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

第1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一、高效課堂的相關概念分析

高效課堂就是高效率課堂的簡稱,簡單地說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有效達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發(fā)展的最高水平,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基礎就是高效教學。當前關于高效課堂的研究論述較多,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觀點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少的環(huán)節(jié),投入較少的精力來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因素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單一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當中,往往是以老師為主體,老師采用單純的講授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收。即使有互動,都是淺層互動,形式大于內(nèi)容。師生、生生互動的次數(shù)比以往雖有明顯增加,但互動的質(zhì)量并不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傾向。

2.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

學生消極被動地學習主要是由于教學形式單一化而造成的,其局限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堂氣氛沉悶,缺少生動性和吸引性。第二,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都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習慣于使課程內(nèi)容保持對于學生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問題的封閉性,從書本到書本,不能有效地選擇補充性的教學資源。

三、打造高效小學語文課堂的措施

1.多種教學方法并舉

教學方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一教學目的,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方法。如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閱讀法、歸納法和案例教學法,等等。

2.采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已經(jīng)作為一種技術深入到教學過程中,多媒體具備傳統(tǒng)教學方法所沒有的優(yōu)點,如多媒體課件教學可以有效地融合圖片、聲音、視頻等各種信息,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堂思考和學習。

3.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與認同感的增強

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業(yè)務素質(zhì),擔負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為學生的學習行為起好啟動、引導、調(diào)節(jié)、激發(fā)、定向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沖.走向高效語文課堂教學五環(huán)節(jié)[J].中國教育學刊,2011(S2).

第2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280-01

引言:

口語指的是對語言的表達性運用,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日常的說話交流統(tǒng)稱為口語應用,但是由于個人素質(zhì)不同,同樣一句話說出來,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起到的交流作用是不一樣的。優(yōu)秀的口才和表達力強的口語練習,應該從小學語文的口語教學開始抓起。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交際”的重視度不夠

口語的實際內(nèi)容是說話,但應該是邏輯明晰、具有美感的說話,這種邏輯性和美感應表現(xiàn)在學生日常用語當中。然而,很多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單純將語言美感局限在學生的朗讀、辯論和主持人等口才、才藝表現(xiàn)中,對實際交際的重視度不夠。

2、對口語語言細節(jié)的教育不足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知識和能力快速增長的時期,不僅包括學生的識字量、閱讀速度、理解能力,也包括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學生未入學之前所學習的口語中,有許多不規(guī)范的語言細節(jié),例如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語速過快或過慢、口吃等,都應該通過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而得到改善,但實際上,口語交際教學并未做到這一點。

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實踐

1、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口語教學環(huán)境

為了解決小學口語交際教學偏重“口才”和“藝術”而不重視日常交際應用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定更加生活化的口語教學環(huán)境,通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口語應用心理,去塑造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現(xiàn)口語交際的美感。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計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兩個視頻,均為小學生乘坐公交車上學過程中,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故事,兩組視頻中的小學生在上學的過程中分別經(jīng)歷了“給老人讓座”、“跟同學打招呼”:“司機急剎車差點摔倒”三個場景,第一組視頻中的小學生說話聲音很大,而且沒有禮貌用語,更沒有“交際”;第二組視頻中的小學生則在口語表達方面展現(xiàn)出青少年的禮貌和熱情。在看完兩組視頻后,我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陷入了一陣沉默。當我詢問他們?yōu)槭裁闯聊臅r候,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平時的行為更像是第一組視頻中的小學生,而他們更愿意做第二組視頻中的小學生。

2、采用游戲型的教學方法

有很多小學生平時不愛說話,更不喜歡參加演講比賽、主持人比賽等活動,要使這些沉默寡言的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就必須使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富有樂趣。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游戲型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出一個“猜我說的是什么”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請一名用三個句子去描述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然后另一個學生去猜,猜到之后不要說出答案,只是寫在紙上,然后用另外三個句子去描述,請下一位學生猜;以此類推直到一組結束,翻開每個人的答案板,與第一名學生所描述的相符合即為答對。例如,學生要描述“天安門廣場”,說以下三個句子“這是一個宏偉的建筑物”、“這個建筑物位于首都北京”、“這個建筑物占地廣闊,每天都會在那里舉行升旗儀式”......。這樣使學生們通過游戲進行交流,使“說話”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學生需要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用各種形容詞盡量確切地進行表達,如此一來,不僅學生對口語應用的興趣大大提升,也能夠更加主動地去重視口語交際中的詞匯運用。

3、在教學中即時練習口語

除了對比教學和游戲教學,我還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即時訓練”的方法,促進學生對語言表達的反應能力以及在語言表達過程中應用表象和想象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火燒云》一課之后,我要求學生合上課本,從記憶中搜索自己見過的各種云彩,然后即時提出問題:“你見過的顏色最奇怪的云彩是怎樣的?”,有的學生回答:“云彩是黑灰色的”,我就提醒他:“要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學生馬上意會:“我見到的顏色最奇怪的云彩是黑灰色的,它出現(xiàn)在夏天的傍晚”。此類即時的口語練習能夠使學生馬上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口語交際當中去,直接提高了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迅速發(fā)展起來。

三、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總結

1、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形式對學生口語能力發(fā)展十分重要

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實踐表明,不同的口語教學形式對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幫助是不一樣的,多樣化的、活潑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形式更適合小學生口語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主動學習是英語口語能力培養(yǎng)的要點

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多樣化的口語教學方式引發(fā)學生自動學習口語、進行口語練習,這是與傳統(tǒng)的語文口語教學最大的區(qū)別之所在??梢姡谡Z文口語教學中,教師無論使用何種教學方法,都應該以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發(fā)揮為教學的要點。

結語:

每種教學方法的使用都能夠使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得到發(fā)展,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完善,而教學方法的完善,是提高口語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因此,在以后的口語教學過程中,應定時對教學結果進行評估,才能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教學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丁 瑩.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方法探究[J].課外語文,2014(11):115-117.

第3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小學語文課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著力提高學生素質(zhì)。我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動性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控制者、成績的評判者,是學生學習的絕對權威。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良好互動,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對學習沒有興趣。而新課標則強調(diào):在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要求:要通過交流互動,在師生間建立起平等的、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理解、寬容和關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知識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其自由討論問題、自由發(fā)言、自由支配學習時間,讓他們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只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積極、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全方位的參與,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寬容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可能的條件下,給學生一定的權力和機會,為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遇,促進創(chuàng)造的出現(xiàn)。要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意識,努力營造和諧、平等的學習氣氛,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讓他們在開放自由平等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性學習,勤于思考,踴躍提出自己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問題,不論對與錯教師都應給予表揚,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成功的樂趣和榮譽感,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

二、以學生為主體,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直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主。語文課常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利用講解,板書和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以教材為依據(jù)向?qū)W生傳授知識。學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教師是知識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教材、參考資料以及教師的個人經(jīng)驗是知識來源,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容。在這種模式下,語文課堂教學便有“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師充分“咀嚼”的內(nèi)容,到了學生“口中”自然也就變味了。學生的思維習慣了順從接受,漸漸對變化和發(fā)展產(chǎn)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識,自己也忘記了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當然,講授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點,如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利于控制課堂時間,利于同時向眾多學生傳授。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灌輸式和絕對化的課堂教學阻礙了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又要讓學生重視接受學習;既要扭轉(zhuǎn)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又要倡導具有啟發(fā)性的接受學習,把個人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使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結合起來;既要努力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又必須切實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的個性和人格能夠得到健康發(fā)展,扭轉(zhuǎn)以前小學語文教學只注重語言訓練,忽略學生人格發(fā)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變以前只關注幾個語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錯誤做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進步,獲得發(fā)展;要以人文精神為基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師要認真學習人文主義的教育理論,要讓人文精神充滿自己的靈魂,真正做到對學生負責,愛護、關心學生。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后,可創(chuàng)設情景、直觀形象,表現(xiàn)力和可控性強,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有意、有序地觀察事物,同時也可使課文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字詞變得容易理解。多媒體教學可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多媒體的畫面和配音可指導學生讀出語感。多媒體中的音樂可以激發(fā)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內(nèi)容不同,運用的多媒體課件也不同。在寫景、寫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樂,來烘托、渲染氣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體的運用,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只要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正確引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自由飛翔。多媒體教學把學生帶進了一個聲、像、圖、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虛擬的幻想空間,從而給學生提供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但是網(wǎng)絡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學習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待多媒體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讓他們能夠通過快捷的網(wǎng)絡獲得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料。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第4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小學教學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進行探討,運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進而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將低效課堂向高效課堂轉(zhuǎn)變。首先要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探索出符合不同學生需要的綜合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更好的學習。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樂在其中

小學屬于人格和性格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有自己特別的方式和方法,其對教學有著特殊的要求,枯燥、單調(diào)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并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因此,教師在實施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鮮活,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讓學生對學習興趣盎然,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

例如,教師在對《故鄉(xiāng)的元宵》這一課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在授課之前應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意義的元宵節(jié)的圖片,然后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在展示的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元宵節(jié)的感受,以及元宵節(jié)時的布置、相關的活動和習俗,為學生營造出一種元宵節(jié)的氛圍,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進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多媒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已經(jīng)演變成課堂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其可以將枯燥的教學知識生動、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運用視頻、圖片和音效等手段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同時,多媒體這一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成功地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對《春天來了》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開展課堂教學。首先,教師播放有關春天到來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春意和鳥語花香的感覺,然后結合文章的內(nèi)容展示幾張春天美景的圖片,將文章中的相關內(nèi)容生動、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

三、注重教學內(nèi)容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而教學內(nèi)容的導入也并不是只有一種模式,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風格以及性格特點和教學經(jīng)驗不同決定了每個教師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種教學內(nèi)容的導入方法。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以自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經(jīng)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特點、學習方式以及愛好等為主導構建一種有效的教學內(nèi)容導入方法,主要的課堂引入方法有談話、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以及提問質(zhì)疑等。

例如,教師在對《對子歌》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先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學內(nèi)容。首先,教師可以展示一個學生經(jīng)??吹降膶ψ?,也就是對聯(lián),讓學生欣賞,之后提出問題“你們認為對子有哪些特征呢?”學生會說出“字數(shù)一樣”“聲調(diào)和諧”等自己的看法,在學生發(fā)表完自己的見解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總結,進而引入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當中,享受課堂教學的氛圍,更好地學習。

四、采用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探討和交流

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問題為載體創(chuàng)設的一種教學情境或者是途徑,是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過程,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探討中對教學內(nèi)容有全面的理解,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印象,進而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構建了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例如,教師在對《蜻蜓和螞蟻》這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實施教學。首先,教師要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文章有大體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師將學生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若干個小組,讓學生討論“本文主要講述了蜻蜓與螞蟻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什么事情?”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參與到各小組的討論當中,當學生思路偏離的時候,及時地給予指正和點撥,之后,由每個小組派出一個學生回答,最后由老師總結。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總結能力,讓學生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更好的掌握,同時也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和質(zhì)量。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做的不僅僅是讓課堂充滿活力,同時,也要讓課堂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點,讓其成為學生可以自主和快樂學習的場所。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通過老師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第5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策略;學習方式思考

中圖分類號:H319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當前,社會生產(chǎn)越來越講究提高工作效率和質(zhì)量。在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每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努力追求課堂的實效性。課堂的實效性是適應社會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現(xiàn)代教育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的基本需求,是了解小學生心理、能力、經(jīng)驗、性格、意愿等素質(zhì)的基本手段。具體來講,課堂的實效性需要教育人員積極設計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動機。小學語文教育是塑造一個人素質(zhì)的基礎,因此,其對人的教育應該是整體與全面性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讓學習者學到各種語文知識,還應讓其具備各種基本能力,接受正確的道德觀與正確的價值觀,要讓學生擁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標。所以,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育的實效性教學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什么,看學生獲得的具體人格的進步和心靈的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核心

參與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包括學生和老師,但是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核心卻應該是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才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因素。學生是參與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學生主體參與就沒有教學活動的產(chǎn)生,學生是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始發(fā)、過程和質(zhì)量的關鍵因子。學生的參與應是全員積極、有效的參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兩種表現(xiàn)為:1)學生情緒飽滿:學生的參與應該是積極的、活躍的、主動的,而不是被迫的參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這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2)參與面廣:絕大多數(shù)都能參與教學,而不是少數(shù)學生。

孩子積極參與語文教學課堂最重要的是其思維的積極參與。思維活動是一個人認知的核心,思維的真正參與,就能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離開孩子思維的真正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習結果。因此說,有效參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但在目前實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積極有效參與教學活動的孩子并不是很多,總有一部分孩子參與度不高,甚至不愿參與。因此,如何改善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就迫在眉睫。

三、如何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思考

造成孩子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不應該責怪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而應該多從自己的方面去尋找原因,按照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有意識地激發(fā)孩子參與小學語文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孩子學習的心理需要設計對應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不同層次的孩子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目前。積極推廣"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力方式。其具體的理念和措施有:

第一、加強孩子學習目的的教育:我們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孩子把當前的學習同其未來的社會生活相結合,使孩子把學習初衷同個人理想前途相聯(lián)系。

第二、滿足孩子求知欲的需要,增強孩子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孩子學習需要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一般來言,孩子剛開始時對語文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欲,都想著探索語言世界的奧妙。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有些孩子會漸漸失去語文學習的興趣,究其原因應該是目前語文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不能使他們的求知欲得到滿足。因此,我們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尋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的改革,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四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

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要以孩子的活動為主線,激勵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chuàng)造。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各種活動,特別是以師生、生生的合作活動為主要形式,組織活動讓學生動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發(fā)展。

第一、營造寬松、民主、平等、自由、友善的語文課堂氣氛

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孩子與老師是平等的。我們應放棄高高在上的教師權威,保持與人為善、和藹可親的性格特征,積極促進有利于孩子主體參與語文課堂的人際氛圍,盡量使每個孩子積極主動參與語文的學習。

第二、開展多種學習活動,給每一個孩子創(chuàng)造同樣的表現(xiàn)機會。

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學習活動主要有自學、對學、群學(包括小組交流、班級交流)。

首先,"自學"是指孩子對語文學習內(nèi)容進行信息收集與處理,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技巧、特色,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的過程。"自學"是孩子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我們應積極培養(yǎng)孩子自學的能力。

其次,"互研"是合作的一種形式,指同桌或小組的"對學"。孩子的個性化理解,其思維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有迷惑,是否有新的感受理解等,關系到孩子個性化學習的質(zhì)量,更影響到孩子能力的提升。對此,我們在教學中在充分讓孩子自學之后,采取"同桌"或"分小組"互研,交流孩子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質(zhì)疑,相互欣賞,相互評價。傾聽孩子的見解,觸發(fā)孩子新的思維。讓孩子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求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參與討論交流。"互研"的學習方式給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以表現(xiàn)的機會,提高了成績差的孩子的信心和學習興趣,降低了其學習的困難。

最后、"展示、評價交流",是一種全班師生共同參與的"群學"。在這個平臺上,各小組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傾聽他人和老師的評價和意見。可最大限度的啟迪、感染、激發(fā)、碰撞,喚醒孩子語文學習的靈感,使孩子充分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總之,開展小學語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孩子的個性差異,語言理解和語文情感體驗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能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實現(xiàn)了真正的語文課堂實效化。

參考文獻:

1《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與方法》

第6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論文摘 要】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出現(xiàn)的脫節(jié)問題,會直接影響初中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會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顯然,如何解決脫節(jié)問題是中學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為此,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關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思路和策略。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會對學生學習語文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本文旨在引導語文教師提高銜接意識,因為其銜接意識的強弱、銜接教學策略的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地完成與小學教學的銜接,也直接關系到小升初的學生能否順利渡過銜接期,更直接關系到中學語文教學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語文知識教學的銜接策略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銜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學化手段。知識教學應穿插在閱讀教學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要和文本教學緊密結合,要和學生的語言應用實際相結合。把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nèi)容滲透到課文當中,并結合語言的實際運用來理解語文知識。例如:進行修辭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學時,可結合理解文意進行,既對修辭及作用有準確的認識,又有針對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委派“漢字監(jiān)督員”的形式,監(jiān)督易錯字和易混淆字的書寫;結合作文評改對容易出錯的語法現(xiàn)象進行糾正,引導學生自覺掌握語言規(guī)律,提高正確運用語法的能力。知識教學與知識訓練相結合堅持知識與訓練統(tǒng)一的原則,以知識為先導,以訓練為主線。在授課過程中,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為使學生理解新知識,練習也相應地發(fā)揮作用,成為應用新知識解題的針對性練習。一般來說知識的學習應該進行單項練習,當積累了一定程度后,就應當安排綜合練習,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在中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應采用練習鞏固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能使學生把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智力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銜接的策略

    閱讀教學是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認知性閱讀以認識漢字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為起點,以提取文本意義為初級階段目標,在這個層次上的思維主要是記憶。認知性閱讀主要是對閱讀材料的客觀梳理。

    表現(xiàn)為:(1)能夠認字、釋詞、通讀課文;(2)能夠復述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夠理清課文段落、情節(jié)結構;(4)能夠依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這種記憶力強化訓練雖然是表層思維但是必不可少。(5)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學習瀏覽,能根據(jù)需要收集有關材料?!鶕?jù)大綱,小學語文主要是一門基礎學科,而且受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限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認知性閱讀是閱讀的初級階段,超越這個階段,一開始就要求缺乏閱讀積累的少年兒童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

    小升初的學生習慣了小學教師的這種認知性閱讀教法,若初中教師不了解這點,不用適合他們實際的學法指導他們,不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需要適當調(diào)整自己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加強教法上的銜接,而是一開始就采用中學中常用的質(zhì)疑、探究、合作和自學等教學方法,學生肯定一時無法適應,所以筆者在給小升初的新生授課時第一個月仍主要沿用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只稍微滲入一些理解性閱讀的教學方法。理解性閱讀就是學生通過認讀,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礎上,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想象、聯(lián)想、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質(zhì),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認知基礎上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與寫法的領會和把握,是認知的發(fā)展和深入,是閱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理解過程即思維過程,如果只認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nèi)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 作文教學銜接的策略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進一步了解中小學初中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中小學生作文銜接教學的對策,對于提高中小學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現(xiàn)實意義。

    中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作文寫作的知識、技巧和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而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幾乎不涉及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學生一進中學就得面對這些學習內(nèi)容。面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不是僅憑教師一講就會明白的,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沒有一定的寫作知識,沒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訓練,學生很難達到這個要求。事實上,剛剛進入中學的7年級學生與小學5、6年級的學生相比,在這些方面沒有絲毫優(yōu)勢,要他們立即適應中學的作文學習,是不現(xiàn)實的。中小學作文要求的這種差異就要求教師高度關注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銜接問題,積極探究作文銜接時的教學方法,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具有的共性,進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異并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級學生進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縮短或消除“銜接”教學中的“滯留期”,使小升初的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作文寫作。

    四、 結論

    筆者通過對銜接策略的研究給其他面臨同樣困惑的教師提供一些銜接的對策,這樣既對小學語文教學有借鑒、指導作用,又對中學語文教學有預警、提醒作用,同時緩解小升初學生的各種不適應障礙,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銜接期,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jié)奏快速的初中語文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為他們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第7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中最常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可以促進師生間的互動,還可以檢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掌握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本文針對課堂提問在小W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實施對策

我國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備受重視,小學教學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第一個關鍵階段,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第一個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責任重大,作為為學生傳播語文知識的第一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把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拋給學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適當提問既可以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又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一、課堂提問對于小學生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

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具有愛表現(xiàn)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小學語文教學一般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實現(xiàn)師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有重大意義。學生通過小學語文課堂中回答問題,加強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其思維意識的能力。而且這種方式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并針對學生學習的弱點進行指導。課堂提問最大的優(yōu)勢是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又改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應用現(xiàn)狀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它在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等方面,發(fā)揮著其他教學方法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落實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卻存在很多問題。

(一)與學生實際情況脫離

課堂提問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與學生實際情況脫離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教師在課堂提問中多以教師角度出發(fā),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思路出發(fā)點進行教學,難以對學生學習起引導作用,而且教師的這種閉門造車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而且脫離學生實際的提問不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

(二)課堂提問的形式化

課堂提問雖然是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但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導致課堂提問形式化嚴重,對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影響不明顯。一般情況下,由教師根據(jù)課文中心內(nèi)容向?qū)W生拋出問題,使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由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與語文課文重點知識聯(lián)系少,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相對膚淺,失去了課堂提問的意義。同時會有一部分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濫竽充數(shù)的閑聊,降低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三)難以使全體同學參與其中

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大多選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回答問題,由于教師的提問對象不廣泛致使學生對課堂提問參與度低,大部分學生不能參與到課堂提問中。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和性格內(nèi)向的同學不積極參與互動,長期下去,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會越來越嚴重,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師教課。

三、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實施策略

(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方式

課堂提問的巧妙之處在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可以抓住教學關鍵點和教學重點,并做到內(nèi)容充實、形式新穎,才能夠啟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既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關,又要與語文知識點相關聯(lián),才會使學生在思考答案時聯(lián)系課文,熟練掌握語文知識點,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問題只需要聯(lián)系課文的主脈絡,對課文中重點知識點進行加工,再將問題拋給學生,使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加以引導。

例如,在學習《曼谷的小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選幾名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教師可以在學生熟讀課文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大家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寫作的嗎?”學生在研究討論后容易得出“按事情先后發(fā)展的順序進行寫作”的錯誤答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直接否定學生答案,而應該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曼谷的小象》這篇課文按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可以劃分為幾部分?”學生會再次熟讀課文,把課文劃分為三部分,教師繼續(xù)提問題:“《曼谷的小象》第一部分講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講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講的是什么?”通過提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很容易找到課文的主脈絡,總結出課文的寫作順序“小象陷車、小象拉車、小象洗車”。由此可見,教師科學合理的實際課堂提問??梢猿浞职l(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質(zhì)量。

(二)確保問題的階梯性和啟發(fā)性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增強學生課堂參與度是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是需要使問題具有階梯性和啟發(fā)性。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參與課堂提問,教師可以在提出問題之前使用舉例方法為所提問題做鋪墊,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望,因此需要教師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同時教師可以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提出問題,保證所提問題的階梯性。教師從基礎問題開始提問,隨著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教師提出課文中難點問題,這種循序漸進的階梯性問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結 語】

通過本文分析,課堂提問在小學教學中有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教師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學生后續(xù)對語文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黃駿.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對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11)

第8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朗讀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朗讀教學又可稱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我國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語文情感,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語言,發(fā)展學生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深刻了解朗讀作用的基礎上,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習慣,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作用有哪些呢?筆者在此進行了探討、總結。

一、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語文教學在本質(zhì)上屬于語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朗讀教學和朗讀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字音的正確讀法、語調(diào)的運用技巧,讓學生了解如何通過語速節(jié)奏變化進行有情感的朗讀。對小學生而言,將字音讀對、讀準確是一項基本的要求,但是許多學生在平舌音、卷舌音、前后鼻音、兒化音朗讀中存在一定困難。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示范、朗讀指導和朗讀訓練讓學生了解字音的正確讀法。此外,小學生普遍在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因此,許多人在閱讀中常常會因為語言文字、標點符號把握不準出現(xiàn)語調(diào)、語速方面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在朗讀中重點開展語調(diào)和語速節(jié)奏訓練,教導學生如何正確把握文章語調(diào)、節(jié)奏,提高學生的語言處理技巧。如在二年級下冊課文《筍芽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在朗讀“的、兒、地”等虛詞時的讀法,讓學生通過輕重音辨析和輕聲處理提高語文朗讀的正確性。這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二、啟發(fā)學生思維

朗讀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語文課文用聲音朗讀出來,在朗讀過程中,朗讀者還要融入豐富的感情、伴隨著一定的思維活動,這是朗讀的基本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朗讀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有情感的朗讀或朗讀教學,將無聲的文字經(jīng)過加工轉(zhuǎn)換成有聲的語言,再現(xiàn)作者所構建的某種場景,可讓學生對閱讀教學、語文知識的美感和內(nèi)涵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進而使學生在濃郁的知識氛圍中受到感情熏陶、有所感悟。同樣,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進行想象,并根據(jù)角色個性揣摩角色應用的語氣語調(diào),讓學生邊進行情境和畫面想象邊進行有情感的朗讀。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還能激發(fā)學生愉悅的情感,增加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歷經(jīng)了多次小學語文教材改革,小學語文教材的覆蓋面更廣,其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象、神奇的科學知識、意境深遠的古代詩歌使得小學語文教材充滿了知識美、形式美。在朗讀教學中,教師運用輕重不同的語氣、高低不同的語調(diào)、快慢不同的語速,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和觸覺器官,撥動他們的心弦,豐富學生語文藝術形象的體驗與感受。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朗讀教學引導學生進入情真意美的語文教學情境中,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細讀、精讀感悟語文語言的形式美和節(jié)奏美,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葡萄溝》一文時,可以指導學生在朗讀時根據(jù)文字想象書中所描繪的美麗景象,然后再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葡萄溝的影像和圖片,讓學生對“茂密的枝葉”、“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等景象有一個深切的體會;再讓學生通過朗讀、吟誦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使學生從人文和自然美景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激發(fā)其內(nèi)心熱愛祖國地理風光、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語文雖然具有鮮明的學科性,但是小學語文教材的范圍卻非常廣,語文知識的人文、道德內(nèi)涵非常豐富,這就使得小學語文具有一定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這也是教育界一直主張在語文教育中滲透素質(zhì)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既可以通過人文精神宣揚和道德教育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進行課堂設計,巧妙進行心理疏導,以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學效果。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素質(zhì)教育、心理教育內(nèi)容,為在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做好充分準備;其次,教師要精心進行課堂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背誦、回答、師生互動中展現(xiàn)自己的活力,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構建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用平等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用民主的方式去指導和組織學生,用適當?shù)姆绞綌U大學生信息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和成就感,進而使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能釋放壓力、樹立自信心理、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意志。

參考文獻

[1]黃小鳳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讀的作用分析[J].學周刊,2014-12-25。

第9篇:小學語文常用的教學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5A-0064-04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謂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條件下,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1]。換言之,教學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現(xiàn)有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仍有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把握不到位,課前準備草率,缺乏針對實情的教學設計,處理三維目標心中無數(shù),課堂形式浮華等問題。這些均造成課堂教學中有效性的嚴重缺失,抑制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尤其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更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實效不大的現(xiàn)象,又回到了課后靠“磨”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舊路上。

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無疑是為小學語文教師們進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盞明燈,為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枷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這個背景下,筆者結合新課標的理論要求和一線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落實和優(yōu)化閱讀教學三維目標,為有效閱讀教學找準方向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基礎,有效的教學首先需要制定科學、準確、可行的教學三維目標。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經(jīng)常出現(xiàn)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問題。例如,制定“空、大、難”的情感目標;不確定字詞默讀范圍,不理清教材重難點;弱化課文與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忽視單元教學目標等。

(一)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準確表達閱讀教學的三維目標

新課標提倡教學目標均需滿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概括來講,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需落實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方面主要是學生掌握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知識能力,了解更多語文知識。過程與方法方面是學生鍛煉自主思考能力、語文應用能力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是學生了解人文情懷和優(yōu)秀品德,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策略的基礎應扎根于教材,把握閱讀教學要點,科學合理制定教學目標。課時目標是教學的立足點,它包括三維目標的實施,是對字、詞、句、篇和聽、說、讀、寫的有機整合。以古詩教學為例,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①要熟讀古詩;②拆字成詞,連詞成句;③了解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④背誦古詩。制定三維目標時,要準確、清晰、可視化表達目標,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闡述目標。當然,不僅要鉆研教材,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頂層設計,整合優(yōu)化三維目標,實現(xiàn)課與課、課與單元、單元與單元的銜接

關注頂層設計,除了落實三維目標,從三個層次構建閱讀教學的目標,還需要注意的是,三維目標本身也是一個整體,要整合優(yōu)化三維目標,有機融合三維目標,使“學習過程與方法”服務于“知識與技能”,“知識與技能”促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深化“知識與技能”,三者既有層次的梯度,也能緊密連接。同時,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課一課來教,更加關注課與課、課與單元、單元與單元的銜接。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必須使目標整合優(yōu)化,單元目標關聯(lián)化。

二、簡化和聚焦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為有效閱讀教學打下基礎

對于閱讀教學,崔巒老師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太多,比較繁瑣?!庇捎诃h(huán)節(jié)過多,結果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覺。在教學設計上,筆者結合一線教學經(jīng)驗,主張削枝強干,把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成幾個板塊,然后一步一步進行,效果會更好。

(一)簡化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真正的好課應該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簡潔的,能實現(xiàn)“一課一得”或“兩得”。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說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以執(zhí)教《丑小鴨》為例:①學生默讀課文,讀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記號;②交流自學收獲,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③教師找準切入點,及時質(zhì)疑,如:丑小鴨離開家,對不對?丑小鴨在家會不會變成天鵝?讓學生分成兩組辯論,通過正反兩組的激烈辯論,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這樣不光是課文的內(nèi)容,還有語言的積累,都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④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估計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如:寫小動物的方法,與人相處的方法,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等等。簡潔連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聚焦到課堂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中。

(二)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需求找準切入點

有效課堂教學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xiàn)。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習目標、學生的認知實際選好講課的切入點[2]。通常,識字、讀句、培養(yǎng)情感是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應把握三維目標,根據(jù)具體的閱讀文本要求,找準切入點。例如,通過分析文章的教學目標,判斷教學設計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點段落,還是需要對重點字、句進行推敲與領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找到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當然,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的需求找準切入點。又如:設計《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注重教學問題設計,利用問題直奔課文中心:“我為什么只要葫蘆?”“我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下,設計好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能帶動一堂課,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3]。

三、靈活和多元選擇閱讀教學方法,為有效閱讀教學增添動力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并非一成不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jù)閱讀教學的時間進行調(diào)節(jié)與控制。尤其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路寬廣,經(jīng)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問題,教師都需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法。

(一)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關注每位學生,讓課堂成為每位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大舞臺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語文教學觀念也逐漸往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遵循語言應用規(guī)律與關注語文情感表達等方面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充滿生機又復雜多變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關注它的每一個個體――學生。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年齡較大的教師經(jīng)驗豐富,管理學生井井有條,但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學質(zhì)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把學生當做是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命個體,而當做一種教學阻力。尤其是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掉隊,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調(diào)整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及時糾正,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學得馬馬虎虎,課堂就談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據(jù)課文特點運用多模式的教學,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標提倡多元模式教學,摒棄單一模式,無論采用哪種模式,最終都是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情景體驗為核心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學模式是“導、練、評、賞”。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文章的過程當中幫助學生感悟中心情感,積累好詞好句,如《北京亮起來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滿探究性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以開放性的問題為導向,常用的教學模式是“明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答案”。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少量貫穿全文的問題作為引導,鼓勵和引導學生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進行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為你驕傲》、《最大的“書”》等。寓言明理的閱讀課文,多數(shù)是讀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學模式是“初讀、熟讀、再讀、明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指導學生了解大意、掌握重點詞語、悟出核心道理,在學習過程當中滲透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寫法有特色的文章,則可以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進行仿寫,常用的教學模式是“了解寫法,嘗試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溝》、《充氣雨衣》等。選讀的課文教學,則可采用“通讀、知大意、分享”的教學模式??偟膩碇v,閱讀教學教無定法,不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據(jù)文章類型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三)師生相互溝通,有利于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教學

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是主體,本該屬于學生學習交往互動的過程也變成了教師的“滿堂灌”。學生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學習效果差。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即使是低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見識增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活動設計加強溝通,從主體轉(zhuǎn)為主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閱讀教學的提升在于學生的表達,這樣在地位平等的課堂中進行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就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四)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主體。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師都認為一問一答或給學生提出閱讀要求就是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就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了,學生的學習地位就提高了。經(jīng)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好像提高了,但學習興趣還是不濃,其原因是學生的學習還是圍著教師的問題轉(zhuǎn),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沒有掌握真正的學習方法。筆者認為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才能在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讀課題,質(zhì)疑:為什么說“我”是最弱小的?學生心存疑問,閱讀課文,在找答案中再發(fā)現(xiàn)問題:媽媽為什么說“我”是勇敢的孩子?學生深入閱讀課文,解決問題,最后延伸實踐:我是最弱小的嗎?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說一說。

四、關注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有效閱讀教學提供保障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多想多問、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一)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思多問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發(fā)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分析問題。語文閱讀的教學難點不在于字詞、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在實際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常常局限在個別生僻字詞的學習,對于關鍵句、中心段落沒有深入的學習,更別談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對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問,無法獨立總結出中心思想,都是現(xiàn)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難點。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好問”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養(yǎng)。一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二是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在辯論中得到遷移。三是教師要努力引進積極的評價機制,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fā)展。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二)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隨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合作意識”、“合作態(tài)度”等以“合作”為關鍵的學習方式受到極大關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推崇學生自主思考,多思多問,還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時間,當學生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先要允許學生獨立思考,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時,再引導學生共同合作解決。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需要確定合作規(guī)則,學生分別發(fā)言,聽取其他組員的想法。三看場合,新舊知識的教學內(nèi)容、實踐性較強的閱讀練習教學,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節(jié)約時間,還可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四看策略,小組合作探究推崇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角色從主導變?yōu)檩o導、引導。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掌握什么時間,什么方式旁觀、激勵、參與探討、引導、答疑。

閱讀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幾年來,筆者始終立足于課堂教學,通過自己的一線實踐經(jīng)驗,不斷總結和完善,創(chuàng)新性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努力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任金紅.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