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范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第1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把握細節(jié);重視細節(jié);體悟細節(jié)

細節(jié)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從課前精致的教學設計到精彩的課堂教學乃至精深的教學反思都離不開對細節(jié)的鉆研,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談一談對教學細節(jié)的一些感悟。

1 教學設計中把握細節(jié)

課堂四十分鐘的精彩與否跟教學設計休戚相關,教學設計中的細節(jié)不是故作玄虛的“作秀”,而應是實實在在的“內秀”,所以教者要把握好設計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除卻缺乏文本靈魂的浮華,扎扎實實從文本出發(fā),在認真鉆研文本的基礎上做好每一個小小細節(jié)的安排,觸摸文章心脈。

1.1 捕捉文眼(亮點一)。有位教師在設計《我的戰(zhàn)友》這一課時,緊緊抓“紋絲不動”這個最能理清文章脈絡的關鍵性的詞 ,請學生細讀課文,想一想,劃一劃,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這個詞語。學生在默讀時,教師隨機點撥,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情。

1.1.1 “太陽漸漸爬上山頭……敵人居高臨下,當然更容易看見我們。”(這是從原因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1.1.2 “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邊不遠的,他也全身偽裝,隱蔽得更好。相隔這么近,我?guī)缀跽也坏剿!保ㄟ@是從表現(xiàn)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1.1.3 “但是這樣一來……這一次作戰(zhàn)計劃就會全部落空?!保ㄟ@是從后果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1.1.4 “為了整個班……沒發(fā)出一聲?!保ㄟ@是從結果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紋絲不動”就是這篇課文中的一個文眼,有著牽一發(fā)而動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學設計中,利用這個文眼帶動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潛心感悟,體會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的偉大的精神品質??梢园颜n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占據(jù)主動地位,給學生以主動閱讀、主動感悟和主動評判的權利,語文課堂也因此有了真正的生命活力。

1.2 開掘意蘊 (亮點二)。周曄的《我的伯父 魯迅先生》中有這樣一段話:“這時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見,而且現(xiàn)在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背踝x此句,大多數(shù)人會把感悟的點聚焦在魯迅“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上,但如果僅靠教師的說教,學生的理解只能是生硬,死板的。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有位老師作了如下處理:

師:在救護車夫中,如果老師請你把目光投向周曄,肯定有使你的心弦為之輕輕一顫的地方。有嗎?讀讀。(引出上面那段話)

師:請大家細細地讀這兩句話,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讀,,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詞用了兩次。(引出“清清楚楚”)

師:小周曄她清清楚楚什么?(伯父的那種表情和動作)

師: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變了變了,變成了……(嚴肅的。)

師:孩子們,在“趣談《水滸》”、“笑談'碰壁'”中,伯父是談笑風生,而此刻變得如此嚴肅,他在想什么?(讓學生思考片刻)來,我們一起走進先生的內心世界,一起來聆聽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扮演魯迅先生,說說心聲。)

師:孩子們,有了這樣的體會,我們再回過頭來,你想啊――如果說小周曄在當時,她年幼的時候,她清清楚楚地僅僅是伯父那嚴肅的面龐,直到現(xiàn)在,直到周曄長大成人以后,她還清清楚楚地,難道還僅僅是伯父那嚴肅的面龐嗎?她清清楚楚還有什么?

1:她知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2:伯父對帝國主義的憤恨,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勞苦大眾的愛。

以上設計中,教師一步步引領學生入境入情,運用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開拓情境,延伸文本,充分挖掘出了文字意蘊,從而使這一細節(jié)深刻化,形象化,呈現(xiàn)出五彩光芒。

2 課堂處理中重視細節(jié)

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螞蟻的力量》一文時,這樣處理

師:誰愿意來演一演螞蟻扭成團突圍的場面。(學生舉手積極)

師:首先來選演外層螞蟻的同學。請了3女2男。

(演之前)

師:兩位男同學十分強壯,肯定是螞蟻將軍。(兩男同學笑)你們是什么身份呀?(師對位女生)

兩個說是螞蟻媽媽,另一個說是螞蟻奶奶。

師:媽媽保護寶寶理所當然,奶奶年紀那么大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螞蟻奶奶”):我反正活不長了。我就帶頭做個好榜樣吧?。ù蠹倚Γ?/p>

師又請了五位同學當里層的螞蟻,只見他們圍成兩圈,里一層,外一層,并扭成一團正迅速的轉動朝河岸(教室門口)方向突圍。誰知一不小心學生碰倒了掛在黑板上的卡片架,轟隆一聲倒在水泥地上。(大家哄堂大笑)

師:情況十分危機,一棵大樹倒下差點壓到螞蟻,還好他們動作迅速。(班級學生又集中精神看表演。)掌聲響起、、、、、、

情境的利用,有時能把課堂推向。上段實錄中,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原有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恰到好處??梢钥吹角榫吃O置的好,那課堂就會熠熠生輝。

3 教學反思中體悟細節(jié)

有位二年級的教師在執(zhí)教《我們知道了》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顫動”一詞,先讓學生自由說說大致的意思(生積極回答),然后師出示大屏幕(畫面:樹枝上三片樹葉在風中搖曳),可以說很直觀的讓孩子明白了“顫動”,但有位特級教師在交流中就指出了這一細節(jié)的單薄,他強調應賦予詞語人文性,靈動性,在出示畫面后應再乘機啟發(fā):“顫動”是風與樹葉在干什么呀?生可能就會回答:嬉戲、打鬧、玩?!x予了此細節(jié)童話般的色彩,體現(xiàn)了低年級孩子的心理。不難看出反思中的體悟確實能豐厚我們的教學細節(jié)。

第2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范文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形象思維。

小學生形象思維,隨意注意為主要形式。教師應應該針對這種特點,在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

如閱讀課文《迷人的張家界》所描繪的湖南張家界離我們比較遠,加上文章的篇幅長,讓學生自學,是無法感受張家界地貌奇特、風景迷人的。因此,教學前,我走商店,托朋友費盡心思找來了"張家界風光"的CD 片。(農(nóng)村學校沒有電腦室,沒有多媒體教室)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VCD,以導游的角色帶著學生隨影像欣賞張家界風光;再讓學生說說"喜歡張家界風景中的哪個景點?"第三環(huán)節(jié)才讓學生打開課本,閱讀課文。學生很快的順利得完成了閱讀提示中的問題;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賞讀,把喜歡的部分找出來有感情的閱讀。在引導賞析圖文之后,我又把發(fā)VCD像電影"蒙太奇"方式放映,請同學以導游身份向全班同學講解"金鞭巖、金鞭溪"兩處景點,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選一個喜歡的景點畫一畫,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讓學生在新奇、興奮、活躍的氣氛中學習語言,陶冶情感,培養(yǎng)了形象思維。

二、 自主學習,啟迪求異思維。

求異就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探索多種答案,鼓勵學生提出各人獨特的見解,力求創(chuàng)新。"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在的大廈,而是促進他去做砌磚的工作,教他建筑。"(第斯多惠語)而"課堂教學應鼓勵學生采用適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動地進行學習。"我想:新課堂的基本理念中指出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啟迪求異思維的最好方法。

如〈挑山工》一文借事喻理,有不少看似平常的語句,卻蘊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尋味。本文教學重、難點就是幫助學生從樸實的語言中感悟生活哲理并從中感受精神的內涵的力量。教師在教學時如果急于求成,把教學參考書上的道理拱手相送;會滋生了學生學習的懶性,造成思維定勢,不利于思維靈活發(fā)展。教師應該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品一品,悟一悟,再議一議。交流時,學生各抒已見。有的從挑山工所走的路線談了自己學習的方法,有的從挑山工登山的姿勢談了坐姿對寫字的影響;有的從挑山工樸實的話語中悟出做事的道理;有的從挑山工身上汲取了前進的動力,懂得如何做人……這樣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小組的的討論,在愉悅的情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 及時疏導、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問題的驚訝開始。"蘇霍姆林斯也曾說:"真正的學校應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我想:課堂如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于質疑。但小學生畢竟閱歷有限,時常會有些迷惑不解。此時教師要是視若無睹,且美其名曰"自主探索",學生定會陷入迷惘,乃至失去信心。因此,教師需及時疏導,撥亮思維的"燈芯",讓學生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恍然覺得"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把學生的思維順勢推向亢奮,喚起了學生對學習更大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

比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在質疑問難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手腳有些麻木了。"句話中的"突然"用錯了,因為前文提到"有一天黃昏時候,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又不是此時突然起風了。我先鼓勵肯定該生聰明,會動腦筋。(說真的,當時我真沒想到一個農(nóng)村五年級的孩子能提這樣問題)繼而想請別的同學幫助解決,但冷場了。我便組織小組討論,提示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體驗來考慮,嘰嘰喳喳的五分鐘探討交流時間過去了,學生仍面露難色。此時,我點撥:"我"在看什么?看是怎么樣?(專注、細致)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手腳才會麻木?(站得久)這樣,學生很快地領會到伯父救護車夫時那熱情細致和對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使"我"忘了寒冷。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不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體味語言文字中感受了魯迅先生的人格力量,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四、 參與評價、培養(yǎng)思維品質。

學生是學習任務的接受者,問題探索者,也是知識信息的反饋者,新一輪課程要求我們教師摒棄過去那種以考試成績?yōu)闃藴实闹皇抢蠋煂W生終結性的評價,注重通過多渠道,采取多種方式。在多種不同的學習情景和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參與評價,把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使評價確實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例如學習《海上日出》一文,學生自由品讀。"太陽像是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是紅得可愛。"學生有幾種不同讀法:有的把"負、縱、升、沖破、跳讀得重些,說是能展現(xiàn)太陽上升的動態(tài)美;有的把"慢慢兒"讀輕讀慢,"一縱――一縱"讀開讀短促"最后"讀慢拖長,以突上升的緩慢、吃力;有的把"使勁兒,終于、沖破"讀重音,以贊美光明的勢不可擋……這時,教師建議小組里每個同學自己試讀試評,看看誰的方法好,結果學生認為幾種讀法都可以。

當小老師是學生最興奮的事,利用這一特點,每次課堂聽寫,我都請同學上臺自己念自己喜歡的詞語給同學聽寫,并由他批改后督促同學糾正。當然其他的練習作業(yè)、考查形式也可以由學生來選擇、設計、主持。

總之,讓同學積極參與對自己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既能自我教育,又發(fā)展了思維品質。

五、 拓展延伸,提高思維素質。

課標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把課堂內外,學科之間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自主地學習,帶著更深,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去閱讀去體驗,從而提高思維素質。

新教材的編寫有開放性和彈性。教師應有選擇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后面的""選做題,"讀讀背背"的內容要求全班學生當場練習比賽誰記得快,背得好;再推薦《故鄉(xiāng)》讓學生課外去讀一讀,建議以小組為單位去搜集一些有關魯迅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第3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多媒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105-02

隨著科技不斷地發(fā)展,多媒體已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師如能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會讓閱讀教學更精彩。

1 視覺再現(xiàn),促進抽象思維

抽象的思維往往來源于直觀的感受,如果沒有真實的體驗,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不能打動學生,教師的講解就更顯蒼白無力。教師如果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和課文相關的錄相或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引發(fā)共鳴,加上適時點撥,學生便能體會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

真實題材,創(chuàng)設美景 教材中描寫祖國美麗風景的文章很多,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圖片等,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進行豐富想象。如教學《桂林山水》,很多學生沒見過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沒有真實的體驗就想象不出桂林山水有多美。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學生去感受桂林那靜、清、綠的水和奇、秀、險的山。學生通過畫面的直觀感受加上豐富的想象,文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抽象美妙情境對其來說已不再是“無米之炊”的難題。

課件制作,創(chuàng)設場景 《少年閏土》一文中描寫看瓜刺猹的場景十分生動有趣,可是學生在這方面沒有生活經(jīng)驗,難以想象是何種場景,猹是怎樣的一種動物更是說不準。教師可運用Flash軟件制作動畫,再現(xiàn)看瓜刺猹全過程。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可以認識什么是“鋼叉”,什么是“西瓜地”,“猹”長什么樣……有了這些直觀的體驗,學生讀這段文字時就能想象出作者描寫的是何種場景,真正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達到較好的效果。

追溯歷史,填補空白 教材中有一些課文是描寫歷史故事的,由于年代較久,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如《開國大典》《圓明園的毀滅》《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等,學生對此類課文的理解有難度。因此,教師要搜集和課文有關的電影或紀錄片,讓學生在學課文之前了解與課文有關的歷史背景、相關的事件等,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填補學生的空白,這樣學生再讀課文就水到渠成了。

2 聽覺再現(xiàn),突破課文難點

大自然的聲音是最美妙的,它也是小學語文課本中描寫的主要內容。如蟋蟀的叫聲,下雨的淅淅瀝瀝的聲音,泉水叮叮咚咚的響聲,滴水的聲音,花開花落的聲音……然而關在屋里的城里學生對這些是那么的陌生。如《聽聽,秋的聲音》猶如一首歌,卻很難打動關在小屋里的城市學生,這成為教學的難點。這時,教師的多媒體課件派上用場,課件制作再現(xiàn)文中所描述的聲音,讓學生通過聽覺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難點自然就突破了。

又如《伯牙絕弦》一文描寫了伯牙彈琴技藝何等高超,樂曲多么優(yōu)美。學生對古琴的了解幾近是零,對樂曲的內容了解很少,課外查閱的大多是文字資料,對音樂的理解成為這課難以突破的難點。這時再次求助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古琴的聲音,播放《高山流水》,讓學生感受哪一段講述的是高山,哪一段講述的是流水,讓學生感受音樂和文章一樣也能講述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心想法。通過這一訓練,學生懂得遇知音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播放《高山流水》的音樂,配上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不需要教師過多講解,難點自然突破。課文中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課文中聲音的再現(xiàn)是突破課文難點的有效手段。

3 背景音樂,升華情感

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醒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恰如其分地使用背景音樂,能幫助學生情感得到升華,進一步體會文章飽含的情感。如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引導學生品讀伯父和父親救助車夫的內容,學生總覺得幫助別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文中的描寫沒能打動學生的心。這時課件出示伯父為車夫包扎傷口的圖片,配上低沉悲傷的背景音樂,教師動情地介紹車夫一家全靠車夫一人拉黃包車掙的一點錢過日子,沒辦法,大冬天光著腳,穿著破舊的衣服在寒風中拉車……音樂的渲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他們的眼睛濕潤了,教師的眼睛也濕潤了。學生被感動了,他們被伯父的深情感動了。此時音樂繼續(xù)播放,讓學生齊讀描寫伯父救助車夫的段落。在音樂的襯托下,伯父的情感同樣深深地打動了學生,這樣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

又如《燈光》一文也是十分感人是,特別是文章描寫的這位年輕的戰(zhàn)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來不及見一見電燈。教學時適時配上悲情的音樂,學生在朗讀中流下感動的淚水,從中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此時沒有一個人不會被感動,心里的悲痛轉化為對郝副營長無以言表的敬佩……

4 拓展資源,豐富閱讀教學

當然,多媒體不是僅停留在課件的制作、視頻的播放等,還體現(xiàn)在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上課件應有盡有。當然不是順手拿來就用,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需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二次制作,真正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的作用。除了課件,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和課文相關的材料,輔助閱讀教學,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如教材中經(jīng)常會安排古詩教學,讓學生干巴巴地背古詩,學生興趣不高,效果不近如人意??梢栽诰W(wǎng)上找到谷建芬老師編曲的古詩新唱,課間播放這些曲子,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背下古詩,又能唱歌又能完成學習任務,樂而為之。

又如“人物描寫一組”的《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這三個描寫片段都選自著名小說,都拍成了電影。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這些影片,活動課時放給學生看,在觀看中,學生體會到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是刻畫人物的法寶。

網(wǎng)上像這類的資料非常豐富,只要教師用心尋找,合理運用,定能讓閱讀教學綻放精彩。

5 結語

總而言之,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但并不代表所有的教學都要依靠多媒體,一些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還是要加以傳承和運用,要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讓多媒體手段真正服務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了使用多媒體而教學是不可取的,要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而不是多媒體展示課。

筆者相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jīng)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大程度地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精彩,同樣對其他學科的教學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技巧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頻率最多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要做到課堂提問有時效性,“提”到點子上,“問”到心坎里這又確實不易。只有通過教師在備課時,認真思考,仔細鉆研你,充分根據(jù)學生的實力,課本中的重難點,關鍵字、詞等方面去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課堂才會跟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學生對知識渴望和探究熱情,才會有的方矢,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筆者從教三十四年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提問的:

1. 課堂提問應把握好“度”

“度”即提出的問題應難宜適中,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找準誘發(fā)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精心設問、發(fā)問。提問要避免過于簡單,若一味的問“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更可怕的是養(yǎng)成思維上的一種惰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索然無味。但提問過于寬泛,難度過大過深也不行,一個問題問得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生回答不上來不說,反而增大學生的壓力,抑制了他們的思維,打擊學生的興趣,致使課堂氛圍也陷入尷尬的境地。

2. 課堂提問應把握好“量” 我們反對“滿堂灌”,但也不贊成“滿堂問”,因此課堂提問要避免走入一問到底的誤區(qū),要問得適時,問得巧,問得趣,問得有價值,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點撥作用。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的既科學又系統(tǒng)的提問,做到有的放矢,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適時、適量,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3. 課堂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優(yōu)差生 如果一味的只顧優(yōu)生而忽視差生,很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 積極性,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既能激活成績好的學生的思維,又要給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一定的機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變化提問的角度,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現(xiàn)自己。

4. 聯(lián)系學生實力,在看似無疑處提問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淺的緣故,很多東西未見過,即使見過但也不求甚解,要讓他們將抽象的問題變?yōu)樽约豪斫獾闹R,教師必須在備課時下一番功夫,讓他們化難為易,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有一個詞“飽經(jīng)風霜”,我在教學時設計了幾個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活中你見過“飽經(jīng)風霜”的人嗎?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本文中的車夫的臉?

人們常說,看臉要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臉龐,另一只眼睛看臉的背后,你們又從車夫這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看到了背后的什么呢?

當我把這幾個問題一個一個地提出,同學們經(jīng)過討論,充分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很快就理解了車夫“飽經(jīng)風霜”即“顴骨突出、眼眶深陷、滿臉皺紋;家窮;有病卻硬撐著去拉車”的詞義了,明白了這些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就很輕松,課堂洋溢著和諧的氣氛。

5. 在教學終點處提問,可提高學習質量

在入選在課本中的文章,是編輯們嘔心瀝血精選而成的范文,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抓住文章重點這根主線去思考、去深探細掘,根據(jù)重點適實提出問題。如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我抓住“美麗”這個重點來提問:

(1)居里夫人的美麗就藏在這篇課文的字里行間,請同學們用眼去發(fā)現(xiàn),用心去感唔從哪里可讀懂她的美麗?

(2)“隱退”僅僅是居里夫人的容貌嗎?還會有什么?

(3)居里夫人為什么明知長期接觸鐳射對身體各部分都會受到傷害,但她為何還“一如既往”地檢出科學研究,從這里我們可讀出了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根據(jù)“美麗”所提出的三個問題去認真思考后很快就迸發(fā)出更加敬重像居里夫人那樣為科研獻身的人的基情,認識到他們的科學精神和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多么的高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從文本中發(fā)現(xiàn)了“美麗”。

6. 抓住關鍵詞提問,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教學課文時,只要抓住關鍵的字、詞提問,學生科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理清事情發(fā)展的脈絡,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中,這篇文章很長,但我圍繞“飛”字提出了問題:

(1)從課題看,課文謝了什么事?課題中的“飛”字告訴了我們什么?

(2)為什么要“飛”?為什么說“飛”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在“飛”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飛”的結果又如何呢?

(3)“飛”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課文緊扣“飛”來寫有何好處?

通過上面三個問題,學生抓住了“飛”來展思路,感形象,并學習了寫法,并通過交流體會到了用詞準確,“飛”字真正起到了“一字值千金,用詞之妙也”的作用。理解這篇文章頁就不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