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

第1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案例分析;圓柱

“圓柱和圓錐認識”是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內容,在本課學習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一些基本知識,而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圓柱和圓錐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感知上,并沒有對其深入的探索,當遇到與此相關的實際應用的時候很少能用數學知識去解決,也缺乏數學求證的嚴謹性。本文就以“圓柱和圓錐”教學為例,試談如何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運用學生生活實際,引起學生的需求矛盾,讓學生在數學中感知生活運用,在生活運用中感受數學的存在,提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本文通過圓柱和圓錐認識教學中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案例一:“圓柱的認識”教學

1.游戲引入

基于學生對已認識到圖形基礎上,我設計如下游戲: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平面和立體圖形(長方形/體、正方形/體、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放進一個布袋子,然后讓個學生任意摸一個袋子里的圖形,并通過觸摸說一說所摸到的圖形的特征,讓其他的學生根據這個學生的描述進行猜測此圖形的名稱,比比哪個組回答得又快、又準確,在競爭的游戲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思考問題。

分析:通過游戲讓學生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回憶和復習,也使學生對各種圖形知識進行了一次整體的認識和感知,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這也為接下來圓柱的認識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特征”這一含義有了認知,為接下來的這個立體圖形的特征認識做好引入。而這正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活動中感知二者的特征。

2.引入圓柱特征,通過展示、觸摸感知

3.組織學生說一說、做一做,得出圓柱的特征

剛才已經讓學生觸摸并感知了圓柱的特征,接下來就組織學生對自己的感知進行說一說,加強課堂交流

生1:圓柱上下粗細是一樣的。

生2:圓柱的上下面都是由圓形構成的(通過這個學生的分析,教師適時的引出底面的概念)。

生3:圓柱容易滾動(通過此特點引出側面概念,讓學生分析下側面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面)。

師:教師展示一張長方形的紙,通過彎曲變成一個柱形引導學生發(fā)現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組織學生動手做一做進行驗證,互相交流活動體會。

(1)圓柱的兩個底面是什么關系。

(2)圓柱的兩個底面直徑是否一樣。

(3)圓柱的兩個底面周長是否一樣。

教師總結:只要兩個圓的半徑、直徑、周長中的一個方面相等,就說明他們之間的其他方面都相等,也就是完全相同。

分析:圓柱在生活中的存在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這些生活化的材料是學生學習圓柱的良好素材,而對圓柱的認識教學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怎么樣用數學的眼光去研究圓柱,通過實際觀察、動手,讓學生用數學研究方法去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得出科學的結論。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通過說一說、做一做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通過教學活動提搞學生數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這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深入研究圓柱的特征

5.圓柱高的認識

分析:通過學習方法的遷移,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發(fā)現圓錐的特征,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比探究,相應的也就有利于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進行主動遷移,能夠運用數學的方法去探究生后中的問題。

通過上述兩則案例的分析,主要體現了“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教學中能夠關注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并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能夠把數學遷移到生活中,如課堂中讓個學生說一說、摸一摸等活動。在上述圓柱與圓錐的認識教學中,適時地引入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探究,很大程度上輔助了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教師能在教學中恰當地引入生活素材,以生活素材豐富學生的表象,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數學,感受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參考文獻:

[1]夏文成.圓柱的認識教學設計與說明[J].教學與管理, 2008(8).

第2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一、 巧選材:在熟悉的地方發(fā)現風景

怎樣走出習作教學的困境,讓學生自由表達,樂于表達?這是語文教師必須跨越的一道坎。我想,此時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伙伴”的作用,引導同學們在“熟悉的地方”發(fā)現不一樣的“風景”。

前不久,我們班寫《我的新同學》這篇習作。在指導選材時,我們設計了“材料大市場”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們盡情展示自己選擇的習作材料。但是在交流選材時,不少學生選擇的“人云亦云”的材料,比如,幫助同學、刻苦學習等不新鮮的材料。于是,我讓學生做一做游戲——“習作材料腦筋急轉彎”。讓他們進行逆向思維——講一講同學的“缺點”。學生們記憶的閥門被打開了,平時生活中鮮活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喜歡聽課插嘴的同學,上課愛打瞌睡的同學,做作業(yè)粗心大意的同學,課間喜歡惡作劇的同學,愛向班主任告密的“特務”……為了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路,我又讓他們接著做“四面開花”的小游戲,讓他們進行發(fā)散思維練習。我在黑板上寫下“外號”兩個字,接著問他們: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哪個同學?同學們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有的想到 “三好”同學(愛睡、愛玩、愛吃),有的想到了一些“標點符號”,有的想到班中的“懶羊羊”,有的則想到班級的“黑臉包公”……就這樣,我與學生們暢快地分享著,愉快地交流著。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課堂也充溢著歡樂的氣氛。

二、 巧立意:橫看成嶺側成峰

當然,我們所提倡的“伙伴”并不是簡單的“告訴”,而需要教師努力去追求“打開”的藝術:努力打開另一扇窗,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fā)現,去體驗。

本學期,我指導學生們寫一寫“發(fā)生在班級里的一件事”前,又和他們做了一次游戲:聊一聊,可以從哪些角度來確定本次習作的主題呢?他們各抒己見,從多個角度談自己的立意,很多內容富有新意,讓大家耳目一新:有的從環(huán)保的角度講了班長帶領大家設計宣傳牌,號召大家愛護校園草坪的事;有的從同學關系角度切入,說了自己用臭蟲捉弄女同學的事;有的談了中午班主任老師不在,教室里“鬧翻天”的趣事;有的選擇有趣課堂這個角度,講述課堂上一件件有趣的事情;有的則回憶了兒童節(jié)游戲活動的精彩瞬間……

同樣的習作話題,教師和學生們的腦筋轉了一個彎,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在這個過程中,習作變成了“游戲”,教師則成了學生們的“伙伴”,是和學生們一起閱讀學生的習作時的“思想動態(tài)”:當他們的見解“獨具匠心”,教師就毫不吝嗇地加以鼓勵;當他們思維凝滯不前時,教師則在一旁“指點迷津”;當學生的見解需要提升時,教師則要“雪中送炭”。

三、 巧構思:不拘一格見真功

指導構思時,作為“伙伴”,我們要發(fā)揮教師“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引導學生用全新的視角去詮釋,想方設法“包裝”自己的習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靜靜”地傾聽,簡明扼要地點評,以及對重點進行凸顯和提醒,更需要教師起導航與矯正的作用。

本學期,我們班在寫“我的媽媽”這篇習作時,我又在班級中進行“金點子創(chuàng)意大賽”評選活動。學生們針對“怎樣寫可以讓讀者眼前一亮?”進行討論交流,他們紛紛開動腦筋,使出了自己的“妙招”和“絕招”:有的同學說準備用書信的形式來寫,在信中寫一寫深夜媽媽在電腦上瘋狂“偷菜”,寫出媽媽的“貪玩”,并寫出自己的建議,希望媽媽嚴于律己;有的同學準備寫日常生活中的幾個“特寫鏡頭”,寫媽媽與臉上的痘痘進行“戰(zhàn)斗”的趣事;有的則準備給媽媽寫一份“評語”,通過“寫評語”的方式表現媽媽的優(yōu)點;有的同學準備用“家庭四大新聞”的形式來寫,寫出媽媽對家庭的貢獻……

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看起來進行了“金點子”的評比,實質上是舉重若輕,在“穿針引線”,跟學生一起進行習作寫法的交流與探討,他們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提升了寫作的水平。

四、 巧評改:思維碰撞顯精彩

學生習作中的“亮點”猶如嬌艷的花朵,需要真心的呵護,真誠的贊美,對于他們習作中的不足,則需要教師用巧妙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提醒,這樣才有利于習作水平的提高。在習作教學中,我們開展了“聊天式習作評點”。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精彩的習作或片段,其他同學從習作題目的選擇、材料安排、語言運用等多個方面進行點評。學生們可以抓住文中的亮點與不足之處,即興發(fā)言點評。在點評過程中,可以真心地表達贊美,可以即興采訪同學,也可以現場求助教師。作為“伙伴”的教師,參與其中,時而靜靜旁觀,時而推波助瀾,時而理性引導,讓他們在點評過程中有所得,有所悟。

當然,習作的“伙伴”并不僅僅是教師,爸爸媽媽、小伙伴,甚至網友都可以成為學生習作的“伙伴”。為了讓同學們的習作有更多的讀者,為了讓更多的“伙伴”參與他們的習作,我還在班級中采用“發(fā)帖點評”的教學策略。

第3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一、要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南,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堅決貫徹,努力開創(chuàng)我地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關心下一代工作,肩負著“急黨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的使命,我們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對關工委工作的認識。從我們調查所掌握的情況看,35歲以下的小青年在農村已經幾乎看不到,流入城鎮(zhèn)與企業(yè)的高達90%以上,仍舊留居農村的青壯年大都從事專業(yè)生產或成為種植大戶。這一重大變化直接涉及到農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如何開展。關工委和老同志,要在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密切聯系關心下一代工作實際,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增強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真思謀工作,努力把關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到全局工作中去。要在廣大青少年中切實加強中國夢宣傳教育,普遍開展“中國夢、我的夢”、“老少共筑中國夢”等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有效地推進“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加大宣傳先進典型和先進模范人物的力度,營造學習英模、崇尚典型、弘揚正氣、傳遞正能量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牢固樹立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努力把關工委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要繼續(xù)抓好普法教育。過去的一年,全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普法教育活動,聲勢大、范圍廣、要求嚴、力度硬,認閱了資料、下發(fā)了作業(yè)題與考卷、進行了比賽和考試,特別是中小學生做到了班班、人人參加。通過大量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年要繼續(xù)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幫扶活動,努力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去年,村已申報了“零犯罪村”、中學已申報了“零犯罪學校”,等待檢查驗收與授牌。各村、中小學、各企業(yè)的關工委要進一步做好青少年的普法與安全教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促使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

三、要促進企業(yè)關工委工作規(guī)范化。近兩年來,民營企業(yè)關工委工作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全國關工委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了全國民營企業(yè)關工委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安徽省關工委也把加強民營企業(yè)關工委建設列入工作要求,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著力推進;市也于2013年8月連發(fā)兩份文件,成立了市民營企業(yè)關心下一代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民營企業(yè)關工委工作意見》;我們街道關工委從2009年起開始組建企業(yè)關工委,分三批共建立了10個,“情況材料”先后在省《關工通訊》上刊登、在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大會上作了發(fā)言、在全市關工委主任會議上作了交流,并于2013年底,為各企業(yè)關工委發(fā)了統(tǒng)一做的門牌、“宣傳欄”表樣、企業(yè)關工委資料手冊。新的一年里,各企業(yè)關工委要根據上級要求、結合本企業(yè)實際,妥善安排好關工委工作,做到組織上健全、工作有人抓、場地有布置、活動有計劃、干事有記錄,要開展青年職工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和業(yè)務技能培訓,積極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激勵他們立足本職做貢獻,要投入助學幫困、匯報社會活動,要爭先創(chuàng)優(yōu)《五好關工委》工作??傊?,使已經組建的民營企業(yè)關工委達到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制度化。

四、要抓好“家長學校”工作。關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方面。家長的一切,對孩子至關重要,所以要辦好“家長學校”。市關工委曾于2012年8月發(fā)了文件《寧關工[2012]22號》,對全市家長學校管理作了規(guī)定。特別是中小學要高度重視,舉辦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國家規(guī)定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要納入學校整體工作計劃和職責范圍,列入工作日程。關工委、婦聯、共青團等組織要給予協助與配合。各村雖沒有學校,但有孩子,也要由村兩委負責辦好家長學校。經過努力,逐步使家長學校的舉辦達到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系列化、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管理規(guī)范化的目標要求。各關工委要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緊密結合,更好地讓青少年健康成長。

第4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關鍵詞】農村學校 小學數學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A-0106-02

當前的農村學校,學生普遍存在三個特點:學習基礎差、思維能力差、不喜歡思考問題。同時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也存在資源不同、生源不同、師資不同等現狀。如果照搬城市學校的教學模式必定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此,農村教師必須探索出適合農村學校的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就如何打造農村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談三點看法。

一、領悟高效教學內涵,轉變課堂角色

筆者認為高效教學法是讓學生在課堂四十分鐘內,利用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自主思考與動手,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而教師在其中充當著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教師只需要助學、評學、督學,明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來當“小老師”,真正做到轉變課堂角色。

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預習后,指定一個學生到前臺講課。該生先把表面積的概念解釋一遍,接著把自己組裝好的圓柱拆分,變成了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然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最后總結得出只要把兩個圓的面積加上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教師只需在課堂末尾讓學生明確每個步驟是計算什么,用到什么條件,提醒學生計算中易出現的錯誤即可。這種讓學生當老師的轉變課堂角色的形式,創(chuàng)建出一個開放、民主、互動的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舞臺、一個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精心備課,制作多樣化學案

要使課堂教學更高效,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案的多樣化影響著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擺脫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呆板、枯燥的學案材料,精心制作形式豐富、內容生動、題材新穎的學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趣味性教學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特點,制作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學案,讓農村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性,拉近與數學的距離,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筆者讓全班學生動手做一個實驗:分別把各自手里的三個三角形(銳角、鈍角、直角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再分別把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在一起,然后用幽默的語言激勵學生:看誰最先發(fā)現其中的“奧秘”;看誰能爭取到向大家作“實驗成功的報告”的機會。這時,學生心中激起了思考的漣漪,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發(fā)言爭先恐后。還有的學生通過把正方形的紙沿對角線對折,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因為正方形內角和是360°,所以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顯然,不但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性質有了感性認識,而且教師對這一性質的講解也已到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最佳時刻。

(二)實踐性教學

學案的設計不應只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和鞏固上,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學會活用知識。因此,教師要設計實踐型的學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量一量、做一做、寫一寫,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使之在學習中實現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

實踐性教學主要有:①動手操作。如:在復習六年級下冊《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一課時,筆者設計學案:用一根長20米的繩子圍一個圈,最大能圍多少平方米?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在生活中思考、發(fā)現數學,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知識的作用。如:調查家里近兩個月的用水、用電情況,整理和分析調查得到的信息,從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合理建議。③研究總結。鼓勵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發(fā)現的數學問題記錄下來,提供給學生用數學語言或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機會,如寫數學日記、小論文、辦數學手抄報、說數學小故事等。

(三)拓展性教學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備課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中,還應延伸至課后,讓學生在獲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數學知識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延伸型教案的設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潛在知識,結合學生的課余生活的實際情況,恰當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精心準備。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利息、利率》有關知識后,教師讓學生課后到各銀行了解國家規(guī)定的年利率情況,儲蓄中有哪些種類可以不用繳納利息稅,提前支取或延期支取的利息計算情況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還補充了所學知識,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三、組建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共同進步

由于生活閱歷、興趣愛好、思維特點等方面的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在農村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他們的可塑性也更強。組建學習小組這一教學措施的實施是根據當前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差異性特點而開展的,可以讓農村學生各顯所長、相互監(jiān)督、共同進步,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在具體的組建工作中,教師首先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特點、性格愛好、思維習慣等差異,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優(yōu)化組內成員,務必做到能取長補短。其次,組內要推選出小組長,主要負所有組員的學習狀態(tài)、討論內容、問題反饋及與其他組的交流溝通,由于其角色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對各組長進行定期的考核,有效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最后,在具體的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分配任務時也要考慮任務難度,明確分工,采取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相結合,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在小組討論中要重視組員之間的合作交流,防止出現部分組員鉆空子、看熱鬧的現象,并且各小組互相檢查、互相督促,達成共同進步的目的。

第5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一、優(yōu)化校園氛圍,體驗國學

富有文化底蘊的校園環(huán)境,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心靈、激發(fā)靈感、啟迪智慧。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學校著重彰顯國學經典,多元的視覺與心理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1.百米古詩詞長廊。中華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夠激發(fā)學生傳承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開拓創(chuàng)新獲得成功的情感。充分挖掘學校圍墻平面資源,以底蘊厚重、持久耐用的黑色大理石為原材料,采用了便于學生閱讀的楷、宋、隸、行四種書寫體進行刻制。學校領導和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嘗試雕刻,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建起了百米中華詩詞長廊。精選了小學生必背古詩文中46首,其中五言詩30首,七言詩16首。清晨和課間,學生駐足詩詞前朗讀、欣賞,“潤物細無聲”,激發(fā)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的興趣。

2.國學經典走廊。為引領學生走進國學經典文化,感悟華夏文脈,學校根據各樓層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以儒家學派為主,選取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四書五經”為重點內容,每樓層一個主題,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對國學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一樓設計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的《三字經》《弟子規(guī)》兩個蒙學內容。二樓主題是早期儒家最具代表性的“四書”,基于“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認知考慮,讓學生從小就能觸摸到國學文化的精髓,為他們今后成長做好鋪墊。三樓主題是儒家的“五經”,精選了適合學生閱讀的經典名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濡染學生踐行忠信、義理。四樓設計了諸子百家的經典名著,以名片、名言的形式一一做以介紹,實現了文化經典與視覺空間藝術的有機結合。

3.“國學園地”宣傳板。為營造更為濃厚的國學經典誦讀氛圍,學校成立了“國學園地”板報宣傳小組,組織設計了圖文并茂、生動豐富的華夏文明、經典誦讀、筆墨春秋、國粹天空四個板塊,每月一期展示在一樓最為顯著的位置?!皣鴮W園地”的開辟,使學生在上下樓舉手投足間,了解國學經典的基本知識和深厚哲理,收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4.國學經典閱讀專欄。為了弘揚國學經典,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激勵學生閱讀,各個班級開辟了“國學經典閱讀專欄”。一至五年級的學生根據年段學習誦讀的不同內容,或抄寫唐詩宋詞、“四書五經”名句,或給古詩詞配畫,或自編經典詩文手抄報……雖然學生的筆墨稚嫩,但主題鮮明,構思精巧,色彩鮮艷,充分地展現了他們在國學經典教育學習中的收獲。鍛煉了學生抄寫、材料收集、排版、美工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二、優(yōu)化閱讀途徑,感悟國學

依據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學校構建了國學誦讀校本課、經典晨讀、課前誦讀、自主誦讀四個基本閱讀途徑,感悟高尚的民族精神和做人的道理,在情感升華的過程中傳承國學。

1.國學經典誦讀校本課。學校在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開發(fā)了適合本校特點的國學經典校本課程。選拔有一定編輯能力和國學素養(yǎng)的教師組成編委會,制定了國學經典誦讀本課程開發(fā)方案,開發(fā)了一至五年級5本國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每個年級的經典誦讀內容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古詩部分,收集了本年級教材以外的又與教材相關聯的經典詩詞;二是經典誦讀部分,按照各年級學生的需求及循序漸進的教育規(guī)律,分別安排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四書”“五經”《陋室銘》《少年中國說》等國學經典誦讀篇目。每一冊分上、下兩學期,古詩和國學經典各為15課,共30學時內容。各冊讀本主要由課題、古詩文、 注釋、譯文和賞析、背景幾個板塊組成。國學經典誦讀讀本由各年級語文教師任課,并納入課表和教學常規(guī)管理。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誦讀、探究、交流,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2.國學經典晨讀。學校安排每周一至周五早7:10-7:30的晨讀,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由班主任和學生“小老師”組織進行國學經典誦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yōu)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讀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配樂吟誦,學生自主選擇。經過實踐,學生的記憶能力顯著提升,國學經典的積累量大幅度提高。優(yōu)美的節(jié)律、豐富的經典文化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晨讀中的“古詩配畫交流”更是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3.課前誦讀。即在課前候課的時間里,學生有組織地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和表演。候課時間較短,因此主要內容為古詩詞。日?;恼b讀活動強化了學生的記憶,通過“熟知、想象、升華”這一感悟過程,汲取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健全人格。

4.自主誦讀。學校建立電子圖書網絡系統(tǒng),實現“國學圖書班班通”,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查閱。30個教學班均設立了圖書角。容納了學校集中配備、自編國學欣賞、學生自備交流三方面的圖書。讓國學讀物走近學生身邊,拓寬經典閱讀范圍,增厚學生國學知識的積淀。每每課間都會看到這樣一幕:幾個學生圍在一起,埋頭看同一本書;有的學生被一些段落的精彩描寫打動了,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其他學生慢慢圍上去聆聽、討論,有的學生將自己所學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深刻地感悟在點點滴滴中生成,促進了個體感悟到整體感悟拓展。

三、優(yōu)化活動延伸,傳承國學

1.國學文化節(jié)。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國學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國學經典誦讀展示、經典古詩文歌曲表演、古詩配畫比賽、古典詩詞書法展覽、國學經典專欄評比、國學經典手抄報評選、古詩詞知識競賽等活動。以賽激趣,以賽促讀?;顒又袑W生誦國學、唱國學、書國學、畫國學,多姿多彩的活動給學生帶來的是精神的洗禮、靈魂的超越、人性的回歸和情感的升華。

2.國學廣播。學校創(chuàng)辦“國韻馨香”校園國學廣播站。為學生構建傳承國學體驗交流平臺。開辟了“古詩仿寫”“閱讀心得”“我說詩文”“經典故事”“經典歌曲”專欄。全校學生可以自主地把自己閱讀國學的成果以自己喜歡方式在廣播中分享給全校學生,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熱情,傳承了民族優(yōu)秀文化。

3.國學大學堂。為進一步拓寬國學教育渠道,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在學生心中生根,逐步實現知識學問的積累、文化品位提升、道德品質的提高。學校開設“國學大學堂”。選拔了6位具有較高國學修養(yǎng)、對國學教育認識深刻、富有工作熱情的教師組建了國學講師團。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內容,圍繞“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采用適合小學生特點的講解、互動交流、觀看視頻故事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授課,兩周一課時,為國學傳承、學生成長構建新的平臺。

4.特色學習活動。根據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拓展國學教育,對學生全面健康和諧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成立了中國畫、書法、對聯、茶藝、乒乓球、傳統(tǒng)禮儀、中華詩意、武術等學習小組。選派有專業(yè)素質、有專業(yè)特長,具有任課能力和經驗的教師擔任輔導教師。全校學生打破年級制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基礎,自主選擇課程參加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自主學習國學的空間得以拓展。

四、優(yōu)化生活實踐,和諧成長

第6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關鍵詞:展示;魅力;激發(fā);興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一年級的學生初次跨入小學,他們對學校、教師充滿了好奇心。興趣是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勇于探索的巨大內驅力。我為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導課時精心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他們置身于數學生活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盡快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做到事半功倍。小學數學的內容大多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一點,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體會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yǎng)他們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比如在教學“青蛙吃害蟲”時,可先播放動畫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誰的好朋友?接著在多媒體屏幕上讓大青蛙吃56只害蟲,小青蛙吃30只害蟲。這個導入的設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讓學生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鋪墊。通過生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也感到要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處處要用到數學知識。

二、動手操作,感悟知識

數學知識比較靈活,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引導他們動手擺一擺、拼一拼、數一數、分一分、畫一畫、摸一摸,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在操作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去。

比如在教學“有趣的圖形”時,為了讓學生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可以啟發(fā)學生說說教室中哪些物體屬于什么圖形,讓學生對要學的圖形有所感知,然后讓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充分認識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再進一步利用各種圖形組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可拼成2008年的運動員、圣誕樹、小魚、房子……這樣,發(fā)展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又如在教學“發(fā)新書”時,讓學生想一想,女生2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29+18( )人,怎樣計算?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小棒、撥計數器等,自己解答,從而采用最適合的方法來計算。有的學生說:“20+10=30,9+8=17,30+17=47”;有的學生“29+10=39,39+8=47”;有的學生說:“30+18=48,48-1=47”;還有一位學生說:“用豎式來計算?!笨梢妱邮植僮饔欣趯W生思維的靈活,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學知識,體現了學法的多樣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fā)展個性。

三、小組合作,獲取知識

在數學課堂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同桌討論,小組討論,相互評價,相互啟發(fā),結成學生共同體。這樣做,有利于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如在教學“購物”時,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組長當售貨員,其他三名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人民幣(課本后的彩圖)購買自己想買的文具。讓學生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買的?學生分組反饋(1)生1:我買了一本2角錢的練習本;生2:我買了一把8角錢的尺子;生3:我買了一支鋼筆,正好一元錢。(2)生1:我買了一個6元5角的文具盒;生2:我買了一枝5角錢的鉛筆;生3:我買了一塊1角錢的橡皮……這樣,在教學中可以多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人人練說的基礎上,同桌互說,小組進行交流,從而提高訓練效益。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處理教材,聯系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課堂中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在教學“買文具”中,請學生當售貨員,老師拿一張5元的人民幣去買一支鋼筆,售貨員沒有零錢找給老師,由此創(chuàng)設一個需要兌換人民幣的情境,然后讓售貨員自己去想辦法。經過交流后,5元能換5張1元,2元能換2張1元,5角能換5張1角,售貨員就能把錢找還給老師。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突出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認識人民幣,解決了實際問題,從而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第7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一、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的興趣

1、因時因地,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課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科學課與他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聯系,發(fā)揮孩子們豐厚的感性認識,讓他們認識到原來平時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和科學有關,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水,生活中隨處可見、隨處可得,蘇教版三年級的《水》這一單元也可以充分讓學生活動,如做一做表面張力的實驗,讓學生往裝滿水的杯子里輕放回形針,看看能放多少個。用紅色和藍色的水養(yǎng)幾朵花,體驗水的毛細現象。學生發(fā)現水的這些神奇現象就能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再例如根據時令季節(jié)的不同,可以改變教科書中的有關教學內容的順序,蘇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養(yǎng)蠶》,由于剛開學沒多長時間氣溫還是比較低的,不適合養(yǎng)蠶,待條件合適的時候再一起學習。

2、就地取材,豐富學生的科學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學校里有很多的實驗器材,但是我們可以就地取材,配合相關教學內容,發(fā)動學生自己制作學具。例如《奇妙的聲音王國》這一單元時,可以讓學生利用紙杯、棉線等材料做土電話,來充分認識與聲音有關的知識,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教學規(guī)范化、現代化的優(yōu)化運行,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

二、打造高效課堂,提升科學素養(yǎng)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甚至能使學生感到意外的情境,就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并產生積極探究的欲望,學生有了疑問,他才會有探究下去的欲望,從而激活探究的思維。

2、開展活動發(fā)現問題,促進探究的欲望。比如四年級下冊的《擺的研究》,在課的開始時為每組隨機準備一個鐵架臺、幾個不同重量的鉤碼和幾根不同長度的線,一個秒表。讓學生先觀察這些材料,然后做一個擺,讓這個擺自由擺動15秒時間。當學生發(fā)現每個擺的擺動次數不一樣時,自然就聯想到各組實驗材料的不同,于是就提出了 “擺的快慢與什么條件有關?”的科學問題。學生積極參與并經歷由“現象研究”到“問題提出”的過程,使每個學生不僅有深刻的體驗,而且都順其自然地卷入到問題情境中去。很快,學生就得出了“擺的快慢可能與擺錘的重量、擺繩長度、擺角大小有關。”的猜測,并積極地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可見讓學生“動手”和“動腦”相結合,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注重思考事實證據和科學結論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學習建立科學模型,由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質疑反思的科學思維習慣。

3、研討交流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研究的意識。由于學生通過對材料動手實踐充分探究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對探究的問題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這時教師要及時抓住機會,指導學生進行研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見解,大膽講出探究過程中的發(fā)現。雖然,學生的認識可能還處在復合思維甚至混合思維的階段,可能會把許多不相關的事物當成因果關系,產生片面認識甚至錯誤的想法,但是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矛盾挑起學生爭論,讓一些核心的問題在學生的爭辯中顯露出來。從而找出其中的真理。

如《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學生在研討時出現了這樣的爭議:有的學生認為聲音是由兩個物體撞擊產生的,有的學生認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也有的學生認為是受到了力的作用等。此時,教師不要立刻下判斷,而要用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如:鼓槌敲打鼓面時,放在鼓面上的小泡沫球什么表現?當你不再敲它時,還有聲音嗎?這時鼓面是否還在振動?說明什么?大家用手摸自己的喉部,試著發(fā)出聲音——停止發(fā)聲!發(fā)生時有什么感覺?不發(fā)聲時還有振動嗎?敲擊音叉后立即放入水中會有什么表現……學生通過再次觀察與討論,就會把研究的焦點集中在“聲音是否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如果在物體振動有馬上用力按住,聲音是否會馬上停止?”。有了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學生對于聲音的產生的原理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

三、課后研究創(chuàng)新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在科學課中,常常是不知不覺中已到下課時間,但所要探究的問題還沒能馬上解決。為了繼續(xù)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堅持不懈的習慣。作為教師不能把拓展、延伸僅僅當作一道“風景”來裝飾和點綴我們的課堂,而要注意引領學生進一步思考與提問,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展開后續(xù)研究,將科學課中的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將學生在課上的探究激情保持到課外去。

第8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每次去聽課,都能看到整個大樓里孩子們急匆匆找教室的身影。在開學的前兩周,孩子找不到教室,在大樓里迷路的情況比比皆是,甚至還會看到有新生受不了這種陡然增加強度的學習節(jié)奏,在一樓的大廳里哭鼻子,行政老師、保安甚至校長會去擁抱、安撫這些孩子。剛開始我為校方不給新生提供路線圖或標示而納悶,認為這是他們工作的疏漏,但經過長期的觀察,我才知這是校方有意在鍛煉孩子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獨立能力。他們認為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校園內的迷路可以讓孩子自行解決。這也側面體現了美國教育中的一個價值傾向:允許孩子犯錯并自行糾錯。我在隨后的聽課中,同樣能感覺到美國教育以玩樂為主的想法。

一、音樂教育教學概況

紐約市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分為四個模塊,即音樂、視覺藝術、戲劇和舞蹈,各個學??勺灾鬟x擇其中的模塊作為自己的實施內容。J.H.S157學校選擇了音樂、視覺藝術和戲劇,并給這三門課程命名為“才能計劃”(talent programme) 。全校六至九年級(含特殊教育)共有 1310名學生,有978人參加了“才能計劃”,占總人數的75%。其中選音樂課(合唱和管樂)的總人數為455人,占“才能計劃”選課人數的46% 。

紐約市的初中對藝術教育的關注始于小學五年級,大概在每年的四月份,五年級的學生都會得到一張附近初中的藝術課程選修表,孩子們可以在選修表中勾選自己想學的課程并簽上自己的名字上交。這次選課是初級中學對九月份入學新生藝術課選課意向的一次摸底,在7月20日左右,學校會召開全體新生家長的見面會,除了給家長們介紹初中的一日學習常規(guī)、課程設置、注意事項和家長職責等重要信息之外,還有一項事宜就是再一次確認孩子的藝術選課,家長可以再填一份選課表,允許與上一次學生填寫的有所不同。學校提供充分的課時和師資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選上他們喜歡的藝術課。

J.H.S157學校有兩位音樂老師,分別負責器樂與合唱的授課。兩個專用教室,器樂教室的隔壁是學生存放樂器的樂器室,樂器全部由學校免費提供,學生只需交付小部分的維修基金即可,沒有任何經濟壓力。樂器室的門一直處于開放狀態(tài),無人監(jiān)管,學生自由出入,取出自己所租的樂器到教室上課。讓我驚訝的是樂器室在無人監(jiān)管的狀態(tài)下從不擁堵,從無吵鬧現象,后來發(fā)現學生會自行錯開時間取樂器,因此會非常安靜有序。

器樂課和合唱課每周都是三個課時,但三個課時無法滿足眾多愛好藝術的學生的需求,所以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課后輔導課(extended-day,小學稱作after school )來延長藝術課的課時。J.H.S157學校的課后輔導課的時間是在每周一至周三下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后再加一節(jié)45分鐘的課。可見學校對于藝術課程的重視程度不亞于其他學科,讓學生的個性與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二、課堂教學實錄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和國內的不同,那就是紐約的初中音樂課堂趨向有知識難度和訓練難度的專業(yè)化教育。無論是目標的設置還是教學的組織,都是圍繞音樂作品而展開的,即圍繞如何發(fā)好聲,唱好曲目;如何奏準音,吹好曲目而展開的。紐約的老師認為學習音樂的技能技巧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音樂課才是真正的音樂課。

(一)合唱課

薩拉(Sara)是一位日常說話帶有歌唱狀態(tài)、有著典型“美國身材”的女老師。上課前,薩拉首先帶領學生做一套自創(chuàng)的放松頸椎和肩膀的運動,接下來彈奏電子琴帶領學生做發(fā)聲練習,與專業(yè)聲樂練聲曲不同,發(fā)聲練習更多運用富有歌唱性的練聲曲,在音階提高的同時,速度逐漸加快鍛煉學生的高音建立和氣息支撐。對待六年級新生,薩拉用的是一首三聲部加律動的練聲曲,既通過輪唱練習多聲部感覺,又在游戲中釋放著輪唱聲部銜接的壓力。接下來就是唱作品,除了唱、糾錯和練習,還是唱。教授新曲目,薩拉運用的是整體教唱法,哪個聲部出現問題就會單獨對該聲部進行糾正。通常一節(jié)課里面會唱兩至三首作品,不強調在一節(jié)課里解決一首歌的所有問題,也不強求練聲的質量和聲音的絕對完美,但會要求學生唱準作品的表情記號,如漸強、漸弱、換氣和跳音等,以體會作品的感情起伏和情緒色彩。運用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進行大量練習以幫助學生音高和音位的建立,同時用拍手念歌詞來掌握節(jié)奏。薩拉共上七節(jié)課,教唱中薩拉做出大量的示范,沒有見她停止過用嗓,這樣的敬業(yè)精神令人折服。

在每天這樣反復練習的唱歌課中,學生們?yōu)槭裁催€能做到興趣盎然?我發(fā)現每一節(jié)課,學生似乎不需要教師用所謂的“啟發(fā)法”,他們可以隨時舉手發(fā)問,討論關于作品背后的主題思想和普世價值,或是關于自由、民主、權力和社會問題等有分量的話題。而薩拉總是面帶微笑地看著他們,時不時插上一句話,給孩子們空間和時間以滿足他們的討論。這算不算教學技巧?我想應該是的。

為了體現個別輔導與集體教學的不同,薩拉將參加三天課后輔導課的學生分別整編為兩個女聲合唱隊和一個男聲合唱隊,所唱的曲目和平時的集體教學是相同的。據我觀察,這樣做的好處是回到日常集體課時,這些上過輔導課的學生可以帶領自己的聲部音準,在團隊中無疑起到了骨干帶頭的作用。

以下為薩拉的一份課堂教學計劃:

年 級:六年級

標 題:獨唱

目 標:如何處理合唱中的獨唱

本計劃符合《紐約市音樂教學藍圖》中的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素養(yǎng)、建立聯系、職業(yè)與終身學習。

單元目標:討論探究高級別合唱中如何演唱兩個聲部

學會傾聽整體聲音效果;唱出和諧的聲音;咬字的統(tǒng)一;音調的匹配;復習視唱練耳的技巧。

教學過程:做一做(Do now),學生就一些文字性材料(期刊、練習冊等)兩人一組進行交流分享和總結(十分鐘)

熱身(Warm ups),身體參與的律動性歌唱練習(五分鐘)

知識重點:獨唱的定義、獨唱部分的音符和節(jié)奏

可能出現的概念混淆點:誰在什么時候、在哪里開始唱獨唱部分

迷你課堂(Mini-Lesson):獨唱的練習(三分鐘)

課堂練習:復習WE ARE ONE的獨唱部分,進行獨唱練習(二十分鐘)

分 享:請學生嘗試獨唱(兩分鐘)

總 結:老師集中回顧教學內容

預期的效果:學生會獲得合唱中的獨唱部分的知識,自信地掌握WE ARE ONE獨唱部分的音符和節(jié)奏。

教學評價:視覺(合唱的手勢、身體姿勢、音樂標記),聽覺(通過音符位置來聽音樂),自我評價。

針對不同學生的教學策略

對于英語學習者的學生(即非英語國家剛來美國的學生):跟同伴相互學習交流;用手勢、肢體等可見的方法;身體一系列的反應;示范代表;音樂的強化;音樂的變化。

對于特殊教育或者受政府資助的學生群體:跟同伴相互學習交流;用手勢、肢體等可見的方法;身體一系列的反應;在需要的情況下進行示范;音樂的強化。

對于行為障礙的學生的教學策略:跟同伴相互學習交流;獨自學習;進行獎勵(給予獨唱的機會);和家庭共同制定行為計劃。

由此可見,看似很隨意的課,但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教學背后的意義都符合《紐約市音樂教學藍圖》,日常教學也有著類似我國教案式的清晰思路。

由于沒有材,我很想研究他們以什么標準來選擇教學材料,于是我在課堂里邊聽課邊不由自主地用《紐約市音樂教學藍圖》里面的相關條文來審視這些學生人手一張的歌單,發(fā)現薩拉的取材體現了《紐約市音樂教學藍圖》中多元文化、經典性、趣味性和通用性等要求。多元性體現在大量選用世界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有美國黑人靈歌、墨西哥民歌等。例如,Lo Yissa Goy是一首希伯來民歌,老師就用希伯來語教唱這首歌以體現這種多元價值意義的存在。有些作品弘揚美國精神、張揚個性、倡導自由精神,但同時非常強調個性中的共性、團體與合作。例如,2011年“印第安納州的旋律制造者”成立75周年的會歌《我們是一體》(WE ARE ONE)中的歌詞:我們有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臉,但我們的心一起跳動。所選用的曲目歌詞很簡單,幾乎是兩句或者四句在不斷重復。學生沒有背歌詞的壓力,并且旋律、和聲極其優(yōu)美,學生們每一次都唱得非常自我陶醉。

(二)管樂課

庫瓦斯(Cuevas)是一位嚴謹而活潑的管樂老師,大學的專業(yè)是長笛,但管樂團里所有樂器她都會演奏,這樣才能勝任管樂隊的基本教學。除此以外,她還能對每一樣樂器進行簡單修理,而這些本領是在紐約的中學里擔任樂隊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管樂課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初級通常由六年級的新生和高年級沒有器樂基礎的學生組成,中級班通常是由學習了一年以上的學生組成,高級班則是由學習了兩至三年的學生組成。每一個班級人數通常為二十幾人,十人左右的木管組(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巴松)、七至八人的銅管組(小號、圓號、長號),五至六人的打擊樂組(木琴、鋼片琴、打鼓、定音鼓,架子鼓),三至四把電吉他。

庫瓦斯習慣把每一節(jié)課的教案在大屏幕上播放出來給學生看,其教學流程基本按照教案來進行,以下是2013年10月29日中級樂隊班教案。

目 標:當我們演奏STAR WARS(即電影《星球大戰(zhàn)》的主題曲)中的第5至13小節(jié)、第13至21小節(jié)時,如何展示技巧和音樂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做一做,復習上一次樂器小測試的細則,你可以自行練習這個小測驗五分鐘。(就是要學生就上一次要測試的作品片段做一個大約五分鐘的練習,老師輔導,有時候是大家一起看著她的指揮進行練習或者復習)。熱身,B調的聽力訓練。(從教室里我看到好幾本封面標明“warm ups”的教材,里面是各條小練習曲)

迷你課堂:復習上一次樂器小測試并且闡述STAR WARS中的第三至四小節(jié)主要旋律的區(qū)別。

排 練:STAR WARS的主旋律;低聲部銅管練習將要測試的第13至21小節(jié),其他聲部練習將要測試的第5至13小節(jié)的測試。(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新的教學內容)

家庭作業(yè):STAR WARS中的第27至31小節(jié),JUPITER中的第1至25小節(jié)中的練習。

打擊樂器的同學作業(yè):想一想你會怎么演奏音樂會上的每一首作品。

在教授時,庫瓦斯通常是用長笛帶領教學。在初級班,她需要不厭其煩地示范吹一個音,學生跟著吹一音,由于樂器不同,她需要下臺走到位置前一組一組地教,不停地輪換樂器進行示范和講解,教完薩克斯、長笛等木管組,再教長號、小號等銅管組,其他組別的學生自行在原位練習自己的聲部。節(jié)奏練習更多是借助節(jié)拍器來幫忙,通常是樂隊的整體合奏練習,有問題就停下來糾錯,在演奏基本準確的基礎上進行作品的處理。一個學期下來,每一個班都可以完成四至五首作品的集體演奏任務。

和合唱課程一樣,庫瓦斯一周有三個課時的課后輔導班,她把周一和周二安排為個別輔導課,選課的學生在這個時間段可以任意出入管樂教室接受她的個人輔導,周三是特意給那些對爵士樂感興趣學生開設的爵士樂課,成員基本都是各個班的骨干分子。

三、教學評價過程性

評價和音樂會

課堂調研一段時間后,我切實體會到國內所說的美國教學評價的靈活性、過程性和成長性。J.H.S157學校的音樂學習評價伴隨平時的課堂教學而展開。首先,各個班級人數少,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第二,學習一個新的作品后,老師隨堂會有一些小測試,它的進行也是很靈活機動的,可能需要學生在班上演奏幾個小節(jié),也可能是口頭評價作品。第三,非常重視學生的自評。老師會給每位學生發(fā)一個表格,表格中有姓名、班級以及家長的簽名檔,要求學生在列出的四個檔次中劃上自己屬于哪一檔。第一檔是“完美”,所有的音符和節(jié)奏準確無誤,演奏流利,富有音樂性,表演符合作品風格,富有表現力;第二檔是“好”,大多數音符、節(jié)奏準確,能盡力做到與作品風格的吻合,表演準確但表現性有待提高;第三檔是“需要繼續(xù)努力”,音符節(jié)奏不準確,不流利,表演不符合音樂的風格,缺乏表現性;第四檔是“關注我,幫助我”,大多數音符和節(jié)奏出錯,不能表達作品風格,演奏低于一般標準。表格第二項是學生自我反思,要求學生填寫以下問題:1.你的演奏和你所想的一樣好嗎?2. 你認為你的演奏為什么是現在這個水平?3.下一步你要如何做才能和這一次有所不同?4.你需要什么幫助使你的水平提升?這些全部填好且必須家長簽字后統(tǒng)一交給老師。處于第四檔的同學,老師就會找時間給他們開小灶進行課外輔導。第四,在平時教學中,很注重學生的自評和他評相結合。例如,傾聽別人演奏時用豎起的大拇指表示很好,用橫向的大拇指表示符合基本標準,用大拇指朝下表示差,并要學生們回答理由。在所有的課堂包括音樂課中,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記筆記,筆記本連同上述評價材料都要學生自己存放在書包里文件夾(folder)中,等一個學期下來后就構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檔案袋評價”了。

在我聽課期間,適逢學校舉辦歌曲寫作比賽,聲樂老師給每位學生分發(fā)一份比賽規(guī)定,明確這次活動的目的:創(chuàng)作一首主題為“克服困難”的歌曲,與同伴分享你的才華,入圍的作品將會在2014年5月份舉行的春季音樂會上演出,可以一個人寫歌也可以兩個人合作,利用回家的時間或者在課后輔導班上創(chuàng)作,老師在周三的第五節(jié)課、每一天的第六節(jié)課或者課后輔導班上接受學生的征詢和輔導。

比賽由音樂教師小組來聽學生的演唱,但他們看不見學生本人,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老師不會參加。此外老師會在學生寫歌的時候,指導學生考慮以下問題:

這首歌吸引人嗎?它的結構很好嗎?用什么樂器來表現這首歌?合唱要怎樣處理才能把這首歌唱得更好?歌曲是否加入獨唱的部分?聲音是否和諧?是否整首歌都需要齊唱?歌曲是否有趣?是否需要重復?本組的學習同伴能否很容易地學好這首歌并精彩地現出來?會不會喜歡這首歌并在此間找到樂趣?這些歌詞能不能正確表現戰(zhàn)勝困難的主題?

這次活動的評分有四個等級:優(yōu)等、良好、及格、不及格。每個等級從主題、音樂創(chuàng)造力、歌唱能力、情感的深度四個層面來評價,以音樂創(chuàng)造力這一項為例。

優(yōu)等:整首音樂作品的和聲、音符、旋律和音調運用得很精彩,不是一味地重復,會讓聽眾感覺到很愉悅。歌曲聽起來很真實并獨一無二。

良好:部分和聲、音符、旋律和音調運用得很精彩,不是一味地重復,會讓聽眾感覺到很愉悅。歌曲聽起來很真實并獨一無二。

及格:和聲、音符、旋律、音調的運用比前兩個級別弱一些,有些地方重復,感覺聽起來不太吸引人,甚至是熟悉的流行歌曲。

不及格:和聲、音符、旋律和音調的運用稍差,重復很多,形式老套,聽起來跟很多歌曲相似。

無論是合唱課還是管樂課,按照紐約學校不成文的慣例,在每學期結束時要開音樂會來展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班級學到的五至六首合唱曲和四至五首管樂曲,按我個人的理解,這實際上是校本課程中最真實的教學評價。盡管紐約市教育局對每一所公立學校的藝術教育有量化的、可操作和執(zhí)行力很強的教學評價制度,但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似乎更關心的是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學生個體的參與,對于這些一年至少兩次的音樂會,學校高度重視,而家長更是把它當成一件比去林肯中心或卡耐基音樂廳看音樂會更期待和重視的事情。學校對學生是否化妝,是否統(tǒng)一服裝沒有硬性規(guī)定,家長毋需為孩子租借服裝,以孩子的表演為基準。因此,無論是家長、學生和老師都是輕松愉悅地在完成整個過程。

第9篇:學校兩學一做交流材料范文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重要性;素質教育

實驗具有直觀性,符合中學生的認識特征,容易吸引學生,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全面的,特別對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任何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一、化學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發(fā)現問題的首要途徑,操作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在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是教師用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俗語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眼見為實,道出了感性認識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親自見到(如,演示實驗的現象、結果),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教學中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學生已經知道氫氧化鈉在空氣中會轉變?yōu)樘妓徕c)要求學生不用任何儀器、藥品鑒別實驗室中長期存放的兩瓶試劑,一是鹽酸溶液,一是氫氧化鈉溶液。結果發(fā)現其中一組只有少數學生能回答,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該如何做,找不到突破口。其實很簡單,通國觀察就可以鑒別了:盛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口有白色固體。也就是說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不能應用,只有教師提示,才知如此簡單。而另外一組學生看到兩個試劑瓶,立即能做出正確判斷。為什么會這樣?筆者認為實驗太重要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演示實驗(如僅拿出試劑瓶),也能讓學生有如此大的差別。因此,教學中還是應該盡量多做實驗,多讓學生動手做,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教師空洞的說實驗現象強多了。觀察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思維活動形成化學概念。了解化學原理,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從而幫助學生記憶化學知識。觀察的方法,可以用眼、耳、鼻、手等感覺器官,細心捕捉各種直觀現象,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逐步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不斷提高觀察能力。

二、化學實驗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驗中觀察到的只是感性認識,只能了解事物的現象,由現象到本質需要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才能實現。在演示實驗中,教師要設計一系列問題,要由淺到深,由表及里,在教學中循循善誘,適時點撥,逐步培養(yǎng)具體、全面、深入地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內在規(guī)律性,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瘜W實驗從設計、操作到分析實驗結果,總結歸納規(guī)律,都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例如,做電解水的實驗,先介紹裝置的結構、實驗儀器等,在演示此實驗時提出下列問題:(1)從物理學科可知的水的導電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導體?如何增強水的導電性?(2)實驗開始后,兩極有何現象?(3)實驗一會兒后兩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多少?(4)兩極產生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如何檢驗?前三個問題學生可從觀察演示實驗中得出答案,而第(4)個問題,學生還未立刻得出答案,教師及時點撥:大家現在最熟悉的氣體是什么?這兩種氣體中是否有一種是氧氣?如何檢驗?這時學生的思維活躍,注意集中,教師通過實驗證明這兩氣體分別是氧氣和氫氣。

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演示實驗過程中學到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特別是對一些實驗的改進,更能開拓學生的智力。

三、化學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多專家認為,我國的中學生與發(fā)達國家同年級的中學生比較,理論知識比較強,但動手能力不如他們。這在我國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盡量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驗技能。另外,實驗習題課也是通過實驗手段解決問題的一種形式。實驗習題課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實驗習題課是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實驗操作能力的檢驗,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得出了正確的答案,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習題課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極其有效的措施。

總之,教學中,凡是學生能做的實驗,教師都應安排學生動手去做,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起主導作用,不僅僅給學生提供儀器,還要檢驗學生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對學生實驗方案中較大的涉及安全的錯誤進行糾正,對學生合理的建議及新穎的實驗方案給予肯定和支持,盡可能提供學生實驗方案中所需的儀器,并指導使用。實驗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自己探究,自己發(fā)現的樂趣是任何外來的獎勵無法比擬的。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實驗意識,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牢固的確立化學實驗教學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以實驗為基礎,充分發(fā)揮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一節(jié)。

教學目標:

1.經歷“撕畫”、“吹壓畫”的動手操作過程,自主得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以及“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異同點。

2.能夠識別生活中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并能利用“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3.經歷操作、觀察、歸納、對比、分類、說理、交流等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教學難點: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撕畫”活動引入,激發(fā)探究欲望

師演示:將一張白紙對折,用手撕出半個蝴蝶,打開,成一個。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用準備好的白紙開始撕畫)

師:誰來展示一下,并給你的作品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師叫了十幾個學生來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將他們的作品粘在黑板上。)

師:觀察我們的作品,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對稱)

師:為什么它們都是對稱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學生思考,有部分學生在下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師:很好。我們把具有這些特征的圖形稱為軸對稱圖形。你能否根據剛才的回答給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大致意思對都加以肯定)

師: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問題:判斷下面的圖形(圖l所示)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你是怎么判斷的?若是,請在圖1中畫出對稱軸

生1:我認為①②④⑥⑦是軸對稱圖形。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2:第5個也是軸對稱圖形。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2:我是看出來的,紫荊花的每個花瓣都是一樣。左右兩邊是對稱的。

師:反對的請舉手,能不能說說你反對的理由?(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

生3:我根據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將第5幅圖對折。發(fā)現對稱軸兩邊不能重合,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

師:你同意他的看法嗎?(只有一個學生舉手)

生4:他的看法我大部分同意,但是他說對折以后,對稱軸兩邊不能重合,我認為這個時候這條折線不能稱為對稱軸,應該稱一條直線。因為只有當這個圖形已經是軸對稱圖形了,才能稱為對稱軸。

師:他回答的好不好?(大部分學生自動為他鼓掌)這也提醒我們在說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言嚴密性。再看看畫對稱軸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生:要畫成一條直線。

二、“吹壓畫”活動,化解本課難點

師:剛才我們通過撕畫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我這里還有一種特殊的作畫方法,你們想不想學?

(投影儀上演示:將一滴墨汁滴在投影紙上,用嘴吹開,沿墨跡旁一直線折疊,再打開,出現了一棵松樹的樣子。有學生發(fā)出驚嘆,有學生在叫“松樹、松樹”)

師:這叫“吹壓畫”,你們想試試嗎?

(生動手制作“吹壓畫”,師巡視。有的對軸稱兩邊是連在一起的,有的是分開的。)

師:誰來展示自己的作品,一定要起個好聽的名字啊!

(師叫一部分學生自己把作品貼在黑板上,把作品的名字寫在作品下面。師標上序號)

師:想一想,如果讓你們給這些作品進行分類,你會怎么分?與同伴交流。

(學生小組交流,氣氛熱烈,分的有道理都加以肯定。)

師:從數學的角度來分,第二種分類方法更合適。(師把同類的放在一起)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嗎?說說你的理由。

生1:是軸對稱圖形。因為它們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后,左右兩邊可以重疊在一起。

生2:分開的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因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是一個圖形沿直線對折,而這些是兩個圖形沿直線對折。

師:你們同意他的看法嗎?(生:同意)其實,像這樣兩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能完全重合,我們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這條直線仍叫對稱軸。通過剛才這個過程,你能說說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異同點嗎?與同伴交流。

(生交流后得出異同點)

三、嘗試運用知識。及時反饋矯正

師:非常好。我們把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統(tǒng)稱為軸對稱現象。(板課題)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的軸對稱現象。觀看影片,你能找出幾處軸對稱現象。

(多媒體播放:《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介紹》,生回答)

師:除了影片中出現的軸對稱圖形,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生:甲蟲,蚊子,蟑螂,蒼蠅(有學生笑)

師:很好,看來你對昆蟲很感興趣。努力,說不定將來成個生物學家呢!還有嗎?

(其他學生回答)

師:原來生活中處處有軸對稱現象。

四、課堂歸納小結,學生自主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外延伸

本周學校將利用櫥窗辦一次畫展,要求以“軸對稱圖形”為繪畫基礎,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主題不限。繪畫方式不限。希望學生踴躍參加。

教學評析:

1.本節(jié)課以“實驗一探究一發(fā)現一運用”的模式展開,運用多媒體及其教具、學具,引導學生通過“看一做一想一做”等方式,讓學生學會知識、熟練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發(fā)展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獲得終身發(fā)展的學習動力。

2.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參與的知覺過程。從數學上來說,觀察就是有意識地對事物的數與形的特點,進行一番直覺上的認識。本節(jié)課設計了一些觀察活動,每個觀察活動的思維要求不一樣,步步深入,不斷抽象概括,不斷接近概念的本質,使概念的內含與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示,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