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語文閱讀文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閱讀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閱讀文章

第1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實詞;虛詞;詞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50-01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試卷中的分值為30分。對常見的實詞、虛詞的理解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復習時在這一塊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找到文言文實、虛詞的規(guī)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記硬背,或大量的機械性的訓練上,結果事倍功半!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實詞、虛詞都具有一詞多義,用法靈活多變的特點。有沒有必要將這些意義和用法都牢記于心呢?答案是沒有必要。對于文言實詞,筆者認為,只需要記住其基本義就行了,其他的引申義比喻義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義是"樹根",除了特殊情況,古漢語中一般都采用基本義,這就是規(guī)律。實詞的基本義與造字法有關,"本"在造字法上是一個指事字,"木"下加一點,指明是樹木的根,這一點后來發(fā)展為一橫。因此,從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測)文言實詞的基本義,準確而又直觀,是一條捷徑!

例句: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史記《商君列傳》)

此處的"徇"作何解釋?根據造字法,"徇"是一個形聲字,左形右聲。而形旁又與"行走"有關,因此可以推測,"徇"在這里是游街示眾的意思。

文言實詞的用法復雜多變,要把它們一一記住,是很要費一番腦筋的。記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試時照樣會出錯。因此,把握文言實詞的用法的規(guī)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筆者認為,文言實詞的用法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遵從語法規(guī)律。對考生而言,只需記住現(xiàn)代漢語的"主謂賓定狀補",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體語句中,問題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例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為名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了賓語"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詞活用為動詞"。"兄"處在主謂之間,是狀語,而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充當狀語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謂的"名詞活用作狀語"。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詞。1句中的"苦"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了賓語"其心志"。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江水綠了"、"楓葉紅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以秦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所謂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完全是根據翻譯的情況來定義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別翻譯為"折磨"和"仇恨",則就是一般的"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了。

文言虛詞是公認的難點。近年來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數量減了又減,但許多考生仍然摸不著頭腦。其實,文言虛詞比實詞更具有規(guī)律性。我們知道,文言虛詞都是由實詞演化而來的,所謂"實詞虛化",就是這個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個動詞,"走路"的意思,后來虛化了。在文言文閱讀中,怎樣鑒別它是實詞還是虛詞呢?關鍵還是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鄭商人玄高將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賓語"南海",因此它是動詞。2句中"之"處在賓語的位置上,前面有謂語動詞"遇",因此它是代詞(在文言文中,代詞是屬于虛詞的)。

虛詞和實詞較容易鑒別,但虛詞里的代詞、助詞,介詞、連詞,等等,又該怎樣鑒別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猶且從師而問焉?兩個"焉"都處在句末,怎樣辨別它們是代詞還是助詞(還有兼詞)呢?1句主謂賓齊全,"焉"在這里不可能充當賓語,因此不是代詞。而2句明顯缺賓語,因此"焉"充當賓語,用作代詞。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櫓詞,也可以理解為兼詞,完全是根據翻譯來的,無所謂規(guī)律問題。

許多虛詞既可以作介詞也可以作連詞,鑒別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為了祖國,我無怨無悔。2.為了祖國繁榮昌盛,我無怨無悔。

這兩句意思差別不大,但1句中的"為了"后面接的是名詞,因此它是介詞,與"祖國"一起構成介賓結構,充當整個句子的狀語;而2句中"祖國繁榮昌盛"是主謂短語,屬動詞性短語,因此"為了"就只能是連詞。文言文虛詞與此同理。

例句:1.不足為外人道也。2.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為"接名詞,構成介賓短語作"道"的狀語,因此是介詞;2句"為"后面接的是主謂短語,因此是連詞,表原因。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搞清楚詞性是第一位的。詞性不同,哪怕意義相同,用法也不會相同。而詞性是復雜多變的,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句環(huán)境才能準確判斷。因此,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參考文獻:

[1] 《高考語文核按鈕,考點各個擊破》主編:青于藍考試研究室湖北大學中學語文雜志社

[2]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2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 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過去哪一種統(tǒng)一要求、單一指導的閱讀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令閱讀教學缺乏靈氣和生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遍喿x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有著強烈的個性特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耐心地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放飛學生的個性,努力讓課堂成為彰顯學生個性的廣闊天地。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誘發(fā)閱讀熱情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課堂是沒有生氣的。生動的教學情境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誘發(fā)學生的心靈言語。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刺激、調動、誘發(fā)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的熱情,喚醒學生探索新知的內在動力,從而使學生的閱讀個性得以充分彰顯。

如學習《凡卡》一文,由于凡卡悲慘的生活離學生的日常生活甚遠,學生都沒有親身體驗過,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帶到教材中所描繪的畫境中,通過課件讓學生目睹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情景,耳聞老板和老板娘打罵、伙計戲弄的聲音。當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活躍,充滿了對凡卡的同情和關愛的時候,教師就適時提出導學要求:“凡卡過著痛苦的學徒生活,請大家讀讀這部分課文,讀完以后談談自己的感受?!边@時,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發(fā)表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有的學生說:“凡卡的生活實在太悲慘了,上帝保佑他快點回到爺爺身邊!”有的學生說:“我在朗讀這段文章時,全身心都碎了,凡卡,你太可憐了?!庇械膶W生說:“讀到這里,我想大聲向這個黑暗的社會控訴,為什么要讓這個年幼的孩子遭受這么悲慘的命運!”……學生入情入境,真正走進凡卡悲慘的生活,感受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

二、開放時空,激活閱讀火花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過分強調“步調一致”,教師在備課時想方設法“預設”,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生成”,以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思維“陷阱”為目的,嚴重鈍化了學生的個性。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躍”、“鳥飛”的前提條件是“海闊”、“天高”。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開闊的學習時空,讓他們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或朗讀,或爭論,或表演,或游戲,調動多種感官激發(fā)他們閱讀的火花,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文本,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進而釋放出創(chuàng)造的潛能。

如教學《索溪峪的“野” 》時,引導學生感受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教師先要讓學生討論自學中所收集到的有關資料,接著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交流的形式與對象,如可以口述、可以朗讀,也可以根據索溪峪的錄像資料,設置一個游覽情景,當一回導游,還可以畫一畫索溪峪山的“野”圖……這些多樣式的交流各具色彩,激活了學生閱讀的智慧,他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選擇其中一種方式,自由演繹,盡情展現(xiàn)個性,從容釋放出創(chuàng)造的潛能。

三、捕捉契機,啟迪閱讀智慧

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潛在的教育資源,就象金子一樣,要挖出來才能看到它的閃光。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契機,深挖文本的“金子”,進而跳出文本限制,拓展語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比如,可以抓住文章的留白進行發(fā)問,可以抓住情感發(fā)散點進行思考,可以抓住文章的表面看透文本本質。引領學生依托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啟迪學生閱讀的智慧。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當學生讀到文中“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苯處熆蛇m時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探究閱讀——

師說:“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們中間,她會過著怎么樣的生活?”

生1:“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果生活在我們中間,她會和我們一樣背著書包來上學,而不用去賣火柴?!?/p>

生2:“她要是生活在我們中間,她會和我們一樣在下雪的大年夜快快樂樂地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合家團圓吃年夜飯?!?/p>

生3:“我真想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快到我們家來,做我的小妹妹吧,我有的,你也會有!”……

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之情溢于言表。這一引,把學生的思維帶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上,更能啟迪學生的智慧,任其大膽想象,自由發(fā)揮,積極暢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四、尊重體驗,享受閱讀樂趣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值得我們珍視與尊重。因此,我們應關注學生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平等心態(tài)和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讀文本,允許他們擁有不同的閱讀理解,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當學生的獨特體驗被充分尊重的情況下,學生就能享受到個性思想被肯定的樂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習自主意識,發(fā)揮他們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潛能。

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生在交流作者童年時和成年時對兩種評價的不同理解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辯論會。

[案例]一學生認為:“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可以感受到兩種愛,一種是嚴厲的愛,一種是寵愛,這兩種愛是缺一不可的?!彼麆傉f完,另一學生就反駁:“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得到的是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說不定會被寵愛引入歧途,但也會常常在寵愛后面躲避嚴厲,因此而沉迷不前,如我們班的某某…… ”又一學生發(fā)表觀點:“所以呀,我們在這兩種愛的面前,要保持清醒,謹慎地把握好這兩種愛,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被哪一種愛輕易擊倒!”……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老師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又使他們在交流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放飛學生的閱讀思維,使學生的個性更飛揚。

個性化閱讀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教師要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 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 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 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耐心地傾聽每個學生的聲音,珍視每個學生的富有個性的獨特見解,這樣,學生的個性才能在閱讀這片廣闊的天地中自由飛揚!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2011年版

第3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師 閱讀 底蘊 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北贝蠼淌跍厝逑壬岢?“用整個人生來閱讀?!遍喿x應該是21世紀人類共同關注的命題,聯(lián)合國第16屆大會也確定了“閱讀社會”的概念,倡導全社會人人讀書,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更應是這場讀書革命的先行者,倡導者,實踐者。

一、閱讀于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性

1.閱讀是夯實人文底蘊,授人以魚(漁)的基礎

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充實學生能夠接受的、適應現(xiàn)代生產與生活的信息,并對作為實施主體的教師的工作賦予了新的要求和內涵:“教師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無疑給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語文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除了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yǎng),還應有“啟智,陶情,冶性,錘志”等重要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只有自身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有足夠的力量超脫文本的字句,游刃有余地梳理出文章的脈絡,引導學生思考體會“作者想要怎樣表達他對世界的思考、對人生的感悟”“作者為什么要以這種方式組織語言”“作者試圖通過語言要傳遞什么信息”等等。如果說教學方法是常教常新的“流”,那么知識內力才是永遠不息的“源”。一個語文教師素質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只有置身于閱讀的“大水源”,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夯實我們的人文底蘊,提高我們思想境界與文化品位,促進我們的專業(yè)成長。

2.閱讀是辨別文化,啟迪學生認識的前提

時展到信息時代,培養(yǎng)學生有選擇、親近健康文化的能力,將是語文教師十分重要的任務。尼葛洛龐帝提出: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應該掌握的是“關于信息的信息”。所謂“關于信息的信息”,就是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文化辨別判斷能力。在當今社會中,一些頹廢文化借助媒體和各種傳播形式,披著各種誘人的外衣不斷向我們涌來;特別是充斥網絡的黃貨和恐怖等垃圾文化,直接污染了學生的心靈,形成扭曲的人格。面對頹廢文化和垃圾文化的滲透、侵蝕,未成熟、辨別力差、可塑性強的學生很容易成為頹廢文化和垃圾文化的俘虜,甚至有些學生把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作為時尚。而要使學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圍中成長,首先應提高教師的文化判斷力。它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有對紛亂復雜的文化進行鑒別、并能分清其優(yōu)劣和善惡的能力。要提高教師的文化判斷力,首先要多讀書、讀好書,了解多元文化,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客觀、正確的鑒別和對待學生的思想、文化、行為傾向。只有這樣,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時才能得心應手。

二、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閱讀途徑

1.學科專業(yè)性知識閱讀,奠定成為專業(yè)性語文教師的教學基礎

世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知識的更新也極為迅速。一個教師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在他走出校園那一刻就可能已顯陳舊。所以我們語文教師的職業(yè)決定了我們更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對語言發(fā)生的規(guī)律、語言學的理論、現(xiàn)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語文教學的需求。當我們“桶”里的水不斷倒出去,就需要不斷地補充,以保證教師自己始終是滿滿的“一桶水”。筆者認為特別是文言教學,在大學中所學的教授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多種不同的解讀,甚至有些與自己在大學中所學的背道而馳。這時候,我想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學會更多的了解相關的文言知識,以求得出比較正確的解答,或者給予學生不同參考答案時,也應讓學生明白多種答案存在的理由。如筆者在教授《論語》《周而不比》時,對于“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中“之”的理解,就查閱了許多專家的解讀,對于“之”指代的不同意見,也給學生恰當的合理的解釋,以求學生自己形成思考,得到正確的解讀。而這源自于對語文知識的一種重新閱讀與學習。所以對于語文本身學科性知識的閱讀是我們在教學工作中需要關注的一面,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啟迪學生思維,真正上好語文課。

2.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閱讀,充實成為專業(yè)性語文教師的教育技能

無論哪一個教師的教學都是以教育為目的的,語文教師當然也不例外。教育學和心理學應該是每一個教師至始至終都需要學習的內容,當然就包括語文老師。每一個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者要教育受教育者,那么自身必須先接受相關的如何教育學生的教育,而這可以歸納為教學工作之前的受教育,當其成為教育者之后,我們先前接受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是否“一勞永逸”了呢?顯然不可能。如果我們仔細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讓學”比傳授知識、技能要困難的多。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90后們,他們的信息面廣,個性張揚,如果不更新我們的教育方法,不洞悉學生的心理,我們何以“讓學”何以傳授知識技能?其實,語文教學的課堂就是教學的“心理場”,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必須建立在這種蘊涵著師生心理融洽的情境之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渴望閱讀文本,探究問題的答案,使課堂教學有效進行。再者,整個社會的日益進步和對語文教育的關注,必定要求我們教師重新拿起教育學心理學讀本,來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以適應實際教育教學工作。

3.自然科學、社會哲學等知識閱讀,拓寬成為專業(yè)性語文教師的文化視野

語文教學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心智活動,做為語文教師,特別是要成為獨具風格的語文教師,在知識的積蓄上,除了閱讀專業(yè)理論知識外,還要通過閱讀汲取一些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梢試@歷史、地理、哲學、美學等相關學科以及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展開閱讀,使自己的課堂能夠襯上民族文化甚至說世界文明的燦爛底色。例如一位教學經驗豐富、善教文言文的老教師,偏偏在自己的教學長項上,“遭遇尷尬”。在講授傳統(tǒng)篇目《岳陽樓記》時,有位同學在課堂上提出一個疑難問題,請求老師解答:“文章寫的是‘皓月千里,浮光躍金’,‘皓’的意思是白,按理說,銀白的月光射在湖面上,經折射后,應該是白色,為什么卻變成了金黃色,出現(xiàn)了‘浮光躍金’的景象呢?”老教師對于這樣一個他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新問題,一時無法作出圓滿正確的回答,下課之后,十分不安的他立即向一位物理教師請教,才算把問題弄明白,后又對這個學生作了解答,學生十分滿意。事后,這位老師感慨萬分地說:“教了大半輩子,想不到還是個不完全稱職的語文教師啊。要完全稱職,還必須繼續(xù)學習,特別要學點自然科學知識才行啊!”這類事例在語文課堂上出現(xiàn)并不奇怪,雖然要靠教師的教學機智來處理,但真才實學必不可少。一個知識貧乏,基本功不過硬的語文教師,是不可能完成語文學科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的,更不可能在教學中教學相長,自樹樹人。豐富的學習閱歷、廣泛的學科背景,才能夠使語文教師從不同學科中獲得營養(yǎng),例如分析研究對象時立足全面性和全局觀,研究問題過程中采納多種研究方法,闡述觀點時擷取更廣泛的理論。從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中借鑒吸收有益成分,這不僅有助于教師對文本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對于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

豐富的學習閱歷、廣泛的學科背景,才能夠使語文教師從不同學科中獲得營養(yǎng),例如分析研究對象時立足全面性和全局觀,研究問題過程中采納多種研究方法,闡述觀點時擷取更廣泛的理論。從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中借鑒吸收有益成分,這不僅有助于教師對文本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對于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再比如說,古詩作品中再現(xiàn)的古代生活和文人心境距現(xiàn)今中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在深入把握詩句、品味意境上有困難,教師可以憑借自己豐厚的閱讀底蘊,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審美積極性。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證,就是對教學內容鋪展的過程中把文字信息還原為生動可感的畫面的過程,要設法把學生帶入形象思維的最佳境界中。蘇軾對王維的詩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贊語,教師與學生一同品味王維詩中的意境,如果多了解一些中國水墨山水畫發(fā)展歷史的點滴知識,知道正是詩人首先采用“潑墨”新技法,打破了青綠重色和線條勾勒的束縛,大大發(fā)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新意境,初步奠定了中國水墨山水畫的基礎,對于深刻體會詩人畫筆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凈、靜寂,正是緣于他外化的內心世界是很有幫助的。學生借助文中語言,可以進一步揣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一片自然景色,便是一個心靈的世界”的說法,水到渠成地領悟詩句蘊含的審美情趣。鉆石的珍貴來自它獨特的結構,其成分不過是普通的碳而已。同樣,語文教師完善的知識結構、較強的跨學科能力,與其專業(yè)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4.文化文學經典、時文美文閱讀,豐富成為專業(yè)性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

商友敬先生說:語文教師如果沒有“書巢”,就等于沒有家,就會心神無所安。筆者以為我們語文老師應該成為一個“巢”中的鳥,在巢中未曾豐盈我們的羽翼之時,我們又怎能在“課堂的天空”或者說教學的天空馳騁呢?而作為語文教師,相對于其他教師更需要文化底蘊,那么我們就不能不對文化文學經典缺少閱讀。單就現(xiàn)行浙江高中教材中《論語》選讀的教學而言。其中涉及的文化知識極為豐富。相關的對于《論語》解讀的學者很多,他們的著作也很豐富。知名的有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錢穆《論語新解》,李澤厚的《論語今讀》等等,如果我們自己不曾涉獵,不在這些著作中徜徉,我們又何以指導學生閱讀?更談不上對于論語內容的理解了。比如在教授《仁者愛人》一課時,筆者讀到了李敖的《大人格與小人格,道德困擾了中國人》對于解說孔子對于管仲評述的理解,可以說非常的清晰,見解獨到,別家之言也很多,我以為李敖所述是最為明白的,當然其中也有不妥之處,但當我將他的觀點結合了自己的想法告知學生之后,學生的思維是呈現(xiàn)出亢奮的狀態(tài)的,他們對于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不是就單單一個問題拋出所可以比擬的。記得一位前輩說過:語文老師就是將“自我”呈給學生,那么這是不是一個例子呢?當然除此之外我們更應該進入諸如《論語》這一經典文化的閱讀當中去,讀專家的見解,更要從中讀出自己的認識。而這種認識的由來恰恰就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讀出自我的有效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閱讀經典的真正感悟,學以致用。

第4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文化障礙;英語閱讀;表現(xiàn)

中職英語教材中各單元都包含Reading&Writing以及Real life skills等文化版塊,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它們之間的關系決定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中職英語教學還是未能將文化和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更由于文化障礙的存在,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質量下降,語用能力更是無法得到提高。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出職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體現(xiàn)、成因以及應對。下面將做一一闡述。

一、職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體現(xiàn)

(一)詞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表達的內容。而詞匯又是構成英語語言的基礎。而英美文化差異也是詞匯講解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文化習俗等的不同,不同的詞匯在中英文化中有了不同的代表含義。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注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而忽視其文化內涵,應注意介紹或補充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

以顏色為例,比如,綠色在漢語中象征著“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語中讓人聯(lián)想到嫉妒或者稚嫩的,比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greenhorn表示缺乏經驗的。

(二)語法

英語語法的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正確理解英語閱讀篇章,并能靈活運用英語這門語言。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式上的差異絕不是孤立的,任意的,它們反映了截然不同的認識世界的方式。英語的語言具有扎實的邏輯基礎,句子一般情況必須完整,各個組成部分一般很少省略。

此外,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文化障礙。尤其是反義疑問句,如下例:

A:You are not a student,are you?

B:Yes.I am.(不,我是個學生)

A:He is not going to the meeting,is he?

B:No,he isn’t(是的,他不去)

二、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成因

筆者在中職英語的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歸納造成學生英語閱讀文化障礙的成因有以下幾種:

(一)中職英語教學大綱的不完善

在現(xiàn)行的97年的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英語文化的拓展和掌握并沒有被設定為一個課程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學校并沒有設立相關的英美文化課程;教學材料中也經常會出現(xiàn)語言和其相伴隨的文化分離的現(xiàn)象,導致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枯燥地進行知識點的梳理講解,缺乏了必要的文化背景的輸入,學生也是被動地被灌輸各種語言知識點,卻沒有深層次地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理解,所以對閱讀材料的掌握只能永遠停留在詞匯和句法的應試用法上。在英語閱讀的教學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是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被忽略掉了;最后,對于學生的測試還是停留在應試角度,測試系統(tǒng)并沒有較好的改善,也是影響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的主要原因。人們普遍忽視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并沒有把文化滲透和學生的語用能力相結合。

(二)生源素質和師資培養(yǎng)的影響

據研究表明,中職學生的生源素質處于逐年下降的狀態(tài),學生英語底子薄弱,缺乏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更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的積累,導致他們消極地去閱讀英語材料,被動地接受知識點的傳授,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閱讀素質就會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目前的中職英語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yǎng)也缺少相應的培訓,教師本身對閱讀材料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識等也可能通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從而也無法在英語的閱讀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無法有效地進行文化教學。

三、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應對策略

1、加強篇章文化背景的講解

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聯(lián)系課文所反映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使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如對歷史性的課文要進行適當的文化方面的補充,補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評說,歷史意義方面的內容。

2、職中英語教師自我充電,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多閱讀英美小說,多與外國友人進行英語語言交流,多了解他們的語言風俗和閱讀思維,學校也應提供相關方面的培訓機會,讓英語老師多一些交流多去英語國家進行培訓,這樣教師才能更有準備,并有效地導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乃至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善被動狀態(tài)

班級內可以自主創(chuàng)建英語角,英語教師可以每周有一個時間段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的熏陶,帶著學生多去閱讀英美書籍,觀看英美錄像,鼓勵學生主動多看多讀,先提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是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有一個演練英語的環(huán)境,在英語角的氛圍下,學生也可以避免尷尬。此外,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閱讀,第一,引導學生自覺預習新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周末時間,利用網絡等條件搜索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形成主題presentation;第二,每次講授完閱讀材料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這樣,學生也可以與課文中所涉及的文化有所碰撞,從而有更深的理解,有更好的掌握;最后,鼓勵學生課后自主復習,多看相關主題的音像圖書,既可以多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也能擴充視野,并對英語的閱讀有更為濃厚的興趣,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和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洪麗燕,英語閱讀理解中跨文化障礙的分析和應對[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2]鐘圣民 中學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分析[J] 江蘇教師,2011.04

第5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微技能;自主閱讀;有效閱讀

在日常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生對于科普類的閱讀文章不是望而生畏就是為完成閱讀任務而粗略閱讀或是被迫閱讀。有些學生會因為一些生詞、術語或長、難句而沒有耐心將文章完整地閱讀,只是斷章取義地完成閱讀任務。甚至有的學生只是閱讀題干,憑借自己的猜測而完成閱讀任務。基于此現(xiàn)狀,在和學生心靈溝通、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筆者不斷摸索、探究、嘗試新的做法,現(xiàn)將我的具體做法和各位同行一起分享。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借助媒體激發(fā)興趣,點滴積累。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借助媒體,拓展學生的自主閱讀內容。利用自主學習時間或課前給學生播放相關閱讀文章的視聽資料,如:TED演講,名人演講或是帶有英文解說(有時是帶有英語字幕)的動物世界等節(jié)目。既給學生看似枯燥的科普閱讀提供放松的機會,同時利用此活動讓學生或多或少地了解科技創(chuàng)新或是科技造成的社會影響等方面的話題,至少學生可以掌握幾個新詞匯或了解一些術語。其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課前朗讀他們在相關雜志上閱讀的科普文章或是播放他們手頭已有的Video進行展示。實踐證明,有些家長特別愿意從網上為自己孩子下載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或是動物世界的Video,然后由學生拿到學校一起讓全班學生觀賞,激勵孩子堅持了解有關科技或新聞方面的知識,為學生自主閱讀提供便利。

二、針對性的微技巧點撥

在學生課堂限時閱讀20分鐘左右的基礎上,在每周特定的18~20分鐘的科普閱讀文展示交流中,學生以活動小組形式,定時、定量、定人進行閱讀分享。我的切身體會是: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教師3~5分鐘的微技巧點撥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的技巧點撥分為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步:了解文本特征:科普文章的體裁通常為說明文。了解題材:通常為Popular Science and Modern Technology。第二步:了解文本結構??破瘴慕Y構嚴謹、邏輯性強。通常由Introduction(導語)、background (背景)、Main body (主體)和 End (結尾)四部分組成。往往首段是主題段(主題明確), when,where,who,what and how(什么時間,在哪里,誰做了什么樣的研究,研究的結果或開展情況,如何展開)。在以后的段落中論證主題的事實邏輯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段落清晰。但是,在文本中通常句子結構較為復雜、長難句較多。第三步:詞匯的特點及應對策略,科普文中的詞匯具有單一性和準確性。詞匯的意義比較穩(wěn)定、單一,不帶感彩。因此,依據文本特點,鼓勵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讓學生明白,科普類文章的讀者是學生,是大眾人物,所以語言力求淺顯易懂,作者會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某種科學現(xiàn)象、科學道理或研究發(fā)現(xiàn)。所以要有信心,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大膽推測的能力。

三、有效利用教材的閱讀文本

現(xiàn)行教材就是很好的閱讀典例,認真研討,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科普文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有效途徑。以外研版必修1 模塊5 A lesson in a Lab 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為例。該部分簡單介紹了金屬的氧化反應并列出了顯示部分金屬活動性能的表格,使學生了解和學會使用與科技、實驗有關的詞匯和知識,學會用英語表達相關的話題。學生因為對這些金屬的英語詞匯不熟練并且很枯燥(科普文的詞匯意義比較穩(wěn)定、單一,不帶感彩)或者認為自己已經通過化學知識了解了表格的內容,所以,閱讀積極性不高,而且讓學生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金屬的氧化反應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授此課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時,在學生限時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筆者在課堂上是這樣展開的:(課堂實錄)

Teacher: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learned in Chemistry, which metal reacts the most with oxygen and water?(學生幾乎用漢語統(tǒng)一回答。)

Students:鉀、鈉、鈣、鎂、鋁、鋅、鐵、銅。(我微笑并肯定學生的表現(xiàn)。目的是激活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加深語言運用的真實感,創(chuàng)設閱讀背景。)

Teacher:Excellent!You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Chemistry, would you please express the names of these metals in English as fluently as in Chinese?(學生表現(xiàn)出緊張并同時從課本第44頁的表格中尋找信息。筆者抓住契機,及時借助多媒體幻燈展示,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幸運數字,然后鏈接金屬元素圖片及其英語表達方式,同時抓住學生因具備化學知識的背景而滿懷信心的心理,讓學生感知、讀會枯燥的與實驗有關的詞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信心。)

Teacher:Do you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ords and their symbol of elements?

Student 1:The chemical element symbol is different from the spelling of the words in the table.

Teacher:Excellent,a careful boy,thank you!

Teacher:Now,it’ time for you to predict what type of this passage.(推測文體類型的過程中了解文本結構及特征。)

Student 2: It is an experiment. It belongs to exposition.

Teacher:Yes, an expository writing. Now read passage A and entitle it according to activity 2 on page 44.(在學生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文體的了解來概括文章主旨。)

Students:The Reaction of Metals with Oxygen.

Teacher:Great!Look at Passage B on page 45,according to the title 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 and the bold words in the passage, do you know how many stages there are in 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What is the correct order to describe the stages of a scientific experiment?(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結構嚴謹、邏輯性強的文體特征,上面的問題迎刃而解。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及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認真閱讀第一段,把握文意。了解實驗報告的步驟aim,apparatus,method,result and conclusion,在此基礎上開展細節(jié)性閱讀,抓住關鍵詞或關鍵句,有針對性地完成閱讀任務。

四、拓展性、針對性閱讀

我深刻體會到,提倡學生讀一些課標要求的話題類科普文,如:環(huán)境與污染、太空與海洋、科技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者醫(yī)療與衛(wèi)生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解題準確率,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的樂趣。另外,選擇有代表性的高考真題對學生進行真題實戰(zhàn)演練并進行技巧點撥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有效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第6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論文摘要:高師音樂教師教育質量,既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完成,也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專業(yè)技能的嫻熟,而是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機構所培養(yǎng)的人才綜合素質的高低及其可能顯現(xiàn)的程度。在社會監(jiān)控和高校自律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構建完善的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體系,是教師教育質量獲得根本保證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師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面臨生源狀況不盡如人意和師資水平不高的雙重危機。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面臨的困境與其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密切關系。因此,提高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穩(wěn)步地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制度的保障機制。

一、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有制度做保障

教師教育質量是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音樂教師教育質量既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完善,也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專業(yè)技能的嫻熟。雖然目前對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還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和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從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上看,音樂教師教育質量主要體現(xiàn)在所培養(yǎng)的人才綜合素質的高低及其可能顯現(xiàn)的程度。目前,人們對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要求,包括對專業(yè)知識的特定要求,對專業(yè)技能的特定要求,對從事音樂教育職業(yè)的基本道德、職業(yè)意識要求,對職業(yè)理想、職業(yè)追求的要求,對促使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和諧轉化為育人、娛人活動的特定能力要求。而實踐表明,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諸多要求,在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教育制度框架內,實現(xiàn)提高的空間十分狹小。

面對現(xiàn)實的嚴峻挑戰(zhàn),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對音樂師范生培養(yǎng)制度進行了創(chuàng)新,鼓勵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做”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制度的激勵下,我院建立了研究型學習環(huán)境、實踐研究性學習制度。建立研究型互動式學習模式,旨在體現(xiàn)其教學主體與教學目的的不同,其獨特之處是學習的小組模式和互動模式。小組模式即以小組為學習的單元組織;互動模式即教學活動采取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交流互動的方式。通過采取小組模式和互動模式,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實踐表明,建立研究型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提高音樂教學實踐能力,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內涵把握以及對本專業(yè)職業(yè)價值的理解。

在傳統(tǒng)音樂教師教育制度下,經過數年的職前教育,仍有一批音樂師范畢業(yè)生難以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和不斷變革的需要。為培養(yǎng)服務基礎音樂教育的合格音樂教師,我院制定了教學開放性制度,即根據基礎音樂教育的需要和現(xiàn)代音樂教師教育的新理念,對課程進行改革。其改革的主要舉措有:一是壓縮與基礎音樂教育關聯(lián)較少的課程的課時數,同時,大量開設新課程。要求學生加強自主學習時間,再配合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習時間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優(yōu)化音樂專業(yè)知識教育、音樂教師職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三大板塊的整體結構。二是拓展并優(yōu)化音樂教育學的課程結構,構建內容更加寬泛的音樂教育學學科群。如開設“鋼琴伴奏”“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省級優(yōu)秀中學音樂教師示范課”等課程。三是加強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檢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期中專業(yè)會演和“周周練”班級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匯總上報,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存教育問題的思考,促進教育活動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教師教育質量的良性發(fā)展制度。

實踐表明,激勵性、開放性的教學制度,有利于激發(fā)教師教改的積極性,有利于強化教師對音樂教師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認識。由此可知,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有制度做保障。當然,制度包括外部的制度和內部的制度。在目前的辦學條件下,外部制度是提高音樂專業(yè)教師教育質量的基礎,內部制度的建設和完善程度是教師教育質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二、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

影響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生源狀況和師資水平。因此,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制度體系的完善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構建優(yōu)質生源保障的制度體系。優(yōu)質的生源依賴于制度的保障。沒有制度的保證,就沒有可預見的、有秩序的行動??梢哉f,進行音樂教師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是師范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教師教育制度是否健全,對能否實現(xiàn)教師教育質量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源的優(yōu)質化得益于正確的辦學理念與制度的創(chuàng)新,為此,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眾多高校音樂專業(yè)擴大招生規(guī)模時,我院仍堅持適度的招生規(guī)模,強化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以吸引優(yōu)秀生源為要務。第二,建立“教育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吸納校內外專家和來自社會一線的管理人員參與我院諸如招生計劃、專業(yè)設置、課程開設等決策過程,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規(guī)格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以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第三,就外部制度而言,優(yōu)質的生源,依賴于國家和社會完善發(fā)展教師教育的戰(zhàn)略。優(yōu)先發(fā)展,不僅體現(xiàn)為辦學條件的優(yōu)先,還體現(xiàn)為實行師范生教育制度的優(yōu)先。應該說,教師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是吸引優(yōu)秀生源的重要保證。就內部制度而言,應該通過實行師范專業(yè)與非師范專業(yè)的“合理流動”,鼓勵一些非師范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調整到師范專業(yè)學習。同時,也允許一些缺乏教師特長的師范學生進入自己喜歡的非師范專業(yè)學習。

此外,我院還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對課堂教育實踐科目的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成績,加強教師專業(yè)的實踐技能訓練,著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為基礎教育輸送高質量應用型的合格教師。注重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實踐方式,加強視頻案例、課例研究、角色扮演、現(xiàn)場教學、綜合示范能力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加強對學生教育實踐設計的評估與指導。不斷規(guī)范對學生的教師入職培訓和考試,完善其教師入職教育的質量保障機制。確保學生在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之前,修滿規(guī)定的實踐性學分,完成教育教學技能的各項訓練,達到入職從教的基本標準和要求。

第7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景創(chuàng)設 藝術性 實效性

一、小學閱讀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的意義

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工作中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比較常見的方法,這種情景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意義。

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能夠將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的拓展,通過教師設定的情境結合閱讀文章的文字內容,能夠讓小學生對晦澀的文字內容產生感性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從教學興趣角度來看,單純的文字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會顯得冗長復雜,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面對長篇的閱讀文章容易對文章產生厭煩的情緒,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根據閱讀的文章內容設定相應的情境,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反感情緒,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興趣的鼓舞下,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學情境藝術性和時效性創(chuàng)設的途經分析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得發(fā)展過程中,閱讀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的奠定有著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缺乏利用多種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的途徑,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單一,影響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提升情境教學的藝術性和時效性,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好情境設計

閱讀教學情景設計的一個最重要途徑,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小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能力比較低,他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面對一些社會問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通過設定生活中相類似的場景,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比較常見的敘事類文章閱讀,這類文章通常需要學生發(fā)揮比較強的感性思維去理解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或者通過發(fā)散思維來對事件進行客觀的評價。因此,往往這類敘事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深度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作為教師,對于這類敘事文章的情境設定的把握方面,就需要根據具體的文章內容人物情節(jié)等等給學生進行情境的設定,可以列舉一些學生身邊比較常見的人物,事件等案例,選擇與閱讀文章事件內容具有接近性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身邊的案例來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需要教師發(fā)揮藝術思維,在充分理解閱讀文章內容思想的基礎上,更好的對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同時,需要教師有生活經驗,注重對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件等給學生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幫助教學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

(二)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培養(yǎng)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發(fā)展中,需要小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但是,相比于傳統(tǒng)的書本內容,小學生對于一些文字知識以外的內容更感興趣。通過書本內容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并不是一個最有利的教學方法,還是需要小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進行學習。

未來在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在書本文字內容閱讀教學之外,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對于一些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閱讀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字內容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備,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等展現(xiàn)古典名著的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影視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內容,這樣,也能夠從保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強化課堂活動帶來的閱讀理解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更加重視課堂活動的重要性,發(fā)揮課堂活動給閱讀理解教學帶來的積極意義。未來,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教學的內容具體情況,針對性的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如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扮演等,對于一些情景內容比較突出的文章,通過不同的情景的設計和渲染,引領學生進入到這個活動內容中來,通過親身的感受來具體實踐課堂閱讀理解活動情況,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課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關鍵點來設置具體的活動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工作中多和學生接觸,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只有這樣,才能夠選擇更加適當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教師策劃組織活動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對活動有一個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全面的對活動進行策劃和補充,保障整體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關注,并且吸引學生加入到具體的課堂活動中來。

三、結論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方面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閱讀文章教學的整體把控,同時,也能夠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將小學生帶進一個更加有吸引力的環(huán)境中,提升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生的發(fā)展。

第8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備課式文本解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教師會用很多方式解讀文章,本文介紹了其中一種——備課式文本解讀,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總結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提高備課的水平,讓教師指導自己需要教授哪些內容,設計教學步驟,以文章為基礎,與學生對話,互相交流。

一、略讀了解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教學素材

備課式文本的解讀會先梳理文章的脈絡,從中找到教學素材,根據教學素材選擇教學方式,最后會進行教學總結。

1、以整體入手

教師會預先通讀全文,從全文中找到文章主要表述的內容,發(fā)現(xiàn)每段和每段之間具有的關聯(lián)性,圍繞文章的題目,分析全文,在腦中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進行復述,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文章劃分出多個層次。課文是備課的基礎,以此為基礎,達到語文的目標,掌握學習的能力和技巧,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其所要表達的概念,傳授語文知識[1]。

2、從局部入手

從局部入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即把握文章的文本的特征,突出語文能力。文章的文本特征是指,通過備課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推敲出作者用某個字或詞的用意,以及某段文章為什么在這個位置,分析為什么會用這個標題作為文章的題目,總結文本特征,從而確定可以培養(yǎng)學生哪些語文能力。突出語文能力則是需要考慮文章想要向學生傳達什么,或是學生通過學習,可以養(yǎng)成哪種語文能力,同時,要注意學生真正需要什么,現(xiàn)在還不會什么,從而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增加練習的機會。

3、回歸整體回歸整體則是把相關的教學元素串聯(lián)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語言表達出來,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遷移,圍繞語文教學。

二、細讀了解教學特點,制定教學內容

細讀文章要求教師不會借助任何參考資料,只是單純的讀文章中的文字,再多次閱讀,發(fā)現(xiàn)文章中文字描繪的細節(jié)。

1、細讀文章文字

教師在備課階段,不會翻閱任何的教參,也不會管文章中的圖片、生字及課后習題等內容,有時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會把文章打在紙上,便于日常閱讀,這種方式能讓其發(fā)現(xiàn)文章的基本內容,就像是《月光曲》這篇文章,教師會適當調節(jié)課文文字的大小,讓其呈現(xiàn)在一張紙上,便于通篇閱讀[2]。

2、提高閱讀的敏銳感

教師之所以會先把自己作為讀者,閱讀文章,其目的是教師讀過文章后,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發(fā)現(xiàn)文章中多次讀不懂的地方,整理文章給出的信息,提高自身閱讀的敏銳度。比如《月光曲》這篇文章,第一遍讀會形成一種理解,打破了自己之前對文章的預想,根據第一遍閱讀的理解,認為前半部分文章很容易理解,而后半部分內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到了第二遍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中一些細微地方的描寫,把文章劃分出更多的層次。教師之所以可以記住自己初次閱讀與二次閱讀的感受,是因為他會抓住自己的敏感點,注意細節(jié),看哪些細節(jié)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與學生相符的教學內容。

3、多次精讀

每位教師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有自己的備課方式,但通過多次閱讀文章,從不同角度理解,是小學教師必須運用的備課方式[3]。比如,有的教師會利用早上的時間閱讀,有的則會在中午或晚上閱讀,會閱讀文章的整體脈絡,也會閱讀文章中某一部分。同時,有的教師每次從不同角度閱讀文章,都可以解答或增加閱讀遇到的難題,發(fā)現(xiàn)自己感到疑問的地方。就像是《月光曲》這篇文章,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盲女孩的心性,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中語段的過渡,像是文章作者與讀者做游戲一樣。

三、多次讀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發(fā)現(xiàn)課文教學點

備課式教學是總分交替的過程,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到內容,反復解讀文章的思想。這種方式可以檢驗教師閱讀教師是否全面,根據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調整教學的順序。

1、檢驗閱讀教學是否全面

閱讀具有一定的難度,它是指讀者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內涵,確定文章的邊界,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教師理解文章內容時,可以從三方面著手,其一是文章描寫的內容,其二是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其三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真正從這三方案著手,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對文字的敏感,讓其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信息。

2、調整教學點的前后順序

通過閱讀找到文章中教學的信息點,會讓教學做“加法”,但如果從文章中發(fā)現(xiàn)多個教學點而沒有有效安排,就會讓教學做“減法”,延長了教學的時間。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點,確定教學點中包含的價值,調整教學點的教學順序,適當取舍,讓學生掌握語文能力,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延伸[4]。

3、讓課堂教學變得統(tǒng)一

經過檢驗閱讀教學是否全面,調整教學點的前后順序兩個教學順序后,教師要收集課上講解的教學點,讓每個獨立的個體變成一個整體,也就是把“1+1+1+1”變成一個數字“1”,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但備課式文本解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圍繞學生展開教學,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深入教學,從細節(jié)著手,對學生的“學”有真正的理解,讓教學活動有序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備課式文本解讀的教學滲透,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略讀了解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教學素材,然后細讀了解教學特點,制定教學內容,最后是多次讀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發(fā)現(xiàn)課文教學點,讓學生掌握語文技能,優(yōu)化教學。

作者:陳娜 單位: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學校

參考文獻:

[1]李玉貴.備課式文本解讀的教學審視——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110-118.

[2]劉實中.文本解讀需基于學生視角——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考試與評價,2015,12:139.

第9篇:語文閱讀文章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閱讀是考察語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教育的不斷改革發(fā)展中,閱讀受到的重視越來越高,閱讀被普遍認為是語文知識的重要體現(xiàn)。在閱讀中會涉及到許多語文知識,因此,語文的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教師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更加的需要方法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過于被動

在課堂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將閱讀中的問題,包括詞語,句子,生詞等都進行講解,學生則省去了很多查詢的過程,對于閱讀中的知識進行被動接受。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機械的將一些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例如《掩耳盜鈴》的閱讀教學,大部分教師在將閱讀內容進行講解之后,直接告訴學生們該篇閱讀的寓意是: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情卻硬要掩蓋。這樣做的效果使學生生硬接受,不能很好的吸收,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思考,降低了學習效率。[1]

2、沒有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

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前,都會進行備課,但是對于教授的閱讀文章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只是遵照參考書的要求進行簡單的整理概括,這樣導致教師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缺乏時效性。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許多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時,不能設定正確的討論的題目,導致學生們的討論只是表面現(xiàn)象,起不到實際效果。在《沒有喝彩的工作》的閱讀講解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是先對文章的生詞進行講解,然后是精度講解文章的含義,在通過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同學們參與討論,看似達到了效果,卻也是生硬的讓學生接受,沒有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在這篇閱讀要掌握的真正東西是什么。

3、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被淡化

在閱讀教學中,一般情況下都是老師擔任主講的角色,教師往往將自己的閱讀思想和閱讀經驗強加到學生身上,而學生自身缺少對閱讀文章的感悟和思考,只是以聽懂老師的講解和被動的進行閱讀訓練為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不到提升,導致閱讀能力普遍不高。

4、課外閱讀沒有明確的方向

學生對于閱讀往往都有很深的興趣,但是由于閱讀教學的公式化,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閱讀的方向,沒有計劃,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長期以來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夠,對于感興趣的就讀完,不感興趣的就是簡單地翻閱,不能很好的為課內閱讀教學進行素材的積累。

二、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實踐策略

1、重視預習的實踐性

閱讀教學中的預習,是要求學生們在已經掌握的語文閱讀知識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自主學習,實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的遷移。對于預習的實踐,教師要提供預習提示:首先了解文章的社會背景,其次對于文章的生僻字進行查詢,對文章段落進行標注,分段,對課后習題先自己進行整體的把握,找出文章中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同時在預習中,還可以進行開放式的實踐性預習,讓同學們對于文章的背景,作者等進行查詢,增加同學們的閱讀知識面。在預習中,要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主動性,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動腦進行閱讀文章的體驗,增強小學語文閱讀的實踐性。[2]

2、重視讀書的實踐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主要要對學生的讀書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聽教師講書。重視讀書的實踐性,要重視感知性初讀、感悟性細讀以及欣賞性精讀的實踐。在初讀時,要對閱讀文章進行整體上的感受,明白文章講的是什么。講解《紫羅蘭》時,教師要讓同學們大聲的誦讀,或者是分段讀,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在讀的過程中讓同學們明確紫羅蘭的形態(tài)、顏色、樣貌;在細讀時,就要有目標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畫,多重感受,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和詞語,哪段寫的好,為什么等;在精讀時,就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情感,使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在《慈母情深》閱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們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對于感情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可以進行示范。重視讀書在初讀、細讀和精讀時的實踐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聽說,讀說的結合實踐

聽說的閱讀實踐要求以聽為基礎,以說為中心,讓學生在聽清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回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要簡潔明了,并且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問除了文章中的小畫家們,你們還能想到其他的動物在雪地里可以畫出什么樣的圖案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進行回答。在讀說的閱讀實踐中將誦讀和口頭表達進行有機的結合。主要包括初讀時的概括,細讀時的精說,品讀時的評說,誦讀時的辯說,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更利于語言的組織。[3]

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對于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模式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促進作用,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翠云.談小學語文閱讀技能與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5(2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