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小學生安全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安全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安全論文

第1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1.1高校改革及擴大辦校規(guī)模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高校的不斷改革,雖然促進了高校的發(fā)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在組織各種活動中,外來人員的增多,人際關系的復雜化,許多學生在缺少安全意識的情況下,泄露了學校的一些情況,埋下了安全隱患。另外,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學生人數(shù)的增多,學生素質層次參差不齊。在這樣的局面下,高校的教學設備、辦學條件沒有及時改進,導致高校資源和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這是發(fā)生“安全事件”的主要根源。

1.2網絡時代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在網絡環(huán)境中,雖然給學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學習條件,但由于學生缺乏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對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了解得不深,高校校園網絡容易受到外來非法的侵入,網絡一些不文明的圖片、語言或者容易讓學生著迷、墮落的網絡游戲等,給學生帶來了極為不良的影響,高校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對事物判斷能力和分辨能力較差,尚未形成完整、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網絡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學生容易受到這些不健康事物的影響而走上歧途,迷失了自己。

1.3高校后勤管理的社會化給學生安全教育帶來的影響當前,對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方式也從以往的封閉式管理轉變成了開放式的管理,對學生宿舍也進行了社會化管理,高校管理方式的改變,增加了高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接觸量,也讓高校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更加復雜。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而相應的辦學設施又沒辦法同步跟上,有些學生在外租房居住,高校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這也是學生產生不安全因素的一個主要原因。

1.4高校學生對學生性安全教育問題高校學生各方面雖然比中學生更成熟,但由于還沒參加工作,對外界接觸少,社會經驗不足,也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識。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各種服務行業(yè)也出現(xiàn)在校園,增加了外來人員,這些外來人員有的素質較差,再加上高校學生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容易相信別人,傷害到了自己。

2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措施分析

2.1增強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為了確保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對他們實施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但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且還是一項根本教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過程中,安全教育必須貫穿始終。高校應該針對這些存在的安全問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對策,領導者和教育者要從剛入校的大學生到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從學習和生活方面對他們加強安全教育,讓他們全面掌握各方面安全知識,加強防范,珍惜生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2.2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現(xiàn)在的高校學生,電腦是人人必備的學習工具,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涉足網絡。高校學生雖然對電腦使用技能熟能生巧,但網絡給他們也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學生對網絡安全知識掌握不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響。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網絡安全知識進行宣傳教育,可建立一個網絡安全主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網絡安全防范。

2.3對學生住宿加強管理當前在學生宿舍管理上都采用了后勤社會化管理的方式,安全管理部門應選擇有責任感、有較高素質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同時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指導及考察。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樣化的管理,但必須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在管理過程中,高校管理部門和后勤部門可以支持學生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梢栽谒奚針侵鸺壧暨x出樓長、層長和舍長,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鼓勵學生主動維護宿舍安全。同時還可定期對他們進行應對意外事故培訓,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和安全事故處理能力。

2.4對高校學生進行性安全教育,避免受到害高校應加強規(guī)范管理,對于外來人員要做好登記工作。同時加強高校學生的性安全教育,讓他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的分辨能力、判斷能力,遇事果斷,端正自身行為。教導學生要學會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一旦遇到傷害到自身的事情,要勇敢揭發(fā)。

3結語

第2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1.1公安高校大學生非傳統(tǒng)安全認知現(xiàn)狀

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公安高校大學生對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的認知現(xiàn)狀,筆者于2014年6月在中國刑警學院開展了非傳統(tǒng)安全意識網絡調查,共156人填寫調查問卷。15%的學生認為我國周邊威脅因素增多,形勢不容樂觀。12%的學生認為當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正在逐漸步強,而高達86%的學生則認為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在逐漸減弱。此外,還有83%的學生對我國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并不關心。因此,高校有必要進一步強化國家安全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我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威脅,增強非傳統(tǒng)安全意識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1.2對公安高校大學生開展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當代公安大學生思想活躍,他們對非傳統(tǒng)安全的認知反映出他們對國內外社會的了解狀況,體現(xiàn)出他們解決危機或協(xié)助政府處理危機的能力。但同時也存在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更強調個體價值等不足。因此,公安高校要針對這些個體因素,積極開展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努力培養(yǎng)和打造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安全機器”隊伍。

2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公安高校大學生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

2.1實現(xiàn)公安高校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縱深發(fā)展

將新媒體技術與公安高校信息化建設成果相結合,既借助新媒體,挖掘大量、豐富的資源;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大規(guī)模地、主動地、快速地傳播正確的思想,為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廣闊、先進的平臺。更重要地是將該技術與現(xiàn)有的信息系統(tǒng)相結合,提供嶄新的、空前廣闊的理論與實踐平臺,實現(xiàn)對以往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的根本性跨越。

2.2更新公安高校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模式

公安院校具有較強專業(yè)特色和職業(yè)特點,大多通過軍事理論、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等少數(shù)傳統(tǒng)安全課程來獲取信息。如今手機等通訊工具的普及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信息溝通無論從解決問題的數(shù)量上,還是在平等溝通的氛圍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利用網絡新技術制作符合當前形勢,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教學視頻、教育網站,把他們通過“微信”和“微博”等新傳媒傳播出去,拓展了教育形式。

2.3搶占網絡和輿論等新傳媒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陣地

公安院校宣傳部門、團委以及從事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師要密切配合,建立符合公安院校特色的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網站,并緊密結合時事開展非傳統(tǒng)安全形勢政策教育,聘請相關專家進行講座。增強學生對非傳統(tǒng)安全形勢的判斷和理解。

2.4提高公安院校非傳統(tǒng)安全教育水平

第3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摘 要 籃球運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充滿魅力的項目。孩子們也喜歡打籃球,小學生通過籃球運動,可以提高多方面的身體素質,也可以從小養(yǎng)成一個運動的好習慣。本文通過對昆明市一些小學籃球運動的開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小學生籃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好的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籃球運動 小學生 解決措施

籃球運動在小學是非常易于開展的一種運動項目,也深受廣大家長朋友們的喜歡。除了平時孩子們的文化課學習外,他們通過籃球運動可以學會課堂之外的知識?;@球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更加頑強拼搏的性格,也可以提高孩子們的人際交流水平。但是,目前籃球運動在小學開展狀況不是很理想,出現(xiàn)了好多問題。本文對目前小學籃球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一些好的發(fā)展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昆明市的一些小學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登錄中國知網文獻資料庫搜尋相關的論文,并查閱相關的一些圖書資料,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持。

2.訪談法。通過訪談一些小學生和一些家長朋友,了解他們對籃球的一些看法,并訪談一些小學體育老師,得到關于本論文一些支持。

3.邏輯分析法。通過自己的分析,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對籃球運動的認識與分析,運用邏輯學方法并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得到一些更好的理論知識。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小學生開展籃球運動的好處

孩子們通過籃球運動可以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在籃球比賽中,可以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的精神,這種精神對孩子們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1]?,F(xiàn)在的孩子們都不太喜歡跟其他人交流,籃球運動是團隊項目,孩子們通過和其他孩子一起打籃球,可以更好地與人交流。在一天的學習之余,通過打籃球,出出汗,可以緩解他們的壓力,緩解他們的情緒。 (二)學生們剛開始接觸籃球運動的方式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這群小學生剛開始接觸籃球項目的方式不一樣。大部分學生初次認識籃球這個運動,是通過學校體育老師上籃球課;有的學生是因為父母本身喜歡籃球運動,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還有部分學生通過在校外上籃球培訓班;有的是通過觀看電視上的籃球比賽,了解到了籃球項目??傊⒆觽儎傞_始接觸籃球項目,方式是各不一樣的。 (三)制約籃球運動在小學發(fā)展的因素

1.學校和社會上籃球場地設施缺乏。眾所周知,完整籃球場和籃球設備對于學生們發(fā)展籃球運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的籃球場數(shù)量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們開展籃球運動的需要。還有一些學校的籃球場地已經有了破損,但是又沒有人去修補這些籃球場。還有一些學校的籃球場地是標準的成人場地,這些學校沒有考慮小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標準的成人籃球場的籃筐對于小學生們來說過高,他們投籃就很困難,慢慢的就會降低孩子們打籃球的興趣。好多小區(qū)的籃球場也是這種情況,籃筐偏高,不利于孩子們投籃。而且好多籃球場都是商業(yè)化運營的,都是需要收很多費用。對于廣大家長朋友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投入。

2.因為一些安全問題,家長和學校不支持學生們廣泛開展籃球運動?,F(xiàn)在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在家長眼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長眼里,他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安全問題?;@球運動是一項對抗非常激烈的運動項目。一些家長就非常擔心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就不太鼓勵自己的孩子們從事籃球運動,相應的減少了學生們的發(fā)展。學校的體育老師們也是很擔心上籃球課的安全問題,也就相應地會減少籃球課的上課次數(shù),使得籃球運動在小學的發(fā)展變得越來越艱難。

3.一些學校體育老師的籃球教學知識缺乏。學生們剛開始接觸籃球運動,體育老師們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對于孩子們的興趣的啟發(f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的一些體育老師,不是很了解籃球運動,不懂得目前籃球教學的最新方式方法,也不懂得籃球的裁判知識。這些因素就會阻遏孩子們未來籃球運動發(fā)展。 三、對小學生籃球運動開展的建議 (一)學校和社會增加籃球場地的設施投入

廣大學校應該加大體育資金投入力度,并且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增加一些為他們量身定制的籃球場。學??梢再徺I那種可調節(jié)高度的籃球架,而且應該增加籃球場的數(shù)量,也應該成立一個專門的學校維護部門,定期進行籃球場的維護工作。我們的小區(qū)也應該多設立一些為孩子們量身定制的籃球場。 (二)家長們應該轉變觀念,體育老師們增加安全意識

家長們應該轉變陳舊的體育觀念,體育老師們應該腦海里應該時刻樹立安全的意識。在上課之前,體育老師們也要給孩子講好籃球課上的注意事項,帶他們做好課前的熱身活動。體育老師們也應該掌握必要的傷病救護技能,這樣更能夠保護好孩子們的安全問題。上課之前,體育老師要檢查一下籃球場上的器材設備是否安全。 (三)體育老師要加強師資培訓

體育老師們要多參加一些籃球的教研活動,多學習現(xiàn)在先進的籃球教學方法,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從各方面全面提高體育老師們的教學能力[2]。學校應該多邀請一些籃球教學方面的專家,在學校給年輕的體育教師進行指導,使得老師們擁有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完善體育老師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第4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對小學生來說,游戲是快樂的天堂。他們喜歡游戲,從游戲中獲得了無限的快樂。根據(jù)小學生這個特點,我們可以將游戲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將游戲帶入課堂。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集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小學生形成利于學習的性格。在操作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一下幾點:明確游戲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將知識與游戲結合;注意游戲的安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游戲,將其與小學教學有機的統(tǒng)一起來,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培養(yǎng)興趣。

1.游戲

什么是游戲?精力過剩論認為“游戲是人發(fā)泄人剩余精力的一種活動。他們認為人的精力主要是來保護自己的。維持生命的正常生活。如果還有剩余的一定要發(fā)泄掉。游戲便是其中的一種,而且是最好的一種方式。”①而弗洛伊德(S.Freud)認為,游戲能幫助兒童發(fā)展自我力量。通過游戲,兒童可以解決伊底和超我的沖突。游戲也是緩和心理緊張和使兒童掌握大量經驗的凈化反應。而皮亞杰(J.Piaget)則認為學習是一種習得行為,游戲遵循“效果率“。效果率強調強化會增加一種反應出現(xiàn)的可能性,而懲罰減少它出現(xiàn)的可能性。可見,游戲是兒童成長不可或缺的活動。它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小學生正處于小學階段,對游戲有濃厚的興趣,渴望從游戲中獲得快樂和生活的技能。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這個特點,將游戲融入教學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小學教學

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二是明釋學生所學的內容;三是采用易于學生覺知的方式”。②根據(jù)教學活動的這三個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小學教學是老師引起小學生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讓小學生易于理解知識的方法,向學生說明解釋相關的內容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引起小學生學習和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老師應該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引導其更好掌握所學的內容。

3.游戲對小學教學的作用

3.1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倍鴲垡蛩固挂舱J為“對一切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勝于責任感?!迸d趣對學生學習具有重要作用。而“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 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游戲對兒童來講, 是人間的樂園”③。游戲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一旦將游戲運用到小學生的教學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將知識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傳授給學生。這樣對小學生來說,學習便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而一件與快樂聯(lián)系在一起的趣事。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積極努力學習。

3.2游戲有利于集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注意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選擇性。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下,成人對信息有高度的選擇性。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性關注某些事物,然后進行認知的加工。但是,“小學生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為無關刺激的特征(新穎、新奇、活動性強烈的對比等)。他們在注意有關和無關信息的部署中缺少靈活性。”④也就說在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在活動中比較難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容易被一些有趣的事物吸引,分散注意力。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而將游戲引入教學,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這樣教學活動就不單單是文化知識,還有有趣的游戲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吸引小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將注意集中在教學活動中,減少無關注意對小學生的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3游戲有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感性經驗緊密相連。小學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單這種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練習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朱智賢,1979)小學生這種思維與具體形象聯(lián)系的特點使得小學生在接受抽象事物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易以接受。

而游戲是一種形象的活動。它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具體的活動傳授給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小學生面對的是生動具體的活動,而不是黑板上的粉筆字。這種教學的模式適合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有利他們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學習知識,避免因為無法理解知識而帶來厭學情緒。

3.4游戲有利小學生形成利于學習的性格。

小學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如主動、積極等都對一個人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這些利于學習的性格可以促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認真學習。而游戲對這些良好性格的形成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在游戲中,小學生提高了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形成了主動、積極等利于學習的性格。這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4.將游戲與小學教學結合的注意點

4.1游戲是教學手段,而不是教學目的。

游戲確實對小學教學很有利。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游戲在教學中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知識。這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分清主次,切忌本末倒置,為了游戲而游戲。

4.2要將游戲與知識結合。

課堂的游戲應該與課余的游戲有所區(qū)別。課堂游戲的目的在與服務教學。因此,老師要善于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便讓學生在玩中學,培養(yǎng)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效率。

4.3要注意游戲的安全。

老師要注意游戲的安全。在選擇教學游戲時,安全因素應該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進行教學游戲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安全問題,確保學生安全的開展游戲活動。如果因為學生在游戲中受到了傷害,那么就得不償失了。

5.結論

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事學生更好理解所學知識,可以促使小學生形成利于學習的性格。我們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利用游戲這個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效率。

6.致謝

陳洵教授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50

【2】施良方.教學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

第5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關鍵詞:規(guī)則;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小學生就像一張純潔、干凈的白紙,他們就像初生的牛犢,還沒有養(yǎng)成自覺、自律的規(guī)則意識。因此,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是我們德育教學勢在必行的責任,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生活與學習習慣的基礎,是促進學生社會化進程的必由之路。那么,規(guī)則教學如何“強”?規(guī)則意識如何“養(yǎng)”?當我們面對這一雙雙天真無邪、透徹明亮的雙眼時,我們要如何化繁為簡,把聽起來沉重、乏味、打瞌睡的規(guī)則養(yǎng)成教學變得親切、有趣、樂于實踐呢?作為一名踐行在教學前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德育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重視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

中國著名的道德倫理學學者焦國成認為,規(guī)則意識淡薄當今社會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這是針對社會上的成年人而說的,但成年人對小學生的影響巨大。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問題行為都源于童年時期。因此,教育者必須意識到,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和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毋庸置疑、勢在必行的大事。

二、讓小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規(guī)則的內涵

德育的實施離不開“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知是思想品德方面的認識,這里指的是小學生對規(guī)則的認識。認識是情感和行為的基礎,教育者要讓小學生懂得規(guī)則的內涵。小學生喜歡玩游戲,教師可通過游戲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理解規(guī)則的內涵。當小學生們對規(guī)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進行情境學習,如:“小記者在行動”活動。以此為媒介,引導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規(guī)則,如家庭生活中用完東西要放回原處,以方便下次或他人使用,晚上電視音響等聲音不要放的太大,以免打擾家人和鄰居休息。久而久之,小學生會發(fā)現(xiàn)規(guī)則潛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

三、讓小學生了解規(guī)則的作用,并參與制定一些規(guī)則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tài)度,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jié)作用。這里指的是小學生對遵守規(guī)則的情感態(tài)度。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們一起探討“規(guī)則的作用”,以學校規(guī)則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沒有規(guī)則他們將享受到自由,但沒有規(guī)則也會出現(xiàn)不良狀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活動規(guī)則是為了保證活動安全,勞動可以保持干凈衛(wèi)生,而上課不遲到、課間不打鬧可以保證學習井然有序等。之后,小學生會了解到,學校規(guī)則的作用是保證他們健康、安全、愉快地學習。他們在遵守規(guī)則的同時,也享受著規(guī)則帶來的好處。無形中,小學生們對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多了一份負面、消極、厭惡的情感,而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多了一份正面、積極的情感。

四、榜樣示范,加強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

“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內在的道德認知和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行為,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在這里,遵守規(guī)則,有良好的行為就是小學生有規(guī)則意識的外在表現(xiàn)。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或者父母對兒童的行為加以引導。兒童都喜歡模仿,且兒童的模仿存在這樣一個規(guī)律,會先模仿周圍親近隨后距離較遠的人。孩子最初的規(guī)則意識,都來源于家庭。培養(yǎng)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也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教師需要常和家長溝通,向家長講解學校的管理,幫助家長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除了榜樣示范,教師還要對小學生進行一些正面引導。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們相互監(jiān)督、學習,在活動的實踐中加深體驗,加強規(guī)則意識。如針對學生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可以開展“我是校園小衛(wèi)士”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亂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為。還可以進行樓梯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逆向行走”會導致碰撞、擁擠的結果等。除了讓小學生遵守班級、學校的規(guī)則,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遵守校外的規(guī)則。

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除了正面的引導,還需要制度的制約。“從規(guī)則的起源來看,規(guī)則是針對人性的弱點而制定的。人性都有懶惰、不希望受約束的一面,許多行為在沒有外在的約束和監(jiān)督的條件下會趨向失范?!比绻蛔袷匾?guī)則能帶來益處還不用接受處罰,那小學生們一定不遵守規(guī)則,因此對小學生進行適度的懲罰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形成一種違規(guī)就會受到懲罰的心態(tài)。

五、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教育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鞏固效果

“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xiàn)道德行為所做的意志努力。在這里指的是小學生為遵守規(guī)則所做的意志努力。滴水穿石,繩鋸木斷,不求朝夕之效。小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也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將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貫穿始終,日積月累才能鞏固效果。

六、注重行為強化,形成常態(tài)

小學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就可以看到成效的,它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最好的強化途徑就是學生們的基于規(guī)則的道德行為。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除了為學生們輸送規(guī)則知識、內容、事例、榜樣這樣帶有“正能量”標簽的源泉,還應該極力為學生們打造行為展示的平臺,為學生們營造踐行“好行為”的校園、班級文化氛圍。我們要完善規(guī)則行為的激勵評價制度,將學生們的“好習慣、好行為”納入過程性評價中,歸檔到學生們的成長記錄袋,讓學生們主動、積極地成為規(guī)則行為的踐行者、倡導者,讓好規(guī)則、好行為成為校園的常態(tài)。

如,在三年級的班級管理中,我鼓勵學生們自主成立“規(guī)則督導隊”,督導隊成員由各個學習小組選派代表產生,這些“小督導員”需在班委的配合下,明確督導內容,督導內容需在班級公示,其他同學可進行補充完善?!靶《綄T”應對班級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督導,對不遵守規(guī)則的行為進行勸導,并及時記錄,于每周的少先隊課時間,將督導情況進行公布,并推選出“規(guī)則之星”。

規(guī)則是“死”的,它是我們?yōu)槿颂幨啦豢捎庠降牡拙€,但是同時,規(guī)則也是“活”的,它在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在教學中,我們既要養(yǎng)成學生自覺的規(guī)則意識,將規(guī)則深深地烙印在他們成長道路的每個腳印中。我們也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傾聽他們的心聲,鼓勵他們在規(guī)則路上有新的見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讓我們的規(guī)則更加生動活潑。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方法是多種多樣、多渠道、多種方式的,只要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規(guī)則思維的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勇于實踐,大膽改革,就能實現(xiàn)教育的規(guī)則,在探索、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啟迪學生的智慧,就能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規(guī)則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興平西疇縣小學教師論文集[J].西疇教育局教研室

第6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一、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

語言究其本質是一種交際的工具,從實踐的角度看,口語交流的實際意義有時還要超過書面交流.并且從語言本身發(fā)展來看,也是先有頭語言再有書面語言的。過去,我們往往太注重語言學習要“聽、說、讀、寫”并舉,這樣做的效果往往是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是“想面面俱到,結果是面面都不到”。因此.我們認為,語言學習要先聽、說、再讀、寫.以聽、說帶動讀、寫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符合語言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一了學生的口語水平。

二、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愉快中樞和痛苦中樞在上英語課時,如能創(chuàng)造一種祥和、愉快的氣氛.就能激發(fā)學生的愉快中樞.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從而極大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效率,使他們感到學習英語、說英語是一種樂趣與享受,自己也可以做到張口即說。在這種輕松、活潑的情景下.學生不但增強了自信心.還達到了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

英語教學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在小學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是學好英語的良好氛圍,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加速器。

為了創(chuàng)造這樣種輕松、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應掌握白己在課堂的言行舉止、情緒態(tài)度,因教師的一擎一笑都是學生情緒的調節(jié)器、從老師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起,他的情緒就感染著學生,老師親切和藹的面容可以誘導學生開口說英語時不膽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上英語課時,應給學生以信任、體諒,要和藹、公平,不遷怒、也不急噪.不隨意評價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有輕松感、安全感,從而能大膽地、不怕出錯地開日說英語.并進而學好英語。

三、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也是使學習能持之以恒的一種動力,且在興致勃勃的心境下學習的東西也不易忘記。因此,上英語課時,除了直接傳授有關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圖畫、表演、競賽、游戲等方式,給學生增加一些既有趣味又有助于理解、記憶的教學內容與知識,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上課時,即使是英語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一般也不太主動開口說英語。這種現(xiàn)象表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同學要開口說英語還存在著某種障礙。如:教學環(huán)境、方法及心理因素等。鑒于這種情況.就要考慮增加一些可以使學生擺脫這種障礙.進而以一種輕松、樂于參與的狀態(tài)融人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而英語游戲就是一種比較好的形式。具體而言,游戲法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將枯燥的、原本沒有什么生氣的語言轉換成生動有趣的、富含語境的“對話”式交流。它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創(chuàng)造,成了一個又一個游戲的組合,并且把學生喜愛的音樂、舞蹈、繪畫、競賽融合在一起。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在這種實際的語境中,去體驗,去實踐,由此真正掌握英語。

第7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摘 要 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對“SPARK課程”提高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實施一個學期的“SPARK課程”教學后,被試學生在“自我意識”、“社會交往適應”、“校內人際關系”和“挫折耐受力”等維度上的得分較實驗前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

關鍵詞 SPARK課程 小學生 社會適應能力

一、前言

SPARK課程是一個來自美國,針對兒童運動、游戲和娛樂的活動課程,SPARK課程由于強調活動過程的趣味性、關注活動過程中兒童的心理感受、注重對活動過程的科學和系統(tǒng)的控制,重視活動結果的教育學意義,因而,SPARK課程對學生和美國社會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美國被廣泛開展,是一個廣受好評的全國性的體育活動。

自2001年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以來,通過體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成為了廣大體育教師的共識,然而,如何有效地通過體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的理論和實踐都略顯不足,廣大體育教師更是在體育課程的“社會適應”目標前顯得力不從心。

SPARK課程是一個十分重視活動過程的學生心理感受,注重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情商的活動課程,因此,如何將SPARK課程引進體育課堂,并利用SPARK課程對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

本研究旨在通過體育課堂中,引進SPARK課程,通過SPARK課程的教學實踐,探討其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之間的關系,以期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提供實證的參考。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連江縣某小學隨機抽取一個班級37名學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7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以“小學生社會適應”為題名關鍵詞,在中國知網()的碩博論文上進行查閱,發(fā)現(xiàn)相關研究成果8篇。分析這8篇論文,并查閱有關小學生社會適應的著作,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量表來源。

2.實驗法

(1)實驗設計

采用前實驗的單組前后測設計:前測――實驗處理――后測。單組前后測設計是指只有一個實驗組,在實驗前對實驗組進行一次初始水平的測量,并把測量結果作為前測,之后進行實驗干預,并于實驗干預后,對學生進行再次的測量,把測量結果作為后測,再把前測結果與后測結果進行比較,以分析實驗效果的一種實驗設計方法。

(2)實驗指標的選取

由于本研究欲探討的是SPARK課程與小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因此,本研究的實驗指標為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采用量表測量的結果。

(3)實驗過程

采用雙盲法,在實驗前,被試學生和上課教師都不知道本實驗的目的和內容,但在實驗前,對上課教師進行SPARK課程的培訓,使得該上課教師具有SPARK課程教學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一次社會適應能力的問卷測量作為前測。前測后,由上課教師對被試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SPARK課程教學,并于一個學期的SPARK課程教學實驗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一次社會適應能力的測量,把測量結果作為后測數(shù)據(jù)。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前測數(shù)據(jù)和后測數(shù)據(jù)進行樣本均值的差異檢驗。

(4)“SPARK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

①重視課的自然導入:在上課前,學生沒有遵守按照傳統(tǒng)體育課堂課前列隊的課堂常規(guī),而是在上課前各自玩自己的運動項目,體育教師根據(jù)上課前學生的具體情況,自然過渡到上課中。

②尊重學生的運動興趣:在課堂中,學生沒有進行統(tǒng)一的運動項目學習,而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體育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選項特征,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③規(guī)定學生的活動空間:SPARK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規(guī)定學生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空間中進行活動,并對活動過程進行監(jiān)控,這與“放羊式”的體育課不一樣。

④規(guī)定學生的活動規(guī)則: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規(guī)則中進行的,SPARK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活動,教師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對學生進行監(jiān)控。這種規(guī)則設置,有利于學生活動的教育學意義生成與課堂不安全因素的防控。

⑤采用游戲的上課方式:SPARK課程重視游戲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無論是運動項目的教材化處理還是活動方式,都重視游戲化的形式。

⑥重視活動中心理感受:SPARK課程關注學生在運動中人際關系和心理感受,注重設計互動性的活動,使學生在良性的人際互動中感受積極的心理體驗。

3.問卷調查法

從本研究所查閱的資料來看,目前,對于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概念和維度的研究,不同的學者提出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本研究文獻檢索的結果,共下載到關于“小學生社會適應”的量表共7份。在分析這7份量表的基礎上,結合本研究關于小學生社會適應的概念界定以及本研究的特點與目的,采用賈林斌(2008)編制的《小學生社會適應量表》[1],對研究被試進行施測。

《小學生社會適應量表》可用于測量小學生總體社會適應水平,該量表共有6個維度,分別為學習適應、自我意識、社會交往適應、家庭環(huán)境適應、校內人際關系、挫折耐受力等,量表由59個項目組成。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顯示,該量表的χ2/df=4.916,CFI=.836,ACFI=.823,RMSEA=.0047,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兩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4份,回收有效問卷74份,有效回收率100%。

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SPARK課程”教學實驗前后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得分差異檢驗

為了了解在SPARK課程的教學實驗前后,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得分變化狀況,分別于教學實驗前后,采用《小學生社會適應量表》對被試學生進行測量,具體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施“SPARK課程”的教學實驗后,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得分較之實驗前,在“自我意識”、“社會交往適應”、“校內人際關系”和“挫折耐受力”等維度上,差異具有顯著性,特別是在“社會交往適應”和“校內人際關系”維度上,差異具有高度的顯著性。因此,認為“SPARK課程”的教學實驗前后,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SPARK課程”教學提高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效應量分析

效應量分析是指一個實驗條件對于實驗被試某個指標變化的效果大小的分析。效應量分析有助于我們分析實驗條件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為了分析“SPARK課程”提高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效果,對“SPARK課程”教學實驗前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得分進行效應量分析,具體分析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SPARK課程”的教學實驗,對被試學生“社會交往適應”和“校內人際關系”影響的效應量本別為0.206和0.233,根據(jù)衡量效應量規(guī)模的標準[2]:0.2-0.5的效應量可視為中等規(guī)模的效應量,因此,表2的數(shù)據(jù)表明,“SPARK課程”對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具較好的效果,在實踐中具有較好的意義。

(三)“SPARK課程”提高被試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原因分析

人總是在同他人的交往中展開學習并求得成長的[3]。SPARK課程的教學,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人際互動,強調在人際互動過程中的積極情感體驗,因此,SPARK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多有集體性的互動游戲,在這種集體性的互動游戲中,學生與其他參與者之間,必然會就活動中的角色分配、規(guī)則制定、協(xié)調配合等進行相互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學習了與他人交往的技巧,體驗到他人的需要、想法,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與自我實現(xiàn)的價值感,從而提升了與他人良好相處的技巧與能力,改善了自身的人際適應,也就提高了社會適應水平。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SPARK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體育教學過程,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自我意識、社會交往適應、校內人際關系和挫折耐受力等,從而促進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二)建議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可引進“SPARK課程”理念來指導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賈林斌.小學生社會適應量表的編制及其初步應用[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第8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九年制義務教育是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國民教育,歷來被國家高度重視。近些年,隨著新生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中小學校建設也隨之加快,因此,新建校園需要針對新條件做出相應的空間設計?;铱臻g普遍的存在于各類建筑中,對于建筑空間有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研究中小學校這一重要建筑中的灰空間,改善其環(huán)境,使其更加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需求,以期在校園建筑設計中起到有益的督促作用。

關鍵詞:

中小學校;灰空間;建筑設計

1研究中小學校園中灰空間的必要性

1.1中小學校發(fā)展現(xiàn)狀

2015年以來,隨著國家頒布全面開放二胎的政策,我國新生人口數(shù)量逐漸增加,中小學面臨數(shù)量不足,空間不夠等現(xiàn)實問題。與此同時,國家仍然重視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新時代的教學方式也有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校園建設面臨著巨大的問題,針對如何貼近現(xiàn)代教學模式,校園空間設計需要建筑師多加思考。另外,針對已建成校園,也需要做出適當?shù)恼{整以豐富校園環(huán)境,將傳統(tǒng)的以在教室教學為主的模式走向新的培養(yǎng)學生自學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主,提倡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交往的能力。因此,在現(xiàn)代校園建設中需要考慮給予師生互動的空間場所。

1.2灰空間的重要性

灰空間作為以一種聯(lián)系內外的過度空間,它既能使室內與自然環(huán)境恰當融合,又可以給人提供一個交往的空間?;铱臻g作為校園空間中的一種形式,它的設計優(yōu)劣會影響到學生、老師和其他校園活動人員的生活。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實行,新生人口的不斷增多,人均校園空間不斷減少,新校園建設不斷增加。另外,現(xiàn)代教育不斷發(fā)展,為使學生茁壯成長,師生間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顯得尤為重要?;铱臻g作為聯(lián)系室內外的媒介,不論是進入校園的空間,進入教學樓的空間,還是進入教室的灰空間,都是良好的媒介,可以拉近人們的關系,增加學生的交流。

1.3中小學校園中的灰空間

灰空間作為室內與室外的中間空間,介于內與外之間,但不同于兩者中任何一個。它有頂蓋,可被當做內部的空間,有些是開敞的,又可當做外部空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內外的一個結合點[1]。在中小學校中,灰空間隨處可見。校園的入口廣場、教學樓入口門廳、會議室外走廊、教學樓連廊、教室外空間、宿舍食堂入口等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師生學習、生活的大部分空間。

1.4校園灰空間現(xiàn)存的一些問題

中小學校中的灰空間與室內空間、外界環(huán)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銜接外界和內部的空間,是空間的轉折點,也是交通流線的節(jié)點[2]。它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可以使得人們駐足停留。老舊校園中的灰空間很多僅僅起到基本的連接作用,師生只是匆匆而過,甚至我們仿佛看不到這些灰空間。針對老舊校園的現(xiàn)狀,以下總結了其灰空間相對普遍存在的問題:①灰空間使用功能過于單一,缺乏使人停駐的活力。②缺少有利師生交往的空間布置。③灰空間及場所的人情昧的缺失。④安全措施尚不完善,使人喪失安全感。⑤場所感和領域感不強烈。盡管總結了一些問題,但是中小學校中的灰空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要正確處理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與實踐。

2對中小學校園中灰空間的建筑設計

2.1入口空間

校園建筑的入口空間包括:1.校園大門周邊空間;2.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等單獨建筑的門廳等空間;3.教學用房的前室等空間。

2.1.1校園入口處

校園大門及周邊空間,是整個學校和外界的過度空間,有著至關很重要的作用。校園安全問題是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校園入口空間的合理設計尤為重要,保證學生的安全,不僅僅是一個大門可以解決問題的。另外,校園入口是學生、教師以及家長的第一個相遇的空間,處理好入口空間,還可以增強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在入口處設置中心廣場,布置綠化,在周邊設置休息設備,有利于人們的活動和交流。圖1為吳江實驗小學太湖灣校區(qū)入口分析,考慮到中小學生獨立性較差,上學放學需要父母接送,入口處設計為半開放式。上學和放學時,車輛可以進入校園專門的通道中,方便接送孩子,但平時此處封閉,不影響校園的安全性。

2.1.2門廳

教學樓等獨立建筑的門廳,是校園室內外的過度,不僅僅是物理環(huán)境上的過度,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心理上也存在著過度關系。現(xiàn)在教育,師生間不僅僅是古代師生教與學的關系,既是師生也是朋友。教學樓門廳是師生間在校園中除了教室等教學場所,相遇最多的地方?,F(xiàn)在很多師生間僅僅是問聲好,就各自離開,又想交流的,也往往站著說幾句。因此,處理好門廳空間,也將有效拉近師生間和學生間的關系。教學樓可架空底層,布置交往空間,或者設置門廳花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消除師生矛盾。

2.1.3前室

教學用房的前室,一般是教室外的走廊等,有些學校單獨設計了教室的前室以突出教室,但是往往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學生比較好動,尤其是中小學生,除去上課時間,學生們喜歡到教室外活動,教室外的灰空間是學生們經過次數(shù)最多的地方。教室前室空間可以結合走廊布置,加大空間,設計室外休息和活動空間,或布置文化墻,加強文化教育。

2.2各樓層的交通空間

中小學校中的交通空間也是師生必須經過的空間,在中小學校中,樓梯間的使用率很高,這里把樓梯間以及周邊的空間當做一個整體看待。所以合理處理樓梯間空間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也可以促進師生間的和諧相處。樓梯間環(huán)境的設計不必大規(guī)模的改變,在現(xiàn)有地形上進行改造就可以滿足師生的使用。適當設置座椅,并進行簡單的裝飾,這樣可以改變學生匆匆忙忙來回跑動帶來的安全問題。另外對樓梯間布置植被,可以使人貼近自然。另外,在樓梯間的墻壁上張貼海報、增加新聞墻,不僅使學生了解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使得學生獲得了話題,促進學生間的交流。

2.3活動平臺

活動平臺是教學場所與外界的過渡空間。校園中大的活動空間往往是廣場和操場這樣的場所,距離教學場地相對較遠,而且完全屬于室外,加之小學生好玩愛動,這些空間都不利于學生短時間的活動。在教學樓中合理布置活動平臺,可以是低層教學用房的屋頂平臺,也可以是獨立設計的空間,滿足學生不用離開教學樓,也可適當活動的場所。在這種空間的安排上,需要合理布置環(huán)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有利身心健康的活動。徐州市瀟湘路小學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中小學生好動的心理,在各獨立教學樓之間設計了一些連廊和活動平臺,這些活動空間

2.4其他灰空間

中小學校中的灰空間還有很多,如教室的陽臺、中庭、內院等等。有些學校的布置陽臺,這是師生直接溝通外界的重要場所,良好的陽臺布置可以使得學生更加貼近自然,心情舒暢。中庭和內院是建筑內部的空間,也是溝通內外的過度區(qū)域,利用布置小花園,豐富的植被等等處理手法,都可以改善校園環(huán)境。

3江蘇師大培棟實驗學校中的灰空間設計

3.1項目概況

江蘇師大培棟實驗學校又稱師大附中,擬建于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qū),學校用地周邊輻射1000m范圍內擁有東南郡、御景灣、花語城、龍錫莊園等多個中高端小區(qū),2000m范圍內為規(guī)劃的一類和二類居住用地,商業(yè)用地及高等教育用地,周邊擁有昆侖大道、迎賓大道、北京路、欣欣路,交通便利,可達性好。師大附中在設計時就充分利用灰空間,有效改善校園環(huán)境,同時利于師生的交流。在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就重視過度空間的利用,強調內外空間的滲透交流,使學生更好的在課外相互學習,幫助與交流。

3.2入口空間處理

對于入口空間的處理上,有以下幾個處理方式:①校園大門入口。師大附中的校園入口處為一個梯形廣場,廣場中安排座椅等設備,方便學生、老師和家長休憩。另外廣場和大門間增加一段矩形的過渡區(qū)域,適當布置綠化,迎接學生進入校園。另外,在大門處和過渡區(qū)域各設置門衛(wèi)和安保,這樣,校園就有了兩重安全措施。②地下車庫直通辦公樓,在其過渡區(qū)域,布置下沉庭院,使得老師與校領導剛進入校園就獲得綠色好心情。③教學樓入口空間大,不僅起著走廊的作用,也是學生的活動場地,這種半開放的空間既保證了學生的安全,也方便學生活動。

3.3平臺空間處理

在整個校園的設計中,合理安排了很多活動平臺:①利用低層的屋頂作為活動平臺。②在溝通教學樓的連廊處局部加寬廊道,形成活動平臺。利用屋頂平臺作為活動空間,可以獲得大面積的活動空間,這樣既不增加使用面積,也方便了學生活動。

3.4其他灰空間處理

樓梯間入口處加大空間,周邊布置展板展示處,設置休息座椅等等設施,方便學生、老師交流,同時美化校園環(huán)境。局部加寬連廊的空間,雖然增加了一部分面積,但是使得學生獲得了距離教學空間較近的活動空間,同時也可方便老師與學生交流,也可在室外進行部分教學活動。整個校園布置多處下沉庭院,不僅使得校園環(huán)境豐富多彩,也加強了教學樓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獨立院落。因為用地緊張,利用了部分地下空間,設置地下庭院也解決了部分采光問題,同時,處于地下的綜合教室和實驗室,因周邊的庭院,獲得了良好的環(huán)境,也方便了學生的課余活動和交流。

4結語

中小學中的灰空間形式多樣,設計靈活,不僅能夠改善校園環(huán)境,更加會影響到到學生的心理,進而影響到學生的生活,通過系統(tǒng)的整理灰空間的處理手法,對于以后的建筑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本案只是初步設計了校園中突出的灰空間,運用了一些設計手法以達到增進師生關系,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目的。校園中還有很多灰空間值得人們思考和改進,希望通過本文使得設計師更加注意校園中的灰空間,共同建設美好的校園環(huán)境。

作者:韓方奇 季翔 單位:中國礦業(yè)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聶丹,鄭革委.淺議設計中“灰空間”的應用,大眾文藝[J].2009.24.56.

[2]陳奕光.淺談灰空間的作業(yè)和營造方式,城市建筑理論研究[J].2013.15.87.

[3]王晗.高校教學樓灰空間交往功能及設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0.

[4]林余銘.當代中國城市小學建筑交往空間設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1.

[5]湯成明.現(xiàn)代居住建筑灰空間研究.學位論文.西南交通大學,2010.

[6]王淑坤.淺談灰空間在建筑中的應用.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3.

第9篇:小學生安全論文范文

法學專業(yè)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學生參加法律實踐,有助于加深對社會實際特別是國家法制建設狀況的認識,接受法學思維和業(yè)務技能的基本訓練,培養(yǎng)和訓練我們認識、觀察社會的能力,使我們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并為撰寫畢業(yè)論文收集資料打下基礎。

作為從事稅收工作的國家公務員,執(zhí)法嚴格在工作中顯得尤其重要。實習工作給我提供了一個全面接觸法律的好機會,通過實習,我接觸了不少案例,體會很深,本人就特別關注的校園傷害事件的法律問題做了深入調查。

近年來,未成年人在校學習、生活、娛樂中發(fā)生人身、財產損害整體較為頻繁,由此引發(fā)的民事案件也呈上升趨勢。事故的發(fā)生給學生及學生家庭帶來許多痛苦,同時也因訴訟的提起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負面作用較大。未成年學習在校期間受到損害或致人損害,要求學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案件逐漸增多,為了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學校加強學生管理及配套的保護設施建設,盡量減少隱患。但是,由于我國未成年人相對集中的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存在著學生人數(shù)多而教師、管理人員少,許多學校的安全防護措施尚不完備等現(xiàn)實問題,因此,對學校而言,有一種防不勝防之感。

去年9月份,我們奎屯市四中就發(fā)生了一起典型的校園傷害事件。在教育系統(tǒng)組織的勤工儉學拾花勞動中,該校初二年級的一名男生因貪玩不慎落入水潭中,溺水而死。這個案件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法律訴訟也在進行中。

本人也對此類案件發(fā)生了極大的興趣,翻閱了眾多有關的資料。

時間追溯到1999年9月19日,廣西荔浦縣中學初二女生陳清在學校上廁所時,被同校初三學生郭勇猥褻,陳清奮力反抗時被郭勇用尖刀刺中右頸,頓時血流如注,兇手連刀都未拔就倉皇逃走,陳清則因搶救無效死亡。當日下午6時,兇手郭勇即被抓獲歸案。1999年12月13日,桂林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刑事附帶民事判決,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郭勇無期徒刑,。在民事部分,判令郭勇及法定監(jiān)護人賠償受害女生父母經濟損失2.73萬元。雙方均不服,同時提出上訴。2000年4月,區(qū)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陳清的父母以女兒在校期間被害,學校在安全設施管理方面沒有盡到應有的義務,在事故發(fā)生后也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因此,學校對其女兒被害有不可推卸的法律監(jiān)護責任,要求學校賠償死亡費、喪葬費、交通費及精神損害賠償費等共計五十七萬多元人民幣。而學校則以學生是在假日發(fā)生事故,學校并無失職為由拒絕履行賠償義務。于是,雙方對簿公堂。兩審法院均認為陳清在校被殺與學校毫無關系,因此裁定駁回陳清父母。失去愛女,又沒有一個滿意的說法,陳清的父母繼而提起申訴。然而,維權之旅漫漫,學校究竟應否承擔責任,還有待于法律給一個明確的說法。

類似的悲劇還曾經在校園上演多起:一女生住校期間從上鋪摔下來導致脾臟破裂。

一幕幕的悲劇傷害了學生,心寒了父母,也嚇壞了學校。父母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索賠要求讓以財政拔款為資金主要來源的學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于是,人們迫切需要一部相關的立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這是教育部頒布的、旨在指導和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的一部行政規(guī)章。在這部規(guī)章中,學校對其公共設施,以及所提供的教育、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十一種以上的學生傷害事故承擔相應的責任。然而,我們究竟能否將事件的解決寄托于一部行政規(guī)章呢?該規(guī)章真的就能如我們所愿地解決一切紛爭嗎?

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掇k法》對學生在校期間所發(fā)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的預防與處理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盡管《辦法》只是一個部門規(guī)章,去年8月21日頒布之時并未張揚,卻依然在社會上掀起了較大的波瀾。也難怪,這個《辦法》畢竟涉及到了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方的責任和權益,誰也不可能漠然視之。

實際上,學生的傷害事故及其善后處理工作,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有報道說,2001年我國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意外傷害事故已成為中小學生的“頭號殺手”。但是在法律上,卻長期缺少處理此類事件的專門法規(guī),每每有校園傷害事件發(fā)生,責任的認定和事故的處理往往變成一筆“糊涂賬”,家長和學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相互埋怨、推諉、扯皮的事情時常發(fā)生。從這個角度講,《辦法》的出臺是及時的、必要的,為今后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提供了依據(jù)。

然而,人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這個《辦法》,卻有著不少缺憾。我從各項資料和法律角度對此《辦法》進行了探析。

作為教育部制定的部門規(guī)章,只能用來約束和調整教育行業(yè)的內部事務,而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卻涉及到學校與家長、教師與學生的民事責任的認定和民事關系的調整。那么,《辦法》對其他行業(yè)沒有約束力?是否對每個公民都有效?繼而,作為國家行政機關,教育部是否有權規(guī)定民事訴訟中的責任,即是否有權調整平等法律主體的民事關系?這些,恐怕都是大有疑問的。

除此之外,《辦法》到少還存在如下兩點缺憾。一是沒有區(qū)分適用對象,對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一視同仁。而我們知道,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已年滿十八周歲,屬完全行為能力人,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未滿十周歲的小學生則屬無行為能力人,對于不同行為能力人的監(jiān)護責任認定以及傷害事故處理,理應區(qū)分對待;二是《辦法》中一些規(guī)定過于粗糙,描述過于籠統(tǒng),有待進一步細化。比如,究竟何為“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何為“其他意外因素”?何為學校“應當知道”、“難以知道”?這樣的規(guī)定和描述彈性太大,可操作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