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

第1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關鍵詞:課前準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師生關系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

想要打造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就應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1.對教學目標有準確的了解和把握,這是有效課堂的基本前提

老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和思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并精心地設計教學內容,使教學目標更具全面性和實踐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對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先對教材內容有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并通過分析教學內容中重、難點,再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地安排。

二、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使用對教學目標的最終完成起著直接、重要的影響作用,也是打造有效課堂的基本前提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合適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僅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媒體展示等等,從而在調動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的同時,促進教學目標的完美實現。

三、科學的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相關學習知識的能力。因此,在七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中,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出發(fā),通過對教學問題的合理設置,引發(fā)學生自主性探究意識的發(fā)揮。

四、創(chuàng)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的創(chuàng)立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1.師生和諧的情感交流

加強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打造語文有效課堂十分重要的基礎條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學生從心里愿意接受老師的指導和教導,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真正地做到關心、體貼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交流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尊重,這樣才能使學生毫無負擔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形成積極、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

2.民主教學氛圍的營造

民主、寬松教學氛圍的營造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投入課堂學習中,還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意識以及創(chuàng)造性意識。因此,在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還能在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能力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七年級語文有效課堂的打造目的是為了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共同健康發(fā)展。這其中就需要老師發(fā)揮自身的積極引導作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賴雪松.淺談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8).

第2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音樂 初中語文教學 原則

音樂與文學都屬于文化藝術范疇,二者有著十分相同的內在特質,都具有滋養(yǎng)心靈、完善其人格,提升其素養(yǎng)的巨大精神力量。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音樂資源,必然能夠為語文課堂帶來新的生趣與活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音樂的必然性

語文教育的實質是一種審美教育。語文課本是由優(yōu)美的散文、戲劇、小說,邏輯嚴密的議論文以及一首首經典的古詩詞所組成的中國文學精品集,其中蘊含了厚重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情感因素,承擔著培養(yǎng)人、塑造人、完善人的重要使命?!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迫切需要一種既能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又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教學方法。采用音樂資源輔助初中語文教學,似乎成為一種比較好的教學選擇。借助音樂,教師可以營造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下,自然地融入到語文學習的情境中,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中,使美的教育潤灑于學生的心田,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之美的感受能力。這也為教學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手段。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音樂的相關原則

音樂能夠十分自然地喚醒欣賞者的內在情緒和豐富想象,并在頭腦中產生十分“真實”而具體的形象,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入音樂元素進行“調味”,有著意想不到的妙處。但過猶不及,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堅持以下三點原則:

1.輔原則

首先,要明確音樂資源只是語文課堂之中的教學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促進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只起到輔助的作用。為了保持語文課堂原有的內在本質,絕不能過多過量使用所謂的音樂資源,使其喧賓奪主、越俎代庖,令語文課堂變成了所謂的“音樂欣賞課”。否則,一堂語文課下來,看似熱鬧非凡,學生人人熱情高漲、參與其中,但學生對于掌握語文知識點卻沒掌握,該提升的語文素養(yǎng)卻沒提升,好像進行了認真的探究和學習,實則卻一無所獲。這樣就違背了使用音樂資源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初衷,更談不上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

2.“留白”原則

“留白”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原指留有回味和想象的空間。中國文學自古就有“意在言外”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在語文教學中使用音樂元素時,同樣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對美好的向往和探索,使音樂的音符和樂段在結合學生個人的文化積淀、生活經驗、欣賞水平、思維品質,進而轉化成為其內心深處那一個個逐漸清晰、明確和鮮活的形象時,再促使他們做進一步的聯(lián)想和發(fā)揮,從而使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藝術欣賞和感悟能力得到更好的訓練和培養(yǎng)。

3.恰當原則

音樂與文學有著先天的互通性,但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想要選擇一段非常合適恰當的音樂卻并不是十分容易。這是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并且“文如其人”、“樂為心聲”,無論是音樂還是文學作品,都是作曲家、歌詞創(chuàng)作者和文學作者個人性格和心靈狀態(tài)的真實抒寫,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資源的選擇時,要深入解讀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仔細地進行甄別和選擇,切不可想當然,更不可為了“使用”音樂而“用”,勉強為之的結果未必會好。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音樂的幾點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藝術手段,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的初次探索與嘗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文文本的不同類型和教學要求,運用音樂元素渲染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蕩學生內心情感,使語文教學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1.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的感染力更為直接、強烈,用情調和課文情調基本一致的音樂作為背景,是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更快進入到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課時,筆者選擇的是一段笛子獨奏《姑蘇行》,這段曲子旋律優(yōu)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jié)奏輕松明快,整首曲子與散文相得益彰,為學生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機的春日圖景。學生們帶著這種美好的感覺,沉浸在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再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時,筆者選取了古琴名曲《陽關三疊》,曲調情意綿綿、真切動人,蘊含著極其深沉的惜別情緒,勾起學生內心深處一種寂寥悲涼的情緒,為其理解這首小令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2.激發(fā)學生興趣

音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使學生在聽覺受到一定刺激的同時,聯(lián)系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形成更為鮮明的事物形象,從而激發(fā)他們對于進一步學習的渴望。例如,在講七年級下第四單元林嗣環(huán)的《口技》一課時,教師可以嘗試采用一小段嗩吶演奏的《百鳥朝鳳》作為導入,當學生們驚訝于一根小小的嗩吶具有如此強的藝術表現力的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對于不借助任何外物,而能輕松模擬更多復雜聲音的口技產生興趣,使學生們更為熱情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中去。

3.配樂詩文誦讀

文學在產生最初,就是用以配樂演唱的詩歌,而隨著文學獨立性的增強,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音韻之美使誦讀成為加深對文本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文本,都可以配上與之情趣相類的音樂進行誦讀,同時,這也是一種十分美好的心靈享受活動。例如,八年級下第六單元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一文時,筆者選取了一段古典名曲《月兒高》,全曲古樸動人,委婉纏綿,優(yōu)雅華麗,與歐陽修淡然恬適的內心情感十分符合。當學生在音樂聲中朗聲誦讀古文,與歐陽修思接千載,同聲應和。大多數學生認為,在這樣美好的音樂聲中進行誦讀,更好更快地理解了這篇散文的內在韻味。

四、結語

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語文課堂中,成為激發(fā)學生情感、激活學生興趣點的有效教學手段,對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的作用,成為語文教學改革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廣大語文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充分利用音樂資源充實語文課堂,并不斷進行嘗試、探索、積累和總結,使語文課堂更富魅力。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的總稱,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首先就要提高聽話和說話的能力。那么在語文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這種能力?本文主要談一些本人就聽說能力訓練的幾點具體做法。

【關鍵詞】

聽說能力 訓練 方法

根據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九條的規(guī)定“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2012年版)初中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聽話和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

但是,由于聽話過程是靠人的聽覺器官來接受Z言信息的,無明顯的外在行為,在教學中既難以琢磨,更難以檢驗。所以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停留在口頭上和書本里,很難落實到教學實際中。雖然,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近年來是受到了一些關注和重視,中考和高考的試卷中也占了一定比例的分值,現行的語文教材也安排專題的“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活動”。但在教與學當中,尤其在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只片面重視培養(yǎng)讀寫能力,而輕視或相當程度地忽視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如何才能改變這種重“文”輕“語”的現狀,切實有效地進行聽說能力訓練,把學生培養(yǎng)成能“聽”會“說”的人才?筆者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授正課前的五分鐘時間,有計劃、有步驟、長時間、不間斷地進行聽說能力訓練才是最有效的。我的做法具體如下:

第一,做好摸底調查,了解學生聽說能力的底子

根據我從一九九二年到現在連續(xù)七屆對本人所教的七年級新生的調查發(fā)現:有八成以上的同學從未登臺做過正式發(fā)言,有七成以上的同學沒有主動做過課堂發(fā)言,一半以上的同學不能做課堂筆記(除老師板書內容)。這就是我學生聽說能力的現狀,而我所在的學校還是城區(qū)中學,情況尚且如此,我想廣大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狀,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像有些語文老師說的舉辦幾場故事會、演講賽、辯論賽就能解決那么簡單?!氨鶅鋈叻且蝗罩?,世事如此,學習語言更不例外。

第二,根據這一現狀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制定明確的訓練目標

聽力方面:養(yǎng)成耐心專注傾聽的好習慣,能根據說話人的話語及其動作、表情等,理解說話人的觀點和意圖,準確捕捉各種語言信息。說話方面: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確定“敢說――能說――善說”三個階段性目標,分別在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里實施。并把這種訓練納入每堂語文課,作為語文課堂的一項常規(guī)來抓,決不中斷。每個階段的訓練都分別有具體的目標、內容、評價和激勵機制。

第三,采取具體實施

七年級,由于是訓練剛剛開始,大部分同學不敢說,更不會說,甚至一部分同學上臺后竟渾身發(fā)抖,言不敢出。所以該階段的訓練目標是“敢說”,也就是不怕說。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克服同學們的畏懼心理,能大膽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并努力做到儀態(tài)自然、大方,語言清晰、響亮,語速適當,語意清楚,中心明確。

說話的內容一般以同學們喜歡的故事為主。為此,班級也特意購置了《成語故事大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神話故事》《中外民間故事》等書籍,為同學們提供講故事的必要材料。這一點很重要,不然個別同學就會以找不到材料為借口而敷衍了事。

講故事以座次為序,每節(jié)安排兩人,這樣,每人每學期可以輪到三、四次。形成規(guī)律后,每個同學都知道自己該哪天講,就會提早著手準備。而且要想說得好,就必須認真充分地準備,要求盡力做到能脫稿。該階段,同學們大多講地是較為簡短地成語故事,對講成語故事的同學,我們還要求他把成語的意思事先抄寫在黑板上,這樣既便于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也便于全班同學的記錄。同時,對全班同學來說每學期能積累幾十到上百個的成語,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獲。對于個別能力較差的同學,允許其持稿照念。老師的評價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以期樹立每一位同學的信心。

聽的同學,要求能集中注意力,聽出說話的主要內容。如果講的成語故事,就要求能聽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并能從語音、語態(tài)、表情等方面對講故事同學進行簡要的評價。對講得好的和進步明顯的同學,在語文平時考核成績中加分,作為獎勵。

八年級,在經過一學年訓練的基礎上,大部分同學已不再害怕登臺發(fā)言了。所以訓練的目標自然就提高到“能說”,也就是能說清楚,說明白。要求學生能圍繞指定的話題,把握住中心,觀點鮮明地,思路清晰地表述出來,并且盡量儀態(tài)自然、得體、大方。

說話的內容以關注身邊事物為主,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事物,對看到的(包括書中讀到的)、聽到的事物進行獨立思考,然后在上課之做好充分的準備,上講臺時就能夠條理清晰講出來。學生可事先擬定說話的要點,可持綱上臺,但不能照念講稿。這樣也結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感悟能力,使同學們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可謂一舉多得。對于個別程度較差得同學,仍然允許其講現成的故事。

具體操作與初一年相似。但操作得難度較大,所以,我對說話形式、說話內容和表達方式等具體要求,充分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口語訓練”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訓練的計劃和目標。然后嚴格按計劃實施。

九年級,就要求“善說”了,即要說得好。要想說得好,就得講技巧。因此,這一階段訓練重點就是講求說話的技巧。主要從說話的音量、力度、速度、語調、語態(tài)(含手勢及面部表情)的運用;表達方面:注意說話的文明、得體,語言的組織和推敲等等。

說話的內容以探討熱點話題為主。可以是國內外重大事件,生活中值得關注的事情,學習中有爭議的問題,也可以是同學們關心的話題。學期初就確定本學期要探討的話題,每星期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并將這些話題按周次打印出來,粘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便于同學們能做好充分的準備。

說話的形式以即席說話為主,也可采用演講、辯論等較高級的形式。分“說――議――結”三步。具體操作:按座次每節(jié)安排一位同學上臺講話,要求講話時間不得超過一分鐘。臺上同學說話,臺下同學邊聽邊想邊。等臺上同學說話結束,全班同學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先互相討論,交換看法,最后由各小組派代表對該同學的說話進行評價。

經過這樣長期的不間斷的訓練,同學們說話的膽量大了,信心也足了,參與說話的意識和興趣增強了,表達能力也提高了,視野拓寬了。無論是在語文的課堂上,還是在班隊活動課中,同學們都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展示自己的才華。更重要的是這一訓練促使了同學們去閱讀、去觀察、去思考,自然也就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第4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明確指出初中階段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眾所周知,廣泛的課外閱讀是學好語言、豐富人文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而中外經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最好范本,它是語文學習內容的有機構成。隨著素質教育全面深入的推進,閱讀名著的重要性已成共識。

如今,名著導讀走進了新教材,如何運用導讀教學策略,發(fā)揮名著導讀課的導向作用,以提高導讀的成效,這已成了每位語文教師必須深思的問題。下面結合平時的教學談談看法。

一、名著導讀教學現狀分析

新教材中的名著導讀內容,為教師巧妙引導學生品讀名著的導讀教學提供了直觀素材,可實際導讀教學現狀依然不盡如人意。這源于教師教學的功利性,在應試教育和中考壓力的影響下,有些教師略去了名著導讀教學,淡化了學生的名著閱讀意識。也有些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親身閱讀,把名著的重點內容、人物形象、典型情節(jié)等濃縮為幾張講義,布置學生反復記憶,以便輕松應對考試。

此外就是教學的隨意性。大多教師缺乏名著導讀教學的參考資料和實踐經驗,若組織名著導讀教學前,未能精心構思目標、內容與方法,那么名著導讀教學容易流于形式,達不到期望的效果。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當前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不容樂觀。我校開展《以名著導讀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課題研究時,針對本校2013年七年級350名新生進行課外閱讀名著調查時發(fā)現:喜歡并經常閱讀中外文學名著的學生僅有10%左右。這反映出的是學生對經典名著的回避和漠視。

究其原因,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也是閱讀名著的前提。但大部分名著閱讀具有一定的理解挑戰(zhàn)性,所以知識儲備有限的學生更愿意看改編的名著、名著簡介,甚至是教師整理的講義;中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沒有掌握好閱讀方法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這種現狀與我們語文教學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是格格不入的,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結合新課程的理念,對名著導讀教學的策略作整體思考,力求通過教師的導向突破學生課外閱讀的困境,讓學生明確名著閱讀的重要性,真正意義上走進經典名著,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二、名著導讀教學策略設想

開展名著導讀教學應該本著教師引領激趣指導的目的來設計,促使名著閱讀得以真正落實。

1.名著導讀與課堂教學有機統(tǒng)一以激趣

名著導讀教學缺乏系統(tǒng),和課本講讀教學的繁復有關。最簡潔的改變方法就是將名著導讀教學引入課堂教學環(huán)境,將推薦的名著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好知識性、系統(tǒng)性較強的導讀課型。

比方說,把漳州地區(qū)初中語文中考指定的名著作為例子來研究導讀課設計。初步設想首先分類(七年級上學期:《伊索寓言》《西游記》;七年級下學期:《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記》;八年級上學期:《魯濱遜漂流記》《水滸傳》;八年級下學期:《三國演義》;九年級:綜合),然后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心理,按具體篇目設計能激發(fā)閱讀欲望,又充分展現名著精神內涵的導讀課,拉近學生與名著的距離,從而深入理解名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

此外,講解教材中選自經典的名篇時也可引入一些精彩故事,如分析《出師表》前,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舌戰(zhàn)群儒”“七擒孟獲”等故事;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時,也可補充閱讀相關的“七星聚義”等故事。這種課中拓展的做法能激起學生的聽課興趣,能激發(fā)課外進行相關名著閱讀的興趣,這就發(fā)揮了名著導讀的作用。

2.發(fā)揮名著推介作用,以激發(fā)閱讀興趣

新教材導讀章節(jié)一般分為內容概述、閱讀建議、精彩片段、探究思考等,目的是傳遞一種健康、理性的閱讀風氣。大多學生僅憑興趣粗略一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導讀章節(jié),并合理選擇相關書目推薦給學生。如,在教學《風箏》時,就可以深入淺出地介紹魯迅的思想、作品的風格和創(chuàng)作背景等因素,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盡力讓學生接近真實而完整的魯迅,從而讀懂魯迅。這時再拓展介紹《朝花夕拾》這部名著,使之產生一定的閱讀期待。此時在規(guī)定時間內閱讀完名著便成了一件樂事,但要注意課外閱讀量一定不能求多,要量力而為,體現閱讀收獲。

當名篇佳作的推介頗有成效,而學生的課外閱讀有所積累時,為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加主動有效,可把推介工作讓位給學生,讓學生推介自己課內外自主閱讀時最喜歡的名篇佳作,在課前5分鐘輪流展示。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膽量,還促使學生真正深入閱讀,找尋屬于自己的閱讀視野,盡力達到自己的閱讀期待。

3.積極指導課外閱讀方法以寫激趣

若希望學生的閱讀有所收獲,教師自然應在閱讀方法上給予適當的指導,否則可能收益甚微。學生在短時間內詳細閱讀一部內容豐富的名著是困難的,那么在布置閱讀任務前,可要求學生初步了解名著的前言、后記、目錄、背景和大致內容等,進而指導學生略讀和精讀名著,此過程中要注意做一些讀書筆記,寫寫心得。

這種讀寫結合的讀書筆記法是一種深化閱讀,學生把書讀深讀透后,通過寫讀后感達到有效鞏固??梢允亲约簩懽x后感,也可以看別人寫的讀后感,兩者結合的效果更好。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咀嚼回味原作,進一步加深對原作的理解。看別人的讀后感,能對比觀照自身閱讀經驗,逐步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這種親近文本的閱讀是在積極探尋閱讀引領寫作的道路,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巧妙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活動平臺以激趣

新課標提倡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意味著我們應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熱情??梢钥紤]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名著故事會、名著閱讀知識競賽、與作家對話、閱讀名著交流、名著欣賞講座、編排名著課本劇、名著人物對話表演、每星期一節(jié)的自行名著閱讀課等專題性讀書活動,盡量為學生提供交流讀書體會、展示詩書才華的平臺。

通過這些活動導引,能幫助教師了解、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更重要的是能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輕松、快樂、多元的氛圍中,自覺主動地閱讀名著,真正愛上閱讀并從閱讀中受益,體現名著的感召價值。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出臺,經典名著閱讀已成為每個學生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不可小覷。我們應有意識地整合課內外語文資源,積極構建名著導讀課型,以名著導讀激趣為把手,推薦名著閱讀書籍,指導閱讀方法,讓興趣帶動學生主動閱讀,在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中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潛移默化地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

希望通過語文教師的導讀引領,使學生對名著有非讀不可的期盼,閱讀名著成為必需,也希望名著導讀教學能推動高品位閱讀生活的構建成為現實!

第5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與內容中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庇衷诔踔袑W段閱讀中指出,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名著閱讀的任務量是龐大的。人教版語文課本中名著閱讀的編排體現了課標中“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的理念,只以“名著導讀”形式附錄在讀本的最后,教參中也沒有相應的闡釋和解說,給了語文教師較大的選擇、利用的空間。這既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自由,也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所以,語文教師需要通過相關學習,掌握名著閱讀整合策略,重新構建名著閱讀框架和體系,具備把分散在諸冊語文課本中的名著加以整合的能力,以及正確實施名著教學的能力。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整合的意義和價值

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完整閱讀的名著共有14部。這些名著分散在六本書中。相對零散,系統(tǒng)性和序列性的特點不明顯。名著閱讀整合就是對這些名著從不同角度進行取舍、配置、融合、調整,使名著閱讀形成條理性、系統(tǒng)性,充分發(fā)揮名著作為人類文化精華對于學生的重要作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整合的意義和價值在于:

1.構建合理化的名著閱讀體系,使學生的名著閱讀形成條理化、系統(tǒng)化,以杜絕名著閱讀的隨意化、零散化。2.選擇最優(yōu)化的閱讀內容和方式,“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使學生養(yǎng)成讀整本書的好習慣。3.制定最合理的閱讀目標,力求使名著閱讀發(fā)揮最大價值,使學生通過名著閱讀增長見識,啟迪智慧,切實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整合策略

在名著閱讀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性,根據自身特點、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學情境及需求對名著進行再創(chuàng)造。名著閱讀整合的策略包括很多方面,這里,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談起,一是名著閱讀的調整,二是名著閱讀的拓展。

(一)名著閱讀的調整

主要指對名著篇目在教材中的順序進行調整。由于受地域和學生實際的限制,以及名著本身的限制,教師在使用名著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做適當調整。在調整時首先要考慮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其次,要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愛好。再次,要考慮到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最終,使名著閱讀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1.按照從易到難,從短到長的順序,將教材后提供的名著閱讀篇目,進行適當的調整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篇目調整分布(一)

名著閱讀計劃(14篇)

年 級 書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記》

九(下) 《水滸傳》

簡裝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海底兩萬里》八(下) 《童年》 《昆蟲記》

年 (上)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駱駝祥子》 《名人傳》八(下)

(下) 《水滸傳》 《朝花夕拾》八(上)

九 年 (上) 《簡?愛》 《培根隨筆》 《傅雷家書》

在上述的表1中,《格列佛游記》《海底兩萬里》因為作者大膽的想象而形成了離奇曲折的情節(jié),內容明白易懂,學生閱讀起來沒有障礙,非常契合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心理,所以被調整至七年級,同《伊索寓言》一起,構成聯(lián)想想象類名著系列。同時,基于名著篇幅的考慮,將《朝花夕拾》《名人傳》做了一下調整。 這樣做,使每年級每學期閱讀量趨于均衡。同時,將九年級下冊名著閱讀分配于七、八年級中,從而也可減輕了九年級下冊學習的壓力。閱讀的效率也相應的提高了。

2.按照同課文的聯(lián)系程度,將名著篇目進行調整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篇目調整分布(二)

名著閱讀計劃(14篇)

年 級 書 目

年 (上) 《格列佛游記》

九(下) 《水滸傳》

簡裝本 《繁星?春水》

《伊索寓言》

(下) 《名人傳》八(下) 《童年》 《朝花夕拾》八(上)

年 (上)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駱駝祥子》 《昆蟲記》七下

(下) 《水滸傳》 《海底兩萬里》八(下)

九 年 (上) 《簡?愛》 《培根隨筆》 《傅雷家書》

表2的調整是因為七年級下的課文選取了魯迅的兩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其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卻被放在了八年級上。從文章體裁上看,八年級上開始集中學習說明文。這一年級段的名著閱讀相應地該把《昆蟲記》放入其中。但遺憾的是《昆蟲記》被放在了七年級下。七年級下第三單元的主旨是“我也追星”。課文編排有《音樂巨人貝多芬》《福樓拜家的星期天》等五篇有關名人的文章。而與此有緊密關系的名著《名人傳》卻并沒有放在這一年級段閱讀,而是放在八年級下。

(二)名著閱讀的拓展

名著閱讀的拓展是指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名著閱讀教材開放性的特點,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fā),對名著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拓寬名著閱讀的范圍,構建較為開放的名著閱讀體系。

1.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fā),適當補充

不同年齡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他們的讀書興趣也不同。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興趣,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給他們推薦他們愛讀的書籍。

比如,7年級即可給學生補充推薦郭敬明的《幻城》、凡爾納的其余兩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高爾基的《我的大學》《在人間》;8年級可補充推薦老舍的《四世同堂》、魯迅的《吶喊》和其他名人傳記;9年級可補充推薦曹文軒的《草房子》、莎士比亞戲劇、《儒林外史》等中外名著。

2.從課內到課外,適度延展

課內文章的精讀一定會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果文章是名家的名篇,這無疑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引進該名家其他優(yōu)秀作品的絕好的契機。教師利用這一時機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學生在7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學到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之后,就可推薦原文的出處之作――《城南舊事》。

3.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外閱讀名著

社會的發(fā)展,科技手段的進步,給學生們提供了廣闊的閱讀機會和空間。課標指出:“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p>

第6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課標,轉變教學觀念。

要求教師把課標中定量性的規(guī)定熟讀成誦,“依法行教”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老師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老師們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使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 新學期伊始,不馬上急于教課文,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縱觀了解全冊書的內容結構。介紹學習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善于利用校內<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提出學習要求,如:每周要背誦并默寫“課外古詩詞背誦” 其中的一首。一學期內要閱讀完“名著導讀” 中的所有作品,并寫好讀書心得等。讓學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方向,學習趕來時才不致于茫然失措。

3. 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課外找錯別字<病句交流與展示,月球知識擂臺賽,新聞會,故事會(《寓言四則》<《女媧造人》), 討論會(《風箏》 ),朗誦比賽( 《理想》<《 天上的街市》<《 靜夜》, 并附有一定的評分標準),演課本?。ā?皇帝的新裝》 <《媽媽的嘮叨》 ) ,辦手抄報,編習作集(要求學生在寒假把這個學期里所寫的周練<習作編成一本作文集)。

1 24. 重視創(chuàng)設學習語文的環(huán)境,提供展示學生成果的機會。如在教室里開設《語文園地》 <《優(yōu)秀作業(yè)展》<《文學閣》等欄 目,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作文,課外所找到的資料(如講到《化石吟》一課時,要求學生在書上<報刊上<電腦上搜集有關化石的文字資料或圖片資料)。

5. 老師在課上努力營造融洽的氛圍,學生只要有疑問,隨時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隨時可以發(fā)表,師生平等對話,同學間無拘無束地交流。課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自然<社會中的語文教育資源,特別是那些鮮活的<密切聯(lián)系現實<密切聯(lián)系學生經驗世界的教育資源,如節(jié)日<紀念日<剛發(fā)生的身邊事<國家大事<國際新聞等,使語文課程內容不再局限于教科書,成為不斷充實<不斷更新的長流活水。

6. 個別班建立了語文學習成長袋。

在嘗試性的探索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深感到一些存在問題,需要認真思考,筆者不揣谫陋,提出來求教于大方之家。

第7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那么,語文教師該如何實施單元教學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精心設計整體教學計劃,努力做到“四個一”。

語文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要有整體思路,努力做到“四個一”:依托一個標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了解一套教材,熟悉一冊課本,明確一個單元。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對照其理念和標準,了解整套語文教科書的編寫意圖和體系特點,熟悉當前整本教材的教學內容和設計意圖,明確當前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時序、過程設計等。

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時,可以參考每單元之前的“單元教材支配表”。此表提要式分條列出本單元讀、寫、口語交際或綜合實踐活動等的主要教學目標,課時安排建議和精、略讀課文安排建議。當然,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fā),適當調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如筆者在設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親近文學”單元的教學時,將開篇第一課《為你打開一扇門》,放到了本單元閱讀教學的最后一課時教授,并作了略讀處理。因為,筆者任教的是一所農村中學。大多學生課外閱讀面窄量小,對文學沒有太多直觀認識。而《為你打開一扇門》對文學特征、內涵、功能等的論述又比較抽象。如果按部就班,首先教授此文的話,非但不能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還會打擊學生今后學習語文的信心。為此,我先安排了淺顯易懂的《繁星》,生動曲折的《安恩和奶牛》,優(yōu)美流暢、富有哲理的《冰心詩四首》,再安排了簡短有趣的《古代寓言二則》,散文、小說、詩歌、寓言,體裁多樣。之后,我再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文學作品的具體內容來理解趙麗宏對文學的闡述。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二、有效開展比較教學,多角度、多層面“求同求異”。

現行語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題來合成單元。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既有共同的主題,也有各自鮮明的個性。因此,實施單元教學可以常用比較教學法。有效開展比較教學的方法可概括為“求同求異”,通過對語言材料全面深入地比較和探究,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理解鑒賞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聚合性和發(fā)散性思維。

例如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之歌。本單元的五篇文章(《七律 》、《<組歌>兩首》、《老山界》、《草》、《<>節(jié)選》),若從求同的角度看,它們有很多共性。首先,題材都與“”有關,記述了途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次,表達方式方面,都采用了敘事和描寫,多少不同而已。最后,五篇課文的主題,都表現了指戰(zhàn)員的崇高精神境界,展現了深遠的歷史意義。因為有共性,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要求、處理可以相同或相似。如:朗讀基調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若從求異的角度看,它們各有個性。首先,五篇文章體裁不同。律詩、歌詞、回憶錄、小說、電視劇本,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文體特點,把握不同樣式的作品表現同一題材的一般方法。其次,從描寫角度來看,前三篇描寫景物較多,后兩篇描寫人物較多。教師可將各篇文章中的描寫性語句找出,然后比較差異,并探尋產生差異的原因。最后,主題的側重點略有不同?!镀呗?》側重表現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組歌>兩首》側重表現用兵如神和戰(zhàn)士的革命理想;《老山界》側重表現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草》側重表現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節(jié)選》側重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教師可指點學生通過體會細節(jié),品讀關鍵語句來把握差異。

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第8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關鍵詞:閱讀 興趣 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等多種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就閱讀量而言,在《初中語文新課標》中就有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反應敏捷、逐步成熟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但由于種種原因,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作為語文教師,很有必要正視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但就筆者所知,目前許多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科學的閱讀方法。筆者在教學中為了完成這兩項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1.注重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中不將文章解得支離破碎,化整為零,不用“標準化試題”的模式使文章失去原汁原味。所謂閱讀的整體性就是要求學生從閱讀的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主題、表達特點、情感基調,要求從整體上理解文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展示的性格、典型的意義,要求從整體上體味文章的語言風格,結構特征等。這樣使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原味,享受閱讀的快樂,從而提高閱讀興趣。

2.注重閱讀的目的性。閱讀的本質就是以作品為媒介來體驗、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在閱讀中,不自覺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其心靈得到浸潤,個性品格、思維品質得到重塑,從而脫化出一個全新的自我。而不能一味地讓學生讀,失去閱讀的“本色”,因而使學生喪失閱讀興趣。

3.注重閱讀的規(guī)律性。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也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思維和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茫然,喪失閱讀的興趣和意志。

二、培養(yǎng)科學的閱讀方法

1.整體感知閱讀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按不同文體教給學生不同的整體感知方法。比如①記敘文,讓學生從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入手,把握記敘的思路、中心、表達特點、情感基礎等。②說明文,首先讓學生明白說明對象、對象的特征、說明的順序,再感知說明的方法及語言特點。③議論文,就要整體感知論點、論據、論證方法。④小說,要弄清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從而感知人物性格及主題等。⑤散文,就要明白寫的是什么人或物,他們有什么特征,作者展開了怎樣的聯(lián)想或想象,揭示的主題,語言風格等。就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反復訓練,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

2.局部思考閱讀法,讀而不思則罔。閱讀的整個過程應始終貫穿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再根據課后練習題或教師設計的問題去思考。首先將問題“還原”到文中的某一部分,再思考其答案,從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知文章的主題有何典型意義,所表露的情感基調有熏陶作用,所表達的觀點給人以怎樣的啟示,語言有什么藝術特色。

3.質疑創(chuàng)新閱讀法。創(chuàng)新是閱讀的最高境界。筆者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采取的步驟是:閱讀――質疑――爭辯――創(chuàng)新。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后,讓學生提出疑問,再讓學生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力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讓他們在析疑中集思廣益,相互啟發(fā)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比如在學過《我的叔叔于勒》之后,以《于勒發(fā)財返故鄉(xiāng)》為題續(xù)寫;學過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之后,讓學生寫一首小詩,抒發(fā)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在學過古詩詞中工整的對仗之后,讓學生對對聯(lián),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拓寬閱讀范圍

學生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和科學的閱讀方法,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擴大閱讀范圍。主要通過課外閱讀的輔導,在語文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1.簡單入手,學以致用。課外閱讀也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首先讓學生閱讀報刊、雜志,按“瀏覽、略讀、精讀”的方法對閱讀材料加以挑選。運用課內閱讀方法感知文章內容,領略文中的美妙之處,最后做好筆記。

2.開列書目,系統(tǒng)閱讀。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給學生開列閱讀書目。筆者每學期開學前,都要對本期語文教材的選深入的研究,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給學生開列出課外閱讀書目,事先印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利用閱讀課和課余時間完成閱讀任務。筆者選擇推薦的書目是:七年級上學期:《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七年級下學期:《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八年級上學期《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八年級下學期《十萬個為什么》的一、二卷,《格列佛游記》;九年級上學期《水滸傳》;九年級下學期:《紅樓夢》。這樣,閱讀健康有益的書籍,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濃厚讀書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閱讀、寫作不無裨益。

第9篇:七年級語文教學任務和要求范文

1.整合有效課程資源, 指導學生進行專題閱讀。

專題閱讀是對課本內容的整合、補充、延伸。圍繞一個話題搜集名言、詩句、精美文段,設計現代文閱讀訓練以及寫作訓練。一般是每單元設計一個這樣的專題。七年級上冊先后設計了以“文學”、“星空”、“夏”、“創(chuàng)新”、“愛心”為話題的專題閱讀,下冊設計了以“童年”、“朋友”、“細節(jié)描寫”等專題閱讀。為配合專題閱讀,我和學生還每月編發(fā)一期《美文》,內容多為師生“讀、評、寫”的文字,由學生主編、評點、設計。學生還對每期的封面、封皮做了形象設計,投入了極大熱情。我們把它當成了另一種語文教材。在和學生同讀同寫的過程中,我也收獲了一個語文老師幸福和快樂,存在電腦里的習作將永遠記錄下我們的語文因緣。

2.結合課文內容,開展語文活動課。

語文活動課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個創(chuàng)新設計。每冊教材都安排2-3次語文實踐活動,除此之外,我還結合課文內容,設計相關的語文活動課,學完《冰心詩四首》后,我設計了以“走近冰心”為主題的語文活動課;學了詩歌單元后,我又設計了“賽詩會”這樣的活動課。我充分利用好每一次的活動課,分組分任務,具體到每一個人,人人參與,人人有任務。語文活動課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交流、展示的的平臺,在活動課上,我和學生一起朗誦詩歌、優(yōu)美片段,一起分享語文活動課的快樂。

3.推薦名著閱讀,豐富寫作活動。

蘇教版教材每期都推薦一本名著,七年級推薦的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和《西游記》,另外,我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推薦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和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名著閱讀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個性化的閱讀空間,給寫作注入了源頭活水,于是我結合名著閱讀設計了豐富的寫作活動:仿寫、閱讀心語、讀后感等。

讀“奶奶我想對您說”;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后,我寫下了“假如我被拋在荒島上”……

結合閱讀的寫作可以說是行之有效的,思想的雙翼在讀寫中騰飛,語言的了《西游記》后,我寫下了“我看《西游記》中的

”;

讀完冰心的《繁星春水》后,我寫下了“冰心和花朵”,在讀寫中綻放,個性的色彩在讀寫中展現。

4.每周誦讀一首古詩,結合課文模仿作詩、寫作。 轉貼于 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其中許多古詩詞立意高遠,構思新穎,語言清新,趣味濃郁。我國歷來有"重詩教"的傳統(tǒng),我要求學生每周背誦一首古詩詞。并定期舉行詩詞朗誦會。同時為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積極性,經常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作詩、寫作,并把學生的一部分作文、詩歌打印成冊,優(yōu)秀作文及詩歌,向有關報刊、雜志投稿,在課堂上向學生朗讀評點。

5.鼓勵學生辦手抄報,彰顯學生個性。

手抄報是展示學生閱讀成果的最好辦法,內容選擇、版面設計、插圖抄寫充分展示了小學生的個性特色,在手抄報展評中,學生們不僅嘗到了成功的快樂,而且也為他們提供了閱讀、交流的平臺。每學期2-3期手抄報,一般在“五一”、“十一”長假完成。這一學年我先后讓學生以“文學”、“荷”、“西游記”、“春節(jié)”為話題辦手抄報共四期。每次辦學生的熱情都很高,在辦報中,學生的書法、繪畫、版面設計、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課題實驗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既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外閱讀成果,又培養(yǎng)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辯能力,使更多的學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通過學生模仿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隨著古詩誦讀活動活動的深入開展,古詩詞那精練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韻味、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辦手抄報,則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各種綜合能力。

在課題實驗中,我和學生們付出了很多,同時也收獲了許多,楊韶等五位同學在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中均獲三等獎,我的論文《整合閱讀與寫作》、課件《托物言志類寫作指導》也先后獲獎。

主要存在的問題:

1.是學生對課外閱讀不夠深刻,重形式不重內容。

2.是學生鑒賞水平差,不太會分辨內容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