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學教學范文

生物學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學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學教學

第1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農村中學;生物教學

生物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之一在我國的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物學是每個人學好生物的一項最基本的課程,它可以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多更好地認識生物,同時它與人類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生物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傳統(tǒng)上一直是農學和醫(yī)學的基礎,涉及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醫(yī)療、制藥、衛(wèi)生等等方面。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fā)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F(xiàn)在,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tǒng)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huán)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yè)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不可否認,農村中學在生物教學方面也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勢,但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由于諸多條件的限制,初中生物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生物教學的發(fā)展。

一、農村中學在生物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

現(xiàn)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有一半以上是動植物、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及人口知識,這些知識大部分與農業(yè)生產、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農村中學在生物教學方面存在著以下優(yōu)勢:

1.學生感性知識豐富

農村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勞動,接觸動植物及大自然的機會多,對農、林、牧、漁業(yè)生產及動植物等基本知識比較熟悉,教學時恰當?shù)乩眠@一優(yōu)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方便的實驗和實習條件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和技能是通過實踐和實習獲得的,像動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農作物的繁殖、管理,動物及家禽的習性觀察和飼養(yǎng)等,都需要學生親自體驗才能形成較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將與此內容有關的課安排到實驗場地去上,或請有專長的技術員現(xiàn)場講解和示范,比在教室里口頭講解效果好得多。

3.實驗材料和簡易直觀教具容易得到

現(xiàn)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組實驗的數(shù)量,還增設有“看一看”“動動手”“做一做”等內容,這些內容中涉及的實驗材料在農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較簡單的動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臨時或永久性的直觀教具,既能節(jié)約經費,又能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動手能力。

4.利于因地制宜開展教法學法研究

教法學法改革要因具體情況而定,農村中學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態(tài)系統(tǒng)、食物鏈、環(huán)境污染的實例,如能有效地運用發(fā)現(xiàn)法、調查法、開放式教學和撰寫小論文等方式,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二、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生物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農村家長觀念落后,影響著農村初中生物學的教學質量

在農村,由于經濟條件的落后以及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一些家長的觀念仍然十分落后,他們認為在農村受教育不是必須的,在他們的觀念中,在家務農或者外出打工,然后結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由于這種觀念的存在,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采取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具體到初中生物學上,在農村不僅一些家長,還有一些初中生認為生物學科不重要,覺得學了生物學在實際生活中得不到實際的物質回報。

2.農村初中生物教學基礎設施落后

雖然政府加大了對教育投入,教育教學條件大為改觀,但面臨的新問題也日益顯著,相當一部分農村學校缺少足夠數(shù)量的獨立實驗室和必配儀器,理化生合用儀器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由于經費緊張,多數(shù)學校的生物儀器裝備還停留在當年的“普實”的驗收標準上,教學設備的陳舊、缺乏與老化不說,現(xiàn)有的儀器也與新教材的教學要求不配套,教師無法進行必要的演示實驗,學生無法動手實驗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體液晶投影儀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師訓、教參提供的各種教學光盤和課件只能成為擺設。

3.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學生學習吃力

由于農村的信息比較閉塞,接受外界的信息比較少,尤其是全新的教學觀念,所以在很多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大多數(shù)生物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旧隙际墙處熢谡n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講,搞“一言堂”,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

而且,農村初中不少學校,原先的生物教師編制就緊,加上長期的生物“不考”,使得生物教師能改行的改行,不改行的也兼教別的主課,但面臨著新教材、新學生、新的理念及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部分老師力不從心了。專業(yè)教師少,教師負擔過重,管理機械缺乏人文關懷,導致農村中學教師素質普遍偏低。

三、改變農村初中生物學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

1.改變陳舊觀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作為農村生物學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學生錯誤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例子使他們意識到生物學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使學生有學習生物學的積極動力。

2.加強教師培訓,提高生物教師的業(yè)務素質

新課程教學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農村生物教師理解、把握和駕馭新教材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一是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生物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與理解,促進生物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二是學校要高度重視校本研修的開展,從一些農村教師成長的經驗來看,這條自強之路是植根于農村本土文化的“草根式”道路,這種“草根式”的道路,雖然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院式”道路,但卻是許多優(yōu)秀的農村教師的成功之路。對于缺少經費和資源的農村學校來說,這是農村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脫困的根本之道。

3.積極開發(fā)農村生物教育資源,豐富課程資源

農村中學一般占地面積大,校園內有人工培植的風景林木和奇花異草,校園周圍的田野、山林、水庫或小河中有充滿生命活力的生物。這些都可供師生觀察和進行實驗材料的采集,也是參觀、實習和生產實踐的場所,為上好生物課和不斷改革生物教學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開展制作生物標本、觀察動植物生活習性、綠化環(huán)境等豐富多彩的生物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在課堂內外親自動手、動腦、動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新課程的實施給農村中學生物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設了莫大的改革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考、新的選擇、新的問題,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以理智、勇氣、信心來實現(xiàn)巨大的改變,只要有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廣大一線生物教師深入領會、正確理解新課程理念,堅持不懈的改革和實踐,我們必將迎來農村生物教育的又一個春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生物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3-5

[2]盧文祥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生物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115-116

[3]甘肅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中小學教材課程研究,2004,(2):39-40

第2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物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4-047-1

一、把握課堂教學中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永遠是首位的,離開基礎知識其他都無從談起。

生物學知識是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教材中有學生必需的、能接受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一些基礎的現(xiàn)代科學知識,注重這些知識點的教學有利于學生今后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現(xiàn)代化生活和進一步學習的需要。

當然,不同學習階段的基礎知識的深度、廣度不會一樣。以細胞知識為例,初中只要求學生知道細胞的顯微結構,即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的,初步了解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到了高中,則要求學生掌握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細胞的功能也涉及到了分子水平。

當然知識點的傳授要注意方法,傳統(tǒng)的教育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帶來的知識爆炸使得學生在將來的社會中會不斷遇到大量新的問題,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能力及方法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能力,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使用恰當?shù)姆椒?,其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往那種以傳授知識為主、不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象。

同時,指導思想要真正由應試教育轉到素養(yǎng)教育上來,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放在中心位置,嚴格按大綱的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最常用、最基礎、學生能接受的生物學知識和技能。

二、發(fā)揮實驗教學的特殊作用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揭示生命運動本質和規(guī)律的生物科學,需要通過實驗來證實或證偽,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廣泛地采用了過程模式和情景模式,通過加強實驗和創(chuàng)設情景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首先,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實驗的直觀性、趣味性特點,利用課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等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生物奧秘的興味與情趣,從而對未認識或未充分認識的生物過程和現(xiàn)象有著直觀的了解。比如在水分和無機鹽通過導管向上運輸時,教師可通過演示一段木本植物枝條下端插入稀釋的紅墨水里,過了一段時間只有導管變紅色的實驗來引起學生的科學好奇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其次在進行分組實驗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還要使其掌握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方法,用掌握的理論知識正確分析實驗現(xiàn)象,最后總結出實驗結果等一系列科學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

除了教材中給出的分組實驗外,課本上的“動動手”小實驗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好材料,學生可以自己動腦動手獨立完成,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又有利于使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再次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實習,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例如,讓學生觀察青蛙的受精卵發(fā)育成青蛙的過程并作記錄,這類實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觀察能力。又如,讓學生設計并觀察某一種動物的某種行為,這類實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另外,要鼓勵學生勇于面對疑難,讓學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經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獲得的。例如,在觀察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有的同學反復幾次制成的濾紙條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條色素帶,這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原因,鼓勵他們繼續(xù)實驗,結果經過分析是因為濾液細線劃得太粗,以致于燒杯里的層析液沒及濾液細線而造成,注意劃濾液細線的方法后終于成功了。這樣通過實踐使學生明白,觀察與實驗必須與科學思維緊密結合,互相促進,才能取得科學上的突破。這種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研究將有深遠的意義。

三、把握課外活動的最當時機

首先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利于學生掌握豐富的科技知識。比如開設選修課和舉辦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生物學的新技術與新成就、基因工程與人類的未來、環(huán)境與人類的未來、種植技術、仿生學成就等,觀看科技成果展覽以及參觀、訪問等都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課堂上難以接觸到的科技知識信息,達到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其次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課外活動中可以得到充分應用。比如成立生物興趣小組進行教具及標本制作,校園植物調查,制作葉脈書簽;無土栽培,嫁接試驗,植物激素的應用;培養(yǎng)草履蟲,采集和飼養(yǎng)水螅和蚯蚓,血型鑒定等。這些生物科技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加強學科間知識的聯(lián)系和滲透

第3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生物教學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兩種,教法主要有語言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及討論法),直觀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實習的方法(包括實驗法、練習法、實習法)及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方法。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教法,還要對學法進行正確指導。以下主要介紹幾種基礎生物學的常用教法: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它既可用來傳授新知識,又可用來鞏固舊知識,且其它教學方法的運用,常要與講授法配合。因此講授法是生物學教學常用的方法。

講授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學生在短時期內就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知識;教師合乎邏輯的分析、論證、生動形象的描述以及善于設疑、解疑等,都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進行思想教育。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學生無充分機會對所學內容作出反饋,學生的主動性不易發(fā)揮。

講授法包括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方法,而生物學則主要采用講述法和講解法。

講述法是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現(xiàn)象的方法。生物學中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分類及應用等知識,屬于對生物界對象或現(xiàn)象描述的性質,一般都采用講述法。實驗、實習、參觀等的指導也常用此法。初中低年級采用較普遍。

講解法是教師向學生說明、解釋或論證概念、原理、規(guī)律的方法。生物學中的生理功能(包括生長和生殖發(fā)育)、遺傳變異、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生態(tài)學等知識。屬于對生物界自然現(xiàn)象說明、解釋或科學論證,一般采用講解法。中學高年級尤高中多采用。

講授法的基本要求:

一、科學性和思想性。

二、系統(tǒng)性。

三、啟發(fā)性和趣味性。

四、語言要清晰、準確、精練,并要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機動性。

五、要運用好板書。

談話法

談話法也叫問答法,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提問,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師生相互交談的教學方法。談話法的優(yōu)點是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師來說,可對不同學生提不同的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并能直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檢查、提高教學效果。此法一般適用于從已知到未知,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有時也可利用合乎邏輯的思維,從當堂了解的現(xiàn)象、事實和規(guī)律,去比較、推導、歸納以解決新的問題。此法不適于從未知到已知,因此,不是所有教學內容任何情況下都可采用談話法。

談話法在生物學教學中應用較廣泛。就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傳授新知識、檢查復習、鞏固新知識、參觀及實習的指導性和總結性談話均可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演示和觀察時應用尤多。就教學對象來看,年級越低,采用此法的比重越大。有的國家進行初中生物學教學,主要采用此法,因為初中生的年紀小,自我控制注意力的能力較差,不能長時間集中聽取講述。

話法根據(jù)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運用,可分為三種:一是啟發(fā)式談話,用于傳授新知識。教師借助提問,啟發(fā)學生已有知識或經驗,或演示的教具和實驗,或對課文的分析綜合,經獨立思考回答問題。二是問答式談話,用于檢查復習和鞏固知識,教師就已學的內容提問,由學生回憶和運用已學的知識。三是指導性或總結性談話,用于參觀、實習、實驗等教學實踐之前后,通過談話以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獨立作業(yè)或總結活動收獲。談話法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充分準備;二、要妥善組織;

討論法

討論法又稱課堂討論,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上海育才中學創(chuàng)造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其中"議議",就是采用討論法。討論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集思廣益,從而獲得比較完整、深刻的認識和知識;通過對問題的相互爭論,可以活躍思想,激發(fā)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積極性;經過共同切磋琢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討論還有利于生物教學聯(lián)系實際,包括聯(lián)系自然、生產和生活實際。此外,討論中有時會提出一些教師未考慮到的新問題、新見解,這可促進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討論法在生物教學中,一般應用于教師講述后、獨立自學后、實驗和復習后。這種方法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因此,高年級應用較多。討論方法應靈活多樣,可以小組先討論,再在全班交鋒;可以小組先討論,再選中心發(fā)言人在全班發(fā)言;可按題分組討論;也可按相反意見分兩組辯論;還可由教師直接組織全班討論。初中不宜討論整堂課,適于在上課中討論一兩個問題。若分組討論,最好按前后兩桌四人為小組,以免課堂混亂,同時這四人中要有學習好。中、差的學生,既可相應啟發(fā),又能保證討論順利進行。討論法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確討論課題

二、寫好討論發(fā)言提綱

三、討論時要引導、點撥

四、討論結束應小結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陳示生物或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來說明或驗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這種方法通常是配合講授法、談話法使用的。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對象是動物、植物、人體等具體的生物,而演示法直觀性強,它在生物教學中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一是能使學生形象、生動地感知生物及其生命現(xiàn)象,為形成正確的概念和掌握原理打好基礎。

二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加深、鞏固所學的生物學知識。

三是能引導學生對具體生物及其生命現(xiàn)象進行觀察份比,分析綜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中學生物學演示物即直觀手段多種多樣,常用的主要有:

一、活的生物、標本和模型、"模具"

二、掛圖、黑板畫

三、演示實驗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法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利用投影儀、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作為師生教學互相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是整個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優(yōu)越性集中表現(xiàn)為教學效率的提高,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突出表現(xiàn)以下作用:

一、是可使學生充分感知所學生物學教學內容。由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和迅速表現(xiàn)生物界各種生物及其現(xiàn)象??梢曰h為近,不可親自涉歷的海底生物或原始森林,可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可以化古為今,已逝而不可返的古生物或石炭紀植物景觀,可使之重現(xiàn)學生眼前;可以化長為短,生物界長時間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及進化歷程,可縮短為數(shù)分鐘、幾小時全部呈現(xiàn)。幾個月甚至數(shù)年的生物實驗,如不同色粒的玉米雜交,其結果片刻即可見。書本上根本聽不到的鳥鳴、虎吼,也能清晰聽見。

二、是使學生易于理解,便于記憶生物學知識。由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直觀地揭示生物的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梢曰橄鬄榫唧w,如消化,呼吸等生理作用,脊髓控制的膝跳反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蛋白質的合成,許多不易見或見不到的生物現(xiàn)象,都可用動畫或特技攝影-一呈現(xiàn)。三是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由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感染力強,還要求學生去看、去聽,獨立主動地接受信息。

生物學教學中常用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有:投影儀、電影、電視、電子計算機等。

實驗法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人類認識和研究生物界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生物教學實驗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一定的儀器設備、按照指定的條件去進行的生物實踐活動。其目的在于引起所要求出現(xiàn)的對象或現(xiàn)象,以便觀察、研究去獲得或驗證、鞏固生物學知識。實驗法不同于觀察法,后者是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tǒng)、連續(xù)的觀察,益作出準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不必作實驗,實驗往往要觀察。生物學實驗可以向學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認識,從而深刻,鞏固地掌握生物學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本技能和觀察、分析、綜合及運用知識等能力;此外,還可激發(fā)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梢?,實驗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在世界各國都把加強實驗教學作為生物教學改革、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國中學生物學教學也逐步重視實驗教學。各個中學應從各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改進和提高生物實驗指導。

第4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 生物化學 教學改革

我們是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教師,主要擔任我院本科生的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教學改革嘗試,現(xiàn)總結出以下幾點心得,與同行們共同探討,希望在興辦教學應用型大學的過程中,對同行的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一、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改革

(一)找準傳授知識的切入點,制造好奇,培養(yǎng)興趣

好奇是由新異刺激引起的一種生理喚醒水平或認知沖突的探究傾向。探究是學生的好奇情緒與引起好奇的不確定性之間的行為橋梁。在好奇的驅動下,學生努力同化和順應信息,優(yōu)化已有的知識結構。有關研究指出:當人們對事物感到好奇時,往往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想象迸發(fā)的時候。細胞生物學的教學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相互結合,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與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我們在講溶酶體的功能時,首先指出“溶酶體是細胞的清道夫”,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引到了溶酶體怎么會是清道夫這個問題上來了,從而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后講出溶酶體的基本功能是對生物大分子的強烈的消化作用,因其含有多種水解酶,可消除無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細胞器及衰老損傷和殘廢的細胞。接著說明,細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及細胞器都有一定的壽命,為了保證細胞正常的代謝活動與調控,必須不斷地清除衰老的細胞器和生物大分子,很多生物大分子的半壽期只有幾小時至幾天。占成人細胞總數(shù)1/4的紅細胞僅能存活120天,因此人體每天清除的紅細胞多達1011個,這些任務主要由溶酶體和蛋白酶體共同擔負,其中還包括清除在發(fā)育和成體中凋亡的細胞。所以我們說溶酶體是細胞的清道夫,它在細胞里的工作是非常的繁忙和非常的重要的。這樣就使學生對溶酶體這個細胞器有了深刻的印象,真正掌握了溶酶體的知識。

(二)分析特性,歸納共性,提高教學效率

細胞生物學內容多而繁雜,分析特性、歸納共性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在歸納共性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隱含于共性背后的特性,它往往是教學的目標所在,應加以重視、重點突破。

例如,在講“鈉鉀泵”和“鈣泵”時,首先指出“鈉鉀泵”的工作特點是:每個循環(huán)消耗一個ATP分子,泵出3個Na+和泵進2個K+?!扳c鉀泵”的功能是維持細胞內低Na+和高K+的離子環(huán)境,進而維持細胞的滲透平衡、恒定細胞的體積、保證神經沖動的正常傳導;然后指出鈣泵的工作特點是:每個循環(huán)消耗一個ATP分子,轉運出2個Ca+,它將Ca+輸出細胞或泵入內質網腔中儲存起來,以維持細胞內低濃度的游離Ca+。在突破個性之后,歸納出“鈉鉀泵”和“鈣泵”的共性,指出兩者都屬于物質的主動跨膜運輸,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動運輸方式。

(三)質疑發(fā)問,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講核孔復合體時,首先問學生“核被膜上是否有孔”?然后老師指講:“細胞核的核被膜上有一些小孔,稱為核孔。這些孔并不是簡單的孔洞,而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復雜結構”。接著在多媒體教學屏幕上展現(xiàn)核孔復合體結構圖,剖析胞質環(huán)、輻、核質環(huán)三明治式的核孔復合體結構。胞質環(huán)(外環(huán))位于核孔邊緣的胞質面一側,環(huán)上有8條短纖維對稱分布伸向胞質。核質環(huán)(內環(huán))位于核孔邊緣的核質面一側,環(huán)上也對稱地連有8條細長的纖維,向核內伸入50―70nm,在纖維的末端形成一個直徑為60nm的小環(huán),小環(huán)由8個顆粒構成。這樣整個核質環(huán)就像一個捕魚籠樣結構――核籃結構。輻:由核孔邊緣伸向中心,呈輻射狀八重對稱,位于核孔邊緣,連接內、外環(huán),起支撐作用。輻分為三個結構域,即柱狀亞單位,腔內亞單位、環(huán)帶亞單位。在討論清楚核孔復合體的結構的基礎上,告訴學生,一個典型的哺乳動物細胞,其核被膜上的核孔復合體總數(shù)約3000~4000個。這樣,就使學生回味無窮,他們會為生物細胞的精細和復雜而贊嘆不已,一個小小的細胞核,其核膜上竟然有如此復雜的裝置幾千個。這些小孔裝置有什么功能呢?不會是擺設吧?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核孔復合體的結構,而且產生了進一步求知的欲望,也使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競爭力以及迎接挑戰(zhàn)的能力。

1.做課程論文

在教學中積極開展課程論文,教師布置與“分子細胞生物學”有關的論文題目,學生圍繞論文題目查閱有關資料,按照教師的要求撰寫論文。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查閱和綜合分析文獻資料以及撰寫論文的能力,為畢業(yè)論文奠定基礎;更主要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進入開放實驗室

讓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結合教師的科研課題開展工作。加強了學生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以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時展要求的需要。實驗室的開放過程中,我們科學地安排了實驗內容。根據(jù)教師的科研課題和實驗教學大綱,分段列出實驗內容,以供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實驗內容分為驗證性及自擬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及自擬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及自擬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開放的形式采用定時開放和預約開放。定時開放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開放規(guī)定的實驗項目。實驗室提前一定的時間通知預約開放,學生根據(jù)需要首先向實驗室提交申請并在進入實驗室的前一天提交預習報告或設計報告,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報告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后,要向指導教師提交實驗報告或設計論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報告、實驗報告或設計論文進行評議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改進和提高。

二、生物化學實驗課教學和理論課教學

(一)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實行“知識搭橋點撥誘導式”教學法

“知識搭橋點撥誘導式”教學法就是在理論和實驗之間,新知與舊知(已學過的知識)之間、已知與未知之間搭建起一座“認知橋梁”,這種方法有助于通過實驗和實踐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同時又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點撥誘導是對實驗中重要的知識點、難點對學生加以指點,點得準確適度,既要點到要害又要點到為止,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1.“搭橋”和“點撥誘導”奠定基礎

驗證所學理論知識,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實驗課所要達到的目的之一,為了更好地做到這一點,我們強化了學生的課前預習。預習得是否充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此實驗是否能順利完成。針對某些學生重理論輕實驗,只是程式化地寫一遍預習報告的情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驗教材的實際,設計一些誘發(fā)性的題目和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使學生邊預習邊思考,對整個實驗做到心中有數(shù)。

質疑是檢驗學生預習情況好壞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課前準備的重視程度,而且還會影響到實驗課的總成績,質疑分數(shù)為實驗課總成績的一項具體的量化指標。就某一問題,課堂上隨機指定由某一位同學講解,既督促了學生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又增強了其他同學的注意力。首先,要檢驗學生實驗的目的性是否明確、實驗設計所依據(jù)的原理是什么、明確本次實驗的中心議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復習和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如“脂肪酸的β―氧化”這一實驗,學生必須先搞清楚酮體的概念、酮體的生成機制,再明確實驗材料為什么要選取新鮮的動物肝臟?為什么用碘來滴定丙酮,而過量的碘用標準的硫代硫酸鈉滴定即可計算酮體的生成量?這樣通過提問實驗目的、原理使學生能把實驗同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可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物化學與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及分析化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實驗操作中應用了有機和無機化學實驗中學習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的基礎上,對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設想和預見。例如“糖的顏色反應”實驗,糠醛或糠醛的衍生物與α―萘酚會生成紫環(huán),出現(xiàn)在糖與濃硫酸的液面間。但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同樣的材料、方法和步驟,有的學生就不一定得到實驗結果,此時就要找出實驗操作的關鍵點,以便在操作中掌握每一項技術要領,并加深印象。設計誘發(fā)性題目質疑及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設想和預見都為“搭橋”和“點撥誘導”奠定了基礎,是本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2.發(fā)現(xiàn)學生的“迷路”點,建立知識橋梁,及時點撥誘導

在質疑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難以解答的或似是而非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之間搭起一座最適合學生學習的“認知橋梁”。從形式上講,它既可以是一段理論知識的陳述、也可以是一個事例、一個恰當?shù)谋扔?、一個實驗??傊?,一個目的就是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導向作用,在蛋白質化學一章中有這樣一個實驗“蛋白質的沉淀、變性和凝固反應”,在蛋白質的溶液中加入中性鹽和有機溶劑均會使蛋白質沉淀析出,高分子有機物的性質是建立在一定結構基礎上的,親水的帶電質點在強電解質和脫水劑的作用下被奪走了電層和水膜,就猶如一個剛剛學習游泳挎著游泳圈的人,當被大浪卷走了保護自己的游泳圈,就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及下沉的現(xiàn)象。這樣通過一個比喻,學生并不用死記硬背,就牢記了蛋白質的這一性質,歷經幾個學期學生仍有很深的印象,對蛋白質這一重要性質的掌握起到了化“難”為“易”的效果。從酵母中提取核糖核酸,并對其進行組分鑒定,在鑒定堿基的存在時,有的同學得到了乳白色的絮狀嘌呤銀,而有的同學就沒有得到結果。此時運用無機化學的理論對學生進行點撥誘導,根據(jù)硝酸銀的性質,從硝酸銀溶液的重新配制入手,學生得到了預期的實驗結果。一個無機化學的知識點,解決了核酸組分鑒定的關鍵。層析是一種重要的氨基酸的分離分析技術。用雙向紙層析分離氨基酸是一個較大的實驗。在理論課中相關的內容不可能講得很細。因此在實驗操作前,必須系統(tǒng)介紹分配層析的原理,使學生在實驗課上不僅能學到操作技術,而且還能學習到理論課上學不到的理論知識。面對社會對人材多層面的需求,生物化學理論的學習和實驗的操作訓練,無疑為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培養(yǎng)多面手的前提條件。

由于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嘗試使用了“知識搭橋點撥誘導式”教學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生物化學知識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就在于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教師集中精力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啟發(fā)誘導,保證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正確地得到發(fā)揮。

(二)理論課和實驗課的緊密配合是上好生物化學課的保證

在講蛋白質化學一章時,學生對掌握構成蛋白的氨基酸的化學結構有一定困難,大部分同學是機械地記憶,學得不活。如果直接問某一個氨基酸的結構能寫出來,但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問某個或某一類氨基酸的化學結構學生回答起來就有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這一章設置了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呈色反應、蛋白質的沉淀反應、氨基酸的紙上層析等實驗。在實驗課上,教師進一步的指出20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類氨基酸以及各個氨基酸的結構特點,然后通過具體實驗來觀察不同的氨基酸的顏色反應,如帶有巰基的Cys的黑色硫化鉛沉淀反應、帶有苯基的氨基酸的黃色反應、帶有吲哚基的色氨酸的乙醛酸反應、帶有胍基的Arg的坂口反應等等。通過實驗結果的觀察記錄和實驗報告的結果分析,同學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做氨基酸的紙上層析分離實驗時,教師首先指出:根據(jù)氨基酸的側鏈基團與水的親和力可把氨基酸分為極性氨基酸和非極性氨基酸兩大類[1,2],又根據(jù)每一大類氨基酸中各氨基酸的側鏈R基團的大小和特殊結構說明哪些氨基酸在層析時走得比較快,Rf值比較大,哪些氨基酸在層析時走得比較慢,Rf值比較小。然后通過實驗結果的觀察、記錄和分析,對哪些氨基酸屬于極性氨基酸、哪些氨基酸屬于非極性氨基酸、極性氨基酸中各氨基酸極性的強弱、非極性氨基酸中各氨基酸非極性的強弱、有了深刻的認識。因為實驗結果表明了堿性氨基酸如Arg、Lys、His和酸性氨基酸Glu、Asp這樣的極性氨基酸層析中走得比較慢。而Ala、Phe、Val、Leu等非極性氨基酸走得比較快[3,4]。另外,通過層析實驗,同學們也掌握了氨基酸的分配系數(shù)、層析的逆流分溶原理以及層析技術等重要知識。

(三)對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學習,應加強直觀性

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質 如蛋白質、核酸、酶等,它們的分子結構是相當復雜的,學生學起來有困難。龐大的蛋白質分子、復雜的分子結構使一些學生一籌莫展,他們雖然記住了書本上的結構要點,但仍然收獲不大,不能把知識學活。蛋白質分子的結構我們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加強直觀教學。我們用可以造型的鋁芯電線做了一個彈簧,教師手中有了這個彈簧狀的結構,講起蛋白質的二級結構-α-螺旋結構頭頭是道,形象生動。講β-折疊結構時,將鋁線折成鋸齒狀。這樣,學生學起來不感到枯燥無味,也不感到很難。他們在蛋白質一級結構知識的基礎上,順利地突破了難點,對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空間位置有了明確的認識。眾多的氨基酸形成的多肽鏈在生物體中不是伸直展開的,它首先形成α-螺旋式的二級結構。在這種α-螺旋結構中,每3.6個氨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螺旋沿螺旋體的中心軸每上升一圈相當與向上平移0.54nm。螺旋上升時,每個殘基沿軸旋轉1000,每一個φ角等于-570,每一個ψ角為-470。α-螺旋體中相鄰的螺圈之間形成鏈內氫鍵,氫鍵取向幾乎與中心軸平行。氫鍵是由每個氨基酸殘基的亞氨基氫與其前面第4個氨基酸殘基的羰基氧形成的,α-螺旋體中所有肽鍵都參與了氫鍵的形成[2]。學習DNA的雙螺旋二級就結構亦是如此,DNA雙螺旋的表面有一個大溝和一個小溝,學生看書上的圖不容易看懂,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教具,即:用兩根粗毛線繞在一根木棒上,兩根毛線之間的距離就是小溝,而大溝就是螺旋上升的幅度。學生一看,一目了然。教學中制作簡單得當?shù)慕叹撸纱蟠蠹訌娊虒W的直觀性,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教改項目。

[參考文獻]

[1]翟中和等主編,細胞生物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王鏡巖等主編,生物化學(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羅紀盛等主編,生物化學簡明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4]何士敏編著,生物化學學習指導,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06-10。

第5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一、分子生物學適合開展雙語教學

目前,普通院校的多媒體等教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網絡教學資源也變得日漸豐富,這些都為分子生物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同時,隨著生物學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高層次生物學人才走上了普通院校的講臺,一定程度上為普通院校分子生物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師資保障。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我?!斗肿由飳W》課程的雙語教學開設時間為大三第二學期,但統(tǒng)計表明此前僅50%的學生通過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學生總體英語水平偏低,尚未滿足全英文教學的要求。如果這時對《分子生物學》課程進行全英文教學,會讓相當一部分學生難以接受復雜的分子生物學知識,使得學生不僅英語沒長進,專業(yè)知識也是一知半解,最終導致全英文課堂教學流于形式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采用全中文講授分子生物學課程顯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分子生物學尖端人才的要求。試想,在分子生物學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如果學習者只懂母語而不懂英語報道的學科發(fā)展、學術成果等,又如何跟蹤學科的最新進展呢?總的來說,教學師資、學生的英語水平以及分子生物學發(fā)展的需要,都決定了《分子生物學》課程符合開展雙語教學的學科和課程特征。

二、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初步實踐

我校生物工程專業(yè)是湖南省重點資助專業(yè),筆者自2012年開始對本專業(yè)的分子生物學進行了雙語教學嘗試,現(xiàn)將初步教學實踐分述如下:

1.教學大綱的調整和教材的選用。

鑒于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與全中文授課的差異,我們首先重新修訂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大綱,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做了適當調整。在緒論中增加了分子生物學常用專業(yè)英語詞匯介紹,以彌補學生專業(yè)英語詞匯量的不足。同時,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關鍵問題之一是要選用一本合適的英文版教材,因為原版英文分子生物學教材常常令學生感到晦澀難懂。因此,筆者編寫了對原版教材加以注釋的講義,以保持英文的“原汁原味”,兼容中英文教材的優(yōu)點,對分子生物學專業(yè)術語和詞匯增加中文注釋,書后輔以中英文詞匯對照表,每章開始部分增加中文概要,以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要點。從多年的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來看,使用效果比較理想。

2.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相結合。

在進行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過程中,鑒于剛開始時大部分學生都感覺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在最先常采用英文板書與中文講授為主相結合的方法,用英文講授那些較為淺顯易懂的內容,而重點和難點以及那些用英語解釋太復雜而漢語解釋又顯得簡潔明了的內容,則用中文講解。當學生的專業(yè)詞匯量逐漸擴大和英語水平慢慢提高,尤其是待學生逐步適應以后,再不斷提高英語講授的比重,最后過渡到以英文教學為主。對于分子生物學的一些實驗技術等案例教學一般也采用中文的方式。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而避免雙語教學流于形式。

3.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加大課堂信息量。

我?!斗肿由飳W》總共56學時,采用雙語教學后并沒有增加學時,全英文版的書面材料和中英文雙語講授使得教學進度緩慢,不僅讓教師的課堂授課量受到影響,難以按時完成教學任務,也常常讓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偏少。對此,本人在鉆研教材和相關教學參考資料的基礎上,精心制作好多媒體英文課件,課堂上借助于PPT的使用,不僅讓課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與生動,也可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同時,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板書時間,適當加快課堂教學節(jié)奏,保證按時完成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課后將PPT課件及時傳到班級QQ群共享,以方便學生課后學習使用。

4.注重課后雙語練習,改革考核方式。

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實踐既是對教師的挑戰(zhàn),要敢于擔當,同樣對學生亦是一種挑戰(zhàn),要勇于面對。由于受教學大綱的要求限制了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時數(shù),這必然要求師生在課內外都要多花時間和精力。一方面教師課后要精心備課答疑,構建習題庫上傳到班級QQ群,供學生課后復習交流使用;另一方面學生課后要及時預習、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我們經常要求學生課后閱讀或翻譯教師指定的英文參考資料來鞏固復習專業(yè)術語以及一些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每次上課前,教師安排一定時間對上次作業(yè)情況進行檢查點評,由復習舊課要點導入新課的教學內容。我們不僅注重課內外的雙語練習,還結合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特點調整了課程考試形式,如采用中英文結合制定期考試卷(英文占40%以上),其中,填空、名詞解釋及選擇等題型部分用英文制卷,并要求部分題目用英文解答。

三、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有效措施

綜上所述,目前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高素質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欠缺,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對雙語教學方式的興趣不濃厚,不及時熟悉英文教材;雙語教學管理欠科學、教學考核手段傳統(tǒng)單一??傊?,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授課教師英語水平。

要想取得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預期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有一支專業(yè)能力和英語水平都較強的教師隊伍。為了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教師的英語水平,一方面現(xiàn)有雙語教學主講教師要積極主動參與外語培訓,可以由學校有計劃地安排相關教師到雙語教學經驗豐富的學校參加教學觀摩,或分批選派雙語教學教師到相關外語學院進修,或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外語教師進行口語訓練,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教師送到國外培訓,以提高其英語授課水平。另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進雙語教學師資,如采取相對優(yōu)惠的政策以吸引國外留學人員來校任教,或邀請相關國外專家學者承擔部分雙語教學課程,如我校在2013年邀請湖南省海外名師、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研究員肖調江教授為生物工程專業(yè)2010級本科生講授遺傳學課程,相關雙語教學教師通過全程觀摩教學,較大地提高了雙語教學能力。

2.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用教材的管理,保障雙語教學因材施教。

針對普通院校目前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子生物學主講教師應該盡可能選擇通俗易懂與國際同步的最新教材,條件允許的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編寫雙語配套教材,如與原版英文教材配套的講義,輔以相應習題講解,并上傳至班級QQ群以及教師教學空間,以方便學生課后隨時參考和學習。同時,針對地方本科院校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的現(xiàn)象,主講教師還可以制作授課視頻和收集相關音像資料等輔助教學材料,并將課題組成員的上課過程進行錄像,方便學生課后自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3.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實現(xiàn)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同母語教學一樣,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是實現(xiàn)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教學目的的重要保障。教學方法的發(fā)展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的綜合化、教學手段的媒體化和主體化。鑒于目前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課時嚴重不足,一方面,雙語教學的主講老師要努力提高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效果,如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效果以及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困難和相關要求,以提高雙語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主講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QQ、微信等網絡資源,與學生及時開展網絡答疑等教學互動,這樣既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也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教學方法,對于教學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一步提高雙語教學效果。

4.加強分子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為雙語教學提供制度保障。

第6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神經生物學;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病例討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4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771(2016)01-0122-03

神經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學科,囊括神經生理學、神經解剖學、神經藥理學、神經內分泌學、神經遺傳學、臨床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分子神經生物學和細胞神經生物學等學科[1]。它從宏觀上研究神經結構、功能活動和行為特點,微觀上揭示神經功能機制,最終目標在于了解人類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明確其行為與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為改善人類感覺與運動效率、提高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防治提供相應的策略[2]。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已經專門將“腦科學與認知科學”列入重點發(fā)展項目之中,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腦功能的細胞和分子機制、腦重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等內容。我校在神經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一直有著良好的基礎,在長期教學研究實踐中,從集體備課、教學模式、人才梯隊培養(yǎng)等方面,建立了特色的神經科學教學方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10級、2011級和2012級7年制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2010級(n=35)中,女生20名,男生15名;年齡20~21歲。2011級(n=39)中,女生23名,男生16名;年齡20~21歲。2012級(n=41)中,女生25名,男生16名;年齡20~21歲。1.2方法對上述三屆學生依次以傳統(tǒng)教學(2010級)、傳統(tǒng)教學結合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2011級)、傳統(tǒng)教學+PBL+以病例討論提問為主的教學方式(2012級)進行教學,保持教學時數(shù)、老師提問頻次一致。1.2.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將學生集中在固定的教室,按照預先設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時間,由教師對眾多學生面對面講授某科知識的方法[3]。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眾面廣、信息量大、效率高、傳播快捷、便于管理,時至今日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各大高校不可替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該準確、清晰,有感染力[4]。科學、生動、幽默的語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聽課熱情,避免學生上課時思想開小差、睡覺、看手機等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神經生物學是神經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是神經生理學、神經解剖學、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有機結合,內容龐雜而深邃,涉及各種神經系統(tǒng)現(xiàn)象的本質研究,對醫(yī)學生來說較難理解[5]。1.2.2PBLPBL是由美國的神經科學家Barrows在1969年創(chuàng)立的。它以臨床問題來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是以患者的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臨床思維和推理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6]。PBL正逐漸受到各國關注,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也逐步成為我國醫(yī)學院校教育改革的熱點[7]。傳統(tǒng)教學結合PBL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①對基礎概念、知識和理論我們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在課堂上講授,使學生建立基本的知識框架;②為了提高PBL效果,提高學生們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在課前,將下節(jié)課涉及的一些科學問題提前布置給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料及網上檢索文獻的方法來尋找答案;③上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8~10人為一組)討論,把自己查到的資料與大家共享,以不同的形式匯報小組,鼓勵不同的小組間互相提問、討論;④最后由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總結評價,同時對學生爭論的焦點、分歧最大的疑難問題進行闡述與總結。這種方式在保障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框架下,提供學生自學的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文獻檢索和閱讀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授之以漁,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科研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1.2.3病例討論教學要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堅持的原則[8]。神經生物學理論的學習對于學生們解決具體醫(yī)學臨床問題具有鋪墊作用,因此,教學中必須“魚、漁”兼授,讓學生心有所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各個章節(jié)設置一些與臨床疾病相關的問題。如“運動的控制”這一章,以脊髓損傷為例,探討正常生理情況下,腦和脊髓的生理功能作用,在疾病或損傷發(fā)生后病理、生理、免疫及功能變化,鼓勵學生課余檢索查閱脊髓損傷修復相關方面的基礎與臨床相關進展;在“學習和記憶”這一章節(jié)中,以內側顳葉切除術患者為例,引出負責陳述性記憶和程序性記憶,長時程記憶和短時程記憶的解剖學部位和神經機制的知識點。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對發(fā)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并確保討論內容不發(fā)生偏離。通過上述教學方法將神經生物學與臨床實際問題緊密相連,不僅將學生認為抽象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貼近生活與臨床而易于接受,同時也啟發(fā)學生對臨床及科學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思考,并認識到通過不懈努力是可以不斷接近科學真理的。神經生物學發(fā)展迅速,教學中只有“魚、漁”兼授,才能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1.3評定方法觀察學生期末考試成績。1.4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所有數(shù)據(jù)均用(xˉ±s)表示。用Shapiro-Wilk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檢測。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進一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及Bonferroni方法進行組間比較。顯著性水平α=0.05[9]。

2結果

2012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高于2010級學生和2011級學生(P<0.05)。

3討論

神經生物學教學歷來存在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如果教師為完成教學計劃內容而“滿堂灌”,勢必會造成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教師越是想面面俱到,學生的印象越是模糊不清,結果事倍功半,事與愿違。教師講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正確的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10]。②結合生活實際或臨床實際病例,使基礎理論知識有切實的載體[11],以帕金森病或癲癇等為例,講解疾病發(fā)病相關的核團、通路及神經遞質等,臨床癥狀,目前的干預措施等,通過現(xiàn)象-問題-文獻檢索-討論-總結,把一些微觀、抽象和深奧的生理過程清晰、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使抽象復雜的神經生物學現(xiàn)象簡單形象化,便于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增加授課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也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③積極介紹本領域最新的技術和進展[12]。神經生物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傳播新近的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彌補基礎理論教學的不足??梢越榻B我們學系在脊髓損傷修復的研究成果,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創(chuàng)立濃厚的學術科研氛圍,激發(fā)醫(yī)學生們探索神經科學奧秘的熱情和動力,堅定醫(yī)學生從事神經科學研究的信心和決心。在教學過程中,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展現(xiàn)語言及多媒體魅力的傳統(tǒng)講授、活躍激辯的研究討論及創(chuàng)造問題情景,巧妙設疑的啟發(fā)式教學等,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協(xié)作能力,密切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形成雙向的學習交流模式,從而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鞠躬,呂國蔚,王百忍.神經生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5.

[2]陳蕾,謝俊霞,陳文芳,等.關于研究生開設神經生物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12,48(1):84-86.

[3]鄧雪妍.三結合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7):62-63.

[4]洪柳.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1(36):21-22.

[5]尹艷玲,羅艷琳,李俊發(fā),等.醫(yī)學神經生物學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改革[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1(4):403-405.

[6]NormanGR,SchmidtHG.Effectonproblem-basedlearningcurricula:theory,practiveandpaperdarts[J].MedEduc,2000,34(9):721-728.

[7]唐亞平,劉燕平,楊宏寶.當前醫(yī)學教育中PBL教學法的不足與對策[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8,19(5):1096-1097.

[8]陳明,高天民.醫(yī)學本科生神經生物生物醫(yī)學教學經驗談[J].南方醫(yī)學教育,2011,2(1):21-22.

[9]YangZY,ZhangAF,DuanHM,etal.NT3-chitosanelicitsro-bustendogenousneurogenesistoenablefunctionalrecoveryaf-terspinalcordinjury[J].ProcNatlAcadSciUSA,2015,112(43):13354-13359.

[10]韓文娟,徐暉.神經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醫(yī)學生對神經科學研究的興趣[J].吉林醫(yī)學,2013,34(25):5307-5309.

[11]章北林,王金鵬,黃民.醫(yī)學神經生物學實驗課程設置及方法的探索[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2,14(10):771-772.

第7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中醫(yī)藥院校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是以中醫(yī)藥為主兼顧西醫(yī)的一所地方醫(yī)藥類高校,本校開設的西醫(yī)專業(yè)主要包括臨床醫(yī)學5年制、7年制和醫(yī)學檢驗等專業(yè),這些專業(yè)在大二都會開設一門共同的專業(yè)基礎課——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該課講授的知識內容主要涉及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和各種重大生命活動,是西醫(yī)學生必需學習的一類基礎性醫(yī)學知識,對他們日后學習專業(yè)課程有很大的幫助[1],因而我校對西醫(yī)學生開設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有必要的,但考慮到中醫(yī)藥院校西醫(yī)專業(yè)的特色性,本課程學時安排較短,總學時僅有48學時,其中理論課占32學時,實驗課占16學時,這就需要授課教師有別于其他綜合性大學和西醫(yī)院校的普通教學,探索適應于中醫(yī)藥大學的特色性教學,現(xiàn)就中醫(yī)藥院校實踐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做法談一談體會。

1精選理論課教學內容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研究領域相當廣泛,研究內容也十分豐富,當把它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對西醫(yī)本科生開設時,就需要教師認真思考自己的講授內容,避免在授課時為了片面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而出現(xiàn)講授內容面面俱到,但都淺嘗輒止的局面。為此,在理論課課時允許的情況下,以西醫(yī)學生應該掌握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為前提,對精選教學內容進行探索。

1.1選擇合適的授課教材

教材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其選擇是否合適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成敗,因此在教材選擇上通過比較國內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農林院校、醫(yī)學院校等編寫的相關教材,發(fā)現(xiàn)由陳譽華主編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相對合適[2],該書內容精煉、調理清楚,較好地協(xié)調了知識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和先進性,并且書中每章最后一節(jié)還會對臨床上一些與本章知識相關的疾病進行細胞分子機制的闡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細胞生物學與醫(yī)學的聯(lián)系,使西醫(yī)學生感受到了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的臨床應用價值,提高了他們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熱情。

1.2講授重點的知識內容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中一個既基礎又前沿的學科,它的知識體系已滲入到其他西醫(yī)基礎學科當中,如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等,因此在講授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時就一定要注意突出課程自身的特色和重點,學會合理取舍,從而避免因學科間的一些交叉知識的重復講授浪費原本寶貴的理論學時,譬如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中對于細胞內生物大分子的介紹、線粒體的呼吸代謝功能、細胞核內DNA的復制與轉錄、細胞質中蛋白質的合成等內容,因在其他課程中會重點學習,故在本門課程中可在向學生說明原由的情況下略講或不講。

1.3補充“游離教材”的教學內容

據(jù)吳澤球的調查顯示,一門學科最新版教材的面世總會比該學科自身的發(fā)展晚3~5年[3],因而就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來說,它里面記載的知識與學科最新的知識比還是相對滯后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時適時游離教材,并補充一些與本學科相關的新知識、新資訊或參考書目,如講到物質的囊泡運輸和細胞自噬時,就可以分別結合綜述性文獻談一談2013年和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并介紹獲獎者在這些領域中都做了哪些貢獻,以及現(xiàn)階段有哪些更新的進展和將來可能的發(fā)展方向[4-5],通過以上這種適當補充教材以外內容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教材相關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受到高尚科研精神的熏陶,激發(fā)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2精選實驗課教學內容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6],它里面小到每一個觀點的提出,大到一套理論學說的建立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因而要使西醫(yī)學生強化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走進實驗室,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進行實驗,但由于我校實驗課課時一共才16個學時,且每次實驗只有4學時,因而西醫(yī)學生能做的實驗內容只有4個,這就要求教師在開設實驗前需精心準備,從眾多的實驗內容中挑取即經典又方便開設的內容進行實驗。經過反復的斟酌和討論,我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主要開設《細胞膜的滲透性》《細胞中微絲的顯示與觀察》《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制備與觀察》和《雞血紅細胞計數(shù)和活性檢測》4個內容,之所以選擇這4個內容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考慮:首先,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的主體是真核細胞,而真核細胞在結構上主要是三大體系:(1)生物膜體系;(2)細胞骨架體系;(3)遺傳信息表達體系,因此在實驗中分別以細胞膜、微絲和染色體作為真核細胞三大結構體系的代表各開設一個實驗內容,這對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真核細胞三大結構體系是有益處的。其次,細胞培養(yǎng)是進行細胞研究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在開設的《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制備與觀察》中初步涉及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和操作步驟,這對西醫(yī)學生日后在臨床工作中開展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工作是有幫助的。最后,在實驗內容中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雞血紅細胞進行細胞計數(shù)和活性檢測,這一方面使西醫(yī)學生掌握了血球計數(shù)板的使用方法和細胞活性判斷的原理,另一方面也為其他一些實驗條件相對落后且沒有細胞培養(yǎng)室的中醫(yī)藥院校,開設類似的細胞計數(shù)和活性檢測實驗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實驗材料。

3革新教學手段和模式

目前,因我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課時偏少,故其教學模式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接受模式,但考慮到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灌輸知識,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對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手段進行了革新。

3.1革新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廣泛應用于我國高等教育[7-8]。這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較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最大的優(yōu)勢是,它能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傳播媒介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遞大量的知識信息,并能將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以形象、生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因而它特別適用于如醫(yī)學細胞生物學這類課時短、內容多、理解難的學科。在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手段革新實踐中,積極采用以多媒體教學為主傳統(tǒng)粉筆教學為輔的革新策略,通過課前精心準備多媒體課件,課中認真講解多媒體課件,課后主動多媒體課件這3個環(huán)節(jié),使聽課西醫(yī)學生在有限的學時中獲得并掌握大量的課程知識,從而達到了提高授課效率和授課質量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網絡是當前高校學生中一個普遍受歡迎的事物[9-10],因而在教學手段革新實踐中應重視它的作用。在實踐中,可利用校園網絡建立了課程專用郵箱,而且根據(jù)學生喜歡掛QQ、聊微信的特點,還專門建立了課程QQ群、微信群,通過這些網絡平臺的搭建,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的全天候聯(lián)系,讓原本局限于教室的傳統(tǒng)教學平臺延伸至學生的平時生活,因此一旦學生在非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什么學習問題,就可以利用這些網絡平臺及時與老師聯(lián)系,老師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解答,而且老師通過網絡還可將一些重要的學習資料給學生,從而較好地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3.2革新教學模式

近年來,被稱為探究式教學或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界廣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睞[11-12],其核心思想就是提倡教師授課時要以某一核心問題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之目的。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該教學模式在一些章節(jié)中進行授課,譬如在講授細胞衰老時,就把解釋細胞衰老的可能機制作為一個核心問題提出來,然后要求學生以寢室為單位組成學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或網上搜尋資料進行探究學習,最后在學期末利用1~2個課時向老師和同學匯報探究學習成果,并接受老師的點評。通過以上的嘗試,發(fā)現(xiàn)探究式教學能較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而且學生對自己探究學習的知識掌握牢固,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其中知識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是該模式的一個最大“短板”,因此建議授課時以講授為主,輔之該模式應該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第8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醫(yī)學細胞生物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3-0067-02

隨著細胞結構及功能的相關知識和理論在醫(yī)學領域中應用的不斷深入,細胞生物學已成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基礎,在醫(y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現(xiàn)代醫(yī)科學生來說,具備細胞生物學的相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醫(yī)學課程必不可少的條件。2011年以來,我校執(zhí)行新版教學計劃,其中對蒙醫(yī)專業(yè)、臨床和護理專業(yè)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時改革,學校教研室對其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施用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旨在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教學質量和效果。

一 我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發(fā)展歷程

1978年,哲里木醫(yī)學院生物教研室成立,在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開設了醫(yī)學生物學課程,本、??品謩e為72、54學時,先后由校內一些教師任教。在當時的醫(yī)學生物學課程中,已用相當?shù)钠驅W生介紹了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知識。1992年,蒙醫(yī)學院將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醫(yī)用生物學課程一分為二,南×老師開設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理論課30學時,實驗課18學時。2000年,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內蒙古蒙醫(yī)學院和哲里木盟畜牧學院三校合并成立內蒙古民族大學后,教學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2011年,學校各學院執(zhí)行新版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蒙醫(yī)藥學院蒙醫(yī)專業(yè)、醫(yī)學院臨床和護理專業(y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時壓縮(僅24學時)。

二 優(yōu)化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作為重要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jù)和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大綱中的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是對一門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所做的基本規(guī)定,是教學大綱的核心部分。在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醫(yī)學專業(yè)目標培養(yǎng)的需要,還要考慮與其他醫(yī)學基礎課程的前后鏈接,對于已學課程、將開課程和正在進行中的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深入了解分析,注意知識之間的銜接,避免遺漏與重復,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蒙醫(yī)學專業(yè),過去曾開設“醫(yī)學生物學”,該課程中涵蓋了部分細胞生物學知識,后來取消了這門課程,這樣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安排時增加了相應內容,并作深入講解。如在醫(yī)學生物學中第二章《細胞膜及其表面》的教學內容擬定過程中,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和細胞膜的特性三部分內容加到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中。2011年,執(zhí)行新版教學計劃,蒙醫(yī)、臨床醫(yī)學和護理學專業(yè),學時由原來的30減為24學時,由于課程壓縮,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課時數(shù)減少。我們知道每個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所開設的每門課程相互之間聯(lián)系密切,醫(yī)學專業(yè)也不例外。如今醫(yī)學細胞生物學面臨著學時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所以,我們重新審視了這門課的教學大綱。甄別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大綱中與其他課程重復的部分予以刪除,盡量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學習掌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的精髓內容。近幾年,學校教研室通過類似的教學改革研究,更加合理地組織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不但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同時也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有的放矢,學生也學有所獲。

三 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

當今很多課程都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當中,我們也將比較枯燥的純理論知識放在圖文聲像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中,將微小的、看不見的細胞變?yōu)榭梢暤?,并營造了一種科學性、知識性、形象性融為一體的富有強烈感染力的教學情境,確實激起了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細胞生物學的學習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細胞生物學的積極性。

多媒體課件的另一大特點(優(yōu)點)是極大壓縮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板書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同時由于屏幕的快速投放,在短時間內播放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學效率,并且解決了學時矛盾。這個優(yōu)點也在其他很多課程中得到了驗證,我們也利用多媒體的這個優(yōu)點,在教學中增加了細胞生物學的一些新知識、新進展、新技術,這樣既開闊了學生視野又擴展了知識面,這在應用多媒體手段之前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可以制作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這門課側重于從形態(tài)學的角度研究。在整個授課過程中,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及功能機制的講授是細胞生物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第三個特點是可以進行大量相關圖片的演示。由于該課程的研究對象是細胞,一般肉眼是看不見的,更不用提細胞的超微結構。在課堂中無論一個教師是多么善于語言、肢體表達或是精致的繪畫,都難以表現(xiàn)或畫出一些抽象的細胞結構圖畫,而這些結構知識內容又恰恰是細胞生物的重點和難點。

多媒體教學的第四個優(yōu)點就是過程再現(xiàn)等操作,不但可以演示細胞功能機制,還能重現(xiàn),即一遍沒理解,能再播放一遍。例如,講授“細胞質膜的物質跨膜轉運”這一知識要點時,將細胞質膜上的鈉鉀泵轉運細胞內外的鈉離子和鉀離子,可以把這個過程做成動畫,并配以相應的講解,使書面理論變成看得見的動態(tài)圖像,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這個知識內容。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老師板書為中心進行的教學活動。如今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具有一些傳統(tǒng)手段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如圖文并茂的課件帶動學生興趣;有限的課堂時間匯聚大量知識;易突破重點并分散難點,而且在眾多其他課程中已得到了充分應用與認可。眾所周知,醫(y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作為21世紀的醫(yī)學人才必須具備醫(yī)術精、能力強等較高的素質,而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高素質的人才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四 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

1.課程教材建設目標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材建設是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體現(xiàn)。發(fā)揚內蒙古民族大學細胞生物學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保持原有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民族特色資源,建設符合我校醫(yī)學專業(yè)的課程教材,使學生既能扎實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探究創(chuàng)新意識,為后續(xù)的生物學課程的學習和高素質的生物、醫(yī)學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課程在老一輩細胞生物學家的帶領下,曾編寫了《細胞與遺傳實驗指導》教科書,在使用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評價。目前我校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已構建了完整的教學建設體系,教材建設提上日程。

2.教材建設步驟

第一,整理分析已有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教案,積極編寫適合我校不同學院專業(yè)的新的細胞生物學教材和細胞生物學實驗指導。第二,結合我校的民族特色,如蒙醫(yī)蒙藥研究,增設民族研究特色內容,對學生更具針對性,有的放矢。比如在細胞實驗中開設綜合性實驗蒙藥對肝臟的保護作用等。第三,聘請校內外的知名專家作教材編寫顧問,對教材編寫進行指導,進一步提高教材質量。加強與國內其他先進學校的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的教師(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知名大學)的聯(lián)系與交流,學習他們的經驗,進一步提高我們教學的水平。第四,結合多媒體授課手段,在教材編寫中,注重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特別是重點難點內容,要多插入圖片,便于學生理解。

參考文獻

[1]方華燦著.論高等學校的課堂教學[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3

[2]劉云、陳保鋒、申躍武等.“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探索[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0(4):393~395

[3]王曄.論現(xiàn)代教學中的多媒體使用[J].教育科學,2013(4):50~53

[4]賴曉云.多媒體教學軟件信息設計與加工策略研究――基于梅耶多媒體教學設計原理[J].電化教育研究,2015(1):77~82

[5]楊桂英、許桂芬.關于多媒體教室的探討[J].改革與開放,2011(6):179

[6]孫默.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1(7):88~91

[7]朱海英、訾曉淵、蘇娟等.基于“平臺”理念,打造實用型課程――談研究生“細胞生物學大實驗”課程建設[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4(1)

[8]靳玉樂、王洪席.十年教材建設:成就、問題及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2(1):12~16

[9]黃慧芬、蘇文軍、孫麗娜等.我校教材建設與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9~10

[10]吳永芳.加快體育高等教育教材建設的對策與建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4(17):100~102

第9篇:生物學教學范文

關鍵詞:植物生物學;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7-0035-02

一、科學設置植物生物學教學計劃,整合實驗教學內容

1.科學設置植物生物學教學計劃。針對高校植物生物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修訂實驗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適當調整植物生物學的實踐教學方安排,適當增加植物生物學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的學習時間,按照植物生物學理論教學進展和植物的季節(jié)性變化,將原來的開展野外實習時間調整到第二學習,采取這樣的措施后,既能做到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密切結合,還能有效緩解學生學習方面的壓力,進而讓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并消化知識,和其他基礎性課程進行有效協(xié)調。

2.整合實驗教學內容。生物學教學除了基礎實驗外,對具體生物實驗內容根據(jù)特定的梯度來加以整合,例如植物細胞結構和質壁分離實驗進行整合,種子活力和結構加以整合,還要對有絲分裂與根尖分區(qū)進行整合,盡量避免和別的課程出現(xiàn)重復,在學科內進行有序的銜接與互補的實驗技能,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果。并且,還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植物生物學的想象力與整體思維。一般來說,是由職稱高、學習高、知識面寬與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承擔實驗教學方面的工作。這樣的話,植物生物學實驗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進而增強人文關懷,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植物生物實踐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地位

1.植物生物實踐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植物生物學實驗教學中要突出設計性、綜合性與創(chuàng)新研究性的實驗,并充分利用好學生的第二課堂時間,適當開放植物生物學實驗室,積極鼓勵學生從興趣出發(fā)來設計相關實驗,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展開全面探索;根據(jù)植物生物學教學情況,開展高低年級互助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好畢業(yè)生論文設計、植物生物興趣小組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課題等多方面的科技活動帶動學生對植物生物學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關注學生對標本的收集、制作與鑒定,并且適當增加植物學與生態(tài)學調查方面的任務。采用點面有機結合的方式,在實踐中進行全方位的學習,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所以,植物生物實踐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對植物生物實踐教學有直接性的推動作用。

2.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地位。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植物生物學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需要盡量減少演示性實驗、驗證性實驗的內容,并根據(jù)教學進展增加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設計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搭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與發(fā)展舞臺。學生在實驗前需要提前進行預習,制定出相關的實驗方案;積極鼓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對比各種方法之間的優(yōu)缺點和實驗基本原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收集相關的新鮮材料,讓學生從植物生物學實驗的目標出發(fā)收集新鮮材料進行實驗,并且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各種嘗試,教會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分析問題,之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去解決問題;在開展野外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鑒定植物;如果是遇到一些疑難問題的話,可以在小組內展開相互討論,并且敢于探索;而對于植物生物學中研究比較少的植物,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做好引導方面的工作,結合相關的知識要點和經濟用途,讓學生能全面認識植物生物學的各個方面,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切實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好教師的指導作用。所以,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發(fā)揮教學基地功能,規(guī)范學生實習實訓

發(fā)揮教學基地自身的功能,強化理論和實踐的有機整合。植物生物學是實踐性強的課程,教學基地建設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植物生物學教學質量,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切實發(fā)揮好教學基地功能,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對校園內的植物資源進行普查,并且編寫植物記錄,制作電子地圖與植物標志牌,這樣做既能讓學生掌握植物學方面的知識,還能促進校園建設。通過開展類似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形成植物生物學教學實踐課程體系,并且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與銜接,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四、為學生開設第二課堂,做到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

一是,對與植物生物學相關的植物標本室、植物實驗室進行開放,并且圍繞要開展探究的課題實行自主實踐活動,將植物生物學實驗課、理論課與課外科技活動進行全面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植物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去開展植物名錄調研、中草藥調研、植物園認識植物等活動等,訓練學生能全方位運用其學到的知識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對今后開展植物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緊密圍繞植物生物學方面的知識系統(tǒng),充分結合教師科研課題,啟發(fā)學生參與植物生物學科研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內,例如參與教師申請的課題研究,這能全面拓展學生的專業(yè)知識面,提升學生科研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綜合性素養(yǎng),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申請高校內的院級科研項目,既培養(yǎng)了學生開展項目操作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逐漸完善植物生物學實踐考核體系

植物生物學教學實踐方面的考核包含實習與實驗兩個部分,實習單獨計入學分內。實驗考核的基本內容包含預習報告、實驗設計方案、實驗操作、實驗報告。而教學實踐考核主要包含實習期間的表現(xiàn)、采集與制作標本的數(shù)量與質量、考察實驗標本的成績等。也就是說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改革考核體系是突出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讓學生去全面掌握植物學方面的知識,還能突出植物生物學的實踐技能,激發(fā)學生更多有價值的新思想,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綜合素養(yǎng)。

總之,植物生物學實踐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可以科學設置植物生物學教學計劃,整合實驗教學內容,使植物生物實踐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地位,發(fā)揮教學基地功能,規(guī)范學生實習實訓,為學生開設第二課堂,做到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逐漸完善植物生物學實踐考核體系等,既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植物生物學學習習慣,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并對理論知識學習也非常有利,推動生物植物學教學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榮華,陳楚.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植物生物學中的應用[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

[2]向珣,余小林,馬云.《植物生物學實驗技術》教學改革實踐與成果[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