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

第1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經驗;經驗總結

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最受用,這恐怕沒有標準的答案,但也不是沒有答案。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一步步地進行總結,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在課堂上所實施的教學方法,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一來,在語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能夠不斷總結經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主動權,從而能夠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

一、初中語文教學流程的方向總結

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在課堂上的教學流程。語文教育者根據經驗總結出來這樣一條流程方向:第一步就是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開始之前一定要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能夠讓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對文章就有大體的了解,做完相應的課后習題,剩下不會的題目就可以在老師正式講課的時候,著重聽講自己不太懂的問題。第二步就是在老師講完文章之后,提出一些問題來讓學生完成,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把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出來,在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的討論交流中得出答案。最后一步就是老師要將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及時補充正確的答案,對于說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人教版中《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中,老師先讓學生在講課文之前進行內容的預習,在老師講完文章之后,讓學生做后面的課后題,在回答該怎樣看待盲孩子影子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往往會有一些欠缺,這時候老師就要再進行補充和完善。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所遵循的經驗原則

1.學生掌握主動權原則

如何讓初中生在課堂上掌握主動權?在傳統(tǒng)教學意義上的課堂上老師是作為整個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處于一個被動者的地位,而根據教育工作者多年的經驗,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掌握主動權,要讓學生去主動地進行學習,給予學生一些能夠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活動。比如,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濟南的冬天》,老師讓學生主動地朗讀,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老師要進行獎勵表揚,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就是在掌握課堂的主動權。

2.合作學習的原則

第2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一、 課題的研究目標

1、 科研目標

通過研究,探究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發(fā)展獨立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發(fā)現和獲得知識,并在實際中去運用知識。教學模式是師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2、 育人目標

在教學中由問題引發(fā)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深層次理解并掌握及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整體發(fā)展,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3、 工作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真正改變角色,課堂教學變成雙向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業(yè)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專題研究,推進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

二、 課題的研究假設(理論假設)

如果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對研究對象采取以問題為中心,層層設疑等措施,研究對象就會發(fā)生主動在認知結構中搜尋可填補構成問題“空缺”,縮短起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的距離的變化。

三、 具體研究內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們課題組在第一階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準備工作。

1、 選題。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申報。選題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理論”強調,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學習與建構,并要求教師從傳授者轉為指導者的教育理論?!秾W生主題理論》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策略時,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會和發(fā)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墩J識學習理論》,學習是人們與四周環(huán)境相互作用時,通過同化——調節(jié)——平衡過程的多次反復,使自身認知結構產生變化的活動。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不但要注意同化過程的引導,還要注意如何增強刺激、有效的調節(jié)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有效地學習。另外《系統(tǒng)論》、《最優(yōu)化論》和余映潮的《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chuàng)新》以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都是我們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

2、 組建課題小組,確定并培訓實驗教師。我校課題小組的主持人為校長劉士蘭和語文組組長李紅梅。語文組全體教師為實驗教師。

3、 方案設計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設計方案,全體實驗教師開會討論、修改。在會上,由校長做開題報告,實驗教師學習方案設計的理論知識,不斷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后提出方案。本階段的成果是“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及子課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優(yōu)化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寫出自己的科研計劃。此外,我們實驗教師還對實驗班進行了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

實驗教師

實驗班

成績

平均分

優(yōu)秀率

及格率

李紅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陽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宮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劉穎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曉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XX年3月開始至今,我校課題組成員主要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研究”、“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問題意識、訓練提問技能的研究”三個方面的實驗。具體做法是:

a) 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講座,內容來自《語文教學通訊》、網上收集資料等。

b) 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節(jié)研討課。實驗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討論、分析,并形成文字資料。學期末每位教師又上了一節(jié)匯報課,內容如下:七年級三位教師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跡》;八年級上的是《愛蓮說》;九年級兩位教師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師寫了一份教學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問題為中心。設計問題是否體現出問題牽引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能不能起到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沒有提高,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達到完美,寫好教學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c)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實驗教師及時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整理成文。如李紅梅老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等。

d) 做好“問題集”的編寫與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參加了“問題集”的編寫工作,積極征求意見,結合實際教學,參與問題的設計工作。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充分利用好問題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時把意見反饋給教研室切實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在教研中,針對課文的問題設計反復斟酌,爭取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e)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周一的七、八節(jié)是教研時間,學校教學領導參與教研,并進行指導。本學期學校先后派出語文教師到鐵嶺、沈陽等地聽課,學習優(yōu)秀教師經驗,并利用教研時間組內教師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提高理論學習,閱讀有關材料,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

這一階段的成果展示為每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研討課改教案)、教學案例、論文等。 【1】

【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相關文章:

· · · · · · · ·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這一階段,我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問題設計。

1、 用追蹤法設計問題以達到啟思的高度。

我們采用追蹤的方法將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能激發(fā)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形式,在課堂上“設疑——點撥——釋疑”,層層推進,揣摩語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啟發(fā)學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用誘導法設計問題以體現一定的梯度。

我們力爭使問題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強化,從而成為思維的對象,解決“有什么”的問題,從而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3、 用激疑法設計問題以突現一定的深度。

在課堂上,通過設問引導,將知識教學與思維教學融為一體,問題設計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討論或教師的點撥二得以解決。

4、 用牽筋法設計問題以找準突破的角度。

在實驗中,我們?yōu)榱俗寣W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們注意到問題的切入點醒目而有趣。

四、 目前研究情況

現在,我們正處于課題實施階段,學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師設計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積極探索,獲得知識。實驗班的教學成績由一定的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問題設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與梯度。但還不能達到學生自行發(fā)現問題,學生質疑的水平較低,還有待于繼續(xù)研究,從科研成果上,還沒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標。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認為研究假設比較科學可行。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起到勾結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它至少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主問題”是教師精細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教學的產物,不是學生用“是”與“不是”可以回答的問題。

第二、“主問題”的提出順序具有科學性,可以結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學模式。

第三、“主問題”具有生發(fā)性,又為合作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主問題的優(yōu)化設計,其終極目標是促進自主學習,遵從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展。

五、 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新問題和困惑。

在又為課堂中那個,學生在教師提問之后,優(yōu)生積極思考作答(少數),而中差生略作思考和不思考,課堂氣氛有時沉悶、澀滯、效率低下。這種情況依然是我們所困惑的問題。有時要求學生質

【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相關文章:

第3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數學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課程之一,數學學習的主要功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認知能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探究性學習,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然而,課堂上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要在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條件下進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接受性學習方式能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系統(tǒng)知識,能彌補探究性學習的不足。因此,只有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使之發(fā)生由量變到質變,由“厭學”到“愿學”的轉變,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1.關于探究性學習的研究狀況

20世紀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思想家布魯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加強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教師不應以講授課本為專務,而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獨立思考的情景,令其自為理解。”20世紀80年代初期,探究性學習理論開始進入我國,很多教育教學工作者開始對探究式學習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

余文森教授(2002)認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當前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的必然趨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主動學習。在傳統(tǒng)學習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一般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學習,缺少主動性,而現代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凸顯探究、發(fā)現、研究等過程的重要性,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等。

楊忠(2014)也認為:在素質教育時代,初中教育更重視綜合教育,數學教學不僅是數學知識的講解,還是對數學思想的一種培養(yǎng)。而實施探究性學習便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這些觀點表明了人們開始意識到探究性學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2.關于接受性學習的研究狀況

黃梅認為,在滿足有意義學習的條件下,講解式教學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科知識的內在功能,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并能夠快速有效地獲得系統(tǒng)性的科學知識,這也充分體現出有意義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李運萍、劉志紅在《接受性學習的產生與發(fā)展》一文中提出:“接受性學習雖然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不如探究性學習,但從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狀況來看卻更勝一籌;雖然在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方面不如探究性學習,但從實施的現實可能性來看,接受性學習更易于實施。再者說來,學生通過接受性學習獲得的基礎知識是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基礎,離開了這些知識,探究性學習就無法正常開展?!?/p>

縱觀當前的教育教學形勢可以看出,接受性學習依舊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教育教學的主要模式。

3.關于兩種學習整合的研究

揚州大學的劉久成教授認為: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在一定意義上是優(yōu)勢互補的兩種學習方式。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將兩種學習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于教學實踐是一種合理的教學選擇。

江建忠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可以相互整合,科學合理地運用兩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能夠保持對學習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李鑫認為,中學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過渡過程,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知識并不都是需要通過探究性學習方式來獲取的。一方面,從知識的分類角度來看,有的知識不需要經過探究、啟發(fā),只需通過教師的傳遞,學生就可以熟練掌握,如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政策性知識,這些知識是既定存在的,不需要進行探究。另一方面,一些特定類型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比較特殊,如果只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習效果比較低下,而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的自主探究為輔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對各種知識進行理解、掌握和運用。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辯證地看待這兩種學習方式,將兩者整合并融入學生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兩種學習方式整合策略的相關研究

劉久成認為,兩種學習整合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知識的分類來看;第二,從培養(yǎng)目標的完整性來看;第三,從學習方式的互補性來看。

翟緒紅在《淺談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策略研究》一文,用了出租車收費的例子來闡述了兩種學習方式的整合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而具體的操作模式沒有說清楚。

陳志容認為,在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相整合的教?W實踐中,教學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要用傳統(tǒng)的接受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然后再在實踐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法;第二,創(chuàng)造全新的學習方法,并將學習方法融入學生已有的學習方法中,使其逐漸形成意識和習慣;第三,適時適當地進行綜合探究;第四,探究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

楊文健認為,要把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加以整合,目的是發(fā)揮兩者的長處。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初中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楊文健提出以下三個重點: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逐漸將探究性學習方法引入到課堂中,將接受性學習模式轉移到課外,目的是為探究式學習服務;第二,在教學問題的選擇上應該加以重視,將學生獨立發(fā)現問題與師生共同發(fā)現的問題集合起來進行討論;第三,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問題的引導。

李鑫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兩種學習方式的整合需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接受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探究性學習的先決條件;第四,要對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結合點進行發(fā)掘。

鄧永財認為,兩種學習方式融合的途徑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松散結合形式,是指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作為指導思想,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性學習。第二,緊密結合形式,是指把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有機地融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

三、簡要評述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找與研讀,筆者對課題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認識,對課題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研讀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前輩們所做的研究與筆者的研究有些不同的地方,總結歸納出以下四個方面。

1.研究的領域不同

不管是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還是奧蘇泊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他們的理論主要針對教育領域,而本課題所針對的是數學教學領域,在課題的前期構想過程中以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的教育理論為課題指引方向,然而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由于數學有其特有的知識結構和特點,必須把兩種理論有效運用到課堂教學上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2.研究的層面不同

筆者通過細心研讀發(fā)現,一些關于兩種學習的整合策略研究的相關文獻主要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如陳志容的《研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整合探討》,鄧永財的《試論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的融合》等論文,而本課題的研究主要以奧蘇貝爾的有意義接受性學習理論和布魯納的認知發(fā)現學習理論為指導,重點偏向于教學實踐層面的研究,依托課堂教學所反饋的真實情況不斷完善課題的相關研究工作。

3.研究的主線不同

關于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整合的相關文獻并不是很多。如江建忠的《物理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整合》,李?g的《“有意義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整合下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都是關于物理方面的學習方式整合,楊文健的《試論化學“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整合》是關于化學方面的學習方式整合,而本課題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對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兩種學習方式整合的研究。

4.研究的焦點不同

相關文獻研究的焦點更多的是傾向于小學、高中和中職學校的數學學習方式整合的研究,如劉久成的《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融合》和翟緒紅的《淺談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策略研究》研究的焦點是小學數學;穆巖的《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與接受式學習的整合》研究的焦點是高中數學;陳麗賢的《接受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的思考》研究的焦點是中職數學。由于不同學生在各個年齡階段的智力發(fā)展會有所不同,因此小學數學學習方式一般以接受性學習為主導,高中數學學習方式一般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導,而初中數學學習方式恰好是兩者并重,也正因如此有了本課題的研究方向。

第4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文言文;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135-01

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對開闊學生文化視野,豐富人文內涵,增強文化底蘊具有重要意義。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選取了較多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詩文,是中學生學習古代文言知識的難得模本。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要利用好教材這一有利工具,結合新穎有趣的文言文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對此,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在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法進行探究。

一、課前預習,以學促教

由于文言文距離現代時間較長,且文中繁體字、通假字、生僻字等較多,較現代文章,初中生學習困難相對較多,因此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往的文言文教學通常是以硬性灌輸為主,輔以死記硬背。對此,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弊寣W生通過自主預習,自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文言文閱讀中的障礙。同時在強調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要注重合作學習,采用小組討論法解決問題,學生間彼此分享和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問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討論結束后,教師發(fā)揮其主導地位,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尚未解決問題或者難點問題。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積極動腦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為課堂教學作好充分的準備。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文言文,學習的難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導,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文言文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內容的學習都不是問題。那么如何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喜歡文言文的學習,享受文言文學習帶來的樂趣呢?其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最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無趣”到“有趣”,讓學生喜歡上古文,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文學素養(yǎng)。例如:可以通過講故事導入,可以利用一些成語的由來導入,還可以利用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引入等等。入選教材的每篇文言文,都有其寫作背景,教學時,可以將背景中的作者身世、遭遇等,在課堂上講給學生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認識程度。如在上《周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時,課前布置學生講述這個故事,看看誰講述最為精彩,上課時讓學生來個講故事比賽。在學生特別熟悉這個故事后,再來學習文言文,讓他們比較文言文與他們講述的故事之間的差異,文言文字詞與現代漢語之間的異同,學生就會體會文言文字詞的魅力。

三、不斷創(chuàng)新文言文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總是從介紹作者和背景開始,然后朗讀疏通生字詞,最后課文內容及主題分析。這種一味地灌輸,一味強調記憶。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很累,學生學的也很累,不用擔心學生掌握不了。教師應該知道這種教法是不能達到文言文的教學目的,準確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句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要對文章進行鑒賞與評析。選入課本的文章不僅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更包含了作家的思想性格、人生態(tài)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等。還有課文的結構、語言、意境之美,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修養(yǎng)、審美情趣影響極大。如《陋室銘》、《愛蓮說》等,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所以,教師應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在指導學生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與評析,去體味文中之情,領悟文中之道。

四、重視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惫鈱W不積累,能力如何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的用法進行歸類總結,逐漸使知識系統(tǒng)化,并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讓學生養(yǎng)成摘錄的習慣,把一些名句、重點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強記憶,學以致用。

能力的提高還有賴于遷移的訓練。遷移時注意選擇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內容聯系緊密的,主題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師在教學《送東陽馬生序》時,以《王冕求學》作為遷移材料,進行比較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刻苦求學的重要性。既鞏固了文言知識,同時又把知識轉化為能力DD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能力,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能閱讀淺易文言文”的目標。

五、充分利用課外資源

第5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初中語文競賽教學法質量措施競賽教學法,是指將初中語文所學內容有選擇性地以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或進行考核,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但競賽教學法的應用應堅持適宜、靈活、具有針對性,并綜合其他教學方法,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下文將探究實施競賽教學方法的措施,以論證其可行性價值。

一、實施競賽教學法的條件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并不是都可以采用競賽教學法,如古詩詞的講解、作者背景介紹等,此類知識還有賴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由此可見,運用競賽教學法最重要的是所學內容不僅要適合該方法,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設置,以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第一,所學內容適合競賽教學法。此類內容以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為目的,旨在轉變現階段僵硬的“檢查式”教學方法,讓尷尬的檢查課變?yōu)樨S富多樣的“競賽參與課”。例如,考察學生字詞、課文背誦、古詩詞默寫、課前預習情況等,可運用此方法進行考察,以小組為單位,做好相應的賽前準備,由小組自行選出代表參加考核競賽,借助此類考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沉悶氣氛,從而為教學最終目標的實現做好鋪墊。

第二,學生對此教學法感興趣。無論何種教學方法,只有學生對其感興趣,能夠主動參與其中,才能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實施競賽教學法之前應做好調查,了解學生對此方法的認可程度,然后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教材內容等設計合適的競賽教學內容,以實現最終的教學效果。

二、實施競賽教學法的過程

1.設定教學方案。以文言文講解為例,教師應事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全面閱讀,使學生從整體上對其有所把握,包括作者背景,該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基本知識點等,為學生提供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詞匯用法和句式結構知識,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全文的情感基調與表達的中心思想,以此來保證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課文信息,為開展競賽教學法做好準備,然后以所劃分的小組為例,進行競賽講解,即每組對選中的文言文其中一段內容進行講解,以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

2.選出評委小組,實現科學評估。評委小組應由包括各個小組成員,教師負責對整體競賽講解過程進行領導,從熟練程度、感情豐富程度、號召力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較為客觀的方面對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各個小組所得的平均分,最終選出表現最優(yōu)秀的小組,這種注重客觀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除了掌握文文章中所涉及的古代文言知識點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表達與運用能力。

3.小組交流,教師總結。當各個小組完成對對象文言文的講解后,教師應對各個小組成員表現進行評價,同時號召評委小組與觀眾進行交流并發(fā)表建議,不同群體對同一事件的看法可以出現千差萬別,對于學生理解出現偏差的內容,教師要立即進行更正,普及正確的知識信息,以便及時發(fā)現競賽教學法存在的弊端,防止學生形成認識誤區(qū),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三、分析教學效果,逐步積累教學經驗

1.定期開展學校大型語文競賽活動,考核學生所學效果。初中語文教學組可依據競賽教學開展情況,從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目標進行把握,例如,通過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可組織全校性的“文言文知識競賽”,以筆試的方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不僅包括文言文的經典名句、對某一句子的翻譯,而且也應當涵蓋作者背景考察,課外文言文嘗試性閱讀考察等,要求全校學生參加,規(guī)定考試時間、考試場地等,最終根據考試成績選出前30%給予獎勵;也可圍繞某一話題舉行全校性的“演講比賽”,組織“古詩詞朗誦大賽”等,通過這類大型語文競賽的舉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認識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另一方面,督促學生抓好語文基本常識與所需的各項技能,從而在競賽中獲取優(yōu)異成績。

2.及時反饋,重視經驗積累。競賽教學法由于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與物力,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組織、領導與控制能力,與其他方法相比,在教學過程中所需成本較大,并不適合對全部教學內容都進行競賽教學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好對教學效果的跟蹤反饋,及時發(fā)現該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如學生的反應、達到的教學目標程度等,并對其成功經驗進行積累,從競賽內容的選擇、競賽方式的采用、評委的選取到獎品的設置等,以為后期運用競賽教學法展開各類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四、結束語

競賽教學法是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值得采用與借鑒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詳細分析了該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條件與實施過程,以及在具體競賽過程中具體組織流程等,由此可知,競賽教學法的實施應突出針對性與目的性,做到方式科學、內容新穎、吸引強度大,采取自愿與強制參與二者相結合的方式,以改善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僵硬局面,號召學生主動參與競賽教學,結合所學知識,借助不同形式的競賽平臺,在鍛煉自身基本語文技能的同時,提升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以達到初中語文教學要求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楊明全.論課程知識的文化本質――基于東西方文化的詮釋與比較[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第6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定目標;選內容;教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127-02

一直以來文言文教學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部重頭戲,但文言文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教師教得沒滋沒味,學生學得味同嚼蠟,文言文教學陷入泥潭中難以前行。如何讓文言文這塊“世襲領地”永放光芒,使文言文教學行之有效地開展?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教學所感,總結出來共同探討。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必須依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教科書中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新課標指出:7~9年級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我們據此可確定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明解語言,理會文意,領悟道理。初中生學習文言文,字詞句的理解是基礎,也是重點。比如《陋室銘》一文知識與能力目標之一為辨識“之”、“焉”的不同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為設置問題、學生分組討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接受作者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二、精選恰當的教學內容

不同的文言文材料,其用詞、組句、思想、主旨等是各不相同的,教師一般應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課文中宜于達成各項目標的教學內容。如果是故事性強的文言文教學,從故事入手,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如《陳太丘與友期》,首先考慮的就是它的文本特點:全文僅102字,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jié)性強,所講道理淺顯易懂,一般學生讀兩遍后文意自明。針對于此,我確定的教學內容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細讀”,幫助他們讀出短文中所承載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果是寫景類的散文,從畫面入手。在熟悉畫面、描繪畫面的過程中,將文言字詞教學內容穿插在內。此外,有必要加強文言文的課外閱讀,如果我們倡導學生的文言文課外閱讀量20~30萬字,用這個數量標準選擇一批與課文難易程度相當的、有注釋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閱讀,并且在關鍵的地方給予點撥,使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詞語和句式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并且在運用中鞏固、加深、熟練,使精讀和博覽相結合,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三、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1.激活興趣。由于文言經典的晦澀難懂,佶屈聱牙,使得學生望而生畏,敬而遠之。要讓學生真正地走近文言文,并且使學生消除對文言文的畏懼和厭煩,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內容,把握學生思維活動特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有意識地去設計有趣的情境。教師還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fā)現的快樂。

2.以讀為本。蘇軾曾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反復誦讀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式。教師強調多形式誦讀,反復誦讀,讀懂文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字障礙,如多音字、多義字、通假字、異體字等,要求首先把字音讀正確,其次讀準句子的朗讀停頓,特別是讀一些比較長的句子時,往往要在一句之中表達一個概念或意思的地方,有一些小的停頓,停頓讀得正確與否,對句意理解至關重要。最后要讀出感情。著重對語氣、重音的處理,讀出作者的思想、寫作意圖,再現文章的意境。引導學生體悟思想內涵,是文言文教學的關鍵。

3.優(yōu)化教法。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閱讀教學中一些基本知識,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處理。如字詞的注音、認讀,一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等,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完成。教師在此時要做的是明確要求學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告訴他們怎樣去做,并注意時間的限定。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也可以卡片的形式進行摘抄,引導學生積累相關古文化知識、常用文言句式及常見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文言實詞包括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文言虛詞是文言文一個重要知識點,應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常見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如“之、而、其、以、于”等。

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若恒久堅持,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必將得到很大提高。

第7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新課標;語文;文言文;翻譯

依據初級中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現在使用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大量的增加了文言文課文的數量。而閱讀理解文言文,對初中學生來說,又是最感頭痛的一件事。因為文言文中的字面意思難于理解,如這個問題不能很好解決,學生就很難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更談不上判別其優(yōu)劣而有所學習借鑒了。怎樣來閱讀理解文言文中字詞的意思,我認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文言文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

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又是大多數初中學生感到傷腦筋的事。學生遇到不懂的字詞只會一味的去查找工具書,沒有很好的理解,再次碰到還是不會。的確,由于古今漢語在詞語意義、語法結構上的許多差異,表義習慣的不同,一個生活在現代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中學生,在翻譯文言文中是難免要有許多困難的。

我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發(fā)現,學生在翻譯文言文所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和現代漢語中的字面形式相同,意義卻不同的詞難于區(qū)別;二是有些句子語序顛倒不容易把意思表達的通順合理;三是有些句子省略成分較多,不容易把意思表達完整。針對上述困難,我總結出相應的三種方法,供學生參考。

一是要辨析:

就是將在進行文言文翻譯時遇到的那些和現代漢語詞匯似乎相同,但又不同的字詞,要認真地比較、分析,找出字詞所表達的幾個含義,分別放到句中分析是否通順,符合句意,把握它在本文中的正確含義;然后從中選出最恰當的一個意義。不要把它們當作現代漢語來理解。例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卑鄙:身份低微

2、增其舊制――《岳陽樓記》 制:規(guī)模

3、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稍稍:漸漸

4、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 嘗:曾經

5、或王命急宣――《三峽》 或:有時

如果我們不加辨析,草率地將上面五個加點的詞當成現在漢語來理解。 “卑鄙”譯作“行為不道德”;“制”譯作“制度”;“稍稍”譯作“稍微”;“嘗”譯作“品嘗”;“或” 譯作“或者”,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文言文中這五個詞應翻譯為“卑鄙:身份低微”、“制:規(guī)模”、“稍稍:漸漸”、“嘗:曾經”、“或:有時”。在進行辨析時還要特別注意文言文中和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相似的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構成的詞語現象。例如:

阡陌交通――《桃花源記》 交通:交錯相通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妻子:妻子和兒女。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如果把“交通”、“妻子”、“絕境”當作現代漢語中的字面形式相同的雙音節(jié)詞來解釋,那就錯之千里了。

二是要調整:

就是將文言文中不符合現代漢語表達順序的詞序進行整理,使之通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補語的“于”字結構,翻譯時都要放在狀語的位置上。還有一些特殊句式翻譯時要作更大的調整。例如: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譯為“你太不聰明了?!?/p>

2、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譯為“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

例1中“甚矣,汝之不惠”是倒裝句,應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例2中“吾誰與歸?”是疑問句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即“吾與誰歸”。這樣一調整,學生在翻譯時就容易多了。

三是要補充:

這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古代文言文文辭簡略,翻譯時要進行適當地補充;二是古人寫文章,常常省略許多句子成份,翻譯時則要把這些省略的成份補充出來。例如:

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譯為:醫(yī)生喜歡給沒有?。ǖ娜耍┲尾?,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2、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隆中對》

譯為:不單是(抓住了)有利時機,而且也是(由于)人的謀略(高明)。

3、然則北通巫峽,南極蕭湘。――《岳陽樓記》

譯為:既然這樣,那么(洞庭湖)往北可以通到巫峽,向南可以通到蕭水和湘水。

例句翻譯中加括號的字都是增加的,在翻譯時,如果不作較多的補充,意思就表達不完整不明確。

學生在翻譯文言文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上面談到的三種方法,切不可死搬硬套。

另外,在翻譯時,主要采用“直譯”的方法,適當輔以“意譯”。所謂“直譯”,就是把原文逐字逐句的對譯過來;所謂“意譯”就是根據原句或原文的大意進行翻譯。

第8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一、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興趣調查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已經是廣大教師的共識。學習成績的好壞與興趣的關系密不可分。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沒有強烈的需要自然就不會有濃厚的興趣。”

通過調查統(tǒng)計得出:(1)認為文言文學習“有必要”的學生占76%,認為“沒有必要”和“不能確定”的學生占24%,從學習動機調查數據來看,大部分學生承認有文言文學習的需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需要是迫于外在升學壓力,學習目的較為功利。所以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大打折扣。

(2)關于文言文課文,調查顯示:認為“文言文”有趣好學的占35%,認為無趣且難學的占18%,多達47%的學生談不上喜歡??梢娬n本中文言文內容對學生學習心理有較大影響,古詩文中的一些優(yōu)秀經典作品能打動學生的心,調動學習興趣,但也有一些文言文課文讓學生畏難。

(3)調查發(fā)現,對文言文課堂教學“不滿意”的中學生有12%,“感到滿意”的有63%,而感覺枯燥乏味的多達25%??梢娫趯W習過程中,學生對當前文言文課堂教學滿意度不高。

二、培B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興趣的策略

在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大多數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缺乏興趣。學習中,他們只停留在對字詞和主要內容的理解上,根本談不上鑒賞和審美,最終導致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極差,此種狀況令人擔憂。要想學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那么如何進行興趣培養(yǎng)呢?筆者以為教師要抓住課堂主陣地,再輔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內課外緊密結合,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一)堅持新課改理念,激發(fā)興趣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執(zhí)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堅持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建立一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互動的、多向交流的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動交流,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并持之以恒,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二)不斷創(chuàng)新教法,調動興趣

1.創(chuàng)新導入,調動興趣。為了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一個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用一些新穎獨特的方法導入課程。比如激情導入、音樂導入、影視藝術導入、情景劇導入等,創(chuàng)設一種優(yōu)美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感受到古文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思想美等,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反復朗讀,調動興趣。尤其是在教學古詩詞時,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古詩詞的節(jié)奏美,恰如其分地領悟課文蘊含的深層的思想感情,達到與作者心靈共鳴。在教學時,或聽課文范讀錄音,或教師配著音樂范讀,或組織學生齊讀,或指定個別學生朗讀,或小組背誦競賽,或古裝朗誦比賽,都能使學生進入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從而達到學習古詩詞的最佳狀態(tài),以此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閱讀感悟的興趣。

3.運用多媒體調動興趣。在文言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營造一個真實、優(yōu)美的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古詩文的意境,體驗個人的情感,激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4.古為今用,調動興趣。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文言文,大多是精品,在語言、寫法、思想意義等方面生命力經久不衰,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其精彩之處,并不失時機地聯系當今現實生活,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曹劌論戰(zhàn)》《公輸》幾篇古文時,可以聯系當今世界局勢,組織學生展開辯論,讓其掌握辯論的技巧和外交辭令,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yǎng)興趣

第9篇:初中語文文言文總結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設置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25-01

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已被廣泛的引入到我們的教學中,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問題,像假問題、假熱鬧、假語文等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有的教師設置的探究問題毫無探究的意義,像請小組合作探究,找出課文中最美的句子。請小組合作探究,當學完《最后一課》,請用你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表達你的愛國之情等。像這樣的探究問題根本不能稱問題,這只是為了探究而探究,既流于形式又浮夸,更談不上課堂教學水到渠成的流暢感。筆者認為要想讓小組合作的教學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就要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置有價值的探究問題,以有效促進小組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達到知識系統(tǒng)的合理構建。

一、在教學難點處設置探究問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把教學的難點設置在新舊知識銜接處,尤其是矛盾處、沖突處,當這一問題設置出以后,學生們往往很難理解,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們常常采用的是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談論探究解決教學難點。比如,在執(zhí)教《馬說》的時候,筆者設置的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解決這一教學目標,筆者是這樣在教學難點處設置探究問題的:通過句末的嘆詞——三個“也”字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敝械摹耙病睉撟x出什么樣的語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中的“也”應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學生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及熱烈討論,最終得出了答案:第一個“也”要讀出惋惜的意味;第二個“也”要讀出不平的意味;第三個“也”要讀出憤慨的意味。當學生理解了這三個“也”的意味和含義之后,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

二、在核心知識處設置探究問題

核心知識一般是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問題,在教授初中文言文時,我們不僅僅讓學生能夠熟讀、背誦課文,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語法現象,這樣才能夠學以致用。在執(zhí)教文言文時,筆者常常在一些基礎的核心知識處設置探究問題。比如,在執(zhí)教《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筆者設置了這樣的探究內容:巧編練習——找出文章中一詞多義的文言現象。任務布置完以后,學生們紛紛投入到學習中去,有的學生負責找一詞多義的詞,有的學生負責找相關的例句,有的學生負責解釋該詞的不同含義。經過大家的共同探討,發(fā)現了很多這樣的詞:比如:“于”字就有四處。“欲有求于我也”中是“對”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是“比”的意思;“皆朝于齊”中是“到”的意思;“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中是“在”的意思。還有,“朝”字,不僅詞義不同,讀音也有區(qū)別?!俺鹿凇敝?,是“早晨”的意思;“入朝見威王”中是“朝廷”的意思;“謗譏于市朝”中,這個“朝”指官員集會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場合;“朝于齊”中是指“朝見”。這一課中,還有很多這樣的詞,像“聞”、“孰”、“美”、“之”等。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我們根本不會總結的這么詳細,做這樣的練習的目的,是為學生做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打基礎,當學生自己討論探究后,他們才能對一詞多義的文言知識掌握的更牢固,這樣才能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在邏輯鏈斷裂處設置探究問題

文言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比較久遠,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吃力,為了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更好的銜接起來,在設置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時,我們應補充一些資料,為學生的探究與思考做鋪墊。比如,在教授《湖心亭看雪》中,針對文章中的疑點與難點,筆者在學生思維的斷裂處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張岱為什么“獨往湖心亭看雪”,“獨”字該怎樣理解呢?為什么“問其姓氏”回答的卻是“金陵人”?這兩個問題一“明”一“暗”,相得益彰。明明已經是清朝了,卻說自己是“金陵人”,明明有隨從,卻說自己“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樣的問題勢必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要想解決種種疑惑,讀懂文章的精華內容,就要從作者本人——張岱的身世去探究談論。通過談論學生們才發(fā)現,張岱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緒,完全和他的身世有關,明亡以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的愛國斗爭,后來失敗就消極避世,隱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在他的著作中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當學生了解到了這些信息,他們的思維就串接起來了,就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華內容了。

四、在思維需升華處設置探究問題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尤其是小組探究問題時既要設計出具有人文底蘊的問題又要設計出發(fā)展升華學生思維情境的問題,讓學生在談論與探究中提升自己認識、發(fā)展自己的思維。比如,在執(zhí)教《夸父逐日》時,為了提高學生對夸父精神的理解,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討論:我們怎樣理解文中的“渴”字,或者說從“渴”字中你品出了什么內容?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掌握了以后,筆者設置這樣的問題,更能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環(huán)境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形象。經過討論、探究我們得出,正是由于“渴”才有了這個故事,這個“渴”字又與“棄其杖,化為鄧林”相照應。另外,“渴”字從側面高度贊揚了夸父逐日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由此可見,小組合作中在思維需升華處設置探究問題,才能引領學生走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劉永紅.歷史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設置的路徑選擇[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4年第08期.

[2]毛海彪.新課標下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中),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