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月光曲教案范文

月光曲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月光曲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月光曲教案

第1篇:月光曲教案范文

關鍵詞:探究法;新課程;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27-01

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習慣,在課堂上大膽采用一些新的做法。

一、突出學生的“學”

新課程要求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取知識,而不是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具體實踐中,就要破除傳統(tǒng)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敢于放手,多給時間讓他們?nèi)グ才?,多給機會讓他們?nèi)グ盐?,多給權利讓他們?nèi)ミx擇,多給問題讓他們?nèi)ソ鉀Q,多給是非讓他們?nèi)ッ鬓q,多給疑難讓他們?nèi)ヌ接憽寣W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產(chǎn)生自覺接受教育的內(nèi)在動機,掌握自我學習的本領,從而積極主動的求得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二、大膽運用探究法進行教學

傳統(tǒng)教學設計太過嚴密,問題答案是唯一的甚至連學生該用怎樣的句式,詞語來回答都預先設計得天衣無縫,對于這樣的教學過程,執(zhí)行得又過于呆板,教學就了教師一廂情愿地演示自己設計的教案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牽到自己預設的哪條道上來。來不得半點變通,容不得一絲意外。學生的思維稍逾常規(guī),回答稍有偏差。教學就急急忙忙地點撥引導,唯恐偏移教路。根本沒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也沒有給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的余地。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就像一個個瓶口大小方向不一的瓶子。教師居高臨下向瓶子里漫天灑水,這樣進瓶子里的水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課堂教學在平淡中一帆風順,實際上喪失了其應有的活力和靈氣,扼殺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根據(jù)這類傳統(tǒng)的教學根基。我在教學設計時充分給學生預留探究創(chuàng)新的空間,營造“天高鳥飛”的自由環(huán)境,讓學生的潛能,思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三、讓“合作和交流”成為習慣

在語文課中,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課堂上,可以將學生按前后座位分為自然小組,按學習水平的高低搭配分為學習小組,每組選出調控員和發(fā)言人。在思考問題時,小組成員自由展開討論,互相交流;在分角色表演時,小組內(nèi)每一個人都很投入,爭取本組成為最佳表演組,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尤為強烈;在做練習時,小組成員互相監(jiān)督、幫助;在探究學習中,學生互相配合,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學習,充分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如在學習《春雨的色彩》一文時,我說:“我們都見過春雨,可是你們發(fā)現(xiàn)過沒有,春雨有好多色彩呢!你們想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年色的嗎?就快快讀課文吧!”我把學生分成了幾組,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小組內(nèi)讀課文,講內(nèi)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言語深處,經(jīng)歷體驗,觸摸作者的心靈。在課文的情景和情感中“悟”,在人物的“對話”與碰撞中生成了帶有個性的思想和語言:有的同學說“春天來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在草地上,在柳樹叢中飛舞,還唱著歡快的歌,春雨沙沙地落下來,小草,柳樹更綠了,所以春雨是綠色的?!庇钟械耐瑢W說“小黃鶯飛舞在田野中,春雨落下來,油菜花黃了,所以春雨是黃色的。”……說完了課文的內(nèi)容,小朋友們意猶未盡,一些學生又搶著說:“春雨落到梨樹上,梨花白了,春雨是白色的”“春雨落在花壇里,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蝴蝶花以所以春雨是彩色的”……

四、積極創(chuàng)建平等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對老師與學生的地位要求是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伙伴,成為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有益幫助者和引導者,從而形成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地位平等的關系,清除以往在學生心目中老師至高無上,主宰一切的觀念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放下架子,用尋常、委婉的語言和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來影響學生,同時學會傾聽,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善待學生,對學生流露出來的情感或闡明的觀點,有道理的給予贊賞和肯定;不正確的決不嘲笑、批評。教師應常常設身處地的體驗學生的感受,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學生,使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敢說,樂于學習,努力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氛圍。

五、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特別需要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可以融圖、文、聲、像于一體,并且具有交互性,能讓教學活動變得直觀、形象而有趣,還可以達到師生互動、人機互動的效果。

例如:教學《月光曲》一課,導入新課時可先用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同時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然后老師加以引導:“同學們,你們能用幾句話來描述畫面上的情景嗎?”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繼續(xù)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英俊瀟灑的青年男子是誰嗎?你們知道剛才播放的美妙的鋼琴曲的名字是什么嗎?”學生搖頭漠然,老師又指著畫面說:“他就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貝多芬,剛才播放的美妙鋼琴曲就是他為身邊這位姑娘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此時,再出示課題、貝多芬像,像的旁邊配上貝多芬簡介,老師進一步引導:“這里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用心來聆聽這神奇的《月光曲》,了解那感人的故事。課堂伊始 ,利用貝多芬美妙動人的《月光曲》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意境、誘發(fā)心境,充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又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時候,讓學生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錄像片斷,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并與送總理靈車的人們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心中升起對總理的崇敬、熱愛之情。

以上,就是筆者對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后的一些認識。在此,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建立開放的語文課程意識和語文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終身發(fā)展對語文素質和能力的需要為要旨,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組織豐富采的教學活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積極構建人人參與、多樣并存、隨機變化的課堂生態(tài),這樣,新課程語文教學才會真正做起來并越越好!

參考文獻:

第2篇:月光曲教案范文

深圳市教育局領導曾經(jīng)這樣點評過她:一位始終在發(fā)展中的優(yōu)秀校長。

這是一位擁有特別故事,卻又穿越一代教育人共同歷史的好校長。在長達兩天的深談中,她向記者講述了自己30年前參與課改時的選擇與追求,描述了15年前初到深圳的忐忑與奮斗,回憶了10年前第一次走上校長崗位的挑戰(zhàn)與籌謀……

尤其人驚訝的是,在完整度過了30年教育生涯,取得了出著作、辦名校、全國巡講這些教育人所能企及的一切成績之后,這位“創(chuàng)造家”依然精神抖擻,覺得理想的教育才不過“剛剛起了一個頭”。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30年求索,她“起了一個什么樣的頭”?

魔力好教師,潑辣教研員

盡管已經(jīng)離開湖南省溆浦縣多年,張云鷹仍然是當?shù)亟逃绲膫髌妗?/p>

1982年,年僅18歲的她被分配到一所中學教語文。不過,自己還像個中學生的張云鷹很快就遭遇挫折。當時初中生的作文水平讓她十分頭疼,于是調整教學思路狠抓作文練習,來來回回一年時間,初見成效。還獲得了溆浦縣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獲獎理由是——她春雨般的情感,詩意般的教學,童趣般的率真,讓學生無比喜歡與信任。

但她不得不停下腳步尋找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低下的原因:原來從小學開始,孩子們閱讀量有限,知識面狹窄,導致寫作基礎十分薄弱。

年輕意味著大膽,她回頭就主動向教育局領導提出申請,調到小學執(zhí)教。很快得到了消息,她被調入湖南省重點小學——警予學校,也是她從小離開長沙后就讀的母校,開始了小學教學的生涯。

“人往低處走”,不計得失的她贏得了校領導的欣賞,一去就被壓了擔子:出任自然分班的實驗班班主任,開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教改實驗。

事實也證明,張云鷹與教改就是“天然的伴侶”。五年時間里,她記錄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實驗計劃、學生原始檔案、測驗數(shù)據(jù)與實驗設想。即便初為人母,她也僅僅只休息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回到課堂,繼續(xù)實驗探索。

其中一個小插曲是,當時張云鷹向校領導提出實驗班取消單元測驗與排名的建議。校領導不解緣由,她卻說,那些學困生越考越?jīng)]信心,越考越不想學,不如放慢學習進度,減少考試次數(shù)與頻率,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夯實已學知識,擴充課外閱讀。

改革步子跨得太大,她不得不立下軍令狀:拿期末成績說話。校領導勉強答應了。

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必然,實驗證明學校對學困生的“等待”是值得的。這個班級最終的畢業(yè)統(tǒng)考語文平均分數(shù)高達94.2分,是懷化地區(qū)的第一名。這個班的數(shù)學也遙遙領先,穩(wěn)居第一。而且,通過重組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進度超前了,全班用五年時間完成了六年的教學任務。

可以想象,“語文名師”張云鷹頓時炙手可熱。實驗班的家長們紛紛給教育局寫要求信,請求張云鷹繼續(xù)執(zhí)教自己的孩子。教育局也組織專家、家長調研,當時的張曦局長親自走進課堂聽課,最終竟然得出一個結論:張老師教學生有魔力。于是局黨委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張老師帶著實驗班直接升入中學。

于是,溆浦出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一幕:張云鷹與48個孩子一同整班進入溆浦第二中學。為了深化教改,張云鷹又與華東師大附中聯(lián)系,開始合作進行中小學銜接實驗的“雙軌教學”。

1991年8月,張云鷹27歲,卻已是省教學大賽一等獎、地區(qū)教學骨干、語文學科帶頭人了。也正是在這一年,她成為湖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小學語文教研員。

27歲做懷化地區(qū)教研員,肩上扛著13個縣(市)的教研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張云鷹把孩子全托給了幼兒園,把家務也全部交給了保姆。

也許,張云鷹就是一位為教育而生、為教育而活的人。

一上任她就爭取領導支持,做了兩件新鮮事:創(chuàng)辦了一份雙月刊雜志——《懷化教育》;建立了一個跨地、縣、學校三級的教研網(wǎng)絡。

這兩個平臺成為推廣引進與自創(chuàng)實驗課題的窗口,而且平臺化效果可以讓她同時進行12個實驗項目,包括“注提”實驗、“集中識字”實驗、“六步教學法”實驗……每一個實驗都成立了核心小組,有方案,有措施,有結論。她甚至整合資源開展了優(yōu)勢互補,把“注音識字”與“童話引路”兩個實驗合并,在整個湖南省予以推廣。

這段時間,成為張云鷹大批量出成績的黃金期。她參與編寫了《小學語文參考教案》、《小學69篇課堂作文指導》等等書籍,撰寫的論文、指導的公開課,參加湖南省大賽更是獲獎頻頻,實現(xiàn)了學科比賽獲省一等獎的零的突破。

望著年紀輕輕“一騎絕塵”的張云鷹,同事們苦笑著給她下了定義:干一樣成就一樣,工作潑辣,對教育一片癡情。

深圳往事

1997年2月,張云鷹離開湖南,南下深圳。她隨身攜帶的書從《大眾哲學》、《教育人類學》,變成了極具深圳特色的《華為的世界》、《第五項修煉》、《在第二級臺階上散步》。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機遇與壓力并存的選擇。

4月,她在深圳沙井鎮(zhèn)(隸屬寶安區(qū))上了一堂六年級語文課——《在仙臺》,并做了一場專題講座。臺下坐著主管教育的副鎮(zhèn)長,聽后為之一振:“沒有想到小學的課還有這樣的藝術性和高度!”副鎮(zhèn)長當場表態(tài):“沙井今年只招一個人,那就是你張云鷹了!”

就這樣,她成為深圳沙井小學語文教學的“教頭”。然而,喜悅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她很快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苦差事”。

那時,寶安區(qū)的教學質量不容樂觀,上上下下都理直氣壯地抓分數(shù)。張云鷹專門用半個月的時間進行課堂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老師仍然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比如一位老師講解生字,12個生字可以講錯一半!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她不得已必須使用一些“笨辦法”:一所接一所學校地跑,給老師們開講座,上研討課,上公開課,有時候竟然要從拼音教學講起,從訓練老師的普通話做起。她還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免費給學生們開設“快樂作文”的輔導課,孩子們自愿報名參加。

不過,這并不代表她的教育創(chuàng)新之旅已經(jīng)中斷。沙井的老師們至今仍然難忘張云鷹的《月光曲》一課,堪稱素養(yǎng)與知識水融:她使用反芻教學法,從聆聽《月光曲》開始,分析它為什么時而高亢而輕柔、時而低沉而緩慢;再到文中描寫“月光曲”一段的文字尋找對應點,從而推演貝多芬在萊茵河畔的小路上散步、聽到兄妹的對話、遇見知音盲姑娘這種心情的變化。這種明線與暗線的交織,解開了貝多芬為何走進尋常百姓家的疑問……這樣的創(chuàng)新構課思路,是老師們前所未見的。僅僅一年的時間,張云鷹完全打開了沙井教研的局面。1998年6月,寶安區(qū)對三年級學生進行統(tǒng)測,沙井鎮(zhèn)小學語文成績竟然前所未有地成為全區(qū)第一。

按照教育局領導的原話來說:“張云鷹是有功之臣?!?/p>

2000年8月,張云鷹被寶安區(qū)教育局調往區(qū)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專職小學語文培訓教師,直接對接全區(qū)2000多名語文教師。

這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張云鷹的書架上,回歸出現(xiàn)了夸美紐斯、赫爾巴特、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的專著,她希望從閱讀中尋找到“在研究中培訓,在培訓中研究”的辦法與策略。

三年時間里,她聽課300多節(jié),培訓的小學語文教師達到兩萬多人次,培訓教導主任1000多人次,開設了《小學語文典型課示例》等專題講座42場……針對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研究,既要備好教師的培訓課,又要做出示范課。

正是這段時間的探索,她形成了后來在全國多地實踐推廣的“教師培訓五大模式”:信息傳輸模式、觀察借鑒模式、互動參與模式、任務驅動模式、行動研究模式。

憑什么當校長?

2003年7月,深圳市寶安區(qū)西鄉(xiāng)政府在《中國教育報》上刊登啟事,面向全國招聘西鄉(xiāng)中心小學校長。其中有一條“硬杠杠”:年齡40歲以下。

“上,還是不上?”這一年張云鷹剛好39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渴望有一塊完整的“試驗田”。

“39回首,40有夢?!痹陬I導的鼓勵下,她毫不猶豫參加了競聘。結果,在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競聘者中,她筆試第一名,競聘演講又博得滿堂彩。然而,臺下有的評委依然并不看好她,在答辯環(huán)節(jié)拋出來一個問題:“張老師,你從未當過校長,何以如此自信,你憑什么當校長?”

張云鷹脫口作答:“有時候,過去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也許正是今天教育發(fā)展的障礙。有沒有當過校長或許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在辦學思想理念上有所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才有教育個性,才有獨到的教育哲學。創(chuàng)新比經(jīng)驗更重要!”

這樣的回答,聯(lián)想到過去的業(yè)績,讓人無比信服,答辯環(huán)節(jié)張云鷹再次獲得第一名。2003年8月,張云鷹終于以校長的身份走進西小的校園。

不過,與其他新上任者一樣,她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我究竟要辦一所怎樣的學校,培養(yǎng)出怎樣的學生。

那時,沿海地區(qū)頗為流行“培養(yǎng)狼性人才”,或是“成功主義”的教育思潮,學校無論大小都熱衷“大而全”,或是“走向國際化”。

張云鷹的選擇是什么呢?

“辦學要聯(lián)系地域環(huán)境,實事求是尋找定位?!?/p>

事實上就在開學第一天,張云鷹便找到了方向。那天,她好好打扮了一番趕到學校,滿懷喜悅之情準備著開學典禮,卻看到臺下:有的家長穿著拖鞋,有的穿著睡衣,還有的只穿著短褲;學生的衣服也參差不齊,有長袖配短褲的,有扣子系錯位置的,場面就像個鄉(xiāng)下的菜市場。

典禮過后,她久久不能平靜,思緒萬千。深圳雖然是一座改革之城,但是移民占據(jù)人口多數(shù),文化底蘊有限。而寶安區(qū)更被稱作“鄉(xiāng)下”,城市化進程到來,然而“農(nóng)轉非”的市民們從精神上卻還沒有進城。

她意識到:學校的定位應該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城市人”,并在第二天的教職工大會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不料臺下頓時議論紛紛:“寶安就在深圳,很快就要城市化,人人都是城市人,為何提出這樣的目標?”有的家長甚至說:“這個新校長看不起我們農(nóng)村人呢!”

張云鷹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正是因為城市化,農(nóng)村地區(qū)的農(nóng)民與其子女,不僅要“洗腳上田”,更要“換腦進城”,我們要讓這些“準市民”具備真正的城市人的文明素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生活技能,讓他們成為城市化的建設者。

多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蔓認為,西鄉(xiāng)中心小學的這個定位,不僅需要勇氣,更是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相對學校的封閉、保守與落后,張云鷹的探索目標,是由此“打造一所開放式的學校,踐行一種開放式的教育”。

例會的特殊效應

開放的第一現(xiàn)場,就在校長例會。

張云鷹回憶了自己以往參與過的例會,它們幾乎都是一個樣子,幾張熟悉的中高層干部的面孔,一張冰冷的圓桌,內(nèi)容無非是學習與傳達上級文件,各部門輪流匯報工作,布置下一階段的任務……這樣的例會如何能夠成為她施展抱負的工具呢?

這當然成為首先改變的環(huán)節(jié)。第一步,例會的參與者增加了,圓桌旁多了學科組長、年級組長、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甚至還有主管部門的教研員、督學、社會知名人士。

張云鷹的講話也總是簡潔而率真:“我就說這么簡單的幾句,下面大家交流!”經(jīng)常地,她還會組織分享一本自己最近看的書,或闡述一個管理寓言,或講講出差時的所見所聞。

剛開始,大家都愣了,“這校長怎么不說官話呢?”

什么是校務公開?張云鷹漸漸讓教師們明白:例會就是為大家而開,大家都是主人翁。她常說一句話:“我們在這里是做事的,謀事不謀人。”

因此,在學校的例會上,有時還能見到兄弟學校的同行們,大家一起交流工作經(jīng)驗,研討教育教學。

冰冷的格局漸漸消融,張云鷹又通過例會進行中層干部培訓。中層干部由于身兼教學,往往缺乏管理經(jīng)驗的摸索,可是在例會上,她會直接告訴你“值周校長的要求三部曲”,“常規(guī)工作的三步走”。

有時,她會直接邀請知名校長、專家學者接管她的例會,對管理團隊進行專題培訓。幾年下來,學校通過例會就培養(yǎng)出四位正副校長,十幾位中層干部。

這樣看似偶然的課堂,是張云鷹與教師們共同研討、備課,一堂堂得出的結果。張云鷹經(jīng)常會提出具有開放性意識的構課思路:《狼和小羊》最后一句寫,狼不想再爭辯了……說著向小羊撲去。很多孩子不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善良的孩子甚至會流淚,教師如果抓住時機,引導孩子向相反的方向想:小羊得救了。到底小羊是怎樣得救的呢?以“僥幸的小羊”為題目,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張云鷹常說:“真正的開放,就蘊藏在對引導的深刻理解與把握之中。說到底,它是一種境界,是一個語文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今天,坪洲小學開放式教學的探討已經(jīng)全面走向了項目化管理、課程化實踐。張云鷹通過子課題向教師招標,課題指導小組開展聽課、測試等形式加以提煉,并于每學期定期開展課題成果交流,以及評優(yōu)獎勵等手段,先后開展了開放式習作教學、開放式活動教學、開放式閱讀教學的研究,逐步構建起了開放的教學課堂文化。

當開放成為課堂的特征,學校教學教研的創(chuàng)新想不活躍也不成了。

坪洲一年

教書30年,創(chuàng)新30年,今天的張云鷹仍然沒有閑著。

從2011年年底開始,她又開始忙著在坪洲小學啟動“配方課程”的構建。她希望把全體教師都激發(fā)起來,利用教師們的個性專長,創(chuàng)設條件開出盡可能多的課程,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這個體系下,教師們需要自己申報“配方課程”,就主要內(nèi)容、招生范圍、課時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發(fā)表演說,評委老師隨即質詢,給予打分,最終按照分數(shù)高低得到入圍的“配方課程”。最終,“電影語文”、“小天使英語”、“電聲樂隊”、“小小金話筒”、“廣東茶藝”等重點“配方課程”脫穎而出,成為開放性教育新的組成部分。

隨后,張云鷹又設計出基礎性“配方課程”,每天早上各10分鐘的經(jīng)典誦讀與唱歌;每天中午20分鐘的書法練習或經(jīng)典誦讀……

而一項涵蓋小學全部學科,幾乎每位老師都有份參與的課題研究計劃又剛剛擺上她的桌案。

在采訪的過程中,張云鷹也坦誠自己很忙,從2008年起每年必看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就再也沒有看過,甚至連“小沈陽”是誰也是別人告知的。

“坪筑杏壇傳演經(jīng)史詩云,洲立學府培育才俊雛鷹。”

第3篇:月光曲教案范文

一、課前預設與現(xiàn)場生成

在當前的課堂中,“預設”與“生成”幾乎已升格為“敵我矛盾”,因為“預設”是指“預先的設計和籌劃”,而“生成”則是事物“即時的發(fā)生和形成”。一個是“預先”,一個是“即時”,如此“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真是“針尖對麥芒”,難道真要來個“點球決勝負”?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語道出了“預設”的重要性。但是,課堂是一個富于變化的時空,主體、客體、本體、媒體等的關系隨時都處于不斷轉換之中,如果教師為“圓滿”完成“預設”教程而一味搶時間、趕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則學生必然只能跟著教師亦步亦趨,何談主體地位和愉快發(fā)展呢?

怎么才能實現(xiàn)“雙贏”?筆者認為,從“治標”的角度看,教師在進行“預設”時,可多一些并聯(lián)式的彈性步驟,少一些串聯(lián)型的線性設計;多一些充分準備的“緊急預案”,少一些粗放隨意的“臨陣磨槍”,讓“預設”既能萌發(fā)于課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在教學生成之時。而如果從“治本”的角度看,教師則重在練好自己的“內(nèi)功”,不斷提升和鍛造自己,使自己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文化視野和高深的文化品位。有此功底,不管什么的課堂,什么樣的情況,教師都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都可在“意外”出現(xiàn)時或特定情境中沉著“接招”并瞬間決策,讓課堂在隨機推進中留住鮮活、展現(xiàn)精彩!

二、專題探究與多點解讀

常有驚人之語的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曾說:“‘帶著問題讀’這一曾立過功勞的方法越來越暴露出它的‘先天不足’,因為問題是教師提的,所以這樣做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置于從屬的被動地位,給他們閱讀、思考套上了‘框架’?!睘榱死C“不提問題也能上課”,我曾聽過支老師在教《再見了,親人》一課時就不提一個問題,只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反映朝鮮人民與志愿軍戰(zhàn)士之間血肉深情的語句后,再加上自己的感受來說服老師動情甚至流淚。為了說動老師,學生閱讀泳文本時欲罷不能,發(fā)言陳述時則聲情并茂,真正實現(xiàn)了多點解讀和暢所欲言。浙江名師屠素鳳最近執(zhí)教的《燕子專列》一課也沒問什么,但學生的話匣子全打開了!

“不提問題、照樣上課”的思考和實踐應當引起我們的反思。實際上,“帶著問題讀”雖然可以“集中火力”地“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支老師本人的《月光曲》等經(jīng)典課例就提了問題),但也會限制學生生動活潑的思維、豐富多彩的想象和富于創(chuàng)造的表達,最終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的缺陷,妨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鐵的課例表明,語文課上,教師不提問,學生的“探究”常因“自選”而顯得更顯自如、更有創(chuàng)意、更加精彩,這種“多點開花”式的導讀策略常讓課堂顯得“滿庭芳華耀眼明”!那么,多年來一直“為‘問’癡狂”的語文教師們是否可以自問一下,以“零提問”的身姿瀟灑走進課堂,到底敢不敢呢?

三、書聲瑯瑯與靜思默想

翻開《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而我們的閱讀課堂的一個誤區(qū)就是曲解了閱讀的本質和內(nèi)涵,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只注重朗讀而忽略默讀,都在不知不覺之中犯下了重“讀”輕“閱”甚至只“讀”不“閱”的毛病!所謂“閱”,簡言之就是用眼看,用心想,也是靜思默想、細品慢析之意。其實,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讀書更多的是默讀而非朗讀?,F(xiàn)在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了不少,會讓你聽得很滿意,但日后一旦離開校園,真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用“閱”這一“快捷方式”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真若如此,學生可不就是“長大未成人”了嗎?

怎么培養(yǎng)學生“閱”的能力?最好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默默讀書、靜靜思索、細細品味的“場”??上КF(xiàn)在即使在帶有示范性質的名師觀摩活動中,也少見學生默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大概是教者擔心課堂“氣氛不夠熱烈”,有負“觀眾”的緣故吧。這方面,有“對話教學的開拓者”美譽的孫建鋒老師的“默讀――批注――對話”式教學值得我們關注和欽敬。在他所執(zhí)教的《最大的麥穗》《只揀兒童多處行》等一系列堪稱經(jīng)典的課上,學生的心靈感悟和精彩發(fā)言主要都是依靠平時的默讀批閱、潛心閱讀而得來的,有“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氣勢!我想,語文課堂應該世世代代追求那種準確而豐贍、全面而完整的“閱讀”!

四、隨機點撥與快捷導航

現(xiàn)在不少地方都要求語文老師的普通話水平為“二級甲等”以上,這從一個側面也顯示出口語能力對語文教師的重要性。但是,即使能在這一點上“達標”的老師,他們也會有煩惱!當前,語文課堂最不“感冒”的就是教師的“講”,似乎一“講”便是個人作秀,一“講”便是越俎代庖,一“講”便是不懂規(guī)律。與此同時,“隨機點撥”則成了“萬能O型血”。新課標“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指示”更是“變本加利”地對教師的“話語權”都設下了限制,以前教師“說不好話”,現(xiàn)在則是“不能多說話”了,真讓人感到“上一堂課好難”!

當學生由于對文本的特殊背景不夠熟悉而出現(xiàn)“不知所云”的情況時,老師應當機立斷地采取“告訴”的辦法。試想,如果此時教師還是指望著“隨機點撥”能最終奏效而讓學生繼續(xù)“自力更生”,那只能是白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在當前的語文課中,由于學生的自讀探究及合作互動已占據(jù)大部分課堂時間,教師的確已不必、也不能再以大密度地講解去“教給”學生,其“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能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自讀時的個別疏通及交流時的隨機點撥上。然而事物不是絕對的,語文教師有時候也需要“該告訴時就告訴”式的“快捷導航”,讓“隨機點撥”和“直接講解”一起將課堂打扮得“淡妝濃抹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