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教育機構的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機構的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機構的培訓

第1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關鍵詞]培訓機構;教學模式;高校計算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28-0018-02

[作者簡介]黃莉(1981―),女,碩士,寶雞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系講師。

一、背景

當前,計算機類培訓市場呈現出繁榮態(tài)勢,一方面彌補了當前高校計算機教育的不足,提升了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另一方面也對高校計算機教育的存在價值提出了挑戰(zhàn)。在高等教育轉型為大眾教育[1]的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應重新理解國家、市場和學生的需求,定位自身的培養(yǎng)目標,調整目標知識結構和相應課程體系,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育質量,適應時展。

二、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

(一)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培訓機構市場化生存的地位使其教學模式呈現出以下特點:1.教學目標能緊扣市場需求,對技術熱點轉換和用人需求反應敏捷,課程調整迅速。2.教學目標具體、明確,學生能清楚、直接地了解到自己所能獲取的知識和所能達到的效果,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心理預期。3.教學內容圍繞具體案例、實際應用進行選擇和設計,可操作性較強,知識關聯度高,能在教學中循序漸進,持續(xù)深入。4.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通過課時密集的教學安排,維持學生的專注程度,通過不斷產生可見的階段化結果,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維持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二)培訓機構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無可否認,培訓機構由于其市場化生存的處境,在教學模式上具有上述優(yōu)勢,符合學生的需求,對學生有較強吸引力,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同樣是由于這種處境,此種教學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下:1.參與培訓的學生基本都具有了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比如參加J2EE培訓的學生在校期間都已完成了一定課時的Java語言學習與編程實踐,如果面對零基礎的學生,此種教學模式如何開展,效果如何還無法確定。2.教學內容設計具體,可操作性強,適合早期模仿學習階段,[2]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均存在很大局限,所能提供的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學生的后期發(fā)展會遭遇瓶頸。3.教學過程強調產生結果,缺乏對問題的探究,可能會導致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支持長期發(fā)展。4.通過高強度的課程安排,無疑能維持學生專注度和興趣度,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但在較長的時間內,此種安排不易實施。

三、對高校計算機教育的啟迪

培訓市場的繁榮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高校計算機教育存在不足,急需改革。與培訓機構不同的是,高校教育需要兼顧國家、市場和個人的訴求,兼顧專業(yè)訓練和思想育化,兼顧知識傳授和能力塑造。這些目標從根本上來說是一致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又會表現出各種沖突,誰先誰后,孰強孰弱,都需要根據當前時代的大背景和高校教育現狀做出適度調整,尋求新的平衡。參照培訓機構的教學模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培養(yǎng)目標上,面對市場化的就業(yè)形勢,應提供層次化、多元化的教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稟賦、環(huán)境和生活理想做出選擇,當前尤其緊迫的是,應當注意提升學生的工程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

2.在目標知識結構上,應重新對科學和工程進行平衡,處理好學科基礎和技術熱點之間的矛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隨著計算機學科迅猛發(fā)展,學科基礎和技術應用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應當根據當前的技術應用現狀,重新提取、整理必要的學科基礎知識,確立學科核心知識結構,在保持核心穩(wěn)定的情況下,捕捉技術熱點轉換,提供多元化的課程。

3.在課程體系上,應圍繞核心知識結構,重新整合課程內容,調整開設順序,保證知識點的關聯度和持續(xù)性,尤其要注意結合學科基礎和技術應用,做到學科基礎知識能夠解釋技術應用,技術應用能夠反映學科基礎知識,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

4.隨著學科發(fā)展、市場需求的變化,課程的知識價值和實踐價值都會隨之變化,這一方面需要調整課程體系結構,另一方面,也要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設計存在以下問題:(1)脫離工程實踐,內容空洞化,不生動;(2)內容脫離當前真實的應用需求;(3)重理論,輕實踐;(4)課程間內容銜接不足。針對問題(1)(2),可以重新提煉當前真實應用需求,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課程的主要思想,方法,訓練學生的工程能力。[3]針對問題(3),可以加強實驗課建設,和理論課教學相互銜接,工程能力的根本還是要在實驗環(huán)節(jié)中獲得。針對問題(4),可以從課程群的高度,協作研究、設計課程教學內容,避免重復,加強銜接,從而在一個向度上使知識得以深化。

5.在教學過程上,傳統(tǒng)的自底向上的模式,強調先基礎、后應用,這導致較長的學習周期,很難產生階段性的可見成果,無法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產生持久的學習驅動力,[4]不符合當前學生的心理特點??梢钥紤]采取自頂向下的模式,[5]由外及內,從學生能最直觀認知到的表象開始。比如,教授軟件設計,可以從界面設計開始,理解軟件開始,這種分析式的思維更符合認知規(guī)律,按照這種思路,一些課程可以提前到低年級開設,有利于較快把知識轉換成生產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面對培訓機構等其他類型的教育機構提出的挑戰(zhàn),高校計算機教育應積極變革,借鑒其優(yōu)點,根據當前情勢,主動調整自身的培養(yǎng)目標、目標知識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學過程,找到新的平衡,證明自身的存在價值。

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系統(tǒng)中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有機結合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9(2).

[2]淺談模仿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10).

[3]羅代忠,羅萬成,李瑞.應用型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4).

第2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關鍵詞:教育培訓 機構 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2)O8-0167-01

教育培訓機構主要是指除國家公辦教育之外的民辦教育機構,這些教育培訓機構主要從事職業(yè)教育、資格認證培訓、英語培訓、學前教育以及開設高三復讀班、奧數班等。教育培訓行業(yè)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目前已經形成了非常大的規(guī)模,同時由于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教育培訓機構出現井噴之勢,但是卻也是良莠不齊,引起了學生和家長極大對教育培訓整個行業(yè)的不滿和質疑。教育培訓機構應該不斷增強滿意度,促進自身發(fā)展。

1、增強教育培訓機構滿意度的必要性

1.1提高在家長和學生中的口碑

教育培訓行業(yè)屬于服務業(yè),由于服務業(yè)提供的是服務,而不是實體,因此大大增加了消費者購買的難度,如何持續(xù)不斷地招生,提高續(xù)費率,成為眾多教育培訓機構關注的重點。增強教育培訓機構滿意度,能夠塑造其在家長和學生中的形象,提高在家長和學生中的口碑。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學習,否則,投入再多的營銷費用也是徒勞的。

1.2促進教育培訓機構的發(fā)展

據估算,我國教育培訓行業(yè)的總需求已達到萬億人民幣的規(guī)模,如此巨大的需求,再加上教育培訓行業(yè)進入門檻低,對知識和管理技能要求不高,同時,教育培訓行業(yè)是個典型的反經濟周期行業(yè),即便是金融危機爆發(fā),該行業(yè)也沒有受到影響,并且保持著高達30%的年增長率,種種原因導致眾多人進入這個行業(yè),直接導致該行業(yè)的競爭空前激烈,日趨白熱化。因此,學員便掌握了選擇教育培訓機構的主動權。只有不斷增強教育培訓機構的滿意度,才能吸引學員前來就讀,以此來促進教育培訓機構的良性發(fā)展。

1.3增強在同行業(yè)中的競爭能力

增強教育培訓機構滿意度是一個綜合性工程,不僅要求教育培訓機構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經營管理才能,而且要求其能夠持續(xù)不斷地依據現實的需要,開發(fā)新的課程,來滿足學員的要求,同時還要求教育培訓機構的老師能夠不斷改變教學方法,來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當教育培訓機構能夠把這些都做到位時,家長和學生的滿意程度自然能夠得到提升,同時,也能增強在同行業(yè)的競爭能力,提高培訓機構的綜合實力。

1.4是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任的表現

教育培訓機構和公辦教育不同,屬于民辦教育,沒有財政撥款,需要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但是,教育培訓機構從事的同樣是教書育人的行業(yè),因此,需要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為提高學員的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為努力。只有,學員對教育培訓機構的滿意度提升了,學員們才會愿意為其提供的服務支付相關的費用。

2、增強教育培訓機構滿意度的措施

2.1樹立品牌形象

據統(tǒng)計,我國教育培訓機構多達上萬家,但是在消費者心目中可信賴的品牌卻寥寥無幾。樹立品牌形象,意味著社會上主流消費者對該培訓機構的認同,并且這些消費者會忠誠于這個品牌。比如說新東方,只要提起英語培訓,人們便會想起新東方。在紛繁復雜的教育培訓機構中,消費者為節(jié)約選擇成本,便會選擇已經獲得社會認可的品牌培訓機構,這樣也就大大增加了消費者對教育培訓機構的滿意度。而品牌培訓機構由于前期積累下來的口碑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在后期便節(jié)約了大量的營銷成本,可以將培訓機構的資源向教學本身傾斜,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促進學員的成長。

2.2實行科學的管理方法,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

教育培訓機構目前存在著管理粗放、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育培訓機構的發(fā)展,成為了增強教育培訓機構滿意度的短板。實行科學的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如此,教育培訓機構才能成為一個“自運作”的有機體,教育培訓機構的一切事宜均有制度依據,而不是在出現問題時臨時想辦法。教育培訓機構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注意要將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分開管理,兩者特性不同,因此應采取不同的管理、激勵和約束措施。教師隊伍是直接面對學員的,是教育培訓機構的重要資產,如何管理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忠誠度,成為教育培訓機構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教育培訓機構眾多的兼職教師,由于不再編制之內,更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只有管理到位,才能提高行政管理人員和教師的積極性,最終才能增強學員總體的滿意度。

2.3提高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是一個企業(yè)發(fā)展的靈魂,是衡量一個企業(yè)綜合實力的標志。教育培訓機構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進行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師和培訓學校的校長要對教育理念有深刻的認識,不能僅僅認為是培訓學校和學員之間是提供服務和金錢之間的交換關系,教育行業(yè)是個特殊的行業(yè),其承擔著整個社會素質提升和能力提升的重任。其次,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當今主流的學生是80后和90后,這個群體有自己的特點和學習需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效率。最后,要進行教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當前教育培訓機構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同質化問題嚴重,要積極主動開發(fā)新的課程,滿足社會需求。

2.4以人為本,將學員的利益置于首位

教育培訓機構不僅要將課程教好,而且要滿足學員的情感需求。為改善教學管理,應多和師生接觸,通過調查走訪,開座談會、談心會等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廣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方針,切實將學員的利益置于首位。

2.5衡量“質”和“價”之間的關系

盡管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產品是服務,但是質量有好壞之分。教育培訓機構應該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盡可能為消費者提供價格低的培訓和課程服務。我國教育在居民家庭消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居民重視教育,能夠為教育投入金錢,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教育產品價格過高的現實。因此,教育培訓機構應該衡量“質”和“價”之間的關系。

第3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各高校不斷引進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其已逐步成為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高校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關鍵要素。本文從人力資源的角度出發(fā),以系統(tǒng)科學、高等心理學和高等教育學等理論為基礎,分析了青年教師的知識生產與傳播過程中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基于課堂教學的培訓體系。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已經逐步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執(zhí)據教育部教育統(tǒng)計年鑒的數據,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教師107.6萬人,其中,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隊伍總數的48.3%, 40歲以下教師占64.3%。因此,培養(yǎng)青年教師成為高??沙掷m(xù)性發(fā)展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培訓面向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情緒波動大,教學質量不穩(wěn)定

在教學中,青年教師初為人師,樂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負擔繁重,生活壓力較大,發(fā)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穩(wěn)定。

2.課堂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青年教師經過系統(tǒng)的教育學習,專業(yè)知識貯備量大,但由于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無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與學脫節(jié)。具體表現為課堂隨意性大,教學方法單一,甚至照本宣科,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學緣結構不夠合理,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師多由“垂直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來,即本科、碩士、博士的各個學歷階段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yè)連著就讀。學科視野不夠寬闊,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間也較狹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展后勁。

4.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影響教學能力發(fā)展

由于社會和高校各種現行政策的導向,再加上現實利益的誘使,導致價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一些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邊倒。整天疲于跑項目、寫論文,而課堂教學則處于應付狀態(tài),無暇鉆研教材和教學技能。這種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展。

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逐步認識到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關注青年教師群體成長的同時,也構建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二:其一,培訓形式大于內容,效果不顯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多以講授型為主,授課方式單一,且形式大于內容,考核方式簡單,相當一部分的培訓無檢驗措施;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培訓表現、出勤情況考核都沒有,僅在培訓結束后每人頒發(fā)一個證書,這就造成某些培訓活動變成“走過場”,減低了青年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更有甚者誤把培訓理解為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導致青年教師產生厭學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訓的效果。

其二,培訓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主要表現為培訓內容沒有針對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培訓對象籠統(tǒng)。部分學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依照教育規(guī)律辦事,沒有重視青年教師身體、心理及能力發(fā)展上的優(yōu)劣勢,缺乏對培訓活動實施對象進行需求分析,明確培訓目標的認知。同時,高校包括各個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訓,多數情況下都是針對本專業(yè)的,更多的是注重讓教師接觸本專業(yè)最新的理論知識,了解國際前沿的最新資訊,而針對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較久因為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長期堅持不懈,且見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選擇在很小范圍內,如一個教研室定期開展一下活動,各自匯報一下近段時間的教學情況。

三、培訓體系的構建與設計

師資隊伍結構制約著良好梯隊的形成,據預測,高校教師退休人數在逐步達到峰值,為了使高校師資避免青黃不接的局面,必須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墻養(yǎng),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挑起教學的重任。因此,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培訓體系的構建分為以下步驟:

1培訓體系設計的原則

應以高校的總體發(fā)展方向為基礎,以使青年教師獲得或改進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動機、態(tài)度和行為,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為目的。結合高校的總體發(fā)展方向,分別制定出長、短期培訓計劃,同時培訓的內容也應按需施教、全體參與、系統(tǒng)完善的原則來安排。其重點應圍繞青年教師通過對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設置出合理的培訓課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辦法,確保通過培訓實現青年教師的培訓需求和高校的發(fā)展目標。同時,為了檢驗培訓效果還需要對結果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培訓過程中的差距,發(fā)現新的培訓需求,加以改進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訓計劃。

2.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訓體系合理構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包括高校組織需求層面、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三個方面。

(1)高校組織需求層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有二:其一是發(fā)展方向分析,面對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和高級人才競爭,高校必須制定長遠的發(fā)展規(guī)劃。為了保持高校的持續(xù)發(fā)展,青年教師培訓必須在立足于現在的同時,著眼于高校的未來發(fā)展。根據近期規(guī)劃和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對高校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高、開發(fā)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現存問題分析,通過發(fā)現課堂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并對此進行深人分析,從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全面培訓。

(2)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崗前培訓內容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明確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職責和要求。二是通過對教學評估體系實施結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師行為、態(tài)度及教學效果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偏差,在教學薄弱環(huán)節(jié)或有待提高的領域進行培訓分析。

(3)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隨著高校的發(fā)展和青年教師的不斷進步,即使青年教師目前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要求的更新也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從青年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也需要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行培訓以滿足青年教師自身的需求。

3.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培訓的一般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等,但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高校在選擇培訓時應注意把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多方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學校青年教師培訓的模式。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將培訓內容和形式分三種:首先是職前教氰職前教育不僅是青年教師在教師崗位中發(fā)展自己職業(yè)生涯的起點,而且是適應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開始,更是幫助新青年教師建立與同事和教學團隊的關系,建立符合實際期望和積極態(tài)度的契機。其次是在職培訓。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計劃與目標的基礎上,由系或教研室領導和經驗豐富的優(yōu)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再次是脫產培訓。對每一位青年教師來說,當面臨新教材和新一屆的學生時,都需要經歷相應的短期脫產培訓,以便更決地了解當下該專業(yè)的社會需求、前沿情況、教改情況,從而滿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學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開發(fā),即指青年教師自己主動地通過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職業(yè)道德、知識技能、身體素質等內在的整體素質的培訓活動。自我開發(fā)也是一種有助于青年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不斷成長完善的培訓方式。

4.培訓的組織結構、計劃及實施

(1)培訓組織結構。與高校其他部門的管理一樣,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的管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培訓效果,一個完善的培訓組織結構可以使培訓活動從一開始就系統(tǒng)進行,保證培訓需求分析、培訓組織實施、培訓課程選擇、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評估過程切實有效地進行,使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培訓工作圍繞著培訓目標執(zhí)行,保持培訓的新穎性和內容的實用性。

(2)高校培訓計劃的制定。無論是年度培訓、學期培訓,還是月度培訓,甚至是釗一對某一特定的培訓需求而制定的專項培訓,培訓計劃在整個培訓體系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培訓計劃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例如根據青年教師的發(fā)展階段,可將培訓分為從事課堂教學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科學規(guī)劃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計劃的架構及內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為構成和組織培訓的主要依據。

(3)培訓的實施。根據培訓實施的流程,對培訓內容進行具體實施,以及處理培訓過程中的一切具體問題,完成培訓實施總結。同時,不僅包括與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反饋,與相關培訓主講人溝通培訓內容改進建議,而且還包括對培訓效果進行具體評估。實際上,培訓的實施是培訓體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

5.培訓管理

高校為青年教師培訓進行各項投入和為青年教師個人發(fā)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資,目標是為了通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能力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升高校的總體水毛因此,必須加強培訓管理和效果的跟蹤,對培訓的結果進行有效評估,不斷改善培訓內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訓效率,達到預期效果。

第4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關鍵詞 大學 培訓機構 教育

近年來,考證培訓、專業(yè)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培訓的發(fā)展迅速,吸引了不少大學生的加入。本文就這一現象對成都五所高校的500余名學生發(fā)放關于“大學教育與培訓機構教育”的問卷進行調查;同時對四所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學生進行了深入訪問。

一、對高校學生的調查問卷的分析

1.95%的大學生認為大學教育趨于大眾化;89%的大學生認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65%的大學生認為中國的大學教育總的來說是成功的,在校大學生人數快速增長,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2.91%的大學生認為社會上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需謹慎選擇;47%的大學生參加過培訓機構的教育,并認為對自身的幫助很大;94%的大學生認為培訓機構的商業(yè)性較強,對經濟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調查的五所高校中大多數學生認為,培訓機構教育將成為大學與用人單位的橋梁,推進大學教育的改革。但是大學生更希望大學教育能夠與社會實際結合,讓學生在大學教育中就能獲得相應的職業(yè)素質。

二、對培訓機構的老師和學生的訪問分析

1.培訓機構的老師認為,大學生普遍缺少職業(yè)素質的綜合能力,培訓機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學教育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缺口。有針對性的培訓讓大學生在求職中更具競爭力。在當今形勢下,培訓機構在一定時期內將會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2.培訓機構的學生表示,培訓機構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必要的,能夠學習到在大學中學習不到的知識和能力,更加注重實踐。但是在選擇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需要,不能盲目聽從宣傳。另外,培訓機構的教育是一個入口,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是關鍵。

三、大學教育與培訓機構教育并存的原因探討

(一)大學方面的因素

目前的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往傳統(tǒng)的延續(xù),教學內容和方法陳舊落后現象普遍,職業(yè)素質教育幾乎空白,這種與實際社會的脫節(jié)是大學生就業(yè)難的主要原因;國家將過多的資源分配給了重點大學,造成少數大學過度發(fā)展甚至資源濫用,而更多的大學卻面臨嚴重的資源不足的現狀,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無論是大學的教科書還是教授掌握的知識,實際上都與社會和企業(yè)實際應用和需求水平有較大的差距,而目前我國大學重視知識教育,在能力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欠缺比較嚴重。

(二)培訓機構方面的因素

培訓機構具有商業(yè)性質,在大學教育與社會的脫節(jié)之處抓住商業(yè)機遇應運而生,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其運營模式能抓住學生的需要,進行更好的宣傳,推進了自身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在就業(yè)難的背景下,發(fā)展越來越好。

(三)社會方面的因素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大學畢業(yè)生大量增加;社會和企業(yè)的實際應用對應聘者的能力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一定時間內,大學教育不能完全滿足實際需要。因此大學生需要額外的教育來彌補自身知識能力的不足,以更好地步入社會。

四、對大學教育及大學生的建議

1.大學在短時間內大規(guī)模招生,在數量上實現了飛躍,但是在質上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切實需要。因此,更應注重教育資源的整合分配。

大學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脫離實際運用,職業(yè)素質教育幾乎是空白。因此,大學應當結合培訓機構的成功范例,為學生提供切實的教育輔導,做到與社會的緊密鏈接;

大學應抓好教育質量的監(jiān)管。教育工作者必須為人師表,不能急功近利而影響教育質量以及學風。對于違背教育本質的工作者應當予以懲戒。另外,大學應建立淘汰制,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嚴把質量關。

2.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真正地學習對自己對社會有用的知識能力,注重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積極尋找其他有效途徑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到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和能力的綜合提高;

對于就業(yè)難問題不能一味歸咎于學校教育,應當看到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地了解社會需要市場需求,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為自己的求職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中國大學教育這些年快速發(fā)展,至少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之處。在實現量的進步的同時,更要注重質的提升。若想培育出優(yōu)秀人才為中國的未來科技經濟做貢獻,我們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學教育。培訓機構教育的出現及其快速發(fā)展表明了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了中國大學教育事業(yè)更快更好的發(fā)展,為了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大學教育和學生都應主動地尋找自身的問題并積極應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教育事業(yè)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第5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關鍵詞 微技術 培訓范式 構想

一、問題源起

在職培訓是促使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培訓的體制、形式與內容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1]。傳統(tǒng)的師資培訓課程取向以學科理性及實踐感性為主,學科理性取向的教師培訓,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都由高校教師完成,他們注重于自己研究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的講授,呈現去實踐的傾向,這種培訓的理論并未適應實踐的邏輯,甚至與參訓者在實踐中積累的教育信念相沖突,培訓結束參訓者就將所學理論束之高閣。實踐感性取向的教師培訓在調研中比較受參訓群體的歡迎,但這種注重教學具體問題的觀摩展示類培訓,忽視了實踐智慧的情境性,缺少理論的提升及默會知識的外顯化,參訓者觀摩體驗之后并未領悟授課者的教學智慧,在自身實踐中亦遇到很大的困境,兩種取向的教師培訓都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融。微時代的背景下,通過微技術實現培訓的體制、形式與內容的全方面轉變,逐步構建并完善了問題導向式區(qū)域職后教師研修范式,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堅持面向實踐、研究實踐、服務實踐。

二、微技術下教師培訓的范式

微技術泛指微時代的微視、微信、微博等快捷信息傳播技術,微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培訓以借助微信等通信工具組建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微群為實踐問題來源、觀點分享及理論翻轉學習平臺,以微課等微視頻為交流、學習的載體,以微任務、微反思、微報告等為默會知識外顯化的成果,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設備終端,以云存儲為翻轉學習的媒介,可實現隨時隨地的互動交流、理論選學、觀點分享,是一種關注實踐、面向實踐的教師培訓范式。微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培訓具有如下的范式:

其中,①需求調研及生成需求是培訓實踐取向的保證,項目前期需求調研微信(QQ)群是借助寧波市師訓中心往期師資培訓班組建而成,這保證了師資培訓問題來源的實踐性、廣泛性,生成需求是當期師資培訓組建的微信(QQ)群體在經歷現場培訓、實踐反思及翻轉學習后遇到的新的實踐困境及教育熱點問題的重新征詢,需求調研是訓前調研,生成需求是訓后調研及新項目的訓前調研,共同的技術支撐是每期培訓班組建的微信群。方案設計、專家篩選都應在綜合考慮微信群征集的參訓者意愿及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基礎上經廣泛論證而確立。現場培訓亦同傳統(tǒng)師資培訓有所區(qū)別,現場講授的理論不再是培訓者依學科理性或自我經驗展開,而是以參訓群體的教育主張微視及教育熱點問題為出發(fā)點,整個培訓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融。除現場培訓外,培訓師還根據參訓需求將專家觀點進行微課處理以供培訓后的翻轉學習?,F場培訓有兩種微視及一個微信群作為技術支撐,參訓者教育主張微視為專家講授提供實踐案例,專家觀點微課為學員訓后翻轉學習提供載體,參訓者微信群實現參訓者內部、參訓者與培訓管理者、參訓者與培訓專家的時時無縫溝通。實踐取向的教師培訓關注參訓者對教育實踐的參與、體驗與反思,前述環(huán)節(jié)保證了參訓者對整個培訓的實時參與與體驗。②是培訓的反思環(huán)節(jié),分現場反思與實踐反思兩種,都是基于微信群及微視頻結合學習理論對自身實踐經驗的修正與升華,微信群保證溝通的實時性及針對性,微課保證了不同接受程度的教師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其對內容的掌握,同時又是對現場培訓的有益補充及延伸,保證了參訓者學習的靈活性。③是實踐智慧生成的環(huán)節(jié),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過程,云存儲、微視技術為實踐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實時學習載體;微信群保證了專家及培訓者對教師解惑的實時性。

三、范式的實踐

此處展現筆者將微技術下教師培訓的范式在高中數學教師短時培訓項目設計中的具體實踐。

1.需求調研

項目設計之初借助師訓中心各期師訓項目我們組建需求調研微信群(QQ群)并在群內發(fā)放培訓需求調研問卷,確定教育實踐關注熱點問題,項目方案設計依熱點問題需求展開。如調研發(fā)現一線數學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中也在一直不停地實踐“問題為核心、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或小組探究、教師指導、建構知識”整個問題驅動式教學的流程,但是實踐過程中教師的個人素質即教學默會知識的素養(yǎng)制約了數學課堂問題驅動教學的實施效益。數學教育專家張奠宙、楊玉東等亦指出數學學習應用那些能反映數學組題本質的本原問題驅動,基于此,筆者將本次高中數學教師短時培訓主題定位為“聚焦問題驅動數學課堂中的本原問題設置”。

2.方案擬定、專家篩選、現場培訓

初步方案擬定之后筆者邀請師訓中心培訓專家團隊把關的同時將方案發(fā)放到需求調研群內,征詢可能參訓對象的意見,并進行專家需求調研。最終擬定方案之后根據擬參訓對象群體的意愿及相應學科教育理論的實際需求在省內省外有針對性地篩選資深專家組建培訓團隊,并將方案上傳省選課平臺進行學員自主選報。培訓正式開始之前,根據選報項目人員名單再次進行設計方案意見征詢,并進行相應案例及參訓者教育主張(微視)的收集,及時將實踐參訓需求反饋給培訓團隊,培訓團隊根據需求,借助微技術開發(fā)相應的教學微視頻,建設培訓微課資源庫,以供現場培訓之后參訓學員的翻轉學習。部分現場培訓師組建實際參訓學員微信群實現培訓專家與參訓學員在教育熱點問題上的實時交流,現場學習包括科學教育理念的講授及實踐智慧的現場分享。

3.理論指引、反思性研究、實踐指導與新培訓需求調研

理論指引環(huán)節(jié)通過微課資源庫及專家的理論與實踐指引,幫助參訓教師加深對本原問題驅動教學的理解。數學中本原性問題即反映數學言語最原始、最本質的觀念、思想的問題。本原性問題分宏觀與微觀兩個層級,宏觀問題在整體上指向言語學習材料,幫助學生數學學習中進行哲學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是言語整體結構型問題(思想方法層級);微觀問題在微觀上指向探究內容,幫助學生數學研究思考,把握數學的本質,是局部操作性問題(知識技能層級)。問題驅動是激發(fā)學生數學言語習得的原動力,課堂教學情景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凸顯數學言語本質的問題能引導學生的學習層層深入,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體驗并理解數學言語的本質。數學本原性問題的獲得源大致有預設、生成兩類。預設類問題要求教師將數學問題學術形態(tài)教育化,使問題反映的言語本質被學生感悟和理解,生成類問題要求教師在言語習得情境中敏銳地抓住反應數學本質的生成問題并加以數學化,它們都是在師生針對“數學文本”的對話中自然生成,具有基于預設的原發(fā)性和多角度對話的特質。

反思環(huán)節(jié)分培訓現場反思及教育實踐反思兩部分,現場反思借助微信群實現學員內部、學員與專家的反思經驗實時交流。實踐反思是培訓后參訓學員在教育實踐中進行的實踐與學習理論的交融性思考。前期組建的微信群可實現學員及專家的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分享,經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形成的實踐智慧。培訓師亦及時制作成微視頻,將現場反思及實踐反思精華視頻與專家微課進行整合形成當期培訓的微課程,放置在云終端以供學員再實踐過程的翻轉學習。培訓組建的微信群亦成為下期項目方案設計的擬需求調研群。

實踐指導環(huán)節(jié)通過微信群、微視頻及云端資源庫實現培訓者與參訓教師關于數學課堂中的本原問題設置的實時交流,如筆者關于不同的數學知識類型的習得課型交流。文化視域下的數學課型分如下三種。

(1)數學概念的學習。數學概念學習屬知識類型,是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重要載體。教師可針對概念的外延或混淆概念外延的屬性設置本原性問題,通過問題鏈的層層遞進,使基于學生數學經驗的概念原始分類上升為實質分類并獲得數學概念的多元表征。

(2)數學體系的學習。數學體系學習即數學命題的學習,是數學概念通過歸納、演繹形成復雜命題網絡的過程。教師可通過設置本原性問題激活學生原有數學認知經驗,經歷“猜想-驗證”的命題產生過程,建立完善的命題認知結構。

(3)模型的學習。模型的學習即用數學的言語講述現實生活及擬生活的過程,側重于用數學的言語體系描述生活。教師可設置相應的本原問題激活學生原有數學經驗中數學模型的自然語言并學會模型的數學表征方式及模型的應用范圍。

四、范式的思考

微技術是時代信息快速傳播的產物,在它的幫助下師資培訓體制、形式與內容發(fā)生了革命性轉變,在微信群的幫助下培訓需求的時效性提升,參訓者與參訓者、參訓者與培訓者的交流不再受特定的時空局限,做到了培訓為教育實踐及教師成長的切實服務。微課成為現場培訓的有益補充與延伸,成為實踐智慧的傳遞媒介,為參訓者實踐中的理論翻轉學習提供了保障。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無論是外顯教育理論的傳授還是默會知識的現場觀摩都應關注教師原有教學默會知識的狀況及其與顯性知識的協同,要強調教學的實踐、現場體驗、名師專家與參訓教師的對話、參訓教師的自身反思,促使參訓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默會知識即強調參訓教師對默會知識的親歷體驗及直接經驗的獲取,強調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的補充與融合。

實踐取向教師培訓通過培訓前后的實際調研做到對參訓者教學實踐的切實關注。通過在教學現場的觀摩、體驗、反思、交流,保證參訓者對研修活動的實際參與;通過反思及理論翻轉學習保證參訓者在實踐中理解教育的實質;通過教育主張微視及微課程力促參訓者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提升與分享;通過微信(QQ)群的問卷調研及培訓者對參訓對象的跟蹤回訪,全程關注參訓者在教學實踐中的行為轉變。研修方式及研修模式呈現如下的特質。

1.參訓者研修方式多元

研修方式是影響研修質量的重要因素,實踐取向教師培訓關注參訓者的實踐經驗,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教學現場,通過學員的親身體驗、問題交流、實踐反思,實現教學智慧的提升。

問題導向:研修方案的設計以調研所得到的教育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通過構建反映問題的教育情境,引領參訓者進行全程的理論學習、實踐反思活動。

立足現場:問題的發(fā)現、解決及培訓的成效檢驗都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發(fā)生、發(fā)展,這提升了教師實踐智慧的遷移能力。

教學反思:研修的全程關注參訓者教學反思,既有教學現場的即刻反思(專家與參訓者就熱點問題主張的面對面交流),又有訓后的實踐反思(在自身的工作環(huán)境內的實際反思),微信群是訓中訓后專家與參訓者實時個性化溝通的保障。

主體參與:研訓全程注重參訓者對教育問題的親歷,對教育理念生成的主動參與,對自我實踐經驗的主動反思,主體參與是促使參訓者專業(yè)發(fā)展的源動力。

2.培訓研修樣式多樣

市師訓中心與中小學、大學及區(qū)域名師團隊合作探索了研修班實施的“問題導向逐步推進、基地――名師――輻射、全程研訓”樣式,有力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問題導向逐步推進:研修活動將理論學習與現場觀摩融合,現場研學與對話分享、現場反思融合。調研確定的研修問題貫穿研修全程,引領教師觀摩教學現場、理論學習、反思分享。參訓者通過對問題的現場體驗,結合理論學習及自身教學經驗,親歷“提出假設――行動驗證――問題解決”的過程,逐步提升自身實踐智慧。

基地――名師――輻射:市師訓中心確定寧波十幾所中小學為研修基地,選聘寧波本土學科名師、特級教師及扎根一線教研的大學名師為培訓者導師,將集中培訓拓展至中小學的現實課堂,通過基地、名師的引領示范作用輻射區(qū)域基礎教育。

全程研訓:師訓中心從研修計劃的確立、研修的展開、研修效益的跟蹤,都立足于參訓者教學實踐,關注研修的長效性,做到了教科研一體式培訓。

參考文獻

第6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摘要:隨著某電網公司“物資一體化”工作思路的提出及物資一體化、集約化管理方式的不斷深化,作為物資一體化管理和服務的主體——省級物資機構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人力資源方面,對企業(yè)管理、專業(yè)技術、技能等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著重結合省級物資機構的實際情況,分析企業(yè)培訓存在的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企業(yè)培訓方式,實現基于崗位勝任能力的全員培訓管理,努力提高培訓質量,為企業(yè)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保障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電網物資企業(yè) 崗位勝任能力 教育培訓

隨著某電網公司“物資一體化”工作思路的提出及物資一體化、集約化管理方式的不斷深化,作為物資一體化管理和服務的主體——省級物資機構迎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尋找好設備,關鍵之一就是人的因素。一般而言,人員的素質、能力和技能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就很容易發(fā)現問題,找到好的設備?;谀壳叭肆Y源條件限制,要讓人員的素質、能力和技能滿足規(guī)定要求,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培訓。

一、培訓現狀

2014年,某電網公司系統(tǒng)舉辦各類培訓班7882期,培訓56.7萬人次,其中該公司物資部舉辦專業(yè)培訓班10期,培訓1750人次;某省級公司物資部舉辦專業(yè)培訓6期,培訓1340人次;省級物資企業(yè)舉辦各類培訓74期,累計3339人次。

目前針對物資、物流方面的培訓,某電網公司提出了比較合理的培訓指導意見,充分體現了分層、分類、分專業(yè)培訓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培訓指導意見,網、省兩級公司以及各單位每年下半年均開展下一年度的培訓需求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下年度的培訓計劃,根據培訓計劃開展相應的培訓。

二、面臨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出,網、省兩級公司物資機構對培訓非常重視,每年舉辦大量的培訓班,培訓資源向一線傾斜,為提升一線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保證實現安全生產、確保設備材料的質量可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們還不能夠完全通過目前的培訓工作達到各崗位對員工的要求,尤其是針對專業(yè)技術、生產(技能)崗位上的一線員工。存在一些普遍現象或問題,主要表現在:

1.培訓針對性不足。目前從上到下培訓計劃主要依據需求調查及其調查結果分析,需求調查雖然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應個人的需求,但也存在個人主觀因素和個人認知的差別,需求調查往往是將個人需求反饋給組織,不一定能夠滿足組織或單位的需要;同時需求調查也無法全面掌握上崗人員的所掌握知識情況,培訓就缺乏針對性。

2 .實操技能培訓較少。對于物資、物流技能類培訓,實操效果往往比講臺授課培訓效果好得多,如駐廠設備監(jiān)理、廠內機動車輛駕駛、起重機械、道路運輸等,這些雖有國家強制取證要求,但內部經常開展這類技能實操培訓可以較好實現取證之后業(yè)務技能恢復、熟練和提升。在實際培訓過程中,由于場地、設備及器具的限制,實操技能培訓往往較少。

3.物資機構缺乏培養(yǎng)核心技術人員條件。目前各省級物資機構大量參與合同簽訂、設備監(jiān)造和材料抽檢等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大量掌握相關技術知識,需要讀懂設計規(guī)范、出廠試驗、材料檢驗等等各項技術參數,需要與設計單位、技術支持、生產廠商等單位進行大量的溝通、協作和監(jiān)督,這些都需要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與,但目前的物資機構缺乏培養(yǎng)核心技術人員條件。4.培訓質量不高,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

從現階段看,教育培訓方式較為單一,手段比較落后。傳統(tǒng)的“填鴨式”和“灌輸式”教育仍是主要方式和方法。根據對部分干部和員工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6%的人認為教育培訓方式不活,手段滯后,不能滿足干部員工的實際需要,通過調查,大部分干部員工更希望教學方法實現互動性、學習載體實現多樣性。

三、相關建議

1.建立崗位勝任能力模型,發(fā)揮崗位勝任能力培訓優(yōu)勢。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崗位均有崗位職責及對應的能力要求,能力一般分為通用類能力和鑒別類能力,鑒別類能力又分為職能核心能力和專業(yè)能力。通過建立崗位勝任能力模型并對上崗人員進行評價和評估,可以得出比較客觀的能力提升要求,培訓因而更有針對性,同時也體現了“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下面列舉品質控制某抽檢崗位能力素質模型。

2. 對上崗人員進行評價和評估。根據每一個崗位的崗位勝任能力模型,對每一個上崗人員崗位勝任能力逐一進行分析,列些員工技能清單庫。結合崗位要求,對照人員能力素質現狀,提出具體的評價和建議,可以從電力行業(yè)知識、企業(yè)管理、物資供應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基礎知識、計算機操作、法律法規(guī)知識、溝通與協調、持證上崗等多方面提出具體而有針對性的要求,讓上崗員工明白自己差距和努力方向,解決了培訓的針對性問題。

3.建立物資、物流技能培訓站。建立物資、物流技能培訓站,科級解決實操培訓問題。以各省物資機構為平臺,建立物資、物流技能培訓中心(站),各培訓中心(站)物流實操培訓分為通用類和特色類,各省通用類培訓內容和要求基本相同,結合自身特點或特色,各省可以建立特色類培訓項目,同時特色類培訓項目可以進行資源共享。

4.委托技術機構,協助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梢耘c相關電力設計院、電力試驗研究院,變壓器、斷路器、開關等生產廠商建立聯合培養(yǎng)計劃,有針對性、有計劃地派遣相關人員參與全過程學習,甚至直接參與相關設計和試驗。針對學習人員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及要求達到的效果,并根據工作需要參與相關工作。

四、優(yōu)點分析

通過建立崗位勝任能力模型、開展實操技能培訓,委托技術機構聯合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員,既能真實、客觀了解員工的實際情況,實現對員工差異化培訓,增強員工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能提升物流機構的技術、裝備能力和水平,從而實現為企業(yè)和電網建設提供更好的設備,發(fā)現更好的供應商,最終實現企業(yè)發(fā)展和人員發(fā)展的共贏。

參考文獻

[1]于洋,趙路.淺談電力企業(yè)職工教育培訓工作[J].中國電力教育,2006(5)

[2]曾黃麟編著.粗集理論及其應用[M]. 重慶大學出版社,1996

第7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對如何培養(yǎng)企業(yè)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師資庫建立與維護、聘任和管理兼職教師以及開展相關教學活動進行可行性論證和制度構建,為建立符合企業(yè)自身實際的兼職教師培訓機制提供思路與建議,推動企業(yè)教育培訓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 :企業(yè)員工 人力資源 兼職教師 培訓機制

一、企業(yè)兼職培訓教師和兼職培訓教師機制的概念

企業(yè)兼職教師是指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對企業(yè)員工進行教學、授課和培訓的特定人員。企業(yè)兼職教師不同于企業(yè)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首先,他們在某一業(yè)務領域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屬于專家型人才或業(yè)務骨干;其次,具有一定的授課經驗和能力,具備從事教學任務的基本素質;第三,以兼職的形式出現,利用業(yè)余時間擔任教學任務。

企業(yè)兼職教師制度,是指對兼職教師進行選拔、聘任、培養(yǎng)、管理并對其從事教學任務進行管理和保障的培訓機制。

二、兼職教師制度的產生背景

企業(yè)兼職培訓師制度,是企業(yè)培訓機制創(chuàng)新的必然產物,利用內部人才資源解決師資問題,通過選聘業(yè)務專家、優(yōu)秀員工從事教學工作,對人才資源進行規(guī)范管理、合理配置、科學使用,解決培訓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人”的因素,通過發(fā)揮人才優(yōu)勢推動培訓工作深入開展。

三、推行兼職教師制度的現實意義

1.推動企業(yè)教育培訓改革創(chuàng)新。兼職教師制度,是對企業(yè)培訓師資模式的有益探索,通過加強內部師資隊伍建設,把長期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創(chuàng)新成果傳授給更多人,帶動員工共同提高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一條有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捷徑。

2.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化人才。一流的業(yè)績源自一流的員工隊伍,要實現企業(yè)競爭力明顯提升的目標,必須依靠一支高素質、專業(yè)化的員工隊伍來完成。聘請兼職教師從事企業(yè)教學、培訓和科研工作,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傳授知識和經驗,使更多的員工激發(fā)斗志、早日成才。

3.實現教學資源效益最大化。企業(yè)兼職教師來源于企業(yè)一線,他們既是教學人員,又是業(yè)務骨干,掌握著業(yè)務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他們的理論不僅來自于書本,更產生自實踐,可以較好地實現理論與業(yè)務實踐的對接,對實現教學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節(jié)約公司人力資源成本。開展員工培訓時,既要考慮培訓效果,也要注重培訓效益。聘請外部教師為員工授課存在成本上的問題,一是授課費問題,聘請著名的培訓師,授課費十分高昂,請不知名的培訓師,授課費用雖低,但又達不到培訓效果;二是時間成本問題,邀請外部人員授課,需要與培訓師進行反復溝通,商定授課主題、時間、場地等,時間成本高。而聘請企業(yè)內部兼職教師為員工授課,既節(jié)約培訓經費,也方便確定授課主題及授課時間,效率高、費用低。

四、建立企業(yè)兼職教師培訓機制的主要步驟及可行性探討

1.分析、統(tǒng)計、評估優(yōu)秀人才。要對員工隊伍狀況進行全面摸底評估,掌握符合擔任兼職教師條件的人員情況。在確定兼職教師的人選時,要堅持多元化原則,其范圍不僅包括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員工、業(yè)務專家,也包括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管理層人員,最大程度地吸納理論功底好、實踐能力強、具有教學經驗的人才進入兼職教師人選范圍。兼職教師需要具備以下五種能力,一是培訓項目開發(fā)能力。兼職教師應是一名優(yōu)秀的項目開發(fā)者,有前瞻性的培訓視野,具備自行開發(fā)培訓項目的能力。二是課程設計能力。兼職教師是一名優(yōu)秀的課程設計者,在培訓項目的總體架構下,根據已有培訓資料和場地、時間安排等情況,結合受訓者年齡、職務、學歷、專業(yè)背景等特點,設計出操作性強的課程。三是實際授課能力。兼職教師是員工的教師,他們不僅應掌握扎實的教學理論功底,還應具備相應的授課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現場應變能力等。四是評估分析能力。兼職教師是客觀理性的分析者,授課結束后,能夠開展分析評估,對自身的授課內容和形式做客觀評價。五是總結和改進能力。通過對課程評估的反饋,及時發(fā)現授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分析成因,進行針對性改進,切實提高授課質量。

2.確定兼職教師準入標準。兼職教師承擔著繁重、專業(yè)的培訓任務,這對其自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企業(yè)兼職培訓教師需要一個準入標準。筆者認為,可以參照國家對企業(yè)培訓師資格認證來解決這一問題。2003年,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企業(yè)培訓師職業(yè)資格培訓、鑒定試點工作,經過多年實踐,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企業(yè)培訓師制度。企業(y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鼓勵優(yōu)秀員工參加企業(yè)培訓師資格考試,考試通過后獲得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證的企業(yè)培訓師資格,初步具備成為兼職企業(yè)培訓教師的能力條件。

3.籌備成立兼職教師師資庫。要研究制訂兼職教師師資庫建設管理辦法,對師資庫的人員組成、兼職教師產生程序和主要職責進行明確,最終建立素質優(yōu)良、結構合理的兼職教師師資庫。師資庫主要由公司領導、業(yè)務骨干、資深員工組成,被聘任為兼職教師后不脫離原工作崗位,以兼職的形式承擔授課講學、業(yè)務交流等任務。

4.收集員工的培訓需求。人力資源部要提前做好培訓需求調查工作,全面了解不同層次員工的培訓需求,通過對培訓需求的分析、整理和分類,明確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工作方向,并及時將情況向兼職教師進行反饋,力爭使培訓工作貼近員工的實際需求,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結合培訓需求制作課件,進行針對性授課。兼職教師在充分了解員工培訓需求的基礎上,針對員工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授課主題,準備授課材料及課件,將課件匯總制作成“學習套餐”后進行公示,供全體員工選學,實現以員工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培訓工作的目標,激發(fā)員工的學習積極性。

6.評估授課質量,及時改進工作。為準確掌握教學效果,兼職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開展教學質量評估工作,請學員對實際效果進行評估。對于教學優(yōu)勢要及時進行推廣,擴大培訓效果;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改進教學水平。

五、建立企業(yè)兼職教師培訓激勵機制

兼職教師在從事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著額外的教學任務,付出了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人力資源部要完善相關激勵措施,提供有力保障,使培訓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從事教學任務,同時激勵更多的優(yōu)秀員工加入兼職教師隊伍。

1.確定兼職教師的薪酬標準。人力資源部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兼職教師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一是在需求調查、制作課件、開展教學時的必要支出,二是支付適當的授課費用作為報酬,以體現對培訓教師勞動成果的尊重。

2.為兼職教師升職、評優(yōu)創(chuàng)造條件。對于在員工培訓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兼職教師,人力資源部要根據其工作表現和教學貢獻,結合公司對其工作成績的認可度,綜合評價其工作績效,在職務晉升、年度評優(yōu)等方面予以優(yōu)先考慮,以體現公司對優(yōu)秀人才的重視。

3.暢通與兼職教師的溝通協調機制。人力資源部要與兼職教師建立高效暢通的聯系機制,如及時向教師反饋員工的培訓需求、工作中需著重提升的能力短板等,以便開展針對性的課件設計,為教學工作提供有利條件。

總之,要通過探索建立企業(yè)兼職教師培訓機制,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員工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培訓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員工隊伍發(fā)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yè)培訓協會組織編寫.企業(yè)培訓師培訓教材[M].新華出版社

[2]李莎.企業(yè)兼職教師培訓的實踐探索[J ] .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03(1)

[ 3 ] 劉敏, 紀新君.企業(yè)兼職教師隊伍選聘和管理[ J ] .現代企業(yè)教育,2006(8)

第8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內容摘要] 在影響學校教育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是關鍵中的關鍵,要改進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現狀,必須加快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進程,探索出了一個適合學校實際的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

[關鍵詞] 在職教師 信息技術 培訓模式

一、培訓模式的提出

1、探索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是學校教育的緊迫需要。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猛發(fā)展,并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

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為社會經濟及教育的發(fā)展與改革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舞臺。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具備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此同時運用信息技術于教學工作之中,為教學工作服務。

信息技術對社會各個領域的影響都是廣闊而深遠的,而對教育的影響用一場革命來形容也不為過。信息社會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教師們的信息技術水平與現實反差十分強烈,形勢不容樂觀!它直接影響著學校信息化的進程,制約了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是學校教育的緊迫需要!

2、21世紀的現代教育環(huán)境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環(huán)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是通過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信息給學習者;以最快捷的方式傳遞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維規(guī)律和思維習慣的方式處理信息,以快捷的方式反饋教學信息。它的作用是通過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特殊優(yōu)勢,構建起有效的呈現、傳遞、處理反饋教學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發(fā)揮的。

21世紀的現代新型教育環(huán)境就是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與學生相溝通,給予學生最需要的學習指導建議、學習信息和學習資源,采用最有效的指導,使學生快速實現學習目標,同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息。如果教師沒有相應信息技術,就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環(huán)境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3、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要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能熟練使用信息技術,這也是我們全面推進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基礎。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其處理信息的多樣性(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使得多媒體計算機不僅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改變我們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育部領導和專家指出:要通過教育信息化引導我們的教育走向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核心。要搞好學科教學整合,關鍵在于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探索出了一個適合我校實際的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是當前的一項急迫任務。通過幾年來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了這樣一個培訓模式:

“構建于網絡 服務于教學”

二、培訓模式說明

1、構建于網絡是培訓工作運作的環(huán)境

為什么要把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構建于網絡這個平臺呢?這是網絡技術鮮明的特點所決定的。

網絡技術特點之一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個簡單的交流模式,而網絡技術的特點決定了網絡不僅可以實現單向傳播,更以其靈便簡捷的特點和高度的互動性成為實現互動雙向交流的代表性媒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這就解決了集中教學、集中學習的困難。

網絡技術鮮明的特點之二是:海量的信息資源――校園網、互聯網中的各類信息;結合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網絡中許多超媒體百科全書;專題網絡“圖書館”(反映建設者趣味、關注或擅長領域的專題資源網站),配合網絡信息可便捷檢索的特點,互聯網構成了史無前例的巨型信息資源庫。互聯網各個終端背后的大腦又是學習過程中極其豐富的智慧資源。

網絡技術是雙向交流模式的代表媒體;網絡提供了海量的知識資源、龐大的智慧資源;網絡為探究式學習方式提供了極佳的交互手段;網絡技術為構筑開放型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可能。而這些特點,是其他媒體、其他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整個學習過程是開放的、自由的和相對寬松的。

我校于2002年投資80多萬元建成了校園網,建立了教師電子閱覽室,同時校園網進入到每個教師的家庭,教師基本購置了電腦,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網絡化提供了硬件基礎。近年來又購置了各學科備課系統(tǒng)及相關的教學資源,容量高達200多GB,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也需要依靠網絡這個平臺。讓廣大教師在網絡這個平臺上共享教學資源,快捷便利。

2、服務于教學是我們培訓的核心和目的。

服務于教學是我們培訓的核心和目的,也是我們培訓工作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師才能積極參與、努力學習、學以致用,我們的培訓工作才能有成效。

三、模式的具體運作

1、學校重視學習網站的建設。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校園網硬件和軟件建設,為了支持教師學習網站的建設,花費10多萬元資金投入,購買高檔專用服務器和磁盤陣列及系列教學光盤,組織專職老師建設、維護更新學習網站。

學習網站主要功能是提供本校的教學資源、因特網導航服務和學習交流、輔導,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整合,為教師學習運用信息技術構建一個網絡平臺。

2、信息技術培訓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在集中學習輔導中,我們十分重視信息技術培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為前提,以制作課件為結合點,結合各學科特點,充分利用學校豐富的教學資源,調動教師積極參與制作,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強調培訓的目的是將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手段運用到學科教學中。

培訓過程的具體內容是讓教師選擇一個他們目前在教的或在將來要教的單元作為正規(guī)課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體演示文稿、電子出版物、網站制作于該單元的教學中,讓教師能帶著“產品”回去,并能使這個“產品”具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并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完成這個“產品”,需要參與者做大量的信息獲取、分析、處理工作。在最后,參與者會有一個最終能夠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融入了信息技術的“產品”,并且能夠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獲得信息技術的親手體驗不是培訓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教師明白如何才能將信息技術合理地融入他們的教學之中?!爱a品”的完成,教師所需要的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理論,還需要通過實踐層面上的訓練知道如何在課堂上使用計算機與其他課程實現整合。

例如:有一位語文教師要講授《雨中登泰山》這篇課文,我們首先組織大家使用雅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網絡中收集有關資料,并結合本校的資源庫,結果收集到了《雨中登泰山》的十四個PowerPoint演示文稿、六個教案、二十多幅泰山風景照片和若干篇文字資料;第二步,結合分析課文、借鑒收集的教案資料,確定自己新的教學方案,整合收集來的教學資料,指導學員用PowerPoint等工具軟件制作自己的課件。這樣既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又溶入學員的智慧、與課程實現了整合,還可以將自己親自制作的課件應用于教學。這樣既提高了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培訓效益和實現與其他課程整合,又直接服務于教學工作。

3、施行集中輔導與基于任務和項目的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師時間的分散性,是造成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困難的主要原因,基于網絡的培訓是解決這個困難的有效方法。

采用基于任務和項目的自主學習,采用“任務驅動”與“協作學習”的教學法,解決培訓時間安排的困難。

基于任務和項目的自主學習,就是學員的學習是一種基于任務或項目的學習。整個培訓過程就是讓學員通過學習最終獲得一個融入了技術的可用于課堂教學的“產品”。每一階段都是緊緊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幾項任務,要求學員去展開學習。同時,因為是學員展開實現目標的活動,所以它又是一種自主學習,學習過程與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大致相符:首先,針對面臨的問題評價自己的知識狀態(tài);第二,基于上述評價信息形成學習需要,并確定滿足這些需要的適當資源;最后,將新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問題解決中,并評價是否實現了學習目標和問題解決的目標。

我們認為,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應該讓所有的教師更多地了解信息技術、讓了解的教師更多地參與、讓參與的教師更多地深入、讓深入的教師更多地帶動。以應用為目的,可以幫助教師學會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流、素材收集、素材整理等,最重要的是讓教師學會利用個人網站和課件開展網上遠程輔導教學。讓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效率得到提高。

4、認真選擇好恰當的培訓內容。

配合培訓,在課程設計上要因地制宜與因材施教,對同一層次的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基本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同時也要考慮到知識的遷移性與互通性。

一是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注重建構主義理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課件設計的基本方法、課件評價的基本方法、CAI教學模式等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培訓。

二是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要注重對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9x或Windows2000)的使用、文字處理工具Word的使用、因特網信息資源檢索與利用、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使用,注重對網頁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或Flash)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5、鼓勵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

注重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是培訓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階段的學習中,都安排有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活動。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按要求上傳自己的作品或將自己搜尋到的資源到學習網站進行資源共享;學員都可以根據需要參考其他學員的學習成果,使用其他學員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尋到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6、重視對培訓進行評估,保證培訓的實際效果。

培訓一段時間后,學校要舉辦信息技術知識競賽、課件制作競賽,組織教師參加校外信息技術知識競賽、課件制作競賽等活動。以實踐為主,適時跟進培訓服務,調動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幫助教師把所學的計算機技能運用到教學中。以培訓促教學,以培訓促課件制作。制定獎勵方法,大力獎勵在課件制作、各類業(yè)務競賽中的獲獎教師,使我校形成了一個學習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的新風尚。

總之,通過以上的一系列培訓舉措,使更多的教師盡快地了解、參與、深入到信息技術應用中去,相互帶動與促進。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水平。

四、幾點思考

1.“融技術于課程”的培訓比“基本技術技巧”培訓更重要。

在以往的教師計算機培訓中,我們往往僅停留在技術層面,即如何操作和使用計算機等一些基本技能,而很少考慮如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來開展學習、教學和研究,更沒有告訴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我們近幾年的培訓則非常注重課程與技術的整合。最好的整合訓練不僅僅是給教師顯示在課程中哪些地方可以應用一些技術,而是幫助他們學會如何根據其學生的需要和學習風格選擇數字化內容,并將其滲入課程。 “融技術于課程”的培訓要比“基本技術技巧”培訓對教師更有幫助。

2.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在職培訓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將知識傳授放在中心地位,以為教師一旦接受了關于教學的新知識,就可以運用到教學活動中。這種空洞理論的單向灌輸難免乏味,以至招來“所謂的教師在職培訓就是‘用枯燥無味的講課來告訴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避免枯燥無味的講課’”的尖刻嘲諷。同時在結果上也收效甚微,實際上教師對某種教學理論的了解,并不能自動地對教學活動產生影響,“所倡導的理論”并不能自動地轉化為“所采用的理論”。

3.大大豐富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

就拿網絡學習來說,我們一般想到的是如何進行上網瀏覽、查找資料、收發(fā)電子郵件等。而培訓后,我們至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網絡學習”:網絡作為學習的工具,即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網絡作為學習的對象,即學習網絡本身;網絡作為學習資源,即開發(fā)和利用網絡知識和信息資源;網絡作為學習的環(huán)境,即視網絡為一個超越時空界限的“大教室”。隨著網絡技術和人們學習觀念的發(fā)展,網絡學習的內涵也必定繼續(xù)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亦同此理。

4.促進了教師觀念的轉變。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培訓之后,教師觀念的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更多的教師意識到要有更高的掌握信息技術的急迫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更自覺地參與培訓活動和課件制作活動中,推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蘊涵在培訓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知道,在信息時代,信息本身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取信息,以及如何判別、分析、處理這些信息。又如,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神化計算機的傾向,導致對待計算機的兩種極端態(tài)度:把計算機看得深不可測,從而敬而遠之;或者把計算機看成無所不能,計算機主宰一切,“人灌”變“電灌”,老師成了計算機的附庸,學生也只是計算機的奴隸。通過培訓,我們可以抱著平常心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把計算機視同于粉筆和黑板、圓珠筆和作業(yè)本。它只是工具,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用的工具,關鍵是我們怎么用這個工具,完全沒必要把它神化。計算機該用就用,不該用就不用,決不為了表現計算機而冷酷的剝奪教師和學生的作用,,計算機和互聯網不能自動帶來教育的革命。

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是一項艱難、長期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也需要不斷完善,現在的培訓模式也是我們探索工作的階段性總結,它必然存在一些缺點,如培訓模式的可操作性表述不很清晰,面對課程整合的新問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如何及時調整培訓計劃、學習內容等就是我們下一階段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在不斷的發(fā)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中,探索完善在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推動學校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徐彩虹,《基于課程整合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探索》《中小學電教》2002年3月.

第9篇:教育機構的培訓范文

16年傳承 千萬家長的選擇!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0066-911轉分機73736

【關于我們】

京翰教育成立于2000年,是由京城名師聯合創(chuàng)辦,專注中小學個性化輔導的專業(yè)教育機構。

歷經十五年的發(fā)展,京翰教育立足北京拓展全國,已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成都、武漢、天津、哈爾濱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開設了100余所分校。累計服務數十萬學生,成為中國教育界最有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開設課程】

高中一對一輔導課程:

高考/藝考文化課/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金牌作文

初中一對一輔導課程:

中考/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作文

小學一對一輔導課程:

語文/數學/英語/奧數/作文

國際項目

澳大利亞游學/美國夏威夷游學/美國加州游學/大學精英留學/高中精英計劃/京翰國際留學

【哪些學生適合來學 】

【為什么選擇我們】

1.好老師 在京翰!

優(yōu)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京翰教育的突出優(yōu)勢與核心競爭力!

京翰教育與北京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合作,開創(chuàng)性的以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建立了“個性化教師”培訓基地,采用標準化的流程,通過資格審核、師資培訓、資質認證、考核評價、激勵體系五個步驟打造京翰優(yōu)秀教師,這就是京翰教育名師培養(yǎng)公式。

2.“定制式”教育,對癥下藥,藥到分提!

京翰個性化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全面綜合研究、分析、測試和診斷,進而根據學生的潛質特征和自我能力,為其量身定制教學目標、教育計劃、輔導方案和執(zhí)行管理系統(tǒng)。組織相關專業(yè)老師采用教育培訓方法、學習管理方法和知識管理技術,配合有效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改變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達成自我成長、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目標的教育培訓體系。

為每名接受個性化教育的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制定科學的短期、長期目標,確定符合學生特質的教育教學手段,通過“四個一”教學服務體系,全力保障效果的達成!

3.規(guī)范化服務流程,為學生的成績保駕護航!

京翰不僅有強大的師資和科學的教學方案,我們首先推出四個一的服務模式,規(guī)范化的服務模式,學生放心,家長安心!一課一次的短信回饋、一周一次的回訪、一月一次的測試、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京翰以人為本,為您負責!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0066-911轉分機73736

接聽時間:周一至周日9:00-20:00

撥打方式:先撥總機號碼,聽到語音提示后撥打分機號碼。撥打過程中可能會有延遲,請您耐心等待!

【武漢市校區(qū)分布】

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南路武珞路中南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73730

武漢市漢口解放大道武廣校區(qū) 400-0066-911轉分機73731

武漢市洪山區(qū)徐東大街徐東校區(qū) 400-006-911轉分機73732

武漢市洪山區(qū)東湖開發(fā)區(qū)珞瑜路光谷校區(qū) 400-006-911轉分機73733

武漢市江岸區(qū)中山大道永清校區(qū) 400-006-911轉分機73734

武漢市武昌區(qū)中山路武漢中學校區(qū) 400-006-911轉分機7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