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

第1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調查發(fā)現,參與調查者所在媒體已開通官方微博的超6成,加上近期準備開通的接近8成;已開通官方微信的只有2成多,但加上近期準備開通的則超過6成。

官方微博、微信對傳統(tǒng)媒體會有什么影響?選擇最多的前三項分別是:開辟與受眾溝通、互動的新渠道;提升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價值;方便傳統(tǒng)媒體進行內容、活動的營銷。

參與調查者所在媒體,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所持的態(tài)度,最多的是積極利用新技術,與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結合起來。有6.25%的認為這些新媒體應用最后會不了了之,把傳統(tǒng)媒體做好就行了。

超6成參與調查者認為,微博、微信類應用對媒體而言作用會越來越大。也有近3成認為技術日新月異,能發(fā)揮階段性作用就行了。

近8成參與調查者認為傳統(tǒng)媒體官微的碎片化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內容的獨家、深度不矛盾。但也有參與調查者擔心微博培養(yǎng)了受眾碎片化閱讀的習慣,會更不愿意看傳統(tǒng)媒體。

超9成參與調查者認為,傳統(tǒng)媒體與微博、微信運營商的關系是互利共贏,而不是傳統(tǒng)媒體為微博、微信運營商抬轎子。

下面是具體的調查結果:

1.您所在媒體是否已開通了官方微博?(單選)

A.是 62.5%

B.正在準備開通 15.63%

C.近期不準備開通 10.94%

D.不清楚 6.25%

E.其他 4.68%

2.您所在媒體是否開通了官方微信?(單選)

A.是 26.56%

B.正在準備開通 34.38%

C.近期不準備開通 18.75%

D.不清楚 18.75%

E.其他 1.56%

3.您認為傳統(tǒng)媒體運營官方微博、微信,對傳統(tǒng)媒體會有什么影響?(多選)

A.提升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價值 75%

B.方便傳統(tǒng)媒體進行內容、活動的營銷 73.44%

C.順應受眾移動互聯(lián)網閱讀習慣

60.94%

D.開辟與受眾溝通、互動的新渠道

87.5%

E.精準傳播,維系粉絲圈 39.06%

F.微博是把雙刃劍,用好才有意義,用不好反而傷及自身 50%

G.傳統(tǒng)媒體的官微會對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產生一些替代效應 28.13%

H.受眾若習慣了在官微上閱讀碎片化的內容,會更不愿意看傳統(tǒng)媒體

18.75%

I.通過官微提前設置議題,會吸引受眾關注傳統(tǒng)媒體內容 60.94%

J.其他 1.56%

4.您所在媒體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持怎樣的態(tài)度?(多選)

A.積極利用新技術,與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結合起來 79.69%

B.等發(fā)展成熟了再跟進使用,以免試錯 15.63%

C.這些新媒體應用最后會不了了之,把傳統(tǒng)媒體做好就行了 6.25%

D.人力不夠,有心無力 17.19%

E.其他 7.81% (對新媒體、新技術接受得慢)

5.您認為微博、微信類應用,對媒體而言發(fā)展趨勢如何?(單選)

A.作用會越來越大 60.94%

B.技術日新月異,不會長期使用,但能發(fā)揮階段性作用就行了 29.69%

C.曇花一現,作用不大 4.69%

D.其他 4.68% (不好說)

6.您認為傳統(tǒng)媒體官微的碎片化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內容的獨家、深度是矛盾的嗎?(單選)

A.是 12.5%

B.否 78.13%

C.其他 9.37% (如果進行科學管理和維護,應該會相輔相成;主要看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方法技巧;雙刃劍)

7.您怎樣看待傳統(tǒng)媒體與微博、微信運營商的關系?(單選)

A.傳統(tǒng)媒體做微博、微信,是為運營商抬轎子 9.38%

第2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國內首部社交電商實操之作,全面解讀社交電商,講方法,講實操,講技巧)

作者簡介

賀關武,陜西銅川人,“我看電商”自媒體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深圳晚九點新媒體創(chuàng)始人;電商實戰(zhàn)派,自媒體人。出版暢銷書《電商,這么玩才有未來》。

內容簡介

2015年下半年綜合性電商平臺已基本穩(wěn)定,大平臺商家出現擁堵,O2O項目遍地開花,移動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火爆一時的微商出現拐點。傳統(tǒng)的營銷方式作用越來越小,網絡推廣成本也越來越高,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對于廣大草根如何找到突破口,找到自己的客戶。

能改變這一切現狀的就是社交電商,在未來社交電商會滲透到各個行業(yè),影響到每一個人,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能做好。本書堪稱國內首部社交電商之作,全面解讀社交電商,講方法,講實操,講技巧,幾乎全部覆蓋社交電商的各個方面。詳細講解了社交電商該如何玩,做社交電商之前的準備,培養(yǎng)網絡社交用戶的方法,如何在社交平臺促成成交,各大社交電商平臺如何運用。

目錄

01思維篇:機會隨時都會出現

社交電商的趨勢/ 2

初步認識國內相關社交平臺/ 7

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容易/ 10

有情懷必將有人追隨/ 12

請教是社交的開始/ 15

網絡社交也能發(fā)展成為強關系/ 18

中高級人才招聘將被社交網絡壟斷/ 22

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發(fā)聲地/ 26

移動互聯(lián)網的本質就是社交/ 29

每個人都是社交自媒體/ 32

這4種人能夠在社交平臺中賺錢/ 36

社交中發(fā)現潛在需求/ 39

02技能篇:動手照做就對了

你擁有什么,能堅持多久/ 43

因為興趣走到一起/ 46

社交電商運營策略、技巧與實操

6步讓自己的賬號變得有價值/ 49

點贊是初步試探/ 53

玩轉互動的7個小技巧/ 55

轉發(fā)分享是傳播的開始/ 59

文字、圖片、視頻怎么玩/ 62

這6點玩轉圈子營銷/ 65

網絡社交中的9大禁忌/ 69

這5招防止落入社交網絡的時間陷阱/ 73

03晉級篇:修煉,再次引爆

搜索偏愛/ 77

如何打通二度人脈、三度人脈/ 80

紅包用好了才是紅包,用不好是毒瘤/ 85

激發(fā)粉絲活躍度的6種方法/ 88

優(yōu)質社群的7個必備條件/ 91

好內容:有爭議、有后續(xù)/ 95

至少選擇4個社交平臺/ 98

玩網絡社交就是不斷埋線索/ 101

1000個忠實粉絲的真正含義/ 103

04實戰(zhàn)篇:社交中賣產品、做服務

人就是產品,就是服務/ 106

中小賣家拼的就是人脈/ 109

這3種組團方式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 111

這4招讓網絡社交也能本地化/ 114

信任的5種方式/ 117

5種直播場景下的傳播/ 121

從一個產品開始,一個賣點就好/ 125

搞定官方微博的8個小技巧/ 128

7招讓你迅速成為標題黨/ 132

能賣出東西的6種好文案/ 136

一定要有獎勵措施/ 147

借勢營銷的5個技巧/ 150

5種免費的贏利模式/ 154

05融合篇:社交電商化,電商社交化

朋友圈怎么玩電商/ 160

微博的快速電商化/ 168

支付寶的社交化/ 177

手機淘寶社交化/ 181

職場社交電商化/ 185

手Q的電商化/ 189

豆瓣的興趣社交電商化/ 195

陌陌的匿名社交電商化/ 200

后記:

第3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點擊互聯(lián)網,每年我們都能看到不計其數的書籍,以不敗營銷為銘,大行其道,侃侃而談。這些書籍皆披著光鮮的外衣,闡述著堪稱完美的秘技,堆積出令人眼花繚亂的五光十色。有人滿懷期望,卻滿心失望;有人不抱期望,卻收獲意外。那堆充滿誘惑力的白紙黑字,剔除華而不實的百分之九十,唯剩下的百分之十,或許才能稱得上真金白銀。

營銷的根本目的是獲得顧客對產品、品牌乃至整個公司的認同感,如何為兩者搭建一座四通八達的平臺堪稱關鍵。對此,斯科特·斯特萊登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建議,如果生意建立在關系的基礎之上,那么,就把關系當做一筆重要的生意來做。在《強關系:社會化營銷制勝的關鍵》一書中,他直擊社會化營銷的核心:深化與客戶關系。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詳細講述了企業(yè)該如何把與客戶的“弱關系”轉變?yōu)椤皬婈P系”,只有把關系放在首位,深化與客戶的關系,才能迎來長期、高質量的發(fā)展和收獲。

與此相仿,《顧客憑什么購買》也提出了如何讓顧客買單的絕佳方案,比起《強關系:社會化營銷制勝的關鍵》的專業(yè)和大氣,它更像一塊精致的蛋糕,營養(yǎng)有之,美味有之,且通俗易懂。本書的重中之重—7Q營銷模式,立足于顧客購買決策流程的分析,認為營銷是推動顧客購買進程的過程,其核心是系統(tǒng)回答顧客最關心的7個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企業(yè)的自動暢銷系統(tǒng)。在本質上,傳統(tǒng)的4P是基于方便企業(yè)進行營銷操作而提出的,7Q才是真正以顧客為中心而提出的。

在營銷領域,大師級的營銷專家天生就是實踐的高手,身為Facebook著名的營銷家,戴夫·柯本更是唯一三次榮獲口碑行銷協(xié)會WOMMY獎的得主,他撰寫的《超贊營銷:社會化媒體擦亮品牌》無疑給正在焦頭爛額的營銷人員一個嶄新的理念。他在書中提出運用社會化媒體互動的四大訣竅:先聽后說、真誠相對、快速響應、免費分享?!冻潬I銷:社會化媒體擦亮品牌》詳述利用社交網站的數十個黃金策略,每個策略更配以“實戰(zhàn)招式”和大量國際品牌的成功例子,引導讀者構思和執(zhí)行有效的營銷策略。

提起新媒體營銷,微博營銷可謂當紅炸子雞,正如一塊看似巨大的蛋糕,人人都想切下來一塊,但怎么切才好看卻是一門巨大的學問。《企業(yè)微博營銷》無疑是迄今為止內容最系統(tǒng)、實操性最強的企業(yè)微博運營書籍之一。書中詳細闡述如何從短短的140個字中攫取豐厚的利潤,令人眼前一亮。資深微博營銷專家陳永東通過觀察、研究與實踐,系統(tǒng)地闡述了企業(yè)微博運營的策略和方法,并輔之以大量知名企業(yè)的成功案例,講解企業(yè)微博運營的步驟、技巧和注意事項。

第4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但是企業(yè)要開展郵件營銷,首先需要的是用戶的郵箱地址,而外部購買郵箱地址不但非法且效果太差,那么如何去收集到真正有價值的郵件地址呢?在以往的文章中,筆者也談論了很多的關于如何獲取用戶郵件地址數據,良性增長郵件列表的技巧,但是筆者是一個喜歡從各種角度使用不同策略方法來完成同一目標的人,今天就再為大家介紹幾種另類的電子郵件用戶增長方法。

從熱點社交媒體獲得新用戶相信很多的企業(yè)目前還是獨立運營著社交和郵件兩個渠道,或者是因為企業(yè)內的架構體制原因,或者是就目前看來兩個渠道目前分別運營良好,但是如果郵件與社交的結合可能會給你帶來一座滿滿的礦山。持續(xù)的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郵件中的內容閃光點、價值點,甚至是讓用戶預覽你有價值、超性價比的產品,提供用戶進行郵件訂閱的入口,可以吸引對你感興趣的潛在消費者未來獲取更多、更深入的關于你的消息。郵件溝通的長期持續(xù)性以及溝通內容的深度很好的彌補了社交網絡廣告銷售推廣中的碎片化、多斷點以及粉絲的流失性和業(yè)務不穩(wěn)定性。把社交媒體用戶從粉絲轉化為你的郵件用戶,是從品牌推廣向品牌與銷售雙向提升的極佳方式。從日常接觸點中挖掘郵件用戶來自Forrester的數據顯示,在美國,2013年營銷電子郵件的發(fā)送數量可能達到8380億。全球商業(yè)郵件發(fā)送量也一直繼續(xù)保持上升;而在市場經濟活動活躍的新興市場中國,從智能化營銷服務機構webpower的行業(yè)報告數據來看,國內的郵件發(fā)送數量應達每年數十億,涉及的行業(yè)眾多,如教育培訓、傳統(tǒng)企業(yè)、國內外B2C電子商務、旅游酒店等。而你的企業(yè)可能正是其中一員,每天兢兢業(yè)業(yè)地給用戶發(fā)送大量的電子郵件。人與人之間的最初溝通是從周圍人際溝通開始,那么你身邊的同事朋友、同事朋友的朋友、業(yè)務合作伙伴、日常接觸的各方等是否已經訂閱了你的郵件,成為你的郵件用戶呢?

有個社交效應這么說,1個人可以影響身邊的288個人,如果這288個人再去影響他身邊的另外288個人。在日常的郵件簽名檔中加入引人注意的信息,然后建立鏈接引導用戶直接注冊訂閱郵件,這個小技巧就能把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逐漸納入你的郵件列表。

活動事件對郵件用戶的吸納作用

活動事件一直是企業(yè)搜集用戶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也經常被用于搜集用戶的郵件地址,智能化營銷服務機構webpower在研究中發(fā)現,企業(yè)往往習慣把郵件作為活動事件傳播推廣的渠道,而沒有充分利用活動事件提升企業(yè)郵件列表,提升長期郵件營銷效果。如果你定期參加各種峰會、論壇,舉辦各種網絡培訓研討會,或進行比較正式的會面,可以發(fā)揮和使用技巧,考慮把這些資源盡量轉化為郵件資產,增加郵件訂閱用戶。另外,85%的人寧愿提供郵件地址獲得一本免費電子書,利用電子書、數據報告、成功案例、技巧指導、操作手冊、設計模板等企業(yè)資源,引導用戶提交電子郵件地址信息進行下載查閱,也是增長郵件用戶的高效之法。

在合適時間場合搜集郵件用戶

電子郵件日復一日地作為基本的“社交媒體”已經讓大家所接受。據皮尤研究中心針對美國上班族進行的一項新的網上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接受調查者認為,互聯(lián)網、電子郵件以及相關聯(lián)的科技使得他們在工作上更加有成效,電子郵件是工作場所最重要工具。我們一直在研究什么時候發(fā)送郵件給用戶最合適,但是你知道嗎,搜集用戶郵件地址同樣要注重時間和場合,填寫郵件地址需要時間和耐心,那么在我們開展以增長郵件列表為目標的營銷時,是否也要考慮時間問題呢?是選擇工作時間還是晚上時段,而工作正式或休閑娛樂等不同營銷表現方式的采用也可能決定最恰當的搜集時間。

第5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據《2015年度安徽理工大學青年學生移動新媒體使用行為研究報告》發(fā)現,大學生擁有的以及經常使用的上網設備以筆記本和手機為主(94.5%學生使用筆記本上網,85.6%使用手機上網);隨著年級的升高,青年學生對網絡新媒體的依賴程度也是越來越高,研究生每天使用電腦和手機上網時間總計達到8.0小時以上;青年學生進行的網絡活動的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網絡搜索、即時通訊、在線觀看或下載視頻、社交網站;從學校校園網絡流量的監(jiān)測數據來看,每天的9:30、11:30、15:00、16:30、20:30等幾個時間點的網絡流量往往出現極大值,說明學生容易在課程和晚自習的后半段出現困倦、注意力下降的現象,部分學生通過無線wifi或手機熱點上網來消磨時間。

一、 近年來高校新媒體的發(fā)展現狀

綜合近年來的現有研究文獻,課題組發(fā)現,可以把中國高校出現的新媒體簡單分成六個階段,一是1995年以水木清華BBS為代表的電子公告板,二是1999年在中國出現的騰訊QQ,三是2002年出現的博客和QQ空間的日志,四是2004年出現的手機報,五是2009年出現的微博和2010年出現的微信,六是2014年出現的app。如果按照這種代際的遞進,那么可以得出結論:每個代際大概3.8年。這里指的是下一種新媒體的出現,應該會在2017年前后,一定還會有更新的、更受學生喜歡的新媒體技術再次出現。

二、高校新媒體與網宣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院系組織覆蓋率與重視不夠。部分院系群團組織沒有及時創(chuàng)建新媒體平臺,或者平臺使用、有效互動不夠,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與獎勵。

2.內容缺乏吸引力與規(guī)范。大多數高校新媒體平臺的文章的創(chuàng)新性不高、圖片多而影響觀看、圖文發(fā)送太頻繁、內容或標題甚至靠低俗之風吸引眼球和點擊率。

3.新媒體及網宣工作人才匱乏。無論是學校群團組織還是院系群團組織,都十分缺乏新媒體及網宣工作人才。

4.缺少對青年學生新媒體使用規(guī)律的把握。當代青年學生都是90后、95后大學生,對于高校的群團組織來說,這些青年學生的新媒體使用習慣和使用規(guī)律更加難以把握。

三、高校開展新媒體及網宣工作的主要困難與障礙

1.管理機制不完善:導致在組織運行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成員積極性不夠,還有會出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迷茫。開展新媒體以及網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于網絡文明志愿者,給予這個群體一定的重視是必要的,應該給他們一種組織就是我們所有人的家的感覺。所以,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機制是相當有必要的,加強大家的凝聚力,我們這個組織的效率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2.生活與工作融合:在網宣過程中,可能會用到微信,微博等渠道進行擴散,但是大部分網絡文明志愿者基本都是工作和個人的賬號重疊,而網宣工作又需要擴散大量的信息,朋友中可能會有各種意見,這也導致了積極性不高。

3.獎懲機制難落實:在開展新媒體工作中,由于網絡志愿者這個群體還是太年輕了,很多東西都還在實踐中,這難免會出現不少難關,需要結合更多的獎勵與懲罰機制要推動工作。

3.人員積極性不高:成員之間大多都互相不認識,網上聯(lián)系也不少,但是都是在網上進行交流,作為非專職的團學學生干部,需要加強線下的聯(lián)絡交流。讓大家意識新媒體工作的重要性。

4.微信普及率不大:在校大學生使用微信普及率不高,關注校院團組織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不高,缺乏校院領導的重視、有效的引導與線下活動的宣傳。

5.工作流量限制大:網宣隊伍與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在平時的工作中,對流量的需求是很大的,一個主要骨干每個月在流量上的花費不低于30元,流量的限制制約著網宣隊伍的理論學習與工作開展。

四、加強高校新媒體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1.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將新媒體平臺的搭建、使用納入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評體系,并提高相應考評分值。在群團組織新媒體平臺搭建、運營使用設置專項考評分數,并在其他專項工作考評中增加“新媒體平臺運營情況(如活動、活動報名、活動參與、活動評論、活動總結、過程展示等)”的量化指標,設置相應的比例分值。

2.定期開展培訓交流:在新媒體運用中效果突出的高校群團組織可以發(fā)起舉辦高校新媒體論壇活動,及時分享新媒體運營與技巧經驗,推動各高校群團組織的新媒體發(fā)展。

3.規(guī)范平臺內容:高校群團組織的新媒體平臺運營者要努力保持內容的積極健康、時效實用、真實可靠、新意有趣。

4.規(guī)范新媒體的團隊:高校群團組織應積極創(chuàng)建新媒體與網宣工作團隊,有效引導團學組織融合新媒體開展活動,固定時間推薦競選,落實工作獎懲機制,開展內部交流培訓。

5.明確骨干成員職責:高校群體組織的新媒體工作隊伍要有實際作為,并將工作內容細分,具體到每一位骨干成員該干什么,做到職責清晰,責任明確。

6.拓展線下引導活動:高校群團組織應利用新媒體廣泛開展線下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新媒體工作,以及新媒體工作在學校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7.增加專項資金投入:高校要為群團組織的新媒體工作團隊撥出專項資金,解決辦公設備、流量補貼、評優(yōu)獎勵、工作場地等現實問題。

第6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手段;互動參與性;媒體融合

《學前教育》主要服務于3~6歲幼兒及家長,辦刊宗旨是“家園共育,親子共讀”,通過提供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育兒知識方法,幫助家長提高教養(yǎng)能力,促進家園合作,共建和諧氛圍,為兒童創(chuàng)設健康愉快的成長環(huán)境;通過提供有趣好玩的兒童讀本和多元智能精品課程游戲畫刊,讓幼兒能夠在家長的陪伴下,在讀讀做做、玩玩樂樂中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品質,增進親子感情,建設家庭和諧。為了實現這些辦刊理念和宗旨,《學前教育》圍繞精品欄目、專題策劃、深度通聯(lián)、讀者參與等各方面做過大量的嘗試,深受讀者認可。但是伴隨如今媒體融合的時展趨勢,該期刊也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無論紙媒如何努力,都無法避免人們翻閱傳統(tǒng)紙媒的頻次越來越低、閱讀越來越快速、碎片和淺層化的趨勢。也就是說,家長越來越少地打開雜志去讀編輯精心編輯加工過的稿件,即使這篇文章或許能夠解決他的某個育兒問題,比如孩子挑食,比如孩子和同伴發(fā)生沖突等等,因為他很容易就能利用移動平臺檢索到更為詳盡、鏈接更豐富實用的信息。這種趨勢和境遇,讓傳統(tǒng)紙媒在面臨尷尬、緊迫局面的同時,似乎也迎來了開放和拓展的機會。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隨著形勢發(fā)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chuàng)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yè)態(tài)、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推動融合發(fā)展,主動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更好地發(fā)揮紙媒的價值??紤]到《學前教育》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條件,在媒體融合方面,可以做哪些嘗試呢?本文將以期刊“舌尖上的幼兒園”和“繪本閱讀”兩個欄目為例,進行分析。

1運用新媒體手段對內容進行再次開發(fā),實現深度融合

《學前教育》有一個欄目是“舌尖上的幼兒園”,全彩圖文介紹幼兒園的營養(yǎng)健康食譜。欄目設立初衷是為滿足家長對幼兒園給孩子吃什么、怎么吃的好奇心和了解的需求,同時也對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營養(yǎng)膳食工作好的經驗做法進行宣傳報道,給家長傳遞科學的知識和有效的做法。欄目初創(chuàng)時,吸引了很多幼兒園的關注,并積極地參與到內容的組稿、設計和制作中。編輯部采取文編前期策劃聯(lián)絡設計、美編到幼兒園現場拍攝美食制作的照片、最后進行設計排版的工作流程,從欄目創(chuàng)意、內容制作和版式設計上取得一定成效,一度成為整本期刊的精彩亮點。欄目持續(xù)一年之后,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增強這個欄目的現場感和情境化,借助雜志社的微信公眾號,提高傳播效果,深化讀者服務?每次去幼兒園現場拍攝照片時,何不同時把廚師制作精美食品的過程也錄制下來?這樣給讀者的信息不是更直觀更形象嗎?傳統(tǒng)期刊與新媒體的結合,應該是結合音頻、視頻技術,互動性更強,界面更豐富的綜合數字產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都是滿足讀者多元的閱讀習慣和喜好,可以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廣泛的渠道和形式接觸和了解期刊內容,并參與到內容的創(chuàng)作中來。于是,從2016年第1期開始,掃描“舌尖上的幼兒園”圖文彩版上的二維碼,讀者就可以看到當期欄目中介紹的美食制作的現場視頻了。視頻中,幼兒園的廚師分步驟清晰的講解和示范,以及呼之欲出的精致美食,給讀者帶來了平面媒體無法實現的視覺感受。當期出鏡的幼兒園將視頻的微信公號在家長群中進行轉發(fā),是對幼兒園工作的宣傳,更是對學前教育雜志的有效推廣。很多幼兒園主動聯(lián)系期刊編輯部希望能夠借助雜志社的平臺參與這個欄目的創(chuàng)作,很多家長也反饋說看著視頻學會了不少幼兒園營養(yǎng)美食的制作,尤其是那些幼兒家庭里年齡較大、幫忙照顧小孩子的老人,看視頻遠比通過看圖片和文字更方便他們學習。欄目的互動參與性增強了雜志與讀者的黏性。《學前教育》還有一個欄目板塊是“兒童繪本”,一直主張倡導刊登原創(chuàng)童話故事。從2016年開始,邀請全國知名幼兒園園長、教師為繪本進行配音講讀,于是,幼兒不僅可以欣賞精美的圖畫,還可以掃描繪本封面的二維碼,聽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為孩子們讀的好聽的故事了。這是音頻形式與紙媒結合的嘗試,滿足了孩子們即使不識字也可以獨立閱讀、欣賞閱讀的需要,同時也展示了名師閱讀故事的技巧和方法,是對家長給孩子講故事的良好示范和指導,深受孩子們喜愛。通過以上嘗試,我們發(fā)現,期刊內容還是那些內容,但是新媒體方式結合微信公眾號平臺,讓這些內容實現了移動化、視頻化、場景化、社交化的轉變,不再是單向唯一被動式的傳播,而更尊重了讀者的個性、即時、多元化的選擇和體驗,也更促進了期刊基于版面提供內容向基于平臺提品的轉變,基于讀者思維提供信息向基于用戶思維提供服務的轉變。這種轉變讓我們在浩瀚的互聯(lián)網浪潮沖擊下,似乎抓住了實實在在的切入點,堅守紙媒陣地的同時,也在媒體融合中做出了小而美的成效。

2從欄目入手,借助活動運營平臺,擴大期刊社會影響力

《學前教育》官方微信公眾號自創(chuàng)建以來,一直以資訊、優(yōu)質文章和活動通知為主,雖然如前文所述,在期刊內容的新媒體融合傳播方面有所嘗試,但是受條件所限,沒有在推廣運營上投入過多精力,粉絲關注度并不高。2016年10月,受繪本閱讀音頻形式相結合的啟發(fā),學前教育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起了“寶寶講故事”錄音作品的征集活動,并設立了“青蛙爸爸獎”“百靈鳥媽媽獎”和“海豚寶寶獎”,倡導家長陪伴孩子,親子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書香家庭?;顒右话l(fā)出,短短兩個月就收到來自全國的700多件音頻作品,幼兒園和家長參與的熱情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篩選出優(yōu)質的作品在官微進行推送,并進入網絡評選環(huán)節(jié),最終結合專家評審意見評選出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不同獎項。在錄音故事展播期間,有的作品閱讀量達到6000多人次,最多時點贊量達1580人次,其中一條網絡評選微信閱讀量達到了近4萬,粉絲留言一天最高達700條。整個活動期間,公眾號粉絲數上漲近萬人。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如果是在傳統(tǒng)的辦刊模式和技術條件下組織讀者活動,尤其是這種需要借助新媒體手段作為承載形式的內容,參與程度、傳播速度和傳播效果都是不可想象的。很多家長正是通過這次活動,認識了《學前教育》,給編輯部寫來熱情洋溢、情真意切的感謝信,成了《學前教育》的忠實讀者,甚至為此還改善了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秾W前教育》通過這次活動,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積累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資源和講讀資源,這些也都將為期刊本身的內容策劃和實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傳統(tǒng)期刊在創(chuàng)建和運營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要明確平臺與紙媒的關系,不是彼此分離割裂,更不是對立排斥的,而是互為補充和搭臺,逐漸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發(fā)展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實現真正的融合。在融合過程中,新媒體平臺與紙媒始終都要堅持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和原則,那就是內容和質量是根本保障,“粉絲”數量并不是融合時代的終極追求,甚至也不是當前目標,無論傳統(tǒng)紙媒還是新媒體形式,都要服務于內容,服務于專業(yè)信息,服務于產品,服務于用戶。正是因為在這種摒棄了“拉粉絲”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的前提下,我們能夠專注到內容的細節(jié)和品質,專注到站在讀者和用戶的角度去策劃產品和活動,利用互聯(lián)網思維,讓讀者和用戶成為活動的主體參與者和受益者,成為期刊、平臺的建設者和傳播者。這樣,期刊的融媒體發(fā)展才可以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3打破傳統(tǒng)分工,全媒體人才實現融合式流程

媒體融合包括幾方面內容:一是從理念上融合,二是從內容上融合,三是從技術上融合,四是從流程上融合,五是從管理上融合,六是從渠道上融合,七是從平臺上融合,八是從體制機制上融合。大多數傳統(tǒng)紙媒都面臨同一個問題:在現有條件下,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新媒體技術的開發(fā)和使用與新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上。所以,在技術、人才隊伍、流程和管理、體制上的融合挑戰(zhàn)也很大。在當前形勢下,紙媒必須擺脫過去傳統(tǒng)的人員崗位分工模式和出版流程,而要在媒體融合戰(zhàn)略之下,巧妙地將紙媒內容制作流程與多媒體形式結合,與運營活動結合,與平臺公眾號推送結合,再造出全媒體的產品流程。《學前教育》就是在積極嘗試和應對媒體融合的進程中,采取了全媒體人才轉型的培養(yǎng)以及內部挖潛的策略,培養(yǎng)一體化團隊,開始建設融媒體流程。例如,《學前教育》編輯部組織編輯、美編和編務、經營人員共同加強對新媒體的學習和了解,為大家的職業(yè)興趣和志向選擇提供機會,成立新媒體工作小組,與期刊編輯部原有流程相結合,以項目或內容為單位開展工作。以“舌尖上的幼兒園”為例,圍繞此欄目成立工作小組,文字編輯負責前期與作者溝通內容,進行編輯加工;美編負責現場拍照和版式設計;編務人員負責拍攝和后期剪輯;微信編輯負責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排版與。這樣,新的分工合作模式形成了,不再局限于固有崗位,而是圍繞工作、事件的性質本身,更開放融通,也更靈活多變,即時性和隨機性增強。出版的內容也從過去狹隘的紙媒發(fā)表擴展為平臺首發(fā)——紙媒發(fā)表——平臺再次傳播的融媒體流程,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多平臺,多頻次,完全根據用戶的需要和反應來主動調整把控,更具主動性和人性化了。全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和融合式流程再造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隊伍因此更富有活力,也更具有協(xié)作精神。管理者需要從期刊整體的融媒體布局上看清形勢,秉持開放、創(chuàng)新、綠色、協(xié)調、共享的發(fā)展理念,運用互聯(lián)網鏈接的思維,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激發(fā)每個人的工作熱情,讓每個人都能在成為全媒體人才的道路上獲得成功經驗和愉快體驗,更主動更愿意地參與到融合式流程中,推進紙媒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型和適應,樹立紙媒自信,發(fā)展移動生產力,逐漸打造積極健康的全媒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社會進步,為媒體發(fā)展,發(fā)揮獨特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巍.“互聯(lián)網+媒體”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4):320.

[2]胡占凡.媒體融合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6(2):2-9.

第7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課程;設置

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數字媒體藝術產業(yè)的推動,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都接連增設了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一方面培養(yǎng)了眾多專業(yè)人才,促進了我國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學科快速發(fā)展的進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作為學科建設核心部分的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合理,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就業(yè)。

一、數字媒體藝術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屬于藝術類專業(yè)范疇,但其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所不同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定位學科領域有一定的交叉和細化,是關于媒體領域,表現方式為數字化,也就是“換筆”了的藝術類專業(yè)。

當人類從工業(yè)社會走進信息社會后,藝術家與科學家都猛然發(fā)現藝術與科學竟然同處一個載體中,以至于達到密不可分的程度。這種密不可分的現象,幾乎遍及藝術與科學的任何一個領域,如:舞蹈、音樂、繪畫、戲劇、電影等。一切都離不開新技術,有了新技術,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才更加絢麗多彩。藝術需要借助科學技術來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更新、更奇、更異的藝術效果;科學也同樣需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證明和推銷自己的新技術,依賴藝術無邊的想象來創(chuàng)新。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美術修養(yǎng)、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等新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本專業(yè)要求學生學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熟練掌握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軟件,具有較扎實的數字媒體藝術操作能力;了解數字媒體藝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具有獨立完成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

二、數字媒體藝術課程設置研究

當前,我國高校數字媒體藝術課程普遍以核心課程為主,其他課程協(xié)助的方式進行設置。本學科的核心課程一般為:《數字游戲概論》、《游戲三維視覺制作技術》、《游戲原畫設計》、《游戲界面設計》、《游戲引擎應用技術》、《游戲三維場景制作技術》、《游戲場景設計》、《游戲角色設計》、《游戲三維角色制作技術》九大類。

《數字游戲概論》目的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數字游戲的定義、發(fā)展簡史,以及數字游戲開發(fā)和市場運營相關的知識,初步了解數字游戲行業(yè)。為學生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下堅實的基礎。

《游戲三維視覺制作技術》目的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三維建模與貼圖,理解游戲建模與貼圖的深入含義,了解游戲美工的工作流程,培養(yǎng)學生三維游戲場景,道具及三維游戲角色模型的制作能力,提高學生制作游戲道具貼圖和場景貼圖的繪制技巧和要求,為學生學習后續(xù)次世代場景與次世代角色模型課程和從事游戲美工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游戲原畫設計》要求學生掌握游戲角色、場景、配飾及道具基本的造型規(guī)律、透視規(guī)律以及塑造游戲美術資源的一些表現手段,使學生創(chuàng)作的游戲內容更為豐滿、真實,強化學生的造型基礎。針對現今游戲行業(yè)中的場景及角色概念設計原畫,開展此課主要針對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游戲場景的概念設計能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

《游戲界面設計》目的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游戲界面設計的基本方法,理解游戲用戶界面設計原則,了解除游戲外其他軟件用戶界面設計需求,培養(yǎng)學生在游戲用戶界面方面的設計能力等。

《游戲引擎應用技術》目的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游戲引擎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不同游戲引擎特點,了解游戲引擎的發(fā)展歷史,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游戲開發(fā)和團隊游戲開發(fā)中游戲引擎的協(xié)同操作能力等。

《游戲三維場景制作技術》目的是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游戲場景及道具的制作流程,理解網絡游戲場景和次時代游戲場景的特點和區(qū)別,了解2D、2.5D、3D及次時代游戲道具及次時代游戲場景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對游戲場景的模型制作,UV拆分以及貼圖繪制的實踐能力。

《游戲場景設計》要求學生掌握游戲場景,建筑基本的造型規(guī)律、透視規(guī)律以及塑造場景及建筑的一些表現手段,了解如何塑造游戲場景的正確方法,使學生創(chuàng)作的游戲場景更為豐滿、真實,強化學生的造型基礎。

《游戲角色設計》要求學生掌握游戲角色、非人生物、配飾道具基本的造型規(guī)律、透視規(guī)律以及塑造游戲角色的一些表現手段。了解如何塑造游戲場景的正確方法,使學生創(chuàng)作的游戲角色更為豐滿、真實,強化學生的造型基礎。針對現今游戲公司中的場景及角色概念設計原畫,開展此課主要針對學生獨立創(chuàng)作游戲場景的概念設計能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

《游戲三維角色制作技術》目的讓學生對游戲項目實踐開發(fā)的流程進行了解,實現教學內容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了解傳統(tǒng)三維游戲和次時代游戲項目生產的一般流程與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不同,懂得游戲美術制作方面的具體要求,掌握游戲中角色的制作方法。

三、總結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是技術和藝術融合的新興交叉學科,社會需要數字媒體藝術人才,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院校開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yè),這一專業(yè)的就業(yè)壓力開始逐漸增大。該專業(yè)課程設置非常有意思,特別是核心課程,實用性很強,但要完全掌握好一個軟件,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大學四年的時間很難學得精深。而且由于這門課程是新興課程,眾多高校懂行的老師較少,很多都是從計算機系等其他專業(yè)調過來的,想法不夠前瞻,技術水平也老套。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院長廖祥忠先生指出了幾乎在所有院校都存在的問題:“首先,總體上還未能形成科學的體系,課程種類也存在缺失,課程之間的銜接有問題,就像是散開的珠子,乍一看都不錯,卻有不少雷同內容,反反復復學了,有些知識點卻仍是空白。其次,核心主干課程缺少特色和絕對實力,跟國外的專業(yè)院校相比,可以體會到國外‘小而精’而我國‘大而全’的特點?!庇纱丝梢姡瑪底置襟w藝術的發(fā)展任重道遠,離不開每一位從事這項工作的學者、教師的努力。

參考文獻:

第8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近年來,中國傳媒行業(yè)特別是新媒體領域的飛速前進,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數量要求日益增多,同時對能力的要求也悄然發(fā)聲轉變,傳統(tǒng)的“采寫編評”人才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對于全能型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的教學改革顯然沒有跟上傳媒行業(yè)的改革步伐,“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tǒng)觀念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到無法與就業(yè)需求良好對接。因此,實踐教學就變成了新聞傳播教學的“重中之重”,實踐教學不是一句空談,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全媒體意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動手能力,將他們打造成與社會接軌的人才。

1 實踐教學中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新聞傳播的思路也隨之發(fā)生了轉變,新的新聞傳播思路推動著新聞傳播的教學改革,面對媒介融合,我們的新聞實踐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實驗教學條件有限

文科實踐教學和理工科相比有其特殊性。理工科實踐教學主要依賴精密儀器設備,文科實踐教學則依靠于一些基于信息技術的數碼設備和編輯軟件。例如,數碼照相、攝像機、視、音頻編輯、網頁制作、報紙編輯軟件等等。

然而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對理工科一些精密儀器設備的投入,卻不愿花大力氣在文科實驗室器材的投入上,尤其是新聞傳播專業(yè)的數碼相機、攝像機等器材的更新?lián)Q代非常之快,基本四、五年一些機型就淘汰了,學校對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足造成資源短缺,軟件和硬件跟不上時代步伐,學生自然就缺少了很多實踐鍛煉的機會。

1.2 實踐教學體系割裂

新聞實踐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重點,新聞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相較于其他學科要好很多,熟不知,“扛機子”、“剪片子”這些技能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實驗教學絕不是造就只懂一兩項技能卻沒有感悟能力的“拍攝機器”。電視新聞作品的誕生,需要經過一系列流程,有新聞的策劃、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拍攝、后期剪輯、文字編輯、設計、評論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因此各流程之間需要進行很好的銜接,從而保障新聞作品的質量。然而,在新聞實踐教學中,大多人都的對新聞作品制作過程并理解,認為不全面,認為實驗課程中只包括技術和制作部分即拍攝、編輯等部分。因此,在實驗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重在向學生傳授這一部分的知識,譬如電視攝像這門課,老師主要灌輸的是電視攝像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如果缺乏好的新聞策劃、新聞采訪、相關文字的表達能力,那么前期拍攝、后期制作技能掌握得再好,也很難打造出一個高品質的新聞作品。

而新聞策劃、新聞采訪這些課程又在課堂上以理論課的形式進行,策劃方法和采訪技巧都是靠書本和老師口頭傳授,更別說和后期的節(jié)目制作融合在一起了,這種割裂的片段化的教學體系很難讓學生把各項知識和能力融會貫通。

1.3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過于落后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新聞實驗教學中已經根深蒂固,理論學習是新聞學習的常見方法,通過理論學習后再進行實踐演練,這對于其他學科效果很好,但對于新聞學卻不是最好的方法。學生是一群被動接受知識的群體,其主觀能動性很難發(fā)揮出來,學習成果更是很難檢驗。然而在全媒體新聞生產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需要一個人掌握所有的職業(yè)化技能,同時也隱含著專業(yè)分工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有很好的人際協(xié)調、統(tǒng)籌調控的能力。

而目前大多數高校新聞傳播實踐教學的環(huán)境與學生未來的媒體工作環(huán)境存有很大的差別,對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當學生畢業(yè)之后,到工作崗位中還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在新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從而去適應一個新的媒體環(huán)境。

2 高校新聞傳播實踐教學的應用

2.1 專業(yè)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

據相關統(tǒng)計,國外新聞傳播教育人士的媒體工作經歷相當豐富,大多由媒體人升華為媒體相關專業(yè)教師。根據近些年的調查,全美最佳的五大新聞院校中,很大部分的教授都有十年以上的媒體相關工作經歷,所以可見從業(yè)經歷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我認為,國內新聞教育的一大缺憾就是在很多普通二本院校中,專業(yè)教師從業(yè)經歷嚴重缺乏。目前,各大院校聘請的新聞專業(yè)教師大多都是高學位人士,其基本上是碩士及以上學位,甚至是副教授以上的職稱;但真正具備豐富實戰(zhàn)經驗、媒體從業(yè)經歷的教師卻寥寥無幾。也正是因為很多新聞專業(yè)教師缺乏從業(yè)經歷,導致教師在講授實驗課程時使得自身也缺乏足夠的底氣,因而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事實上,如果教師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都不好的話,在教學中便便無法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及實踐操作進行深層次的指導。因此,各新聞專業(yè)教師必須通過種種途徑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個復合全能型的新聞專業(yè)教師。

2.2 建設學生媒體團隊

在新聞傳播的教學中,可開創(chuàng)實驗課程,建設學生媒體團隊。通過實驗課程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實戰(zhàn)性的新聞傳播學習平臺。在實驗課程中,建設學生媒體團隊,改變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的枯燥、固定的教學模式;將課堂變?yōu)槊襟w空間,讓班級成為媒體團隊,讓學生來扮演新聞作品成產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體驗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因此,新聞傳播實驗課程教學可以讓學生真正帶入到媒體的工作環(huán)境中,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成效,實現教學的目的。以紙媒為例,學生可分別承擔記者、編輯等角色,記者負責報道新聞;編輯則負責分析與選擇稿件、修改稿件和制作標題,配置版面的內容。同時,學生組成的媒體人團隊內部也按個人能力、經驗、專業(yè)的不同劃分不同級別的職務,分別承擔不同的職責。

除了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團隊以外,也可以成立學生實踐活動組織,搭建一個實踐平臺。如建立以新聞專業(yè)為依托的傳媒網站,增強新聞學子之間的交流,網站由學生自主管理,內容、管理、運營、推廣均由學生自主完成。成立學校的微信宣傳平臺和微博協(xié)會,在學生和社會之間搭建一座橋梁,讓學生邊干邊學,增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3 為學生提供展示新聞成果的平臺

第9篇:新媒體運營方法技巧范文

我一向厭惡純憑感覺拍腦袋的方式,所以對于我不了解的行業(yè),都會從行業(yè)背景、現狀痛點、競爭情況、產品測試等一點點問起聊開。(應該是因為這些問題是投資人愛問的吧,大家都對答如流,應該有過準備。)

然后,開心的談話通常會卡到一個問題上:“你打算做一個獨立APP,是怎么考慮的呢?”

本來其樂融融的聊天突然凝固了,我開始聽到各種各樣的回答:

做一個APP,可以拿到更多投資啊。

移動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不就是應該做APP的嗎?

額,,額,,,不然呢?

不做APP叫什么創(chuàng)業(yè)?。?同時對我投來不屑的眼神~)

然后,我就balabalabala說了我對做APP的看法,一大杯冰水的量,真累。從反饋來看,大家對我的想法認可度還不錯。于是總結一下寫出來,省點以后的吐沫星子,出門左轉這里看,哈哈。

關于是否應該做APP,其實無外乎幾個樸實的道理:

1、一些產品idea根本撐不起一款值得創(chuàng)業(yè)的獨立APP

比如,你想用以下這些idea幫助你創(chuàng)業(yè),達到人生巔峰,我勸你再好好想想:

做一個查詢北京學區(qū)房的APP,輸入小區(qū)名,輸出是哪個學校的學區(qū)房。

做一個解密興趣討論的APP,討論加密解密的心得技巧。

做一個撿錢還給失主的APP,撿錢->失主認領。

做一個北京到天津汽車時刻表的APP,解決官網更新不及時的問題。

這三個肯定都是有產品價值的,而且對某些用戶/場景也是疼極了的痛點。

但是呢,實現這個產品的最佳形式,也許是一張流傳甚廣的Excel表格、也許是一個豆瓣小組、也許是一張張公告欄的招領啟事,也許是一張截圖、也許是一個微信公號。但很可惜,它不該是APP。

簡單來說,頻次超低的、離錢遠的、交互(人人、人機)弱的idea,應該好好反思。

2、從精益創(chuàng)業(yè)的思想來看,上來就做APP不夠輕

創(chuàng)業(yè)最初,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快速投入市場、驗證idea、并探索產品模式。

因此請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想論證我的idea可行性,一定必須注定要通過獨立APP來驗證嗎?”

我得到多數的答案,是NO。

如果想做個特定話題的興趣社區(qū),其實可以從豆瓣、貼吧等興趣小組開始嘗試運營。

如果你想做一個媒體,其實你可以從微信、簡書等開始運營,看看大家會不會愛上你。

如果你想試試大家有沒有閑置物品交換的需求,做個公號、Wordpress就能收集用戶需求了。

我理解所謂精益,是在不斷小步測試和推翻中探索產品,其實論證絕大多數的idea,APP都不是必要環(huán)節(jié)。

3、最重要的,想清楚APP這種方式的優(yōu)缺點

“我在創(chuàng)業(yè)啊,就得立刻馬上做一款APP出來?!边@是種迷信,得治??茖W的方法論應該是辯證的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這件事也不例外。

APP這種產品形式,能提供哪些獨特價值?我總結主要有三點:

支持更豐富的交互設計,更好的用戶體驗。(相比H5頁面)

對設備有更大的控制權。(如獲得用戶位置,使用攝像頭、陀螺儀、NFC等)

產品和用戶有更好的互動。(主動push通知、后臺任務等)

其他渠道也有各自的優(yōu)點:

H5網站:無需安裝/更新,有鏈接即可訪問,超輕量。

微信公號:提供基礎交互邏輯、朋友圈分享渠道、可push可編程。

Wordpress|discuz:基礎功能無需開發(fā),當天上線,提供完整內容管理后臺。

小組貼吧知乎簡書:目標用戶扎堆,便于快速啟動運營/測試/拉攏。

于是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的產品重依賴于特定交互、硬件設備和消息通知,那就果斷做APP。

如果不是,尤其是媒體類、興趣小組類,那就好好再想想。

4、一些案例思考

嘀嘀打車

定位上,打車軟件是工具,輕社交,所以初期在社交媒體上價值不大。

而打車重依賴于地圖、GPS、push、支付等交互場景

所以需要做個APP。

功夫熊、宜生到家等020上門

產品初期,其實就是搜索列表、下單的基礎流程,無重交互。

因此,現在大量這類產品都是微信公號+移動網站啟動,并借勢微信平臺推廣。

產品跑起來,獲得穩(wěn)定大量訂單以后,再考慮獨立做APP。

羅輯思維

人家《羅輯思維》都有三百多萬愛智求真的小伙伴了,依然就是視頻+微信公號。

其實對于這類內容為核心的產品(媒體)來說,做APP基本沒有意義。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