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地理學科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學科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學科分析

第1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一、高中地理課堂實施地圖教學策略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是運用了大量的圖表等進行空間概念、地理事物空間結構以及發(fā)展變化過程的表達,所以,它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征即表現(xiàn)在地圖學習上,它是地理知識學習的一項重要工具和手段。地圖中包含了許多隱性或顯性的地理知識,很多地理特點與規(guī)律都可以通過地圖觀察與分析而得出。

高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應始終有地圖相伴左右。地理課中的很多原理、事物等都占有大篇的敘述且重在理解,而一般的口頭講解又不利于學生的接受。所以,充分利用地圖教學,可簡化較難的知識,將抽象轉化為具體,將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以其高于文字的準確性、形象性、直觀性,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高中地理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地圖能力,能夠對不同比例尺的地圖或地形剖面圖進行判讀,能夠繪出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區(qū)等,同時,應熟練掌握各種示意圖、等值線圖、各自然要素、統(tǒng)計圖標等,并能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

地圖教學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圖文結合的學習,掌握讀圖的正確方法和能力,培養(yǎng)觀察力、注意力、思考力、記憶力和判斷力等,同時展開地理知識的聯(lián)想,拓展其思維方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形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二、地圖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實施

1.激發(fā)學生的讀圖興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地圖使用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讀圖興趣的激發(fā)。例如:運用多媒體技術根據(jù)需要將大量的圖片插入多媒體課件,營造多姿多彩的課堂氛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來,提高其學習效率,引導其養(yǎng)成地圖閱讀、運用的好習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讀圖,培養(yǎng)其讀圖、用圖的良好習慣。例如:利用地圖學習某個地方的經緯度、海拔、交通、氣候、地形等,有利于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同時將這種思維方法滲透于學生心中,便于其感知、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應用習慣。

2.引導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

地圖一般都會涉及方向、比例尺、圖例、注記等因素,所以地圖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所給的圖表特點,對其所屬類別如原理圖、景觀圖、分布圖等進行判讀,進而采取恰當?shù)淖x圖方法。

例如:等值線圖包括等高線圖、等壓線圖和等溫線圖,需要關注等值線的疏密、彎曲程度等關鍵點。等高線圖的判讀,就需要從等高距的多少、山谷位置、山峰位置、山脊線和集水線等方面進行判斷。閱讀地圖時,也應關注地圖的名稱、圖例、重要地理界線等因素,以對地圖的類型和地域范圍等進行判定。同時,有針對性、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并進行積極思考與研究,以便對圖像的內涵進行準確地理解,抓住地理特征與規(guī)律,獲得正確的結論。

3.培養(yǎng)學生地圖分析與運用的綜合能力

閱讀地圖需要學生積極思考,所以高中地理課堂的地圖教學,也是學生圖表感知能力、空間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學生就可以獨立進行一幅全新地圖的判讀,從而獲得相應的知識,以及地圖表象經驗的積累,地理思維能力的加強,其信息量會越來越豐富,其知識深度與廣度都會得到拓展,其地圖判讀、分析及運用的綜合能力也會隨之而不斷增強。

地圖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有利于學生從圖中的顯性信息挖掘、分析出隱性信息。比如,根據(jù)某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勢、交通線路、河流以及資源等顯性信息,可引導學生分析出此地的氣候特點、人口分布或流動特點、植被和水文狀況、工業(yè)生產的特點和布局等隱性信息。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地圖教學是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空間性與概念性,很多知識都體現(xiàn)在各種圖表之上,所以教師應合理充分地利用地圖教學策略,注重對學生積極思維的啟發(fā),清晰、準確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傳遞,積極引導學生讀圖、用圖,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其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并提高其識圖、用圖的能力,使其對地理知識與原理有良好的掌握,并能準確把握地理規(guī)律,增強地圖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有效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第2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高中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整體的素養(yǎng)品質的有著重要的影響。要想使高中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探究,通過多種途徑不斷探索和實踐。

一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有效教學是對教學質量的新要求,其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是指教師在課堂指導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其關鍵是關注學生發(fā)展的自覺性、自律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強調在課堂進程中發(fā)展,是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題,從而使學生全面提高自己的總體素質,促進個性化發(fā)展。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形成,是每一個學生都能不斷地提高地理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識的需求。正所謂“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同的教師運用不同的教法,其取得效果和對學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要想做的好就必然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結合自身實際,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把教學的主體還給學生,讓課堂教學有效優(yōu)質,積極探索一種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獲得最大的進步的教學模式。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分析

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是一門十分使用的科學,橫跨自然科學與人文科技兩個領域,有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地理教學原本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卻因為種種原因被僵化,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只重視理論講解,忽視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看名字就能感覺兩者之間天然的聯(lián)系,然而在實際教學觀察中卻發(fā)現(xiàn),教師并沒有能夠充分發(fā)揮地圖對學生地理學科的帶動作用,在課堂進行知識講解時,只限于知識點本身的講解,不能與地圖有效結合起來。而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知識點的難度有了進一步增加,很多知識點只有結合地圖才能更加有效讓學生理解掌握,否則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勢必不能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

(二)局限于教材之中,不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地理課程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其形成的地理素養(yǎng)是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教師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既能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又能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課堂中,教師只局限于對教材的解釋分析,忽視了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講授,使得地理學習十分抽象,讓課堂變得沉悶,既降低了學習知識的有效性,又喪失了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教學技巧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求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尤其是地理這門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寬廣,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個模塊,如果對這些不同層面的知識進行單一模式的講解,缺乏對不同模塊針對性的教學技巧,會讓學生對某些知識感到困惑和不理解,影響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豐富多彩的看法,使學生覺得課堂教學比較枯燥,繼而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也就難以達到高效開展課堂教學的目的。

(四)學生進行課外實地考察的機會少

地理因為其本身的特性涉及人文和自然等,被稱為“文科內的理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有文科類的知識傳授教學方式,很少會采用實驗或實地勘察的方式進行教學。使教師將學生的視野限制在課堂之上,沒有創(chuàng)設出一些到室外進行考察的機會。這種直觀的感受,對學生來說是多么高超的技藝也無法取代的,如學生只有到氣象部門實地考察,才能體會氣候現(xiàn)象的原理。而高中階段,地理實踐學習的機會比較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有效性。

三高中地理課堂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實現(xiàn)地圖教學與知識點教學的有效結合

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對于學生有著很高的要求,必須要理解知識的內涵,學會運用于實際,才能夠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地圖自然也就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地圖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理論講解與地圖教學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這樣從地圖的角度進行教學,讓學生有了可以依據(jù)的基本點,對所學內容有了很強的認同感,有利于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真正的類比運用,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課堂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想實現(xiàn)有效性的教學,就要在課前進行大量的工作,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以及教學目標,制作詳細的課堂教學預案,在生活實際中挖掘課堂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在生活中地理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進而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學習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上的引導學習,把教學主體設定為學生,依據(jù)學生實際來使地理學習生活化。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代入時間轉換的學習中,將教學內容滲入到學生日常經常關注的地方,其教學效果肯定會事半功倍。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大力推行探究式學習,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突破教學難點,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教學“洋流”時,主要從“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三個方面來入手,需要緊扣“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這一核心來進行。在新課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以“小漂流瓶”進行問題引導,首先向大家演示大水盆中漂流瓶在小風扇的影響下活動軌跡,向同學們拋出“盛行風與洋流形成有什么關系?”。之后再向同學們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和全球氣壓帶、風帶簡圖,讓學生“能否根據(jù)盛行風與洋流的關系繪制一副世界洋流模式簡圖?”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引導,擴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情景學習中自發(fā)深入探究,完成自我學習的延伸,處理好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使新獲得的知識易于理解和掌握,對于學習重難點進行了突出。

(四)在課堂外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

高中階段,學生思維敏捷,對于新奇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尤其對于課外探究類活動有很強的興趣。地理課堂外的探究活動,一般是這樣的流程,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任務,然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分組研究,制定方案,探索實踐,討論交流,匯報結果。這種活動要利用好學校的平臺,利用好學生春游或者秋游的機會,設計一些旅途觀察活動。教師要提前摸清要到達的地點,深入發(fā)掘其中的教學素材,制作旅游記錄游戲,讓學生在旅游進行過程中,每到達一個點就做好相應的標記,其中讓學生自己記錄路通中可能存在的地形地貌或者地理知識,還可以向學生普及省道、國道、高速公路等旅游必備常識的運用。在活動進行完之后,讓學生們自由討論,各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說一些圖中涉及的地理知識,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旅游路線,還可以講一下自己在其中的感受。在課堂外進行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增強動手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從而增強自身的地理素養(yǎng)??傊?,高中地理課程是一項艱巨的教學挑戰(zhàn),需要廣大地理教師從多方面探索,尋找更好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基本能力,增強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繼而達到地理課堂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位.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探究[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7):110-110.

[2]王鴻雁.基于新課標的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3]劉啟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4-34.

[4]張巖.探討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1).

第3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全國新教材試點省份——江西省,在對學生學習新教材調查問卷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地理時遇到的學習困難僅次于物理,居第二位。下面我專門從學生的角度詳細分析造成該狀況的原因。

一、對地理學科的特點不了解,缺乏正確的地理學習方法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從地理學科的內容來看,地理主要是闡述地面各種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地區(qū)的差異;探尋地理事象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闡明人與地理環(huán)境的正確關系。因此,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地域性、實踐性、推理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等特點。正是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而形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簡單搬用初中社會課的學習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科的特點更趨明顯,這樣的學習方式更加難以適應。難怪學生經常說:地理書很好看,地理課也很好聽,就是地理作業(yè)最難做,甚至有時無從入手。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邏輯性、獨創(chuàng)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xiàn)在思維品質的差異上。地理學習中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缺陷表現(xiàn)在:

1、思維的廣度不夠,綜合能力差

地理知識體系的綜合性特點要求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有一定的廣度,這樣才能在地理學習中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看問題。然而不少學生在這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別是在地理成因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例如,關于我國青藏高原太陽輻射能豐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學只會從太陽輻射強度這一原因去考慮,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同時想到日照時間這一重要因素的影響。

2、思維的深度不夠,分析、鑒別能力差

有些學生常把一些詞語形式相似的概念混為一談。如:水資源與水能資源、人口容量與環(huán)境承載力、震級和烈度等。

3、思維變通性差,常受思維定勢的束縛

例如:在講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時,有意向學生提這樣一個問題“當北半球是一月時,南半球是幾月?”不少學生會回答:是七月。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這一思維定勢的影響。

4、思維的邏輯性差,考慮問題缺乏條理性

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不合理灌溉容易導致鹽堿化,簡述其原因?!焙枚鄬W生不能按邏輯(即:地下水水位升高——蒸發(fā)——地表積鹽)正確描述。

三、學習地理的動機、興趣、需要不足,缺乏學習的內驅力

動機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或動力。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引起的。地理學習動機是推動地理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力求參與某項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凡是學習感興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認識它、掌握它;相反,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就沒有去認識的動力。

學生進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種不利因素的暗示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小科”的錯誤想法,甚至大部分學生剛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奮斗目標和愛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從而潛意識地產生了“我是學理科的,地理與我無關”的偏見,學地理最直接目的就是應付會考。由此一來,這些學生談不上有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內在需要,從而無法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結果是地理越來越難學。

四、初高中學科知識銜接不夠,缺乏必要的知識準備

學生的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中地理(特別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許多本學科的準備知識,如地球、地圖的基本知識、氣候的基本知識。

第4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地理知識本身特性決定。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由于地理學科不同于其他?W科,相對來說,地理的學科沒有其他學科的知識靈活,不像語文和數(shù)學的學科知識,他們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由學生的主觀性控制,而地理知識的理論知識相對來說較為固定,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思維被禁錮,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使得地理的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學生階段特征決定。

高中階段的學生相對來說,正處于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學生們的課業(yè)任務十分繁重,學習的時間也很有限,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很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地理學科的占分比例并沒有其他學科那樣大,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種“避重就輕”的心理,從而對于地理的學習存在一種懈怠不積極的心理,甚至學生不惜挪用地理學習的時間去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

(三)教師教學方面。

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應試教育思想”肆虐成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嚴重影響,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過分注重知識的灌輸,怕時間緊迫,甚至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作為知識的受眾群體,并沒有真正的進行具體的思考,僅僅是片面的對自己“應該掌握”的知識進行具體的記憶。

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對策研究。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教學的目標,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真正的從課堂上有所得。

(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去進行思考探究,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奶岣邔W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高中階段的地理的知識相對來說比初中階段更加多,更加復雜,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適當?shù)募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關注世界各地的天氣預報,關注到我們每一個城市的具體的天氣預報,可以鼓勵學生每天聽一聽天氣預報,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價值,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提煉地理知識。

(二)充分的理解教材中的內容。

教材內容相對來說較為客觀,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充分的發(fā)揮出教材內容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給學生透徹的講解具體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真正的理解教材內容。可以讓學生們在講解完對教材內容進行熟悉,幫助學生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

第5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農村初中 地理教學 改革分析

一、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地理專業(yè)師資匱乏,水平欠佳

農村地理教學改革首先要有一支業(yè)務精良、師德高尚和教學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近年來,高考和中考中地理的分數(shù)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地理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很難就業(yè)。高校針對就業(yè)市場的形勢,縮小地理專業(yè)的招生人數(shù),導致地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供給量不足。初中地理在中考中的比重很小,所以,地理教師得不到學校的重視,地理教師在職稱評定、業(yè)務考核和繼續(xù)教育方面都不如語數(shù)外的教師,因此,部分教師對地理教學也不夠重視。在農村初中,地理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很少,而且初中的許多地理教師也兼職教授其他課程,教師的學歷層次比較低,地理教學的效率很低。

(二)優(yōu)秀的教育成果未及時運用于教學工作

作為初中地理教師,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學經驗,能夠探索和思考農村地理教育方法。同時也在實踐中領悟許多有用的教學手段,能夠取得優(yōu)秀的教育成果。但是,這些優(yōu)秀的教育成果很少在教學中應用,主要是教育成果不能得到認可,還有就是教學設施不齊全。地理作為輔修課,教好教壞都一樣。以至于初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很難提高。

(三)地理教學的基礎設施和資料不足

地理教學中需要大量的教學道具,如模型、圖片、實物和影像資料等。地理教學要有靈活性,如教法靈活、空間靈活和時間靈活,一個小的考察、展覽、測量等可以作為一節(jié)課。但是,農村初中地理教學的基礎設施配置方面比較落后,缺乏教學道具和書籍,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更是無從談起,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施在農村初中無法展開,校內課程資源極為缺乏。

(四)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實地感受的機會少

地理課程與人類活動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在農村生活的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山區(qū)的地形地貌和地質運動過的痕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身邊所見到的自然景觀,農業(yè)生產事項,城鄉(xiāng)綜合規(guī)劃,并且結合地理教學內容進行評述。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野外考察氣象、水文和地質等項目,了解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和經濟發(fā)展對地理的影響。但是大多數(shù)學校值注重課堂的理論教學,對課外的教學活動不重視,因此,學生對地理環(huán)境實地感受的機會少。

二、解決農村地理學科教育的建議

(一)加大對學校建設的扶持力度

全國約75%的初中學生在農村,農村教育的問題直接影響教育現(xiàn)代化的建設。因此,必須加大農村教育的惠民政策,優(yōu)先發(fā)展農村教育,通過政策扶持鼓勵一部分有經驗的教師到農村進行支教,并且加大學校的硬件建設,改善校舍,建立一個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

(二)注重教學反思,提升導學水平

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不僅是對一般性教學活動的回顧,更應該引導以后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在農村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教學觀念的反思、教學設計的反思和教學行為的反思。在教學觀念的反思上,要求教師對自身教學觀念進行反思,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設計的反思上,要求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相適應,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行為的反思上,要求教師在教學的中轉換角色,建立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的方式。

(三)樹立地理學科為現(xiàn)實服務的思想

目前,在農村基礎教育中存在著兩個問題:一是農村初中畢業(yè)生中有一部分能夠升入高中,其余轉入職業(yè)中學或者回家就業(yè);二是初中畢業(yè)由于年齡的關系還不能適應農村的經濟建設。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借鑒成功經驗,因材施教,將農村地理教育和農村的生活環(huán)境想結合。農村也有很多的教育資源,比如黃土高坡、農舍炊煙、道路橋梁、丘陵山岡和一草一木都是教學的主要元素,對于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都有極為豐富的教育價值。

(四)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評價方式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評價體系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要服從教師的授課方式,按照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生的自主性完全缺失。這樣課堂教學的結果,忽略了課堂教與學的過程,注

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記憶,忽略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記憶代替了創(chuàng)新和思考。因此,地理學科多元化教學評級體系的構建是教學方式和考核體制與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相一致,要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成為根本點。

農村初中地理教學要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正確引導”的教學教育方案,要按照現(xiàn)代教育的思想,開展多元化的地理教學評價目標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教學的過程與教學的結果相結合,把教學的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將懲罰性評價方式與鼓勵性教學方式相結合,建立一個全面的地理教學評價考核體系。

新課改的實施和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為農村初中地理教育帶來了發(fā)展的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挑戰(zhàn)。地理教師要認清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促進地理學科的發(fā)展,使地理教學與新課改的要求相一致,符合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的思想。同時地理教育的發(fā)展要為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服務,達到以學致用,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熱愛家鄉(xiāng)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寶堂.淺談農村中學地理教學改革的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3(4).

[2]吳育忠.中學新課程下高師地理教學改革探討[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0(2).

[3]孫芳芳.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農村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3(3).

第6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一、高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涵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可以說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果的唯一標準。有效教學的關鍵是關注學生發(fā)展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往過程,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體,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個性發(fā)展。

2.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都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培養(yǎng)新的能力。然而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師施教,效果可能截然不同,關鍵在于教學的有效性。有效課堂教學缺失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在:僵化套用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致使不同學生學習機會差異懸殊;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異;學生缺乏主體意識,學習效率低下,淺于學、苦于學、倦于學、厭于學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效教學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強調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教與學的統(tǒng)一,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因此,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就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讓課堂教學有效優(yōu)質,探索在有限課堂教學時間內,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

二、構建地理高效課堂的策略

基于《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對中學地理教學的要求,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式教學,從而構建地理教學的高效課堂。

1.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行為。

教師應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倡導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是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地理學科具有自然科學特點,許多地理問題可以設計為探究式的課堂教學形式。地理探究學習的課題往往具有學科交叉的特點,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很難滿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例如,在上“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具體步驟:(1)展示課件;(2)結合平時觀察、收集事實依據(jù);(3)得出結論與解釋;(4)反思評價;(5)報告與交流。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師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的互動過程,在合作游戲中,學生學有趣味;在合作讀圖中,學生學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學生學有所獲;在合作調查中,學生學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學中有問。同時,生生之間,既要倡導學習競賽,更要倡導合作互助,從而形成高遠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3.培養(yǎng)學生掌握思維方法。

打破定勢思維,引導反向思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質疑的態(tài)度學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散思維,啟發(fā)學生梳理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發(fā)散的思維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寬思路。

(2)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地理探究式的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疑難點,引導學生作探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比重。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比重。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從而達到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目標。

5.合理運用教學手段,效益優(yōu)先。

在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中,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不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為學生開展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提供有效的幫助,而且,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最深刻影響在于能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知識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抽象性強,對學生的空間思維要求高,而多媒體技術正好能綜合處理語言、文字、動畫、音樂等信息,且可以動態(tài)模擬地球轉動、大氣運動、海陸變遷、巖漿噴發(fā)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使教學活動高效率地展開。

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進課堂,使得教學內容與方法變得新穎、多樣和有趣,利于學生應用知識。多媒體課件都是課前設計好的固定內容,無法完全符合不斷變化的課堂教學情況。所以,不論計算機技術如何完善,它們都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尤其是地理講授教學。教師在課件設計時,要明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多媒體為輔助的方針,注意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tǒng)教學法有機結合。設計的課件,應具有可調控性和可修改性,并能根據(jù)教學實踐,對課件進行修改、完善,效益優(yōu)先。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不斷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5.

第7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分組合作;效果

G633.55

一、前言

在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往往突出強調學生的個體學習而忽略群體的合作學習,導致很多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缺乏,欠缺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從而出現(xiàn)學習效果不佳等情況。如今,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給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這個時候,教師必須不斷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多彩學習素材,進一步提升地理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初中地理課堂上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

初中地理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主動探究以及交流與合作的精神,進而激發(fā)其學習潛能。如何進行有效實施分組合作教學模式呢?

合作學習一般以小組為單位,組員要有互補性,便于組內相互幫助。在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時采取6個小組,其中每組選出小組長和臨時地理學科代表的方式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個分組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合作學習小組進行重新分組,這樣既可保證各學習小組力量均衡,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同其他同學合作學習。分組當中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和學習基礎薄弱學生分在同一組,這樣小組間的差距才不會太大,有利于公平競爭。同時,每組需要一位對地理學科有濃厚興趣,有責任心和管理能力的組長。此外,每個小組內需要選出代表發(fā)言者、記錄者、收集資料等不同角色,不定期進行互換,以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力 拓展。如:地理課堂上講中國地理“南方地區(qū)”時,會要求各小組學生分工及協(xié)調合作,每個小組選擇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工農業(yè)生產和人文景觀等分類要素進行資料的收集,之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由于重新分M后的每個小組都是同一組的成員組成,相對的也會更互助和默契一些,通過這樣的分組合作,同學們都會為了同組的共同進步而更加地積極努力的參與其中一起為自己所在的小組來爭取同組的榮譽??梢杂行Т龠M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學習的意識、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分組合作學習在地理教學的開展過程

(一)分組合作學習的全過程

1.地理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前,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預先備好導學案,根據(jù)教學目標給小組分配任務,要求小組成員搜集資料和預習思考。

2.教學課題清晰。根據(jù)教學內容采用靈活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耗時越短越好,可以為課堂互動提供足夠的空間。

3.各組討論。小組成員在每組地理課代表的組織下,對需討論的問題一一做筆記,并記錄討論結果。

4.各小組代表發(fā)言。各小組討論結束后,老師請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小組代表回答完問題后,要詢問同組內學生是否有異議和需要補充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邀請每組的一個學生來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將分組教學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當中。

5.各組點評與補充。各小組對于每個小組的代表發(fā)言的同學有無異議或進行補充的,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認識和點評來實現(xiàn)更好合作學習氛圍。最后,課堂中不能解決的難題,由老師來做解答。通過教師的解答,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世界中找到樂趣,并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快樂。

四、實行分組合作學習的制度保障

地理課堂上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長期有效的實施下去就必須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規(guī)章制度,以保障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和興趣。為此,教師應為每一位同學建立計分制檔案,在地理教學課堂中制定嚴格的積分制考核,最后的積分并應與學生的期末地理成績總分掛鉤。

在分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一般需要遵守幾個原則:

(一)公開公平的加分原則。在分組合作學習加分的過程中,地理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經組內同學全面深入討論后,各小組的代表上臺展示回答,老師根據(jù)情況給每人加3至5分;其他小組同學補充回答正確的話,老師視情況而定為每人加2至3分;對全班加分情況進行公開公示;嚴格按照加分標準統(tǒng)計分數(shù)。

(二)客觀公正扣分原則。在分組合作學習扣分過程中,地理課堂上違紀每人次扣1分,情節(jié)嚴重的或影響較大的,老師視情況扣3至5分。

(三)合理得分扣分原則。在分組合作學習加分的過程中,各小組得分記錄應規(guī)范完整,應包括加分同學名字、加分事由、加分分值等。

在地理課堂分組教學實踐過程中,分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自己填圖、判圖,組內互幫互助答疑,再由教師解惑,學生們回答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基本上每一位同學都參與了地理課堂學習,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基本技能、合作學習能力等都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叢明媛.地理教學中合作學習探究[Z].鳳鳴高中地理教研組,2006.

[2]趙紅.中學地理生活化教學的認識和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徐燁.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2(4).

第8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關鍵詞:地理概念;相異構想;認知沖突;策略分析

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教育理論上把學生由感性認識得出

的偏離科學現(xiàn)象本質和科學概念的錯誤思維結構稱為相異構想,地理概念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對相異構想的消除和轉化以及提高地理教學效果作用明顯。

一、地理概念及其學習過程中相異構想的價值認識

1.地理學科考查能力要求

在高考文科綜合的地理考試說明中,對地理四項基本考查能力第二條中提到:“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shù)據(jù)、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guī)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钡谌龡l中提到:“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fā)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的要點?!备呖济}中對地理概念的考查內容豐富、方式多樣、層次、頻率較高,是地理教學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部分。

2.高中地理概念的復雜性、多樣性、系統(tǒng)性、抽象性和階段性特征要求

不少地理概念(地理術語和地理名詞)不僅具有(水平、垂直)空間(如工業(yè)集聚和工業(yè)分散)、時間特征還有數(shù)量和質量特征,因此要注意地理概念的空間尺度(如產業(yè)轉移)和動態(tài)變化。由于教材的篇幅和順序的安排(如直接給出高層次概念),學生對地理概念內涵、外延和系統(tǒng)的建構需要一段時間,在某一學習階段學生可能存在概念迷思的情況。高中地理概念間存在著邏輯關系,并形成以某個概念為中心的概念體系,因此某些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或障礙對地理概念的學習造成干擾或消極影響。

3.教師實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學的要求

教師能夠充分、準確地認識、預見學生在地理概念學習上的相異構想,使它們成為課程資源,成為教師實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學的起點。教師常常有這樣的困惑:感覺課堂講解詳細,環(huán)節(jié)設計合理,但學生在涉及某個地理概念的知識上一錯再錯。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根據(jù)學生在地理概念學習中的相異構想,找出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消除思維定式等學習障礙,順利實現(xiàn)地理概念的正遷移。

二、實現(xiàn)地理概念學習中相異構想轉變的策略分析

1.活化圖像,創(chuàng)造價值

圖像類型多樣,承載的信息豐富,呈現(xiàn)方式直觀形象,合理把它們應用在地理概念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引導學生自主暴露、自覺關注相異構想。如,背斜與向斜這兩種地質構造類型的判斷教學時,可以先呈現(xiàn)只受內力作用影響下形成的地質剖面圖,讓學生觀察兩處地質構造的巖層新老關系、地形類型;隨后再疊加上外力作

用,在同一張地質剖面圖呈現(xiàn)這兩處地質構造的巖層新老關系、地形類型,引導學生觀察變化。利用不同類型圖像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相互轉化,在提高學生讀圖、作圖、析圖能力的同時,更好地讓學生發(fā)現(xiàn)思維和知識斷裂點。

2.詳析過程,強化邏輯

對學生而言,表面聯(lián)系和本質聯(lián)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生活經驗和科學概念之間的“分離狀態(tài)”需要學生正確的認識過程來打破,過程的步驟越簡練、分析越深入、體驗越深刻直接關系到新建立的正確聯(lián)系和科學思維的牢固程度和今后的發(fā)展空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層次,參與概念的演繹過程,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面對新出現(xiàn)的相異構想、積極調整思考方式,減輕對教師的依賴。

3.巧用變式,正向遷移

地理概念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受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的限制,或直接望文生義。在復習課中,利用幾個關聯(lián)題組,能幫助學生注意先前忽視的新特征,幫助學生明確該概念適用的區(qū)域,進一步抓住概念的關鍵詞和本質屬性,從而順利實現(xiàn)正向遷移運用。教師通過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手段,使學生有效地加深認識和理解教學對象的本質特征,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新的高度,讓學生在多種情景中進行識別,對概念的理解、應用更到位。

參考文獻:

[1]范豐會.中學生的相異構想與物理教學中的概念轉變[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1996(01).

[2]謝芳芳,方環(huán)非.“認知障礙”的教育學意義[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8(03).

第9篇:地理學科分析范文

關鍵詞 化學分析;問題與方法;實驗室管理

中圖分類號O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58-0047-02

0 引言

化學分析實驗室是化學分析工作者的陣地,而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是保證化學分析工作能正常進行的最基本條件。只有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各項制度,才能夠確保分析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實驗室安全,提高實驗室工作質量,以獲得精確的數(shù)據(jù)。

標準物質,普遍地被用于需要對物質的成分、特性進行測量的工作中的校準儀器,或是評價測量方法。目的在于保證測量過程和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目前,多數(shù)實驗室都大量使用標準物質,進行量值溯源和監(jiān)測質量的控制,所以標準物質的正確使用和規(guī)范管理,對充分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溯源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實驗室的經驗,陳述了如何做好標準物質的管理,確保高效的試驗質量。

1 內容

1.1 實驗室環(huán)境管理

1)實驗室應有足夠寬敞的空間,良好的通風、及采光條件,還有便利的室內溫、濕度調控裝置;2)實驗空間要有合理布局。室內各種分析儀器的擺放,都要科學地安排,必須留出足夠的空間,便于實驗人員進行操作和維護;3)儀器要建立一臺一檔,試驗后要及時記錄,并定期維護。使用、維護完畢后,不可隨意擺放;4)與實驗內容無關的物品,不可帶入放在實驗室,與實驗工作無關的人員,不能隨意進入實驗室;5)專員負責實驗室的日常保潔工作,以確保設備、設施、場地和操作臺面的清潔衛(wèi)生。

1.2 實驗人員管理

1)實驗室是實驗人員活動的專用場所,禁止任何人在實驗室內吸煙、飲食,及從事一起與實驗無關的活動;2)實驗人員上崗之前要參加必要的培訓,培訓內容參照《化驗員讀本》有關章節(jié);3)實驗人員的著裝,應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需要更衣、換鞋,或采取必要安防措施的,應嚴格按規(guī)定執(zhí)行;4)尤其對易發(fā)生危險的操作,操作人員必須戴防護面罩或用防護擋板。

2標準物質的分級

化學分析實驗室常用的標準物質一般有:基準物質,一級和二級基準物質等?;鶞饰镔|是可通過基準裝置或一般普通方法,直接將量值溯源至國家基準的一類化學純物質,用于化學成分量值的溯源和復現(xiàn)。一級標準物質( GBW)的準確度具備國內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評價標準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標準,為二級標準物質的定值,是量值傳遞的依據(jù)。二級標準物質GBW( E)用與一級標準物質進行比較測量的方法或一級標準物質的定值方法定值,可作為工作標準,直接使用。已批準的國家一級標準物質有 1 093 種(其中含基準物質108 種), 二級標準物質1 122種,它們包括純物質、固體、氣體和水溶液的標準物質。

1)標準物質的用途;2)校準儀器:常用的光譜儀、色譜儀在使用之前,都需要使用標準物質進行校準。檢查儀器的各項指標,如靈敏度、分辨率、穩(wěn)定性等是否達到使用要求;3)評價方法:用標準物質考察一些分析方法的可靠性;4)質量控制:在分析過程中,通過控制樣品的分析結果,來考察操作過程的正確性。

3有效期

一般說來,有效期是標準物質的研制者,在規(guī)定的儲存條件下,經穩(wěn)定性試驗,規(guī)定特性值穩(wěn)定的時間間隔,作為標準物質的有效期。穩(wěn)定性試驗只能說明已經測試的有效期內是穩(wěn)定的,有效期外的穩(wěn)定情況不能確定。資料顯示,有些標樣的實際穩(wěn)定性,遠遠超過標稱的有效期,如冶金標樣中一些金屬元素的穩(wěn)定性,可以長達20年之久。而有些非金屬元素,如硫等元素,隨時間的推移、受保管儲存條件的影響,其特性量值呈緩慢下降的趨勢。有些標準物質非常容易產生變化,如八氯二苯醚標準溶液的色譜圖,在3個月內就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大部分化學分析用的標樣,都要配置后,才能使用的。即便是嚴格按說明書配置和使用,制備過程中使用的介質(溶劑)的種類和濃度對標準工作液的穩(wěn)定性都有影響的。實際工作中,應當注意監(jiān)測標準物質的變化,注意收集相關信息,積累經驗,以及容器測試過程中的結果進行修正分析。

4一般藥品管理

1)一般藥品需設藥品柜存放,并安排專人管理;2)藥品柜內,藥品應排列有序,并制作藥品位置圖。藥品取用后,須及時放回原處。

5儀器管理

1)實驗時,須保持安靜,思想集中,遵守操作規(guī)程;2)在啟動設備前,應先檢查設備是否安全接地,電源電壓是否正常,設備各部分(包括安裝的被試品)是否安裝地牢靠等;3)儀器設備不可超負荷使用,運行中凡有過熱、冒煙、異味或異常聲音等現(xiàn)象,必須立即切斷電源,停止運行;4)嚴禁使用濕布擦拭帶電設備和插座。帶電體不允許在外,以防漏電觸電。更換保險絲時,要按額定負荷更換。使用各類連續(xù)工作的電熱設備時,要安放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地方,并要有專人管理;5)每次實驗完畢,應及時切斷水、電、氣,及時整理工作臺面(包括樣品、記錄相關資料等)。若有使用加熱設備,應確認其遠離易燃物;6)實驗室配置的安防設施,其放置的位置應保持固定,不得隨意移動。

6防火、防爆器材的管理

1)實驗室內必須有消防器材、急救箱和個人防護器材。實驗管理人員應熟知這些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2)實驗人員應具備一定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常識;3)實驗室對易燃易爆物質應限量、分類、低溫存放,遠離火源;4)對混合后會發(fā)生燃燒、爆炸的物質,應注意分開存儲。

7 危險化學品的管理

1)一般危險品;2)根據(jù)危險品性質的不同,分類存放在專用的場所,嚴禁混存;3)危險品放置區(qū)域應有警示標志,如易燃、易爆物應有“嚴禁煙火”的標志; 4)實驗室應嚴格管理危險品,非實驗需要,嚴禁取用;5)劇毒危險品;6)劇毒危險品試劑或試樣,應專設保險柜,并實行兩人共同管理的辦法;7)劇毒危險品試劑的購買由綜合質控室執(zhí)行。購買后,由實驗室2位保管人員共同向綜合質控室領取,領出時,綜合質控室也應有2人在場,并共同簽字、負責;8)領回后,由實驗室2位保管人員共同入賬、入柜并加鎖保存。需要2位保管人員共同在場時,才可取用;9)領用有劇毒危險品前,應填報《劇毒危險品領用申請單》,經實驗室主任同意后,憑單向保管人員領取,2位保管人員須同時在場、稱量發(fā)放。2位保管人員、領取人共同在《危險品出入庫臺帳》簽字、負責, 并將《劇毒危險品領用申請單》收回并存檔。

試驗結束后,未使用完的有毒危險品,應即時退庫。同樣,由2位保管人員同時在場,核實退返量,并入庫保存。2位保管人員、領取人一起在《危險品出入庫臺帳》簽字、負責。

8 核查計劃

制定標準物質的核查計劃,內容包括:種類,頻度,參數(shù),方法, 人員,標準及結果的判定準則。每個實驗室所擁有的標準物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同。不同標準物質,對于測量結果的質量及穩(wěn)定性等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核查計劃要根據(jù)實驗活動的重要程度、成本和風險以及實驗室資源和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核查計劃應由有資歷,并經實驗室授權的人員編制, 并經過審批。

9核查方法

核查不同于檢定,也不同于校準,所以其涉及的參數(shù)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梢詮谋緦嶒炇业膶嶋H條件出發(fā),根據(jù)簡便易行、經濟合理等原則,選擇下述方法之一,送有資格的機構進行校準。如用于測定松香顏色的松香顏色標準樣塊,每兩年要送相關部門進行重新校準。又如新購置的標準物質或新配置的標準工作液,與正在使用的比對,與其他實驗室間的比對。再如,采用的不同標準物質間相互比對,如不同制造商、同一制造商的不同批號,用一級標準物質對二級標準物質進行核查。測試樣品,測試近期參加過水平測試,并且結果令人滿意的樣品,檢測有足夠穩(wěn)定度的不確定度,及被核查對象相近的實驗室質量控制樣品。

10專家能力的確認

實驗室檢測鑒定結果,多數(shù)情況以專家判定的結果為準。專家的能力和水平對實驗室的檢測鑒定結果會有重大影響。實驗室應對專家的能力進行判定,對專家進行有效控制,建立專家?guī)?,確保專家持續(xù)擁有相應的能力。

11結果復核

對實驗室的檢測鑒定結果,常常需要進行復核,但目前我國的復核機構和體制還不健全,復核過程沒有得到合理、有效地控制。使得實驗室如何申請復核,以及保證經過復核的結果的質量,成為關鍵。實驗室應根據(jù)有關的要求,建立實驗室的結果鑒定的復核程序,對復核過程進行高效、合理的控制,以確保復核結果的高質量。

12結論

化學分析實驗室的安全保障,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實驗室配置的各種設施、實驗環(huán)境的空間布局、實驗藥品的管理到位,以及實驗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尤其要具備良好的實驗習慣。這不單單是每一個實驗數(shù)據(jù)來源的準確性的基礎,更是保證實驗室及人員安全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M].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2]PO LANISH R P.,GREENE S.A.有害化學品安全手冊[M].中國石化集團安全工程研究院,譯.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