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汽車金融風險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汽車金融風險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汽車金融風險分析

第1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業(yè)務模式;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F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5-0176-02

供應鏈與企業(yè)一樣,都存在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不斷循環(huán)運作,使企業(yè)持續(xù)經營并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和財富。供應鏈的研究在近幾十年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供應鏈的運作機理、運作模式以及風險評估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和信息流領域,分析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的運輸倉儲配送等。而涉及資金流的研究相對較少一些。Gonzalo Guillen(2007)認為傳統(tǒng)的供應鏈研究集中于運營過程,缺乏財務方面的研究,提出集成的供應鏈計劃預算模型。在這探索過程中,各國學者不斷從實踐中概括總結出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的概念。1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定義

陳祥鋒、朱道立(2005)將物流與金融結合的歷史追溯到公元前2004年左右美索布達米亞地區(qū)出現的谷物倉單。在20世紀初,美國執(zhí)行的倉單法案,確立倉單標準和倉單系統(tǒng)。存貨和倉單可以進行質押融資,同時對質押存貨金融產權認證、價值評估和監(jiān)督控制的第三方機構應運而生,也促進對質押存貨提供倉儲服務和監(jiān)控功能的物流倉儲企業(yè)的規(guī)范和發(fā)展。(李毅學,徐渝、王非,2007年)當時美國已出現的存貨融資有融通倉、保理留置和信托收據三種類型。(于萍,徐渝,2006年)當代物流企業(yè)如知名的國際四大快遞公司FedEx(聯邦快遞),UPS(聯合包裹),DHL快遞,TNT快遞都擁有飛機及幾萬輛汽車,并提供代收貨款(COD)即指承運商在完成異地間物品遞送的同時代委托方客戶向收貨方客戶同時收取貨款的一項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務,它是伴隨著電視購物、電子商務發(fā)展而出現的,隨著電視、網絡購物的不斷擴大,行業(yè)競爭加劇,營銷成本不斷攀升,開展這類購物方式的商家對提高物流派送成交率及代收款返款周期尤為關注。由此可以總結物流與金融的融合的實踐表明物流金融是物流企業(yè)在供應鏈或其相關服務領域提供金融服務并擔任金融服務提供商的角色。我國學者鄒小、唐元琦在總結朱道立等學者研究基礎上2004年5月提出“物流金融”概念,并定義內涵和外延。他們認為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業(yè)的運營,為物流產業(yè)提供信貸資金等金融服務,伴隨著物流產業(y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最早是由國外的金融電子服務提供商提出的,如Demica公司于2007年的調查指出,根據數據結果供應鏈融資與定制化授信額度成為國際性銀行流動貸款領域最重要的兩個業(yè)務增長點。雖然次貸危機引致“供應鏈危機”,但供應鏈金融作為融資的新渠道,對大型企業(yè)可以彌補被銀行壓縮的傳統(tǒng)流動資金的貸款額度,并且可以給大型核心企業(yè)的上下游中小企業(yè)融資,降低整個供應鏈的融資成本,也使商業(yè)銀行拓寬業(yè)務領域增加客戶和利潤,降低風險,供應鏈金融比傳統(tǒng)業(yè)務的利潤增加,并且可以提供強化客戶關系的寶貴機會。深發(fā)展銀行2007年從業(yè)務實踐出發(fā)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引入核心企業(yè)、物流監(jiān)管公司、資金流導引工具等新的風險控制變量,對核心企業(yè)的上下游企業(yè),包括原材料供應商網絡和下游分銷商零售商等提供授信服務結算理財等綜合及融資服務。

張(2009)認為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是兩種不同的融資方式,由于兩者均包含金融和物流兩類服務,又都以中小企業(yè)為主要服務對象,因此在融資實務中經常被混淆,但這兩種融資方式的概念、運作主體、運作模式等不同,總結兩者的區(qū)別和金融機構選擇融資方式的流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由此可見,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研究的對象主體不同,前者是物流企業(yè)為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后者是對整個供應鏈提供的金融服務,在我國主要體現于銀行主導的基于整個供應鏈的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而在國外除外資銀行外,提供供應鏈金融電子交易服務軟件平臺也是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2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模式

李毅學等(2007)總結諸多學者文獻認為物流金融業(yè)務模式有三類:基于交易關系的預付款融資業(yè)務模式,包括推動式交易關系和拉動式交易關系兩種基本形式;基于存貨的物流金融業(yè)務模式,包括存貨質押融資和倉單質押融資兩種形式;基于應收帳款的物流金融業(yè)務模式。并且歸納目前物流金融業(yè)務基礎研究主要涉及業(yè)務演進、主要模式、監(jiān)管方式和操作程序等以及資金約束下的企業(yè)物流運營決策。李毅學等(2010)認為現階段一些基本的業(yè)務形式圍繞存貨質押融資業(yè)務組合成多種物流金融業(yè)務,如保兌倉、未來提貨權質押融資、打包放款、先票款后貨業(yè)務、未來貨權質押開證、進口全程貨權質押授信業(yè)務等。

深圳發(fā)展銀行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合著的《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2009)詳細介紹相關的產品品種和物流金融提出的產品品種并無實質的差別,只是更加明確在我國供應鏈金融業(yè)務實施的主體是銀行,主要為中小企業(yè)提供金融服務解決融資問題,因此采用1+N的供應鏈金融業(yè)務模式,即對核心企業(yè)(“1”)和上下游配套企業(yè)(“N”)提供一攬子融資解決方案,并區(qū)分汽車、交通、電子、化工等行業(yè)提供相應的服務方案。

由此可以發(fā)現物流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業(yè)務模式研究大多仍基于概念探討或實務操作層面,目前尚缺乏基于整個供應鏈的系統(tǒng)有效的融資服務安排模型的相關模型理論,如使用復雜網絡理論結合運籌學的報童模型變形可以得出更多更有意義的結論。

3 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風險評估

物流金融的風險管理主要是研究 以銀行和物流企業(yè)為主體的風險控制,包括擔保物在貸款風險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事前風險控制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的研究、風險預警及違約后處理的方法和技術。張(2010)利用可拓學理論對物流金融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建立可拓模型,并對其進行可拓分析及可拓變換,提出運作主體各自及共同規(guī)避物流金融風險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李電生(2010) 針對物流金融風險研究缺乏定量評價的問題,根據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基于三方經營主體、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風險評價模型。

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相對更少。閻俊宏(2007) 運用多層次灰色綜合評價法構建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y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豆溄鹑凇?2009)僅從定性角度介紹供應鏈金融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風險管理的兩個重要手段是現金流控制和結構性授信安排,以及風險管理的六個關鍵變量是準入體系、操作平臺、動產擔保物權、風險預警與應急預案、合作監(jiān)管方和核心企業(yè)。

物流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研究只是簡單粗淺的分析,在諸多方面如擔保物風險模型分析,基于物流和供應鏈的資金運作風險分析,基于銀行或供應鏈核心企業(yè)的貿易融資風險分析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研究,尚未形成對物流金融供應鏈金融或供應鏈資金流模型理論的完善和實踐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毅學,汪壽陽,馮耕中.一個新的學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實踐發(fā)展與理論綜述[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1):1-13.

[2]深圳發(fā)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3]張,朱金福,栗媛.規(guī)避物流金融風險的可拓策劃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4):3-8.

[4]張,朱金福.物流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的比較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9,(10):35-38.

[5]Gonzalo Guillen,Mariana Badell,Luis Puigjaner,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7,(106) :288-306.

[6]Chang HwanLee 1,Byong-DukRhee,Coordination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positive inventory financing costs,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10,(124) :331-339.

[7]M.Badell,J.Romero,R.Huertas,L.Puigjaner ,Planning,scheduling and budgeting value-added chains,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4,(28):45-61.

[8]N.R.Srinivasa Raghavan ,Vinit Kumar Mishra,Short-term financing in a cash-constrained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10):1016.

[9]Gonzalo Guill′en,Mariana Badell,Antonio Espuna,Luis Puigjaner,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operations and financial decisions to enhance the integrated planning/scheduling of chemical supply chains,Computer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6,(30):421-436.

[10]David Parker,Keith Hartley,Transaction costs,relational contracting and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a case study of UK defense,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3,(9):97-108.

第2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消費信貸;信貸風險;征信體系

1我國消費信貸的特點

1.1人們對消費信貸的認識不斷改變,但有待深化

消費信貸產生以前及產生初期,很多人認為中國人節(jié)儉的傳統(tǒng)會使其不習慣于借貸消費方式,可是,隨著消費信貸業(yè)務的不斷擴展及宣傳力度的加大,人們對它的關注卻日益增加,有調查表明,在深圳有90%的人表示現在或將來需要消費信貸。顯然,“寅吃卯糧”這種消費觀念和行為在目前已經變成一種正常需要,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但是,與此同時,我國居民對消費信貸的知識卻少得可憐,調查表明,即使在文化層次和個人素養(yǎng)較高的深圳,對消費信貸有所了解的也只占被訪者的20.8%。

1.2消費信貸的品種不斷增加,但尚未達到多樣化水平

消費信貸在我國產生之時,貸款用途基本上是只限于住房消費的,形式也只有抵押貸款一種(信用卡的正規(guī)化始于1999年3月《銀行卡業(yè)務管理辦法》的實施),而且還受到諸多限制。近幾年來,為了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各商業(yè)銀行紛紛推出汽車、教育、耐用消費品等多種消費信貸品種,還有個別銀行推出“個人綜合消費貸款”這種不硬性規(guī)定貸款用途的品種來迎合廣大消費者的需要,而且各商業(yè)銀行在貸款最高限額、貸款利率及還款期限等方面也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住房消費信貸業(yè)務開展的較早卻并不完善,其他像針對汽車、教育等開展的消費信貸業(yè)務僅處于起步狀態(tài),還有一些消費熱點根本就沒有信貸業(yè)務涉足。從形式上來看,抵押貸款之外,信用卡透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從以前幾乎沒有信貸功能的借記卡發(fā)展成為“準貸記卡”和“貸記卡”,信用卡的信貸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揮。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發(fā)育不足,使用機制尚未建立,以致信用卡目前仍處于萌芽狀態(tài),其消費信貸功能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2消費信貸業(yè)務中的風險分析

盡管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意義重大,并且市場前景廣闊,但是依然存在風險。防范、控制風險同開拓市場一樣,對于消費信貸業(yè)務的長期穩(wěn)健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個人消費貸款業(yè)務中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信用風險

消費信用風險主要來自于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這是消費信貸的基本風險,也是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的重點。據調查,我國商業(yè)銀行每年因客戶的失信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幾千個億。銀行從事貸款或投資活動時,都應對借款人未來的還款能力作出判斷,但是目前,由于我國沒有完善的征信系統(tǒng)和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缺乏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因此無法對借款人財產收入和納稅狀況等信息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和真實性進行評估,加大了消費信貸的風險,從而使一些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有機可乘,導致各種惡意欺詐銀行騙取資金或不按期還款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2.2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銀行無力為負債的減少或資產的增加提供融資。我國銀行自有資本金的比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低于國際慣例要求的水平。如果考慮銀行的大量損失類貸款尚未沖銷處理的話,我國銀行資本金普遍嚴重不足,再加上中國銀行業(yè)的資本結構也不合理,資本補充缺乏持續(xù)性,加大了流動性風險。

2.3市場風險

由于市場的產品價格,產品更新等變動原因導致抵押物貶值,固定利率情況下利率上升導致利率倒掛,使銀行暴露于市場風險之下,住房、汽車等抵押物都有可能面臨價格下跌的風險,使借款人對消費信貸的心理預期越來越差,一方面,在進入WTO后,關稅大幅下調,汽車整體價格下降,一旦還貸發(fā)生困難,處置抵押物時無法足額還貸。另一方面,在宏觀政策調控下,房價越趨理性,住房價值縮水難以彌補按揭的本金損失。3應對消費信貸風險的若干措施

消費信貸發(fā)達的國家,銀行資金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但我國商業(yè)銀行剛剛進入市場化運作,機制上又有很多缺陷,應對風險能力脆弱,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引進外國風險管理機制,而應該設計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風險體系。具體措施為:

3.1建立個人信用制度

(1)建立權威的征信機構。

這些機構由人民銀行進行業(yè)務指導,其出具的資信評級結果在各銀行通用,適用于一切個人消費信貸領域。金融機構和個人查詢的時候應該付費,以保證征信機構的正常運轉。該機構可進行實時跟蹤,一旦發(fā)現不良信用記錄隨時調整其個人資信等級。對近三年信用良好的個人,按操作規(guī)程調高其信用等級。

(2)個人信用實名制度。

盡快在存款實名制的基礎上建立個人財產申報制度,以此掌握還款人收入的真實情況和貸后還款能力,同時實行個人信用實碼制和計算機連網查詢。個人信用實碼制就是將可證明、解釋和查詢的個人信用信息資料都存在該編碼下,當個人需要向有關方面提供自己信用信息情況十可通過信息編碼查詢。在美國,個人信用資料是以個人的社會福利號為統(tǒng)一標識的。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個人身份證來充當個人信用制度的統(tǒng)一標識是最為合理和可行的,考慮身份證號碼是每個合法公民的唯一標識碼,而且公安部已經決定將身份證制成IC卡,加強了唯一性和防偽性。再加上我國實行了儲蓄存款實名制,稅務部門,公安部門都可通過個人身份證查詢到有關的信息,以供信息匯總之用,完善個人信用信息庫。

3.2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信用評級機構

在建立社會個人信用制度的基礎上,各個銀行應該根據自身的業(yè)務特點和發(fā)展目標制定個人信用評級方案,以此作為放貸與否的基本標準,從源頭上防范和杜絕信貸風險。商業(yè)銀行一般通過對借款人的品格、資本與能力、環(huán)境、抵押品四個方面評估潛在的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對消費者貸款的信用分析通常采用信用積分制度。根據這種方法,商業(yè)銀行先選擇某些體現借款人信用風險的特征因素,如收入水平、居住情況、就業(yè)情況、年齡等,然后為每一特征因素配上相應的分數,最后根據借款人的特征累計其分數值,作出相應的貸款決策。目前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除了個人的資產信用狀況外,還應該考慮個人的道德信用狀況。

3.3建立銀行內部的消費信貸風險管理機制

銀行可以開發(fā)出具有以下功能的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監(jiān)管系統(tǒng):(1)完善消費貸款的風險管理制度,逐步做到在線查詢、分級審查審批,集中檢查。通過輸入客戶身份證號碼,一次性查詢出借款人的消費信貸信用資料;(2)動態(tài)查詢擔保合作方可用擔保額度和保證金帳戶變動信息;(3)自動更新銀行行業(yè)協會定期反映的個人信貸黑名單,對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本息情況,或者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問題個人黑名單”加大追討力度,并拒絕再度借貸。

參考文獻

[1]王愛儉.信用風險理論與信用風險防范[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2]李炳炎,徐銀.金融深化改革與金融風險防范對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3]陳浪南.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4]聶慶平.中國金融風險防范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5]曾康霖.信用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

第3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蒙特·卡羅方法 隨機數 稅收風險管理

一、蒙特·卡羅方法的基本內涵

蒙特·卡羅方法,也稱統(tǒng)計模擬方法,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fā)明而被提出的一種以概率數理統(tǒng)計理論為基礎和指導的非常重要的數值推算方法,是采用樣本隨機數或更常見的偽隨機數來分析評價總體風險及相關數值計算問題的一種數理方法。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蒙特·卡羅方法在宏觀經濟學、生物醫(yī)學、計算物理學、金融風險管理及稅收風險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并體現了很重要的應用價值。

在稅收遵從風險管理(以下簡稱稅收風險管理)中運用蒙特·卡羅方法,主要是通過建立稅收風險分析評價模型,研究稅收風險的特征規(guī)律,量化稅收風險特征,分析識別稅收風險的來源,評價稅收風險程度,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排查稅收風險,防范和控制稅收不遵從帶來的稅收流失的損失和危害。

二、蒙特·卡羅方法原理及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蒙特·卡羅方法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運用是通過建立量化的稅收風險分析評價模型,包括構建稅收風險指標,分析稅收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特點規(guī)律,分析稅收風險指標變量在未來發(fā)展變化的概率分布特點和規(guī)律,分析識別稅收風險成因及評價稅收風險程度,具體應用過程及步驟如下:

(一)構建稅收風險指標體系,量化稅收風險

在現行稅制條件下,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稅收風險特征庫,將稅收風險特征通過構建稅收風險指標體系進行量化,采集歷史及當期相關涉稅數據的樣本隨機數計算有關數值,得到稅收風險變量組合,分析稅收風險的來源、成因及風險特征類型,評價稅收風險程度。

稅收風險指標體系的構建要考慮稅源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影響,經濟調控重點與發(fā)展趨勢,區(qū)域經濟結構特點與重點行業(yè)分布狀況稅收政策的設計及相關內容,重點稅源行業(yè)的稅收風險特征和規(guī)律,稅收風險易發(fā)環(huán)節(jié)及關鍵的稅收風險點。加強對重點稅源行業(yè)和稅收風險易環(huán)節(jié)及關鍵風險點的分析,加大指標構建力度,將關鍵的稅收風險特征充分反映和量化。如汽車四S行業(yè)的維修服務的申報的利潤率通常偏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涉稅風險較大,因此,維修服務的成本費用率和利潤率之間的變量關系是重點要構建的指標和指標聯系。

(二)建立稅收風險分析模型,反映稅收風險特征及變化規(guī)律

確定樣本納稅人,根據對歷史涉稅信息數據的采集、計算和分析,借鑒常用的量化建模方法,建立描述稅收風險變量在未來變化的概率分布模型。建立稅收風險概率分布模型的方法很多,例如:差分和微分方程方法,插值和擬合方法等。這些方法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應用大致分為兩類:第一,是對稅收風險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及未來的變化作出假設和分析判斷,直接描述該稅收風險變量在未來的概率分布類型,通常表現為正態(tài)分布或偏態(tài)分布,進而確定其稅收風險變量的概率分布模型,反映分析稅收經濟關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稅收風險特征。如我國房地產行業(yè)的利潤率指標與稅收貢獻率指標的稅收經濟關系應該是高度正相關關系,兩者應表現為同方向同幅度的一致性變化和大體相同概率分布特征,但通過樣本數值檢驗卻得出恰好相反的結果,我國近年來房地產行業(yè)的經營利潤率的數值分布呈現偏高分布特征,而房地產的稅收貢獻率指標數值卻呈偏低分布特征,兩指標變量變化的一致性與擬合度較差,呈現相反的概率分布特點,反映和說明房地產行業(yè)稅收貢獻率與行業(yè)經營發(fā)展的稅收經濟關系不合理,稅收遵從風險較高,應該進一步查找風險成因,加大稅收征管力度。第二,是對稅收風險指標變量的變化過程作出假設和分析判斷,描述稅收風險指標變量在未來的分布類型及變化趨勢。如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房地產行業(yè)的稅收管理后,稅收貢獻率與經營利潤率指標變量的分布特征有哪些變化,是否逐步趨向一致性和合理性,擬合度是否有改進和逐步提高等。

(三)深入開展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和評價稅收風險

在對納稅人按規(guī)模、行業(yè)進行細化分類后,使樣本數據具有較強的可比性,對分布特征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的稅收風險指標變量進一步計算有關數值參數,運用均值、方差分析法查找稅收風險發(fā)生的區(qū)域、行業(yè)和具體的風險納稅人,評價稅收風險程度。

1、運用稅收風險概率分布的初步數值結果,確定有關稅收風險指標變量的預警參數

利用隨機數字發(fā)生器,將采集的樣本涉稅數據的隨機數代入概率模型,生成稅收風險變量特征概率分布的數值結果,即兩個基本特征值,均值和方差。這里的均值是指稅收風險指標變量值的標準值,也稱稅收風險指標的安全值,而方差通常采用標準差的方法,是指各稅收風險指標變量值與安全值的偏離程度。

(四)加強稅收征管,修正完善概率模型

對樣本隨機數生成的概率分布初步結果及有關預警參數進行分析和確定,用總體稅收征管的實踐數據驗證模型的正確性和規(guī)律性。通過在稅收征管實踐中,對高風險等級納稅人開展納稅審核評估或稅務稽查等風險應對處理措施,及時堵塞稅收風險的漏洞,控制和排查稅收風險,提升征管質量,使稅收風險指標的標準值更加趨于合理,納稅人個體風險指標數值與安全標準值的偏離幅度逐漸降低,并在稅收風險管理實踐中不斷修正、調整完善有關稅收風險分析模型及有關變量的預警參數,促進稅收風險管理的質效進入螺旋式改進的良性循環(huán)系統(tǒng)。

三、應用建議

(一)加強基礎業(yè)務工作,提升蒙特·卡羅方法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應用的科學性

由于蒙特·卡羅方法的運用依賴于稅收風險分析評價模型的建立和選擇,是從稅收風險指標構建到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再到稅收風險評價的全過程的模型的建立、優(yōu)化和選擇的管理過程。因此,應該加強稅源風險特征調查,加強稅收風險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優(yōu)化、納稅人樣本的確定,樣本隨機數的隨機性、風險預警參數科學測定與調整,風險分析評價模型建立和優(yōu)化等關鍵性基礎業(yè)務的深入開展和要專業(yè)研究,反復檢驗、修正優(yōu)化,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完善的系統(tǒng)的業(yè)務管理方案及相關制度,這對于運用蒙特·卡羅方法提升稅收風險分析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度影響很大。

(二)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和利用,提升蒙特·卡羅方法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

蒙特·卡羅方法運用過程的計算量很大,通常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系統(tǒng)的高速運算和分析功能進行數值處理、分析和維護。所以應進一步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開發(fā)稅收風險分析評價的量化管理模型,完善稅收風險預警監(jiān)控信息化平臺,可通過開展地區(qū)性、行業(yè)性的試點或通過小軟件模擬試運行等方式,經過可靠性、穩(wěn)定性和標準化的檢驗、修正調整后,結合金稅三期工程建設搭建統(tǒng)一的稅收風險預警監(jiān)控信息化技術平臺,實現業(yè)務和技術高度融合,提升蒙特·卡羅方法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應用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第4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京東白條 法律風險 消費金融 風險防控

一、“京東白條”的法律關系分析

艾瑞咨詢《2016年京東消費金融研究報告》指出,“白條”業(yè)務根據其適用場景的不同,其業(yè)務性質在法律定性上有所區(qū)別:用于京東商城的“白條”屬于賒購服務,而用于京東商城外消費場景的“白條”則屬于消費貸款。下文將對這兩類業(yè)務模式的法律關系進行梳理,以明確不同主體的法律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一種,針對京東商城內自營的商品或服務,京東采取信用賒購的業(yè)務模式。即京東與商品、服務消費者之間通過賒購行為形成了債權債務的法律關系。京東作為債權人,而消費者作為債務人。

第二種,針對非京東自營的商品或服務,即在京東商城、京東金融以及其他歸屬于京東的消費平臺上推送的非京東自營的商品或服務,京東通過自建小額貸款公司或者引入第三方放款機構開展在相關領域的京東白條業(yè)務。在此領域的京東白條業(yè)務中,京東的小額貸款公司1與第三方放款機構2和消費者之間亦形成債權債務的法律關系。

二、“京東白條”的法律風險分析及其防控現狀

“京東白條”作為消費信貸業(yè)務在互聯網領域的創(chuàng)新模式,其獨特的發(fā)展路徑與豐富的消費場景為“白條”業(yè)務的高速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為“白條”業(yè)務的長期發(fā)展留下了隱患。本文僅對“白條”業(yè)務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至于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不在此贅述。

法律風險,在通常意義上是指沒有任何法律調整,或者使用現有法律不明確造成的風險3。鑒于我國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立法較少且大量以政策精神傳達,故“白條”業(yè)務的法律風險宜界定為:“白條”業(yè)務開展過程中因相關法律規(guī)定缺失或不明確而產生的風險?;趯ξ覈嚓P法律及政策的分析,筆者總結“白條”業(yè)務的法律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主體資格遭受質疑;第二,業(yè)務模式合規(guī)性存疑;第三,非法交易活動監(jiān)管乏力;第四,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缺失。

(一)主體資格遭受質疑

消費金融業(yè)務是傳統(tǒng)信貸業(yè)務在消費領域中的創(chuàng)新產物。基于我國對金融業(yè)嚴格監(jiān)管的態(tài)勢,消費金融業(yè)務應當由經銀監(jiān)會審批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公司依法開展并接受銀監(jiān)會的監(jiān)管。未經銀監(jiān)會審批取得消費金融公司主體資格、被行政許可開展消費金融業(yè)務的市場主體,是否有資格開展消費金融業(yè)務,是懸掛于“白條”業(yè)務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鑒于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相對于其他領域,我國對金融領域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監(jiān)管。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國實行金融牌照制度。根據1994年的《金融機構管理規(guī)定》第六條的規(guī)定:“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實行許可證制度。對具有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頒發(fā)《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對不具備法人資格的金融機構頒發(fā)《金融機構營業(yè)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者,一律不得經營金融業(yè)務?!?2007年7月3日中國銀監(jiān)會在《中國銀監(jiān)會關于制定、修改、廢止、不適用部分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公告》中宣布,銀行業(yè)監(jiān)管機構在履行監(jiān)管職責和行使監(jiān)管職權時,不再適用前述《金融機構管理規(guī)定》。筆者認為,這是銀監(jiān)會對原本“無牌照,不經營”絕對的市場準入制度的適度松綁,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市場活力,為金融創(chuàng)新留出足夠的空間。但這樣的“適度松綁”是否能夠為以京東白條為代表的非消費金融公司從事消費金融業(yè)務提供充分的適法性依據,仍值得我們進一步觀察與關注。

(二)業(yè)務模式適法性存疑

對于“白條”業(yè)務是否具備適法性的判斷應基于對“白條”業(yè)務范圍的界定與業(yè)務性質的明確。隨著“白條”業(yè)務的不斷延伸,其適用范圍已超出京東商城自營商品的范疇。如前所述,在京東商城自營商品的界限內,京東白條的適用可以被視為商業(yè)賒購行為。但是當京東白條的業(yè)務已經拓展到京東商城的非自營商品,如旅游、租房、裝修等服務時,甚至包括房屋抵押貸款和車貸等非傳統(tǒng)消費金融領域的范疇時,此時的“京東白條”已然超越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本辦法所稱消費貸款是指消費金融公司向借款人發(fā)放的以消費(不包括購買房屋和汽車)為目的的貸款”對消費金融業(yè)務的界定,而是一種更廣泛意義上的消費信貸業(yè)務。

基于京東白條在本質上是一種消費信貸業(yè)務的判斷,那么前述并不具備消費金融公司主體資格的京東(包括與之關聯的各個公司,下同)是否存在在現行法律范圍內開展消費金融業(yè)務的適法途徑呢?“白條”業(yè)務的實質是京東憑借其經營電商平臺所積累的巨量客戶數據對其消費者的信用狀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消費者的后續(xù)消費行為(不限于其自有商品)進行商業(yè)授信。其行為本質即是京東對個人或中小企業(yè)(京東金采業(yè)務)的信用賒購行為。

京東金融自2013年10月獨立運營以來,已建立七大業(yè)務板塊,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并未涉足銀行類金融領域。京東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先后設立了多家小額貸款公司。根據《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小額貸款公司可自主選擇貸款對象,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發(fā)放貸款,這完全契合消費金融業(yè)務的要求。但小額貸款公司在開展業(yè)務時存在著“小額貸款公司業(yè)務范圍為發(fā)放貸款及相關的咨詢活動,必須在所在區(qū)(縣)經營”的法律限制。

其次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來源和股權結構。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融入資金余額不超過資本凈額的50%?!薄吨笇б庖姟愤€要求“單一自然人、企業(yè)法人、其他社會組織及其關聯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過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10%。”京東通過自設小貸公司發(fā)放消費貸款的模式雖然可以通過引入其他投資者分擔資金壓力。但限于小貸公司自身所能承載的放貸限度,難以滿足京東白條業(yè)務發(fā)展的規(guī)模需要,且小貸公司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亦可能產生小貸公司控制權糾紛。

(三)非法交易活動監(jiān)管乏力

“白條”業(yè)務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傳統(tǒng)信貸業(yè)務或信用卡業(yè)務中存在的借款人欺詐以及套現等問題。鑒于借款人的欺詐行為宜歸于信用風險,故此處僅對“白條”業(yè)務中的套現行為進行分析。

京東白條作為與商業(yè)銀行信用卡業(yè)務相類似的消費信貸產品,其亦存在著困擾信用卡業(yè)務的套現漏洞。京東白條業(yè)務中的套現模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類:基礎的套現模式是套取資金方作為買家與從事套現服務的賣家經協商一致,由買家在京東商城等平臺上購入賣方出售的某類虛構商品,然后選擇使用京東白條付款。賣家在收到貨款后,將相應貨款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續(xù)費”返還給買家,從而實現利用京東白條的套現。

由于套現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以及為了逃避京東方面對套現行為的規(guī)制,套現雙方往往通過套現中介完成套現交易,由此衍生出結構更為復雜的套現模式。

套現交易鏈條的延伸,加劇了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對稱,從而為欺詐行為的產生提供了溫床。發(fā)生于套現交易中的欺詐行為主要包括套現中介在收到套現款后不再返還給買方而是直接私吞或是擅自提高中介提成以及套現中介與賣方合謀,指示買方在購買高價商品時將收貨地址留成中介要求的地址,而賣方在收到貨款后不予以返還等。

套現交易以及由套現交易引發(fā)的欺詐行為不利于消費金融市場長期的健康有序發(fā)展,而且由于套現引發(fā)的制度套利還會損害市場上原有的公平競爭,既違背了發(fā)展消費金融的初衷,又增大市場上的信用風險。故應加強對消費金融市場的套現監(jiān)管與控制。

京東白條作為一款基于京東網上商城的網絡信貸產品,其信用的發(fā)放、使用以及商品的購銷、遞送都會在系統(tǒng)中留下痕跡。因此,雖然京東白條業(yè)務中的套現交易多數是利用互聯網絡的“虛擬性”和“匿名性”來實施非法套現甚至是欺詐行為,但在看似虛無縹緲的互聯網世界中,任何蛛絲馬跡都有跡可循。正如京東金融風險管理部總監(jiān)肖波所言,借助于平臺的數據分析和特殊的技術手段,套現交易以及與之相關的欺詐行為是能夠得到有效的識別和規(guī)制的。

伴隨著消費金融業(yè)務與互聯網結合的行業(yè)趨勢愈發(fā)明顯,互聯網的虛擬性和匿名性被惡意利用。但隨著監(jiān)測技術、監(jiān)控手段的不斷升級與完善,筆者認為,借助于互聯網而實施的以非法套現為代表的非法交易行為能夠得到有效的監(jiān)控與遏制。

(四)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缺失

消費金融業(yè)務在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消費者的權益安全埋下隱患。在消費金融市場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消費者作為推動市場前進的根本力量,只有充分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才能充分激發(fā)他們的消費熱情,推動市場進一步發(fā)展并反向倒逼服務提供商不斷優(yōu)化服務質量、豐富服務種類并促進市場內各項機制逐步走向完善。因此,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得到充分有力的保障,但這恰恰正是我國現階段消費金融市場發(fā)展中最易被忽視、也是最為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以京東白條為例,就目前階段來看,消費者權益可能遭受的損害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消費金融賬戶盜刷的問題;其二是個人身份及征信信息的泄露問題。

2015年11月23日的《中國經營報》就曾報道過京東白條用戶遭遇白條賬戶被盜刷的問題4。文章指出用戶的白條賬戶在被盜刷后,相關用戶往往沒有收到消費的短信提醒,也不能在發(fā)現被盜刷時及時取消未完成的交易,且在用戶個人界面無法查詢到盜刷者的個人信息和收貨地址。多次發(fā)生的盜刷事件引起消費者對京東金融賬戶的安全性以及風險甄別能力的質疑。而盜刷事件發(fā)生后,遭受侵害的消費者往往求助無門,甚至有部分被盜刷的消費者因難以證明是被盜刷還是惡意套現而遭遇被京東金融方面催促還款的尷尬境地。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

對于白條賬戶被盜刷的問題,京東金融風險管理部總監(jiān)肖波表示:對于白條賬戶的盜刷和惡意套現,普通人難以區(qū)分,但公司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和相關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有效區(qū)分。不過,對于如何區(qū)分盜刷和惡意套現的標準,京東方面表示有詳細的流程,但是不方便透露。

關于消費者個人身份信息與征信信息的保護,由于涉及個人隱私權,在信息采集和信息使用過程中應堅持適度性原則,避免過度使用造成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侵犯。除此之外,還應著重關注對客戶信息的儲存與保護,避免因儲存不善而導致消費者身份信息與征信信息的泄露。

注:

1、如北京京匯小額貸款公司、上海京匯小額貸款公司等。

2、如麗茲行的房屋抵押貸款、易車車貸等。

第5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 資產證券化; 財務風險; 信用評級

次貸危機使世界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資產證券化這種創(chuàng)新的金融工具,有的國家甚至對其有效性產生了強烈懷疑,認為資產證券化是導致這次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誠然,資產證券化存在著它內在的弊端。

一、中集集團背景資料

2000年3月,中集集團與荷蘭銀行在深圳簽署了總金額為8 000萬美元的應收賬款證券化項目協議。此次協議有效期限為3年。在3年內,凡中集集團發(fā)生的應收賬款,都可以出售給由荷蘭銀行管理的資產購買公司,由該公司在國際商業(yè)票據市場上多次公開發(fā)行商業(yè)票據,總發(fā)行金額不超過8 000萬美元。在此期間,荷蘭銀行將發(fā)行票據所得資金支付給中集集團,中集集團的債務人則將應付款項交給約定的信托人,由該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職責。而商業(yè)票據的投資者可以獲得高出倫敦同業(yè)拆借市場利息率1%的利息。

中集集團資產證券化項目的基本流程:

1.中集集團首先要把上億美元的應收賬款進行設計安排,結合荷蘭銀行提出的標準,挑選優(yōu)良的應收賬款組合成一個資金池,然后交給信用評級公司評級。

2.中集集團向所有客戶說明abcp融資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應付款項在某一日付至海外spv(特別目的公司)賬戶。

3.中集集團仍然履行所有針對客戶的義務和責任。

4.spv再將全部應收賬款出售給tapco公司(tapco公司是國際票據市場上享有良好聲譽的資產購買公司)。

5.由tapco公司在商業(yè)票據(cp)市場上向投資者發(fā)行cp。

6.tapco從cp市場上獲得資金并付給spv,spv又將資金付至中集集團設于經國家外管局批準的專用賬戶。

項目完成后,中集集團只需花兩周時間,就可獲得本應138天才能收回的現金。作為服務方的荷蘭銀行可收取200多萬美元的費用。

二、中集集團資產證券化相關方財務風險分析

(一)可能導致財務風險的主要交易環(huán)節(jié)分析

1.設立特設信托機構環(huán)節(jié)

特設信托機構是專門為完成資產證券化交易而設立的一個特殊機構,它是資產證券化運作的名義主體。在本案例中,荷蘭銀行就是為了完成中集集團本次資產證券化的特殊信托機構。該信托機構必須和中集集團(證券化資產銷售方)沒有關聯關系,這是為了使證券化資產和中集集團的其他資產達到風險隔離的目的。該信托機構購買資產證券化權益受益人銷售給它的資產組合,并負責對該資產組合進行管理,以確保到期本金及利息按時支付。然而中集集團仍然承擔著對客戶的支付責任,因此它與信托機構仍然有利益上的關聯,沒能保持應有的獨立性。這是導致證券化相關方財務風險的原因之一。

2.金融資產出售環(huán)節(jié)

金融資產的出售必須是“真實銷售”,以保證買方在特殊情況下擁有強制性處置資產的權利。通過“真實銷售”以實現“風險隔離”,即特設機構對委托管理資產的權益將不會因發(fā)起人的破產而喪失。中集集團某子公司將未來幾年向客戶的未來運輸收入以協議形式出售給特設信托機構,中集集團對該資產不再擁有所有權。但是中集集團仍然需要對客戶承擔責任,當資產池中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債券的本金和利息時中集集團負有法律上的補足責任。因此該證券化資產沒有實現真實出售,相關風險沒有實現轉移。

3.信用增級環(huán)節(jié)

信用增級也稱信用的提高,是指特設機構為了確保發(fā)行人按時支付投資者本息而采用的各種有效手段,是資產證券化交易結構成功的關鍵所在。信用增級不但保證投資者免受資產質量風險損失,還可以大大降低證券化結構風險,是提升資產證券投資級別的重要手段,也是資產證券能夠交易成功、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保證。

在本案例中中集集團采用的內部信用增級方式,即當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本息時中集集團負有補足清償的責任。這就增加了中集集團未來的財務風險,使中集集團未來的現金流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4.破產隔離環(huán)節(jié)

償付資產支持證券到期本金與利息的來源必須與原始權益人隔離開來,以避免發(fā)起人遇到麻煩或者破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首要的問題是,必須保證無論發(fā)起人發(fā)生什么問題,都不會殃及特別載體;其次,要保證應收賬款從發(fā)起人轉移到特別載體的過程中不受到干預。

在中集集團資產證券化這個案例中沒有做到

特殊載體的破產隔離。因為,中集集團在出售證券化資產后仍然承擔著對客戶的清償責任,與資產相關的風險沒有實現轉移。中集集團的經營發(fā)生重大變化時,該資產池中現金流量勢必受到影響,資產支持證券的信用級別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二)違背資產證券化原則導致的相關財務風險

資產證券化的終極目的就是做到證券化資產的“真實銷售”,從而做到證券化資產和企業(yè)資產的“風險隔離”,然而中集集團資產證券化既沒有做到證券化資產的真實銷售,也沒有做到證券化資產和企業(yè)資產的風險隔離。

1.違背真實銷售原則的財務風險分析

中集集團的資產證券化違背真實銷售的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資產相關的管理權沒有轉移。在本案例中,中集集團雖然以協議的形式把資產出售給了特設信托機構,轉移了對資產的所有權,但是其作為該資產證券化的服務商仍然負責對該證券化資產進行管理。根據會計上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中集集團仍然對該證券化資產承擔著責任,沒有實現證券化資產的真實銷售。

另一方面是與資產相關的風險沒有完全轉移。中集集團子公司資產證券化的信用增級方式是中集集團為特設信托機構提供超額擔保的內部信用增級方式,當特設信托機構資產池中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資產支持證券的本金和利息時,中集集團承擔著補充清償的責任。由此看來,中集集團某子公司雖然通過一紙文書的形式實現了真實銷售,但是與其所售資產相關的風險沒有完全轉移到購買方。因此,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該子公司沒有實現真實銷售。

2.違背風險隔離原則導致的相關財務風險

一方面違背真實銷售原則就意味著證券化資產相關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完全轉移,中集集團仍然承擔著該證券化的資產未來運營失敗的風險,證券化資產也沒有完全擺脫中集集團自身的風險,如破產風險的影響。中集集團整體信用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該資產支持證券的信用度的高低,中集集團本身的運營風險也會傳遞到該證券化資產。因此,作為發(fā)起方的中集集團沒有和證券化資產實現風險隔離。

另一方面,該資產證券化采用的信用增級方式是中集集團為特殊信托結構發(fā)行資產支持債券提供擔保的內部信用增級方式。在證券化資產運營失敗,資產池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到期本息的情況下,中集集團存在著承擔補充清償責任的財務風險。即證券化資產的風險和中集集團本身的風險沒有實現完全的風險隔離。

三、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方案

(一)資產證券化財務風險防范方案概述

正如歷史上所有的經濟危機的救市方案一樣,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世界各國政府都擔當著主要角色。在這個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方案(圖1所示)中,由政府出面成立一個資產證券化財務風險防范基金。各個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及其后來證券投資者都要根據自己的收益提取一定比例的風險防范基金,交由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基金管理部門進行管理。當在某個資產證券化案例中,由于某些原因資產池中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證券到期的本息時由該基金管理部門進行補足,因此可以防止資產證券化的失敗,進而避免其導致相關財務風險。

(二)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方案的運行

1.風險防范基金管理者必須是政府部門。因為只有政府才可以在出現如利率下降、物價下跌及自然災害等嚴重系統(tǒng)風險時有能力擔當起救市的角色,市場經濟其他參與者自身都處于市場風險之中,很難承擔救市重任。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一些財大氣粗的跨國企業(yè)諸如著名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美林證券及其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等都沒能躲過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的系統(tǒng)風險。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及時地出手相救,相信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巨頭很難逃脫破產的命運。

2.風險防范基金提取比例必須多樣化。在要求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提取一定比例的風險防范基金時必須對其資產池中的證券化資產進行信用評估,根據其信用度確定計提標準。信用度越高計提比例越低,信用度越低計提比例越高。以此防止濫用資產證券化這種創(chuàng)新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場中圈錢的行為,保持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也有利于促進市場參與各方的公平。

3.風險防范必須堅持按收益計提的原則。按資產證券化各參與者所獲收益計提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基金,體現了金融的公平原則。即從資產證券化中獲得了收益,就要支付一定的代價來防范可能由該資產證券化導致的財務風險。因為各參與者的收益越多,那么該資產支持證券的風險就越大。因為投資收益是銷售該證券的收入與投資該證券的成本之差。收益大就必然意味著該證券的轉手價格較高,那么當資產池中產生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該證券到期本息時該證券持有者就會承受較大的投資失敗的財務風險。因此,各參與者從該資產證券化中獲取的收益越大,其計提的用以防范其后投資失敗的風險防范基金就應該越多。

(三

)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方案的綜合評價

首先,該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方案側重于對證券化資產的信用評估。因為,初次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基金的計提是根據信用評級機構對資產池中證券化資產的信用評級來確定計提比例的。因此,證券化資產一般都會經過嚴格的信用評級,其信用度較高,其資產證券化失敗的可能性較小,進而減少了各資產證券化參與者因資產證券化失敗而引起的財務風險。

其次,該風險防范方案能有效應對因資產證券化而引起的金融泡沫的膨脹。該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基金的計提是根據各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從資產證券化中獲取的收益的一定比例計提的,該資產支持證券在市場上的交易次數越多,產生的泡沫越大,而相應計提的風險防范基金也會越多。同時,風險防范基金的計提也會降低投資者轉手交易該資產支持證券的積極性,進而有效抑制了金融泡沫的產生,降低了資產證券化參與者因過度膨脹的金融泡沫破滅造成資產證券化失敗而引起的財務風險。

最后,在該風險防范方案下,政府能積聚數額巨大的資產證券化風險防范基金,當出現利率下跌,物價下降以及自然災害等系統(tǒng)風險引起的資產證券化失敗而造成的市場震蕩時,政府有足夠的實力來規(guī)范金融市場秩序,促進金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馮科.從美國次級債危機反思中國房地產金融風險[j]. 南方金融,2007(9):11-16.

[2] 季然.資產證券化在我國開展及風險問題分析[j].財經界,2007(3):24-26.

[3] 金郁森.中國資產證券化實務:解決方案與產品設計[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98-136.

[4] 梁志峰.資產證券化的金融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綜述[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3):21-24.

[5] 劉曉忠.真實銷售考驗資產證券化純度[n].證券時報,2006-8-7(9).

第6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0594(2007)01―0071一05

收稿日期:2006一09―29

我國改革開放后的20世紀80年代,由于85%以上的出口貿易使用信用證結算,因而出口收匯的信用風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90年代以后,隨著出口競爭的日益激烈,出口商為了向進口商提供更有利的貿易條件,國際貿易的結算方式向非信用證方式轉變,只有20%左右的出口貿易使用信用證,代之而起的是以托收、賒銷又稱貨到付款(O/A)居多。而非信用證支付方式下由于買方原因造成的出口商的收匯風險日益增大,出口收匯信用風險管理十分必要。

一、出口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

隨著貿易自由化的發(fā)展,我國對外貿易數額連年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壞帳的數額也是觸目驚心。根據我國外匯管理局對企業(yè)出口收匯考核的標準(基礎標準70%),如果按出口收匯率最高的A級――95%計算,2005年我國出口企業(yè)平均未收匯金額達到381億美元,占2005年我國外匯儲備的4,65%。其中對外逾期應收款中有60%屬于惡意欺詐,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由此可見,出口企業(yè)應收款的增加必然導致企業(yè)壞帳損失的增加,造成“明盈實虧”的現象,影響出口企業(yè)正常經營和健康發(fā)展。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如政治、經濟、貨幣、匯率等因素都會對出口信用的實現造成不同程度的風險,本文主要針對商業(yè)活動本身存在的風險進行分類分析。

(一)行業(yè)風險當大量的受信人位于同一個行業(yè)時,就可能出現嚴重的信用風險,因此企業(yè)提供信用時,必須考慮到這種行業(yè)風險是否能得到控制。特別是當國際或某國經濟出現衰退時,行業(yè)風險最為嚴重,體現在建筑、化工等行業(yè)會最早受到沖擊,并且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沖擊更加嚴重。例如,19世紀早期,房地產行業(yè)的衰退導致了經濟大蕭條,房產的貶值以及對房產需求的下降影響了房地產公司的收入及其資產凈值,使得大批的房地產公司倒閉,而向房地產公司提供貸款的銀行,由于質押的房產的大幅貶值,而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另外,一個行業(yè)可能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完成長期的結構調整,技術的快速變化有可能會導致一個行業(yè)的嚴重衰退甚至是崩潰。此外,在開放型經濟中,物美價廉的進口品在市場上的出現也有可能瓦解國內相關行業(yè)等,都屬于行業(yè)風險。

(二)供應鏈風險許多企業(yè)都位于特定行業(yè)的供應鏈(如圖1所示)中,因而不得不向該行業(yè)幾乎所有客戶提供信用。例如,鋼鐵生產廠要向以鋼材為原料的汽車制造商提供信用;同樣,食品制造商必須向零售行業(yè)、特別是大型超市提供信用。原因在于:

首先,位于供應鏈上游階段的生產商抵御下游產品市場衰退的能力十分脆弱。例如,汽車銷售數量的減少,對于齒輪箱生產廠商和輪胎廠商的打擊同汽車生產廠商一樣大。如當尼桑(Nissan)公司宣布將使用更加廉價的材料生產模擬數字轉換器時,立即影響了原先生產所使用的材料――鉑金的市場價格,由此影響世界市場上鉑金產品供應的秩序,加大了鉑金這個行業(yè)的產品信用風險。

其次,如果一個生產者面對的所有客戶都位于同一特定的行業(yè),它就無法回避該行業(yè)的風險。輪胎生產商無法避免汽車制造行業(yè)的信用風險;同樣,飛機制造商為爭奪國內飛機或是軍用飛機的訂單,也必須面對航空公司或是政府的信用風險,除非它為了彌補這種信用風險而安排了相應的信用保險機制。

(三)客戶風險如果企業(yè)將大部分業(yè)務集中在某一客戶上,其經營能力將十分脆弱,向這種客戶提供信用將會面臨更為嚴重的戰(zhàn)略經營風險。因為,一旦客戶轉行或陷入經營危機,就會減少訂單的數量。所以,對任何一個特定客戶提供的信用數額都必須加以控制,信用風險管理人員應該意識到公司所能提供的信用數額以及向單個客戶提供過多的信用可能造成的潛在后果。假設一家企業(yè)的年出口銷售額為2400萬美元。其中50%來自同一個客戶,并且一年的銷售量都分布得十分均勻。如果該客戶通常按慣例在開出訂單30天后支付貨款,但是后來卻在開出訂單60天后才付款,企業(yè)的現金流就會出現30天的短缺,這就要求公司必須提前準備100萬美元的現金。當然,供應商一定會努力說服客戶像原先一樣30天后付款,可是由于這個客戶對供應商十分重要,為了維持同客戶的良好關系,供應商大多不會那么做。如果供應商自身首先放寬了客戶的信用政策,使客戶決定將信用期從30天延長到60天,那么,一旦供應商無法在某月內籌集資金彌補這100萬美元的現金缺口,它就將陷入困境,而其根源就是供應商管理不善導致的信用風險過度擴張。

二、出口信用風險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除了上述對信用風險因素的分析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行業(yè)和企業(yè),各個因素在信用風險的最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往往不盡相同。為了更好地確認不同因素對于不同類型企業(yè)的影響程度,本文利用調研方法分別走訪了河南省所屬行業(yè)、規(guī)模大小、組織機構各異的三個企業(yè),對產生信用風險的因素進行評價。

(一)三家企業(yè)出口信用風險狀況企業(yè)A是一家以電子元件制造業(yè)為主的企業(yè),主要生產銷色顯象管玻殼、彩色顯示器玻殼,研究開發(fā)電子特種玻璃新產品。在世界同行業(yè)領域中排名第一。根據該公司2004年年報的數據,2004年該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達到了29億元人民幣,其中對國外銷售額占了9億多元,占總銷售額的30%多。根據對負責該公司銷售的業(yè)務人員的咨詢了解,該公司每年約有1億元的應收帳款由于種種原因難以收回,其中由于信用風險而無法收回的資金大約占30%左右,也就是每年約有3000萬元。

企業(yè)B是一個集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為一體的知名企業(yè),是目前國內耐高溫材料行業(yè)綜合實力最強、產品品種最齊全、最具活力的企業(yè),具有整體承包冶金行業(yè)整線全部耐材的能力。其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過了70%,它所生產的20多個系列200多個品種的產品已經在寶鋼、首鋼、武鋼、鞍鋼、包鋼等國內大中型企業(yè)得到廣泛應用,并遠銷美國、獨聯體國家、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qū)。在2004年,B的產品銷售額達到了將近4億元,其中出口創(chuàng)匯約為4000萬元,占總銷售額的10%。根據該公司人員提供的數據,出口應收帳款中約有25%左右的款項由于種種原因難以收回,其中由于信用風險而無法收回的資金大約有300萬左右,約占總的難以收回資金的30%。

企業(yè)c是一個生產和經營冶金產品和副產品、

鋼鐵延伸產品、化工產品(除易燃易爆危險品);橫向聯合經營及對外投資;軋鋼、無縫鋼管、薄、中板,制液氧、煉鐵、煉鋼,燒結礦石球團等進出口業(yè)務的大型國有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根據該公司2004年的年度財務報告,該公司的主營業(yè)務收入達到129億元,利潤達到15億元,其中出口創(chuàng)匯利潤為2900萬元,占總銷售利潤的1,89%。通過與該公司人員的交談,他們沒有提供出口應收帳款在總的應收帳款中的比重,但是總的應收帳款約為2000多萬元,根據出口利潤在總銷售利潤中的比例。可以推測其出口應收帳款約為50萬元左右。

(二)風險分析與評估從這三個企業(yè)所處的行業(yè)和價值鏈的位置來看,A企業(yè)由于技術進步在顯像管制造行業(yè)中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顯像管被液晶顯示器所取代,因而其業(yè)務人員認為行業(yè)風險對他們來說是高風險。而對B、c公司而言,他們的產品分別屬于高溫材料行業(yè)和鋼鐵原材料行業(yè),無論技術如何進步,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去對這兩個行業(yè)造成大的打擊或者引起行業(yè)的崩潰,因而兩個企業(yè)的業(yè)務人員將行業(yè)信用風險分別認為是低風險和中等風險。結合上述風險分析的評價,用風險矩陣表示如下。

從價值鏈信用風險來看,A公司處于中間制造商的地位,玻殼的生產受最終消費品行業(yè)的嚴重制約,這個風險是無法避免和很難控制的,因而他們把價值鏈風險歸類為高風險。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B和c公司,他們的產品在價值鏈中分別屬于中間產品和原材料產品,同樣受下游最終制成品的嚴重制約。所以價值鏈信用風險都顯示為高風險。

從客戶風險、法律風險和文化風險上,由于A和B公司的產品在世界上銷售范圍很廣,客戶很多,這樣其個體客戶風險很低,而法律和文化跟隨地域的擴大差異而擴大,但是這兩個因素對他們產品的銷售影響不是很大,因此歸類為中等風險,其中由于高溫材料受地區(qū)文化影響更小,B公司將其歸為低信用風險因素。但是對c公司情況則截然不同。由于出口額在C公司的總銷售額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出口的地區(qū)很有限,因而個體客戶因素在信用風險中屬于高風險因素,相應的法律和文化只能是屬于很微弱的低信用風險因素。

從政治和經濟信用風險方面,因為我國目前經濟高速發(fā)展,政治十分穩(wěn)定,所以這兩個因素對我國企業(yè)的影響不大,但是由于鋼鐵屬于很重要的生產原材料,國家對其生產和出口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有時會對其加以限制進而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因此A和B其信用風險為低信用風險因素,c屬于中等信用風險因素。

最后,我們來看貨幣因素對這三個企業(yè)出口信用風險的影響大小。由于現在大部分國家的貨幣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制或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其影響的大小直接取決于出口金額的大小。從矩陣表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出口規(guī)模相對比較大的A公司和B公司將貨幣因素歸人中等風險因素;而出口規(guī)模相對小的c公司將其歸入低風險因素。

三、出口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

通過對上述企業(yè)的實際分析,了解了產生出口信用風險的因素及其作用原理,如何對出口信用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進而為企業(yè)的經營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潤、盡可能地減少損失,對企業(yè)的經營和國家出口創(chuàng)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客戶信息管理體制――出口信用風險的事前管理長期以來我國許多出口企業(yè)的客戶信息主要掌握在業(yè)務部門的業(yè)務人員手中,這種狀況對公司整體信用風險管理非常不利。一是企業(yè)中往往會出現業(yè)務人員或業(yè)務部門報喜不報憂的現象,業(yè)務人員或業(yè)務部門熱衷于出口貿易額增長的“業(yè)績”,忽視應收帳款的跟蹤管理,只有在其逾期或將要造成實際損失時才向上級匯報,延誤了寶貴的時間。二是一旦業(yè)務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人動,將帶來客戶信息的直接損失,所以出口企業(yè)應由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建立客戶信息管理系統(tǒng),由企業(yè)內部機構和人員或委托專門的資信調查機構負責調查,建立事前管理。

企業(yè)對客戶的調查,可以實地考察、走訪政府主管部門或行業(yè)協會,以及通過客戶直接提供的資料、業(yè)務交往的資料、網絡等其他公開信息渠道獲取客戶信息??蛻粜畔⒌膬热菀?c”即Character(客戶的品質品格),包括歷史背景、不良記錄等:Capital(客戶的資本狀況),包括固定資本比重、借貸資本狀況;Capacity(客戶的償債能力),如企業(yè)短期償債能力,運行能力;Collateral(客戶抵押的可靠性),指企業(yè)用以獲得貸款的抵押財產的可靠性以及保值性;Condition(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的狀況),包括企業(yè)總體經營狀況和企業(yè)所處國家宏觀經濟狀況、政治社會狀況等。良好的客戶信息管理系統(tǒng)應具備對外開放性、內部共享性、時效性和規(guī)范性的特點。

(二)出口企業(yè)信用風險的事中管理

1,客戶授信管理體制。在對上述客戶信息有效管理的基礎上,加強客戶授信管理是出口企業(yè)信用風險管理的事中管理。它是通過客戶信息的分析進行信用等級的評估后,由專門的客戶信用審核部門對出口信用額度進行審查和控制。出口企業(yè)決定給予客戶信用后,要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確定信用額度和信用條件。應該做到不同資信等級客戶享有不同的放賬額度,制定不同的審查程序,監(jiān)控信用履行的程度,從而決定采取的彌補措施和今后授信的范圍。例如對信用狀況好的國外客戶,給予優(yōu)惠結算方式;對信用狀況不明確的客戶,暫不提供信用或提供小量信用并定期核實;對風險高的國家或地區(qū)的客戶,出口企業(yè)爭取以L/C支付方式成交,若以DfP遠期、D/A、O/A等支付方式成交,則須通過選擇不同的價格成交方式和投保出口信用險等方式分散風險。

2,地區(qū)環(huán)境授信管理體制。地區(qū)環(huán)境授信管理是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文化、風俗以及交易慣例,由專門的審核部門按地區(qū)分為不同的信用等級,以便進行交易時更好地把握和控制風險的級別。首先應在對世界上各個地區(qū)的法律、文化、風俗和貿易慣例的詳細了解的基礎上,出口企業(yè)對于信用等級比較高的地區(qū),也就是說法律體系比較完善的國家和政府的誠信度很高,而且政治和經濟比較穩(wěn)定的國家可以大幅度地采取信用交易的方式進行商品貿易,進而加速資金的周轉速度,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yè)的利潤,而對于法律體系還不是很完善,國家和政府的誠信度不是很高的地區(qū),需要慎重考慮采用信用交易的方式,貿易活動最好采用信用證的方式,以便減少在該地區(qū)信用交易的風險。另外還可以根據該地區(qū)公司的信用度靈活地掌握交易方式。最后對于信用度差的地區(qū),例如世界上比較落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qū),要考慮預付貨款的方式,或者盡量避免和這些地區(qū)的公司進行貿易,以避免不良債務的增加。

3,支付方式管理體制。要想減少應收帳款壞帳、呆帳的數量,首先必須要慎重地選擇各種支付方式,加速資金的流動速度,進而保證公司的正常循環(huán)。一般常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采取提前支付的方式。最安全的付款方式是在發(fā)貨或提供服務前全額支付。為了確保帳款能夠及時收付、避免無效或假支票的風險,供應商可能會等待款項已經劃入帳戶才發(fā)貨或提供服務。當然全額支付的訂單是很少見的,除非是早期的嘗試性訂單或數額不大的訂單,全額支付對出口銷售來講是不現實的。因為對于銷售價值昂貴的貨物,比如建筑設備,對外國分銷商來說,由于儲備了一整套產品需要花一定時間才能銷售出去,期望提前支付是不合理的,否則出口商會失去競爭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主要經濟地區(qū)的出口信貸機構都支持低價協議(Floor Planning)這種保險技術。根據這一協議。無論客戶在何地收到了長期信貸的貨物,最終都必須付款,而出口商則在發(fā)貨時從他的銀行那里獲得貸款。

其次,制定所有權保留條款。作為銷售的條件,供應商可以規(guī)定保留貨物的法定所有權,直到購買者付清全部貨款,所有權才轉移給購買者。在英國,銷售合同中的所有權保留條款被稱為羅馬爾帕條款(Romalpa clause),它源自于1976年的一個重要法庭判例。雖然這是英國的案例,但是這個判例被全世界廣泛應用,并為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所接受。如果供應商在銷售合同中明確了所有權保留條款,資產接管員就不能要求得到這些貨物,供應商有權收回貨物。從理論上講所有權保留條款使供應商作為債權人處于更有利的地位,避免或減少了損失。

所有權保留條款也有其局限性:(1)不能應用于提供服務的交易,除非貨物作為服務的一部分而提供;(2)供應商不能要求歸還已經制造成其它產品的貨物;(3)供應商必須能夠識別貨物,并且能證明是原貨物。如果供應商要使用所有權保留條款防止客戶不付款,它必須向客戶清楚地表示這一意圖。使用恰當的措詞表達這一條款是很重要的。第一次使用這一條款最好有律師的建議,如果客戶企業(yè)進人清算狀態(tài),供應商必須盡快通知資產接管員有關所有權保留條款的事宜,然后派職員到客戶企業(yè)所在地統(tǒng)計所發(fā)貨物的清單。

(三)出口信用風險的事后管理

1,應收帳款管理體制。出口企業(yè)的應收帳款管理是對信用風險的事后管理。它主要包括:(1)對應收帳款按其帳齡和收取難易程度分類排序,找出拖欠原因,落實催討責任。首先,出口企業(yè)要將業(yè)務核算細化到每個業(yè)務人員,對每一單業(yè)務的資金占用、耗費情況、進展情況在會計核算中清晰地反映。對業(yè)務人員業(yè)績考核要以收付實現制代替權責發(fā)生制,把賬面利潤還原為現實利潤,以杜絕“重銷售、輕收款”的現象。其次,為了加快應收款項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使用新的金融工具如進出口押匯、票據貼現、保理、福費延等業(yè)務的單位或人員進行一定獎勵,激發(fā)業(yè)務人員收回應收帳款的積極性。(2)組織專門部門和人員對發(fā)生的應收帳款進行監(jiān)管、催收。可以實施“內部買斷”式的考核模式,即將出口企業(yè)發(fā)生的應收帳款全部劃歸清欠部門監(jiān)管催收,對清欠部門制定獨立的考核指標和激勵措施,應收帳款的直接責任人協助清欠部門工作,對于收回的款項雙方分成。(3)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確系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進行報損處理。出口企業(yè)對有充分證據證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應通過事先擬定的壞帳報損程序。報公司管理層批準,由財務部門進行會計處理,并落實該應收帳款責任者的相關責任。出口企業(yè)在應收帳款管理體制建設中應積極推行應收帳款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南信用管理部門、財務部門、業(yè)務部門以及企業(yè)管理層人員參加的針對應收款管理情況的會議,集中討論企業(yè)應收帳款管理情況并共同商討應對方案。

2,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信用保險是對應收帳款的保險,預防已經交貨或已經提供服務而客戶拒不付款的情況,只要保險公司同意,債務也可以投保。信用保險的作用就是將企業(yè)債權的信用風險降低到最小程度,并解決銀行的信用額度問題。即當一項已投保的債務未付款或成為壞帳時,保險公司將賠償損失,更重要的是銷售帶來的利潤可以提前確定,也就再沒有什么風險。

然而,這是一個博弈的平衡結果:出口商為了降低出口信用風險,對于不能及時收回的貨款通過單據向銀行進行抵押貸款,進而將不能收回貨款的風險部分地轉移到銀行等金融機構,而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降低出口商通過抵押貸款給經營帶來的風險,就要求保險公司的介入,對有風險的應收款項必須要有保險公司的出口信用風險,從而部分地將出口信用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降低收回資金的風險。而出口商為了能從銀行那里貸款來加速資金的流動,就必須投保出口信用風險,而投保增加了出口商的出口成本,減少其利潤收入。這樣出口信用風險就在這三者之間構成一個博弈,而博弈的結果是:出口商為了能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加速資金的運轉速度,就會到保險公司投保出口信用風險,這樣使出口信用風險在出口商、銀行和保險公司三者之間實現了分擔,使各方所承擔的金融風險降低到了最低,達到博弈的平衡點。

綜上所述,只要針對不同企業(yè)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出口信用風險就可以被控制在一個有限的范圍內,從而減少由于出口信用造成的呆、壞帳的比例,盤活企業(yè)資金,加速企業(yè)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使企業(yè)能夠在當今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大環(huán)境中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第7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住房貸款;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83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8-0074-03

自1998年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以來,通過按揭購房的方式已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和認同。住房貸款既是開發(fā)商銷售樓盤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的重點和信貸業(yè)務新的增長點。然而,作為一項新興的金融業(yè)務,個人住房貸款仍處于探索和積累經驗階段,隨著房地產業(yè)近年的超速發(fā)展,個人住房貸款量也迅速增長,其貸款風險也逐漸顯現。目前各家銀行相繼開辦了個人住房貸款業(yè)務,對于其參與市場競爭,調整信貸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個人住房貸款業(yè)務的風險影響房地產是中國近十年來發(fā)展最快,勢頭最猛,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yè)之一,房地產的發(fā)展帶動了與房地產業(yè)相關的行業(yè),特別是金融業(yè)的發(fā)展。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銀行個人房地產貸款金額從1997年的190億人民幣上升至2003年的1.2萬億人民幣,足足增長了63倍。其風險性目前已有顯現。因此,討論和分析個人貸款業(yè)務中的風險并施以措施防范,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一、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種類

(一)借款人風險

借款人風險是指在貸款過程中由于借款人違約而導致銀行貸款資金損失,使銀行不能按期收回貸款本息的風險。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1)借款人的道德風險,一些借款人為了取得較高的個人信用等級獲得銀行貸款,偽造虛假資料提供給貸款銀行。(2)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首先,在中國市場積極初步建立過程中,市場中的種種失信行為也導致了嚴重的信用危機。一部分借款人缺乏誠信觀念,信用意識淡薄、不重視個人信用,不催不還的淡薄意識人數仍屬于一種信用不良的違約現象。其次,由于中國目前尚未建立個人信用系統(tǒng),因此銀行對借款人及其家庭成員的信用狀況和償還能力難以確切查證,只能依據借款人所提供證明材料判定。

借款人的意外風險一方面,由于受整體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一部分借款人因失業(yè)、商業(yè)投資、投機失利等原因造成經濟收入下降,也是導致借款人還貸能力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因而增加了借款人違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借款人因疾病或婚姻狀況發(fā)生變故乃至其他意外情況導致借款人違約。

(二)開發(fā)商風險

1.信用風險。開發(fā)商信用風險實際上是一種欺詐風險。在目前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對稱,監(jiān)督管理欠嚴密的情況下,開發(fā)商開發(fā)行為與銷售行為的不規(guī)范,甚至為其經濟利益而已詐騙銀行的行為屢屢發(fā)生。

2.“假按揭”風險。一些開發(fā)商由于自身經濟實力不強,房屋預售不暢,回款乏力,形成建設資金缺口時,往往利用假按揭方式騙套銀行資金,也是嚴格意義上的開發(fā)商信用風險,其發(fā)生的程度非常普遍,花樣繁多,加之審核判定又有一定難度,往往令銀行防不勝防,因而風險較大。

3.房屋價格風險。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本質上屬于抵押性質的貸款,因而抵押物價值的大小是決定貸款風險的重要因素。房屋價格風險主要體現在:第一,房價定位過高。第二,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一些按揭樓盤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破壞了原有的房屋環(huán)境,也可能影響房屋的市價下降,從而影響抵押物的價值。第三,由于突發(fā)性經濟風波或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整個樓價的普遍下跌,也可影響抵押物的價值。

4.房屋“爛尾”風險。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借款人主體雖然是自然人而非開發(fā)商,但作為房屋生產者的開發(fā)商卻是影響按揭貸款安全的重要因素。因為項目一旦不能按時竣工,產品到期不能按時按質交付使用,就會形成房屋“爛尾”,勢必影響借款人的還款意愿,而且“爛尾”形成的風險往往是整體性和大面積的。

(三)銀行經營者管理風險

銀行經營管理風險,是在發(fā)放個人住房貸款是整個過程中,由于銀行工作人員失誤或銀行管理制度的缺陷導致銀行貸款產生損失的可能性。

1.貸前調查不實。也要一些銀行信貸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綜合因為塑造不高,給貸款安全留下隱患。

2.貸時審查不嚴不細。一是貸款審查人和審批人沒有對調查人報審的貸款材料真實性進行認真審查,沒有單位出具個人工資收入證明,有的是虛假工資收入證明。二是主次不清,以第二還貸來源未審批依據,造成由于借款人的第一次還款來源不足,導致發(fā)放的貸款直接變成高風險貸款。三是部分銀行依據借款人第二次還款來源審批發(fā)放貸款時,沒有對借款人提供擔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進行嚴格審查,導致抵押物評估報告不真實以及抵押品保險期限短于貸款期限,有的甚至沒有保險。

3.貸后檢查不及時。一是貸款發(fā)放后,沒有及時對借款合同、擔保合同借據等法律文件及憑證的規(guī)范性和完整性進行檢查,導致合同要件不全,造成事后無法以法律渠道進行監(jiān)督。二是貸款發(fā)放后,沒有監(jiān)督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約定用途使用貸款,挪用貸款現象發(fā)生。

二、個人住房貸款風險成因的分析

(1)國家宏觀經濟導向和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直接影響住房業(yè)的發(fā)展水平。(2)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轉型時期,個人收入的透明度更加模糊不清,加之中國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以有效規(guī)避和防范借款人的信用風險。(3)目前房地產市場還不夠規(guī)范,監(jiān)督管理乏力。一方面,開發(fā)商開發(fā)行為與銷售行為不規(guī)范。另一方面,由于住房市場信息披露不充分,借款人對房屋質量標準、買賣規(guī)定等缺乏足夠了解。(4)市場經濟不成熟,住房二級市場不活躍,抵押房屋處置變現難度大,使銀行面臨一定風險。(5)住房抵押貸款市場的巨大需求與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有限的矛盾,使銀行的長期資金使用和短期資金來源發(fā)生嚴重失衡,大大增加了商業(yè)銀行的資金壓力。

三、個人住房貸款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一)銀行應理性地開展房地產信貸業(yè)務

(1)銀行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房地成信貸風險及其危害性,增強防范金融風險的意識。(2)按照有關規(guī)定,嚴格審批手續(xù),杜絕不符合規(guī)定的開發(fā)商和購房者獲取貸款。(3)加強貸款管理,對發(fā)放的貸款實行全過程動態(tài)監(jiān)控。適當提高個人購房首付款。(4)運用利率杠桿,調整樓房開發(fā)結構。對高檔住宅適當上浮利率。(5)銀行要進一步完善房地產抵押貸款風險的措施,形成有效的化解金融風險機制。

(二)加強對房地產信貸業(yè)務的監(jiān)管

(1)要系統(tǒng)研究國內外房地產業(yè)的行情和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狀況,制定正確的監(jiān)管方針和策略,為房地產貸款風險的防范、分散和消除創(chuàng)造基本的條件。(2)強化對房地產信貸業(yè)務的監(jiān)管。(3)建立房地產信貸風險監(jiān)測報告制度,信息共享。(4)對銀行房地產信貸違規(guī)違法行為進行必要的查處,嚴力打擊。

(三)強化管理,從源頭控制風險

1.優(yōu)選開發(fā)商和開發(fā)項目。從源頭上防范風險,避免“爛尾”項目的出現,確保銀行貸款安全;同時,由于開發(fā)商實力較強,一旦出現超期違約客戶,開發(fā)商也具備回購能力,能夠履約實現回贖,從而大大降低貸款的風險制度。強化對開發(fā)商的審查和監(jiān)管。(1)加強開發(fā)商的貸款申請審查主要包括:1)資信審查,如開發(fā)商是否依法設立,是否具有相應的資質等級,公司的資金是否到位,公司以往的經營情況及商業(yè)信譽等;2)開發(fā)項目的審查,如要求開發(fā)商提供開發(fā)項目的設計、項目開發(fā)資金情況、商品房預售業(yè)績情況以及開發(fā)項目的進度等。(2)強化開發(fā)商的擔保責任在香港的樓盤按揭中,開發(fā)商和銀行之間不存在任何直接的法律關系,按揭合同當事人一般僅是購房者和銀行,與開發(fā)商無關系。而在中國的商品房按揭中,除了購房者將房屋本身抵押給銀行之外,開發(fā)商還要承擔如代位償付或回購等保證責任。筆者認為,這種保證責任是很有必要的。從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來看,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行貸款的安全性越來越差,單獨的房地產抵押已經不能適應銀行對貸款安全性的需求。為減少貸款風險,在抵押的基礎上再設立一種保險機制,以求達到雙重保險已經是房地產抵押的趨勢。在房地產抵押貸款十分發(fā)達的美國,也出現了“押上加?!钡姆绞?所以,要求開發(fā)商提供保證,不僅符合房地產抵押貸款發(fā)展趨勢,而且符合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企業(yè)、個人信用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

2.加強銀行自身對貸款風險的監(jiān)控和管理。銀行應建立一套全面評估貸款行為的風險監(jiān)控體系,加強對抵押物的資產評估,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研究分析,加強對銀行內部的員工和檔案管理,以保證房地產金融市場的良性運作。(1)建立個人住房貸款前期評估制度通過對按揭項目的建設條件評價、市場前景分析、開發(fā)商信譽和業(yè)績評價,項目的財務盈虧平衡分析和風險分析,可以判斷項目是否具備給予按揭支持的條件,從而擇優(yōu)選擇好項目;同時對擬提供貸款支持的按揭住房的期房價格進行市場評估,經銀行確認后,確定合理的貸款成數。(2)作好商品房預售貸款合同的簽訂工作其中,對開發(fā)商的協議中應明確按揭貸款的房源、質量、貸款資金的使用計劃,開發(fā)商應協助銀行和購房者作好房地產抵押登記等事項。在與購房者簽訂的按揭貸款的合同中,要明確利率是固定的還是浮動的,同時要求開發(fā)商為購房者按期還款付息提供擔保,直至回購。另外,還要明確借款人與開發(fā)商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確保其自愿性和合法性,在與借款人簽訂合同時,還應強化購房者的違約責任,約定一旦購房者違約,銀行即可告知貸款提前到期并加收實現債權的費用等,以加大購房者違約成本,使其不愿輕易違約。(3)強化對個人住房貸款業(yè)務檔案管理工作銀行應由專人負責保管個人住房貸款業(yè)務檔案,實現電腦和文件資料(原件)的雙重管理,加強內部監(jiān)督、內部牽制,以保證業(yè)務檔案不失真、不失實和不流失。通過電腦化管理,對每月拖欠銀行貸款的借款人進行及時催收,并納入“黑名單”,加大貸后工作力度。

(四)建立個人信用評級制度

個人信用評級制度,又稱個人征信制度,是指專業(yè)化的機構依法采集、調查、保存、整理、提供個人的信用信息,并對其資信狀況進行評估的有關活動。個人信用評級制度的建設,目的就是要通過評級掌握借款人的個人真實收入和財產。掌握借款人有沒有個人負債,借款人以往有沒有不良信用記錄,從而據以判斷借款人的還貸能力和還貸意愿。目前,國外個人信用評級及評分已相當普遍。在美國,個人開立新賬戶、安裝電話、簽發(fā)個人支票、申請信用卡、購買汽車和房子等,都需要使用信用報告的評級分數。信用評級(評分)高的個人不僅可以輕松獲得貸款,還可以享受較低的利率,對于使用單位來說,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還能準確掌握個人信用狀況,有效降低經營風險。為了建立有效的個人信用評級制度,還應好作以下基礎工作:(1)建立獨立、公正、權威的資信評級中介機構該機構應由人民銀行進行業(yè)務指導,能夠調閱各商業(yè)銀行的電腦網絡資料,出具的資信評級結論在各商業(yè)銀行通用,適用于一切個人消費信貸領域,并可進行實時跟蹤,一旦發(fā)生不良信用記錄,隨時調整某個人信用等級,對近三年信用良好的個人,可以按操作規(guī)程調高其個人資信等級。(2)個人財產申報制度通過個人財產申報可以掌握個人真實收入和財產,評價個人的還款能力。(3)實行個人信用實碼制和計算機聯網查詢系統(tǒng)個人信用實碼制就是將可證明、解釋和查詢的個人信用資料都存儲在該編碼下,當個人需要向有關方面提供自己的信用情況時,個人資信評級機構通過個人信用實碼可以查詢所需資料,從而評信用等級。(4)建立個人銀行賬戶將目前個人收支以現金為主,改為以個人銀行賬戶轉賬收支為主,個人只有零星的現金收支。這樣,銀行對個人的貨幣化資產、不動產等非貨幣資產(通過轉賬和稅收確認),個人收入和到期償還能力就可以全面掌握并進行評估。(5)加強個人道德教育,普及基本法律知識目前社會上誠信意識缺乏,浮燥之風漸盛,受此影響,許多人對所欠銀行貸款能拖就拖,能賴就賴,對自身缺少起碼的道德要求。

(五)引入保險機制,保證貸款安全

在開展商品房預售按揭貸款過程中,保險機構主要經營兩方面業(yè)務:(1)為按揭房地產辦理抵押保險,在抵押房地產遭到意外風險時可提供保險;(2)為銀行發(fā)放抵押貸款辦理貸款保險,主要是在借款人無力償還而至違約時提供保險。

(六)建立健全房地產信貸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并加大處罰力度

(1)修改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確定房地產信貸的法律地位。用法規(guī)的方式約束規(guī)范房地產開發(fā)商及個人的金融行為;(2)建立健全有關房地產信貸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開發(fā)商及個人的權利和義務,使企業(yè)和個人嚴格按照法規(guī)規(guī)范房地產貸款行為,認真履行還款職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3)嚴格執(zhí)法,依法辦事。對于提供假資料、假資信騙取貸款的開發(fā)商及個人,應立即停止貸款,并追討已貸款項。同時通過法律手段,盡量挽回損失,并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

總之,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成因是復雜的,其防范措施是多種多樣的,需要各家銀行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杜絕防范風險發(fā)生,確保銀行資產不受損。

參考文獻:

[1]黃峰.淺論銀行信貸的風險[J].河北財會,2008,(5):9-10.

[2]嚴循建.如何控制風險投資[J].會計之友,2005,(6):17-18.

[3]王學怡.信貸業(yè)務操作的幾點反思[J].財會通訊,2007,(8):10-11.

[4]林萬祥.如何降低貸款風險[J].學術縱橫,2008,(3):5-6.

The Analysis of Risk and Prevention with Individual Housing Loans

ZHANG Jun

(Qiqihar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Qiqihar 161005, China)

第8篇:汽車金融風險分析范文

關鍵詞 信用風險 衍生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

1引言

信用風險(Credit Risk)是銀行貸款或投資債券中發(fā)生的一種風險,也即為借款者違約的風險。在過去的數年中,利用新的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風險的信用衍生工具(Credit Derivatives)迅速。適當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可以減少投資者的信用風險。業(yè)內人士估計,信用衍生市場發(fā)展不過數年,在95年全球就有了200億美元的交易量[2]。

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信用衍生工具的基本原理和分類應用。第一部分總結了如何測量信用風險,影響信用風險的各種因素及傳統(tǒng)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第二部分介紹了如何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管理信用風險。第三部分對信用衍生工具產生的相應的風險的和其監(jiān)管問題作了初步探討。第四部分對中國銀行業(yè)應用信用衍生工具思想管理信用風險的初步設想,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總結。

2信用風險的測量與傳統(tǒng)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

信用風險對于銀行、債券發(fā)行者和投資者來說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影響決策的因素。若某公司違約,則銀行和投資者都得不到預期的收益?,F有多種方法可以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但是,現有的這些方法并不能滿足對信用風險管理的更高要求。本部分對如何測量信用風險和信用風險對投資者、發(fā)行者和銀行的影響作了詳細說明。并對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tǒng)方法(如貸款出售、投資多樣化和資產證券化等)作了總結。

2.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因各種原因未能及時、足額償還債務或銀行貸款而違約的可能性。發(fā)生違約時,債權人或銀行必將因為未能得到預期的收益而承擔財務上的損失。信用風險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運行的周期性;在處于經濟擴張期時,信用風險降低,因為較強的贏利能力使總體違約率降低。在處于經濟緊縮期時,信用風險增加,因為贏利情況總體惡化,借款人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足額還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對于公司經營有影響的特殊事件的發(fā)生;這種特殊事件發(fā)生與經濟運行周期無關,并且與公司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例如:產品的質量訴訟。舉一具體事例來說:當人們知道石棉對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的事實時,所發(fā)生的產品的責任訴訟使Johns-Manville公司,一個著名的在石棉行業(yè)中處于領頭羊位置的公司破產并無法償還其債務。

國際上,測量公司信用風險指標中最為常用的是該公司的信用評級。這個指標簡單并易于理解。例如,穆迪公司對的信用評級即被廣為公認。該公司利用被評級公司的財務和情況分析,對公司信用進行從aaa到ccc信用等級的劃分。aaa為信用等級最高,最不可能違約。ccc為信用等級最低,很可能違約。 另外一個對信用風險度量的更為定量的指標是信用風險的貼水。信用風險的貼水不同于公司償債的利率和無違約風險的債券的利率(如美國長期國債)。信用風險的貼水為債權人(或投資的金融機構)因為違約發(fā)生的可能性對放出的貸款(或對投資的債券)要求的額外補償。對于一個需要利用發(fā)行債券籌資的公司來說,隨著該公司信用風險的增加,投資者或投資的金融機構所要求的信用風險貼水也就更高。某種級別債券的風險貼水是該類債券的平均利率減去十年期長期國債利率(無風險利率)。信用評級與信用風險貼水有很強的關聯。公司的信用評級越高,則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低,所要求公司付出的信用風險貼水越低;而公司信用評級的降低,則投資者或金融機構所承擔的信用風險越高,則在高風險的情況下,投資者或金融機構要求公司付出信用風險貼水越高,則公司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融資成本。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一信用級別的債券,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籌資所要求的風險貼水也不同。是依據無風險利率和該類債券平均利率的變化而確定的。

2.2信用風險的

信用風險對形成債務雙方都有影響,主要對債券的發(fā)行者、投資者和各類商業(yè)銀行和投資銀行有重要作用。

2.2.1對債券發(fā)行者的影響

因為債券發(fā)行者的借款成本與信用風險直接相聯系,債券發(fā)行者受信用風險影響極大。計劃發(fā)行債券的公司會因為種種不可預料的風險因素而大大增加融資成本。例如,平均違約率的升高的消息會使銀行增加對違約的擔心,從而提高了對貸款的要求,使公司融資成本增加。即使沒有什么對公司有影響的特殊事件,萎縮也可能增加債券的發(fā)行成本。

2.2.2對債券投資者的影響

對于某種證券來說,投資者是風險承受者,隨著債券信用等級的降低,則應增加相應的風險貼水,即意味著債券價值的降低。同樣,共同基金持有的債券組合會受到風險貼水波動的影響。風險貼水的增加將減少基金的價值并影響到平均收益率。

2.2.3對商業(yè)銀行的影響

當借款人對銀行貸款違約時,商業(yè)銀行是信用風險的承受者。銀行因為兩個原因會受到相對較高的信用風險。首先,銀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業(yè)上較為集中,這就限制了通過分散貸款而降低信用風險的的使用。其次,信用風險是貸款中的主要風險。隨著無風險利率的變化,大多數商業(yè)貸款都設計成是是浮動利率的。這樣,無違約利率變動對商業(yè)銀行基本上沒有什么風險。而當貸款合約簽定后,信用風險貼水則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風險貼水升高,則銀行就會因為貸款收益不能彌補較高的風險而受到損失。

2.3信用風險的傳統(tǒng)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風險有多種方法。傳統(tǒng)的方法是貸款保險的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多樣化上。近年來,較新的管理信用風險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風險的資產。銀行可以將貸款直接出售或將其證券化。銀行還可以把有信用風險的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將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給其它投資者。當然,使用各種方法的目的都是轉移信用風險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風險降低。不過,這類方法并不完全滿足信用風險的管理需要。

2.3.1貸款審查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

貸款審查的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tǒng)方法。貸款審查標準化就是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指標考察借款人或債券的信用狀況以避免可能發(fā)生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決定是否給一家公司貸款,首先銀行要詳細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后,應當考慮借款公司的各種因素,如盈利情況,邊際利潤、負債狀況和所要求的貸款數量等。若這些情況都符合貸款條件,則應考慮欲借款公司的行業(yè)情況,競爭對手、行業(yè)前景、生產周期等各個方面。然后,銀行就依據貸款的數量,與公司協商償還方式等貸款合同條款。盡管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并不能確定投資期限,他們也是通過類似的信用風險分析來管理投資的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的分散化來降低信用風險。貸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風險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個停車場開的兩個小賣部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賣冰淇淋,另一家則賣雨具。在晴天賣冰淇淋的生意好,賣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則情況相反。因為兩家小賣部的收入的負相關性,其總收入波動性就會較小。銀行也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構造自己的貸款組合和投資組合。在不同行業(yè)間貸款可以減少一定的信用風險。

貸款審查標準化和投資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初級的也是必須的步驟。而利用這兩個步驟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往往會因為投資分散化機會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為商業(yè)銀行規(guī)模較小,發(fā)放貸款的地區(qū)和行業(yè)往往是有限的。貸款發(fā)放地區(qū)的集中使銀行貸款收益與當地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同樣,貸款發(fā)放行業(yè)的集中也使銀行貸款收益與行業(yè)情況緊密相關。而且,在貸款發(fā)放地區(qū)和行業(yè)集中的情況下,往往對貸款審查標準化所依賴的標準有所影響,不能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考慮貸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傳統(tǒng)方法控制信用風險的效果是有限的。

2.3.2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

近年來,管理信用風險的新是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資產證券化是將有信用風險的債券或貸款的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并將其出售給其它金融機構或投資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因為通過投資多個貸款或債券的組合可以使信用風險降低,所以這種資產組合而產生的證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時,購買這樣的證券也可以幫助調整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減少風險。因為上述原因,資產證券化迅速。在美國市場,1984年資產證券化交易量基本為0,而到1994年達到750億美元[1]。

貸款出售則是銀行通過貸款出售市場將其貸款轉售給其它銀行或投資機構。通常,銀行在給并購提供短期貸款后,往往會將其貸款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極少數時候,銀行可以對某一單一并購提供大量貸款,這種情況下信用風險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美國市場,貸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200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億美元。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均為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不過,資產證券化只適合那些有穩(wěn)定現金流或有類似特征的貸款項目,例如,房地產和汽車貸款。所以,最新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

3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種金融合約,提供與信用有關的損失保險。對于債券發(fā)行者、投資者和銀行來說,信用衍生工具是貸款出售及資產證券化之后的新的管理信用風險的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互換(Credit Swaps)、信用期權(Credit Options)和信用關聯票據(Credit-Linked Notes)三種主要形式。

3.1信用互換

信用互換是雙方簽定的一種協議,目的是交換一定的有信用風險的現金流量,從而以此方式達到降低金融風險的目的。,信用互換是一種非零售的交易,每個互換合同資產約為2500-5000萬美元,合同資產可以從數百萬元到數億元,期限從1到10年均可。

信用互換是通過投資分散化來減少信用風險的。對于貸款集中在某一特定行業(yè)和特定的地區(qū)的銀行來說,利用信用互換管理信用風險是十分必要的。信用互換主要包括貸款組合互換和全部收益互換。

3.1.1貸款組合互換

信用互換中最為簡單的是貸款組合的互換。例如,若有兩家銀行,一家為農業(yè)銀行,另一家為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主要貸款給當地農民,而工商銀行則主要貸款給當地的制造企業(yè)。通過中介機構M,兩銀行可以進行互換交易。如圖1所示:

若兩家銀行均有5000萬元人民幣的貸款,則可進行互換過程: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均將各自的其貸款組合所產生的收益交給金融中介機構M,金融中介機構M協助他們完成其收益的互換。因為工業(yè)與農業(yè)之間的貸款違約率很少會一致變化,則兩家銀行均可以對信用風險進行避險?;Q實質上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對銀行貸款組合分散化而降低其信用風險的。而金融中介機構則可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

圖1 貸款組合互換的示意圖

3.1.2全部收益互換

信用互換中最為常用的是全部收益互換。全部收益互換,既是在互換的交易中,雙方或多方將其各自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全部收益交給金融中介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再按照約定的互換條款給予該金融資產全部收益的一個相應的回報。例如,在此類型的互換交易中,農業(yè)銀行將其貸款的全部收益交給金融中介機構M,M再將這筆收益轉交給共同基金I。作為回報,共同基金I付給金融中介機構M浮動利率的一個相應的收益。基于農業(yè)銀行的投資,共同基金將付給農業(yè)銀行高于同期國債a%的利率。此互換對于農業(yè)銀行來說是將其貸款組合的收益轉化成了有保障的且高于短期無風險利率的收益。因為其收益是有保障的,則農業(yè)銀行可以達到降低信用風險的目的。相對于貸款出售,全部收益互換有兩個優(yōu)點:首先,全部收益互換可以使銀行降低信用風險的同時對其客戶的財務記錄進行保密。在全部收益互換交易中,借款公司的財務記錄仍然在原貸款銀行留存。而在貸款出售交易中,借款公司的財務狀況記錄將轉交給新的銀行。其次,互換交易的管理費用比貸款出售交易的費用少。例如,一般的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在買入貸款后,可能對監(jiān)督貸款使用和確保浮動利率與無風險利率一致變化投入的成本過高。因而,減少管理費用可以使分散化管理風險的成本更加低廉。

全部收益互換與一般的信用互換的目的有所不同,可以說,一般的信用互換是為了消除由某個信用事件為前提條件而引起的收益率的波動,而全部收益互換則是反映了在活動中某一特定的資產的價值的變化。

圖2 全部信用互換示意圖

3.2信用期權

信用期權是為回避信用評級變化風險而設計的信用衍生工具,信用期權有類似于保險的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防止因為信用評級的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轉換而帶來的損失。信用期權的主要特征與其它金融資產的期權相同,都是一種在約定條件(例如:特定時刻,特定情形)下以約定價格買(或賣)某種一定數量對應資產權利。

3.2.1信用期權在回避平均信用風險貼水變動的風險中的使用

類似于與利率相聯系的期權,債券的發(fā)行者可以用信用期權對平均信用風險貼水進行套期保值。例如:T公司信用評級為Baa,計劃在兩個月內發(fā)行總價值為1000萬元的1年期債券。預定風險貼水1.5%。若考慮在債券發(fā)行前付給投資者的風險貼水上浮,則公司為發(fā)行債券勢必要以更高的利率發(fā)行,融資成本必將升高。為防止此類情況的發(fā)生,T公司可以購入一個買入期權,約定在風險貼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可以由期權的出售方彌補相應多出的費用。具體的說,若T公司買入一個關于在兩個月內發(fā)行的1000萬元債券的風險貼水的買入期權,期權價格為50萬元,的風險貼水為1.5%,買入期權將補償超過1.5%時的風險貼水。如果風險貼水因為經濟情況惡化而升至2.5%,則風險貼水上漲一個百分點,就會使T公司多付出100萬元,這些多付出的款項就可以由買入期權來抵消。同樣,假設信用風險貼水降至0.5%,則買入期權無任何收益,但T公司因可以以較低利率借款而較預定的借款費用節(jié)省100萬元。因而,買入期權可以在信用貼水上升時可以以固定利率借款而避免損失,利率下降時則可以享有相應的好處。當然,享有這樣權利的代價是要付出50萬元的。

3.2.2信用期權在回避債券等級下降風險中的使用

債券投資者同樣可以使用信用期權對債券價格進行保值,主要是用來針對債券等級下降時回避此類信用風險。若投資者有某公司1000萬元的債券,為保證在債券等級下降時不會因債券價值下跌引起損失,投資者購買一個價值4萬元,約定價格為900萬的賣出期權合約。此期權給予投資者在下一年中的任何時候以900萬元的價格賣出其債券的權利。若下一年中,債券價格跌至700萬元,則行使期權權利可避免損失200萬元。若債券價格升至1200萬元,則不行使期權權利。由此可知,賣出期權的保護投資者在價格下跌時可獲得相應的補償,而在價格上升時仍然有獲利的權利。

3.2.3信用違約互換

信用違約互換是一類特殊的信用期權。其實質是一種債券或貸款組合的買入期權。信用違約互換的所有者在其債券或貸款違約支付率達到一定標準時,獲得補償。例如,若某投資者證券組合中有20種Baa級債券,每種債券每年應付利息1000元,投資者購買信用違約互換20元,則可在3種至20種債券違約的情況下獲得依照信用違約互換條款約定的補償。信用違約互換的關鍵在于限制了信用風險的范圍。在上一例中,投資者承擔1-2個債券違約的風險而避免了更大程度上的損失。

3.2.4信用期權合約的對象

顯然,投資者、銀行等為了避免信用風險而構成了信用期權的需求方,而行業(yè)數據表明,在目前信用衍生工具尚不規(guī)范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是其中的供應方。保險公司可以做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而對金融信用風險承保是其業(yè)務邏輯上的擴展。保險公司往往在收取一定費用后通過在不同領域的投資做風險的再分散化的管理。

3.3信用關聯票據

信用關聯票據是信用衍生工具的另一類型,債券發(fā)行者可以以之作為回避信用風險的一種工具。信用關聯票據是由一個普通的債券和信用期權的一個組合。對于一個普通債券,信用關聯票據承諾在一定的條件下,給付投資者相應的利息。例如,某信用卡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fā)行債券。為降低信用風險,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關聯票據形式。此票據承諾,當全國的信用卡平均欺詐率指標低于5%時,償還投資者本金并給付本金的8%的利息(高于一般同類債券利率)。該指標超過5%時,則給付本金并給付本金的4%的利息。信用卡公司則是利用信用關聯票據減少了信用風險。若信用卡平均欺詐率低于5%,則公司業(yè)務收益很可能提高,公司可付8%的利息。而當信用卡平均欺詐率高于5%時,則公司業(yè)務收益很可能降低,公司則可付4%的利息。某種程度上等于是從債券投資者那里購買了信用卡的保險。債券投資者則因為可以獲得高于一般同類債券的利率而購買。

4信用衍生工具的風險及其監(jiān)管

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減少信用風險的同時,也給客戶帶來了新的風險并引起了相應的監(jiān)管。正如其它柜臺交易產品一樣,信用衍生工具為法人間的金融合約。這些合約會使客戶有操作風險(Operating risk)、交易對方風險(Counterparty risk)、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和風險(legal risk)。另外,對信用衍生工具的監(jiān)管和規(guī)范不完善也限制了信用衍生工具市場。

4.1信用衍生工具的風險

4.1.1操作風險(Operating risk)

信用衍生工具的最大風險是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投資者利用衍生工具進行過度的投機而并非用來進行套期保值。風險巨大的衍生工具交易使老牌的英國巴林銀行倒閉。操作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極為嚴重而易于控制,只要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交易程序就可以使交易者免于建立不恰當的頭寸。

4.1.2交易對方風險(Counterparty risk)

交易對方風險是交易對方不履約的風險。因為交易對方風險的存在,使得信用衍生工具并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風險。盡管交易對方風險是一種相關風險,但交易對方風險相比而言微不足道。若一個公司因為交易對方風險而遭受損失,則:合約的對方一定違約,交易對方必定因衍生工具本身而欠付費用,所受損失必定比中間機構因交易所得費用大,但是,中間機構無能力承受損失得可能性很小。作為中間機構,或為一流的商業(yè)銀行,或為信用等級為Aaa級的投資銀行。這兩類機構必定是資本充足并且對其交易總是謹慎避險的。

4.1.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

流動性風險是賣出或沖銷先前所建立頭寸的不確定性。對于公司為套期保值而持有的信用衍生證券而言,其流動性風險的確不重要,因為公司持有該信用衍生工具的目的是套期保值,而并非投機獲利(投機獲利必須將證券變現)。若債券發(fā)行者利用信用期權對其未來的借款成本進行套期保值,則可以知道債券發(fā)行者將持有期權直到期權的到期日。但是,若是對于信用衍生工具的發(fā)行者或是希望沖銷其先前所建立頭寸的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者則存在流動性風險。,信用衍生工具的流動性風險很高,主要是因為沒有活躍的二級市場使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者無法及時變現。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流動性風險將會降低。

4.1.4法律風險(legal risk)

因為衍生工具所訂立的合同可能不合法或是不規(guī)范,則給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者帶來了法律風險。

4.2信用衍生工具的監(jiān)管問題

過去的幾年中,北美和歐洲的銀行監(jiān)管機構對迅速發(fā)展的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做了許多工作,發(fā)表了一些指導性的文件[3]:美國聯邦貯備金監(jiān)察小組(Federal Reserve Board),美國抵押保險協會(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英國國家銀行(Bank of England),美國證券與期貨協會(Securities and Futures Authority),美國仲裁委員會(Commission Bancaire)等權威機構均發(fā)表了對于信用衍生工具的指導性的文件,但是信用衍生工具的監(jiān)管仍然有一定的不明確之處。主要是對信用衍生工具的分類和資本保證金比例存在重大問題。

4.2.1信用衍生工具的歸類監(jiān)管

對于信用衍生工具的監(jiān)管問題來說,首先應當把信用衍生工具作一個恰當的分類。信用衍生工具歸于證券、商品、互換或保險產品的類別中,則其監(jiān)管的主體就不同,且對于其法律要求也不相同。若歸于信用互換作為互換類,則應當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監(jiān)管。若信用互換作為證券類,則應當由證券交易委員會監(jiān)管。在一定的情形下,因為兩個委員會要求不同,則可能作出不同的認定。

4.2.2信用衍生工具的資本保證金要求

信用衍生工具的資本保證金要求是個重要的監(jiān)管問題。銀行一般會認為增加資本保證金可以降低信用風險。若是銀行利用信用衍生工具對一家大客戶的長期貸款的信用風險進行套期保值,則信用衍生工具減少了銀行的信用風險,但也會帶來另一些風險。因為信用衍生工具的使用不僅不會減少公司向銀行提出的貸款的額度的要求,而且也要為防止信用衍生工具使用中的交易對方風險而增加額外的資本。隨著信用衍生工具的發(fā)展,監(jiān)管者應當創(chuàng)造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減少銀行資本保證金需求的環(huán)境。因為若是可以利用信用風險衍生工具減少銀行的資本保證金需求,則銀行可以做更多的貸款業(yè)務。

5 銀行業(yè)信用衍生工具思想管理信用風險的初步設想

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就衍生工具曾經發(fā)表評論說:“近幾年起來的一批衍生產品提高了金融效率,這些衍生合約的功能是使以前被綁在一起的風險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而把一部分風險轉移給那些最愿意承擔和管理這些風險的人……”。信用衍生工具之所以有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滿足了一種重要的商業(yè)需求,為銀行、和投資者提供了以較低成本管理信用風險的有效工具。

盡管中國尚未開辦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但是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的思想和操作方式在管理中國信用風險過程中同樣有積極意義。97年底,中國專業(yè)銀行的不良貸款已占貸款總量的20%左右[4]。盡管造成巨額不良貸款有經營機制和非金融原因,但也說明中國金融領域存在相當大的信用風險。往往在金融活動中的借款盡管有抵押的要求,但違約仍然發(fā)生,對抵押品在違約后處理同樣顯得被動和煩瑣。在中國當前信用風險相當大的情況下,采用信用衍生工具的思想管理中國信用風險,把對貸款償還違約和其他信用的被動承受變成主動控制,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解決思路。

首先,可以在銀行的貸款活動中根據信用互換的思想,與第三方(其他銀行,保險公司或非銀行金融機構)簽定互換條約,把對貸款活動中信用風險轉化到愿意承擔風險的第三方去,從而降低信用風險?;蛘呤谴嫫渌y行或金融機構承擔信用風險,換取對方為自己承擔信用風險。當然,銀行降低信用風險是要付出成本的,既是要在放棄一定的即得利益或付出一定的成本情況下,才會有第三方愿意與貸款銀行簽定這樣的互換合約。其次,在銀行的貸款合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企業(yè)的債券中,應當充分考慮信用風險,依據信用衍生工具的思想,附加一定的以信用事件為觸發(fā)的條款,對出現的不同程度的信用問題給予不同的對應待遇。

當然,為了維護金融業(yè)的合法、穩(wěn)健的運行,對于各種衍生工具和衍生工具思想的使用,中國的監(jiān)管機構責無旁貸,需要對這些新的業(yè)務領域進行立法上、監(jiān)管上的指導和確認,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其金融效用,提高金融效率。

6結論

對于債券的發(fā)行者、債券的投資者及銀行來說,信用風險的管理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傳統(tǒng)的信用風險的管理,如貸款(投資)的分散化、貸款出售和資產證券化,不能滿足對信用風險管理的需要。正在發(fā)展中的信用衍生工具以其高效率、低費用和靈活性的特征為信用風險的管理提供了更為有力的工具。盡管信用衍生工具發(fā)展迅速,但其中存在的風險和監(jiān)管問題仍然不可輕視,以便利用信用衍生工具更好的管理信用風險。

主要

1 Das, Sanjiv. Credit Risk Derivatives. Journal of Derivatives, 1995, Spring: 7-23

2 Longstaff, Francis, Eduardo Schwartz. Valuing Credit Derivatives. Journal of Fixed Income, 1995(6): 6-14

3 Blythe Masters. Credit Derivativ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Credit Risk. Electronic Journal of Financial Risk, 1998,1(2): 1-16

4 狄衛(wèi)平,葉翔. 改革與開放中的中國金融業(yè).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年1月第一版: 228-260

New Financial Instruments for Controlling Credit Risk: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redit Derivatives

Xiong Xiong

Zhang Wei

(Institut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