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

第1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摘要】淺談八千余例內固定取出術患者的觀察和護理。總結八千例內固定取出患者的術前準備,術后常規(guī)護理,術后特殊觀察要點,康復原則以及出院指導。 結果:八千余例內固定患者住院天數平均為2天(同類同期病人住院需3天),患者住院治療費用大大減少,而且患者的治愈率接近100%,也為醫(yī)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內固定;內固定取出術;圍手術期護理

內固定是用鋼板、螺釘、克氏針、髓內針等內置物,使復位后骨折得到可靠的固定,以利于傷肢早期功能活動,促進骨折早期愈合,減少骨折并發(fā)癥。內固定需要取出的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不宜過早。如遇有感染、內固定彎曲、松動、折斷或螺絲釘脫出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內固定取出時間,一般股骨2年,脛骨1年,前臂及肱骨1.5-2年,但還要結合臨床與X線片情況,以免取出過早而發(fā)生再骨折或其他并發(fā)癥。我院骨科是上海市創(chuàng)傷骨科臨床醫(yī)學中心,每年的手術量高達數萬次,雖已開放骨科床位三百余張,可依然不能滿足來自全國各地患者的需要,為解決這一矛盾,我院骨科于2007年2月專辟一個病房區(qū)域,成立了日間病房,其收治對象絕大多數為骨折內固定術后愈合標準達臨床和骨科雙重標準的患者,現將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骨科日間病房病區(qū)自2007年2月成立以來,共收治內固定取出術的患者六千余例,此類患者入住我病區(qū)之前,均經我院門診骨科醫(yī)師接診后預約登記的,他們均已符合內固定取出的雙重標準,即骨科愈合標準:(1)臨床愈合標準:一是局部無壓痛,無叩擊痛,無異?;顒?,無畸形。二是X線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xù)性骨痂。三是功能恢復,去外固定后,上肢可向前平舉并持重1KG,下肢不扶拐可走3min,不少于30步,無畸形。(2)骨性愈合標準:一是具備臨床愈合標準條件,二是X線顯示骨小梁已通過骨折線。

2 護理

2.1術前準備:

1)提高病人對手術的耐受能力,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易消化的飲食。2)使病人有思想準備,能主動配合治療。向病人介紹麻醉和手術情況,介紹手術后、飲食、注意事項等,囑咐吸煙病人術前禁煙以減少術后咳嗽、咳痰和肺部并發(fā)癥。3)皮膚準備:術前應洗澡和更衣,保持皮膚清潔。4)胃腸道準備:遵囑禁食水,必要時清潔灌腸。 5)膀胱的準備:病人入手術室前應解小便排空膀胱。 6)手術前晚及術晨的準備:手術前晚,根據病人情況適當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保證充足睡眠;手術晨對全部準備工作進行復查、核實,如病人臨時發(fā)熱,女病人月經來潮等,除急癥手術外應推遲手術日期;手術前,根據醫(yī)囑給予麻醉前用藥;登記并保管病人的重要財物。病人的假牙應該取下,以免麻醉或手術中脫落或誤吸。

2.2 術后常規(guī)護理:

1)觀察術后病情變化。要定時觀察病人的面色、意識、,測量病人的呼吸、脈搏血壓和體溫。2)安置和協(xié)助病人活動:應根據麻醉、手術和病人狀態(tài),安置適當,原則上,應當保持良好的呼吸和循環(huán)(包括患肢局部循環(huán))、有利于引流(外引流和內引流)、而且使病人比較舒服。在病情許可時,要協(xié)助病人進行早期活動,促進功能恢復,并可減少并發(fā)癥。3)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較輕的疼痛可用安置、固定傷口、鎮(zhèn)靜催眠藥等方法處理,較重的疼痛可能是并發(fā)癥(感染、缺血等)的 癥狀,應通知醫(yī)師詳細檢查。4)傷口和引流管的處理:保持傷口敷料干燥,有滲血滲液時及時更換,保持引流管通暢,無扭曲,擠壓,并觀察色、質、量。5)術后基礎護理:幫助病人進食,排大小便,洗漱!

2.3 術后特殊觀察要點:

2.3.1術后血循環(huán)障礙的觀察:(1)引起患肢血循環(huán)障礙的原因有: 繃帶石膏包扎過緊,患肢嚴重腫脹,術中造成血管損傷(2)血液循環(huán)障礙,輕者造成局部壓瘡,重者可引起骨筋膜綜合癥,導致肢體壞死,使骨科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3)對肢體缺血的癥狀和體征,有5個“P”字記憶法,即①Painless:由疼痛轉為無痛;②Pallar:蒼白;③paresthesia:感覺異常:④paralysis:麻痹:⑤pulsesessness:無脈。

2.3.2術后感染征象的觀察:傷口感染多在術后3—7天表現明顯,如出現傷口疼痛或呈脈搏跳動一致的搏動性疼痛,局部紅、腫、壓痛,一旦形成膿腫則局部出現波動感。

2.4 康復訓練原則:

全身和局部情況兼顧; 以恢復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上肢鍛煉以恢復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為中心,同時注意肩、肘、腕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下肢鍛煉以圍繞負重、站立、行走為中心;功能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 輔以必要的被動活動;鍛煉活動應循序漸進

2.5 出院指導:

2.5.1出院計劃的制定內容:

①臥位:正確的臥位是骨科護理的基礎②飲食:高蛋白易消化,含纖維素的食物。③休息。 ④藥物:對繼續(xù)進行藥物治療的病人,出院前應帶好出院帶藥,并詳細介紹各種藥物的用法、作用、以及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和停藥指征。⑤制定功能鍛煉計劃:功能鍛煉對恢復滿意的肢體功能,預防骨質疏松、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等廢用綜合征非常重要。⑥門診隨訪

第2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3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effects on orthopa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50 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2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is made of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care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after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patient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incision healing days, days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orthopedic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exact results.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he orthopaedic diabetes; Perioperative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逐漸上升,飲食規(guī)律也開始多元化,導致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特別對于需手術治療患者來說,無疑是加重手術風險,且加大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所以,對于手術合并糖尿病患者,應加強對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其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手術風險[1]。因此,該院對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收取的50例患者,進行不同護理,并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的對象為該院的50例骨科糖尿病患者,收治時間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間,并對所有入選的患者采取計算機隨機分組方式,分別分為觀察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觀察組:15例為男性患者,10例為女性患者,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為(68.25±3.28)歲。對照組:14例為男性患者,11例為女性患者,年齡51~81歲,平均年齡為(69.88±2.45)歲。兩組骨科糖尿病患者相比各項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可進行相互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方式:采用常規(guī)護理,其中包括:對患者健康教育、術后密切觀察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組護理方式: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優(yōu)質護理,其中包括:(1)術前護理:①術前檢查: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主要檢測患者肝腎功能、血糖指標、心電圖以及尿糖指標等,并做好詳細護理記錄,且術前控制患者的飲食,除此之外,對患者進行皮膚護理,防止患者出現皮膚受損現象,同時還需做好相應的并發(fā)癥預防工作,密切觀察患者肢體血運情況,防止患者出現壓瘡現象。②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對手術的不了解,加上擔心手術效果,導致患者容易出現較多的負面情緒,在此類情況下,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為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并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一一耐心解答,并給予患者多方面的關心以及愛護,讓患者感覺到親切感以及安全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前,應先將手術室溫度調節(jié)至合適溫度,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在稱呼患者時,禁止使用床號、住院號等,應親切呼喚患者姓名或小名,降低患者的緊張感。在手術過程中,還需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和血糖指標,若發(fā)現異常情況,立即告知手術醫(yī)生,并立即采取處理。

(3)術后護理:待患者麻醉逐漸消失時,便可告知患者手術很成功,且告知患者和其家屬,應嚴格按照科學飲食規(guī)律,控制患者每日脂肪、糖類以及蛋白質的攝入,其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調整每日的熱量需求,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從而促使患者的恢復。術后還可使用軟枕將患者換肢墊高,促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且密切觀察患者引流液顏色和量,并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以防出現滲漏、出血、感染等現象,對于昏迷患者,可定期給予患者全身按摩,以防出現壓瘡現象,同時還需為患者做好口腔護理,以及對于留置尿管患者,幫助患者進行外清潔,以免出現泌尿系統(tǒng)感染現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天數、術后血糖控制天數。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使用統(tǒng)計學的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術后切口愈合天數、術后血糖控制天數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護理后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切口愈合天數、術后血糖控制天數、患者滿意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從2011年起,我國便開始廣泛推廣優(yōu)質護理服務,所以“優(yōu)質護理服務”已在當今掀起一波熱潮,而優(yōu)質護理的主要目標為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2]。其需要護理人員耐心的為患者一遍一遍的講解藥物的相關作用,并對情緒抑郁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換取患者的配合和信任,且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且在生活中,對患者噓寒問暖,在護理期間深入患者的思想,做到視患者如親人,能為患者排憂解難[3]。

在以往的常規(guī)護理中,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重心為完成醫(yī)囑,工作模式為機械性,而該院在引入優(yōu)質護理后,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不僅護理質量有所上升,護患糾紛也明顯減少,同時還可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其住院時間[4]。

第3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方法:對20例需行骨科手術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正規(guī)使用胰島素調節(jié)圍手術期血糖,注意胰島素用藥護理,將血糖控制在控腹

結果:無一例發(fā)生感染和酮癥酸中毒等并發(fā)癥,骨科疾病的痊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復至術前水平。

結論:圍手術期正規(guī)使用胰島素有效調控血糖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手術并發(fā)癥。

關鍵詞:骨科疾病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21-02

糖尿病是骨科病人常見并發(fā)病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及組織愈合能力差,骨質疏松發(fā)生率又高,并發(fā)感染或內固定松動和出現并發(fā)癥可能性大,增加了手術治療的風險,因此做好圍手術期護理很有必要。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收集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并存糖尿病的骨疾病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8歲。所患骨疾病種類為: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采用治療方法有全髖關節(jié)置換、股骨頭置換、空心釘肉固定、UHS內固定、伽瑪釘內固定切開復位,后路開窗椎間盤髓梳摘除等。

2圍手術期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和飲食護理。護士應關心體貼患者,注意其心理變化。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患關系,通過耐心細致的解釋傾聽,最大限度地誘導患者的心理適應性。與營養(yǎng)師配合,按患者體重(kg)確定飲食,控制總熱量,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合理搭配膳食,改進烹調方法,做到定時、定量、定餐。同時,注意戒煙,充分休息。

2.1.2術前血糖監(jiān)測和控制。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監(jiān)測電解質和腎功能。指導患者正確服用各種降糖藥,及時糾正不良反應。開放性手術患者,在手術前3d停服降糖藥,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普通胰島素。手術當日晨皮下注射劑量減少1/3~2/3,術前準備要求血糖空腹控制在7.25~8.34mmol/L(130~150mg/d),24h尿糖少于5~10g,無酮癥和酸中毒。非開放性手術患者可不必改變治療方案,定時查血糖、尿糖。

2.2術中血糖監(jiān)測。當空腹血糖

2.3術中抗生素使用。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謝紊亂,血細胞、淋巴細胞功能低下,干擾抗體的生成,組織抑制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下降,導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現感染。因此對無感染的患者,也應主張在術前2d~3d使用抗生素,以使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白細胞降至正常范圍。由于組織的血流障礙或供血不足,術前30L,常規(guī)從靜脈給足量抗生素,術中在術野局部放置抗生素,增加局部組織的抗生素濃度,有利于抗感染的效果,術后抗生系使用持續(xù)5d~7d或控制住感染為止。

2.4麻醉選擇。局部麻醉或硬膜處麻醉對糠尿病患者的應激反應較小、全身麻醉引起的應激反應較大,刺激血糖的上升,同時不利于有無低血糖性休克的觀察。因此,應避免使用全身麻醉。

2.5術后血糖監(jiān)測及護理。麻醉過后即可進食,要掌握科學合理的飲食知識是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基礎。飲食中營養(yǎng)素、糖、蛋白質及脂肪的分配比例要適當,根據醫(yī)師指導,合理使用葡萄糖與胰島素,監(jiān)測血糖、尿糖,糾正電解質紊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神志變化,將血糖控制在基本正常水平,這樣才能保證病人需要,促進康復。術后患肢用軟枕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觀察肢端血運情況,保持引流通暢,記錄引流量,每天更換引流袋,保持傷口干燥,定時更換敷料,預防傷口感染,定時翻身局部按摩,必要時使用氣墊床,翻身時注意患肢正確姿勢,患肢要處于中立外展位,防止內收或外旋,而造成固定松動或關節(jié)脫位。還要做好口腔護理、尿管護理,預防感染。

3小結

對糖尿病患者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重點是對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血糖控制,并做好飲食、用藥,以改善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使患肢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第4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骨科  圍手術期護理  安全管理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fā)生法律和法定的規(guī)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壞、障礙、缺陷或死亡[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法律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體功能障礙等表現,容易發(fā)生意外,具有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為減少護理缺陷和醫(yī)療護理糾紛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痛苦及經濟負擔,本文對骨科圍手術期安全護理措施進行了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圍手術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齡18-78歲,平均43.5±8.78歲,既往無精神疾患,采用隨機抽樣法,將觀察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2人,其中試驗組男85例,女67例,對照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骨科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試驗組除采用骨科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建立護理安全管理體系,由護士長及質控護士定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安全評估,及時發(fā)現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制定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少或杜絕護理缺陷。①規(guī)范、熟練操作技能,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制度,認真、熟練地履行各項操作規(guī)程,加強護理工作的連貫性和嚴謹性。②注重護患溝通,加強語言修養(yǎng),確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增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③加強醫(yī)護溝通,準確無誤地執(zhí)行醫(yī)囑。

④重視護士繼續(xù)教育,加強對低年資護士的業(yè)務培訓,使其熟練掌握骨科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及并發(fā)癥的觀察和預防。⑤加強法律意識教育,完善護理記錄,書寫護理記錄并遵照科學性、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與醫(yī)療文件同步的原則,做到主觀的描述、判斷,結論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記錄可能,保持記錄客觀性和一致性[2]。

    1.3 評價指標  (1)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情況比較:從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情況、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情況統(tǒng)計2組數據。(2)患者發(fā)生意外與糾紛例數比較:從患者的投訴、護理缺陷申報、護士糾紛處理三方面統(tǒng)計2組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積極配合治療情況  對照組積極配合治療患者133例(87.50%),試驗組為148例(97.37%)。2組積極配合率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67,P<0.05)。

    2.2  2組發(fā)生意外與糾紛例數比較  對照組護理意外和糾紛發(fā)生率與試驗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關,本研究表明確保骨科圍手術期患者護理安全,是防范和減少糾紛,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傷害,病人往往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可出現緊張、恐懼、焦慮等各種心理反應,此時護士應保持鎮(zhèn)靜,緊張有序的救護活動本身就會使病人產生一種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時應關懷、安慰病人,保持鎮(zhèn)靜,采取積極態(tài)度配合醫(yī)務人員的救護。對于患者家屬,應客觀地介紹病情,取得家屬的合作與理解。

    3.2 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倡導安全文化,增強安全管理理念  臨床護理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護理風險始終貫穿于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過程中,有時候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似微不足道的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甚至發(fā)生醫(yī)療糾紛。本研究結果表明,加強護理人員的業(yè)務學習、培訓,強化對低年資護士業(yè)務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整體護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增加患者對治療護理的依從性,有助于杜絕安全隱患,提高護理質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護理安全隱患存在于臨床護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臨床活動中,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醫(yī)務人員,要注意應用科學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術、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高度的責任心和法律意識,防范護理差錯,減少護理意外與糾紛,確保醫(yī)療護理安全,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滿意的全程優(yōu)質服務。 

參 考 文 獻

第5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紐曼系統(tǒng)模式;圍手術期;骨科手術;焦慮;疼痛;護理干預

作者單位:014030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醫(yī)院

紐曼的系統(tǒng)模式其主要包括3個部分,壓力源、機體防御和護理干預措施,主要考慮壓力源對人的作用及如何幫助人應對壓力源[1]。手術對人產生的壓力常可導致手術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生理、心理反應,反應過于強烈者可突破機體的易變防線、正常防線、抵抗防線等,損害機體結構及引起系統(tǒng)功能紊亂[1],從而影響手術的整個過程和治療過程[2]。我們應用紐曼護理模式,對骨科圍手術期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年齡35~65歲。全部患者均無認知功能障礙。男50例,女50例,其中膝關節(jié)表面置換10例、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20例、股骨頭置換14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44例。隨機將100例骨科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手術方式、診斷、治療、文化程度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術前訪視,術中護理措施,術后回訪。干預組應用紐曼系統(tǒng)模式為指導采用自編的手術患者術前評估單準確評估壓力源,對患者進行評估分析并確立問題,得出護理診斷,建立有效的應對措施,在術前、術中、術后及時發(fā)現問題采取三級預防維持基礎結構和正常防御功能,幫助護理對象安全順利的渡過圍手術期。①評估壓力源:在紐曼系統(tǒng)模式中,人被定義為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與發(fā)展的一種整體系統(tǒng)[5]。通過術前與患者的接觸,對患者承受的壓力源進行分析并確定護理診斷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主要焦慮的原因:對手術相關知識了解少,擔心手術預后及失敗,擔心費用高及家庭經濟狀況,對生活和工作能力表示擔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等;②確定護理目標:患者情緒穩(wěn)定,焦慮程度減輕,術中積極配合,術后疼痛程度減輕;③制定護理措施:一級預防措施:在紐曼系統(tǒng)中,一級預防是指當懷疑或發(fā)現壓力源存在而壓力反應尚未發(fā)生時,為強化機體的彈性防線,而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重點是保護正常防御線增強彈性防御線,防止手術患者壓力源侵入,采取減少或避免與誘發(fā)因素接觸。措施包括手術室護士術前1 d到病房訪視患者,了解病情,評估患者情況,收集相關資料,指導術前飲食及禁食情況,做術前一些相關的健康指導,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醫(yī)生、麻醉方式、麻醉醫(yī)生,手術過程和效果及注意事項。并且介紹手術成功者的事例,從而解除他們的思想負擔,減少術前患者不利于手術的心理狀態(tài),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二級預防:重點是增強內部抵抗機制,減輕或消除壓力反應,恢復機體穩(wěn)定性。二級預防是整個系統(tǒng)的最內層,增強識別機制以及強化抵抗線是此階段的重點,也就是對手術患者護理中早期發(fā)現問題和積極采取護理措施。①增強自身識別機制:手術患者入手術室后有不同的反應,預防患者由于緊張而導致不利于整個手術過程的因素和避免嚴重并發(fā)癥關鍵在于護士早期觀察發(fā)現、早期干預,做到提前預警;②強化抵抗線:a針對患者術前的心理反應由訪視護士迎接患者,熱情主動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huán)境,消除陌生的壓力。移動患者上手術床時動作輕柔,保暖遮擋,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在進行各項操作時要告知患者。協(xié)助擺放麻醉,巡回護士守護患者旁給予撫摸安慰消除患者的各種復雜心理,保持機體的穩(wěn)定性。手術擺放時給予保護墊防止壓傷,及電刀燙傷;b為患者手術切口消毒時要防止碘酒灼傷患者其他處的皮膚,保證消毒合格,預防術后切口感染,術中嚴格監(jiān)督無菌操作,預防感染;c手術開始后巡回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對器械的撞擊聲給予告知和解釋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加強支持治療,增強患者機體的抗病能力;三級預防:通過健康指導讓患者及家屬協(xié)助預防應激反應重復產生,使得個體系統(tǒng)達到再適應,并進一步維持個體的穩(wěn)定性。①增加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并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②根據患者心理特征、文化程度及家庭成員的態(tài)度給予支持和鼓勵,使患者能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手術。

1.3 評定方法 焦慮評定采用焦慮自評表(SAS)[3],疼痛程度評定采用數字評分法[4]。滿意度調查采用自編滿意度表,焦慮評定為患者決定手術及術前訪視后和手術后3 d各1次,疼痛測定時間為術前訪視后,患者手術后3 d。手術后第3天進行滿意度調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方法:將所有數據錄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有差異的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經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近似正態(tài),各組以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計,組間采用以χ2檢驗。

2 結果

表1 兩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得分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程度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比較(例,%)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決定手術后進行的首次焦慮水平評定結果顯示,兩組的平均得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干預下,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水平在手術室護士訪視后和手術后3 d均較對照組在手術護士訪視后和術后3 d的焦慮水平有顯著下降(P<0.05)。表2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3 d疼痛程度所占百分比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合本資料說明,經過應用紐曼保健系統(tǒng)模式干預后,對疼痛的感覺輕于對照組。表3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滿意度構成比,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經過紐曼保健系統(tǒng)模式干預后患者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

3 討論

紐曼系統(tǒng)模式是將人看成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完整的個體,與周圍的環(huán)境互動并維持平衡,其主要是考慮壓力源對人的作用及如何幫助人應對壓力源。紐曼系統(tǒng)模式要求護士準確評估現存的和潛在的壓力源及服務系統(tǒng)對壓力源的反應,采取三級預防的干預。在健康改變的情況下,各種因素都會成為應激原,而手術本身也是應激原,無論何種手術對患者都是比較強烈的應急刺激。骨科患者因急性創(chuàng)傷或由于長期的疼痛,關節(jié)功能改變等因素,是各種應急反應尤為增強。因此,將紐曼系統(tǒng)模式運用到骨科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通過研究結果表明,采用紐曼系統(tǒng)模式對骨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進行護理干預,可使患者減輕術前及術后的焦慮水平和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手術,輕松順利的度過圍手術期。

參考文獻

[1]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1 .

[2] 曹偉新,李樂之.外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71 .

[3] 姚樹橋,孫學禮.醫(yī)學心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

第6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圍術期;骨科;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a)-015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edics.Methods 162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perioperative period,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the intranperative indexe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levels of anxiety and pain,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 in two groups (P>0.05),the intranperative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on scores of SAS and pain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 week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Fast track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Orthopedic;Effect evaluation

快速康屠砟釷且恢滯ü減弱患者應激反應,維持患者生理功能穩(wěn)定,降低并發(fā)癥與減緩器官功能下降,最終達到患者快速康復目的的一種多模式化的方案,是圍術期重要的康復模式[1]。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在外科的不斷深入,麻醉技術及藥物的不斷更新,規(guī)范化的圍術期護理管理,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日益受到臨床醫(yī)生和護士的重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術前進行健康教育;縮短術前禁食水時間;跳過腸道準備階段;術中保溫操作及選取合適的術式;針對性地進行藥物及液體管理;術后鎮(zhèn)痛;術后各種管道管理;鼓勵術后早期進食和早期活動等。目前大量文獻顯示[2-4],快速康復理念(FTS)在普通外科及婦科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認同。在骨科的研究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涉及關節(jié)置換、股骨頸骨折等骨科擇期手術,無嚴重營養(yǎng)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礙的手術患者中實施,能否應用到急診、骨折和感染等手術中,既是臨床的需求,也是今后發(fā)展和研究的方向[5]。本研究對在我院實施擇期手術的骨科患者分別利用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和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進行管理,觀察其對患者應激、恢復時間及并發(fā)癥的影響,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實施擇期手術患者162例,男103例,女59例,年齡22~63歲,平均(45.7±3.9)歲。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患者,包括上、下肢骨折、關節(jié)置換等患者;②ASA分級Ⅰ~Ⅱ級;③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④意識清楚、思維能力及判斷力正常,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1例。對照組男57例,女24例;年齡(46.1±2.7)歲;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16例,關節(jié)置換者42例。觀察組男56例,女25例;年齡(44.8±5.9)歲;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7例,關節(jié)置換者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處理,包括術前給予營養(yǎng)支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術中注意患者保溫;術后給予口服止痛片、幫助患者按摩健側肢體及教授患者床上進行自我鍛煉等。觀察組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進行護理,成立由外科醫(yī)生、麻醉師、護士、理療師以及患者共同參加的快速康復小組,具體方式如下。①術前2 d護理:給予患者講解快速康復理念及技術并觀看相關視頻,讓患者認識到術后早期進行鍛煉的優(yōu)勢所在,進行術前呼吸功能、心功能儲備鍛煉;②術前12 h護理:區(qū)別于傳統(tǒng)理念的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避免患者因極度口渴、饑餓造成術前焦慮應激,加劇手術風險,術前晚22:00予半流質宵夜,術前2 h根據患者飲水習慣給予進非碳酸飲料或溫開水150~200 ml;③術中護理:對于手術中不涉及的部位進行保暖,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4℃,避免環(huán)境溫度過低造成患者低體溫,術中應用的液體常規(guī)進行預熱至36℃,安裝鎮(zhèn)痛泵,術后指導患者根據疼痛評分正確自控鎮(zhèn)痛;不留置導尿,術前訓練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術后評估患者情況后首次排尿護士協(xié)助下患者使用助行器床邊排尿;④術后護理:提前給予患者床鋪進行預熱處理,在保持必須的術后麻醉前提下盡量給予患者舒適,術后2 h對患者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后進100 ml溫開水,無胃腸道不適反應者可以滿足患者舒適要求可以每次200 ml逐漸恢復正常飲水,4 h后試進半流質飲食(如稀飯、蛋羹等),術后6 h恢復普通飲食;④在不影響手術部位前提下鼓勵患者床上做主動側身活動及患肢肌肉靜力收縮運動,醫(yī)生評估手術出血及創(chuàng)口情況采用棉墊加3M彈力繃帶加壓包扎48 h替代術區(qū)引流管留置,方便患者下床活動,減少術區(qū)創(chuàng)口感染。醫(yī)生根據手術出血及創(chuàng)口情況留置引流管根據引流量情況建議24~36 h內拔出;⑤術后當天由康復師介入給患者制定個案康復訓練指導計劃,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⑥給予肢體循環(huán)氣壓治療儀防止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⑦術后5 d若患者體溫、飲食正常,換藥未見切口感染,患者可自行活動且鎮(zhèn)痛效果滿意時即達出院標準,由骨科醫(yī)生、責任護士和康復師共同跟蹤患者的出院康復鍛煉。

1.3評價指標

①分別于麻醉誘導后、術中1 h、術中2 h、術后即刻監(jiān)測患者鼻咽部溫度、心率、血壓、血糖,取其均值進行比較;②于術前、術后1 d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術后疼痛評分標準[6]對患者進行評分;③觀察患者術后住院時間;④觀察患者術后1周發(fā)生壓瘡、關節(jié)功能障礙、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鼻咽部溫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心率、血壓、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焦慮及疼痛程度、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在術后SAS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些意義(P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g后1周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Kehlet教授作為快速康復理念的先創(chuàng)者,認為快速康復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促進腸蠕動回復,縮短腸麻痹時間;②增強患者運動能力,促進患者營養(yǎng)吸收;③理念要求飲食方面提倡經口進食與高蛋白飲食;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⑤縮短住院時間,加快床位周轉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大量文獻研究發(fā)現[7-10],快速康復理念在臨床外科應用過程中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患者依從性高,術后并發(fā)癥少,同時針對手術本身可以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用藥成本,避免過度醫(yī)療。從患者角度出發(fā),快速康復理念可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盡早回歸社會,減輕患者家庭負擔,盡可能維持患者術前生活質量。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快速康復理念能夠避免醫(yī)療資源浪費和過度使用,緩解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20世紀末,外科醫(yī)生已經意識到許多術后并發(fā)癥與圍術期患者機體存在應激狀態(tài)相關,快速康復模式能夠通過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機體的應激反應,進而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11]。應激在外科學被定義為各種內外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全身非特異性急性反應,是機體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突出表現[12-13],嚴重的應激可以引發(fā)機體多臟器功能障礙。術后引起的疼痛、胃腸道反應、疲勞、代謝增加等都可通過激活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引發(fā)炎性應激反應??焖倏祻屠砟钔ㄟ^縮短禁食水時間、阻滯傳入神經、多模式鎮(zhèn)痛、微創(chuàng)手術、注意術中保溫、限制術中液體入量等多種方式,能夠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快速康復理念提出的初衷正是基于改善手術的應激反應[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住院時間、術中各項指標、術后疼痛評分及SAS評分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在骨科圍術期中應用能夠明顯改善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經濟負擔,對醫(yī)院來說可以提高病床周轉率及醫(yī)療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何凌霄,寧寧,王雅琴,等.我國快速康復外科臨床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yī)學研究所學報,2014,27(8):895-897.

[2]蘇超,劉偉峰.快速康復理念在胃腸外科圍術期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藥,2015,28(4):877-879.

[3]郭素華,梁小如,莊海靜,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8):135-138.

[4]林海燕,李晰,陳秀瓊,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腰椎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7):187-189.

[5]廖春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關節(jié)置換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o理實踐與研究,2015,12(6):154.

[6]張焱輝.快速康復理念在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的應用[J].淮海醫(yī)藥,2016,34(6):666-668.

[7]李瓊,曾巧紅,饒文仙,等.肝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5):119-121,125.

[8]郭莉萍,謝麗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外科腹外疝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18):168-170.

[9]羅艷卓,曹勁松,宣兆博,等.快速康復理念在肋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6,39(4):114-115.

[10]陶春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2(3):113-115.

[11]岑彩虹,鐘向萍,李蝶蓉,等.快速康復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34):3490-3492.

[12]單葵順,鄧晨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4,35(4):637-639.

[13]王娜娜,薛佳,曹正圓,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后腹腔鏡腎腫瘤剜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6):518-520.

[14]柳倩.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圍術期中的臨床使用體會[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6,26(10):1213-1215.

[15]張龍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7):873.

第7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骨科;艾滋病;圍術期;護理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的病原體,是帶有包膜的RNA反轉錄病毒,在分類上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1],隨著國家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艾滋病病人得到規(guī)范性治療,生存期得到延長,合并骨科疾病需要手術的病人日益增多,我院作為廣西艾滋病防治中心,承擔著全區(qū)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的治療,2013年—2016年本科收治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手術病人32例,現將圍術期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32例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病人,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18歲~70歲,平均45.3歲;性接觸傳播21例,靜脈吸毒傳播11例。

1.2疾病特點

32例病人均為擇期手術,股骨頸骨折3例,股骨頭壞死4例,股骨骨折2例和脛腓骨骨折3例,跟骨和肱骨骨折各1例,椎間盤突出2例,脊柱結核16例;合并截癱4例;其中5例有海洛因依賴,合并口腔真菌感染15例,隱性腦膜炎2例,貧血7例,低蛋白血癥13例,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200個/L15例,≤200個/L17例。1.3治療和轉歸根據合并骨科疾病的種類和特點,采取相應的手術方式,其中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7例,骨折切開復位7例,髓核摘除術2例,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植骨+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術16例。術前抗病毒治療11例,術后抗病毒12例,未抗病毒治療9例,術前脊柱結核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都達4周~8周,并都使用抗生素;肺部感染2例(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深靜脈血栓1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顱內感染1例(髓核摘除術),皮膚黏膜破潰感染2例(股骨骨折、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各1例),新發(fā)壓瘡1例(腰椎結核并截癱病人),傷口感染2例(腰椎結核病灶清除術1例、跟骨骨折術后1例),死亡1例(髓核摘除術)。CD4+T淋巴細胞在每升90個~870個。

2護理

2.1術前準備

術前了解CD4+T淋巴細胞情況,CD4+T淋巴細胞計數可以了解機體免疫狀況和病程進展[2],評估病人皮膚情況及手術耐受性;術前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者,適量輸注白蛋白,增進營養(yǎng),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感染及結核者予抗生素、抗真菌、抗結核治療。

2.2皮膚黏膜護理

艾滋病病人常合并有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膚出現皮疹,應保持皮膚清潔,靜脈使用兩性霉素B抗病毒,皮膚涂擦爐甘石粉,本組有1例病人因皮膚瘙癢抓撓而出現皮膚破潰感染;長期靜脈吸毒病人因靜脈不規(guī)范穿刺亦可引起靜脈炎及皮膚感染,應合理安排使用靜脈,必要時申請深靜脈穿刺置管,但須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告知病人不能從此處注入,以防迅速吸收,易導致“過量”,重者造成死亡[2]。本組有1例因靜脈炎發(fā)生皮膚破潰感染,對于有高風險靜脈炎的部位使用水膠體敷料預防治療;骨折或脊柱結核病人因肢體活動障礙且疼痛不配合翻身,增加壓瘡發(fā)生風險,特別是吸毒人員對止痛藥較常人耐受,本組有1例病人發(fā)生骶尾部壓瘡,破潰感染,膿液培養(yǎng)出銅綠假單胞菌多重耐藥菌株予隔離。術前應對病人皮膚進行充分評估,使用氣墊床及水膠體、泡沫敷料保護骨突處;注意口腔衛(wèi)生,預防治療念珠菌及細菌感染,以免黏膜破潰感染引起疼痛影響病人食欲,造成營養(yǎng)不良,予5%碳酸氫鈉漱口、制霉菌素粉涂抹。本組病例能及時干預未發(fā)生口腔黏膜破潰感染。

2.3疼痛護理

疼痛是骨科疾病病人最常見的癥狀,已被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疼痛常是病人不配合翻身和功能鍛煉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是脊柱結核病人術前需要抗結核治療4周~8周,不能及時手術解除疼痛,加上吸毒人員對疼痛耐受力較常人弱,使用曲馬朵、噴他佐辛止痛藥效果不明顯,需用到哌替啶止痛,但也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哌替啶對于海洛因依賴病人可誘發(fā)或加重其成癮性,本組有1例病人因對哌替啶成癮,用威脅性語言強迫醫(yī)務人員給其使用哌替啶,因此,要充分進行疼痛評估,合理安全使用止痛藥,并要加強精神毒麻類藥規(guī)范化管理。

2.4呼吸道管理

骨折及脊柱結核病人需長期臥床,呼吸功能受到影響,加上免疫功能缺陷,術后易發(fā)生肺部感染,護士要加強督導病人呼吸功能鍛煉,鼓勵引導病人主動進行有效咳嗽排痰、協(xié)助其翻身叩背、指導病人正確床上活動、霧化吸入,我們予吹氣球法,先深吸氣,然后含住氣球,一口氣吹到底,憋住再呼氣,每日2次或3次,每次10min~15min,主要通過阻力呼吸器調節(jié)來訓練病人的呼吸肌肌力和耐力[3]。觀察體溫變化,留取痰液做細菌、真菌、結核菌培養(yǎng),本組病例有兩例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1例痰培養(yǎng)出混合細菌和真菌孢子感染,1例熱帶念珠菌感染,根據藥敏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病人感染得到控制。

2.5意識觀察

應密切觀察病人意識狀態(tài)、瞳孔、生命征、頭痛、嘔吐情況,及時發(fā)現病人有無顱內感染征兆,本組有1例病人術后第7天即將出院之時突發(fā)意識改變,呈昏迷狀,顱內CT提示腦水腫,該病人抗病毒治療3年,術后未中斷,CD4+T淋巴細胞計數每升500個,腦積液培養(yǎng)為大腸埃希氏菌感染,最終并發(fā)多器官衰竭死亡。因此,在整個住院期間,即使過了圍術期,病人生命征、各項指標正常,護士也應繼續(xù)注意觀察病人神志、體溫變化,警惕顱內感染發(fā)生。

2.6預防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靜脈內非正常凝結而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血管壁的損傷、血流緩慢和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嚴重者可導致肺栓塞、心梗、腦梗等嚴重并發(fā)癥,更甚至出現死亡[4],是骨科手術常見并發(fā)癥。術后7d~10d雙下肢深靜脈造影檢查有1例病人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對此術前應充分評估,對合并有高危因素病人,如長期靜脈吸毒外周靜脈遭到破壞的病人應行深靜脈穿刺置管術,避免外周血管穿刺;對于需長期臥床特別是脊柱結核疼痛明顯病人要及時進行疼痛評估,在使用止痛藥后疼痛緩解期間予病人翻身、雙下肢功能鍛煉。根據病人情況予其被動或主動抬高下肢,行股四頭肌、腓腸肌等長收縮訓練,行氣壓治療,每次30min,每天2次[5],必要時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復方丹參、低分子肝素等藥物抗凝。

2.7傷口護理

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力低下,傷口不易愈合甚至感染,本組病例中脊柱結核術后傷口感染1例,病理檢查膿液呈干酪樣壞死,抗酸染色查見抗酸桿菌,經傷口清創(chuàng)、負壓持續(xù)吸引及傷口二期縫合后傷口愈合出院,1例跟骨骨折術后傷口流膿,鋼板外漏,膿液細菌培養(yǎng)鑒定為革蘭陽性桿菌感染。因此,營養(yǎng)支持治療對傷口愈合非常重要,不需要禁食的病人,營養(yǎng)師制訂營養(yǎng)補給計劃,盡量從腸道補充營養(yǎng);術前及時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充分抗結核抗病毒治療;換藥時注意手衛(wèi)生,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出現傷口感染征兆,應增加換藥次數,出現膿液分泌物流出要及時取標本進行細菌、真菌培養(yǎng),根據藥敏試驗使用敏感抗菌素;對于培養(yǎng)出結核桿菌的傷口經初步清創(chuàng)后注入鏈霉素粉劑抗感染。

2.8心理護理

本組病例有一部分病人是因為骨科疾病就醫(yī)而發(fā)現合并有艾滋病的,面對雙重疾病的壓力,加上對手術成功的不確定性,害怕加重病情,促進死亡等,常出現不接受、恐懼、失望、焦慮等消極心理,護士應向其說明艾滋病作為一種慢性傳染病已不再認為是“不治之癥”,骨科手術技術現已很成熟,并舉例成功案例,只要按要求抗病毒治療,生命是可以延長的。讓病人看到希望,找回生活的信心。

3討論

艾滋病合并骨科疾病圍術期的護理重點是預防并及時發(fā)現術后并發(fā)癥,是促進手術良好預后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關鍵,在護理本組病例中發(fā)現,并發(fā)癥不僅僅發(fā)生在圍術期,有1例病人在出院前1d出現顱內感染征兆,1例病人在出院后1個月發(fā)生傷口感染,因此,病人在整個住院期間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并加強術后隨訪;皮膚護理亦不能忽視,艾滋病病人皮膚常合并有馬爾尼菲青霉菌感染,皮膚保護屏障受到破壞,加上截癱病人運動功能喪失、大小便失禁、疼痛不配合翻身,更易發(fā)生壓瘡,且壓瘡傷口不宜愈合,因此我們應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加強壓瘡風險評估,有效止痛、予氣墊床、減壓敷料保護骨凸處;有學者主張,艾滋病病人CD4+T淋巴細胞每升<200個,術后各種并發(fā)癥比例明顯升高,增加了手術風險,HIV/AIDS病人術后切口感染率也遠高于正常人[6]。但是也有文獻報告,CD4+T計數的降低并不是手術的絕對禁忌證[7]。本組病例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顱內感染1例,皮膚黏膜破潰感染2例,其中2例CD4+T淋巴細胞計數每升<200個,5例CD4+T淋巴細胞計數每升>200個。這可能與疾病本身的特點、手術時機、手術方式選擇、護理措施相關;有海洛因依賴的艾滋病病人術后疼痛感異常明顯,對此類病人術前應充分評估病人對疼痛耐受性,了解既往史,吸毒、戒毒情況,是否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療,做好病人及家屬心理護理及有效溝通,治療期間繼續(xù)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療,慎用哌替啶止痛,警惕病人對精神毒麻類藥物成癮性,做好毒麻藥安全管理及醫(yī)務人員的安全防范措施。隨著艾滋病病人生存期的延長,對生活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需要手術解決骨科病痛的病人也越來越多,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除了做好骨科圍術期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還要充分考慮到艾滋病這一疾病的特殊性,怎樣能更好地對艾滋病病人進行手術前風險評估和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仍是今后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儲愛琴.艾滋病病毒醫(yī)源性傳播的現狀及防護[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2):10841086.

[2]陸雪萍,盧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圍術期護理[J].護理雜志,2012,29(4B):4952.

[3]席明霞,覃琴,卿利敏,等.連續(xù)性協(xié)同護理模式在COPD穩(wěn)定期病人肺康復訓練中的應用護理管理雜志[J].2015,15(3):189191.

[4]侯穎周.461例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2016,36(8):380.

[5]徐曉蓮.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8):8587.

[6]陳堅,李海林,劉早陽.HIV陽性膿胸的外科治療138例[J].華西醫(yī)學,2006,21(4):781782.

第8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骨科 下肢深靜脈血栓 預防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253-01

臨床上骨科大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高危人員,在骨科大手術中的預防已經越來越引起了骨科醫(yī)生的重視[1]。下肢靜脈血栓是骨折的并發(fā)癥之一,常見于骨科大手術,發(fā)生率在40%-70%,主要表現為下肢靜脈回流受阻,表現為血液在深靜脈中非正常的凝結[2]。一旦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輕者早期會造成肢體的腫脹、疼痛以及功能障礙,晚期則遺留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以及深靜脈血栓后遺癥[3]。正確認識并有效預防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需要做好護理工作,這對于積極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4]。為探討和分析骨科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體會,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骨科手術患者100例,采用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骨科手術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53歲。受傷原因暴力外傷的患者有10例,車禍外傷的患者有40例,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有30例,跌倒傷的患者有20例。手術治療的方法: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有40例,股骨骨折內固定術的患者40例,腰椎內固定的患者有10例,脛腓骨骨折內固定術患者有10例。

1.2 護理措施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

術前應對患者進行耐心解釋,介紹手術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手術的注意事項,并給與患者誠摯的安慰和鼓勵。例舉手術成功的案例,讓患者對于手術的治療充滿信心,并積極配合手術的治療。詳細講解早期活動對術后預防并發(fā)癥的作用反復講解功能鍛煉方法、要點及重要性,使其能夠理解、掌握、積極配合從而主動鍛煉。

1.2.1.2 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

術前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嚴格掌握手術的指征,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和查體,著重檢查凝血四項。

1.2.1.3 肢體護理

對于圍手術期的患者應避免下肢輸注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同一靜脈也不應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現炎癥反應立即重新建立靜脈通道,避免發(fā)生靜脈炎。

1.2.2 術中護理

術中對于骨科手術患者應規(guī)范使用止血帶,減少對血管的擠壓和挫傷,從而避免靜脈內膜出現損傷。術中進行補液維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1.2.3 術后護理

手術完成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以及肢體的情況,及時發(fā)現患者病情的變化,如出現腫脹、疼痛以及活動后加重應及時報告醫(yī)師進行積極處理,遵照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定期測量患者下肢的周徑,并與健側進行比較。對于疼痛的患者應減少患者的疼痛,落實護理計劃,達到預防血栓的目的??刹捎梅稚⒒颊咦⒁饬Φ姆椒ㄗ尰颊邷p輕疼痛癥。

1.3 預防措施

1.3.1 患肢護理和鍛煉

患者術后應注意患肢的保暖,防止靜脈痙攣導致血流瘀滯,平??刹捎锰Ц呋贾姆椒?,禁止小腿下單獨墊枕,防止出現靜脈回流障礙。在術后的不同階段,可進行足踝部被動、主動運動以及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鍛煉。鍛煉時應循序漸進,角度可從小到大進,通過運動可以增加股靜脈的血流速度,改善血液的淤滯狀態(tài),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盡早下床活動。避免久坐、久蹲、久站?;顒訒r可穿適宜的彈力襪或綁彈力繃帶,以促進深靜脈血液回流

1.3.2 飲食護理

患者注意平衡膳食,進食時應清淡、低脂,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降低血液粘稠度,因尼古丁可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痙攣收縮,可可以導致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強,血液粘稠度增加,因此,對于骨科手術患者應戒煙。

1.3.3 合理使用藥物

遵照醫(yī)囑合理使用藥物,向患者說明維持用藥的重要性,防止病情復發(fā),血栓再通后堅持用藥??鼓芩ㄖ委煏r,應確保溶栓藥物的濃度和速度,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凝血功能的變化,如果發(fā)現皮膚、牙齦、鼻子等部位出血情時,及時調整用藥。對于出現血栓的患者可采用50%的硫酸鎂用紗布蘸濕后放在患肢腫脹處,反復多次。因為硫酸鎂具有擴張血管、解痙止痛的作用,有利消腫和促進建立側支循環(huán)。

2 結果

經過積極預防和精心護理,100例骨科手術患者,有5例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深靜脈血栓,經積極治療后,4例治愈出院,1例轉科治療后好轉。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如果護理不當,治療不夠及時,將影響手術的療效和功能的恢復,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在手術過程中加強護理,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在護理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明確其潛在的誘發(fā)因素,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做到預防為主,積極治療。本研究證實,對骨科手術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能有效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起琴. 低分子肝素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療效及護理[J]. 中國藥業(yè),2013, 23(21): 60-61.

[2] 付麗萍. 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 稿床和實驗醫(yī)學毒, 2009,10(8): 156-157.

第9篇: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范文

【關鍵詞】 高齡患者 圍手術期 護理

【Abstract】 Aim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the outcome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60 patients over 75y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8-03 to 2011-12. Results all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are after explanation of the disease, preoperative tension eli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imb function training well. Conclusion it is key point to insure operation success that perioperative well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That not on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ncreased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在醫(yī)療活動中,需要手術的老年患者將逐漸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臟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營養(yǎng)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對麻醉和手術耐受力降低,危險性增大。而骨科手術又會對患者產生比較強的壓力和心理恐懼。這就給醫(yī)療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驗。所以做好骨科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對老年患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對60例75歲~96歲骨科高齡患者行手術治療,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75歲~96歲高齡患者,平均年齡85.5歲,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粗隆間骨折21例,股骨頭壞死15例,股骨頸骨折20例,尺骨骨折4例。

2 術前護理

2.1心理護理 做好老年手術患者心理護理,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積極健康的情緒,對手術治療和促進康復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年患者因突然的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預想不到的打擊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體的疼痛,情緒波動很大。護士應主動熱情、親切地接待患者,細致介紹住院環(huán)境及主管醫(yī)生護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適應病房的環(huán)境,并盡快協(xié)助醫(yī)生給患者進行處理,讓老人有受重視的感覺。術前醫(yī)生護士應進病房進行訪視,主動介紹自己,說明手術的過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對手術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認識。結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和介紹疾病治療的有關知識,在介紹病情時,醫(yī)護人員的談話內容應保持一致,以免因內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負擔。爭取家屬配合,給患者更多的關心、體貼,老年人在患病時特別希望得到親人的關懷,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多陪伴患者,給予精神安慰,滿足合理需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2.2飲食護理 術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營養(yǎng)知識 宣傳,讓其明白合理飲食對疾病康復的作用,根據患者不同情況進行正確指導。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給予易消化、優(yōu)質蛋白、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②飲食要有規(guī)律,不可時饑時飽,應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③為了促進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鈣的吸收利用減少,常發(fā)生骨質疏松、骨折愈合時間延長或不愈合。因此,宜給老年人服用鈣劑或進食含鈣高的食物。

2.3術前常規(guī)準備:如血、尿、糞便常規(guī)、出血凝時間,肝腎功能,心電圖,核磁共振等,常規(guī)備皮,青霉素皮試等,要求吸煙者禁煙,指導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鍛煉肺功能,對精神過度緊張,難以入眠者,適當鎮(zhèn)靜藥物以保證睡眠。

2.4 術前合并癥的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內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統(tǒng)功能,積極治療原有疾病并遵醫(yī)囑給予降壓、降糖藥物等,以免原發(fā)疾病影響手術。

3術后護理

3.1術后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每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觀察患者意識情況、尿量、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給予氧氣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傷口出血及引流情況。

3.2疼痛的觀察和護理 術后24 h內,患者疼痛較劇,而老年人對疼痛的耐受力較差,我們及時采用藥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悶、氣促等。強調注意藥量不可過大。術后3 d仍疼痛較劇者,注意的變換,保持正確、舒適的,抬高患肢,利于靜脈血回流,避免患肢腫脹而致的脹痛。另外,結合體溫的變化,注意傷口有無感染情況。在行早期功能鍛煉前,應用止痛藥,也可減輕活動引起的疼痛。

3.3原發(fā)病的護理

積極控制血糖、血壓、使術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壓控制在130-140/70—80mmHg,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加強呼吸道管理,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張的發(fā)生,加強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量的變化,引流管脫落及時更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對煩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時使用鎮(zhèn)定劑,本組60例老年患者經積極治療,癥狀得到控制。

3.4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 老年患者在術后常有并發(fā)癥,為肺部感染、壓瘡、心血管疾病造成器質性病變,男性老年患者還有可能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等,另外老年患者在術后臥床不動,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對以上我們采取了針對性的護理,患者因年老體衰所產生的肺部炎癥和咳嗽反射減弱,痰液阻塞情況下易造成墜積性肺炎,在術前首先要帶引導患者如何做深呼吸并囑每日堅持,術后也應對患者咳痰加以重視定時為患者叩背幫助咳痰,如發(fā)現痰液黏稠應給予祛痰藥物進行緩解。對于壓瘡我們采取護理人員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床單用品換洗,保持患者使用清潔干燥的床單被褥。同時對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采取溫水擦洗并按摩的方式,必要是可貼減壓貼,防止壓瘡的形成。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應將患肢稍抬高20~30°并進行定時按摩,手術出血導致靜脈壁有一定損傷,易造成下肢靜脈栓塞。對患者的踝關節(jié)做一定活動,膝關節(jié)也應做一定被動屈伸活動促進靜脈回流,此時盡量避免在患肢靜脈輸液。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患者極易引起尿路感染,手術后囑咐患者多喝水每日應保持在2 000 ml,排尿防止感染。在拔除輸尿管的同時應囑咐患者盡量采取自行排尿,可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另外患者在術后不能有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及便秘,因此對術后的飲食也應做好指導,水果、蔬菜、粗纖維、高熱量、高蛋白等食物應在術后多食用,必要時給予排便相關處理或口服蓖麻油[2]。

3.4康復指導

骨科手術,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護理過程中,我們向患者反復強調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其認識到,只要有頑強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手術效果,從而最大限度爭取到患者的積極配合。在此基礎上,我們首先鼓勵患者做患肢遠端功能鍛煉,再鼓勵患者做全身活動。一般術后第2天做踝關節(jié)主動伸屈活動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收縮股四頭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張力,防止肌肉萎縮。鼓勵患者自動活動雙上肢,握拳、屈伸肘腕關節(jié)、前屈后伸、外展內收肩關節(jié)等活動,保持上肢肌力同時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功能鍛煉由幫助患者被動運動逐漸過渡到主動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直到功能恢復。

4體會

通過對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配合,我們體會到:術前認真細致精心的護理及心理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心電監(jiān)測、防止壓瘡、防止感染、原發(fā)病、并發(fā)癥的護理等,可提高手術患者安全和手術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配合要點與外科手術的成功是與手術前后正確而周密的護理配合分不開的。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