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高中語文得與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得與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得與失

第1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選修課;問題;策略

一、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存在問題

首先,現(xiàn)階段的高中選修課所賦予教師與學生的選課權(quán)利只是形式上的所謂選修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必修課教師只是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教材進行教學。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的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各個學??梢砸罁?jù)教師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其中一種,但是,大多數(shù)的高中語文教師都普遍認為,現(xiàn)行選修教材“不夠完善,只注意了時代性,而沒有很好的科學性”。所以,大部分的學校只會選擇與高考關(guān)系比較接近的、以文學為主體的選修教材。而這種選擇則直接忽略了對非文學的社會應用語文的選擇。因此,這種在表面上提供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實質(zhì)上依然具有嚴重后果的單一化傾向,而且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其次,現(xiàn)階段的選修課教學質(zhì)量普遍不高。高中生本來就面對強度很大的學習壓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重點知識的學習上導致選修教材的學習時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少,這就使得通過選修課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能力成為一種奢談。比如,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會立足于高考的命題重點對選修課上的《古代詩歌鑒賞》大講特講,但是對于《新聞閱讀與實踐》等與高考關(guān)系部密切的知識一帶而過,或者讓學生在課下自己看。最后,大多數(shù)高中學校在選修課課程的開設、運行、管理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對于選修課教學學校沒有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對于學生的選修制度,沒有向?qū)W生配發(fā)必要的選課手冊,對學生選課的具體指導較少,甚至大多數(shù)學校都沒有開展選課指導活動。

二、提高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質(zhì)量的對策分析

1. 優(yōu)化選修課程設置,精簡選修內(nèi)容。

語文選修科目設置繁多,教材開發(fā)品種過多,占用課時過多,不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國情和漢語言教育的傳統(tǒng)與特點。語文選修課應該減少學習模塊,縮減課時,恢復到它應有的地位,那就是語文課程標準表述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是在必修課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從這一認識出發(fā),語文選修課的模塊設置、課程選量、課程安排等都需要重新審視。選修教材里的文本只是供教師教學時選擇使用的材料,可以從頭至尾全部使用,也可以根據(jù)對所要達到的學習結(jié)果和學生現(xiàn)實水平的分析,對文本加以篩選,使用最有利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材料實施教學。當然,也可以根據(jù)教學分類目標的不同情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重組,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選修課宜與必修課并行開課(并非指從高一開始設置選修課),但這要防止選修課被敷衍、挪用,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監(jiān)督。以免被虛化。選修課不能像必修課那樣面面俱到,應該在充分調(diào)研學生學習興趣與特長的基礎上開設精而專的選修課程,力爭選材開口小巧一點,探究實踐深入一點。

2. 扭轉(zhuǎn)教師觀念和“修正”高考的策略。

加大對教師的新課程培訓力度。目前高中語文教師能真正上出具有真正意義的選修課的人不多。只有老師素質(zhì)提高,觀念轉(zhuǎn)變了,才知道怎么教,才會教,學生才有可能會學。教育部門應為老師提供足夠的培訓的機會與時間,讓所有在一線的語文老師能夠得到有效的培訓。讓他們充分認識新課程特點,轉(zhuǎn)變傳統(tǒng)觀念,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真正明白選修課的性質(zhì)與特點。淡化選修課以至整個語文課程與高考的密切聯(lián)系。因為語文選修課程千差萬別,如何能夠通過一張試卷予以全部關(guān)照?更重要的是,這種“遷就”態(tài)度會進一步強化教師應試意識,促使選修課程“必修化”。因此,要讓選修課以其真正價值生存下去,淡化教師應試意識才是上策。一方面語文高考不應公布過于明細的考試大綱,消除教師琢磨考綱的心態(tài),讓語文教育回到踏踏實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上來;第二方面是語文高考題要超越教材版本與文體限制,超越必修、選修限制,考出語文的“真精神”;第三方面是語文高考題型和選材最好常變常新,以此消除教師“技術(shù)化套構(gòu)”和“厚此薄彼”心態(tài),踏踏實實研究教材,老老實實教語文。做到上述三點,語文選修課才可能有立足之地。另外,教育理論專家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持續(xù)不懈地給應試化教育者“洗腦”,以理論和事例證明培養(yǎng)學生扎實語文功底的考試效果勝過題海戰(zhàn)術(shù)與教學技術(shù)化,從而還選修課教學一片空間。

3. 立足于高中生的學習實際。

第2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一、音義誤釋

l、“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保ā犊兹笘|南飛》)中的“適”字,課本注:“適合,依照”。音義均注錯?!斑m”有兩個音項:一讀“shì”;二讀“dí”?!斑m”當“適合”解讀“shì”??稍娭性撟x“dì”,順從的意思。《漢語大字典》音項(二):“dí”,義項1:順從。恰好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詩句和余冠英的注:“適,順從”佐證。

2.“近撫之,氣息惙然”(《促織》)課本注:“惙(chuò)然:氣息微弱的樣子。”按“惙”字讀音注錯。“惙”字有兩讀:作憂愁疲乏解讀“chuò”,作沮喪貌解讀“chuì”?!稘h語大字典》“惙”字音項(二):“chuì”沮喪貌。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卷四引《聲類》:“惙,短氣貌也?!薄皻庀⑽⑷酢钡臉幼?,即“短氣貌”,故此“惙”應讀“chuì”。

3.“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祝?!罚┲小芭诶印?,課本注:“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綁到烤紅的銅柱上燙死。”文中的祥林嫂分明是站著的,正準備“去取燭臺”,也可離去,只是一時失了神,“四叔上香的時候,教她走開,他才走開。”故此處誤將古代刑罰“炮烙”與后代刑罰“炮烙”混用了。后代刑罰“炮烙”:用燒紅的鐵烙人的身子?!稘h語大詞典》“炮烙”正引《祝?!分械脑捵糇C,同時指出“炮烙”亦用以比喻難以忍受的痛苦。

二、欠準確

1.“莫不響震失色。”(《赤壁之戰(zhàn)》)課本注“響震”:“震動”。欠妥。“響震”是主謂結(jié)構(gòu):響聲震動。此話意為“沒有不象受到(巨大)響聲震動而失去了常態(tài)的。

2.“定國是之詔?!保ā蹲T嗣同》)課本注“國是”:“國事”?!皣恰狈欠褐竾兄?,而是指國家政策、大計。

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保ā读鶉摗罚┱n本注“速”:“招致,動詞”。按燕國處“秦革滅殆盡之際”,“智力孤?!保幢悴挥们G軻刺秦王也將滅亡,刺秦王加速了燕亡的日程,這是自然的。故“速”應作“加速”、“加快”為是。

三、有失原意

l、“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課本注“為好”:“和好”;舊教材注:“聯(lián)歡”,均失其原意,斷句失誤所致。“好會”是偏正結(jié)構(gòu),不能斷開,擬新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好會”,友好會見。

2.“哭喪棒”(《阿Q正傳》),課本注:“舊時在為父母發(fā)表時,‘孝子’須手持一根‘孝杖’(也叫哭喪棒),以表示悲痛難支。”這兒用的是它的引申義:對打人棍棒的貶稱,借以詬罵洋先生。但凡非喪葬場合用的“哭喪棒”均屬對作惡者手中棍棒的貶稱。

3.“告病”(《教戰(zhàn)守策》舊版),課本注:“指生病”。不妥?!安 笔敲~作動詞用,“有病”。“告病”應釋作“稱說有病”?!稘h語大詞典》詮釋“告病”同此,正引《教戰(zhàn)守策》此話佐證。

四、未辨通假

l、“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與妻書》)中的“旁”字課本漏注,“旁”通“傍”,讀“bàng”,依傍,依偎。

第3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tài),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xiàn)實教學起到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zhì)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等,都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折射和反映。當前的高中語文急切需要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的高效?這里我以自身的語文教學實踐為基礎進行探索,談談關(guān)于如何構(gòu)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想法。

一、聲情并茂,錘煉語言,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庇H切的語言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溝通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的關(guān)系。在課堂教學中,情感是交流的主線,教師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學作品中,動之以情,則易引起學生思想的共鳴,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批文以入情?!比绻f課堂上只有冷冰冰的面孔,沒有任何溫度的語言談何有效?心理學認為:嚴謹?shù)恼Z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語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語言使人振奮,形象的語言使人清晰??墒亲鳛閷崿F(xiàn)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主陣地――語文課堂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講臺上激情滿懷,滔滔不絕,而臺下學生也在忙于自己的交流,一片嘈雜。有的學生甚至認為: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由于高考命題的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只有背誦題是課內(nèi)的,一些學生質(zhì)疑:學了也不考,學了有什么用?因此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不高,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也是參差不齊的。課堂上為了追趕所謂的進度,往往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少有自己的思考。即使有提問,也是只能關(guān)注到少部分同學,不能關(guān)注全體。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語文不再是充滿靈性的美文,潤物細無聲的熏陶,而是變成了面目可憎的說教,無邊無際的試題。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錘煉語言藝術(shù),用精湛的語言變無趣為有趣,變無聲為有聲,變無形為有形。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中可以根據(jù)教學進程,根據(jù)學生的情緒、反應,隨機應變地插一些與教材有關(guān)的故事、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那么,學生即使在上述思想的支配下,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投入學習中來。這些“碎語”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教學節(jié)奏,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而且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課堂高效。

二、創(chuàng)設情境,精心導入,讓興趣點燃智慧的火花

每堂課都需要一個很好的開始,這一開始就看新課的導入是否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恰當?shù)膶胧侄魏途实膶дZ往往能夠在課堂中“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肯學、想學、會學”,使課堂真正達到高效。例如我在講李煜的詞《虞美人》時,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讓學生在委婉凄涼的旋律中理解一個末世皇帝的無奈;講選修《項羽之死》時,導入由屠洪剛演唱的《霸王別姬》,創(chuàng)設情景,讓他們在音樂氛圍中理解英雄的形象。這樣很快便把學生在課間十分的娛樂躁動穩(wěn)定下來,使師生之間的知識傳遞融入和諧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時又使課內(nèi)外緊密結(jié)合。其實導入的方式很多,比如講故事、朗誦詩歌、理解成語典故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很快投入學習之中。

三、目標明確,把握重點,讓學生暢游在知識的海洋

當下的課堂總是目標太多而且模糊,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一堂語文課的靈魂,它既是教師教的指南,又是學生學的指標,也是語文課堂評價的依據(jù)。語文教學目標首先要明確,一堂課要達到什么目的,教師上課前就要“瞄準最后的結(jié)果”,這個目標要根據(jù)教師選取的教材內(nèi)容而定,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標越明確,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就越緊湊,教學效果就越明顯,教學的目標要重點突出。一堂語文課不能面面俱到,目標確定了,講什么,練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證重點。所謂全面,是指在課堂40分鐘內(nèi)能夠解決的最大范圍;所謂重點,是指從面面俱到的任務中找出占主導地位的任務。例如,講《荊軻刺秦王》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古文《庖丁解?!方虒W目標為:在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上理解養(yǎng)生之道。做到點面結(jié)合,重點突出。優(yōu)化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又培養(yǎng)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最后,語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通過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在不同的學習領(lǐng)域都有所提高,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完美整合。

四、凸顯特色,巧設提問,撥動學生思考的心弦

亞里士多德曾經(jīng)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喜開始的”,不問一個為什么,什么東西也學不到。法國著名文學家巴爾扎克指出:“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彼跪v博格在《思維教學》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迸囵B(yǎng)會思考的人,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關(guān)注學生“如何思考”,幫助他們思考,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正是促進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那么什么樣的問題才是好的問題呢?北大錢志亮教授給了我們一個參考答案:“能夠觸及學生思維神經(jīng)的問題,于藝術(shù)知識十字路口的問題,樹立著思維導向目標的問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能擴展學生思維時空的問題,能迸發(fā)出思維火花的問題。”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探究,通過閱讀、思考、實踐和體驗,喚醒他們的生命意識,豐富他們的生命內(nèi)涵,提升他們的生命質(zhì)量。“與語文共舞,讓生命鮮活!”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整個課堂就會迸發(fā)出生機和活力。師生關(guān)系就會呈現(xiàn)出和諧之美,教師不再是權(quán)威者、控制者,而是與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探討的對話者,課堂因而變得高效。

第4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關(guān)鍵詞】文本細讀 質(zhì)疑思考 斟字酌句 角色轉(zhuǎn)變 主題達成

在多年的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逐漸地意識到“文本細讀”對于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性。于是在語文教學中,筆者留意文本細讀的實踐與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文本細讀是20世紀40年代英美批評流派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方法,我們參照它進行文本的解讀和教學,研究它在教學中的可行性。什么是文本?文本是一種術(shù)語,指具有層次結(jié)構(gòu)的“能指系統(tǒng)”。細讀就是仔細地閱讀。尤其是經(jīng)典作品就要慢慢地讀、細細地讀,讀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里去,讀出它們所蘊含的深層意思。我們要通過有形的語言的理解走進作品的藝術(shù)世界里,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當時的時代對話。

二、怎樣進行文本細讀

(一)反復研讀

文本一定要反復讀,讀一遍兩遍是讀不出什么味道的。剛拿到《表哥駕到》這篇文章后,我趕緊細細地看了一遍,生怕漏掉什么。我邊看邊畫,邊思考:文章要說什么呢?四個人的性格如何?你更喜歡哪一個?對于兩個媽媽你想說些什么?你的媽媽又是怎樣教你的?文章的寫作手法是什么等等。帶著問題,我看了第二篇。發(fā)現(xiàn)表哥的寫作手法是先揚后抑?!拔摇睂Ρ砀鐟B(tài)度改變的原因?還有文章的主旨是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能更全面的發(fā)展,愿望是好的,但教育方式方法不夠妥當。再看第三篇時,我在想“表哥駕到”能否改成“表哥來到”?看了三遍才又有點感覺,后來又讀了許多遍,教師讀熟了,讀透了,才能在課堂上成為有效的引路人。

(二)善于質(zhì)疑和思考,慢慢走進文本

文學活動是作家、作品、讀者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過程,作品的價值是作家和讀者共同創(chuàng)造的,讀者成了文學活動中最活躍的主體。因此,作品最終必須由讀者完成,也只能由讀者完成。《表哥駕到》中分析“悲愴”在文本閱讀中的意思,如果只理解為極大的悲傷、悲痛,那只是它的字面意思,這個詞在統(tǒng)觀全文其實包含有許多種情感(心情)。在《表哥駕到》的閱讀中,文末的“悲愴”是由前面許多復雜情感的積累而導致的。在這篇文章中它包含有郁悶、無奈、害怕、自卑、矛盾、委屈等多種情感。這么多復雜的情感怎么處理?只要再仔細讀一讀,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情感在文中并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那就是“我”的三次詛咒:文章開頭的第一段中的話 “真想掌握一句呼風喚雨的咒語,假如現(xiàn)在念上一句,來一場特大風暴,表哥一行就得改變來這兒做客的計劃”,第十九段中的“我現(xiàn)在仍想學會呼風喚雨的咒語,仍是想讓老天刮暴風下暴雨。這樣,今晚表哥一行無法回旅館,得住在我家”,第三十二段中的“天突然暗得出奇,還閃電打雷。我敢對天發(fā)誓,這次可不是我念咒語呼來的”。由此可見,“悲愴”這種感情是圍繞著這三次“詛咒”一步一步積淀而成的。

(三)在字里行間閱讀——字斟句酌

字詞是能夠表情達意的最小的語言單位。體味文中字詞,就是把文本讀到了最小,細讀的功夫就是深入字詞的功夫?!侗砀珩{到》中的一段:媽正激動地忙著殺雞煎魚煮肉,一邊隔一分鐘催我一句:“快洗澡,快理發(fā),快換衣服。”仿佛我也是一道要隆重推出的大菜。這段中的“激動地”細細品味這個詞,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詞的精細微妙處,它不僅僅指客人的到來,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機會教育自己的兒子。

(四)角色的轉(zhuǎn)變

為了更深入理解文本,教師還可以嘗試運用不同角色去細讀文本,在精讀文本時可以把自己轉(zhuǎn)換成作者,轉(zhuǎn)換成學生,轉(zhuǎn)換成老師,轉(zhuǎn)換成文中的人物等等,從不同角度去細究文本,這樣一堂語文課就會精彩起來。

(五)主題的達成

如果以上所說的文本細讀方法是散亂的珍珠的話,我們必須將這些散亂的珍珠串起來,形成課堂教學清晰的脈絡和結(jié)構(gòu),組合成一個整體。而這樣的組合靠什么呢?主題。圍繞主題,將反復讀、質(zhì)疑與思考、語言等相關(guān)內(nèi)容,有層次、有邏輯地組合為一體,從而在實現(xiàn)工具性的同時達性。那么,可以從三個角度入手:如果從生活現(xiàn)實出發(fā),《表哥駕到》要告訴我們什么?首先從生活現(xiàn)實的角度看,看了《表哥駕到》后我們的眼球會注意到文章最后一句話,注意到這句話中的一個詞語“悲愴”, “悲愴”在文本閱讀中的意思,它的字面意思理解為極大的悲傷、悲痛,這個詞在統(tǒng)觀全文其實包含有許多種情感(心情)。

從小說的角度出發(fā),秦文君寫這篇文章是要告訴天底下所有為了兒女辛苦付出的父母們,你們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交流,多溝通,會少一些悲愴;秦文君寫這篇文章是還要告訴天底下所有不理解父母苦心的孩子們,你們要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與父母多交流,多溝通,你們的悲愴會更少一些,你們會生活得更幸福些。

可見,如果“細讀”《表哥駕到》,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完整、獨特的“文本意義”。因為教師閱讀經(jīng)驗、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的限制,再加上教師閱讀的特定情境的差異。教師在與文本“接觸”的過程中,“讀”出意義,然后回到課堂帶著學生一起去理解,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與重建,就超越了故事情節(jié)的層面,便生成了學生的“意義”,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主題的達成。

不管在大學還是中學,文本細讀都是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也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以上只是筆者對文本細讀的一點看法希望能夠得到專家的指正。

【參考文獻】

[1]以群.文學的基本原理[J].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7.

[2]秦文君.表哥駕到.秦文君文集[M].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

第5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一 、反復誦讀,感受作品語言魅力

語言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必須建立在對語言現(xiàn)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之上的。它具有直覺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典范的語言材料進行感受,獲得認知上的直覺能力。這種直覺感受最有效的途徑是大量反復的誦讀。

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教這首小令時,筆者沒有立刻進入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投入地誦讀幾遍。由于這首小令前三句是景物的排列,景物的特點也很明顯,所以學生就會或多或多少地感受到詩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蕭瑟、悲涼的意境。這就是客觀事物激起的主觀感受。這是認知上的感性直覺,這是獲得語感的前提。這時候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最后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學生就會很容易地體會出這首小令所要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這些恰恰是建立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之上的,因為讀本身就是一 種琢磨和體驗過程。通過誦讀吟詠,學生把握了它的感情基調(diào),感受到了語言的優(yōu)美,領(lǐng)略了文章的韻味,省去了許多環(huán)節(jié)。因為,講解是死的,而誦讀卻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學課本中有不少文質(zhì)兼美的抒情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解放思想,減少煩瑣的講解,刪除一些繁重的練習,淡化一 些知識的傳授,適當引導學生誦讀吟詠,以觸發(fā)學生的語感。

具體方法有:(1)示范美讀:重在以情感人,讀出理趣,葉老認為,“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像《荷塘月色》、《再別康橋》、《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課文,或由老師范讀,或播放配樂詩朗誦,引導學生進入“意會”境界;(2)指導誦讀:誦讀時要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調(diào)動學生全身心多種感官功能,讓學生的感受達到準確、細膩、真切,使學生受到感染,引發(fā)感情,而后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投入誦讀。

二、整體感知,把握作品語言特色

語言能力的形成需要對語言材料從整體上感知,既要“入乎其內(nèi)”,評點分析,品味語句,又要“出乎其外”,綜合相關(guān)內(nèi)容,聯(lián)系寫作背景、材料,從本質(zhì)上認識語言材料。它要求認知者有更高的立足點和廣闊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體會作家情感和語言風格,從而獲得強烈的語言感受,把握作品的語言特色,學習其中的語言奧妙。如在《沁園春?長沙》一詞的教學中,筆者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品讀“看”、“悵”、“怡”等詞來感受作品的語言特色;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篇,想象詩人筆下的人是雄姿英發(fā)、氣概豪邁,秋景是活潑、美好、壯麗;最后,筆者讓學生把這些內(nèi)容與當時的寫作背景聯(lián)系起來看,引導學生理解所表達的詩人改造舊中國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如果缺乏總體感知,就可能一葉障目,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語言風格。

三、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語言

葉老說:“一 篇作品只讀一 兩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須多揣摩?!边@句話點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而語感的會意性就決定了人們要領(lǐng)悟語感,就必須揣摩、體味。首先,具體品味語言還要注意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體會意蘊。人們常說:“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蔽覀儗W習語文,一 定要把生活中的“一 點一滴”積累起來,積累得越多,了解得越真切,遇到一 篇文章,便會引起你的共鳴,仿佛身臨其境,感受深切。如《我與地壇》的第二節(jié),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親身經(jīng)歷母愛的生活,才能更真切地理解作者當時傳達出來的對母親深深地沉痛的悼念。其次,品味語言一定要馳騁想象,意會言語,聯(lián)想和想象是語感騰飛的翅膀,因此教學中教師一 定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想象。如《致大?!?、《雨巷》、《春》等散文詩歌,讓學生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 幅幅畫面,盡情馳騁于想像之中,才能感受文學意境。

四、從實踐中強化語言能力培養(yǎng)

從一 定程度上說,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使學生自己進行實踐,使他們養(yǎng)成聽說讀寫的習慣,使其在不斷地運用語言中,激發(fā)自身的語言積淀,促進語言能力的形成??梢酝ㄟ^課前演講、口頭作文、書面作文訓練和課后故事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第6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這種教育可以深入語文學科,成為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理念。這是因為除基礎知識之外,語文更偏于感性、主觀的思考。而學生這種感性、主觀的領(lǐng)悟能力,與作者筆下閃動的感情及思想達到一個共鳴的狀態(tài),是需要感性的力量來激發(fā)培養(yǎng)的。但使感情成燎原之勢的力量源于教師,教師無論運用哪種賞識教育方式,如口頭、筆墨、情感等,都會使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在這個時候,學生會敞開內(nèi)心,發(fā)揮潛力,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各個部分,并以情挖情,能夠與作者心靈相通。這對于語文的學習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口”為主的賞識

賞識最淺顯的意思就是表揚,而口頭表揚是最平常、最普遍的賞識方法。無論被口頭表揚的是個人還是集體,受表揚者都會產(chǎn)生喜悅的情感,這種情感促使表揚的對象更有自信心做好教師交給的任務,產(chǎn)生階段性的促進作用。源于這一點,賞識教育完全可以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由于賞識而產(chǎn)生的情感力量賦予學生,使學生排除學習壓力,有被重視的感覺,這種情感因素可以使其更積極地學習語文。

另外,學生由于喜悅、自信、感性的情感力量增強,能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在口頭表揚的時候,教師可以一語帶過,針對某個人私下進行,不作對比,這一點所起效用的范圍只是被表揚者,無關(guān)他人;也可以在全體學生的面前,對某個任務完成得最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有對比的性質(zhì),目的是選出榜樣者,讓其他學生有前進的動力,進而實現(xiàn)整體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解詩歌的時候,無論是食指的《相信未來》,還是舒婷的《致橡樹》,抑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最好的導入方式就是以詩帶詩。前一個“詩”是具有寫詩愛好的學生的詩,后一個“詩”則是教材中出現(xiàn)的詩,而“帶”的方式是欣賞,即由欣賞學生所寫的詩過渡到教材中的詩,在本不可能構(gòu)成聯(lián)系的學生與作者之間搭一座橋梁――詩這一體裁。為了讓學生對詩歌產(chǎn)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在以詩帶詩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詩加以評價,盡可能先說優(yōu)點,對學生加以正面賞識表揚,而瑕疵的指出可留在教材詩歌的學習中。

教師在講解詩歌之前,可詢問學生班級里誰愛好詩歌,并有詩歌作品。學生紛紛推薦,教師可讓被推薦的學生朗讀自己寫的詩歌,并做點評,找出最佳的語句,加以表揚賞識。這不僅能調(diào)動寫詩學生的積極性,其他學生由于好奇也能參與進來。當大家的討論達到時,教師可話鋒一轉(zhuǎn),引出所要學習的詩歌,學生對詩歌的熱情會繼續(xù)高漲。

二、以筆為主的賞識

以筆為主的賞識,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筆在某種字跡的承載體上寫出的具有鼓勵口吻、充滿賞識內(nèi)容的表揚的話。這一點,也可應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下,凸顯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從受教群體中浮出水面變得十分重要。在課堂空間日益拓展的情況下,這種鼓勵、賞識也相對容易付諸實踐。

例如,在批改高中語文試卷的時候,教師可在試卷上寫些“名副其實”的表揚語句,如“字跡較之以前工整許多”,“對一些字音的掌握比較牢固”,“文言文閱讀能力增強”,“能很好地掌握現(xiàn)代文的寫作技巧”,等等。學生看到這些語句,就會生出被注意、被認同的感覺,這不僅使其信心倍增,還激發(fā)了熱情和興趣,讓學生更加愛學語文。

另外,一些語文篇章具有很大的張力,教師可以應用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續(xù)寫或改編故事的結(jié)局。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該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能培養(yǎng)其寫作能力。當學生的作品完成后,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板報將寫得好的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其他學生欣賞,以此來鼓勵學生,讓他們互相激勵。

例如,教師在講歐?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葉》的時候,可先擬一張試卷,讓學生在預習中完成。在答卷的過程中,學生完全是應用自己之前積累的閱讀經(jīng)驗進行的,為了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積極性,教師可在試卷上寫出一些鼓勵的話。如一些學生輕松地理解了常春藤葉所象征的意義,教師便可以此切入加以鼓勵:“象征的點找得很好,想必在生活中也是一個細心觀察、細心感受的人。”

又如在講解魯迅的《祝?!分?,有些教師擔心因選文篇幅過長,學生恐怕不能完全消化。這時教師便可讓學生續(xù)寫或改寫結(jié)局,在續(xù)寫及改寫的過程中,學生定會對文章進行反復閱讀,這便加強了學生對文章的印象。當然,教師要讓學生認為自己的續(xù)寫或改寫有價值,這才不會令他們在下一次改編活動中喪失興趣。在這一點上,教師可采取賞識的辦法,利用板報的空間,將一些續(xù)寫、改寫得較好的學生作品張貼其上,并對其進行扼要點評。

三、以情為主的賞識

情感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因此也最能起到表揚的作用。關(guān)于情感,除了語言的傳遞之外,無外乎幾種,如微笑、目光、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教師在對學生發(fā)出友善和富有情感的信號之后,學生會身心愉悅,產(chǎn)生一種被關(guān)注、被關(guān)愛的感覺,這也是一種表揚,學生會因此產(chǎn)生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學習行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這種賞識尤為重要,這不僅在于該學科所具有的情感性質(zhì),還在于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換句話說,情感必以情感呼喚之,只有教師以情感的方式帶動學生,學生才能迸發(fā)出積極情感,盡情感受作品蘊含的情感。

例如,在講《珍愛生命》的時候,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待生命,才算珍愛?”一些學生紛紛舉手,有強烈回答的欲望,這表明他們對這一問題充滿興趣,并有自己的見解。這時候,教師不能“潑冷水”,也不能無動于衷。最好的方式是用體態(tài)來傳達對學生的鼓勵,教師可以微笑面對全體學生,然后選學生回答。在學生回答問題之際,教師可身體前傾,表示對回答問題的學生聆聽關(guān)注,或者在該學生回答問題之后,豎起大拇指表示滿意、祝賀。還可有分寸地拍學生肩膀,表示親近、慰問。當然,用體態(tài)語進行情感傳遞,表示賞識,并不用畫蛇添足,再進行言說,這種充滿賞識的情感會隨著體態(tài)語傳遞出去。

第7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一、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用性的針對性措施

1.指導學生更好地把握語文作文的整體結(jié)構(gòu)

教師要將學生擺在語文作文教學的主導位置,樹立以實用性為主的語文作文教學觀念,對作文的寫作過程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了解語文作文寫作的要點所在,通過合理的作文結(jié)構(gòu)來突出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提高作文成績。在保證作文整體結(jié)構(gòu)緊湊的前提下,教師還應讓學生學會確定寫作線索,進一步提高作文的質(zhì)量。在結(jié)合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揚子創(chuàng)作的《十八歲和其他》進行作文時,要運用好理解、感恩和尊重的思想路線,將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相互理解之情貫穿到整個作文中,保證作文內(nèi)容不會偏離主題,確保作文結(jié)構(gòu)的合理性,以真摯的情感來為作文增色。

2.進行有效的語文作文的首、尾訓練

教師在實施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強調(diào)實用性,跳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一些有應用價值的寫作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從范文中獲得真實的學習體驗,并將這些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教師還要讓學生意識到作文開頭引言部分的重要性,要能夠通過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來為整篇文章增添色彩,并注重首尾的一致性,作文結(jié)尾的部分要與開頭相呼應,增強文章的整體性和連續(xù)性。例如,針對食指的《相信未來》一詩的主題思想“堅定信念,保持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進行開題和結(jié)語的練習,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3.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應對多種寫作類型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學生在掌握扎實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高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體會語文寫作的樂趣。這就對高中語文作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寫作材料,鑒賞和分析各種類型的范文,讓學生能夠輕松應對不同類型的作文寫作??梢砸髮W生根據(jù)畢淑敏創(chuàng)作的《我的五樣》和韓少功的《我心歸去》兩篇文章,通過演講稿、話題作文等形式來記錄自己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平時堅持寫日記,為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高中語文作文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研究

1.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培養(yǎng)學生語文作文寫作能力的一個關(guān)鍵要素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室之外進行語文作文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chuàng)設寫作氛圍,讓學生掙脫枷鎖進行思考,創(chuàng)作出高質(zhì)量的語文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安妮•弗蘭克創(chuàng)作的《安妮日記》這部作品為基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作品主人公當時的處境和心情,將自己想象成渴望自由的安妮,表達自己對和平的美好期望,通過想象讓作文中的感情更加細膩和真實,增強作文的感染力。

2.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挖掘作文素材的能力,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趣事,并對不同的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以此來尋找寫作靈感,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和認識世界的方法,體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通過一種全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手段,給予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的機會,要求學生針對社會事件提煉自己的觀點,肯定學生的想法,并要求學生及時記錄下當時的感受和體會,在此基礎上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盧梭所創(chuàng)作的《寂寞》一文,感受不同身份的人共有的情感,以博大的胸懷來給予他人溫暖,要求學生帶著這些感悟思考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例如,扶老人過馬路、商販和小販之間的矛盾等,保留最純真的寬容之情。

3.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語文作文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如果學生缺乏寫作熱情,教師做出再大的努力也很難使學生提高寫作成績。所以教師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幫助學生將優(yōu)秀的作文發(fā)表到校報、雜志或其他類型的期刊中,以此來鼓勵學生,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配合教師的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梢宰寣W生以馬丁•路德•金的作品《我有一個夢想》為基礎,表達自己對未來的期望,感受語言的魅力,享受作文帶來的快樂,積累更多的寫作經(jīng)驗。

4.構(gòu)建良好的語文作文寫作平臺

第8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2―0041―01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原本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本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對生本教育視閾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一、對生本教育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

1. 概念。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學習自由,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快樂,進而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

2. 必要性。生本教育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受當前社會發(fā)展趨勢的影響。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社會對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而傳統(tǒng)教學所采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教學進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且將自己當成教學的主體,忽視了學生的意見和心理需求,教師強制性的知識灌輸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提高對學生主體的重視程度,以學生為本來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有序開展。因此,在生本教育視閾下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是勢在必行的。

二、生本教育視閾下做好高中語文教學應采取的措施

1. 教師重新定位,尊重學生主體。教師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其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這樣的角色定位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意見,學生的被動地位十分明顯。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融入生本教育理念,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教師要將自己當做教學中的引導者、引路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而不是打著為學生好的名義強制性地作出決定。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開展教學,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從而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2. 立足語文教材,做好基礎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有立足于教材,所講解的知識才能更有實際依據(jù),學生也才能掌握到基礎的語文知識。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都是濃縮出來的精華,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應該在教學之前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研究,然后擬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之后在課堂上按照制定好的計劃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工作,這友生才能增加自己的基礎知識積累。

3. 拓展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教材知識的講解,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但是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適當?shù)赝卣菇虒W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涵。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說,在生本教育視閾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為學生講解教材知識的同時,將更多的課外書籍引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閑暇的時間閱讀更多書本,從中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

第9篇:高中語文得與失范文

一、思想引領(lǐng)者的姿態(tài)

《全日制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到:“高中語文教學,應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薄霸诮虒W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關(guān)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庇纱丝梢姡Z文教學具有階段性。因年齡和思維的特點,初中語文教學任務主要是教文字、語言,以言語技能的訓練來讓學生領(lǐng)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神意蘊。到了高中階段。語文教學則必須把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精神家園的構(gòu)建放在首位,把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統(tǒng)一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社會責任的過程,統(tǒng)一為將學生煉就成“大寫的人”的過程。

因此,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要做一名思想者,這既是語文教學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語文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條件。語文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的過程,就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過程。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對人類、自然、宇宙的關(guān)懷,對未來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將直接影響著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直接影響著學生建立一個怎樣的精神家園。

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應廣泛閱讀,涉獵經(jīng)典。無論歷史、地理、哲學、美學、科學,還是古典、現(xiàn)代;無論小說、詩歌、散文、傳記,還是報刊、雜志、網(wǎng)絡……一切凝聚著人類文化精華的讀物都應該是閱讀的對象。高中階段是學生精神發(fā)育、心靈成長的關(guān)鍵期,需要多方面的滋養(yǎng)。正如葉瀾在“鳳凰語文論壇”上談到“當學生茫然無頭緒時,你能否給以啟迪?你能否聽出學生回答中的創(chuàng)造?你能否讓學生的爭論擦出思想的火花?……”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說明教師的思想是多么重要。如果一個語文教師自身人文素養(yǎng)缺失,孤陋寡聞、見識短淺、精神疲軟,又怎能去滿足學生在心智成長方面對我們的期待呢?所以,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明確高中的教學任務,為了完成我們的教育使命,必須做一名思想的引領(lǐng)者。只有這樣,我們在教語文的過程中,才會有充實的內(nèi)心,才會有教學的熱情,從而讓學生始終充滿活力,真正認識到世界的美妙。

二、社會關(guān)注者的姿態(tài)

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這句不知被多少人奉為真理的名言一直引領(lǐng)著語文教學。語文確實是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科目,作為語文教師一定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內(nèi)容,否則你將被學生說成“OUT”了。現(xiàn)在我們面對的學生是在資訊爆炸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追逐時尚。喜歡新鮮,思想前衛(wèi),追求另類。同時他們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到長輩過度的呵護,所以他們更多的是只關(guān)心自己,只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對外在世界有所漠然。他們被動地囿于三點一線的單調(diào)生活,作業(yè)堆積如山,學習壓力很大。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使很多學生想了解社會,但卻沒有多少機會。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中那些令人鼓舞、令人興奮,甚至令人感動、令人敬仰的人和事,并通過我們的“傳播、評述”,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中活生生的人生風景,了解到真實豐富的世態(tài)人情。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時刻關(guān)注社會,并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了解“我”之外的社會,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構(gòu)建健康的精神家園。筆者在近兩年的語文教學中,每天都從報刊網(wǎng)絡上搜集社會熱點的新聞或時評,利用早讀或語文課給學生閱讀,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了,視野開闊了。如《千面鄧亞萍:轉(zhuǎn)身華麗,從不閃腰》讓學生們明白了“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錢偉長》讓學生明白了“一個人也許很聰明,也許可以擁有許多知識,可如果沒有高尚的品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就不僅不能對社會有益,反而可能危害社會”;《日本大地震》讓學生反思“災難能否喚起人類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幫我們自己”;《智利礦難》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是一個國家最好的宣傳名片”。學生了解到社會上除了那些杰出的人物之外,還有眾多普普通通同樣令我們敬仰的人和事,如“我缺錢不缺德”的重慶棒棒軍老人;“做好事要留名”的耄耋老人孫老伯;劉磊和他的“老少之家”;義工阿福;都市指路人龔建偉;丈夫背上的鄉(xiāng)村醫(yī)生周月華;“老師媽媽”李秀娟;廣西巴馬的車友義務送水隊等。讓學生了解到社會有冷漠的一面,如“見義勇為之前為何需先拍照自?!?、“執(zhí)法者怎能粗暴扇打76歲菜農(nóng)耳光”;同時也有溫情的時刻,如“鐵血警察的愛心不僅溫暖而且優(yōu)雅”、“深圳兩學生扶老人獎萬元,社會揚善決心不容遲疑”。讓學生了解炫耀是一種姿態(tài)的同時,低調(diào)更是一種人生的偉岸。語文教師時刻關(guān)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社會熱點引入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這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有益的嘗試,是語文教學的補充和輔助手段。

三、情感熏陶者的姿態(tài)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就要深挖其中的情感因素,視情感為靈魂,以情感為生命。因此,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是“多情”的教師。

著名作家、山東省作協(xié)顧問劉玉堂先生曾經(jīng)回憶當年語文老師上的一堂《石壕吏》:“老師拉著長腔朗讀‘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老師)的這一呼、一啼、一怒、一苦,讓小吏的兇惡叫囂,老婦的悲涼哭泣,直擊心靈深處,讓人潸然淚下?!薄叭舾赡旰?,當我有幸看到處于兩山狹峪中的石壕村時,語文老師那拖著長腔的聲音猶然在耳?!蔽蚁雱⒂裉孟壬恼Z文老師無疑是一位“多情”的老師,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受到了感情的熏陶,而且在幾十年后還能讓學生回味。所以,優(yōu)秀的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能夠挖掘出文本的人文思想,達到與作者同步思維的境地,和作者一樣“發(fā)諸真情,出于自然”,并能夠把學生帶八角色和現(xiàn)場,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陶,達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要成為“多情”的語文教師,必須做到如下兩點:第一,教師自己必須時刻滿懷教學的熱情。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當我們自己熱愛語文時,才能把這種熱愛傳遞給學生。只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