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

第1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黎智輝(1977-),女,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講師,博士生,主要從事村鎮(zhèn)規(guī)劃研究,(E-mail)。

摘要:為了順應專業(yè)發(fā)展對城市規(guī)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導學生城鄉(xiāng)統(tǒng)籌觀念的形成,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三年級的教學內容增加了村莊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并在文中對教案的設計作了詳細描述。實踐證明:通過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能夠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并引導學生規(guī)劃視野從城鎮(zhèn)到鄉(xiāng)村、思維模式從邏輯形象到理性綜合的轉換。

關鍵詞:村莊規(guī)劃;課程體系;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TU984.17;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2)01-0130-05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從而將新農村建設列入了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內容。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了到2020年城鄉(xiāng)協(xié)調互助發(fā)展機制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奮斗目標,為今后十多年的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正式施行,將村莊規(guī)劃納入了法定規(guī)劃的體系中,為科學合理地指導鄉(xiāng)村建設發(fā)展提供了法律依據(jù)。隨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有關村莊規(guī)劃的法律文件,并廣泛展開村莊規(guī)劃的編制工作,力爭將鄉(xiāng)村建設納入到規(guī)劃管理的工作體系中來,真正實現(xiàn)規(guī)劃建設管理上的城鄉(xiāng)統(tǒng)籌。

為了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專業(yè)發(fā)展對城市規(guī)劃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引導學生城鄉(xiāng)統(tǒng)籌觀念的形成,加強學生對村莊規(guī)劃及相關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從2008-200年開始,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三年級教學團隊開始了將村莊規(guī)劃設計引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踐探索。

一、教學目的和作用

村莊規(guī)劃作為新的規(guī)劃類型和規(guī)劃層次,在其興起至今3年多的時間里,雖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成果,但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不具備作為專業(yè)理論課開設的條件。因此,在課程設置中將其作為城市規(guī)劃設計課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既容易入手又可作為教學改革的試點,不斷積累經驗,為向理論教學層面拓展打好基礎。同時可利用村莊規(guī)劃的內容特性,達到特定的訓練目的,彌補現(xiàn)有課程體系的不足。

(一)現(xiàn)有設計課程體系的不足

設計課是南京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課程體系設置中的課程主線,是該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各年級設計題目的設置遵循規(guī)模從小到大、功能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以該專業(yè)2008年本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表1)為例:

一年級設計課程內容偏重專業(yè)基本技術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二年級設計課程注重建筑功能組織的一般方法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一般性公共建筑功能與空間組織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從三年級開始安排城市規(guī)劃設計課程,對學生在建筑空間組合、功能流線組織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訓練;從四年級開始接觸城市設計相關內容,并開始總體規(guī)劃和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設計的訓練。因此三年級的課程設置引導學生設計對象從建筑到規(guī)劃區(qū)、設計視野從微觀到宏觀、設計思維從邏輯形象到理性綜合的過渡。而原有三年級的設計題目(表2)一直處在調整之

社區(qū)中心規(guī)劃設計中,未形成固定成熟的體系,并且內容與二、四年級的關聯(lián)性不強,起不到應有的銜接作用。特別是直接從以物質環(huán)境設計為主的詳細規(guī)劃轉向四年級以社會經濟研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其思維模式轉換幅度過大,往往讓學生感到“難以上手”和“無所適從”。

(二)引入村莊規(guī)劃的目的和作用

為了順應設計課程主線對三年級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規(guī)劃概念,實現(xiàn)教學模式從建筑設計教學到規(guī)劃設計教學,教學內容從物質層面向社會經濟層面的良性過渡,從2008-200年開始,學院對城市規(guī)劃三年級的課程設計題目進行了系統(tǒng)調整(表1):第一學期從住宅設計開始,過渡到以建筑群體空間組合、道路交通組織、環(huán)境景觀設計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居住區(qū)設計;第二學期以村莊規(guī)劃設計、城市外部空間設計為

教學重點。村莊規(guī)劃設計作為教學重要的過渡環(huán)節(ji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1.銜接不同類型的設計教學

城市居住區(qū)和村莊規(guī)劃設計都涉及到空間布局、交通組織、景觀體系建構、住宅設計等內容,兩者的部分研究內容以及成果表現(xiàn)形式類似。學生經過城市居住小區(qū)規(guī)劃設計的訓練之后,再進行村莊規(guī)劃設計就容易上手。同時由于產業(yè)、生活方式、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村莊這類聚落形式又與城市型居住小區(qū)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學生在觀察設計對象的同時,通過其間的對比研究能夠對這兩者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村民獨特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于城市的居住空間形態(tài),不僅讓學生對外部空間的設計與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對下一步進行獨立的外部空間設計(廣場、公園等)起了鋪墊作用,也保證了從村莊公共空間設計(小尺度)—城市外部空間設計(中尺度)—城市設計(較大尺度)的詳細規(guī)劃設計教學的連續(xù)性。

村莊規(guī)劃中對于社會、經濟、人口、交通、用地等因素的分析,對村莊產業(yè)規(guī)劃及其發(fā)展方向的判斷等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城鎮(zhèn)總體規(guī)劃相關內容的理解,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起鋪墊作用。

2.銜接理論教學與設計教學

三年級是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學生進行專業(yè)理論學習的關鍵時期。許多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的核心理論課程,如:城市規(guī)劃原理、城市建設與規(guī)劃史、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城市道路與交通等均在這一學年開設。學生剛剛學習了相關的城市規(guī)劃理論,正是開始嘗試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研究城市和從事設計的良好時機。村莊規(guī)劃設計題目的安排承擔了引導學生初步運用理論知識研究設計對象的作用。根據(jù)設計要求,學生需要對村莊實體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對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地理環(huán)境、地貌特征、交通運輸條件等因素的分析體會村莊形成發(fā)展的脈絡、對村莊發(fā)展趨勢進行初步判斷。同時在住宅建筑設計中更加考慮人的實際需求,如住宅特色、生活規(guī)律、戶型要求、服務設施水平、通風朝向、特定設施(暖棚、老人會所、戲臺、教堂等)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的重要性,糾正以往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調研與設計脫節(jié)的問題[1]。

3.引導學生規(guī)劃視角的轉換

首先,村莊規(guī)劃設計訓練可引導學生規(guī)劃視角從“城”到“鄉(xiāng)”的轉換。通過對村莊的研究,激發(fā)了學生對村莊現(xiàn)狀的思考,如:城市化趨勢下村莊人口的下降對村莊發(fā)展的影響,靠近城鎮(zhèn)的村莊對城鎮(zhèn)的依賴造成了村內公共設施的發(fā)育動力不足等問題。這些現(xiàn)象均有助于他們深刻體會城鄉(xiāng)關系,開始從更廣闊的區(qū)域范圍去研究設計對象。其次,村莊問題研究的過程引導了學生規(guī)劃視野從物質空間向社會、經濟層面的轉變。調研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如:現(xiàn)狀人口構成中外來人口比例、年齡構成所反應的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發(fā)展趨勢,外部環(huán)境對村莊經濟水平和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比如周邊造船企業(yè)的存在使村莊外來租住者增多、茶園經濟的繁榮促使新聚居點的形成)等,均讓學生不再僅僅用物質環(huán)境的眼光去對待設計,而嘗試著從社會、經濟的視角看待問題。

二、教案設計

(一)設計對象的設定

村莊規(guī)劃的設計對象簡而言之為村莊,但在相關條件的設定中還應結合課程實踐做出具體安排。

首先,要求提供多地塊給學生選擇。在對各地塊現(xiàn)狀進行統(tǒng)一調查之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地塊的理解、設計的興趣等選取設計對象。通過不同設計對象的選取,學生通過觀察、對比、總結,理解村莊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和趨勢,因地制宜地做出規(guī)劃設計。不同地塊的地理位置以相近為宜,便于學生結伴出行,也避免在不同地塊上的往來奔波。

其次,要求設計對象現(xiàn)狀成一定規(guī)模。這一考慮是基于訓練內容和圖面表達的需要:(1)訓練內容的需要。村莊規(guī)劃包括舊村整治和新村規(guī)劃兩部分內容。而“整治”在以前的設計訓練中沒有接觸過,是村莊規(guī)劃訓練的重點。如果舊村現(xiàn)狀達不到一定規(guī)模,不易歸納其發(fā)展規(guī)律,對現(xiàn)狀的整理工作很小,達不到訓練要求。(2)圖面表達的需要。根據(jù)慣常的成果表達要求,若要在A1圖紙幅面上1∶1 000的規(guī)劃平面圖能夠較清晰地表達出總平面設計意圖,則要求規(guī)劃地塊的面積在10~20hm2之間。根據(jù)這一要求,考慮村莊用地形態(tài)不規(guī)則,在任務書設計時,村莊規(guī)劃人口規(guī)??刂圃? 000人左右(住宅以低層為主),用地規(guī)??刂圃?3~15 hm2之間為宜。

再次,要求設計對象特征要素鮮明。因自然條件、歷史古跡、風俗習慣、區(qū)位條件和周邊環(huán)境等情況的不同,村莊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態(tài)各異,各具特色。而鮮明的特征要素有利于學生因地制宜地研究設計對象,做出各具特色的規(guī)劃,避免設計方案的雷同。

(二)教學進程及內容安排

教學進程分為5個階段:前期調研(2周)、規(guī)劃設計(2周)、建筑設計(1周)、專題研究(1周)和成果表達(3周)[2]。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總體進度調節(jié)各階段課時,總課時也可根據(jù)訓練需要和任務量大小而調整。

1.前期調研

前期調研工作(表3)重點在于對村莊現(xiàn)狀及周邊環(huán)境的掌握。在后面的設計階段中也要求學生根據(jù)設計需要進行補充調研。

此階段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往居住小區(qū)實地調研主要偏重于物質空間的勘察,對“人”的因素考慮不足。此次調研強調村民訪談,讓學生多觀察村民的生活現(xiàn)狀,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習慣。此外,學生首次對有現(xiàn)狀建設的地塊進行調查,容易忽視空間細節(jié)。需要預先提醒,并要求學生多拍照片以備查閱。

2.規(guī)劃設計

規(guī)劃設計(表4)的重點在于充分理解村莊規(guī)劃和城市居住小區(qū)規(guī)劃在空間形態(tài)、用地強度、交通方式、場所精神等方面的不同,以及社會經濟和自然環(huán)境對村莊空間形成的作用。

工作內容

發(fā)展方向判斷及設計立意總平面布局舊村整治成果要求

梳理村莊發(fā)展脈絡,分析引導空間發(fā)展的動因,判斷用地拓展方向

確定方案立意,構思立意的表達途徑(布局結構、空間構成、場地設計、建筑設計等)確定用地結構、路網骨架、公共設施和綠地系統(tǒng),結合地形布置住宅院落(圖1)結合現(xiàn)狀建筑質量評價及用地結構規(guī)劃,確定拆留改建筑,理順道路系統(tǒng),完善院落空間,開辟公共空間1∶1 000的平面圖(在建筑設計和專題研究階段,總平面圖隨之不斷調整、深化)

此階段教學需要注意3個方面的問題:(1)任務書只給定人口規(guī)模,沒有劃定用地紅線,要求學生自行分析判斷發(fā)展方向。該任務有一定的難度??筛鶕?jù)總體規(guī)劃編制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原村莊用地拓展的分析,找尋規(guī)律,并對比不同的用地發(fā)展方向做出合理判斷。(2)學生以慣常的城市型居住小區(qū)的設計手法對待村莊,易追求平面上的構圖、城市型的綠地廣場;同時在公共空間、道路的尺度和公共設施規(guī)模上的把握會偏大??蛇\用城市設計中的“圖—底”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村莊的空間形式和尺度與城市居住小區(qū)的不同。鼓勵學生對村莊交通形式、服務設施需求、村民公共生活對空間的利用等內容進行再調研;加深對設計對象的了解,使設計更加腳踏實地。(3)在舊村整治方面,學生通常不知如何著手。教師需要引導他們明確舊村整治的目的、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建筑質量評定入手,在挖掘用地潛力的基礎上對交通及院落空間體系進行整理。

3.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表5)的重點在于充分理解農村的經濟條件、生活方式在戶型上的反映。如:燃料的選擇、下水條件和積肥要求決定了廚房、廁所與主房的分離;養(yǎng)殖、晾曬和主輔房之間交通聯(lián)系的需要決定了房前屋后的院子等等。

此階段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部分學生以城市型的公寓、別墅類住宅代替農村住宅,對村民在房屋尺寸、戶型上的需求和習慣缺乏考慮。

4.專題研究

專題研究是對村莊規(guī)劃基本訓練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根據(jù)設計的興趣點,針對某一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如村莊肌理、公共空間形式、院落空間(圖3)、戶型設計、市政工程等方面。此階段可組織學生綜合各自研究的問題統(tǒng)一設計問卷進行深度調研。該階段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問題的能力,對研究成果的形式不限制。

5.成果表達

定稿1周,用于整理設計思路,繪制各類分析圖,進行版面設計,完成定稿圖;后2周用于繪制正圖。

此階段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對于分析圖的理解偏程式化,認為只要有任務書規(guī)定的交通、功能、景觀等分析圖就能滿足設計要求,對表達設計構思和方案分析的圖紙不夠重視。而優(yōu)秀的設計必需有好的設計立意,并能夠在設計過程中通過清晰完整的設計思路加以充分表達。因此需要教師在成果要求中明確兩個層次:(1)解決基本功能要求,包括交通、日照、戶型等;(2)對村莊特征或特定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尋找其規(guī)劃設計上的應對。學生只有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規(guī)劃設計達到較好要求,才能最終獲得較好的成績。這兩個層次的要求,既可鼓勵學生在設計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又可防止他們不顧基本功能胡亂“創(chuàng)新”[3]。

三、結語

經過三個學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普遍反映對規(guī)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與村民和小組成員的交流與合作中,學生的社會交往、溝通協(xié)作能力均得到了加強。在村莊規(guī)劃的觀察—思考—設計的過程中,研究問題的習慣和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設計作業(yè)成果中反映出二、三年級的設計銜接較為平穩(wěn)、順利。學生在后讀課程中對總體規(guī)劃相關概念的理解更容易,城市設計的“上手”也更加容易。

參考文獻:

[1]郄瑞卿,李春林,聶英,等.城市規(guī)劃課程多維教學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42-44.[2]吳怡音,雒建利.城市規(guī)劃初步教學改革實踐[J].規(guī)劃師,2006,22(8):62-64.

[3]王承慧,吳曉,權亞玲,等.東南大學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三年級設計教學改革實踐[J].規(guī)劃師,2005,21(4):62-64.

Teaching practice of village planning course

LI Zhi-hu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P. R. China)

Abstract:

第2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新時期的小學生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它為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認真?zhèn)湔n,及時書寫教后反思。一學期來,對于五年級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備課時不但要被教材,還要備學生。對于三年級也同樣和同課頭老師備課,共同研討,并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平時有時間還通過網上查詢,外出聽課,學習有關師德的書籍《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現(xiàn)代美術教育》還訂閱了《少兒畫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斷進步,通過這些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做好了準備。

二、求實創(chuàng)新,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立足“用快樂貫徹課堂,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美術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五年級美術及三年級兩個班的美術教學工作,課時量比較大,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并結合各級各班的實際情況,靈活上好每一堂課,盡可能做到當堂作業(yè)當堂完成,課后仔細評價,不同類型得到課,不同年級采用不同評價方法,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平時,我還積極和班主任進行溝通,了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由于學校是寄宿制學校,對于有些課程,由于材料原因,無法正常進行,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校本課程,把泥塑課改為橡皮泥課,水墨畫改為油畫棒創(chuàng)作課,這樣不但加強了課程進度,也讓我們的課堂增加了樂趣。特別是橡皮泥,泥塑的色彩太單調,而橡皮泥是五彩的,學生就抓住這一特點,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華,看著學生的一件件作品,我驚呆了,更讓我知道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多高多棒。

三、任勞任怨,完成學校其它工作:

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以外,本學期對于美術興趣小組這一特色,實施了突破,一大周安排三次活動時間,并對人員進行了挑選,經過培訓練習,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先后參加了新密市舉辦的師生書畫比賽,中國少兒書畫比賽,從比賽中讓學生增加了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能力。對于跟班工作,本學期依舊以往的制度,及時照看學生,隨學生吃飯。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感恩之情在我心中”師生演講比賽,第三屆“綠色童謠伴我行”活動,“班歌、校歌評選”活動,校運動會,期中家長會,第七屆“好書伴我成長”活動,“六一節(jié)”文藝演出,“興華小畫家”書畫展等,同時還有許多的宣傳海報、展覽櫥窗等等,其中不僅涉及到很多的美術宣傳工作,有的更需要全程積極參與,對于學校布置下來的每一項任務,我都能以我最打的熱情把它們完成,基本上做到“任勞任怨、優(yōu)質高效”。

四、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育得失。

第3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高中語文教學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為重點,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全面落實普通高中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充滿活力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教學體系。

二、工作要求

(一)課程安排

高中語文課程采取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設置模式。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均按模塊組織學習內容,每個模塊36學時,2學分。每個學期分兩個學段(各10周),每個學段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高中語文課程至少開設兩年半,高一年級每周4學時。

(二)教學內容

1. 閱讀與鑒賞

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

(1)能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

(2)能根據(jù)語境揣摩語句含義,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幫助理解結構復雜、含義豐富的語句,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

(3)能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4)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能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6)應在繼續(xù)提高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注意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7)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能對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

(8)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

(9)在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時,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能運用作品所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來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歷史眼光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

(1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對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18個)、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12)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

(13)學會靈活使用常用語文工具書,能利用多種媒體搜集和處理信息。

(14)每學年課外閱讀不少于50萬字。

2、表達與交流

(1)掌握語言交際的規(guī)范,具有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陳述自己的看法。

(3)表達能夠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思路清晰連貫,能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合理安排結構。

(4)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5)在表達實踐中發(fā)展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6)進一步提高記敘、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7)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學期課內作文不少于7-8篇,課外練筆不少于3000字;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9)學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

(10)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tài)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

(11)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shù)剡M行表達。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

三、 實施建議

(一)教學建議

1. 閱讀與鑒賞

(1)教學中要緊扣《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精神,依據(jù)文本內容,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恰當設計教學目標,并以此引領和實施教學。

(2)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能夠熟練駕馭教材。

(4)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意,正確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或觀點,并能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5)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6)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

2、表達與交流

根據(jù)讀寫結合的原則,借助典范文本,引導學生掌握實用類、論述類、文學類文本的文體特征,并用于指導寫作實踐。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自覺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同時指導學生根據(jù)表達需要搜集素材,為表達與交流提供信息支撐。

(2)鼓勵學生從不同視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觀察、想象和表達,鼓勵學生自由地、有個性地、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

(4)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

(5)指導學生修改習作,針對學生寫作中暴露的不足,可采取學生獨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學生逐漸提高修改能力。

(6)重視指導學生在交際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演講、討論、辯論等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

(二)評價建議

教學評價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重要的作用。山東省高中語文課程評價主要使用課堂教學評價、過程性評價、模塊學分認定和學業(yè)水平考試等方式。 (1) 高一語文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1.課堂教學評價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重要保證,具體操作可參考下表: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

       內容項目

評   價   指   標

 

 

教學觀念

1.體現(xiàn)“課標”精神,重視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2.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科學合理,體現(xiàn)“三維”要求。

 

  2.教學目標有層次性,便于落實。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把握教材準確。

 

  2.注重雙基落實。

 

  3.教材重點、難點、疑點處理得當。

 

  4.緊扣文本,合理預設,適當拓展。

 

5.注重學生審美、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1.善于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

 

  2.恰當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恰當?shù)剡M行學法指導。

 

教學管理

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課堂氣氛融洽,具有較好的課堂教學機制。

 

教學技能

  1.教學語言得體,板書規(guī)范。

 

  2.專業(yè)知識扎實。

 

3.恰當、熟練地運用教學資源。

 

教學效果

1.雙基落實好。

 

2.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關注學習過程,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經驗等。

 

3.學生興趣濃厚,學習信心增強,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4.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收獲。

 

2.過程性評價

實行過程性評價,要注意過程性評價的基本目標,即“三維”目標,注意評價的方式、方法,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內容和特點,分別進行評價。

(1)學生課堂活動評價

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是語文課程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對學生課堂活動情況進行評價,旨在引導學生反思學習行為,調控學習狀態(tài),改進參與活動的方式、方法,提高參與活動的能力與水平。學生課堂活動評價可從課堂準備、發(fā)言情況、合作意識、注意力、思維質量和課堂紀律等方面進行。

(2)課外語文學習評價

課外語文學習活動主要包括課外閱讀、課外練筆、興趣小組活動和其他語文課外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課外語文學習,要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計劃地進行,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比如朗讀比賽、歌詠比賽、書法比賽、即席發(fā)言、參觀訪問、旅游采風、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作品欣賞會,舉行或參加作文比賽、改編排練課本劇、編輯文學刊物,等等。

課外語文學習情況評價可從學生課外學習計劃的制定與落實、完成課外作業(yè)的態(tài)度、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方式、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語文活動等方面進行。

3.模塊學分認定

模塊學分認定由學校組織實施。

高中語文每個模塊學習時間約為36學時,修完一個模塊達到規(guī)定要求即可獲得2學分。模塊學分認定屬于學業(yè)成績測試,由三部分組成:檔案袋評價占20%,單元測試占30%,模塊考試占50%。

四、具體實施

(一)教材問題

1、以講讀教材為主;

2、“自讀文本”確實要讓學生自讀、自學、自練。當然有些自讀文本,也可以變成講讀。

3、可以進行增、刪。

4、反對光教文言文,不學現(xiàn)代文。

(二)語文基本要求

1、語文積累、錯題本

2、優(yōu)秀語段抄寫本(每周2段,背誦1段)

3、部分學生建立背誦抄寫練字本(人人過關)

4、語文練筆本(周記、隨筆)

(三)學案問題

1、課課有學案

(主要是教材的主觀題。文言文強調實詞與虛詞句式;現(xiàn)代文按高考形式)

2、快餐與學案

(在市《學案》的基礎上添加、改造、挖掘、延伸)

3、學案分課前、課中、課后學案??梢允且环輰W案,早發(fā)下去,供學生思考。

4、講讀學案要詳細,自讀3-5題即可。

5、每份學案都要有語音、字形、病句、語用、鑒賞、作文審題或寫語段等教材之外的內容。要滲透高考內容。

6、學案要備課組統(tǒng)一討論,整體印刷。學案一定要檢查,批改。

(四)加強網絡教研

1、每個高中語文教師都要給“濟寧育才教科研網”上傳資源,每周2個教學資源,或者是教案、學案,或者是教材見解、作文設計等。

2、養(yǎng)成日日看“濟寧育才教科研網”的習慣。

3、現(xiàn)在高中語文已經很多教案、學案、作文案例,以及高考資源、國學誦讀資源等。

(2) 高一語文備課組教學工作計劃 >>查看更多

高一年級組工作計劃

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教學計劃

人教版數(shù)學小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北京版三年級語文復習計劃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小學數(shù)學教學計劃

品德教研工作計劃

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4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集體備課讓教師全面把握教材

每學期放假前,學校各個學科組先組織教師對下學期使用的教材進行研討,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點以及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以便大家對整本教材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如蘇教版語文第8冊在第8課《三顧茅廬》之后才介紹名著《三國演義》。在研討過程中,教師提出應該在一開學就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到學習第8課《三顧茅廬》時,學生已經了解課文的知識背景,有利于內容的深化與積累,進而提升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之后,學科組將教材分成若干篇目或單元,交給組內的教師分頭備課,每位教師對自己所備的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形成初步的教學設計。

開學前,學科組集體討論和交流每位教師備好的教案。備課教師可以就教案的創(chuàng)新點、如何突破重難點甚至備課中的困惑談自己的想法,其他教師則可以提出建議。之后,由骨干教師作為主評人對教案提出綜合修改意見。最后,備課教師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對教案進行修改,形成比較完善的教案,學科組匯集每位教師的教案后,形成整冊教材的教案。

在教學前,每位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以批注、增刪的方式對于他人的精備教案進行修改或補充。這種備課方式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分析教材、研究學生個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便于教師之間相互分享和學習,將集體智慧發(fā)揮至極致,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主題教研解決共性問題

為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學校組織同學科教師以課例分析為載體,進行主題教研。

如“情智語文”工作室將“有趣”作為年度教研主題。通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來改變部分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沉悶的狀態(tài)。圍繞主題,有的教師從導入環(huán)節(jié)入手,采用游戲、故事、歌曲、圖表等方式,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有的教師在課堂表演上做文章,或編演課本劇,或模擬片段,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其直觀理解;有的教師主張師生角色互換;有的教師開展小組競賽,等等。在每位教師進行探索和嘗試之后,工作室組織教師進行深入研討,找出適合“情智語文”的教學策略。一位老師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將“形狀”的“狀”和前一課所學“茁壯”的“壯”嚴重混淆。針對這個問題,團隊教師集思廣益,探討出兩種處理方法:一是讓學生自主查字典,然后分組說說辨別這兩個字的訣竅,比比哪組的辦法多,容易記;二是教師編順口溜“有大不是大,無大反而大”,將枯燥的講解化為簡單的口訣,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

如數(shù)學學科“統(tǒng)計知識”這一內容在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求平均數(shù)”、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五年級下冊“復式統(tǒng)計圖”等章節(jié)均有所體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學段的數(shù)學教師共同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整合“統(tǒng)計知識”,如何滲透基本的統(tǒng)計知識和數(shù)學方法,尋找教學的共性與聯(lián)系。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比較,使各個年級的教師對教材實現(xiàn)整體把握。

通過各種形式的主題教研,教師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教學手段越發(fā)豐富,教學實踐日趨成熟,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持久的、整體的、本質的改變,使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更加有的放矢。

融合式培訓打破學科壁壘

每年暑假,學校都會定期開展英語口語培訓,所有青年教師在課堂上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啟動人文大講堂,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培育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學校開設書法、攝影工作室以及器樂演奏班等豐富多彩的學習平臺,拓展教師的文化視野,涵養(yǎng)教師的精神氣質。

學校還組織教師深入社區(qū),開展社會實踐。教師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學習吳地傳統(tǒng)文化、錫劇吳歌、吳地方言、無錫民間手工藝制作等。

為開闊教師的國際視野,學校開展國際理解培訓,為所有教師開設英語、韓語培訓班,選派優(yōu)秀教師出國培訓,學習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融合式培訓使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呈現(xiàn)出螺旋上升的勢頭,教師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跨區(qū)域聯(lián)動拓展教師成長空間

基于“走出去、請進來、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的理念,學校進行跨區(qū)域聯(lián)動。在無錫大市內,聯(lián)系宜興、錫山、濱湖、南長等區(qū)的學校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推動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提升。如六所學校以“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為導向,進行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奇妙的圖形密鋪》的“同課異構”,六位教師通過“學案導學”的教學課型,引導學生在思維情境中感知體驗,在自主探究中歸納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議課環(huán)節(jié),我們強調三種取向: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學”的角度評議“教”的質量,既要關注學生是否學得有興趣、學得自主,也要關注學生有沒有學會、是否會學;二是關注互動,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否都有效;三是關注生成,對哪些生成性資源應該進一步開掘、哪些應該放棄、哪些獲得了預約的精彩等進行研討。

另外,學校與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學校簽署協(xié)議,結成“長三角網絡結對學校”教師培養(yǎng)共同體,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以校際網絡結對的形式,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各種交流活動,形成校際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

在跨區(qū)域聯(lián)動過程中,通過不同學校文化的碰撞,教師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轉變。教師們在反思與重建中充分吸收各種資源,并創(chuàng)造性地讓這些資源成為精神重建和實踐進步的“養(yǎng)料”,從而走上了一條“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的道路。很多教師感慨:“跨區(qū)域聯(lián)動,讓我們看到了更多外面的風景,跨越了專業(yè)成長的一大步?!?/p>

第5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仡欉@一學期,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現(xiàn)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借以促進提高。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yè)務素質:

新時期的小學生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它為發(fā)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認真?zhèn)湔n,及時書寫教后反思。一學期來,對于低年級的新教材,我加大了研究力度,備課時不但要被教材,還要備學生。對于三年級也同樣和同課頭老師備課,共同研討,并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平時有時間還通過網上查詢,外出聽課,學習有關師德的書籍《美術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現(xiàn)代美術教育》還訂閱了《少兒畫苑》,使自己在教育方面不斷進步,通過這些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解,為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做好了準備。

二、求實創(chuàng)新,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立足“用快樂貫徹課堂,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美術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第6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四年前,新的學期開始。按照慣例,學校分給我一個班的語文課――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這一教就是二十多年。這一學期也不例外。我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教學任務。

可就在我要準備備課上課的第二天,校長找到我說,讓我把語文課交給其他老師代,讓我接一個年級的科學課。

代科學?我很高興。因為大家都說科學課是一門副課,一般的老師――尤其是年紀相對輕一點的老師――是享受不到這個“待遇”的。這一年我接的是三年級科學。

對教好這門課我是充滿信心的――因為我認為就憑自己平時積累的知識,教這門課應該是有充分的“知識儲備的”。備好課,我興沖沖地拿著教案、教本走進了三年級(1)班的教室。一個新學科,一位“新”老師,我心里樂滋滋的,同學們因“新”老師的到來臉上充滿喜悅。誰都知道,學生的喜悅是因為他們想從新學科、“新”老師那里能夠在學習上有的新收獲。他們渴望輕松愉快的學習。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就要給大家上科學課了,你們高興不高興???”

“高興!”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

“好,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一課,請大家打開書?!?/p>

同學們打開了書,我開始了講課。

科學課,教材上的內容很簡單,不像語文內容那樣“龐雜”,它很“單純”。

我這個人,平時比較好學,讀書學習涉獵的知識面比較寬泛一些,對于三年級教材上的那點內容,教起來還是“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教學內容簡單,我用了不到十五分鐘就“講”完了。我自以為講得不錯,學生一定很有收獲??僧斘覞M懷信心叫起一名學生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時,他竟然直搖頭,回答不上來。我真的不敢相信@是真的。一個不會,并不代表其他同學不會。

“你”, “你”, “你”……

一,二,三……接連叫起的幾個同學都答不上來,我傻了眼。

自以為很簡單的一門學科,在開講的第一節(jié)課上就讓我敗下陣來。這給我的觸動實在是太大了。

“怎么上這門課程?”我在課后思考這個問題。

翻開教師用書,我再細細的閱讀前言部分??茖W課是一門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實驗,在實驗中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

讀著教師用書。我似乎明白了一些??磥?,科學課還真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必須下大力氣去研究的。

自此以后,我重視起了科學課,也更加重視科學實驗。

記得有一次,在給三年級上關于土壤的一課時,我讓學生觀察土壤的組成,看看土壤中有什么。要讓學生觀察土壤,你就得找成分復雜的土壤供學生觀察。當時,在校園內幾乎找不到這樣“成分復雜”的土壤。我校是一所縣城學校,學校僅有的空地全被硬化了,讓學生找適合做觀察的土壤有一定的困難。我家在農村,可要找出適合教學用的土壤還真不容易。我費了好大得勁,這才找到了符合條件的土壤。

我?guī)е襾淼摹敖叹摺报D―土壤走進了課堂。

“同學們,你們猜猜,老師今天會給大家?guī)硎裁??”我手指著裝有土壤的盒子問同學們。

“玩具?!?/p>

“粉筆。”

“是不是糖果?”

……

說什么的都有。

我拿出了“教具”

“土!”同學們叫了起來。

“對,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土壤?!?/p>

“你們能說出土壤是由哪些成分組成嗎?”我把教學引向今天要研究的主題――土壤的成分。

我把帶來的土壤分給了各個小組,讓他們仔細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接下來是小組匯報。

“土壤里有死蟲子”

“土壤里有土?!?/p>

“也有小沙?!?/p>

“土壤里有植物的細小的根毛。”

……

每一個組匯報著自己小組觀察的結果。

對于學生來說,土壤是司空見慣的,但像今天這樣認真觀察土壤這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土壤中有這么多的成分也還是第一次。這一節(jié),同學們很興奮,因為這畢竟是他們自己親歷觀察實踐過程中的收獲。我也很興奮,因為我終于明白了科學課應該如何去上。

從此以后,我也漸漸喜歡上這門學科了。

科學很有趣,科學課很有趣。

說實在的,當我沒有真正接觸這門課程之前,總認為這是一門“無所謂”的課程。而當真正接觸到這門課程的時候,我卻被這門課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確實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

帶著學生走向科學求真的殿堂。記得我在四年級教四年級科學(上)第一單元《溶解》第二課《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高錳酸鉀溶解于水的非常有趣的教學片段。

實驗開始,我先在量杯中倒入200毫升的水,然后用小勺子取出10粒高錳酸鉀。在取出高錳酸鉀之后,我并沒有立即將高錳酸鉀放入水中,而是讓學生猜一猜高錳酸鉀進入水時可能產生的現(xiàn)象。學生說出了各種猜想。

師:同學們,帶著我們的猜想,看看高錳酸鉀進入水時產生的現(xiàn)象。

我將小勺中的高錳酸鉀輕輕的放入水中,學生發(fā)現(xiàn)放入水中的高錳酸鉀發(fā)生了變化。

生:我發(fā)現(xiàn)一部分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高錳酸鉀在水中溶解了?

生:因為量杯中有一部分水變紅了。

師:很好,你觀察得很仔細。

生:我發(fā)現(xiàn)一部分高錳酸鉀沉到了杯底。

生:沉在量杯底部的高錳酸鉀在不斷溶解。

師:你是怎么知道高錳酸鉀在不斷溶解?

第7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一、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構建背景

活動案例一:

時間:2013.8.29

主題:各年級制訂學期教學計劃

主講人:教研組長。

“今天的教研活動的主題是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本學期一共19周,請每個年級一位老師代表本年級說說本學期的課時安排,六年級先說。”參與活動的新教師很迷惘,他們首先想知道的是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怎樣制定。

活動案例二:

時間:2013.9.22

主題:教研組內的教師互相聽課

新教師反饋1:聽了二年級和四年級的兩節(jié)課,感覺還是很有收獲的,特別是執(zhí)教老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與設計上,很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感覺第一節(jié)課更好些,但同事小B卻認為第二節(jié)更好。究竟怎樣才算一節(jié)好課呢?

新教師反饋2:四、五兩個年級都上的是“找規(guī)律”,好像這一內容在幾冊教材中都出現(xiàn)過,各有什么特點呢?我有點不太明白。

從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新教師在傳統(tǒng)的校本研修中收效甚微,他們的困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鍋飯――缺乏主動性。傳統(tǒng)的校本研修,常常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的新老教師多人共同參與的集體備課、制訂教學計劃和集體聽課評課。由于這種活動任務指向性強,內容單一,缺乏專項的整體解讀和分析,而新教師對教材知識體系不熟悉,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狀況不了解,只能處于被動的聽眾地位,常常一頭霧水,嚴重挫傷了他們入職初期“求知似渴”的內心需求,很可能會錯失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期。

二是家常菜――缺乏示范性。目前新教師的上崗培訓,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一幫一師徒結對。徒弟聽師傅的課是最貼近的研修形式,但大部分師傅平時教學工作比較繁忙,徒弟聽到師傅的課,往往是常態(tài)課,很難體現(xiàn)有效教學的示范性。

三是齊步走――缺乏針對性。數(shù)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在教材體系的安排上體現(xiàn)為循序漸進、線性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數(shù)學教研組整齊劃一的教學科研活動中,新教師雖然課聽了不少,但對自己所教班級的數(shù)學教學卻少有裨益,他們盼望學校提供針對性更強的研修活動,在新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調控的能力、了解分析學生的能力、運用教學語言的能力等方面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培訓輔導。

二、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實踐框架

在傳統(tǒng)的校本研修中,不少新教師像霧里看花,難以通透。只有強化新教師的主體地位,為其量身定制研修項目,才能促使新教師真正融入校本研修,成為最大的受惠者。我們成立了以新教師為幫扶中心的研修團隊,堅持以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真”問題為研修內容,開展全方位、多樣化的“通透式”研修活動。

1.組建團隊,崗前培訓

一個人與誰同行,決定了他能走多遠。我校為每一位新教師建立了以其為中心的個人研修團隊,在這個團隊中,除了新教師的一幫一的結對師傅、學校數(shù)學分管領導、教研組長以外,還有同年級的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俗稱“學姐”或者“學哥”)。研訓團隊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年級的學姐學哥講述自己成長的經歷,教授教育教學技術設備的運用;教研組長負責解讀課程標準,進行教材體系、知識結構的分析;結對師傅重點進行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輔導、“七認真”工作的指導等等。

團隊的所有成員對新教師各方面的成長全面負責。在摸透新教師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從上崗前、上崗初、上崗后等各環(huán)節(jié)全程設計幫扶與研修方案,指導新教師參透教材,讀懂學生,把握課堂。上崗前,團隊成員會對新教師進行一次深入訪談,包括上崗前就讀的學校、所學專業(yè)、實習期內的任教年級、是否擔任過班主任情況、實習學校與指導老師的情況等等。同時,請新教師談談即將踏上教學崗位的設想、目標,談談自己對現(xiàn)有課堂教學的理念與理解等等。

在新教師正式上崗前,團隊成員還負責組織崗前培訓。根據(jù)新教師短暫的教學實習經歷,選擇一則課例請他們進行說課。通過說課活動,對新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教材意圖的解讀等方面進行較為真實的了解,并有的放矢地制訂下一步相應的研訓內容。說課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還會提出新入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讓他們談談應對的方法。如在上數(shù)學課時,有個別同學做小動作,經提醒仍沒有改進,你如何處理?某同學的作業(yè)經常拖拉,你發(fā)現(xiàn)后如何進行教育等等。團隊成員還會準備一套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制度,讓新教師自學并組織測試,制度中包括國家課程標準實施細則和解讀、學校“七認真”工作操作規(guī)范與細則、學生課堂常規(guī)管理條例和操作要點解讀等等。

2.專題解讀,初步感悟

新教師上崗后,我們會發(fā)給他們一至六年級的數(shù)學全套教材,讓每一位新入職教師能較為清楚地理解小學數(shù)學的知識體系編排??紤]到新教師在師范學院學習理論知識偏多,缺乏實踐經驗與方法,在他們初步了解知識體系后,我們組織團隊中的老師分別就低、中、高學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認知規(guī)律進行教學策略的專題培訓。例如:在專題研討“讓數(shù)學教學走向深刻――低年級教學策略談”中,讓新教師初步感悟到低年級學生要以具體形象為主,教學時應該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或替代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思維。以認識數(shù)字5為例,教學時可以出示5個蘋果、5朵紅花、5顆紅星等實例,再從實物過渡到數(shù)字圖形。中年級是低高年級的銜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我們以“把握學情,合理過渡”為主題,引導新教師關注學生活動體驗的積累,在活動、體驗中建構新知。以認識千克為例,讓學生分小組親自稱一稱1千克的鹽、大米有多重,拎一拎1千克的洗衣粉;認識梯形時,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樣子,回憶梯形的特征,然后借助手中的材料把頭腦中梯形的表象呈現(xiàn)出來。通過專題解讀教材,使新教師明白小學數(shù)學知識雖然簡單,但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思想與方法。

3.課例引路,遞進執(zhí)教

小學數(shù)學教材分為數(shù)與代數(shù)、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為了讓新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數(shù)學教師,就必須讓他們對四大領域有較系統(tǒng)、連貫性的了解和掌握。以認識分數(shù)內容為例:

我們將分數(shù)在小學階段中所有涉及的內容羅列出來,縱向分析各部分的關系及不同的教學要求、目標,橫向再用“高等數(shù)學”這一工具梳理其數(shù)學本質,了解其內涵,這樣新教師就能將小學數(shù)學中每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都置于整個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整體結構中,只有經歷這種深入地對小學數(shù)學知識的梳理和再認識的過程,新教師才能對自己要講授的教學內容的點、線、面關系了然于胸。

在此基礎上,繼續(xù)以認識分數(shù)為主題,分別推出三個階段的“認識分數(shù)”一課。團隊成員幫助新教師進行主題式遞進執(zhí)教。新教師第一次以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時為內容精心備課,在集體備課活動時與團隊內教師交流設計,團隊成員出謀劃策,一起修改完善設計后,由新教師上課展示,團隊成員聽課記錄評課。上課結束后,團隊教師進行評課,幫助新教師提出修改意見,新教師根據(jù)團隊成員的意見修改教案,再次上課展示,團隊成員繼續(xù)聽課記錄,幫助新教師完成精品教案。以同樣的形式,讓新教師繼續(xù)以三年級下冊的分數(shù)、五年級下冊的分數(shù)內容為課例上課、評課、修改,通過這樣主題式的遞進執(zhí)教,新教師一般都能較好地把握各個學段的教學特點和知識體系結構。

4.問題研究,學寫論文

新教師踏上教育崗位后,會遇到許多實際的問題,只有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新教師才會真正走到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來,也才能真正達到校本研修的最終目標。某位新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任教的三年級學生的混合運算的正確率與同年級老師相比有一段距離,我們鼓勵他以此為課題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他發(fā)現(xiàn):班級的學生書面表達習慣較差,書寫中0和6 不分;部分學生的口訣不熟練,最基本的口算都會出錯。為此,他在班級里開展了“最美作業(yè)”的評選活動,指導同學們規(guī)范書寫數(shù)字,利用撲克牌開展“口算大比拼”活動。在團隊老師的幫助下,他還撰寫了課題實施計劃,記錄下每一項措施的過程和效果,最后形成了專題論文,教育教學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近年來,學校要求每一個新教師的研修團隊,必須幫助新教師發(fā)現(xiàn)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確立一項小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最終形成文字稿。

第8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一)理論依據(jù)

開設自由閱讀課,適應了現(xiàn)實和未來的需要,符合語文教學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其主要論據(jù)是:

1.大量閱讀是提高學生素質,順應時展的需要。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和培養(yǎng)“四有”人才奠定基礎。要完成這一目標,必須摒棄狹隘的教學思想,在著眼于基本語文能力培養(yǎng)之基礎上,致力于大知識、大智力背景的開拓,奠定廣泛豐富的文化基礎,以使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活力和潛能。

開設大閱讀課,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無疑是著眼于素質教育的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閱讀是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學最終目的在于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多讀多寫便是秘訣,正如大綱所強調的“課外閱讀是經常的最重要的語文課外活動。學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通過多種渠道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3.大量閱讀具有極強的心理學意義。心理學家認為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fā)展過程,而大量閱讀則是促進質變的廣闊渠道。因為大量閱讀擴大了信息的輸入,這些信息的廣泛性、層次性和新穎性,促進學生的人格與才華向高層次發(fā)展。

4.大量閱讀是一條成熟的歷史經驗??鬃佑小安W”之說,冰心有“多寫”之言,語言學家呂淑湘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中說:“少數(shù)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地說是得益于課外看書”。古今中外名人沒有不是從小多讀書的。布魯姆主張:“要重視把兒童從為了課堂目標而閱讀的距囿中解放出來,引導他們?yōu)榱藰啡ず妥陨淼哪康亩喿x。只有這樣,閱讀才有可能達到自動化的目的”。

開展自由閱讀課教學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構建的。廣泛地開展自由閱讀,是課內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給學生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改善和擴大學生的智力背景,為大面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找到一條限時、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標

通過自由閱讀,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而且有利于其它學科教學,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

1.興趣效益?!皩W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弊杂砷喿x中,培養(yǎng)學生對書籍的愛好,誘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產生主動、自立的內在學習動機,以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

2.閱讀效益。通過自由閱讀,打破以往閱讀教學死啃書本的局限,使閱讀教學由量的增加到質的變化,教給學生精讀、泛讀等閱讀方法,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3.寫作效益。在自由閱讀中,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為作文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寫作素材、思維材料、寫作知識等,達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啟智效益??鬃釉唬骸岸鄬W近于智”。通過大量閱讀,廣泛涉獵知識,以形成廣闊的智力背景,使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力、判斷力,并促進其它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閱讀中,增長了知識,陶冶學生心靈,豐富學生的生活,喚起他們對真善美的熱愛,對假丑惡的憎恨,對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適用范圍

此模式適用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課教學。

二、操作程序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通常從兩方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是從書籍的功用及作品內容對人情感的誘發(fā)、吸引;二是從多種活動中調動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三會”(故事會、佳作欣賞會、讀書報告會)、“兩賽”(閱讀知識競賽、讀書筆記展評)、“一報”(辦好手抄報)等。

(二)擇優(yōu)精選書籍

通過圖書管理員、指導教師、學生之間的逐級推薦,定期精選書籍,使之適應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所需,興趣所需,鞏固、促進各學科知識所需。通過教師先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一些熔自然美、社會美、人物美于一爐的中外兒童文學名著,一些報刊上有強烈時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懲惡揚善的文學作品或借助于數(shù)學、自然、史地等科教學向學生推薦書籍,引導學生不但要讀純文學的書,還要讀一些科普讀物、名人傳記、人文地理、國情教育、生活常識等書,然后學生再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愛好進一步選擇。

(三)加強讀法指導

在閱讀時,先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常用的閱讀方法主要有三種:精讀法、泛讀法、瀏覽法。所謂的精讀法,就是要求:“學示其訓、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對書中的精華部分要爛熟于心。該方法主要靠閱讀教學培養(yǎng),在自由閱讀課中實踐運用。所謂“泛讀法”,即粗泛的讀。對大量的一般性的書籍采用泛讀法。有時,泛讀可與精讀結合進行,即精華精讀,其它部分泛讀。所謂“瀏覽法”,其要旨是:“看書看皮、讀報看題”,可以看目錄、讀前言、閱后記、看要點,興之所致,隨意翻之。該法可用于選擇圖書、報刊等。特點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學生在運用一定方法閱讀的時候,要訓練他們閱讀速度。三年級學生每小時要求讀5000字,

四、五年級學生達到每小時10000字。同時,還要提倡學生邊讀邊想、細讀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評價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在閱讀過程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閱讀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規(guī)性習慣,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讀書筆記是自由閱讀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要輔導學生寫好下列四種類型的筆記: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優(yōu)美句段、自然科學知識等,為作文積累大量材料。

(2)提綱型:寫出文章的要點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與綜合的具體運用,可以提高學生布局謀篇能力。

(3)感想型:即讀后感。表達方式有先敘后議、先議后敘或夾敘夾議等。

(4)評價型:評價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惡、或真或偽,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這四種類型的讀書筆記,要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指導學生練寫。三年級以摘抄型為主,旁及其他;四年級以感想為主,兼顧別類;五年級以評價為主,綜合其它。同時要求每篇讀書筆記均配有插圖,力求圖文并茂。

(五)集體欣賞品評

為避免學生讀書走馬觀花,淺嘗輒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導學生認真摘錄,獨立思考。每次閱讀課用10~15分鐘的時間集體欣賞品評。精讀欣賞優(yōu)美片斷,老師給以評價,讓學生心領神會,發(fā)揮集體互補啟發(fā)、激勵等合作效應,鼓勵學生對作品持有獨特見解。

(六)教師反饋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鐘的時間,教師對閱讀的情況、寫讀書筆記的情況,加以小結。目的是克服消極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發(fā)揚學生正確思想,不斷提高閱讀的層次性。

三、實現(xiàn)條件

(一)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力求:“自由閱讀”不走過場,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個落實:

1.時間落實:教師要保證學生的一定的閱讀時間,對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周三課時連排連上,組織學生集體讀寫。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節(jié)假時間自由讀寫。

2.讀物落實:利用多種渠道購集圖書,建設圖書館、閱覽室,落實讀物。要特別重視讀物的質量,防止不健康的讀物流入學校。

3.地點落實:根據(jù)本校的條件,閱讀可在閱讀室進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進行,但必須保證閱讀的質量。

4.輔導落實:以學生的自由活動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師要給予一定的輔導。

5.筆記落實:引導督促學生要讀寫有機結合,二者的時間比例大致為2∶1。防止學生只讀不寫或不讀光寫。

(二)對學生的要求

1.學生在閱讀時要保證一定的讀寫量。具體要求是三年級全年讀40萬字,寫1萬字的讀書筆記;四年級全年讀60萬字,寫2萬字的讀書筆記;五年級全年讀50萬字,寫2萬字的讀書筆記。

2.學生的讀書筆記要保證一定的質量。年級不同,讀書筆記類型的側重點也不同。學生所寫的內容不要局限于文學范疇,還要深入自然科學及現(xiàn)代科學領域。隨年齡的增長,所配插圖與記筆記內容要逐漸對應,力求達到圖文并茂。

3.學生要逐漸使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即明確閱讀目的的習慣,精選讀物的習慣,按計劃閱讀的習慣,合理運用時間的習慣,讀寫結合的習慣,讀思結合的習慣,善用工具書的習慣,虛心求師問友的習慣,溫故而知新的習慣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學高年級自由閱讀課教案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教師以飽滿激情的語言向學生介紹書籍的作用和它的豐富性,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引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推薦精選書籍

1.課前教師和圖書管理員預先選好一定數(shù)量的書籍分放在各個閱讀桌上,每桌配備字典一本。精選書籍的內容要廣泛:有中外兒童文學名著、科普讀物、名人傳記、散文、詩歌、人文地理、國情教育、生活常識等書,以供學生自由博覽。

2.課上,教師向學生推薦新購書籍,如少年版的我國古典四大名著。

3.結合課內閱讀教學進程,推薦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筆薈萃》等。

三、加強讀法指導

本次閱讀重點訓練學生的速度。指導步驟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學生傳授速讀的方法和意義。

2.教師在限定的時間內訓練閱讀速度。

3.對個別的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四、學生閱讀,自行寫讀書筆記

1.教師先提出閱讀要求:本次閱讀重點訓練評價型和感想型的讀書筆記。要求對名著中的人物從多個角度加以評價。另外,結合課內閱讀進程的單元讀寫重點,剖析文章,寫讀后感。

2.教師巡回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寫好讀書筆記。

3.注意隨時糾正學生的讀書、執(zhí)筆姿勢。

五、集體欣賞品評

第9篇:三年級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一、強化學習意識,使新課程新理念內化為教師的教學理念。

1、本學期我們繼續(xù)把課改理論作為教師業(yè)務學習的主要內容,幫助教師掌握課改精神,增加課程改革的緊迫性和責任感。進一步利用分散與集中的學習方式,重點學習課改理論,讓每位教師從貫徹教育方向的高度認識課改的價值和意義。全體教師特別是一、二年級起始年級更要深刻領會課改精神,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變教師的知識傳授為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學會合作共處,學會生存。具體做法是結合教學實踐,利用業(yè)務學習時間學習各學科的新課程的標準與解讀。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我們注重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專題學習。比如九月份的綜合實踐活動專題培訓,十月份探究性學習培訓,十一月份進行全縣校本教研開放周活動,十二月份課題實施培訓等,通過專題的培訓,調動教師研究實施新課程標準的積極性,把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論理解逐步內化為具體教學行為,更加深入地理解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從基本問題中解決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畏懼與不理解。

2、加強新教材的研究使用工作。本學期我們積極深入到年級了解蘇教版教材使用的具體情況。幫助使用新教材的教師注意總結,發(fā)現(xiàn),并努力解決好如下幾個矛盾:(1)新課程的教育理念與教師教學習慣的矛盾;(2)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樣性與部分差生適應性不強的矛盾;(3)課時內容安排的靈活性與課時時間固定性的矛盾;(4)實施教材內容開放性和教材配套資源不足的矛盾;(5)新課程的實施與評價方式相對滯后的矛盾。根據(jù)我校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的特點,繼續(xù)抓好語文考試的改革,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再進一步強化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這樣避免對學生評價的單一性和不合理性,尤其是與新課程理念的不協(xié)調性。同時也促進教師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平時的教學,積極踐行新課程標準。

3、認真執(zhí)行課程計劃,按照新課程設置的要求開齊規(guī)定課程。規(guī)范了計算機、英語及體、音、美等課程的開設,并且也要嚴格按照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上好每一節(jié)課。同時加大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力度,綜合實踐課對于老師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但確實對學生是有益的,因此安排在九月份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讓教師從思想上重視這門課程,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門課程,加強研究和調研,制訂完善課程方案,總結經驗,解決實驗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驗順利進行,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由接受知識轉向在實踐中領會和運用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

二、強化質量意識,抓好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加強教學改革和管理。

(1)抓好教學常規(guī)管理。推行教學工作的“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yè)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要求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逐步實現(xiàn)管理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我們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作業(yè)與輔導、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教師常規(guī)教學進行指導性管理,其中課前準備包括編制學期教學計劃、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深入了解學生、課堂教學設計等;課堂教學包括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程計劃、正確使用教材和教學資料、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作業(yè)與輔導包括作業(yè)布置與批改、學生學習輔導、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我們要盡量運用發(fā)展性評價的方法來評價老師和學生。為此,我們于期中考試常規(guī)抽查后,研究制定了《*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細則(試行稿)》。各學科教師要堅持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提高單位時間效益。

(2)改革教師的教案書寫,把更多的時間還給教師備課和進行教學反思。簡化本案的書寫,強化書案和夾頁式教案。在集體備課時,年組教師可以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建議,大家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xù)修改自己的教案。語文其它課時的補充內容及材料寫在教案上,每課的教學后記也可改成周反思寫在教案本上,周教學反思可以把一周內的教學成敗、存在的問題,自己今后應該改進的內容,努力的方向寫下來,以便今后更好的改進教學。周反思的內容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但是必須是對自己實際教學成敗的真實反思,必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應付了事。

2、認真組織開展好一至六年級的語文、數(shù)學學科競賽活動。本學期,語文分別進行了一年級鉛筆字書寫、二年級課文朗誦、三年級古詩詞吟誦、四年級鋼筆字書寫、五年級演講和六年級作文競賽;數(shù)學進行了數(shù)學知識和奧數(shù)競賽;在活動中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不但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學生,而且激勵了學生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認真組織各種教學觀摩、研討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并指導教師確定具體的教研專題,每月組織了專題研討交流。如本學期語文組進行了拼音(*)、識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的專題研討及觀摩教學,數(shù)學組進行了計算、應用題等專題研討;組織教師觀看名師授課錄像;另外,還有*、*、*、*、*、*等六位校級學科帶頭人上了示范觀摩課,通過多種形式促進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

三、開展教學研究,實施科研興校戰(zhàn)略。

1、嘗試進行作文特色校構建工作。

深入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的方式和方法。向老師明確指出要利用早讀、自習、午休等時間保證學生每天有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但如何充分讓學生利用閱讀課、休息時間借閱圖書讀書。比如,要求各班前面黑板另辟一角,每周一詩(篇),課前2分鐘誦讀這些常規(guī)性要求還要進一步督察,努力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

作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不怕作文,樂于習作。本學期二年級寫話15次左右,在寫話中使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三至六年級大作文8篇,小作文15篇,三、四年級要加強片斷練習,不宜追求篇幅長短,應讓學生在練習中留心周圍事物,在具體事實上下功夫,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級學生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同時加強學生摘抄質量的提高,低年級主要以摘抄詞語為主,開展“感恩教育”作文評比活動,注重詞語的積累,中高年級要加強主題片段的摘抄。

2、加強教科研工作。我校已被批準立項的實驗課題有一個。因我校是第一次開展,所以要健全課題的管理制度。學校根據(jù)課題需要作人員調整,涉及到實驗老師變更的。要加強對教科研方法的學習和指導,加強實驗課題的過程管理,加強對實驗結果的總結和評估,在研究的同時要做好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個案和案例的積累,做到大膽改革,深入反思,善于總結。要在全校范圍內倡導人人投身于教育科研,人人得益于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帶動和推進學校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3、加大了校本教研的研究力度。為了進一步貫徹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逐步形成民主、開放、有效的教研機制,進一步改進教學實踐,解決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同時充分展示我校教師在實踐新課程,落實新理念上的積極探索精神。

4、切實抓好體、衛(wèi)、藝、勞技和科普教育。

(1)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