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第1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拜訪客人之前,要預先約定時間。在交談時,客人要使用客氣、禮貌的語言表達方式,即敬語。不能以名字稱呼日本人。只有家里人和非常親密的朋友之間才可以以名字相稱。在稱呼對方時,要在他的姓氏后面加上“San”字。

中國人的語言和行為屬于外向、開放型,而日本人的行為和言語則較為封閉與內向。日常交往中,中國人說話或者在否定問題時相對比較直接,而日本人則多含蓄委婉的表達意思,很少當面拒絕別人,經(jīng)常的表達是:請讓我考慮一下。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那么會以為他們真的是要考慮一下,而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日本人這么說基本上是已經(jīng)拒絕別人了。日本人在平常說話時盡量避免說“你”因為這樣和別人說話顯得很沒有禮貌和教養(yǎng),而中國人在說話中一直把“你”字說出來。日本人經(jīng)常說“是”,因為怕給對方造成冒犯、沖突的感覺。日本人會因為性別、年齡、地區(qū)、職業(yè)、身份、社會地位、以及場合的不同,具體語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別。日本人的表情總給人一種有所保留的感覺,中國人多數(shù)會將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服飾利益方面中日也是與眾不同的。無論是在正式場合還是非正式場合,他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著裝。在正式場合,人們都著西服,而在特定場合多以和服代替。和服是日本的傳統(tǒng)服裝,一般由一塊布料縫制而成。婦女在穿和服時喜歡化妝描眉,以有彎度的細眉為標志。

二、中日禮儀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分析

中國幅員遼闊,名族差異大,而日本是單一名族,是一個四周環(huán)海的島國,使得等級觀念在日本人的心理根深蒂固。在家庭或是公司里依然嚴格遵守著等級級秩序,下級要絕對服從上級。在日本人的思維里,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在日本人的社會價值取向中占據(jù)了最重要的位置。對公司或組織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共同意識。但是,如果年輕人想要成升職,就必須按照等級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日本人升職不靠個人能力,是靠排資論輩的。

第2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商務禮儀; 國際貿(mào)易 ;文化差異

1商務禮儀中文化差異的具體體現(xiàn)

1.1處事風格差異中國人具有含蓄委婉的特點,而西方人喜歡直截了當。在商務談判中,西方人喜歡直奔主題,直接談論問題。而中國人則傾向于請對方吃飯或給對方贈送禮物,以此來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和信任,從而使得接下來的談判更加順利。中國人對西方人的這種直抒心意的方式表示難以理解和接受,而西方人也不明白中國人這種含蓄、委婉的處事風格。1.2行為語言差異行為語言差異是文化差異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方面,包括:手勢語言、肢體語言、目光語言、體間距離等。在國際商務場合中,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間的特點。例如,在商務活動中,最常見的肢體語言就是握手。在西方國家,雙方見面完成握手動作后會立即松開,兩人之間的距離也就隨之擴大;在這一方面,中國人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敬意,常常會緊握對方的手上下晃動,還會跟對方閑談,握手時間略長。對于中國人的這種握手寒暄的方式,西方國家的人會覺得難以理解,他們認為雙方的距離太近會顯得過于親密,他們想要自己的空間不被人打擾;中國人會覺得西方人的這種時刻保持距離的行為是對自己的防衛(wèi)和戒備,從而會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覺。1.3中西方宴會禮儀的差異1.3.1使用餐具的差異中餐宴會所使用的餐具一般是:餐盤、筷子、羹匙、酒杯、調味碟等。西餐宴會一般使用的餐具為:刀、叉、紅酒杯、湯匙等。通常情況下,吃西餐時,不同的菜品要用不一樣的刀叉,飲不同的酒也要有不同的酒杯。1.3.2停餐方法的差異在我國宴席中,暫時停餐時,可以把筷子垂直放在碟子上。如果將筷子平行放在碟子上,那就是表示停止進餐了。在西方,如果吃到一半想停下來休息一下,應把刀叉交叉擺放在餐盤的正中央。用餐過程中,揮動刀叉是十分失禮的行為。1.3.3座位次序的差異中西方宴請禮儀也各具特色。在中國,座次高低一般以進門方向為準,面門方為上座,背門方為下座。如果客人是成對的夫妻,應成對地安排座次。舉辦宴會的主人坐面門的上位,主人的右側為第一主賓,左側為第二主賓。如果主賓身份高于主人,為表示對主賓的尊重,主人應該讓出主位。西方的排席位習慣不考慮進門的方向,而是以主人的位置為準,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貴;一般情況下,男女主人分別坐在桌子的兩頭,男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側,女主賓則坐在男主人的右側。其余客人按照身份的高低,男女依次錯開坐在桌子兩側。在大型宴席中,桌次以主桌位置為準,基本原則是右高左底,近高遠底,即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和左右而定。

2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文化是天地萬物信息產(chǎn)生、融合與相互滲透的結果。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文化是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的產(chǎn)物,是一份社會遺產(chǎn)。導致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2.1受不同思想學派的影響在中國,儒家思想經(jīng)過歷代王權貴族的推崇,以及孔子及其門下學生的繼承與發(fā)展,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起了推動性的作用。儒家學說提倡忠、孝、悌、禮、義、信、廉、恥,其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尤其注重倫理關系,要以理行事。中國文化的形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封建社會時期《,四書》《五經(jīng)》作為科舉考試的大綱,想要成為上層統(tǒng)治者,就要受到四書五經(jīng)的熏陶與洗禮。由此可見,儒家思想對當時的整個社會,尤其是統(tǒng)治階層的影響是無微不至的。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它起源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和新興資產(chǎn)階級對教會控制精神世界的不滿。“復興”是對知識和精神空間的空前解放與創(chuàng)造。人文主義精神之所以得到推崇與發(fā)展,是由于它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倡導解放天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幸福,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這一運動所提倡的精神對西方人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2.2受不同價值觀念的影響中國社會講求和諧,人與自然之間要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要以和為貴,人與天之間要天人合一?!爸杏怪馈睆娬{個人不能太突出,做“中等”之人,不爭不搶,不能破壞和諧??鬃釉唬骸爸杏怪疄榈乱?,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而西方人則注重個性的發(fā)展,推崇個性的解放,強調個人利益,突出個人英雄主義,崇尚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2.3受不同自熱條件的影響中國人都有一種“故土情節(jié)”,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思想,這種思想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國的文明屬于農(nóng)耕文明。中國地域廣闊,多高山大海,丘陵盆地,只要一個地方有水有耕地,人們就可以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一輩子,這也是中國人安土重遷的原因。這種生活方式可以確保人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不用依賴別人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這種自給自足的模式造就了東方人安分保守、沉穩(wěn)內向的性格,不喜歡向外擴張,也不喜歡別人占領自己的土地。西方大多數(shù)國家海岸線綿長,國土面積不大,在古代,歐洲的農(nóng)耕所占的比重遠低于中國的農(nóng)耕,資源貧乏,需要向外擴張以滿足生活需求。所以歐洲人便以海洋為依托去征服別的領地,喜歡向外探索新的資源。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就是最好的例證。西方人多樂于冒險,具有開拓精神與英雄情結。

3在商務場合應注意的問題

在國際商務合作中,如果可以掌握并運用好商禮儀,往往會給對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建立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合作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細節(jié):3.1尊重隱私在初次見面時,中國人會問及對方的年齡、工作、家庭情況等,以此作為談話的開端。而西方國家的人卻不喜歡這種尋找話題的方式,他們認為這些都是個人隱私,別人不應該詢問。在與西方人交談中,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詢問對方的年齡,因為他們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是充滿活力的,女士更是如此。3.2尊重習俗是涉外禮儀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涉外場合中,要尊重交往對象,就要了解對方所忌諱的東西。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如對方信奉伊斯蘭教,在談話過程中,就不能對對方所信仰的宗教進行不恰當?shù)脑u論或指點。在就餐時,不點豬肉或酒。3.3信守約定在所有正式的商務場合之中,都必須遵守自己的許諾,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提前五到十分鐘赴約。若未按約定的時間赴約,自己在對方心里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會影響到自己所代表的公司的形象。所以在有確切時間的約定中,要注意按時赴約。3.4不宜先為“不宜先為”原則,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社交場合,面對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問題時,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動,在充分考慮好的前提下再給對方答復,不要冒昧行事,由此可以避免一些麻煩的產(chǎn)生。3.5不必過謙在商務交往中,不能自我吹捧,自夸自大,抬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也沒有必要貶低自己,放低身價,過多地跟對方謙虛。

4結語

文化,是以精神文明為導向的融匯和滲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導向。禮儀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對其吸收和傳承。中西方禮儀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在涉外商務交往中會出現(xiàn)由于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困擾呢。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行事方式、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由于國際商務禮儀強調交往中的規(guī)范性,對象性,技巧性,所以在交往過程中,要采取措施來應對文化差異所帶來的障礙,以真誠守信為原則,增加彼此之間進行貿(mào)易合作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

[2]周朝霞.商務禮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李雅靜.文化差異對商務禮儀的影響[J].青育學院學報,2002(3).

[4]趙燕霞.透視中西方價值觀的差異[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20(11).

[5]杜維明.儒家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對話[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第3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中美商務談判;差異表現(xiàn);文化根源;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D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104-02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商業(yè)談判成為中美貿(mào)易往來的重要交流平臺。由于中美文化差異顯著,對商務談判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了解雙方的文化差異,采取適當?shù)牟呗詰獙@些差異,對取得理想的談判結果至關重要。

一、中美商務談判中的差異表現(xiàn)

中美商務談判中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方面。

1.談判戰(zhàn)略。中方談判者的戰(zhàn)略是建立長期友好的商業(yè)關系。談判的過程也是建立人際關系的過程,合同簽訂代表著較長階段互利合作的開始。如不能建立互任關系,談判通常會以失敗告終。美國談判者的戰(zhàn)略則是合同的簽訂。簽訂合同是首要任務。簽合同與長期的合作關系不大。

2.談判策略。中方本著“整體大于細節(jié)”的策略,首先討論總原則。因為總原則是其他問題得以解決的根本[1]。美方則采用“細節(jié)大于整體”的策略。通常在談判伊始就直奔主題,認為細節(jié)比總原則更重要。

3.談判決策。中方主張集體決策。當決策內容超出談判代表權限時,一定要報請上級同意。而相對來說,美方談判代表一般有足夠大的權力代表公司作出決策。

4.談判方向。中方通常采取橫向談判方式,把問題橫向展開,同時討論并同時向前推進,直到談妥所有問題為止。而美方則通常采取縱向談判方式,即明確談判問題后,逐個條款談判。解決了一個問題后,才談下一個條款[2]。

二、中美商務談判差異表現(xiàn)的影響

中美商務談判的差異表現(xiàn)對于談判結果具有三種不同程度的影響。

1.誤解。商務談判最主要的溝通工具是語言,而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因此文化差異可能會對雙方的有效交流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白象”在漢語里做電池的商標很合適。而“白象”的英譯“White Elephant”在英語中卻表示”大而無用的東西“,做電池的商標絕對不合適。這種文化差異有可能使談判雙方產(chǎn)生誤解。再如,在中國,直視對方的眼睛說話不是很禮貌;在美國,看著對方的眼睛交談才是尊敬的表現(xiàn)[3]。

2.僵局。中方談判者傾向于采取間接方式解決問題,很少直接拒絕或反駁。美方談判者則語言直接,較為直白,有較大攻擊性,可能會傷害到中方的自尊心或面子。這些差異可能會使談判陷入僵局。

3.破裂。中方談判者注重友情,對于突況,??梢酝ㄈ?。美方則重視利益和法律性。如簽訂的合同不能履約,就會嚴格按違約條款索賠,無協(xié)商余地。對待合同的不同態(tài)度會對條款、權責的確定帶來不良影響,可能使談判成果化為泡影。

三、中美商務談判差異表現(xiàn)的文化根源

中美商務談判中的差異表現(xiàn)源于價值觀所導致的文化沖突。具體有以下三方面原因[4]。

1.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中國文化為典型的集體主義文化,與儒家學說緊密相關。儒家思想以“仁”和“禮”為中心。“仁”講述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岸Y”界定行為的標尺和規(guī)范。受其影響,中國人講究合作與“關系”。這樣就決定了在商務談判中,傾向于培養(yǎng)“關系”,以達到長期合作、和諧互利的目的。

美國文化屬于典型的個人主義文化。核心特點之一是個人主義?;浇陶J為通過不懈的個人奮斗可以獲得新生和成功[5]。美國的革命、西進運動、工業(yè)革命及移民浪潮進一步發(fā)展和深化了這種個人主義思想。這種思想體現(xiàn)在各方面,凡事往往以個體的目的和利益為前提。因此在談判中,美方談判者更注重追求實際內容,因為簽訂合同是其個人利益和價值實現(xiàn)的途徑。

2.思維方式

中國人屬于綜合型思維方式?!兑捉?jīng)》為中國傳統(tǒng)綜合型思維方式奠定了基礎。儒家和道家進一步發(fā)展了中國綜合型思維方式。兩漢的宇宙論、魏晉玄學、隋唐佛教的本體論和宋明理學體系逐漸使綜合型思維成為中國人的思維特征[6]。中國人喜歡從總體上觀察事物,以全局觀進行研究。在談判中,中方往往表現(xiàn)出從整體到局部、從原則到細節(jié)的談判風格。

美國人傾向于分析型線性思維方式。其思維方式與其哲學思想密切相關。西方哲學源于古希臘的元素論。伊壁鳩魯和盧克來修在原子論的基礎上建立了西方宇宙觀的中心學說,是其線性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后來,笛卡兒以“主客二分”的哲學思想開創(chuàng)了西方近代哲學。受此影響,美國人重具體勝過整體,注重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在談判中,美方更關注具體細節(jié),講究實際。

3.權力距離

中國文化屬于高權力差距型文化,具體表現(xiàn)為由于地位、職位、資歷等差異形成的上下級式的縱向關系。這決定了中國人看重地位的差別以及自己其中所處的地位。而儒家思想進一步深化了這種社會等級制度。在中國,上下級關系深刻影響著個人的言行舉止,而大多數(shù)中國人也基本上接受了在社會生活各方面、包括在商務談判中缺乏自的情形,最后的決定通常由上級作出。

美國文化屬于低權力差距型文化。交流的雙方是平等的。這種平等觀念源于古希臘文明。古希臘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人類最古老的商業(yè)文明,使得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人際關系被新型的利益關系“契約”所取代。契約關系意味著在此關系中人人平等[7]。美國政府頒布的“獨立宣言”進一步造就了美國人強烈的個體意識。在美國文化中,自我實現(xiàn)是人生第一要則[8]。因此在談判中,美方突出個人作用,往往會指定某人全權負責,制定必要的策略,行使權利,自行作出決策完成任務。

第4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語言;文化差異;賢妻良母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5-0153-02

語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同的語言會體現(xiàn)出不同國度迥然各異的文化背景。傳統(tǒng)文化是各國民族最本質、最富有特色的文化。這種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身長期發(fā)展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它雖然肇始于過去,卻貫通于現(xiàn)在,還必然要影響于未來。由于它的存在和影響,人們在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以及審美情趣等方面,都往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這里所說的文化是指廣義上的文化,它包括人類通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大至國家社會制度,小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的觀念,以及各種生產(chǎn)工具、各式生活用品等。本文試圖通過漢語和日語中的具體語言現(xiàn)象,探尋出中日間文化方面的差異。

在日語詞匯中,有些詞匯和漢語詞匯是同形同義,有些則同形但不同義。同形不同義的這些詞語往往會影響閱讀理解和交流。不過,只要在學習中不望文生義,用日語辭典逐一確認或向老師請教,此類詞語則不難掌握,初學時的障礙也會隨之消除。

例如:床(ゆか)/地板,機(つくえ)/桌子,新(しんぶん)/報紙,汽(きしゃ)/火車,手(てがみ)/書信, 工夫(くふう)/辦法,丈夫(じょうぶ)/結實,娘(むすめ)/女兒,大家(おおや)/房東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沒關系,工作(こうさく)/特工,料理(りょうり)/飯菜,境內(けいだい)/(寺廟)院內,(ゆ)/開水,日照(ひでり)/干旱,工事(こうじ)/施工,束(やくそく)/約定,(ひっとう)/首位,女將(じょしょう)/老板娘,文句(もんく)/牢騷,人(あいじん)/情人,成就(じょうじゅ)/完成,泥棒(どろぼう)/小偷,道具(どうぐ)/工具,心中(しんじゅう)/殉情自殺,行(しこうさくご)/摸索嘗試。

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原封不動地從中國傳到日語中的四字熟語反而成了交流的“陷阱”。這類詞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其詞義出現(xiàn)了差異,而我們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按照原來語義加以應用,則會出現(xiàn)交流上的誤解。

例1:落花流水(らっかりゅうすい)。

『辭苑解釋為:男に女を思う情けがあれば、おんなにもまたおとこを慕う情けの生ずること。(比喻男女之間相思相愛)。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原來形容春景衰敗,現(xiàn)在比喻慘敗、大勢已去。

例2:朝三暮四(ちょうさんぼし)。

『辭苑①目前のいにばかりこだわって、同じ果となるのにがつかないこと。②口先でうまく人をだますこと。③生。暮らし。(①只拘泥眼前的差異,而沒有注意到結果相同。②用花言巧語蒙人。③生計,生活)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原比喻聰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后來比喻反復無常。

以上述兩個為代表的四字熟語與漢語是同形異義或增添了某些含義。我國學生學習日語時,稍加注意就會很快加以區(qū)別掌握,迅速增加詞匯量。

在日語詞匯中,還有些詞匯是與漢字異形同義的,如日語中的“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日文)與漢語中的“賢妻良母”是異形同義。相同類型的四字熟語很多,如:“不(ふ)(とう)不(ふ)屈(くつ)”、“粉(ふん)骨(こつ)(さい)身(しん)”等。本文即以“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一詞為例來看中日文化的差異。

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到有的學生對“良妻母”一詞的理解只停留在漢語語義上。因此,有的學生在畢業(yè)論文中也把“良妻母”作為日本女性的美德大加論述。還有一些學生對日本女性外籍教師以“良妻母”一詞進行贊美時,日本女性卻流露出異樣的目光。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在現(xiàn)代日本社會,“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一詞已經(jīng)由褒義變成了貶義。

在中國,“賢妻良母”一詞自古以來一直是被用來贊美女性辛勤操持家務、相夫教子的褒義詞。賢妻良母型的女性也是絕大多數(shù)男性心目中的理想標準。即使在現(xiàn)代文明的社會里,也不失其贊美之義。盡管“女強人”、“鐵娘子”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不乏其人,但在中國女性的內心里也不會拒絕這樣的贊美。

然而,在現(xiàn)代日本,大多數(shù)女性并不把“良妻母”一詞當作褒義詞來理解。原因之一,在日本,受中國儒教思想的影響,人們很久以來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內”當作是天經(jīng)地義的行為規(guī)范。絕大多數(shù)女性結婚后,辭去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成為一名專職的家庭主婦,為了家庭、丈夫、孩子,心甘情愿地奉獻著自己的全部精力。男子則早出晚歸,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以保證家庭所需要的財力。夫婦倆在家庭和社會中分工不同,各盡職守,相安無事。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長期低迷的日本經(jīng)濟使一些年輕家庭陷入生活難的困境。單靠丈夫一人的收入很難像以前那樣維持家庭的正常支出?;楹蟮呐灾匦伦呦蛏鐣スぷ鳎瑏硖硌a丈夫收入的不足。所以在日本出現(xiàn)了許多雙職工的家庭。女性的地位不斷提高和參與社會活動機會的不斷增多,使得女性對丈夫在經(jīng)濟方面的依賴不再像過去那么強烈,自我意識不斷加強。多數(shù)女性認為,單方面要求女性成為“良妻母”是不公平的。原因之二,“良妻母”一詞與儒教思想的“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同出一轍。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西方思想影響下,這一詞語被當作是對女性的輕視。

所以,為了使女性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在當今女性參與社會活動日益增多的今天,要對日本女性贊美時慎重使用“良妻母”一詞,特別是在新婚典禮上,更不能對新娘吐露“良妻母”一詞。但在葬禮上可以對已故女性稱頌“良妻母”。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與學生講清楚這類詞的用法,幫助學生更正確地使用這類詞。

參考文獻:

第5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建筑文化;審美文化

建筑是人們生存的必然產(chǎn)物,是打造成城市意象的基礎;而要想通過建筑文化來打造城市空間結構以及城市意象,應當充分的了解建筑文化以及城市空間形態(tài)對于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文化的影響,并通過城市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從而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文化自覺和城市的精神面貌。

一、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對此

(一)建筑文化差異

1.建筑結構方面

我國傳統(tǒng)建筑,在建筑結構上以木質材料為主;在建設上多采用以梁柱為主的支撐系統(tǒng);以單一的建筑結構為單位進行群組,建筑組合形式,結合街道、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以及建筑標志,形成一個大的城市空間;同時這個空間,還會以古代建筑理念,以中軸對稱、協(xié)調等建筑文化進行空間擴展;并且整個建筑空間,多以形狀規(guī)矩的方形為主;對于建筑外觀處理,使用的顏色多以白和紅、黃為主,具有一定的個性和特色;建筑風格多以柔和、實用、簡捷的建筑為主,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出生活的和諧和安逸。而西方建筑文化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以石質材料為主,以墻柱為支撐系統(tǒng);并且完美的詮釋建筑力學,在建筑設計上大膽、精密;在建筑空間上,西方建筑不是運用的橫向發(fā)展,而是垂直向上發(fā)展,講究立體、建筑面積和高度,追求建筑的大膽和自由;外觀處理使用的涂料多以白、灰為主,顯現(xiàn)出一定的和精神文化;對此西方建筑建筑風格給人的感覺是莊重、不可侵犯的。

2.建筑因素方面

中國建筑文化,注重的是時間因素,主要是以單一建筑組成的群體組成為主,以中軸線進行布局;時間因素體現(xiàn)的最濃厚的就是居室的分配,以及對于建筑形成的觀念;人們始終相信建筑是人們的勞成果,對此建筑都是以實用為主,并且都是相同風格,講究南北向或東西向,建筑變化不大;對于居室的分配,也是以歷史文化中的孝道為主,進行居室的合理分配;而西方的建筑文化注重的是空間因素,因為西方國家始終相信建筑是由神的旨意所決定的;并且建筑的技術、理念以及材料都比中國的先進,對此西方建筑比中國的建筑在外型上更加的獨特和夸張,每個建筑都有一定的特色和個性。

3.人類審美方面

中國建筑文化的形成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為主,逐漸形成的名族特色;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以臨近和平相處,互相幫助的原則,所以建筑單位都很近;并且對于建筑的審美,注重虛與實,以及建筑的線條等,從而感受到強烈的建筑文化和民族特色。而西方的建筑風格,也充分得體現(xiàn)出了西方國家人們的個性、獨立、有思想、觀點的個性;并且建筑材料多以石質為主,面積較大,寓意著他們向往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尤其是一些雕塑建筑,與周圍的建筑風格不同,更是體現(xiàn)了出了西方國家人們的、特立獨行以及開放的生活觀念。

(二)形成建筑文化差異的原因

形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異的原因,多數(shù)是由地理環(huán)境、自然背景、生活方式、宗教性信仰、政治文化以及歷史文化傳承有關。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中,森林木材居多,受到古代人們使用木材的影響,石質材料搬運不便,發(fā)展不是特別的迅速;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是以農(nóng)耕為主,生活作息規(guī)律,追求和平;并其生活環(huán)境是冷熱交替,為農(nóng)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東方國家的信念不是很強烈,對此對于建筑文化幾乎沒有什么影響;當時的政治文化比較封建,等級制度嚴重,人們的生活方式較為規(guī)律,政治思想較為統(tǒng)一,所以建筑風格沒有大的波動,并且建筑特點相同。而西方的這幾點因素與東方截然不同,對此也就有了現(xiàn)代建筑文化的差異。

(三)中西方差異影響

建筑是很多國家發(fā)展的基礎,是結合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生活環(huán)境所成立的,對此中西建筑文化本應具有一定的不同性質;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全球化,導致建筑全球化,使其本土建筑文化不清晰,沒有建筑特色,對于名族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阻礙。人們受到不同程度的西方潮流因素的影響,對于建筑的審美觀點,產(chǎn)生嚴重的分歧;使其國家的建筑文化的發(fā)展,造成一定的矛盾。對此合理的結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時,重點突出民族文化和本土建筑的象征意義,幫助人們調整審美觀點,并引其大眾的文化自覺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而賦予城市新的精神面貌。

二、建筑文化差異的解決辦法

(一)數(shù)字的象征性表達

中國人因為具有濃厚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傳承,在人們的審美觀點中,常常借物烘托思念、吉祥或是祝福,尤其是在建筑中,人們經(jīng)常用數(shù)字象征著陰陽、時間因素等;像古代宮殿的建筑,常常會用四根立柱,象征著一年四季,在宮殿的中央,用十二根立柱,代表著一年十二月或是十二個時辰等;尤其當時的政治現(xiàn)狀是以帝王為主,而數(shù)字九,不僅是帝王之數(shù),在很多建筑中,廣泛的應用,其中建筑的九仗,就是指帝王的地位,至高無上,高不可攀的帝王之威。

(二)通過建筑裝飾

無論是古代建筑,或是現(xiàn)代建筑,都非常的重視對于建筑的裝飾。久而久之,人們意識到建筑裝飾是建筑文化體現(xiàn)的重要部分,并且會借助一些古代文化標志。像傳統(tǒng)符號等,并且修飾的方法也是靈活多變,不僅沒有顯得突兀。反而將建筑文化表達的非常清晰。同時,也夾雜著濃厚的民族精神,從而不斷的突出東方建筑文化。同時,也不斷的提醒大眾的審美觀念,從而進行良好的文化自覺。但是大多的建筑裝飾都是以建筑結構為基礎,講究建筑和諧、統(tǒng)一、立體感強烈,對此都是以中軸線進行建筑裝飾,從而加深建筑美感,以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建筑裝飾,對于建筑文化象征性的表現(xiàn)分為祝福、吉祥意義以及文化禮節(jié)制度的意義。其中象征著吉祥的建筑裝飾,像古代建筑中應用到的神獸或其他的動物,以及文字像福、喜等;植物如松柏的長青、花朵的高貴等。等級制度象征性的表達,則是對于建筑結構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建筑整體效果的,像門洞、屋頂?shù)炔煌问降慕ㄖ?,結合象征性強的事物,使其建筑裝飾象征的意義更加明確。

(三)建筑顏色的象征性表達

建筑經(jīng)常運用顏色進行象征性意義的表達,其中顏色的運用,是以自然環(huán)境、審美觀念、等級制度以及生活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參照并結合的,從而使建筑文化表達的更加形象和準確。如:建筑中常用到的黃色琉璃瓦,其是象征著金色的靈魂、生命等意義;藍色琉璃瓦的應用,是為了襯托天空的顏色,充分的借住自然因素,象征著和平、質樸;而建筑中經(jīng)常用到灰、白、黑的顏色,是根據(jù)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和生活方式、精神向往以及陰陽五行,進行建筑以及顏色應用的;陰陽五行對應的顏色是青、赤、黃、白、黑幾種顏色,其中黃色位置居中,象征著主要位置,也就是帝王統(tǒng)治的意義,也是帝王所在建筑的專用顏色,所以黃色是古代宮殿或是現(xiàn)代重要場所建筑所用到的建筑顏色;青色常用于屋檐等建筑位置,以天地顏色為建筑顏色,所以青色象征著寬闊、統(tǒng)一的意義;灰色因為沉悶,在建筑中象征著穩(wěn)定、安逸;而白色在古代中,有不吉祥的象征意義,其中多以平民建筑使用,又因為白色象征著質樸,隨著封建思想的退去,和平時代的推進,白色也被現(xiàn)代的建筑廣泛應用;黑色在陰陽無形之中代表著神秘,并且有水可以化解火災的意義,所以經(jīng)常被用在諸侯、大臣的建筑結構立柱上,而紅色用在帝王的宮殿柱子居多。

三、以人類審美文化價地角度突出建筑文化

基于人類的審美文化,來突出建筑文化。并以此來引起大家的文化自覺和審美要求:首先,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大眾的審美觀點、生活方式以及社會趨勢建筑。同時,在突出建筑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帶領大家提升審美文化;然后,結合中西方建筑文化對于的人們的影響,以及城市空間形態(tài)對于人們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精神。

(一)城市空間結構對于人們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看重利益,對此城市公共空間,逐漸的成為了人們開發(fā)利用的物質產(chǎn)品,像商品生產(chǎn)一般;在利益的誘惑下,城市建筑空間儼然已經(jīng)失去了文化審美的價值,不僅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沒有達到人們的審美需求;隨著城市空間結構演變速度的提升,以及交通、建設的迅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步伐、節(jié)奏也逐漸加快,從原有的身心體驗逐漸演變?yōu)橐曈X體驗;甚至城市建設,也把很多傳統(tǒng)的建筑環(huán)境、建筑標志翻新代替,使的人們的城市意象比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形成有一定的差距。

(二)提高人們對于城市建筑文化的審美研究

1.街道;街道是城市空間、城市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然是一個交通通道或線路,并且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道路建設對于城市意象的重要性,其街道一直是城市建筑布局設計以及空間形態(tài)發(fā)展的有利依據(jù);而且街道的建設裝扮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對此具有明確指明道路或具有辨識度的道路,是非常容易形成城市意象的,從而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2.邊界;城市邊界是指城市結構的邊圍,也是區(qū)分區(qū)域的線性中斷,同時也可以通過延展或是連接形成新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意象。3.區(qū)域;區(qū)域指的是城市平面,同個范圍里具有相同特性的分區(qū),也是構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將城市區(qū)域內的指定的環(huán)境范圍進行明確的區(qū)分,像商業(yè)區(qū)、行政區(qū)以及工業(yè)區(qū)等,因為具有相同的建筑文化,對此給人一種形象、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間審美。4.節(jié)點;是區(qū)域的抽象表達,是人們生活的交匯點,或是城市建筑的連接點,以及一個小的單元,總之是城市大空間中的一個點或段;是可以通過城市空間節(jié)點,進行美化的,或是建立多個典型的城市節(jié)點,使其人們在節(jié)點,可以明確自己的位置,明確周圍的標志建筑、環(huán)境。從而通過城市建筑更加了解到城市空間形態(tài)。5.標志物;標志物可以作為城市的代表建筑或是區(qū)域內的參照物,可以是一座建筑、商店、山峰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等,像悉尼歌劇院或比薩斜塔等。并其多數(shù)的標志物都是在城市中心,同時也是交通、購物等的中心。對此人們可以通過參照物,明確自己的位置,不僅突出建筑文化,也為城市空間結構指明了方位。對此,對于大空間城市意象的構造,可以通過的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并且在高度上獨樹一帆,以便人們通過日照斜影判斷方位;并且標志物的建筑風格,要與周圍建筑物不同,或是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賦予歷史文化、神秘意義等,使其被人們的熟記,從而有效的保證城市空間結構的文化價值。

(三)城市意象形成研究

城市意象的形成,離不開建立城市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而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街道、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以及參照物,這幾個條件對于城市意象的構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將這五種重要因素按照結構性質分為點狀結構,以及節(jié)點和標志物;線性結構分為街道和邊界;面狀結構主要指區(qū)域要素。雖然這幾種結構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但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也是非常緊密的,也是城市建設的主體結構;對此這幾種元素之間會相互影響和推動發(fā)展,同時也會互相制約和阻礙。而城市意象是將這幾種元素,進行綜合性的整理,并由專業(yè)人士結合當?shù)氐纳盍曀滓约敖ㄖW、人類學以及大眾的審美文化進行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盡量的避免幾種元素之間的阻礙影響,使其幾種構成城市意象的因素通過相互作用,合理的進行城市建設。

綜上所述,對于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的分析,是通過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對比、建筑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確定人們建筑設計文化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然后通過本土建筑的象征意義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從而引起大眾的文化自覺,最后回歸本質,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原則,對于城市大空間中的城市意象進行分析,從而帶動群眾的審美文化和文化價值觀念。

作者:王靜 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美.基于場所營造的文化建筑綜合體公共空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陳治邦.歷史文化名村中民居建筑的空間形態(tài)比較研究及當代借鑒[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4.

[3]秦豪.公共建筑外部空間的公共性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4]羅丹.城市濱水建筑外部空間的地域性表達[D].西南交通大學,2011.

[5]陽作軍.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景觀演變及趨同性的規(guī)劃對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

第6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城市文化 地域性 差異

城市作為人類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反映著它所處的時代、社會、經(jīng)濟、科學技術、生活方式、人際關系、倫理道德及等。城市在不斷地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各種不同地域及不同時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與建筑形式,亦即產(chǎn)生了城市文化。

一、城市文化

對于城市文化這一概念,至今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各個領域都從其專業(yè)角度出發(fā)進行界定。但從整體上來看,城市文化涉及三個要點:一是城市文化是一種大文化的視角;一是城市文化是一種綜合認識的結果。即主體對某特定城市客體的總印象;二是城市文化的構成要素包括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科技文化、城市自然文化、城市制度文化與城市精神文化等。由此可見,城市文化處在整個社會前沿最能體現(xiàn)時代特征。

二、城市文化的特征

1.聚集性

城市以其獨有的向心力使人類的財富、信息、權力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城市為中心進行匯集。這個集中過程使城市文化更具社會化,它的涵蓋面越來越大、凝聚力越來越強,這必然帶來文化在城市的聚集和繁榮,進而逐步形成多民族文化特色。人類創(chuàng)造了城市。也創(chuàng)造了城市文化。正如劉易斯?芒福德所說,“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人類文化的薈萃之地。在城市積聚的文化有來自不同時代的文化(古代文化與當代文化)和來自不同方向的文化(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這些文化不僅在城市積留,而且在城市融合、滲透和創(chuàng)新。

2.層次性

城市文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類成果的總和。城市是由眾多子系統(tǒng)復雜地結合在一起的巨型多面體,城市文化也必然呈現(xiàn)出多層次的特點。由城市的各類房屋建筑,各項基礎設施,市場上流通的各色商品以及行道樹、草地、花卉等人工自然環(huán)境所構成的城市物質文化的“表層”;由從事生產(chǎn)、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活動的城市居民在這些活動中創(chuàng)造的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淺層”;由城市的上層建筑所構成的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層”;由城市居民的行為方式和指導、影響、支配行為的一整套規(guī)范、準則,以及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心理等構成的城市精神文化是“深層”。

3.多元差異性

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洗禮、信息化的來臨,這些沖擊和影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加之城市生活的高度差異性,使人的生存含義發(fā)生了變化。在商品生產(chǎn)和消費為主的生活中,城市人彼此作為高度分化的角色相遇。多元差異性的城市文化環(huán)境為每個市民提供了多種選擇的可能,“個人同其同類相分離的可能性不斷發(fā)展,并且不斷強化著個人共性中的個性差別”。城市從來就是各民族、各種文化相互混合、相互作用的大熔爐,新的種族、新的文化、新的風俗與新的社會形態(tài)就從這些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出來。城市文化的這種多元差異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城市的內在活力增加了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吸引力。

4.地域性

城市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逐步發(fā)展而成的,由于地理位置、生產(chǎn)生活方式等的差異,歷史地形成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域文化又有著不同的特色。另外,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也使每一個城市都存在著深層次的文化差異。自然的影響愈是多樣化,城市的整體特性就愈復雜、愈有個性。作為地域的中心,城市承載著其所在區(qū)域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積淀,這是城市文化產(chǎn)生認同感、歸宿感的基礎,也是城市個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異是城市應保存的有價值的文化內涵,是城市市民對本民族與本地區(qū)和本城市的歷史、傳統(tǒng)、及其載體的一種成熟的認同了的看法及行為表現(xiàn)。城市文化是城市得以延續(xù)的重要內容。一座城市能夠延續(xù)下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文化的延續(xù)。一座城市,其過去的文化和現(xiàn)在的文化都是它的價值所在。若拋開長期積淀下來的城市文化,則該城市的知名度、凝聚力和輻射力就會減去大半。雖然現(xiàn)代化的傳播手段使當代生活具有更多的共性和世界性色彩,但這并不能完全取消各個地區(qū)的獨特文化,相反還刺激了各地區(qū)的城市文化向更具有地域性的現(xiàn)代化方向發(fā)展。

總的看來,以上四個特點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地域性,亦即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異是最突出的特點,而前三個特點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地域性差異的引申。

三、我國城市文化地域性差異的表征

我國的城市文化是具有鮮明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城市文化的鮮明地域性,主要從城市市民的趨尚、行為習慣、審美趣味、處事態(tài)度、為人原則等方面體現(xiàn)出來。如北京人的好禮,武漢人的重商,重慶人的熱情豪爽,成都人的閑適從容,上海人的精于計算,溫州人的善于經(jīng)營等等,不一而足。中國城市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特有的地域神韻,趨時求異的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歷史感、共同性、地域性。下面我們以南北方城市的文化差異為例來簡要說明其差異表征。

我國南北方城市文化顯著的地域性差異的表現(xiàn)很多,如“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jīng)商的”、“南方路邊多廣告,北方街頭多口號”、“北京講主義,廣州講生意;北京出決議,廣州出效益”等順口溜,都反映了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不同的文化品位和社會心態(tài)。

這種地域性差異往往體現(xiàn)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乘坐公共汽車來說,北京的做法是一哄而上,然后由售票員在車上大聲嚷嚷:“哪位乘客給這位大爺讓個座兒!同志們,一個人做點兒好事并不難,只要站起來就行了。”有沒有用呢?全靠自覺了。上海的做法則是在起點站設“坐隊”和“站隊”,請退休工人當糾察隊員,誰坐誰站,全憑先來后到,一視同仁,個別需要重點照顧的殘疾人和老年人則安排到“坐隊”的前面。顯然,作為政治中心北京的做法靠道德,而經(jīng)濟中心上海的做法靠科學。前者基于人情禮教,后者基于理性精神。

再以南北方的城市服務業(yè)為例,在北京豪華型消費場所不少,而普通老百姓的消費場所比較少,北京的商業(yè)服務顯然不是主要面向白領為主的中產(chǎn)階層,而是老外和富豪們大手筆消費的場所。上海、廣東就不同了,各種價格適中的消費場所隨處可見,而且服務水準和經(jīng)營功夫用在細微之處。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都是我國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差異的表現(xiàn)。

四、我國城市地域性差異成因

中國城市文化的個性差異,既是中國城市的迷人的魅力,也是中國城市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特殊的推動力。那么,中國的城市為什么會有這種個性鮮明的文化特征呢?

1.社會歷史原因

中國的現(xiàn)代城市與農(nóng)業(yè)文明、農(nóng)耕文化有著悠久的密切關系。我國的城市一般都有比較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古都西安、洛陽、杭州、南京等等,都是有上千年歷史的城市。這些城市與建立在農(nóng)業(yè)文明基礎上的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中國的古代城市由于規(guī)模較小,由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一貫實行重農(nóng)抑商政策,所以中國古代城市的商業(yè)經(jīng)濟很不發(fā)達,基本上屬于半自然經(jīng)濟與半小商品經(jīng)濟相結合的經(jīng)濟形態(tài)。中國的古代城市的城市功能在大海般的封建自然經(jīng)濟中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中國封建社會歷史漫長,中國的城市遲遲未能發(fā)展到它應有的成熟階段,始終被強大的農(nóng)耕文化影響著。這樣在農(nóng)耕文化的影響作用下,中國古代的城市文化始終沒能擺脫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的印記。城市文化的這種鮮明的鄉(xiāng)土性,在中國的城市文化中既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同時也具有突出的典型性。

中國的農(nóng)業(yè)文明有著華夏民族的共性,同時又具有豐富多彩的地域性。這就是說每個地方的農(nóng)耕文化都會給當?shù)氐某鞘形幕斐商厣纳羁逃绊?,自然而然地使當?shù)氐某鞘形幕瘞显摰貐^(qū)農(nóng)耕文化的特殊色彩。由于中國古代城市不僅會受到當時當?shù)剞r(nóng)耕文化的共時性影響,同時也會受到當?shù)剞r(nóng)耕文化的歷時性影響,所以中國的城市從古代直到近代都長期受到中國農(nóng)業(yè)文明和農(nóng)耕文化影響。這些城市的市民與當?shù)剞r(nóng)村中農(nóng)民的思想觀念、文化心態(tài)、生活習俗都有很大的相似性。雖然市民文化中或多或少地有了小商業(yè)經(jīng)濟基礎上的文化因素,但卻始終擺脫不了小農(nóng)意識。這正是產(chǎn)生城市文化地域性差異與個性特色的基本原因??梢哉f,中國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是由中國古代城市文化與地域農(nóng)耕文化的密切關系決定的。

2.自然地理原因

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的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城市所處的緯度位置、距海遠近、海拔高度、地形特點、植被狀況、氣候特征等等因素,都會影響該城市的市民文化心態(tài)。因為自然風物的不同,必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不同的感應??陀^的自然物作為審美的客體,作為人們長期生存的環(huán)境,必然反復作用于人們的感官與心靈,使人們產(chǎn)生相應的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形成不同的文化心理趨向。一切精神文化現(xiàn)象都必然直接或間接地建立在物質文化的基礎上。從物質形態(tài)的角度來看,城市在建筑樣式、街區(qū)布局方面一定有區(qū)別。如北京市一般少有高層建筑,單體建筑布局以四合院落居多,占地寬闊而氣勢莊嚴。這種建筑樣式的形成,與北京地區(qū)的地勢較高,氣候偏冷,多有風沙的地域特征有關;當然或許也與北京作為的王者之氣的熏染有關。而南方鐘靈毓秀,崇尚精致,房舍一般都顯得精致玲瓏,強調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協(xié)調與交融。這與南方的青山綠水、湖光山色、茂林修竹、山石清泉等物候有關。自然環(huán)境還影響著城市文化的另一個方面――城市性格,成都人由于生活在四面環(huán)山、較為閉塞的四川盆地之中,環(huán)境的封閉平和給人以穩(wěn)定感、平和感,靜態(tài)特點鮮明。受這種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成都人形成了氣性平和、態(tài)度從容的特點。自然地理環(huán)境影響城市文化的選擇和走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3.交通原因

中國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還與中國古代交通的不發(fā)達有關。一般來說,交通、通訊發(fā)達的國家,它的城市之間難以形成獨特的個性。因為交流是文化融合的基本前提,沒有交通、通訊的發(fā)達,則沒有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發(fā)達。所以中國交通、通訊的不發(fā)達,產(chǎn)生了一個意想之外的結果,那就是每個城市受當?shù)剞r(nóng)耕文化的影響,更容易形成其文化的個性特征。中國城市彼此之間文化交流、影響困難,長期處于一種封閉或者半封閉的狀態(tài)之中,各自比較獨立地發(fā)展著、生長著,適應著各自的地域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雖然在歷史地域的時空中,一個城市的文化不可能完全沒有改變,但是這種改變只是一種緩慢的量的積累,很難達到質的飛躍。因為一種少有外界影響的文化,要靠它自身的內部裂變造成新質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交通與信息的閉塞倒是為一種文化的穩(wěn)定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五、結語

地域性差異明顯的城市文化或者說特色鮮明的城市文化對城市的生存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差異性這種城市文化特色其實就是一種識別標志、認同標識,它增強市民凝聚力、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吸引投資、招徠旅游者……是促進城市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是城市的精神內涵,是促進城市延續(xù)傳承的根本。我們要明白城市文化地域性差異形成的原因,認清城市文化地域性差異對于城市的重要意義,努力維持城市特色,理解城市內涵,繼承城市傳統(tǒng),維護城市靈魂,以保護個性,求得城市的最大發(fā)展和社會的最大和諧。

參考文獻:

[1]武向青:淺析城市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工程建設與檔案,2004,(4):75~77

[2]葉岱夫:淺議南北方城市文化之差異.城市管理,2002,(4):8~9

[3]劉中項:論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及對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意義.湖南文理學院學報(杜會科學版),2004,(11):13~16

第7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營銷模式營銷意識營銷創(chuàng)新

營銷是商品經(jīng)濟時代的主要工作之一,無論這個經(jīng)濟時代所屬的經(jīng)濟體制如何,也無論生產(chǎn)方式如何變更,營銷是貫穿始終的手段。所不同的是,時代的變遷帶動了營銷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從僅立足于“不管消費者的需要是什么,我的汽車都是黑色的”生產(chǎn)導向模式,發(fā)展到“一切為了消費者”的需求導向,以及將消費者利益、公眾利益和社會利益兼顧的社會營銷模式,無一不證明了營銷手段恒久的生命力,也證明了營銷模式需要時刻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經(jīng)濟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在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應用速度緩慢的傳統(tǒng)經(jīng)濟時代,一種模式的誕生會在相對較長的時期內產(chǎn)生相當大的作用,但在新經(jīng)濟時代,知識創(chuàng)新和科技應用轉化速度都非??焖伲貏e是當價值創(chuàng)造脫離了對有形經(jīng)濟資源的完全依賴時,不僅產(chǎn)品的生命周期迅速縮短,與之相適應的營銷模式也會快速失去應有的作用。因此,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營銷模式創(chuàng)新,就成為經(jīng)濟組織必須時刻關注的問題。筆者在營銷實踐和教學過程中提出權變營銷的概念,希望與營銷人共同分享。

所謂權變營銷,是指在營銷的實踐過程中,營銷人員根據(jù)具體的推銷產(chǎn)品,結合營銷環(huán)境、營銷對象和營銷區(qū)域,采取隨機應變、相機抉擇營銷方法的手段,以適應特定的營銷要求,更好地完成營銷任務,達到營銷目的。權變的前提是營銷者在接受具體的推銷任務之后,事先通過認真的市場調研,掌握充分的相關信息,制訂多個營銷方案,仔細而慎重地考慮各種可能的顧客異議,作好標準應答語及其應對準備,并和同行進行適當?shù)念A演,以便修正、補充方案的缺陷。同時,在預演時有意識地隨機整合營銷預案,從中選擇出最有價值、最符合特定環(huán)境的應對策略,解決營銷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相關問題,便于實戰(zhàn)過程中從容應對。一般來說,營銷人員充分掌握了推銷產(chǎn)品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細致的市場調研后,通過市場細分確定了大致的目標市場和顧客,就可以設身處地地思考不同類型顧客的各種問題,并考慮應對的大致策略。來到目標市場后,再進行相應的市場詳細調查,特別是當?shù)氐南M習慣、生活方式及語言交流方式等,相機調整事先準備的營銷預案,找準營銷的切入點,試探性地開展營銷工作,并及時總結和歸納實戰(zhàn)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對營銷預案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補充,使方案更具針對性。注意,在不同的區(qū)域開展營銷活動應重復上述工作步驟,因為成功的營銷往往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任何模式都只有特定的適應范圍,無法在所有的場合原樣復制。因此,權變營銷就是在這樣的現(xiàn)實基礎上提出來的。

在經(jīng)濟一體化的趨勢中,雖然營銷的有形地理界限日益模糊,但無形的文化差異并未隨著地理界限的消失有所融合,相反,這種界限在新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抬頭的過程中反而有所加強,即便是同根文化的同一個經(jīng)濟區(qū)域。拋開政府間的政見及其價值觀的差異形成的人為藩籬,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消費者自身也存在身份的社會屬性認同問題,即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商品的區(qū)域流通,進而使營銷工作被迫戴上了文化的地域烙印,加深了營銷工作在不同亞文化區(qū)域的溝通鴻溝,也迫使營銷人必須更多地考慮工作中的靈活變通,在不影響組織的集體利益或國家、民族利益的前提下,選擇靈活而務實的權變方法,達成營銷目的。應當說,這是權變營銷的另一個現(xiàn)實基礎。例如,隨著2006年12月14日~15日中美經(jīng)濟戰(zhàn)略論壇的召開,中美之間的商品及服務貿(mào)易必然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合作,彼此之間營銷就將面臨諸如生活與消費意識差異、文化、價值觀等溝通上的問題。雖然隨著國家和民族教育的普及及人們學習意識的提高,在語言上可能沒有太大的障礙,但語言的文化內涵存在的巨大差異是眾所周知的。即使是在國內,不同亞文化中的語言內涵及其表達差異,也不時困擾著營銷人員。如果在同根語言的溝通上就難免使信息的傳遞出現(xiàn)曲解,產(chǎn)生辭不達意或者出現(xiàn)語言歧義,以致于信息接受者所理解的意思與信息發(fā)出者的本意之間存在誤差,更何況在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了。因此,現(xiàn)代營銷對于營銷者的素質要求是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有過的。從這樣的意義上理解,意味著現(xiàn)代營銷人必須有深刻的跨文化學習能力,掌握跨文化的溝通技巧,并善于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理解隨時創(chuàng)新的語言表達方式,才能成為一流的營銷大師。

第8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專業(yè) 赴泰實習生 跨文化適應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4-0017-03

1 紅河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赴泰實習生跨文化適應狀況分析

1.1研究方法和調查樣本選擇

本文從跨文化適應的角度,通過問卷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著重立足于赴泰實習生本身,力求深入剖析紅河學院2011級對外漢語專業(yè)赴泰實習生跨文化適應狀況及特點,分析影響赴泰實習生跨文化適應的主要因素,對出現(xiàn)的跨文化適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紅河學院2011級對外漢語專業(yè)赴泰實習的32位學生為總體樣本,發(fā)放問卷32份,收回32份,有效問卷為30份。

1.2赴泰實習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分析

調查者普遍反映較困難的事情是:

對泰國文化和泰國人的理解

讓自己被理解

學習和使用泰語

處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

適應泰國中小學的教與學的方法

理解泰國人的笑話和幽默

理解本地人的價值觀

赴泰實習生的總體適應狀況良好,有85.7%的數(shù)據(jù)小于3,跨文化適應困難為中等水平。主要適應問題表現(xiàn)在語言、人際交往、實習工作、泰國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方面。對所在地區(qū)的氣候,日常生活中的購物,飲食,克服孤獨心情等方面沒有很大的困難。

關于跨文化適應時間的調查顯示,48%的學生能在兩個星期以后基本適應泰國學校的實習生活,34%的學生需要一個月到兩個月才基本適應泰國學校的實習生活,18%的學生則需要兩個月以上??偟膩砜创蟛糠謱嵙暽茉谝粌芍苤畠然具m應當?shù)氐膶嵙暛h(huán)境,能夠融入到實習工作中去。

1.3影響赴泰實習生跨文化適應的主要因素

1.3.1外部因素

(1)實習生教學環(huán)境。在泰國學校實習期間,實習生在教學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處理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與方法的調查值為3.19,適應泰國中小學的教與學的方法的調查值也是3.19,其他兩項的調查值都在2.3以上。面對特殊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的選擇及實施,實習生在剛到之時難以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學的過程并不順利。在泰國中小學,學生遲到早退,在課堂上走來走去是常見現(xiàn)象,因為泰國提倡的是幸福式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關注個性教育和特長教育,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

(2)生活環(huán)境變化。由于生活習慣、宏觀環(huán)境等是一個較大的概念,在歸類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分歧,研究者的出發(fā)點和側重點各有不同,因此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這次調查分析中,實習生對于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主要是指自然環(huán)境適應、飲食習慣適應、居住條件適應等。

泰國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熱季、雨季和涼季。從二月中旬到五月中旬是熱季,從五月下旬到十月中旬是雨季,從十一月下旬到次年二月中旬是涼季。我校實習生大部分都是在熱季時去實習,炎熱是實習生踏入泰國實習學校最先面臨的考驗。

在飲食方面,調查項“找到我喜歡吃的食物”和“保持健康”兩項的量表值都為2.1。實習生在飲食健康方面面臨的困難較小,大部分人都能適應當?shù)氐娘嬍沉晳T,少部分人由于民族習俗的不同遇到些困難。在這次調查中有兩位實習生是回族,加之語言表達上存在困難,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食物。

(3)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預測心理適應的顯著因素,并通過東道國對跨文化接觸者的接納程度發(fā)揮其影響。社會支持有很多來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和老師等。對實習生來說,處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下,接觸和交流的人大部分是泰國的老師和學生,他們是實習生得到社會支持的最直接來源??缥幕m應量表調查顯示:和泰國老師交朋友的數(shù)值為2.58,參與泰國學校活動的數(shù)值為2.49。可以看出在異國文化生活中,他們所得到的社會支持并不是十分讓人滿意。

(4)人際交往。赴泰實習生的交際適應困難程度在很少困難和一般困難之間。實習生不能與當?shù)厝诉M行良好的交往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交往的模式、交往態(tài)度和交往習俗不同。在泰國實習學校環(huán)境下,實習生的人際關系圈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與在泰國的中國人交流,如一起去泰國實習的同學和在泰國學校教漢語的中國教師?!耙恍﹦偟教﹪闹Ы倘藛T由于對新的環(huán)境沒有把握,常常會選擇逃避與當?shù)厝说慕涣?,有的甚至把本國人的圈子看作是心靈的避難所?!盵1]這樣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他們也能夠從中獲得陌生環(huán)境下的各種信息,從而減輕壓力、社會疏遠感和焦慮感。無可否認,與本國人的交往有助于實習生消除害怕的心理,從而逐漸克服文化休克,但這卻可能需要以更長的適應時間為代價。相反,那些從東道國當?shù)厝双@取更多支持的,卻只需要較短的時間就能達到較好的適應。第二種是與當?shù)厝说慕佑|,如學校老師、學生及學校附近的泰國人等。中泰不同文化的人際交往不僅僅是單純的人與人的交流,還存在著兩種不同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差異的矛盾,即不同文化影響著不同的行為模式和人際交往方式。當他們彼此接觸時,可能雙方原有的行為模式和人際交往方式都會遇到挑戰(zhàn)和許多交流的障礙,即便是相同的手勢、表情、語氣、語調都表達著不同的涵義。

但無論如何,和在泰中國人和泰國當?shù)厝说牟粩嘟煌^程中,赴泰實習生有機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網(wǎng)絡和情感傾訴的對象,宣泄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某些心理和生理不適。同時,人際關系越融洽,就擁有更多的人際交往渠道,其跨文化適應過程就越順利。

1.3.2內部因素

(1)性別。本調查研究顯示,女生在適應性上幾乎等同于男生。有54.3%的男生認為在海外無生活困難,有49%的女生認為在海外有生活困難。在海外遇到的各項生活困難中,他們的主要區(qū)別表現(xiàn)在住房和生活瑣事方面。從數(shù)據(jù)上分析,相差并不太大??梢缘贸觯诳缥幕m應過程中,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產(chǎn)生跨文化適應問題,只是他們遇到的跨文化適應問題體現(xiàn)在不同的方面。

(2)期望。期望是指旅居者在進行跨文化接觸之前,對跨文化接觸的一種想象和預測。對于實習生而言,是實習生對實習學校和實習效果的一種預測?!艾F(xiàn)實的、與實際體驗不匹配的期望,容易導致情緒低落, 造成一定心理壓力,”[2]阻礙實習生在泰實習的跨文化適應。此次調查中有40%的實習生認為泰國實習學校的一切符合來之前對它的期望,既積累了一定的對外漢語教學經(jīng)驗又提高了自己的泰語水平。60%的實習生認為不符合,在他們抵達泰國實習學校后,開始那里的教學和生活時,他們發(fā)現(xiàn)難以應付教學工作和克服語言障礙,對學校和周圍環(huán)境不太滿意卻又無法改變,開始對這次實習產(chǎn)生不滿和失望的情緒。

(3)泰語水平。良好的泰語水平是實習生與當?shù)厝诉M行語言溝通的基礎,它能傳達出大量的信息,能夠充分地表達實習生的思想,讓他人理解實習生的意圖??梢蕴岣邔嵙暽目缥幕m應能力,有助于在新環(huán)境中的適應。另外,掌握較好的泰語水平后,可以擴大人際關系圈,與更多的當?shù)厝私佑|,加速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與了解。調查中顯示他們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與當?shù)厝苏Z言溝通的障礙。90%以上的實習生跟泰國人的語言交流有困難,只能進行一般性的交流。去購物,聽不懂商場服務人員的泰語。外出坐車,聽不懂車站廣播的泰語。泰語水平高低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實習工作,89%的實習生在課堂教學上難以有效地利用泰語來管理學生的課堂紀律。

(4)對泰國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的了解程度。在海外實習時,對東道國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具有一定的了解會有利于實習生的跨文化適應。因為這樣,實習生能夠從一個已知的跨文化適應角度去判斷和了解在異國所遇到的跨文化現(xiàn)象,避免跨文化沖突、文化差異引起的負面影響或者產(chǎn)生出焦慮、反抗和一些其它心理問題。在這次調查中,12.5%的實習生不太了解泰國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84%的實習生只是一般了解,僅有3.5%的實習生非常了解。

2 提高赴泰實習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對策及建議

實習生能否順利適應泰國學校的實習環(huán)境,有效完成實習任務,這與實習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而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學校教育和個人學習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引導實習生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有效地解決實習生在泰國的跨文化適應問題,需要從學生和學校方面入手。

2.1從學生方面

2.1.1出國前的心理準備

對實習生來說,在計劃去泰國實習的時候就要對自己在國外實習將要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有足夠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在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去面對跨文化適應問題并解決

它。對即將去泰國實習的學生而言,去咨詢了解學長們出國實習的教學經(jīng)驗和閱讀有關泰國中小學漢語教學的書籍是很有必要的。學長們的學經(jīng)驗可以幫助實習生更直觀地了解自身即將面臨的教學問題,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2.1.2調整期望和明確實習任務

在這次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實習生感到泰國實習學校不符合之前對它的期望。在去泰國實習之前,對去泰國實習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基于現(xiàn)實的落差,給實習生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壓力和失落感。所以,在出國前培養(yǎng)正確的期望,明確實習的任務,可以讓實習生對以后的壓力環(huán)境進行正確的評價,減輕心理焦慮。

2.1.3教學中策略的調整及自身能力的提升

赴泰實習生自身需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跨文化適應問題?!伴_展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新的適應當?shù)貙W生的教學方法,總結成功失敗的教訓,采用確實有效可行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盵3]只有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吸引住了學生,才有助于更好地適應當?shù)氐慕虒W工作。

2.1.4生活中積極學習泰語

語言是導致文化沖擊和影響跨文化適應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在泰國實習的學生來說,語言障礙一直存在。90%以上的學生跟泰國人的語言交流有困難,只能進行一般性的交流。泰語對于實習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是日常交流的有效手段,是有助于實習生快速融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技能,因此應在平時積極學習泰語。

2.1.5主動、樂觀、積極溝通

調查項“人際交流中克服害怕的心理”的量表值為2.3,實習生在與泰國人的交流中存在害怕、顧慮的心理,會使他們難以或不太愿意參與當?shù)氐纳鐣幕?,從而得到的社會支持也會相應減少,不利于實習生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為此,實習生要具有輕松、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克服害怕心理去主動溝通,才能使人際交往更加融洽,才能更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

2.1.6熟悉泰國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

要達到有效地溝通,除了必要的語言學習之外,還要尊重當?shù)氐奈幕曀缀投Y節(jié)。此次調查中12.5%的實習生不太了解泰國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84%的實習生只是一般了解,僅有3.5%的實習生非常了解。由于不熟悉泰國的文化習俗和禮節(jié),不能和當?shù)厝诉M行有效的交往,實習生往往產(chǎn)生很多負面情緒,如無助感、孤獨感和害怕等。實習生到達泰國實習學校時,接觸到一個嶄新的文化環(huán)境,為了盡快有效地適應,其中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盡快熟悉當?shù)亓曀缀投Y節(jié),“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別人的文化準則為標準來解釋和評價別人的行為,”[4]知道如何正確待人接物。

2.2從學校方面

2.2.1講解跨文化知識和技巧

為幫助實習生能更好地適應異國文化,負責實習生出國實習的部門和老師可以以講座或者專題的形式在實習生出國前做足跨文化知識的功課?!芭囵B(yǎng)他們理解和尊重文化差異的態(tài)度, 消除因文化背景差異形成的理解、溝通上的沖突, 在新文化環(huán)境中堅持自我的基礎上接納對方, 使兩種文化集于一身。”[5]

2.2.2加強東道國語言及東道國社會文化習俗的教育

雖然赴泰實習生們在去泰國之前都或多或少學過一些基礎泰語,但課堂學習和實際運用還是有些差別。學??梢詫磳⑷ヌ﹪鴮嵙暤膶W生進行一定課時量的當?shù)卣Z言及當?shù)厣鐣幕曀椎呐嘤?。簡單的日常用語及一些重要的風俗習慣是赴泰實習生出國后最先用到的必備知識。

2.2.3幫助實習生有針對性地了解泰國中小學的教學特點

學校在對實習生進行實習培訓時,可以有針對性地講解關泰國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特點及作為泰國教師應該具備的行為素質。例如,泰國學生尊敬老師、非常友好,同時也喜歡上課遲到、比較懶散、不夠勤奮、動手能力強等特點。實習生如果在出國前了解教學對象的這些特點,可以在課堂教學里融入游戲、歌曲、舞蹈、比賽、剪紙等內容,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和競爭意識,從而有效地增進課堂教學效果。此外,泰國教師特別

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著裝、注重形象、為人師表等,這些也是實習生必須明白的要求。

2.2.4與泰方實習學校的協(xié)調管理

泰國學校給予的幫助和支持是實習生獲得社會支持的最主要的來源之一。為使實習生能夠從泰國當?shù)匚幕蝎@得更多的社會支持,更好地適應當?shù)厣詈蜐h語教學,學校應與泰方學校進行協(xié)調,建議泰方在對實習生的日常管理中,采取各種措施幫助他們克服交流中的害怕心理,減少焦慮,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

3 結語

本文從跨文化適應的角度,分析探討了紅河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赴泰實習生的跨文化適應狀況、特點以及適應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最后,針對調查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問題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法,為赴泰實習生提供參考,以便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同時也希望為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提供借鑒,使其以更有效的方式來指導實習生完成專業(yè)實習。

參考文獻:

[1]陳為春.論跨文化適應的主要影響因素―以近年赴泰教師的文化適應為例[J].文化研究,2009,(10):251-264.

[2]宋原.海外漢語志愿者心理壓力分析和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58.

[3]孫琴,李艷.國際漢語教師跨文化適應策略分析―以國家公派到南非的教師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1):66.

[4]葉海,吳榮先.淺論提高跨文化適應能力的策略[J].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6,(2):156.

第9篇: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障礙 成因和對策

高中英語是英語學習的鞏固與發(fā)展,離不開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訓練,其中閱讀是專注于讀和寫的英語學習過程。閱讀障礙是閱讀文章時容易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與學生語言的掌握程度有關和智力無關,本文試對高中英語閱讀障礙成因及對應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1. 高中英語閱讀障礙的含義

閱讀是英語學習必須要掌握的一大能力。理解是閱讀的結果,閱讀是理解的基礎,兩者牢不可分。英語閱讀障礙是指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不能完全地進行文章通讀,無法理解文章中詞句大意,文章信息掌握過少、過片面、過零碎的表現(xiàn),這是由于學生對英語閱讀的重視不夠,缺失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對國外文化的了解。

2. 高中英語閱讀障礙的類型

2.1 單個生詞形成的英語閱讀障礙

詞匯是語句組成的關鍵。學生進入高中,應有一定的詞匯量基礎,如果學生英語基礎扎實,那么頭腦中累積的詞匯量也非常豐富,在英語閱讀時會比較流暢和簡單,準確度和效率也會相對提高,同時讓學生能夠完整了解英語文章大意。如果學生由于單個生詞形成了閱讀障礙,那么其主要原因要歸結于詞匯量累積不足以及閱讀方式不正確。例如:在句子“The old woman had a strange habit. She kept over 100 cats in her house. Her neighbors all called her eccentric lady.”的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個生詞“eccentric”,但是學生由于詞匯量有限,無法了解“eccentric”的意思,其實正確理解方式是聯(lián)系前文找線索――“The old woman had a strange habit”,即“這個老太太有個奇怪的習慣”,那么經(jīng)過聯(lián)想不難發(fā)現(xiàn),后文她的鄰居應該稱呼她為“怪老太”,那個可以得出“eccentric”的詞義和“strange”相近的結論。

2.2 英語語法形成的英語閱讀障礙

語法相當于中國漢語中的語句組成,包含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以及補足語,一個完整的句式結構必須包含其中的幾個或者全部的語句構成。學生在閱讀構成復雜的句式結構時,不能通過句式結構準確判斷和分離出句式的主要結構成分,不但影響他們對長句型的大意理解,也讓他們進入了文章理解的誤區(qū),這主要是英語語法不熟悉所導致的。例如:定語從句中出現(xiàn)單復數(shù)情況判斷,即完形填空中出現(xiàn)的句子:“She is one of the great sportswomen who famous for the world!” 選項中的選項有is、am、are以及was。而這道題目的考點是對語法的理解,但很多學生會認為sportswomen是一個復數(shù)形式的名詞,所以直接錯選了are,其實不然,這個定語從句中的定語部分“who famous for the world”是對主語she的修飾,而并不是對sportswomen,而學生對定語從句沒有深入領會,導致閱讀出現(xiàn)誤解。

2.3 文化差異形成的英語閱讀障礙

一個國家國民對于母語的理解遠遠高于其他外語的理解,而中國漢語文化的多樣性讓人們習慣于各種方言和俗語應用,句式結構已經(jīng)定格在自身母語的語言基礎上,比如英語中疑問是Be動詞或者助動詞提前,而在漢語中的疑問往往采用的是句尾加疑問代詞以及問號的方式,兩者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很多學生在學習基礎上受此影響,導致“中國式英語”形成,再加上對原本正確的英語句式不熟悉不了解,最終形成英語閱讀障礙。英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俚語,這些俚語就像中文中的俗語一樣,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有關,例如black sheep(害群之馬)一詞的意思,black sheep的字面意思是“黑色的綿羊”,而學生顯然難以從漢語的語言構成和思維方式去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從而導致英語閱讀障礙。

2.4 閱讀方法和目標造成的英語閱讀障礙

學生對英語閱讀基于考試需求,而閱讀的方式也普遍為大致閱讀、代入問題目的性閱讀等方式,由于閱讀過程是跳躍性的,會選擇性忽略生詞生句,還有一些無用的信息,閱讀得到的信息都是零散破碎的,閱讀的思維受到限制和禁錮。學習英語閱讀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各國風土人情、文化歷史,閱讀的方法應當以連貫的整篇文章為基礎,通過通篇英語閱讀掌握知識,豐富學識和理解。而錯誤的閱讀方法和目標則是導致英語閱讀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這篇關于藝術品“獨創(chuàng)性”的文章:“The usual synonyms―uniqueness, novelty, freshness―do not help us very much. What the dictionaries fail to point out is (that originality is always relative, an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completely original work of art). 其中括號中的句子的意思是“獨創(chuàng)性都是相對的”,而部分學生會只會根據(jù)單個句子的字面意思,理解為“沒有與原創(chuàng)相關的藝術品”,從而導致閱讀誤解,引發(fā)理解障礙。

2.5 心理壓力導致的英語閱讀障礙

正??荚囘^程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不但是對學生閱讀速度、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的考驗,更是對學生對時間的分配和心理素質的考驗??荚嚨闹匾浴W生自信心不足以及平日學習壓力導致焦慮不安的情緒,都容易導致閱讀效率低,效果差,英語成績發(fā)揮失常。例如:由于考試時間有限,學生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一方面是試題難度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是時間有限帶來的壓力,而這些壓力也會導致一些學生甚至會出現(xiàn)考中焦慮癥等,這都對學生閱讀時的專注力造成了影響。

3. 高中英語閱讀障礙的對應措施

3.1 加強基礎詞匯量的積累

詞匯量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加強詞匯量的積累、熟悉和運用,有助于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英語學習貴在“熟能生巧”,而詞匯量的積累關鍵在于日常的訓練。由于教學時間和空間過于局限,如果將教學時間花費在英語鞏固訓練上將會影響教學進度和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所以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余進行詞匯的朗讀,背誦,并且采用語句填詞訓練,讓學生掌握和區(qū)別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詞的使用。教師還可以在詞匯記憶方法上向學生建議,即采用單詞字母部分讀音劃分進行記憶,或者構成相近的詞進行關聯(lián)性記憶,以“deserted”一詞的記憶方式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desert(沙漠)”,而沙漠有什么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得出結論沙漠(desert)什么都沒有,是荒蕪的、荒廢的、被人拋棄的場所(deserted),而通過這樣的單詞詞義關聯(lián)聯(lián)想進行教學,學生不但能鞏固學習過的單詞意思,同時也能方便對新的單詞進行記憶。

3.2 加強英語語法練習

語法是英語的靈魂,也是一門語言文化的象征和特色。為了讓學生能夠加強語法練習,充分理解和了解英語語法的含義,應當讓學生對英語句式進行拆分和長句縮寫訓練,句式拆分訓練能夠有助于學生更清楚的了解每個句子的成分,對句子的語境進行完整分析,從而抓住英語句子的精髓所在;而長句縮寫則是教會學生,對復合的句式進行分離,最終掌握句子的核心內容,幫助更好地閱讀和理解。例如:教師在在定語從句復合句“The student who was praised at the meeting is the monitor that is very modest and studies very hard.”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找出復合句中的主語(the student)、謂語(is)、賓語(modest and studies hard),并讓學生練習將復合句縮寫成一般的簡單句式“the student is modest and studies hard”,然后通過在句式中間加入相關的形容詞的方法,即字面意思理解:“那個謙虛的學生學習很努力。哪個謙虛的學生?那個在家長會上被表揚的班長?!倍鴮W生能夠在復合句合成過程中明確句子中的結構,方便學生對語法的理解,而在閱讀學習過程中也能減少句子的誤讀和誤解。

3.3 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

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和焦慮心理是應試教育壓力下的因素,來源于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教師要在學生受到挫折時進行及時的心理溝通,秉承“以教代管,以導代罰”的理念,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態(tài)和自信心,勇于面對各種學習方面的挑戰(zhàn)。例如:教師對部分學生提問時,他們可能由于課堂走神或者緊張害怕等因素導致回答不出、回答不流暢,而教師不能以主觀批評作為教學手段,對于走神而回答不出的學生,教師要提醒他,下回的問題依然由他來回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對于心態(tài)緊張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問題回答,同時在回答完成后,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3.4 加強英語語感培養(yǎng)

語感是直接性感應和體悟文字信息的能力,是在學生英語知識量掌握到達一定程度時,潛移默化形成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過程。當英語的說和讀長期在一起契合,就能漸漸形成英語的語感,能夠進行熟悉的分析和文字處理。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比如在日常晨讀時,教師要求學生跟著磁帶資料進行復習朗讀和預習通讀,在課下對所學的英語文章進行背誦鞏固等,這樣將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關鍵作用。

3.5 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閱讀是一個默讀的過程,加強學生口語鍛煉,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就能加快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通過個別不是特別熟悉單詞的音標暗示,學生也會記憶起學習過程中短暫遺忘單詞的意思,而教師針對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活動有很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英語對話,課堂提問以及讓學生閱讀文章的方式,對于學生閱讀過程中的音標也進行糾正,保證閱讀質量;在課余,教師可以組織英語角,并播放一些國外著名電影以及英語歌曲,或者開展英語情景劇,學生在劇本中編寫自己的英語臺詞,并通過情景劇表演熟練而富有感情地說出來,這也是讓學生在玩耍的過程中培養(yǎng)英語口語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概言之,高中英語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不但需要學生具備很好的自主能力和探索學習精神,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優(yōu)秀的手段和引導方案,唯有保證教師和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過程中默契的配合,才會讓英語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

[1] 唐寧. 高中英語閱讀障礙和教學對策[J]. 學科教學, 2013(11).

[2] 勞家茵. 大學生英語閱讀障礙及教學對策分析[J].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14(04).

[3] 張人. 英語發(fā)展閱讀障礙的成因和干預[J]. 當代教育理論和實踐,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