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家庭教育的策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的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教育的策略

第1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父親角色;回歸策略

一、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中國歷來重視家庭教育,在顏之推的第一本家庭教科書《顏氏家訓》中就提到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從小缺少父親關注的兒童,在身心發(fā)展上要明顯落后于其他兒童,焦慮情緒明顯,自卑心理嚴重,自控力較差,社交能力較弱,學業(yè)成績不良者居多。因此,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和母親角色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1、有利于兒童自我性別的發(fā)展

性別認知是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與自己生理性別相同的社會價值期望的性別認識和性別行為的過程。精神分析學派指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能直接向兒童提供性別角色示范,兒童也會將父親的行為視為榜樣進行模仿,使自身言行越來越像男性。尤其是當男孩對父親性別角色有了一定的認同,就會觀察、模仿男性的行為方式和語言模式,把父親當作是自己未來發(fā)展的模型。對于女孩來說,父親角色中所具有的堅毅、果敢的男子漢氣魄都將深化她對于不同角色的認知,更加明確男女性別差異,既能強化自身性別意識,又能從父親角色中獲得異性性別參照。

2、促進兒童智力發(fā)展

多元智力理論的提出者加德納曾提出,人類智力的基本性質是多元的,而不是由一種元素組成,所以其基本結構也是多元的,支撐多元智力的是個體身上相互聯(lián)系的8種智能。這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研究表明,男性在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比女性略有優(yōu)勢。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會在思維、創(chuàng)造、數學等方面對兒童智力發(fā)展有促進作用。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給予兒童的關注越多,與兒童的互動越多,越能夠使兒童拓寬思維、以更發(fā)散的思維方式認識和了解世界。例如,在父親與兒童的互動中,會經常出現(xiàn)起拆卸玩具、使用工具、球類運動、修理機械等行為,這些行為更能促進兒童運動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發(fā)展。所以父親應發(fā)揮父親角色的正面影響,付出更多時間參與家庭教育。

3、保障兒童心理健康

父親與兒童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建立在游戲中,兒童游戲經驗的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父親角色的缺失,從而出現(xiàn)“父愛缺乏綜合癥”,如情緒不穩(wěn)定、不善于社交、沉默寡言等。父親在兒童的互動中常常扮演著玩伴的角色,通過與兒童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促使兒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母親的依賴,培養(yǎng)兒童的獨立精神,激發(fā)其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兒童的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父親應及時認清其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獨特性和重要性,給予兒童許多陪伴時間,帶給子女安全感,增強兒童適應陌生環(huán)境的能力,使兒童能更積極地面對和處理挫折。同時,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在培養(yǎng)兒童道德行為、道德意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影響。在父親角色缺失的家庭中,兒童在道德判斷、道德意志方面的得分要遠遠低于其他兒童。同時兒童在未來還會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反社會行為。所以父親角色在兒童的道德形成和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建策略

如上所述,父親角色與母親角色一樣在家庭教育中同等重要,父親角色的作用更應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注。但由于中國傳統(tǒng)家庭角色分工中“女主內、男主外”的根深蒂固影響,長期以來,家庭中照顧和教育子女更多的被認為是母親的責任,父親角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因此,為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應及時回歸。

1、激發(fā)父親學習育兒知識的興趣

隨著二胎人數的增多,人們對于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視,各種社會媒體也在積極倡導父母共同參與的育兒觀。所以男性開始逐漸認識到父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體會到兒童潛力的開發(fā)需要父親的全力參與。所以,父親應積極主動的通過各種途徑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如,通過閱讀中外權威育兒書籍、網絡查詢育兒方法、參與幼兒園或社會組織的家庭教育公益講座、經常和其他人交流、探討育兒問題等等,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育兒活動中,以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身的育兒行為。

2、幫助父親明確自身角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父親角色的內涵也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容。所以父親角色的自我認知和成長也是時代和生活的要求。只有父親首先拋棄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觀,積極從母親背后走出來,與母親共同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才能真正發(fā)揮父親角色的作用,促進兒童身心發(fā)展。父親角色的樹立首先需要積極認識到自身角色作用,要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努力構建良好的夫妻關系。有些父親會認為母親應該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造成親子關系緊張、夫妻關系破裂。所以如果要使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父親就必須在家庭中和妻子共同承擔教育責任,使自身角色受到妻子和兒童的認同。

3、構建父親角色回歸的社會環(huán)境

第2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家庭教育 幼兒情商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1-0206-02

“情商”即“情緒商數”、“EQ”. 是指人的自控能力和心理穩(wěn)定的程度,它是一個人感受、理解、控制、運用和表達自己他人情感的能力。健全的情商關系到孩子良好性格、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這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成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然而在現(xiàn)實當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缺乏自控力,不知分享,從小嬌生慣養(yǎng),沒吃過苦,遇到一點挫折,就難以承受,難以與人溝通交往,孤僻,不合群等等。這些情緒若不加有效引導,將會影響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甚至終身的發(fā)展。高情商并非與生俱來,關鍵在于后天的培養(yǎng)。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情感淡漠、不合群、不愿與人相處,缺乏自信心、責任心、同情心,自控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差等問題,大都是因缺乏對兒童進行系統(tǒng)的情商培養(yǎng)和訓練。研究表明,凡是在成長關鍵期受過系統(tǒng)情商培養(yǎng)的兒童,在學習成績、人際關系及未來的工作表現(xiàn)等方面,均優(yōu)于未受過專門訓練的兒童。

如何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呢?

一、幼兒園的有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精辟地指出:各種高尚道德,幾乎都可以從游戲中學習,什么自制、什么克制、什么獨立等等美德的養(yǎng)成,沒有再比游戲這個利器來的快來的切實。由此可見,在游戲中采用恰當的指導策略,進行適當的科學引導,可以促進幼兒情商的發(fā)展,幫助幼兒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情感,對幼兒未來的學習行為及成長大有益處。幼兒階段是情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關系到他們以后的智力、意識和整個人格的發(fā)展.而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游戲本身的特征決定了它能夠在幼兒情商培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幼兒園里的諸多游戲及其各種活動,為幼兒高情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表演游戲“龜兔賽跑”,對幼兒的堅持性的培養(yǎng)具有很大的作用?!敖鹕姆孔印惫适?,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逐步理解了故事內容,從而使幼兒懂得性格孤僻傲慢是沒有朋友的。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養(yǎng)成幼兒團結互助,協(xié)作友愛的美好品質。再如角色游戲“小花籽找快樂”,孩子們通過小花籽在找快樂的過程中,感受到了給別人帶來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心情,即與人分享和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快樂的。體育游戲“彩虹傘”,使孩子學會交往、學會競爭、學會合作和調控。音樂活動,其本身的教育價值對幼兒美好品格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如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他們初次離開家人,在幼兒園會大哭大鬧,此時老師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或彈一段琴聲,不但可以提高注意力,情緒也能很快穩(wěn)定。在學習歌曲“拔蘿卜”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整個歌曲的學唱、表演,增強他們團結協(xié)作的處世態(tài)度,知道了大家合作才能做成事情,可養(yǎng)成幼兒團結互助,協(xié)作友愛的美好品質,同時也教育幼兒在生活中互相關心,友好與同伴相處,更重要的是在音樂活動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yǎng)愛心,促進情商發(fā)展。與此同時,幼兒園的區(qū)域活動,主題活動,一日生活活動,環(huán)境布置等等,在形成孩子們的高情商的黃金年齡段里,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家庭中的科學教育、適時引導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兒情商的培養(yǎng)過程中.父母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要掌握幼兒情商培養(yǎng)的策略,就會順利地把孩子培養(yǎng)成情商高手。只要家長教育得法,孩子的情商一定會得到提升,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長大后就易敏感、退縮。孩子離開母體后需要適應新環(huán)境,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后也會因人際關系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huán)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他人提出的問題,平時多和周圍鄰居友好交往,多讓自家孩子與鄰居家孩子一起游戲玩耍,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們就會有機會相互交往交流,學會了協(xié)商學會了交換,還學會了等待和分享。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2.培養(yǎng)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老被喂飯的孩子自己不會吃東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遙控器,拉開關時,家長不要制止他,應引導他:“你看,媽媽怎么開電視的?”不要老數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的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3.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開始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孩子喜歡拆玩具搞“破壞”,那是孩子在探索,在嘗試,是可貴的品質,如果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就會抹殺孩子的智慧,將來你想讓他對事情有興趣時,他卻對什么也沒有興趣了。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感興趣的事,耐心地給以講解,或一起玩。

4.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將自己的優(yōu)點傳授給孩子,也懂得改正自己的不足,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別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長,家長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這一點在孩子的情商培B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如家庭氣氛和諧陽光,孩子也會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可愛、有活力的人。家長總能善待別人,樂于助人,那么他的孩子一定是一個與他一樣的人。

5.培養(yǎng)忍耐力

第3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指導;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7-0320-084

以往在孩子教育這方面,家長往往認為教育是教師的職責,將孩子交給了教師進行教育,自己完全不插手。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實際上,孩子的教育需要教師與家長共同協(xié)助才能完成,但當前眾多現(xiàn)實問題則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出現(xiàn)了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存在很多溝通和合作的盲區(qū),以至于影響了對學生的教育。下面筆者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銜接方面存在的問題,談幾點解決策略。

一、存在問題

(一)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不愿意接聽教師的電話,甚至不愿教師來家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害怕教師對自己進行抱怨和說教,責備自己沒有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等,害怕在老師面前丟失面子。另外,還有許多家長因為工作忙拒絕參加學校的活動。這就導致很多時候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沒有充足的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從而對孩子的教育指導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二)教師教育指導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階段,部分教師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過程中產生了認識上的差異,以至于造成了合作不順利的問題。如有些教師認為家庭與學校的溝通是班主任和學校領導的職責,與任課老師沒有太大關系,對于家長的想法,從來不去進行主動交流,以至于他們之間無法建立合作關系。這是因為教育教學經驗較為缺乏所導致的問題。

(三)家庭與學校合作過程中方法、途徑方面的問題

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最有效也最常用的一種合作交流方式是開家長會,而家長會的開展模式主要是校長或者年級領導發(fā)表言論,然后各班主任在班級里對家長進行學生在校學習的情況總結陳述,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以后應改善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見,并著重將學生的各科成績情況向家長進行匯報,這一部分主要是各科教師的試卷分析,很少就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tài)度以及綜合素質等方面與家長進行交流。這種家長會上,家長的發(fā)言權相對有限,很少有機會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缺少與學校、班主任特別是任課教師之間的真正對話。

二、解決策略

(一)促使家庭與學校合作,建立平等的關系

為了能夠真正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學校就必須改變觀念,采取有效的措施。這就要求教師與家長之間建立雙向流動的交流。教師不能以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好壞為標準來直接評價家長,甚至是抱怨家長缺乏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引導,而應該客觀地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告知家長,與家長平等地交流溝通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隨時了解孩子的近況,并與他們一起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引導、教育孩子,同時虛心向家長請教學習,不定期進行家訪,以更好地與家長合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

(二)家長要積極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家長是學生最直接的責任監(jiān)護人,應和學校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職責,參與到學生的教育指導中來,以有效彌補學校單一性的教育教學的不完善。具體做法:家長要與學校建立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協(xié)助關系,并發(fā)揮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提出意見的權利,隨時根據孩子的學習教育問題向老師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同時主動、定期向學校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與科任教師進行教育合作的配合與交流,更好地促進孩子各方面的進步和提高。另外,家長還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配合與協(xié)助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主動到學校與教師進行溝通,積極參加家長會和親子活動,以增進對教師、自己孩子的了解,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

(三)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學生在校的學習與成長離不開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與配合,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著多種不同的銜接配合方式,如為了學生發(fā)展成長的需要,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進行召集,把自己、學生以及家長之間連成一個團體共同參加互動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家長主動討論和交換教育教學的意見,也可以向家求促進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發(fā)展的建議和意見,并接受家長對一些學生有關問題的咨詢。通過這些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三、結語

初中階段,學校和家庭的配合與合作尤為重要,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與方法,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對學生實施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第4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一、家庭教育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發(fā)展的影響

1.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

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與幼兒的家庭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從以往的調查結果看,需要家長幫助脫衣服的幼兒占被調查總數的16%;吃飯需要家長來喂的占被調查總數的15%;玩過的玩具需要家長來收拾的占被調查總數的23%。把這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幼兒與其家庭結構互相對照發(fā)現(xiàn),他們當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爺爺、奶奶等祖輩家長視幼兒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讓幼兒做,幼兒既得不到學習和鍛煉,又養(yǎng)成了懶惰的壞習慣,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

2.在幼兒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

幼兒學習習慣的好壞與家長的學歷有很大的關系。家長的學歷越高,知識就越豐富,越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對幼兒的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得心應手。那些學歷較低的家長,知識貧乏,使他們認識不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以后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的職業(yè)差異、素質高低等因素,導致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兒在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表現(xiàn)迥異。我們應重視家庭教育在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為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為幼兒不良習慣滋生的溫床。

(二)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1.家庭教育方式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鮑姆寧曾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與兒童的交往、父母的教養(yǎng)水平等四個指標,將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行為分成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三種教育模式,研究不同的教育模式對兒童人格發(fā)展的影響。結果表明,專制型教育模式下的兒童不太知足、不安全、憂慮、退縮、懷疑、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放縱型教育模式下的兒童是最不成熟的,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極強的依賴性,遇到新奇事物很緊張,就會退縮。民主型教育模式下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歡交往,自我肯定。

2.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影響幼兒心理的發(fā)展

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家庭教育質量的高低,與父母素質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關。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孩子反應比較遲鈍,語言發(fā)展遲緩,不善于表達自己的需要,看到陌生人害怕;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孩子反應靈敏,能說會道,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相對來說,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早期教育抓得比較好,會用自己的知識去影響和教育子女,使孩子潛移默化中形成強烈的求知欲,對事物的理解力較強。

3.家庭生活氛圍影響幼兒心理的發(fā)展

和諧的家庭氛圍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能培養(yǎng)孩子可愛、活潑的性格;充斥著矛盾、暴力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形成仇視、怨恨、悲觀厭世的情緒。每一個家庭都有責任營造寬松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首先,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諒互讓。其次,父母要和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用一顆童心去和孩子交往。

二、家庭教育的策略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仍然很迷惘。本人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

1.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孩子

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在體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和體育鍛煉。在智育方面,主要是進行早期的智力開發(fā),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開闊孩子的知識視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輔助以及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氣氛,做到適時而教,循序漸進;在美育方面,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在勞動教育方面,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傊羞@些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2.提高家長自身的素養(yǎng),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提高家長自身的素養(yǎng),包括要有知識,比如,兒童生理學知識、兒童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等;總之,家長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做到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由于身教重于言傳,往往產生于潛移默化中,可謂是力量之大。

3.端正家庭教育態(tài)度

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能由于孩子一兩次表現(xiàn)得不好,就對孩子失去信心,放棄管教。作為子女的教育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還有就是不能過分溺愛孩子,要理智施愛,愛而不嬌,要有長遠的眼光,使愛子女的動機與效果達到統(tǒng)一。對子女的期望也要從實際出發(fā),避免盲目性,掌握好分寸。

父母既是孩子的保護者,又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而家庭教育的不同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影響是尤為深刻和長遠的。提出了家庭教育對幼兒產生的影響,提出了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建議,身為父母要以自身相愛為榜樣,言傳身教,平等待人,理性施愛,適當要求,為兒童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5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家庭教育 情商培養(yǎng)

記得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幼兒比做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幼兒所在的集體、幼兒本人、書籍、偶然出現(xiàn)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的確,“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如此深遠,我們幾乎都可以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找到原生家庭的烙印”。由此可見,我們必須重視幼兒早期的情商教育,并且認識父母在幼兒情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家庭中,父母對幼兒情商的培養(yǎng)應該注意什么呢?

1.營造良好的幼兒生活環(huán)境

家庭是培養(yǎng)幼兒情商的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家庭的結構模式和榜樣作用,父母的言行都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個性及思想品德。換言之,家長的智商、情商水平直接影響幼兒的智商、情商水平,高情商的父母對子女情緒的發(fā)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家庭中的重要關系,讓幼兒從小就體驗到親人的愛和家庭的溫暖,促進幼兒的身心和情緒健康發(fā)展;反之,如果失去家庭溫馨的環(huán)境和父母的愛,幼兒在孤獨和缺乏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中生活,那么以后就會表現(xiàn)出孤僻、冷漠和反抗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家長必須消除溺愛心理,避免幼兒產生人性、自私和依賴等不良心理和行為。因為只有理智的愛才能建立真正和諧的親子關系。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指出:要使幼兒健康成長,就應當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幼兒。因此,家長不要居高臨下地和幼兒談話,不要替幼兒決定一切,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幼兒身上,而應關注幼兒的自由、情感、存在和價值,把幼兒真正當成有自主意識的人,讓幼兒掌握自身發(fā)展的主動權,成為自身發(fā)展的主人。

2.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人際交往能力是情商的重要內容,高情商者之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就在于他能及時準確地對他人和自己的情緒做出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妥當行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言行。低情商則不然,他們在人際交往時對他人和自己的情緒活動判斷把握不夠,分析有誤,因此容易產生人際摩擦,使交往受阻,進而影響到工作和學習。現(xiàn)在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人際關系簡單,加上學習壓力和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缺少與人交往的機會,限制情商的發(fā)展。父母應經常鼓勵幼兒學會和同學、鄰里朋友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體驗交往的樂趣;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逐漸學會尊重他人,積極地理解別人,能包容他人的不同的觀點和行為,表現(xiàn)出對他人的興趣,樂于與人交往,在交往中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自己,不卑不亢,懂得“你要別人怎么看待你,你就得怎么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家庭中還應營造民主的氣氛,父母應采取平和寬容的態(tài)度,家庭成員之間要團結合作,讓幼兒從小感受到一種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氛圍,為幼兒今后與人愉快相處合作打下基礎。

3.培養(yǎng)幼兒的自控能力

心理學家互特·米伽爾對史丹福幼兒園的幼兒進行的著名的“糖果實驗”中,將幼兒分為“自制型”和“沖動型”,這類幼兒在今后的生活中人際關系緊張、優(yōu)柔寡斷、膽怯、畏縮、易沖動、缺乏理智;而后者被稱為“自制型”幼兒,這類幼兒走向社會后,社會適應能力強、人際關系良好,經得起挫折和打擊,有較強的意志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的自控能力非常重要,在一定意義上說,它關系到幼兒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成功與否。

父母對幼兒的各種希望要求不能無條件地給予滿足,如果因為愛幼兒而對幼兒的所有愿望給予滿足,會助長幼兒的享受欲望,也培養(yǎng)不了幼兒抵制誘惑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由于對幼兒的溺愛,把他們當做生命之花,結果他們會成為無骨氣的意志薄弱和毫無用處的人。”對幼兒過于溺愛,容易導致幼兒沖動任性,缺乏自制力,只希望別人愛自己而不懂得愛別人。因此,對于幼兒各種各樣的要求,父母應設法讓他明白哪一類是合理的,父母會贊同的,哪一類是不合理的,父母會反對拒絕的。幼兒的要求有些急事是合理的也不一定馬上給予滿足,而是給他一定時間,通過努力。比如可以告訴幼兒“等你干完這件事后再考慮”或“等到星期天吧……”,讓幼兒在期待中學會克制,學會忍耐,學會延遲享受。如果幼兒的要求是無理的,父母必須堅決拒絕。適當的拒絕是一種愛的表現(xiàn),父母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堅持“不”,可以讓幼兒親身體驗到堅持物理要求是行不通的,讓他知道自己的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實現(xiàn),不可以為所欲為,從而逐漸學會拒絕誘惑。當幼兒克制自己,放棄不合理要求時,父母要及時給予強化鼓勵,這樣會增強幼兒的自控能力。

關于培養(yǎng)幼兒情商的內容還有許多,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在開發(fā)幼兒智力、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品質的同時,如果充分注意到以上幾點情商教育方式,將有助于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幼兒社會適應性的提高,從而為幼兒以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美]克里·摩斯著.譚春紅編譯.情商:—決定個人命運的最關鍵因素[J].哈爾濱出版社.

[2]李生蘭.學前幼兒家庭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海波,傅中權.親子家庭課堂[M].中國民航出版社.

[4]蔡秀玲,楊智馨.情緒管理[M].安徽人民出版社.

[5][美]勞倫斯·沙皮羅著.施美華譯.EQ之門:如何培養(yǎng)高情商的幼兒[M].經濟日報出版社.

第6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行為習慣;影響;指導策略

幼兒是在家庭、學校、社會三種不同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而家庭是幼兒成長的主要環(huán)境。目前不少年輕的父母只關注智力發(fā)展而不重視孩子良好品德及習慣的培養(yǎng),有專家曾研究幾個家庭,他們的孩子都挺聰明,但滿口臟話,沒大沒小,蠻橫粗野,使人望而生畏。人家批評了,為父為母的卻說:孩子還小,以后慢慢會好的。其實不然,心理學研究表明,習慣的形成就像播種應該及時一樣,也有一個最佳期,而父母的行為對于幼兒也會有著極大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fā)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里與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lián)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tǒng)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二、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影響

(1)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家庭是幼兒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只有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實踐證明,如果各方面對幼兒所提要求不同,就會相互抵消教育作用,造成幼兒“無所適從”或帶來行為表現(xiàn)的兩面性,造成“一個孩子兩個樣”。因此,家長要正確教育幼兒,要做到家園對幼兒的要求一致。

(2)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幼兒的學習習慣是指幼兒在學習各種知識、掌握技能等方面由重復或練習而穩(wěn)固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東西都感興趣,但因其年齡小,興趣不穩(wěn)定,往往只為事物新鮮、奇異的外表所吸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且易轉移,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興趣時,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培養(yǎng)。

(3)禮貌待人的良好習慣:孩子的禮貌行為來自對父母與成人的學習和模仿,要養(yǎng)成幼兒良好禮貌行為,家長首先要做到、做好講話和氣、文雅、謙遜,不講粗話、臟話,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文明禮貌的生活環(huán)境。

三、指導策略

(一)培養(yǎng)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做事經常是三心二意,虎頭蛇尾,比如孩子說要看書,剛拿出來擺在桌上又說要畫畫,剛把畫紙拿出來沒畫兩下,又要去搭積木。如果孩子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呢?

(1)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活動。無論孩子在專心致志的玩看電視還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隨便去打擾。如果你覺得他的活動已經堅持時間較長了,最好不要大聲命令或強行的制止,可以換一種溫和的方式告訴孩子,或給孩子一個緩沖的余地,讓他有個思想準備。如果隨便打斷,會引起孩子的對立和反感,不利于培養(yǎng)幼兒注意的集中性和堅持性,而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質恰恰是日后專心學習的重要條件。

(2)不要同時給孩子委派幾件事情。孩子年齡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主意,如果安排的事情過多,會讓幼兒干這件想那件結果一件事也干不好。

(3)父母適時地做些指導。剛才我們說了不要隨時的對幼兒的活動進行干預,干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長光是提供空間和材料是不夠的,還要進行適時地指導。比如給他一些提示、鼓勵、檢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這樣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二)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貌的行為

現(xiàn)在都在提倡提高公民的素質,而好的公民素質首先就體現(xiàn)在文明禮貌行為上,所以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從小的方面,我們的孩子能主動和熟人打招呼、能學會謙讓,我們的心里是不是也有一種很欣慰的感覺呢?

(1)文明用語的使用。讓幼兒會使用“請”、“謝謝”、“對不起”、“不客氣”等禮貌用語。

(2)教育幼兒尊敬長輩。尊敬別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在家庭這個環(huán)境中我們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導致孩子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父母辛辛苦苦給予的一切也都是自己理所應當得到的,不知道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也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更別說尊敬長輩了。并且父母應該做好尊敬長輩的榜樣。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F(xiàn)在的幼兒缺乏合作意識,在游戲的過程中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不會互相幫助也不會合作,但時代要求孩子必須學會合作,因此這種意識必須從小培養(yǎng)。①父母要為幼兒樹立合作的榜樣,增強孩子的合作意識;②家長應該想辦法多為孩子提供一些機會,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作;③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幼兒不合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因此我們家長要交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比如媽媽拿了許多東西上樓,也許孩子并不能主動地來幫助媽媽,這就需要家長適時的引導和適當的提示讓幼兒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做。

(4)當幼兒有了合作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肯定,對幼兒進行鼓勵、引導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1)培養(yǎng)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2)注意糾正幼兒的睡眠姿勢和不良習慣;

(3)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四)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

(1)從小事抓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很多是表現(xiàn)在細小的事情上的,如餐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隨手關門等有的父母對小時不屑一顧,聽之任之,認為樹大自然直,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2)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做到,如躺在床上看書、節(jié)約用水、孝敬老人等家長必須嚴于律己,為幼兒作出好的榜樣。

(3)做好家園配合。為什么幼兒在幼兒園能夠不挑食、準時午休,原因是幼兒園有較為嚴格的規(guī)范,有良好的機制,而家里沒有,所以就有了5+2=0的說法就是說在幼兒園培養(yǎng)的五天的良好習慣,在雙休日之內全部破壞,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辉僖獜娬{家園聯(lián)系、家園互動、家園同步教育的原因。幼兒園和家庭就像是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必須朝同一方向行駛,如果背道而馳,那咱們的教育就相互抵消,起不了任何作用。

幼兒期在人的一生中是其個性特征初步形成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它在多方面為人的一生奠定著最重要的基礎。而幼兒期多數是在家庭中渡過的,是靠家庭撫育和教育逐步成長的。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因此幼兒期的家庭教育,對幼兒的一生來說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家庭教育對幼兒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他們受益終身。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在嬌弱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到大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抓住幼兒行為習慣形成的良好時機,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著作《好爸爸勝過好老師》

[2] 蘇霍姆林斯基著作《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我把心獻給孩子》、

[3]家庭教育論著《巔峰家教智慧》

第7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關鍵詞:流動人口家庭 家庭教育 三種觀念 三項交流 三個做好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229-01

我校自2006年底屬地化搬遷到嘉峪關市之后,隨著本市南市區(qū)的快速發(fā)展,招生范圍由最初的6個園區(qū)逐年增加到現(xiàn)在的23個大小園區(qū),流動人口子女的數量也由2009年的169人增加到528人(2012年底統(tǒng)計數據),他們的比例由13.27%增加到34.92%。據預測今后幾年數量仍會逐漸上升。

通過調查,他們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幾個問題。

(1)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不佳。多數流動人口家庭,由于家長學歷低,缺乏長期固定性的工作,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居住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都比較差,家庭的生存狀況嚴重制約著對孩子的教育投入。

(2)觀念與教育方式偏頗。家長的生活經歷和文化水平,又直接影響其對子女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

(3)習慣與學前教育差距。流動人口的子女一部分上學前被父母留在家鄉(xiāng),由長輩們看護,上學了才接到父母所在地;一部分跟著父母四處打工,雖然從小在父母身邊,但由于經濟等原因沒有接受學前教育。

基于以上幾方面原因,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后與班上的其他孩子在習慣與學前教育上存在差距,在小學階段特別是一、二年級表現(xiàn)突出,因此本文僅對流動人口家庭提出以下建議。

1 教育思想要轉變―― 三種觀念

流動人口家庭主要轉變三種觀念:一是“教育孩子我沒時間”;二是“教育孩子我沒能力”;三是“教育孩子我沒條件”。

流動人口作為一批特殊的人群,的確管教孩子的時間要少一些。但現(xiàn)實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流動人口有的只顧埋頭賺錢,也有的母親并不外出工作,而是專職家庭主婦,并不能以“沒時間”為理由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

老舍先生在談到教師對自己學術成就影響時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上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文化程度不高照樣可以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教育孩子的先決條件不是文化程度,是您人格的程度。

2 教育方法要改變―― 三項交流

家長都是關心子女成長的,但是在進行教育時,往往有許多不同做法。流動人口由于自己的生活經歷,在教育孩子方面容易出現(xiàn)兩種錯誤的做法:一種是自暴自棄,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另一種是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方法簡單粗暴,或者用物質引誘來刺激孩子學習。

實踐證明,做父母的用什么態(tài)度對待孩子,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對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極大。因此,作為家長要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第一要和孩子多交流。

家長應該認識到,管與不管是不一樣的,只要管,不論嚴與不嚴都有效果,不管教而孩子自己成才的是極少數。

在管理過程中,要學會欣賞孩子,經常表揚孩子,家教嚴也只在孩子做人做事上。學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成功家長的家庭教育經驗告訴人們,家長除了注重孩子學習書本知識外,更應該注重親情間的交流溝通,而不是只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或是自己夢想的注定延續(xù)者,應盡可能地與之交流,要盡量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敬和親的形象,使他們樂于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告訴家長,使家長從孩子的一言一個行中更早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孩子的思想脈搏。對于孩子好的思想行為要運用口頭語言或流露贊許,使孩子明確自己的優(yōu)點與長處,以便更好地自覺鞏固;對于孩子錯誤的思想行為要嚴肅地批評,但不要咒罵,通過講道理啟發(fā)孩子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

第二要和老師多交流。

“孩子進了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我們當家長的不用多管?!边@種思想代表很多流動人口家庭的家長的思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子女的特殊關系決定了父母在孩子的身心發(fā)展中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一般地說,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及系統(tǒng)性都不如學校教育強,立足點也沒有學校教育高,存在自發(fā)性和隨意性。因此,家長要注意和學校及班主任加強聯(lián)系,使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能和學校保持一致,這樣會增強學校教育的效果,否則會削弱甚至抵消學校教育的作用。

第三多與家長交流。

家庭教育子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用心教育子女的家長都會有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體會,家長們可以多與比自己孩子大一些的學生家長交流,借鑒他們教育子女的經驗和教訓,還可以向這些家長咨詢一下要不要鼓勵孩子參加特長班的學習,讓孩子參加什么樣的課外班,有選擇地閱讀哪些書等等。

3 自身素質要提高―― 三個做好

(1)做好自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好家長好老師比好學校重要。流動人口家庭的父母要經常反省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

(2)做好表率。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老師。童年時代的一些最初印象,會在人一生中留下痕跡。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從父母那里接受了好的影響,在他一生中都是難忘的;反之,受了壞的影響,也是一生中的不幸,如果一旦染上惡習,再想改掉比起培養(yǎng)一個好習慣要難得多。

(3)做好家長。

雖然流動人口家庭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也要學習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識?,F(xiàn)在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非常廣泛,訂閱家庭教育類的報刊、購買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網絡收看家庭教育視頻,參加學校或社會上舉辦的家庭教育講座,都可以選擇。家長有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識后,還應當適應社會進步和孩子成長的新需要,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家庭教育知識。

參考文獻

[1] 袁志芬,梁雅,張靜宜.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指導.

[2] 流動人口家庭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及相應對策的建議.家教時空,2012.

第8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2―0023―01

離異家庭學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環(huán)境,較之正常家庭學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現(xiàn)偏差,重視和關心單親家庭學生,依據客觀性心理原則,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去分析解決其心理問題,實施恰當的教育措施和積極的引導,促進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xiàn)。

一、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

1. 恐懼不安。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健康成長需要一個具有保障機制的家庭,兒童在父母雙親的撫愛和教育下,能產生一種安全感,從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發(fā)展。但是由于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了恐懼和不安。這種恐懼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對外界環(huán)境感到害怕,處理不好同學間的關系,常陷入痛苦和極度煩惱之中,遇事膽小緊張,很難應付突發(fā)事件,不敢迎接挑戰(zhàn),無戰(zhàn)勝困難和超越自我的勇氣。

2. 抑郁孤獨。家庭的破裂,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后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為敏感脆弱,他們無法自我調節(jié)心理,不能適應家庭破裂的殘酷現(xiàn)實,因而對周圍的人和事失去興趣,對任何東西都提不起精神,對未來悲觀失望,整天悶悶不樂,不愿與人接觸,對外界常有戒備和厭煩心理,他們把苦惱、不滿、怨恨都深藏在內心,不愿向別人訴說,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極自卑。因父母的離異孩子感到羞恥,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處處不如他人,特別是看到同齡孩子與父母親熱玩耍時,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導致自卑情結,進而在自我評價中隨著消極的情緒體驗,產生自卑懦弱,害羞憂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消極情緒體驗的次數增加,孩子經常沉浸在憂傷、悲傷中,導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強。

4. 怯懦膽小。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無法適應沒有父親或母親的環(huán)境,因此遇事膽小怕事,容易屈從他人,無反抗精神,在困難面前驚慌失措,感情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夫妻離異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孩子望而生畏,總擔心自己使家長失望,時時體驗著恐懼的情緒。

5. 叛逆心理。父母離異過程中的恩怨、沖突、冷酷無情易造就孩子偏激的性格。他們得不到健全家庭中的溫暖,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奚落和欺負。然而他們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賞,于是在言談舉止上便刻意地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以顯示自身的存在價值。

二、影響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的不完整給孩子最直接的影響,莫過于造成產生孩子強烈的自卑感,從而影響其與人交往的質量。

2. 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習的主要場所,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學校渡過,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學校中老師和同伴的看法,直接影響離異家庭孩子的情感變化。如果老師和同學能關心、幫助、接納他,他的情緒會趨于穩(wěn)定。

3. 社會原因。由于離異家庭的孩子擁有特殊的心理特征,這些因素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他們心理壓力大,為父母的離異感到羞愧,抬不起頭,有的甚至誠惶誠恐,悲觀厭世,破罐子破摔。

三、教育輔導策略

1. 用愛與他們在心靈上溝通。馬斯洛言:“我們非得探討愛,教會愛,讓愛深入人心,否則充滿敵意和猜測?!痹趯﹄x異家庭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要以誠心、愛心、關心對待他們。教師要仔細分析他們的心理特點,抓住機會接觸他們,與孩子們進行交談。在交談中教師要有真摯的心,由衷的情,感化他們冷漠的心,用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一個贊賞的手勢,一次輕輕的撫摸,或一句真誠的表揚拯救他們的自尊心,打消他們的自卑感,抑制他們低落的情緒。

2. 創(chuàng)設情境,張揚個性。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離異家庭的孩子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特長、優(yōu)勢、閃光點,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嘗試成功帶來的喜悅,使他們找回自我,找回自信。

第9篇:家庭教育的策略范文

 

家庭教育中,當家長不知道孩子需要怎么教時,家長知道教孩子的方法越多、越努力地教,教出問題的幾率就越高。

 

一般的家長都很關注“怎么教”的問題,其實我們更應該追問:為何教?教什么?何時教?何為教?這幾個問題哪一個都比“怎么教”重要,哪一個沒弄明白,再好的方法都可能是教育傷害。

 

針對以上問題,我在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的一年級和三年級兩個年級段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以此了解現(xiàn)在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所持的基本觀念。本次調研對象為我校一、三兩個年級段的860名學生家長,涉及四個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收到家長有效答卷830份,有效答卷覆蓋面達96.5%。

 

存在問題一:擔心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下能否適應

 

經調查數據顯示,有53.7%的家長是擔心的,而有46.3%則并不擔心。這是一組真實的數據,而這個數據表明,家長對孩子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還需要更理性和更科學的認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其實關系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成長。

 

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學校,孩子是否能很快融入學校環(huán)境,并能在此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任務,遵守各項規(guī)則,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每年開學時的一段時間內,總有部分孩子哭著鬧著不愿意上學,這就是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而中年級、高年級中,也會出現(xiàn)孩子上課不認真,作業(yè)無法獨立完成,甚至和同學吵架、打罵,嚴重的還會厭學,逃學等現(xiàn)象,這些也都是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后遺癥。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對孩子在步入學校后的情況及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必要的關注,關心孩子在校的生活及學習,與老師保持必要的聯(lián)系,特別是對孩子在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完成作業(yè)、人際交往、獨立生活及心理情感等方面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在孩子新入學時,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個全面的掌控。

 

存在問題二:擔心目前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

 

經調查顯示,有77.78%的家長表示出了擔憂,只有一小部分的家長表示無壓力??梢?,在孩子們面臨學習壓力的同時,家長也感覺到了同樣的壓力。如今的學生們,學習壓力確實挺大,那么這些壓力來自哪里呢?總結了一下,無非是三個來源:一是來自學校教師的壓力。作業(yè)多、成績差,讓很多孩子疲于應付。

 

二是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高考是一道從入學開始就橫在學生面前的鴻溝。家長甚至在孩子還沒有懂什么是考試的情況下,就不斷地強化了這一壓力:讓孩子們知道,讀書就是為了高考時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早早地背負上了高考的枷鎖。三是來自家長們的壓力。家長們一直堅信,誰起跑早誰就能贏,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對分數的盲目追求、家長間的攀比、課外輔導班的訓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沉重。其實,大家都懂得拔苗助長的道理,孩子壓力大了,就容易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如影響睡眠、體質變差、厭學等,家長的各種手段正好起了反作用。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們不要過度擔憂,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相信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積極地通過運動、親子活動等方式,幫助孩子放松,尋找到更理想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狀態(tài),這才是最好的。

 

存在問題三: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致

 

調查顯示,83.33%的家長都認同教育觀念必須一致,也有家長表示有時很難保持一致??吹贸?,大多數家長在這方面的理解是正確的。家長教育觀念統(tǒng)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保證。因為,當家長的意見不統(tǒng)一時,會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出現(xiàn),就好比帆船遇到了不同方向的風后,不知道該往哪走了。家長的觀念不統(tǒng)一,有時會造成孩子在一些事情上無法分辨是非,更可能在遇到事情時,產生投機心理,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或做錯的為自己尋找借口。當然,家長意見不統(tǒng)一,也會降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應對策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意見一定要統(tǒng)一,即使有分歧,也應該在統(tǒng)一后再告知孩子,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進行說教或者爭吵。

 

存在問題四:孩子不聽話時會受到家長嚴厲斥責或打罵

 

調查顯示,37.04%的家長會打罵孩子,而62.96%的家長則表示不會。中國教育常常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而這一準則在生活中也一直被很多家長信奉著。其實,在孩子“不聽話”時,嚴厲斥責或者打罵孩子是一種極不理智的行為。且不說孩子不聽話是不是代表著孩子一定做錯了什么事,而家長固執(zhí)地要求孩子無理由服從,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其次,如果是孩子做錯了,那么打罵也不能解決什么問題。當然,我們說,孩子犯了錯誤,必要的懲罰還是要的,前提是讓孩子知道他哪兒錯了,為什么錯,讓他們知道以后不再犯這種錯,這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或者犯錯的情況時,首先要分析孩子的這種行為原因是什么,這樣做是不是合理,其次再對不合理的行為加以溝通教育,或者施以合理的懲罰,以起到教育效果才是最佳的。

 

縱觀問卷調查的結果,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基本還是正確的,只有少數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與做法。當然,我們不能武斷地去判斷哪種做法是對的或是錯的,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反復的教育活動,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方法去進行教育。當然,家長有時也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必要時把學校、家庭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是很不錯的建議。進行合理的家校聯(lián)系,在老師們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下,樹立家庭教育的意識,更新教育觀念,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具體情況來教育孩子,通過言傳身教,使家庭教育達到實效,是我們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