知識和技術。全部實驗內容包括Berkley套接口編程實驗,Winsock套接口編程實驗,利用原始套接口進行PING 程序的設計及實現,基于MFC套接口類的網絡編程,電子郵件程序的設計與實現(SMTP客戶端、POP3 客戶端程序)或FTP客戶端實現及聊天室軟件的設計及實現。實驗報告與其他課程基本類似,有相應的實驗題目、實驗目的與要求、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等內容。實驗結果要包括實驗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解決方式及心得。表2總結了實驗的內容與學時分配計劃。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集中1周左右的時間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以課程教學內容為基礎,實現一個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實用價值的網絡應用系統。課程設計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及實驗中所學的各種方法與技巧進行綜合性應用,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編程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課程設計報告包括系統需求分析、功能設計及各模塊詳細設計等,類似于計算機類畢業(yè)設計論文格式。

4結語

網絡工程專業(yè)是近年來為滿足社會信息化需求而出現的相對較新的專業(yè)。該專業(yè)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范,開設該專業(yè)的各個院校對某些課程的教學尚缺乏統一的認識。本文以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為依

據,結合個人教學過程中的體會,探討了網絡工程專業(yè)網絡程序設計課程的基本問題。文中討論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特點,給出了具體的課程內容設置和實踐環(huán)節(jié)安排建議,希望對完善網絡工程專業(yè)以及網絡程序設計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規(guī)范格式]:

[1] 劉悅,張遠,賈忠田. 高等學校網絡工程本科專業(yè)的科學規(guī)范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8(4):120-121.

[2] 王一飛,吳素芹. 網絡編程技術課程教學研究與探索[J]. 科技信息,2008(34):20.

[3] 馮健昭,肖德琴. 網絡編程教學改革探索[J]. 現代計算機,2009(8):69-70.

[4] 葉樹華. 網絡編程實用教程[M]. 2版.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Discussion on Network Program Design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Network Engineering

JI Qi-jin, ZHU Yan-q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第3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專業(yè);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案;教學目標;知識模塊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08-1857-02

Research of Teaching Project on "Computer Network" for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UI Yan-ro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a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mputer and the network engineering, "computer network" has different teaching plan under different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n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the module of knowledge,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eaching goal, content organization are studied for the "computer network", after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method is feasibl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eaching.

Key words: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plan; teaching aim; knowledge module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它主要講述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歷史、基本概念、體系結構、基本原理與技術。在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特別是網絡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起到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分析計算機網絡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研究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模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形成一套適合應用型本科專業(yè)的教學方案。

1《計算機網絡》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

作為計算機科學的專業(yè)核心課程,《計算機網絡》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后續(xù)課程提供支撐。以我校網絡工程專業(yè)為例,與《計算機網絡》密切相關的必修課程就有網絡工程、網絡管理、TCP/IP協議分析、密碼學、網絡安全等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核心課程,也有象電子商務、無線網絡、組網技術IPv6技術與應用等專業(yè)選修課程,可以說計算機網絡是網絡工程專業(yè)課程群的核心,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模塊及教學目標

2.1知識模塊

《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模塊[1-3]有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和應用層的主要功能與技術等核心知識模塊,以及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無線網絡等相關知識模塊,每個知識模塊由一組互相關聯的知識點組成。

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因特網的組成、計算機網絡的性能;體系結構主要描述了OSI的七層體系結構、TCP/IP的四層體系結構和常用的五層體系結構。

物理層的任務是透明地傳送比特流,它包含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物理層下面的傳輸媒體信道復用技術和數字傳輸系統等。

數據鏈路層定義相鄰兩個結點之間的數據傳輸協議,它包括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層、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使用廣播信道的以太網、擴展的以太網和高速以太網等。

網絡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它包括網際協議IP、劃分子網和構造超網、網際控制報文協議ICMP、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IP多播和虛擬專用網和網絡地址轉換NAT。

運輸層的任務是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它包括用戶數據報協議UDP、傳輸控制協議TCP、TCP的流量控制、TCP的擁塞控制和TCP的運輸連接管理。

應用層直接為用戶的應用進程提供服務,它包括域名系統DNS、文件傳輸協議、遠程終端協議TELNET、萬維網WWW,電子郵件、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議DHC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等。

2.2教學目標

同一門課程,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教學目標也不相同,應用型本科專業(yè)計算機網絡

的教學目標分為兩方面:理論知識水平目標、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目標。

理論知識水平目標: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體系結構、分層的思想以及各層的數據傳輸原理與協議。重點掌握網絡層IP協議、路由協議、運輸層的UPD、TCP協議以及與這些協議相關的各類技術。

實踐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計算機網絡實驗課和課程設計以及課外作業(yè),掌握雙機互聯技術、VLAN劃分技術、網絡互聯技術、IIS配置、FTP配置、IP地址規(guī)劃和網站開發(fā)等實用技術。

3《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內容及考核方式

同一門課程,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也不相同,應用型本科專業(yè)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如下:

3.1教學內容

根據應用型本科專業(yè)的特點,選取如下的內容進行教學,并以64學時為例,其中理論為52學時、實驗為12學時,理論教學內容如表1。

表1理論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實驗教學學時為12,計劃了三個實驗,分別是雙機互聯(2學時)、VLAN劃分(4學時)、網絡互聯(6學時)

3.2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和課程結業(yè)考試成績兩部分。總評成績=平時成績*20%+結業(yè)成績*80%。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情況、作業(yè)、小測驗、課堂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單獨計算成績,不記入平時成績)。結業(yè)考試試卷分別從能力層次和題型上做如下設計:

從能力考查方面分三個層次:

1)基礎知識的考查: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協議和應用,分值比例為60%;

2)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考查,分值比例為20%;

3)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考查,分值比例為20%。

從題型上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題型:

1)選擇題,分值比例為30%;

2)填空題,分值比例為20%;

3)計算題,分值比例為15%;

4)綜合題,分值比例為20%;

5)設計題,分值比例為15%。

4結束語

計算機科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可以分為科學型、工程型和應用型,針對應用型計算機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分析了《計算機網絡》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結合《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模塊,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制定了一套可行的教學方案,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希仁.計算機網絡[M].5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1.

第4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高校;教學;網絡工程實驗;優(yōu)化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網絡工程實驗對科技研究和社會經濟發(fā)展都發(fā)揮著重大作用。隨著科研和經濟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對網絡工程實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適應發(fā)展需求,必須優(yōu)化網絡工程實驗。

1 積極建設和應用網絡仿真硬軟件

網絡仿真設備,是指可模擬各種真實網絡條件的各種軟件。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借助網絡仿真設備,可讓學生更加全面、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相關知識,同時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物理的網絡工程常常還需要眾多的路由器及網絡設備,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才能實現,且教學呈現的便易性也遠不及仿真教學。因此,高校在網絡工程實驗教學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降低網絡工程實驗的成本。在當前的研究中,最為大家偏愛的是網絡模擬軟件NS2就是一款免費的軟件模擬平臺,適合并且能滿足虛擬網絡工程實驗需要。NS2是一個新進的模擬器,可全真模擬離散事件,也可支持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免費模擬。因此借助NS2構建虛擬的模擬環(huán)境,既可大大節(jié)約實驗成本,還能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計算機專業(yè)網絡教學可借助該方法,將NS2仿真設備巧妙應用在計算機實驗教學活動中,使其積極發(fā)揮作用。

2 重視對學生的激勵機制建設

高校網絡教學中網絡工程實驗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該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發(fā)揮引導與組織作用,可借助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的形式引導學生更加牢固、清晰地把握理論知識與操作技巧,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yè)技能。筆者依據自身多方面的計算機網絡工程實驗教學經驗,形成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實驗教學驅動觀點,其包含學生需求與社會需求兩部分。①社會需求。社會需求是指社會所提供的研發(fā)環(huán)境及試點項目等所透露出來的導向信息。社會應積極扶持及手段及網絡工程實驗教學,以為網絡實驗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借助校企聯合形式,構建高端的計算機網絡工程實驗平臺,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與實驗技術,建立足夠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實驗基地,促使網絡虛擬實驗教學更有效地滲透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最大程度地提升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效率與效果。②學生需求。學生是網絡教學的主體,要想提高他們在網絡工程實驗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使學生們在網絡工程實驗教學中有所收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享受到收獲的喜悅,以激起他們將更多的熱情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才能長久地促進網絡工程實驗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3 構建虛擬實驗平臺及提升型實驗基地

構建虛擬實驗平臺及提升型實驗基地,是高校計算機專業(yè)網絡教學中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鞏固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最有效方式。

第一,構建虛擬實驗平臺。建立虛擬型實驗平臺,主要包含網絡技術與基礎設施兩個方面。由于一些高校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起步較晚,基礎設施還不夠先進,加上資金緊張等客觀因素,因此導致了虛擬網絡實驗平臺和實驗基地建設需要的軟硬件不能很好地滿足實際需求,這就給虛擬實驗平臺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在學生們進行的很多項實驗中,因條件限制,實驗都無法完整完成,也不易得出精準的結果。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是新生技術,學生對于實驗環(huán)境不熟悉,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常來沒有充分熟悉環(huán)境,實驗就做完了,這都大大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效率。筆者依據當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個有效的解決措施:①借助外網構建虛擬性質的實驗平臺,以彌補實驗基礎設施不足的缺點。這樣的話,就沖破了當前只利用局域網的缺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充足的實驗機會,促使學生進一步把握計算機網絡知識,并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②注重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提高學生的實驗效果,首先教師應布置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工作,讓學生對實驗中可能用到的計算機程序操作技能能先做個預熱甚至是熟練掌握。其次,教師應巧妙設置疑問和任務,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快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應注重實驗方法的選取,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第二,建立提升型實驗基地。高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改革,主要是實現實驗項目的模塊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任務,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這就需要建設提升型的實驗基地。這里所說的提升型實驗基地,應擁有先進的網絡管理技術及優(yōu)良的實驗設備,將以往的實驗項目稍加改良,就可實現網絡實驗項目的模塊化。另一方面,也應加強網絡虛擬系統的管理,使之形成更為科學的網絡管理體系。實驗基地實驗性質實驗性質應該是:創(chuàng)新性與提高性;實驗硬件應該包含:實驗硬件:屏幕布、投影儀、數據中心、計算機等等。

總之,計算機網絡工程實驗教學在高校的網絡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重視其地位,并積極借助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網絡工程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將網絡實驗與網絡知識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yè)技能,給學生提供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教師與校方應積極發(fā)揮職能作用,多措并舉,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更多的計算機網絡高端人才。

[參考文獻]

[1]羅芳瓊.高校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研究[J].福建電腦,2011年1期.

[2]魏來,吳堅.淺談計算機虛擬網絡實驗在高校實驗教學的實現[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年21期.

第5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網絡安全;教學方法;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8-6739-03

1 概述

信息安全是一門新興的學科,2004年成為一門正式的本科專業(yè),目前也成為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網絡與信息安全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涉及到數學、信息、通信和計算機等多門學科,綜合性較強。作為一門課程,主要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網絡工程專業(yè)、信息安全專業(yè)等高年級的本科生來開設,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網絡基礎知識和具有一定的編程能力的基礎之上,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深入了解在網絡和信息安全領域的一些關鍵技術,例如加密技術,防火墻,VPN等。因此更加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結合作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本文主要針對在獨立學院中,考慮到學校的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的特點,如何讓本課程能最大程度上達到原本的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和實踐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嘗試進行一些改革。

2 課程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需求和相關課程建設

從國內各個公司企業(yè)的實際需求來看,信息安全技術人員及其匱乏。專業(yè)的反病毒工程師在IT職業(yè)架構中還是空白。隨著信息安全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及網絡中日益增多的安全問題的發(fā)生,對具備一定安全技能的技術人員的需求越來越突出[1-2]。

為了適應實際需要,我校在2008年成功申報開設了網絡工程專業(yè),網絡安全作為本專業(yè)中一個重要的方向。作為獨立學院,立足于所在的廣東省的經濟發(fā)展方向,我們所培養(yǎng)的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后,要有很強的動手和實踐能力,能很好的適應相關企業(yè)的實際需求。作為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在完成了前兩年的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以后,在第5和第6學期,我們開設了一系列網絡應用和網絡安全方面的課程。第5學期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網絡操作系統,TCP/IP協議,網絡安全。第6學期主要包括:局域網互聯技術,網絡管理,網絡規(guī)劃和設計,網絡協議編程,網絡攻防技術,無線網技術等一系列專業(yè)選修課程。這樣本專業(yè)的學生,在掌握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后通過這一年的學習,對網絡應用及網絡安全的知識結構又有了系統的了解。

2.2 教學目的及內容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了解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方法,了解計算機系統與網絡安全的原理。了解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相關策略。了解操作系統安全、因特網安全和數據庫系統安全。2)掌握幾種主要加密方法的算法和原理。掌握加密技術和數字簽名、身份鑒別、認證之間的關系。3)重點掌握PKI、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系統審計。重點掌握幾種成熟的網絡與信息安全軟件的使用方法[3]。

理論課時為32學時,實驗課時為16學時。理論課以課堂講解為主,輔助多媒體課件,對主要問題進行課堂討論,學生課后完成相關主題的課程報告。成績考核:平時成績占10%,實驗成績占20%,期末考試成績占70%。

2.3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材建設

目前可選用的教材大部分選擇了摘抄和羅列標準條款。而這些內容對那些剛剛接觸網絡安全的學生而言是相當晦澀的。我們認為,對于本課程中這些比較難于理解的內容,教科書應該把重點放在其導讀和解析方面。

2) 學習內容過分偏向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由于本課程是一門交叉學科,特別是密碼學這部分,涉及到了數論的知識,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通常認為這部分內容很難理解,不易學習和掌握。在本課程教學中,過多偏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考察,講授的一些安全技術,與實際聯系較少,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顯得枯燥無趣,目前還主要以單純的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是單純的在接收學習信息,缺少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從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脫離了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3) 實驗環(huán)境相對復雜,實驗室建設困難

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設備更新換代快,即使建成高效完整的實驗室,也會在較短時間內陳舊過時。目前,高校網絡實驗室的設備大多只用來進行局域網實驗,而對于網絡安全方面的常用技術,如網站的入侵檢測、SQL注入、VPN 等,則難以開展實驗教學。只依靠擴大經費投入、增加設備購置進行網絡實驗室建設,不能解決上述問題,也無法適應網絡安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需要。利用模擬實驗軟件,與現有實驗設備相結合,搭建虛實結合的網絡實驗平臺,解決實驗項目落后,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有效解決方法[4]。

3 教學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改進

3.1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本課程以課堂教學作為主要的組織形式并輔以實驗教學,并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理論部分主要以課堂教學和講授法為主,以多媒體教學手段為輔,為后面的應用和實踐部分打下好的基礎。為了在應用和實用技術部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技能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大大加強學生參與的機會。其中基礎介紹性的部分采用講授法以提高效率,具體技術和工具的應用部分應用實驗教學并輔以學生自學、討論法。

1) 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

本課程要求學生較系統地掌握網絡安全領域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掌握網絡安全相關協議,安全防御與攻擊技術,安全檢測的方法,構建安全網絡技術[5]。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學生掌握和具備了扎實的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基礎上,鼓勵網絡工程專業(yè)的同學積極參與國際上認可的思科網絡安全認證考試,使學生較早了解實際工作要求和社會需求,檢驗自己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水平。由于課時數的限制,無法對本門課程中所涉及的各學科知識過多介紹,這會對學生深入理解及融合相關知識帶來影響。在課程教學中采用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閱讀相關文獻,針對身邊的應用學習技術,并上升到理論,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各種網絡安全技術的原理與應用。結合實驗課,在實驗中培養(yǎng)動手能力,學會查閱文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

2)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先提出網絡中存在的威脅、分析產生威脅的原因,然后介紹安全體系結構,使學生能夠對信息安全框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其他各種安全技術的講解中,重點內容采用實例分析和動畫演示,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針對現實中網絡上的安全問題,例如網上銀行的信息保密,鼓勵學生自己去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查找資料去了解目前采用的解決方案,然后以小論文的形式自己總結。

3)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鼓勵創(chuàng)新

網絡安全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新方向,很多技術在現有的教科書中都沒有涉及,特別是一些國內外的新產品和研究成果。把這些內容安排到學生的課外作業(yè)中,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增強學生的研究興趣。

3.2 實驗室建設

建設網絡安全實驗室是為了構建一個完整的配套實驗環(huán)境,以便開展實驗課及實訓課,實驗環(huán)境的建設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在硬件建設上,學校采購主流網絡廠商的網絡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等。因為不同的網絡設備商的產品會有所區(qū)別,雖然同類型的設備結構基本一致,但不同廠商的產品操作方式是有區(qū)別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熟悉不同類型和不同廠商的的產品,我們把網絡設備分組,每組中至少包含一臺路由器、一臺三層交換機。不同組的設備型號和廠商會不同,每次實驗不同組的同學可以進行對比和交換實驗臺進行實驗。

在軟件實施上,采用中軟吉大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教學實驗平臺系統”。對于密碼學,系統安全,網站漏洞檢測,病毒防御,VPN等主要內容,此實驗平臺都提供了模擬的實驗環(huán)境,能夠滿足對于本課程的實驗操作需求,而且有較詳細的實驗原理解釋,提供了大部分的實驗工具,為實驗準備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可以讓老師和學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對應的實驗原理理解與操作過程中。此外,因為網絡安全實驗對實驗環(huán)境要求較高, 實驗操作也具有一定破壞性。我們還利用安裝虛擬機的方式消除實驗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利用虛擬機進行所需網絡環(huán)境的組建,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利用網絡上開源的工具軟件,也能快速熟悉常見的網絡安全技術的實現與使用。這在實驗教學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3.3 實驗項目設置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融合,深入理解理論課所學知識,我們重新設計了實驗內容(表1)。并且采用了分組實驗,“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極大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的主動性。

4 總結

網絡安全是網絡工程專業(yè)本科生較為重要的一門課程,它涉及到知識面廣泛,又不斷出現新技術,使得教學與實踐中不斷有問題出現。為使學生能夠掌握關鍵的網絡安全技術,具備規(guī)劃安全網絡方案的能力,本文在理論教學方法,實驗室建設,實驗內容的設置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獨立學院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志奎,劉旸,丁寧.基于項目管理方式的信息安全實驗教學方法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15):140-143.

[2] 王昭順.“信息安全”本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6(10):73-75.

[3] 王鳳英,程震.網絡與信息安全[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

第6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煤礦產業(yè);計算機網絡工程;信息系統工程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系統工程在我國煤炭產業(yè)應用的越來越普遍,為我國煤炭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本文對計算機網絡工程與信息系統工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從而保證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煤礦產業(yè)。

1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的簡要概述

現階段,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同時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衡量評價標準體系。但是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包括管理體制、管理機構以及管理行為等方面的內容,因此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屬于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并不是一個單獨的軟件系統,同時由于其對系統的質量標準有一個全面的體現,從而使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沒有一個單純意義上的定義。由于在信息系統建設的過程中,人占據著主體的地位,因此信息系統質量也可以依據人的重要性分開發(fā)方、管理方、用戶方3個方面來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工程系統質量進行定義,其中開發(fā)方主要包括進行信息系統設計、開發(fā)的技術性人員,其主要是具有計算機信息軟件方面的相關知識;管理方主要是對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進行相關的管理,以保證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開發(fā)和穩(wěn)定運行;用戶方則主要是指系統的全部使用人員,這些使用人員決定著信息系統的質量需求。

2煤礦產業(yè)中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

2.1煤礦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實用性的標準

美國人因工程學會主要將信息系統可用性分為效率、記憶、學習、錯誤以及滿意程度這五大屬性。簡言之,所謂可用性就是指效率快、成本低、出錯率低及使用舒適。信息系統的建設不僅提高了個人或者整體的工作效率,同時控制所需成本的增加。由于信息系統的最終使用者是人,因此在信息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注意“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fā),從而設計出簡單易學的信息系統工程方案。出錯率低主要是指在設計過程中符合人們普遍的使用習慣,從而能夠最大限度降低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出錯的可能性。舒適度主要是指使用者對信息系統的使用感受,通過使用者的反饋開展進行信息化建設。因此計算機網絡信息工程的可用性標準主要是“以人為本”。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好用主要取決于這個產品的服務對象,不同的使用者有著不同的判斷,因此在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建設不同的可用性標準,這也是“以人為本”的集中體現??捎眯怨こ痰暮诵闹饕且允褂谜邽楹诵?,在設計實施標準、方法以及標準等方面突出使用者的核心地位,從而能更加有效地對信息系統的可用性質量作出有效的評估,同時還可以彌補常規(guī)開發(fā)方法的不足。

2.2煤礦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工程質量控制原則

對于煤礦業(yè)來講,為了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及實效性,就要在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注意質量的控制,要想在煤礦業(yè)的信息系統建設過程中實現控制質量的目標,就要遵循以下原則:①事先控制。對于煤礦行業(yè)而言,信息系統的建設具有高投入的特點,如果因為質量問題而影響工程的變更則會帶來極大的投資浪費,同時還會造成工期拖延。因此,在建設煤礦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標準,在系統的設計階段通過對使用者需求的探討,及時發(fā)現系統在分析過程和設計過程中的不足,并對其進行及時處理,從而在信息系統建設之前預防質量問題的出現,科學性地設計煤礦業(y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②分階段控制。煤礦業(y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建設需要根據用戶的具體需求進行深入考察,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具有顯著的過程性,因此信息系統工程的質量控制應該分階段進行。針對煤礦業(y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其系統的集成商主要是以系統的整體質量為依據,形成各個工程階段的質量目標,并且制定具體的質量控制措施,并通過各個階段質量控制實現對系統整體質量控制的目標。③標準化控制。由于我國信息領域人員的不懈努力,使信息技術領域的相關標準已經大致形成,這些標準為我們建設高質量的信息系統提供了科學的依據。④符合用戶的質量要求。由于用戶是煤礦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因此衡量信息系統質量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對使用者需求的符合程度,信息系統的建設必須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使用需求。

3結語

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引入我國煤礦業(yè)后,不僅提高了煤礦業(yè)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增強了我國煤礦業(yè)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對煤礦業(yè)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以期能為煤炭行業(yè)信息化建設的健康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梁斌,高昆,梁世斌.以網絡職業(yè)認證為指引促進計算機網絡工程課程建設[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1(5).

[2]陰國富.計算機網絡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綜合版,2013(4).

[3]南惠斌.淺談計算機網絡工程規(guī)劃和施工設計[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16).

[4]段莉屏.基于信息技術發(fā)展淺析計算機網絡工程建設策略[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0).

[5]鄒永康,王月浩.無線傳感網絡工程實驗中心規(guī)劃建設初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

第7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網絡工程專業(yè);網絡程序設計;案例教學

在網絡工程專業(yè)中開設“網絡程序設計”課程是為了讓該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理解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網絡程序設計模型,具備網絡應用軟件與系統開發(fā)的能力。然而,在筆者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這門課程內容多、學時少、實踐性強,而編程調試的難度又令很多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失去了學好這門課程的信心。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使學生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掌握網絡程序的設計思想和開發(fā)方法,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筆者提出以案例為主線,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課程的多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現狀

1.1課程地位

作為本科院校的網絡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目的不能局限于“組網工程”,而要根據各種類型的用人單位對網絡工程專業(yè)人才需求的不同層次,堅持理論和工程實踐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重,強化工程素養(yǎng)訓練,培養(yǎng)基礎知識扎實的,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的,能從事和網絡相關的科研、工程和應用工作的多層次綜合性人才。因此,該專業(yè)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與網絡工程相關的基礎知識與理論,以及各種網絡系統設計、建設與維護技術,如網絡協議體系、網絡互聯技術、網絡服務、信息安全、組網實踐、網絡測試與管理等相關知識,也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網絡應用軟件與系統開發(fā)的知識與技術,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在以后的工作與學習過程中的多元化需要。

在網絡工程專業(yè)的課程體系中,“網絡程序設計”這門課程屬于專業(yè)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了“計算機網絡”等理論課程和“C#程序設計”或“JAVA程序設計”等基本編程技術的基礎上,了解網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深入系統地學習計算機網絡編程技術,從網絡編程實現的角度更深層次地理解計算機網絡的理論和協議,同時,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實用且具有網絡通信功能系統的能力。

1.2課程內容

“網絡程序設計”課程與一般的程序設計課程不一樣。一個網絡通信程序必須由客戶端與服務端相互通信來實現,因此,“網絡程序設計”課程側重于“網絡通信”,在教學上不能像一般的程序設計課程那樣偏重于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語法和用法,而應強調網絡程序的編程思想和開發(fā)方法。

從課程內容來說,本門課程以某種具體的程序設計語言為基礎(如c≠}程序設計語言),結合一些高級編程技術,如多線程編程、數據流處理、異常處理機制等,實現對網絡中的各類協議進行編程開發(fā),如圖1所示。

1.3存在問題

1)學時有限。

由課程內容可以看出,“網絡程序設計”課程涉及多種網絡編程技術,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多。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內容還在不斷地加深和豐富。但由于這門課程屬于專業(yè)選修課,學時安排一般比較少(大部分院校該課程安排在48學時左右),其中還包括學生上機實驗,因此課堂講授時應盡可能兼顧編程思想、開發(fā)方法和各種網絡編程的技術,以最少的學時讓學生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

2)學生動手能力差。

這門課程的工程實踐性非常強,對學生使用程序設計語言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前期的“C#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中,教師受學時限制,往往會降低難度,在高級程序設計技術方面介紹較少,大部分學生只局限于掌握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不會課后主動花大量時間深入研究,動手調試程序的能力比較弱,不具備軟件項目開發(fā)所需要的各項綜合能力,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

2 案例教學的可行性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案例,組織學生開展分析、研究、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起初,案例教學主要應用在管理學、法學等學科的課堂教學中。目前,案例教學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中也有很多應用,但主要集中在對一些具體技術的講解,在案例處理及選擇方面缺乏連續(xù)性,各章節(jié)知識點的案例相互割裂,無法體現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網絡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仍然較少。

在設計網絡程序時,不再是簡單的單機程序,而是由多個用戶程序互相通信來實現。因此,一個網絡程序更類似于一個小型項目系統的設計。案例教學對于幾乎沒有項目開發(fā)經驗的學生來說,是掌握這門課程的最佳途徑。設計好的案例可以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最終學會網絡程序的設計思想和開發(fā)方法,符合“網絡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基本要求。

3 案例教學的實施

本課程內容多、學時少、工程實踐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解決實際的網絡程序設計問題為中心,立足協議的運用,設計合理的案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3.1案例設計

在案例設計時要兼顧以下幾點:

1)一個案例中要包含盡可能多的知識點,兼顧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例如,設計一個網絡聊天的案例,由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進行通信,功能包含打字聊天、語音對話、傳送文件等。這個案例中包含了Socket編程技術,TCP、UDP、FTP協議編程,以及多線程編程技術、數據流和異常處理機制等知識點,在這些知識點和技術的配合下實現這個網絡聊天系統。

2)在設計案例時要從實際應用的項目中尋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設計一個網絡管理的案例,包括ping、主機掃描、端口掃描、活動主機發(fā)現等功能。這個案例的功能在“360安全衛(wèi)士”中都有,容易使學生產生主觀感受,激起開發(fā)熱情。

本課程的教學中,設計的案例如表1所示,6個案例涵蓋了圖1中的所有知識點。

3.2實施步驟

設計好合理的課程案例后,整個教學過程以案例為主線進行,具體的教學實施分3個階段:上課講解、上機實踐、總結評價。下面從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介紹案例教學法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的應用。

3.2.1上課講解

在理論教學時,首先通過案例引出授課內容,演示案例的運行效果,讓學生對案例有個全局認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教師以項目開發(fā)的方式,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設計,以軟件工程的思想畫出案例的設計框圖,為學生日后進行項目開發(fā)打下基礎。再針對案例中涉及的知識點逐個進行理論講解,將先修課程中的計算機網絡及協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程序設計中,讓學生在網絡程序設計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講課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例如,在網絡聊天案例中,介紹TCP編程的知識點時,首先結合TCP協議的理論,歸納TCP編程的一般步驟;然后以C#語言為例,介紹實現TCP編程所用到的類;根據編程步驟,由C#類實現一個簡單的客戶端發(fā)送“hello”消息給服務器端的小程序,利用投影儀當堂演示小程序的編寫和調試。在調試時,可以故意設置一些障礙,例如不運行服務器端,故意造成客戶端連接失敗,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程序調試能力。同時,可以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異常處理這個知識點,循序漸進地引出TCP消息邊界問題、多線程編程、數據流等知識點。

2)注意知識點的融合與比較。

課程設計的案例往往包含較多的知識點,要注意不要將知識點相互孤立,要加強對這些知識點的融合和比較。例如,在文件傳輸的案例中,FTP編程知識點和數據流知識點就要融合起來講,不能割裂。在講計算機編程時,結合FTP文件傳輸協議仔細講解FTP協議傳輸的網絡數據流和文件數據流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并實際編寫課堂小程序展示兩者之間的關聯,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融合與比較。另外,在后面的課程中,介紹網絡下載案例時,可以與之前的文件傳輸案例進行比較,從實際編程的角度比較分析P2P技術的文件傳輸與FTP協議的文件傳輸,并用多臺機器配合演示兩個案例的實際運行效果,讓學生在掌握P2P技術與FTP協議的理論知識后,從實際編程項目的角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3)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在理論課講授過程中注意理論知識的講授與程序的編程、調試的演示要交叉進行,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起點,激發(fā)學生自己動手的興趣。在講課時要注意控制好節(jié)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在編程或調試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逐漸增強在編程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講課課時有限,對每個案例不可能都盡善盡美地在課堂上講解調試完成,因此,每節(jié)課結束后都要留幾個問題,讓學生課后去思考,主動查找資料完善程序,然后在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中編程調試。學生上機的內容,由傳統的驗證型編程改為綜合型、設計型項目的編程。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課后主動探索,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3.2.2上機實踐

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讓學生親自動手編程,學會程序的分析、設計、編程以及調試,提高實際動手的能力。本門課程涉及比較難的程序設計內容,在調試程序時又需要多個通信主機配合,因此,在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可以打破傳統,由3~4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共同完成每個案例的編程調試,這樣做有幾個優(yōu)點:

1)增強團隊意識,提高上機效率。

學生的動手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善于查找資料,有的善于編寫代碼,有的善于程序測試等。讓他們3~4人組成一個小組,由組長帶領,發(fā)揮各人的特長,共同討論,互幫互助,相互配合,可以在有限的上機課時中更好地完成案例內容,提高上機的效率。

2)激發(fā)學生的編程興趣和斗志。

傳統的上機課時有限,上機內容一般是每個學生獨立完成,而網絡程序設計的編程、調試難度比較大,大部分動手能力差的學生遇到錯誤無法找到出錯的地方,產生極大的失落感,慢慢地就失去了對網絡程序設計的開發(fā)熱情。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內成員互相探討共同完成一個項目的開發(fā),容易產生成就感,激發(fā)編程的興趣。小組之間還可以互相競爭,比比看誰的系統更好,這樣,又避免了上機抄襲的現象,比傳統的獨立完成驗證型實驗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2.3總結評價

在每個案例的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結束后,要求每個小組撰寫提交實踐總結報告,內容包括:案例的功能描述、總體設計思路與框圖、詳細設計、問題及解決方案、編程技巧與心得體會等。撰寫總結報告一來是對每個案例的總結與回顧,加深學生對案例及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二來是為日后撰寫畢業(yè)設計論準備,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最后評定成績時,不再以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來評判,而是結合同學們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綜合考評,成績以優(yōu)、良、中、及格、不及格5個級別給出。因為上機實踐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在考評時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綜合考量每個學生在小組中的角色和工作量的多少,最終評定出每個同學的成績。

3.3效果分析

“網絡程序設計”課程選擇具有啟發(fā)性、典型性且來源于實際的案例,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編程實踐,讓學生在上機編程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小組形式加強互助合作,增強編程成就感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編程、調試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進一步學習新的網絡編程知識與技術的能力。

第8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關鍵詞:移動開發(fā);網絡工程;教學研究;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47-02

一、課程背景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Android操作系統已成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市場主導力量[1],各種Android程序已深入到大眾生活之中,使得移動應用編程成為程序開發(f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由于Android在國內發(fā)展時間不長,人才稀缺問題較為嚴重。為了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我國許多院校的計算機相關專業(yè)都將Android應用開發(fā)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2]。

移動應用開發(fā)作為網絡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生應具備的網絡軟件開發(fā)能力之一[3],我校該專業(yè)在2011年開設《移動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除了培養(yǎng)學生移動應用開發(fā)基本技能外,還結合了網絡專業(yè)的特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移動網絡開發(fā)能力,通過開發(fā)PC-Android、Web-Android程序,將網絡應用程序開發(fā)、Web開發(fā)和移動開發(fā)有機結合起來,在深化學生網絡開發(fā)技能的同時,使學生能熟練掌握移動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fā)流程和技巧,為在“互聯網+”的技術浪潮中奮勇搏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設置

(一)課程定位

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網絡應用軟件開發(fā)能力一般有網絡應用程序開發(fā)、網站開發(fā)、移動應用程序程序開發(fā)三個方面[3],見表1所示。

圍繞上述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移動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不同于其他計算機專業(yè)僅定位移動平臺應用開發(fā)本身,而是使其成為與其他2門專業(yè)課程交叉融合的綜合型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移動平臺網絡開發(fā)以及不同平臺間通信開發(fā)的能力,使得課程更能貼近市場需求,提高學生畢業(yè)時的競爭力。本課程在大二下學期和大三上學期學生學完Web開發(fā)和網絡程序開發(fā)后,于大三下學期開設比較合適。該課程也可以看作是對整個網絡應用軟件開發(fā)能力的整合和提升。

(二)課程的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Android平臺開發(fā)的基本知識,在此基礎上掌握Android上網絡應用開發(fā)的相關知識,如使用WiFi或藍牙實現移動終端之間的通信,使用TCP/UDP實現PC服務器與Android客戶端間的通信,以及使用HTTP實現Web服務器與Android客戶端間的通信等,達到能夠獨立開發(fā)小型移動網絡終端應用軟件的能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結合Android平臺網絡開發(fā)人員所需的技術技能,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將課程的學習內容分為Android平臺基本開發(fā)技術和Android平臺應用通信開發(fā)技術兩個部分,如下頁圖1所示,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遞進。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實施范例教學和項目引導教學相結合

課程采用范例教學和項目引導與驅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所謂范例教學,即是對各章的重要編程方法,通過簡單易懂的小范例進行演示,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編程要領。而項目引導與驅動教學則是從一個工程項目,如“移動點餐系統”入手,以項目為線索,結合課程內容,從移動點餐系統的開發(fā)環(huán)境搭建、界面設計、數據存儲、后臺服務逐步過渡到局域網和互聯網點餐等各項功能的實現,起到深化編程方法,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獲得更好的工程實踐體驗的作用。

這種將范例和項目結合,由淺入深的方法,既改變了以往課程中單純知識講解及簡單例子模擬的教學方法,防止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又解決了直接使用實際項目模擬因涉及各模塊和功能間的整合往往代碼復雜,使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于理解,易形成畏難情緒的問題。同時,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對象的層次和接受能力合理選擇內容和案例,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重視實踐教學

以往的教學往往重理論、輕實踐[4],該課程則大力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使實踐學時和理論學時的比例達到2∶1;其次,使實踐環(huán)節(jié)從課內實驗、課程設計延伸到綜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yè)設計,在各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移動平臺網絡開發(fā)能力,形成一個從單一到綜合的有梯度、有層次的實踐教學過程。以移動平臺上的網絡筆記本程序為例,課內實驗編寫一個基于TCP或者HTTP協議的網絡筆記本,實現單用戶文字的上傳下載;課程設計則擴展到多移動客戶端的網絡筆記本系統,并增加文件傳輸功能;綜合課程設計再增加標簽、筆記查找、用戶多客戶端平臺同步等功能;畢業(yè)設計則在前面功能上實現一個仿“有道云筆記”的網絡筆記軟件,既夯實了實踐基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進而逐步提高其實踐能力。

(三)推行課內外實踐相結合

在重視課內實踐的同時,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創(chuàng)新實驗室、開展多種APP大賽等形式提升學生移動平臺軟件開發(fā)能力。在校企合作方面同中軟國際、達內科技等著名軟件培訓企業(yè)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近年來他們通過對APP開發(fā)感興趣的學生進行實習培訓,從實際出發(fā),以企業(yè)完成的成功案例為線索,指導學生體會移動應用軟件開發(fā)過程;在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方面,讓動手能力強且對APP開發(fā)懷有熱情的學生大二即進入創(chuàng)新實驗室移動開發(fā)組,提前接受APP培訓和參與項目工作,或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校內外多種APP大賽。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鍛煉,這些同學的實踐能力普遍強于其他同學,在后面的課程學習中起到了帶動作用。

四、考核方法和手段

《移動應用程序開發(fā)》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們摒棄傳統考核通常以學生卷面成績?yōu)橹鞯姆椒ǎ捎眠^程考核、結果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其中,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按4∶6的比例用于主課程,實踐考核則用于該課程的課程設計。過程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出勤和每次實踐課任務完成情況,結果考核采用試卷、上機等多種方式,主要考核學生對教材主要知識點和教學案例的掌握情況。實踐考核則要求學生單獨或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小型的移動網絡應用項目,通過項目演示、答辯和設計報告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網絡工程專業(yè)雖然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網絡軟件開發(fā)能力的使命,但又不能像軟件工程等其他計算機專業(yè)那樣設置較多的軟件專業(yè)課程,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軟件課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開發(fā)能力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探討了我校網絡工程專業(yè)的《移動應用程序開發(fā)》課程結合專業(yè)培養(yǎng)特點,以移動網絡開發(fā)為主線將有限的軟件專業(yè)課程融合提升的內容體系,以及更重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多樣化教學和考核方法。經過這幾年的實踐證明,上面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動手能力,但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來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將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以更多樣化的形式探索提高學生網絡開發(fā)能力的方法,以期達到更好的培養(yǎng)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建兵,范江波.面向Android移動開發(fā)的編程思維能力訓練與培養(yǎng)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5,(14):1-4.

[2]劉成明,李瑋瑋.Android手機開發(fā)課程的案例教學法[J].計算機教育,2014,(14):37-40.

第9篇:網絡工程專業(yè)相關知識范文

論文摘要: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要貫穿培養(yǎng)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教學理念,必須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方法。本文探討了在實踐教學中如何采用企業(yè)真實的項目來驅動教學、聘請企業(yè)的項目工程師指導教學的教學模式,從而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提高了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學生的實際項目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為實現零距離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 引言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是一個對實踐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專業(yè),是與社會實際職業(yè)崗位聯系密切的專業(yè),實踐教學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進入21世紀,計算機網絡得以迅速發(fā)展,傳統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在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方面已不能滿足計算機網絡發(fā)展、應用的需要,加之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產品更新較快,目前,國內許多高職院校在計算機網絡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均存在著網絡設備和技術落后、設備參差不齊的現象,無法跟上新技術和新產品發(fā)展的步伐;雖然近幾年實踐教學力度已有所加大,但實踐教學模式還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因此,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已迫在眉睫。探索和研究適合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育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

1 當前高職院校網絡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網絡技術人才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兩種教學方法:一是課堂教學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二是多媒體演示加練習的方法。每門課程結束時再安排相應的課程實訓。這兩種教學方法存在以下弊端:①以教師為中心,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而學生只是作為“觀眾”,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②無法適應學生的個別化需求。由于學生基礎和素質的差別,存在“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的情況。③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于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缺少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和動力。④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認識不足,實踐教學的內容不能滿足職業(yè)崗位的任職要求。一直以來,人們觀念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主要是驗證性實驗,實驗課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內容不系統,形式松散,隨意性大,結果使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在實際應用中不能學以致用。因此迫切需要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2 基于項目驅動的網絡技術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

當今高職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專業(yè)建設,教學改革是加強專業(yè)建設的核心內容,重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則是教學改革的重點。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中高級技術型、實用型人才。因此我們的實踐教學就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主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掌握項目開發(fā)的流程,切實感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做到與就業(yè)的崗位零距離接軌。

2.1 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 “項目驅動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實際項目設計、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在項目設計實施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但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師都是在傳統的學科體系下培養(yǎng)起來的,沒有一線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經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院近兩年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企業(yè)派遣的項目工程師的指導下,將企業(yè)已驗收的真實網絡工程項目引入我們的實踐教學,推出了網絡項目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2 網絡項目教學模式 所謂“網絡項目教學模式”,就是在企業(yè)派遣的項目工程師的指導下,圍繞真實的網絡工程項目,將學生組成項目開發(fā)團隊,通過協作方式開展“做中學、學中做”的互動教學,有機的將網絡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融合在網絡項目教學中。

為了增加學生對“項目”的真實感,我們采用參觀項目、模擬項目的教學方法。首先由項目工程師帶領學生參觀他所開發(fā)的網絡工程項目,讓學生對什么是項目開發(fā)、畢業(yè)后能干什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由項目工程師介紹項目工程開發(fā)的一般流程,并對項目進行分解,形成一個個的子項目,強調相關的注意事項;然后將學生組成項目開發(fā)團隊,由團隊成員根據所實施的項目進行需求分析和討論,規(guī)劃和設計網絡方案,擬定有效的項目實施計劃;最后根據項目實施計劃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

2.3 項目評價的方式 項目驅動教學法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成績評價方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每位學生必須作好實施記錄、寫好實驗報告。每個子項目完成后由組長進行小結,教師進行點評,指出該子項目完成的優(yōu)劣,以及可改進的地方、怎樣使項目方案構建得更趨科學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性等等,修改方案、項目合成,直至最終完成整個項目。

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并由企業(yè)派遣的教師驗收合格后,除了需要撰寫項目文檔和項目總結報告外,一定要及時的進行交流、展示并點評,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反饋和評價。這是知識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極大地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因此,我們對項目的評價分四級來進行,包括:學生自評,組員互評、組間互評和教師對團隊總評,最后綜合四級評定來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其中組間互評是采用展示和匯報的方式。學生完成了項目展示后,還應由團隊成員制作一個PowerPoint演示文稿來說明這個項目的構思及設計的重點和特點、解決了哪些問題;然后由其他團隊一起來評論,說出可圈可點之處。另外,其他學生對這個項目的設計、實施有何疑問之處,也可提出來,由團隊來答疑。最后,由教師對團隊總評,指出這個項目中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之處。經過這樣的展示和匯報,就可以讓學生“茅塞頓開”,有助于思考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和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有助于團隊精神、集體觀念的培育,使學習者為某—相同目標而團結共事的合作精神得到提升。

3 教學改革效果

從2009年開始,在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08級進行了兩年的實踐教學改革,學生普遍反映對于教學改革后的課程,在課余準備的時間遠大于實驗課的時間,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比以前高很多,學生不僅學得會,而且對專業(yè)學習的目的有了更加直接的感觀認識。采用網絡項目教學模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和思考的能力,通過發(fā)現問題去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而且還能使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此外,學生要高質量地完成項目設計,不僅需要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以及自學很多相關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互聯網獲取、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因此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職業(yè)能力。這些改革的效果體現在學生的到課率、學習熱情、學習成績等方面,尤其是在畢業(yè)設計選題時,許多學生愿意選那些涉及網絡工程規(guī)劃與設計、網站開發(fā)等項目式的課題。

4 結束語

在高職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中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實際項目操作能力,為實現零距離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我們仍需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研究和探索教學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努力推動高職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嚴雙林.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揚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07,11(1):53-55.

[2]李環(huán).計算機網絡實驗的項目驅動式教學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0(5):85-87.

[3]聶麗萍,田立武,沈權權.項目教學在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1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