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

第1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本級學生,學習水平較差,沒有形成比較好的課堂氛圍,學風和班風比較差,很少一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上表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并且愿意積極主動的鉆研地理知識,基本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男同學比較懶散,學習不夠努力,成績差距很大,需要努力提高。

二、教學任務與目標: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后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fā)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通過學習,學生全面學習所學內容,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掌握課標和考試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熟悉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考查方式,充分做好考試準備。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七年級下冊和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學習。提高學生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課標要求,為學生地理素質達標和學業(yè)水平考試做好準備。具體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了解地區(qū)、七年級下冊第八章走進國家、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四、教學措施:

     1、根據(jù)課標和考試要求,進行全面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抓好常規(guī)課堂教學。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

     2、加強輔導交流,針對不同學生,采取相應教學策略,沒有壓力只有動力,相信努力就會進步。加強小組合作,發(fā)揮學生帶動、幫扶作用,學生互助,共同提高。

3、認真學習課標標準,專研考試說明,圍繞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教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4、強化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重視知識點與時事地理的結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性試題訓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學業(yè)水平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教學安排:

第一周      二《了解地區(qū)》    第一節(jié)東南亞       2

第二周      二《了解地區(qū)》     第二節(jié)南亞第三節(jié)  2

第三周      二《了解地區(qū)》  第四節(jié)歐洲西部第五節(jié) 2

第四周      二《了解地區(qū)》   復習                2

第五周     三《走近國家》   第一節(jié)日本          2

第六周     三《走近國家》 第二節(jié)埃及第三節(jié)俄羅斯2

第七周     期中復習

第八周     三《走近國家》第三節(jié)俄羅斯第四節(jié)法國  2

第九周     三《走近國家》 第五節(jié)美國             2

第十周     三《走近國家》 第六節(jié)巴西             2

第十一周   三《走近國家》 第七節(jié) 澳大利亞        2

第十二周   三《走近國家》  復習                  2

第十三周   八上第一章第一節(jié)  中國的疆域          2

第十四周   第二節(jié)  中國的行政區(qū)劃                2

第十五周   第三節(jié)  中國的人口                    2

第十六周   第四節(jié)   中國的民族                   2

第2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分步教學 地理 課堂運用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對于地理知識來說,由于目前中考沒有對地理知識的檢測,因此,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并不感興趣。但地理知識對他們今后人生的成長非常重要,所以,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我們地理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在地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實際,引進了分步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F(xiàn)行文如下與同行們交流。

一、分步教學模式的內涵及作用

分步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學目標進行分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引導他們學習身邊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簡化書本知識、分散教學中的難點、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突出教與學的重點,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我在分步教學過程中,對分步教學模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即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以“小碎步走路”的方式在學習求知的坡路上循序漸進、逐步攀升,以學生學到知識為主,教得好是為了能學得好,只有學生學到了地理知識,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實現(xiàn)。

如在教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晉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曲“黃土高原”,并出示了我自己制作的視頻“黃河上河圖——黃河中河圖——黃河下河圖”,接著我陸續(xù)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黃河發(fā)源于我省的唐古拉山,在唐古拉山黃河的水真是清綠,可是出了青海省后,她流經了哪些省市?出了青海省后為什么她開始變得又黃又濁?她在歷史上曾經帶給我們哪些好處和壞處?目前,我們治理和保護黃河的方法有哪些?為什么說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分步講解法對黃河及黃土高原進行了細致的剖析,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分步教學模式的課堂實施

師生共同制訂導學案是分步教學模式的靈魂。

目前,導學案在我市剛剛開始被教師們運用。導學案中提出教學活動要明確、具體、適當,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熟悉教材,而且在課堂中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另外,教師既要制訂教學目標,又要重點考慮學生學習的目標。如教學“新疆——祖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單位”(晉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jié))時,我發(fā)現(xiàn),地理教材中并沒有單獨講解我們青海省的地理知識,于是我結合青海省及我們格爾木市的地理,和學生共同學習我們身邊的地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備課時,我就事先和學生共同制定了如下導學案(對學生來說是學習目標,對教師來說是教學目標):

第一步:認真默讀課文,了解新疆的地形、氣候、資源、貿易、旅游等等;第二步:將我班的學生分成兩組,各選出形象代言人,認真對比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我市周邊的柴達木盆地,并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出兩大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類型、干濕狀況、所屬溫度帶、主要河流及特征、主要農作物等等;第三步:找出塔里木盆地和我們柴達木盆地周邊的城市,分組討論“為什么我們柴達木盆地周邊城市的經濟落后于塔里木盆地的周邊城市?”

第3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培養(yǎng);地理素養(yǎng)

一、在講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啟迪思維的問題進行討論

例如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氣候》時,聯(lián)系到了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這本是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得出的結論。但是在2000年,本地卻在陽春三月下了一場罕見的冰雪。結合這一反常地理現(xiàn)象,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討論,學生們對這一氣候現(xiàn)象興趣甚濃,答案五花八門。通^討論學生們認識到:自然環(huán)境的走優(yōu)走劣,取決于包括自己在內的每個人的環(huán)境,關涉行為的長期總合與空間總合;人類保護了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發(fā)展空間,也就是保護了人類自己。討論和爭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人生哲理和環(huán)境哲理,并用于指導未來的社會生活實踐。

二、從開放性題目中引發(fā)引導討論

在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認識跨省區(qū)域》第一節(jié)《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一個答案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我為治黃出點子”。因為有多個答案,再加之筆者的鼓勵和肯定,學生們個個信心十足,張開自由的翅膀去思維去遐想。他們各抒己見,激烈爭論,課堂氣氛異?;钴S。除了想出課本上的“造林種草,修筑梯田”,還大膽設想“在中下游結合處修水庫攔泥沙:待水庫將來之中、上游的泥沙攔住后,再將下游的沙逐步挖走或用水庫的水沖走泥沙……”這些都是學生們在了解、理解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的大膽創(chuàng)見。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們品嘗到了地理課程學習的快樂。

三、從問題情境中引發(fā)引導討論

如在講授《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qū)――黃土高原的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時,針對一些學生對“生態(tài)平衡是否要保護”的認識存在分歧,筆者就抓住契機,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大家就此展開討論。一位持有異議的學生語出驚人:“有些生態(tài)平衡破壞了對人類卻有益處,科學研究證實,在中生代,氣候溫暖,河流縱橫,樹木蒼翠,是恐龍的黃金時代。若不是自然的原因破壞了那時的生態(tài)平衡,大大小小的恐龍將會嚴重威脅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fā)展,甚至到今天可能還沒有出現(xiàn)人類?!苯涍^這樣的討論,這些對生活有用、對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就不是消極掌握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獲得了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地理素質的成長,增強了學生的生存能力。

四、從教科書“活動”中引發(fā)引導討論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第一節(jié)《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中有這樣一個“活動”:“假如你是五嶺縣的縣長,你將把‘引進人才發(fā)展教育和科技,再多修些公路,發(fā)展旅游業(yè),發(fā)展煤化工工業(yè),加強對外聯(lián)系,擴大果樹種植面積’的哪一條建議放在第一位?為什么?”一進入問題情境,學生們可興奮了,大家暢所欲言、直抒己見,最后其中一方觀點是把公路交通放在第一位,其理由系列(理由集群、綜合理由)歸納概括為“要致富,先修路”、“經濟建設,交通先行,交通是先行官”、“公路交通設施是基礎設施”、“公路是對外聯(lián)系的有形基本紐帶,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要基本物質條件”等,另一方觀點則是把引進人才發(fā)展教育和科技置于首位,通過爭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競爭與合作意識、地理問題分析能力、交通地理思維能力等素質得到了有效綜合訓練培養(yǎng),身心也得到了調節(jié)性愉悅。

五、從課程間內容交叉中引發(fā)引導討論

第4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新課程;八年級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及其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隨著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中學地理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但與此同時,我們應認識到,要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就要從教學理念、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共同創(chuàng)新,切實促使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學的多維度、多元化、高效度創(chuàng)新。

1 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理念

1.1 以學生為本

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小學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因而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實現(xiàn)從關注“我們怎么教”,到關注“學生怎么學”的轉變,杜絕“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強化與學生的情感共同、共同體驗與共同分享,促使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健康發(fā)展。

1.2 交流促進成長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為適應這一要求,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應強化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互動與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看法和體會,促使初中地理課堂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和諧的課堂交流中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1.3 整合促進發(fā)展

地理是一門趣味性、啟發(fā)性、創(chuàng)新性很強的科目,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也逐漸變得更具開放性和啟發(fā)性,這要求教師轉變以往“教教材”的理念,轉而采取“用教材教”的做法,從網絡、書籍、報刊雜志中發(fā)掘教學資源,并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再僅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基礎知識,而是促進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2 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程序

八年級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應對課堂教學程序進行改革,構建更能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程序?,F(xiàn)結合八年級教學實踐對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程序進行闡述:

2.1 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引入

初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基于問題的課堂導入深受學生的歡迎,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顯著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中的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的第三節(jié)《民族》一課中,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我國有多少個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數(shù)民族”、“你了解哪些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風民俗”等等,同學們積極思考和發(fā)言,對我國民族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實現(xiàn)了成功的課堂引入。

除了直接提問以外,教師還可運用情境教學法,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和適當?shù)慕虒W資源巧妙設計教學情境,再由情境導出問題和導入課堂教學。例如,同樣是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一章,其第二節(jié)《人口》教學中,教師可首先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眾多市民排隊購物、上車、就醫(yī)的照片,并對這些照片進行描述,引導學生想象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能夠體現(xiàn)我國人口眾多的場景,并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國目前有多少人口”、“生活中哪些場合常常出現(xiàn)人群擁擠的情況”、“我們接觸到的哪些情境能夠反映出我國人口眾多的國情”等等,同學們通過回想生活中的情境深切地體會到我國人口眾多的事實,從而對關于我國人口的相關問題產生興趣。

2.2 以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為主的課堂學習

以往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怎么教”的問題,在備課過程中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內容、每一個問題進行精心設計,甚至對課堂教學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如學生的質疑、爭論等進行預設,導致教學過程中對課堂過分控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被完全調動起來。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教師應將課堂教學過程視為學生學習的過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學習、如何獲取和掌握知識。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得到不斷的發(fā)展,應將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作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

一方面,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程度、掌握程度不同,對地理知識的獲取、分析和探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自主探究學習對于許多同學來說是具有著一定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的。為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同時為了向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教師應在備課過程中從網絡、書籍、報刊雜志中廣泛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將其作為啟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搜集關于我國森林資源、水和水能資源、煤炭資源、石油資源等方面的新聞報道,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出來,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的事實,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矛盾,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再由教師對其自主探究結果進行評價。

而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受知識面、思維深度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自主探究結果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為了進一步擴大學生的思維量,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將自主探究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機結合。如上一個例子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再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最后請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將小組成員的探索結果和學習心得進行簡短的闡述。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傾聽其他小組成員的觀點而接觸到了更多知識,課堂學習效率也得到顯著提高。

2.3 多維度、多元化的評價與總結

學生將探討出來的成果進行評價和總結,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肯定,是對其今后學習的有效激勵另一方面也使其將知識的結構予以合理的構建,將具體的知識整合到相應的知識體系中,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價值進行體驗,并將學習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而要實現(xiàn)有效的評價與總結,不但要對每堂課的教學與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更要分章節(jié)、分階段地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在激勵學生不斷學習、自主學習的同時,幫助學生理清理論知識框架,為其復習知識、預習新課和開展課外學習、自主探究活動提供明確的方向和科學的方法。

八年級地理課程有著較強的系統(tǒng)性,其內容均為中國地理,上冊涉及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發(fā)展問題,下冊涉及地理差異、省級區(qū)域、省內區(qū)域、跨省區(qū)域以及中國走向世界的發(fā)展前景與對策等相關問題,可見每冊不同章節(jié)之間的知識是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的。對此,教師應強化對階段學習成果的歸納、總結和評價,例如,在學習完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和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后,教師可在課堂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國的水資源分布有什么特點,這樣的分布特點與我國地形與地勢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一問題既考查到了學生對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到了學生對我國地勢地形規(guī)律的掌握情況,將兩個問題結合在一起,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使其對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識進行了回顧和分析。教師可借此機會,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對同學們對這兩章課程的學習成效進行評價,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和提升學習地理課程的自信心,評價環(huán)節(jié)應以肯定和鼓勵為主,避免過分批評學生。

3 總結:綜上所述,要做好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工作,就要結合教學實際對采取多維度的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不但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程序,更要積極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閆長存.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策略[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2,2(11):81-82

[2] 吳國林.提高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教學效益的實踐與思考[J].文理導航.2012(34):95

[3] 張品清.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3(1):83

[4] 李雪榮.強化教學設計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下旬).2013(1):81-82

第5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課程標準要求:本節(jié)內容對應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運用地圖說出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并對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在地形圖上識別區(qū)域主要的地形類型,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區(qū)域的地形特征;閱讀地圖與氣候統(tǒng)計圖表,說出區(qū)域的氣溫、降水分布概況,并歸納氣候特征。

教材地位作用:“長江沿江地帶”是一個典型的跨省經濟地理區(qū)域。作為中國地理最后一個分區(qū)教學的內容,它既是對八年級上冊自然地理知識的應用和綜合,又是對區(qū)域地理知識的分析和總結,也為認識人類活動的合理性以及樹立區(qū)域協(xié)調、共同發(fā)展和區(qū)際公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奠定基礎。為此,教學中應充分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做好縱橫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內容結構:本節(jié)教材主要介紹了以下內容: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各知識點之間具有明顯的因果關系、遞進關系、并列關系等。長江沿江地帶由于依托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建立并發(fā)展了眾多的城市和工業(yè)基地,在促進區(qū)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從教材表述系統(tǒng)來看,本節(jié)教材由課文系統(tǒng)、圖像系統(tǒng)和活動系統(tǒng)三個子系統(tǒng)組成,其中各種類型的圖像共有7幅,活動板塊共4處。這樣的表述系統(tǒng),為實施圖像教學,增強地理教學的探究性和實踐性,切實“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學情分析

經過近兩年的地理學習,八年級學生已基本能夠閱讀和運用地圖,具備一定的地理知識,掌握了學習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能聯(lián)系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分析一般的地理問題,能對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產生的一些地理問題作出相應的評價。同時,八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探究興趣濃、小組合作意識強等心理特點。這些都需要教師適時利用行之有效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xiàn)在讀圖中思考發(fā)現(xiàn),在析圖中體驗探究,在探究中感悟提高的目的。

三、設計理念

地理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倡導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及協(xié)作精神,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依據(jù)課標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全課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導,以學定教,探究領先,當堂達標”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師的引領,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圖中學、在思中學,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運用“長江沿江地帶圖”描述長江沿江地帶的地理位置、范圍,并對區(qū)域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作出簡要的評價;能根據(jù)“長江沿江地帶地形圖”、“上海、武漢、重慶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圖”、“ 長江沿江地帶自然資源分布圖”,分析概括長江沿江地帶的自然條件及其特征。

過程與方法:根據(jù)教材有關圖像及相關文字資料,能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長江沿江地帶東西地區(qū)的地理差異,說出區(qū)域內進行協(xié)作、相互促進的方法和途徑,掌握因果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解釋長江沿江東西地帶的紐帶作用和由沿江地帶縱貫南北的輻射作用,形成區(qū)域協(xié)作、共同發(fā)展、區(qū)際公平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長江沿江地帶發(fā)展經濟的有利條件及其紐帶和輻射作用。

難點:分析長江沿江東西地帶的紐帶作用和沿江地帶縱貫南北的輻射作用。

六、教學過程

【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很喜歡猜謎語,請根據(jù)謎面猜出下列城市名稱:船出長江口、帶槍的男人、雙喜臨門,并想一想它們所處地區(qū)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根據(jù)謎面猜出城市名稱,仔細觀察謎底答案中幾個城市的位置。

設計意圖:活潑好動、富有挑戰(zhàn)意識是八年級學生的典型特點。新課伊始,給學生一個展示的機會,既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鞏固舊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新課教學】

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1.明確位置

教師指導學生在“長江沿江地帶圖”(地質出版社地圖冊)上描繪出長江沿江地帶界線,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討論和回答下列問題:①說出長江沿江地帶的范圍與區(qū)域形狀,比較長江沿江地帶的范圍和長江流域的范圍;②為什么說長江沿江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學生帶著問題描繪地圖冊36、37頁的“長江沿江地帶圖”,閱讀教材74頁第一段,思考、交流、展示,逐一解決。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運用自制的PPT動畫閃現(xiàn)長江沿江地帶的范圍和東西起止點,指圖總結長江沿江地帶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沿江的相對位置。

2.感知地形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5頁長江沿江地帶的地形圖,設問:①長江沿江地帶的地形有什么特點?②長江上、中、下游的地形有什么差異?這種差異對長江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響?③針對長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條件的差異,如何開發(fā)利用其水資源?學生閱讀分析圖8.17,完成教材75頁活動1,展示交流。

3.走近氣候

學生分析教材圖8.18,說出長江沿江地帶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梳理判斷氣候類型、分析氣候特征的方法和思路。

4.發(fā)現(xiàn)資源

學生閱讀教材圖8.21,填寫表1。

設計意圖:以上四個問題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讀圖發(fā)現(xiàn)問題、運用讀圖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圖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學生分析一個地區(qū)自然條件優(yōu)越性的四個方面。

承轉:長江沿江地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承擔了什么重要作用?

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1.圖文整合

教師指導學生按下列步驟畫出長江沿江地帶“H”形的經濟格局略圖:①畫出長江干流略圖;②標注出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的位置;③標注出西部地區(qū)、沿海經濟帶的位置、長江沿江地帶。教師設問:①以長江為橫軸連接的沿海地區(qū)、西部地區(qū)構成了什么樣的圖形?②讀圖說明為什么長江沿江地帶具有紐帶作用?③沿海地帶與西部地區(qū)各自的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是什么?④從溝通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qū)入手,具體說明長江沿江地帶的紐帶作用。⑤教師在“H”形的經濟格局略圖上展示煤(符號)、天然氣(符號)、水電站(符號)、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符號)等,讓學生自己利用“H”形經濟格局說出。教師投放部分學生的繪圖(如圖1);總結長江沿江地帶“H”形的經濟格局自東向西為產業(yè)、技術、信息、商貿通道,自西向東江海聯(lián)運的交通通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繪圖中理解長江沿江地帶的紐帶作用。

2.模擬空間

教師運用自制的PPT動畫,演示長江沿江地帶與西部地區(qū)、東部沿海經濟帶之間“H”形的經濟格局及本區(qū)承東啟西的紐帶作用。學生觀看動畫,感知理解長江沿江地帶在區(qū)際經濟間的紐帶作用。

設計意圖:多媒體動畫,形象直觀,圖形演示,清晰流暢,是對教師講解的有力輔助。

3.巧手繪圖

教師指導學生在圖8.23中填繪出長江主要支流及縱貫長江的南北向鐵路干線。教師利用自制的PPT動畫,演示縱貫長江的南北向鐵路干線。教師設問:①長江沿江地帶輻射的基礎與條件是什么?②長江沿江地帶最具活力的產業(yè)部門是哪一個?③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技術優(yōu)勢可向哪些方向輻射?④長江沿江地帶輻射作用的重要意義是什么?學生閱讀教材78頁第一段,分析概括說出長江沿江地帶的輻射作用。教師總結長江沿江地帶輻射作用的基礎、動力、方向、意義。

設計意圖:繪圖活動集中了學生的注意,鞏固了河流及鐵路干線等知識,還為順利發(fā)現(xiàn)長江沿江地帶的南北輻射作用做好了鋪墊。

4.世界博覽

教師播放視頻,介紹世界著名沿河產業(yè)帶。設問:本區(qū)與世界著名沿河產業(yè)帶相比,在形成條件、紐帶作用及輻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獲取信息,橫向比較,深入思考。師生共同總結世界著名沿河產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思路。

設計意圖:適時給出視頻資料,可以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開闊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

5.各抒己見

教師設問:為了進一步增強沿江地帶的整體實力,現(xiàn)在正在建設沿江鐵路和高速公路,你贊成嗎?為什么?學生依據(jù)教材79頁活動2,分角色扮演,進行辯論,暢所欲言,依次闡述。

設計意圖: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在傾聽中,學會比較;在比較中,學會分析。

【課堂小結】

師:展示“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如下:①這節(jié)課我學到了什么?②這節(jié)課我有什么體會?③我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經歷有何感受?④這節(jié)課的問題解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⑤這節(jié)課的學習對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

生:回顧、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學會自己歸納總結。

【能力訓練】

第6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當前,大多數(shù)地區(qū)中學選擇人教版地理教材進行教學,但是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所處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滿足實際教學的需求。學生學習地理的第一步就是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知識與自然規(guī)律,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開發(fā)與合理利用教材,將生活元素與地理教材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加深對地理教材與所處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的了解,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刪減,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素材添加到教材中。另外,教師不必完全按照教材內容制定教學計劃,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和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恼{整,從而實現(xiàn)對教材的深度開發(fā),使地理教學變得更豐富、更生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省級經濟、政治、文化與自然環(huán)境等內容時,教師不僅要講解教材中出現(xiàn)的北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地理知識,還要補充學生所處地區(qū)的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政治、經濟、文化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對所處地區(qū)的發(fā)展做出評估。在地理環(huán)境的調查分析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拍攝一些與地形相關的照片,以照片作為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地理知識。教師對地理教材內容的補充與修正,能夠完善地理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將教材中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聯(lián)系生活引入生活案例,投身社會實踐

如果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中,那么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都是無用的。同樣,學習地理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難題。因此,教師應當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地理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地理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地理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入生活案例,讓學生進行調查分析。例如,在學習“河流與湖泊”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地區(qū)有哪些河流與湖泊?同時布置課外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圍繞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有的學生調查研究河流湖泊的污染、開發(fā)及治理情況,并提出個人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從實際生活切入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重視,并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當前,可持續(xù)發(fā)展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主題,教師在教學中請學生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調查與分析,在真實的案例中發(fā)現(xiàn)地方經濟、政治的發(fā)展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三、結語

第7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知識不是簡單地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因,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觀察質疑,帶疑探究,議論釋疑,最后形成技能從而解決問題。

一、 以“啟發(fā)式”主線的課堂教學

系統(tǒng)論的觀點認為整體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聯(lián)結的功能。一定的功能總是由相應的結構產生的,而且是系統(tǒng)結構決定系統(tǒng)功能。因此,系統(tǒng)論強調系統(tǒng)中各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這正是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線進行地理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方法、媒體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即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還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自愿地參與教學活動,探究性地解決問題。同時還應根據(jù)課堂內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過程,處理好信息的變換,讓教師、學生、知識、媒體四者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動態(tài)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獨立性,又要相互聯(lián)系,形成整體結構,這樣教學的結構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1、 精彩導入語,創(chuàng)設情境 ——激趣啟發(fā)式教學。

精彩有趣的導入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堂好的課堂離不開好的導入,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究欲望。例如,我們在學習“中國的四大區(qū)域”時可以綜合運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等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巧妙的導入,學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調動起來,產生了追根問底的探索欲望。

2、 建構平臺,以文釋圖——問題啟發(fā)式教學。

在講述我國地勢特征及其優(yōu)越性時(八年級湘教版),采用圖文相結合的設計,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分析、歸納,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步:請學生讀教材上的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老師進而引導學生找出:我國地勢分成幾級階梯?每一級階梯的平均海撥大約是多少米?(并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第二步: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根據(jù)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①我國地勢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級地勢階梯分別有哪些地形類型,各以什么地形區(qū)為代表?

第三步:請學生讀圖,在圖中找出長江和黃河,根據(jù)它們注入的海洋,說出我國的地勢特征決定了許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點?這樣的流向對溝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這樣的地勢分布給我國帶來哪些影響?

第四步:進一步提出問題:黃河、長江在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會有什么變化?水流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為開發(fā)利用水能資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條件?

通過以上教師的啟發(fā)提問與學生自己看圖、思考、分析、歸納、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①我國地勢特征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②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為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既溝通了東西交通,又促進了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lián)系;③由于我國地勢落差大,使許多大河水流湍急,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通過老師的啟發(fā),引導學生通過讀圖來完成復雜的教學內容,教會學生看圖、讀圖、用圖,最后形成自己的結論,達到以圖釋文,以文釋圖,圖文結合的效果,在輕松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

3、 巧設疑問,合作探究——釋疑啟發(fā)式教學。

精心的課堂設計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適時提出疑問,這是實施課堂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例如:八年級(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國——云南省》這一節(jié)內容,可以引起興趣,培養(yǎng)讀圖能力、觀察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區(qū)別概念,分析比較等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設計“云南省為什么稱為彩云南國”,“云南省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云南省為什么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為主?地勢有什么特點?山河分布有什么特點”,“云南省與哪幾個國家接壤?與我國哪些省區(qū)相鄰”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讀圖觀察、分析比較、形成概念、歸納總結,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精心設計提問,就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大多數(shù)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學會學懂地理知識。

4、 活學智用,實踐運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

能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是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既然學了“無用”那為什么要學。學生在學習太陽直射和風向時很多學生會覺得無用、空洞,那么教師可以聯(lián)系當?shù)胤课莸某颉⒋皯舻拇笮〉茸寣W生觀察、體會、討論,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鞏固書本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即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實際上就是生產建設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要學會觀察生活,觀察自己身邊的地理知識。

二、 教學實踐中注重學法指導,落實“啟發(fā)式教學設計”

改革是時展的要求,教學革新是教師教學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相應給予學法指導,交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技能。

地理教學首先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教材,讓學生確定重點,分清主次,理順關系,掌握讀圖的技巧,學會分析地圖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蘊含的地理規(guī)律,熟練地將“圖變文,文變圖”。其次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覺自愿地獲取知識,并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學習方法往往是潛移默化,通常教師在課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學生最容易學會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板圖,學生在課堂、課外也用板圖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學生就運用圖示法,讀圖能力就強;教師如果善于列表比較,要求學生列表比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學生就善于運用列表法,比較能力就強。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jù)不同內容的需要,運用各種學法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從興趣入手,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

“啟發(fā)式”教學重在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念。啟發(fā)式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教師主動讓出以教為主的課堂模式,教師只充當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又增強了實際操作動手能力,符合現(xiàn)今素質教育的理念,更好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地理》(八年級上冊)湖南教育出版社。

第8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岔路中學 678400

初中地理學業(yè)水平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地理學科的終結性考試??荚嚨哪康氖侨鏈蚀_地考查初中畢業(yè)生在地理學習方面所達到的水平,考試結果既是衡量初中學生學業(yè)水平的主要依據(jù),也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八年級地理復習,時間短,內容多,任務重,課時緊。既要上完八年級下冊教材的內容,又要復習好初中階段四冊教材的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地理復習,制定好中考復習策略是關鍵。

1.明確目標,制定復習計劃

研究課程標準、考試內容及要求等內容,把握考試的動向,明確復習目標,才能比較有效的提高復習效率。在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要制定具體、完備的復習計劃,有的放矢,什么時間復習什么內容,應該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地理復習中大體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抓好基礎知識的復習,也就是對教材的全面復習;第二階段是精選習題,做好綜合練習,第三階段是進行模擬測試。

2.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

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復習的第一階段,一定要特別重視,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在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時注意兩點:

2.1 把復習目標細化

拋棄大水漫灌式,真正做到小任務,快節(jié)奏,讓學生感覺到你布置的任務很容易、很輕松地就能完成。如果你布置的任務量太大,使學生長時間完不成復習任務,很容易使他們對復習喪失信心。

2.2 教師要所知識條理化

在上課時羅列出知識點,幫助學生把知識串成線,織成網絡,形成比較全面的知識,能力體系。

3.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學生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求他們結合地圖去記憶,復習,盡量將所有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去。

地理復習中的讀圖一般包括識、析、繪、默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3.1 識圖

識讀地圖是學習地圖知識的基礎。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弄清楚地圖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

2.2 析圖

析圖是為了說明"為什么"的問題。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根據(jù)地圖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簡到繁、從易到難、由單幅到多幅地圖的復合過程。因為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常常結合在一起,相互之間有緊密的聯(lián)系,這些聯(lián)系可以通過地圖準確地反映出來。

我在教學別強調讓學生結合地圖記憶,這樣他們記的知識不會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在運用地圖進行復習時,要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地圖,比如:中國地形圖、中國鐵路運輸圖等,我經常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去想地圖,想每個地理事物的位置,方位,成因等。另外在學生記憶時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隨手畫,不要求畫得特別準,只要他自己能看懂就行了。這樣子,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4.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4.1 諧音記憶復習法

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嗚嗚大吐),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海拔8848米(爬爬試吧)。

4.2 聯(lián)系生活記憶法

地理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很多地理知識點的記憶可以通過聯(lián)系生活的一些現(xiàn)象或者是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事物名詞進行記憶。

4.2.1 在地圖上旅行

此法要求教師在設計旅行路線時,要有目的的把地理事物、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特征相互聯(lián)系起來,闡明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及規(guī)律。

4.2.2 地理事物定位法

第一步:讀、劃先行,第二步:填、寫結合。具體做法是:準備一張空白地圖,把有關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流、自然帶、交通城市礦產等,按位置、比例,分別"定位"到空白地圖上,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guī)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形合一,從而使學生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

4.2.3 對比強化記憶法

對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線等,可利用地圖實行"對比強化記憶法"。如把不同性質的地理界線,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干濕地區(qū),回歸線、赤道通過的國家,氣候類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圖上,進行觀察、對比,強化記憶。

4.2.4 強化訓練法

要適當做一些目的性練習、測試,以了解知識掌握的情況。

5.加強練習,掌握解題技巧

在練習時,教師要把握好尺度,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專題訓練,系統(tǒng)整合。

要堅持講解與練習有機結合的原則。講,要有針對性,練,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另外要加強專題訓練,系統(tǒng)性地整合有關知識,使學生把知識網絡化,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6.做好學習和復習方法的指導

好的復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首先,要教會學生學會審題。其次,要讓學生熟悉常見的地理試題不同的解題方法。圖示法、排除法、推理法等。

選擇題。要想拿高分,選擇題的錯誤率要控制到最低,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把知識點講清、講透,知識復習到位,講練結合,力爭讓學生體驗同一個知識點下派生出來的多個選擇題。

讀圖填圖題。解答讀圖題時,要始終根據(jù)題目所給的條件和圖上所示的內容來得出答案,盡量挖掘圖中的信息,不能拋開題中條件和地圖或示意圖,只憑記憶的知識或想象來回答。作答之前,對題目的閱讀要認真,對圖的觀察要細致,填寫時答案要準確。最后要認真檢查。

7.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把復習落到實處

無論哪一門學科,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學或學生學習不力,那最后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所以我認為地理復習,三分靠講,七分靠管,如果管理不到位,那將會事倍而功半。因此,復習階段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十分重要,我在平時是這樣做的:

注重落實檢查,真正把復習落到實處??梢詫嵭薪處煶椴?,小組檢查,大組檢查,課代表檢查,隨堂小測試等多種方式,真正使學生有壓力,從而產生動力。

第9篇: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范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微課;初中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4011302

初中地理學科的許多知識,諸如地形部位的辨識、山脈河流的走向、地球自轉公轉等,都需要學生通過形象化的感知來產生理解,深化記憶。但是,在傳統(tǒng)地理教學課堂,由于教學時間與教學設備的限制,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更多的是依靠書上的圖畫與自己的聯(lián)想來嘗試理解,有時并不能對事物形成正確的形象聯(lián)想,從而影響學生之后的地理學習進程。微課的產生,有效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還能夠為學生提供音頻、視頻與圖片等形式各樣的素材,實現(xiàn)了學生地理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延伸。加上當前“互聯(lián)網+”模式的逐漸成熟,將“互聯(lián)網+”與微課相關聯(lián),可以使微課教學更加便利化,充分發(fā)揮W絡信息多樣化、傳播快速化、互動性強的優(yōu)勢,為學生學習地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一、“互聯(lián)網+微課”概述

1.“互聯(lián)網+微課”的內涵

“互聯(lián)網+微課”是指在“互聯(lián)網+”模式下,采用視頻的方式,將一個或幾個知識點融合在一個小視頻里進行講述,視頻長度一般控制在10分鐘左右,被稱為微型課程。微課的制作者和者通常為一個教師團隊,微課制作完成最終會被到網絡平臺供自己的學生以及網絡用戶學習和參考,這也就是最終的“互聯(lián)網+微課”。

2.“互聯(lián)網+微課”的特點

“互聯(lián)網+微課”具備以下三個特點:課程短小,針對性強;微課視頻兼容性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首先,“互聯(lián)網+微課”注重的不是長篇大論的全面性知識講解,而是針對某個或某幾個知識點進行集中講解。微課的產生是由于在網絡媒體的日益普及背景下,人們更加趨向于接收碎片化信息,這種微型課程的方式能夠適應人們信息接收的習慣,并且微課教學的針對性強,更加便于人們依據(jù)自身知識結構缺陷進行課程選擇。其次,微課視頻兼容性極強,不僅能夠在電腦上觀看,還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上播放。由于視頻時間較短,即使在沒有有線網絡或無線局域網的情況下,用戶通過移動數(shù)據(jù)流量也可以進行觀看學習,不會產生較大的流量消耗。再次,微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想學,就能夠進行在線學習,或者還可以提前將視頻下載到電子設備上,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學習。

二、“互聯(lián)網+”模式下微課應用于初中地理學科的優(yōu)點分析

1.順應時展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互聯(lián)網對當前初中生的影響是極其深入的。初中生接受著網絡時代的熏陶,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成為初中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禁止初中生在學校使用電子設備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電子設備對于學生學習的輔助作用。微課是順應互聯(lián)網時展的產物,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模式的不斷推進,“互聯(lián)網+微課”已經成為課程教學的一大趨勢。初中地理教學應該緊跟這一趨勢,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可以接受微課教育的機會,幫助學生將電子設備轉換為自己的學習工具,可以在學校隨時通過電子設備進行微課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初中地理學科特點要求

初中地理課程所涵蓋的內容極為豐富,上至宇宙下至地球的山川河流。而且,初中地理的學習難點不在于對地理知識的背誦與記憶,而在于許多知識都需要學生在腦中聯(lián)想,這對于空間想象力差的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而且,在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前提下,對某個地理知識進行空間聯(lián)想,很容易造成聯(lián)想錯誤,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微課的存在及時彌補了這一缺陷,學生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可以通過觀看微課形象化與直觀化的知識講解,促進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此外,初中地理的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所學知識都具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長時間不接觸某一知識點后,學生難免產生遺忘,因此,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來不斷對知識點進行鞏固,同時也對之后相關的課程內容進行了課前預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點。

3.適用范圍廣

微課的使用可以貫穿于上課前、上課中以及課堂之后的任何階段,適用范圍十分廣泛,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了便利。在上課前,學生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來進行課前預習,并了解教學難點和重點,為之后的課堂學習提供側重點指引。在上課中,教師也可以將微課作為一個教學工具,通過微課進行課前引入,迅速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可以通過微課對學生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具備強烈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在課下,學生既可以通過微課進行知識點鞏固學習,也可以選擇一些課外拓展的微課來進行自身知識拓展。

三、“互聯(lián)網+”模式下微課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應用策略

1.課前預習

在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進行微課學習,并將自己觀看微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評論的形式到微課評論區(qū)域。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學生評論,掌握學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也可以為教師之后的課堂教學提供方向。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一節(jié)《亞洲與歐洲》中河湖的內容為例,其中主要涵蓋了一些需要記憶的內容,比如亞洲與歐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稱、世界之最等無須進行特別講解的知識點。教師的微課可以將本節(jié)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都涵蓋其中,最好采用地圖的形式,將亞洲與歐洲標記出來,并且對其中一些重要的河流、山脈等都進行標示。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可以將本節(jié)課中河湖與地形地勢及氣候的關系作為重點,進行初步了解。接下來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進行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知識拓展,以此來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面。

2.課中學習

在上課過程中使用微課,并不是允許學生自己隨意進行微課的觀看,而是需要在教師的整體掌控下,進行集體性微課學習。微課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以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認識地球》中“經線緯線”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利用微課為學生播放關于地球的真實形態(tài),讓學生了解經緯線不是真實存在的,并利用經緯線將真實的地球進行分割,讓學生了解到這一形象化的分割畫面。之后教師在講解經緯線的過程中,不需要反復向學生強調經緯線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學生已經理解了經緯線作為輔助線的存在意義。如果教師自己沒有時間制作微課,可以通過課堂聯(lián)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其他教師的微課進行觀看,將“互聯(lián)網+”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3.課下復習

課下復習是學生進行知識鞏固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下拖巴揪督銜單一,并且受到一定的時間空間限制,在地理課本和參考書不在身邊時,很難進行知識點的鞏固學習。而在“互聯(lián)網+”時代,學生的課下復習途徑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性,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通過上網觀看微課的方式來進行課下鞏固。因為微課是自己的老師的,與自身的學習需求契合度較高,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復習需求。此外,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觀看其他老師的微課視頻,以此實現(xiàn)自身地理知識結構的全面化。以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一節(jié)《秦嶺―淮河線》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制作微課,將秦嶺―淮河分界線南北兩側地理差異進行標示,將氣候差異、降水量差異等都集中在一張圖片上,讓學生通過觀看此微課能夠對自己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鞏固。

四、“互聯(lián)網+”模式下微課在初中地理學科中應用的建議

1.“互聯(lián)網+微課”需要團隊合作

微課的制作不僅僅包含教師的講課內容,還包括一些3D講解視頻的制作、視頻的錄制以及視頻的剪輯等。教師由于自身教學任務重以及受專業(yè)性限制,雖然能夠參與到微課的內容講解過程中,但是可能沒有較多時間參與到視頻的后期制作過程中,而且地理教師們對于一些視頻剪輯以及3D建模等技術層面的操作并不擅長。因此,想要制作出優(yōu)質的微課,就需要成立一個合作團隊,包括主講地理教師、視頻制作專業(yè)人員等不同專業(yè)的人員,每個人各司其職,共同為制作優(yōu)秀的微課而努力。以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自然資源概況》為例,其中包括我國重要的油田、煤鐵礦、有色金屬等資源的地域分布,微課教學應該將所有內容都涵蓋其中,將中國不同的自然資源分布區(qū)域在同一張地圖上進行疊加標示,讓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這需要技術人員通過軟件繪制出地圖,并在地理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區(qū)域標示。只有團隊共同合作,才能夠完成微課的制作。

2.“互聯(lián)網+微課”要注意因材施教

微課的制作也應該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現(xiàn)狀,為學生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并與其學習能力相符的微課視頻,注意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微課真正為學生所用,發(fā)揮其對學生地理學習的指導作用。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微課的講解可以體現(xiàn)出一定的深刻性,還可以適當進行一些知識拓展,以此滿足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針對學習成績普通的學生,微課的內容設置要盡量圍繞課本展開,加上簡單的練習,保證這類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并且能夠熟練運用。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微課的內容要盡可能簡單,一次不要講述太多知識點,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做到既有針對性又不會太過深刻,以此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

“互聯(lián)網+”模式下,微課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應用具有眾多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些形式,都不能使微課失去其教學育人的重要屬性。因為初中地理微課面向的是廣大初中學生,因此,即使在“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下,初中地理微課也盡量不要收費,以保證學生接收免費微課渠道的便利性。微課只有做到了為學生所用,才能夠真正彰顯其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石建光,吳林妹. 地理學科“微課”分類開發(fā)之初探[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4(14).

[2]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3]羅天蘭,王忠華. 微課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趨勢綜述[J]. 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