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意見的格式范文

意見的格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意見的格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意見的格式

第1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微仰 晴空的寂寥

所求的眼淚你的躑躅

陷入的僅僅是你的愛里面

你的永遠我的路過習慣就好

Part.two、

在那個街口的某個轉角

唯一停留下的腳步已黯然消逝

你的夏天蠲免我的青春

踏過的 已經(jīng)是彼此的詮釋

Part.three、

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

彼此之間只不過是個路人

走過的 成為彼此的一段長長的距離

離起點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倔強的我 顛覆了最初

Part.four、

閉上雙眼,你曾說你會握緊我的手

可你卻中途落跑了

留下我孑然一身

我看不見 摸不著尋找你的那一條路

Part.five、

就是這樣,兩個不同世界的我們

演繹的不就是宿命的虧欠嗎

第2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是我的一個真實寫照。

一首簡單的詩歌,

傾訴了我心中的煩悶與不快。

一首簡單的詩歌,

引領著我從傷感中走向開朗。

一首簡單的詩歌,

教會了我如何應對任何困難。

一首簡單的詩,

抵得過任何長篇大論。

一首簡單的詩歌,

是我心靈最好的住所。

一首簡單的詩歌,

第3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Abstract: Imagery is also used in many English poems. When translating the poems into Chinese, the translator ought to first identify and interpret the imagery correctly and explor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n to make a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imagery on the basis of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in using imagery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 construction of imagery in the translated poems involves the translator's effort to represent the aesthetic innovation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form and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poems. Meanwhile, the translator ought to make corresponding alteration and adjustment considering the TL reader'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 In this way, the translated poems may well suit the TL reader's demand for a harmonious beauty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關鍵詞: 詩歌;翻譯;意象

Key words: poetry; translation; imagery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30-03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0年專項科研計劃項目(2010JK027);寶雞文理學院重點科研項目(ZK0819)。

作者簡介:王衛(wèi)強(1967-),男,陜西眉縣人,寶雞文理學院外語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英美文學。

0 引言

在詩歌的諸多美感要素中,意象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詩歌的靈魂和詩意存在的重要條件。由于意象的存在,詩才成為詩,而非日常的文本。注重意象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被介紹到西方之后,對西方的詩歌傳統(tǒng)產(chǎn)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并引發(fā)了以龐德為代表的美國文學史上的“意象派運動”,使意象創(chuàng)造和運用成為美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覺手法。雖然英美詩歌傳統(tǒng)在意象派運動之前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注意,但這并不能說英美詩歌中就沒有意象運用。實際上,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表達人文精神的詩歌,到十七、十八世紀的強調理性、溫和的新古典主義詩歌,到注重精神情感和想象力的浪漫主義詩歌,再到用試驗性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xiàn)人在工業(yè)化影響下的精神空虛的現(xiàn)代派詩歌,都可以從中找到各種意象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這為詩歌之美和恒久魅力增色不少。

意象是詩歌翻譯的基本單位,詩歌翻譯不僅要考慮意象的辨識、闡釋,而且要考慮在譯詩中意象的合理構建,這關乎譯詩的詩性是否能夠保存,原詩藝術效果是否能夠得以對應傳遞,譯詩讀者是否能夠獲得相似的審美體驗(即美感)等方面成與敗的關鍵。本文將從詩歌的意象概念出發(fā),通過分析英文詩歌中的意象創(chuàng)造,找出詩歌意象構建的有效方法,并對譯例做出評估和鑒賞。

1 詩歌中的意象

意象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中的“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意思是說:“有獨特見解的工匠,憑著意象來進行創(chuàng)作”[1]。通過后繼唐宋詩家的補充和發(fā)展,“意象”說逐漸完善。按照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詩人總是“立象”以“盡意”,“象”為“意”設。意象是一種復合體,它包含詩人對生活的理性認識和感性體驗,“意”通過“象”來呈現(xiàn)[2]。中國人講求的詩歌意境,可以通過意象排列組合疊加而在人的心理產(chǎn)生某種特殊的藝術效果而感受出來。例如馬志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由并置的12個意象構成,有一種自然顯現(xiàn)的關系構成了一個荒遠、古樸、寂寥的景致,生成了意味無窮的意境,從而表現(xiàn)出語言顯現(xiàn)的魅力[3]。

受中國詩歌意象傳統(tǒng)的影響,龐德在他的詩《在一個地鐵車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只用了短短的兩行:“這些面孔似幻象在人群中顯現(xiàn);/一串花瓣在潮濕的黑色枝干上”(江楓譯),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自己在巴黎地鐵車站下車后所看到的景象:他突然瞧見一張美麗的臉龐,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地出現(xiàn)。本來他已把這種印象用30行的長詩寫下來,但他有意地將詩所建成了現(xiàn)在的兩行,而每一行中都包含有感官體驗而產(chǎn)生的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美好的圖畫,這真頂?shù)蒙锨а匀f語。(Kennedy, 1990:73)這種意象的使用使詩歌產(chǎn)生了靈動、別致的詩歌之美。

那么,意象到底是什么?有人說是“表意的象”[4],有人說是“詩人對自我思想感情意念表達的間接性和對表現(xiàn)對象的陌生化的尋求”[5],還有人說是“一個情感的、引起讀者再創(chuàng)造形象的語言符號”[6],而埃茲拉龐德說意象是“在一剎那同時呈現(xiàn)一個知性和感性的復合體”[7]。從這些對意象概念的界定中,我們可以說意象具有幾個特點:一是意象具有二重性,即“意”和“象”、“知性”和“感性”;二是意象是將思想情感理念寓于物象之中,所謂“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具有隱喻性和象征性;三是意象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新穎性,是“陌生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給人特有的心理體驗;四是意象一般表現(xiàn)為語言。

詩歌的意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根據(jù)內(nèi)容,意象可分為自然的、社會生活的、人類自身的、人創(chuàng)造的、人虛構的等五種;根據(jù)人的感覺,意象可分為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動覺意象;按組合方式,意象可分為疊加意象、并列意象、拼合意象、輻射意象等;意象類型的劃分是相對的,是相互滲透的,具有“復合性”和“復雜性”特征[7]。

意象的美感之處在于,意象對于人類共通的情感進行了抒發(fā)宣泄,使讀者對生命有了進一步的感悟,是生命產(chǎn)生凈化和升華,是海德格爾所理解的“詩意的存在”[6]。意象通過一種移情投射,召喚人們按照自己的生命境遇闡釋藝術品[3],創(chuàng)造性的形成了自我獨特的生命意義。所以,研究詩歌意象是闡釋理解詩意存在的重要方面,也是研究詩歌譯作恰當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2 英詩中的意象及其翻譯

意象作為詩歌的基本單位,對于詩歌意境的產(chǎn)生有重要的作用。雖然意象運用是漢語詩歌的傳統(tǒng),但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在英語詩歌中意象的使用也不是沒有。當然,意象在英語詩歌中不像在漢語詩歌中那樣密集,詩行間的意象的相關性更大、獨立性較低,所能引起的語義聯(lián)想范圍相對較小。這樣,在英詩漢譯時,單個意象的處理相對輕松。但考慮到英漢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審美差異,譯者不能不做出一些努力處理詩歌意象的問題。而且,要達到美譯,譯者要更加注意原詩的審美交際意圖,也要考慮譯語讀者的審美期待,譯者的意象構建不可謂不是一項重大任務和使命。

約翰?多恩(1572-1631)是十七世紀英國風格獨特的“玄學派”詩人,采用極富想象力的比喻和奇怪玄妙的夸張手法來闡釋和強調他的詩歌主題。有時候,他的比喻新穎別致、令人稱奇,有時候又顯得夸張離譜、晦澀難懂。他的詩歌中也有意象的創(chuàng)設,不過與漢語詩歌不同,兩個意象是通過隱喻的方式并置在一起的,一般形成本體和喻體在不同“域”之間的映射[8]。多恩有一首詩《別離辭:節(jié)哀》,其中有這樣的意象并置:“兩個靈魂打成了一片”,“像金子打到薄薄的一層”;“就算兩個吧,兩個卻這樣/和一副兩腳規(guī)情況相同”(卞之琳譯)。在另一首詩《致死神》中則將死神比作是“命運、機會、君主、亡命徒的奴隸”,“和毒藥、戰(zhàn)爭、疾病同住在一起”(楊周翰譯)。一般情況下,英詩的意象在相鄰詩行間獨立性較低一些,比較容易使讀者在較小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語義聯(lián)想;而且英詩中在兩個意象間使用“像”或“是”之類的陳述詞的情況要多一些。在譯詩中,由于譯者經(jīng)常要滿足英詩的形式需要,所以保留這樣的本體和喻體并置的形式,并使用陳述詞。這樣做就使譯詩詩性在漢語讀者看來大打折扣。

在威廉?布萊克(1757-1827)的詩《倫敦》中,詩人運用了很多意象,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幅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者壟斷下道德墮落、身心腐敗、社會風氣淪喪的倫敦社會生活的真實場景,對詩人所處的時代人們的生存境遇做了澄明敞開式的描繪,給人以深刻而難于釋懷的審美體驗。詩中既有視覺的意象,如chartered street(chartered Thames,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every blackening church, palace walls, midnight street, new born infant's tear, marriage hearse等,又有聽覺的,如cry of every man, mind-forged manacles, every infant's cry of fear, chimneysweeper's cry, hapless soldier's sigh, youthful Harlot's curse等,每個意象就像畫家拿起畫筆在畫布上的一抹一涂,排列在一起,構成了倫敦社會的完整畫面(要知道,詩人也是個畫家,有大量的版畫作品)。譯文中對這些意象必然經(jīng)過譯者的精心處理和著力構建,否則肯定會影響到詩歌意境和情緒的順暢傳遞。有了譯者的努力,我們才可以讀到下面精美的詩行:

多少掃煙囪孩子的叫喊

震驚了一座座熏黑的教堂,

不幸兵士的長嘆

化成鮮血流下了宮墻。(郭沫若譯)

同樣是對倫敦的描寫,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在他的《倫敦,1802》中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詩歌意象,把倫敦比作“一潭死水”(stagnant waters),把自己對倫敦的感性認識用物象的形式象征性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指出他從法國返回倫敦后所感受到的虛飾和招搖:

…altar, sword, and pen,

Fireside, the heroic wealth of hall and bower,

Have forfeited their ancient English dower

Of inward happiness…

……教會,朝廷,武將,文官,

廟堂上的英雄,宅第里的公侯,

都把英國的古風拋丟,

失去了內(nèi)心的樂。…… (王佐良譯)

譯者在翻譯這幾行詩時,沒有簡單地將altar, sword, and pen, fireside, the heroic wealth of hall and bower等意象以字面對等的方式譯出,而是考慮到在特定社會文化語境下這些意象所產(chǎn)生的意蘊內(nèi)涵,根據(jù)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性特征,對意象進行了重建,使其更加適應譯語讀者的認知框架,做到意義之真和形式之美的恰當結合。

再看布萊克《掃煙囪的孩子》一詩中孩子對路人的傾訴:

They clothed me in the clothes of death,

And taught me to sing the notes of woe.

… …

And are gone to praise God and Priest & King,

Who make up a heaven of our misery.

他們就把我拿晦氣的黑衣裳一罩,

他們還教我唱起了悲傷的曲調。

…………

就跑去贊美了上帝、教士和國王,

夸他們拿我們苦難造成了天堂。(卞之琳譯)

原詩中用了the clothes of death, notes of woe, God, Priest, King, heaven,譯者分別譯為:晦氣的黑衣裳,悲傷地曲調,上帝,教士,國王,天堂等。應該說譯者的意象構建恰到好處,不但準確傳遞了是人的意念和情感,而且在感性認識上做到了與原詩的對應,而且符合漢語讀者的認知體驗,有利于他們產(chǎn)生符合原詩交際意圖的語義聯(lián)想。特別是the clothes of death的處理,譯成“晦氣的黑衣裳”不但在語言形式和音韻效果上非常恰當,而且用“黑衣裳”這一意象更能觸發(fā)譯詩讀者的文化系統(tǒng)和心理圖式。

3 組合意象的翻譯:以《過沙洲》為例

意象組合構成意境,并列在一起的意象在相互間產(chǎn)生被約束的心理表征,共同接近主題。組合起來的意象具有了趨同的引申和比喻意義,相互照應,表現(xiàn)出相同范疇的共有特征。在翻譯中,譯者不光要考慮單個意象的翻譯,而且要考慮組合意象對詩歌主題的支撐作用,單個意象的處理不可能脫離了主題傾向性的制約,不可能不考慮并置組合的意象間的相互影響。譯者在詩歌翻譯中要抓住核心意象或意象組合,在譯文中加以變通或重建,即所謂的協(xié)調或調適性重構。

英國十九世紀著名詩人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勛爵(1809-1892)的詩歌《過沙洲》中擁有豐富而意味深長的意象和意象組合:

Crossing the Bar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st home.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

When I embark;

For though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過沙洲

夕陽墜,晚星出,

一個呼聲喚我多清楚!

河口沙洲莫悲哭,

當我出海去。

海深邃,洋空闊,

流水似睡靜無皺。

滿潮水悠悠,

潮來深??傢毣仡^流。

暮色降,晚鐘起

鐘聲之后便是幽幽夜?

離別時分莫哽咽,

當我登船去。

人間小,人生促,

這潮卻能載我去遠方。

但愿當面見領航,

過了沙洲后。(陳維航譯)

《過沙洲》這首短詩共十六行,采用了隔行韻,讀起來朗朗上口,音韻優(yōu)美,意境盎然,顯示了詩人注重本能和自然的特點。這是丁尼生晚年的作品,雖不是最后一部,但被視為詩人辭世時的告別作。詩人對自然中事物的屢屢關照,隱喻出詩人內(nèi)心的對晚年人生境遇的直覺和頓悟,將感性與知性在自然萬物的身上結合起來,表達出詩人對死亡的期待和無所畏懼的本能狀態(tài)。對詩人來說,死亡就像那神秘的海洋,自己就像那離岸遠行的旅者,通往死亡的神秘海洋的旅途既莊嚴又歡快。

一般說來,英文詩歌首先在語言表現(xiàn)出形式上的完整,其次是單個意象在詩行間的獨立性要差一些,是讀者產(chǎn)生的語義聯(lián)想的范圍也小一些。雖然如此,《過沙洲》這首詩比較獨特,前兩行詩就已短語形式并列出三個相對獨立的意象:sunset(夕陽)、evening star(晚星)和one clear call(一個清楚的呼聲),預留出較廣闊的感受和思想空間,節(jié)奏上也短促有力,節(jié)奏感強,用簡筆畫的手法很快勾勒出詩意畫面,創(chuàng)設出悲壯而又自信歡快的詩歌意境。隨后的詩行中,詩人繼續(xù)使用語海洋有關的意象,用twilight(暮色)、evening bell(晚鐘)、the dark(黑夜)、bourne of Time and Space(時空界限)隱喻悲壯的人生暮年;用tide(潮水)、boundless deep(無邊無際的深海)、flood(潮水)等隱喻死亡的歸宿,毅然決然而且歡快、無所留戀。

從譯詩中可以看出,譯者并非簡單地在英漢雙語間移植意象,而是根據(jù)意象的組合疊加,重構出適合漢語表達形式的意境,使譯詩更顯得意蘊優(yōu)美、意境深遠、音韻動聽自然,具有漢語古詩詞的韻味和氣象。譯者對意象的處理不是孤立的進行的,而是用重組和調整的方式進行的,因此譯詩中就有了這樣的表達意象的詩句:“夕陽墜,晚星出,/ 一個呼聲喚我多清楚!”“海深邃,洋空闊,/ 流水似睡靜無皺?!薄澳荷担礴娖?/ 鐘聲之后便是幽幽夜?”“人間小,人生促,/ 這潮卻能載我去遠方?!弊g詩將原詩的語言風格、韻律特征、意象特征和意境特點都恰當?shù)卦佻F(xiàn)出來,這為讀者提供了獨特的審美享受,從而豐富了他們的審美體驗??梢?,詩歌翻譯中對并置意象的調適性重構極為重要。

4 結語

意象是詩歌審美的關鍵因素之一,意象的翻譯關系到詩美的傳遞。由于中西方詩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和語言形式的差異,對意象的重視程度和意象的運用技巧也有不同。如何在詩歌翻譯中恰當傳遞意象的形式和意蘊,對于詩歌之美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關系。特別是組合意象的處理,因為事關意境的再現(xiàn),譯者需要在在準確把握原詩意象和意境的基礎上,通過考慮譯語讀者的美感體驗習慣加以變通或重構,對組合意象進行協(xié)調或調適性重構,以便使譯詩達到意蘊、情感和音韻上的和諧之美。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2]李小平.中西方詩歌意象比較研究[J].中州學刊,2010,(1).

[3]牛宏寶.美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鄭新安.論詩歌意象的創(chuàng)造[J].鄭州大學學報,2007,(4).

[5]鄒建軍.論詩歌意象的審美特性[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9,(4).

[6]魏全鳳.詩歌意象美的傳遞――以唐詩英譯為例看詩歌翻譯[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6).

第4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臺灣的一些老舊建筑,比如傳統(tǒng)的四合院、日據(jù)時期留下的官舍等。這些建筑如果屋瓦毀損了,一般就用很簡單很便宜的鐵片去搭蓋。很少有人會按原先建筑的形式,用原來的建材、風格去修復,這其實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漠視,因為從沒有人認為恢復古厝的外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幾乎沒人實際這么做。四年前(距今為七年)當我初次來北京時,我發(fā)現(xiàn)北京很多胡同、四合院都在拆,因為要迎接奧運。那時候我和出版社的人去那些待拆的胡同撿拾門牌,比如刻有“××胡同”的門牌,我喜歡那種帶著舊時記憶象征性的小東西。雖然知道拆掉那些老舊胡同是為了整個城市建設的需要,可我心里還是覺得很可惜。因為“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象征,也是一種城市氣質,一種有形的文化資產(chǎn)。另外,“胡同”也可以說是北京這個城市的面孔與身份證,因為有時候我們會將“胡同”此名詞符號等同北京,看到“胡同”會想到老北京,談起老北京怎可能避掉“胡同”呢?

當觀光客來到上海、香港、臺北、北京等華人聚集的城市鬧區(qū)時,只要不把鏡頭對準那些具有象征性的地標,如上海外灘、臺北101、香港夜景以及北京胡同等,你有時可能會分不清楚你現(xiàn)在位于哪個城市,尤其是越熱鬧越繁榮的地區(qū)越分不清,因為它們所有建筑結構都是西式的,所有的大樓都是玻璃帷幕及鋼骨結構,每個城市的景觀都很像。上述那些城市的市中心都只有林立高聳的建筑而沒有細致的城市文化。胡同是北京的一種象征,外地人來北京看到胡同會感受到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歷史感。當然,不拆這些胡同無法大幅度地去建設或改進交通,這也是兩難。其實剛開始我老覺得那些舊建筑拆了可惜,但后來發(fā)現(xiàn)如果不拆,它們整體看起來也是破破舊舊的,散發(fā)著一種家道中落的破敗感覺,是一個衰弱的王朝的象征,外觀老舊斑駁,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如果你拿老北京的城市鳥瞰照跟捷克布拉格的鳥瞰照兩相比較,你就會很清楚我在說什么了!那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呢?是我們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根本就不適合現(xiàn)代生活的需要嗎?

我小時候看過一些歐洲小鎮(zhèn)的風景明信片,當時以為那只是為了拍照印刷好看,而特地去找來很罕見的景致,目的也只是為了讓畫面更賞心悅目。一直到后來才知道,風景明信片里的村莊是真的都有人居住,那不是歐洲版的中影文化城,它們是一整個村莊、一整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的風景都是如此的美。我以為明信片上美麗的風景只是在取景時回避掉某些角度,只單拍這個景(比如一座古堡、一段城墻),就像被美工編輯過的電影海報一樣。后來看了一些在歐洲取景的電影,借由鏡頭三百六十度的回轉,發(fā)現(xiàn)它們整座村莊、整個城市都是一種統(tǒng)一的色調與建筑風格。臺灣的老建筑通常只是得到“點”的保留。所謂的“點”就是一棟獨立的建筑物被評為三級古跡,但附近就只有它孤零零的一棟古跡而已,在它旁邊很可能是一棟鋼筋水泥的玻璃帷幕大樓。古跡旁邊的景觀視野通常并沒有被重視與限建,所以對古跡的保護,很難形成一條線、一個面。當然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臺灣根本也沒有年代久遠且數(shù)量龐大到能夠讓人連成一條街的古建筑群,更別說能夠形成一個像村鎮(zhèn)一樣大面積的古城區(qū),這是做夢都不會發(fā)生的事。

歐洲有很多中世紀的古建筑,它們數(shù)量龐大到輕易就能連成一條街,以及一個構成一個面形成村莊。歐洲對于城市建筑的外在色調,很重視其一致性,在蓋新的建筑時,會考慮到建筑物本身與周遭環(huán)境的配合,譬如建筑物外觀的顏色、風格,不能太突兀。整個城市的規(guī)劃和外形是一致的。像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市基本調性,就是紅瓦、白墻,整齊的天際線,猶如童話世界一般。而同樣都是老建筑,北京胡同的高度通常都只有一樓高,就算不拆,外觀上也很低矮,不會很新穎。北京胡同的基調就是灰色的,屋頂?shù)耐吲c墻上的磚都是同一種色調,一種保守而沒有生氣的“灰”。

第5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丁磊在2000年跟我說過,他當時上市如果再晚幾個星期,當時就沒法上市成功。如果當時丁磊沒有成功上市,那么我說不好他現(xiàn)在做什么,肯定還是個牛人,可能對互聯(lián)網(wǎng)失去希望,干脆去養(yǎng)豬了吧。

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在中國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業(yè)界經(jīng)常有“三座大山”的說法。因此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要比美國和其他發(fā)達國家以及發(fā)展中國家更難。我把成功定義為企業(yè)成功的退出,投資人得到至少3倍的回報。以這個定義為標準,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成功的機率很小。如何成功?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最近想談談我心中的三個關于成功的基本要素。

第一個要素:堅持

我喜歡問我們公司的新人一個問題:在某一專業(yè),必如說某項樂器,某項體育項目,要成為世界級的專家和競技者,需要花多長時間?有同學說十萬個小時,但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邏輯,因為如果平均每天花費3小時,那么需要100年。正確答案是1萬個小時。

計算下來,如果花費1萬個小時來達到目標,每天付出3小時,那么達到世界頂級水平需要8—10年。我喜歡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是“1萬小時”,而不是5千或者3萬。答案是,對普通人來,1萬個小時的練習,意味著人類堅持的極限。只有到了極限,你的競爭對手才會逐漸放棄,你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因此,成功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堅持。要成功,就要把你的競爭對手甩在后面,而這一點上有時候就是靠時間來“耗著”,等別人沒有耐性、堅持不下去了、自亂陣腳了,找別的、更大、更時髦的領域去了,那么你很有可能就是堅持到最后的勝利者。

第二個要素:謙虛

為什么要說謙虛呢?千橡到現(xiàn)在開了十年,十年來一路上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每一次心里感覺非常好的時候,幾乎馬上就倒霉了。

例如我們2003年最開始做無線增值業(yè)務,當時月營業(yè)額非常高,最高每月達到600萬,對于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公司而言是非常大的收入,我們非常興奮。但是,因為整個行業(yè)的基礎不牢,2006年以后我們自己的無線增值業(yè)務以及整個SP行業(yè)都迅速下滑;2006年Web2.0熱潮的時候,我們是個旗幟,貓撲要上市的消息叫的很響。但由于擴張?zhí)?,基礎不牢,也擱置了。

幾次下來我的總結是,成功是小概率事件,來之不易。取得階段性勝利后,在對市場和公司自身能力的判斷時特別容易失誤,這個時候,一定要“夾著尾巴做人”,千萬不能得意,因為勝利的時候,失敗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第三個要素:警惕失敗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說過,“我最希望知道的事情,是我會在哪個地方死掉,然后我就不去那個地方”,大部分人對這句話會心一笑,覺得有理,但過幾天后卻也不太清楚為什么有道理。最開始我也沒有完全想明白這句話,但是我認為這樣一個牛人說這話必然有其道理,就不斷地想,后來我琢磨出原因了。

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有兩種方法提高成功機率:一是不斷地做正確的事情增加成功率,二就是避免錯誤的事情降低失敗率。知道“我們會在哪個地方死掉”然后“不去那個地方”,就是要降低失敗率。

大部分公司是怎么死掉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錢花完了,但沒錢只是表象,更多的是由其本質的原因決定的。中國人在治病的時候是“治本為先”的邏輯,首先去思考更本質的問題解決辦法。

但我的想法是,解決本質問題非常難,如前面兩個要素所說,成功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好比治病要治本不容易。在沒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時候,就先治標。感冒了先吃片阿司匹林,先把癥狀挺過去,幾天之后,身體的自然抵抗力基本就能把感冒搞定了。

丁磊在2000年跟我說過,他當時上市如果再晚幾個星期,當時就沒法上市成功。如果當時丁磊沒有成功上市,那么我說不好他現(xiàn)在做什么,肯定還是個牛人,可能對互聯(lián)網(wǎng)失去希望,干脆去養(yǎng)豬了吧。所以網(wǎng)易當時治病先治了標,有了錢,多挺了幾年,機會來了,抓住了,公司就做大了。

成功既然是很難的事,與其強行去提高一個小概率事件的機率,有時不如把失敗的可能性降低。既然我們知道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概率是90%,而且只有那么幾種辦法導致失敗,那如果能夠想辦法把它降到80%甚至70%,就相當于把成功的概率增加2到3倍!

成功好比一個棒球運動員面前以光速飛過來的棒球,不容易打個正著;失敗是一天到晚都緩慢飄到眼前的氣球,容易識別,也容易打到。如果關注氣球,把所有的氣球都打光了,剩下的就都是棒球了,水平再差,不斷的打,有一天某個棒球也會被你擊中。

第6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我暫時居住在大姨家,和姐姐的生活十分快樂,我從住在大姨家的第一天,就對姐姐的一些玩具愛不釋手尤其是玩具貓,粉紅色的裙子,藍色的圍巾,是多么可愛啊,展現(xiàn)了青春少女的活潑可愛,我便向姐姐去要這只玩具貓。

第一次我去要的時候,是趁姐姐高興的時候和她要的,可我還沒把話說完,就遭到了強烈的拒絕,而且滿年嚴肅,給人一種不可靠近的感覺,剛才的喜悅一下子都拋到了腦后??山憬愕姆磳Γ]使我打消這個念頭,而且對這種欲望更加強烈。我又心生一計,再次向姐姐去要,直到她不耐煩為止,要想得到東西,總得有點犧牲吧。第二次我是趁姐姐不開心的時候去要的,因為剛才在她開心的時候并沒有要到,現(xiàn)在就趁她不開心的時候去要。姐姐沒說什么,只是撇了我一眼,我不高興了,就沖姐姐嚷道:“你這個小氣鬼!”剛把話一說出口我就后悔了,想緩和剛才的莽撞,可姐姐卻平靜地說:“你說得對,我在某些方面是很小氣,但朋友送給我的禮物怎么能送給別人呢?你如果想緩和剛才的沖突,只會使我更加難堪。”我感覺好尷尬,但終于明白了禮物所具備的特殊含義,這件禮物是姐姐的朋友送給姐姐的,姐姐看到禮物就像看到朋友一樣禮物是次要的,但包含的含義卻是主要的。

后來,我又去找姐姐了,向她道歉,姐姐似乎知道了我要來,與我說話不假思索?!岸Y物是不能隨便給別人的,如果給了別人就出賣了朋友和自己,即使朋友遠在天邊,但看到禮物,就覺得朋友近在咫尺!”我此刻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某種灌輸。姐姐說這話時的表情掩蓋不住她臉上的傲慢。進行了一輪對話后,我剛要離開房間,姐姐卻把我叫住了,送給我一個全是珠子穿起來的小貓,和那只小貓像極了,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掛件,我也會好好的珍藏,正如姐姐說的那樣“朋友的禮物是不能隨意給別人的”。

現(xiàn)在,我看到了這只貓,就像看到姐姐純真的笑臉和對我說過的話。今天,我也看到了小貓,才想起了這件事,才用筆記下來,也更深一層的理解禮物的意義。

第7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現(xiàn)在正流行的影像藝術亦是如此?,F(xiàn)在,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現(xiàn)代的影像技術,包括多媒體、攝影、錄像、電視、電腦等。影像已經(jīng)構成了人類的第二生活,這只要看我們花在電視、攝影、電腦上的時間便可見一斑。于是藝術家們也開始利用這些技術手段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

彈指間化剎那為永恒

這是個重復了千百年的規(guī)律。中國有了毛筆之后,就有了水墨畫;西方有了油彩之后,就出現(xiàn)了油畫。藝術家們樂于用新的手法創(chuàng)作。達·芬奇是個樂于嘗試各種新事物的藝術家,如果他生活在當下,那他一定也會是個攝影師。

早在18世紀中期,英國攝影家威廉·雷克·普賴斯就曾寫道:攝影術在許多方面已經(jīng)增進了而且還會繼續(xù)增進人類的知識和歡樂。而之后兩個多世紀攝影的發(fā)展也正如他所言,攝影以其獨特的方式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攝影使我們觀察到地球上的全貌,從赤道到南北極;使我們了解地球上的居民,從努比亞人到因紐特人;使我們熟悉地球上的物產(chǎn),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此外,如城市的面貌、山川的輪廓等都能借助攝影一目了然。我們常說,互聯(lián)網(wǎng)使我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世界風光,其實幕后的功臣是攝影。

攝影不僅能記錄當下的美景,通過它,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另外一些東西:早巳逝去的但尚未被遺忘的歷史,以及那些曾經(jīng)存在過,現(xiàn)在仍留在照片中的人和地方。攝影提供了我們進入時光隧道、觀看事件發(fā)生的可能,這也是許多人常把“化剎那為永恒”用來比喻攝影表現(xiàn)的緣故。攝影就是一臺時光機,每一張照片都像是時光隧道的驛站一樣,我們可以在此上下車,走進歷史,回到過去。

在時光沙河的流動旅程中,影像藝術比別的藝術更有特殊的意義。攝影本身就是一種捕捉事件的藝術,它會隨時間而增加其魅力。這就是攝影的“時空性”。

除此之外,攝影還有“倫理性”。美國文壇公認的才女蘇珊·桑塔格在她的名作《On Photography》中說:“攝影自成文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觀看的倫理學?!薄坝^看的倫理學”乃意味著,攝影者不能把自我意識強行加入對象里,攝影在某種情形下,是要順從對象的。惟有在這個前提之下,攝影者才會真正走入對象的生活里。那時才有可能了解到:什么是同情、什么是關懷、什么是人間的酸甜苦辣,而什么又才是空虛、荒謬。

“二等公民”的異軍突起

攝影到底是不是藝術?這個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雖然攝影的特性讓無數(shù)的愛好者為之著迷。攝影曾經(jīng)一度被排斥在藝術的殿堂之外。當攝影勉強擠進藝術界的大門,它仍是藝術圈里心照不宣的“二等公民”。近年來,隨著攝影的不斷升溫和攝影表現(xiàn)形式的更加多元化,藝術界和收藏家才開始對它刮目相看。

20年前美國的專業(yè)攝影畫廊屈指可數(shù),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畫廊拒絕展示攝影作品。“上世紀70年代在美國,你收藏攝影作品會被人認為很怪。”美國著名攝影評論家柯曼說?,F(xiàn)在卻是另一番景象:不但專業(yè)攝影畫廊隨處可見,絕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畫廊也會時不時地舉辦攝影展覽。而到如今,影像在國外早已作為一門獨立的視覺藝術形式而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漸形成了歐美以紐約為中心、亞洲以日本為中心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從1972年紐約蘇富比開始設立攝影作品的常規(guī)拍賣起,其后30年間,攝影收藏品的價格一路飆升,攝影藝術品的投資和收藏達到了。在近30年的照片拍賣史上,拍賣照片的價格升幅在10倍至20倍之間。世界最大的兩大藝術品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每年都會舉行攝影作品的專場拍賣。迄今為止,攝影收藏拍賣拔得頭籌的攝影作品,其中一幅是2006年2月紐約蘇富比拍出的當時最貴照片——美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1879—1973)1904年攝于長島的《池塘月光》:292萬美元,而這幅作品的最原始銷售記錄只有75美元。。一年后的7月,德國攝影家安德里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99美分Il》在蘇富比藝術品專場拍賣中以334.6萬美元成交,也創(chuàng)下了當時攝影作品拍賣價格全球新高。而幾個月后的同年11月,理查德·普林斯的《牛仔》則以340萬美元的價格又刷新了紀錄。

紀錄的一次次刷新和歐美影像拍賣市場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有效的市場機制和相應的法律保護。在它們的保護下,大批圖片機構涌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把攝影作為了自己的職業(yè)。據(jù)美國圖片協(xié)會統(tǒng)計,30%的攝影師年收入在10萬美元以上。這也激勵了好作品的誕生。

國內(nèi)影像拍賣的“蝴蝶效應”

20年前,當一雙貧困山區(qū)小女孩充滿渴望的“大眼睛”被攝入鏡頭時,整個中國都為之感動。這幅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當年被國內(nèi)各大媒體爭相轉載,成為今天”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

2006年,“大眼睛”在北京華辰影像專場拍賣中,拍得30.8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為中國紀實攝影的代表作品。在那場拍賣會上,共有132幅中國攝影作品參拍,成交率61%,攝影界將其視作中國影像藝術拍賣的開端。

2007年,繼北京華辰拍下中國影像市場第一槌后,北京誠軒、中國嘉德等紛紛開設專場,國內(nèi)以“影像藝術”為門類的藝術形式終于分立出來。之后的幾年,中國的影像藝術便不動聲色地發(fā)展起來。

第8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我開始懷疑自己選擇美術專業(yè),立志成為繪畫名家,是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現(xiàn)實生活和理想之間到底有多遠,是否我永遠到達不了成功的彼岸?

為了生計,我不得不暫時擱下了畫筆。在那個北方的大都市里,我擺過地攤,賣過早點,終于在兩年后,我結束了漂泊生活,在市里的招教考試中,成為一所中學的美術老師。從此,我的生活就是每天在黑板上教學生畫一些簡單圖畫。我常常悲哀地想,我的理想早已隨風而去了,今生我不可能再畫出什么名堂,成為什么繪畫名家,那只不過是一些遙遠的夢境罷了。

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了周順伯。

那是仲秋一個晴好的天氣,我?guī)е业膶W生去周風樓村寫生。

這個美好的村子,藏在大山的皺褶里,清一色的青石古老民居,村前有河水淙淙,緩緩流過,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

趁著學生都在靜靜地繪畫,我在村子里轉悠,在一處農(nóng)院門口,我遇見了以前的老房東周順伯。

小伙子,最近兩年怎么不見你來畫畫了?他蹲在一大片金黃的晾曬的玉米前,靠著一棵果實累累的大棗樹,吧嗒吧嗒地吸著旱煙袋,笑瞇瞇地問我。

我在他身旁坐下,望著這位以前給過我許多幫助的老人,把畢業(yè)以后這些年的際遇一股腦地告訴了他。

他抬起皺紋密布的臉,望著我不解地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哪有那么順的?別的大道理我不懂,我是個種莊稼的,只懂得種地,你跟我來看看今年的收成吧。

他拉著我進了他家的院子,寬大的院子里到處晾滿了玉米,窗臺上、樹上、房頂上,到處是一串串金黃的玉米穗,好像是秋天絕美的音符,又像是一首秋的抒情詩。

你再來屋里看看,周順伯一腳邁進他的老屋,指著地上幾個大囤里的糧食讓我看。

是滿滿的粉紅的花生米,另幾只囤子里是黑豆、黃豆。

我正要祝賀他的豐收年,他卻截住我的話說,現(xiàn)在的收成喜人吧,可這里面的勞動你這城里人知道嗎,從播到收要經(jīng)多少道坎?就拿這院子里的玉米來說,從播種,就怕種子被蟲子咬了,怕大雨沖了;出苗又有蟲害,打藥,還要施肥,除草;好不容易等到玉米揚花,這時候最怕雨水;后來結了穗,夏天狂風多,也許一陣風就會把一地莊稼吹倒。你說收獲糧食容易嗎?要想收獲,除了付出努力,你還要等,等足夠的時間讓它長。你看看你現(xiàn)在一點小風小浪,就想后退,我看你要是個莊稼人,玉米都要爛在地里嘍。

說完這些話,周順伯又點起一鍋旱煙,香噴噴地抽起來,也不再說話,只是瞇起眼看著我笑。

我望著他身后那些金燦燦的玉米,也沉默了,整個人陷入了沉思。

回來后,我拾起了拋擲許久的畫筆,不再那么急功近利,只是把業(yè)余時間全用在了繪畫上。在完成的許多幅畫中,其中有一幅題名《收獲》,我尤為喜愛。畫中,高遠的藍天下,老農(nóng)蹲在一棵果實累累的棗樹下,笑呵呵地抽著旱煙,他的面前、身后全是金澄澄的玉米穗。因為正趕上北京有個畫展,我便把它送去參賽,沒有抱多大的希望,漸漸也就把這事忘了。

兩個月后,忽然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我那幅畫得了二等獎,三天后去北京領獎。

我沒有激動若狂,只是有些淡淡的欣喜,如晚來的秋風拂面,清淡的心境。那個下午我去村子找周順伯,想告訴他這件好消息,他的家人告訴我,他去閨女家了,不在。

我沿著村邊的麥地步行回來,天冷了,麥苗上一層層的薄霜,它們瑟縮著葉子,在冷風中緊緊地貼在土地上。

我一邊走一邊又想起周順伯的話。

第9篇:意見的格式范文

事項法會計是由美國學者喬治? 索特于1969年最早提出的。和傳統(tǒng)價值會計相比較,兩者能實現(xiàn)不同的會計目標,但就某些方面來說事項會計更能彌補傳統(tǒng)價值會計的不足。價值法以已知的會計報告信息需求為標準,將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和整合,并以通用財務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以滿足其決策的需要。但與之相反,事項會計法認為我們無法預知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而需要通過經(jīng)濟活動的屬性來定義事項會計的基本單位―事項。并從經(jīng)濟活動的屬性中獲取相關信息構成事項,避免事項被主觀地整合與報告,避免失去“事項重組能力”(Sorter,1969)。事項會計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未被人為整合處理過的“原汁原味”的會計信息,信息使用者根據(jù)自身的決策需要獲取信息。

二、事件會計下實現(xiàn)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統(tǒng)一

(一)相關性與可靠性的關系及矛盾沖突

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特征,是會計信息質量的生命,是會計信息質量研究永恒不變的主題。

簡單來說,相關性要求會計信息系統(tǒng)提供的會計信息要和決策相關,相關的會計信息應同時具備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的特征。可靠性則要求會計信息如實反映相關的交易和事項。可靠的會計信息應同時具備可驗證性、如實反映和不偏不倚的特征。

在理想狀態(tài)下,兩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必須是相關和可靠的。

但在現(xiàn)實中兩者經(jīng)常存在著矛盾沖突。相關性強的會計信息,可靠性差;可靠性強的會計信息,相關性較差。理論上,相關性與決策相關,即為未來服務,而可靠性則在于真實地反映過去的信息。相關性的會計信息具有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的特征 ,但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出現(xiàn)“失真”的現(xiàn)象,從而喪失可靠性。相反地,可靠的會計信息要具有可驗證性、如實反映和不偏不倚的特征,因此過分追求信息的完全可靠又容易忽略信息對決策的及時性,那么再可靠的信息也因喪失時效而失去存在的價值,從而大大降低相關性。可靠的會計信息必須真實,但過分強調真實又會影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兩者存在矛盾沖突,在傳統(tǒng)價值法會計下,可靠性和相關性雖然都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但是兩者無法統(tǒng)一于會計信息質量中。

(二)事項會計下實現(xiàn)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統(tǒng)一

在傳統(tǒng)價值會計下,相關性和可靠性存在矛盾,但事項會計法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

事項會計是針對傳統(tǒng)價值會計存在的缺陷而提出并大力倡導的?,F(xiàn)行財務會計是價值法,它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一系列的分類、匯總、確認和計量,從使用者需求的視角論證會計理論,為不同的決策者提供通用的會計信息。而事項會計則是以“事項”為基礎提供“原汁原味”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從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因而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更高,能更好的為使用者的決策服務。

1.事項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相關性。

能更好的實現(xiàn)預測價值。

事項是事項會計記錄的經(jīng)濟活動的多種屬性特征的集合,它能幫助信息使用者從多個角度、多維立體了解經(jīng)濟活動。同時事項會計采用多種計量屬性進行計量,這就克服了傳統(tǒng)會計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局限性,使得會計信息更好的反應經(jīng)濟活動的全貌,這就使得會計信息不僅與過去相關還能和未來相聯(lián)系,從而使會計信息具有更好的預測價值。

更好的實現(xiàn)反饋價值

事項會計不再像傳統(tǒng)會計一樣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經(jīng)過整合處理的通用會計信息,而是提供事項數(shù)據(jù)庫的查詢訪問線索,會計信息使用者直接從數(shù)據(jù)庫中選取所需的信息,并以自身的需要為依據(jù)自行對事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匯總、顯示和處理。事項會計的信息系統(tǒng)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根據(jù)自身的個性化決策需求,對經(jīng)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形成自己的判斷。

(3)更好的實現(xiàn)及時性

只有在決策前獲得的會計信息才是相關的。在傳統(tǒng)價值會計下,會計人員要對相關的交易和事項進行一系列的會計處理并以會計報表的形式向外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整個處理會計信息流程較為漫長,因而用于決策的會計信息總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相反,在事項會計法下,企業(yè)的計算機系統(tǒng)就會對經(jīng)濟活動信息進行收集和儲存。事項會計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實現(xiàn)及時報告機制,突破了傳統(tǒng)價值會計下會計信息的時空界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事項會計法下會計信息具有更好的及時性。

2.事項法下的會計信息能同時滿足真實性、中立性和可驗證性,從而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1)更好的滿足真實性。在傳統(tǒng)價值會計下,會計人員以會計準則為標準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同時加入自己的職業(yè)判斷,一些不滿足會計確認計量基礎的信息被人為的“過濾”,這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受到破壞。與之相反,只對經(jīng)濟活動事項進行傳遞、儲存,不進行相關處理,這使得使用者獲得的信息更加的真實完整。

(2)更好的滿足中立性。事項會計很少進行會計信息處理,盡量保持信息的原貌,使信息不偏不倚地表述經(jīng)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從而能更好的滿足中立性。

(3)更好的滿足可驗證性。事項會計下的事項是各種相關經(jīng)濟活動的屬性特征集,全面、真實的反應經(jīng)濟活動,我們只要對其加以驗證就可以復原經(jīng)濟活動的真實全貌,從而復制出經(jīng)濟活動的本質。所以,事項會計信息天然滿足可驗證性的要求。

綜上所述,事項會計以事項為日常核算的基本單位,而事項反映是會計主體某一經(jīng)濟活動的各種屬性特征集,真實的反映經(jīng)濟活動的全貌。會計人員不對會計信息進行會計處理,而僅僅是對會計信息進行傳遞和儲存,會計信息使用者根據(jù)自身的決策需要選取自己所需的各類事項信息并自行對事項進行處理。因此以信息使用者自身決策需要為前提加工處理的會計信息具有更高的相關性,同時事項會計如實反映經(jīng)濟活動本質的特點使得信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從而實現(xiàn)了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統(tǒng)一。

三、事件會計下實現(xiàn)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統(tǒng)一

(一)價值會計下,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矛盾

在國內(nèi)研究中,“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都是財務會計基本目標。“受托責任觀”基于委托關系(只要存在委托管理,受托責任就存在。),財務會計只反映經(jīng)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忽視投資者使用財務報告的情況;“決策有用觀”強調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要能為決策者決策服務。

現(xiàn)行財務會計構筑在價值法基礎上,價值法假設“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是具體已知的,但是,這個假設是與現(xiàn)實相背離的 (喬治? 索特,1969)。價值法會計以貨幣計量為基礎,以通用會計準則為前提,以財務報告的形式對外提供會計信息,提供經(jīng)處理過的會計信息,人為“過濾”一些可能對決策者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失真”。同時,會計信息以報表的形式對外提供,使不同的使用者被動的接受相同的信息,忽略了信息使用者的多樣化,決策模型的多元化。因此,可以說財務會計無法真正滿足“決策有用觀”的要求。

(二)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統(tǒng)一

現(xiàn)行財務會計信息系統(tǒng)構筑于以價值法為基礎,強調貨幣計量和報表揭示,只能履行受托責任(但我們知道只要存在委托關系,就存在受托責任)。但在現(xiàn)行財務會計下“決策有用觀的”目標無法實現(xiàn)。決策模型的多元化無法保證通用的會計信息都能為決策者所使用。但事項會計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事項會計能滿足“決策有用觀”的要求。因此,只有以“事項”為基礎的事項會計,才能同時履行“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的會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