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

第1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摘 要:教材對教學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本文根據教材內部評估標準,通過教材結構、任務類型、素材真實性和任務實用性四方面,對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并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使用的改進意見。

關鍵詞:教材 評價 分析

一、引言

教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英語教材包括所有有目的用來提高學生知識和經驗的輸入材料,英文常被稱作materials,其中包括教學中所使用的教科書,及與之配套的教輔資料,如練習冊、錄音帶、卡片、教學多媒體等等。與之相對的是狹義的教材,即英文所稱的textbook或者coursebook,主要指代傳統觀念上的教學課本或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依據,常作為語言課程的基礎進行系統學習。本研究主要是針對狹義上的教材。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實施,我國也將逐步實現教材多樣化。目前,市場上初中英語教材主要有外研版,人教版,仁愛版,冀教版,譯林版,牛津英語等。面對眼花繚亂的教材市場,我們應該具備教材評價和分析能力,作出科學的調整和取舍,整合各種資源,真正實現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教材的作用,更加科學地認識各種教材的優(yōu)缺點,我們應該了解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只有有了客觀的評價標準,才能真正做到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來對教材進行革新性、批判性地使用,以致有效實施課程,達到預期目標?!冻踔杏⒄Z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建議,中學英語教材應該具有發(fā)展性、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并且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認知發(fā)展水平。同時,教材應該做到語言真實、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教材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方式。一般而言,英語教材的評價主要由內部評價(internal evaluation )和外部評價(external evaluation )構成。內部評價是指教材本身的或內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外部評價是指教材對某一群體的適用性。筆者主要從內部評價標準出發(fā),結合《課標》對人教版Go for it 教材八年級下冊七單元“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為例進行分析與評價。

三、教材分析與評價

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describe a process follow instructions ,筆者對應《課標》(四級)發(fā)現,課標提出的目標要求有以下幾點:

分級目標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

聽能聽懂連續(xù)的指令并據此完成任務。

說能根據提示給出連貫的簡單指令。

寫能寫出簡單的文段,如指令、規(guī)則。

本單元的任務的設計是否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課標》以上要求,筆者將通過以下幾方面對本單元進行分析:

1.教材的結構。人教版教材go for it 主要以話題為主線,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一共有10單元,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完全相同,分為Section A, Section B, Self check 三部分,并且各有側重點,筆者以七單元為例進行分析,詳見表(一):

表 (一)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fā)現,section 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匯的學習,section 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檢測學習效果,shelf check部分主要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梢哉f,教材這樣的結構設計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地方,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語言知識點。

2.任務類型。本單元任務涉及到聽、說、讀、寫、做五個方面的,詳見表(二):

表(二)

從表二我們不難發(fā)現,本單元更注重聽、說、寫,尤其是寫共有12個相關練習。這與我們《課標》是相符的:分級總目標要求學生在學完本單元后能合作起草和修改簡短的指令等,這其實就是對寫的要求,《課標》同樣對聽和說也給出了相應的要求,所以,相對來說聽、說、寫的練習要多。但是,我們也知道,英語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于《課標》,讀和做也要融入,由此可見,本單元任務類型的設計能夠有助于學生達到要求。

3.素材的真實性。 由于教材編寫素材的獲得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教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編者自己編寫的、 或錄用一些已過時的語言材料,這樣教材中就會存在不真實、不地道、不合時宜的語言材料。同樣的,為了模仿練習相關語言知識點,有很多對話練習也缺乏真實性。如在Section B 1b練習中有這樣一個對話:

A:Do you like lettuce in sandwiches?

B:Yes ,I do .

A:Do you like tomatoes?

B:No ,I don’t .

這段對話明顯缺乏真實性,首先兩個人的對話不會直接沒有任何鋪墊直接就進入“Do you like...”這個話題。其次,在對話中B簡單地回答“yes”“no”,這顯然這不是一個真實場景的對話,這不符合正常交流時話輪轉換原則。實際生活中,B 肯定會積極引出新的話題,不然給人一種不情愿、不樂意的感覺,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

3.任務的實用性。 本單元中一些語言材料書面表達偏濃,缺乏真實的、有實際交際意義的語言操練活動,與學習者語言交際實踐存在距離, 制約了學生真正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本文的主要目標是練習如何給出指令、按指令做事,我們也不難發(fā)現,本單元出現了大量地對話練習,旨在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學會運用相關語言規(guī)則和知識點。本單元題目:How do you make banana milk shake ?學生在學完本單元之后到底都多少學生真正知道怎樣制作“banana milk shake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能夠對相關句型或者知識點倒背如流,但卻做不出一個“banana milk shake ” ,學生就會感覺學習英語跟我們的生活沒有關系?!缎掠⒄Z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要以“能夠用英語做什么”為評價標準,所以,僅僅是本單元相關的任務,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會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與生活化。筆者針對此現象給出自己的建議:老師在對本單元進行教學時,給學生布置兩個任務:第一,讓學生到附近超市把所看到的蔬菜或者肉類全部用英語表達出來;第二,讓學生周末回家錄一個自己做飯的視頻,同時用英語描述。學生根據自己錄制的視頻再開展活動:如配音、猜謎、補充字幕,大家相互PK。最后讓學生寫一個菜譜或者寫一個烹飪過程小作文。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能夠快速達成,還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們能夠用英語做事,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四、結論

本文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七單元教材進行了評價分析,希望通過以上評價與分析,教師能將教材評價和選擇、調整與取舍的理念植入和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是教師教學的要求。通過對教材的評價、分析、調整與取舍,總結出相對穩(wěn)定的經驗、規(guī)律,從而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第2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參與;幽默;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00-01

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學本族語如此,學習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學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這樣的好效果,趣味教學可以說是一種好方法。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就更需要興趣。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它,使之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正是趣味教學考慮的出發(fā)點。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批評是一種阻礙其發(fā)展的因素。孩子一旦受到了批評,他就會覺得自己在這方面不行,對這門學科產生恐懼感,也就不會積極參于課堂的教學活動,所以從小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要設法消除孩子生理、心理障礙。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有了融洽的教育學的環(huán)境,就該考慮如何給課堂增趣了。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在學生的求知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用"趣味性教學"來喚醒、激勵、鼓舞學生的求知欲?十幾年的教學中我也總結和學習到一些有效的為課堂增趣之法,與大家分享。

一、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設置環(huán)節(jié)讓其樂于參與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有時會為學生準備了各種小的獎品,滿足小學生成就感。有時我還會還會"舉賢納士",讓有各種才能的同學盡量的參與到你的教學中來對于增強他們的興趣與信心有很大幫助,比如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定語從句,我先在學生中間做調查,看他們喜歡聽誰的歌,喜歡看什么書,玩什么游戲…然后,讓同學們給我傳一些他們喜歡的歌曲、人物照片、游戲截圖等等,結果孩子們饒有興趣,積極參與,給我傳了賈思丁的歌曲,QQ飛車的截圖,漫畫啊衰的圖片等等,當他們懷著好奇心第二天上我原本可能會以為枯燥的定語從句語法課的時候,突然發(fā)現在我的課件里有他們親自傳給我的圖片和歌曲,興奮度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而且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作為載體這節(jié)課一點也不枯燥了,我和學生也走近了,今后就更加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英語。經過很多次的嘗試,我覺得輕松活潑的課堂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課堂的活力是由學生自身參與才能產生的,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光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參與,課前課后都參與難道不是一種更加好的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英語的方式嗎?

二、發(fā)揮幽默魅力,把微笑留給課堂--教學幽默增趣法

發(fā)揮幽默魅力,把微笑留給課堂--教學幽默增趣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情緒、思維在不同狀態(tài)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會不一樣。當人們的情緒、思維處于興奮、積極的狀態(tài)時,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則慢。如果教師的課堂語言幽默詼諧,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全神貫注,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比如,我喜歡在整個課堂過程中造句舉例時圍繞同一個學生展開,一遇到新的短語或者單詞,同學們就會自然的圍繞某個人編故事,一堂課下來,某同學成了故事的主人公,知識點也被串成了有趣的故事,同學們歡快之余主動地習得了一堂課所要求的重點難點,事半功倍。

三、游戲增趣法

游戲是情景教學的一種形式,它能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積極性、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小學的老師喜歡在課堂上使用多種游戲來輔助教學,七、八年級的孩子一樣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游戲來幫助學。比如,Bingo game.,接龍,high voice low voice,模仿秀,唱課文等等,這些都有助于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洗的或鞏固所學知識,符合學生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

四、簡筆畫使知識更加形象、趣味化

學生在進行抽象思維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簡筆畫簡單、形象、省時、生動、有趣,學生將懷著濃厚的興趣在樂中學、樂中得。比如,我在八年級第八單元和上冊第七單元里,所有的蔬菜、肉類、面條等等全部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學生看得很有趣,且記得快,而且看圖成句也更加形象、易脫口。這種方法尤其可以激勵后進生參與,他們的參與意識增強了,學習興致也隨之增強了,成績自然會有所提高。

五、豐富的活動亦可增趣

第3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李  莉

(邵陽縣第十一中學,湖南  邵陽  422100)

摘  要:多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它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在初中英語閱讀課的課堂導入、課文講解過程中易于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方便學生理解課文。另一方面,多媒體技術能夠儲存和提供大量信息,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做到語言與文化并重,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英語;閱讀課

英語閱讀是單詞、短語、句法、語法的統一結合體,它不僅要求學生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考察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梢哉f,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閱讀課文的單詞增多,篇幅加長在所難免,這就讓一些基礎不牢的學生望而生畏,而這種消極的心理將直接影響到他們閱讀的效果。因此,如何降低閱讀的難度,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成為了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自從去年我校安裝了多媒體教學系統,我們?yōu)檫@個問題找到了更多有效的解決方案。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新目標)來談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上一堂精彩紛呈又富有成效的英語閱讀課。

一、 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啟精彩一課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往的閱讀課最常用的導入法就是談話,即教師選取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采取“提問——回答”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引導出與課文相關的話題。這種方法既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著顯著的優(yōu)點。然而,假如每一堂課都以同樣的方式開場,難免會使學生產生倦怠感,其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則能通過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載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不斷給學生帶來新鮮的感受,從而緊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點燃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懷著迫切的、期待的心情開始新課文的學習。如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Reading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這篇課文介紹了幾種有趣的英語學習方法,如唱英語歌、讀英語書、看英語電影等等。在上課之前,筆者先讓學生聽了一首經典的英文歌曲Big Big World,并要求他們盡可能多地記錄下自己所聽到的歌詞。這首歌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最重要的是對于八年級學生而言生詞不多,因而難度不大,能夠吸引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以此讓學生體會“唱歌學英語”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和樂趣,從而能更好地領會課文主旨,并鼓勵他們嘗試著摸索出符合自己興趣愛好又有效果的學習方法。 又如八年級下冊第九單元Section A, 3a Have you ever been to Disneyland?這篇課文描繪了迪士尼樂園的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但實際情況卻是學校位于縣城,學生們不要說去迪士尼樂園,就是去過游樂園的也是少之又少。為了消除學生的陌生感,筆者從網上搜索并下載了一些迪士尼樂園的圖片,使學生對迪士尼樂園有更直觀的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也為其后的口語練習提供了素材。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在傳統的英語閱讀課上,教師將課文分解成數個語言知識點,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詞匯和語法的講解上。而學生面對著一成不變的課本教材,麻木被動地聽著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機械地記錄著黑板上的板書,得不到一點獨立思考的時間。原本屬于腦力勞動的學習活動儼然成了一種體力勞動。由于教師對語言知識的過分重視,導致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支離破碎,妨礙了學生對課文整體的理解。而脫離了課文的語言教學又使學生感覺艱澀難懂。學生主體地位的缺失,加上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學英語的興趣。

而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將抽象的課本內容以圖片、表格、動畫等形式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與形象的結合,可以降低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恐懼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更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九年級第十二單元Section B, 3a中的電子郵件講述了Wang Kun在法國的交換生生活,其中著重介紹了法國的餐桌禮儀。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筆者先出示了幾張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圖片中的行為是否合乎禮儀,這就不僅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去閱讀課文,訓練他們快速從文章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還能使學生對法國的餐桌禮儀印象更為深刻。

當然,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閱讀教學,并不意味著摒棄了對語言知識的教學。相反,語言教學依然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有了多媒體技術的幫助,教師可以將課文中重要的知識點以改變顏色、改變字體、加下劃線等方式突出標示出來,使學生對本堂課的重難點一目了然,從而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

三、 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了解背景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并受到文化的制約。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會在人們的語言中有所體現。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要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有些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雖然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詞匯語法知識,卻依然感覺無法完全讀透文章,原因就在于缺乏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就需要適當融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的介紹,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又能幫助學生獲取更全面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以往的閱讀課上,由于教學資源的匱乏,老師只能口頭闡述相關的背景文化知識。而有了多媒體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鮮活生動的背景資料,使學生能夠更全面更直接地接觸到相關的文化。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這篇課文中提到了四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即馬丁•路德•金謀殺案、9•11事件、“阿波羅”探月計劃及楊利偉太空之行。由于有些事件已經年代久遠,加上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歷史知之甚少,使得他們難以理解這些事件對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比如關于馬丁•路德•金,有的學生就會感到疑惑:馬丁•路德•金是誰?他為什么會被謀殺?他的死亡為什么會令那么多美國人震驚和悲傷,以致于數十年過去了他們仍對那一天記憶猶新?為了解開學生的困惑,筆者向學生展示了馬丁•路德•金的照片,簡要介紹了馬丁•路德•金的生平以及他所領導的民權運動,最后播放了一小段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的視頻,使學生對馬丁•路德•金其人以及他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有更深刻的體會。雖然講解這篇課文花費的時間比一般閱讀課要多,但由于其中增加了大量的歷史文化知識,成功地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四、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大課堂容量

英語閱讀課文往往集中了大量的語言要點。以往教師要講解這些知識點需要不停地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既費時又費力。對于學生而言,如果得不到及時鞏固,那么他們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會被拋之腦后。如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將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顯示在電腦屏幕上,這樣既減少了教師的勞動量,又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利用這些節(jié)約下來的時間又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和語言實踐,幫助學生學以致用,確保學生及時掌握當堂課所學到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第4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一、依據內容,挖掘趣味因素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初中生的英語基礎,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找準銜接點和生長點,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形式呈現出來,用趣味拉近學生對新學內容的接觸、領會、理解和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 Unit 6 Birdwatching Welcome to the unit,依據教材內容,為了讓同學們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我利用實物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家里養(yǎng)了多年的“八哥”帶進了課堂,同時我讓“八哥”和大家問好:Good morning. 當八哥出現在課堂并用英語和同學們打招呼時,所有的學生都高興極了,立刻對我的“八哥”產生了好奇心。抓住契機,我向同學們介紹了八哥的feather,beak,wing等部位,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形象記憶。認讀了單詞之后,我讓學生按照圖片描述該“鳥”的特征,鼓勵學生觀察其主要的特點,并嘗試運用新學詞匯進行描述。學習活動一切都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依據教學內容,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英語基礎出發(fā),激活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激情完成知識的理解、領會、吸收和內化過程。在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知識水平、智力培養(yǎng)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圍,實現更高的飛躍。

二、遵循認知,重視能力發(fā)展

如今的教學理念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認知規(guī)律,指導學生在掌握知識、理解知識、吸收知識的基礎上領會運用英語知識,使學生實現知識的飛躍,運用英語實現交流,達到學習英語的目的。

例如,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 Unit 7 Shopping Period Integrated skills 新課的導入中,我先播放了英文歌曲:The shopping song,利用英文歌曲導入購物話題,創(chuàng)設了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過渡自然,有趣。接下來,展示Simon和媽媽的購物圖片并提出問題:Where is the woman? What is she doing? Simon的媽媽在和售貨員談論有關Simon想買鞋的情況,讓我們聽對話錄音并回答下列問題:1.What size are Simon’s feet? 2. How much does the pair of shoes cost? 呈現書本內容的目的是為隨后的編寫對話練習提供必要的素材,即語言輸入,讓學生在聽對話回答問題中復習有關購物的句式。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適當增加和安排合理內容,讓學生編寫購物對話內容,提高學生口頭表達的流利性。這樣的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在初中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人文本,遵循學生對新學知識的認知規(guī)律,在各種學習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趣味引導,夯實基礎知識,促進能力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學生主人翁的地位,學生才會更加主動,更加有學習動力,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三、指導學法,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學習,教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時,重點是教師教學生既學會知識,學會思考,又學會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習者由學會到會學,實現質的飛躍。

第5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貼近生活;生活化

在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教師激情高昂,學生書聲瑯瑯的喜人景象,但這些表象卻掩蓋不了學生思維的僵滯、思想的貧乏以及才智的消磨。通常教師都非常重視英語知識的教學,英語的教和學都是為了一個高分,而不是為了真正掌握和學會這門語言。很多時候英語課堂是語言、文字、語法、句型等搭建起來的知識場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離,學生學會了英語知識點,卻根本不會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就會疏遠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同,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jié),使學生無法感受學習英語的趣味和作用,特別是對于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講,英語教學就是脫離生活的索然無味的單詞語法滿堂灌。

教育學家多勒指出:“教學一旦與生活相聯系,必將煥發(fā)無窮的魅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使英語教學貼近生活,搭起學生“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把生活引入課堂,用生活教英語,讓學生成為了生活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在“生活學習”中運用所學知識交流、傳遞真實的信息,真正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那么,我們該從哪些方面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味”的英語課堂呢?

一、讓教學內容充滿生活的氣息。

由于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學科,學生活動的區(qū)域相對會受到限制,生活積累也相對較貧乏,教材因受篇幅、課時的影響,不能都囊括生活。這就要求教師應以教材為中心、以學生為半徑,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改編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合理{整教材上的教學順序;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補充;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刪除教材上的某些步驟。

(一)依據學生需要,補充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從生活經驗中補充一些讓學生們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孩子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fā)展,學生們容易接受的實用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準備教授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Section B,圍繞話題“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時,準備除了課本介紹的各國文化差異外,我從語言功能出發(fā),就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計劃地補充西方禮節(jié)上的常識,如中國人見面常問候“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過飯了嗎?),英美人聽到這一問候,會迷惑不解:你想請我吃飯嗎?我沒錢吃飯嗎?如果問“Eating lunch?”英美人會覺得你頭腦有病,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如果問“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可能會惱怒:“關你什么事?我愛去哪兒就去哪兒!”。通過補充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讓同學們更多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為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證。在本單元的最后課時里,筆者還補充了讓學生就中西方的禮儀進行一場英語“辯論賽”。通過此項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了本單元知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二)依據生活實際,合理調整教學順序。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合理的調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前學習某個單元,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例如,筆者在備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Unit4 SectionA Period2時,考慮到2d,3b與Activity4的聯系性,同時結合學生們生活實際,將它們循序漸進地安排在一起,最后自然的過渡到3a的閱讀,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很好地運用并鞏固了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from home to school?等句型,從而使3a Reading部分變得淺顯易解,學生們能當堂復述,收到較高的課堂效益。又例如:在筆者教授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時,班級進行了一次秋游。按照教學計劃,本應教授Unit5的,為了”趁熱打鐵”,將Unit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單元內容提前先授。學生們討論著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興高采烈,從而很好地掌握并應用了本單元內容。

二、聯系教材加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把生活引進課堂。

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然而僅靠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景 ,葉圣陶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應該在學習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找準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加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溝通,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用生活的元素激活課堂。越是貼近生活的內容越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學習“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ame shows?”這一單元,教sitcom、soap opera、talk show這一些節(jié)目單詞之前,我就以《家有兒女》、韓劇《太陽的后裔》、《奔跑吧兄弟》、CCTV News等學生再熟悉不過的電視節(jié)目作為引入,學生一個個興趣黯然,單詞學得特別起勁,我乘勝追擊,又問他們“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CTV News?”等,并教給他們問別人看法以及表示喜好的句型,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學會用書中的句型來表達生活中的內容,如:

I love ‘My sons and daughters’.

I don’t mind Korean soap operas.

LiMing can’t stand CCTV News.

我覺得這樣才是一節(jié)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所獲的英語課堂。

如在講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時,把事先畫好的有關各種俱樂部的海報 (English club、Music club、Swimming club、Sports club……) 張貼在教室內,使學生在學習和演練中猶如身臨其境。

如:Girl: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Boy:Oh, can you sing ?

Girl:Yes, I can.

然而僅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境。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它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在教字母前,我收集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KFC、VIP、WC……搜集了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商品英語:餐巾紙上的soft,、牛奶包裝上的milk、橘子汁瓶上的juice……還有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電腦英語:Windows、My files、E-mail……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學習時熱情高漲,思維異?;钴S,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

另外我們可以聯系教材適當拓展教學材料。我們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如初中階段會出現的介紹名人的課文,一個有關他們的小故事,就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也可以關注當前的一些新聞事件,靈活巧妙地引入課文,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他們了解了世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善于發(fā)現和思考。我們也可以把優(yōu)美的英文歌曲運用到課堂中,不少歌曲中包含了許多詞語和內容,如:I Believe I can Fly等。歌、唱歌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糾正學生的發(fā)音;我們更可以介紹學生感興趣的國外文化和傳統,一個國家的歷史、習俗、成語、俚語等等是了解這個國家語言的另一個途徑。

聯系教材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讓“生活”成為英語的基礎,,使學生的生活經歷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覺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個內容的學習,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其中的英語內容只不過是在完成這件事情所必須使用的語言,而使用這些語言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三、運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讓生活融入課堂。

我們所采用的最一般的教學方法是詞句模仿、范型操練、規(guī)則類推、話語實踐。以這樣機械性的操練模仿來完成一堂課的內容,雖然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得到調動。教師要善于找準教材與生活的共通點,把自己的教學意圖隱藏在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活動等手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使之形象化、真實化、生活化。這樣,就能縮短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學習中。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將他們的“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真正的聯系起來。

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辯論、演講、對話、小品、三分鐘介紹、成果展示、發(fā)言等。這些都是經過很多教師和課堂教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筆者不再展開討論,這里也談談個人覺得行之有效的常用教學方法。

(一)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

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來自生活情景中的問題,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溝通生活與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學習。我們應該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引人入勝、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等充滿生活氣息的問題,創(chuàng)設生活中真實的情境,讓生活融入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實際而有效。例如新目標八年級下冊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教學時,我先拋出問題:

How will your life be different in ten years?

問題的提出引起同學們極大的興趣,他們都在想象著自己十年后會是什么樣子,然后我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 步步深入:

1.Will you be at this school in ten years?

2.Will you live in the same house in ten years?

3.Will you have robots in your home?

4.How will be your robots?

同學們都七嘴八舌地議論了起來,課堂氣氛隨之活躍了。接著我又提出了問題:

How will the world be different in 50 years?

給學生造成懸念,引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從而產生疑問,渴望破解疑問,很快地就融入50年后的世界,使原本很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勁頭十足,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6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A: How long has Alison been skating?

B: She’s been skating for five hours.

對話中就出現了本期要講的重點知識點――現在完成進行時,想了解這種時態(tài)的結構和用法嗎?OK,下面就讓我們去闖闖下面的“三關”:

[第一關] 認準謂語結構

現在完成進行時是由“助動詞have / has been + 動詞的現在分詞”構成,主語為第三人稱單數時用has。例如:

They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him.

他們一直在談論他呢。

How long has the teacher been waiting?

那位老師等多久了?

[第二關] 熟記三種句型

1.肯定式:主語+have / has been + 動詞的現在分詞+其它。例如:

He has been standing here all the afternoon.

他在這里站一下午了。

2.否定式:主語+have / has not been + 動詞的現在分詞+其它。

但要注意的是,現在完成進行時一般不用于否定句。

3.疑問式:

(1)一般疑問式: Have / Has + 主語+been + 動詞的現在分詞+其它?例如:

Have you been studying for the English test today?

你今天一直在為英語測試而學習嗎?

(2)特殊疑問式:疑問詞+一般疑問句?例如:

HowhasTombeengettingonwithhis study?

湯姆的學習情況進展得怎么樣?

[第三關] 掌握基本用法

1.表示從過去某時開始一直延續(xù)到說話時還在進行,或可能還要繼續(xù)下去的動作。例如:

I have been waiting for a letter from my friend.

我一直在等我朋友的來信。

2. 表示從過去某時開始,一直延續(xù)到說話時刻,可能剛剛結束的動作。例如:

I have been reading in the living room all day. I am tired.

我在客廳看了一整天的書,我累了。

Where have you been? We’ve been looking for you everywhere.

你到哪里去了?我們一直在到處找你。

3.它通常和“for + 一段時間”或“since + 一個時間點/從句”的時間狀語連用。例如:

It has been raining for two days.

雨一直下了兩天了。

They have been studying here since 2003.

自從2003年以來,他們一直在這里學習。

He has been living in this house since he came to this city.

自從他來到這個城市就一直住在這個房子里。

[跟蹤練習]

一、句型轉換

1. Wehavebeen learningEnglish for two years. (改為一般疑問句并作肯定回答)

―____ you ____ learning English for two years?

―Yes, I ____.

2. Ihave been learningEnglishfor three years. (改為一般疑問句并作否定回答)

―____ you ____ learning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No, I ____.

3. Thegirlhas beenlisteningtothe music videossinceshewassevenyearsold. (對畫線部分提問)

____ ____ has the girl been listening to the music videos?

二、完成下列句子

1. ――你最近一直在忙什么?

――我一直在寫小說。

―What ____ you ____ ____ these days?

―I ____ ____ ____ the novel all the time.

2. 從十歲開始你就一直在集郵嗎?

____ you ____ ____ stamps since you were ten?

3. 王芳一直看英文電影多長時間了?

________ hasWangFang ________ English movies?

4. 我這次考試沒及格,媽媽整天都在罵我。

I didn’t pass the exam this time and my mother ____ ____ scolding me ____ the whole day.

Keys:

第7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分層教學、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分層教學的原因

其他學科的老師說計算機課好上,是因為它沒有中考高考的壓力。而計算機老師說它難上,主要難在于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因為沒有中考高考的壓力,以至于學校領導、老師、學生不重視,把他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本人對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進行了一個調查統計,了解到有些小學沒有開設信息技術課,那么這些學生可能就沒有碰過電腦。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學,在三年級至六年級均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那么這些學生等于比前者多學了4年電腦,那么差異可想而知了。

2、學習條件各不相同,條件好的學生,自己家里已經購置了電腦,甚至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了,成為了一個“電腦小專家”了,而另外的學生,除了在學校上信息技術課時有機會接觸電腦外,沒有更多的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3、學習態(tài)度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樂于并且善于積極主動地學習,有的學生則是被動地等待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缺乏主動學習的欲望。

4、學生自身素質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如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的限制,出現了好的學生,接觸電腦早,基礎好,學習興趣高,接收能力強,自學能力也相當好,有了這些基礎后他們的學習是非常順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學生,他們接觸電腦的機會很少,或者對電腦并沒有什么興趣,接收能力也相當差,課堂習慣又不好。針對這一現象,如果仍是用老的教學方式,將相同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差異性很大的學生,勢必會造成好學生吃不飽,教師的過多講解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浪費,不利于他們的更進一步發(fā)展;差生則會認為講解進度太快,自己無法跟上,以至喪失了學習興趣,越學越差,形成對信息技術課的恐懼心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對差異大的學生進行分開教學,成了勢在必行的方式,由此本人想到了分層教學。

二、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先后達到目標要求。

分層教學理論的指導思想在于:

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突出素質教育的三種特性:基礎性、全體性、發(fā)展性。(即基礎性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全體性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素質都有所提高;發(fā)展性是開發(fā)潛能,發(fā)展個性特長。

2、堅持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解決學生個性發(fā)展差異的矛盾。

3、重視中學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過渡階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穩(wěn)定性和知識、智力、能力與行為的差異性。

三、分層教學的實驗

本人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把七年級、八年級各一個班作為實驗班級,那么,如何對這些學生進行分層的呢?

首先,讓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填寫一個調查表,了解學生有沒有學過電腦或者有無參加過興趣班、學過哪些知識點、家里有沒有電腦、對學習哪些內容感興趣,自己在電腦方面有沒有什么專長等等,通過這些方面的調查可以初步了解各個學生的一些情況,從而為分層做好鋪墊。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會表現出一些分化現象。此時,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態(tài)度、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尊重學生意愿,將學生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

高層學生為優(yōu)等生,他們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對電腦很感興趣,學習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

中層學生為中等生,電腦基礎較好,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在學習上只求過得去,欠缺強烈的進取心。

低層學生為后進生,電腦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他們在學習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須注意層次的劃分是動態(tài)的,實行升降級制,學習期間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層次調整,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為信息技術是在計算機機房中進行組織教學的,所以恰當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本人將高層學生安排在機房的邊上兩排,而讓中層和低層學生交替坐在中間兩排,方便老師對他們的指導教學,低層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從心理上說,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點或者差不多的同學的幫助,高層學生在一起學習形成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從而得到提高。這種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師上課進行組織教學,有利于進行個別輔導,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由此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需要以下五方面的分層:

(一)、教學目標的分層。教學目標的分層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高、中、低三個層次的不同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當中就應該要明確哪一層次的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達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在知識目標上,能夠透徹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有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主要提高在理論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實踐能力,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通過自學掌握如書本中的開動腦筋、親身體驗或者課后的高層次習題;中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目標上,要求能夠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并在實踐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標上,重點培養(yǎng)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識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踐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關的操作。

下面以教學《打字練習》一課為例進行說明。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嚴格按照鍵盤指法,正確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較熟練地掌握鍵盤指法,正確快速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每分鐘輸入30個以上);高層次的學生,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鍵盤指法,正確快速地輸入26個英文字母和10個阿拉伯數字(每分鐘輸入30個以上,練習輸入數字是為了以后學習智能ABC做準備)。

(二)、課堂教學的分層。課堂教學的分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差異的教學活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能有所收獲。

例:在教學八年級《電子郵件》這一課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幾種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用Web方式收發(fā)電子郵件,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計論、研究其他收發(fā)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時再作一些指導和點撥。而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演示一種用Web方式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講解其他一、二種收發(fā)電子郵件的詳細步驟,然后讓他們自己動手。對低層次的學生,采用的方法則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先作一些演示和講解,學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給出幾個任務,讓學生去嘗試練習,必要時還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課堂練習分層。信息技術教學大綱規(guī)定,一堂課學生的操作時間要占整堂課的70%,做到多練??梢娬n堂操作練習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處理得好,學生的操作能力將會得到飛速提高。因此,在分層教學中本人很注重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比如:在做比如將一個文件從D盤復制到F盤題目時,針對不同的學生確立不同的要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編輯”菜單中的“復制、粘貼”命令進行復制,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3種以上的復制方法,中層次的學生要求掌握2到3種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課操作任務的同學,可以讓其擔任老師的助手或者輔導員,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這樣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四)、測驗分層。在學完一個單元之后,讓學生綜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性練習或作品制作,有時可以給出一些附加題供學生選做。

比如:在學完word后,可以根據層次差異設計出不同的題目。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如讓他們制作一份有關宣傳環(huán)境保護的電子小報,并提出如字體、顏色、大小、布局、行距、頁面大小、藝術字等要求,并提供網絡,讓他們上網查找收集資料。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提供幾個樣板和素材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設計一張電子小報。低層次的學生,提供一個樣板和樣板中所需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讓他們模仿著做。

(五)、教學評價的分層

由于采用了分層教學和分層測驗,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不同,為了有效的反映出學生在原有知識點上的進步,必須進行分層評價。如果再以一張試卷的分數來評價學生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效,勢必會造成不公平現象,并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結果也反映不出學生實際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本人采用了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的方法,主要看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大小作為評價。對高層學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中等生采用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低等生,應該尋找其閃光點,采用表揚評價,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同時讓提高快的學生升層,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經過接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同時,又有效的杜絕了有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很難掌握,而有的學生卻覺得所學的內容過于簡單這樣一種知識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還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基礎差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明顯提高,使優(yōu)等生課課都吃得飽。分層教學開展之后,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了,不少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活躍了許多。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將有效的克服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之間的矛盾,克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兩極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對不同內容的學習需要,有效的解決了班級授課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間的矛盾,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參考資料

[1]《心理學理論精粹》,葉浩生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

[2]《分層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優(yōu)化策略》,郭慧,江蘇張家港市外國語學校。

第8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初中 英語 情境教育

對于初中生而言,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景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效率的學生的學習成果有著較大的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材內容的講述上,很少注重請教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太理想。針對這種教學方式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主動進行英語情境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情境教育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根據教師的引導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但事實上,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成為整個課堂的主導,他們說什么,學生就怎么做,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缺少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并且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事實上,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并要保證問題的開放性,從而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Dream homes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該單元的主題和夢中的家相關,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設計:“If you have any choice, can you talk about how to design your dream home?”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解答。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認為夢想的家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永不分開,有的學生設計的夢中的家是一座風景別致的古堡,總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聽過這樣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出脫口秀的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充分表現自己。由此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繼續(xù)擰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深化學生所學知識

情景教學的實施同樣離不開多媒體的作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采取“灌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他們的英語學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將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音樂文件等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更加直觀的方式對所學內容加以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九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Colour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該單元的主題和顏色相關,教師可以這樣設計:“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has its own color, then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教師讓學生根據各種實物圖片,認識圖片中的顏色。有些顏色游戲分為很多顏色,比如黃色可以分為淺黃和金黃等,而紅色可以分為鮮紅和粉紅等。每一種顏色都對應著不同的英文表達。教師應該根據所展示的圖片向學生進行說明,讓學生能夠熟練區(qū)分這些顏色的不同,并掌握對應的英文單詞。

三、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除了以上兩種方式以外,情境創(chuàng)設同樣離不開生活實際的應用。任何理論知識的學習都離不開生活實際。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所學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分隔開來看,他們只是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讓學生對某些考點加以背誦,這樣并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反而會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英語情境加以創(chuàng)設,讓學生看到英語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School life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該部分學習內容和學生的校園生活相關,教師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這樣說:“Please talk about your school life based on your own experience.”教師首先說出自己的校園生活,也就是每天和學生見面,在課堂上和學生相處,然后和其他的教師探討教學。教師分享自己的現實生活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會變得更加主動,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殷文杰. 初中英語課堂情境教學的實施與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6.

第9篇:八年級下英文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貼近生活;生活化

在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上很多時候是語言、文字、語法、句型等搭建起來的知識場景,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距離,學生學會了英語知識點,卻根本不會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就會疏遠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同,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ji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量使英語教學貼近生活,搭起了學生“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橋梁,把生活引入課堂,用生活教英語,讓學生成為生活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一、讓教學內容充滿生活的氣息

由于英語是一門特殊的語言課程,學生活動的區(qū)域相對會受到限制,生活積累也相對較貧乏,教材因受篇幅、課時的影響,不能都囊括生活。這就要求教師應以教材為中心、以學生為半徑,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改編教材、激活教材、超越教材:合理調整教材上的教學順序;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補充;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刪除教材上的某些步驟。

1.依據學生需要,補充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從生活經驗中補充一些讓學生們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孩子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fā)展,學生們容易接受的實用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準備教授Culture shock時,,圍繞話題“People have culture shock for different reasons” 時,準備除了課本介紹的各國文化差異外,我從語言功能出發(fā)就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計劃地補充西方禮節(jié)上的常識,如中國人見面常問候“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過飯了嗎?),英美人聽到這一問候,會迷惑不解:你想請我吃飯嗎?我沒錢吃飯嗎?如果問“Eating lunch?”英美人會覺得你頭腦有病,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如果問“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人可能會惱怒:“關你什么事?我愛去哪兒就去哪兒!”。通過補充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讓同學們更多了解西方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為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提供有力的保證。在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時,我還讓學生就中西方的禮儀進行一場英語“辯論賽”。通過此項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運用了本課的知識,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2.依據生活實際,合理調整教學順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合理的調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前學習某個單元,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例如,我在備牛津英語八年級上Unit3時,考慮到ReadingA、Grammar部分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性,同時結合學生們生活實際,將它們循序漸進地安排在一起,最后自然的過渡到Computer facts部分的閱讀,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很好地掌握了How is a computer made up of ? Computers are becoming smaller and better. What can we do with computers? Is a computer cleverer than me?等知識,從而使Reading部分變得淺顯易解,學生們能當堂復述,收到較高的課堂效益。又例如:我在教授牛津英語八年級上時, Unit8的單元內容是關于英語周的,而恰好我班在剛開學時要舉行英語周活動,這樣,我就把Unit8提前講授。學生們學習英語周的同時親身經歷著英語周,知道了他們應該怎樣進行活動,從而很好地掌握并應用了本單元內容。

二、聯系教材加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把生活引進課堂

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然而僅靠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景 ,葉圣陶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曾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應該在學習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找準教材與生活的契合點,加強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溝通,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用生活的元素激活課堂。越是貼近生活的內容越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更容易接受。

另外我們可以聯系教材適當拓展教學材料。我們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如初中階段會出現的介紹名人的課文,一個有關他們的小故事,就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我們也可以關注當前的一些新聞事件,靈活巧妙地引入課文,這樣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讓他們了解了世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善于發(fā)現和思考。我們也可以把優(yōu)美的英文歌曲運用到課堂中,不少歌曲中包含了許多詞語和內容,聽歌唱歌可以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糾正學生的發(fā)音;我們更可以介紹學生感興趣的國外文化和傳統,一個國家的歷史、習俗、成語、俚語等等是了解這個國家語言的另一個途徑。

三、運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方法,讓生活融入課堂

我們所采用的最一般的教學方法是詞句模仿、范型操練、規(guī)則類推、話語實踐。以這樣機械性的操練模仿來完成一堂課的內容,雖然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得到調動。教師要善于找準教材與生活的共通點,把自己的教學意圖隱藏在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教師應該盡可能的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片、多媒體、活動等手段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使之形象化、真實化、生活化。這樣,就能縮短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完全沉浸在愉快的學習中。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將他們的“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真正的聯系起來。

四、讓英語課堂教學奏響生活旋律

1.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生活化英語教室環(huán)境。教室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物品都會“說”英語,這種“擬人”的教室環(huán)境會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熱情,縮小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增強學習的氛圍,為進行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布置學生喜歡的、形式各樣的英語卡片、圖片、英語格言、英語標語,還可在每期黑板報上特設一個英語角,增添英語歌曲、英語諺語和英語文化知識等。在教室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活潑的、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使教室成為一個五彩繽紛、吸引學生的英語文化小島。讓他們感覺到教室是一個學習的地方,在這里學生可以時刻感覺到英語的存在,時刻有英語映入眼簾,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英語無處不在。

2.創(chuàng)設精彩的生活化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安扇』顒油緩?,倡導體驗參與”是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队⒄Z課堂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英語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應在《英語課程標準》指引下,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力求拉進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模擬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例如筆者在教學新目標七年級上Unit7 How much are the pants? SectionA Period2時,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并突破難點,進行了這樣一個活動:精心準備一些有關clothes的掛圖并要求課前讓學生準備帶一些其它生活用品。上課時要求學生把坐位分開,把教室布置成商品展銷會,一部分扮演賣衣服,一部分扮演賣鞋子,一部分扮演賣水果,一部分扮演賣學習用品等。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進行英語學習。結果,效果出乎意料地好,不但很好地鞏固并運用了Can I help you?What color do you want?How much is/are…?等句型及服裝、數詞等詞匯,而且復習了學習用品、水果等詞匯以及以前學的一些句型與日常用語,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五、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讓生活真正成為英語的大課堂。

英語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而是開放型的。因此,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幫助學生拓寬學習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使用的環(huán)境,營造校園家庭英語氣氛,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交流,在生活中使用英語,讓生活成為英語的大課堂。

1.以課外作業(yè)為橋梁,讓英語走進生活。學生的課外作業(yè)是課堂活動的延伸,英語作業(yè)除了鞏固課內知識外,還要讓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讓英語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收集和發(fā)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此作為設計作業(yè)的前提,使得作業(yè)有趣味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這樣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作業(yè),作業(yè)可以布置一些制作性的,如讓學生給家庭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貼標簽,制作賀卡、英文海報、失物招領、招租、教室或實驗室規(guī)則等等,動手制作的過程也是學生全身心地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