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語言研究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研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研究論文

第1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心靈溝通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三歲是人一生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提及語言教育,一般人會認為在幼兒階段也就是講講故事,說說詩歌,每當與家長談及這類話題,家長總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來教。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要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發(fā)展,應做到家園共育,共同培養(yǎng)。家園以及全社會共同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huán)境對幼兒一生的語言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庭中的幼兒語言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最溫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因此,作為家長,在家庭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家長要做好榜樣,培養(yǎng)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3~4歲的幼兒正處在接受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普通話的教育與培養(yǎng),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長以身作則與孩子用普通話交談,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孩子樂意講普通話,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于說、樂于講,并時時要求她用普通話表達,從小培養(yǎng)幼兒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家長應注意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日常交談。

2.充分利用各種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想說的欲望

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游樂園等地,充分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周圍的景物,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于交談,如與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們進行對話。有時,也讓孩子與小動物們、植物談話。這樣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們的內心在想些什么。孩子們的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會流露出想說的欲望,同時為幼兒的想象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3.睡前講故事

睡前講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shù)奶釂枎椭⒆永斫夤适聝热荩尯⒆油ㄟ^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讓幼兒接受語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強,有時看過一兩次廣告后也能流利地說出廣告語,這充分表現(xiàn)出孩子想學習語言的渴望,因此,選擇一些合適的電視節(jié)目讓幼兒欣賞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一些孩子較為喜愛的動畫片等。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們選擇配樂的優(yōu)美的兒童詩讓幼兒欣賞,時間長了,幼兒自然會跟著讀;同時也可以利用錄音機、影碟機等電教手段,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學習語言,接受語言,加強對孩子的語言培養(yǎng)。

二、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

如定期舉行兒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語言教學游戲等,都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尤其像講故事活動,不僅幼兒興趣高,而且還能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當教師充滿感情,富有表情地講述每個故事時,幼兒聽得那么認真,當請他們講述時,他們又會繪聲繪色地表演。如我班幼兒鄭漪、王雨琳、趙子昊等小朋友,經(jīng)過近一年的訓練,不僅能模仿老師有表情地講述,而且還能創(chuàng)編故事的開頭或結尾,并能伴有表演動作,語言表達能力令全班幼兒非常佩服。其他幼兒在講故事活動的訓練下,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隨機教育

(1)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語言教育

戶外游戲時請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玩具時,可請幼兒說出玩具的名稱及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如李嘉正小朋友說:“我喜歡玩輪胎,輪胎跑起來很快,我喜歡與趙子昊玩滾輪胎比賽;張宏宇說:我喜歡鱷魚玩具,它是我的大馬。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大腦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個個爭先恐后地向老師講述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創(chuàng)新玩法。

(2)散步時的語言培養(yǎng)

散步時啟發(fā)幼兒講述觀察到的事物和現(xiàn)象,鼓勵他們發(fā)問。如春天到來的時候,請幼兒利用散步的機會讓幼兒觀察講述春天法桐樹葉的變化,孩子們會說,初春時樹葉是嫩綠色的,過幾天后嫩綠的樹葉變成淺綠色的,再過些天,孩子們會說樹葉變成深綠色的,到夏天時,法桐樹的葉子又變得更綠了,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幼兒學新詞:“碧綠”,這樣語言活動中所學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如幼兒學過“漸漸”一詞后,可結合生活實際,啟發(fā)他們講“天氣漸漸熱了”,“雨漸漸小了”。教師也可以隨意和幼兒個別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師生間感情,而且能使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

3.注重日常談話,加強個別指導

小班幼兒由于環(huán)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甚至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周圍,和他們親近,撫愛他們,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說話,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對新的環(huán)境、教師、伙伴發(fā)生興趣。這時幼兒也就逐漸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此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發(fā)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因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與人交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不愛說話,說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掌握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不同情況,做好個別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幼兒,我們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習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4.圖書角的妙用

班里的圖書角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孩子們經(jīng)常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有關大自然、社會生活的知識,培養(yǎng)優(yōu)良品德,還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fā)展小班幼兒模仿性強,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fā)生爭搶現(xiàn)象,此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看看你拿的書好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給我看一看,好嗎?通過這種語言引導,可從中培養(yǎng)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互相談論和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發(fā)展孩子的語言,并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給同伴講述自己圖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或其他內容。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5.將語言教育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教育活動之中。

第2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商業(yè)廣告廣告語言啟示性

商業(yè)廣告是市場促銷的一種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傳播信息,吸收受眾去欣賞、接受,促進銷售目的,獲取利潤。因此,它考慮的就是如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通過傳播新的消費觀念,培養(yǎng)制造消費者,進而促進和指導消費。

但是,現(xiàn)在市場上的商業(yè)廣告多采用的是直白的闡釋性的語言。廣告語言指的是廣告宣傳采用的用來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和手段,包括聲音、文字、情節(jié)、圖片、色彩等。闡釋性的廣告語言將廣告的內容與目的直接訴諸形式。接受者面對的不是具有感染力的廣告,而是裸的推銷。這類闡釋性廣告語言表現(xiàn)為純粹的產品的功能介紹、服務承諾、促銷的利誘等。盡管廣告的信息表達直白清晰,接受者易懂,但是由于這種廣告語言表現(xiàn)為一種理性,不是活潑的生動的感性訴求,讓接受者感到的是一種信息的壓迫。因為理性概念的理解,對人而言是外在的,是人在克服自己的好惡和知識障礙、排斥感性的前提下向它靠攏??上攵?,它無法調動人的全面的感知能力。接受者與之疏離,有一種強烈的排斥感。廣告的效果期望值相去甚遠。

如腦白金的廣告:兩個老人在畫面中使用了這樣的廣告語:“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边@種直白的廣告語言加上在電視中輪番的播放,確實能讓消費者產生印象。但是,太多這樣的廣告不斷地涌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沒有含蓄的語言,受眾看不到新意,自然容易產生疲勞的感覺。這幾年,不斷有國外的廣告公司進入中國,同時也帶來了他們的富有新意的廣告。這對中國的廣告業(yè)必定是個不小的沖擊。

要解決在廣告中過多地使用直白的語言,將廣告的闡釋性語言轉換為啟示性語言,從而打破目前中國廣告制作的困境,提升中國廣告制作水平,改變人們對中國廣告制作粗、濫的看法,改善廣告的效果,這才能為中國廣告業(yè)在世界廣告制作領域爭一席之地。

所謂啟示性語言,是相對闡釋性語言而言的,就是非直白的說明性廣告語言,它融理性與感性之中,目的于手段之中,內容于形式之中,采用含蓄的廣告手段,將廣告的信息訴之于人的想象。相比闡釋性的廣告語言,它不給人理性的壓迫和強制,而是通過情感和想象的訴求,使接受者與之更具有親近感,更加愿意去了解和接受廣告的對象。廣告的制作更富于藝術性和審美性。

啟示性語言有如下特征:

1.含蓄性

含蓄性即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這是啟示性廣告語言的核心特征。對受眾而言,直接介紹就好像一個枯燥的課堂,知識的強迫消化吸收總是激動不了人們。含蓄性的語言卻能給人想象的空間,讓人主動地接受,而不是被動地承受。

直接介紹產品的優(yōu)點,鼓動觀眾或讀者購買產品的廣告雖然可行,但廣告詞在邏輯上雖能說服人,在情感上卻不能打動人,反而會讓人覺得厭煩,產生一種壓迫感和強迫感。所以,這樣的廣告盡管天天播放,但效果不佳。其實廣告如同演講,一般不會使用裸的詞匯直接要求觀眾購買所宣傳的產品,相反,大部分廣告會使用一些含蓄的、間接的詞,會增加廣告美感,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吸引觀眾的眼球,使消費者自動、自愿地購買其產品。所以說,含蓄性在廣告中起著強大的語言說服力。

含蓄在廣告的設計中占有優(yōu)勢是因為可使消費者更容易從宣傳的商品得出多樣的、獨特的以及積極的推論。由于廣告商的意圖并沒有明示在廣告詞中,含蓄的廣告主要依賴于消費者的推斷。這樣,消費者根據(jù)關聯(lián)可以構建廣告中并沒有出現(xiàn)的多層含義。所以,含蓄的運用實際上大大擴展和延伸了廣告的內涵。

如:某卷煙廠的一則廣告,畫面中出現(xiàn)一只白鶴朝遠處天空飛翔,然后出現(xiàn)了廣告語:鶴舞白沙,我心飛翔。表面上看來是一幅優(yōu)美的人與自然和諧畫面,實際上是為該卷煙廠所作的企業(yè)整體形象的廣告。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

2.情感性

人性結構可分為理性和感性兩種。廣告引起的情感的反應,又分為肯定和否定的兩類??隙ǖ那楦蟹磻?,諸如熱心、快樂、精力充沛、主動等等;否定的或消極的情緒體驗,諸如懊喪、壓抑、焦慮、生氣、害怕等等。

啟示性廣告語言使人們感受到廣告中主人公使用特定商標所產生的積極情感,并通過該廣告與使用體驗的重復,由該廣告所產生的同感就有可能變?yōu)閷嶋H的體驗。這還可以作如下解釋:該廣告可能促進有關過去經(jīng)驗的回憶和引起有關該情感新的想象。此類廣告用語,使用它的目的是要運用感情來感染接受者,不是用純知識性的用語告訴接受者。消費者不是一個可以任意施加影響的消極主體,而是一個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勢和意向,有著判斷是非標準的積極客體,他們對廣告的內容完全是根據(jù)自己要求的價值標準加以攝取或排斥的。所以,說實話、抒真情是廣告的生命,是贏得受眾的本質力量,也是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的表現(xiàn)。比如一家尿不濕的電視廣告,母嬰一起看電視,母親被電視劇感動,眼睛沒有離開電視機,手卻不停地從紙盒里抽出紙巾擦眼淚。最后,當她手再伸向紙盒時,紙沒有了。這時坐在旁邊的嬰兒把尿不濕給他的媽媽。整個情節(jié)沒有一句話,但是,通過電視—母親—嬰兒之間的感情轉換卻是極其富有感染力的。作為母子之間這個人類共同的情感是正面的,特別是最后那個嬰兒遞尿不濕的動作,嬰兒幼稚的面容與成熟的關懷性動作,感人肺腑而又忍俊不禁,很自然地讓人記住了尿不濕這個廣告.心理學家魯?shù)婪颉ぐ⒍骱D氛J為:藝術創(chuàng)作是以知覺為基礎的,它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而是以生活積累和生活體驗為基礎的,藝術家的生活積累則以知覺為媒介,藝術創(chuàng)造的基礎就是對客觀對象的表現(xiàn)性的知覺。廣告本身就是一種浪漫型的藝術,它的創(chuàng)作也應以現(xiàn)實為基礎,以現(xiàn)實為對照,不滿足于現(xiàn)實而表達理想和激情。同樣,這種激情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內心深處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被受眾所接受。

3.簡潔性

簡潔不是簡單,在于以少勝多。廣告制作和傳播都是需要耗資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受時間、篇幅的嚴格限制。這就要求廣告語言要簡潔有力,要盡可能用少的詞句,最大程度地傳遞商品(產品)信息。在競爭激烈的信息時代,消費者一般不會花大量的時間來看長篇大論的廣告,要讓消費者在無意中引起注意,廣告語言必須簡潔有力。否則就很難抓住人的注意力,廣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功效。那種,因產品功能的復合性、優(yōu)勢的多樣性,闡釋性廣告語言就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作說明。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又達不到好的效果。啟示性廣告用語能克服這個毛病,能夠做到以一當十的簡潔性效果。

簡潔,它包含更多的意蘊,讓人產生言不盡意、回味無窮的感覺。前面提到啟示性廣告用語的含蓄特征,就使其具有簡潔性特征。唯有簡,才能含蓄,才能激起人的想象。簡潔不是簡單。簡單是直白,簡潔卻含有啟示。某蜂蜜廣告“口服,心服。”簡潔的四個字卻能引發(fā)人們無限的豐富聯(lián)想:蜂蜜的滋味妙,蜂蜜的效果好,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高等等。接受者在這簡潔的用語里體會到蜂蜜的有關種種,從而產生無盡的遐想,廣告的效果自然達到。而不是非要說明蜂蜜如何生產,質量如何安全,使用如何健康等繁瑣的闡釋。

消費者是忙碌的,在忙碌中他們無暇閱讀冗長的廣告詞,也不愿意在接受廣告宣傳時動腦筋,何況,更多的人是在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接受信息。如果廣告語言冗長,就很難抓住人的注意力,廣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功效。廣告語言要做到高度精煉,“言約意豐”,能以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達盡可能多的信息?!昂啚槲恼卤M境”,廣告語言要力爭達到這樣的一個最高境界,讓有限的文字都能發(fā)揮其表現(xiàn)內容的最大作用。另外,廣告也是一種商業(yè)投入,廣告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投下了相當?shù)慕疱X,從經(jīng)濟效益講,語言簡練,不僅能為廣告主節(jié)省許多廣告費用,而且能爭取到更多的顧客。

精簡有力,不僅要求詞句短少,而且要求抓住特點、扣住人心,能在一瞬間就強烈地吸引人們的視聽,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如運動品牌李寧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碧夭綇V告:“特步,飛一般的感覺?!憋h柔:“就是這么自信。”讓人印象深刻,過目不忘。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边@是人們最熟悉的一句廣告語,也是人們最喜歡的廣告語。簡單而又意味深遠,朗朗上口,因為發(fā)自內心的感受可以脫口而出,正是其經(jīng)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廣告語時,發(fā)現(xiàn)沒有一句比這句話更經(jīng)典,所以就永久地保留了它。

總之,在商業(yè)廣告中使用啟示性的語言,使語言具有含蓄、情感性、間接性特點,而不是直接、直白地把商品直接推銷到消費者的面前。這樣才能使廣告更加富有創(chuàng)意,涌現(xiàn)出更新的作品,在市場上更加具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馬謀超.廣告心理.中國物價出版社,2002.

[2]牟躍編著.實用廣告設計.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第3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高考通常被認為是國家和高校選拔人才的一種途徑,而且是一種必要的、有效的途徑。因此對每個學生的考察目的、考察內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都體現(xiàn)在高考的每一份試卷中。外語考試就是其中之一。那么高考外語考試的方向以及目標、內容、能力要求和考察形式制定的依據(jù)是什么呢?狹義上來說是依據(jù)教學大綱和高考大綱,廣義上來說是社會的需要。

近幾年來,高考外語題型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拿英語來說,高考中出現(xiàn)聽力測試,試題的出題方向以語境為主,加大閱讀量,強調學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寫作部分增加內容,要求較以前也有所提高。這一變化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中國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使得英語作為外語在中國的地位顯得愈來愈重要。尤其是我國進入WTO(世貿組織),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尤為突出。全民提高外語水平,掌握一門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這樣的人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所需。

因此,高考對外語的考察目標較以前有所提高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進行外語素質教育也正是為適應這一需要而提倡的。高考的外語考察實際上是對中小學外語素質教育的總體檢測。這兩者之間并不對立,而是統(tǒng)一的。有的外語教師將考試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認為進行外語素質教育就保證不了考試成績。有些教師還進行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雖然學生考試成績還可以,但學生沒有語言能力的提高。歸根到底,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因為沒有理解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而語言的交際能力是最主要的體現(xiàn)之一。

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是外語素質教育的方向同時也是高考的需要。

一、何為語言的交際能力

只有對語言交際能力這一詞匯的充分的理解才能確定語言教學的目標和方法。

首先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語言的交際能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Hymes針對Chomsky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scompetence)提出了“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這一概念。Hymes提出的交際能力可理解為一個人對潛在語言知識和能力的運用。他認為交際能力要考慮四個方面:

(1)合乎語法,某種說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

(2)適合性,某種說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

(3)得體性,某種說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體;

(4)實際操作性,某種說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實際出現(xiàn)了。

這就是說,交際能力包括對語法的合法性、心理上的可行性、社會文化的得體性以及實踐中的概率等方面的判斷能力。

從廣義上來說,交際能力是運用各種可能的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的能力。這種能力體現(xiàn)了人的整體素質。交際能力包括許多因素:

語言知識──組詞成句、組句成篇的能力;

認知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反應能力和有關世界知識的掌握等;

文化知識──文化觀念和習俗知識;

文體知識──根據(jù)交際對象和交際目的選用不同風格的詞語和語篇等進行交際的能力;

其他知識──包括非語言知識(體勢語、面部表情等);

情感因素──對他人及事物的社會態(tài)度、交際動機、個人品質以及性格和習慣等。

由此可見,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它涉及語言、修辭、社會、文化、心理等諸多因素。為什么說外語的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對語言的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來達到,原因就在于此。交際能力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其涉及范圍廣。各種因素處于不同層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極為復雜的知識和技能體系。交際能力的另一特征是相對性,即交際能力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達意”也許是交際能力的最低要求。不存在交際能力的最高限度。

交際能力是指一個人運用語言手段(口語、書面語)和非語言手段(體勢語、面部表情等)來達到某一特定交際目的的能力,它包括理解與表達兩方面。

二、高考試卷考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對交際能力這個定義的理解和分析的過程中,不論是從語言學角度還是以廣義角度,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語言的交際能力正是高考要考察的中心內容。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分析來看,高考增加聽力測試是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有力證明。高考聽力內容以日常生活學習為主要背景,考察學生的認知能力、文化知識、文體知識和情感因素。尤其是對話語的理解──這里所說的話語是指相互作用的話語(interactivediscourse)。對于一個口頭話語(spokendiscourse),學生是否能正確聽到信息,理解信息,乃至最后反饋信息(選出答案),關鍵在于學生對這個口頭話語(spokendiscourse)是否具備完整的合理的語法知識結構,對該語言是否可行以及在社會交往中是否得體給以判斷,是否在實踐中多次運用。學生認為聽力測試題目比較簡單(北京地區(qū)),總分30,平均可以達到21-25分,甚至更高。原因是學生已具備聽力測試題目中要考察的交際能力。由此可見,平時外語教學強調交際法──以聽說為主進行外語教學是很重要的。因此,某些地區(qū)取消高考聽力測試的做法是不恰當?shù)摹?/p>

另外,單項選擇試題的考察重點是語境的理解或語境下的語法判斷。這不再是以前單純的語法考察。換句話說,單項選擇實際上已變成測試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準確性。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考察語言的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抓住主要信息(gettingmeaningthroughthecontext),理解語篇尤為重要。近幾年來高考試題加大了閱讀的考察,文章內容新且篇幅長,所設選項要求學生具備理解、分析、判斷能力和高度、準確的概括能力。這無疑給所有考生造成了很大困難。學生讀不完文章,理解、判斷、推理不準確就會造成大幅度丟分。在寫作上,從語言的數(shù)量到語言的準確、地道以及從文章的某篇到遣詞造句,對學生語言輸出的要求較以前有所提高。另外2003年北京地區(qū)高考考試說明中出現(xiàn)新作文題形──開放式作文。這無疑是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進一步考察,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展示自身語言的能力和風采。

高考針對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及寫作加重分值,其原因就是要考察學生的交際能力。正如上面提到的,交際能力體現(xiàn)在理解和表達上,所以測試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能力重點是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進行考察。語言表達和理解是一張紙的兩面,不可分割。而且語言理解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比表達能力更重要,因為:

(1)根據(jù)心理語言學習得研究,語言理解能力的獲得優(yōu)先于表達能力;

(2)語言理解是語言表達的先決條件,沒有充分的理解就不可能產生有效的表達;

(3)語言理解能力是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

其實,高考試卷的每個題形都是對交際能力的一個檢測。學生完成高考試卷是一個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那么這一過程不僅包括表達即發(fā)出信息,還包括理解部分,即接受信息。

從整個高考試卷的分析來看,有些外語教師進行的外語教學走進了誤區(qū)──過分強調語法的學習,忽視了語言的理解。高考的重點放在了語言理解能力的考察上。對于一個書面語篇(writtentext)的正確分析和理解,這一過程常常不被認為是語言交際能力掌握的過程。人們在討論交際能力時往往將重點放在口頭表達方面,這便導致了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兩個缺陷:

1.忽視對書面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和培養(yǎng);

2.忽視對理解能力的研究和培養(yǎng)。

作為語言交際兩大方式之一,書面語交際能力應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這不僅因為高考要考察這一能力,而且現(xiàn)代化社會生活對書面語交際能力有著更為迫切的現(xiàn)實需要。另外,書面語交際在本質和方式上與口語交際還有著重要的差別,所以它應該引起我們外語教師的關注。

綜上分析可知,高考外語測試就是要考察語言交際能力。這樣,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實際上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如何提高語言的交際能力

首先,要了解外語交際能力的特殊性,認清其特殊性才能把握語言教學的方法。

外語交際能力在其本質和內容上與母語交際能力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主要在其獲得的方式、程度、要求等方面。如前所述,一個人母語交際能力的獲得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自然的社會化過程,即一個母語使用者的交際能力的獲得與其社會活動和社會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與此相比,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則遵循一種完全不同的途徑。

(1)從獲得方式上講,一般而言,外語學習者是在掌握了母語一般交際能力的基礎上開始學習外語的。母語交際能力對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必然產生重大影響。我們已經(jīng)談過語言知識會發(fā)生遷移,同樣,由于人類交際手段的相對一致性,交際能力的正遷移是必然會發(fā)生的。這就意味著具有良好母語交際能力的外語學習者,其外語交際能力的獲得相對容易些。此外,如果母語與外語的語言結構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際能力正遷移發(fā)生的概率和規(guī)模就越大。

(2)從程度和要求上講,研究表明,成年外語學習者無論采取何種學習方法,其外語交際能力只能達到native-like,其語音、詞匯、慣用法等總有某—方面與本族語的特征有差異。另外,根據(jù)交際目的的不同,對外語交際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側重點。

目前,高中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中有兩個明顯的不足:

(1)缺乏本國語交際規(guī)則的明確知識,因為一些教師并不知道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應尊重對方的交際習慣,不可以以自我為中心。

(2)缺乏對外語交際規(guī)則和交際模式的明確認識,因為一些教師不知道外語的語法結構中有一定的程式。

前者過失在于學生的母語教學;后者過失則在于外語教學。中國的語文教學歷來注重書面表達,忽視口語能力。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只能靠自我領悟或模仿。因此學生以學習漢語的方式來學習外語。另外,中國漢語界也缺乏對漢語交際模式的研究。這對外語教學很不利,外語教師有責任為學生辨析母語與外語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異,強化其“跨文化意識”,從而獲得真正的外語交際能力。這一點,給我們所有中學外語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這就迫使我們在日常點滴的學習過程中注意滲透和比較。

其次,要把握高考成績就要分析一下中國語境下的中小學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實際出發(fā)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1)傳統(tǒng)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在中國影響很深,如: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等。這些幾千年來形成的教育思想和觀念,要想在短時間內將其徹底改變是不切實際的。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要有一個過程。

(2)漢語的特殊性。漢語無論在語音、語法,還是文字系統(tǒng)、書寫形式等方面與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拼音文字的語言迥然不同。漢語深深地扎根在漢文化這塊土地上,其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風俗人情等與印歐語系的語言有著天壤之別。中國人和歐美人如果學同一門西方語言,由于該外語一般都是與歐美人的母語有著同源關系的語言和文化背景,語言特征都十分相近,因此學習起來困難要少得多,母語對外語的正遷移要遠遠多于負遷移。中國人學的外語與母語相比,由于語系不同,差距甚遠,學習外語困難要大得多,母語對外語的負遷移也多得多。

(3)語言環(huán)境十分貧乏。教師和教材是外語語言的唯一輸入源,“語言輸入”極其有限。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農村,在發(fā)達城市也尤為突出。

(4)教學條件相對落后。我國絕大多數(shù)普通中學的班級過大,條件簡陋;教育投入不足,基本的語言實驗設備、圖書音響資料得不到保證。這些都制約了新的教育思想的貫徹實施。

(5)師資力量不足?,F(xiàn)有外語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己的外語交際能力尚不足以展開交際教法。有不少教師仍把語言知識的傳授作為教學目的,這可能是制約著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貫徹實施的瓶頸。

(6)學生學習方式不同。我國學生由于受傳統(tǒng)文化、社會和家庭的影響,與西方學生相比在個性表現(xiàn)上有很大不同。西方國家的學生強調個性,課堂上無拘無束,敢于向教師提問題。而絕大多數(shù)中國學生深受其他課程教學方式的影響,習慣于小學、中學班級的課程教學方式,上課留心聽,認真記筆記。對民主、平等討論不習慣,對課本內容提出質疑更為少見。

以上這些問題對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制約作用,影響到了語言學習的本身,自然在新形式的語言的測試中也要受到影響。

怎樣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變得尤為重要。

因此,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選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加強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知道,學習外語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交際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依賴于語言知識和各種非語言知識的逐步積累。外語教學應在強調語言知識傳授的同時,向學生傳授其他有關的知識,包括語境知識,世界知識,并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僅憑所謂的交際教學法恐怕不能真正提高交際能力。任何外語教學都應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1)語法原則,把語言知識的傳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2)交際原則,把語言結構與語境和功能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語言結構的多樣性和語言功能表達的多種可能性。

(3)文化原則,采用對比分析法,使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學會不同文化的交際模式,增強語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識,尤為重要的是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按不同的教學要求,在貫徹以上外語教學的基本原則時,有一定的靈活性,不能機械地使用單一的外語教學方法。

四、結論

英語學習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一面。提高高考英語成績,核心問題是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作為語言教學核心的交際能力不僅僅指簡單的口語會話。交際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交際能力所涉及范圍的廣泛性及對交際能力要求的相關性決定了提高交際能力的難度。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絕非純英語教學的問題,它涉及到母語教學以及學習者的整體語言能力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關,小學、初中、高中,不同階段、年齡、動機、認識水平、學習環(huán)境等都應考慮在內。我們應該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從根本抓起,而且不光是外語交際能力,母語交際能力也應倍受關注。應培養(yǎng)學生善于交際的意識,同時其他學科也應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全方位交際的意識與能力。

參考文獻

1.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

2.HymesD.OnCommunicativeCompetence[A].PrideJB,Homles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3.LittlewoodW.Foreig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4.束定芳,當前SLA研究和外語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國外外語教學,1994,(3);

第4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墨子;辯論;語言藝術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先秦時期繼孔子之后出現(xiàn)的第二位文化偉人,開創(chuàng)了墨學,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明鬼等具有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為了宣傳他的主張,墨子四處游說,言傳身教,廣征博引,以理服人。墨子的辯論與眾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樣氣勢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莊子那樣縱橫跌宕、變幻莫測,而是樸實無華、推理嚴密。墨子的辯論講科學、重事實,有理有據(jù)?!胺蜣q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明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币赞q來別同異、明是非,形成其獨特的“墨辯學”。墨子的辯論用詞準確、語言縝密、百無疏漏,這在先秦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論述墨子辯論的語言藝術。

一、墨子辯論語言的表達特色

語言是辯論的物質手段。先秦時期,諸侯爭霸稱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辯的社會活動家、論辯家,他們的論辯語言各具特色,有的言簡意賅,循循善誘;有的恣意縱情,奇特浪漫;還有的駁難離析,淋漓盡致等。墨子的辯論,語言簡樸、平實,準確、生動。如在《墨子·非攻下》中,針對許多好戰(zhàn)的國君常借商湯、武王的征伐行為,為自己的掠奪行為辯護,“今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戰(zhàn)為不義,非利物與?昔湯放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圣王,是何故也?’”墨子辯駁道:“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彼非所謂攻,謂誅也!”在這里,墨子明確區(qū)分了“攻”與“誅”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戰(zhàn)爭,其語言準確擊中對方要害,墨子以簡樸平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戰(zhàn)爭性質的認識,可謂一字千金。

墨子的語言不但準確,而且精煉?!赌印ば奚怼菲f“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就是要求論辯語言要精煉。有一次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問他:“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蝦蟆蛙蠅日夜而鳴,舌干辟然,而人不聽之。今鶴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蹦邮志珶挼卣f明了墨家反對說大話空話,但不反對說有用的進步的合時宜的話。

墨子的語言不但簡煉,而且生動感人。例如,有人反對墨家“兼愛”的思想,并再三向墨子發(fā)難。因而墨子與他們展開辯論,《兼愛下》記載了這次辯論,對方說墨子的“兼愛”主張雖然好聽,但不實用,“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墨子立刻反駁道:“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墨子認為如果“兼愛”思想只是好聽而不實用,別說你們,就連我自己也要對它進行批判、指責,并進一步指出,哪有好東西只是中看不中用呢?墨子的語言簡明生動,在先秦諸子中,是無與倫比的。

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評價墨子的語言“意顯而語質”,也正是總結了墨子辯論的語言特色:準確、簡煉、質樸、生動。

二、墨子辯論語言的邏輯技巧

墨子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的辯論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學、文化、邏輯、語言、思維、心理、角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強大的邏輯力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就先秦時代而言,中國形成有自己獨特特點的關于思維本質與規(guī)律的理論,墨家的思維形式結構論是中國‘辯學’或‘名學’的奠基?!蹦釉谵q論中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了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的學說,揭示了邏輯所構成的這三種思維形式的區(qū)別。墨子的辯術是我國古代辯論科學的精華?!赌印ば∪ 匪劇澳÷匀f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及“以名取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假”、“效”、“譬”、“侔”、“援”、“推”,以及《墨子·大取》講的“故”、“理”、“類”等,都成為墨子的辯論法寶,體現(xiàn)了他高超的辯論語言技巧。下面從“假”、“譬”、“援”、“推”四個方面探討墨子辯論的邏輯技巧。

(一)“假”式反證法

《小取》:“假者,今不然也?!薄督?jīng)下》:“假必悖。說在不然?!薄督?jīng)說下》:“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猶氏霍也?!薄凹佟本褪羌偈埂⒓偃?、假如、假設,指在論證一個命題的時候,先假定與這個論題相反的命題存在,然后根據(jù)這個命題的虛假來證明原來的論題的正確性。簡單地說,“假”就是為了證明某個論題,就先假說它為相反的論題并由此推出錯誤來的證明法,即我們今天說的反證法?!八峭ㄟ^確定與論題相矛盾的判斷(即反論題)的虛假,然后根據(jù)排中律,由假推真,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一種論證方法?!痹谑褂眠@個方法的時候,墨子強調,要注意假定的命題必須是錯誤的,才能證明自己的論題是正確的,即“假必非也而后假”,否則,不但不能證明自己的論題,相反,倒證明了論敵的論題。例如,要證明狗是沒有姓的,就假定狗姓霍,而霍是霍氏人的姓,姓霍的人是不允許狗姓霍的,他們會反對這個荒謬的命題。于是,就證明了狗是沒有姓的。又如在《節(jié)葬下》中,說當時的貴族統(tǒng)治者主張實行“厚葬久喪”,“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厚葬久喪”可以使貧者富、寡者眾,墨子對此用“假”駁斥了厚葬久喪者的謬論:“使王公大人行此,則必不能蚤朝晏退;使士大夫行此,則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實倉廩;使農夫行此。則必不能蚤出夜人,耕稼樹藝;使百工行此,則必不能修舟車,為器皿矣;使婦人行此,則必不能夙興夜寐。紡績織紉。”為了批駁“厚葬久喪”,先假定它是對的,讓國人都去遵守、執(zhí)行,然而依從了這種主張。將會給國家造成一系列的惡果,執(zhí)政者無法正常治理朝政,士大夫、農夫、百工、婦人都不能各司其職,根本無法富貧眾寡,由此證明了“厚葬久喪”的荒謬。

(二)“譬”式證明法

《小取》:“譬也者,舉他物而以明之也?!薄本褪瞧┯鳎钦f明道理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舉例和形象比喻,它所舉的事例必須是雙方已知和公認的,而且必須以承認此物與他物屬同類為前提,否則就不能達到“舉他物而以明此物”的證明目的?!盾髯印め岆y篇》:“談說之術,分別以喻之,譬稱以明之。”譬喻就是因為直言不能將其事講清楚而產生的,對于別人不信之“故”用譬喻來講明。所以墨家將其借來作為“明故”的證明方法,這正是王充在《論衡·目紀》中所說的:“何以為辯,喻深以淺?!蹦酉灿闷采朴闷?,他根據(jù)不同的“譬”式要求,經(jīng)常采取三種譬式證明法。第一,取像于其物,以說明一般的規(guī)律。如《墨子·所染》:“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蹦诱J為,人的思想猶如一塊白布,時刻受周圍環(huán)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善人則善,染于惡人則為惡,比喻習染可以改變人的性格,交游不可不慎。第二,取譬于成事,以指導人們的行為。如《墨子·耕柱》:“治徒娛,縣子碩問于子墨子曰:‘為義孰為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笨h子碩問墨子談辯、說書、從事三種為義的方式中,哪種最重要?墨子以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皆知“筑墻”一事為譬,巧妙地說明,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把墻筑起;為義和筑墻的道理一樣,喜于談辯的就談辯,長于說書的就說書,善于從事的就從事,只有談辯、說書、從事三者同時并舉,通力合作,才能達到為義的目的。墨子如此譬喻,形象生動,使人有推窗觀日、開門賞月的明快之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第三,以寓言作譬,以明辨義理。如《公輸》:“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幽釉唬骸踔ニ我玻瑸榕c此同類?!蹦右栽⒀宰髌?,鋪張揚厲,步步進逼,窮理析義,不容不信,終于使喜好攻戰(zhàn)的楚王不得不大呼“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墨子運用“譬”式證明法,或說理以闡明自己的主張,或駁斥以攻破敵人的謬論?;蚱┬岩约ぐl(fā)他人的覺悟,取譬明理,把精當?shù)恼撌雠c摹擬形象的描繪融合于一體,既給人以哲理上的啟迪,又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

(三)“援”式推論法

《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孫詒讓據(jù)《說文·手部》所云:“援,引也。”解釋為“謂引彼以例此?!薄霸本褪窃?,即引彼證此,這種推論方法,就是邏輯學中的類比推理。

墨子“援”式推論所用的前提必須是對方說過的話或行過的事,或者是某人說過的話(如“圣王之道”、“先王之書”、“古書之言”)或行過的事并已為對方所承認和肯定了的。根據(jù)這個前提,墨子進行推論。如在《魯問》中,魯陽文君對墨子說反對“食其子而賞其父”的惡俗,“有啖人之國者,其國之長子生,則解而食之……美則以遺其君,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墨子道:“雖中國之俗,亦猶是也。殺其父而賞其子,何以異食其子而賞其父者哉!”在此,墨子以魯陽文君所深惡痛絕的惡俗——“食其子而賞其父”作為前提,巧妙地推論出“殺其父而賞其子”同樣是惡俗,有力地鞭撻了魯陽文君好攻伐,使人民戰(zhàn)死,又從而賞之的罪惡行經(jīng)。這樣的類比,入情入理,雄辯有力。

由于墨子的“援”式推論只要求其“然”必須相同,而不要求其“所以然”也相同,如只要承認“楚人非人”與“白馬非馬”這兩個命題屬于同類性質的命題,就可以由“子之然”類比推出“我之然”,至于為什么要承認“楚人非人”或“白馬非馬”的原因和根據(jù)等,就不便追究。所以,在使用這種推論方法時,可以暫時難倒對方,使自己獲勝,但卻不一定得到真理。超級秘書網(wǎng)

(四)“推”式推論法

《小取》:“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仟q謂’也者,同也;‘吾豈謂’也者,異也?!薄巴啤本褪穷愅疲愅剖蔷屯活愋偷氖挛镏?,把還沒有取得判斷的這一部分和已經(jīng)取得判斷的那一部分相比較,從而給這一部分也定出判斷來?!笆仟q謂”(這如同說)是用來表示相同意義的命題可以類推,“吾豈謂”(我難道說)是表示不同意義的命題不可以類推。孫中原認為“推”,“即以對方所不贊同的和所贊同的屬于同類這一點為根據(jù),來反駁對方的觀點。這是應用矛盾律的歸謬式的反駁方式……從推理形式上說,這是一種歸謬式的類比推理?!比纭短熘鞠隆份d,“其所取者”“為不仁不義也”;“人人之場圃,取人之桃李瓜姜者”;“穴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布帛者”;“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逾人之墻垣,拘格人之子女者,不義”。所以,凡行竊者即“凡不與其勞獲其實皆不義”。據(jù)此類推:今王公大人“攻伐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是“非其所有而取之”,故王公大人攻伐無罪之國是不義的。又如《公孟》載,公孟子曰:“無鬼神”,又曰:“君子必學祭禮?!弊幽釉唬骸皥?zhí)無鬼而學祭禮,是就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這其實是歸謬和類比的結合。

第5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 中醫(yī)藥研究生學術論文 英語摘要 語類分析

一、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一)語類分析

語類分析是篇章語言學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語類是為實現(xiàn)某一交際目標,得到特定交際社團公認的語言交際類型(葛冬梅、楊瑞英,2005;龐繼賢、葉寧,2009)。語類分析主要在語篇層面結合功能進行,目的是闡釋學術文體的語篇推進結構和語言特征,體現(xiàn)了學術文體寫作的規(guī)范要求。

語類分析學說認為,每個學科的語類都有自己的特點,都遵循該學科的寫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驟安排結構和語言形式,學術論文作者通過適當?shù)恼Z步構建學術空間,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得到所在交際社團的承認(Swales,1990)。當前有許多論文對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分析(如劉勝蓮、魏萬德,2009;余莉、梁永剛,2006等),但學位論文摘要和期刊論文摘要在語篇結構和語言特征上不盡相同(Hyland,2005b),需要認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評

學位論文摘要是位于學位論文正文之前對論文整體內容進行概述的獨立學術語類。《MLA格式指南與學術出版準則》(1998)對論文摘要的要求是長度不超過350字,內容包括該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結論。英語摘要,在中醫(yī)藥研究生學位論文中,除標題外,是唯一用英語寫作的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著論文的整體質量,是評判研究生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

目前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論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認為引言的組織結構與整個論文的結構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四個語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導言部分,Swales(1990)有詳盡的語步分析,如下表1(改動自黃婷婷、許明武,2003)。目前對于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三個語步的語步分析較少。

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已經(jīng)成為學術論文體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為學術界所公認。而國內大多數(shù)對學術論文體裁的研究,也沿襲Swales的CARS語篇模式,對論文的引言部分進行體裁分析,而鮮有用此模式對學術論文的英文摘要進行分析。實際上,摘要和引言屬于不同的體裁,Graetz(1985)認為論文摘要由四語步構成,即問題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結果(result)―結論(conclusion)。Bhatia(1993)認為,摘要由以下語步構成:(1)介紹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總結研究結果;(4)討論研究結論。因此,學術論文英語摘要區(qū)別于引言,一則在于摘要由于字數(shù)限制,較少涉及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成果,側重點在于提出問題和介紹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須從文獻綜述入手,否則很難建立自己的研究領域,無法開展下一步的討論(徐有志等,2007)。二則摘要語篇較之于引言語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結論,而不宜占用過多篇幅展開討論。因此,一方面,鑒于國內對于學術論文摘要部分研究較少,而另一方面,學術論文摘要區(qū)別于引言,在第一語步和第四語步有其獨特特點,所以,有必要借鑒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國際上對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對機械工程、西醫(yī)外科學、應用語言學文、社會學的研究,當前對中醫(yī)藥英語摘要的研究,關注的焦點是偏誤分析(如段平、顧維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沒有對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的研究,也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中醫(yī)藥期刊論文摘要的語類特點進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的語料是中醫(yī)藥碩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500字左右)、中醫(yī)藥博士論文英語摘要(500―1000字)、中醫(yī)藥期刊論文英語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論文從中國知網(wǎng)期刊論文庫和碩博士論文庫中隨機抽樣。論文上傳的時間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為了保證本項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結合中醫(yī)藥類學術論文實際,在對論文進行編號后我對語料進行預分類,分類標準如下。

(一)理論研究類

就某一時間內,作者針對中醫(yī)藥類某一專題,對中醫(yī)理論進行分析梳理,或者對大量前人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資料和主要觀點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提煉而寫成的論文,如文獻綜述、醫(yī)案研究、名家經(jīng)驗總結。

(二)實驗研究類

在實驗室中,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yī)藥作用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實驗動物。如觀察某經(jīng)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三)臨床研究類

在臨床研究中,或在臨床實際運用中,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進行較為嚴格的變量控制,觀察假設中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從中探索中醫(yī)藥作用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方法,受試往往為患者。如觀察某經(jīng)典方對受試的治療效果。

同時,根據(jù)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鑒黃婷婷、許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對論文摘要進行四大語步的分類:導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結果(result)―討論(discussion)。判斷摘要的文字的語步范圍,來自于該文字使用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型。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語步及體裁分類

通過對語料進行初步分類。分類結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醫(yī)藥學術論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傳統(tǒng)的論文英語摘要寫作模式。首先,理論研究類是區(qū)別于其他學科領域論文的特有類型。由于中醫(yī)藥研究重視對傳統(tǒng)醫(yī)學知識的集成和積累,因此文獻綜述、醫(yī)案研究、名家經(jīng)驗總結是不可或缺的論文體裁,而其他學科領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醫(yī)學術論文中,除期刊論文可以有文獻綜述的體裁,一般不允許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論文以純理論研究的形式出現(xiàn),因而在摘要中也不會出現(xiàn)理論研究的類型。

其次,通過實際分類發(fā)現(xiàn),在中醫(yī)藥學術論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況,即介紹和討論理論背景后,通過實驗室或者臨床應用證明理論指導下對受試進行實驗,或者對患者進行施治的情況。而期刊論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選擇省略對理論背景的討論,使用直接描述實驗或者臨床應用的寫作策略。同時,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討論的情況,只對實驗過程或者臨床作用進行討論。

最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類型分布上,碩士學位論文學位摘要的種類數(shù)量比較平均,以理論研究稍多;而博士學位論文明顯以理論研究加實驗室研究的混合研究類較多,可以推斷,博士論文在理論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參與實驗室研究工作,故而此類較多。同樣,因為大多數(shù)博士論文的摘要中會包含理論背景,臨床研究類的論文數(shù)量較少。期刊論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種類型中分布平均。這可能和期刊論文的篇幅有限有關,側重點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二)語步分析

1.理論研究語步分析。

通過對理論研究的基本語步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論研究類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導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雖然長度不同,均涵蓋導言部分的三大語步,即M1: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據(jù)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碩士學位論文A7每段開頭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論文全文中有相似語步,以C2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分析。

在具體語步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研究、臨床研究語步極為相似。碩博士學位論文均采用IMRC的結構,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結構。有兩點值得注意:(1)與表1進行對照,論文作者在摘要的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闡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達到占據(jù)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導言部分的其他語步。(2)IMRC結構與Swales(1990)的IMRD結構略有不同,討論部分(discussion)為結論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實際上印證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觀點,可見摘要語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選擇突出研究方法、步驟和結果的策略,而省略導言語步和討論語步。

3.混合研究語步分析。

首先,在三種英語論文摘要中,在期刊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數(shù)量為零。我認為,并非期刊論文的實驗過程和臨床應用沒有結合理論,而是在語步中理論并沒有體現(xiàn)。

同時,博士學位論文英語摘要的語步特點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語步推進模式,對理論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論文B9為例,有清晰的元語篇標記(meta-discourse)完成語步轉換: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語篇標記在碩博士學位論文中都十分明顯。在博士論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紹感染性肺炎的定義和分類,提到此病“一般屬于中醫(yī)風溫、咳嗽等范疇”。第二段的元語篇結構為:

“本文分為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兩個部分。理論研究方面,運用溫病學理論、認識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重點探討中醫(yī)與現(xiàn)代現(xiàn)代醫(yī)學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認識上的契合點?!?/p>

第四段出現(xiàn)對應的元語篇結構:

“臨床研究方面,根據(jù)癥狀表現(xiàn),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省中醫(yī)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進行辨證分型,總結臨床用藥,結果顯示,感染性肺炎臨床常見證型為痰熱壅肺與風熱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氣以透邪的中藥屬解表、清熱、怯濕、止咳、化痰等類?!?/p>

在英文摘要中,相對應的原作者的表述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對比后可發(fā)現(xiàn),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對感染性肺炎的分類代替了對本文結構的闡述。而臨床研究部分合并縮短至理論研究之后。我檢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對研究意義的闡述,而沒有對臨床研究中更詳細的闡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數(shù)、所在醫(yī)院情況,都沒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雖然對中文摘要的語步和元語篇功能具有有效應用,然而該意識沒有順利轉移到英文摘要中,導致英文摘要內容空泛,語步不清晰。

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和實驗研究、臨床研類的語步不同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語步更多出現(xiàn)討論部分,或者討論和結論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語步推進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夠進行討論,以及論文評審的要求。

四、結論與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的語類分析從兩個方面體現(xiàn)復雜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黃婷婷、許明武,2003),也發(fā)現(xiàn)類似的語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沒有對論文進行分類,中醫(yī)藥論文類型復雜,除學位論文和期刊論文長度不同造成內容取舍外,中醫(yī)藥論文本身也有理論研究、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類,劉勝蓮、魏萬德(2010)指出,國外論文摘要的IMRD語步出現(xiàn)頻率很高,而國內論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語步,或者將方法語步和引言或結果語步并合,而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中醫(yī)藥論文摘要中,理論研究甚至會省略方法、結果、討論等多語步,實驗研究部分有獨立式的結論語步。此外,在論文抽樣中沒有出現(xiàn)混合研究的期刊論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無法展開導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實驗研究和臨床研究的語步推進。因此,中醫(yī)藥學術論文英語摘要除IMRD語步推進模式,還有I及IMRC語步推進模式。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本文對中醫(yī)藥學術論文摘要的語類進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歸類,對中醫(yī)藥研究生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和研究具有借鑒意義,在教學中應當注意規(guī)范學生對論文寫作語篇規(guī)范和論文分類的意識。同時,由于選取的語料數(shù)量有限,抽樣樣本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進行交流,不能了解論文摘要建構過程。最后,論文作者可能的中醫(yī)藥文化背景和教育經(jīng)歷可能對語篇建構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劉勝蓮,魏萬德.英文摘要方法語步中體裁結構及語言特點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顧維萍.醫(y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中國翻譯,2002,23,(4):47-55.

[12]葛冬梅,楊瑞英.學術論文摘要的體裁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論文摘要英譯的語用失誤――對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項調查[J].中國科翻譯,2002,15,(2):44-46.

[14]黃婷婷,許明武.中外經(jīng)濟類期刊英文摘要語步結構分析[J].外語教育,2003:34-38.

[15]龐繼賢,葉寧.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34-36.

[16]王高生.論文摘要的撰寫及英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麗輝,徐濤.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J].中國外語,2007,4,(4):47-51.

[18]余莉,梁永剛.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J].外語教學,2006,27,(1):34-37.

第6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教學對語用知識的獲得有無影響?Porter(1986)采用交際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和雙人練習的形式進行課堂交流,以觀察學生是否能從相互之間學習語用知識。通過對小組學習者之間關于意見、同意和反對等言語行為的分析,他得出的結論是:“課堂上的交際活動給學習者提供了有益的語言實踐機會,但是這種活動并不能產生學習者學習語用學知識所需要的社會語言性質的語言輸入?!?G.Kasper&R.Schmidt,1996:160)這就說明語用知識是應該教的。在外語教學中我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因為研究表明學生的語用能力并不是隨著其語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提高的。國內的洪崗(1991)為了調查中國學生的語用能力,把四年級的學生與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語言能力較強的四年級學生的語用失誤與語言能力較弱的一年級學生的語用失誤相差甚微,說明語言能力與語用能力并非完全成正比。因此語用知識是應該教的。培養(yǎng)語用能力有賴于在語言實踐中運用學來的語言知識。

語用知識不僅是應該教的,而且是可教的。現(xiàn)有的關于教學對語用能力習得影響的研究雖然很少,但是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令人鼓舞的。Bouton和Billmyer:的研究分別證實了提高學習者的語用意識和提供交際練習對學習者習得語用學知識是很有促進作用的。(G.Kasper&R.Schmidt,1996:160)

另外,Kasper(1991)及其他一些人的研究還指出了教學導致語用遷移的問題,這指的是學習者誤用通過學習得來的語用知識。錯誤的根源有二個:第一,教師提供的元語用信息不正確;第一,教材有缺陷;第二,課堂話語本身。由于課堂話語特有的結構與技巧特征,學習者沒有被提供在非課堂語境下所需要的會話策略及使用這些策略的機會。(G.Kasper&R.Schmidt,1996:161)

這二類錯誤的根源應引起我們對教師培訓、教材編寫以及教學大綱設計方面的重視。在我國,由于條件的限制,英語學習者是在外語環(huán)境中習得這門語言,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為數(shù)不多的教科書。這使得教科書的編寫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國內新出的教科書在編寫上己有很大進步,逐漸向“原汁原味”靠攏,但一些編寫時問較早、存在語用問題的教材仍然還在使用。例如某一教科書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一Areyouwritingalettertoyourwife?

一Yes,Iam.

一Howoftendoyouwritetoyourwife?

一Onceaweek.

這段對話在形式上是正確的,但卻不是合適、得體的英語,因為如果有誰在真實生活中這樣去同英語人士對話,準會被認為是干預別人的私事。這從英語使用的角度來分析,就屬于語用失誤。

3.語用教學的因素:語境、學習者的動機與態(tài)度

由于語用知識的運用與語境的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密切相關,因而很自然地,豐富的、高質量的語言輸入將使學習者更好地掌握語用知識。在教學時,老師們將言語行為所發(fā)生的語境為同學們做介紹,使學生們更明確在何種情況下,使用什么樣的語言與誰對話,才是得體與恰當。在外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語境并結合適當?shù)慕虒W內容來提高學生的語用意識。比如在講授關于清求行為的語言表達方式時,可以設想多種不同的語境讓學生提供合適的語言表達式;或者反過來,讓學生從不同的語言形式推導出相同的語用功能。

動機與態(tài)度對語用學知識的習得水平有無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動機是所有學習的最基本的因素,而目是造成第一語言習得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的各種動機類型中,有一些動機類型似乎與語用能力習得的聯(lián)系更密切一些。比如,內在動機有可能比外在動機更有益于語用能力的習得。然而內在動機并不一定就對語用能力的習得特別有促進,因為這種動機類型的特點是自娛和認知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另外兩種動機類型一綜合性動機和同化動機應該對語用能力的習得更有促進作用,因為愿意與目標語使用者交往、對目標語文化持肯定態(tài)度會使學習者主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獲得社會語用信息及語用語言信息,并目抓住每一個機會發(fā)展他們的交際能力。然而目前還沒有學者提出一套操作性強的針對各種變量的定義來研究動機這一因素與語用能力習得的直接聯(lián)系(G.Kasper&R.Schmidt,1996:161一162)。

4.結論

在外語的教學中,語用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這就需要老師講語言知識與文化背景巧妙結合,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浦小君(1991)的“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技能”提出,完全正確地理解和使用一種語言,必須具有相應的文化認知系統(tǒng)。學習者對社會文化的理解會發(fā)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又會影響到學習者語言行為策略的選擇。語言行為策略的選擇和學習者的自我特征和社會特征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這也決定了語言使用者在社會交際中的成敗與否。

【參考文獻】

[1]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2]Ellis.R.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UP,1994.

[3]Kasper.G.andR.Schmidt.DevelopmentalIssuesinInterlanguagePragmatics[J].In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1996,Vol.18:149-169.

第7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但是,與閱讀教學一樣,作文教學并沒有因此扭轉效率低的被動局面。如果把閱讀與寫作比作語文教學的兩條腿,盡管閱讀這條腿還遠非人們期望的那樣健壯,而作文這條腿較之“閱讀”明顯短了一截!其原因值得認真研究。

任何一種教育研究都應該具有三個層面:一是理論研究,即用一定的哲學原理來闡述和規(guī)定某一種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目的等;二是教育原則研究,即運用理論研究成果來確定此一處教育的內容,基本要求,指導性原則,檢測標準等;三是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用以規(guī)范實施上述要求、原則的具體操作方法、操作程序等。這三個層面的研究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

反觀作文教學研究現(xiàn)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作文教學研究的哲學基礎層面,理論研究的隊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論內涵,有的論文僅是某一時期迎合某一熱點話題的即興之作。因而很難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這必然影響教育原則研究的理論層面。公正地說,這十幾年來,作文教育原則的研究是有成績的,如語文教學大綱、教材的不斷修訂和完善;作文檢測標準的改進等都表明作文教學研究的成績。但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作文教學改革的成績仍不盡人意,例如,比較符合漢語語言特點的統(tǒng)編作文教材至今沒有問世;試圖通過對內容、語言、結構三種獨立成分的“分項累計”或“分項綜合”而試行的作文質量檢測標準,效果仍不理想;有一些經(jīng)過試點并逐步推廣,長期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先進經(jīng)驗至今仍屬于“民間行為”,教育主管部門顯得過分謹慎,因而推廣不力,難以大面積豐收。最活躍的當推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方法研究。廣大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落后局面有切身感受,于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前進,大膽改革。有的提倡學生多寫多練,有的指導學生辦手抄報,有的堅持課前五分鐘講話,有的鼓勵學生對教師批改寫“讀后小記”,有的規(guī)定學生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內容十分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但這些僅僅是少數(shù)教師的個體行為,難以形成作文教學改革的“大氣候”。

作文教學研究中存在的整體結構上的渙散,成果推廣上的不力,經(jīng)驗總結上的不深,是導致作文教學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著一定的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中的某種先天不足,勢必導致實踐中的某種失衡或失誤,作文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四重四輕”就是這種失衡或失誤的表現(xiàn)。

一、重形式、輕內容。作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要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兩個問題,即內容與形式問題。作文教學現(xiàn)狀是,大部分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導學生“怎樣寫”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過渡照應、開頭結尾等等都要詳細講,反復講;學生則認真練,反復練。但效果往往不佳,因為它喧賓奪主、本末倒置了。葉圣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等等問題,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問題。”他還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指出:“通過寫作關,大概須在思想認識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張志公先生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一書中指出:“前人在作文訓練中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這種經(jīng)驗,顯然是值得重視的?!边@里的質料(思想認識),原料(思想情感),寫作興趣,思考能力等等,我們不是沒有注意,而是缺乏足夠重視,或者說重視的程度不到位。作文是人寫的,但我們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往往比較注意作文本身,而忽視寫作文的學生,把作文教學引向傳授知識、技巧的死胡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失誤。

二、重批改,輕指導。批改也是指導。新大綱規(guī)定,作文評改可以采用詳細評改、瀏覽檢查等多種方式,使教師得以從“精批細改”的重壓下喘息片刻。但問題并沒有因此解決。教師之所以“業(yè)至辛勤”地批改作文,除了責任心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挑剔性的檢查。教師積極改進批改方法,本意是想提高作文指導的效率,正因為這樣,學生作文本上“朱筆留痕”可能少了,某些病句、錯別字可能漏過了,忽略了。這能得到領導和家長的理解和首肯嗎?顯然,這里的“重批改”對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涵義,糾正的關鍵在于上下左右要達成共識。

我說的作文指導,并不等同于所謂“作文教學的三道程序”(作文指導——作文批改——作文講評)。因為作文教學的內容遠非這三道程序所能涵蓋的。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边@種“三道程序”說使“詩外”的東西如觀察、積累、情感、興趣等等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那么說成“作文課”的三道程序行不行?還是不行,因為無論是命題、批改、批評都是在指導。雖然不同階段的指導各有其側重和特點,但誰也否認不了批改、講評都是指導這個事實。朱紹禹先生在《作文教學過程試探》中把它稱作“作文前指導、作文中指導、作文后指導”這樣說比較準確、科學。這不是在搞文字游戲而是為了科學地界定作文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重灌輸、輕反饋?!皩懽鞯母词前l(fā)表的欲望”(葉圣陶《論寫作教學》),在現(xiàn)行的作文指導中,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第一讀者,擁有評價的特權。但由于時間、精力乃至情緒、審美情趣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很難對學生作文中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語言、結構技巧等方面作出全面公正的評價。因此有人提出“真正的反饋,一定要避免評價,避免灌輸”。教師應該把“自己應該完成的反饋和評價的任務大量地交給學生去做”(美·約翰·梅爾《對學生作文盡量少作評價》)。這就需要變重灌輸為重反饋,變單項反饋為多向反饋,努力擴大讀者源,滿足學生的發(fā)表欲望。這方面工作,其實同行們多有嘗試,效果也非常好。如讓學生分組討論修改;或謄寫一兩篇作文掛在黑板上集中討論修改;或張貼優(yōu)秀習作供學生揣摩、借鑒;或讓學生辦“手抄報”展覽評比;或編印《作文選》讓作品“發(fā)表”等等。問題是其中一部分尚處于自發(fā)階段,未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差生”作文中反饋出來的點滴進步,對其“進步”應及時予以鼓勵誘導,愛護其積極性,而不應求全責備。葉圣陶在《語文教育書簡》中曾明確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睂Α安钌备鼞绱?。

四、重課內,輕課外。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現(xiàn)狀是“說起來清楚,做起來糊涂”。比如人人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實際上教師又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學生找米、積米上。他們不管學生有沒有東西,只管大講如何選料、配料、掌握火候,講究色香味等等。這有什么作用呢?與其這樣,不如先設法使其“庫存”充實起來。培養(yǎng)一個“巧婦”談何容易,何況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文學家?!皠倭x精言,世間本沒有許多”(葉圣陶《論作文教學》)。即如我們這些為人師者,也常有眼高手低之感,又何必苛求于學生呢?

課堂教學,系統(tǒng)的課本知識學習,是學生打基礎、長知識、增才干的重要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我們還更應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方法組織學生走向社會大課堂去接觸社會,體驗人生;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上學期我校組織兩位青年教師(均為寧夏作協(xié)會員)分別搞了“小說創(chuàng)作”和“詩歌創(chuàng)作”講座,學生很感興趣,把一個可容納200多人的大會議室擠得水泄不通,連走廊都擠滿了人。學校領導、語文教師去遲了也只能站在窗外。學生的這種熱情,不是很值得我們深思嗎?

第8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嘮叨言語;面子保全論;禮貌補救策略

Abstract:BasedonBrownandLevinson’sFace-savingTheory,thisarticlediscussesthespeechactofnagging.Thenaggeroftenthreatensthehearer’spositiveandnegativeface,whichannoysthehearerandretardstheprogressofcommunication.Theauthor,inthispaper,pointsoutthattakingrightremedialmeasureisimportantformaintainingthe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parentsandchildren,teachersandstudentsets.

Keywords:naggingwords;face-savingtheory;remedialmeasure

1關于嘮叨言語

語言是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手段,是人們實現(xiàn)社會交際的工具。語言運用于社會活動的不同領域就產生了不同類型的言語活動[1],如采訪、演講、談判、法庭辯論、聊天、嘮叨等。嘮叨是指說話人希望他人改變態(tài)度甚至行為而說話繁復,沒完沒了,是一種特殊的言語交際活動。嘮叨通常發(fā)生在社會距離較近的人之間,如家庭成員之間、師生之間、室友之間等。例如母親、老師或妻子等希望對方(子女、學生或丈夫)去做某事而沒有得到回應,不停地通過言語活動來提出要求、命令甚至是警告等,或者對聽者的言行進行批評、指責、侮辱等。有媒體報道,天津市婦聯(lián)兒童部從千余名兒童心理問卷調查中得出結論:九成以上的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2]。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嘮叨而產生的師生矛盾和夫妻矛盾也不在少數(shù)。也就是說,嘮叨并不受歡迎,是失敗的言語交際。嘮叨為何那么令人反感,甚至會導致交際失敗呢?下面筆者將運用語用學中的面子保全理論對嘮叨言語進行分析研究。

2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論

Brown和Levinson的禮貌理論通常稱為“面子保全理論”(Face-savingTheory)。“面子保全論”首先設定參加交際活動的人都是典型人。典型人是“一個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這種典型人具有兩種特殊的品質:面子(face)和理性(rationality)。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即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爭得的那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他們把面子分為消極面子(negativeface)和積極面子(positiveface)兩類[3]。消極面子是指不希望別人強加于自己,自己的行為不受別人的干涉,阻礙。積極面子則是指希望得到別人的贊同,喜愛。威脅聽話人消極面子需求的言語行為是指說話人干涉了聽話人行動自由的那些言語行為,如命令、請求、提醒、建議、勸告、威脅和警告等。威脅聽話人積極面子需求的言語行為是指說話人表明他不關心聽話人的感情、需求等,如表示不贊同、批評、蔑視、抱怨、指責、侮辱、反駁等。其“理性”是指在特定情景下典型人所具有的推理、判斷能力和為達到既定交際目的而選擇、采用最佳策略的能力。

Brown和Levinson認為許多言語行為本質上是威脅面子的,禮貌則是指說話者采取某種語言策略以減輕某些交際行為給聽者面子帶來的威脅,從而順利達到交際目的,即禮貌具有策略性。Brown和Levinson還提出5種禮貌補救策略,分別為:(1)不使用補救策略、裸地公開施行面子威脅行為;(2)積極禮貌策略;(3)消極禮貌策略;(4)非公開地施行面子威脅行為;(5)不施行面子威脅行為[4]。

3面子保全論視角下的嘮叨言語

3.1嘮叨言語威脅聽者的積極面子需求

母親、妻子、老師等嘮叨者堅信自己對某些問題認識正確,因此如果出現(xiàn)不符合自己認知的事情,就會產生認知失調。為了消除這種認知失調,他們通常會選取這樣一種策略:通過言語活動影響對方的思想,改變他的行為。嘮叨者往往首先對聽者的行為作出負面評價,其言語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不贊同、批評、抱怨、指責等等。這樣一來,聽者的積極面子需求受到威脅,聽者出于本能就會盡力挽救自己的積極面子,采取與說者不合作甚至對抗的態(tài)度,使說者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xiàn),從而導致言語交際失敗。

例1妻子:“懶死了。吃了飯怎么不去洗碗啊?”

丈夫:“等會兒吧”

妻子:“看你,多浪費洗潔精。那幾個碗一勺洗潔精就夠了”

丈夫:“多半勺又咋啦?”

妻子:“你看看你,那碗洗得跟沒洗一個樣!你該這樣……”

丈夫:“你能不能不啰嗦?要不然你來洗吧”(丈夫甩手而去)

例1中妻子有3句話直接威脅到丈夫的面子。其中貶義詞如“懶死了”、“多浪費”對丈夫的負面評價嚴重威脅到了丈夫的積極面子,丈夫每一次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需求都做了消極對抗。妻子最后一句話“碗洗得跟沒洗一個樣”使丈夫終于忍無可忍,爆發(fā)了心中的怒火“你能不能不啰嗦?要不然你來洗吧”,使他們的言語交際沖突達到了。當然,丈夫的言語也使妻子的面子受到威脅,這次言語交際顯然沒有達到妻子的預期目的,反而使得夫妻關系緊張。

3.2嘮叨言語威脅聽者的消極面子需求

嘮叨言語一般都是父母、老師等說話者要求聽者做某事,但沒有得到回應,再重復提醒、勸告、威脅和警告等或表達對聽者強烈的負面情緒,如憎恨、發(fā)怒等。

例2(1)“你的數(shù)學卷子呢?”

(2)“在這兒,92.5分”

(3)“怎么才考這么點分呢?跟上次差整整三分呀!”

(4)“這回題目很難啊,班上最高分才95”

(5)“我看你是發(fā)高燒,頭腦發(fā)熱吧。今天給我做30道口算和筆算,錯一道罰10道,口算錯一道罰15道題。”

(6)“喂!墨水不能打太多,多了會漏墨的。”

(7)“知道了”

(8)“書寫要工整,少打黑疤疤!”

(9)“媽媽,求求你別說了!”[5]

此例中母親的話語屬于典型的嘮叨言語,它既威脅到了女兒的消極面子需求,也威脅到了女兒的積極面子需求。在整個言語交際過程中,母親認為女兒數(shù)學考試應該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她對女兒實施了要求、命令、提醒等言語行為。這些言語行為不可避免地干涉到了女兒的行動自由,威脅到了聽者對消極面子的需求。第(3)句,母親對女兒的數(shù)學成績進行了否定的評價(這是威脅其積極面子需求)。第(4)句女兒辯解之后,第(5)句母親又一次對女兒進行指責(威脅其積極面子需求),然后還用了一個祈使句來命令女兒做30道口算和筆算,這一次威脅到了女兒的消極面子需求。女兒打墨水時,即第(6)句,母親表面上沒有直接命令,實際上卻是在提醒女兒。第(8)句,母親提醒女兒書寫要工整。母親每一次講話都直接威脅到女兒的面子需求,沒有采取任何補救策略。在母親的嘮叨下,女兒最后極其厭煩地說道“求求你別說了”??梢钥闯雠畠簩δ赣H的言語具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她即使做了那30道題,也是不樂意的,其交際效果可想而知。

嘮叨之所以不受歡迎、令人討厭,甚至使參與交際的各方之間關系緊張,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嘮叨者在言語使用上對面子威脅行為沒有采取合適的補救策略。

4適當運用禮貌補救策略,維護聽者面子,提高嘮叨言語的可接受性

在Brown&Levinson提出的5種禮貌補救策略中,第一種策略其實就是沒有使用補救策略。但是在會話中,如果一方直截了當?shù)叵蛄硪环秸f明自己的意圖,不加任何的修飾,就會被認為是沒有使用禮貌補救策略。比如例2中,母親直接指責女兒考試成績差,并命令女兒做30道題,使女兒的面子受到了損害,例1中妻子對丈夫所用的幾個貶義詞顯然也威脅到了丈夫的面子,她們的言語是不禮貌的,不利于交際活動順利進行。第五種策略,最具禮貌性,因為說話人不使用任何言語,這樣就完全避免了對聽話者面子的冒犯。但是由于說話者沒有說明自己的意圖,聽話者可能無法理解并得知說話者的意圖,從而導致交際的失敗。下面筆者著重舉例探討第二、三、四這三個策略。

4.1積極禮貌策略

積極禮貌策略是指說話人在維護聽話人積極面子的基礎上,表明自己的觀點與聽話人存在某些共同之處,言語中多具有贊賞、贊同等意思。

例3Mum:Susan,you’vegotanewhat?

Daughter:Yes,mum.whatdoyouthinkofmynewhat?

Mum:It’slovely.Butnotmyfavourite.

此例中母親想對女兒的新帽子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因為自己的看法可能會傷及女兒的積極面子需求,引起兩人的爭執(zhí)。所以她沒有直接作出負面評價,而是用了個小策略:用不帶任何情感色彩的句子“you’vegotanewhat”引出話題,從而讓女兒主動問母親對帽子的看法,然后母親又采用了一個禮貌程度較高的策略,即積極禮貌策略。對女兒的帽子作了“l(fā)ovely”的稱贊性評價之后順帶了一句“Butnotmyfavourite”,隱含著“Actually,yourhatisnotgood”的意思。這位母親運用禮貌策略,不僅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同時又避免了因不同意見給女兒帶來的不愉快,維護了女兒的積極面子需求。

例4Wife:TherewasacallfromABCcompany.

Husband:Really?ButIwonderifIhavebeenemployedbythecompanyoutofthefourcandidates.

Wife:Infact,noneofthefourcandidateshasbeenemployed.[6]

在這個例子中,妻子的目的是告訴丈夫其應聘失敗的消息,但考慮到這會威脅丈夫的面子,傷害他的自尊心,因此她沒有直接告訴丈夫這個消息。而是用“TherewasacallfromABCcompany”引起丈夫的急切詢問,然后適時告訴他四名應聘者都沒能被公司錄用,一方面含蓄地道出了事實,達到本次言語交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保護了丈夫的積極面子需求,同時又安慰了丈夫。

4.2消極禮貌策略

消極禮貌策略是指說話人通過不干預聽話人的行動自由來滿足其消極面子需求,從而達到交際目的。

例5Wife:Johntoldmeyouweregoingswimmingthisweekend.

Husband:Yes,darling,wouldyouliketogowithJohn,Mikeandme?

Wife:Iprefertogowithyou.

妻子得知丈夫要與John和Mike周末一起去野餐,由于種種原因她不愿意和John、Mike一起去,但她并沒有因為不愿意和John、Mike一起去而向丈夫發(fā)出威脅。同樣,她用比較中性的言語引出話題,料到丈夫定會邀她同去,然后她抓住時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Iprefertogowithyou”。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妻子在回復中故意省去John和Mike的名字,讓丈夫揣摩自己的真實意圖,并把決定權交回給丈夫,而沒有任何要干涉他行動的意思,這就維護了丈夫的消極面子需求。

4.3非公開威脅面子策略

這種策略的言語行為比較模糊,采用此策略說話人既可避免對聽話人潛在面子的損害,同時又會使聽話人有可能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其面子補救性比較強。

例6Mum:John,you’relisteningtomusic!

Son:Yes,mum.

Mum:RockandRoll?

Son:Yeah,Ithinkitiswonderful.

Mum:Well,IamafraidIdon’thaveanearforRockandRoll.

母親不喜歡聽搖滾樂,但她沒有直接反對兒子,只是說“IamafraidIdon’thaveanearformusic”,這種模糊的話語提供了多種理解的可能性,避免了對兒子潛在面子的損害。一方面,兒子可以理解為母親是說自己不會欣賞搖滾樂,另一方面,兒子也很容易想到母親不喜歡聽搖滾,自己吵到了母親,她希望自己關掉或關小音量。在需要對他人的意見作出反應,但又不贊同他的看法的時候,使用一些模糊言語,這種策略既可縮小和他人的分歧,維護聽者面子,又不會掩蓋住自己的本意。

在上述四個例子中說者為了表達自己在“本質上”可能威脅聽者面子的觀點,可謂用了心機。她們都是首先用比較中性的言語引出話題(避免使用威脅對方面子的言語),然后在聽者談論此話題時選擇適當?shù)臅r機,采用適當?shù)亩Y貌補救策略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既維護了聽者的面子,免去了爭執(zhí)的尷尬,又讓聽者了解到自己的真實想法。

5結語

雖然在關系較近的人之間說話不用那么禮貌,可以不講那么多禮節(jié),但是在日常言語交際中適時運用禮貌補救策略,適當維護對方的面子需求,尊重對方,能夠減少言語沖突,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直至達到預期目標,這對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師生關系等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邵志洪.漢英對比翻譯導論[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313.

[2]請媽媽們少些嘮叨好嗎?[EB/OL].[2008-08-17]..2007-08-17.

[3]BrownP,LevinsonS.QuestionsandPoliteness:StrategiesinSocialInter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8:56-290.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230.

第9篇:語言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轉述動詞 文學類學術論文 中國作者 英語本族語作者

0 引言

轉述是學術寫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運用轉述可以體現(xiàn)作者對轉述命題或被引作者所持的態(tài)度,為作者的評論開啟評價空間[1]。轉述動詞是轉述的重要信號之一,作者可以通過轉述動詞實現(xiàn)言語功能,導入被引用者的聲音,實現(xiàn)作者、被引作者和讀者之間的對話。恰當使用轉述動詞是作者尋求其交際目的與學科規(guī)范之間平衡的一種重要手段[2]。因此,對轉述動詞進行研究是理解作者意圖與學科規(guī)范之間關系的起點,對于英語學習者而言,正確使用轉述動詞有助于提高英語學術寫作能力,以便于更好地實現(xiàn)寫作目的。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語言轉述現(xiàn)象一直以來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國外學者從傳統(tǒng)語法、文體學、功能語言學等角度對語言轉述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傳統(tǒng)語法重點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的轉換關系上關注對他人話語的轉述策略[3]。在文體學領域,Leech和Short把對言語和思想的表征區(qū)分成五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自由直接引語、自由間接引語和人物話語的敘事性報道,這種分類方法擴大了語言轉述研究的范圍[4]。功能語法學家Thompson則關注轉述動詞的人際意義,指出轉述者對轉述內容的態(tài)度主要體現(xiàn)在轉述動詞上[5]。對批評話語分析學家而言,轉述動詞體現(xiàn)了語篇互文性和語篇中的多聲特征[6]。專門用途學者也注重對轉述動詞的研究,他們對轉述動詞進行分類,關注轉述動詞在學術論文中的功能,同時通過引用分析(Citation analysis)關注轉述動詞的使用[7]-[10]。其中,Thompson和Ye將轉述動詞分為三類:研究轉述動詞(Research verb)、語篇轉述動詞(Textual verb)和心理轉述動詞(Mental verb),并分析了各類轉述動詞的人際意義。此后,Thomas和Hawes[8]以及Hyland[10]等人在其基礎上做了類似分類。

國內部分學者從認知語用角度研究引用現(xiàn)象中與認知有關的方面[11],或者研究引語在語篇中所完成的修辭功能[12]。有的學者對學習者學術英語語料中使用的轉述動詞做了定性和定量分析[13]-[17]。也有學者分析了引用的結構形式及其與時態(tài)、語態(tài)的關系,探討了轉述動詞的類別及功能[18]。

以Hyland為代表的國外學者的研究以英語本族語研究者的學術論文為語料,未涉及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對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而中國學者的研究中,對學習者學術英語語料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所選擇的語料大多來自應用語言學;以期刊論文為語料的種類及數(shù)量有限,從對比分析的角度探討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在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的研究更不多。本研究將在這些方面做一些嘗試。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從Springer電子期刊中選取近十年(2004-

2013)文學類論文共20篇,其中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論文各10篇。選擇語料時,研究者還考慮到論文期刊的多樣性及代表性。然后,研究者根據(jù)學術論文撰寫的規(guī)范要求,運用人工識別的方法記錄論文全文中所有標注了引用信息(作者,時間,頁碼)的地方,對所得語料進行分類統(tǒng)計。首先統(tǒng)計了兩類作者零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其次,分別對轉述動詞總次數(shù)、使用頻率較高的轉述動詞做了統(tǒng)計。最后,重點統(tǒng)計了兩類作者表示評價傾向的轉述動詞的使用情況,并對以上各類型語料進行對比分析。

3 研究框架

Hyland基于Thompson和Ye以及Thomas和Hawes對轉述動詞的分類,運用過程法和評價法對轉述動詞加以分類[10]。按照過程法,轉述動詞可以分為三大行為類型,即研究行為(指研究者在研究結論或研究過程中對真實世界行為的陳述)、認知行為(指心理過程)、話語行為(指語言表述方式)。而按照評價法,轉述動詞又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表明現(xiàn)作者對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態(tài)度;第二類表明現(xiàn)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類轉述動詞不直接表明現(xiàn)作者的觀點,而是現(xiàn)作者通過轉述動詞傳遞被引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和評價,具體又可以分為四個小類,包括①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觀點;②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態(tài)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客觀上做了什么事;③被引作者以謹慎的態(tài)度提出自己的觀點;④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態(tài)度評價別人的研究或研究結果。

Hyland沒有說明過程法和評價法各自的優(yōu)缺點,也沒有說明兩者的相互關系。本研究認為,過程法基于研究行為的本質特征,從行為、心理和話語三個方面對轉述動詞進行分類,有利于提高人們對轉述動詞本質的認知,具有理論上的指導意義。而評價法立足于現(xiàn)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讀者之間的對話性,旨在區(qū)分現(xiàn)作者、被引作者的立場和態(tài)度,從而幫助讀者明確現(xiàn)作者的觀點。同時,評價法也有助于提高英語學習者學術寫作中對轉述動詞的運用能力,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本研究在對比分析中國作者和英語本族語作者轉述動詞時基于Hyland的評價法,首先將轉述動詞分為兩個大類,第一類是現(xiàn)作者通過轉述動詞進入語篇,向讀者闡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論斷;第二類是現(xiàn)作者通過轉述動詞表達被引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和評價,從而間接幫助讀者了解現(xiàn)作者自己的觀點。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分類方法,是因為轉述是作者借助語言表述心理的過程,也是意向性自我構建的過程,反映了現(xiàn)作者對轉述內容的認知評判,并通過轉述動詞進入語篇,向讀者闡明自己的科學論斷。

[2]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3]Yule,G.et a1.“On reporting what was said”,ELT Journal,1992,46(3):245-251.

[4]Leech,G.& M.Short.Style in Fiction.London:Longman, 1981.

[5]Thompson,G.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 Edward Arnold,1996.

[6]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7]Thompson,G.&Y.Ye.“Evaluation of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Applied Linguistics,1991(12): 365-

382.

[8]Thomas,S.& T.Hawes.“Reporting verbs in medical journal articles.”ESP Journal,1994(13):129-48.

[9]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Cambridge:CUP,1990.

[10]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Haflow:Peaon Education,2000.

[11]彭建武.語言轉述現(xiàn)象的認知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359-366.

[12]辛斌.引語研究的語用修辭視角[J].外語學刊,2010(4):67-

73.

[13]胡志清,蔣岳春.沖外英語碩士論文轉述動詞對比研究[J].語言研究,2004(3):123-126.

[14]袁邦株,徐潤英.社會科學論文中轉述動詞的學術考察[J].求索,2008(12):79-81.

[15]孫迎暉.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引言部分轉述語使用情況的語類分析[J].外語教學,2009(1):53-57,69.

[16]婁寶翠.學習者英語碩士論文中的轉述動詞[J].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5):64-68.

[17]張軍民.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學術語篇轉述動詞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246-249.

[18]唐青葉.學術語篇中的轉述現(xiàn)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