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高中地理分層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地理分層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地理分層教學

第1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分層教學;分組討論;教學實踐;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將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作為教學依據(jù),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對高中地理教學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分層次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一、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

分層教學方法是一種指導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不僅在地理結構的認識上有差異,也對新的地理知識結構的構建能力上有差異,還有學生的思維方式、愛好、興趣等個性上存在差異。再次要看到這些差異對高中生學習地理產生的影響,形成學生在學習上不同的障礙。最后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好地理。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1.學生分層

根據(jù)學生的地理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將學生依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在分組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使用“差生”一詞,可對學生講:A組為競賽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基礎組。在實施過程中,分組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都會對學生進行重新組合。為了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對班級的座位可進行調整。同組的座位排列應相對集中。再根據(jù)同組異質、互助共進的原則,在每組中適當搭配,由同層中一優(yōu)二中一差四人組成。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分組討論),A層的學生可通過介紹自己的思維方法,提高表達能力,并通過概括組員的發(fā)言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B層的學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啟發(fā),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C層的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可以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還可得到他人的幫助,有利于他們在教師點撥或講解時理解和掌握。

2.目標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對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應準備不同的學習目標。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不會空有分層教學形式而沒有真正的分層教學策略。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我國的氣候”教學的時候,制訂分層目標:讓C組學生掌握我國氣候的特點和成因即可;讓B組學生在C組學生的基礎上學會分析我國氣候的差異和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讓A組的學生在B、C兩組的基礎上能熟練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地理問題,比如,利用空間定位判讀局部地區(qū)的氣候要素特征和解釋其形成原因,并能分析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3.備課分層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目標分層之后,要對自己的備課進行分層。只有準確的、充分的、不同層次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所以,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教師要針對不同小組學習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準備不同的授課內容,而且每一堂課的備課都要分層次。但是由于同一堂課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準備授課內容的時候還要準備良好的過渡。

4.教學分層

分層教學的過程是高中地理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部分,分層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著分層教學實施的效果。在進行分層教學的課堂上,對于學習成績好、接受知識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切入主題并適當?shù)丶由铍y度,給學生留下探索的空間。

5.提問分層

在課堂教學時,要對每一個課堂提問做好充分準備。對不同層次學生準備不同層次的問題,每一個題都要對學生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對A組的學生來說,就要提一些有深度、有廣度的問題。而對C組的學生來說,就應該提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下轉第149頁)

(上接第148頁)6.作業(yè)分層

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接受知識的水平不一樣,那么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必定是要分層的。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教師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yè)練習??刹捎玫姆绞接校哼x擇式、并列式和遞進式作業(yè)練習等。

7.評價分層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北頁P是人生路上的陽光,是促使青少年進步的興奮劑,是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的階梯。學生的能力有差異,在評價中也應采用分層評價考核。分層評價采取“不同標準,分層評價”,多表揚,多鼓勵。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感悟

自從采用“分層教學”后,覺得教學極為輕松,學生也學得非常愉快。學生的成績也大幅度提高。學生在分數(shù)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分層教學要求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B、C層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是學習方法不得當,自學能力低造成的。要注重教法,更要研究學法。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使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因此,需要我們掌握的知識就更多了,也可以促進自身的不斷學習。

所以,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實施分層教學,進行因材施教,可逐步消除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差異,提高整體學生的素質,提高高中的地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靜.高中地理分層次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

第2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分層必要性具體應用

引言

分層教學系統(tǒng)的實施基本上是基于學生自身積累的潛力,學習能力和知識程度的潛在差異?;谶@些差異,學生在科學上是分層的,并分批分為教學,但它們與其他教學的基本目的相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分層教學是一種基于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策略。

1.在地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比如基礎水平,學習能力,潛力傾向等等,將學生按照水平相近的原則分組,并對不同的組別予以不同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能夠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從而更好的展開學習。在高中地理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如下所述:首先,由于初中地理教科書并不困難,注重記憶,學生容易接受,而高中地理教科書的深度,廣度和能力要求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內容是理論上的,困難的和新的,需要高水平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兩級分化的問題非常突出,特別是那些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往往不能很快適應這些變化。要改變這種狀況,根據(jù)他們的能力和層次教學來教學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對于一些成績不佳的學生具有十分有利的一面。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上,通過基礎知識的貫通,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教材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注重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

2.分層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2.1全面檢查學生,協(xié)調學生情況,堅持科學分層

當學生從初中畢業(yè)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時,地理教師應該將分層教學貫通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對全班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對學生的地理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細致的分析。當了解完學生對地理學習的基本情況,教師應該多角度的考慮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所有學生考慮進去,然后進行分層、分組,同時要讓學生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高中地理的分層教學奠定基礎。分層完成之后,在高中地理的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分別采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2.2根據(jù)學習情況,制定分層目標

分組完成以后,教師應該根據(jù)各個小組的情況,分別為其制定與之基礎水平相適宜的學習目標。科學的學習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地理分層教學中,學習目標的制定,應該結合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學生自身的特點等因素。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應該制定相對低一些的學習目標,要求他們掌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同時要對這些基礎知識進行鞏固,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對于基礎水平稍好的學生,應該要求他們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最后,要強化各個小組之間的交流,促進不同組別之間的相互學習,強化知識點的鞏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3采取多樣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的

當分層目標建立完成,將進入分層教學的核心階段,也就是分層教學的實施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目標等等上面。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當各個層次的學生實現(xiàn)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時,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教材上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學,待學生思考過后,為學生解決疑難點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而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采用對媒體的教學手段,通過直觀立體的形象,向學生展示模糊的知識點,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能夠更好的接受、理解。

第3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新課改之后,高中地理教學目的以及要求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夠實現(xiàn)新課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了,因此,在新課改之后,微課程理念逐漸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針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理念的應用進行探究,先介紹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微課程理念應用的優(yōu)點,然后再介紹高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理念應用的過程,以幫助微課程理念更加高效的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而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微課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隨著現(xiàn)代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逐漸滲透,高中地理教學對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越來越重視,且在新課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學對于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內容有了重新的定義以及規(guī)劃,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在新課改之后的教學形勢之下問題逐漸凸顯。微課程理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逐漸被高中地理教師接受并廣泛應用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學過程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且同時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更加重視。

1.微課程理念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

1.1微課程教學有效的實現(xiàn)了分層教學的目的。學生根據(jù)其生活環(huán)境不同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同,在加之學生自身智力水平差異最終導致不同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知識學習能力、方法以及效率上各有差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是微課程理念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最大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夠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平均學習能力以及智力水平進行教學,分層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很難實現(xiàn)。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能夠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出科學的分層教學規(guī)劃,從而實現(xiàn)高中地理分層教學,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2微課程教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微課程理念應用與高中地理教學中能夠實現(xiàn)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個性化與模塊化。在模塊化之后的高中地理知識教學中,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層次劃分顯著,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個性分明,在個性化與模塊化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且微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識教學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構建。在微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識教學,教師通過對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模塊劃分,凸顯各個模塊教學的重點與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長期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都會得到顯著的提升。

1.3微課程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高中地理知識對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以及感官水平要求較高。在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空間現(xiàn)象能力的培養(yǎng),再加之,傳統(tǒng)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消化,再加之高中地理知識體系本身就十分立體化,因此,在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十分困難,即使能夠掌握地理理論知識,但是學生很難將書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于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應用微乎其微。微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知識教學不僅更加重視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深度剖析,且教師也更加重視學生空間現(xiàn)象能力的鍛煉以及學生對于地理知識實際應用能力的逐漸培養(yǎng),因此,在微課程理念之下,高中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效率更高,且學生能夠促進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的應用。實質上,高中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以及對高中地理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學生在實踐生活中對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且也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消化與吸收的過程。而學生生活水平以及地理常識的增加也是建立在扎實的地理理論知識基礎之上的,由此可見,微課程應用在高中地理知識教學中不論是對于學生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還是學生地理常識的增長都是十分重要的。

2.高中地理“微課程”教學過程

2.1微課程教學主題的確定。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對于知識模塊的劃分更加明確,每一個教學模塊的內容都具體有顯著的個性特征,即微課程教學劃分的教學模塊都有其核心主題。在微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學模塊的劃分以及教學主題的確定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項工作,其不僅影響微課程教學后續(xù)過程的開展,其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效率也有直接的影響。

2.2微課程教學時間的控制。微課程教學過程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微課程教學模式之下,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自由學習,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中課堂時間是固定的,教師應該科學的分配課堂時間,微課程教學的時間以十分鐘左右為最佳,以充分保障微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

2.3微課程教學結構構建。微課程教學過程的實施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教學問題的提出,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與進行,教學問題的合作探析過程。微課程教學時間較短,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程教學時要十分迅速的切入微課程教學主題,即在教學問題提出階段,教師應該迅速且有效。在活動設計與進行階段,首先,微課程教學活動應該緊扣主題且與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緊密相連,在活動進行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探析階段,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引導,且最終教師應該對于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對于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

結束語

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高中學生地理知識學習水平的提升十分有效,因此,積極探究微課程教學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高中教學工作效率的提升十分必要。

作者:張智華 單位:莘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參考文獻:

[1]時歡歡.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高中地理微課程設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第4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地理思維能力;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單純重視知識的傳遞、教學以記憶為主、學生的思維較固定等問題,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在以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導向下,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xiàn)狀

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時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xiàn)為形成動機、表象、概念,保持概念,最終將學習遷移完成。所以,根據(jù)這一過程,應更好地對高中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沒有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充分激發(fā)出來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完善。高中生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現(xiàn)狀表現(xiàn)見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遞,對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充分重視;(2)教學方法較單一,沒有將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出來;(3)對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都以記憶為標準,導致學生的思維較固定,不具有創(chuàng)造性;(4)地理思維結構不成熟,思維不具有系統(tǒng)性。所以,突破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才可以對高中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有效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以地理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對策

1.教學導入設計較合理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對高中生的學習狀態(tài)與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導入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目的性與趣味性,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確定目標,激發(fā)高中生學習的興趣與參與熱情,培養(yǎng)高中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魯教版高中地理《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高中生熟悉的地理現(xiàn)象將導入新課的問題設計為:同學們,正常情況下,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六月份為什么會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陰雨天氣?在七八月份時為什么會常常為炎熱的少雨天氣呢?提出問題后,學生產生了興趣,用迫切的眼神看著教師,等待正確答案。此種導入方式,不僅能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知識,促使課堂效果明顯提高。

2.創(chuàng)設情境

有效的地理情境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根本,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首要步驟。根據(jù)地理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能夠將其分為三種:一種為虛擬現(xiàn)實情境,一種為課堂實踐情境,另一種為現(xiàn)實生活情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不同年齡與心理特點的了解,根據(jù)學生的實踐經歷,通過展示圖片以及實驗演示等方式,使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與喜悅充分體會,促使其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在課堂教學前,應該明確學習目標,使其注意力明顯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熱情,使課堂效率明顯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知識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魯教版必修課《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一節(jié),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知道的環(huán)境污染有哪些?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應該如何預防?問題提出以后,學生都紛紛舉手回答,在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合理的指導,隨后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水污染、空氣污染等視頻;還可以應用身邊的具體環(huán)境污染問題為案例進行說明,對造成污染的原因與采取的預防措施進行講解。此種方式,不僅能使課堂氛圍更活躍,還能使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3.應用實踐分層成功教學方法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成功教學法,主要是以學生學習基礎、能力以及習慣等不同方面為基準,把全班學生根據(jù)相關標準分為短期性的1、2、3層次,其在短期內較穩(wěn)定但處于不斷發(fā)展變化中。同時,根據(jù)各個學生存在的差異,制訂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方案、評價,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加強自信心與自尊心的樹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實現(xiàn)學生整體素質與思維能力的提高,進而促使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對高效課堂的構建存在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有效的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實踐分層工程教學等方式,促使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柳立云.培養(yǎng)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1):86.

[2]栗彤昕,袁開國.高中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J].亞太教育,2015(22):58-59.

第5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學 分層教學工協(xié)作 學案導學模式

一、引言

學案導學模式是目前教育界普遍認可的一種教育模式,它要求教育工作以學生為中心,制訂和實施教學計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實踐過程中,學案導學模式的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正不斷涌現(xiàn)出來,如何使每個學生都充分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成了當前教師必須重視的課題。學案導學模式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現(xiàn)代高中地理教學又特別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研究”在當前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有針對性地在一些疑難問題上強化講解,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學案中增加了課堂反饋方面的設置,這樣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堂作業(yè)進行整合精簡,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二、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地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新授課中的應用。

新授課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是學生尚未掌握的全新知識,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新授課學案往往具有啟發(fā)性,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以高中“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一課的教學學案為例,首先要明確這一課的學習目標,即掌握主要自然災害的類型與分布,充分認識人類活動對這些自然災害的影響,進而了解防災、減災工作的具體措施。在明確這一學習目標后,我們要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注意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們要設計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啟發(fā)性內容,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熱情,提高他們的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我們要注意設置最基礎的學習任務,要相對簡單一些,以免挫傷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

2.地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習題課中的應用。

在習題課的學案設置上,要把幫助學生總結解題思路作為重點問題。由于學生對知識掌握和消化的程度不同,我們在學案設置上要進行區(qū)分,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地理學案編制應注意對反饋練習進行精挑細選,實現(xiàn)基礎知識與提高能力相協(xié)調。在進行題目設置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知識水平在原有基礎上進步。以高中地理“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與區(qū)位選擇”一課為例,我們在習題選擇上要進行仔細篩選,進行分層次訓練,是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進行地理學習的信心。對于學習能力不高的學生,我們要使其充分明確影響工業(yè)區(qū)位的重要因素,使他們學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區(qū)位選擇問題。對于知識掌握較充分的學生,我們要在他們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能力擴展,啟發(fā)他們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區(qū)位選擇進行分析研究,最終實現(xiàn)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3.地理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在復習課的學案設計上,我們要格外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網(wǎng)絡,對重點知識進行專題研究。我們要引導學生領悟知識要點,通過圖表、概念圖等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使知識更系統(tǒng)化、結構化。同時,我們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進行學案設計,使他們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得到不同層次的能力提升。尤其要重視對學習過程出現(xiàn)的易錯點進行強化,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以高中地理“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復習課為例,首先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包括一種種植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區(qū)位選擇及以畜牧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區(qū)位選擇,影響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自然條件又包含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的條件,而社會經濟因素又包括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具體情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共同學習中得到相應提高。

三、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對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進行貫徹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緊抓分層教學理論,因材施教,把握好分層教學教學的趣味性及合理性,要適度分層,不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要特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依靠題海戰(zhàn)術機械灌輸知識,要根據(jù)教材要求合理設置學案,設置拔高題與基礎題,要有梯度、有層次地逐步提高難度,逐步提升學生能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做到準確而有針對性,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實力。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學案的精簡度,不可長篇大論,不能使用題海戰(zhàn)術,我們要充分領悟分層教學理論的精髓,設置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案內容,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四、結語

基于分層教學理論的學案導學模式能夠端正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法充分考慮了學生個人能力及成績的差異,因材施教,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進行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成績相差很大的、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突破自我,取得較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吳培啟.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啟示[J].學園(教育科研),2012(09).

第6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 思維導圖 高中地理 運用效果

1.引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同一問題以不同方式體驗所學知識時,學習效果最佳。因此教師應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多元組合教法以提高效率。所以,改變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思維導圖的運用是教與學的改變之一。思維導圖運用圖像和文字形式,通過思維結構將主題要表達的隸屬關系及相關層次結構表現(xiàn)出來[1],從而建立起主題、關鍵詞、圖像、文字的記憶鏈[2]。思維導圖把散亂的內容分類別、分層次管理,使知識結構更系統(tǒng)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思維導圖的主要模式

思維導圖強調的是整個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層次性。在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授課,能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性[3]。在日常教學中思維導圖經常被運用到教學PPT中,常見的思維導圖有圓圈圖、樹狀圖、氣泡圖、雙重氣泡圖、流程圖、多重流程圖、括號圖和橋型圖八種主要思維模式[4]。

3.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與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是可以幫助學生把握知識內容,控制學習進度,實現(xiàn)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構建能力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工具。這種工具有利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有序、高效的學習。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作為一種規(guī)范和引導學生思維的工具存在,進而幫助學生學習。

在課前預學中:因為高中地理學科理論性強,很多內容理解難度較大,學生一時難以把握教材,為降低難度,便于學生掌握,可建議學生采用思維導圖。教師在課前就教材內容設計好大體流程,理出主要知識點,為學生自主學思路,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可以依著圖的流程,帶著問題看書、讀圖,預學。待學生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或繪制思維導圖能力之后,自己畫出這樣的思維導圖,并且不斷完善,對于沒有理清楚的內容,學生可以在圖上做標注,上課時有針對性地聽老師講解,提高效率,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無形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在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章節(jié)內容是從整體性角度展示圈層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然后往下到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各個要素的特征。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用思維導圖圓圈圖表示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個整體。往下可用樹狀圖,衍生出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個有機整體的各個要素。再下一步,拓展地理環(huán)境各個組成要素時,可以把樹狀圖往下展開。如水圈這個要素,水圈即主干,水圈的組成、分類、分布就是樹枝,每一項具體內容則是樹葉,不斷完善補充下去,這一項就很詳細,學生對知識結構一目了然。繼續(xù)介紹大氣時,以大氣為樹干往下展開,重點分析大氣中氣候的成因、特點、分布、判讀下一級樹枝,每一項具體內容相當于是樹葉。這樣氣候這一項要素就十分清楚。當然要素還有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這些,每一要素都像大氣與水圈這樣展開。這些要素間是平行的關系,同屬于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個整體。組成這一線索捋清之后,又可以從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這個整體圓圈中兩側展開(與構成要素之間是平級關系)整體性與差異性這兩個特征。整體性有什么,差異性又有什么,逐一分層次展開。最后,各個內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又可以用橋圖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具體內容可在連線上體現(xiàn)。

這樣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就完全體現(xiàn)在一張思維導圖上。對于學生來說,各個知識點能匯聚到這一幅圖上,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清晰明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見解,并講解。最后由教師歸納并得出結論,這樣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學生主動性充分發(fā)揮。

在課后復習中:學生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明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對重、難點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還可拓展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能力,可以說簡明高效。

4.結語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具體目標是改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風,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給高中地理教與學注入新思路,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應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記憶鍛煉和發(fā)散思維及對高中地理課程的整體性把握。學生在學習中可多用思維導圖,理清知識脈絡,提高效率,最終提高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蔣連飛.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運用[J].地理教學,2013,7(2):119-122.

[2]王飛雁.高中地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3.

第7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難題 措施

自從高中地理推行新課程后,就整體而言,課堂教學方面呈現(xiàn)出良性發(fā)展,教師們樹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改革了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效果。但是在地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困難,需要我們解決。

一、高中地理教學常見困難分析

(一)地理教學理念過時

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地理教學理念過時是極具代表性的問題。由于我國應試教育模式的存在,導致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根據(jù)教學大綱實施教學,對素質教育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教師只注重加快地理教學的講課進度,全方面地向學生強調考試要點,背離了地理教學的育人理念,導致學生對地理這一學科的學習均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未能真正掌握“地理技能”。地理教學中那些針對學生全面素養(yǎng)提升的要求被置之不理,盲目地追求地理高分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對地理知識實現(xiàn)活學活用,從而令地理教學喪失現(xiàn)實意義。

(二)教學方法過于簡單

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與智力發(fā)展均存在個體差異,學生在基本知識技能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有天壤之別。假如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全部學生均采取相同的教學模式,實施同一的教學目標,勢必會造成學生彼此間知識差距日益擴大,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呈現(xiàn)失衡發(fā)展。同時還將導致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承受更大壓力,這些后進生將越學越吃力,失去面對困難、挑戰(zhàn)困難的自信心,進而慢慢喪失學習地理學科的信念和動力。

(三)教W考核評估體制不科學

就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來看,其考核評估體制極不科學,其基本評估標準定位在學生的地理考試分數(shù),單一性的考核評估體制阻礙了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的提升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師在不合時宜的考核評估體制中一味地謀求高分與成績,導致地理教學走向守舊、僵化的死胡同。

二、解決高中地理教學常見困難的應對措施

(一)變革教學理念

對高中地理教學而言,變革教學理念是提高教學成效的關鍵條件。變革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增強自身素養(yǎng),明確地理教育的實際含義,不再一味地追求高分,不再培育分數(shù)高、技能低的學生,而是借助先進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知曉地理教學的社會作用,把地理教學知識應用至社會生活當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學生地理知識的運用水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的知識時,教師當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地理教學使學生知曉人類和地理環(huán)境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學生形成環(huán)境保護意識,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強化其地理學習意識,促使其自主地積極地學習地理知識,同時把學到的地理知識科學地運用到具體生活實踐中去。

(二)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

為了督促學生自主積極地開展地理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教師應采取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其中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分層教學。教師在教授地理知識之前,應對所有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技能情況做統(tǒng)籌評估,同時將其劃成三個層次,之后再針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因材施教,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需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

比方說在教授“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時,對高層次的學生,教師應倡導其自主學習與研究,把握并歸納出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搜集課本外的知識以補充教材中所缺乏的知識。對中等層次的學生,教師當在教學前列出部分問題,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別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再學習教材里的知識,去證明自身的想法,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的指引。對低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其全面地理解與把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需認真仔細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借此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創(chuàng)建適宜的教學評估體制

創(chuàng)建合適的教學評估體制可以全面刺激教師變革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手段,以培育高素養(yǎng)的地理人才。創(chuàng)建合適的教學評估體制要求教師改變過去立足于學生成績和分數(shù)的考核模式,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舉行評估學生地理認知和地理運用技能的比賽,針對生活情景給學生出考題,使學生依照有意義的比賽,全面展示自己對地理知識的把握和運用技能,以此作為地理教學的評估標準,全面提升教師教學的主動性,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確保地理教學的品質,為社會培育更多的高素質地理人才。

三、結語

總之,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學校對學生的培育對將來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所以,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需針對具體教學情形與各層次學生的具體需求,科學地調整教學方案和制訂教學計劃。盡管當前高中地理的教學還有不少弊端,不過作為高中地理一線教師,我們理應重視自身的教學效果,積極進行教學理念的革新,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更好地改善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

【參考文獻】

[1]高偉之. 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4).

第8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圖表;使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633.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6-0231-01

地理圖表是指地理教科書中的各種圖像和表格,比如封面和封底的彩色圖片、課文或練習中的插圖與表格,這些都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絕大部分圖表成為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直觀而形象的表述形式。這些圖表與課文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無論在地理總復習還是地理考試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理圖表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表四大類,由于地圖的使用相對簡單,本文只簡要介紹其他三類地理圖表的使用。

1.地理景觀圖

地理景觀圖是表示地理景物的照片或者畫片,其中包括自然地理景觀圖和人文地理景觀圖,前者如《高中地理》封面的"火山"、"海岸地貌"等照片,《世界地理》中非洲的熱帶動物素描圖等;后者如《高中地理》的"北京建國門立交橋和新建筑群"、"荷蘭農業(yè)"等照片及"浙江山村的房屋"、"秦始皇陵兵馬俑"等素描圖。地理景觀圖可以使同學們用眼睛直接看到各種地理事物的形象,對地理事物的特征產生深刻印象,對于學生復習區(qū)域地理特征和地理概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地理示意圖

地理示意圖是用簡單的圖形象征性地表示地理事物某些特征或過程的插圖。如,《高中地理》的"大陸漂移示意圖"、"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橫斷山區(qū)森林垂直分布示意圖"等都屬于示意圖。地理示意圖雖然表現(xiàn)形式簡單,但能突出中心內容,可以有效地表現(xiàn)出地理事物的輪廓、內容結構、相互間的關系、事物的發(fā)展過程等。因此,它在地理教科書中被廣泛的應用,尤其多用來表示那些內容抽象、復雜的地理知識。因此,學生在復習地理原理時要經常應用這類示意圖。

3.地理統(tǒng)計圖表

地理統(tǒng)計圖表是表現(xiàn)地理事物數(shù)量特征的圖形或對同類地理事物進行比較的表格。例如,《世界地理》中的各種氣候類型的降水量和氣溫分配圖,《高中地理》的"世界能源構成的變化"圖及"*年世界主要糧食的播種面積和產量"表等等。統(tǒng)計圖主要包括扇形圖、曲線圖、柱狀圖等幾種主要的圖形;統(tǒng)計圖表則包括比較表和一覽表兩種。統(tǒng)計圖通過圖形的形狀特點來表現(xiàn)地理事物的數(shù)量變化或地理事物間的數(shù)量的比例關系,進而反映出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特點或地理事物數(shù)量的分布規(guī)律。同時,統(tǒng)計表格對于歸納和比較數(shù)量眾多的同類地理事物具有特別的功效。因此,不論是統(tǒng)計圖還是統(tǒng)計表,在高中地理的復習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輔的教學工具,地理圖表不僅能起到優(yōu)化地理教學的作用,還能激發(fā)學生產生進一步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地理課的教學中要重視地理圖表的使用。雖然以上三種圖表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使用它們進行復習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卻大體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4.文與圖表結合

要想提高復習效果,必須加強課本與地理圖表之間的結合,這種結合的主要方式就是既能由文到圖,又能由圖到文。例如,結合《高中地理》的"亞洲1月、7月的季風"圖復習"季風"這一知識時,就既能用課文知識概括說明該圖中冬、夏季風的特點,又能以該圖為依據(jù)解釋課文中的有關季風的形成、分布與運動規(guī)律等各項知識。通過這種文圖交叉結合的復習,不僅有助于鞏固知識,而且還能檢查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加強對相應地理知識的認識。

5.細致觀察與分析圖表

由于各類地理圖表的表現(xiàn)形式和內容不同,所以使用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對于各種自然帶景觀圖,一般來說就應該從辨認圖中的植被類型入手,進而再分析其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而對于一般地理輪廓圖,則主要通過對該地域輪廓的識記與聯(lián)想(想象這一輪廓與哪些熟悉的圖形相似),來記住這一地區(qū)的輪廓。不過,無論采用何種方法,目的都是要認真仔細的觀察與分析。也就是說,要針對不同的圖表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再結合圖表的具體內容進行全面認真地分析。例如,復習熱帶雨林自然帶景觀圖,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觀察:(1)茂密的森林、林中比較陰暗;(2)森林植物分層生長;(3)植物種類復雜,多攀緣植物;(4)多種熱帶動物;(5)動物的形態(tài)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

觀察僅僅是學習的開始階段,學生還要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大量問題,引導自己去思考,深入分析地理要素間的關系,如提出為什么植被茂密?植被分層性強說明什么?為什么這些動物生長在熱帶雨林之中?熱帶雨林的土壤屬于什么類型?等等,經過思考這些問題后,自然會對熱帶雨林的自然帶的成因、特點及結構有更深刻的認識。

6.運用圖表時結合相關原理

地理圖表都反映一定的地理特征或發(fā)展變化過程。當觀察或分析出這些特征或過程后,就要盡力運用已經學習的地理原理去解釋這些特征或過程的成因。例如,當從《高中地理》的"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各月氣溫變化示意圖"中分析得出四市氣溫分布的異同之后,就可以結合四市的地理位置(東亞地區(qū)),運用高中地理有關"季風"的原理解釋其成因。這樣的復習不僅有利于鞏固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7.適當練習繪制地理圖表

第9篇:高中地理分層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地理;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高中地理教學也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更新教學理念,跳出以往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框框,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適應新教材教學的必然選擇。教學理念的變革,必然帶來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地理教學是一個隨著時代變化很快的學科,必須結合日新月異的時代變化,更新相關的地理知識。但是傳統(tǒng)的地理課本在知識的更新方面還相對欠缺,尤其是對當展較為迅速的高科技技術的探測數(shù)據(jù),都未及時更新。這樣,學生一方面接受著傳統(tǒng)的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又通過報紙,互聯(lián)網(wǎng)獲取新的地理知識,當二者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候,就容易對傳統(tǒng)的地理知識的權威質疑,時間久了,勢必喪失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

(二)教學方法不夠靈活豐富

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采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在教學方法上也相對比較被動,記憶,背誦是常用的方式,這種死板的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不利于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其真正熱愛地理的興趣。這樣就形成了學生厭學,老師難教的惡性循環(huán)反應,嚴重限制了學生潛能的開發(fā)。

(三)教學理念不夠人性化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是典型的以知識教知識,講授的是一種單純的知識,而未能將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和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根本。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也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學習和考試的分數(shù),而不是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更談不上對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調動,對學生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和教師之間也很少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更談不上感情的交流,種種理念上的滯后制約著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要從“獨奏者”過渡到“伴奏者”的身份。為學生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發(fā)表自己論證過程和論證結果的機會,教師做到真心地傾聽、真心地關注每一個學生,學生不再為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而感到羞愧。教師也不再為偶爾的講錯被學生指出而惱怒,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滿課堂,師生真正地成為學習、探究、發(fā)展的伙伴。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前提。因此新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探究,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疑,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洞察學生的所思所想,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二)更新教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熏陶。知識、理解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是顯性的,直接體現(xiàn)在教材之中;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則是隱性的,是活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在教材中發(fā)掘,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教學內容呈現(xiàn)的方式要多樣化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需要多樣化和科學化。所謂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地理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課本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增加一些新的、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有用的”地理知識。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親身經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感受知識是怎樣形成的。例如:在教學中我將部分知識、練習改為活動和問題研究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和探究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識都會增強。雖然這些品質在教材中并沒有明顯要求,在考試中也不會涉及,是一種隱性的東西,但是它給學生提供了一種良好的環(huán)境和引導,幫助學生形成這些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素質。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huán)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課堂教學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論運用哪種教學方式,都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使學生在民主、平等、愉悅的氣氛中,引導質疑,激活思維,探求創(chuàng)新,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剛.激發(fā)主動性,輕松學高中地理[J].中學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