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健康教育的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教育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教育的含義

第1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活體肝移植;供受體;健康教育干預

肝移植已經(jīng)成為終末期肝病治療的最后手段,但是供肝的缺乏制約了肝移植的進行,活體肝移植的開展解決了這一問題,活體肝移植與傳統(tǒng)的尸體肝移植比較具有難度大、手術過程復雜等特點,但是活體供肝具有來源廣泛,供肝質量好,術后排斥發(fā)生率低,免疫抑制劑用量低,費用少等優(yōu)點[1]。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9年6月進行了30例活體肝移植,現(xiàn)將供受體的健康教育干預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包括供體和受體各30例,受體年齡9~72歲;包括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29例,肝豆狀核變性1例,供體年齡在18~36歲,和受體的關系為侄子、外甥、母親、兒媳或兄弟,以住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健康教育干預組(試驗組)。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試驗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對2組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滿意度和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飲食注意事項、正確服藥知識、引流管護理、自我 監(jiān)測、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復查及就醫(yī)、藥物的不良反應、排斥反應的知識及滿意度等。根據(jù)問題的權重給不同的分,每個問題4個答案,分4個等級計分,最后計算總得分,均由患者自行答題。WwW.133229.Com本次發(fā)放問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

1.2.2 供受體的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即住院期間進行供肝切除手術的相關知識教育,以說教方式為主,患者可以隨時向醫(yī)務人員咨詢,試驗組采用量化式的健康教育,制定周密的教育計劃,由高年資護士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詳細講解選擇活體肝移植的必要性,介紹手術前需要做的檢查和化驗、注意事項及對手術的配合、行為訓練的內容,以及手術后的注意事項、各種管道的護理和觀察、并發(fā)癥的預防、正確服藥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出院指導及后期隨訪等,介紹成功的病例與之交流,同時做好心里疏導和心理支持,并發(fā)放自制的手冊,在患者出院前,發(fā)放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效果評價。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供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組受體住院日、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表1 2組供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表2 2組受體住院時間、住院費、健康知識評分、滿意度差異情況比較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干預在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護理中存在必要性,肝移植手術復雜、時間長,術后受體恢復健康延長生命,供體安全早日恢復正常生活,同時提高移植患者的生存質量,都離不開護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并且具有提高患者依從性,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的治療作用[2]。

3.2 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醫(yī)療成本,通過健康教育干預的實施,試驗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及醫(yī)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原因是制定了細致周密的健康教育計劃,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從入院到出院,從生理到心里,并且采用口頭、發(fā)放手冊和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美國醫(yī)療協(xié)會調查顯示,每花1美分于患者健康教育服務上,就會節(jié)省6美元的醫(yī)療費用。

3.3 有利于肝移植供受體掌握健康知識,護理的職能不是護士單方面的照顧患者,而是“研究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其中一層含義是“研究”,即評估、了解患者的情況確立診斷,制定計劃的過程;另一層含義是“幫助”,則是護士與患者互動的過程,即指護士要教育和指導患者矯正病態(tài)行為,更重要的是要患者領悟并主動參與[3]。通過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使患者參與進來,更有利于健康知識的掌握,由表1和表2可見供體和受體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優(yōu)良率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3.4 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通過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健康教育干預,一方面調動了患者參與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護患的溝通機會,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感和健康知識的傳播技能,保證了將健康教育貫穿到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4]。本研究結果可見供體和受體健康教育滿意度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

3.5 通過本項研究設計出活體肝移植供受體的健康教育理論,制定出針對活體肝移植供受體患者的標準健康教育計劃及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o’rourke m,arnott l,coldman js,et al.living liver donors:acoordinator’s perspective.proy transplant,2003,13:8287.

2 黃津芳,劉玉瑩主編.護理健康教育學.第1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26.

第2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問題;建議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才的關鍵,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生活、學習、交友等實踐活動中會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順利、健康成長的關鍵。

心理健康活動課是當前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它注重通過主體性活動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心理體驗,進而在分享交流中領悟、探究、實踐,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但是,在現(xiàn)實中由于學校及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忽視學生體驗等方面問題的存在,阻礙了課程的順利開展。為此,我們學校及相關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進措施,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活動課的實效,為廣大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真正含義

在實踐中,心理教育活動課被冠之“學校心理課程”“心理輔導課程”“心理教育活動課程”等名稱,這些名稱不同,但基本意義是一樣的,并且實際運用中,還可以賦予不同的內涵。

心理教育活動課,可以利用其他教育形式展示其自身的特點,目的是更好地發(fā)揮心理教育的實效。

二、心理健康活動課存在的問題

1.學校及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jù)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隨著國家2002年《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頒布,學校逐漸認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開課不足,沒有配備專門的心理教育室,教師大多沒有專門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輔導知識,大多以兼職為主。

2.課程設計不合理

作為學校心理教育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形式單一、設計上不適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有些學校雖然名義上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配備了任課教師,但是由于忽視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有的學校甚至只是為滿足一時之需,如應付檢查、評比、達標等活動。

3.課程沒有結合學生特點,學生心理體驗不足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心理教師通常在課堂內容中加入若干有趣的活動。由于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緩解一下壓力,放松一下心情,學習熱情大幅度高漲,課堂參與度顯著提高。但是學生高亢的情緒只停留在活動本身帶來的樂趣,并不能體驗活動的目的和真諦,感悟不到價值所在,從而也喚不起學生對主題內容的思考。如,在課堂中,心理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活動之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活動的感受或體會。

三、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一些建議

1.增強教育意識,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學校要從領導到教職工都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

2.設計合理化的活動課程

設計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它不只是為了上課而上課,而是能有效地解讀學生實際心理問題、困惑的課程。如,我們可以開展角色扮演課程,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以一種類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應的行為特點和內心感受,使其認清角色的理想模型,從而增進學生的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學生心理或行為方面的問題,以達到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目的。

3.強化課程中的學生體驗

體驗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核心,能夠引起學生心理體驗的活動才能讓活動課煥發(fā)光彩。只有激發(fā)學生心理體驗的健康教育課程才會是有效的課程,學生產生體驗后才能產生內驅力,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用活動課程的體驗去矯正自己的心理認識和行為。如,采取問題探究式活動課程,在上課前教師可以做好相關的調查,分析本校、本班學生有哪些心理認識上的問題和困惑,或者有哪些行為上的偏差。這樣課堂上學生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去思索,探究自己的困惑,最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發(fā)揮潛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最終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而作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手段的活動課,應該關注學生真實的心理體驗過程,進行合理有效的設計,并且切實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活動課程,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助一臂之力。

參考文獻:

[1]趙興萬.如何提高心理活動課的實效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6).

[2]王心紅.福州市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建設的現(xiàn)狀與思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12).

第3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時機 方法

健康教育是建立健康行為的有效方法,對臨床各種治療有增效的作用[1]。它貫穿于患者住院的全過程,它是一個護患雙方活動的過程。如果只有醫(yī)護人員的“自動力”,而得不到患者的接受和配合,或只有患者的“自動力”,而得不到醫(yī)護人員的指導和訓練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是通過護士有計劃、有目的、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影響和改變人的不健康行為,引導人們養(yǎng)成有益健康的習慣,使之達到最佳健康狀態(tài)。它是一個護患雙方活動的過程,進行健康教育時機、內容情況調查,旨在了解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與健康教育的最佳時間,提出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能得到優(yōu)質、高效、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才能使健康教育更有效的完成。

臨床資料

2009~2011年收治入院10~20天以上且已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140例。文化程度:小學以下38例,中學62例,大專以上40例。其中男82例,女58例,年齡30~76歲,其中入院時患者輕度不適者(無明顯痛苦貌和急性病容)67例,嚴重不適53例。

教育時機

入院時:根據(jù)患者病情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對入院介紹內容中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60%選擇在當天治療護理后。入院時嚴重不適的62例患者,多數(shù)選擇剛入病房時作疾病方面的簡要指導;95%選擇剛入病房時介紹醫(yī)護人員;而對入院介紹內容中病區(qū)環(huán)境和生活設施及各種制度的介紹,則選擇第2天或病情穩(wěn)定后。

在特殊檢查和治療前,向患者解釋檢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項,讓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消除顧慮,配合檢查和治療。

在患者或家屬提問時做健康教育,也是他們最關心的,有針對性的、與病情結合密切的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講解。這時他們會細心傾聽,牢記講解內容,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出院前教育:100%患者選擇出院前期,護士需進行出院后的健康指導,如康復知識、用藥知識、復診時間、適合飲食、注意事項等。需要家屬進行的操作,如帶有管道的患者,要手把手教會護理操作技巧,讓患者或家屬操作熟練,再出院。以免意外發(fā)生。

宣教方法

循序漸進:進行健康教育前,先跟患者拉拉家常或從簡單的詢問生活起居開始,等到患者已將注意力全部轉移到護士身上時,即可開始進行擬定的健康教育,這樣患者易于接收護士的建議和指導,容易記住內容。在與患者交流時應做到:清楚、直言、誠實、有分寸。清楚:使用簡潔、含義明確的語言,明確表達健康教育的內容,同時要注意尊重患者,還要正確的應用保護性醫(yī)療制度的保密原則。

口頭入院宣教,內容簡單,主要是洗手間及醫(yī)護辦公室所在地。隨即通知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入院體檢,詢問病史,決定初步診治方案。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再對其心理狀態(tài)、不適癥狀、患病的態(tài)度、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接受能力進行評估。對年齡偏大,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暫緩健康教育,待其逐漸熟悉病房環(huán)境、適應病房生活后,再按護理干預程序逐項進行。在此期間干預對象主要是家屬。通過評價,了解患者及家屬最希望獲取的知識或最缺乏的知識。由此確定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包括疾病基本知識、疾病性質、誘因、臨床表現(xiàn)、預后和康復事項、特殊檢查、治療、用藥的目的、意義及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等。采用面對面的個案教育方法。

示教法:對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采取講授法和示教法制作幻燈片和健康教育處方[2]、宣傳冊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閱讀,并進行適當?shù)闹v解等。護理人員以患者住院時間為序,把具體的健康教育項目細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對需要為患者提供的健康教育項目進行定質、定量、定時、定人,使護理人員及患者形成了主動護理與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全過程,保證了患者健康教育干預系統(tǒng)的連貫性,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與每天晨會后,由護士長帶領全體護士對接受教育后的患者行為的改變狀態(tài)進行評價1次,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針對個體接受能力的不同,分別給予補充及強化干預。評價時尤其強調患者不良行為的良性轉換,其行為的改變即使是微小進步也給極大的贊揚,增強患者信心。通過評價,再次確定新的目標,內容,如此循環(huán)。并在交談中,正確運用解釋、鼓勵、保證、安慰、指導,暗示等支持性教育方法,消除或緩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同時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取得家屬配合,建議家屬及家庭成員關心、體貼、理解、幫助患者,對患者不要流露出厭煩情緒,以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和支持患者。

討 論

掌握好時機,做好健康教育,提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改善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對醫(yī)院的滿意度。增強了治療效果減少了醫(yī)患糾紛。

參考文獻

第4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中圖分類號】 G 479 G 424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3-0269-01

【關鍵詞】 教學;方法;健康教育;學生保健服務

學校健康教育指通過學校、家長和學校所屬社區(qū)內所有成員的共同奮斗,給學生提供完整的、積極的健康經(jīng)驗和知識結構[1]。依據(jù)《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高等院校已相繼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實施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課的質量,是需要探討的課題。筆者在10 a的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中感到,教與學的和諧是健康教育成功的關鍵,和諧的健康教育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能起到有益、有效的作用。

1 和諧健康教育的含義

和諧教育是從創(chuàng)設和諧的情境入手,協(xié)調各種教育力量,以教學為中心,使學生達到全面和諧發(fā)展目標的教育思想[2]。和諧的健康教育是按照系統(tǒng)論的觀點,力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4要素之間始終處于密切配合、互相協(xié)調的完美狀態(tài),從而提高健康教育課的效率,使學生的不良生活行為和方式得以改變,身心問題能夠解決,顯現(xiàn)高質量的生活水平。

2 努力營造健康教育過程的自身和諧

2.1 教師與學生的和諧

2.1.1 良好的個性品質 教師具有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是教者與學者之間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根本保證:真誠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有責任心是獲得學生信任的基本條件;尊重學生人格是承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確認其學習潛力,能給學生帶來自尊和溫暖,從而對教師產生親近感。

2.1.2 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一方面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個性品質。教師應注重“第一印象”,認真傾聽,擅長應用非語言行為,調控好師生關系,以求教學效果。

2.2 教師與教學內容的和諧

2.2.1 知識的不斷更新 健康教育學是研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理論、方法和實踐的科學,利用的原則來自醫(yī)學、行為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傳播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政策學及其相關的學科領域。因此,健康教育學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也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教師與教學內容關系能否充分和諧,受知識水平的影響。具有豐富的知識能使學生產生敬佩感,通俗易懂的講解使學生易理解記牢,前沿學科進展的介紹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這些都需要教師通過不懈地學習和研究才能獲得。

2.2.2 示范規(guī)范 要讓非醫(yī)學生掌握醫(yī)學常識,絕非易事,應盡可能做到標本、模型與操作相結合。如講解心臟驟停時的心肺復蘇術,可以先用標本講解心臟的解剖和生理,再用模型演示,然后由學生操作。直觀的教學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

2.3 教師與教學方法的和諧

2.3.1 教學有法 教學有法是指任何教學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學程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是和諧教育的關鍵。從學生的基本職責與某些行為之間的不和諧出發(f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教材要求的不和諧出發(fā),通過教學活動使之實現(xiàn)和諧。

2.3.2 教無定法 教無定法是指任何教學方法都不能機械照搬,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應符合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講解疾病時,應以介紹常見病因、臨床特點、預防措施為主,而發(fā)病機制、病理改變、生化檢測、治療等可以略加介紹。

2.3.3 貴在得法 貴在得法是指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以達到健康教育目標的最優(yōu)化。如在講解心理衛(wèi)生時,應重點介紹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包括哪些臨床特點、如何進行心理咨詢;對有心理障礙者應進行個別心理疏導。

2.4 學生與教學方法的和諧

2.4.1 了解學生的情況 在開設健康教育課前,必須對學生的專業(yè)、學習習慣、接受能力和參與的主動性等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因“情”施教;否則就可能導致學生的厭煩感,無法將學生與教學方法和諧地聯(lián)系在一起。

2.4.2 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 教師在施行某種教學方法時,不僅要考慮到自己該怎樣教,還要想到學生如何學;其中創(chuàng)設和諧的情境包括和諧的物理環(huán)境和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是和諧教育的必要條件。在此情境下,學生能輕松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第5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兒童計劃免疫;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示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532-01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建卡兒童家長,均給予問卷調查,共1400名調查對象,其中1000名參加調查問卷,即A組,400名未參加,即B組。參加次數(shù)未達3次者均視為未參加,其余為參加家長。

1.2 方法

系統(tǒng)化健康是一種系統(tǒng)化管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模式,通過系統(tǒng)管理輸入、輸出、反饋、調整等系統(tǒng)流程開展健康教育,編寫知識手冊給兒童家長。根據(jù)兒童計劃免疫流程設計課程表,每月一次授課,一共8次。內容主要有:計劃免疫的含義、計劃內與計劃外免疫、接種疫苗程序、注意事項、每一種疾病疫苗預防。同時,加以電教化宣講、個別指導、家庭隨訪等多種形式教育。根據(jù)健康教育內容,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家長回答正確率≥80%視為知曉,≤60%視為不知曉[1]。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數(shù)據(jù)全部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采用X2檢驗,P

2.結果

3.討論

接種預防是一種控制疾病傳播的手段,是最簡便、最有效、最經(jīng)濟的措施,計劃免疫是一種我國衛(wèi)生防疫工作,提高兒童免疫接種率,滿足疫苗傳染病預防的主要保證。

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是提高兒童家長計劃免疫知識知曉率,未參加家長的知識知曉率為46.7%,參加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的完全知曉率為98.2%,兒童家長對于計劃免疫內容、流程、疾病預防、何時接種疫苗、接種后問題、注意事項、基礎初免疫、免疫加強,如何轉變兒童合格接種知識,加強系統(tǒng)全面理解,轉變兒童家長角色,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提高家長積極參與性,促進接種率、5苗合格率、計劃外接種率的提高[3]。同時,加強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有流于促進免疫接種工作管理。

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家長對于計劃免疫人員的信任,促進護理人員和家長建立良好關系,促進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兒童健康的接種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并對教育效果作出評價。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家長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并能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兒童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4]。 它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是多種相關學科的結合,例如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所以,護理人員在健康教育時,在掌握本專業(yè)知識基礎上,還應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熟悉教育策略。通過系統(tǒng)化的健康教育,讓家長了解到我國開展兒童計劃免疫,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的工程,是為加強免疫疾病預防,發(fā)揮免疫作用,確保我國免疫事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為廣大兒童健康而努力。

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計劃外疫苗接種率,參加健康教育的兒童計劃外集中率明顯高于未參加組,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可讓家長明白是計劃內、計劃外免疫,清楚兩者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的預防疾病觀念,認識到控制傳染病主要有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5],而對“兒童”這一易感人群實施有效的接種疫苗,是控制傳染病的關鍵。通過半個世紀的醫(yī)學臨床證明,免疫預防是疾病控制基礎,在為社會人類安全,尤其是兒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一些新技術、新疫苗會不斷出現(xiàn),然而因社會資源局限性,國家與個人在免疫工作中均承擔有一定責任,實施健康教育,可使家長明白,給兒童接種疫苗不僅為個人、孩子的安全,而是為整個社會的安全。

總而言之,在本組實驗中,參加預防接種知識知曉率、計劃外免疫接種率、兒童計劃內五苗接種合格率分別98.3%、96.8%、95.7%,均明顯優(yōu)于未參加者的82.6%、53.8%、87.2%。這說明,針對兒童家長實施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家長對計劃免疫認知,改變家長行為角色,由被動接受型轉向主動參與型,可提高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

參考文獻:

[1] 高月平,郭惜珍,陳少虹等.兒童計劃免疫影響因素及護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 31(7): 1159-1161.

[2] 曲珠鳳,陳慧林,陳麗等.在兒童計劃免疫中運用護理指導的體會[J].吉林醫(yī)學(護理版),2004,25(4):37-38.

[3] 王惠如.兒童計劃免疫臨床護理研究[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0,23(4):195-195.

第6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034-02

在政治民主化、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高速化等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無論是從生理角度出發(fā),或是從心理角度出發(fā),當代的大學生都發(fā)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變化。為了能夠為社會輸出既具有能力又有較強心理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教育部和相關部門在國家的部署之下,于2004年就先后出臺了諸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在這些文件的指導之下,各高校也都不同程度地開設了“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大學生心理教育包括兩層含義,即狹義和廣義。從狹義上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心理咨詢老師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對部分發(fā)生心理問題并進行咨詢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治療”,從而讓咨詢的學生克服已產生的心理問題。從廣義上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對全體大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和“治療”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就與思想政治教學結合而言,廣義的含義是教育者所能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其目的在于“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應以促進大學生個體的心理適應與發(fā)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上,不僅要體現(xiàn)時代、國家和民族精神,而且還要提高每一個學生個體的道德水準、思想境界、人生哲學境界,健全他們的心智(即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榮辱感),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以提高我國在世界中的核心競爭力。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我們可以看出:這兩種教育在某些地方存在有一定的一致性。而關于這些“一致性”,如下所述:(1)教學內容一致。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是務必要做到的。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教學目的在于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然而,經(jīng)驗告訴我們:每一種能力的形成,通常是架構在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道德水準這些基礎之上的。所以,筆者認為:當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內容有著“同根”的關聯(lián)。(2)教學目標一致。從《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這一文件中,我們可以讀到:學生獨立人格的建立健全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的開設,本身就是以滿足學生健康發(fā)展為目的的。因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學目的上是存在共性的。

通過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兩個課程的內涵和共性,以及近些年來高校經(jīng)常發(fā)生的暴力事件、“拜金思想”、自殺問題等現(xiàn)象來看,狹義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單純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有明顯的局限性,是遠不能解決現(xiàn)有問題的。因而,將這兩門學科有機、科學和合理的結合是極為必要的。而關于具體的結合方式,本人有如下觀點。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方式

1.教學目標重新定位。我們知道,當今這個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不僅是要具備完善的科學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這也是新時期對高校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因而在著眼于社會科學的發(fā)展觀和學生整體素質培養(yǎng)的基礎上,唯有樹立適時可行、科學完善的教學目標,才是實現(xiàn)兩個學科有機結合的先決因素。

2.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方面的問題,并非只關乎心理素質問題,也和一個人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因而將兩個學科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有機的結合,使教學內容有所創(chuàng)新,是保障學生形成良好道德情操和擁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有效方式。在具體的結合過程中,教育者(教師)要以學生的心理和生理活動為出發(fā)點,并借鑒諸如心理學、哲學等多門學科的理論和技術知識,去科學地拓展和完善與學生發(fā)展或是教學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使高校的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這個繁雜的新階段,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還具有指導性。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我們除了給學生講解“馬列主義”等政治思想理論,還應當重視關于學生個體心理發(fā)展的教學內容(教育者可以將諸如遇到挫折時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有機地穿插于課堂之中)。

3.教學方式多樣化。關于此點,筆者有兩個觀點需要闡述。其一,在將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結合之后的課堂之上,教師應當改掉“一言堂”、“零交流”的授課方式,而是應該和學生“坐在一起”,用平等的態(tài)度去和他們交流,用“互動式”教學方式去進行知識傳授;同時,在課外教師也應當和輔導員等相關教師進行交流,并盡可能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各種變化,而后再將一些普遍的問題于課堂中進行解決。其二,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的結合,除了要在課堂之上進行,還需要在院方的統(tǒng)一部署之下,廣泛地開設到課下,開設到學生中間去,以達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延展到各個地方的目的。比方:教育者可以和學生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或是借助QQ、微信等“新溝通工具”,去進行深入、細致的談心,并對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出解決意見。

三、結語

以上,結合筆者的工作經(jīng)驗,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這一學術問題進行了一定的闡述。無論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還是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其在高校的開設初衷都是為了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而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對所有大學生順利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個相對抽象和無用的課程(在部分學生眼中)。在具體的結合過程中,校方起到的是提供教學環(huán)境、聚集學生的作用,教師起到吸引學生走進課堂和幫助學生的作用,而學生則是一個“施教主體”。毋庸諱言,三者有機結合是課堂穩(wěn)健進行下去的關鍵。然而,學生雖是一個主體,但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校方和教師,因而,校方和教師關注“主體”、科學教育,才是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王佳,尚大軍,賀小翠.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J].學理論,2010,(22):266-267.

[2]王安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論析[D].山東大學,200,(09).

第7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或實施心理教育,不是停止具體的教學過程來單獨從事一種新的活動,而是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轉變教學模式,轉變對學生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學困生的態(tài)度以及在教學活動中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的程度。這種發(fā)展反過來又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內在心理保障。課堂教學要體現(xiàn)心理教育的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那么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措施要有不同于過去的特點??鞓穼W習,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精神生活的過程。但是,我們也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真是煩人,學生不知是怎么了,老不來神,害得我教學任務沒完成。”可我們可曾細想過,一堂不精彩的課,學生與教師之間,孰是孰非? 課程改革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個蘊涵著當今教育最新理念,融課程、心理、智力、環(huán)境等因素的有機整體,如何改革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活動方式,便成為推進新課程走向深入的關鍵。因此,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原理,實施數(shù)學課堂教學,是有必要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許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小學數(shù)學課堂成為可能,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解開數(shù)學學習的心理困惑, 在課堂上老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學習,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和啟迪學生的心態(tài),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呢?

一、教師以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

在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要以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有兩層含義。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平等。與學生平等,是指教師不能把自己的教師權威看得過重。實踐新課程,要深刻領會《標準》中“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句話的含義。教學中,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吸引學生開展學習,少用命令式語言,尤其不能使用強迫、壓制,甚至體罰等手段。其次,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實踐證明:學生最希望教師能公正、平等地對待他們,最忌諱教師有偏見,尤其是學困生。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一些復習性、基礎性,或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讓他們感到其實我也能回答問題,也能取得成功,同時感受到老師并沒有瞧不起他們,而是在無時無刻地關心著他們,從而慢慢地恢復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二、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心理氛圍

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主要是指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興趣、愛好等心理特征,以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景為基礎,營造和諧共生的課堂氛圍,并用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從而優(yōu)化課堂人際關系。這是有效進行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為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不僅可以縮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的心理距離,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對數(shù)學產生親近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活動

(一)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提高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學習結果受感官參與的制約,多種感官參與的學習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感官參與的學習效果。同時,多種感官的參與還有利于人的心情的舒展,所以經(jīng)常運動的人往往比不運動的人心情開朗。學習中為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動腦。這樣,學生的大腦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分析綜合活動,學習積極性就能在活動中得到提升。

(二)舉辦數(shù)學競賽活動,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第8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  課堂氛圍  

        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難點之一。通過開展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可以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學科教學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挖掘各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尋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含義

        20世紀70年代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币簿褪钦f,人的健康不僅包括生理健康,同時包括心理健康。著名健康學者馬斯樂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2006年教育部頒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的定義了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薄靶睦斫】到逃鏉B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等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我們教師要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的意義

        學科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亦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科學地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模式及實施策略,無論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建設,還是實踐指導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全員性策略,有利于在學校中營造學生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氛圍。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這個職責要通過教師來實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成為心理輔導者,幫助學生身心兩方面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規(guī)律,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fā)展他們智力能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巧妙結合學科內容,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的途徑

        目前,在各個學校教育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共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jīng)引起許多學校的廣泛關注。很多學校在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創(chuàng)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如進行各種形式的集體輔導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咨詢、利用學科教學進行滲透等等。在這些形式中,利用學科教學進行滲透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功效持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下面我就利用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個問題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首先,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深廣度和趣味性的問題,不斷激活學生的認知興趣,使學生的情感始終圍繞著教學中心,保持他們心理的覺醒狀態(tài),讓其在輕松愉快中得到學習。這樣,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對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很大幫助。

        其次,教師要保持愉快的心境。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色

[1] [2] 

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情。教師積極的心境可以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進入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常發(fā)現(xiàn),課堂上學生的活躍程度和教師的面部表情、聲音語調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和顏悅色、笑容可掬,學生看到老師就會產生一種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師輕松愉快的情緒、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親昵的動作還會使學生倍受鼓舞,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這就是為什么學生在不同教師的課堂上表現(xiàn)出差異巨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知識吸收率就高,并從中獲得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多的尊重與接納。

        第三,根據(jù)教學內容挖掘可滲透的因素。滲透的內容應該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分清主次。在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內容,應該是該堂課的教學素材中所蘊含的,必須反對,拋開課本來侈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第四,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學生在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是要承受來自環(huán)境和成長帶來的矛盾與壓力。這些困惑、不解、矛盾、壓力,難免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沖突,有時甚至會因無法排解而出現(xiàn)某些心理障礙。這時,教師應該隨時隨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消除疑惑,最終達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促進學生人格形成的目標。學生有時就靠著與教師的一份感情來學習,所以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多于他們溝通,讓他們有一份親熱感,讓他們喜歡自己的課堂,以此提高教學效果。

第9篇:健康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生命教育;學科教學;人文學科;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王璞玉(1986-),男,黑龍江雞西人,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助教。(天津 301636)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049-02

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價值追求,作為真正人道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去理解生命的含義和真諦。因此,樹立正確的生命尊嚴意識,高揚生命的價值,對于現(xiàn)代的社會來說至關重要。近年來,關于學生自殺、實施暴力、戕害生靈和沉迷網(wǎng)絡等一系列惡性事件常見于報端,由此,凸顯出在社會轉型時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2012年1月首屆大學生生命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省市的20余家高校的專家代表集聚北京,圍繞新時期我國生命教育的實施、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展開了深入的研討。生命教育并非只是大學階段的教育理念,它應該貫穿于一個人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之一,因此,在學校的各門學科教學中,更應該突出對于生命教育的重視,從而更好地達到對生命教育的推進與實施。

一、生命教育課程理念的全新構建

“生命教育”最初是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提出,其所創(chuàng)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很快被人們所熟知,并且受到了高度的重視。隨后,澳大利亞、英國、新西蘭和日本等國家也相繼開展了生命教育。日本在1989年修改的《教學大綱》中針對青少年的自殺、暴力、破壞環(huán)境和浪費等現(xiàn)象日益嚴重的現(xiàn)實,明確提出以尊重個人、敬畏生命等觀念來定位德育的目標。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余裕教育”的理念就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其目的是幫助青少年更好地認識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們能夠勇敢面對人生困難和挫折,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我國,最早開展生命教育的是香港和臺灣地區(qū),香港和臺灣地區(qū)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相繼在學校開展了生命教育課程,臺灣更是將2001年設為生命教育年。目前,臺灣地區(qū)的生命教育研究機構大量涌現(xiàn),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其課程日臻完善,極具特色。香港的生命教育亦是以個人的“生命價值”為基準,在價值取向上以人和人的生命為本,其課程均是圍繞認識自我、理解生命和把握生命真諦所構建的。我國大陸地區(qū)近幾年也逐漸開始關注生命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在一些學校已試點開展生命教育課程,但是縱觀總體,我國大陸的生命教育課程建設仍然處于一種相對滯后的狀態(tài)。目前,在中國大陸,很少有學校專門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在師資、教材建設和課程計劃等方面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

生命教育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應該是一種教育理念,貫穿于學科教學和所有的教育活動之中。堅持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既不能強加式粘合,也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1]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構建上,首先應該做到具有明確的目標性,生命教育的實施必須做到有計劃,不能完全依靠各門學科和教師在課堂的隨機實施。要制訂出生命教育學科的教學計劃,逐步形成各門學科在生命教育學科中的滲透序列。其次,應該做到自然性,即緊扣教材,潛移默化。強調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并不是拋開載體,牽強附會和生搬硬套,并非要在每一個單元、每一個具體知識點上突出關于生命教育的說教。生命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應該從教材的實際出發(fā),交融于知識的講解和練習之中,使其與學科專業(yè)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xiàn)傳授專業(yè)文化知識和滲透生命教育的“無縫對接”。不僅要做到防止割裂教材,生搬硬套,又要注意避免脫離知識點和任意發(fā)揮。最后,應該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即把握學科的特點,適當切入;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講求效果。各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結構與體系,其學科知識跟生命教育理念哪里聯(lián)系密切,哪些章節(jié)和課文能夠更好地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都需要深入研討,尋求最佳的結合點,避免生命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的隨意性,提高其針對性。只有準確找出生命教育、學科知識和學生需求的最佳契合點,才能做到生命教育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的實效性。

二、注重生命教育在人文學科中的滲透

生命教育在我國的推進與實施基本基于兩種取向,一是把生命教育作為一種對于教育本真的解讀;二是把生命教育作為教育領域里的一種特殊內容,是對現(xiàn)有教育內容的必要充實。學校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機構,其任何文化教育活動都必然包含一定的人文價值,這些人文價值也自然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生命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首先要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時要做到自然、有機和有效。生命教育在學科中的滲透并非是強加式,因為它并不是簡單的口號,也不是只靠教師對文章的分析就可以達到的。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過程中,循序漸進滲透進語文課本,逐步達成目標。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應該做到水到渠成和潤物細無聲。用語言和文字的魅力去感染學生、靠文字所塑造的生動形象去影響學生,使其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人文性、更加有效地滲透生命教育。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最寶貴的東西可謂是生命,學生可以通過對語文教材中精美課文的閱讀深深地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但是,在生活中伴隨我們的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困難與險境。作為教師應該及時與學生溝通,更多的是從精神層面上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示范地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對于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直面人生,勇敢地挑戰(zhàn)一切艱難困苦,這樣才能把握生命的羅盤,走向輝煌的人生。“生活”可以說是語文教學最廣闊的背景,很多教學素材都來源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是語文教學的必經(jīng)之路。例如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殘疾人”和“好心人”為主題,讓學生通過對素材的觀察和親自模仿等方式去體驗殘疾人生活之不易和好心人樂于助人的行為。這樣,在讓學生學會如何描寫情景的同時,能夠體悟人生的變幻和含義。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領會到生命的可貴,能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歷史是人類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的一個過程。它同哲學和文學一樣,最終目的就是要關注人的心靈和生存狀態(tài)。[2]歷史教育就是有關人性的教育,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見解,高尚的品格,以及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歷史學科擔負著傳承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國家的政治理想與價值觀念的重任。因此,歷史學科其根本目的就是呵護學生的心靈,關愛學生的成長。在推廣生命教育時應該注重與歷史學科的聯(lián)系,首先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最后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煥發(fā)生命色彩。歷史是一門基礎人文學科,記載人類生命發(fā)展的整個歷程,同時也蘊含著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豐富資源。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生命素材,能夠靈活地運用,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作為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人文學科,歷史是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之一,歷史學科的教學應該突顯中外歷史偉人的主要事跡,通過優(yōu)秀的歷史人物來顯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典型的歷史事件讓學生體驗生命,感受生命的厚重,進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

三、加強生命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拓展與延伸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其心理健康,開發(fā)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一項教育活動。要進一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不僅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情況,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成功和幸福。這種強調人的價值和人文關懷,以積極向上的心理學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與實施方法的全新解讀,與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相一致。

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來看,生命教育未來的走向勢必更加廣闊,會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與延伸。事實上,目前很多學生所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并非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而是其所持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錯位,最后導致的觀念沖突,實際上是生命的困惑。但是當學生出現(xiàn)嚴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偏差時,心理健康教育卻顯得那樣的蒼白無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實屬必然。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生命教育所提出的“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和感悟生命真諦”等人生觀則探討得更加深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生命教育的融入,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提升。生命教育所關注的相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如漠視生命、人際困頓、自暴自棄等,但是其著眼點并不是僅限于此,而是更深層次探究問題的根源。在其所關注的內容上,生命教育中包含許多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忽視的內容。比如死亡教育、孤獨教育和環(huán)保教育等,因此,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深的內涵,更遠的發(fā)展與延伸。[3]

在推進生命教育時,應該注意將目前學生對生命意識的缺失作為一項核心內容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法國著名學者埃米爾·迪爾凱姆在其著作中提到,自殺大致分為三類,包括利己性自殺、利他性自殺和失范性自殺。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此時的學生處于高度敏感期,內心世界脆弱又復雜,在處理問題時必然會經(jīng)驗不足,導致不當?shù)慕Y果,非常容易沖動、走極端,尤其是面對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和就業(yè)等問題上則更加明顯。故而,大學生自殺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又呈現(xiàn)出明顯的利己特征。同時,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極速發(fā)展和巨變也沖擊了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致一系列失范性的后果??傮w來看,生命意識的缺失是導致大學生沖動、極端和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同時也是一種心理危機和不能忽視的異常心理現(xiàn)象。推進大學生生命教育,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有關生命教育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生命教育,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才能使其生活充滿陽光,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避免困頓、極端和自殺等不良行為。

四、結語

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擁有健全的人格,能夠正確理解生命的含義是人發(fā)展的基礎。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珍愛生命,敬畏生命。[4]生命教育在學校的推進不應該另起爐灶,而是要結合現(xiàn)有的學校教學資源。將其與人文學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采用在學科中滲透的多元形式,讓學生學習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并不僅僅是對其相關知識和理論的傳授,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和生活體驗去真正體悟生命教育的真諦。因此,加強生命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以及開展多元的教育形式,對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學校課程建設和學生的發(fā)展作出了必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賢中,毛偉.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四川教育,2009,(1).

[2]程俠.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

2008:33-35.

[3]張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