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

第1篇: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一】一、校園暴力的幾種表現(xiàn)

(一)打架斗毆。

打架斗毆是校園里最常見的暴力行為,通常是一些品德較差的大同學,自以為有力氣,就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來毆打校內外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這伙中學生與另一伙中學生相互毆斗的現(xiàn)象,也稱為學生打群架。中學生打架斗毆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聲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不難發(fā)現(xiàn),中學生打架斗毆的發(fā)生具有時間上的規(guī)律性:

(1)放學 時。中午或傍晚放學,特別是周末中午,一些與校內學生有聯(lián)系的校外少年,還有被學校開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門口尋找機會打架。同時,大批學生出校時易因發(fā)生碰撞而引發(fā)打架。

(2)考試結束時。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后,老師忙于批改試卷,學生普遍松口氣,一些不良學生就惹是生非,易發(fā)生打架斗毆。

(3)秋季開學時。新生剛入學,學校老同學串聯(lián)的,其中有因過去的“仇恨”而算賬的,往往采用暴力攻擊的手段來解決。

(4)課外游樂活動時間。不少學生喜歡到校外去打桌球、玩電子游戲和相聚郊游等。由于社會活動場所管理不嚴,人員復雜,學生之間常因爭輸贏、爭地盤而發(fā)生沖突,導致打架斗毆。

(5)節(jié)假日。由于休息時間,有的學生家長又不在家中,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就跑到外面去,易發(fā)生打架,甚至相約互斗。

(二)強索錢財。

這是近幾年來發(fā)生的比較普遍且嚴重的校園暴力現(xiàn)象,往往發(fā)生在中小學校門口或附近地區(qū),大年齡的中學生向低幼學生強索錢財,以暴力相威脅,逼迫低年齡學生交出零用錢或學習用品等,并不準他們告訴學校和家長。此類事件不僅摧殘了被襲擊學生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造成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對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擔驚受怕。

(三)毀壞物品。

有的中學生由于心中的不滿、怨恨等情緒作用,通過毀壞物品來表現(xiàn)和發(fā)泄。在一些中學生里可以看到被學生破壞的課桌椅、墻壁、門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學生發(fā)泄情緒實施攻擊的結果。這類攻擊行為的目標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爭風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戀現(xiàn)象越來越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而早戀給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由于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往往會因為女生而產生嫉妒、排擠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為缺乏溝通和引導而釀成打架甚至兇殺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礙。

青少年攻擊行為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這就是由于青少年的精神障礙所引起的攻擊性行為。國內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個主要表現(xiàn)就是具有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主要原因是在于他們的意識障礙、幻覺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礙、情緒情感激烈等。在這種異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引起攻擊性行為,給他人造成輕重不等的傷害,極端嚴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見的少年多動綜合癥,表現(xiàn)為多動、多話、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學習和生活,并會干擾社會秩序。有多動綜合癥的少年行為,常有攻擊性,一次性精神癥狀有突然發(fā)怒、行為沖動的表現(xiàn),二次性精神癥狀有明顯的暴力攻擊行為,在生活中顯得喜與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癥表現(xiàn)為意志和行為的障礙,造成行為混亂,在興奮之下會傷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癥者有的經常惹是生非,發(fā)生打鬧等沖動行為,造成對他人的攻擊。鑒于這些攻擊行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礙,而是在精神障礙的情形下發(fā)生的,所以應提醒人們給予特殊的注意。

二、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暴力病態(tài)在向校園延伸的結果。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fā)展下去,無疑會給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這種認識上的偏差,無論對其個人還是對社會而言將是非常危險的隱患。這種由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造成的校園“惡瘤”,如果不在校園內得到應有的遏制,那么以后社會將會為此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一)家庭暴力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們大多受到極度貧困、父母離異甚至家庭暴力等負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從而形成“攻擊性人格”。為此,他們往往采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還可借此在同學中樹立“威信”??梢姡狈﹃P愛、缺少管教是這些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師對學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土壤。

老師不論出于什么目的體罰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嚴重的。老師施暴在前,學生想要對抗在后,這也是“榜樣的力量”吧!

現(xiàn)在老師對學生體罰的事件,雖還是時有發(fā)生,但已大大減少,這正是教師觀念進步的體現(xiàn)。而校園“冷暴力”卻常常被忽略。校園“冷暴力”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對“問題學生”采取不理睬、疏遠、隔離及在語言上進行諷刺等行為。這些看來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舉動,但其殺傷力更大。老師如果對向個性較強的孩子采取“冷暴力”的話,將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輕則導致他們厭學,重則造成自閉的后果,還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極易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防校園欺凌主題班會二】一、活動主題:

我將本次活動確定為“拒絕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

二、活動背景及目的:

背景:上半年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主要有42起,其中初中生參與的校園暴力事件33起,占總數69%,初中成校園暴力事件高發(fā)階段。我校近期也出現(xiàn)了幾起學生打架斗毆的事件。

目的: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守則》的內容,使同學們明禮守法,更好地認識什么是校園暴力,校園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預防和抵制校園暴力,能與校園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沖突,防微杜漸。

三、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給學生發(fā)放《中小學生守則》,人手一份,制作多媒體課件、并搜集典型的校園暴力事例等。

2、學生準備:讓學生宣讀背誦《守則》,事先熟知《守則》內容,并思考校園暴力的表現(xiàn)及怎樣正確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在活動之前讓學生先思考,活動過程中學生能更輕松的接受和理解活動內容。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校園欺凌

1、部分學生對校園暴力這一詞語還很陌生,或理解不準,所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校園欺凌的定義,首先讓學生明確何為校園欺凌。

發(fā)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暴力。其主要表現(xiàn)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fā)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fā)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fā)欺凌者。因此,惡性循環(huán)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圍繞“什么是欺凌?為什么要反欺凌?”與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分享:所謂欺凌,簡單來說就是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靶@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chuàng)傷,并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要嚴厲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fā)生。

2、觀看校園暴力視頻,學生可以更直觀的感受校園暴力的惡劣性質,進而討論校園欺凌的危害,提出問題“校園欺凌有哪些危害?”

校園欺凌首先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傷害;其次是更為嚴重的心理上的傷害,使受害者產生不安全感,產生恐懼和焦慮。

3、多媒體出示2019年上半年校園暴力事件,并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產生校園暴力的原因有哪些。學生會根據平時的生活實際,總結出一些原因。

1月9日,廣西賓陽縣初中女生打群架,目擊者稱現(xiàn)場慘烈。

2月28日,云南富寧縣一中學女生宿舍內遭圍毆欺凌拍照上傳空間。

4月9日,山東鄒城初二女生宿舍內被毆打被逼下跪。

4月17日,北京105中學一女生遭輪番扇耳光。

4月17日,廣東汕頭多名青少年圍毆一名身著校服男生。

4月19日,湖北紅安00后為爭女朋友斗毆,操板磚砸人手段兇殘。

4月30日,福建南安一初一男生被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追打,捅傷。

5月12日,福建晉江學生校外打架一死兩傷。

5月19日,遼寧沈陽寧官實驗學?;@球暴力事件。

6月16日,山東濟南一中學多名學生暴力毆打同校學生。

6月21日,湖南懷化一女生在校園遭8名學姐群毆致耳膜穿孔。

6月26日,河南信陽數百中學生赤膊群毆。

(二)抵制校園欺凌

此環(huán)節(jié)設置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

1、同學間發(fā)生矛盾時,作為當事人,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2、矛盾一時難以解開,如何有效扼制校園欺凌的發(fā)生?

3、一旦發(fā)生校園欺凌事件,如何應對?

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從學生間出現(xiàn)矛盾時、校園欺凌發(fā)生前、校園欺凌發(fā)生中三個不同階段提出的,能夠讓學生思考在不同情況下如何處理矛盾,并盡可能的避免校園暴力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校園欺凌,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避免傷害。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避免校園欺凌的做法:

從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師;懂自救。

從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沖動;換位思考。

(三)校園欺凌案列分析

某中學一女生食堂打飯時,和另一名女生發(fā)生口角,沒想到,竟遭到多名女生毒打,其中一位打人后,還做出勝利的手勢。根據以上案例,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正確方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引案例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如何保護自己,并引導學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2、面對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準確地作出判斷,然后機智勇敢靈活地與其斗爭;

3、積極尋求家長、學校和社會的保護;

4、受到侵害時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總結

第2篇: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關鍵詞:網絡欺凌;青少年;危害;對策

在生活當中,用肢體行為攻擊受害者,或者用孤立、惡意中傷、排擠、傳播謠言等方式來達到讓受害者心靈受傷的目的,都屬于欺凌行為。因此,有人把欺凌定義為恃強凌弱、以多欺寡及持續(xù)性地傷害他人的行為。近年來,隨著通信技術的發(fā)展、網絡的普及以及社交網站的盛行,網絡世界出現(xiàn)了一種欺凌的新形式――“網絡欺凌”。青少年是網絡欺凌的主要對象。筆者通過大連心理咨詢機構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大連地區(qū)部分學生患有學??植腊Y、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網絡欺凌。

一、“網絡欺凌”行為界定及其現(xiàn)狀

(一)行為界定

欺凌:在生活當中,用肢體行為攻擊受害者,或者用孤立、惡意中傷、排擠、傳播謠言等方式來達到讓受害者心靈受傷的目的,都屬于欺凌行為。因此,有人把定義為恃強凌弱、以多欺寡及持續(xù)性地傷害他人的行為。指 恃強力弱以多欺寡及持續(xù)性的傷害他人的行為。

關于“網絡欺凌”,大眾比較認可的概念是:個人或者群體通過網絡或者通信工具對受害者進行侮辱、威脅、騷擾的行為。常見的現(xiàn)象有:在網上對其他網民使用語言暴力;把受害人資料(如真實姓名、容貌等)公開,俗稱“起底”;把受害人容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這些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俗稱“改相”;在論壇中通過發(fā)帖甚至“洗版”等方式公開侮辱受害人,等等。

所謂“網絡欺凌”(Cyber-bully),是指通過在網絡(包括電腦、手機或其他可以連接網絡的通訊媒體)散布個人隱私、圖像,甚至是虛假的謠言等來使受害者在線上和線下遭到騷擾和侮辱。這種被公開或者匿名侮辱的經歷會給青少年造成巨大的心理傷害,嚴重的甚至導致很多青少年的抑郁與自殺行為,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二) 現(xiàn)狀

“網絡欺凌”(Cyber-bully)開始演變成全球的浪潮,并逐漸成了困擾各國的校園問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與中國的香港與臺灣都有資料與數字顯示,有10%-30%的青少年遭受過“網絡欺凌”,美國、日本都有過“網絡欺凌”受害人不堪痛苦而自殺的相關報道。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香港游樂場協(xié)會、澳門街坊會聯(lián)合總會聯(lián)合在廣州、香港及澳門三地同步進行了一項有關青少年“網絡欺凌”的調查,并在2013年11月12日了《穗港澳青少年網絡欺凌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贩Q:在2460個調查樣本中,有394名欺凌者及469名受害人,約占調查樣本的16%和19%??梢?,在“網絡欺凌”現(xiàn)象中,青少年當中的欺凌者和受害者人數是相當的,所占比例也較大,都接近兩成人數[1]。

二、青少年的網絡欺凌行為透析

導致青少年產生網絡欺凌行為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外也與外在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

(一)內部因素

1.基于青少年自身特殊的心理特點

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尤其是受西方后現(xiàn)代文化思潮的影響,認為不能委屈自己,不滿意就要表達出來,這是自己的權力,在性格上難以,加上好勝且不安分,尤其是女孩子她們在學校里拉幫結派、“勾心斗角”,并用各種損招排斥、報復一些她們認為與眾不同或是不合群的同學。因為網絡具有傳播面大、傳播速度快、便捷等特點,成為了這些青少年攻擊他們“看不順眼”的同學的首選途徑。

2.青少年缺乏管理情緒與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很多青少年與同學同伴生矛盾后,由于缺乏合理的溝通方式,導致憤怒與敵對情緒較高,而因為個體缺乏應對這些情緒與沖突的心理技巧與方法,帶著這種情緒狀態(tài)面對網絡時,其極高的負性情緒導致了思維的偏激,一些偏激的、沖動的思維、觀念與想法縈繞腦中,揮之不去,此時他們已經失去了理性,無法對他人形成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完全處于偏激、敵對片面、鉆牛角尖的狀態(tài),消極思維又進一步推動負性情緒,在大腦中不斷地增強循環(huán),這時那些惡意中傷的、夸大的、甚至是誹謗的語言經由指端流淌而出,個體不會想到其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給別人帶來的傷害。而這種行為很容易與網絡建立條件反射,即每當情緒不好的時候,只要打開電腦,其負性情緒與消極思維首先優(yōu)先興奮起來,長期以往,甚至發(fā)展成個體從事“網絡欺凌”的一種超凡的能力與靈感。

3.弱勢群體表達不滿的途徑

有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些令人氣憤的網絡欺凌事件的肇事者在現(xiàn)實生活竟然是性格內向、軟弱、膽小的個體,呈現(xiàn)出雙重性格。當一些孩子因為性格懦弱而不敢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去對抗比他強大的同學,他可能會選擇網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他們是弱者,只能在虛擬的世界去實現(xiàn)他們成為強者的夢想。

(二)外部因素

1.社會大眾轉播媒體的負面導向作用

電視劇與電影等大眾傳播媒體的不健康內容對青少年起到了不良的導向作用。如2004年美國就曾以女孩的欺凌行為為題材拍攝的《壞女孩》,韓國的《我的野蠻女友》、 臺灣的《流星花園》等影視作品的風靡一時,其中很多情節(jié)是關于主人公的暴力與欺凌行為,其實對青少年的以強欺弱、以大欺小、拉幫結伙等欺凌行為提供了示范與效仿的榜樣。

2.網絡欺凌行為容易實施

因為網絡的虛擬性與隱匿性,導致了網絡欺凌行為的“去個性化”,使個體需承擔的行為后果的風險降低了,導致個體的自我道德約束力也隨之降低,沉溺于網絡交友的青少年往往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和人溝通,情緒上易焦慮、易激惹,容易與人發(fā)生沖突。所以當他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游蕩的時候,心中充滿的是陰暗與敵對的情緒,而這種敵對情緒激發(fā)了他們在網絡上表達對某些人的語言攻擊行為。

三、網絡欺凌行為的危害

網絡欺凌行為對青少年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毀滅了無數個原本幸福的家庭??梢哉f網絡欺凌社會的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研究表明,網絡欺凌行為與學生的缺課率有關,遭受過網絡欺凌行為的學生表現(xiàn)出更高的缺課率。即使那些實施網絡欺凌行為的個體在學習成績上也沒有明顯的提高,更多的個體呈現(xiàn)出迷戀網絡,成績下降的狀態(tài)。

(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危害嚴重

抑郁是欺負給青少年帶來的最明顯健康危害之一。青少年早期抑郁的持續(xù)發(fā)展可能會擴展到整個青年期和成人期。無論是受欺者,還是欺負者都表現(xiàn)出低自尊的傾向,各角色都有嚴重的抑郁的風險。他們也會因為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而誘發(fā)物質濫用[2]。

(三)自殺行為

自殺是網絡欺凌行為帶來的最令人震驚的后果。2013年8月初,一名14歲的女孩因在ask.fm網站表達自己受到抑郁困擾而受到欺凌者的持續(xù)謾罵,最終精神崩潰,上吊自殺。短短一年時間,僅該網站遭受網絡欺凌而最終自殺的人已經超過10人??梢哉f,相當一部分人正在遭受網絡欺凌行為的毒害,自殺在他們心中已經是解決這個問題有效途徑。

四、減少與預防網絡欺凌行為的對策

“網絡欺凌”行為已經是網絡時代的一個副產品,是需要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下面僅從一個心理學工作者的角度為大連青少年“網絡欺凌”行為的預防與減少提出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肩負起對青少年的教育責任

1、首先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給青少年科學的心理學知識,提高青少年理性處理負性情緒的方式方法,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能力,具有合理解決同學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的能力,學會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提升每名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其健康而優(yōu)秀的人格品質,如果每個學生的心理能夠充滿陽光,客觀評價與對待外界事物,就會從根本上減少網絡欺凌行為的發(fā)生[3]。

2、加強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與道德的宣傳教育。利用有效途徑進行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ǎng)與道德教育,但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創(chuàng)新、靈活、高效,比如可以利用心理課、德育課或者主題班會等形式,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劇、心理劇、頭腦風暴討論等活動方式,對網絡欺凌行為進行認識與討論,讓每一個孩子通過活動方式,去真實呈現(xiàn)并真切感受網絡欺凌行為給他人心靈帶來的巨大傷害與后果,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心、愛心、換位思考等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培養(yǎng)道德情感,培養(yǎng)當代青少年 “慎獨”的道德品質,即獨自一人是,也能做到善良、正直、公正、行為檢點,一個人做壞事的時候會焦慮、內疚與良心不安,以加強個人獨處時的修為。

3、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們知道,網絡欺凌現(xiàn)象對他人造成的精神傷害,已經構成了侵犯行為,嚴重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惡意中傷、誹謗、嚴重的人身攻擊導致了他人精神失?;蛘呱膯适?,是需要承擔法律后果,樹立學生的法律責任意識。

(二)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網絡行為,做好積極的引導工作

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進行監(jiān)督與引導,做孩子心靈的好朋友,當孩子情緒上有所波動的時候,要及時關注引導,不讓孩子心理留有陰暗與灰塵,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可以向父母傾訴,父母要給予積極的引導,一方面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與減少孩子的網絡欺凌行為,同時對受網絡欺凌的孩子,家長也能夠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與途徑保護孩子受傷的心靈,及時解決其所到來的消極后果。同時教育孩子在遭受 “網絡欺凌”時,要能夠打破沉默,及時與家長、老師溝通,勇敢地站起來保護自己。

(三)大眾傳播媒體要有健康正確的輿論導向,建立綠色和諧的媒體環(huán)境

大眾傳播媒體包括網絡、報紙、影視作品等要注意輿論導向,多一些對社會正面的積極事件的報道,減少與淡化一些負性事件的報道,如果都社會負性事件大肆宣傳與報道,會給媒體受眾消極的心理暗示,為大眾提供了可效仿的行為。這就是為什么惡性事件報道后,會接二連三的發(fā)生同類事件。(如富士康員工自殺事件、一下崗工人的校園殺人事件等)

(四)幫助孩子建立積極健康的網絡外的娛樂方式

學校與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積極、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方式,比如:體育運動、繪畫、音樂、棋類等健康的娛樂方式,尤其是鼓勵孩子每天都要堅持體育運動,體育運動是調節(jié)情緒的最好方式之一,體育運動會通過改變人體內的激素分泌如腎上腺素的分泌而產生積極情緒。這些活動均會讓孩子獲得愉悅、輕松、寧靜的情緒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的思維與對事物的看法均是積極的樂觀的與理性的。

(五)網絡主管機構要進一步健全網絡管理機制。

加強信息內容審核,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中關于保護個人特別是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規(guī)定,嚴格落實先審后發(fā)的管理要求,不得轉載傳播有關“網絡欺凌”信息內容,對蓄意傳播此類信息的用戶關閉賬號。

[參考文獻]

[1] 姜萍.當代青少年“網絡欺凌”現(xiàn)象探析[J]. 廣西教育,2014(2).

第3篇: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一、案例背景

臨近放暑假的某日,一位媽媽神色慌張地進入心理輔導中心,急不可耐地說:“教師,女兒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我想要報警,可以嗎?”我為她倒了杯水,請她坐下來慢慢說。在她的述說中,我了解到――

女兒萌萌,17歲,高二物理班的女生,暑假后要升高三了。中等身材,皮膚雪白,長相清秀可愛,性格較靦腆。萌萌小時候是個可愛的乖乖女,到了青春期后,開始有些叛逆,情緒起伏,情感方面也有不少分心,導致中考在外省市考得不理想。父母親為了女兒能享受到上海高考近三年考生數跌入谷底的“高考福利”,放棄了在外省市舒適的工作、房子、人脈關系等,在母親45歲、父親50出頭的年齡以“人才引進”的方式,2013年獲批到上海工作,重新打拼人生。

萌萌是高一寒假后來到上海的,之前在合肥的一所市重點中學就讀,因為考試科目不同,轉學上海后,學習上她一下子感覺輕松許多,每天晚上八點多就可以完成作業(yè)。但由于兩地教材內容的不銜接,她的考試成績并不理想。

在學習上,她覺得上海的教師過于遷就學生,只要學生一叫今天作業(yè)很多,教師原本要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就不布置了。教師上課節(jié)奏慢,慢到她可以睡一覺,所以對父母抱怨:在上海的學校里讀書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青春。

在生活上,她覺得上海太大,人口太多,交通擁擠,無論去哪里,路上至少花費一兩個小時,覺得上海的生活遠不如原先的城市便捷。

在人際交往上,她與其他學生不多言語,僅與同桌(也是轉學過來的女生)比較投緣。在整個班級中顯得有點落寞、孤獨,內心非常排斥上海,覺得現(xiàn)在這一切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根本沒有考慮過她的感受。處處覺得上海不如合肥好。

正因為此,高二上學期班級中有一位男生與她挺談得來,看問題角度與她接近,慢慢地萌萌覺得總算在上海的新環(huán)境中有知音了,班級中基本上只跟這個男生一起說話,聊天,同進同出。母親問起,她總說“你們不要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交往”。母親也算開明,覺得通過與這個男生的交往能夠讓孩子逐漸接納新學校、新生活,她也不反對,只要女兒開心,只要考試成績還可以。所以有幾次雙休日男孩約萌萌去打羽毛球,母親也沒有阻止,覺得一起鍛煉鍛煉身體也挺好,甚至他們倆打球結束,母親還開車去接他們,并把男生送回家。期間還邀請男生到家里為女兒慶祝生日。于是一段時間內,萌萌因為心情好了,不再是臉色蒼白、弱不禁風的樣子,考試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后來其實兩人在戀愛了,母親因為工作忙碌并不知情。

但是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讓母親和萌萌一下子被打懵了,根本無法接受!導火線是萌萌覺得馬上就要高三了,沒有太多時間花費在戀愛交往上,與男生提出了分手要求。

單純的女兒因為與男生無話不說,把之前在合肥與男生交往的情況也如實告訴了這個男孩。男孩接受不了分手要求,居然盜取了萌萌的QQ號,把萌萌與合肥男生的聊天記錄全部截取下來,打印出來,又把萌萌與他交往的聊天記錄也全部復制一份,更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時萌萌與他打電話,他都錄音了,其中有不少很親昵的語音。現(xiàn)在男孩以此為要挾,威脅萌萌要么繼續(xù)與他交往下去,要么把這些聊天記錄(文本、錄音)公布在班級QQ群里,或者互聯(lián)網上,讓全班學生都知道萌萌是個怎樣的女孩。

母親根本沒想到男生會這么有心機,手段卑劣,氣憤得不得了。萌萌更是嚇得期末考試后幾天不敢來學校上課。馬上要升入高三,臨放假前要進行高三的各項學習內容布置,萌萌卻嚇得惶惶不可終日。這次的異往打擊對她來說是她無法應對的。因為已不可能再分班了,高三是加一科目高考,學校只開設了一個物理班,高二選修課已經加學了一整年的物理。

講完這些之后,母親急不可耐地問我:“我想要通過報警來阻止男生將女兒的隱私暴露,可以嗎?或者找這個男生談一下,看看男生有哪些條件,我們是否可以滿足?”

事情的前因后果聽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錯綜復雜。轉學事件給萌萌,包括給她的家庭帶來一系列的變化:(1)對新環(huán)境適應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存在比較嚴重的排斥心理;(2)在父母高期望值下引發(fā)了較嚴重的學業(yè)壓力、焦慮,使其生活壓抑,對整個家庭為了她而搬遷來上海的得失(是否有必要,是否值得等)存在質疑;(3)存在不合理認知,片面認為上海處處不如合肥,懷念以前的學校、教師和學生。萌萌采取“鴕鳥政策”的心理防御機制,自以為是,自我封閉。一方面,她覺得上海的女學生比較幼稚可笑,與她們之間缺乏共同話題;另一方面,又將全部的情感寄托放在這個男生身上,陷入情感危機。母親來求助的主要目的想解決網絡欺凌問題。

二、認識網絡欺凌及其危害性

(一)網絡欺凌的含義

所謂網絡欺凌,是指個人或群體利用網絡的便捷性,通過電腦或手機等電子媒介,以電子郵件、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對他人所進行的謾罵、嘲諷、侮辱、威脅、騷擾等人身攻擊,從而造成受害者精神和心理創(chuàng)傷。

本案例中,男生準備對萌萌實施的網絡欺凌方式主要是:向受害者發(fā)送帶有嘲笑性的或是威脅性的短信;發(fā)送惡意郵件;利用QQ空間等傳播媒介擅自他人敏感的或是私密的信息,包括他人的個人資料、照片或音頻、視頻等;將他人的信息資料上傳到網上,多為對他人造成傷害的隱私等資料。

(二)網絡欺凌的危害性

網絡欺凌不像傳統(tǒng)欺凌那樣公然明顯,它是一種冷暴力(cold violence),一種精神虐待,傷害的是青少年的心靈,而心靈的傷害是非常不容易消除的。受害者中普遍存在的“沉默文化”更使得問題變得嚴峻。網絡的無國界性導致欺凌行為影響范圍更廣,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導致網絡欺凌現(xiàn)象更為嚴重,網絡傳播的匿名性使得監(jiān)控網絡欺凌行為變得困難,被欺者對欺凌事實的隱瞞導致對網絡欺凌行為的干預更為困難。

輕微的網絡欺凌會造成青少年壓力重、緊張、自尊心受挫、失敗感,嚴重的欺凌行為則會導致學生退學、接受心理治療,甚至自殺。

網絡欺凌受害者會產生心理社會適應不良,發(fā)生在同班的網絡欺凌導致學生拒學、不再信任同學。發(fā)生在校外的話,也會影響其在校表現(xiàn),比如學業(yè)成績下滑,害怕和避免參加社交活動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變換學校,搬離原來的社區(qū)以及原有關系網的破裂。

三、心理教師支招

鑒于母親來訪時,男生尚未在QQ群里,我給母親的建議是:暫時先不要報警,也不一定非要找男生聊,可以冷處理。因為放假在即,或許是男孩一時頭腦發(fā)熱,情緒激怒而利用言語發(fā)泄一下。一旦女孩及家長采取過激舉動,反而可能讓男生覺得既然你這么害怕,擔心網絡后的破壞性影響,我非要實施不可,從而導致事態(tài)朝著不可接受的方向發(fā)生。

對于萌萌的心理輔導,我采取了認知療法:我請萌萌用“幸好”從以下幾個角度去造句――

“時間上,這件事情幸好發(fā)生在高二結束,還有一個暑假及高三一年可以調整自我。幸好發(fā)生在17歲而不是27歲正當戀愛之時,對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必無限放大。”

“空間上,幸好放暑假,兩人各自在家里,不像平時上學在班級里抬頭不見低頭見,彼此難堪。當面威脅無法發(fā)生,即使短信騷擾,可以不予理睬;或者干脆換一個手機號碼,徹底清靜?!?/p>

造句后,萌萌長吁了一口氣,感覺好像卸下了一塊大石頭。暑假中,萌萌被母親帶回合肥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又參加了高三學科的補習,還安排了一次去西寧青海湖的旅行,慢慢修復了由這件事情造成的煩惱心緒。

對于母親的輔導,側重在促使其無條件地接納女兒,給予寬容和更多的關愛,化危為機,將這一事件作為母女溝通的突破點,無論發(fā)生什么,女兒都可以告訴母親并且與母親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同時,引導母親和女兒注意防范網絡欺凌,進一步增強上網、手機聊天等新媒體使用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關于網絡欺凌的思考和應對

果然如我所料,后來男生并沒有把這些資料到QQ空間及互聯(lián)網。盡管這是一起網絡欺凌未遂案例,但對女生萌萌的心理還是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之后的一年高三生活,她一直郁郁寡歡,沒有任何好朋友,不信任所有的同學,更加排斥上海及上海學生。拍高三畢業(yè)照的前一晚,她哭了一個通宵,跟母親說:“我想拍照的人,拍不到(指合肥學生),我不想拍照的人偏偏要我跟他們一起拍?!睂е碌诙煅劬δ[得像葡萄一樣,因此沒有去參加高三畢業(yè)照的拍攝。當其他學生都在留戀母校,感恩師生情誼,將三年高中生活定格在一張張照片之時,她獨自在家流淚。填報高考志愿時,所有上海的大學,她一概不填。原本她想報考的合肥大學,今年又恰恰不在上海招生,于是她把郁悶、氣憤一股腦兒撒在父母身上。填報志愿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萌萌天天痛哭流涕,情緒低落,二模、三模成績一降再降,對自己毫無信心。最后高考成績揭曉,370多分,二本,母親說或許只能到江西農業(yè)大學去讀書了。高考結束,萌萌就回了合肥,學校舉行的高三畢業(yè)典禮,她也沒有參加。

(一)案例引發(fā)的思考

隨著社交網站、移動互聯(lián)等的盛行,網絡欺凌在青少年中的危害越來越大。網絡欺凌已經開始演變成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網絡欺凌的形成原因很多,有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也和個體自身的人格、當時的情境有關聯(lián)。青少年時期,貪玩和好奇的心理以及做事時不考慮后果,使得很多人在成為施害者的同時也成為了受害者。加之青少年此時是非觀念尚不牢固,情緒又極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他們或許有時并無惡意,但卻在無意中造成了對他人心靈的傷害。青少年的攻擊性人格以及愛愚弄的性格也使得欺凌行為得以發(fā)生。

(二)網絡欺凌的應對舉措

1.青少年――增強自助與互助意識

當發(fā)生網絡欺凌時,青少年自助意識和行為顯得十分重要。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隱私保護意識,不輕易在網絡上公布自己的隱私及各種個人信息。認真對待網絡騷擾和欺凌,一旦遇到嚴重情形,立即報警。妥善保護好聊天記錄、QQ留言及短信記錄,以便日后可以作為被欺凌的證據。一旦發(fā)生被騷擾和欺凌,立即更換賬號,不予回應,不參與跟帖等,并馬上告訴父母或主動向學校舉報。同伴間的支持和幫助也有助于遏制網絡欺凌,受害者可主動向同伴傾訴,目擊者應提供指引和協(xié)助,主動向學校舉報,增強全體學生的網絡道德和網絡責任意識。

2.學校――研究、培訓和教育

首先,要摸清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情況,掌握學生們到底在網上干什么。為此,我們學校設計了“上南中學學生網絡欺凌調查問卷”,申報了區(qū)級課題“高中生網絡欺凌預防和干預機制的實踐研究”并開展實踐研究。其次,要加強青少年網絡道德素養(yǎng)教育,提倡“文明上網”,開發(fā)針對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青少年應對網絡欺凌指導手冊》,制定反對網絡欺凌行為的校紀校規(guī)。對校園內發(fā)生的網絡欺凌現(xiàn)象采取“零容忍”態(tài)度。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學生和家長開展抵制網絡欺凌相關知識的培訓講座,幫助家長和學生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增強防范意識。師生共同學習應對網絡欺凌的解決方法,當學生遭遇網絡欺凌時,及時給予當事學生安慰和支持。加強道德思想建設,打造以“尊重、寬容”為榮,以“辱罵、欺凌”為恥的校園網絡道德風尚。

3.父母――關愛、接納和防范

家長要掌控孩子信息通訊技術的使用,經常留意孩子的電腦、手機上網時間、聊天對象以及孩子的情緒、行為或身體方面的異常情況。與孩子共同營造和諧、民主、相互信賴的家庭氛圍,一旦孩子遭受欺凌時,及時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懷和關心,而不是批評和謾罵。掌握一定的網絡安全知識,當孩子被欺凌時,可以攔截和截屏收集證據,聯(lián)系網絡運營商過濾后續(xù)信息等。同時教育孩子恪守網絡道德和禮儀,防止孩子成為網絡欺凌的肇事者。

4.社會――樹立規(guī)范和責任意識

借鑒國外的經驗,可利用法律和規(guī)范來約束青少年的網絡行為,從制度上杜絕網絡欺凌現(xiàn)象的發(fā)生。比如美國在2003年由克林頓簽署了《兒童互聯(lián)網保護法》,英國、日本等國家均已出臺特別針對網絡欺凌的相關法規(guī),美國有議員還建議將欺凌行為列為犯罪。我們首先應當對網絡欺凌的各種行為、性質做出比較明確的規(guī)定,當出現(xiàn)侵權事件時,可立即追究其法律責任。

另外,要加強網絡提供商、服務商的社會責任意識。比如,2002年日本開始實施《提供商責任限制法》,當網絡出現(xiàn)對他人名譽造成侵害的網頁、BBS、跟帖等,受害者有權要求網絡服務商公開信息者的信息、相關IP地址等時,信息主管部門有權要求網絡提供商迅速刪除不良信息,這樣可免于承擔經濟責任和第三方指控等。

第4篇: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校園暴力”也稱“校園欺凌”,是指發(fā)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絡、器械等,針對師生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靶@暴力”的對象一般為相對弱小的學生群體,近年來針對教師的暴力事件也呈上升的態(tài)勢。

“校園暴力”事件的泛濫是長期積淀的社會問題的顯現(xiàn)。首先,以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特征的應試教育行為,是中小學“暴力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忽視品行操守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和全面發(fā)展。久而久之,部分學生缺乏是非觀念,價值觀扭曲,出現(xiàn)暴力傾向。

其次,獨生子女現(xiàn)象與“校園暴力”事件密切相關。由于特殊的家庭結構,獨生子女在教育和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偏差,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社會不良影響就會趁虛而入,自私、貪婪、唯我獨尊等負面行為就會占據上風。在適宜的土壤、氣候和環(huán)境條件下,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突然爆發(fā),引發(fā)校園傷害事件。

再次,教育懲戒的缺失是“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一段時間以來,所謂的“賞識教育”被無限夸大,許多學校的校園和課堂淹沒在虛假廉價的贊揚和贊美聲中,這種無病的世故和只顧表面的圓滑,使教育沒有了嚴格的要求和必要的懲罰。日前廣為傳播的中國留學生在美校園發(fā)生的事件,當事施暴學生被美國法律嚴懲,企圖賄賂法官的家長亦被逮捕。這一事件,一方面讓我們?yōu)檫@些熊孩子及其家長的行為汗顏,另一方面也為我們處理類似事件提供了借鑒。

第四,教師權威的下降是“校園暴力”產生的誘因。我國歷來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所謂天地尊親師,教師在學生心目享有神圣的地位。但是,在商品經濟大潮沖擊下,當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大下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教師僅僅成了知識的提供者,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是接受服務的消費者,是上帝。這種觀念使師生關系充滿了市儈氣,面對沾染上社會不良習氣的問題少年,教師不敢管,不能管,助長了“校園暴力”的產生。不僅如此,作為弱勢群體,針對教師的傷害事件也不斷增加。社會對教師學識品行的苛求與其得到的待遇形成巨大反差,教育工作成了最沒有吸引力的職業(yè)之一,教師成了最沒有尊嚴的群體。如此惡性循環(huán),育人環(huán)境雪上加霜。

第5篇: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范文

關鍵詞:體育;游戲教學法;心理素質教育;效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的心理的健康問題就越來越被重視起來,在以往的身體健康就是健康的標準已經不符合當下時代的健康標準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的健康觀點。心理健康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能使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和諧,自己與他人的社會關系能保持一個和諧健康的狀態(tài)。從現(xiàn)代的教育觀點來看,心理素質的健康與否也是考驗一個人能否有全面發(fā)展的可能性。目前來看,在學生們中,心理健康還是沒有受到更多的重視的,學生的心理健康較為嚴重,情況也較為普遍,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性格敏感、焦慮、偏執(zhí)、憂郁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問題,即便有,也主要是開一些心理疏導室,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沒有真正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體育課是大多數學生最喜歡的課程,因為其開闊的學習環(huán)境、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在體育課程中能更好地放松心理。當游戲教學法運用到體育課程中,學生能在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放松緊張學習了一天的心情,寓教于樂,能更有效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起到輔助的開導作用。

1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1.1家庭原因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明顯的體現(xiàn)出了家庭氛圍對孩子身心健康影響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表明,家庭氛圍、父母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等對學生們的心理影響都是很大的。有研究資料表明,心理健康的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氛圍都是非常良好的,父母關系良好,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也是非常和睦的,家長多會聽取孩子的意見,有涉及孩子自身的事情會和孩子商討,不會獨斷專行,學生在家庭中能充分感受到家長的愛意。所以在這種家庭氛圍下,孩子就能生出許多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父母關系緊張、父母獨斷專行、對孩子過度的溺愛和管教,對孩子的心理素質發(fā)展都有著極大的心理安全隱患。

1.2學校原因

學校的教育是系統(tǒng)而全面的,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校風都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深刻的影響。學校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只把學生當作考試機器,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在有的學校,教學方式也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況,體罰換成了變相的心理折磨,例如在學生有遲到的情況下,老師讓學生罰站在講臺上,這種情況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侮辱,很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崩潰、大哭。學校的校風建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好的校風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能有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生活。反之,差的校風不僅僅對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也會造成阻礙。校園凌霸、校園欺凌等問題層出不窮,就是因為學校沒有一個良好的校風,這對當事學生造成的心理傷害也是不可磨滅的。

1.3社會原因

學生不僅僅是學生,也是社會人,學校也是個小型社會,在市場經濟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學校這塊凈土也難逃被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使得學生確立錯誤的人生觀,產生消極的心理心態(tài)。

1.4學生個人原因

學生從上學開始,一直都是處在人生觀的建立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往往對各種問題產生疑惑,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對學生某些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等進行引導疏通,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們健康積極的心理素質。

2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效能

體育游戲教學法是指將體育教學容融入到體育游戲當中,通過老師和學生相互協(xié)作,改編成各種好玩的體育游戲,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在其娛樂的氛圍當中,學生更容易將內心存在的問題釋放出來。體育游戲教學法具有豐富的娛樂性、競爭性、交往性和鍛煉性,在教學過程中,更能全面緩解或解決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

2.1體育游戲教學法其娛樂性緩解學生的消極情緒

在其他學科中,學習被賦予了更大的作用,學生疲于應付各個學科的學習和考試,在此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學生消極的情緒。體育游戲教學法由于其豐富的娛樂性,能讓學生通過體育游戲放松心情,改善學生消極的情緒。

2.2體育游戲教學法其競爭性緩解改善學生的焦慮情緒

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學生們參與競爭,接受挑戰(zhàn),有利于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學生們在其他科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的一時下降或者無法提高,使得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體育游戲教學法其帶有娛樂的競爭性,不管是勝利或者失敗,對學生在其他科目的學習焦慮都能有極大改善。

2.3體育游戲教學法其交往性緩解學生敏感脆弱的心理情緒

在體育游戲教學法運用過程中,學生需要溝通協(xié)作才能完成獲勝。在課堂上,老師主要發(fā)揮一個調度作用,主要還是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們團結協(xié)作。體育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明顯增加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擴大了學生的交往范圍,建立了學生的親近關系,緩解了學生孤獨敏感脆弱的心理問題。

2.4體育游戲教學法其鍛煉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共同發(fā)展

體育游戲和體育活動一樣,有著鍛煉身體的作用,在良好的體育游戲教學氛圍中,學生們不僅僅緩解了多個心理問題,身體上也得到了極大鍛煉。體育游戲多以靈活性、合作性的游戲為主,因此體育游戲教學法較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身體靈活性,鍛煉了身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3體育游戲教學法的意義和作用

體育游戲教學法通過其相互協(xié)作,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體責任感,其競爭性又激起了學生們的競爭心理,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鍛煉了身體,為學生們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冉北航,戴冰.體育游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18(5):74-75.

[2]史博.論體育游戲教學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2):67-68.

[3]丁曙,張同寬.體育游戲對青少年健康人格社會化發(fā)展的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6):135-136.

[4]李愛珍,莊孝利.體育游戲與學生心理健康淺探[J].成才之路,2009(33):64.

[5]吳斐.初中體育課教學中游戲法的應用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3.

[6]戚明明.游戲教學法對小學生體育學習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