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教育教學思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思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教學思考

第1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對于我們英語教學來講,教學內容主要是詞匯和閱讀教學。傳統(tǒng)的教法是教師一講到底的傳授式。課堂上一言堂,包辦代替。 閱讀教學只重視段落中語言點和語法的講解, 一節(jié)課有時只講一兩個小自然段,而且沒有學生的任何參與活動,完全是被動的聽或作筆記, 這種情況和新課程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馳的。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強調英語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以下幾點是我對英語教學的粗淺的看法 。

    一、課堂應由教師單純的分析講解轉向多元的任務與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xiàn)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上。教師精心備課,利用多種媒體和方式組織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獲得能力。

    二、突出活動,師生交融,師生互動,培養(yǎng)情感交際能力。我們可以以開展各種活動為載體,以情促知,引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盡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礙。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認知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親切的話語及與學生平等的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交際能力。教師頭腦中有了學生意識,開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創(chuàng)造 一個融洽的,和諧的,活躍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在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進行。

    三、教學中要注重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統(tǒng)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還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適時變換課堂角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機會。教師交給學生的應當是一把打開寶庫的金鑰匙,而不是金山和銀山。應使學生形成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 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四、注重培養(yǎng)文化素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 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都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如果一個人只學語言不學文化,那么他很難學好該語言。加強詞匯、語法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個民族的文化中有什么概念,這個民族的語言中就會有什么詞匯來指代這個概念。 

    基于以上對英語教育教學的理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模式。

    以培養(yǎng)基本技能來提高英語素質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確立: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聯(lián)合國有關文件提出,21世紀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基本技能為母語、一門外語、計算機操作能力;由于歷史原因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利用,英語成為各種國際場合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成為國際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據(jù)統(tǒng)計,國際上85%以上的學術論文是用英語發(fā)表或宣讀的,各學科的主要學術期刊也以英語為主)。同時也是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的主要應用語言。因此,各國在知識經(jīng)濟到來之際, 都在強化和改革基礎教育其中外語,特別是英語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

    模式理論依據(jù):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因此,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從此目標出發(f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 注意從聽、說、讀、寫這幾個相輔相成、互相滲透的幾個方面出發(f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質。因此,擬定《 培養(yǎng)基本技能提高英語素質的教學模式》進行實驗。 以探討高中英語教學的最佳模式和教法。

    模式內容:

    一、聽說能力的素質和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國的發(fā)展急需一批具有比較扎實的英語基礎又有很強的聽說及口語交際能力的英語人才。然而,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大部分學生詞匯、語法掌握的都很好,筆頭練習做的也非常正確,考試成績優(yōu)秀,但實際生活中卻聽不懂別人說的話,自己開不了口,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用語都不會。這種情況會影響到他日后的學習和工作。許多進入大學校門之后的大學生,深深感到他們聽說能力如此之低,以至于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或者不能適應今后的工作的需要。所以說培養(yǎng)聽說技能非常重要。

    “聽”是人的交際活動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種迅速正確獲得信息并對信息做出反映的能力。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注意力、記憶力和自信心等。同時,聽對說的能力有直接的影響,使人產(chǎn)生說的動機。聽可以產(chǎn)生自我表達的心理傾向。

    二、讀的素質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 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讀的能力一直是中學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讀的能力也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主要目的。閱讀是不出聲默讀 ,是讀的一種主要形式,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閱讀 者的語言知識、語言交際能力以及認識能力。閱讀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速度、理解、詞匯三個方面。

    三、寫的素質與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寫和 讀一樣也是人們進行交際活動的一種重要的基本形式。寫的過程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是學生最感困難和最容易出錯的。所以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寫出比較地道的英語,避免寫出一些中國式的英語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以英語作文 的 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英語作文不僅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詞匯、語法、造句構思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高中階段 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講授一些實用寫作,如信件的格式等。要求學生平時用英語寫寫隨感、日記等,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擴大詞匯量都是很有幫助的。

    實施教學模式使用的教學方法:

    交際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和聽說法(Audio-Lingual)訓練

    聽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結構語言學和心理學。其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述教學內容 (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復述—句型 替換、轉換和擴展練習——口語交流活動

    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際法又叫功能法,以社會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其教學模式是PPC模式:呈現(xiàn)(presentation)——操練(practice)——交際活動(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提倡“先理解,后操練”。其教學模式是:理解(句子結構和所學內容)——形成(語言能力)——運用(語言行為)

    語法翻譯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目前仍流行在某些學校的某些課堂的語法翻譯法大多數(shù)是不同程度的改革了的語法翻譯法。其教學模式是:教師帶讀生詞——教師講解課文——切合原意的課文翻譯——課文句子結構分析——語法項目練習——翻譯練習——學生背誦重點課文

    模式結構操作:

    1,利用課前5分鐘值日生報告來鍛煉學生的這種能力。報告的內容涉及到各個方面,可以是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也可以是當天的天氣情況及自己周圍同學的日常生活情況。

    2,利用英語角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每周一次的英語 角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活潑、形象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能享受到聽說英語所帶來的快樂。

    3,創(chuàng)設情景:自由探究,編譯練習,沖破跨文化交際障礙。

    中學生的生活范圍相對較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頭腦中表象貧乏,在學習活動中常出現(xiàn)思維受阻現(xiàn)象。教師授課中輔以計算機文字,圖形、聲音、圖像、影視等,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突破學習難點。

    4,知識融匯:分組攜作,教師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面向跨世紀的英語教學模式,必須從傳統(tǒng)的教學觀向現(xiàn)代化的教學觀轉變。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將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法轉向師生雙邊,學生多邊合作互動的教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重視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及師生的親情合作,學生間的社會互動。這也正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體現(xiàn)。

    5,模擬實景:自主參與,體驗異域文化,強化記憶力。

    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對新的教學手段,有很強的依賴性。英語課堂往往有許多生活場景無法用語言來準確地描繪出。因此可以借助圖像系統(tǒng),一方面這樣可以引起學生對研究對象的濃厚興趣,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表象,有利于學生展開形象思維,對于學生右腦的開發(fā),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

    6,突出活動:師生交融,師生互動,培養(yǎng)情感交際能力。開展各種活動為載體,以情促知,引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盡量排除受教育者的心理障礙。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和諧交往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認知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親切的話語及與學生平等的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意境中提高交際能力。)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教學是教和學的統(tǒng)一體。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更要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需求、愛好、興趣等。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在發(fā)揮指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適時變換課堂角色,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并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機會。  教師交給學生的應當是一把打開寶庫的金鑰匙,而不是金山和銀山。

第2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關鍵詞:任職教育 課堂教學 設備教學

隨著任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任職教育院校大力開展任職教育教學方法理論研究,大膽創(chuàng)新任職教育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什么是適合于任職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教學方法呢?如何適應崗位任職能力形成的規(guī)律呢?在近期任職教育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成中出現(xiàn)了諸多現(xiàn)實問題,給我們任職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戰(zhàn)。

一、任職教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面臨的問題

1.課堂教學習慣思路與課時縮短的矛盾

在以往長期的學歷教育課堂教學中形成的邏輯性定時思維,也就是課堂教學習慣思路,其主要路向一次是定義、原理、特點、舉例、結論。這種習慣思路是基礎教育特點的反應,使系統(tǒng)傳授知識的要求,并需要一定的教學時間做保障,而任職教育學員專業(yè)基礎參差不齊,更重要的是各層次任職教育時間又長有短,并且相差很大,這種課堂教學習慣思路根本不能適應這種強調崗位能力培養(yǎng)的任職教育,然而這也是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一時不能擺脫的習慣性教學思路,有板有眼地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時間又不允許,經(jīng)常會導致降低授課知識起點增加學時或降低課程要求。

2.專業(yè)教學慣用教練法與崗位目標要求的矛盾

在專業(yè)教學中,部分教員習慣于針對特定設備進行三段式教練方法,原理講解-示范演示-操作練習。這種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較好地培養(yǎng)學員對設備的操作技能。但是,由于目前的崗位人才目標要求發(fā)生了變化,不僅要學會所學設備的操作維護,而且要求對于其他設備的崗位具有適應能力,還要學會設備的管理和綜合運用,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

3.實踐教學校內演練與實戰(zhàn)要求的矛盾

由于認識水平、設備、場地、環(huán)境等條件的限制,實踐教學往往在校內創(chuàng)設實踐教學環(huán)境和組織實踐教學,帶著很濃的校園色彩,崗位特色突出不明顯,不逼真,很難使學員得到貼近實際崗位的真實體驗。

二、任職教育教學方法的思考與探索

1.課堂教學方法的思考

打破在學歷教育中的邏輯性定時思維,以問題或目標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啟發(fā)思維-研究討論-解決問題,再提出新問題、研討解決,逐步深入,是授課過程成為一個問題牽引的過程。通過這些過程,不但教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牽引式教學的基本特征是突出目標的崗位性、授課的針對性和學習的高效性。此設計過程中必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特別要注意:一是設置的問題要與崗位緊密聯(lián)系,從崗位實踐中提煉問題。二是要依據(jù)問題進行層層深入,牽引出必要的知識,有針對性地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三是要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以往的教員講授式為主的教學,充分發(fā)揮學員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講、學、做一體,學中做,做中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2.設備教學方法的思考

設備教學要突出崗位綜合技能培養(yǎng),按照操作基礎教學、模擬式訓練、實裝化操作、綜合化演練、過程評價的步驟順序來組織實施,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遵循由知識到技能的互相轉化規(guī)律。

操作基礎教學是指教員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簡明扼要地介紹設備原理特點、操作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特別是要提出注意事項、操作安全技術規(guī)則,引導學員自行學習課程內容,閱讀使用說明書,根據(jù)原理分析總結歸納出知識要點、操作使用程序和方法等。此階段要突出技能目標,進口能力要點,主要引導學員設計好學習的思路、方法,充分發(fā)揮學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

模擬式訓練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模擬仿真器材,組織仿真練習,并采取自主討論、研究探索、互助互學等方法進行組織。此時,要注意利用現(xiàn)有條件,緊跟新技術的發(fā)展,及時更新,使其適應新型設備的發(fā)展,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益。還要注意教員的及時引導,及時糾偏,為下一步上裝操作打下基礎。

實裝化操作是指利用實際設備進行組織的教學練習,由于實際設備操作要求不同于模擬器材,模擬器材模擬操作是允許有誤操作的,而實裝是絕對不允許的,因此,在此階段必須強調教員的指導作用,根據(jù)前階段學員總結歸納的操作方法與正確的操作相比較分析,突出正確的操作程序,方法要領等,采用講解示范與學員體驗型結合的方式。

綜合化演練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按照實際崗位工作程序、分工編組進行的綜合操作演練,突出設備的綜合運用。在此過程中可以設定多種緊急情景,如出現(xiàn)某一故障,讓學員根據(jù)所學的原理分析原因,并進行緊急處置,發(fā)揮學員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教員要注意創(chuàng)設好情景,使學員身臨其境,感覺就像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增強實感體驗,同時創(chuàng)設緊急情景要恰當,能夠真正體現(xiàn)綜合運用能力。在組織方式上要強調學員的自主解決處理過程,教員適當引導啟發(fā)。

過程評價強調的是過程的評價,在每一步都要及時評價學員的學習效果、教員的指導作用,及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每一步的訓練效果。

三、小結

課堂教學方法上打破在學歷教育中的邏輯性定勢思維,以問題或目標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了學習內容的崗位針對性,使教學不再是泛泛的理論,同時增強了學員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講、學、做一體,學中做,做中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設備教學方面突出崗位綜合技能培養(yǎng),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遵循由知識到技能的互相轉化規(guī)律,符合學員認知規(guī)律和崗位能力生成規(guī)律,適合于職業(yè)崗位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建富.職業(yè)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15.

第3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有關教學活動如何組織、設計和調控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就是根據(jù)創(chuàng)新原理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及創(chuàng)新個性為主要目標的策略體系。教學模式是教學質量、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證,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是構建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體系的中介環(huán)節(jié),具有牽動全局的作用。

士官院校開辦時間不長,在辦學理論和實踐上缺乏系統(tǒng)研究,目前大部分課程的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多以學科為本位,追求理論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和應用性,間接或直接壓抑學員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教育感悟、行為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難以調動和發(fā)揮學員在學習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士官學員崗位任職能力培養(yǎng)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相適應。因此,必須針對士官學員的特點、士官教育的特殊性,探索與教學內容體系相適應的具有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特色的教學新模式。筆者試圖從以下方面談談對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思考,以期為士官學校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尋找依據(jù),形成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一、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理念是以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yǎng)為本位

士官教育具有應用性強、實踐性強、針對性強、綜合性強和生源質量較差等特點,是典型的軍事職業(yè)技術教育,屬于高等職業(yè)教育。士官教育培養(yǎng)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高層次的部隊基層管理與技術骨干;從崗位業(yè)務要求來說,是以培養(yǎng)技能為主的教育,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教學的要求是以“必需”和“夠用”為度,追求的不是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而是側重于理論的應用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用結合、急用先學,要求最大限度地貼近工作崗位,重視所學的知識、能力直接、快速轉化為部隊戰(zhàn)斗力。

士官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強調部隊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yǎng),不強求知識傳授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這里所說的能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動手能力、操作技能,而是涵蓋了與本職業(yè)、本崗位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技巧、職業(yè)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等多方面。能力的確定是在對士官工作崗位所含任務、構成要素(作業(yè)項目)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完成的,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職業(yè)針對性和應用性,確保畢業(yè)學員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盡快進入工作狀態(tài),在工作上獨擋一面。

因此,士官教育的這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士官院校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應以學員部隊崗位任職能力培養(yǎng)為本位,加強對學員的綜合素質教育,突出培養(yǎng)學員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目的是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服務

教學模式是介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是根據(jù)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運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而制定的教學活動組織、設計和調控的策略體系。因此,教學模式運用的根本性目的是為了達到課程教學的目標,它的選擇應根據(jù)課程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它的實施應符合課程的特點和教學對象的認知規(guī)律。

士官屬于形象思維型的個體,對某一行動過程中經(jīng)驗性、策略性知識的掌握相對容易,而對陳述性的理論知識卻相對排斥,因而士官院校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中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突出士官任職崗位工作過程中應用的經(jīng)驗、策略,相關的概念、原理適度夠用即可,符合士官人才培養(yǎng)的定向性要求;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與工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序列相一致,針對工作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授相關知識,符合士官職業(yè)能力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根本目的是要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服務,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

三、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核心是變學科體系教學模式為行動體系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教學模式,是為學科體系結構下的課程教學服務的,注重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學生是被動的課堂聽眾,教師向學生傳授的是書本上已有的系統(tǒng)性、理論性比較強的概念、定理和結構原理;以傳統(tǒng)的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教學方法為主,理論講解與實踐教學相分離,帶有濃厚的“應試化、單一化、片面化、陳舊化”色彩,與學員偏于形象思維,擅長在體驗中習得知識,實操技能要求高的學習需求特點不相適應。

而在行動體系教學模式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協(xié)調人,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借助不同的問題和任務串聯(lián)在一起,實現(xiàn)實踐性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在教學中學生與教師互動,讓學生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在教員的指導和點撥下,使自身意識行動與動作行動完美結合在一起,獲得建構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的新的知識和技能。由于知識和技能不再是教員灌輸?shù)?,而是在自身個體內通過手腦的并用有機生成的,因而其學習的效果更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員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行動體系的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關于“幫助個體發(fā)現(xiàn)與他真正的自我更相協(xié)調的學習方法”的教學理念,對于解決長期以來由于士官學員文化基礎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足導致的教育訓練質量難以提高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核心是要變學科體系教學模式為行動體系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操作實踐能力和管理組訓能力,拓展學員的裝備維修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員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重點是建立學員主體參與活動的教學新格局

教員的教法歸根到底是通過學員主體活動來獲得效能。士官學員的形象思維智力類型,是一種面型甚至是體型的思維。這就決定了學員在認知的過程中,必然要與周圍的情境發(fā)生聯(lián)系,作為活動的主體參與其中。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員往往作為聽者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又由于其文化基礎較差、理解能力不強,對理論學習存在畏懼心理,課堂上往往是一處聽不懂,下面內容的學習就跟不上,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其總是在教學中受挫,沒有成功的體驗,直接導致了對學習喪失了信心,失去了興趣,求知與發(fā)展的動力嚴重不足。

因此,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必須要建立起學員主體參與活動的教學新格局,確立學員的主體地位,以學員為本,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有目的、有意識地訓練科學思維,培養(yǎng)獨立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士官教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基點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綜合和融合

第4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通識教育;藝術碩士教育

一、高等藝術專業(yè)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

藝術碩士是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1次全體會議通過并批準而設置的,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在規(guī)模和數(shù)量方面都有所擴展,但是相隨的是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中的問題也日顯突出,特別是由于教育觀念、培養(yǎng)方式、辦學條件限制等原因,導致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培養(yǎng)模式上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影響了藝術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所以說,高等教育一直重視專業(yè)教育,忽視通識教育,而且專業(yè)劃分越來越細,以至于同在一個大學而在不同學院、或在同一個學院而專業(yè)不同的教師交流溝通很難。這種學科單一性,專業(yè)單一性雖然有利于深入地進行某方面的研究,但它不能解決綜合性的問題。因此,對我國現(xiàn)行的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問題應該加以反思,對于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質量評價等等都需要重新定位。雖然我國藝術碩士教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總體來看,我國藝術碩士教育起步晚,面對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文化藝術發(fā)展的高層次人才的客觀需要,藝術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中問題日顯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藝術碩士教育健康快速發(fā)展的前提。

二、什么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與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緊密相連。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認為博雅教育是適合勞心者的教育。勞心者就是不做他人的奴隸,也不當工資奴隸的勞力者。博雅教育應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訓練一個有思想、文雅的人為目的。通識教育與博雅教育的概念相關而理念不同,通識教育的涵義比博雅教育更為廣泛。通識教育的英語名稱可譯為“GeneralEducation”,早期多譯為“通才教育”。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通識教育指的是現(xiàn)代通識教育。廣義的通識教育既包括現(xiàn)代通識教育,又包含傳統(tǒng)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所普遍進行的基礎性的語言、文化、歷史、科學知識的傳授,個性品質的訓練、公民意識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務于專業(yè)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通識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種形式,其重點在課程的建設,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結構,打破單一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胸襟、寬廣的視野與人文氣質。就課程開設而言,通識教育就是在大學開設通識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理解模式”來認識現(xiàn)象、獲得知識,使學生的視野開拓,了解與人生相關的知識與原則、方法,由人文科學的文學、哲學、史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中,建立共識,發(fā)展出高層次的學識,掌握與溝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會化的能力。學生經(jīng)過通識教育,其心靈將會更開放,思維更為廣闊,適應能力更強,在變遷劇烈的社會,更具包容才能,從而個人的整個人生更為清新活潑并得以健全發(fā)展。

三、通識教育的研究思路

(一)加強學校特色課程與選修課程

大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圣地,畢業(yè)生不僅要獲得專業(yè)的能力、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還要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而這必須靠通識教育來完成。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已經(jīng)形成了“崇德、務實、求是”的辦學特色,依據(jù)太行山精神,是所有師生員工和睦相處、共同學習的生動寫照,是通識教育的源泉。為此,要充分借鑒國內外大學的經(jīng)驗,充分了解社會需求、學生需求,不斷完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同時要加強選課引導,將我校學校特色與選修課相結合,使學生對學校及我校雄厚的歷史有一個正確而客觀的認識,使他們清楚作為該學校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充分體現(xiàn)課程的引導性作用和特色。

(二)加強通識教育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我們要鼓勵教師尤其是名師積極從事通識教育的教學研究工作,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提高課堂教學的授課質量;一方面要加強開課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與科研合作;此外還要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人文素質、綜合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倡“啟發(fā)式”的教學和訓練方法;注重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重視與第二課堂的結合,重視加強各類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各種專業(yè)比賽對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并以學分的形式給予肯定,使學生擁有大量的選擇余地,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重視專家教授的參與,加強通識教育的管理

倡導資深專家教授的參與,使通識教育課程建設與管理步入規(guī)范化與專業(yè)化的健康軌道。因為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中,既涉及到社會科學,又涉及到自然科學等各類學科知識的融合,對課程內容、教材內容與結構的適用性、發(fā)展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專家教授在這方面擁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及學術智慧,他們參與通識教育的討論到?jīng)Q策的整個過程,會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學的規(guī)劃,嚴格的論證,并在實施過程中起模范帶頭作用。此外,條件許可時還可以成立一個類似于北京大學的“元培計劃”、復旦大學的復旦學院等等的專門的機構來統(tǒng)一管理通識教育。

四、結論

依據(jù)全國藝術碩士專業(yè)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的參考性培養(yǎng)方案,結合各高校學科建設基礎與特色,我們制定詳實科學的課程計劃,是藝術碩士教學管理工作的一項基本建設。其中涉及教學思路、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隊伍建設與教學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獲得心智的訓練和提升;通過了解歷史的變遷,通識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充分的反思;而通過了解不同知識的內在統(tǒng)一性和差別性,了解不同學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所以,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對客觀對象進行更高境界的把握。

【參考文獻】

[1]秦贊: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現(xiàn)狀分析及教學模式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08.

[2]吳蘇芳: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

第5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品德教育;問題;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基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關乎學生對生活與生命的認識,所以說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種生命教育。中學生的思想正處于轉折時期,因此,在中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命意義與目的地認識水平,培養(yǎng)他們自我保護生命的能力,進而使他們健康成長,所以,中學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問題

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育德為先,育人為本。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育目標理想化

在學校德育教育方面,一直以來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和身心發(fā)展特點,只是單純地從總的教育目標出發(fā),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將思想品德教育過于理想化。在教育過程中,不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是大而空的進行教學,沒有具體的教學目標,最終致使思想品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

2.教育內容抽象化

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脫離學生的年齡特點,致使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概念和道理。學生對思想品德的學習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長期以來,學生就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況,這也就背離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初衷。

3.教師教學方法傳統(tǒng)化

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著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缺乏靈活性,不注重學生的自我領悟與體驗,而是按照課本上的知識將思想品德教育變成呆板的說教式教學,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沒有取得理想效果。

二、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策略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根據(jù)教學情境,運用教學理論將抽象化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1.創(chuàng)設民主的課堂氣氛

課堂上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角色,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通過課堂氛圍感受生活。初中生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渴望別人理解他們,追求自我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民主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條件,從情感上讓他們感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真正意義。

2.創(chuàng)設激勵課堂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的抽象化,致使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思想品德極其枯燥、乏味,所以,他們在課堂上只是形式性地學習,在內心深處根本不情愿學習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結合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3.創(chuàng)設期望的課堂

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通過一些事例感染學生的情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鼓勵的眼神或一句鼓勵的話語也會影響學生自我觀念的改變,日積月累,就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力量和信念,從而達到教師的期許。

這些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觀念的形成與改變,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說思想品德教育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從而提高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效果。

中學思想品德教育關乎學生的思想觀念的變化,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明確教育目標,結合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僅對思想品德教育課感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珍愛生命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第6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思考方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學生能力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能力尤其要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這就對小學教育教學有著較高的要求。小學教育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核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所有教育教學的一個起點,然而在對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會有許許多多層出不窮的問題產(chǎn)生。本文針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思考。

一、針對社會對小學教育改革認可度的思考

我國對學生的教育已隨著時代對教育的新標準從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化,簡單一點說,就是從以前的照本宣科,向現(xiàn)代化科學化的教育理念邁進。從根本上減輕學生思想負擔,讓學生拜托有局限的思維定式,游刃有余地去學習思考[1]。然而,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已經(jīng)左右了家長的思維,他們普遍認為,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其它阻礙學習的一切事情都是對學生沒有好處的,上小學把課學好是為了上好的中學,上中學把課學好是為了進入好的大學,有了好的文憑才能在課業(yè)結束后找到好工作,這樣孩子以后才能有個好歸宿。然而國家所執(zhí)行的教學改革,是站在國家更好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學生學習的實用性等方面考量的。但是由于立場不同,家長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左右,無法讓其立即接受針對教育教學的變革,因為家長將厚望寄予孩子,孩子是他們將來的唯一寄托,他們不能接受對治學態(tài)度不嚴肅的環(huán)境對孩子哪怕一丁點的影響與閃失。

社會從認識上就很排斥對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那么就更別提支持了,得不到支持與認可,可想而知實行起來就相當困難了,改革方案得不到進一步推行,因而對小學教育改革就成了空喊口號了。

二、小學教師是能否推行改革進一步實行的關鍵因素

多數(shù)小學教師自身素質與能力的不足嚴重阻礙了我國國家教育改革的步伐。其一,西北部和貧困山區(qū)教學條件惡劣,教師薪資普遍不高,這就決定了很多人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排斥,或許只有少部分代課教師愿意堅守崗位,也就是說這些地方很難留住那些年輕有為的教師,因此小學教師師資力量更加缺乏,在這種背景下,想要真正實現(xiàn)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似乎也成為紙上談兵了[2]。其二,普通小學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簽訂的基本上都是終身合同,也就是老百姓口中所說的“鐵飯碗”,因為缺少競爭,導致了教師根本不去考慮進一步深造進而提升自己這種問題,他們每天只需要按照教案進行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國家所倡導的教育教學改革也不過是象征性地執(zhí)行,幾乎不會有教師想著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主動的幫助小學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推行。

三、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問題是否能真正落實到小學生身上的探討

小學生的天性是天真活潑、無拘無數(shù)的,他們正處于童年向少年的一個過渡階段,他們很多時候可能不能準確理解大人對于他們下達的命令或者干脆是不予理睬,這與他們的天性有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對于他們都是采取說服和獎懲措施。所以小學生對于國家的教育教學改革從很大程度上是理解不了的,只是單純的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去執(zhí)行罷了,導致結果可能不會很理想,因為他們理解、接收與掌握的能力有限,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引導與影響,才能讓小學生逐漸接受和適應。

四、對改革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的解決辦法

對于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我們不怕出現(xiàn)問題,只有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才便于我們更好地去解決問題,解決了上述問題才便于小學教育教學的進一步推行與實施,只有正常展開了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才能使小學教育攀上新的高峰,那么國家的振興與繁榮富強也就指日可待了[3]。所以著眼于前我們的首要任務便是解決針對小學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如下途徑予以執(zhí)行:

1、提高社會的認可與支持。第一步是要讓小學教師理解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讓小學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掌握教育教學改革的意義和路線后,才能推動改革工作的進一步落實。然后再通過教師讓家長和社會認識到教學改革的優(yōu)勢、意義和內涵,并且讓其從內心深處真正明白實行這種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得到家長與社會的認可與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動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與實施。

2、提升小學教師的教學氛圍與薪資水平。解決我國西北部和偏遠山區(qū)的小學教學條件,大量引進有能力有素質、年輕有為的教師去落實小學教育教學的改革任務,只有讓小學教師的水平普遍提高,才能小學教育的水平進一步提高,讓小學生從知識豐富的教師那里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才真正意義地為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在這種地區(qū)順利拓展打下了基礎。另外,普通素質教育小學,由于拿著“鐵飯碗”,很容易滋生以逸待勞的心態(tài),那么針對于這種狀況,推行教師合同制,有能者居之,而且實行實時考核,就很容易杜絕小學教師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了。

3、加強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加強小學生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解能力,讓小學生接受和吸收這套方案,對于改革工作的開展有很強的輔助作用,這樣在對小學生改革過程中,不至于使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最起碼他們能明白老師要做什么,老師講的是什么?;蛘咦钇鸫a讓他們把對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當作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必須完成,那么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就變得簡單易行,小學生接受起來也沒有難度了。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也可以說我國未來能否強大就要看我們的接班人小學生們的成長了,所以我國一直把對學生的教育問題視作我國發(fā)展的當務之急,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學生的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中,而教育教學的改革的基礎在于小學的教育體制,在針對小學改革的變革過程中,會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問題,只有順利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讓改革工作進一步推展和實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李小航.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2012.

第7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一、提高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從現(xiàn)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yè)、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創(chuàng)造美好的教學環(huán)境。美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針對我國的實際,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首先,應集中精力,為教學人員創(chuàng)建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其次,教學設備是增強教學效果不可缺少的條件,應不失時機地根據(jù)學科的教學需要,改善教學設備,充分發(fā)揮其教學的輔助作用;第三,班級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很大影響,學校領導、教師應注意教室的布置、課堂紀律的保持、班級優(yōu)良風氣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和環(huán)境。

第8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內科護理學教學

在當今的職業(yè)教育中,很多院校為了保證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過關率,忽略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忽略了學生參與教學的重要性,理論脫離實際。很難達到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本文主要從以學生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入手,改革教學方法入手,探討如何搞好內科護理學的教學。

一、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學院強調“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fā)展不同見解?!边@一“強調”實質就是確立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怎么做才能以“以學生為主體”呢?

(一)讓學生自己探索

首先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問題。以高血壓為例,以前上課老師總是會問“為什么血壓升高會引起頭暈、心悸的表現(xiàn)?”、“為什么高血壓會導致心力衰竭?”、“為什么高鹽飲食會引起高血壓?”等等,通過問題導入,講解本節(jié)的知識點,其不知學生一直在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而自己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其實問題由學生提往往比老師提的效果要好。也是以高血壓為例,學生通過自學,對身邊高血壓病人的癥狀進行總結,也會想“為什么高血壓的發(fā)病率這么高,高血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為什么很多重癥高血壓病人都有水腫、呼吸困難的表現(xiàn)”等等,通過自己查資料、歸納總結,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入課堂,通過教師講解、提醒,小結,掌握高血壓的臨床表現(xiàn)。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學者波普爾也說“正是懷疑和問題鼓勵我們去學習、去觀察、去實驗、區(qū)發(fā)展知識?!彼季S往往由疑問開始,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也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是本身是一門藝術,新鮮有趣。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眾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別出心裁的巧妙設計,不僅使學生愛學,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教學情境,如何進行課堂設計更能吸引學生,有利于學生的“學”,這些都是教師上課前要考慮的問題。其次要豐富教學內容,長期的板書教學容易使學生乏味,教學內容僅限于課本又太片面,而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提高職業(yè)資格考試的過關率,授課內容還應與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大綱聯(lián)系起來。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習護理的興趣

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歌德也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迸d趣是所有學科教學的生命力。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強。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很多內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大部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差、學習不用功,存在嚴重的應付心態(tài)。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內科護理學》教學成敗的關鍵。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在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教師不僅僅要熟練的使用多媒體,展現(xiàn)本學科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用豐富的知識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內科護理學》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重要性而積極主動學習。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更快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學生在以后走向臨床后就能更快適應角色和身份的轉變,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模擬場景的設計,學生就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體驗到患者的痛苦,重視醫(yī)學知識的學習,珍視生命,從而感悟醫(yī)護人員職責之重要。

三、改進教學方法

我校大多數(shù)內科護理學理論教學主要采取講授法,這種教學方法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禁錮了學生思維,學生不僅不能直接體驗教師教授的知識,而且聽的時間越長,記住東西的比例越小。這一學期我采用了“案例模塊教學”以來,感覺以上情況有所改善。以“高血壓的健康教育”為例,上課時,第一個模塊是學生分析案例,第二個模塊,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采取哪些護理措施,第三個階段,教師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的內容,第四個階段,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鏈接。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把以往所學解剖學、病理生理學、健康評估等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既鞏固已學知識;又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臨床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們通過真實病例的討論,親身感受了臨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斷的全過程,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探究發(fā)展、交流合作、樂觀向上的學習方法帶來的樂趣與幫助。這樣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只是一個課堂的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其實有些時候學生看看懂、聽聽懂,但是一做就錯,只有讓學生“開口”“動手”,經(jīng)歷過問題的解決過程,才能真正的“會”。總之,在樹立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培養(yǎng)艱苦奮斗、敬業(yè)愛崗、勇于進取、不斷革新的優(yōu)秀人才,實現(xiàn)教與學互利雙贏,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尤雪劍.行動導向教學對護生實習效果的影響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18.

[2]王思婷.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3,05.

第9篇:教育教學思考范文

一、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將有效教育教學落在實處。

創(chuàng)新學校管理,我們實行了班主任競爭上崗制和教師聘任制,吸引教師自覺參與學校管理,將學校發(fā)展目標轉變成教師共同的工作目標,使教師主人翁意識大大增強;中層干部深入教學一線,堅持任課和經(jīng)常性聽課、評課,既給教師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又掌握了學校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為學校正確決策奠定基礎;各年級將管理重點放在管理過程中,將有效的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與管理創(chuàng)新相結合,充分調動各個層面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將有效的教育教學質量目標落在實處。

課堂教學有效性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有效的教學行為上,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并有利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于是,我們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行為研究。

1.有效教學行為,始于有效備課。

有效教學首先體現(xiàn)在有效備課上,怎樣才能算是有效備課呢?備課應該備而能用,減少無效備課,“備課”、“上課”不能兩張皮;備課應有利于教師落實地教、巧妙地教,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備課應有利于學,讓學生學得快、學得扎實,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yǎng)到位,力爭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向課堂要效益。

2.重建備課模式,深度思考課堂。

學校變以往的教師個人備課為集體電子備課與教師個性修改相結合,按照“個人準備——小組研討——調整完善”的流程,形成“集體研課——個性修改——交流評價——個人反思——再次修改——實踐完善”的備課模式。這種備課既保持了教師的教學風格,同時又能優(yōu)勢互補,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以電子稿的形式,設計、積累每課時、每單元習題,并在日常使用中逐步修改完善,以備在學期末時,將所設計習題結集成冊,提高學習水平測評的質量。教師還在日常教學時注重收集、整理學生日常學習筆記、實驗成果、創(chuàng)新作品、實踐體驗等,為期末評估、展示,提供鮮活的評價材料。新的備課方式有效地凝聚了教師的教學智慧,有效地提升了教師在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能力,進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提高了教學效益。

3.把握基本原則,抓實課堂教學。

有效教育教學要立足課堂,必須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學校提出教師的常態(tài)課堂要達到6點要求:(1)面向全體——力求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設發(fā)展空間,在教學中遵循普遍方法,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個人教學風格選擇恰當?shù)慕谭ê蛯W法,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升,以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教學。(2)精講多練——教師的“精講”,要注重深鉆教材、掌握教材、了解教材本質,注重提高學生練習的目的性、層次性和針對性;“多練”不僅要求課堂上練習的時間多些,還要注重練習方式的多樣化。(3)師生互動——教師在落實教學行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注重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課堂上師生要充分交流,通過言簡意賅、生動形象的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空間。(4)技術運用——倡導多種媒體合理綜合運用,為教學服務,做到用好用精用足。既要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板書、教(學)具直觀形象的長處,又要呈現(xiàn)多媒體課件色彩鮮明、直觀性強、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識本質等特點,二者相輔相成,彼此補充。(5)目標達成——目標制定要符合教材特點,學生學情,要明確學什么、怎么學、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實現(xiàn)知識技能目標準確、科學;過程與方法目標恰當、合理;情感態(tài)度目標切合實際,多維度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不同目標。(6)課后反思——要求教師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全面梳理反思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jié),同時結合學?;騻€人的小課題研究,有的放矢地思考。通過反思體現(xiàn)研究過程,以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論證研究假說、積累教學經(jīng)驗,助推專業(yè)成長。

這6點要求作為基本原則,要較好地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加強了聽課、評課研討活動。校領導在普遍聽課的基礎上,重點抓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定期地聽“推門課”,聽課后分別從效率、效果、效益的角度及時評價反饋,使常態(tài)教學6點要求由被動走向主動,由要求變成追求,從而達到更實在、更優(yōu)化、更有效。

4.平等對話,和諧互動。

課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導,學生學習欲望和動機需要教師去激發(fā)。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動手,這就要求教師調整、改變教學行為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自由發(fā)言的機會,使課堂變成充滿生趣的師生交流場所。

有效的教育教學,離不開師生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間和諧的交流與平等的對話。沒有對話和交流就沒有真實的互動,因此我們強調課堂上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及時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學生,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師生和諧互動中產(chǎn)生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的體驗,在對話的過程中生成新的認識,實現(xiàn)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對話”,教師和學生不僅僅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社會閱歷感染和影響著學生,同時,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完整的精神的個體展示在教師面前。這種狀態(tài)下的課堂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共享”。

二、提升教師素養(yǎng),保證有效教育教學順利進行。

師能是立教之根本,師藝是強教之力量,實施有效教育教學,提升教師素養(yǎng)是關鍵、發(fā)展學生特長是目的。

為此,我們一方面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對師生進行科學評價,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教學督查評價制度,做到制度力求科學合理,執(zhí)行扎實有效。我們抓實“備、教、批、輔、測”等常規(guī)教學管理環(huán)節(jié),提出五個“常規(guī)”、四個“負責”,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五個“常規(guī)”:即“部門一日常規(guī)”、“班級一日常規(guī)”、“校長一日常規(guī)”、“教師一日常規(guī)”、“學生一日常規(guī)”。四個“負責”:即“誰分管誰負責”、“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課堂誰負責”的崗位責任制。每個階段對學生進行教學質量監(jiān)測評價,既關注分數(shù)又重視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和發(fā)展。

另一方面,發(fā)揮團隊力量,開展“高效課堂團隊解讀”活動。有效的教育教學是一個教師不斷探索、積累、反思、沉淀的長期過程。學校在網(wǎng)上研討、互動交流、平等對話的基礎上,為教師搭設伙伴間零距離的研究現(xiàn)場,引領教師們將學習中的收獲,行動中的經(jīng)驗,討論中的心得,實踐中的探索與伙伴們交流分享。

我們以年級或學科團隊為單位,圍繞有效教育教學主題,尋找突破點,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實實在在的原生態(tài)解讀。比如四年級團隊的“小莉訪談”板塊中,在小莉老師的引領下,師生傾吐心聲,說出他們對有效課堂教學的理解、感悟和認識;三年級團隊以“常態(tài)教學的課前準備和課堂設計”為主題,通過課堂實錄、課件展示、模擬課堂等形式展現(xiàn)了他們討論、學習的成果,一副對聯(lián)“家常飯精工細作餐餐講營養(yǎng)”“常態(tài)課巧設樂學課課有收獲”,橫批“以人為本”,正是他們團隊智慧的結晶;五年級團隊解讀活動把老師們帶入研究現(xiàn)場,通過解讀活動老師們理解了有效設問是課堂有效的主要因素;六年級團隊以“精講巧練”為主題,將平日里工作的點點滴滴進行總結提煉,把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效的練習手段展現(xiàn)給大家,并把工作中的困惑拿出來與大家研討。

發(fā)揮團隊的力量,使團隊的研究結晶得到升華,在提升團隊教學水平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個體的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