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溫庭筠的詩范文

溫庭筠的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溫庭筠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男,漢族,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市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有“溫八叉”之稱。

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ān)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有 《花間集》遺存。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論文關(guān)鍵詞:運用關(guān)聯(lián)理論,大學聽力教學

 

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聽不僅是取得語言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還是保證語言規(guī)范化和加強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聽力理解過程不是簡單的對字面語言信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而是輸入信息與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的動態(tài)交互過程。本文從認知的角度探討關(guān)聯(lián)理論在聽力理解過程中的應(yīng)用及其對外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一. 關(guān)聯(lián)理論

關(guān)聯(lián)理論是Sperber和英國的Wilson在《關(guān)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的一種有關(guān)言語交際、認知有關(guān)的語用學理論。該理論以認知心理學的理論為依據(jù),近年來給西方語用學界以及教學界等其他領(lǐng)域帶來較大的影響。他們認為對人類語言交際的解釋關(guān)鍵在于關(guān)聯(lián)。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兩種意圖: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即說話人說話時不僅要表明他有某種傳遞信息的意圖,更要表明他有傳遞這種信息意圖的意圖。語言交際的模式有兩種:代碼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語言交際同時涉及這兩種模式,但在交際過程中,認知----推理過程是基本的,編碼---解碼過程附屬于認知——推理過程。人們在交際過程中對話語的理解是按照相關(guān)性的原則進行的,要理解自然語言,就要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guān)聯(lián)(取得語境效果),然后根據(jù)話語與語境的關(guān)聯(lián)情況進行推理。關(guān)聯(lián)理試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為什么交際雙發(fā)各自的談話意圖會被對方識別?為什么交際雙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產(chǎn)生話語,又能識別對方的話語?答案就是:交際雙方說話就是讓對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交際雙發(fā)之所以能夠配合默契,明白對方話語的暗含內(nèi)容畢業(yè)論文題目畢業(yè)論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個最佳的認知模式—關(guān)聯(lián)性。這就是說要找到對方話語同語境假設(shè)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通過推理推斷出語境暗含,最終取得語境效果,達到交際成功。

聽力理解是一個接受、理解聲音信息的過程。言語聲波在聽者的耳蝸內(nèi)轉(zhuǎn)變?yōu)橐环N可供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用的密碼,聽覺神經(jīng)把訊號傳到聽覺語言中樞,引起這一區(qū)域的思維活動,對收到的信號進行分析、辨別和分類。大腦把這些信號轉(zhuǎn)化成有意義的單位,運用已存儲的詞匯、語法知識進行解釋。同時利用一些非語言性知識(背景知識,說話人的語氣和語調(diào)等等),去思考、假設(shè)、預(yù)測,并驗證和隨時修改假設(shè),尋找最佳關(guān)聯(lián),從而準確理解說話話人的意圖,成功地進行交際。Rost是最早提出以關(guān)聯(lián)理論為基礎(chǔ)的聽力理解模式的學者之一。他提到聽者在進行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是有選擇地聽話語的。Rost(1990)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理論提出了關(guān)聯(lián)理論聽力理解模式.并將之歸納為4個重疊且相互依賴的聽力理解階段: (1)聽者激活理解話語所需的可能的知識; (2)聽者有選擇地聽話語,同時通過語音、句法、詞匯分析揭開話語的命題含義; (3)聽者給話語提供一個可能的語用含義; (4)聽者把已釋義的命題按一定的順序排成層級表征并把它們存在長時記憶里小論文免費論文下載。從Rost的模式可看出,聽力理解是一個既涉及到利用語言知識對所聽材料進行自下而上的處理,又涉及到運用背景知識并結(jié)合語言知識對所聽材料進行自上而下的處理的認知心理過程,最終目的就是尋找關(guān)聯(lián)鏈,揭開話語的語用含義。言語交際基本上是一個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過程。聽者在進行聽力理解的過程中是有選擇地聽話語的.這種有選擇地聽話語,是以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為原則的,即選擇最相關(guān)的語境要素組成語境。完成對話語的解釋。所以提高尋找最佳關(guān)聯(lián)的語境要素進行推理的能力對于提高聽力理解水平無疑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二.關(guān)聯(lián)理論對英語聽力教學的啟示

聽力理解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記憶、思維、概括和預(yù)測等能力。教師可以在語用學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有系統(tǒng)、有重點的聽力技能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首先.教師應(yīng)擴大信息輸入面,重視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填補知識結(jié)構(gòu)中有關(guān)外國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與空缺。聽到新信息最終都要和頭腦里已有知識發(fā)生作用,尋找關(guān)聯(lián)性,才能理解。學生知識越豐富,大腦進行推理判斷所要的時間越短,判斷越準確。如,“Little Mary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蘋果”,在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畢業(yè)論文題目畢業(yè)論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變成了瞎子。所以,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像愛護眼珠一樣愛護某個最心愛的人或珍貴的東西,它來自《舊約.申命記》(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huán)繞他,看顧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里的瞳人。”但如果不明其摘要特別注意聽力材料的選擇。課堂上使用的聽力材料應(yīng)與學生有適當程度的相關(guān)性。最好是選擇真實的視頻聽力材料。另外,聽與說在很多情況下是可以互通的。聽力課堂上還應(yīng)注意加強聽說相結(jié)合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改變聽與說脫節(jié)的情況。老師還應(yīng)鼓勵學生課外面對面的英語聽、說練習,使學生的聽說技能相互促進。這不僅有助于交際者熟悉各種詞、句的不同用途,還有助于提高通過明示行為推理其背后意圖的能力。簡言之,英語聽力實際上是一個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理論,結(jié)合語境假設(shè)進行判斷推理的過程。

三. 總結(jié)

關(guān)聯(lián)理論指導聽力教學是教學模式的一項重要轉(zhuǎn)變,關(guān)聯(lián)理論能將語言知識傳授和語言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增強其理解能力,促進聽說讀寫譯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M ]. London: Longman,1990 .[2]Rost M. Introducing Listening [M ]. London: Penguin, 1994.

[3杜福興.也談關(guān)聯(lián)理論[J].外語教學,2005(03).

[4]胡覺明.聽力理解中的意圖推理[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4.

[5]何自然,等.關(guān)聯(lián)論.語用三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冉永平,何自然.語用與認知——關(guān)聯(lián)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第3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許是內(nèi)心苦悶的沉積,她再也無法忍受了.

綠翹.她乖俏可人的貼身丫鬟.

李億.她滿心掛念的相思情郎.

他們的手握在了一起.十指相扣,纏纏綿綿.

溫庭筠.她自幼傾慕的詩人.

溫庭筠.她尊敬仰慕的師父.

溫庭筠.她.深深愛慕的男子.

然而, 溫庭筠卻不接受她.他可以教她作詩,卻不能與她相愛.

她明白.已二十六歲的她與十三歲的綠翹已不能相比.

她的咸宜觀也是氣憤之作.這樣一個女子,太過知性,太易沖動,誤了自己的一生,毀了自己的一生.

她本該擁有美好的未來.或許,她也會成為中國古代十大才女之一.或許,她也會一生清白,干干凈凈直至入棺.

可她不甘心.她要全長安的男人為她瘋狂,為她癲癡!

那是綠翹,李億帶給她的傷.

那是溫庭筠帶給她的痛.

眾人言她放蕩,亦有人為她悲憫,言她一生悲涼.

或許,她是個勇敢的女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放棄一生.

她殺了綠翹.有時,太過知性,亦太無忍性.

頭落地的那一刻.她看到了他的眼淚.

是他.他的溫飛卿.人群中,他跪地而泣.

第4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1、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隱和杜牧。

2、李商隱簡介: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1—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詩人。原籍河內(nèi)懷州(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鄭州)。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數(shù)量位列第4。

3、杜牧簡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散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朔Q杜紫微。其詩英發(fā)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jīng)世之務(wù),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5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關(guān)鍵詞:翁方綱 詩學理論 雅俗觀

中圖分類號:1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09)24-0029-01

中國古代文人對于雅俗關(guān)系有著豐富的理解,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典雅者,熔式經(jīng)誥,方軌儒門者也;……輕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辩妿V《詩品序》云:“觀王公縉紳之士,每博論之余,何嘗不以詩為口實,隨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澠并泛,朱紫相奪,喧議競起,準的無依?!惫湃艘灾鞛檎?,以紫為雜色,比喻正與偏兩者之間的斗爭關(guān)系。唐代殷瑤《河岳英靈集序》云:“夫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有雅體、野體、鄙體、俗體?!薄把朋w”即正體,“鄙體”即俗體。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絕句》云:“曲學虛荒小說欺,俳諧怒罵豈詩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卻雅言都不知。”嘸好問篤信儒家詩教理論,要求語言合乎“雅正”、“純正”的標準。明代陳獻章:“作詩當雅第一,忌俗與弱。予嘗愛看子美、后山等詩,蓋喜其雅健也?!鼻宕娙藦埡V慶:“詩,雅道也?!庇纱丝梢姡攀枪湃似毡樽袷氐囊?guī)范。

翁方綱作為學者型詩人,做詩與論詩都注重對“雅”的追求;體現(xiàn)覃溪這一審美準則的,是《石洲詩話》中對“傖氣”、“傖俚”、“傖俗”的批駁。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石洲詩話》中關(guān)于“傖氣”、“傖俚”、“傖俗”的論述有二十多處;“傖”即俗,與“雅正”相對。

一、詩歌用語的雅正

(一)反對用語直白、粗直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云:‘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奠相忘?!櫅r《棄婦詞》乃云:‘憶昔初嫁君,小姑才倚床。今日辭君去,小姑如妾長?;仡^語小姑,莫嫁如兄夫。’直致而又帶傖氣,可謂點金成鐵?!?/p>

在翁方綱看來,唐朝詩人顧況的《棄婦詞》與“樂府雙璧”之一的《為焦仲卿妻作》相比而言,雖然顧詩化用古語,但用語卻過于直白而帶有俗氣,遠遠不如原詩用語平實有韻味。

“詩以溫柔敦厚為教,必不可直以粗硬為之?!獯藙t如東野、玉川諸制,皆酸寒幽澀,令人不耐卒讀。劉叉《冰柱》、《雪車》二詩,尤為粗直傖俚?!?/p>

覃溪認同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原則,主張用語溫正平和,但反對用語粗直無味。唐朝詩人劉叉著有《冰柱》、《雪車》兩首詩歌,這兩篇作品多用生僻字,總是讓人產(chǎn)生“怪誕”之感,歷來被評為險怪詩作的代表。翁方綱認為諸如此類的詩歌作品是粗俗不雅的。

(二)反對用語孱弱、濃艷不雅

“歐公謂:‘蘇子美筆力豪俊,以超邁橫絕為奇?!瘎⒑蟠逡嘀^:‘蘇子美歌行雄放?!裼^其詩殊不稱,似尚不免于孱氣傖氣。未可與梅詩例視?!?/p>

歐陽修、劉克莊認為蘇舜欽(字子美)的詩歌筆力雄健,氣勢雄放豪邁,但翁方綱卻持反對觀點,他認為蘇舜欽的詩歌用語過于孱弱,導致傖俗不雅,不能與梅堯臣相提并論。

對詩歌用語濃艷、纖巧的詩作,翁方綱同樣加以批駁?!帮w卿七古調(diào)子元好,即如《湖陰詞》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節(jié)所本也。然飛卿多作不可解語。且同一濃麗,而較之長吉,覺有傖氣,此非大雅之作也?!?/p>

“飛卿”指的是唐朝詩人溫庭筠,“長吉”指的是李賀。溫庭筠寫詩效法李賀,其詩歌風格濃艷,具有李賀詩歌風格的特征。但翁方綱認為溫庭筠詩歌的濃麗與李賀相比較,只是外表華麗,氣格卻流于孱弱,導致傖俗不雅。

二、詩歌藝術(shù)手法的雅正

“劉賓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詞》。至于鋪陳排比,輒有傖俗之氣?!币肜斫馕谭骄V對劉禹錫的這一評論,我們還必須弄清楚“鋪陳排比”的含義。在《石洲詩話》卷一中,翁方綱論述到:“詩家之難,轉(zhuǎn)不難于妙悟,而實難于鋪陳終始,排比聲律,此非有兼人之力,萬夫之勇者,弗能當也?!薄颁侁惤K始”是指詩歌內(nèi)容的組織,“排比聲律”是指詩歌用韻,而這兩方面的成功開展必須依靠恰當?shù)乃囆g(shù)手法,因此,翁方綱在這里論述的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技巧問題。那么,“至于鋪陳排比,輒有傖俗之氣”是指劉禹錫所采用的藝術(shù)手法達不到雅正的要求。

三、詩風的雅正

翁方綱注重詩歌風格的雅正,尤其反對那種狂妄自大的詩風,這一點體現(xiàn)在對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批評之中。

“誠齋屢用轆轤進退格,實是可厭。至云:‘尤蕭范詩翁,此后誰當?shù)谝还?新拜南湖為上將,更牽白石作先鋒?!袊虃豳抵?,令人掩耳不欲聞?!?/p>

翁方綱認為楊萬里《進退格寄張功父姜堯章》一詩中的前四句把詩壇比作疆場,使用諸如“拜”、“牽”之類不雅的文字,使得詩歌充盈著“叫囂”之氣,導致詩風傖俚不雅,令人厭惡。

“石湖、誠齋,皆非高格。獨以同時筆墨,皆極酣恣,故遂得抗顏與放翁并稱。而誠齋較之石湖,更有敢做敢為之色,頤指氣使,似乎無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其實石湖雖只平淡,尚有近雅之處。不過體不高,神不遠耳。若誠齋以輕儇佻巧之音,作劍拔弩張之態(tài),閱至十首以外,輒令人厭不欲觀,此真詩家之魔障?!?/p>

通過對楊萬里與范成大(石湖)的比較,翁方綱認為范成大的詩作雖然平淡,但尚有雅正可言;而楊萬里的詩歌卻流露出一種叫囂、狂放之氣,不令人耐讀。在翁方綱看來,這種種狂放、狂妄自大的詩風,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忌。

四、選材的雅正

翁方綱對雅的重視,還表現(xiàn)一個方面,即他認為在編選詩歌集時,要注重選材的雅正。這一點很好理解,詩歌作品既然有雅、俗之分,那么詩歌選集固然要挑選那些雅正的詩作。在《石洲詩話》中,覃溪多次批評清代吳孟舉所編選的《宋詩鈔》,認為吳盂舉選材不夠雅正。

“逢源詩學韓、孟,肌理亦粗。而吳鈔乃謂其高遠過于安石。大抵吳鈔不避粗獷,不分雅俗,不擇淺深耳?!?/p>

“逢源”是宋朝詩人王令,王令的詩受韓愈、盂郊的影響較深。但是,在翁方綱看來,王令的藝術(shù)手法過于粗疏,達不到雅正的標準,而吳孟舉卻認為王令超過王安石,因此,翁方綱認為吳孟舉沒有嚴格按照雅正的標準編選《宋詩鈔》。

“顧秀野《元百家詩》,體裁潔凈,勝于吳孟舉《宋詩鈔》遠矣。猶嫌未盡審別雅俗耳。如關(guān)系史事,及可備考證者,自不應(yīng)概以文詞工拙相繩?!?/p>

第6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現(xiàn)將2012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試題中的詩歌鑒賞題作一橫向比較,從而把握高考命題特點,為以后的復(fù)習迎考提供參考依據(jù)和復(fù)習建議。

二、詩歌鑒賞題的分析與評價

(一)命題特點。

1,詩歌品類。古代詩歌本應(yīng)包括唐代以前的古詩、唐詩、宋詩、唐宋詞、元曲、元明清詩歌。對照2012年17套語文試卷可知,高考命題所選詩歌主要集中在唐宋時期的詩作(含詞),偶爾也選用金元詩歌,明清詩歌則輪流出現(xiàn),唐代以前的古詩以及元曲今年沒有選用(以前偶有選錄)。這是因為,在文學史上,人們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叫“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唐宋詩詞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繁盛與巔峰。

2.作者情況。高考選用的詩歌,其作者有的是大家熟悉的,有的是大家不大熟悉的,有的則是十分陌生的。從2012年高考所選18首詩歌(浙江卷是兩首詩)來看,張九齡、賈島、溫庭筠、楊萬里、秦觀、晏幾道、元好問等是大家熟知的作家,晁補之、李益、張耒、李綱等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作家,而修睦、金鑾、王寂、白珽、曹伯啟則是我們不熟悉的作家??傮w看來,熟悉的作家還是多一些。

3.題量分值。一般設(shè)2個小題,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四地試卷中設(shè)了3個小題。分值一般在8分左右,多的有17分(北京卷),少的只有6分(重慶卷和福建卷),廣東卷和浙江卷均為7分,全國課標卷和遼寧卷均為11分,江蘇卷則為10分。

4.詩歌內(nèi)容。高考命題選用的一般是中學生沒有接觸到的詩歌或者出現(xiàn)在課本、讀本中不被注意的地方,因此其內(nèi)容就顯得陌生而新鮮,這樣有利于高考的公平選拔。比如,溫庭筠的《夢江南·千萬恨》共有兩首,我們考生熟悉的是其第二首:“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苯Y(jié)果江蘇卷卻選了其第一首:“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p>

從2012年高考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遠懷人。如全國課標卷晏幾道的《思遠人》及江蘇卷溫庭筠的《夢江南》。

(2)傷春惜別。如江西卷秦觀的《江城子》及湖北卷賈島的《送鄒明府游靈武》。

(3)羈旅愁情。如山東卷晁補之的《吳松道中二首(其二)》及四川卷曹伯啟的《子規(guī)》。

(4)寄情山水。如安徽卷楊萬里的《最愛東山晴后雪》、遼寧卷張耒的《初見嵩山》。

(5)風物寫真。如廣東卷白埏的《余杭四月》及上海卷張九齡的《春江晚景》。

(6)托物寓意(借物寓理)。如全國大綱卷修睦的《落葉》、北京卷金鑾的《柳堤》、天津卷楊萬里的《野菊》、浙江卷錢翊的《未展芭蕉》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

(7)邊塞生活。如湖南卷李益的《度破訥沙(其二)》。

(8)閑適歸隱。如福建卷李綱的《望江南》。

5.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構(gòu)思上的巧妙使用。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shù)構(gòu)思,分析其本身的藝術(shù)效果,評價其對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以上所舉18首詩歌涉及的表達技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表達方式。這里主要包括描寫和抒情兩大類型;

①描寫。如全國大綱卷《落葉》第1小題涉及角度變化,北京卷《柳堤》第1小題涉及動靜結(jié)合,廣東卷《余杭四月》第1小題涉及色彩渲染,上海卷《春江晚景》涉及虛實相生,等等。

②抒情。如山東卷《吳松道中二首(其二)》的,融情于景,江蘇卷《夢江南》和遼寧卷《初見嵩山》的借景抒情,上海卷《春江晚景》的情景交融,天津卷《野菊》、浙江卷《未展芭蕉》和《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托物言志,天津卷《野菊》“花應(yīng)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的用典抒情,等等。

(2)表現(xiàn)手法。如全國大綱卷《落葉》中松立與葉落的對比,全國課標卷《思遠人》首句“紅葉黃花秋意晚”的渲染,湖南卷《度破訥沙(其二)》的映襯、四川卷《子規(guī)》的烘托,《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襯托與對比,福建卷《望江南》的襯托,等等。

(3)修辭手法。如全國大綱卷《落葉》中“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的擬人,重慶卷《鷓鴣天》中“曉云散去山腰瘦,宿雨來時水面肥”的比擬。北京卷《柳堤》中“雨香非燕促”及安徽卷《最愛東山晴后雪》中“軟紅光里涌銀山”的通感和比擬,湖北卷《送鄒明府游靈武》中“邊雪藏行徑”的擬人,江西卷《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的比喻和比擬,浙江卷《未展芭蕉》中“冷燭無煙綠蠟干,芳心猶卷,醫(yī)春寒”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中“愛惜芳心莫輕吐”的比喻和比擬,遼寧卷《初見嵩山》中“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的擬人,等等。

此外,2012年高考詩歌鑒賞題中,還有幾道涉及賞析語言的題目,屬于“煉字”型。如安徽卷《最愛東山晴后雪》賞析“軟紅光里涌銀山”中“軟”和“涌”二字的妙處,湖北卷《送鄒明府游靈武》對“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的“藏”和“透”二字作簡要賞析,四川卷《子規(guī)》賞析第二聯(lián)中的“空”字的韻味,等等。

6.亮點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比較鑒賞,二是探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

(1)比較鑒賞。這類題型是近年來高考古詩詞鑒賞題出現(xiàn)的一種新題型。這種考題,信息容量大,綜合檢測性強,能更準確地考查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2005年有4套高考試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遼寧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慶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遼寧卷),2008年有2套高考卷(湖南卷、廣東卷)……2011年的湖北卷將劉敞《登城》與蘇軾《望湖樓晚景》進行比較,2012年的江西卷比較秦觀《江城子》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與教材中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異同,2012年浙江卷則比較錢翊的《未展芭蕉》和元好問的《同兒輩賦未開海棠(其一)》的異同。

(2)探究。這是新課標考綱特意提出的一種能力層級,本是對文學類文本閱讀(小說、散文)的考查要求,近年來則移用到古代詩歌鑒賞題中。

如2012年全國課標卷《思遠人》第2小題:“就硯旋研墨”與“臨窗滴”有什么關(guān)系?“紅箋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又如2012年北京卷第2小題:這首詩運用了由景及理的寫法,這種寫法在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等詩中也有體現(xiàn)。任選上述詩歌中的一首,也可選取其他詩作,具體說明其中景和理的內(nèi)容,并分析景理之間的關(guān)系。(不少于150字)

再如2012年江西卷第2小題:詞中“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一句是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來,請比較兩者的異同。(從某種意義上講,江西卷的比較鑒賞也可看作是探究題)

(二)試題評價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古代詩歌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高考對詩歌的考查就是要引導廣大師生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從古代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以提高廣大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江西高考命題人甚至提出“回歸教材,回歸語文能力本位,導向讀書,豐富人文積淀”的命題思想,多年來一以貫之,堅持不懈。綜觀2012年全國17套題的詩歌鑒賞題目,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導向是十分明顯的。所命試題也涵蓋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方方面面,考點分布均勻,題目難易適中,答案簡明規(guī)范,題量和分值較為合理。而比較鑒賞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則是近年來詩歌鑒賞題的一大亮點,與新課標的要求十分吻合,應(yīng)引起廣大師生的密切注意。

盡管命題人的初衷是要考生“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但考生的實際閱讀鑒賞水平還是比較低。以2012年江西卷為例,第(1)小題全省平均分為1.98分,第(2)小題全省平均分為1.67分,累加起來平均只有3.65分??梢?,我們的古代詩歌教學依然任重而道遠。

第7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誰家二月煮新絲,一江黃鯽應(yīng)不識。

明日倘或桃李曉,莫問老梅知不知。

《詠柳》(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題望苑驛》 (唐代)溫庭筠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景陽寒井人難到,長樂晨鐘鳥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樹名從此號相思。

分明十二樓前月,不向西陵照盛姬。

《涼州詞》(唐代)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越調(diào)】天凈沙·春(元代)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diào)】天凈沙·春(當代)徐書信

青竿翠柳楊花,古槐幽徑誰家?

第8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關(guān)鍵詞:韋莊;詞;情的積淀

韋莊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文人,詩詞創(chuàng)作都很杰出,然正史無傳。關(guān)于韋莊研究的基礎(chǔ)性工作已經(jīng)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其作品校注本、研究專著、年譜均已面世,且版本較多。

韋莊以六十六歲入蜀為分水嶺,入蜀前以詩歌創(chuàng)作為主,入蜀后以詞創(chuàng)作為主。從韋莊的詩歌中可以大致窺見他入蜀前的社會現(xiàn)狀和他自己的生活軌跡:少年時無拘無束,中年時顛沛流離,目睹了殘酷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為了求食求仕,漂泊于大江南北。而韋莊的詞和“花間鼻祖”溫庭筠的詞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在內(nèi)容大多寫男女相思、離愁別恨、留連光景。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chuàng)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于個性情感的抒發(fā)。

中國文學自古就有注重抒情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集中體現(xiàn)在詩歌創(chuàng)作當中。中國的詩歌從一開始就和音樂有不解之緣。溫庭筠的伶工之詞是詩和樂的再度結(jié)合,它的代言體式、應(yīng)歌娛人、樂主詞從的地位,使得詞的主體抒情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詞中最初的情感是一種不具有個性特色的類型化、普泛化的情感,并以此奠定了“詩言志,詞言情”的傳統(tǒng),其中的“情”專指男女。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這是說溫庭筠的詞美在辭旬;韋莊詞美入內(nèi)里,情真意切,筆力也從溫婉中有所擺脫:李煜的詞已達出神入化之境??梢婍f莊的詞中已經(jīng)不是單純描寫男女,也不是單純?yōu)榱藠寿e遣興,他的詞中比較鮮明地表達個人的情感。王國維又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逼鋵?,在李煜之前,韋莊的詞中已經(jīng)開始抒發(fā)文人士大夫的個人情感,他將身之所遇,目之所及,心之所感一并付之于情,將飄零之苦,亂離之思,思鄉(xiāng)之情,抒之于詞,從而使詞在一定程度上能像詩那樣成為抒發(fā)士大夫的主觀情志。韋莊詞中的個性化情感,除了抒發(fā)男女之情之外,還有身世之感、鄉(xiāng)關(guān)之思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生的思考。唐末五代動蕩的社會現(xiàn)狀,大半生貧困潦倒、顛沛流離的生活經(jīng)歷,為韋詞提供了豐厚的情感積淀。

七十五歲的生命長度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已經(jīng)很長了。韋莊有長壽的福氣,但是沒有享福的運氣。終其一生,韋莊有五分之四的時間是處在困頓窘迫、顛沛流離的狀態(tài)。他出生于沒落的世族,少年時居長安、下兩地,“孤貧力學,才敏過人”;“疏狂不拘小節(jié)”,也有過“昔為童稚不知愁”(《途次逢李氏兄弟感舊》)的無憂生活。但是這無拘無束的少年時代一結(jié)束,他便迎來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坎坷困頓。黃巢之亂,韋莊離開了家鄉(xiāng)長安,為了求食求仕,開始了十幾年流離顛沛的生活,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陜西、河南、山西、安徽、潤州、東陽,衢州、江西、湖南、湖北,輾轉(zhuǎn)飄零,顛躓困頓。盡管如此,在其艱辛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中,韋莊始終未泯經(jīng)世濟時之志。他以志匡堯舜自許:“莫怪苦吟鞭拂地,有誰傾蓋待王孫”,“平生志業(yè)匡堯舜,又擬滄浪學釣翁”,“大盜不將爐冶去,有心重筑太平基”,“閑動暮雨騎牛去,肯問中興社稷臣”,表達出平定戰(zhàn)亂,中興唐室的志向。然而,韋莊雖然志懷遠大,但是家道中落,“要路無媒”,屢試不第。晚年及第,又逢國亂,最終留仕西蜀。他的一生,雖志在功名,但是除晚年短暫的顯達之外,并沒有特別建樹。唐末五代的亂世,讓韋莊萌生了濟世的情懷,但是這種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又注定了他的理想抱負不可能實現(xiàn),這樣的矛盾就使得憂時傷亂成為其詩歌的重要題材。其弟韋藹《浣花集序》說他“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螂x群軫慮,或反袂興悲?!表f莊從一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出發(fā),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社會的動蕩現(xiàn)實。他還特別崇拜杜甫,六十七歲時,于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其作品集名為《浣花集》,其序日:“辛酉明年,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雖蕪?fù)兑丫?,而柱砥猶存。因命芟夷結(jié)茅為一室,蓋欲思其人而成其處,非敢廣其基構(gòu)耳”,臨終前還念念不忘杜甫的詩篇。韋莊如此鐘情杜甫,是因為杜甫感時憂世的沉郁氣質(zhì)和憂國憂民的政治情懷對他有重要影響,他也渴望能成為杜甫那樣的圣人。

韋莊大半生飄零坎坷,多在其詩中直接地抒發(fā)個人情感。入蜀以后,韋莊迎來了短暫的顯達時期,這期間生活安定富足。生活的變化引起了心態(tài)的變化,韋莊的創(chuàng)作重心也由前期大量創(chuàng)作“言志”的詩轉(zhuǎn)向創(chuàng)作應(yīng)歌娛人的詞。由于詞婉的本質(zhì)特征,加上詞最初的娛賓遣興的功能,韋莊的詞難免要寫男女之情。然而,生命的痕跡是不能被磨滅的。生逢亂世的切膚之痛和深厚的情感積淀,又讓韋莊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不知不覺地融入了詩“言志”的因子,這就使韋詞具有了個性化的情感表現(xiàn)。他雖然在蜀國位極人臣,但還是常以“杜陵歸客”自居,加上大半生流寓他鄉(xiāng),所以念念不忘故鄉(xiāng)。《歸國遙》(一)這樣寫道:

春欲暮,滿地落花紅帶雨。惆悵玉籠鸚鵡,單棲無伴侶。南望去程何許?問花花不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p>

他在這里抒發(fā)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孤獨之感、對故鄉(xiāng)故國的思念以及欲歸歸不得的怨恨之情。緊接著《歸國遙》(二)又寫道:

金翡翠,為我南飛傳我意:罨畫橋邊春水,幾年花下醉?別后只知相愧,淚珠難遠寄。羅幕繡幃鴛被,舊歡如夢里。

第9篇:溫庭筠的詩范文

佳作集錦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品茗共賞

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描繪了一幅初春早行圖,抒發(fā)了在外的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的核心在于渲染晨行之“早”,但是通篇卻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早”字。詩人巧妙地通過“雞聲” “茅店” “月” “人跡” “板橋” “霜”,這六個富有“早行”意象的名詞,構(gòu)筑了天尚未明、春寒料峭時旅人獨自出行的冷寂的意境。這種名詞組合的詩歌手法叫作“列錦”。不過這不僅不影響情感的傳達,反而能使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景況:破曉雞鳴、東方未明時分,山月未落而灑下清幽月光;早春地面仍被薄霜覆蓋,旅人拉著馬匹搖晃著鈴鐺走過吱呀呀的板橋,踏碾過霜痕,留下淡淡的蹤跡綿延向遠方。

頸聯(lián)的描寫繼續(xù)強化了“孤”和“早”的意境。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積壓在地面,車馬走過沙沙作響,沒有人煙。然而此時,枳樹的白花已經(jīng)開放。因為天還沒有大亮,驛墻旁邊的白色枳花就比較顯眼,所以詩人用了 “明”字來凸顯“早行”所見。

作者極力寫早行,那么他匆忙出行歸向何處?原來是令他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杜陵。昨夜一夢,詩人夢回杜陵,夢中“鳧雁滿回塘”,春天到來,春江水暖,大雁都撲簌著翅膀飛回來了,在池塘中戲水。大雁歸來與自己尚在漂泊的境況,溫暖的夢境與現(xiàn)實的孤冷形成鮮明對比,讓古今萬千旅人讀來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