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范文

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

第1篇: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范文

種怎樣如同神啟的領(lǐng)悟和證明。

不斷遷徙的命運

1911年,畢肖普八個月大的時候,父親突然病故。畢肖普的母親深愛她的父親,面對這個打擊,這個本來就有逃避傾向的女人悲傷過度,無法解脫,精神上陷入絕望。五年后她仍然沒有脫掉喪服,而且在一個夜里拿著利刀悄悄走近女兒的床邊。這年畢肖普的母親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畢肖普終其一生沒有再見過母親。她成了事實上無父無母的孤兒。

這就是畢肖普人生的起點。這就是她“不幸的童年”。從開始,畢肖普就面對喪失和孤獨,面對困惑和痛苦。從一開始,畢肖普就面對不斷遷徙的命運。起初她與外祖父母和姨母生活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六歲時被祖父母接回美國麻省伍斯特市,七歲時又因她的哮喘無法適應(yīng)伍斯特濕冷的氣候,再次移居波士頓,和另一個姨母生活在一起。這似乎預示著她的一生都將在遷徙和奔波中度過。而我們似乎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從她童年的經(jīng)歷得出結(jié)論說,她之所以寫作詩歌是為了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她之所以從北到南、從西到東不斷旅行是為了逃離童年的災難。

必須承認這結(jié)論有相當程度的合理成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對我們的人生影響都是巨大的,不可磨滅的。童年是刻在我們手心的掌紋和打在我們腳底的烙印。畢肖普也不例外。她的《六節(jié)詩》中有房子,歷書,壁爐茶壺,祖母,孩子(沒有父母)。有眼淚,反復出現(xiàn)的眼淚。

九月的雨落在房子上。

黯淡的光線中老祖母

和孩子同坐在

廚房小巧的火爐邊

她們讀著歷書上的笑話

有說有笑掩飾淚水

“該喝茶了”,而孩子

正癡望著茶壺渾濁的眼淚

如屋頂上滂沱的雨水

在烏黑滾燙的火爐上瘋狂起舞

孩子用炭筆畫了一棟歪歪扭扭的房子

和一條凌亂的走廊。然后

又添上一個小人兒一排紐扣

好似一串眼淚他驕傲地拿給祖母看。

這是畢肖普一輩子也無法從心底里擦去的眼淚。這個從小失愛的孩子注定了長大以后一天也不能沒有愛,注定了要將自己的生放逐在尋愛之旅上。

但是我對畢肖普的詩歌讀得越多,我就越認識到這個結(jié)論雖然并非錯誤,但卻流于狹隘和膚淺。我感受到從她的詩歌里照射出來的光芒,像“一條河能攜帶旦反射后就封閉進水中的所有景象”,像“用我們嬰兒的目光向外眺望,眺望”,像《早餐的奇跡》:

我的面包我的寓所

是奇跡為我打造的,

歷經(jīng)歲月,磚石是昆蟲,鳥群,以及河流打造的。

童年的陰影固然濃重,童年的缺陷固然不可彌補,但畢肖普的心靈生來如此純真和開闊,擁有熱愛地理和生物的天性,天分中對生活和世界的細節(jié)都有獨具一格的觀察力和使之超越平凡的想像力。正如她自己坦言:“盡管我擁有不幸的童年’這份獎品,它哀傷得幾乎可以收進教科書,但不要以為我沉溺其中?!贝_實,她的天才不允許她沉溺,她必定要超越自己的童年,進入她倘佯一生的和海洋一樣浩瀚和星空一樣遼闊的世界里。

像島嶼一樣孤獨的詩歌

我閱讀了畢肖普的傳記,我了解了她遷徙和旅行過的河流和城市,我知道了她愛過的和愛過她的人的名字,但是讀過以后我感覺這些八卦的軼事是無趣的,并不能幫助我更加深入畢肖普的內(nèi)心。我寧愿遍遍反復朗讀她的詩歌。在她的詩歌里我才能讀到她的愛在哪里,她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

畢肖普對朋友說過,如果她是個男孩。一定會去做一名海員。她居住過的美國城市,紐約,基韋斯特,華盛頓,西雅圖,舊金山,波士頓,幾乎全都是臨海的城市。除了美國和巴西,她曾六度和她不同時期的同赴歐洲旅行,所到之處都是臨海的國家。她留下過足跡的摩洛哥,海地,古巴,墨西哥,秘魯,也都毗鄰海洋。我相信就是出于同樣的偏愛,她的詩歌中出現(xiàn)最多的意象是島嶼,海水和海灣。

她在人生后期回憶起到處都是火山的阿魯巴島的旅行,于是以《魯賓孫漂流記》里的克魯索為主人公寫下了《克魯索在英格蘭》:報上說,一座新的火山已經(jīng)噴發(fā),而上星期我又讀到有一艘船看見一座島嶼正在誕生他們給它起了名字。但我可憐的舊島嶼的名字,仍未被重新發(fā)現(xiàn),未被重新命名。從來沒有一本書將它寫對過。那島嶼聞到了山羊和鳥糞。山羊是白的,海鷗也如此,兩個都太馴服,或者它們認為我也是一只山羊了,或是一只海鷗?,F(xiàn)在我住這兒,另一座島嶼上,和哪一座都不像,但有誰區(qū)別得出來?我的血液里充滿了島嶼,我的頭腦養(yǎng)育了它們。

讀到這里我仿佛看到那些島嶼漂浮在畢肖普的血液里。1929年,畢肖普18歲,她和就讀的胡桃山女子中學的兩個同學租了一艘帆船,從普利茅斯出發(fā),在海上漂了三天以后抵達緬因州的約克港,休息天后又順著原路返回。1973年,畢肖普63歲,離她離世只余五年,她搬進了波士頓劉易斯碼頭的一座公寓,

直住到生命的最后天。這里讓她最滿意的是,從公寓的窗子和陽臺可以眺望整個海港。她甚至有自己的航海日志,上面記載著她的窗外過往船只的名字、國籍船型、時間和桅桿的根數(shù)。畢肖普的血液就是海水。畢肖普的詩歌從海港到海港,從島嶼到島嶼,“漂浮在咸腥味的水里”,與生俱來是像海洋一樣飄蕩,像島嶼樣孤獨的詩歌。

她的詩歌就是她的宗教

從小失去父母,終生未婚,這使畢肖普偏愛細小的、遲鈍的

脆弱的、溫順的生物。生物在她的詩歌中就和地理一樣重要。在《克魯索在英格蘭》里,她寫到樹蝸牛。帶著一只深紫色的薄薄的殼,爬過所有的事物

她寫到她抓到而又“放走了”的《魚》:掛在我的船邊。一半露出水面,我的魚鉤。緊緊系住它的嘴角。它不反抗。它已完全不反抗。它沉甸甸地掛著,重重地咕噥,拍打著船板,顯得隨和而莊重。而最讓我心弦顫抖的是那只在月光下呈現(xiàn)的《麇鹿》。起初我們看到的只是一輛“穿越黃昏向西旅行”的巴士。我們看到和七個親戚告別的孤獨的旅行者,農(nóng)場和狗,香豌豆,夜晚。我 們路過沼澤、鐵橋港口,進入樹林。我們聽到在巴士的后面什么地方,祖父祖母的聲音。那是“在永恒中毫不間斷地響著的”祖父祖母低聲交談的聲音。那是關(guān)于死亡疾病分娩酗酒,生命的聲音。那是畢肖普腦海里從沒間斷過的來自逝去的寒冷童年和想要擁有卻從未擁有的平凡人生的聲音。但是這時候麇鹿出現(xiàn)了。一只糜鹿從難以滲透的樹林冒出來了并站在那里,赫然聳現(xiàn),確切地說,是在路中間。沒長角,卻高聳,巍峨得就像一座教堂樸素得如同一棟房屋(或者,安全得像一棟房屋)。一個男人的聲音向我們斷言“完全不會傷人”

麇鹿這種雖然擁有龐大形體然而性情溫順的動物出現(xiàn)在畢肖普的詩歌里,就像詩歌出現(xiàn)在畢肖普的起步之初就被缺陷和喪失界定的人生里。如果沒有詩歌,我不知道畢肖普要怎樣對付她的毫無安全感的人生。盡管未婚她身邊從來不能缺少情侶,當她孤身一人時,她就毫無節(jié)制地酗酒,事實上她就是一個不可救藥的酒徒。但是好在她發(fā)現(xiàn)了詩歌,詩歌發(fā)現(xiàn)了她。對孤兒的畢肖普來說,她的詩歌質(zhì)樸,本真,就是她的房屋,是她為自己建造的歸宿和家園,對無神論者的畢肖普來說,她的詩歌將自然存在的事物謙遜地展現(xiàn),反而昭示出它們內(nèi)部不可抗拒的神秘的引力。她的詩歌就是她的宗教。旅行對她的人生來說有著和詩歌同等的重要性。反過來她的詩歌可以說植根于她的旅行。

1971年,畢肖普60歲,和一生中最后個情侶,30出頭的艾麗絲確立了關(guān)系。兩人一同前往秘魯?shù)鸟R丘比丘旅行。這里有聞名于世的印加帝國的古都。隨后兩人又來到厄瓜多爾的科隆群島。這里林木茂盛,礁石嶙岣,相對古老的印加文明,畢肖普顯然對這座生物學家達爾文曾經(jīng)到過的群島喜愛得多。這正是我們在本文開頭讀到的摘自《地圖》的詩句中展現(xiàn)的畢肖普的偏好和傾向。(這首詩被畢肖普放在她每一本詩集的首頁。)她對歷史缺乏興趣,能夠占據(jù)她心靈的是地理,是她的敏銳的視力和更敏銳的觀察力所能見到的景色和風物,是可以觸摸和感覺的現(xiàn)時的生命。

第2篇: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范文

芥川龍之介是20世紀初日本“新思想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集新現(xiàn)實主義、新理智派和新技巧派文學特種于一身,他發(fā)展了日本的短篇小說文學類型,借鑒、吸納了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文學樣式。哥特小說與芥川龍之介之間的聯(lián)系,最具象表現(xiàn)于芥川龍之介的隨筆《近期的幽靈》。在隨筆《近期的幽靈》中,歷數(shù)英美小說中的幽靈,述及英國作家華爾浦(名著《奧特朗托城堡》的作者)、安·拉德克里夫、馬杜林(小說《流浪者梅莫斯》影響了巴爾扎克和歌德)以及冠之以“修道士”綽號的劉易斯,述及司各特、利頓、霍格以及美國的愛倫·坡和霍桑等。[1]其中多為著名的哥特小說家,由此可見芥川龍之介與哥特小說的淵源。

關(guān)于芥川藝術(shù)觀的形成及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這一方面,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西方作家愛德華·艾倫·坡(1809-1849),美國的詩人、小說家。艾倫·坡是一個唯美主義者,極為重視作品的“整體效果”。二人之間雖然相隔百年,但是無論是在藝術(shù)上,還是在作品特質(zhì)、藝術(shù)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主張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相似之處。[2]芥川龍之介在作為短篇作家和批評家的愛德華·艾倫·坡身上找到許多共鳴,曾有評論家說,“坡的最偉大之處在于他是第一個開掘人類意識最深處幽暗領(lǐng)域的人”。[3]而芥川龍之介的作品也多以揭發(fā)人性的本質(zhì)為主題。愛德華·艾倫·坡的詩歌與小說都具有鮮明的哥特體特點,他是使哥特小說朝內(nèi)在化方面發(fā)展最突出的作家。在哥特小說發(fā)展上,他最為重要的是把道德探索同心理探索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4]《黑貓》與《紅死病假面》就是他作品中最典型的哥特作品。

哥特小說被評論家們稱之為“黑色浪漫主義”(dark romanticism)。所謂的“黑”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在情節(jié)上,它濃墨重彩地渲染暴力與恐怖;在主題上,它不像一般浪漫主義那樣從正面表達其理想的社會、政治和道德觀念,而主要是通過揭示社會、政治、宗教和道德上的邪惡,解釋人性中的陰暗來進行深入的探索,特別是道德上的探索。[5]而且哥特小說的重要源泉是《圣經(jīng)》和基督教傳說,特別是關(guān)于地獄的傳說。貫穿哥特小說始終的主線是表現(xiàn)善惡沖突,進行道德探索。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地獄變》在情節(jié)和主題上都非常符合上述兩點,不論是《地獄變》屏風的內(nèi)容還是“良秀”創(chuàng)作《地獄變》的過程全都充斥著血腥與恐怖,由此刻畫出一幅人間地獄。哥特小說中的人物應(yīng)對矛盾通常表現(xiàn)出雙重人格以及分裂自我的創(chuàng)作特點,本文試圖引入哥特小說中“分身”這一表現(xiàn)形式概念,從全新視角探究芥川龍之介《地獄變》中“良秀”與“猴子”這兩個形象之間的關(guān)系,對其進行分析探究,以考證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和代表深意。

二.“猴子”與“良秀”的形象分析

通過《地獄變》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創(chuàng)作《地獄變》屏風之前;二、創(chuàng)作《地獄變》屏風過程中;三、《地獄變》屏風的最終完成。

第一部分是“良秀”創(chuàng)作《地獄變》之前的情節(jié)。在小說開頭,有一段對“良秀”的描寫:

從外表上看,他不過是一個身材矮小、骨瘦如柴的老頭兒,一副令人生厭的樣子。他晉謁堀川府的時候,時常穿著一身淡褐色布衣禮服,頭戴一頂軟烏帽,但形容卻極其寒酸猥瑣。不知為何,他偌大一把年紀卻又一副紅唇,這情形與其年齡十分不符,直叫人覺得那副嘴臉有如野獸,于是更加著人厭惡。……世上有那口中無德之人,說良秀的一舉一動頗像猴子,于是給他取了個諢名叫“猴子阿秀”。[6]

這一段描述最后一句,直接寫明“良秀”的諢名為“猴子阿秀”,而從后文中,我們也能知道波丹國進獻的猴子,由堀川府上的小公子取名為“良秀”。名稱是每個個體給定的特定名稱符號,是通過語言文字信息區(qū)別個體差異的標志。身為人的“良秀”和“猴子”卻有著一樣的名稱,芥川通過名稱直觀的將“良秀”與“猴子”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由此再細細品味這一段文字,就會發(fā)現(xiàn)形式上這是對“良秀”的外形體貌和衣著進行描寫,但是描寫中“身材矮小、瘦骨如柴”,“穿著一身淡褐色布衣禮服,頭戴一頂軟烏帽”,有著“一副紅唇”的描寫,不由得使人聯(lián)想起被馴化的猴子穿著衣服時的模樣。將身為人的“良秀”描寫成猴子的形象,甚至和“猴子”有著相同的名稱,寓意可謂諷刺。而正是此處一開始就鮮明的表明了芥川的寫作態(tài)度:“良秀≈猴子”。

《地獄變》中“良秀”與“猴子”并沒有實際的聯(lián)系,“良秀”與“猴子”間的紐帶是良秀的女兒,透過這位少女,沒有實際關(guān)聯(lián)的“良秀”與“猴子”有了交接點。良秀的女兒第一次遇到“猴子”,為它求情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再者說,既然它的名字叫良秀,就如同見到家父因錯受罰一般,我這做女兒的豈有坐視不管之理啊。”[7]說者雖然無心,但是芥川的此處對話設(shè)計卻是有其用心,身為人女為一個畜生求情,卻說出這樣的理由,既表現(xiàn)出少女身為人仆的無可奈何,也再一次點出“良秀≈猴子”。

在沒有遇到良秀的女兒之前,芥川對于猴子的描寫著重于其作為畜類的行為,如:攀援庭院中的松樹;弄臟房間里的榻榻米;偷橘子吃等。而自從良秀的女兒與“猴子”親近起來之后,芥川筆鋒一轉(zhuǎn),對“猴子”的描寫通了人性。如:它整日不離少女左右;良秀的女兒偶患風寒臥床不起時,它陪伴枕邊,仿佛惦念其病情而神情憂心;少女蒙受賞賜之時,猴子有樣學樣將大人賞賜的紅襯衫畢恭畢敬舉過頭頂?shù)?,而且因此小猴子討得了大家的歡喜。“猴子”活生生的由一只討人厭被人追打捉弄的畜類,搖身一變變得討人喜歡而通了人性。

第一部分對于“良秀”的描寫,濃墨重彩的描寫了他的繪畫技藝,而且強調(diào)了他的冷傲而不通人情,卻唯獨對女兒充滿人情之愛,甚至為了女 兒不顧尊卑之別反抗大人,懇請其放還女兒回家。

繪制《地獄變》屏風之前,“良秀”雖因為其超凡脫俗的繪畫技巧而性格冷傲脫離人群為人厭惡,但是卻仍對唯一的女兒充滿父愛之情而不惜反抗權(quán)貴;“猴子”自從跟隨在良秀女兒身邊,由一個野性難馴的畜類而變得討人喜歡通曉人情。

第二部分轉(zhuǎn)入“良秀”的《地獄變》創(chuàng)作,芥川在這一部分首先使用了倒敘的方式娓娓講述了《地獄變》屏風的慘烈內(nèi)容,而正是以此為風水嶺,對“良秀”和“猴子”的形象描寫發(fā)生了巨變。“良秀”在繪制《地獄變》過程中,或者說是他一旦拿起畫筆便完全陷入沉迷忘我的境界,完全忘記了疼愛的女兒。在這里芥川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良秀”為了繪畫創(chuàng)作而嘔心瀝血甚至變得瘋魔癲狂,為了還原繪畫的真實變得冷漠無情,無所不用其極。而與此同時,良秀的女兒的境遇則變得愈發(fā)慘淡,在此芥川用隱晦的言語描述了少女的遭遇,卻對于“猴子”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生動的描寫。芥川從第三人視角描述了“猴子”向其瘋狂求救,以及在良秀的女兒獲救之后,像人一樣兩手拄地,畢恭畢敬的連連叩頭致謝。在這一階段,“良秀”的父愛被對藝術(shù)的狂熱暫時取代,而“猴子”此時變成為良秀女兒的守護者,代替“良秀”守衛(wèi)保護著良秀的女兒。

第三部分是《地獄變》的最終完成,最一幕是火燒蒲葵葉車。當“良秀”認出被捆綁著的少女是自己的女兒時,奮不顧身的向車子奔去,卻在火勢驟起的當口停下腳步,雙目圓睜,嘴角扭曲,面部肌肉抽搐不止,可見其內(nèi)心的恐懼、悲哀和震驚。面對燃燒的蒲葵葉車,“猴子”的表現(xiàn)是:

從御所房頂徑直躍進熊熊燃燒的車中。在那被燒毀塌落的朱漆格窗中,抱住了倒仰其間的少女的肩頭,同時,從那彌漫的煙霧之中傳出裂帛一般撕心裂肺的哀叫,其聲悠長。接著又是第二聲、第三聲。[8]

“猴子”對少女不離不棄,共同葬身于火海。而接下來,對于“良秀”的一段描寫,令人心驚:

方才還如同墜入地獄般痛苦無比的良秀,此刻卻在他皺紋密布的臉上煥發(fā)出一種無法形容的光輝,恰似一種神情朦朧的法悅的光輝。……仿佛在他的眼中已不見掙扎死去的女兒,而只有美麗的烈火和烈火中備受苦難的女子的身影,而且這幅景象使他內(nèi)心感到無比欣悅。[9]

此后,“良秀”就一味埋頭畫那扇屏風。而在完成《地獄變》屏風的第二天夜里,“良秀”懸梁自盡了。“良秀”在面對掙扎死去的女兒和完成《地獄變》這一最高杰作之間,選擇了后者,完全舍棄了作為父親的情感,而投身于藝術(shù),在他的心中,藝術(shù)是至高無上的。而“猴子”則完全舍棄了畜類的怕火本能,為了良秀的女兒投身火海,舍棄生命。

三.分身

《地獄變》中“良秀”和“猴子”是兩個沒有實在關(guān)聯(lián)的存在,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從外形和名稱這兩個用以區(qū)別個體的要素出發(fā),將“良秀≈猴子”。通過良秀的女兒這一個關(guān)鍵紐帶,清晰的描寫出兩條線索:“良秀”在追逐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迷失了父愛和人性,甚至為了完成《地獄變》屏風而完全舍棄人性本能;而“猴子”則擺脫畜類本能,陪伴少女,承擔起父親的角色,成為良秀女兒的保護者,甚至為她舍棄生命。

哥特小說的顯著創(chuàng)作特點是:作品中人物應(yīng)對矛盾表現(xiàn)出雙重人格以及分裂自我的創(chuàng)作特點,在社會利益面前,個人欲望為之束縛,由此個體為之分化,自我身份發(fā)生缺失,從“分身”這個概念出發(fā),我們可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解析“良秀”和“猴子”的相互關(guān)系。

“良秀”在小說中主要有兩個社會身份:畫家和父親,他的內(nèi)心有兩種情緒:一、對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追求;二、做為一個人本能的父女情感和道德責任,當二者發(fā)生矛盾與沖突時,當“良秀”對于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欲望超出父女之情,“良秀”作為父親的本能與道德責任從他體內(nèi)分化出來,轉(zhuǎn)嫁到“猴子”身上。這一過程,是一個割舍人性的過程,當“良秀”對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渴望達到頂點,他拋棄了人性本能和人倫道德,心理發(fā)生了徹底的扭曲。“良秀”與“猴子”的分身關(guān)系,是一種作品創(chuàng)造出的理想境界,“良秀”這一個體中的人性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欲在面對矛盾糾結(jié)中割裂了自我。

“良秀”追求藝術(shù)割舍人類的道德情感,而“猴子”作為“良秀”割舍出來的分身,充當擔任人性的良善與責任感的角色。“良秀”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與父愛發(fā)生矛盾時選擇了前者,割舍了作為父親的情感與責任,這是一個矛盾糾結(jié)的過程,是一個逐漸割舍的過程。“猴子”是作者設(shè)計創(chuàng)作出的形象,“猴子”替代了“良秀”逐漸割舍的人性本能。

“猴子”在“良秀”創(chuàng)作“地獄變”這一作品的最終,抱著良秀的女兒死去。“猴子”的毀滅也象征著“良秀”唯一的人情之愛的泯滅,“良秀”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割舍了人性,完成了《地獄變》屏風。但是完成的《地獄變》屏風就能代表他所追求的“最高的藝術(shù)”了嗎?割舍了人性的“良秀”又能坦然的繼續(xù)追求創(chuàng)作“至上的藝術(shù)”了嗎?正如小說中橫川和尚所說的那樣:“不論藝道如何高明,然為人之道,若違反人倫五常,便應(yīng)打入地獄。”“良秀”的結(jié)局以自殺告終。

四.“分身”和芥川龍之介

藝術(shù)是崇高的美好的,親情與道德則是最基礎(chǔ)的人性的東西,但是當“猴子”死去后,“良秀”最終也沒能夠達到藝術(shù)的頂點,他的藝術(shù)之路在喪失人性后,無疾而終,最終走向滅亡。其實反映出一個要點,那么就是人的個人追求與欲望雖然看似美好,但是一旦為了個人欲望而舍棄人性的根本,那么終將滅亡。

而這種“割舍人性”的現(xiàn)象在芥川的其他作品中也有許多表現(xiàn)。

“良秀”作為一個藝術(shù)家,在內(nèi)心的矛盾掙扎中,最終為了藝術(shù)割舍了人性;《羅生門》中的“下人”為了生存舍棄了心中的良善,《竹林中》中的人物因為、物欲、征服欲不擇手段,泯滅人性......雖然《羅生門》和《竹林中》結(jié)尾沒有明示小說中人物的最終結(jié)局,但是讀者不難想象,其結(jié)局必定是走向毀滅。“良秀”與“猴子”的分身關(guān)系,是一種作品創(chuàng)造出的理想境界,“良秀”這一個體中的人性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欲在面對矛盾糾結(jié)中割裂成為兩個個體。而現(xiàn)實社會中人無法分裂,只能是兩種情感在人這一個體中的角逐與矛盾。

芥川龍之介作為一名清醒的作家,他的內(nèi)心也充斥著矛盾與迷失,有著感情與理智的難以取舍,有著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糾結(jié)。《地獄變》中的“地獄”是存在于人性深處的黑暗與迷失,藝術(shù)成為了沒有人性之愛的災難。但是迷失的又何止“良秀”與作者自身。當時日本的民眾,在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資本主義的欲望橫流之中,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使得人們迷失了人性的根本。政治家,商人,甚至是普通民眾都為了各自目的,割舍了人性中的善良,迷失了自我,冷漠自私的活著。當時的日本社會,全盤西化,推崇西方的先進技術(shù),追求“富國強兵”,摒棄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為了內(nèi)心欲望與追求,丟棄了日本民族的根本。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地獄變》中最后“良秀”的自我毀滅也反應(yīng)出芥川對于當時的日本社會和日本民眾的擔憂和警醒。

注 釋

[1]芥川龍之介.文藝的,過于文藝的:芥川龍之介讀書隨筆[M].林少華譯.金城出版社.2012.

[2]王昕.芥川龍之介與《地獄變》[D].哈爾濱理工大學日語語言文學.2011.

[3]常耀信.美國文學史[M].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P5.

[4]肖明翰.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tǒng)[J].外國文學評論.2001年02期.P98

[5]汪介之、楊莉馨主編.2011.歐美文學評論選(古代至18世紀)[M].北京大學出版社.P209.

[6]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傅羽弘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P83.

[7]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傅羽弘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P85.

[8]芥川龍之介.羅生門[M].傅羽弘譯.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P151.

第3篇: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范文

飲水思源,感懷師恩(教師節(jié)演講稿) (張歡樂)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飲水思源,感懷師恩》。 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會忘記老師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飲水思源,懷師感恩。 尊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突褪窌性S多關(guān)于尊師重教的記載,列列青卷,更有數(shù)不清的尊師的傳說。《呂氏春秋》中,有這樣一句話“疾學在于尊師”,說的是要很快學到知識,重要的是尊重教師,在我們求學的道路上,老師永遠是奉獻的代名詞。老師把畢生的精力都傾注在教育事業(yè)上,教師把整顆心都掏給了學生們,他們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光輝的事業(yè)——教書育人。師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獨舉,高霞孤映,白云誰侶,“干青云而直上,奪白雪以高潔”,更有師恩惠惠,潤物無聲,如此偉大的老師,難道不應(yīng)該得到我們的尊敬嗎?孔子學徒三千,每一個都對老師倍加尊敬,為了感恩,他們四處奔波,傳播孔子的仁政。老子說:“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說的也是學生尊重老師的重要。 尊師是一個民族文明進步的標志。在改革開放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雙樓職中以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教育方針,在蘇中大地上樹起了一支艷麗的奇葩,我們作為雙職的學生,更應(yīng)該讓尊師敬長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人世間最大的情感失衡,第一是在父母和子女之間,第二是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而當后者意識到這點時,大多已無法彌補。同學們,讓我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配合教師的工作,以一顆赤誠的心去理解老師,把老師作為我們最敬重的人。在學校見到老師恭恭敬敬地道一句:老師好。這是對老師的尊重。同學們,講文明,懂禮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尊師敬長、學做真人就應(yīng)該從這些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只有做好了這些小事,長大后才能有出息,成大器。 同學們,就讓我們將心底的那份對老師、對學校的摯愛以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讓我們以尊師愛校為動力,以理想、信心為針,以勤奮,拼搏為絲,去編織自己彩色的夢!

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yǎng)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梁! 您像一支紅燭,為后輩獻出了所有的光和熱!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并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shù)撵`芝和人參。 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jīng)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并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 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志不忘。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于用那盞掛在后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于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催@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教師禮贊 (一)【徐佳楠】

老師,您辛苦了,我們感謝您! 是誰--把無知的我們領(lǐng)進寬敞的教室, 教給我們豐富的知識? 是您!老師!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剛破土的嫩苗。 是誰-- 把調(diào)皮的我們 教育成能體貼幫助別人的人? 是您!老師! 您的關(guān)懷就好似和煦的春風 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是誰- - 把幼小的我們 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師! 您的保護讓我們健康成長。 在金秋時節(jié)結(jié)下碩果。 您辛苦了!老師! 在酷暑嚴寒中辛勤工作的人們。 您辛苦了!老師! 把青春無么奉獻的人們。 我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辛苦了,老師!

教師節(jié)詩歌—教師禮贊(二)

【張亞舉】

多少年季節(jié)輪回,多少個春夏秋冬, 你是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 奉獻幾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傳播著智慧的火種。 就象那春蠶獻出一生的 忠誠, 就象那冬梅吟唱著早春的歌聲。 多少個不眼之夜,多少次燈光長明, 你在漫漫的長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絲之間添華發(fā),三尺講臺蕩笑聲, 你用友愛縮短著心與心 的路程。 你是那陽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qū)б俗叱隹茖W的迷宮。 ??!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 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鈽s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教師禮贊 (三) 【李海真】

教師——人人都仰慕的稱呼, 教師——光榮而神圣的職業(yè)。 您的汗水與辛勞換來了桃李滿園的芬芳, 您的知識和智慧點燃了莘莘學子的青春, 您的無私和奉獻撐起了祖國人民的未來。 在智慧的旅途中, 您真切地感受到教書育人的無比欣慰, 漫漫長夜有您伏案的身影, 青絲添華發(fā),講臺蕩笑聲, 面對清平,您無怨無悔。 老師,您是陽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老師,您是向?qū)б俗叱隹茖W的迷宮, 老師,世界將為您雕塑,未來將為您永恒, 老師——辛勤的園丁,我們永遠為您祝福。

教師禮贊 (四)

【郭東東】 就象那春蠶獻出一生的忠誠, 就象那冬梅吟唱著早春的歌聲。 多少個不眼之夜,多少次燈光長明, 你在漫漫的長夜里有伏案的身影, 青絲之間添華發(fā),三尺講臺蕩笑聲, 你用友愛縮短著心與心的路程。 你是那陽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qū)б俗叱隹茖W的迷宮。 啊!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鈽s的教師,辛勤的園?。?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教師禮贊 (五) 【張夢云】 .有人說您是春蠶 春蠶到死絲方盡 有人說您是蠟燭 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有人說您是園丁 一年四季辛勤耕耘

有人說您是太陽 溫暖所有孩子的心 有人說您是海洋 日夜澎拜知識之音 有人說您是粉筆 磨短自己補長別人 有人說您是路標 巧把學生前程指引 有人說您是橋梁

直接通往勝利之門 有人說您是城堡 知識多的像聚寶盆 有人說您是慈母 博大的愛心貴似金 有人說您是嚴父 教會做人更要求真 有人說您是朋友 有人說您是慈母 有人說您是路標 有人說您是橋梁 有人說您是啟蒙者

有人說您是播種人 形容您的詞語數(shù)不盡 歌頌您的美德用美文 您有著特殊的使命 您塑造著人民的靈魂 您的事業(yè)在天底下最壯麗 您的稱號在人世間最可親 人們敬慕您是因為 您努力奮斗拼搏的精神

人們贊美您是因為 您無私奉獻為社會造就人 您忘我工作用滿腔的熱忱 您執(zhí)著追求用壯麗的青春 您放飛希望用閃光的語言 您實現(xiàn)理想用智慧的化身 您用一雙靈巧之手 描繪出祖國明天的藍圖 您用兩鬢的霜花 把藍圖映襯得更美更真 您用巨大的力量

第4篇:關(guān)于父愛的詩歌范文

【關(guān)鍵詞】流行音樂;鑒別;分析

流行音樂以其語言生活化、節(jié)奏明快、好學易會的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在小學校園里也不例外。課間,低年級的學生大聲地唱著: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高年級的女生則聚在一起低聲哼著:我用盡一生一世來將你供養(yǎng)……男生們用飽含優(yōu)傷的語調(diào)唱著:殘,滿地傷……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都有一本手抄的歌詞本,上面整整齊齊地抄寫著他們喜歡的歌曲,空的地方貼著明星的圖片,其用心程度遠遠的勝過做作業(yè)。我也曾對高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歌手和喜歡的歌曲做過簡單的調(diào)查,有的說歌星周杰倫、楊冪、張杰……還有很多去教師都不知道的快男超女,喜歡的歌曲有《不想長大》、《愛的供養(yǎng)》、《雙截棍》、《牛仔很忙》啦……甚至一個女生告訴喜歡的歌曲是《考試什么的都去死吧》,這些真的讓人啼笑皆非。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對喜歡的歌星的生日、身高、體重、星座、甚至血型都一清二楚。

與對流行歌曲的喜愛相對應(yīng)的是學生對課本上的歌曲大多表示不感興趣,不怎么喜歡唱,只是作為學習的任務(wù)在學習。低年級的學生還好,他們尚沒有接觸過太多的流行歌曲,高年級的學生都說現(xiàn)在課本上所學的歌曲大多都不好聽,讓他們欣賞像《漁舟晚唱》這樣的古箏曲真的有難度。另外,學生們覺得課本上的歌曲就算好聽,平時他們也不常聽到,除了音樂課上時聽老師唱。而流行歌曲則不然,電視上、網(wǎng)絡(luò)上、大街小巷里,隨時可以聽到,隨時可以跟著唱,歌詞簡單、旋律簡單、很多歌曲的傳唱度很高。

不管我們接受與否,流行歌曲都已經(jīng)進入小學生的音樂世界。它給學生們帶來精神愉悅的同時,我們也要面對流行歌曲帶來的很多負面影響?,F(xiàn)在很多流行歌曲歌詞良莠不齊,而且大多是關(guān)于愛情的,尤其是近幾年流行的一些網(wǎng)絡(luò)歌曲,更是在宣揚很多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尚未成年的孩子學唱這樣的歌曲時,很容易就被這些歌曲中的錯誤觀念所引導。這樣的流行歌曲不僅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形成產(chǎn)生著負效應(yīng),也對校園文化建設(shè)產(chǎn)生了干擾。這些流行歌曲的傳播還很容易誘發(fā)小學生的早戀情結(jié)、導致學生思想消沉、學業(yè)荒廢。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是不可取的,有很多的流行音樂旋律優(yōu)美、歌詞充滿勵志的內(nèi)容,充滿時代氣息。教師只要善于鑒別、分析并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那么流行歌曲還是對于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這樣做:

一、辨別并分析流行歌曲

面對五花八門、種類眾多的流行歌曲,學生們往往難以選擇,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并幫助學生們來選擇優(yōu)美的、適合小學生的歌曲。并且可以適當?shù)貙⒘餍懈枨胝n堂,讓音樂課堂更受學生歡迎,激發(fā)學生們學音樂的興趣。也可由音樂教師像學生推薦自己很熟悉、理解較透徹而且比較有欣賞價值的流行音樂,

有很多流行歌曲的立意都是非常好的,一些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歌詞,本身就是一首非常精美的詩歌或者散文,如周杰倫的歌曲《聽媽媽的話》的歌詞: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么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游戲,我卻靠在墻壁背我的ABC?我說我要一臺大大的飛機,但卻得到一臺舊舊錄音機?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后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長大后我開始明白,為什么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媽的辛苦不讓你看見,溫暖的食譜在她心里面,有空就多多握握她的手,把手牽著一起夢游,聽媽媽的話 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 才能保護她,美麗的白發(fā)幸福中發(fā)芽,天使的魔法溫暖中慈祥……這首歌曲,表達的是孩子對嚴厲的母親的理解和愛,用流行音樂的方式,給了母愛一個新的詮釋,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老師對他們的愛和期望,通過賞析和學唱,可以讓學會得到音樂和道德的雙重教育。還有很多這樣的好歌曲,韓紅的《天亮了》表達了偉大的父愛和母愛,周杰倫的《蝸?!烦隽藟粝氲牧α?,楊培安的《我相信》唱出了青少年的自信與執(zhí)著,都是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

而有一些作品純粹媚俗,品味低下,不妨讓學生自己分析個透徹,自己學會鑒別和養(yǎng)成自己欣賞音樂的個性。前一段時間,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一道初中的語文試題,老師讓學生從四句歌詞中選擇出沒有錯誤的一項,這個題目非常好,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流行歌曲中存在的硬傷――語法錯誤、表達不清,這樣一來。還有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引導曾對當時很流行的歌曲《狼愛上羊》進行過一次賞析,學生們發(fā)想這首歌曲充滿錯誤的觀點,因此也就對流行歌曲有了理性的認識。

二、挖掘流行音樂的教育因素

當代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許多不同的音樂元素,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流行歌曲來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審美能力、音樂素養(yǎng)的教育,老師可以充分發(fā)掘流行音樂中的音樂教育因素,把課堂上要掌握的音樂知識融合到流行歌曲當中去,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歌曲中輕松的掌握音樂知識,讓流行音樂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服務(wù)。

例如學生們喜愛的《雙節(jié)棍》、《霍元甲》,還有一些學生們喜歡的說唱歌曲,都有很鮮明的節(jié)奏感、通過欣賞它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還有一些流行歌曲的配樂非常不錯,比如周杰倫的《臺》,作品演奏中用到了東西方的多種樂器,其中就用到了民族器樂琵琶和葫蘆絲,可以通過這些歌曲來對學生進行對器樂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看起來古板的民族樂器也可以如此動聽。在學習京劇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聽一聽陶的《蘇三說》、王力宏的《花田錯》、《在梅邊》,讓學生感受京劇的旋律,知道原來我們的京劇還是很多歌手創(chuàng)作的靈感,進而接受京劇、喜歡京劇,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在對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欣賞進行引導的同時,我們也應(yīng)該正視一些低俗的流行音樂對學生的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影響。老師們和家長可以盡量為學生提供引導、甄選和幫助外,但也需要從學校、家長、社會合力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避免學生尚未發(fā)展成熟的心靈受到流行音樂的污染。很多孩子反映,他們能接觸到的歌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兒童歌曲,就是從電視、網(wǎng)絡(luò)上面學習一些流行歌曲,有時孩子還不得不被動的接受一些他們雖然覺得很低俗、但是有躲不掉的歌曲,如大街上商鋪里的大喇叭,電視廣告中宣傳的網(wǎng)絡(luò)歌曲。好多學生對于音樂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他們既不喜歡兒歌,也不喜歡那些流行歌曲,但是當他們想聽、想唱的時候,卻又找不到適合他們的歌曲。

筆者呼吁有關(guān)部門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為孩子們多創(chuàng)作一些學生們愛聽的、適合他們身心發(fā)展的優(yōu)秀的少兒流行歌曲,也為這些歌曲的傳播和推廣提供相應(yīng)的平臺,讓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可以充實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總之,流行音樂作為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不能一味地全盤否定,也不能盲目地全部接受,如果老師善于運用,讓它為我們的教學服務(wù),就能在音樂教學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為我們的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為我們的音樂教學提供新的形式,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變得更讓學生喜愛。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

相關(guān)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