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教學研究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研究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研究計劃

第1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1.1確定實驗課題

掌握好課程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操作實驗是實驗設計的基礎"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以及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前一周公布設計實驗的課題,其內容可涵蓋探究物質性質!實驗產物!實驗條件或聯(lián)系實際,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等,例如我們給學生的實驗課題是乙酸正丁酷的合成,并提供三氯化鋁!三氯化鐵!硫酸鐵餒!硫酸氫鈉!對甲苯磺酸!雜多酸!固體超強酸等催化劑供學生選擇一種與濃硫酸做催化劑進行合成結果比較"學生以2人為一小組,經過選題后進入設計實驗階段"

1.2確定實驗方案

實驗設計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查閱文獻,搜集資料,教師加強對實驗方案的指導,學生對查閱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撰寫一份初步設計方案,并交指導老師審閱,老師側重審查學生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和安全性,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完善,有完整的設計實驗方案,方可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

1.3實施實驗方案

實施階段是學生根據計計的實驗方案和技術路線,進行實驗操作"自己動手操作,不斷強化對儀器操作與實驗方法的熟悉"同時了解實驗設計要有對照!能重復"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和數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老師主要是加強巡視及指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對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和分析,究其原因"

1.4完成實驗報告

總結階段學生經過實驗操作后,對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和討論,最后完成實驗報告,老師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對學生的實驗數據!實驗結果進行評議和評分"

2.開設設計性實驗的幾點體會

2.1設計性實驗可以增加理論教學與實踐的聯(lián)系

開設設計性實驗可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應用過程結合起來,可以通過實驗進行知識點的融會貫通"乙酸正丁酷合成實驗中,涉及的主要有機化學知識點包括催化劑的選擇及作用!反應的原理與條件,如何提高可逆反應的產物產率及反應的速率等,這些知識均為本課程的重點內容,學生們將枯燥的理論與豐富的實驗過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2設計性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綜合實驗操作技育旨

傳統(tǒng)驗證性實驗常針對某一部分的知識進行實驗應用,而設計性實驗是將多方面知識融合在一起,訓練學生綜合實驗技能"開設性實驗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設計性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科學研究意識

在實驗完成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相關信息,通過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指出改進實驗方案的措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態(tài)度,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乙酸正丁醋常規(guī)試驗用濃硫酸做催化劑,但濃硫酸具有腐蝕性,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而且產率不較低"可以引導學生選用其它無腐蝕性的催化劑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改進,這樣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

2.4儀器設備是開設設計性實驗的保障

第2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健詞:中學化學;模塊化;教學設計

化學課堂教學設計應當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依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設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開展模塊化教學設計,能改變課堂教學的線性結構,努力實現(xiàn)教學的最優(yōu)化設計。

一、模塊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模塊化的概念源于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統(tǒng)的思想和系統(tǒng)工程的方法,按用戶至上的原則,結構化地對信息系統(tǒng)進行分析與設計。此思想和方法應用于教學中,形成了模塊化教學的思想。模塊化教學(簡稱MES)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發(fā)的一種以現(xiàn)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教學和培訓模式[1]。近年來,該教學模式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受到我國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積極關注[2]。

按照系統(tǒng)論的觀點,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 如果把每節(jié)課作為一個總模塊,那么這節(jié)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就是由一系列子模塊有機組成共同實現(xiàn)的,每個子模塊體系圍繞自己知識體系的主導思想廣泛認知, 發(fā)散思維, 接納新信息。模塊化教學設計就是按照內容相近、方法相當的原則,把具體的教學內容劃分為二到三個子模塊,根據各個子模塊的達成設計教學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加以統(tǒng)攝和整合,以達到設計效果的最優(yōu)化。模塊如何產生,能否有效地組合成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分解和組合的技巧和運用水平,是模塊化設計的核心問題。建立模塊系統(tǒng)是實施模塊化設計的前提,形成模塊化系統(tǒng)則是模塊化的最終歸宿[3]。

二、模塊化教學設計的操作流程

模塊化教學設計需要變“線性結構”的教學設計為“非線性結構”的教學設計。其基本思想是指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將相關的知識組織在一起,在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定的目標開展學習活動。筆者結合滬教版初中化學第八章第二節(jié)《糖類 油脂》教學設計,介紹模塊化教學設計的操作流程。

1、確定模塊內容。在模塊教學中, 模塊指的是組成知識的各個不同的功能部件 ( 組件) , 它反映了學習內容不同但相聯(lián)的知識內涵。一項好的任務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子模塊的內容確定是模塊化設計的前提,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找準教學的切人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例如:圍繞《糖類 油脂》的教學,我在認真分析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兩個子模塊,一個是圍繞糖類的子模塊教學,另一個是圍繞油脂的子模塊教學。

2、定位模塊目標。模塊化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一樣,需要預先設計本節(jié)課有關知識和技能、情感、能力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每一模塊的目標和要求都要明確而具體,只有教師和學生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和要求進行協(xié)同活動,抓住教與學的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才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預定的效果[5]。例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分解為糖類和油脂兩個子模塊的教學目標,兩個子模塊的教學緊緊圍繞子模塊的教學目標來組織實施。

3、選擇教學方法。模塊化教學設計的精髓就是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活動,突出以學為主,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結合任務和問題通過合作討論交流互助,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進行積極主動的意義建構[4]。在明確教學目的的情況下, 只有選擇最新的教學內容, 使用最靈活的教學方式,機動靈活地組織教學, 使它們達到最佳的組合, 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以糖類的子模塊教學為例,主要教學方法與程序設計如下:第一,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入新課;第二,自主學習,設計問題題組,通過對課本有關內容的自學、討論、交流,得出初步結論;第三,歸納整理,教師針對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所得出的初步結論進行歸納整理,及時點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第四,遷移運用,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與課堂訓練的開展,達成教學目標。

4、設計課堂檢測。模塊化教學設計時要貫徹及時性原則,設計好過程性檢測和結果性檢測。過程性檢測針對各個子模塊的目標達成開展設計,伴隨子模塊教學進程及時呈現(xiàn)隨機完成,及時獲取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進程。結果性檢測重在了解課堂總體目標的達成情況,涵蓋各子模塊的教學內容,以開展課堂5-8分鐘當堂訓練的形式組織實施,以促進知識形成,實現(xiàn)能力提升。

三、模塊化教學設計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1、設計的獨立性。每個子模塊都是一個相對獨立而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有明確的目標、有相對固定的程序和方法,這使得各子模塊的教學相互獨立、易操作。同時,圍繞子模塊教學的程序和方法對于學科同類型的知識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在遇到類似子模塊的教學中,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學設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2、活動的遞進性。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體現(xiàn)遞進性,子模塊內容并非盲目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嚴格遵循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分散到系統(tǒng)進行設計,學生在經過較低層次子模塊內容的學習以后,繼續(xù)進行較高層次的子模塊學習,這也體現(xiàn)課堂教學應貫徹的循序漸進原則。

3、內容的關聯(lián)性。內容的相互關聯(lián)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整體化設計水平,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發(fā)展選擇不同的子模塊,以不同的聯(lián)結方式構成不同的結構,這些結構即演繹出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5]。同節(jié)課子模塊之間在內容上要相互關聯(lián),避免知識之間相互割裂,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有效促進學生認識結構的形成。

4、學習的自主性。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必須借助他人的幫助,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的意義建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情景之中,經過協(xié)作、會話交流將知識意義建構出來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從中獲得樂趣與知識。

5、方法的多樣性。對每一個模塊的教學采用靈活、多變、富有啟發(fā)的教學方法,通過講解、點撥、提問、質疑、討論等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善于把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加以歸納、整理,在“學”的思路與“教”的思路相結合上動腦筋,既保護學生的探究欲望,又能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模塊化教學設計對于變革傳統(tǒng)教學設計,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設計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模塊化的對象是系統(tǒng),模塊化的主要方法是系統(tǒng)的分解和組合,有目的、有內容、有步驟、有組織地安排模塊進行模塊教學至關重要[6]。同時,模塊化教學的非線性和生成性,給教師在教學時間和進程的把握、教學調控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這需要在行動中加強研究,以實現(xiàn)教學設計與教學效果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艷華.美術課模塊化教學設計的研究與探討[J].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2004(3):60

[2] 趙忠江.對外漢語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10(2):141

[3] 百度文庫

[4] 趙忠江.對外漢語模塊化教學設計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2010(2):141

第3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鍵詞】大學;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o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0018-01

經費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批準號:J1103302)資助;吉林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419050550133)資助。

按照“教育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總體要求,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01]-4號)文件中強調指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zhàn),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的教學[1-3]。有機化學實驗是化學、生命科學、醫(yī)學、材料學、環(huán)境化學等各專業(yè)的一門極其重要的實驗課程。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理工復合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發(fā)展與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勢,給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更高和更廣泛的要求。為了適應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滿足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全面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學質量工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技能和英語水平,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及人才的國際競爭能力,有必要在大學本科院校開展有機化學實驗的雙語教學課程。在高校進行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將來在科技領域里能更好地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競爭[4]。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吉林大學自2001年開展雙語教學工作以來。通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fā)展,雙語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經學校批準立項建設的雙語課程累計達到222門。但是作為基礎課的有機化學實驗的雙語課程還未開展,從有機化學實驗課的教學內容來看,由于有具體的操作演示以及儀器的實物參照等因素,雙語教學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加之我們可以借鑒本校已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的成功經驗,相信在我校部分專業(yè)開展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具有可行性。

經過查閱文獻,參考本校和兄弟院校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從實際出發(fā),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根本原則,靈活地開展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工作,初步設計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學選用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材

雙語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教學研究實踐中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教材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過程的成敗。目前,有機化學理論課英文原版教材比比皆是,但是實驗項目多是各個院校根據各自實際條件開設,在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材并不多的情況下,需要任課教師根據開設的實驗項目,適時調整教材或講義。我們打算選用科學出版社出版,季萍、薛思佳、Larry Olson主編的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材,該教材有如下特點:

(1)教材分2部分,第1部分是全英文部分,第2部分是漢語對照部分,這樣編排有利于學生自學。

(2)對實驗中所用試劑(物理參數)、儀器、操作、裝置等都用英語做了較為詳盡而精煉的描述。

(3)對實驗步驟的英文描述通俗易懂,并對注意事項做了標注。[3,5-6]

我們課堂教學以該教材為主,同時參考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Norries J.著的原版教材。

2、先試點,后鋪開

面對學生英語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多語種學生在同一專業(yè)或同一班級,雙語教學教師不足等問題,我們欲在生命科學學院中選拔英語能力好的學生,成立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試點班,在條件成熟后再向更大范圍鋪開。

3、先部分,后整體

先對較容易接受的有機化學實驗實行雙語教學,如乙醇的蒸餾、乙酸乙酯的制備、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等。在學生接受能力提高的基礎上,逐漸擴大到所有的有機化學實驗。

4、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混合進行課程教學

由于目前教師口語水平不強,學生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先采取漢語教學與英語教學混合的形式。并注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英語專業(yè)詞匯滲透的形式提供學生的專業(yè)英語能力。

雙語教學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化接軌、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但雙語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雙語教學的開展需要學校、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大力配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目前,學校大力支持,需要我們老師精心準備,學生積極配合,才能共同開展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周萍.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J].藥學教育,2002,18(2):47-48

[2]朱建成.高校實施雙語教學之探析[J].高教探索,2004(4):57-59

[3]萬福賢等.大學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166-169

[4]吳莉,工科有機化學實驗雙語教學中的思想障礙分析[J].科教文匯,2010(3):34

第4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鍵詞:理論;實踐;審計教學;優(yōu)化

審計是高職會計專業(yè)開設的一門融會計、稅法等多門學科為一體的理論性、專業(yè)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綜合性課程。審計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理論結合實踐,學以致用。目前,審計教學大多采用以講解教材和習題為主的傳統(tǒng)式教學,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難以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素質。為提高審計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從學習這門課程中獲益,必須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進行多方面調整優(yōu)化。

一、審計教學現(xiàn)狀

(一)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

由于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往往強調對書本知識的學習,導致教師照本宣科,形成學生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的單一教學模式。我國很多高校的審計教學沒能把學生的能力、素質培養(yǎng)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導致某些學生盡管已通過審計相關考試或已獲得相應的技術資格證書,但缺乏基本的實務知識。

(二)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據調查,我國多數高校只重視審計理論教學,較少涉及實踐教學,從而使學生普遍感到審計難度大、不易學。審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jié),使學生在畢業(yè)后的一段時間內很難適應企事業(yè)單位的審計實務工作。

(三)師資能力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審計教學好與壞與授課教師素質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息相關。目前高校的審計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很難將抽象的審計理論放在實踐案例中使之具體化、形象化,通俗易懂,再加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其整體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不高,互動不佳。這是審計教學枯燥、難懂、難學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約審計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優(yōu)化的必要性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審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就好比“鳥之兩翼”。理論教學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提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對審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具有設計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進行全面掌握和實施的過程,是一次再創(chuàng)造和深化的過程,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認識能力,對全面掌握審計理論知識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二)審計教學與專業(yè)師資的關系

要避免在審計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審計教師除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應具有一定審計實踐經驗。只有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審計教學有了好的“引導者”,審計教學質量的提高才指日可待。

(三)審計教學與學生素質的關系

審計是會計專業(yè)自考課程,是CPA考試科目之一,也是從事會計工作后每年要經受的“年終考核即審計人員對對企事業(yè)單位賬目進行審計”。因此,審計教學對學生無論是學歷層次的提升,還是以后從事會計、審計工作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優(yōu)化的方法或途徑

(一)注重理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多媒體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板書教學已不能完全滿足教學多方面的需要,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強直觀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一是審計視頻的引用應與講授的知識相關,突出審計實務的應用,應具有知識性、專業(yè)性、趣味性;二是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但是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應與教師的板書講授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2.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審計的積極性,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實施時應注意四個問題:一是案例選用應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二是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其參與性;三是教師應及時對案例進行總結評價;四是教師要具備將理論、實踐進行融匯貫通的能力。

(二)注重實訓或實踐教學

實訓教學能夠使學生從感性上掌握審計的具體操作,能使其在掌握一定審計理論的基礎上在實訓室將審計理論運用于實際,并能對以后將要從事的審計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審計實訓主要是審計基本理論結合5個業(yè)務循環(huán),為加深對審計業(yè)務循環(huán)中一些理論知識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或假日進行短期調查。比如,審計中內部控制的概念,可以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到采用集中收款方式的大型商場做購物觀察,描述購物過程并對商場柜臺銷售與收銀環(huán)節(jié)的內控制度進行評述。這種實踐方式既可以讓學生多接觸一下社會,又可以為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搭建一個很好的平臺。

四、結語

總之,審計教學不能滿足于教師只管講課,學生只管聽課,不管教學效果如何,而是要對審計教學進行準確定位,動態(tài)優(yōu)化。審計教學的優(yōu)化對專業(yè)教師有著極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花精力去鉆研實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能力、素質;才能使審計教學落到實處,達成實效;才能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提供優(yōu)秀的審計儲備人才。

財參考文獻:

[1]海占芳.淺談審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4(8).

[2]鄒德琪.基于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審計學實踐教學的思考[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4(11).

[3]朱曉蕓.高職高專審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2014(3).

[4]汪壽成等著.審計學[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第5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分層教學現(xiàn)如今已經在教學中應用的非常廣泛,應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不至于出現(xiàn)顧頭不顧尾的情況,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高效性和人性化。在職業(yè)化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是教學歷程的一個很大的進步,如今的社會存在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更新教學手段以及研究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措施是適應現(xiàn)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在職業(yè)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顯得格外重要。

一、 職業(yè)化學教學分層教學的目的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因材施教。在現(xiàn)代化教育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學生化學水平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教育生源組成復雜,如果再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授課,必然會造成一種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造成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同時成績差的學生更加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職業(yè)化學教學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法,以達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

二、 職業(yè)化學教學分層教學的措施

(一)教學對象分層。由于接受職業(yè)教學的學生數量過于龐大,能力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教學對象分層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學習化學的障礙。按文理科來分,可以將學生分為理科生和文科生,因為理科生的化學基礎和文科生的化學基礎是大不相同的,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才能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再者,一些城市即使是理科生也有可能不學化學,例如江蘇等地的理科生可以任意選取自己擅長的課程,而不作為強制,這種即使是理科生,但是在進行職業(yè)化學教學的分層教學中依然被歸為非化學類理科生。教學對象分層也可以分為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就是依據化學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班,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夠輕松許多,對于學生來說學到的知識也會大大的提高。隱性分層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化學水平的了解,在心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范圍,對于化學基礎比較扎實的可以鼓勵他們學習一些更為深層的東西,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教學對象分層的初衷也是為了整體的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學校的初衷也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 教學過程分層?;瘜W的教學是一個非常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按照書本的順序,從頭到尾來給學生進行講解,但是在進行職業(y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將整個化學教科書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決定先講哪里后講哪里一定要提前給弄清楚,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化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來進行教學,而不能盲目的進行施教。比如說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可能對于理科生來說不是什么難事,但是一定要考慮到文科生的情況,所以,理科生可以適當的輔助一下文科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化學的困難,可以在化學教學順序上進行以下調整:首先進行各種化學物質的名稱、化學符號以及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等基礎知識的講解;其次進行各種化學反應現(xiàn)象的講解,這一部分必須要和試驗結合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各種化學用具拿到教室里給同學們演示化學反應,也可以將學生帶到實驗室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加大學生對各類反應的印象,之后為同學們講解各類化學方程式的講解,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和配平相當于化學的入門基礎,這一部分教師一定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最后才應該進行各種有機化學的講解。應該也這樣教學過程來進行分層。教學分層主要是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將化學教學進行分層,從而取得職業(yè)化學的教學分層的高效性。

(三) 教學評價分層。教學評價分層能是指在化學考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對于同一份化學試卷,基礎好的同學可能考得也不錯,基礎差的同學考出來的分數就不是那么理想,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以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分數來衡量基礎知識弱的學生的分數,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學生一種挫敗感和失落感,他們可能會從此一蹶不振。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前一段的化學知識的考核的時候,一定要采用教學評價分層的方法,對于分數高的,教師應該給予鼓勵,爭取下次考得更好,而對于分數不理想的,教師應該仔細分析他們的錯誤,幫他們糾正錯誤,爭取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采用教學評價分層的方法,對于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同學可以提問一些與現(xiàn)代社會相關的一些知識,鼓勵他們在學習的同時把眼光擴向世界,鼓勵他們將化學的學習融入到生活當中去,而對于那些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同學,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提問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程度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化學教學目標的基準,也是分層教育的一重要的方面。

第6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鍵詞:九年級 化學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綜合化趨勢,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周期的日益縮短都使傳統(tǒng)的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世界一流的教育必須是創(chuàng)新人才大量涌現(xiàn)的教育,必然是為搶占世界科技發(fā)展制高點而不斷提供一流人才的教育。在這樣的形勢下,以知識為載體,以情感為動力,以思維為紐帶的師生素質和人格不斷提高的師生共振類型的教學系統(tǒng)應運而生。要構建師生共振的教學系統(tǒng),首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在化學教學中方興未艾,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顯示出了勃勃生機。情境創(chuàng)設有機的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把學習的快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感覺到學習不再是一件受苦的事情,而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游戲[1]。

1.情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

1.1目的性原則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有機地將這些目標整合在情境中。

1.2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反映著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是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公認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在兩千多年前已被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及古希臘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所重視。九年級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教育,他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將對他們今后乃至一生的化學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注意情境的啟發(fā)性,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能夠引導學生的獨立思考,要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為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并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由理性認識向實踐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2]。

1.3真實性原則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能離開生活而獨立存在,建構主義非常重視情境的真實性,真實的情境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啟迪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創(chuàng)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對知識刻板的、不完整的、膚淺的認識狀況,能夠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他們所學所想不再是與現(xiàn)實生活或實際無關,就會不由自主的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1.4多樣性原則

單一的格式化與程序化的情境,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變的枯燥、單調。很難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產生持久的熱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不同的教學過程,選擇和組織不同類型的、鮮活的教學情境,不斷的給學生的學習以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勢必會得到保護并不斷高漲[3]。

1.5主體性原則

情境創(chuàng)設的根本的目的不是教師的教。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依據不同學習者的智能特點,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適合于學生的實際,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2.情境創(chuàng)設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2.1情境的引入

中學生受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我們奇妙的世界上,千百年來醞釀出的和化學相關的故事,對九年級的學生更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些故事或驚險離奇、或感天動地,大都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它們或見于史書記載,或見于人物傳記或見于民間流傳等,取材極為廣泛。課堂上教師一個動人的故事,能夠很快的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的角色,在愉快的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化學知識,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端正學習化學的態(tài)度,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

2.2 情境的體驗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著眼,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運用教材,為學生構建“生命課堂”,無疑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激發(fā)。如果說情境是帶有情感色彩的特定教育教學場景,那么體驗就是學生認知內化的催化劑。沒有體驗,感知就不會深刻,沒有體驗就不會有自我構建,更不會有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體驗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會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化學源于生活,源于實踐,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教學中,作為教師應根據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現(xiàn)實的、有吸引力的、鮮活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化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情境。通過緊密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情境,使學生獲得體驗,才可使化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給學生帶來榮譽感和化學的價值感,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

因此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要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教學資料,將知識巧妙的融合到生活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學得有趣、學有所得。

2.3情境的拓展

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萍嫉陌l(fā)展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結晶。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教師結合科學知識和科學素材創(chuàng)設出適宜的學習情境,并適當的加以拓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整體性、規(guī)律性、獨特性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生活的經驗和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探究的心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升了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論

總之,作為學科教學過程的情境設計相對于今天的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來說可能是微觀的,可是微觀的事物中常常包含著最有豐富內涵,最有生命力的東西。構建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的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變通性的教學情境,符合時代的要求,方興未艾,己被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可與積極實踐。

參考文獻:

[1]林素琴、江孟.化學課堂氣氛沉悶的教師主導原因分析及其調控措施[J].化學教學, 2007,6,20-23.

第7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一、改變演示實驗角色 讓學生登臺演示實驗

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作用。故在教學中我們應改變教師的角色,讓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如在學習乙酸的性質時我補充了有關檢驗乙酸具有酸性的實驗。給出有關藥品: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固體、硫酸銅溶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鎂條等。請學生分析下列那些試劑能證明乙酸具有酸性呢?當看到什么現(xiàn)象時能說明乙酸具有酸性呢? 然后請?zhí)岢龇桨傅耐瑢W到前面做實驗來驗證他們的猜想。我在乙醛一節(jié)教學中,在指導學生了解銀氨溶液的配置的注意點和銀鏡實驗的注意點后,請學生到前面做演示實驗。實驗證明,讓學生參與到演示實驗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要你思考提出方案不管對與錯,只要你說出你理由你就有機會到前面來動手作實驗,在學生實驗次數很少的情況下,學生都會珍惜這樣的機會,因此積極性很高。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在觀察中積極思考的習慣

如苯酚一節(jié)中活動與探究實驗過程中,通過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同時積極思考。下面以苯酚的酸性為例加以說明。實驗(1)學生往渾濁的溶液中逐滴加入5%的氫氧化鈉溶液,振蕩后溶液變?yōu)橥该鞒吻?,說明了什么?(苯酚與氫氧化鈉反映生成了苯酚鈉,顯示了酸性)。苯酚有酸性,它能否與鹽溶液如碳酸鈉反應呢? 實驗(2)往實驗(1)中變透明澄清的苯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結果溶液又變渾濁,由苯酚的溶解性及反應規(guī)律知道反應中又生成了苯酚,說明本分的酸性弱于碳酸,苯酚不能與碳酸鈉反應得到CO2,再從苯酚分子中的苯酚分子中的苯環(huán)對羥基產生了明顯作用比乙醇更易電離出H+,乙醇呈中性,但它可以與金屬鈉反應產生氧氣,那么苯酚可不可以與金屬鈉作用呢?苯酚是個固體,怎么做這個實驗呢,通過學生思考和簡單設計,再做實驗(3)水欲加熱苯酚(50°C以上)形成液態(tài),再加入小塊鈉,結果鈉與苯酚劇烈反應產生出能夠爆鳴的氣體(氫氣)。由上述實驗得出酸性:碳酸>苯酚>乙醇。

三、弄清原理,促進遷移

實驗教學過程實質上也是一個信息傳遞過程,在教學中僅要求學生掌握操作要領是很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當教師講清一個操作原理的同時,就應該讓學生模仿這種思維邏輯去推論或研討另一項基本操作的原理,充分調動學生觀察、實驗操作和思維的積極性,逐步擴大實驗教學信息量。認真對待每一個實驗,并指導其實驗后相互交流、共同探討,激發(fā)實驗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實驗知識的遷移應用意識。

如水浴加熱是中學有機化學實驗中的一種常用的加熱的方式,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中,學生第一次遇到水浴加熱的加熱方式,教師就需要對為什么要水浴加熱,它有什么有點?是否所有的反應都可以用水浴加熱呢?為了便于控制溫度實驗室制取乙烯時能否采用水浴加熱的方式呢?為什么?溫度計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放在水中?

四、加強歸納,促進遷移

有機化物的結構特點和性質決定了有機化學實驗中存在許多共同特點,加強歸納有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如:有機物的密度一般比濃硫酸小,與濃硫酸混合時有放熱現(xiàn)象,所以在有機物和硫酸混合時一般是把濃硫酸加入到有機物中,且需要振蕩或攪拌;

如:有機物一般沸點低易揮發(fā),有些揮發(fā)性有機物還有毒,所以在有機物制備過程中一般需要冷凝回流,一方面減少有機物的揮發(fā)(給環(huán)境造成破壞)同時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冷凝的方法有長導管法、冷凝管冷凝法,其原理是一樣。

如:有機物易揮發(fā),常伴有副反應,產品不醇需要分離,而有機物分離的常用方法有:分液法和蒸餾法;或先利用化學反應再通過分液或蒸餾法進行產品分析;

還有一些與順序和用量有關的實驗,如:配制銀氨溶液時,將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銀溶液中,直至產生的白色沉淀剛好消失,防止氨水過量影響實驗結果;在檢驗鹵代烴分子中鹵原子的類別時,需先使鹵代烴與NaOH溶液反應,然后用滴管小心吸取上層水溶液移入另一試管中,用稀硝酸中和水層中的堿并確保已呈酸性后,才能滴加AgNO3溶液。否則,可能因生成AgOH或Ag2O沉淀而干擾沉淀顏色的觀察,導致無法判斷鹵原子的類別;在用碘水檢驗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時,應將取出的水解液冷卻至室溫后,再向水解液中滴加碘水。若在熱的水解液中滴加碘水,即使淀粉還沒有完全水解,溶液也不會變藍;檢驗二糖或多糖的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時,必須先用NaOH溶液將水解液中的稀硫酸中和并確保呈堿性后,才能將水解液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或銀氨溶液混合加熱。否則觀察不到磚紅色沉淀或銀鏡。

五、利用對比,促進遷移

第8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教學創(chuàng)新

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態(tài)度、提高學生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結合教學實際,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整合創(chuàng)新演示實驗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它通過生動具體的演示過程和形象直觀的實驗結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演示實驗的過程中,一方面要通過嚴謹的操作態(tài)度、規(guī)范的演示流程和精練準確的化學語言幫助學生抓住實驗重點,另一方面要注重實驗整合創(chuàng)新,以強化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化學實驗課程之初,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重要性,我在課程開始之前設計了“雞蛋入瓶”、“空中取煙”等趣味實驗,而在“聞氣體的正確操作”的實驗中又補充設計了聞濃鹽酸和氨水的氣味的演示實驗。在這些實驗中,我嚴格規(guī)定學生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緩慢吸取少量氣體,而對于把鼻子湊到容器口直接聞氣體的學生的實驗操作予以糾正,并闡述錯誤操作的危害。通過這樣的實驗整合與創(chuàng)新,學生不僅在趣味實驗中逐漸對化學產生興趣,而且在補充性的實驗中復習鞏固實驗操作的正確方法。

二、轉變課堂角色,尊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演示實驗中,教師通常作為實驗的主體把控整個實驗過程,而學生作為實驗的觀察者和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很容易在長時間的觀察中走神。而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實驗熱情,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課堂角色,在演示實驗教學中尊重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演示,以活躍課堂氣氛,激勵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的實驗中,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首先讓一名學生來到試驗臺,對木條、藥匙、大試管、鐵架臺、酒精燈等實驗器材,以及高錳酸鉀、木炭、細鐵絲、水、澄清石灰水等試驗試劑進行介紹,并完成器材的組裝與檢查;然后指導學生將高錳酸鉀裝到干燥的試管中,并用棉花團塞好試管口;接下來讓一名學生點燃酒精燈,均勻加熱后固定在藥品的底部加熱,最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在整個演示實驗中,學生是實驗的主體,教師是操作的指導者和評價者,而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過程不僅可以親自體驗實驗過程,掌握實驗技能,還可以在實驗成功的喜悅中增強學習信心。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化學實驗存在的意義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在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學生通常都會在分組實驗階段學習實驗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在實驗操作中變成對這些理論知識的檢驗,從而削弱學生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重新規(guī)劃分組實驗的教學時間,依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將實驗操作的規(guī)范、實驗現(xiàn)象、實驗原理、反應結果等內容放到實驗教學中,這樣學生可以在邊聽邊做中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例如在“酸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及預習內容,親自做鹽酸、硫酸分別與酸堿指示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某些鹽反應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課堂巡視,并對學生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和指導,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自主編寫實驗報告,并認真總結實驗規(guī)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在實驗中完成化學知識的消化吸收,而且在興趣的引導下形成自主探究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四、優(yōu)化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生活化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初中化學教材在編寫中通常會選取一些貼近學生生活、體現(xiàn)生活化學知識的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許多初中化學教師忽視這一部分內容的重要性,只是從形式上要求學生自主實驗,并未做過多要求,而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該予以家庭實驗和趣味實驗以足夠的重視,優(yōu)化實驗內容,如利用“制作家用冰袋”、“制作簡易家庭凈水器”、“雞蛋殼成分的探究”、“汽水中氣體成分的探究”等實驗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化學問題,激發(fā)了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五、結語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能否真正運用好實驗教學手段,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初中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問題逐漸暴露,而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優(yōu)化實驗過程、創(chuàng)新實驗方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還有利于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姜玲.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化工中間體,2015,11:136-137.

第9篇:教學研究計劃范文

關鍵詞:綠色化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理念

有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有機化學的理論和規(guī)律都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藥品、試劑較多,其中不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有腐蝕性的物質,同時實驗過程中還會產生許多廢氣廢液廢渣等,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增強,綠色化學的理念應運而生[1]。綠色化學是利用化學原理和方法來減少或消除對人類健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害的反應原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產物和副產物的新興科學。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從產品生產的始端就采用科學手段來控制污染,并且在生產過程和最終產品使用中均做到零排放和零污染。綠色化學實驗中使用化學藥品應遵循5R原則,即減量(Reduce)、重復使用(Reuse)、拒用(Rejection)、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2]。在人類對環(huán)境保護日益重視的今天,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要做到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首先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綠色化學理念,其次要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應用綠色化方法。

一倡導綠色化學理念,增強環(huán)保意識

綠色化學不僅僅是一種預防污染的方法,還是一種新式教學思維。有機化學實驗的主體是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才,將在各個崗位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化學理念和環(huán)保意識尤為重要。有機化學主要是研究化合物的組成、性質、結構以及合成,而綠色化學則是圍繞化學反應、原料、溶劑、催化劑等綠色化進行的,與有機化學內容息息相關。在實驗過程中,將綠色化學理念灌輸給學生,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綠色化學實踐能力。將綠色化學理念貫穿有機化學實驗始終,讓學生切身體會綠色化學的內涵,養(yǎng)成綠色環(huán)保的意識,并保留到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從源頭減少污染、保護環(huán)境,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3]。我們依托《有機化學實驗》課程,通過教學模式優(yōu)化,在傳統(tǒng)的有機化學實驗內容模式上,改變教學內容,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與創(chuàng)新性內容,這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較大提高。其次是強調和關注實驗安全問題,通過實驗開始時的講授,讓學生從心理層面上提高認識,從內心帶著敬畏的態(tài)度開始實驗。實驗過程中,做到操作規(guī)范嚴格,設置實驗操作分項表,提高實驗安全措施保證實驗安全。再次是實驗過程中優(yōu)化操作、試劑使用保質減量,要做到有機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二實驗內容綠色化

傳統(tǒng)的實驗設計注重實驗內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實驗現(xiàn)象的明顯性、學生能否掌握實驗操作,輕視所用藥品、試劑的毒性以及會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有機化學實驗多具有藥品用量大、毒性大、腐蝕性強、副產物多等特點,因此,將綠色化學理念融入到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準備實驗綠色化

實驗準備過程中教師全程參與并指導,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因為學生多數沒有參與過具體的實驗準備工作,對藥品的用量、配制方法等都會感到沒有信心,無從下手,手忙腳亂。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鍛煉了學生動手,把實驗步驟落實到實際的能力,為以后的畢業(yè)設計中的實驗準備和實施打下基礎。有機化學實驗通常需要大量的試劑和儀器設備,在實驗準備時可提前計算好所需藥品和儀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在不影響實驗效果的前提下,試劑減量并盡可能選擇無毒無害、污染性小的試劑。如正溴丁烷的合成試劑減量,最終的蒸餾部分多人合作完成。在己二酸的制備實驗中,以環(huán)已烯為原料,以H2O2氧化劑合成己二酸,該工藝以綠色氧化劑H2O2代替危險、有強腐蝕性的HNO3,反應條件溫和,易于控制。實施效果表明,既保證了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學成本,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反饋效果較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可選擇離子液體、水溶劑、固定化溶劑、超臨界液體等綠色化溶劑和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和循環(huán)使用,減少環(huán)境污染[3]。

(二)實驗設計的綠色化

微量化實驗與常規(guī)實驗相結合,倡導綠色化學。微量化實驗是指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用微量化學試劑(試劑用量一般僅為常規(guī)實驗的十分之一以下)在微型儀器裝置中進行的化學實驗。微量化實驗不僅能夠減少試劑用量、縮短反應時間、降低實驗成本,而且還能減少“三廢”,降低環(huán)境污染程度。另外,微量化實驗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微量化實驗所用試劑用量較少,一滴試劑、一粒藥品有可能就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導致實驗的失敗,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加認真仔細的對待實驗過程、增強他們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良的科研態(tài)度。這也是未來有機化學實驗發(fā)展的方向之一,通過合理的設計實驗內容,將單個實驗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體系;也可以開設多步反應,使每一步的反應產物能夠在下一步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藥品的使用率,促使學生認真的對待實驗,因為一旦失敗,實驗就可能無法繼續(xù)。此外,連續(xù)實驗每一步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上一步的產率和純度都會對下一步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學生更加認真細致的對待每一個實驗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4,5]。

(三)實驗結果的綠色化

有機化學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廢棄物,妥善處理“三廢”是有機化學實驗綠色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驗過程中,不能將用過的化學試劑或者過量的酸堿等隨意倒入下水道,應該分類放入專門的廢液桶中,回收后由專門人員進行處理。對于強酸或強堿廢液,我們要中和到pH為6-8再進行排放;對于產生大量有毒或者腐蝕性氣體的反應,必須在通風櫥中進行[5]。實驗過程中的產物回收利用情況和“三廢”處理情況不容樂觀,未來需要結合現(xiàn)代技術進行教學,有效避免了部分危險操作和環(huán)境污染問題。如何應對有機化學實驗課程的綠色化、微量化和綜合多步化,是擺在當今有機化學實驗課程面前亟待解決的另一個難題,也是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