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經濟責任制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經濟責任制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經濟責任制的概念

第1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責任會計;責任中心;思考

[中圖分類號] F234 [文獻標識碼] B

一、責任會計概述

(一)責任會計的概念

責任會計萌芽與20世紀初,對于責任會計最早是由美國著名會計學家約翰A.希金斯提出的,但是對于責任會計的定義在理論上目前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一般的主要觀點就是企業(yè)內部的各個責任中心作為會計主體,以責任中心可控的資金運動為對象,對責任中心進行控制與考核的一種會計制度。它主要是利用價值形式,通過建立各級責任中心,編制責任預算,進行差異分析,對企業(yè)內部各部門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運動進行持續(xù)、系統(tǒng)、全面的反映和控制,從而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責任會計的基本內容

1.劃分責任中心,明確職責范圍。對于責任會計的區(qū)分需要我們在企業(yè)的管理經營權上入手,通過有效的措施明確企業(yè)的各部分的權利,尤其是對于同一區(qū)域的企業(yè)責任部門明確他們的職責范圍。這里所說的責任中心是指企業(yè)內部負有特定管理責任的部門和單位。每個責任中心都必須明確其控制的經濟活動范圍。目前我國企業(yè)的責任中心一般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

2.編制責任預算,確定責任目標。進行責任會計就是將會計的工作模式進行細分,對于企業(yè)財務預算也要依據責任原則按照企業(yè)的不同部門進行具體的責任預算編制,企業(yè)的具體部門依據企業(yè)的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的目標進行預算編制可以增強企業(yè)的會計責任。通過確定責任預算的利潤考核標準,各責任中心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和行為標準。

3.建立責任核算和報告系統(tǒng),反饋和評價責任業(yè)績。企業(yè)為了很好的進行責任會計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會計監(jiān)管體系,尤其是對于企業(yè)各部門的責任意識,對此我們要在會計工作中的細節(jié)入手,及時做好有關的會計預算等問題的處理。明確各種責任報告的格式、內容和報送時間,以便及時了解各有關責任中心的經營活動情況,并通過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異比較和分析,使企業(yè)各管理階層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按照企業(yè)總體目標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和控制各責任中心的經營范圍,借以評價各中心的工作成績揭示所存在的問題,并實現對執(zhí)行過程的控制和各執(zhí)行主體的自我控制。

4.制定內部轉移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為了正確評價各責任中心的工作業(yè)績,對企業(yè)內部責任之間互相提品或勞務活動,必須由企業(yè)管理當局審慎地、合理的制定出適合本企業(yè)特點的內部轉移價格,以便進行計價和核算。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既要有利于調動有關各責任中心生產經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要有利于保證各責任中心和整個企業(yè)之間經營目標一致性的實現。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內部結算制度,以及及時、準確的反映各責任中心之間的相互聯系和責任關系。

(三)責任會計的特點

1.以分權管理為前提,使會計系統(tǒng)和企業(yè)組織結構相協調。責任會計與分權管理是互為前提的,沒有責任會計,分權管理就失去了基礎,這是因為有了分權管理就要下放管理權限,加強對責任中心的考核和控制。通過下放權力有利于增加對企業(yè)內部各部門和生產經營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控制,發(fā)揮各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企業(yè)活力,提高企業(yè)的應變能力和發(fā)展能力;基礎部門管理人員的管理權限擴大,就會為局部利益帶來損失整體利益的可能。

2.以責任中心為主體,以經濟責任為對象。如果將企業(yè)作為一個大的責任中心,那么現行的企業(yè)會計對于企業(yè)主管來說,便是責任會計,因為會計主體是企業(yè),會計的對象時企業(yè)所負責的資本及其運動。但是責任會計通常是對責任中心而言的,因而責任會計的主體便是企業(yè)下屬的責任中心,責任會計的對象便是責任中心負責并且可控制的資金及運動。

3.利用會計信息反映經濟責任。責任會計的本質特征是利用會計信息來反映責任中心的經濟責任?,F代企業(yè)為了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通常是通過建立經濟責任制的形式來把未來一定時間的生產經營目標和工作任務具體分解,落實到各責任中心。責任會計能將其承擔的具體生產經營目標和工作任務用價值指標反映出來,并且及時反映經濟責任的完成情況,從而有利于考核和評價。所以實行責任會計是實現經濟責任制的必然要求。

4.責任會計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但是責任會計的直接目的是建立在激勵機制。企業(yè)之間的競爭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人才的競爭,企業(yè)的發(fā)展推動力也主要依靠人才,實行經濟責任制,是企業(yè)員工的經濟利益與經濟責任相掛鉤,是現階段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責任會計正是有助于這種激勵機制形成的必要條件。

(四)責任會計的基本原則

責任會計作為社會化生產和企業(yè)實行分權管理、推行內部經濟責任制的產物,它的建立對于促進企業(yè)轉變經營機制,增強企業(yè)的活力,完善經濟責任制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構建責任會計制度必須考慮和遵循以下原則。

第2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銀行的經濟核算制成為財務管理以及業(yè)務發(fā)展的重要內容,為了更好的對銀行經濟核算制進行了解和分析,推動銀行業(yè)務的健康發(fā)展,保證銀行資金鏈的連續(xù),我們對經濟核算制的概念以及內容進行簡述分析,對銀行工作系統(tǒng)的正常運轉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銀行 經濟核算制 成本 利潤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形式已經出現了很大變化。金融業(yè)對經濟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就要大力發(fā)展金融改革,進而推動銀行自身的企業(yè)化管理。對于現如今的銀行發(fā)展而言,已經具備了獨立的經濟核算體系,對于會計的運用逐漸靈活。本文所研究的經濟核算制,就是依據企業(yè)標準對銀行內部以及自身的經濟關系進行處理,利用統(tǒng)計、規(guī)范的標準對銀行的利益關系進行管理。

 

一、經濟核算制的概念及內容

經濟核算制,就是利用相關規(guī)范以及制度、章程等對銀行內部的各種利益關系進行處理,作為一種企業(yè)經濟管理形式而存在。對于銀行的經濟核算制而言,主要包括經濟權力、銀行經濟責任以及銀行職工所具備的經濟利益。

 

對于銀行的經濟權力而言,主要是指銀行自身的經營管理自主權,這也是銀行實行經濟核算制最主要的前提。銀行作為一個經濟發(fā)展關鍵的經濟組織,需要建立一種企業(yè)管理機制,更好的適應現代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提升自己的經營自主權,最大程度發(fā)揮銀行資金的作用,對銀行自身的發(fā)展以及資金等資源的合理分配起到積極促進作用。而且銀行具備自主經營以及管理權,也是銀行實現資金有效配置,促進資金鏈流暢運行的關鍵。從這一層面講,經濟核算制有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銀行本身具有的自主經營權,需要對銀行自身的各項權利進行管理和分配。信貸計劃管理權、信貸資金以及財務收支、銀行人事等方面的管理權都需要進行明確規(guī)定。而這些管理權理應交予銀行,由銀行自由進行處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銀行資金循環(huán)的流暢性,進而加快銀行系統(tǒng)的資金周轉速度。

 

對于信貸資金管理權,主要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明文規(guī)定,銀行可以在自己的權力范圍以內對信貸資金以及存款進行管理。也就是銀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信貸單位進行審核,決定是否同意貸款,并且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對待。銀行可以對貸款信譽較高,企業(yè)實力較強的進行優(yōu)惠,從而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對于不利于社會發(fā)展以及違反國家規(guī)定的行為則需要進行抵制。任何部門都不得干預銀行的自主管理權,銀行對自己的管理行為負責,關于貸款的各項事宜銀行都在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范圍內享有自主權。銀行在貸款利率的把握上,并不要求銀行必須達到某一指標,而是可以在國家制定的利率標準上下浮動。銀行的實際利率可以根據不同企業(yè)的性質以及發(fā)展進行區(qū)分。通過對不同企業(yè)不同對待,可以充分發(fā)揮利率存在的主要作用,進而改善企業(yè)的內部經營,對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起到調節(jié)作用。

 

對于財務收支管理權,主要是指對銀行的財務結構進行優(yōu)化,完善管理體制。合理的規(guī)劃、使用銀行的資金。對于銀行自身的利潤,可以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和分配,也可以作為內部人員的福利進行劃分,但要滿足我國的分配制度和原則。對于人事管理權而言,就是要由黨委統(tǒng)一管理和領導,并在銀行內部設置自己的人事管理機構,負責內部員工的人事調動,因而對于人事管理,銀行具有自主決定權。

 

二、銀行經濟核算制的成本和利潤

對于銀行經濟核算制中的成本,需要加強分析以及控制 ,只有對銀行的財務數據進行充分分析和管理才稱得上是成本核算。對于成本和利潤而言,是相互變化、相互影響的在對銀行自身的財務數據進行管理時,需要有全局觀念,從而對財務數據有充分正確的認識。而且在對實際業(yè)務進行處理時,也要具有成本觀念,從而不斷加強對成本的分析以及控制。對于成本而言,包含固定成本以及變動成本兩部分。

 

固定成本主要包含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以及國家財政撥出資金使用等相關費用和專項支出等,這些一般都不會隨著業(yè)務量的變化而有所變動。但是在滿足正常業(yè)務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如果業(yè)務收入有所增加,則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費用預算。對于意外事件以及不可控制的經營因素而言,則無法對其成本進行控制。如果固定成本不能保持恒定或者必須增加的前提下,則要增加盈利就需要不斷發(fā)展業(yè)務。對于變動成本而言,主要包含各項利息支出以及其他業(yè)務所必須的支出。變動成本會隨著業(yè)務量自身的變動而變動,而且與業(yè)務收益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比率關系。

 

對于銀行經濟核算制的利潤而言,經濟核算制的利潤機制可以推動銀行發(fā)展業(yè)務、改善經營,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利益關系的正確處理即利潤的合理分配。 銀行利潤來自國民收人分配,但其本身還要經過只次再分配。第一次是在國家與銀行之間進行分配,第二次是在上下級行之間進行分配,第三次是在基本核算單位內部進行分配。至關重要的是第一次分配。銀行應當為全民積累多作貢獻,這也是實行企業(yè)化后可以預期的經濟成果。但是銀行利潤的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也需要必要的物質條件。我國銀行目前的營業(yè)設施和技術裝備不僅大大落后于外國銀行,也大大落后于國內很多工商企業(yè),在開放城市尤其令人觸目。這是長期行政化管理遺留的欠賬,但要還清這筆帳,實現營業(yè)設施和經營手段的逐步更新,就需要多年的連續(xù)投資。至于銀行現代化,那更需要巨額投資了。而在實行企業(yè)化后,這種投資將主要來自銀行本身的積累。

 

三、總結

金融改革要求銀行實現企業(yè)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它在國家計劃和管理的前提下,成為擁有一定數量資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責權利一致的經濟實體。而實現企業(yè)化必須采取經濟核算制的管理形式。換言之,實行經濟核算制,也就是按企業(yè)化原則或商業(yè)原則來安排和處理經濟利益關系,來管理銀行。

 

參考文獻:

[1]適合銀行特點的幾種經濟責任制形式[j].金融理論與實踐.1983(06)

[2]郭宏宇.建立貸款經濟責任制的意義[j].金融研究.1986(11)

第3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1 經濟法責任的理論核心

 

1.1 社會經濟責任的法定義務學說

 

法定義務是從法定學對法律責任的定義,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賠償、補償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這種把法定義務作為經濟法責任的基礎、本質特征、邏輯起點的學說,從法律規(guī)范的層面對經濟責任進行了規(guī)范性的要求,維護了經濟體系的規(guī)章制度使其能夠更好的運行。但是研究者對經濟法責任的研究往往過于注重從一般的法理上進行演繹,忽略了經濟法責任的自身特點。

 

這種研究將使研究者難以把經濟法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作出明確的區(qū)別。其次就是這種法定義務說對經濟法的責任界定過于淺顯,難以從經濟法責任的角度把握經濟法的深層次內涵。這種法定義務分析經濟法的形式過于注重實然狀況從而導致忽略了應然的責任形式,由于法律特別是經濟法相對于現實生活的滯后性,難免會對一些實質違法行為缺乏相應的形式規(guī)定,法定義務學說很難解決這一問題。

 

1.2 經濟責任的社會公共利益學說

 

社會公共利益學說是從社會學和政治學中的社會利益出發(fā),使社會公共利益作為經濟法的基本范疇、基本價值、基本原則等理論的基點。表達的主要思想就是社會公共利益是從社會公眾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為了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正?;顒犹岢龅脑竿托枨?。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公共秩序的發(fā)展,經濟的秩序、自然資源的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對社會弱者利益的保障,這些都是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必須要經歷的。

 

現代經濟社會的產生源于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宏觀調控和市場規(guī)劃,社會公共利益的確體現了現代經濟的本質層面的屬性。但是社會公共利益學說并不能直接作為經濟法固有的、內在的范疇,在當代社會法治背景下,民事法律責任以及行政法律責任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但是真實的經濟法責任要通過分析社會公共利益在經濟法中存在的形態(tài),提煉出經濟法責任的中心思想為人們所用。

 

2 經濟法責任與傳統(tǒng)的法律責任

 

在生活中眾多的法律責任中,對人們貢獻最大的要數民法。法律責任通??煞譃槿筘熑危疵袷仑熑?、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這種責任的劃分通常是以部門法為基礎的,與各部門的法則都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是經濟法作為新興的法律部門,在司法實踐中經濟法往往都是在借鑒各種傳統(tǒng)法律責任形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違反經濟法應承擔的責任形式往往表現為非單一的特征也就是“綜合責任”,即經濟法主體所承擔的責任表現為多種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形勢責任、違憲責任)的結合。這種責任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責任意義對應的思維定式,形成了具有經濟法責任的特色責任制。由此可見通過傳統(tǒng)的法律責任來劃分經濟法責任是很難進行研究的,因此為了探尋經濟法責任的獨特性,經濟學者們提出了很多的劃分標準。

 

2.1 經濟法責任的劃分

 

經濟法責任包括了功法責任以及司法責任,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可分為賠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依照承擔責任的主體,可分為調控主體責任和調控受體責任。還可以細分為國家責任、企業(yè)責任、社團責任、個人責任等等。我國經濟法責任力圖突破傳統(tǒng)的“三大責任”“四大責任”分類方式,在有助于我們認知經濟法責任的特殊性和程序性的同時,也存在法理學支撐不足的缺點,很難融入到傳統(tǒng)的法律責任中去。

 

2.2 經濟法責任得到創(chuàng)新

 

在對于經濟法責任的認識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傳統(tǒng)的法律進行補充、超越以及創(chuàng)新。經濟法責任對傳統(tǒng)的法律責任有模仿的形式,經濟法責任自身也有其獨特的責任形式。這就意味著違反經濟法承擔責任的形式并不是對傳統(tǒng)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的簡單相加,而是對三者的綜合化系統(tǒng)化進一步的改進,提取出經濟法責任所需。

 

經濟法責任是在新時期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下,為人們生產生活經濟利益提供保障的。經濟法責任的具體形態(tài)有多少,至今無法準確的定論??偨Y以往的研究結果可以初步確定如下的典型責任,即政府經濟失誤賠償、懲罰性賠償、實際履行、信用降低、資格減免、頒發(fā)禁令等。在宏觀的調控中,應以規(guī)定的經濟管理和調節(jié)主體的義務為主,更好地保證經營主體的合法權利,確保經濟法律、法規(guī)能夠達到有效的實施。

 

3 對經濟法責任的反思

 

很多學者試圖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之外尋找專屬于經濟法的經濟責任,但是目前認知到的經濟法責任都是在這三大法律責任體系內。事實上各種違法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因此各種法律責任之間也是有一定聯系的。

 

3.1 經濟法運行的研究

 

經濟法律程序并非“法的可訴性”原理的當然適用,在相應的理論學說構建中,經濟法律程序是下位于經濟法運行的概念。具體的研究將經濟法的運行置于整個社會體系中來考察,指出影響經濟法運行的因素很多。從經濟運行的角度來看,司法只是影響經濟法運行的一個因素,執(zhí)法才是經濟法在現代的主要方式。

 

司法因素對于經濟法運行的影響必然會越來越大,隨著經濟立法日益完備,其中的法律責任的規(guī)定也日益完備,解決了經濟法的可訴性從而就可以為司法因素影響的擴大提高條件。同時法治的進步、體制的完善更有利于調制主體的責任,就可以依靠司法程序進行追究。對于當前的經濟法某些領域如宏觀調控領域特別是對于宏觀調控主體的抽象行為可訴性缺失,并非應然狀態(tài)。也就是說,只要解決了經濟法可訴性這個前提,經濟法運行最終還是要走上依賴司法的程序之路。

 

3.2 經濟法存在的矛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現階段由于經濟法概念和價值研究的薄弱,在經濟調整對象不明的情況下,要識別經濟法實踐本身就是個困難的任務。對于經濟法研究而言,公益訴訟的存在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并非是個人的糾紛,否則傳統(tǒng)的法律責任就足夠了。還有就是公益訴訟真的就能保證公共的利益嗎?事實上對公共利益認識本身也許和經濟法所要實現的整體經濟利益是有沖突的。

 

4 結語

 

經濟法責任是社會上的焦點問題,要想明確的建立經濟法責任制度,就要對現有經濟法責任理論研究中已經提煉、歸納、總結出來的經濟法部門特有的責任形式開展類型化分析,使得經濟法責任的獨特性問題在邏輯上顯得更加周密。

第4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有序推進,政府把建設良好的公共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不斷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縮小城鄉(xiāng)教育水平差距的同時推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公辦學校進行標準化建設,扶持辦學能力弱的學校,改善學生學習環(huán)境,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

關鍵詞:

基礎教育學校;責任審計;績效審計;剖析;防范

隨著大量財政資金的投入,在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中也隨之出現許多問題。如何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解決財政資金低效運行是基礎教育有序發(fā)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對基礎教育學校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全面的經濟責任審計勢在必行。如何對學校的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進行剖析與防范,成為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

一、基礎教育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剖析

(一)基礎教育學校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學校發(fā)展不均衡,從而造成財政資金使用不均衡、不匹配等因素轉化為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教育資源的投入具有整體性和密不可分性,要有校舍建筑和最基本的教學設備的投入,師資配備等人力資源的投入,但卻很難合理配置和形成規(guī)模效益。學校辦學條件存在縣域校際之間的差異,有部分學校的運動場地、功能室等不齊備,造成教學設備、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在上級檢查時才臨時使用,特別是音樂室、美術室等由于沒有專職教師而未正常開放使用。有的學校由于片面追求教學質量或升學率,學校的圖書室、學生微機室也未正常開放,造成大量教學資源的閑置。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學校的辦學條件實際情況不了解,不深入,容易片面使用學校提供的紙質印證材料,從而影響對學校經濟責任審計的結論。(二)基礎教育學校的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部門獨立性較差,責任界定不合理,沒有完善的責任制體系,責任執(zhí)行力度較小。學校財政資金使用不合理的現象時有發(fā)生,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時部分領導干部越權,而大部分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部門是由教育主管部門的財務科室兼任或臨時從其他學校抽調財務人員,使得經濟責任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較差;在責任界定方面,內部財務部門與領導干部,使得部分違規(guī)行為被隱瞞;在責任體系建設方面,很多學校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不完善,或執(zhí)行不到位,并且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在責任執(zhí)行方面,部分內部審計部門的執(zhí)行力度小,操作性不強。另一方面被審計學校不提供真實的完整的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就導致審計時就賬論賬,使一些重大的問題得不到查處,從而將屬于管理者的責任和風險推卸或轉移給審計人員,因此管理人員和單位領導的品行也是誘發(fā)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三)外部審計部門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工作人員審計知識薄弱,觀念滯后等。隨著學校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學?;A設施不斷完善,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項目越來越多,并且學校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經常集中在同一個時間段,這對審計部門的工作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且大部分審計人員對事業(yè)單位特別是基礎學校的財政資金使用性質和效益要求的不熟悉,在工作中必然會受到一些專業(yè)知識的限制,使得部分審計工作無法合理進行。(四)基礎教育學校審計部門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質量評價體系不科學。如今,由于基礎教育學校的審計部門建設比較晚,在質量控制制度方面不太完善,缺少符合基礎教育學校審計部門特點的質量控制制度,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各種問題頻發(fā),在審計之前,沒有制定好相應的計劃,在審計中,對一些事務復核,降低了審計效率,在審計后,出現審計底稿不完整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由于基礎教育學校的審計部門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有序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大部分事務靠審計人員的經驗判斷,導致內部審計的隨意性較大,審計人員重賬務,輕調查,重處罰,輕分析,導致經濟責任審計不深不透,審計質量不高,綜合分析不多,無法從體制上、機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不能為政府的宏觀政策決策提供依據。

二、基礎教育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防范

(一)促進學校合理配置教學資源,辦學條件均衡發(fā)展,能讓學生就近入學、公平地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根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因地制宜,加大經費投入力度,重點支持邊遠地區(qū)農村薄弱學校推進標準化建設,保障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地等基本教學條件,改善宿舍、床位、食堂等生活設施,辦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促進城鎮(zhèn)學校校長、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交流任教。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多措并舉破解擇校難題,落實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要求。打破校際間管理界限,實行區(qū)域內課程、師資、設施設備等教育資源共享,實行聯合辦學。為教育教學提供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逐步實施教育公平。(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基礎教育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部門獨立性,建設完善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1.完善預算管理體系,完善全口徑預算編制。一是強化預算約束,嚴禁超預算或無預算支出。二是盤活存量資金,對預算結余和部門結余資金以及連續(xù)兩年未用完的結轉資金,一律收回統(tǒng)籌,優(yōu)先用于各項重點支出。三是探索編制中長期財政規(guī)劃,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guī)劃,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2.抓好財政監(jiān)督管理。一是建立事前有計劃、事中有監(jiān)督檢查和事后績效評價的全程跟蹤問效管理機制。二是推進財政信息公開,實現全口徑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以及“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公開,進一步提高財政收支等信息的公開透明度。3.加大教育系統(tǒng)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領導干部部門不允許干涉審計運行事務,要進行嚴格的責任界定,使得學校的經濟責任審計能夠獨立并且合理的運行。4.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在領導干部任期的全過程中實行動態(tài)監(jiān)督,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形成完整合理的全過程審計制度。大力推進審用結合,增強成果運用的充分性,提高審計的權威性。(三)加強對審計部門的建設,成立專門的經濟責任審計機構,提高審計人員素質,轉化審計觀念。在教育系統(tǒng)和財政部門、審計部門聯合成立內部審計機構并提供一定的工作經費,并與外部審計機構建立合作,相互溝通,以保證學校審計工作的正常合理運行。同時應該加強對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建設,增強其專業(yè)知識修養(yǎng),使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能夠順利進行審計事務,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為此,基礎教育學校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應該定期進行培訓,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同時,轉化審計觀念,審計的重心由財務審計轉為績效審計。(四)完善質量控制制度,合理確定責任審計內容,提高質量評價體系的科學性,促進經濟責任審計質量的提高。審計部門應該結合所在學校的審計特點,建設一套完善合理的質量控制制度,同時,審計人員不能單純依靠經驗辦事,要提高質量評級體系的科學性,合理確定責任審計內容。在確定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時,把握好“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辯證關系,全面審計領導干部的履職情況,尤其要關注領導干部的履職情況。關注重大項目的實施過程,特別是與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有關的管理、決策等活動的效益情況,關注“三公”經費開支情況,對于師生以及群眾反應的重大問題要高度重視。同時根據審計的不同要求確定審計內容的重點,提高審計針對性。在進行審計的同時,做好計劃,避免復核,評價科學合理,真正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

三、結束語

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理應做好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使得學校的領導干部能夠做好教書育人工作,以身作則,在學校起到帶頭模范作用,這就需要基礎教育學校的經濟責任審計部門加強監(jiān)管,收集真實可靠的審計資料,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增強基礎教育學校經濟責任審計部門的獨立性,使得學校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應該正常合理運行。

參考文獻:

[1]高明燁.淺談開展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著力點[J].商場現代化,2011(13).

[2]盧眾.關于政府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1(09).

[3]鞏福棟.淺議審計風險[J].會計師,2011(07).

[4]翟君民.審計風險的概念、特征與規(guī)避[J].科技信息,2011(16).

第5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責任會計 責任中心 業(yè)績考評 經濟責任

為了促進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發(fā)展和完善,提高現代企業(yè)的科學管理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較健全的責任會計制度,以適應企業(yè)經營機制的轉變,實現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責任會計是以劃分責任中心、確定責任指標、實施績效考核為基本內容的企業(yè)內部會計管理系統(tǒng)。它是將會計有關數據指標同責任部門或責任人相結合,進而將權、責、利緊密聯系起來的一種內部控制制度。推行責任會計,實行責任成本核算不僅有利于控制企業(yè)的經營耗費,而且有利于將企業(yè)總體經營目標同各責任層的經營指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企業(yè)加強財務管理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達到控制耗費,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超市作為一種商業(yè)形式,在國外已有70余年歷史。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以百貨、食品銷售為主的超市萌芽,90年代初進入初創(chuàng)期,目前超市已進入細分差異化競爭階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外超市連鎖企業(yè)比如家樂福、麥德龍等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guī)模進入我國市場。如果國內超市在近幾年不加快發(fā)展和提高管理水平,則會面臨很大的威脅。責任會計正好適應了我國連鎖超市內部管理的這種需要,將連鎖超市經濟責任與會計的職能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劃分責任單位,將超市經營的總體目標進行分解,按責任歸屬落實到內部各責任單位,并按確定的責任指標進行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開展人本管理,做到經濟責任、經濟權利、經濟利益相結合,充分調動各責任單位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地控制超市的資金占用和成本耗費,改善商業(yè)超市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一、責任會計概述

責任會計是以企業(yè)管理者提供各責任中心履行其經濟責任的會計信息為目的,按照責權利相結合原則,將企業(yè)內部各核算單位劃分為若干責任中心,并將企業(yè)有關經濟效益的預算指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中心,由其對本身可控的生產經營過程實行自我控制,以保證完成企業(yè)經濟預算、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企業(yè)內部經濟管理工作。

責任會計(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作為現代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指在分權管理條件下,為適應企業(yè)內部經濟責任制的要求,在企業(yè)內部建立若干責任單位,對企業(yè)內部各責任中心的經濟業(yè)務進行規(guī)劃與控制,以實現業(yè)績考核與評價的一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組成內容,是現代分權管理模式的產物。它要求將單位內部獨立發(fā)生作用的各級、各部門確定為權責范圍不同的各個責任中心,并依據各責任中心的特點,明確規(guī)定中心負責人的權責范圍,并授予他們相應的經營管理決策權,按權責范圍編制預算,記錄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定期出具報表,用來考核與評價單位內部責任中心管理業(yè)績的一種會計制度。它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設置責任中心,明確權責范圍

實行責任會計,首先應根據企業(yè)內部管理的需要合理設置責任中心。責任中心是指承擔一定經濟責任,并擁有相應管理權限和享受相應利益的企業(yè)內部責任單位的統(tǒng)稱。即將企業(yè)的各部門、各單位劃分為若干分工明確的責任中心,并依據各責任中心經營活動的特點,明確規(guī)定這些中心負責人的責任范圍即量化的價值指標,并授予他們相應的經營管理決策權,不僅使其能在全范圍內獨立自主地履行責任,而且要對其責任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

(二)編制責任預算,確定考核目標

企業(yè)的全面預算是按照生產經營過程來落實企業(yè)的總體目標和任務。而責任預算則是按照責任中心來落實企業(yè)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即將企業(yè)的總體目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每一個責任中心,作為其開展經營活動、評價工作成果、實行獎懲制度的主要依據。

(三)建立跟蹤系統(tǒng),進行反饋控制

在預算的實施過程中,每個責任中心都應建立一套責任會計預算執(zhí)行情況跟蹤系統(tǒng),定期編制“業(yè)績報告”或稱“責任報告”,將實際數與預算數進行對比,據以找出差異,分析原因,并通過信息反饋,控制和調節(jié)經營活動,以保證企業(yè)總體目標的實現。

(四)分析評價業(yè)績,建立獎罰制度

通過定期編制業(yè)績報告,對各個責任中心的工作成果進行全面分析和評價,并按實際情況進行獎懲,做到功過分明,獎懲有據,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責任中心的積極性,促使其相互協調,并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二、責任會計在連鎖超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責任會計概念模糊

很多連鎖超市盲目擴張規(guī)模,沒有責任會計的概念,或者將責任會計簡單理解為經營責任與會計目標掛鉤,至于后期如何實現這個會計目標,超市經營者沒有清醒的認識。要么沒有建立責任會計中心,要么建立了責任會計中心,但是沒有執(zhí)行方案,全憑經驗辦事。

(二)責任會計中心的劃分不明確

劃分責任中心是責任會計實施的首要步驟,連鎖超市在運用責任會計時存在著責任中心之間責任劃分不清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責任中心劃分不明確。超市劃分的責任中心分配到各部門,卻由于經營權限分配不均以及經濟環(huán)境的限制而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最低層次的責任單位劃分不細,經濟責任和經濟權限不明確,導致成本與收入的可控與不可控因素難以區(qū)分。正是由于各責任中心受到經營權限以及經濟環(huán)境的限制而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往往導致誰也不負責任的現象,容易引起責任糾紛。這樣不利于責任會計激勵職能的實現。因此連鎖超市應對責任中心劃分加以細致分類,對已劃分的責任中心應賦予明確的經濟責任和經濟權限。

(三)責任會計考評制度不夠完善

評價與考核責任中心的工作成績,是責任會計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責任會計實施激勵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連鎖超市一直以銷量、利潤等單一化指標對超市進行考核,使得超市在對責任中心進行考核時采用的指標也往往單一化、片面化,產生的激勵作用不大,甚至誤導責任會計中心片面地完成指標,而置超市整體利益于不顧。因此,超市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及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考評制度,使之成為對員工獎罰、責任會計中心目標完成計量的可靠依據。

三、責任會計執(zhí)行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一)超市領導不夠重視

責任會計作為管理會計的一個分支,在我國的應用還屬于完善與發(fā)展的階段,因此在實施責任會計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管理層領導對責任會計實施缺乏積極性。責任會計的應用依賴于超市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但是目前,超市的有些領導仍習慣于應用經驗和主觀判斷來進行經營管理,對應用責任會計來強化超市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責任會計的實際應用。而且由于超市部分領導的決策妨礙了會計人員的會計核算,造成了超市內部出現會計失真的問題。責任會計所需的信息資料,基本來源于財務會計所提供的客觀真實的信息資料,是會計工作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但會計工作秩序的混亂與會計失真的情況不能讓責任會計真實地反映超市的實際情況,從而干擾了管理層對超市日后經營決策的判斷。

(二)會計人員的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除了管理層要正確認識責任會計的重要性外,執(zhí)行責任會計的主要部門人員也要提高責任會計理論水平。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分支,其發(fā)展歷史本身不算長,難免會有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地方。因此,會計人員首先要加強責任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才能在實踐中活學活用,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方便與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溝通與協調。

(三)管理層對責任會計考評指標認識不到位

連鎖超市的業(yè)務模式導致這類商業(yè)企業(yè)一貫追求銷量的持續(xù)增長,銷售額的增長意味著利潤有保證。因此各責任中心為了完成超市下達的銷售目標,會忽略其他考核指標。其實利潤的形成還有很大一塊是可以靠控制成本來完成的。這部分成本不僅僅局限于員工的工資成本,庫存管理成本的壓縮也能幫助企業(yè)控制責任中心的成本。所以,管理層在制定考評指標時應該分析哪些指標是核心指標,哪些指標是可控的指標,哪些指標是需要全盤考慮才能完成的指標。不能一概以利潤作為第一目標,完不成則削減人員獎金,這樣會嚴重打擊員工積極性,導致責任會計無法完成考核任務,起不到正確的激勵和懲罰效果。

四、完善連鎖超市責任會計的措施

在我國企業(yè)推行責任會計制度是完善現代企業(yè)制度、落實領導責任、體現人本管理理念和促進會計改革與發(fā)展等的客觀需求。

(一)進行綜合治理,強化領導責任

責任會計在應用與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責任首先在于領導。責任會計的側重點在于針對超市經營管理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向超市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和控制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其應用的真正意義就在于滿足超市內部的利益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經濟管理,是一種個性化會計。因此,加強綜合治理、強化領導責任成為了責任會計正確實施的首要目標。如何加強綜合治理,提高領導責任,應以多種方式,特別是依法宣傳、行政督導等手段,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因此各級領導應做到以下三條原則:

1.增加法制觀念。責任會計也是會計,各級領導要增強會計法制觀念,以身作則,嚴格守法、執(zhí)法,要認真學習會計法規(guī)和會計知識,變外行為內行。要重視和支持各級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并在領導超市財會工作中,堅持不做假、不投機、不失控,如實反映責任狀況和經營成果。

2.提高領導水平。針對部分超市領導對責任會計比較生疏的問題,要以培訓、幫扶、監(jiān)督等手段,促使其在健全、完善財務會計管理的基礎上,學習、掌握、熟悉責任會計知識,并在劃分責任體、分解經營權力、制定總體目標、分解責任指標、實施責任跟蹤、考核責任績效等各項工作中,做出正確決策。要做好責任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財務指標與責任指標的鏈接。

3.提高會計人員的責任素質。由于責任會計工作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涉及的內容也比較復雜,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和果斷的應變能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提高會計人員專業(yè)素質成為了責任會計能更好實施的必要條件。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舉行責任會計培訓班,強化超市在職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把責任會計納入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的內容之中,使會計人員提高素質,增強執(zhí)法意識,提高業(yè)務技術水平和核算質量,盡快改變會計人員只忙于記賬、算賬、報賬和只善于財務核算的傳統(tǒng)習慣,從而步入參與管理、預測、決策和善于責任核算的新境界。

(二)從實際出發(fā),完善責任會計制度

實行責任會計可以改變長期以來企業(yè)會計管理中存在的責任不清的狀況,使各部門直至個人都能夠對超市負責,充分發(fā)揮職工的積極性,為提高超市的總體效益而共同努力。如在超市管理中供應部門的“比價采購”、技術部門的“價值工程”、財務部門的“目標管理”、職工群眾的“獎金激勵”等,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此外,責任會計的產生與發(fā)展,改變了傳統(tǒng)會計單純事后算賬的局面,加強了會計的控制職能,會計工作與生產經營活動結合得更為緊密,會計信息的反饋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可以使會計管理真正深入到超市內部的經營管理中去。

(三)健全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

超市在進行績效考評時,必須考慮到其科學性、合理性、綜合性。具體來說,商業(yè)連鎖超市在設計考評制度時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要有利于超市的長遠利益。對責任中心不能僅僅以其短期內的經營成果作為判斷優(yōu)劣的標準,還要看它的行為是否有利于超市的長遠發(fā)展。

2.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考核相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片面強調其中一種,往往會產生不良效果。例如對成本中心進行考核時,若只以進貨低價作為標準,就無法了解其市場銷售量為多少,容易降低超市的水準,造成存貨積壓等。

3.價值指標與非價值指標考核相結合。能用貨幣表示的績效固然重要,但是對不能或很難用貨幣表示的績效也要加以考核,這樣才能做到公平、全面。

4.可控性原則。即超市進行考核時要把責任中心無法控制的因素排除在考核指標之外,責任中心只對其可控制部分承擔責任。

(四)實施系統(tǒng)管理,加強制度監(jiān)控

系統(tǒng)管理即從專業(yè)角度實行“系統(tǒng)”責任會計,強化對超市、超市管理者和超市責任會計制度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責任會計是指在各連鎖分店或超市主管機關施行責任會計,這屬于初級的“責任會計”。它是根據總公司下達的責任經濟管理目標,在一個連鎖經營范圍內,按照“管理系統(tǒng)”確定責任會計層次,以每個責任中心為主體建立責任會計單位,依據責任歸屬,對經濟活動進行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種責任會計制度。

超市實行系統(tǒng)責任會計,可借助主管機關綜合、協調、調度、激勵、任免等手段,通過制定總體目標、分解責任指標、謀劃經營政策、規(guī)范經營形式、明確經營紀律、控制工資總額、實施考核核算、加強專業(yè)監(jiān)督、實施審計監(jiān)督、兌現績效獎懲等專業(yè)手段,強化對超市、經營者、責任者的監(jiān)控。同時指導、幫助、監(jiān)督超市會計人員建立、完善責任會計制度,把住責任關口,嚴格責任考核,規(guī)范責任核算,做到既正確記錄、評價責任者的業(yè)績,又及時制止糾正不正當的財務行為和責任行為。S

參考文獻:

1.徐祥龍.現代企業(yè)制度下責任會計運用淺探[J].財會通訊,2014,(10).

2.王軍.汽車4S店的財務核算――單軌制責任會計制度在汽車4S店的運用[J].企業(yè)研究,2012,(12).

3.柳亞芬.責任會計在企業(yè)推廣應用難的成因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03).

4.竇麗蓉.事業(yè)單位會計成本管理初探[J].財經界,2014,(02).

5.關宇.責任會計在現代企業(yè)制度中的建立[J].安順學院學報,2012,(4).

6.樊安秀.責任會計若干理論問題辨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7,(6).

7.周陽,徐春富.責任會計在企業(yè)中的運用[J].管理觀察,2014,(04).

第6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1.1概念 施工項目管理是以施工項目為管理對象,以項目經理責任制為中心,以合同為依據,按施工項目的內在規(guī)律,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對各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指導、控制,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的過程。施工項目管理的目標就是項目的目標,該施工項目的目標界定了施工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協調”,即進度控制、質量控制、費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組織協調。

1.2 施工項目管理的特點施工項目管理是由建筑施工企業(yè)對施工項目進行的管理,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1.2.1 施工項目的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業(yè)。建設單位(業(yè)主)和設計單位都不進行施工項目管理。監(jiān)理單位只把施工單位作為監(jiān)督對象,雖與施工項目有關,但不能算作施工項目管理。

1.2.2 施工項目管理的對象是施工項目。施工項目管理的周期也就是施工項目的生命周期,包括工程投標、簽訂工程項目承包合同、施工準備、施工及交工驗收等。施工項目具有的多樣性、固定性及龐大性的特點給施工項目管理帶來了特殊性,施工項目管理的主要特殊性是生產活動與市場交易活動同時進行;先有交易活動,后有產成品,買賣雙方都投入生產管理,生產活動和交易活動很難分開。所以施工項目管理是對特殊的商品、特殊的生產活動,在特殊的市場上,進行的特殊的交易活動的管理,其復雜性和艱難性都是其它生產管理所不能比擬的。

1.2.3 施工項目管理的內容是在一個長時間進行的有序過程之中,按階段變化的。每個工程項目都按建設程序進行,按施工程序進行,管理者需根據施工項目管理時間的推移帶來的施工內容的變化,必須做出設計、簽訂合同、提出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動態(tài)管理,并使資源優(yōu)化組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效益。

1.2.4 施工項目管理要求強化組織協調工作。由于施工項目的生產活動的單件性,參與施工人員流動性大,需采取特殊的流水方式,組織量很大;由于施工在露天進行,工期長、需要資源多;還由于施工活動涉及復雜的經濟關系、技術、法律、行政和人際關系,施工項目管理中的組織協調工作最為艱難、復雜、多變,必須采取強化組織協調的辦法才能保證施工順利進行,主要強化方法是優(yōu)選項目經理、建立調度機構、配備稱職的人員、建立動態(tài)的控制體系。

1.2.5 施工項目管理與建設項目管理在管理的任務、內容、范圍上均不同。

2 進行科學的施工項目管理

進行施工項目管理要求企業(yè)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現代企業(yè)制度是以“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特征的企業(yè)制度,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目的是使企業(yè)按市場法則運行,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進而使市場經濟體制對企業(yè)的資源配置發(fā)揮基礎性的作用,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也是企業(yè)改革的方向。

3 改善用工制度

施工項目的復雜多樣性,要求企業(yè)多部門、多技術、多工種的密切配合。為了提高企業(yè)的人才使用效率,促進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合理流動,企業(yè)內部要打破長期以來的固定項目編制模式,按照企業(yè)的特點,并根據企業(yè)員工的技術專長,建立人才庫和企業(yè)勞務中心,在實行項目施工時,根據項目的特點合理調配人員,完善定員定額。優(yōu)化勞動組織結構,科學設置工作崗位,測定崗位工作量,按照“精干、高效”原則設置各類管理人員的崗位和人數。實行競爭上崗,擇優(yōu)聘用的激勵機制,精簡職能部門,減少管理層次。崗位實行能增能減,職務實行能升能降,人員實行能進能出的彈性勞動機制。鼓勵專業(yè)技術人員向一線傾斜,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yè)用有限的人力完成多個項目的施工。

4 建立健全資金管理制度

企業(yè)利用資金的流通和運作達到增值目的。項目作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獨立機構需要進行成本的核算,合理籌措運用資金提高項目效益。作為承建工程項目的施工企業(yè),必須有足夠的經營資金,才能對一個工程進行投標,然而,確定承包一項工程需要多少經營資金,則是籌措這些資金進而合理使用安排的首要問題。隨著建筑市場的競爭加劇和施工企業(yè)整體素質的提高,施工企業(yè)一般都是低價中標。企業(yè)開始投標時,就開始向項目注入資金,直到雙方簽訂合同,具備開工條件后,業(yè)主才支付第一筆資金。由于前期需要調遣人員設備、購置施工機具和材料、修建臨時設施等,這筆資金遠不能滿足項目上的要求。在項目竣工后,業(yè)主需要暫扣質量保證金,所以項目資金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只有等保修期滿后,才能體現出效益來,因此,合理安排資金,是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5 搞好企業(yè)內部改革完善項目管理體制改革

5.1 完善項目經理責任制。項目經理在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范圍內指揮本工程項目的生產經營活動,調配并管理進入工程項目的人力、資金、物資等生產要素,有權決定項目內部具體的分配方案和分配形式;設備購置、主要材料采購、資金回收與使用等權力應集中于企業(yè)。

5.2 建立和完善項目成本核算制度,推行項目管理要堅持“企業(yè)是利潤中心,項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則,正確處理企業(yè)與項目的經濟利益關系,企業(yè)應堅持每個項目單獨核算,落實責任會計,加強成本管理。企業(yè)以項目成本作為項目經理經濟責任制的重要考核依據,項目完工后,應通過審計確認項目經濟責任目標情況,認真落實獎罰。

5.3 企業(yè)按照優(yōu)化和動態(tài)的原則組建項目管理班子,項目管理班子人員。配備應本著“精干高效,結構合理”的原則。項目班子成員在接受項目經理領導的同時還應接受企業(yè)職能部門的指導、檢查、監(jiān)督和考核。

5.4 推進企業(yè)的管理層和作業(yè)層分離。

5.5 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推進企業(yè)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

5.6 企業(yè)應加強技術培訓;重點培訓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項目經理和關鍵崗位的操作工人,并將考核與上崗、晉升掛鉤,切實提高企業(yè)的整體素質。

第7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一、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刻領會開展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的重要意義

搞好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效能?為什么要開展機關效能年活動?為此,我們對行政效能要從思想、觀念、機制、行為、效果和長遠效益上去綜合思考,重點在于建立起一套長效機制并樹立起一種能績概念。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要以提高效能為基本目標,把行政管理的諸多要素結合起來,建立起嚴格機關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強化機關監(jiān)督的長效機制。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要從概念、觀念、機制、行政行為、具體工作效率上發(fā)生變化,而不是僅僅理解為辦事要辦得快、辦得好,從而形成一種能績概念。開展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目的就是要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改善政務環(huán)境,大力營造投資軟環(huán)境,促進我縣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二、結合實際,明確重點,切實解決機關效能年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提高機關行政效能,關鍵要從解決基層和群眾意見較多的突出問題入手,突出重點,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在抓落實上下功夫。具體要做以下工作。一是落實崗位責任,對各個職能科室按照工作項目、工作概述、工作標準和所需知識技能等四方面內容,制定量化事項,責任到人的職位說明書。做到每個單位、每個個人都有崗位職責,每件工作、每項事情都有人管、有人抓。二是推進政務公開。我社的工作對辦事群眾來說,還有很多不了解,不知道應該怎么辦?為此,要推進政務公開,把辦事程序、辦事要求等能公開的全部公開,徹底方便人民群眾辦事。三是開展優(yōu)質服務。優(yōu)質服務的關鍵在于方便群眾辦事,縮短辦事時限。做到這一點,需要整合內部人力資源,避免出現忙的忙、空的空,把有限的人力資源都用到辦事上來,這樣就加快了工作進度,縮短了辦事時間。四是強化工作創(chuàng)新。機關效能年活動領域廣泛、內容豐富、任務繁重,我們必須找準基層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強調研,逐個認真加以解決。五是強化效能監(jiān)察。我們認為,機關行政效能年活動能不能取得實質性成效,強化監(jiān)察是保證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的有效手段。堅決查處辦事拖拉、工作推諉、紀律渙散、政令不暢的問題,對這些問題予以改進和加強。六是實行績效考評。把每個單位和個人的考核納入全社的崗位目標經濟責任制考核,通過考核,提高機關行政效能。

第8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成本;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作用;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這一概念對許多人來講很熟悉,但是,成本一詞與學術理論所述的成本概念有很大差別,其在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領域中也存在較大差異,甚至在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成本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在此,我們所提到的成本是指會計學的成本概念,會計學的成本概念強調可計量性和可貨幣化記錄要求,因此會計學的成本有別于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概念。成本貫穿于企業(yè)經濟活動全過程,是企業(yè)管理與決策的靈魂,是為達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棄的資源,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涉及的成本一般是為取得某項資產或提供勞務所墊支的、以貨幣表現的耗費。這一概念表明了成本的產生方式,而根據會計恒等式“利潤=收入-支出”,如果企業(yè)的成本比重大,不難看出成本對企業(yè)的重大影響。

企業(yè)成本是企業(yè)為實現經營目標而發(fā)生的價值犧牲,包括成本、期間費用等當期費用,也包括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最終將計入各期費用的經營費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生產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涌現,使產品成本的形成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主要表現在:成本形成的環(huán)節(jié)增加了、成本形成的規(guī)模擴大了、成本形成的因素復雜了、成本形成與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水平、領導能力、職工素質聯系更加密切了。

這些變化要求企業(yè)必須對產品成本實行預防性控制、全員參加的全面和全過程的控制,才能使成本達到理想水平,從而提高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實現降低成本、減少不必要耗費的目標。

今天,經濟環(huán)境變化,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方面給企業(yè)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同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競爭變得異常激烈,成本優(yōu)勢的取得對于一個企業(yè)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而成本優(yōu)勢的取得絕對不限于成本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獲取效益的潛力。

1.企業(yè)成本控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yè)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直接服務于企業(yè)目標

在收入穩(wěn)定的條件下,降低成本可以增加利潤。如果企業(yè)成本較高,其經營目標就難以實現。因此,成本控制的實施是保證企業(yè)完成既定成本目標的重要手段,是降低產品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2)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yè)抵抗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在外有同業(yè)競爭、政府課稅和經濟環(huán)境逆轉等不利因素,內有職工改善待遇和股東要求分紅的壓力下,企業(yè)用以抵御內外壓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和增加產銷量。因為提高售價會引發(fā)經銷商和供應商相應的負擔,而降低成本可避免這類壓力。

(3)成本控制管理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成本降低了,可降價擴銷,經營基礎鞏固了,才有力量提高產品質量,創(chuàng)新產品設計,尋求新的發(fā)展。許多企業(yè)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況下盲目發(fā)展,一味在促銷和開發(fā)新品上冒險,一旦市場萎縮或決策失誤,企業(yè)沒有抵抗能力,很快就會垮下去。經濟發(fā)展困難時期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關鍵時期;市場競爭越是激烈,產品價格和成本控制的作用就越顯重要。

(4)成本控制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資金使用環(huán)境

資金使財務管理的核心,使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賴以運轉的基礎,這是企業(yè)管理者的共識,好的管理者,會明確企業(yè)理財原則,維護企業(yè)信用,不僅會保證資金供應正常,還會狠抓資金成本控制,努力降低企業(yè)的財務費用,減輕企業(yè)的財務負擔,選擇合理的資金結構,制定融資政策,充分利用資金市場,為企業(yè)必要的生產經營以及投資活動籌措充足的資金,創(chuàng)造良好的資金使用環(huán)境。

2.要發(fā)揮成本控制作用,就必須有好的成本控制方法,好的成本方法應具備以下幾點:

(1)增強成本控制觀念

就要實行全員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要提高廣大職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增強成本觀,貫徹技術與經濟結合、生產與管理并重的原則,要及時、全面向高層管理人員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全員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增強成本觀念。向全體職工進行成本意識的宣傳,采取措施,積極舉辦各種類型的成本培訓班,借以提高相關的專業(yè)知識。

(2)加強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

首先,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健全計量、檢驗和物資收發(fā)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考勤和設備使用等原始記錄;建立企業(yè)內部的結算價格體系,對內部各部門使用的材料、產品和相互提供的勞務等都按合理的計劃價格結算。其次,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如制定嚴格的成本開支范圍和標準;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杜絕不必要的費用開支。采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控制組織,明確經濟責任制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統(tǒng),建立健全有經營、財會、供應、銷售、生產、技術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成本管理小組,各相關部門還要配備兼職人員,開展如統(tǒng)計、考勤、質檢、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開辟降低成本的廣闊途徑;其次完善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制。具體包括:①制訂成本管理規(guī)章制度,如各項基礎管理和成本約束制度等。②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或個人。③按崗定員并考核業(yè)績,實行獎懲兌現。

(4)采用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企業(yè)不能再將成本管理簡單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應是資源配置的優(yōu)化和資本產出的高效管理。即現代成本管理中所謂的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首先,在當前經濟環(huán)境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fā)展態(tài)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后勤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運用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

其次,要抓好企業(yè)成本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

再次,要抓好降低產品成本的重點工作,如對主要原材料、物資采購實行比價采購制度,以降低采購成本。

最后,要提高資金運作水平。努力開源節(jié)流,增收節(jié)支;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金被挪用;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占用,優(yōu)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

(5)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減少不必要的分工

企業(yè)在分析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確定企業(yè)的目標和任務后,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huán)節(jié),減少不必要的層次,使其在達到必要的環(huán)節(jié)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停滯,保證必要環(huán)節(jié)運作的暢通和有效。

(6)制訂嚴格的制度,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

制度的制訂,關鍵在于落實和實施,做到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要提高企業(yè)管理者和會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增強法制意識和道德自律意識,保持職業(yè)良知,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任何一種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要以發(fā)展的觀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總之,在企業(yè)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企業(yè)生存 發(fā)展 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成本控制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成本才能持續(xù)降低,企業(yè)也才能不斷獲得市場競爭優(yōu)勢,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尤登弘:微利時代的企業(yè)領先策略[M].北京: 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3.

[2]許 華 閆曉軍等:中小企業(yè)成本控制的戰(zhàn)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9):94.

[3]王逢渡:實施成本領先戰(zhàn)略 提升企業(yè)競爭能力[J].會計之友,2005,(8):14-15.

[4]孔婭麗:現代企業(yè)成本控制系統(tǒng)的建立與運用[J].消費導刊,2008,(3):48.

[5]徐 躍:重慶工商大學400067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6]財會縱橫 山西財稅2007.5.

[7]2008年度注冊會計師考試用教材,《財務成本管理》.

第9篇:經濟責任制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辦學條件;財政風險;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本文通過對高校建設中建設經費出現的財務風險的介紹及對于高校財政風險的成因分析,闡述了對于高校財務風險問題提出的防范措施。由此不僅解決了高校中建設經費的財務風險問題,還為高校的財務風險提供了一個完善的控制措施。而高校財政風險的防范措施的實施,更是為高校辦學條件的建設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經濟基礎,保障了辦學條件的優(yōu)越性。

一、關于財務風險的概述

財政風險廣義上是指在進行商業(yè)投資是在經濟上產生的一種風險現象,在經濟學術界對于財務風險的定義具有不同的概念,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財務風險一般都會被定義為因個人或企業(yè)投資造成的債務產生的不確定風險,尤其指在企業(yè)由于投資項目造成負債,但是此時企業(yè)的投資項目的成果因為效益的穩(wěn)定性又不能夠及時為企業(yè)償還所負債務,由此便產生因負債造成的經濟風險,無論是任何投資項目都會產生此種模式的經濟風險。而廣泛意義上對于財務風險的定義卻是指個人或企業(yè)在進行商業(yè)活動時,其內部的各項財政經費的客觀存在,但由于商業(yè)活動的進行受外界環(huán)境及其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隱形的經濟因素或者一旦出現就無法控制的行為因素,都會造成在一定的時間內個人或企業(yè)投資回報不能得到預期的經濟效益或者與最初的預算形成一定的差距,當結果與預算差距過大時就會造成個人或企業(yè)難以承受的經濟壓力,由此形成個人或企業(yè)投資的財政風險。

針對本文所說的高校財政風險指的是在高校建設完善辦學條件時,關于運營過程中由于建設經費的流動產生的經濟風險。

二、關于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1.高校建設過程中關于教育事業(yè)財政收入存在的季節(jié)性與經費支出的矛盾體的形成

對于高校建設過程中關于教育事業(yè)財政收入的季節(jié)性與經費支出產生的矛盾體,是作為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關鍵性問題。在通常情況下,任何高校的辦學條件的完善均來自于國家教育財政部門的撥款和關于教育事業(yè)進行的教育經費的收取。按時間計算的話,國家教育部門撥款均按照周期性及每月一撥,而教育事業(yè)經費收入更是集中在高校開學之際,這樣就在收費的體質上形成了固定模式的季節(jié)性收入,但是在高校建設設備完善辦學條件的過程支出的經費卻是均衡的,更不存在季節(jié)性特征,且其受到高校所在地經濟特征、經濟環(huán)境及當地的財政政策影響,這樣就使得高校的財務風險相對較大。

2.高校教育經費的收取方式按照現金收付實現體制

對于在高校教育的費用收取方式的傳統(tǒng)性,即是按照傳統(tǒng)形式上的現金收付更是作為高校財政風險成因的制度性的根本。在高校中,關于經費資金的流動性的會計體制與現實的社會企業(yè)所運營的會計體制存在著根本性的區(qū)別,即是對于經費花銷或收入的記賬基礎不同。在企業(yè)中,只要是關于定期費用的收益費用都會進行根本性的相關記錄,這樣便使得企業(yè)對于負債情況較為明顯;但在高校會計體制中,關于“現金制”的實行,就容易造成高校管理層人員對于高校負債情況了解并不透徹,且布恩呢個進行詳細實況的記錄,成為典型的“形式過場忠于事實”的原則。

3.高校中關于教育經費和建設費用的投資進行分類核算

在高校中將教育經費和教育建設和辦學條件完善所需費用的投資更是高校財政風險制度上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將高校的會計經濟體制與社會上的企業(yè)內的會計經濟體制進行詳細對比,不難發(fā)現其二者之間存在的另一重要不同特征,即是高校中的經費會計體制含有兩個不同的體系,其分別是教育經費的核算體系和教育建設及辦學條件完善的核算體系。在這兩種會計核算體系中,關于搞笑的建設體系多數來自銀行的抵押貸款,而國家給予的撥款對于支付抵押貸款的利息支付都不夠,因此形成的高校財政風險就會通過一定的形式被掩藏起來,由此形成高校財政中存在的潛在威脅性的財務風險。

三、關于高校財務風險的防范控制措施

1.對高校經費做出合理的安排

根據高校建設和辦學條件完善需要的經費支出和高校籌集資金的收入之間產生的矛盾體的特征,對于高校在資金經費和內部條件的制約情況下,對現有的可運行資金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使用,堅持經費使用的量入為出,做到經費使用的收支平衡,保證經費的統(tǒng)籌兼顧,確保重點工程的建設。

2.在高校內建立明確的職責期內的經濟責任制度

高校在社會中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單位,在其內部必須建立健全的高校法人任期內關于經濟的責任制度,做到關于校內經濟損失的獎罰分明,同時加強高校內關于財務中任何項目收支的管理建設,即是建立規(guī)范、明確的職責內期內的經濟責任制度,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并減少因財務風險造成的問題。

3.控制高校抵押貸款的規(guī)模

因高校的主題建設資金多數來自與對于銀行的抵押貸款,由此便形成對于貸款的依賴性,但由于銀行貸款存在這最為廣泛的風險性,因此只有加強政府對于貸款方式的監(jiān)督管理和在一定范圍內強力控制貸款規(guī)模,完善關于貸款的相關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由于貸款為高校帶來的相關的財務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建設中對于辦學條件的不斷優(yōu)化完善、高校教育資源的硬件設施的優(yōu)化整合的加強多需要的大批經費造成的高校財政風險都阻礙著國內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通過在高校中進行的有效的高校財政風險預防措施不僅能夠建立其健全完善的教育體制,還可以有效的保證高校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從而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穩(wěn)健發(fā)展,最終保證了社會的安定性。

參考文獻:

[1]孫磊,郭華馥.論高校新校區(qū)融資貸款的管理[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