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古建筑工程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建筑工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建筑工程設計

第1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結構加固;施工質量;安全管理

隨著建筑業(yè)飛速發(fā)展,結構加固技術應用也得到很大發(fā)展,目前主要的加固手段分為碳纖維粘貼和型鋼外包兩種方法,傳統(tǒng)的擴大截面法已較少采用,但型鋼外包法整合了原來的粘貼鋼板,相比碳纖維加固截面有所擴大,加固方案的制定與設計施工圖的繪制前提是搞好結構鑒定,根據(jù)加固成因分析和既有建筑使用狀況組織實施施工,加固過程中的成品保護、新舊做法連接都要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具體體現(xiàn),不但要制定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更要確保安全(重點是使用過程中的加固施工安全管理),科學利用結構加固技術既能很好地解決質量缺陷導致的承載力不足問題,又能快速解決燃爆、火災突發(fā)事故導致的結構損壞,尤其是通過對既有老舊建筑加固的實施,解決了原使用功能不足的問題,對于保護老城既有建筑原始風貌方面有重要意義,極大地促進了城市更新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當然結構加固技術涉及鑒定、結構計算、抗震性能、質量安全控制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涉及許多新材料新工藝,需要在工程實踐中加以完善。

1建筑結構加固工程實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現(xiàn)階段,新建建筑局部混凝土強度不足引起的加固越來越多,拆除重建顯然不是首選,不僅浪費資源,建設工期也會無限延長,隨著各地城市更新工作的逐步展開,保留歷史建筑風貌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通過結構加固可以使得老舊建筑提高承載力和抗震性能,擴展使用功能,延長建筑物使用壽命,促進生態(tài)文明城市建設。

1.1可提高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

由于建筑使用環(huán)境差別大,在長期外環(huán)境作用下,尤其是沿海堿化侵蝕,甚至建筑長期使用不當且不能夠正常維護,其耐久性必然降低,通過有計劃地實施結構加固補強就能較好地解決工程耐久性的問題,特別是通過貫徹落實既有建筑結構鑒定加固工作,能夠很好地預防結構坍塌失穩(wěn),確保使用期內的正常使用。然而加固后使用壽命如何界定的問題尚有待商榷,因為涉及新舊建筑共同存在的問題,有關規(guī)范提出過加固后延長30年使用期的規(guī)定,中石化設計院在處理東營某小區(qū)燃爆事故加固方案中采取了原工程設計使用年限50年減去已使用15年即35年設計使用期的做法,不失為一種折中的辦法。

1.2是新建建筑處理質量隱患的需要

在新建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混凝土施工達不到設計要求的現(xiàn)象較多,特別是主體結構施工或驗收前實施的回彈檢測以及補充抽芯檢測判定混凝土標號遠低于設計值的情況,處理這類問題主要依靠結構加固,目前加固的方案主要有粘貼碳纖維,除非確有鑿除重新澆筑的必要,碳纖維加固的好處是原設計截面積不改變,容易被各方所接受。

1.3是處理燃爆、火災等突發(fā)事故傷害的需要

目前由于燃氣爆炸引發(fā)的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其會導致財產損失大甚至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社會影響惡劣,相關部門在處置突發(fā)應急救援的過程中,首先是安置救助工作,接下來緊急的事情就是鑒定結構安全和財產損失,分析事故原因,結合房屋受損程度盡快實施加固工作(見圖1)。

1.4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需要

在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中,一些老的建筑受制于原有建筑技術和材料供應的影響,加之常年風吹日曬,外墻開裂脫落,結構構件銹蝕,抗震性能不足,但建筑風格獨特,確有保留的意義,通過結構加固和改造,使其重新煥發(fā)生機,結構加固還可以通過墻梁置換擴大使用空間,但就抗震能力來說,不同歷史時期受到當時技術、經濟等各方面制約,建筑抗震設防標準差別很大,原來的一些建筑很難滿足現(xiàn)在的抗震設防要求,尤其是汶川地震后,國家對學校、醫(yī)院等提高了設防標準,目前各地對學校、醫(yī)院原有建筑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局部或整體加固(見圖2)。

2建筑結構加固的基本原則

2.1先鑒定后加固的原則

結構是否需要加固及加固深度應通過結構可靠性鑒定確認,通過結構鑒定分析,判定結構承載能力不足引發(fā)的原因,是結構老化還是燃爆破壞后再行制定加固方案。

2.2加固方案要經當?shù)厥┕D審查機構確認

招錄隊伍開工前要先行施工圖審查,確保加固設計滿足規(guī)范要求,施工單位拿到圖紙后要熟悉現(xiàn)場并做好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工作。

2.3加固工程應做到技術可靠、安全適用、經濟合理、質量合格和環(huán)保節(jié)能

加固工程結構本身存在種種缺陷和損傷,其可靠度低,也可能因增加新的荷載而導致承載力不足,因此在選擇結構加固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已有結構的實際狀況和加固后結構傳力體系的改變,確保結構可靠[1]

3建筑結構加固工程設計、施工質量的有效控制對策

3.1深化施工圖節(jié)點設計并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

既有建筑加固工程與新建建筑具有很大差別,有其自身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實施;二是加固方案一定要和原有建筑結構型式吻合,尤其是砌體結構大空間轉換;三是必須先行結構鑒定(見圖3)。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加固方案中要有如何原結構構件的拆除、保護和保留,新舊建筑的連接結合節(jié)點處理,例如在某疾控中心辦公樓改造加固中,施工人員在實施原有結構混凝土柱型鋼包括中盲目切割柱與墻體的鋼筋拉結后簡單用砂漿封堵,降低了柱間墻體的抗震性能,受到了相應處罰。

3.2構建全過程工程質量管控體系

編制的施工方案要突出質量管控環(huán)節(jié),明確報驗及驗收環(huán)節(jié),建立明晰的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zhí)行《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GB50367-3013和相關質量驗收標準的規(guī)定,同時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科學制定施工質量目標,落實好五方責任主體職責,加固工程分為拆除和補強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實施都要有嚴格的操作規(guī)程,不得野蠻操作,拆除需要專用設備器具的不能用簡單的破拆替代,拆除原有構件墻體時一定要熟悉原有建筑圖紙,如果沒有圖紙的一定要先探查再行下道程序,無論破拆還是隱蔽都要報監(jiān)理簽驗,留好圖片影像資料,某加固工程在拆除原有地面時盲目操作導致個別預制樓板損壞[2]。

3.3做好技術交底和人員培訓工作

在一些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過程中,之所以出現(xiàn)一系列質量問題,往往是因為沒有進行很好的技術交底工作,建筑工程加固施工屬于專業(yè)操作比較強的行業(yè),需要常年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切不可從勞務市場盲目招攬零工,即使是常年作業(yè)的技術工人也要針對具體項目開展人員培訓和技術交底工作,因為每個項目的情況不一樣,結構型式、改造模式、使用情況等都要通過培訓指導讓每一位施工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掌握。例如碳纖維粘貼需要專用設備操作,對材料的性能及使用要求要領會,原有建筑的拆除破損要注意保護既有承載構件等,新區(qū)醫(yī)院加固改造別提出靜力切割技術,該規(guī)定要求:本圖中所涉及的拆除必須采用靜力切割拆除,嚴禁采用振動拆。

3.4作好質量過程控制工作

結構加固工作是全流程控制,既涉及對原有建筑的破拆,也涉及新建部分的施工,一定要強化過程控制,結合設計交底和現(xiàn)場實際,對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到報驗,遇到與實際不符的情況及時報設計會商處理意見,嚴格執(zhí)行相關結構驗收規(guī)范的標準要求。下面列舉關于碳纖維施工檢查的具體要求:(1)材料要求:承重結構加固用的碳纖維,必須選用聚丙烯腈基(PAN基)12k或12k以下的小絲束纖維,嚴禁使用大絲束纖維;結構加固用的纖維復合材必須采用滿足加固規(guī)范要求的連續(xù)纖維與改性環(huán)氧樹脂膠粘劑復合而成。(2)檢驗要求:使用前必須按加固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的性能指標和質量要求進行安全性及適配性檢驗。檢驗時,實測的纖維復合材抗拉強度標準值應根據(jù)置信水平C=0.99、保證率為0.95的要求

4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安全管控對策

4.1加固工程安全管理的意義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有關規(guī)定,國務院和住建部分別出臺了《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安全監(jiān)督工作規(guī)程》(建質〔2014〕154號)等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規(guī)范,對于指導行業(yè)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jù)。2020年國家、省、市政府相繼出臺并了政府工作人員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辦法,落實管行業(yè)就要管安全,重點夯實屬地管理責任,把安全生產管理職能下移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一級,住建部還出臺了文件,規(guī)定了建設單位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4.2加固工程安全管理的特點

加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除了滿足新建工程對安全管理的要求外,更要針對加固工程的特點制定專門的安全對策,首先原有建筑結構型式是什么?哪些部位需要拆除?哪些結構需要重新支撐等等,例如在區(qū)疾控中心舊樓加固改造中檢查發(fā)現(xiàn)懸挑混凝土板下未加支撐就在上面堆放拆除后的廢磚料等,再者,要看原有建筑是否在使用,對于正在使用的功能建筑務必要做好施工動態(tài)安全隔離,確保使用人員和施工人員雙安全。

4.3加固工程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安全技術交底要做好,操作人員一定要熟悉加固方案圖紙,查看施工現(xiàn)場,做好必要的施工圍擋,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做好拆除舊料的收集運輸,不得胡亂拋擲,每天開工前都要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技術交底要經過監(jiān)理人員簽字認可。下面是幾個加固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措施的具體案例要求。焊接安全管理要求:(1)焊接操作人員須持證上崗。(2)電焊作業(yè)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使用護目鏡和面罩,高空作業(yè)須系安全帶。(3)焊接作業(yè)時須配制滅火器材等[3]。施工安全管理紀律:(1)進入施工現(xiàn)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保護用品。(2)2m以上的高空懸空作業(yè),無安全設施的必須戴好安全帶,扣好保險鉤。(3)高空作業(yè),不準往下或向上亂拋材料和工具等物件。(4)各種電動機械設備,必須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護裝置,方能投入使用。(5)不懂電氣和機械操作的人員嚴禁使用和玩弄機電設備。(6)吊裝區(qū)域非操作人員嚴禁入內,吊裝機械必須完好,把桿垂直下方不準站人。

4.4做好安全動態(tài)化檢查

施工過程中要開展動態(tài)化檢查,重點檢查臨邊、臨口圍擋,檢查安全帽佩戴,檢查是否正確系安全繩,施工單位要配備專職安全員巡查,監(jiān)理也同步檢查跟進,確保安全隱患早發(fā)現(xiàn)早排除。

5結語

綜上所述,結構加固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其設計和施工更顯緊密,施工現(xiàn)場存在邊使用邊改造的情況,安全管理難度加大,加固后的質量驗收評定需要更加明晰的規(guī)范文件指導,新技術新工藝亟待突破,結合近幾年參與的加固案例,認識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興棣.建筑物鑒定加固與增層改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

[2]GB50367-2013,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規(guī)范[S].

第2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原則;方法;應用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目的主要是提高結構或構件的強度和剛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提高結構的安全度以減少事故的隱患,保證正常的使用要求。以下就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一、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的原則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先進的技術、材料、工藝都能使加固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一個優(yōu)秀的加固方案不但要在性價比、性能比上下功夫,還要體現(xiàn)其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對于混凝土結構,宜提高一級強度等級,并加強構造和連接措施等,以保證原結構與新混凝土協(xié)同工作。由于高溫、腐蝕、凍融、振動等原因造成的結構損壞,加固時應采取減小、抵御或排除上述不利水因素影響的對策,保證加固后的結構安全可靠,正常使用。結構加固應盡量考慮經濟效果,盡可能做到在不停產的條件下加固,盡量不損傷原構件和減少構件的拆除,能夠使用的應當保留。加固方案要在滿足加固本身的要求上,多考慮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

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方法及改造配套技術

1、直接加固的方法。(1)粘鋼加固法。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外部粘鋼加固是在構件承載力不足區(qū)段(正截面受拉區(qū)、正截面受壓區(qū)或斜截面)表面粘貼鋼板,這樣可提高被加固構件的承載力,且施工方便。(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該法的優(yōu)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響建筑物的凈空,但同樣存在施工的濕作業(yè)時間長的缺點,適用于受壓區(qū)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構件的加固。(3)粘貼纖維增強塑料加固法。外貼纖維加固是用膠結材料把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貼于被加固構件的受拉區(qū)域,使它與被加固截面共同工作,達到提高構件承載能力的目的。除具有粘貼鋼板相似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耐腐濁、耐潮濕、幾乎不增加結構自重、耐用、維護費用較低等優(yōu)點,但需要專門的防火處理,適用于各種受力性質的混凝土結構構件和一般構筑物。(4)有黏結外包型鋼加固法。外包鋼加固是把型鋼或鋼板包在被加固構件的外邊,外包鋼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一般應采用濕式外包法。即采用環(huán)氧樹脂化灌漿等方法把型鋼與被加固構件黏結成一整體,加固后的構件,由于受拉和受壓鋼截面面積大幅度提高,因此正截面承載力和截面剛度大幅度提高。(5)繞絲法。該法的優(yōu)缺點與加大截面法相近,適用于混凝土結構構件斜截面承載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對受壓構件施加橫向約束力的場合。 (6)錨栓錨固法。該法適用于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結構的改造、加固,不適用于已嚴重風化的上述結構及輕質結構。

2、間接加固的方法。(1)增加支承加固法。增設支點加固法是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計算跨度,達到減少作用在被加固構件上的承載效應,提高結構承載水平的目的。該法簡單可靠,但易損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減小使用空間。(2)預應力加固法。①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法。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的混凝土受彎構件,由于預應力和新增外部荷載的共同作用,拉桿內產生軸向拉力,該力通過桿端錨固偏心地傳遞到構件上,在構件中產生偏心受壓作用,該作用克服了部分外荷載產生的彎矩,減少了外荷載效應,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抗彎能力。

3、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配套技術。(1)植筋技術。是一項對混凝土結構較簡捷、有效的連接與錨固技術,可植入普通鋼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錨筋,已廣泛應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2)托換技術。就是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換柱等技術的概稱,屬于一種綜合性技術。適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3)裂縫修補技術。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裂縫的起因、形狀和大小、采用不同封護方法進行修補,使結構因開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復的一種專門技術,適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類裂縫的處理。另外還有碳化混凝土修復技術,混凝土表面處理技術,混凝土表層密封技術等等。

三.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的應用

1、混凝土柱的加固設計。應根據(jù)柱子外觀表現(xiàn)、現(xiàn)場調查結果以及室內的工作結果。判明混凝土柱破壞的原因,從而采取各種不同的加固方法,及時對受損壞的混凝土柱進行加固處理。(1)預應力撐桿加固法。預應力撐桿加固框架柱是種簡單又快速的加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軸心受壓或偏心受壓柱的承載力,預應力撐桿有單側和雙側兩種:單側撐桿適用于受壓筋配筋量不足或混凝土強度過低、彎矩不變號的偏心受壓柱加固;雙側撐桿適用于需變號的偏心受壓及軸心受壓柱加固。(2)置換加固法。置換法是一種針對柱子混凝土部分進行處理而提高承載力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時一般不考慮原鋼筋利用率的折減。該方法普遍用于混凝土柱因火災或其它破壞而導致混凝土強度下降引起柱承載力不足的情況。(3)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又稱外包混凝土加固法,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加固柱子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一種最可靠的傳統(tǒng)加固方法,它可以同時增加原有柱的截面面積和配筋量,能較大幅度的提高原有柱的承載能力和剛度,尤其是原柱加固后更符合規(guī)范所倡導的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4)外包鋼加固法。所謂外包鋼加固,就是在混凝土的四角或兩面包以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它的優(yōu)點是構件的截面尺寸增加不大,但原柱的載力能力提高較大,這種方法特別適用于構件外形受限制,不宜增加太多的情況。對于方形或矩形柱采用四周包角鋼并在橫向加綴板的方法,而對于圓柱或其它弧形柱則用扁鋼加套箍的方法進行加固。

2、混凝土梁、板加固的設計。(1)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在原受力構件的單側或雙側澆注一層混凝土來增大原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面積,同時加配一定數(shù)量的鋼筋以達到提高原構件承載能力的方法。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加固時的施工工藝以及是否對原結構進行卸荷處理將直接影響到加固工作的成敗。(2)增補受拉鋼筋法。對于承載力要求增加不大、經驗算其截面高度滿足要求的梁,只須適當增設受拉主筋即可。后補的鋼筋可以直接焊在原梁的鋼筋上。增補受拉鋼筋法可分為全焊接補筋和半焊接補筋和黏結法三種。(3)黏貼加固法。黏貼加固法是用黏結劑(結構膠)將鋼板或其他高強材料(如碳纖維、玻璃纖維)黏在需要加固的部位,以提高構件的抗彎、抗剪承載能力,亦可提高構件的剛度和整體性。該方法始于20世紀60年代,它不僅用于建筑,同時也用于橋梁、公路的加固。

結束語:

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是一個繁瑣而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事先建立明確的工作思路,熟悉其工作性能和狀況,從整體上分析原有結構體系和新增體系的合理性。改造方案要兼顧合理性和經濟性,根據(jù)實際條件選擇適宜的加固方法,最大限度地達到使用要求,實現(xiàn)預期的加固效果。

參考文獻 :

[1]趙鐵軍,高性能混凝土的強度與滲透性的關系[J].工業(yè)建筑,1997,(5)

第3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計,參數(shù)分析,工程造價,估算

Abstract: a project is not like a mirage can did not spring from nowhere, its building requires a lot of money as a basis, is what we usually say of project cost. In real life, the estimated cost of the project is 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it is to ensure the project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n schedule and the key factors. Thus, we need to build fast estimation engineering cost model, through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cost, to estimate the project cost.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parameter analysis, project cost estimates

中圖分類號:TU7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合理地估測和控制建設工程的造價,是工程經濟性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途徑。但怎樣對工程進行合理預算呢?實際上,影響工程造價有諸多的因素,我們要想對其準確地估算控制,就必須以分析這些因素為出發(fā)點,找出影響的根源。

一、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

工程建設也類似于一項偉大的杰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構思,構思的優(yōu)良決定杰作的效果。對于工程建設來說,工程設計是第一步,也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但是,從目前來看,設計師由于缺乏設計參數(shù)與工程造價的分析理論,因此在設計的過程中常常不能同步地了解并準確地估算各個設計環(huán)節(jié)的造價,這樣一來,就無法對造價進行有效的控制,也無法保證工程的經濟效益。所以對設計參數(shù)與工程造價之間的關系的分析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這有利于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及時、準確地對工程造價進行估算,從而為方案決策提供有效的依據(jù)。

二、建筑設計參數(shù)分析模型

有關專家學者對設計參數(shù)與造價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他們經過對住宅項目造價資料的分析,找出了影響造價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還建立了估算模型,有效地提高了估算的準確率。另外,有些學者針對建筑過程中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可以控制造價的措施對策。但是卻不能很好地對造價進行估量,也不能對造價進行有效的控制。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了有效地對建筑設計參數(shù)分析模型的工程造價進行快速的估算分析,就需要我們建立可以準確無誤估算工程造價的模型。

(一)結構模型的建立

建立結構模型的先決條件,就是要了解何為“結構模型”。結構模型就是對有向連接圖加以應用,來描述系統(tǒng)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一個幾何體系統(tǒng)模型。在這里就涉及到了ISM。準確一點說,ISM是建立結構模型最常用的方法。它能把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分解成很多個簡單的子系統(tǒng),并在經驗及計算機等的基礎上,將系統(tǒng)構建成多級遞階的結構模型。

對建筑設計參數(shù)與造價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時,由于各個參數(shù)之間的關系互為影響、制約的關系極為復雜,并且,各個參數(shù)變化影響工程造價的程度也略有不同。所以可運用ISM對設計參數(shù)影響工程造價這一系統(tǒng)加以研究分析,并深入探究參數(shù)變化對造價產生的影響。由此,在估算造價時,可選用處在層級相對較高的設計參數(shù),采用神經網絡、指標估算等方法來對造價進行估算,并有效提高估算的準確度及速度。

(二)結構模型的運算

在應用ISM模型對設計參數(sh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我們對所研究的系統(tǒng)加以確立,并對系統(tǒng)中各個因素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梳理。

其次,需要我們在對設計參數(shù)間影響關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依據(jù)各元素間的關系,繪制關系網絡圖。而對設計參數(shù)之間影響關系進行分析時,又需要我們應用建筑學、結構工程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及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來予以實現(xiàn)。在建立元素間關系網絡圖的基礎上,還要構建系統(tǒng)要素的鄰接矩陣。而可達矩陣的計算就是依據(jù)這種鄰接矩陣獲得的。在這之后,還要對可達矩陣進行層級劃分。由于矩陣中各元素列向量含有的元素個數(shù)各不相同,所以我們依據(jù)個數(shù)的差異重新排列它們的順序。含元素量最多的排在矩陣的左面,之后依此類推。

最后,可根據(jù)各元素間的層級關系及它們相互間的影響關系,得出各元素間的關系結構圖,所獲得的關系結構圖非常抽象,這就要求我們將其改變?yōu)橄到y(tǒng)中各個元素間層級關系與互為影響關系。

(三)結構模型分析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在很多設計參數(shù)中,一些參數(shù)的變動極易引起其他設計參數(shù)的變動,在這種變動情況下,工程造價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并不只是因為某分項工程造價占總造價比重的多少。依據(jù)對ISM的分析可以看出,設計參數(shù)越是處在高層級,對造價的影響越明顯。處于設計參數(shù)系統(tǒng)中第一層級的是建筑規(guī)模因素。在對建筑項目做決策的階段,完全可以依據(jù)工程項目的建筑規(guī)模來進行快速的估算。很多的資料可隨著方案設計的逐步展開而獲得,這些資料主要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狀、結構形式、層數(shù)等,這些都為對工程造價進行準確的估算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三、基于ISM的多元線性回歸估算分析

將ISM與多元回歸分析結合起來應用,建立快速估算模型,可有效地將單方造價估算誤差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內,它估算的準確度遠遠高于傳統(tǒng)投資估算的準確度。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通過ISM模型與多元回歸分析,其造價估算是有一定成效的。在應用ISM與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結合的方法來分析設計參數(shù)與造價關系時如果出現(xiàn)的誤差較大時,更應注意對設計參數(shù)間關系的客觀分析研究。而在對多元回歸分析模型進行建立的時候,為了更有效準確地對工程造價進行研究分析,就需要我們選擇比較多的設計參數(shù)作為自變量。除此之外,還要盡可能多地收集相關工程造價信息。

總結:

有時方法決定得失,對于建筑設計參數(shù)分析模型的工程造價估算也是如此。方法運用得當,固然能收得成效,反之,就會“箭入石中,兔鳥盡走”。這就需要我們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工程造價進行準確地估算,從而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減少工程建筑不必要的資金、資源支出。

參考文獻:

[1]論建筑設計對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 . 梧州學院學報 . 2009(3)

[2]淺議建筑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科技信息(科技教育版).2006(5)

第4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CDIO 一體化課程體系 古建筑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08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從2000年起,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創(chuàng)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導工程教育應當從科學向工程回歸。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xiàn)(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fā)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方式學習。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源于科研、企業(yè)中的設計項目、生產項目、研究項目或問題為載體,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共同發(fā)展。同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為主,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在整體課程體系中的位置,找到如何完善自身知識框架的方法和途徑。通過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有機、系統(tǒng)地將項目設計結合起來,通過有計劃的服務活動與結構化的反思過程,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活動,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構建以項目為主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新體系是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

2.1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總體思路

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中,必須有精心規(guī)劃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項目,作為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體化課程體系基于學院能力指標體系,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方面構建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依據(jù)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設計高度融合、高度關聯(lián)的課程與項目,建設從三級到一級項目逐級遞進的一體化課程。

2.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要點

深厚的技術基礎工作認知,CDIO的基礎教育,不是簡單削弱基礎課程,而是根據(jù)工程的需要,為某個工作流程或整個過程重要的、持久需要的基礎;為今后發(fā)展、進取需要的基礎;建立一個長期為學生提供認知和發(fā)展的框架,學生能夠從基礎來分析、思考和設計問題。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將知識融入實踐項目中。創(chuàng)建新產品、工藝和系統(tǒng),CDIO為學生創(chuàng)造現(xiàn)代工程師的工作環(huán)境,以團隊為基礎創(chuàng)新工程產品、流程和系統(tǒng),通過以項目為基礎和動手學習,培養(yǎng)工作經驗而整合課程,工作環(huán)境考慮先進性。

了解研究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的重要性和戰(zhàn)略影響,工程專業(yè)的學生需要不僅是了解技術,還要了解它如何影響社會,以及相應的責任;他們必須保持高度的道德標準,同時在服務社會和企業(yè)的過程中,制約商業(yè)化環(huán)境因素。

3 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

3.1 開設古建筑工程導論課程

開設工程導論課程,有利于讓學生理清專業(yè)學習的結構和基本思路、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引起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并加強學習工程的動機。建議開設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由于學生還沒有基本的工程教育理念,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來實現(xiàn)學生工程概念的建立。通過聘請古建筑設計或施工方面的專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到本學校進行職業(yè)的介紹和主題講座;也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到古建筑設計或施工現(xiàn)場參觀,給學生最直觀的職業(yè)環(huán)境體驗和職業(yè)過程了解。使學生明確將來的任務和責任,更有利于在學校的項目教學中開發(fā)CDIO技能。

3.2 課程按照項目分級

依據(jù)教育心理學知識技能遷移的基本原理和學習層級理論,按照項目的規(guī)模、涉及的能力范圍及程度劃分為三個層級,通過三級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進行項目設置時,要求包括兩個或更多個設計制作實踐項目,讓學生能通過構思、設計、制作、實現(xiàn)來達到知識和能力的獲得。

一級項目,綜合項目,包含古建筑主要的核心課程和能力要求的綜合項目。通過引入行業(yè)與崗位實際項目重點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知識技能進行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系統(tǒng)化項目的能力。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主要的一級項目有:仿古建筑設計項目、古建筑修繕設計方案項目、古建筑施工方案編制項目等。

二級項目,課程群項目,基于多門課程、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能力要求。主要訓練應用多項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主要的二級項目有:古建筑工程經濟標編制項目、古建筑施工組織方案編制項目。

三級項目,課程項目,基于單門課程,為增強該門課程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而設,主要訓練專項技能及應用能力。中國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主要的三級項目有:木作工程修繕設計施工項目,瓦作工程修繕設計施工項目,油漆彩畫工程設計施工項目等。

3.3 集成化課程體系

以項目為主,把學科穿插其中做關聯(lián)。這需要教師的團隊合作,無論教技術課、專業(yè)技術課或者專業(yè)課的老師都要共同合作,研究怎么把課程關聯(lián)起來。進行課程的整合,例如可以將古建筑制圖與計算機輔助制圖應整合成一門課程?;麨榱憧蓪⒃械闹R點分散到各專業(yè)技能課程中,例如將中國建筑史一課中的木作、瓦石、油漆彩畫知識分別放到專業(yè)技能課程講解。前置體驗課,例如在學習專業(yè)技能課的設計和施工課前,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項目的難易程度,將一級項目在前面1-3學期實施,然后在第4學期里設置二級項目的綜合訓練項目。5,6學期通過一級項目綜合項目設計和在企業(yè)實踐,提高學生在實際生產實踐中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4 結語

通過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項目課程體系框架進行了一體化的整合,更好地解決了項目之間的聯(lián)系和銜接。促進了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更好地進行同行業(yè)崗位對接。

參考文獻:

[1]查建中.論“做中學”戰(zhàn)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查建中,何永汕.中國工程教育改革的三大戰(zhàn)略[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第5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優(yōu)劣性;探討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strengthening method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common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methods ofthe superior and the reinforcement reinforcement personnel,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design scheme comparison and analyses.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reinforcement;merits;discussion

引言

由于建筑結構長期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外觀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比如因潮濕引起的墻皮脫落、樓板裂縫及鋼筋在外等現(xiàn)象。同時,隨著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建筑結構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的提高,因此需要從事建筑結構加固工作的加固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素質。

1.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法

在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加固領域中,其加固方法有好多種,常見的加固方法有粘貼鋼板法、粘貼碳纖維布法和加大截面法等。

1.1 粘貼鋼板加固法

粘貼鋼板加固法運用較早,始于20世紀60年代,不僅僅用于建筑工程,同時在公路橋梁加固中也有廣泛的運用,這種方法是用建筑結構膠將鋼板粘貼到出現(xiàn)開裂需要加固的構件上,產生的粘結力用來傳遞受拉側表面的剪力,和固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形成組合構件,目的是提高構件的承載力,其原理和鋼筋混凝土構件中鋼筋與混凝土結合的關系相同。

優(yōu)點:

(1)加固效果明顯,加固后不僅加強了構件的剛度,同時可以使原構件的混凝土不產生裂縫。

(2)施工工藝簡單,用建筑膠將鋼板粘貼在構件表面,使鋼板和構件形成一個整體,就能很好地共同工作。

(3)施工所需要的空間和時間都不大,對生產和生活影響比較小。

缺點:

(1)耐久性能差,維護費用高。

(2)對加固膠的要求高,粘鋼存在應力泄后現(xiàn)象,施工質量和粘結劑質量對加固有較大影響。

(3)構件本身剛度無法增大。

1.2 加大截面加固法

通過增加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截面的有效面積,從而使受力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剛度、抗彎性能和抗剪性能都得到提高,起到加固補償?shù)淖饔?。在適筋情況下,鋼筋混凝土構件正截面承載力強度隨著主筋面積和混凝土強度的增大而提高,從而提高構件的正常使用安全系數(shù)。

優(yōu)點:

(1)耐久性強,維護保養(yǎng)費用低。

(2)構件承載力增大,建筑安全系數(shù)提高。

(3)施工工藝簡便,施工經驗成熟,施工質量容易得到保證,適用性強。

缺點:

(1)構件截面面積的增大 ,對建筑的外觀有一定影響。

(2)建筑加固后其凈空有一定的減小,且結構自重有所增加。

(3)現(xiàn)場施工濕作業(yè)工作量大,養(yǎng)護期較長,對生產和生活有一定影響。

1.3 粘貼碳纖維布加固法

粘貼碳纖維加固法是在需要加固構件的受拉部位用建筑膠結材料粘貼碳纖維復合材料,使其和原構件截面共同受力作用,用于達到提高建筑結構承載力的作用。高強度復合類碳纖維布的抗拉強度相對于10倍鋼筋的抗拉強度,粘貼碳纖維布加固優(yōu)點除了粘貼鋼板加固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優(yōu)點:

(1)耐腐蝕性高,耐潮濕性好。

(2)建筑結構的自重幾乎不受影響。

(3)經久耐用,維護養(yǎng)護費用低。

缺點:

(1)耐火性能和耐高溫性能差,防火要求較高。

(2)延性不足,當構件變形過大時,碳纖維布容易出現(xiàn)斷裂。

(3)自身的彈性模量小,對剛度要求高的構件不合適。

2.加固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

(1)對加固設計應選擇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來承擔。承擔該任務的設計單位應對加固后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負全部責任,而原未參與加固的設計單位不再負此責任

(2)對需要進行加固設計的構件,盡量選擇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型的材料和技術的采用大多都能達到理性的加固效果,但采用之前需對新技術進行正式鑒定,新材料要符合檢驗標準。

(3)盡可能選擇施工安全系數(shù)高、經濟性好,效果理性、工期時間短的加固方案。加固設計中不僅要滿足單個構件的安全性,還要考慮結構整體上的抗震要求。加固方法應力求經濟合理、簡易可靠。

3.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方案優(yōu)選

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病害嚴重,造成承載能力降低時,除應對其進行修補并盡量消除引起病害的因素之外,一般贏進行復原加固處理,以恢復其應有的承載能力,確保使用安全,可選的加固方法有好多種,根據(jù)其結構構件所需要的功能,選擇合適的加固方法尤為重要。所選方案,一定要遵循安全系數(shù)高、施工方便可行、經濟合理、施工質量等原則。這樣加固工程才會獲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加固設計中,常見的加固方法有粘貼鋼板法、加大截面法和粘貼碳纖維布法等。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技術的不斷進行,加固設計中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也不斷進步,比如:學灌漿法、化繞絲加固法、粘鋼錨固法等并在加固工程中廣泛應用。

加固工程應該根據(jù)需要加固構件的自身情況而定,綜合分析,最終選擇安全、經濟、工期短、施工簡單的方案。常見的加固方法有粘貼鋼板法、加大截面法、粘貼碳纖維布法。每種加固方法都具有其優(yōu)劣性,下面就根據(jù)其方法指標介紹優(yōu)劣性,粘貼鋼板法要加大原構件尺寸和自重、施工工期短、施工空間小、不需要大型施工機械,耐久性抗腐蝕性好;加大截面法要加大原構件尺寸和自重、施工工期長、施工空間大、需要大型施工機械、耐久性抗腐蝕性好;粘貼碳纖維布法原構件尺寸和自重不需要增加、施工工期短、施工空間小、布需要大型施工機械,但其耐久性抗腐蝕性差。

加固方法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的加固方案的可行性,無論選用哪種加固方案,最終要確保加固方法在加固構件能順便完成。每種加固方案都有優(yōu)劣性,對加固設計人員,應根據(jù)不同加固的需求,確定出安全美觀、經濟實用的加固方案。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建筑物的加固補救技術必將不斷地涌現(xiàn),加固補救的方法也會越來越科學。但是對建筑結構而言,最關鍵還是以防為主,控制為輔,這樣才會使建筑結構安全性可靠,使用年限更長,經濟性更好。

參考文獻

[1]張清.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方法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1,S3:204.

[2]黃妙武.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的主要方法[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3,22:220-221.

[3]楊小怡,王東潔.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原因及處理措施探析[J].河南建材,2013,06:92-94.

[4]韋波波.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墻體裂縫防治[J].科技資訊,2010,10:70.

[5]楊銘釗.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1:171-172.

[6]余菊英,張行銳.地下工程鋼筋混凝土裂縫的認識和治理[J].西北建筑與建材,2003,10:18-20.

第6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字:園區(qū), 古建, 負荷, 防雷及接地

Abstract: the whole park is divided into the temple area and commercial street two parts, each part of the monomer building all includ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telephone system, the network system. Among them the house of wealth and asked cabinet two buildings also contains emergency lighting, automatic fire alarm and linkage system, etc.

Key word: park, the lachlan Macquarie, load,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中圖分類號: TU9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由曲江文化旅游集團承建的周至集賢鎮(zhèn)趙公明財神文化園區(qū)位于田峪河東岸,占地約531畝,所有建筑都是清式仿古建筑。趙公明財神廟規(guī)劃布局以四水歸堂、五路財神為概念,以三進財神殿為核心建筑落院,兩邊配以配殿和小廟,是民俗吉祥福神的綜合展示園區(qū),打造以財神故里、眾神傳說、集賢鼓樂為代表的民俗旅游。在此類旅游文化園區(qū)的電氣設計中,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電源進線

園區(qū)進1路10KV高壓電源,由環(huán)山路直埋敷設接入高壓分支箱,高壓分支箱出2路10KV高壓電源分別接園區(qū)內2個高低壓配電室。園區(qū)內低壓配電采用放射式,由高低壓配電室放射式供給各獨立建筑。

工程中配電箱元器件型號復雜、數(shù)量多,部分配電箱包含樓宇、消防等弱電專業(yè)的設備,電氣系統(tǒng)涉及各個專業(yè)且各專業(yè)又有自己的特點,在設計中受各專業(yè)干擾的情況較多,造成設計修改增加,配電箱內的設備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單位在訂貨時只按施工圖訂貨而忽視修改,在安裝時只顧設備安裝而不仔細進行技術審核,就滿足不了有關專業(yè)功能的要求。施工單位應對現(xiàn)場的配電箱按設計修改通知單逐一核對,糾正開關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數(shù)不夠的錯誤。電氣設備的上下級容量配合是相當嚴格的,若不符合技術要求,將會造成系統(tǒng)運行不穩(wěn)定、供電可靠性差,埋下事故的隱患。

電纜敷設方式

園區(qū)內電纜敷設采用電纜溝和直埋相結合的方式,沿園區(qū)中軸線在電纜溝敷設,過水溪、道路時穿鍍鋅鋼管敷設。在這個階段建筑電氣發(fā)展的現(xiàn)狀所存在的問題:

(1)電纜安裝后沒有統(tǒng)一掛牌,電纜在電纜溝中敷設雜亂;

(3)電纜穿過進戶管后沒有封堵嚴密;

(2)在豎井中,電纜孔封堵不嚴密,垂直固定電纜的支架太小,太軟,向下傾斜;

(4)母線的搭接面未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處理,如潮濕場所銅鋁連接時,銅導體不搪錫,或銅導體雖已搪錫,但不采用銅鋁過渡板與鋁導體連接,通電一段時間后易出現(xiàn)事故。

3 古建防雷及接地保護

園區(qū)內各單體建筑都是清式仿古建筑,位置在田裕河東岸,屬于多雷擊發(fā)生地區(qū),故每個單體建筑均需做好防雷及接地保護。古建筑易受雷擊的部位多為屋角獸頭、屋脊和梁柱以及豐寶銅頂。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1)避雷帶采用普通的元鋼敷設,帶間及引線下線采用對焊或單面焊接,搭接長度不足,焊接口銹蝕現(xiàn)象嚴重;

(2)屋面金屬物未作防雷接地,以金屬管代替接地PE線等電位聯(lián)接支線、橋架跨接地線線徑不足;

(3)設備的接地地排沒有與接地干線直接連通;

(4)支架間距太大,帶形變形、支架脫落,彎角及引下角呈銳角,引下點間距偏大;

(5)多層樓房采用TN-S接地系統(tǒng)時,總配電箱進線處未做重復接地等。

4電氣工程設計的改進方法

通過以上的論述明確電氣工程設計的改進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當代電氣工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幾點:

設計深度達到具體要求

根據(jù)建設部《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的相關要求分析,當前多數(shù)施工圖設計的深度都不能實現(xiàn)以上標準。問題在于設計文件時沒有對可實施性做出嚴格的考慮,這就會造成施工安裝存在很大的困難和缺陷,從而降低了工程的可用性。這說明如果不能按照深度需要進行必要的計算與標注,將會使得設計文件本身出現(xiàn)常識性的錯誤,加上錯誤很難被發(fā)現(xiàn)使得項目建成后的使用功能受到影響。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加快了我國電工產品市場的發(fā)展,各種電子產品不斷被研制出了。而國內外各種型號規(guī)格的產品也是不計其數(shù),國家規(guī)定各類電氣設備及材料的型號。這就需要在設計時將各種設備材料的型號規(guī)格參數(shù)標明或提供詳細的材料清單,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4.2設計標準的規(guī)范

每一項的設計都要符合相關標準,以保證電氣工程的質量,可以提高其使用壽命,能夠持續(xù)50年以上, 這就大大縮短了定期或故障維修周期。要詳細的閱讀規(guī)范標準,明確設計標準體系。

4.3 設計配合科學

當前運用最廣泛的是建筑物結構鋼筋當成防雷接閃器、引下線及接地與等電位聯(lián)結裝置,按規(guī)定需要在電氣施工圖中將聯(lián)接點、預埋件詳細標出,并對敷設方式及技術措施做詳細說明;有時需要在土建施工圖中對預埋件詳圖進行必要的標注與說明。實際情況為,大部分施工圖只在電氣圖中有防雷接地圖,缺少詳細的標注與說明,標注與說明不齊全將給工程監(jiān)理及施工造成很大的阻礙,若施工單位缺少相關的施工經驗和技術,勢必會造成施工錯誤甚至意外事故。最為常見的是接地鋼筋網的連接點的錯、漏焊以及外引接地聯(lián)結點或檢測點預埋件的漏設,使得因墻內主鋼筋調整、防雷引下線鋼筋錯接錯焊的情況經常出現(xiàn)。

5電氣設計文件的重要性

整個施工必須要參照設計文件的內容進行。我國建筑行業(yè)的設計質量正逐漸降低,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一些市場競爭等因素也是造成質量下降的原因。因而,在工程設計過程中就需要設計者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合理地展開設計。保證設計結果能夠符合相關的要求,確保施工達到預期的效果。

6結語

電氣設計在建筑工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電氣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狀還不夠完善,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電氣設計,更好的為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基礎服務,從建筑工程實際的使用和施工過程出發(fā)并結合各種不同的實例進行分析,探討影響電氣工程質量的相關建筑電氣設計,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做出具體的研究。

7 參考文獻

[1]《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16-20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2008年 北京

第7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建筑設計;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TU478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3954(2011)03-0178-01

一、傳統(tǒng)文化與建筑設計的內在統(tǒng)一

建筑藝術是大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建筑往往能夠作為繼承和記錄傳統(tǒng)文化沉淀狀況和發(fā)展進程的容器和晴雨表,可以說建筑設計的理念往往與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互為因果。按照一般性原則,傳統(tǒng)文化為具有延續(xù)性和傳承性特點的社會因素,如藝術、風俗、思想、道德、制度等?,F(xiàn)代就是現(xiàn)時代,是包括這個時代所具有的一切因素。傳統(tǒng)文化反映在建筑上,則體現(xiàn)了過去與現(xiàn)在相應的技術及影響技術的思想領域傳統(tǒng)文化,這顯然是一對辯證統(tǒng)一的矛盾體。應該說沒有傳統(tǒng)文化就沒有現(xiàn)代。而沒有現(xiàn)代,也無所謂傳統(tǒng)文化,它們是通過互相襯托來得以體現(xiàn)的。文化全球化效應下,各民族都開啟了文化自覺之路,而建筑設計就成為了這種文化自覺的表現(xiàn)形式和實現(xiàn)方式。關于現(xiàn)代建筑理念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對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繼承問題,包括了現(xiàn)代建筑藝術的民族性、區(qū)域性與多元化問題,以及在新日新月異的建筑技術與開拓性的建筑理念不斷涌現(xiàn)的背景下保持建筑藝術與內涵的延續(xù)性的多方面路徑問題,已經成為現(xiàn)代國際社會建筑設計者和理論工作者所普遍關心的問題。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1、文化符號在設計理念中的應用

文化是一種符號,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往往是從最深層次的理念層面上的融合。首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是植根中國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自然地理基礎的,因而造就了中國區(qū)域差異巨大的文化地理。我國作為一個縱跨亞寒帶、溫帶和亞熱帶的大陸,千差萬別的地理環(huán)境必然造成了五光十色的人文環(huán)境,因此各地的民居特色各不相同,這些都是現(xiàn)代建筑創(chuàng)作的豐富文化和歷史淵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多樣性必然影響了我國現(xiàn)代建筑理念的多樣性,諸如北方的民居設計理念植根于北方文化的粗獷,而南方民居則體現(xiàn)精密和考究,這就源于南北方迥異的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特征所形成的文化風俗差異性。其次,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特定的空間環(huán)境中具有古典復歸的特性,也就是懷舊復古的建筑設計理念。傳統(tǒng)文化在其符合特征上在原始層面上具有“不可復制性”,即歷史上只有一個滕王閣,但是現(xiàn)代社會可以通過仿古和復古型設計而重建一個滕王閣,而設計理念中大量運用了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符號元素,如當前比較流行的古建筑復原設計,很多都是依據(jù)古籍中所記載的或者是建筑的原始資料來復原建造甚至重新修建的,例如古代的帝陵建筑群的重建、寺廟建筑群的重建等等都是這種情況。不光是群體建筑復原,也有單體建筑的復原設計與重建的情況,如武漢的黃鶴樓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國傳統(tǒng)古建筑的形式,一如眾多的文學、繪畫作品所描述的優(yōu)美形象。當然也有拒絕復原的建筑,如頤和園。這就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建筑設計理念上的又一應用原則,即以創(chuàng)新為目的來指導繼承的尺度。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雖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更多的是一種柔性的、靈活掌握的理念形式,因而對傳統(tǒng)的繼承旨在進行更有深度的創(chuàng)新,如廈門集美大學的樓群,體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風格,樓頂是中國傳統(tǒng)風格,樓身是西式風格。這種華洋共存的創(chuàng)新設計,就是對中西方文化符號的活用,尤其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兼容并蓄和獨立自主特征的一種挖掘和開發(fā)。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應用當代建筑設計的啟示

(1)傳統(tǒng)建筑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如何得到妥善的保護。傳統(tǒng)文化應用現(xiàn)代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現(xiàn)有古建筑的態(tài)度問題,因為古建筑是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實體存在形式,最接近“第一歷史”,因而對這種文化符號形式的保護,往往是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理念的一種示范和經驗儲備。對傳統(tǒng)建筑的保護問題,體現(xiàn)的是傳統(tǒng)文化建筑如何存留在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即與周圍現(xiàn)代建筑的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這是在進行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別容易遇到的問題之一。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規(guī)定,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應設有保護緩沖區(qū),以期減少傳統(tǒng)建筑與現(xiàn)代建筑之間的碰撞。緩沖區(qū)一旦被確定,區(qū)內現(xiàn)有的建筑也應該被嚴格保護,并保持傳統(tǒng)文化風貌。如果在緩沖區(qū)內興建現(xiàn)代建筑,其高度、體量、色調、風格也會受到嚴格控制。對于等級稍低的保護建筑,其緩沖帶可用綠化帶來代替,這樣同樣可以減少碰撞,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聯(lián)合國的這一政策體現(xiàn)了國際化背景下對民族文化自覺的一種支持??梢?,把傳統(tǒng)建筑列為現(xiàn)代城市建筑環(huán)境中的“一級文化標準”,既是對城市化建設的一種文明規(guī)范和治理,更是對現(xiàn)代建筑設計理念的深度和包容性方面的塑造。

(2)建筑設計師如何深入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歷史內涵深厚,而要把這種無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設計之中,就需要建筑設計師在三個層次來把握:其一,物質層面。古代建筑文化是基于當時歷史所真實存在的自然資源、氣候特點、地質地貌、技術水平等。因此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要在這些物質條件方面多加“帶入性”考慮,注意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其二,精神層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其形式生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積淀,具體地說,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以剛正穩(wěn)重,端莊軒昂為主,講究規(guī)矩、規(guī)范和秩序,這種建筑文化是根源于以儒家文化為精髓的傳統(tǒng)文明內核的。而在傳統(tǒng)建筑中又能夠通過文家具、字畫、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進行巧妙的布置搭配,從而能夠造成一種在嚴謹之內萌發(fā)的含蓄而清雅的境界,這又體現(xiàn)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禪境。因而需要在建筑設計中在突出嚴謹格局的同時,極盡發(fā)揮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力量共同營造和諧而又富于多元意境的環(huán)境。這種追求,是對傳統(tǒng)修養(yǎng)的靈活的掌握。這是現(xiàn)代建筑設計師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也是設計理念創(chuàng)新的基礎;其三,制度層面。這一點也比較好理解,傳統(tǒng)建筑設計風格往往與我國的政治文明相關聯(lián),體現(xiàn)了社會統(tǒng)治的秩序和規(guī)范。如端莊剛正的主流建筑風格,就是體現(xiàn)了一種對格式體制的嚴謹遵守。布置的格局正是嚴格講究等級、格式與秩序的傳統(tǒng)禮教精神的直接反映。

參考文獻:

[1]侯斌,傳統(tǒng)文化符號與建筑設計淺析[J].中國建材科技,2009(2)

[2]張葛,我國傳統(tǒng)建筑亮化設計中的文化意蘊[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3]詹曉燕 陳宏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建筑工程設計的影響[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2)

作者簡介:

第8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

土木工程結構的安全性能中,結構設計是保障。結構設計可行性、施工水平、合理科學的維護檢查是衡量結構工程質量的三大重要標準,結構設計是土木工程安全性的決定性因素,施工水平和后期維護、檢測都對土木工程的質量安全產生直接關系,三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分。當前,我國建筑相關部門對土建結構工程設計雖有一定的文件支持和管理,但是相比國際同類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由于我國土木工程建設出現(xiàn)事故率低,但是我國建設總量大,所出現(xiàn)事故數(shù)量也不低,尤其是我國又屬多災國家,因此土木結構工程設計水平較低對我國造成相當大的損失。當下我國土木工程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就是結構工程建設牢固性欠缺,主要構建承載力達不到要求。土木建筑工程結構第一要義就是安全設計,科學合理的安全設計能夠保證建筑局部出現(xiàn)問題也能夠保證整體建筑的安全性,同時能夠避免局部損傷出現(xiàn)連續(xù)性破壞??茖W合理的安全設計是土木工程結構整體牢固性的必要條件,要想結構牢固,就必須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結構的延展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經過科學驗證的安全設計,能夠在出現(xiàn)地震、爆炸等天災人禍中保證工程質量和使用壽命不受縮減。然而由于土木工程結構設計在我國起步晚,發(fā)展比較落后,在實際操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一、土木工程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牢固性設計不強

牢固性是土木工程設計的基礎,是建筑工程安全的保障,就我國目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而言,牢固性標準的不完善是設計的最大缺陷。土木工程的牢固性主要指的是當建筑物在經受重擊等外力造成部分損害的時候,不會因為這部分的損害導致整幢建筑受損。例如,讓工程經受地震等自然災害或火災的時候,建筑物若在冗余度設計或延性設計方面沒有達到要求,很容易造成整幢建筑物無法繼續(xù)使用,導致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牢固性設計是建筑長期使用的保障,設計人員必須將這一部分作為設計的重點,避免建筑在經受外力的時候不會造成大面積坍塌或損壞。

(二)安全標準偏低

對于土木工程而言,安全標準的設置需要根據(jù)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標準使用年限來設定。其中,使用年限設定并不是指建筑在到達預計使用年限時立即停止使用,而是應保障建筑實際使用最低年限大于設計年限,保障使用的安全性??v觀國內外古建筑,大多是國外建筑都能夠保存百年以上,但我國一些土木工程在修建10年后就出現(xiàn)了質量問題,如墻體開裂、基座變形等,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安全。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由設計時使用的設計標準偏低造成的,在安全標準的規(guī)范方面,許多漏洞仍舊存在,且監(jiān)管部分監(jiān)管力度不足,讓一些不合格設計有機可乘。

(三)考慮因素不完善

一直以來,我國對于土木工程設計的耐久性問題都將重點放在了荷載強度的受力上,很少考慮外界環(huán)境對建筑質量的影響。雖然荷載是影響建筑耐久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建筑物承受的溫度變化、干濕度變化、土壤中化學介質、水侵蝕等也會對使用年限造成影響。目前耐久性缺失最主要表現(xiàn)為建筑物內混凝土中鋼筋發(fā)生銹蝕,這一現(xiàn)象在土木工程中較為普遍,引起銹蝕不僅是設計方面的原因,也有使用環(huán)節(jié)的因素,在兩者共同作用下,銹蝕對工程造成的危害已經與荷載危害程度無異。

(四)設計混淆問題

在一些土木結構中,缺乏設計經驗的設計人員往往會將構造柱與承重柱弄混,將構造柱作為承重功能來使用。構造柱一般出現(xiàn)在磚混結構的建筑物當中,將構造柱與建筑物的梁柱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墻體的牢固性,避免墻體出現(xiàn)裂縫。但若設計人員將構造柱作為承重墻,在建筑經受地震等強烈振動時,構造柱無法像承重墻那樣完全抵抗住震動強度,會產生下陷、裂縫等,造成建筑結構整體收到向下的拉力,嚴重時造成坍塌。

二、土木工程設計優(yōu)化策略

(一)按照規(guī)定要求進行

在設計過程中,各項指標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定標準完成,不能因為想要節(jié)約資金而偷工減料。另外,可以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對目前在設計標準不明確的方面加以完善,并將不符合我國設計具體需要的規(guī)定適當整改。

在設計人員管理方面,要嚴格遵守持證上崗制度,對于沒有相關證件的設計人員一律不予聘用,同時還應加強對證件審核機構的認證,對于資質不足的審核機構頒發(fā)的證件視為無效證件。在工程設計要求方面,隨著設計數(shù)量以及深度的發(fā)展,必然會發(fā)現(xiàn)一些不符合現(xiàn)有建造工藝或標準的規(guī)定,這種情況可以直接向上級部門反應,及時對規(guī)定做出整改。

(二)全面提升設計人員自身素質

設計人員自身素質與專業(yè)水平直接關系土木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和結構的合理性。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土木工程設計者在業(yè)務水平和個人素質上不斷學習和提高,對于土木工程設計主體機構而言,應選用綜合素質高,設計嚴謹細致、有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隨著土木工程結構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國際前沿技術的不斷投入應用,要求我國土木工程設計者應當緊跟行業(yè)前沿的步伐,不斷深入學習并熟練掌握,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使自身的專業(yè)水平更好的服務員土木工程設計工作。

土木工程設計是一項十分嚴謹?shù)墓ぷ鳎虼怂笪覀冊O計者對設計出的數(shù)據(jù)要認真對待。每一份設計荷載數(shù)據(jù)都關乎土木工程項目的整體質量,只有對每份數(shù)據(jù)嚴格把關,才能使得整體土木工程設計更加科學嚴謹。在數(shù)據(jù)核對環(huán)節(jié),需要安排多組核對員進行多次核對矯正,以保證土木工程設計中的每個部分或環(huán)節(jié)都能夠經得起驗證,以此來確保工程設計質量,避免后期因設計不合理造成損失。

(三)科學管理,定期檢測

土木工程的維護檢測對整個土木建筑的使用壽命和質量息息相關。任何質量事故,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我們需要定期對土木工程施工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檢測。第一,在檢測過程中還需相應的監(jiān)督部門對檢測全程監(jiān)督,以此來督促工程單位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檢測工作。第二,土木工程的牢固性在正常使用中,很難察悉問題,只有遇到嚴重災害時問題才出現(xiàn),是因為小的隱患逐步擴散導致。所以,需要對土木工程做定期的維護檢測。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土木工程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對于工程是否能夠正常投入使用并保障使用安全起到決定性作用,結構設計的完善是工程建設不容小覷的問題。設計師應加強自身設計能力培養(yǎng),通過培訓與實踐加深對設計要求以及先進工藝的理解,保障設計的安全性,并在細節(jié)上加強重視,確保土木工程不會因質量問題對人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總是,提高土木工程設計問題不能一蹴而就,設計師們要根據(jù)實踐經驗完善工程設計,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參考文獻:

[1]周海燕,王亞萍. 土木工程專業(yè)抗震概念設計理念提升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2(28).

[2]趙良華,張春霞. 探究加強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安全性、耐久性[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01).

[3]左熹.土建結構工程安全性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10).

第9篇:古建筑工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防雷接地;質量控制;措施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不斷完善,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在進行建筑高層化的同時,不得不考慮建筑中防雷接地的重要性。在建筑施工中,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建筑工程整體的使用情況。只有建立完善的防雷接地系統(tǒng),才能保證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以及人身安全不受影響。

一、防雷接地基本方法

在建筑工程中,防雷主要是防直擊雷、預計感應雷兩種。在防雷方面主要是對雷電波入侵進行防范。一般的建筑會根據(jù)實際使用的要求在施工中設計安裝防雷接地設備。

防雷的基本原則主要是對所產生的雷電進行疏導或是抵抗。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相應的采用避雷措施。有的建筑物適合將雷電分級疏導,削減所產生電流的威力;還有的可以加強電氣設備的絕緣能力,以此提高抵抗雷電的破壞。

二、防雷接地重要意義

防雷接地的設置主要是將在自然天氣中所產生的雷電引入大地,用以保護建筑內設備的安全,和人身安全。所以,合理的防雷接地系統(tǒng)以及合格的接地質量是保證人身安全與建筑內部設備安全與正常運行的基礎。

通常在建筑防雷中的接地裝置包括接地的導線與接地體;而電氣設備與地面的連接在進行防雷接地中叫做接地;建筑物中直接接觸地面的傳導體則是接地體或是接地極;在電氣設備與接地體或接地極之間連接導線即為接地導線。

建筑工程防雷接地問題即復雜又至關重要,它的好與壞直接對電氣系統(tǒng)的設備和人身的安全造成嚴重的后果。特別是如今隨著電力系統(tǒng)的日益發(fā)展,防雷接地的要求也在逐漸增高,以前由于接地裝置的一些問題引發(fā)過主設備的損壞,人員安全以及財產損失等嚴重問題,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所以,不能忽視防雷接地的作用,要認真做好建筑中防雷設施的安裝。

因此建筑工程防雷接地措施必須要高度的重視起來。接地系統(tǒng)是保護電力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保障設備及人身安全的措施之一。

三、建筑工程防雷接地質量的控制措施

1.在施工中做好防雷預控

在施工中,要針對防雷接地制定相應的設計圖,并對設計圖進行核對。在施工中不僅要熟悉施工建筑的電氣位置,還應該對施工建筑的結構、布局了解清楚,與防雷措施有沖突的要及時的進行解決。如今在建筑施工中,常常會忽視施工圖的重要性,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設計圖與施工銜接不明、不按照規(guī)定配合施工,導致施工錯誤極易出現(xiàn),進而形成在防雷接地上誤差的出現(xiàn)。部分施工單位還缺乏經驗,給防雷接地造成質量上的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在施工中有些特殊的施工項目,在施工中要明確進行說明,做好交底工作。

位于建筑物內部的接地則應注意施工的規(guī)范性以及安裝防雷設施的質量。如發(fā)現(xiàn)與施工標準不符的或做法不妥當?shù)?,要及時進行挽救,以免在完工后,造成防雷安全隱患。

2.防雷接地質量控制中材料的把關

防雷接地系統(tǒng)的建立中,所需的材料有角鋼、扁鋼以及圓鋼。對材料質量的把關要看材料生產許可證、材料的規(guī)格以及材料與實際施工的規(guī)范是否匹配。

在鋼筋的焊接中,鋼筋的質量影響著焊接的質量,焊接的質量將決定施工的質量。所以,在防雷接地施工中,要控制好鋼筋焊接的質量問題。

3.防雷接地質量控制中要保證施工人員的資質

防雷接地在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防雷接地設施的建立要貫穿整個施工的過程。尤其焊接質量對工程影響極大,在焊接前要對施工人員的能力進行考核才可進行現(xiàn)場施工作業(yè);在施工中要保證所使用的鋼筋有明確的出廠日期、廠家地址等合格施工的標準。施工人員要在技術交底工作中明確焊接技術的標準與要求。將焊接位置、焊接方法、焊材選取與鋼筋種類等要求進行細分;另外采用幫條焊接實現(xiàn)防雷接地中的接地焊接。要保證焊接的質量不會受到地質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在進行焊接時,焊接條要符合要求。例如:

在進行接地焊接時,一定要確定接地電阻的阻值。

4.防雷接地質量控制中要加強重要工序的施工控制

在防雷接地系統(tǒng)建設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極易出現(xiàn)質量方面的問題。如能設立質量控制機構,控制施工的規(guī)范,就能保證防雷接地施工的質量。

防雷基地施工中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地基接地焊接。特別是針對地基鋼筋與梁柱鋼筋間、梁柱與地基間的焊接,都必須有明確、詳細的綱要與規(guī)范。詳細檢查每個焊接點于焊接之后。確認連接縫間基礎鋼筋跨接與否也必須進行確認。全部完成地基接地焊接工作之后,要馬上測量地基位置的電阻值,從而確保其符合設計的標準與要求。如果測量出的地基接地電阻值不符合標準,就必須再次進行防雷接地質量的檢測以及安裝相應的接地裝置。

把梁柱鋼筋作為接地極時,施工人員應該將每一根梁柱的位置以及鋼筋焊接的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和標注,防止焊接點位的誤判和漏焊等問題的發(fā)生。在實際操作中,焊接的長度與焊接的質量如果不滿足設計所要求的,就要對接地極以及鋼筋焊接點位進行逐個檢查,并做好接地線與焊接點位的定位標識,防止焊接中出現(xiàn)錯焊主筋的現(xiàn)象,造成接地線中斷的問題。

進行避雷針與避雷網的安裝中,要加強施工監(jiān)察的力度,確保施工質量不會受到影響。一是應該注意施工設計要與工程實際情況相符,并保證設施穩(wěn)固可靠;二是確保避雷針與避雷網裝置的合格文件、使用年限以及技術等詳細的資料全面掌握;三是在建筑頂端安裝避雷裝置要與建筑頂部的避雷針以及金屬導電線焊接成一個整體;四是接地線或接地極與建筑頂端的引線處要有明確的標志;五是要以規(guī)定好直徑大小的鍍鋅鋼與建筑梁柱主筋作為防雷接地的引下線,要保證焊材規(guī)格與焊接質量等都符合規(guī)范或標準的要求。

5.保證完工后質量的驗收

防雷接地作為建筑工程中的一個子工程,在施工完畢后,要進行相應的驗收工作。驗收中要求施工單位進行自檢合格后,在進行工程的交接以及質量的查驗工作。在防雷接地工程完工后,在驗收中,必須對接地的阻值進行測量。當接地阻值達到要求后,就無需施工人員進行再施工。

四、總結

建筑物的使用性與安全性取決于防雷接地設施的質量。在建筑工程防雷接地分項的施工中,要考慮到建筑實際應用的各種因素,尤其是保護建筑物安全的防雷接地系統(tǒng)。在施工前要做好詳細的設計方案,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以及要求進行施工;在施工中,對防雷接地質量的控制要不斷的加強,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的解決;在施工完畢后,要認真的進行驗收,對建筑防雷系統(tǒng)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只有在驗收方面做到認真負責,才會避免建筑物后期使用中有安全隱患存在。只有將建筑防雷接地工程質量提高,才能使建筑與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科耀. 高層建筑防雷接地系統(tǒng)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J]. 陜西建筑, 2009,(10) .

[2]李康水. 建筑防雷與接地施工質量技術探討[J]. 商業(yè)文化(學術版), 2009,(09) .

[3]劉先云. 建筑工程中的防雷接地技術及避雷問題分析[J]. 廣東科技, 2008,(08) .

[4]孟錦. 古建筑防雷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 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