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

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說課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語文說課稿

第1篇: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边@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jié)奏鮮明,意境優(yōu)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nèi)容的學習,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劉禹錫的《望洞庭》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盡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獨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現(xiàn)于紙上,表現(xiàn)出驚人的藝術功力,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制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技能目標)

2、 理解詞義句意,并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3、 感悟詩歌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 “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罢莆辗椒ā?, “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fā)展的余地。

【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略)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動聽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5、多媒體出示詩和音樂,師范讀。(設計意圖:兒童的內(nèi)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

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xiàn)實對話,為學生創(chuàng)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diào)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洞庭湖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wǎng)絡等途徑獲得信息。

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jù)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diào)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洞庭湖的圖片等。通過圖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風光,并配以和諧的音樂,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對洞庭湖的了解,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對具體情境的體驗、領悟更深,認知和情感發(fā)展更協(xié)調(diào)。)

二、精讀會意

1、 自讀全詩,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指名多個學生讀,正音齊讀。(設計意圖:讀通課文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自由讀,做到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詞。

4、交流匯報,相機教學

(一) 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合,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諧。潭面:洞庭湖面鏡未磨:沒有磨拭的鏡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輝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沒有經(jīng)過磨拭的鏡子,迷迷蒙蒙。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師:誰能美美的把這兩句詩讀好呢? 指名多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吟誦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二) 教學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句意: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在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設置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見的大盤子,但它使用白銀做成的,銀光閃閃,隨后老師說:“我在盤中放上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你看到了嗎? 這是你有什么感覺?”睜開眼睛把你想象的與書上的插圖比一比,像嗎? 這里,詩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君山比作青螺)

師:這么美好的意境,誰能把它讀出來?指名朗讀,指導吟誦。(設計意圖:朗讀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讓學生從中受到審美教育。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為了使學生對古詩有更為具體的直觀感受,設置了一個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實質是人為優(yōu)化了的環(huán)境,是促使兒童能動地活動其中的環(huán)境。這種充滿美感和智慧的氛圍,與兒童的情感、心理會發(fā)生共鳴而契合。它所關注的是兒童內(nèi)心的自由、愉悅、釋放、本真,追求的是兒童在課堂中的快樂生活。并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通過一讀再讀,讓學生在讀中自悟,切實體會到這個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三、朗讀悟情

讓學生連貫詩意,描繪意境。洞庭山水美,而這首詩寫得更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讀一讀。配樂指導吟誦。(設計意圖: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nèi)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并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并配以優(yōu)美和諧的古樂,更有韻味了。

四、延伸拓展

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都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這樣的美景又引來了一位大詩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懷,寫下了《望洞庭贈張丞相》,課后同學們可以自學一下。(設計意圖:結合學生從課堂學習中獲得的情感體驗的程度,通過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延伸,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延伸,引領其向更遠更廣闊的境界提升,拓寬學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積累更多的語言資料。)

五、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風光無限,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

六、作業(yè)

第2篇: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

1.教材特點及編寫意圖

《“問號”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樹立愛學習的信念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旨在讓學生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到敢問、樂問、善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學會好問、多問,明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問題開始的。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古今名人從小好學、勤學的故事,搜集相關的格言和諺語。

(2)能力目標:通過視頻播放、玩中提問、生活中提問、講故事和制作書簽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敢問、樂問、好問的良好學習品質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學生動手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敢問、樂問、善問的良好學習品質;明白愛學習源于對知識的渴求,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

3.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敢問、樂問、善問和勤奮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難點是激發(fā)學生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

品德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教育內(nèi)容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其認知規(guī)律,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問題。因此,整堂課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問題,以“一休”貫穿,與“一休”共同學習、共同思考,提出問題,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決,成為課堂的主人。

本課我以四個活動為主線,重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和場所情景,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敢問、樂問、善問的學習品質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學生開“問號”之花、結“問號”之果、繁殖“問號”之森林,以此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課標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并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在情境尋找、體驗“問號”是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課前我用小魔術調(diào)動學生興趣,又以在“百寶箱”中、生活中、圖片中尋找“問號”,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情境,運用身體多感官尋找“問號”,體驗在各種活動中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樂趣,讓學生樂學。

四、說教學過程

品德課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體驗為主的課程。我緊扣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設計了四個活動。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育家培根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噴發(fā)”的壯觀場面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起學生的興趣,為多問個為什么做好鋪墊,讓“問號”貫穿課堂。

活動二:在百寶箱中發(fā)現(xiàn)問題

新課標指出:應挖掘對學生有意義的題材,增進課程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在玩百寶箱的過程中,我用“一休哥”送來百寶箱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動手去發(fā)現(xiàn)問題的欲望。在箱內(nèi)裝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讓學生在自主選擇想玩的玩具,并提出問題。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在玩中發(fā)現(xiàn)問題,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引出“問號”之歌奠定了基礎。

活動三: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新課標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本課以“問號”之歌促發(fā)世界中充滿了問號,大膽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問號”的足跡,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讓學生提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好問的品質,為尋求解決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學(板書)。通過思考、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四:鞏固升華

我設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動,從觀察對比圖片到講牛頓的故事,得出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源于問號。通過收集名人名句、贈送書簽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回歸生活,體驗生活。

五、說重點、難點的突破

本課的重點是:懂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敢問、樂問、善問的良好學習品質。在處理重點上我緊扣教學目標,在尋找問題中培養(yǎng)他們敢問、樂問、好問的品質。我大膽的創(chuàng)設百寶箱,引導學生大膽發(fā)問,又在生活中大膽探索,引導學生勤學,通過名人故事讓學生知道從小好問、勤學的重要性。

本課的難點是:激發(fā)學生從小對學習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后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發(fā)學生愛思考、愛動腦、愛學習的品質。

六、說板書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通過出示卡通問號,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用簡潔的板書突破了勤學好問這一重難點。

板書設計:

“問號”之歌

第3篇: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06-0092-01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新的教學理念構建學生新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小學高年級英語的課文教學往往分成讀前、讀中、讀后三個板塊,在長時間固定模式的課文文本教學中,學生漸漸丟失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探索與語言運用技能提升的機會,導致了部分課文公開課的作秀現(xiàn)象。

日前,在我校(此處指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下文同)舉辦的“江浙滬聯(lián)誼”活動中,聽到了一節(jié)來自鎮(zhèn)江學府路實驗小學左莉莉老師的課文教學公開課,左老師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說”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給了人很多啟迪,現(xiàn)結合小學牛津英語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教學試書如下:

在閱讀教學的設計答問、判斷、找關鍵句等任務型活動中,學生通常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而在答案校對時,學優(yōu)生成了課堂中的亮星,教師無法確定所有學生是否都積極參與活動,因此,在教學中,可把學生“說”的過程分成說和論兩個板塊,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一、說已知

1.以解決新單詞、新句型為基礎,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在對文本閱讀的理解中,以詞、句為基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最怕的是生詞與新句型,一旦碰上生詞,學生易產(chǎn)生懼怕心理,往往繞道而走,容易錯誤理解文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閱讀障礙,無法形成正確、有效的閱讀策略。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課前幫助學生解決難讀的生詞和句型,增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自信心,為學生正確理解文本打好基礎,為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發(fā)展鋪設橋梁。

例如,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教學,可提前解決單詞、詞組和句型等三個知識點,使學生信心大增,勇于完成對文本大意把握的預習作業(y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以已知為依據(jù),談論文本材料。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常常會看到這種現(xiàn)象:學生通過預習對本文的大意非常熟悉,但還是在通過判斷、回答問題及劃關鍵句的方式來解決一些文本中直白告知的信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呈現(xiàn)出無精打采的精神面貌。

例如,在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文本教學中:前言部分,筆者運用了同桌問答的方式,針對文本中給出的信息,同桌兩人進行自主問答,體現(xiàn)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整合和語言的交際運用;內(nèi)容部分,則分成the plan for the Saturday 和the plan for the Sunday,以四人為單位進行小組活動,學生對通過預習已知信息進行語言再構,體現(xiàn)了語言運用的創(chuàng)造性。

3.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鼓起“說”的勇氣。在課堂中大放異彩的常常是學優(yōu)生,而學中和學困生卻常常低著頭悶聲不吭,這些學生悶聲不吭的原因一是他們不會;原因二是他們不敢嘗試,認為有難度。

在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文本教學中,筆者以小組為單位,讓學困生成為語言運用的引路人。在對文本的復述活動中,筆者把文本分成前言、周六的計劃和周日的計劃,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并根據(jù)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給予不同程度的表揚,以分層的任務教學給了學生一把敢于嘗試的“梯子”,帶給學生一種敢于嘗試、不斷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

二、論探知

布魯納強調(diào):發(fā)現(xiàn)是教育兒童的主要手段,同時,在文本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也是學生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體現(xiàn)。在高年級的英語文本內(nèi)容中,往往分為直觀性信息與隱射性信息,因此,在文本教學中,要充分把握這些隱射信息,賦予文本以探索樂趣,把靜態(tài)教學變?yōu)閯討B(tài)教學,在對問題的探討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挑戰(zhàn)精神并傳達生活的不定式激情。

1.在小組活動中,討論直白告知,得出隱射告知。小組活動是充分利用課堂中的動態(tài)因素,教師可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學習來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實踐發(fā)現(xiàn),小組活動討論實現(xiàn)了小組個體間的優(yōu)差互補,易于帶動全員參與,有助于實現(xiàn)課堂活動的全員參與。

在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文本教學中,針對周六的計劃提出問題: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學生通過小組探討:高山說的I’m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with my dad.和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David說的:Yes,I’d love to.得出:David is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this Saturday.在小組探討過程中,全員參與了積極地討論,并在探討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閱讀理解策略,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構建,有助于學生今后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2.在集體談論中,探討隱射告知。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都是討論法在課堂活動中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的不同運用形式,可根據(jù)內(nèi)容的難易度和課堂活動形式的多樣化進行串聯(lián)。在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文本教學中,對于周六的計劃除了每個人將做的事情外,還涉及到見面碰頭的信息,為了引導學生運用將來時句型重組信息,筆者在教學中運用集體發(fā)問:Anything else?在集體討論中得出:meet at one thirty,meet in front of the Garden Theatre.再通過語言引導:So they are going to…促使學生說完整句子,使文本信息構建更完整。在集體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得到了滿足,也激勵了更多的學生參與問題的探討活動,有助于學生樂觀向上的人格形成。

3.個體探討,滿足個體發(fā)展需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生的真諦就在于認識自己,而且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自我教育便是從這里開始的?!边@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懷學生主體性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教學內(nèi)容設計,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主體性的品質,以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

在該課文本教學中,針對教學話題進行延伸,請學生訂周末計劃,按計劃進行對話,教師則做適當?shù)匾龑гu價。如有的學生說:I’m going to play computer games on Saturday.對話過后,筆者追問:Are you going to play for a long time?學生會不好意思地說:No,just for thirty minutes. 筆者評價:It’s OK. Don’t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for a long time,it’s not good for your eyes.在文本的延伸探討中,實現(xiàn)了學生個性的傾訴,在此過程中,教師更多地了解了學生的精神世界,在互動環(huán)境中,教師適當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方式,但是切忌強硬地灌輸自己的想法,否則將會關上一扇“了解”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