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

第1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摘要】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程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镀返屡c社會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而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淵源所在,這些經典中一些其思想精髓,能在小學與《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找到相應的教育契合點與內涵有著緊密的聯系。筆者圍繞《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整合國學經典誦讀的源起、形式、研究成效,即以“《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教學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整合策略”為研究內容,論述“品社課”與“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整合的必要性。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整合;國學經典;誦讀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096-02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熱愛祖國,珍視祖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是維系民族團結不分割的一個重要的紐帶,而國學經典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同時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堂中有機整合國學經典誦讀,對于學生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具有深遠的意義。近兩年來,筆者在西湖文化研究會和第二課堂名人紀念館的支持下創(chuàng)辦并發(fā)展了 “國學鑒賞社”,充分利用社團力量跟品社課堂有機整合,收集國學經典中名言警句用于課前準備、輔助學習。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本,以習慣養(yǎng)成為目標,拓展教材資源,真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養(yǎng)成良好品德行為習慣。

一、《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整合國學經典誦讀的源起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整合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十分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有:

1.充實教材,使教材既富有生活氣息,又有利于學生繼承祖國優(yōu)良傳統(tǒng)。

2.目前的現狀擺在眼前,學校和家庭教育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偏差。在品活、品社課堂中整合經典誦讀,使之成為學生的一項必修作業(yè),有利于修補偏差,培養(yǎng)德智兼修的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新一代。

二、《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整合國學經典誦讀的形式

適應小學生誦讀國學經典主要有:《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guī)》、《論語》、等。這些國學經典中一些思想精髓,很容易在現行的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找到相應的教育契合點。

在日?!镀返屡c生活(社會)》教學中,讓這些國學經典與課堂進行有機整合,我主要是通過三種形式:與課前準備進行整合;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社團活動進行整合。

2.1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課前準備進行整合。

通常,課前準備也會是學科課堂教學之前的“熱身”。例如在語文課讀課文和詞語,數學就是背口訣。因為《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可以誦讀的現成教材資源不多,所以在成立國學鑒賞社團之后,筆者就開始嘗試在課前準備時間讓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通過堅持不懈地訓練,學生逐步養(yǎng)成了誦讀經典的良好習慣。

2.2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教材內容進行整合。

在嘗試了與課前準備整合后,筆者開始致力于發(fā)掘《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內容與國學經典的整合點。以誠信教育、感恩教育、仁愛教育為主線,拓展教材資源,促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更好地完成課程的教學目標。

2.2.1整合《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中與國學經典相輔相成的誠信教育內容。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品德與生活》教材中也有許多關于“誠信”的內容,如三年級的《誠實是金》、四年級的《當沖突發(fā)生后》、五年級的《誠信真可貴》等教學中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教學理念顯現無疑,根據需要讓誠信名言進入課堂,用于指導學生的做人準則。

2.2.2整合《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中與國學經典相輔相成的感恩教育內容。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筆者積極發(fā)掘教材與國學經典在感恩方面的相通之處,使感恩教育得到了有效落實。如學習現在四年級上冊的《孝心獻老人》、《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等內容時,把《弟子規(guī)》、《孟子》、《論語》中有關“孝”的內容穿插其中。重點章節(jié),力求達到熟能成誦,并體現到實際生活中。

2.3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與社團活動進行整合。

針對部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學而無奈又無動力,容易滿足的現象,筆者充分發(fā)掘教材與國學經典中有關勤奮學習的內容,激勵學生奮發(fā)進取,努力學習。在“國學鑒賞社”系列活動中,筆者邀請到了潘天壽的后人朱仁民大師來校給學生講授勤奮學習。

2010年6月9日社團請到的是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杭州潘天壽環(huán)境藝術設計院院長朱仁民先生來講述他的外祖父潘天壽的故事。(名人后代講名人)

在教材中三年級上冊的《我要向你學習》、《做學習的有心人》、《寸金難買寸光陰》和四年級上冊的《失敗怕什么》等都是關于學習的。邀請朱仁民來講座,也是想讓學生能從名人的角度來了解學習和生活的關聯,了解名人、貼近名人,引用名人效應,樹立榜樣來真真正正的體驗生活,從而引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品德與生活(社會)》和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整合后的研究成效

通過一年多的嘗試與探索,本班學生的品德面貌確有較大提升,無論是行為習慣表現還是學習意志品質都有了重大改善。杭州名人紀念館徐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弟子規(guī)》的內容與含義,使學生很快就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背誦《弟子規(guī)》的全文;名人紀念館的陳老師結合孩子們生活、學習的實際情況,在具體行動上把所學習到的《弟子規(guī)》的條文、道理和精神一一落到實處;西湖文化研究會的李偉老師的軟筆和硬筆書法教學、俞老師的古琴演奏與古曲欣賞、梅心老師的中華古體詩詞的鑒賞和朗誦,都起到了極好的啟蒙作用,不僅使學生增加了諸多門類的課外知識,更使得大家在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中得到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朱仁民大師的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國學教育”示范課,再現藝術大師、大畫家潘天壽的偉人風范,使孩子們受到一次極有意義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現實教育,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種上了藝術的種子……

在進行課程與國學整合的探索過程中,學生心情愉悅,樂學、會學,在國學經典的了解上,在思想品德的規(guī)范上,在精神意志的激勵上,都有了穩(wěn)步的提升。例如,在社團舉辦了“名人后代講名人”的活動后很多學生和家長都紛紛感言,以下是筆者收集到的部分節(jié)選:

3.1對學生來說。

朱仁民大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激勵。朱大師曾在作畫過程中從30米高空摔下來,造成了癱瘓。在醫(yī)生斷定他永遠站不起來的時候,他絕望了,但學生給他做的輪椅畫板卻重新讓他對生活燃起了希望,他有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一定要站起來!經過不懈的鍛煉,奇跡發(fā)生了,朱大師不僅可以正常走路了,更在藝術領域有了巨大的成就。朱大師對生活的熱愛、面對困難的不畏懼、為藝術而勇于付出的精神都使我一生受用。(社團社員 韓昳歆)

3.2對家長來說。

國學——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淀,是前人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需要我們繼承和發(fā)展。

“國學鑒賞社”是孩子們學習國學文化的一個平臺。此次的“名人后代講名人”猶如一座橋梁,拉近了孩子們與名人之間的距離。從細微處領略一代大師的風采;從小節(jié)上感知其人格的魅力;從生活中學習其平凡中的偉大。(國學鑒賞社侯邦壘媽媽)

3.3對自己來說。

這一年多來,我一直做著各種各樣的嘗試,想讓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為人、處事、學習和生活習慣??嘤诳床坏矫黠@的效果。但我不曾放棄,在一次次的歷練中,我終于見到陽光喚得彩虹!在這次“名人后代講名人”的活動里,沒有詩詞沒有歌賦,但是卻有意想不到的意外收獲,可能這就是人生的一種真諦。就像我小時候練習書法一樣,時時寫,刻刻練,但苦于沒有任何進步性的變化,但就會在某個不經意的小動作上得到啟示,瞬間就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學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磚一瓦構建的,需要從現在起日積月累,奠基豐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蘊。真心的希望能通過進一步的加強國學經典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素養(yǎng),真正的品悟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精髓,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在人類文明史上長盛不衰。(筆者)

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程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課程要求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國學經典是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通過研究和實踐,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找到國學教育的相應教育契合點,廣泛而深入地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對于學生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財貴.尋回古典智慧,開拓中華未來.參考消息[N].2000年4月21日.

[3]傅根躍,陳昌凱,胡優(yōu)君. 小學兒童集體主義意識研究[J].心理科學,2002(5).

[4]郭齊家.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精華與當今素質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張洞.人文縱橫[M].香港:香港中和文化出版社,2009.

第2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一、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段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適當地開展一些小游戲,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知識。例如,拼音教學本來是枯燥無味的,在教拼音時,我們適當采用一些小游戲,可以把干巴巴的拼音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二、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學習聯系起來

有的孩子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痛,布置他寫這個,他說沒做過;寫那個,他又說沒去過、沒見過。事實上,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沒有經歷過,沒有切身的體會,但又不能不寫,于是他們只好這本作文書抄抄,那本作文書抄抄,實在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時候,就馬虎寫幾句來應付,成了真正“作”出來的作文。但這樣的小孩一般喜歡動手操作,如果家長支持他做,并為他提供有關書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會比較具體、真實、有血有肉。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多參加有益的、自己喜歡的活動,并與學習聯系起來。

總之,家長應該注意把孩子原有興趣與學習聯系起來,把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以培養(yǎng)和激發(fā)新的興趣。

三、通過閱讀豐富語言積累

關于閱讀教學,有老師提出,三年級課文長,內容豐富,知識點多,講不完怎么辦?教師課講得再好,學生如果沒有必要的語言積累,一天練多少遍也無濟于事?!督逃睦韺W》指出:“在兒童的記憶倉庫中,豐富的語言材料的儲備,是理解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思維能力和智能活動水平的基礎。這個‘儲備’的手段,就是背誦。不背誦就不會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植入’記憶的倉庫,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睘榱死斫獾蒙羁掏笍?,教師就大講特講,豈不知講解得越多,教學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癥結就在于違反了“朗讀、背誦、積累”這一學習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所以,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以掌握祖國的語言為目的,以熟讀背誦為手段”。淡化內容分析,加強朗讀訓練,著重在熟讀課文上下功夫;在記憶常用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功夫。

四、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孩子學習需要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一張書桌是必不可少的。把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會使孩子對經常在書桌上進行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書桌整潔,抽屜里里備有做各門功課所需要的工具,這樣當他需要時,馬上就能找到,不會因為缺少某件工具而中斷學習,心生煩躁。

第3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一、觸動心靈,讓學生學會感恩

“學會了感恩,你就學會了做人?!边@是著名教育家培根的名言。我對許多學生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發(fā)現許多孩子不懂得感恩,許多孩子為同學贈送的生日小禮物感動不已,而對父母的愛、老師的諄諄教導無動于衷;有些學生準備等自己長大了、有錢了回報父母、老師,殊不知一句感謝的話、做一次家務、認真學習就是對父母、老師最真實的感恩。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感恩。首先讓學生樹立感恩意識。感恩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可見樹立學生的感恩意識是十分的重要。教師可通過讓學生搜集感恩節(jié)的由來在語文課上交流,讓學生知道感恩節(jié)源于美國早期的移民對于上帝的感謝,慢慢的演化成對家人的感恩、對朋友的感恩、對社會、對大自然的感恩!其次讓學生多聽事跡報告會,觸動心靈,喚醒感恩意識。感恩教育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種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通過感恩教育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常懷感恩之心,從個人角度而言,會使孩子胸懷寬容廣博,促進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助于學業(yè)的成功;從社會角度而言,常思回報,少索取,將使整個社會穩(wěn)定、校園和諧、班級團結,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二、多措并舉,讓學生體驗感恩

1.讓學生每天說一件感恩之事。每節(jié)課前給學生3分鐘時間,述說自己發(fā)現的身邊感恩的人和感動的事,久而久之,學生不僅體驗到感恩的快樂,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2.讓學生每月寫一件感恩之事。作文的最大特點是用語言表達作者的生活和情感, “感恩”情感是會做人的基本前提,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深情,充滿信心,才會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因此感恩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去,學生從文本入手,在知恩、感恩的基礎上,通過表達心聲,把情感升華到報恩和施恩的層面。教師要利用植樹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學生的感恩意識在寫作中得到升華。另外,可以還聯系生活實際,學生以《假如我是……》進行聯想、想象作文,讓學生換位思考,進行情感體驗。通過練習,學生體會到了父母平時的良苦用心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明白只有對身邊的一切充滿愛心,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常懷感恩之心,自己才會覺得生活的幸福、有意義。

3.讓學生每周聽一個感恩故事。故事對學生具有一種普遍的吸引力,故事給予學生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更主要的是對學生的教育,故事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故事陪伴著孩子的成長。一個個充滿真情,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讓學生每次賞一首贊美之曲。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在語文課上教師選擇一些旋律優(yōu)美、歌詞感人的歌曲、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學生讀《游子吟》時,播放《母親》這首歌,學生更能體會到母親的偉大,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學習《師恩難忘》時,播放《謝謝老師》,學生更能體會老師的無私,心中對老師肅然起敬;講故事時,適時播放樂曲,會一遍又一遍撥動人的心弦……當音樂與文本產生共鳴時,學生心靈受到的撫慰和感化。

第4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論文關鍵詞:初中語文,語言,積累,做法

 

上學期我校一次語文檢測,其中現代文閱讀有這樣一道題:“請寫出兩個關于狼的成語(文中提到的除外)”,學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門,有答“與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還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我們閱卷老師啼笑皆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從初中生的答問和作文反饋的情況來看,詞匯貧乏、語言過于淺顯、詞不達意的現象相當普遍,令人堪憂。因此,語文教學有必要重視語言積累。誠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說:“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嘗試了幾種積累語言的做法。

積累詞匯。我們要在聽講、閱讀時正確了解別人的思想,要在說話、寫作時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必須掌握豐富的詞匯。教師在教學生讀課文時,對課文出現的常用詞語的掌握要達到“四會”,即會讀、會寫、會解釋、會運用。這“四會”的落腳點在于運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寧鴻彬在《白楊禮贊》一文的教學過程中,安排學生用“無邊無垠”作口頭造句。其要求是:請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運用“無邊無垠”作口頭造句,把該詞語用于可能想到的各種事物,而造句的內容不得重復。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相繼發(fā)言如下:我渴望見到黃土高原那無邊無垠的麥浪。在無邊無垠的草地上艱難地行進。無邊無垠的宇宙,等待著我們去揭開它的全部奧秘。……這種多向思維的訓練的方法,值得我們在詞語教學中借見。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了,語感增強了,閱讀和表達能力會與日俱增。

積累名言、警句。在交談、寫作中,一句精當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談吐生色,文筆增輝?;虍孆堻c晴,一語中的;或者言簡意賅,闡述深刻;或妙語連珠,意趣橫生。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一本《名人名言錄》,在課堂學習和課外閱讀中,可按“修養(yǎng)篇”“立志篇”“勤學篇”等分門別類匯編古詩詞名句和名人名言,如學習《論語》十則后,適當地進行拓展閱讀。與語文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進行相關鏈接,《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許多內涵豐富、言簡義豐,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常生活用語,像“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則亂大謀”、“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至今還被人們頻繁引用,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長期積累既能構建自己的寫作素材庫,一旦運用起來就會信手拈來,又會陶冶性情,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為人生奠基。

積累成語、典故。學習古人有鮮活生命力的語言,也是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

1、從溯源中積累成語。我國的成語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們的源頭及含義,在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中,才不至于張冠李戴。筆者在教學中針對農村初中生成語積累匱乏的現狀,堅持每天給學生講解一個成語故事,名曰“天天成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陶醉其中,享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帶來的精神愉悅,沐浴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陽光雨露,其樂融融。

2、從課文中積累成語。入選初中教材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語。教師要充分發(fā)掘和利用教材中這一寶貴的語言資源,并適當的拓展延伸,日積月累,學生成語積累量會相當可觀。如在學習了《論語》《孟子》《莊子》等諸子百家的散文節(jié)選后,教師與學生一起精心挑選十多條出自這些經典上的常用成語,以擴大他們的成語積累量。如在學了《莊子》二則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外上網查資料收集,將莊子的寓言整理成故事,如“螳臂當車”“東施效顰”“庖丁解牛”“朝三暮四”等成語,每一條成語的背后都蘊涵著一個生動的故事。在課堂上互相交流,師生點評,形成良性互動。這樣,學生學得主動,學有所得。學生既學習了課文,又在遷移閱讀中拓寬了視野,產生了朗讀經典的強烈愿望,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成語,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自然會受益匪淺,何樂而不為呢?

3、在運用中積累成語。學習語言,貴在感悟和運用,學習成語也不例外。學習成語,我們認為要做的“五會”:即會讀、會寫、會釋義、會辨析、會運用。學成語,首先要正音、正確書寫,尤其對那些容易讀錯、寫錯的成語應格外留意。準確無誤地解釋常用成語,切忌望文生義,教師還要同學生一道辨析常見的容易混淆的成語,盡量做到不誤用。讓學生在課堂和書面作業(yè)中用成語造句,學會正確使用成語。再逐漸嘗試用一組成語寫短文,鼓勵學生參與“成語接龍”“成語猜謎”等有益心智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針對電視熒屏廣告詞中濫用成語的現象,讓學生為這些成語“會診”,挑刺糾錯,還原其本來面目,增強維護祖國語言文字純潔性的意識。在生活中學習成語,拓寬成語學習的渠道。

第5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那么,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道德教育呢?

一、 吃透教材,挖掘“亮點”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語文是眾多學科中最利于德育滲透的學科之一,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我們教師可以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文中的德育亮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在學生的心靈里播灑下健康的種子。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們該讓學生通過父子互愛,認識到親情的可貴;在托爾斯泰的《七顆鉆石》中,讓學生懂得做人應常懷善良之心;冰心的《小橘燈》,教育學生樂觀向上、充滿自信;宗璞《紫藤羅瀑布》能更好地體現出課文的人文性,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與時俱進,德育更新

我國傳統(tǒng)美德當中,璀璨奪目的珠寶隨處可見。當然,傳統(tǒng)之中的一些曾被當作“美德”或是“丑德”的東西往往也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發(fā)生變異,我們語文老師一定要跟上時代,及時更新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如歷史上大為褒揚的岳飛的“忠”,現在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愚忠”;宋江的“善”被許多人認為是“偽善”;就連臭名遠揚的西門慶也有人為之翻案……確實,許多東西都因時而異了,現今說你“老實”,不是夸你而是罵你;現在如再“自謙”則等于失業(yè)……所以,語文老師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規(guī),以舊有的“美德”來框范今日之新人,千萬不要把那些時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當作“異己”,把那些木納寡言的學生當作“優(yōu)異”,否則,必將被淘汰。當然,我們得強調一點,“與時俱進”得有個分寸,一旦過了頭,則會變成“冒進”,反而不好。所以,語文老師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走在時代前列。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才會在德和才兩方面都成為優(yōu)秀人才。

三、 選準教法,合理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注意和兼顧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質教育,是語文老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語文教學畢竟應該以語文教育為主,我們不能因為強調德育而沖淡了語文教育的本色和主體,我們不能把語文課變成政治課。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一定要講究一些藝術和方法。我覺得,以下三點切實可行。

(一) 格言警句重點講解

在人類歷史上,曾留下過許多光芒四射,含義雋永的格言,這些格言使許許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矚目的業(yè)績。許多古今中外、經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們從文學作品中挖掘、摘引出來的?,F在語文課本所選的許多文學作品,不論詩詞、散文或小說,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內容,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的名言名句,甚至有些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時就是通過其中的名言警句來體現的。對于這些句子,我們應緊緊抓住,圍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點分析和講解,對學生進行德育。例如,我們在講解杜甫《春望》時,可通過“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來學習作者的愛國之情;講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更要讓學生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理解作者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闊胸襟;在魯迅的《故鄉(xiāng)》中,應讓學生背誦和理解最后一節(jié):“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育學生要在未來的道路上勇于開拓、勇往直前。由于這些名言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學生易記、易背,把它抽出來,重點講解。這對于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無疑是注入了有益的營養(yǎng)。

(二) 抓往主題思想進行德育

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歸納與概括,明確文章所表達的主旨,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進行語文德育的過程。主題思想的概括,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抓住主旨。闡釋主題思想,自然要聯系實際。聯系形勢任務,聯系學生思想。但這種聯系應是畫龍點睛,點到為止,注意潛移默化。如果泛泛而談,空洞說教,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我在教學《狼》時,著重分析了文章的內容后,我就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屠夫能殺死兩只追逼甚緊的狼?學生經過分析、爭論后得出結論:敢于斗爭且善于斗爭。到此,語文教學可以停止了。但是我卻更進一步地追問學生,我們現在需要這種精神嗎?請舉例。學生們爭先恐后,有的講面對難題時,有的講面對不良分子時,不一而足。我相信,在他們的道德品質中肯定加入了“機智”“勇敢”這些詞語。

(三) 注意前后文章聯系分析對比進行德育

語文學習需要前后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德育教育當然也不會輕而易舉、一蹴而就。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在進行語文知識的遷移拓展時也應將德育內容進行適當地遷移。這種遷移我認為有兩種方法:一是同類遷移。如在學《狼》時,我們可以聯系到《愚公移山》等課文,這樣就可以強化學生的“堅強”“斗爭”的勇氣;另一類是反向遷移,如我們在學習一些優(yōu)良品質時,可以去聯系一些反面人物或事例,以增加學生的印象,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在教學《論美》這篇文章時,引發(fā)了學生對我國“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行為的討論,并且引導學生思考:人類有外表的美容術,是否有心靈的美容術呢?學生在思考后得出了各種答案,特別是一位平時不是怎么出色的同學打出了“融于山水”這一答案。這時,我頭腦中閃現出《鼎湖山聽泉》和《林中小溪》的主題,于是立即進行了遷移,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什么是真正的美,而且教育了學生愛護自然、陶冶身心。

四、師德為范、言行一致

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教師的示范教育功能對學生的影響甚大。我們不妄想一個鼠肚雞腸、目光短淺的老師會教出目光遠大的學生。所以,一個語文老師應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逐步熏陶,使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知識型人才。

第6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學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力求創(chuàng)新,從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適應未來的需要。于是總結了以下幾點閱讀方法:

一、 審題閱讀法

有些文章的題目往往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全文中心的概括。如《荔枝》,全文圍繞“荔枝”講了三件事,通過“荔枝”表達了作者對無私奉獻的母親的無限思念。閱讀時只要抓住了“荔枝”這個文眼,便可掌握全文。

二、 比較閱讀法

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閱讀法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系舊課,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如《小英雄雨來》和《少年閏土》,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后,不難發(fā)現,二者的體裁都是小說,但可以跨越時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題?!缎∮⑿塾陙怼贩从硶r期,表現的是抗日根據地的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yōu)秀品質;《少年閏土》反映的時代則比《小英雄雨來》早,表現的是農村少年閏土知識豐富,聰明能干的品行。

三、 抓重點閱讀法

閱讀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通曉全文。如《落花生》一文的中心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毕群髮懥朔N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其中“議花生”是重點。所以要把重點用在讀懂議花生的內容上。

四、 聯系閱讀法

聯系閱讀法就是讀書時從文中內容聯想到其它相關的內容。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和《林?!范际敲枥L我國著名的天然林區(qū)的美麗自然風光,閱讀時抓住兩篇文章的異同點,則更全面地了解文章的寫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 質疑閱讀法

質疑閱讀法就是通過閱讀,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學習《一夜的工作》,孩子們通過,會提出疑問:“這篇課文作者僅僅親眼目睹了一夜的工作,他為什么說總理的每一夜都是這樣工作的呢?”“為什么不先審閱作者送去的稿子,而要讓作者等了幾乎整整一夜?”“總理為什么不白天工作,晚上休息?”……孩子們通過討論、爭議、交流,教師引導聯系上下文,聯系資料袋中的資料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的偉大人格。

六、 創(chuàng)造閱讀法

創(chuàng)造閱讀法就是教師順著孩子們的思維規(guī)律,并加以恰當的點拔和引導,使孩子的思維散發(fā),在閱讀中實行再“創(chuàng)造”。這種既能培養(yǎng)孩子們認真研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習慣,又利于開拓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田忌賽馬》設問:假如齊威王和田忌再一次比賽,假如你是齊威王,你能贏田忌嗎?激起孩子們的好奇,課堂上會出現書聲朗朗,議論紛紛的場面,孩子們爭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又散發(fā)了孩子們的思維。

七、 疑問導讀法

疑問導讀法是讀、思、議、辯相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一夜的工作》作者目睹了一夜的工作之后,對自己說了什么?想對全世界說什么?這樣吸引學生的好奇,理解作者的感嘆說出自己的感悟。

八、氛圍營造法

班級、學校是以個小社會,可以利用人們從眾心理,創(chuàng)設閱讀的大環(huán)境,形成讀書的好風氣。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張掛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也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讀書氛圍,放上一段輕音樂,寧靜、清幽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感覺讀書真好。同時,教師自己也要愛讀書,能根據學生的口味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跟學生一起閱讀、分享?!敖煺叱?,近墨者黑”,學生置生于這樣一種氛圍,一定會受到感染熏陶。

第7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摘要】本文簡單的闡述了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關鍵詞】數學史德育智育

數學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數學的人文精神對于求真,持善形成完美的人格,促進德育智育,美育全面

發(fā)展和終身教育具有重大作用。

而數學史對于數學教育的意義早在19世紀就被西方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所認識。這種認識似乎又與

18世紀的一種教育理念密切相關: 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孔德(te,1798~1857)提出,對

孩子的教育在方式和順序上都必須符合歷史上人類的教育,因為個體知識的發(fā)生與歷史上人類知識的發(fā)生是

一致的[1]。這種理念使后世數學教育家相信:數學史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就是一種十分有效、不可或缺的

工具。到20世紀70年代,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意義已經是許多西方數學教育家的共識:利用它可以激發(fā)學生

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精神、啟發(fā)學生的人格成長、預見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等等。

于是,我們看到了西方中學數學課本中數學史內容的增加。丹麥的一套中學教材即由女數學史家安德遜(K.

Anderson)主編,數學史完全融入了教材內容本身。再者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也是繼承人類文化的

過程,因為人在本質上是文化遺傳物,世世代代積累的文化要由人來繼承。所以數學史知識在中學教育中的

充分發(fā)揮,會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這一點,提出幾點思考愿于大家共同討論。

1數學史在德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1.1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中華民族是智慧的民族,中國古代數學碩果累累,許多成果傳入世界其他地區(qū),對整個世界數學的發(fā)展,

有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已普遍使用算籌這一有效的計算工具,這是我們祖先極出色的創(chuàng)造,使我國成為世

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制的國家。先進的計算方法使我國古代數學在計算方面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成就:秦漢

時期的分數運算法則、負數引進、比例算法、線行方程組消元解法、勾股術、陽馬術等;5世紀的圓周率精

確測算;7-8世紀的三次方程組的數值解法和二次內插法;11-14世紀的賈憲三角、勾股測圓術等14-15世紀

的珠算。這些成就都具有世界意義。

通過對我國數學史的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喚起他們振興中華的雄心壯志,隨著改

革開放,如今的學生更要了解中國的數學史,了解中華幾千年的科技文明,否則青年一代可能喪失民族自

尊心、自信心,這是很危險的。

1.2培養(yǎng)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

數學史可以培養(yǎng)人的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特別是優(yōu)秀數學家的事跡,這種作用更加明顯。愛因斯坦在悼念居

里夫人時說:"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

。"數學史對人品質的陶冶是多方面的,對人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近代人所皆知的數學家華羅庚、以初中學歷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和美、德等多國科學院的院士。他在

解析數論、代數學、多復變函數論、數值分析等領域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貢獻,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如果沒

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沒有為國爭光的奮斗目標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他怎么可能自學成才而取得如

此偉大的成就。沒有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他怎么會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回到祖國,為祖國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

批年輕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的優(yōu)秀品質以及他"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的至理名言將會永遠激勵學

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2數學史在智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2.1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教育家皮亞杰所說:"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要依賴于興趣。"一個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

數學著迷的教師才是最優(yōu)秀的教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它決定著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

與學習活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史教育,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

學習。

講二項式定理時,作為二項展開式的系數表,教材中出現了"楊輝三角"。教師不妨讓學生多了解一些關于它

的知識。世界上最早發(fā)現并應用這一"三角"的人,并不是楊輝,而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數學家賈憲。此圖

原名為"開方作法本源"。運用此圖既可求得任意高次展開式系數,又可進行任意高次冪的開方,它還是研究

任意高次方程數值解法的基礎。在歐洲人們稱它為"帕斯卡三角"。雖然帕斯卡在距賈憲幾百年以后才發(fā)現

了它,但他對它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建立了正整數次冪的二項式定理:(a+b)n=an+C1nan-1b+ Cn2an-

2b2+…+ Cnn-1abn-1+bn(n∈N)帕斯卡還把這一"三角"用于高階等差數列求和,并成功地應用它解決了賭博

過程中的賭金分配的難題——點數問題,以此成為概率論的創(chuàng)始人。

2.2有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數學史教學中不僅要有具體的數學史料的教學,更要注意數學精神的宣傳。數學精神就涉及到學生非智力因

素的培養(yǎng),這種精神包括兩個要素,即對理性(真理)與完美的追求。教學中要注意整個數學成果的產生及其

背景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探索數學觀念的歷程,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例如,數學一貫被認為是嚴密精

細的科學,學生也從來不懷疑所學知識是否存在問題,但數學的嚴謹性是逐步建立起來的,目前仍存在鞏固數

學基礎、探索數學意義等問題。讓學生了解這些,對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是大有好處的。再者,以數學家追

求數學真理的事跡來感染學生,這樣可以使人文精神教育在數學史教學中順利自然地得到貫徹。

數學史是人類的認識史、發(fā)明史和創(chuàng)造史,其中蘊涵著可供后人借鑒的巨大思想財富。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財

富為現代教育服務,應當引起我國教育界足夠的重視。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有效

的人才培養(yǎng)途徑,力求造就高質量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人說,古代是通才取勝,近代是專才取

勝,而能取勝于現代者,則是專才基礎上的通才。因此在中學數學教育中加強數學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8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關于情感教育的內涵,我國學者魚霞在《情感教育》一書中做了這樣的界定:“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fā)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美感及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魚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兒童看到和了解人們并用心靈去感受到他們――這看來是花園中最為幽香的一朵花,它的名字就叫情感教育?!?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作為母語教育課程,高中語文教學擔負著重要的情感教育任務?!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在定義課程性質時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性質的定義顯示了高中語文教育在傳授適當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應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在教師、學生、文本、編者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收集信息、擴大知識、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語文教學活動。這就是說,閱讀教學既不是個人獨立的閱讀行為,又不是教師向學生介紹文本的單向信息傳遞過程,而是要在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建立多元互動、相互影響、相互對話的復雜過程,這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學會閱讀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閱瀆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yǎng)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養(yǎng)料?!睂W生在閱讀中不斷吸收精神食糧,開闊視野,增長智慧,使思維更具體、更充實,使感情更豐富。因此,閱讀教學與情感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呢?

首先,教師要從認識上徹底轉變。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教學設計中仍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更為重要。這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不僅僅是指要讓學生理解閱讀文本中人物所具有的思想、品質,更重要的是要開啟學生的情感世界,給學生以人生的啟迪,進而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耙还?jié)語文課的好壞,不僅在于學生獲得了多少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于是否把學生的生活積累、感情積累充分調動起來了,教學活動是否指向了學生的精神領域,是否讓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具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劉建德,《關于課堂的思考》,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其次,教師要立足新課程文本,善于挖掘文本內在情感。

教材是課程改革的靈魂,教材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態(tài)度與學科知識的熱情,將融入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與情感的挖掘。善于開發(fā)教材空間,豐富課堂教學的知識與情感因素。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并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煉,使蘊涵在教材中的豐富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體現,形成知與情互相滲透的教學內容,并施于教學。我們的語文課本上有太多文質兼美的作品,融情閱讀與泛泛而讀所帶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沒有情感地學習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無非是一個辭職的小官回家之后的柴米油鹽,至多是一派恬淡自適的逍遙;滲人情感,調動情感來閱瀆,才會發(fā)現落魄中自有曠達,貧窮中又另有富有,自適中不乏辛酸,污濁暗世中一個真正的隱者之樂土的難覓。沒有情感地學習《小狗包弟》無非是一只小狗的生活瑣事;滲入情感,調動情感來閱讀,包弟身上那種忠誠主人、至死不渝的樸素情感和作者的愧疚,以及動蕩年代人性的扭曲、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心靈的拷問,都讓人動容不已。

情感滲透讓語文課堂流光溢彩。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拉近作者和學生的情感距離,感染學生情緒,感動學生的心靈。

第9篇:關于熱愛祖國的名言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育;教育策略;中學教育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道德風氣也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一種逐步適合時展需要的道德體系正在醞釀之中。時代的發(fā)展以及社會道德體系的變化也為中學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1 營造良好的中學德育教育氛圍

學生個體情感的培養(yǎng),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乃至知識才能的增長,總是受到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家庭小環(huán)境,乃至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學校要特別重視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營造育人氛圍。要樹立鮮明的學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蘊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氣氛,從辦學觀念、學校歷史、師生規(guī)范、校園標識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校訓、校風、校歌、校規(guī),形成有鮮明特色、統(tǒng)一和諧的校園形象。加大對德育教育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加大德育教育宣傳的途徑。設置德育教育專欄,名人名言等,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加大投入綠化校園,校內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我國的教育目的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作位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一定要樹立德育教育首位的戰(zhàn)略觀念。在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從應試教育的漩渦中沖出來,這些都有賴于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要明確“德育教育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德育教育無閑人,人人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教育首位放在戰(zhàn)略的高度去思考,通過學校這個主陣地,向社會輸送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拧?/p>

2中學德育教育內容結合社會發(fā)展

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聯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學校德育觀念和內容要向現代型轉變。廣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將學校德育目標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德育教育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要依綱靠本,不斷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凡超越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德育教育內容要堅決壓縮,凡已過時的道德觀念要大膽更新。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德育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使其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并不只是去構建一種道德理論,而是要表現為一定的道德行為,這是評價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中學德育教育內容需要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尤其是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聯系。倘若我們希望了解人們的某種道德行為,那么就必須去分析促成這一行為產生的動機背后的動力――人的需要。這里的需要既包括學生個體內在需要又包括社會需要。德育教育在本質是個體人格和品德的建構過程,也是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對話過程。因此,首先要關注中學生的個人需要,分析這些內在需要的心理源泉,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同時,也要引導他們了解社會需要,并能自覺地以之約束自己的育行。所以說,中學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否則,必將與現實脫節(jié),使得中學德育教育陷入內容知識化、程序化的境地,缺少與時俱進性。中學德育教育內容與生活相聯系,關于德育教育內容的更新我們應注重“課堂知識和課外實踐活動的結合”,引導學生撰寫各種社會調查小報告和總結等,還要對學生進行鄉(xiāng)土教育,把鄉(xiāng)土情、校情等引入課本中,還應增加對家鄉(xiāng)的典范人物,和家鄉(xiāng)時代的變化人民生活的改觀等的內容,這對家鄉(xiāng)文化的宣傳方面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從不同方面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懷。這些內容的增加大大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內容,使其具有生活化。

3 改革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隨時代的發(fā)展做調整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忽視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大多停留在書本、課堂和口頭上,灌輸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導致德育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中學德育教育實踐中,要善于將理論教育與德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老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有目的地設計模擬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的場景,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主體驗、現身說法等情景教學,引入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可通過錄像幻燈、語言描繪、實況播音、辨析討論、價值判斷、道德評價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家長式,命令式改為朋友式,將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為雙向交流互動式,將包辦替代改為自理、自教式,以多樣化、現代化的方法促進德育效果的達成。在德育實踐中,教師還可進行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性學習或活動,如: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或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進行社會標準價值判斷和行為修正。只有這樣,德育教學才能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才能真正體現。

此外,還應創(chuàng)新多元教育形式,豐富德育教育方法。學校要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組織和開展多途徑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具體的講,中學德育教育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豐富教育。一是情景陶冶法。學校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人際環(huán)境,在“無言、無求、無形”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如升旗禮、校園文化周、校運會、文藝匯演、校慶紀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禮貌月、教師節(jié)尊師月等。二是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中學德育教育中,學??梢酝ㄟ^宣傳中學生喜聞樂見的或是身邊熟悉的先進模范人物的光輝形象,使抽象的倫理道德、人生價值、道德規(guī)范形象化、具體化、人格化,以個性培養(yǎng)個性,進而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德育觀念。

結論

中學德育教育作為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營造良好的中學德育教育氛圍,堅持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尊重中學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氛圍,提高其待遇和素質,完善考核標準和培訓機制。中學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不僅要結合中學生和生活的實際,而且要隨著時代的需要進行不斷的調整,要將多元化的社會需要滲透到德育教育的內容中去。

參考文獻

[1]磨麗萍.探索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2]桑昭惠.淺議德育教育中的美學應用[J]

[3]黃燕紅.重才豈能輕德[J]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