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歷史課堂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史課堂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歷史課堂論文

第1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討論法的具體步驟是:首先,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有意義的主題或帶有爭論性的問題,布置給學生,歷史學科就有許多帶有爭論性的問題,如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哥倫布是不折不扣的殖民主義強盜還是對人類文明進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航海家等;要求學生閱讀教科書有關部分,并到圖書館或通過網(wǎng)絡查詢各種相關資料,作好上課前的知識準備;然后有目的地閱讀,將注意力集中于與論題有關的內容;最后準備一個提綱或報告。其次,教師在認真鉆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要準備一份計劃;設計如何開始討論、討論的方法、預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可能提出的問題、希望學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最后,在課堂上,可由教師作簡短的發(fā)言,幫助學生了解討論的性質、內容和步驟;也可由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可隨時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的討論組織工作,例如座位的安排、小組成員的分配、組長和記錄員的確定、討論時間的把握以及課堂秩序的維持等。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對每一位愿意發(fā)言的同學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在討論完畢時,從中發(fā)現(xiàn)疑難或者有意義的見解,闡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討論中的優(yōu)缺點。對某些仍有爭議的地方,允許保留意見,而不強迫學生接受??傊寣W生充分發(fā)表他們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從而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

討論法是由學生獨立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多向信息傳遞、獲得創(chuàng)造性認識的過程,而非學生單方面接受教師提供的知識。在實踐中我逐漸感悟到這種方法具有以下明顯的優(yōu)點:

首先,無論是課前的準備還是課堂中的討論,都以學生活動為主,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課前準備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查閱參考書,可養(yǎng)成他們從小讀書的習慣和查找、搜集文獻資料的能力,我相信,讓學生學會如何獲得知識遠比教給學生知識重要,而且能使學生從被動地回答問題發(fā)展為主動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人的思維發(fā)展中至為關鍵,“思維從疑問開始”。李政道博士也認為:“學習怎樣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應在學習答案的前面?!笨傊?,學生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訁⑴c者,而教師由知識的講解員、傳播者轉變?yōu)閷W生探索知識的指導者,這必將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并從中品嘗到學習的樂趣,不斷積極探求進而推動學習進一步深入發(fā)展。這種能力不僅在學校教育階段需要,從長遠來看,對人的一生發(fā)展作用甚大。

其次,課上師生間群體性的、自由的交談討論,可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尋求交流,既是學生的本能,又是現(xiàn)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他人思想上交流與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利于激發(fā)出思維火花,這樣,個體思維才能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還可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自我中心狀態(tài)”而且從別人那里獲得豐富的信息,要經(jīng)常改變思維角度,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得到全面訓練。此外,在回答討論的問題時,學生必須組織語言,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完整、精煉、規(guī)范地表述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探究問題需要學生經(jīng)過動手搜集整理和動腦冥思苦想,腦力和體力高度緊張,這就要求學生有堅強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這種積極的個性心理(非智力因素)可以通過長期訓練形成。

第四,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根據(jù)學習心理學原則,學生自愿參與的學習過程,會進展迅速且學習內容保持率高?!耙驗閷W生將知識組織起來,并能隨時得心應手地檢索知識。”在課前準備和討論過程中,大腦中已有的儲存信息,在定向思維不停地刺激下被激活了,沉睡多時的知識被喚醒了,而且以學生活動為主,方法靈活多變,使其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易疲勞,學習效果好。此外,學生在非被動情況下更易于記憶學習內容。如果學生每堂課都能在理解中學習,記憶將不再是問題,也不再成為負擔,反過來又為能力培養(yǎng)提供源泉。

第五,課堂上師生平等對話,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下,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響,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成為可能,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發(fā)現(xiàn)學生幼稚、可笑甚至錯誤的看法,正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價值觀念和人生觀,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機,使課堂不但成為能力培養(yǎng),也是切實進行德育的場所。而有時學生積累的課外知識或突發(fā)奇想也會啟發(fā)教師,使教學更趨完美。

第六,有利于進行成功教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討論題的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難易度的區(qū)分。這樣使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感。提高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另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這樣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會覺得課太單調、乏味。并在解決同學的疑問中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第2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進入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有三年歷史學習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積累,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他們思想活躍,喜歡追根溯源,這一時期正是歷史學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訓練閱讀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師應抓住契機,有意識有計劃按步驟地利用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習慣,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這不僅能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樂趣,成績提高,而且會終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粗淺的經(jīng)驗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帶著目標仔細讀

課本本身有著非常明顯的優(yōu)點。章、節(jié)、目、段之間有著內在聯(lián)系。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閱讀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閱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鉆研。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寫在小黑板上,或上課后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好讓學生閱讀時心里裝著問題,有目標。可采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chǎn)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shù)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高一歷史課本除正文外還有小字部分作為閱讀材料,但不作統(tǒng)一要求,只要求學生明確正文與小字的關系,正文猶如筋骨,小字猶如血肉。

二、提問討論受啟發(fā)

在學生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就前面給學生的思考題向學生提問檢查閱讀的初步效果。同時讓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向教師提問,由教師解答。通過互問互答指導學生對帶有一定難度的綜合題進行梳理歸類,找出解答問題的論據(jù)和方法。

對于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討論通常是前后四人結合起來分小組進行,討論時間為10分鐘左右。同學們結合課本內容講自己的觀點,大家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這樣,開闊了思路,加深了對重要問題的理解和記憶。對于那些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教師可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課后再擴大閱讀范圍,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將課堂閱讀自然延伸到課外,促使教與學進一步結合,深化了教與學的效果。

在提問與討論中,教師的思維方法、看問題的角度,自然給學生以影響,討論是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討論中學生既動腦又動口,人人參與,加深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而且使綜合學習能力得到鍛煉。

三、思考歸納求深化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閱讀”和“討論”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接觸和理解到許多課本知識,掌握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材料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就要求學生對閱讀了的內容進行歸納和綜合,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和前因后果,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將知識的各部分按一定邏輯順序歸納成系統(tǒng)的有機整體。這樣,有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化,鞏固已掌握的知識。每節(jié)課都如此,會形成知識——方法——能力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效率會越來越高。將來面對“會考”、“高考”,只不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問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閱讀”這一最基本最簡單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多用些心思功夫,這應是一個最實際的考慮。

歸納一般也控制在10分鐘左右,教師以啟發(fā)、點撥、釋疑、小結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整理知識,“穿線織網(wǎng)”,歸納出教材知識結構和思想內涵。盡可能由學生歸納,一些難度較大的也可由教師歸納總結。教師的歸納要注意兩點:(一)化:將基本的理論原理具體化,化為對人、事、制度的有血有肉的分析評價,切忌理論、史實的“兩張皮”或生拉硬扯。(二)精:話要講在點子上,有穿透力,切忌冗長,拖泥帶水。這兩點,高考題的“要求”和“參考”答案或“標準”答案值得反復揣摩,體會,爛熟于心,舉一反三,加以運用。平常備課,就要用規(guī)范的最經(jīng)濟的書面語言把答案寫出來,并反復修改、推敲,講時“避免摻水分”。試看會考高考中,不少同學寫了一大篇,卻使人不得要領,找不出“關鍵詞”、“得分點”,這個教訓,從高一就要總結、汲取。

另外,教師歸納還要注意一點:用:即將“教書”和“育人”密切結合,善善惡惡,用歷史的經(jīng)驗昭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當然,這樣作,有個“度”,要注意自然而然地滲透,不要硬上。更根本的,則取決于教師自己的人格素質和道德涵養(yǎng)功夫。

四、讀書筆記不可缺

法國思想家布韋說過:“讀書不做記號等于不讀書?!备咭粚W生在課堂閱讀的同時應認真做好筆記。課堂筆記由三部分構成,即書上劃符號,書旁寫評注,本上寫筆記。

高一年級第一節(jié)歷史課就應向學生提出閱讀筆記的具體要求,如上課需備有紅筆或彩色筆專門用來在課本上勾劃各種符號。符號可統(tǒng)一規(guī)范化,如一般常用的重要語句下面劃。必須準確記憶的用表示。…表示關鍵性的字詞。表示對課文內容的質疑。①②③表示幾個并列內容要點。表示難認的字或難理解的詞。表示課文內容的層次。

第3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新時期高中歷史往往涉及多個問題,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必須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同時還要注意把握歷史課本上各個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有的歷史教師在上課時,講解重點和難點層次分明,有條有據(jù),整個課堂把握得當,學生聽起來感覺清晰可見;有的教師卻不注意把握層次,分不清主次,不僅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要懂得通盤考慮,注意歷史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盡量使學生學起來有系統(tǒng)性和層次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歷史課堂結構必須要嚴謹

任何一門課程教學都要有章有序,不能是一盤散沙,新時期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同樣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認識到歷史課堂結構的重要性,把握好以下三種關系。

(一)課堂氣氛“嚴”與“活”的關系

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學好歷史的關鍵,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和在嚴肅、緊張的氣氛中學習,其效果是不同的。歷史教師要有駕馭課堂氣氛的能力,既能夠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又必須有張有弛,拿捏自如,做到有“嚴”有“活”。具體來講,新時期高中歷史課堂的“活”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要和學生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在討論歷史問題的時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歷史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嚴”指的是歷史課堂上要有嚴格的紀律,在教師講解問題時,學生要認真聽講;在參與小組討論時,學生不能無拘無束,信口開河,要有組織、有秩序地回答問題。

(二)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尤其要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在這一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不但要注重教給學生歷史知識,讓學生懂得歷史,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判斷、比較、歸納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注重課堂教學設計,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歷史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

(三)準確把握“疑”與“釋”的關系

學習過程就是不斷突破疑問的過程,新時期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要注重“設疑”,更要注重“釋疑”。這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時刻處于一種探究問題的渴望中。例如,在講解“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時,教師可先不說出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材料設置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通讀材料后去思考,教師只需給予適當點撥即可。當然,在設置問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設置適當?shù)膯栴}情境,保證學生能夠在討論和充分的探究以后找出問題的答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這種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教學手段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以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任何課程的教學,對教師語言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珂所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見,教學語言的成功與否對于課堂效果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歷史教師要注意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讓歷史課堂的語言充滿趣味性,這樣學生就會對歷史課堂充滿期待,喜歡上歷史課。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歷史教師必須加強專業(yè)知識的積累,提高知識儲備量,并和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如此便可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四、畫龍點睛的小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和好奇心

課堂上最后的總結,會對教學效果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可以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另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可以留下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所以,在小結中,教師要設計新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五、總結

第4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有教師上《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課,在講到“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時,布置了一個探究題:“中國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怎樣的特點?”布置完題目,教師緊接著說:“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4頁,看‘課前提示’,誰來讀一下呢?”于是有學生站起來念“課前提示”第二段:“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神權與王權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然后,教師說:“很好,完全正確。接下來,我們來做‘典題訓練’……”聽課的教師都懵了,這怎么能叫問題探究呢?該教師根本就沒有結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沒有講這三個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似乎學生只要記住這三個結論就可以了。新一輪課程改革著重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課堂教學形式的變革,其中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于是,幾乎所有課堂上都出現(xiàn)了“探究學習”??墒?,究竟什么叫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應該如何操作?教師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中學會哪些基本技能?這三個問題是教師在設置“探究學習”環(huán)節(jié)之前應該重點關注的。顯然,該教師只是貼了一個“探究”的標簽,而真正進行的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探究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方式,其特點是在教師啟發(fā)誘導下(教師要設計可探究的主題),學生積極參與,經(jīng)過探究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并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時候還包括提出問題),最后主動發(fā)現(xiàn)概念、規(guī)律和結論。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它有利于創(chuàng)造精神的培養(yǎng)。在《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分析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內容,然后再得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讓學生真正領會歷史學的“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二、假課堂指令

《維護和平的嘗試》一課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歷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明確規(guī)定的“學生課外閱讀內容”,一般教師都是不上的。有一次公開課,有位教師選擇了這一課來上,激發(fā)了聽課者極大的好奇心,大家都想看看他會怎么上、會有哪些新意。該教師站上講臺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同學們用10分鐘看書,看看戰(zhàn)后人們進行了哪些維護和平的嘗試。”學生一看有這么多老師聽課,都很認真地看書??墒遣坏?分鐘,教師就說:“好了,現(xiàn)在誰來說說看?”說好10分鐘的,結果4分鐘不到就叫停了,這是嚴重的教學不誠信行為,是老教師發(fā)出的一個假指令!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教師布置學習任務時說的是“用10分鐘看書”,所以,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學生是慢慢看的,當教師說“好了,現(xiàn)在誰來說說看”的時候,很多學生其實是沒有看完內容的。而在這4分鐘內,教師一直“釘”在講臺上,既沒有下來“巡視”學生的自學情況,也沒有在中斷學生看書的時候征詢學生的意見,而是很“果斷”地說“好了”,然后就叫學生站起來講,結果是叫了三位學生,答案都不能讓他滿意。其實,在日常教學中,亂發(fā)指令弄得學生無所適從的教學行為并不少見:如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但既不分組,又不指導學生合作討論,而是比較放任地由著學生自由聊天;又如經(jīng)常布置學生“課后探討題”,但事實上并沒有任何后續(xù)跟進的行為;等等。對于這些失信的課堂指令,大多數(shù)教師是不以為然的,覺得并沒有什么。在大力推進“誠信社會”建設的今天,誠信作為對公民的一種道德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更應該精心設計問題,準確“發(fā)號施令”,須知,你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極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假歷史結論

某教師在上《》“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這一教學內容時,出示了兩段文字,一段是文言文:“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绷硪欢问墙?jīng)過翻譯的通俗易懂白話文:“上天??!我要和你相愛,一輩子也不斷絕。除非是山?jīng)]有了山峰,長江、黃河都干枯了,冬天雷聲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與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你斷絕!”然后設問:“古文和白話文哪個好?”學生有說古文好的,也有說白話文好的??墒牵處煍嗳坏卣f:“很明顯,還是白話文好!”然后開始講“文學革命”的相關內容?!肮盼暮桶自捨哪膫€好?”聽到教師提出這個問題,筆者就一直在咀嚼著,是不是真如該教師說的“還是白話文好”呢?后來翻了一下的《什么是文學》。說“:文學有三個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動人,第三要美?!卑凑者@一標準,教師出示的那段白話文是非常明白清楚的,但缺乏修辭和音律的要求,可以說是大白話一段,那就談不上“有力能動人”,更不用說“美”了!相比之下,“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就相當?shù)睾橙诵钠橇?!所以,在回答教師提問時,有相當多的學生說古文好,但教師并沒有解釋為什么“白話文好”,這樣的教學可以說是相當荒謬的。

第5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人文價值即彰顯人的作用,強調人對改造社會、在歷史文明進程中發(fā)揮的主體作用。我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在其歷史文化的積淀下,中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新時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基于此,筆者立足工作實際,基于人文視角,對其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植入的重要性及其教學實踐的創(chuàng)新之策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旨在為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實踐及其教學嘗試。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認為價值 課堂教學 歷史文化

歷史往往反映著過去時期的民族沉淀,展示著過去和現(xiàn)在、未來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通過閱讀歷史知識,可以更好的指導人們的實踐,正所謂“讀史可以明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所以對于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增進初中生對民族過去了解,筆者認為,導入人文價值對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對策,本論文將從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作用、教學任務極其實踐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一、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為學生更好的展示了人類社會科學文化發(fā)展的繼承性,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演變規(guī)律的認識,即歷史演變的批判繼承性。正如同志所說的,“學習民族的歷史遺產(chǎn),并用的方法加以批判性的總結?!蔽覀兘裉斓陌l(fā)展只是中華民族長久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是我們信奉的唯物歷史觀,但也必須以繼承傳統(tǒng)歷史為前提。我們應正確面對歷史文化,繼承、總結珍貴的歷史遺產(chǎn)。這也正是中學歷史教學的精神理念。在歷史教學中,大力弘揚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培育學生養(yǎng)成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民族責任感等。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從小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此外,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歷史教學中,從歷史發(fā)生的背景、對時代的價值意義、歷史成敗的原因等不同的角度展開發(fā)散性的邏輯思維,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邏輯判斷能力。

二、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任務

中學歷史教學任務的確認,首要解決的是中學歷史教育的歸屬范疇,是歷史研究的一種形式,還是歷史運用的一種形式,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區(qū)別。歷史研究是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對歷史現(xiàn)象的還原。而歷史運用則是歷史學家在系統(tǒng)整理人類歷史的基礎之上,針對歷史的本質及意義而做出的理論解釋和精神體驗過程。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不單是有限的時代、國度,反而包含著更廣闊的歷史時空,在感受過去時代環(huán)境、與不同地域的人進行思維性的交流溝通,從而廣泛吸取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生活智慧及優(yōu)秀經(jīng)驗,在世界歷史的無線進程中,感受個人有限的生命體,實現(xiàn)自我生活、價值的超越、升華。

由此可見,歷史學家的工作,往往有著細致、繁雜、明確的目的性特征。而中學生在整個歷史課程的學習過程,還達不到歷史研究的層面,學習的目的也絕不是讓其去尋找人類社會歷史演變的規(guī)律,而僅僅停留在歷史的應用層面。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加強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念及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拓展其歷史閱歷積累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并尋求一些規(guī)律性研究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三、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思考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人尋求社會化的一種途徑,是人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與適應社會需求的同時性過程。由于人的社會生活有著復雜性、綜合性的特征,決定著實際問題往往不是單一的靠某一門學科專業(yè)知識而解決的。在社會對人才需求所呈現(xiàn)的綜合化特點,使得現(xiàn)代的教育及課程設計也日漸趨于綜合化。而歷史本身就與各種邊緣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些學科自身的發(fā)展軌跡就是一種歷史形式。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需要深入的挖掘上述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為培養(yǎng)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創(chuàng)造條件。比如,在與歷史有著深刻聯(lián)系的哲學、政治、法律、經(jīng)濟學時,而一定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哲學及法律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該時期歷史狀況。

除此之外,人力教育對國家的安定及社會的穩(wěn)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歷史所描述的大多是人類社會的過去,然而,時間是連續(xù)不斷的。過去,現(xiàn)在及未來都統(tǒng)一于時間的維度上,過去所形成的史學思維模式,對人類認識現(xiàn)實生活及預測未來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史學思維模式是人類社會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倘若缺乏歷史教育這一基礎,便也就不存在可持續(xù)性的社會穩(wěn)定及進步。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世界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了解彼此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才有可能進一步發(fā)展和平、友好、合作關系。我國歷史學有著包含儒家文化在內的諸多文化內涵,對民眾個人的成長進步,以及民族的繁榮昌盛,都有著基礎性的地位。

總之,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實踐,有著越來越高的地位,日漸成為社會文明的強大推動,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社會成員的歷史意識,歷史學科以其厚重的內涵,還不同程度上吸引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去拜讀它、專研它。

【參考文獻】

[1]鮑堅勇.中學歷史教育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J].考試周刊,2009(14)

第6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關鍵詞]: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探究性學習、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法則、創(chuàng)造能力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高中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要求?!陡咧行抡n程標準》在課程實施上提出“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

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希望用這種方法來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

我校尚未實行《高中新課程標準》及其教材,但在教學中,引人探究思想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我們不僅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同時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guī)律?!睆闹袑W會獲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方法,體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同時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現(xiàn)以高一“力的合成”這堂課作一些嘗試,談談筆者的作法和看法,和同行商榷。

高一“力的合成”傳統(tǒng)的教法以及人教版教材的安排:由教師從演示實驗總結出力的合成法則,再由學生做驗證性實驗。需要兩節(jié)課才能完成這部分教學內容。

我們將這堂課作了改動: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關系用“等效代替”思想師生共同設計測定互成角度兩個力合力的方法再由學生測定互成角度兩力的合力師生討論總結出力的合成法則。這樣,用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這部分的主要教學內容。具體做法如下。

1、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為新課和探究實驗鋪墊

一堂優(yōu)化的課,教師應該精心研究引人新課的教學,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開始學習。

好的引人新課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為新課和探究實驗做好鋪墊,使教師能順利和諧地開始教學。本課一開始按順序向學生展示圖l(a)、(b)、(c)三幅圖(*圖1(a)、(b)、(C)中五幅取自現(xiàn)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2001年5月版),讓學生敘述三幅圖各自的含意。

在學生敘述過程中,教師插話點明圖(a)中兩個桶表示同一個桶,圖(b)中兩個木箱表示同一個木箱,圖(C)中兩個夯表示同一個夯塊。此中隱含著作用效果相同的啟示。

師:從物理學角度看,這三幅圖有什么共同點?

生:每幅圖左側都是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右側是一個力作用在該物體上,二者的作用效果相等。

師:生活中、生產(chǎn)活動中,這種情況很多,學物理應重視這種情況。我們把它寫下。

【板書l】如果一個力對物體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或幾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時,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力來代替那兩個力(或幾個力)。

教師指著板書l再讀一遍,并說在初中我們也是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把……(引導學生回答)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板書l之后寫上:

【板書2】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那兩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教師在板書l之上,邊說邊添上。

【板書3】合力與分力

2、突出合力和分力關系的實質----等效代替

師:大家一起找一找,在合力和分力的定義中,關鍵詞是哪幾個?

生:作用效果相同,可以相互代替。

教師在板書1和2之下的正中寫上:

【板書4】等效代替

師:在物理學中,只有等效才能代替(在板書4的等效和代替之間,添上);要代替必須等效(在上述之下添上,使板書4成為等效代替)。

師: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板書5】力的合成

3、以“等效代替”思想為指導,師生共同設計探究實驗

師:在初中,我們曾用實驗討論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并得到相應的結論。

今天我們要用實驗來討論互成角度二力的合成規(guī)律。具體方法:先從實驗求出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合力,然后從實驗結果再來討論互成角度兩個分力和它們合力有什么關系,從中找到它們的規(guī)律。

師:已知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如何找它們的合力呢?請同學和我一起想辦法來設計一個求合力的實驗。(讓同學討論幾分鐘)

教師在黑板上用兩組“三根橡皮筋串聯(lián)”之后再并聯(lián)作為受力物體,再用兩根細繩和兩個5N的彈簧測力計仿照人教版(2003年6月)高一物理教材“學生實驗二: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方法。但教師不能把實驗方法告訴學生,關鍵是由教師引導,由學生自己得出實驗方法。

具體方法如下:

師:合力和分力關系的實質是“等效代替”,如何利用“等效代替”的關系來求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合力呢?

(教師在黑板上,用兩個5N彈簧測力計通過兩細繩,并讓兩細繩成較大角度拉并聯(lián)橡皮筋)

師:橡皮筋受互成角度兩個力的作用而伸長。這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同一點上,這樣的力就叫做共點力。如何知道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兩個力的大小由兩個測力計讀出來。兩個力的方向沿兩細繩的方向,畫出細繩的方向就是兩力的方向。

師:(保持兩力拉橡皮筋的位置不變)找合力必須保證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兩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因此,我們非常關心這兩個互成角度力的作用效果如何。

在實驗中,如何知道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在橡皮筋伸長的端點做個記號。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演示)

師:如何根據(jù)“等效代替”來找合力呢?

(教師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線拉橡皮筋,故意讓橡皮筋的端點一次在所做“記號”的上方,另一次在“記號”的下方)

師:這個力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分力作用效果相同嗎?

生:不相同。

師:如何才能保證兩次的作用效果相同?

生:把橡皮筋的端點拉到剛才所做“記號”處。

(教師在黑板用彈簧測力計演示,并保持測力計不動)

師:現(xiàn)在作用效果相同了。如何知道這個力,也就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呢?

生:由彈簧測力計讀出力的大小,畫出細繩的方向就是這個力的方向。

師:這樣我們就求出互成角度兩個力的合力了。

今天我們不僅要求出合力,而且要找到兩個分力和合力有什么關系,即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

怎樣找這個規(guī)律呢?我們規(guī)定:從同一個作用點出發(fā),按同一個標度畫出兩個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從圖上找出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請注意,今天是研究互成角度兩個力和合力的關系,所以實驗時,兩個力之間的角度應該大些,效果才明顯,最好角度大于90°,學生實驗過程從略。

4、重視“交流-評估-總結”過程

師:合力求出來了,力的圖示也畫好了。我們找一找它們有什么關系。

生:合力好像是兩個分力的角平分線。

師:你只說合力和分力方向的關系,這種關系正確嗎?它們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呢?

生:為什么兩個分力之和不等于合力呢?

師:互成角度兩力的大小之和不等于它們的合力的大小!互成角度兩個分力和合力有什么關系?

生:……

師:同學們可以把合力的端點跟兩個分力的端點用虛線連接起來,看看我們所作的力的圖示像什么圖形?

生:像棱形。

生:像正方形。

生:像平行四邊形。

生:是普通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包含正方形和棱形。從你們實驗的圖示看,同意合力和分力的關系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同學,請舉手。(大約有1/3的同學舉手)

師:我們暫時認定互成角度兩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做一次實驗看看這個結論是否正確。

學生再次實驗過程略。

師:再次實驗,看看兩個分力和合力的圖示像什么圖形。

眾生:像平行四邊形。

師:今天我們通過實驗找到了互成角度兩個力和它們合力的關系。

【板書6】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如果用表示兩個力的線段作為鄰邊畫平行四邊形,那么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這鄰邊間的對角線表示出來。這種方法叫做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后面的教學過程從略。

5、幾點說明

(1)在合力與分力的定義中,我們自己加了“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力來代替那兩個力”這幾個字。這是為了突出合力和分力的“等效代替”關系,我們也是以“等效代替”關系為基礎,師生共同設計測定合力的實驗。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代替”關系。

第7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一、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規(guī)律

1.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質

什么是語文課堂管理?它乃是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原理在語文教學中的 具體運用,既是應用科學,又是應用藝術。眾所周知,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它既有宏觀的環(huán)節(jié), 又有微觀的認識過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輸出、吸收和反饋,也包括了信息的選擇評價和強化。整個過程 ,需要教與學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統(tǒng)一,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應有的學習效果??梢姡Z文課堂教學的管理,實質 上就是協(xié)調師生教學關系,促使課堂情境中消極因素向積極因素的轉變,從而保證教與學有機統(tǒng)一的行為方式 和過程。

現(xiàn)代教育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的本質特點是個體性,這種個體性帶有很大的差異。如就語文學習的態(tài)度 ,我們可以大致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渴望學習,主動求知的積極力量或行為;另一類是對語文反 感并處于被動狀態(tài),有時甚至違紀阻礙教學的消極力量或行為;還有一類是介乎其間的大多數(shù)學生,期待教學 活動繼續(xù)開展的中性力量或行為。那么懂管理的語文教師就應該總是緊緊依靠班集體中的積極因素,采取種種 創(chuàng)造性手段,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2.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特點

學生學習的個體化還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充分發(fā) 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過程。語文課堂管理也是由師生共同參與的。其間,教師仍起主導作用。作 為課堂教學的發(fā)動者和組織者,為了保證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實施,并取得預期成效,教師應將課堂管理作為 一種組織手段,具有嚴肅性,并帶有一定強制性。它要求學生課堂上要步調一致,聽從指導,不得自行其是。 這也是使語文課堂教學規(guī)范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和學習習慣所必須的。另外,學生畢竟是課堂學習的 主體,我們的教是為學服務的。我們管理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生樂于學習語文,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氣氛和環(huán)境,是 為學生自我駕馭開發(fā)潛能服務的。因此,它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那種凌駕于學生之上的所謂“中心”主宰案。語文 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是師生共同參與,具有強烈的民主性。如果我們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 習題有無練習的必要上,都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徹底打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管理模式和教師在課堂上一統(tǒng)天下的 局面,那么何愁語文課堂教學管理不科學?還用擔心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嗎?

另外,因為語文作為基礎工具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知識序列性差,見效慢,所以特別強調調動學生非 智力因素。作為課堂管理的主導者,應該掌握學生學習心理特征,隨時察言觀色,“見風使舵”,進行調控。

3.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原則

根據(jù)語文教學目的,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實際,我們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則:

①熱愛學生。對工作高度負責,熱愛每一個學生。隨時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不偏愛,不苛 求。尤其對后進生,既要充滿信心,又要悉心指導。不急不躁,親切融洽,形成尊師愛生的良好師生關系。

②嚴格要求。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建立必要的學習制度,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隨時對教學管理活動進 行調控,盡量使課堂教學規(guī)范化。

③管理育人。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要培養(yǎng)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紀律性 ,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④內外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管理應與課外管理相結合,與學校管理相結合,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 ,形成系統(tǒng)管理的網(wǎng)絡。

⑤區(qū)別對待。要了解學生學習、身心發(fā)展的共同特點,又要弄清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管理中講究因人而 異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對個別學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勢利導,不搞“一刀切”。

⑥以身作則。管理中,教師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堅持以理服人,以積極的 正面事實和道理,以及模范行為教育學生。

⑦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語文課堂教學管理依賴于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我們要精心優(yōu)化教育的客觀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發(fā)揮環(huán)境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作用。

二、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管理根據(jù)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顯性管理和隱性管理兩大類。

1.顯性管理

①冷處理。語文課堂上遇到突發(fā)問題,教師應冷靜分析,泰然處之,予以“冷處理”。比如上課鈴響后, 你夾著書本信心十足地走進教室,卻發(fā)現(xiàn)教室里十分混亂。有的學生在做這做那,有的在交頭接耳,有的在打 斗瘋玩。即使他們看到老師來了,有的還沉浸在剛才的嬉戲追逐之中,有的則陶醉在課間休息時的趣談中而未 清醒。具有這種心態(tài)的學生,突然集中在課堂上,正如奔騰的激流,一下遇到擋住去路的閘門,會出現(xiàn)一種反 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現(xiàn)出言談舉止的“出格”。這時教師不宜馬上講課,更不要大聲呵 斥。一般來說,上節(jié)課剛結束不久,課程變換后,學生需要一個短暫的放松時間以重新調整身心傾向。上述行 為可姑且看成是學生卸下某種心理負擔、轉換思維、接受新課的準備。你可以采取“以靜制動”的辦法,站上 講臺,一句不說,只用一種平靜的目光掃視學生一周,形成一種吸引力,把他們“散放的心”吸引到語文學習 目標上來。或者,在黑板上板書醒目的課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學生轉瞬就會各歸原位,安靜下來。也可以 稍停片刻,接著低聲講話(施行低強度刺激),也會很快恢復教學秩序。再如,學生都在緊張地自學語文,你 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一個學生趴在桌面上睡著了。怎么辦?千萬不可生氣,更不可發(fā)作。要冷靜分析:該生是因為 病了服了什么藥需要睡呢?還是因其父母吵架而經(jīng)歷了一個可怕的夜晚?或是開夜車耽誤了時間?對此,諷刺 控苦,甚至罰站或者趕出教室,這些辦法都是愚蠢的,會使他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我們不妨客觀地面對這種中性行 為(不致影響他人學習),讓他睡覺。一到下節(jié)課他就會好轉并恢復活動,然后教師再另外抽時間問清情況, 輔導他補上學習內容,這是一種無形的教育。

②行為矯正。就是采用一套獎優(yōu)罰劣的措施,樹立正氣,激勵積極力量或行為,抵制消極因素,并長期堅 持,形成制度。這要以獎優(yōu)為主,罰劣為輔。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如口頭表揚,增加操行分等;罰劣切不可 采用諷刺、威脅、隔離、體罰等手段,應當努力將懲罰變?yōu)橐环N學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書生老師創(chuàng)造的學 生學習“違法”(違反語文學習管理的規(guī)定)自我懲罰的五種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誰“違法”,除了補上學 習任務外,還要從五種方式中挑選一種進行自我補償。五種方式是:a.為別人、為集體做件好事,以補償內 疚心理;b.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個節(jié)目,增強自制觀念;c.寫一份說明書;d.寫一份心理病歷;e. 寫一份個人法庭審判程序。獎優(yōu)罰劣可增強學生健康的自我意識,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③旁敲側擊。語文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做小動作、接話茬、喧鬧、過分放肆等違紀現(xiàn)象,教師理應當機立斷處 理。不過,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干擾只是瞬間的一種失控表現(xiàn),并不是有預謀的行為。教師應慎重地考慮學 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使對方知道他的行為已被老師注視而應立即糾正。如盯他一眼,朝 他點點頭,輕輕敲擊一下他面前的書桌,或站在他身旁略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圍學生答問、板演等。通過 微妙的方式把信息傳遞過去。這樣,師生情感容易溝通,見效快。

④分組約束。語文課堂教學一般都分有學習小組,4—8人不拘??梢园醋换蚰信旌?。每組既有優(yōu)生 ,又有中等生、后進生。組長可由優(yōu)生、后進生、中等生輪流擔任。一方面使他們彼此學習,互相幫助和督促 ;另一方面使他們“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成管理者。還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優(yōu)、良、中、差四個不固定的、 由教師內部掌握的程度級。通過程度級對學生實行異步管理。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進步時,鼓勵其不斷起跳,釋放潛 能;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退步時,及時做好轉化工作。而且對不斷變化的學生實行動態(tài)管理,不斷調整級別,提出新 的要求。這種管理,既有可靠的組織保證,又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可以收到學習、身心同時進步的效果。

⑤自我管理。當語文教學已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時,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風氣基本 養(yǎng)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這時可由學生自我管理?!肮堋笔菫榱诉_到不管,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管理 的最高境界。這時教師重在指導學生管理的方法和經(jīng)驗,使他們學會管理。同時加大語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種 方式,使聽說讀寫都成為一個個開放系統(tǒng),使語文教學更貼近生活,使學生自我管理的習慣和能力更加適合時 代要求。

2.隱性管理

①以情喚情。語文課堂上學生出現(xiàn)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搞小動作,這是難免的,這是中學生年齡階段 生理心理特征所決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語文教師授課,甚至組織公開課,也難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種情況產(chǎn)生 的原因很復雜,但最主要的還是缺乏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好辦法。譬如, 當課文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必須以愉悅歡快的心情去引導學生;當課文的基調哀愁悱惻時,教師必須以沉郁 凄涼的心情感染學生。說明文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教師的心情則應平正、舒快;議論文的思維 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嚴肅、振奮。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學手段,傳示給 學生,它會像磁石般吸引住學生。另外,對學生處理,更少不了一個“情”字領先,從語意到行為都要使學生 感到教師是在關愛他,絕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主動配合教師的管理。

②輕敲響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聲音的音質、音量、聲調、語音和節(jié)奏等加以組合變換,把聲音的聲、 色、情融為一體,運用到語氣上,用含蓄的方法對學生出現(xiàn)的違紀行為進行誘導和影響。響鼓不用重錘,學生 聽到教師“弦外之音”,從而領會到教師的意圖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時改正自 己的錯誤行為。這種辦法既巧妙地解決了那個學生自己的問題,又不至于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

③目光暗示。人眼為窗,可以傳情傳神。教師課堂上視野所及,可以眉目傳情,促進學生專心聽講。偶爾 有學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馬”,教師可運用目光注視,將自己的愿望、態(tài)度、思想感情和言語迅速傳遞給學 生。淡漠、嚴厲、責備的目光使學生觸目知錯,立即醒悟;熱情、慈祥、贊許的目光使學生觸目會意,精神振 奮。教師不論是提出問題、指導自學、啟發(fā)釋疑或小結強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盡可能去平視或環(huán)顧大多數(shù) ,切不可老是兩手扶案,貓著腰,視線緊盯著課本或前幾排學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視線顧此失彼。 尤其要不時地環(huán)視前后左右,特別是后排的左右兩角,對后進生,更應予以滿腔熱情的關注。

第8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一)教師強迫控制,學生被動接受

英語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雖然是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發(fā)起的,但管理行為的施動者是教師,教師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占據(jù)主導控制地位,學生多處于消極被動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幾乎沒有進行指導性、建議性的交流,這違背了英語課堂中師生彼此地位平等的宗旨。

(二)大多采用言語批評,效果十分低效

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管理時,因為教學任務重,大多盡力避免因課堂管理浪費時間,因而慣用言語批評學生的不良行為。這一管理方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制止學生的不規(guī)范行為,但是學生的自控能力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得到提高。個別學生甚至很快就會忘記老師的訓斥,轉而又會違反班級紀律或規(guī)則。言語批評沒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不規(guī)范行為,可見教師管理行為是簡單而低效的。

(三)行為落后于觀念,行為與理念不符

大多英語教師都掌握相關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年輕老師更有很多先進的管理理念,他們內心很清楚應該使用溫和型和鼓勵性手段管理學生,不宜以說教和懲罰為主進行管理。但是,當課堂教學遇到具體情況的時候,大多數(shù)教師總是一開始還有些耐心,但學生屢教不改時,教師便會采用嚴厲粗暴的管理行為,如大聲呵斥學生或體罰學生等,有時甚至使學生畏懼,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二、實現(xiàn)英語教師高效課堂管理的相關建議

英語教學過程的管理是英語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英語教學中教師高效的課堂管理行為是一節(jié)成功英語課的關鍵,因此,實現(xiàn)教師對課堂的高效管理意義重大。所有英語教師都應從自身角色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探索,尋求高效課堂管理的有效途徑。

(一)教師應重新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英語教師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以課堂教學活動的絕對管理者、控制者和決定者自居,而是應努力學習和采納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要把他們看作被動接受知識和服從管理的個體。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管理的前提和基礎,當課堂中個別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不應僅僅對其進行批評訓斥,而是可以擔任起朋友的角色,在課下以談心的方式幫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

(二)教師應采用“預防為主、糾控為輔”的管理策略

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保持學生的良好狀態(tài)是課堂管理的基礎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以良好的課堂管理計劃為基礎。英語教師應當將教學活動中的紀律與秩序規(guī)則提前設計好,在新學期開始時向學生們說明相關課堂紀律和規(guī)則,這樣能夠使學生一開始就養(yǎng)成遵守紀律和保持課堂秩序的良好習慣。當教學活動中學生出現(xiàn)不規(guī)范行為的時候,教師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用靈活的方式進行管理。

(三)教師管理行為應當恰當運用獎懲

善于進行課堂管理的老師大多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過程評價等多種方法,激勵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管理。一方面,教師應善于把握“教育時機”,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要及時表揚,在班級樹立模范榜樣,發(fā)揮榜樣的號召力。另一方面,懲罰只是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目標行為,而不是徹底消除該行為,面對“頑固型”學生絕不可采用過度懲罰的方式,而應該對其樹立信心,要時常關心他,幫助他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改善其課堂表現(xiàn),不可“貼標簽”或者拋棄他。

(四)教師相互合作,集思廣益,分享經(jīng)驗

第9篇:歷史課堂論文范文

(一)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論是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另一理論來源?!白罱l(fā)展區(qū)”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fā)展水平與在成人指導下或在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兒童的實際發(fā)展水平指的是兒童在某一特殊階段的智力發(fā)展,這是一種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他們還具有一種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在這種水平下,兒童需要借助成人的指導、幫助,才能解決問題,這兩種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支架式教學法即是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進行的教學。在最近發(fā)展區(qū)里,教師和學生同時完成一個任務,這個任務的難度使學生無法獨立完成,而當教師和學生共享文化工具時,而且當學生將這種有文化中介的互動進行內化時,就促成了認知發(fā)展。在這種交互作用中,學生不是被動地獲得文化知識,學生對社會互動有自己的理解,通過將這些理解與自己在具體情境中的經(jīng)驗整合起來,從而構建自己的思想。

(二)支架理論

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基礎上,布魯納(Bruner)、伍德(Wood)和麥瑟(Mercer)等新維果茨基學派學者提出了“支架”理論(Scaffolding),支架理論旨在通過有效的教師與學習者互動,幫助學習者完成其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這一理論的發(fā)展進一步突出了互動在學習中的功能。布魯納和伍德強調長者與幼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麥瑟更看重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他認為,在學習者與學習者互動中,存在著類似師生互動的支架模式,即在解決問題的課堂活動中,能力較差的學習者在與能力較強者的合作中,其知識能夠得到增長,因此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是知識共享和潛在的理解轉化的中介。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主要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搭腳手架,即圍繞當前學習主題,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第二,進入情境,將學生引入特定的問題情境。第三,獨立探索,教師按照安排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獨立探索,由易及難地進行訓練。第四,協(xié)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第五,效果評價,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本文以《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4》第四單元“DealingwithCulturalDifferences”為例,將支架式教學方法運用在聽說課堂上。第一步:搭腳手架。教師針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確定主題,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設計合適的“支架”。“支架”的作用在于通過為學生事先做好某些部分的工作,幫助他們超越以前已經(jīng)具備的能力水平。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自己搜集、了解“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從而創(chuàng)設有利于建構“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際差異”概念框架的情境。教師在Unit3結束后,提出一些圍繞Unit4主題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前思考這些問題。如:Whatisculture?Whatdoculturaldifferencesmean?Howdopeople’sculturalbackgroundsinfluencetheirwayofthinking?Howcanwedealwithculturaldifferences?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4人一組),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不同,可以在網(wǎng)絡上查閱相關信息,或去圖書館閱覽有關書籍等??傊?,小組成員可根據(jù)興趣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分工,并圍繞自己的任務搜集材料。第二步:進入情境。教師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并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讓其獨立探索。在課堂上,教師首先播放一段電影視頻,這段視頻節(jié)選自電影《風中奇緣》,看完視頻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下問題:

(1)Wheredidthemancomefrom?

(2)Whatdidthemanthinkoflocalpeoplelivingintheforest?

(3)Whatdidthemanprobablywanttobethere?討論完畢,每組派出代表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提出另一個問題:Inthisvideo,youcanseetheinter-estingwayofthelocalwomansayhello.Howmanywaysofgreetingdoyouknowintheworld?同時老師給學生展示相關圖片,并給出關鍵詞,讓每組派出代表描述圖片,讓學生認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第三步:獨立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沿概念框架攀升,然后逐步讓學生自己探索,最后爭取做到無需教師引導。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對課前提出問題的回答,教師先了解學生課前獲得的信息情況,根據(jù)學生的不足,教師予以補充,比如:Peoplefromdifferentcountriesspeakdifferentlanguages,maintaindifferentvaluesystems,andhavedifferentwaysoflook-ingatthings.Aperson’sculturalbackgroundinfluenceswhatheconsiderstobegoodmannersorbadmanners/politeorrude/ontimeorlate.Havingrespectfor/Learningaboutotherculturescanhelpyouavoidmisunderstanding.DoinRomeastheRomansdo.通過這些,逐步將學生引入更深入的理解,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第四步:協(xié)作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商、討論,學生分小組討論和交流,通過討論和交流,把自己的見解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獨創(chuàng)精神。這部分主要進行Picturetalk–DescribingChineseandWesternwaysofeating。小組成員協(xié)作對圖片進行描述,找到中西方的差異,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之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組的討論結果。第五步:效果評價。學生在經(jīng)過自己搜集材料和小組討論之后,對本單元的主題———“如何應對文化差異”有了充分的認識,并且對“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際差異”進行了意義上的建構。教師這時給學生放錄音,聽本單元的聽力材料“EmbarrassingExperience”(材料內容就是有關對文化差異的忽視而造成的誤會)。由于學生在聽之前做了大量工作,聽力材料的難度自然降低了。在聽完聽力材料后,教師根據(jù)內容問一些相關的問題,檢查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如:Whatisconversationmainlyabout?WhatcanweinferaboutKateandRobfromtheconversa-tion?WhichcountrieshasRobvisited,accordingtotheconversa-tion?Whatisthemainmessagethatthespeakerswanttotellus?值得一提的是,支架式教學中的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即學生認為自己在這堂課中學到了什么;小組評價,即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每位成員在小組協(xié)作學習中作出的貢獻;教師評價,即教師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