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

第1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一、古詩詞積累的意義

從功利性的眼光來看,古詩詞積累做得好是為了給中考語文成績“錦上添花”。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古詩詞積累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學好語文。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fā)展?!贝_實,古詩詞的積累是作文語言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之一。哲學家培根曾說過:“一切知識都不過是記憶。”新《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合計240篇。這么多的名篇佳句如果都能爛熟于心,絕對是一筆不小的知識財富。學生在古詩詞的背誦中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最終達到由量的積累到質(zhì)的飛躍,寫作時就可信手拈來,左右逢源,做到佳句心中有,寫時筆下流。

二、古詩詞積累的方法

對于背誦詩詞,積累語言素材,自古就有著很好的傳統(tǒng)方法??鬃右笏牡茏幽茏龅健罢b詩三百”;清朝的戴震認為,若不重視積累就“猶渡江而棄舟楫,欲登高而無梯也”;近代郭沫若也曾寫有“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x任翕張”的詩句。初中六冊語文教材把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背誦篇目分散在各個學期后,這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是比較容易完成的。一個學期,大約20周左右的上課時間,每周兩節(jié)語文晨讀課,平均一周兩首詩詞,就是100首,兩個學期左右就能完成新課標的要求。厚積才能薄發(fā),為了讓學生達到更多量的積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主動探索,興趣性積累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中認為: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一個人追求的最高目標。就現(xiàn)階段古詩文積累中存在的情況而言,大部分學生是被動地接受以應付考試的,也就是說學生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為了積累而積累的這一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積累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使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

2.搭建平臺,營造氛圍

語文教師很多都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其實我們可以利用班級文化這個平臺,營造古詩詞學習的氛圍。例如,黑板報開辟出古詩詞專欄,每周更新,張貼學生謄寫的精美古詩。鼓勵學生根據(jù)古詩描寫的情景做成繪畫,讓全班學生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張貼起來。也可以不定期舉辦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將優(yōu)美詩歌張貼起來,并在開班會時讓學生在臺前讀給全班學生聽……以此創(chuàng)作古詩詞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堅持拓展古詩詞

從初一開始,我就堅持讓學生每天課余讀語文課文15分鐘,結合每冊課文后的課外古詩詞背誦篇目,進行古詩詞拓展整合。利用資源整合學習古詩,可以事半功倍。整合同一主題的作品:有不少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是相同或相近的。如送別詩、詠古詩、戰(zhàn)爭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閨怨詩及羈旅行役詩、寫景抒情詩和詠物言志詩(包括山水田園詩,隱逸詩等)。整合不同朝代詩人的詩歌:如唐朝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齡等,宋朝的詩人有蘇軾、李清照、王安石等,然后將他們的詩歌分別列出來,這樣有助于學生記憶。整合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初一學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整合他的《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初三學白居易的《觀刈麥》時,整合《問劉十九》;學《望月有感》時整合《暮江吟》,同時復習《錢塘湖春行》和《觀刈麥》。這樣既能使學生拓展新知識,又能溫故知新。

4.因材施教,人盡其力

古詩詞積累時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為學生“量身定衣”,也就是說在積累古詩詞時要給學生分層次,中等以上學生必背;中等以下學生選背。三年下來,積累的量大大增加,而且化整為零,學生的負擔也不大。

5.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

古詩詞要很好地積累當然離不開課外的背誦,可以布置學生們利用寒暑假先把教材里的這些詩歌背起來,會默寫。開學就來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布置時我是跟學生這樣說的:“這些古詩詞可都是流傳千年,備受歷代文人贊譽,不僅是你們,許多古代名人都背過這些詩,而且大多6歲就能背誦了,你們已經(jīng)十多歲了,是不是也該迎頭趕上呢?”短短的幾句話或許能激起部分學生對于這幾首詩詞的興趣。

6.組織各種競賽,激發(fā)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比如初一時進行“古典詩詞大比拼”,初二時進行“古典詩詞名句接龍”等全班性的比賽。此外,我還利用綜合性學習課進行小組間的專題比賽,比如上“蓮文化的魅力”,比一比誰知道的關于蓮的詩詞多;學“雨的述說”,比一比誰能說出最多關于雨的古詩詞……通過種種活動讓多背詩詞認真背詩詞的學生有成就感。

第2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鍵詞:開展活動;古典詩詞教學;興趣

粵教版選修1《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一書,人教版選修1《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詩歌之部”三個單元全都是中國古典詩詞篇目。唐詩宋詞就是我國文學上的瑰寶,選進教材的都是極具藝術價值的優(yōu)秀作品,但即使再美的詩詞,在連續(xù)的為備考進行的教學中學生不免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覺得乏味。而課程標準關于詩歌“課程目標”第一點就提到要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該如何激發(fā)并保持學生學習詩詞的勃勃興致呢?本人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認為可以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常態(tài)教學中設計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詩詞綜合實踐活動,多角度、多層面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濃厚興趣。下面以粵教版選修1《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下面簡稱“粵選1”)為例談談古典詩詞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想與實施。

一、“命名取號”醞釀蓄趣

課程標準關于詩歌“課程目標”的闡述要求學生嘗試組織文學社團,其實在班上也可組織成立縮微的“文學社團”,如某個專題方面的學習小組等。所以,在正式進入詩詞教學前可發(fā)動組織學生成立“詩詞學習小組”。即在班級要求全體同學以4~6人組合成立一個詩詞學習小組,所有同學均要參加,組員盡量包含“各有專長”的同學,如語文綜合素養(yǎng)較高、會繪畫或唱歌、能制作課件等。選好組長,并取一個有詩意的組名。同時,建議每個組員各取一個有個性的字或號以顯“詩意人生”。在整個過程中,詩詞學習小組不能任意變換組員,以保證后續(xù)開展活動時詩詞學習小組的整體合作及統(tǒng)一。

一般來說學生在分組后為小組取名的時候都很積極,許多小組成員常常為一個字展開激烈的討論,就怕自己組的名沒有其他組的有意蘊。同學們最后定的組名,有些取自古詩詞名句,有些融進組員的名字,有些結合組員的興趣愛好等,每次總能出現(xiàn)許多“出彩”的富有詩意的組名,如“疏星淡月”“鴻雁單秋”“夢圓唐朝”等。而在給自己取字號的時候,如果出現(xiàn)不夠積極的情況我就借機滲透古代文化常識,借力激趣。我在簡單介紹古人取字與號的基本知識時,就特別向學生強調(diào):字,也叫“表字”,古時男子20歲(成人)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舉行笄禮時取字,以表示對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稱呼。并非所有成年人都有字,是有一定學識、身份、地位的成年人才有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普通的平民百姓不再有表字,表字成為地位的象征;號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稱或美稱,有號的人多是那些圣賢雅士。這個時候學生就積極起來了,全班出現(xiàn)一股勢不可擋的“查詞典,定雅字,取美號”的熱潮。

而@些都為接下來的詩詞學習鋪設道路,醞釀蓄趣,營造學習氛圍。

二、“古代詩歌我來講”自主鑒賞

課程標準關于詩歌的“課程目標”闡述中提到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詩文。還指出:選修課程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肮糯姼栉襾碇v”自主鑒賞活動就是指在老師的示范講解下,學生自主鑒賞詩詞,然后選擇自己喜歡又感覺理解最透徹的詩作給同學們講授,學生每人都有一次走上講臺當小老師的機會。

粵選1將唐詩宋詞元曲中大家們的作品編為基本閱讀課,其他名家的作品按題材內(nèi)容分類編排為拓展閱讀課,這樣的框架有利于突出重點。教師先把不同題材的作品與名家典型代表作列為自己示范重點講授的專題課與名家學習課。專題授課講明詩詞常識,讓學生初步掌握詩詞的分類鑒賞。名家學習課精講最能體現(xiàn)詩人風格的詩篇。除了這些,其它的篇目則可讓學生進行自主鑒賞。學生與教師根據(jù)教學進度輪流穿行。如杜甫詩五首,都是以安史之亂為背景,體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和高度成熟的詩歌藝術技藝。教師可只講《月夜》,而其余四首詩讓學生自主鑒賞。

三、“尋覓收集”深入研究

新課標指出,詩歌課程應有較大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精選重點學習篇目,進行作品鑒賞,即鑒賞研讀是建立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的。要保證學生的閱讀量勢必要找到相應的契機,給予相應的閱讀任務,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閱讀鑒賞。

(一)收集意象典故活動

在中國文學史的漫長發(fā)展過程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這些意象群無疑對鑒賞古代詩歌、準確捕捉古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用典也是詩歌的一種常用修辭手法,不知道詩歌中所用的典故,勢必也會影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把握。在恰當?shù)臅r候讓學生歸納掌握古詩詞中的常見意象或典故,可以讓學生構建詩歌的知識網(wǎng)絡,積累較為豐富的鑒賞知識。布置學生搜集的時機應以教學進度為準,搜集的內(nèi)容可以有四種:1.單個典型意象涵義的搜集。如第4課即景抒情詩四首中三首有“月”的意象,所以可布置學生搜集整理帶有“月”意象的詩句,探討這個意象的寓意。2相同題材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學了第1課王維的邊塞詩《觀獵》及第6課的邊塞戰(zhàn)爭詩之后,可以讓學生收集邊塞詩常見意象或典故的有關詩句,然后解說意象寓意和典故內(nèi)容及含義。3.表現(xiàn)相同思想內(nèi)容的意象典故的搜集整理。如學了第19課言情詞三首后讓學生搜集整理代表愛情的常用意象。4.名家常用的意象搜集整理。

學生自己搜集歸納比教師直接給資料會有更深印象,有時還會有意外的“收獲”。

(二)尋覓“唐詞宋詩”活動

盡可能讓學生全面了解唐宋詩詞的風貌,是《唐詩宋詞選讀》學習的預設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一定量的唐詞和宋詩。教材中屬于唐代的詞人有溫庭筠,執(zhí)教唐詩最后一課詠史詩介紹溫庭筠時,我重點強調(diào)溫庭筠是晚唐時期詩人、詞人,他被稱為“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后詞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我抓住時機讓學生在驚詫于竟有“唐詞”時讓學生每人找一首唐詞和一首宋詩。一些學生搜集到蘇軾的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時,激動地說“這出自蘇軾的詩,而不是詞!我可從來沒意識到這是宋詩!”“我?guī)缀跏怯煮@又喜了”。

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自主利用網(wǎng)絡等工具去查尋有點被教材“忽略”的唐詞、宋詩。學生在有點意外號晾喜中,增加了閱讀量,既有助于全面了解唐宋詩詞的全貌,也為后面宋詞的學習作了充分的準備。

(三)“尋覓節(jié)日詩情”活動

中國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教材中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等都是有關元宵節(jié)的詞。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寫七夕的。在學習這些篇目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搜集出現(xiàn)其它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詞。查找內(nèi)容包括相關節(jié)日詩詞,節(jié)日詩詞相關的作家、年代以及背景等資料。學生通過自己制作課件匯報展示搜集結果。

學生在尋覓搜集有關節(jié)日詩歌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角度感受到不同歷史時期強烈的時代特征,這些本身是很具吸引力的,同時又和我們今天的生活一脈相承,所以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在廣泛閱讀的時候,增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了解和熱愛,閱讀鑒賞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升。

四、“嘗試創(chuàng)作”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標準關于詩歌的“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嘗試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學生學了一定數(shù)量的唐詩與宋詞之后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創(chuàng)作,以期能深入理解詩歌??刹扇∠铝卸喾N形式,如改寫詩詞:可在學過的古典詩詞中選擇一首詩或詞進行改寫,可以把詩改為詞,也可以把詞改為詩;填詞:老師簡單介紹填詞的基本知識,然后要求每位同學試填一首詞??梢越o定主題:如以“校園生活”“藝術節(jié)”“學語文”為話題。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創(chuàng)詩詞。

創(chuàng)作活動中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寫歌詞:先讓每個學習小組推薦一首有關古典詩詞的民樂、歌曲讓同學們欣賞,之后要求學生以某一古典詩詞為原型,改寫成一首歌詞。老師可以先教給學生簡單的方法,如:挑選自己喜歡的一首詩、詞、曲,確定韻腳(與原韻可同也可不同);靈活變換句式,選用原詩中的意象,自由打散重組,設置一個具有現(xiàn)代意味的場景或背景故事,抒發(fā)現(xiàn)代人的思想情感,從而構成一首具有古典韻味又具有現(xiàn)代特色的詞作。對于學生的作品,可以整理出版班級詩集。學生認真進行創(chuàng)作的風氣不知不覺也滲透到平時的作文中去了。

五、“展演評比”提高鑒賞能力

課程目標關于詩歌提到要讓學生“L試進行詩歌、散文的創(chuàng)作,組織文學社團,展示成果,交流體會”。課程標準關于詩歌與散文的教學建議提到“提倡舉辦詩歌散文朗誦會”,鼓勵學生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以上活動內(nèi)容學生本來就有興趣,如果再加上評比就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了。

(一)筆記展評

在開始詩詞學習時即布置整理歸納筆記任務要求,同時預報在適當時候進行展示,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最后以“內(nèi)容豐富,有助于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而且做到圖文并茂,令人讀來津津有味”為標準評選最受歡迎的筆記。例如一個同學在積累本上整理歸納歷史上一系列的壯志難酬的英雄、士大夫有關詩句時,旁邊畫了一個仰天長嘯的人并在旁邊用藝術字寫著“愛國忠君如是也”。在同學們整理出來的筆記中大都能包含“文學文化常識”“分類知識”“詩歌鑒賞術語例舉”“鑒賞步驟方法”“傳統(tǒng)意象集錦”這些內(nèi)容,而這正是鑒賞詩歌所必備的知識。同學們筆記的內(nèi)容各異,生動形象又活潑有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學了不少的詩詞知識。

(二)專題朗誦表演

“專題朗誦表演”活動流程大概為:把粵選1作為范圍,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并確定朗誦主題。按此專題搜集、整理相關詩歌,制作成課件,然后進行專題朗誦表演。學生在欣賞同學們表演時要作出準確的評價,小組同學人人參與,組與組同學互相觀摩,互相評議。

學生最后確定的專題通常有“遠游懷人”“軍旅戰(zhàn)爭”“愛國情懷”“登臨感悟”“愛的詩篇”“友誼如酒”“珍惜親情”等等。各專題涉及面很廣,準備過程可以說已達到了初步全面復習的目的。另外,當欣賞同學們的“傾情展演”時,也相當于把全書的內(nèi)容分專題又復習了一遍,學生的分類鑒賞能力又得到一次長足的發(fā)展。

(三)手抄報、語文電子雜志評比

學生在學習古典詩詞中一路走來,點點滴滴,感悟與體驗,進步與提高,給他們一個平臺,讓他們發(fā)揮所長,展示學習成果,是水到渠成的事。展示方式主要有制作展示手抄報、編輯展演語文電子雜志活動。

活動還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選擇展開對某一位作家或者某一題材、主題的詩歌進行閱讀探究,每個學生把研究收獲、心得寫成文章。接著小組長組織有專長的組員把本組的文章整合制成“手抄報”或編輯成語文電子雜志。當“手抄報”全部制作完成時就在班上張貼展示,編輯制作成的語文電子雜志則在網(wǎng)上讓同學們點擊觀看。

第3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一、意境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意象)?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2、前人評論這首詩的意象(意境)圖的優(yōu)或劣,你同意嗎?為什么?請就全詩某一聯(lián)賞析。

3、詩中某兩聯(lián)寫了什么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關系。

(二)答題步驟

描摹詩歌圖景――概括意境特點――表達作者詩情。

解答提示:描摹詩歌圖景。即用自己的優(yōu)美的語言把詩歌所營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來。這里應注意幾點:①用自己的語言而非翻譯。②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③語言應優(yōu)美形象而非平鋪直敘。概括意境特點。即用一句簡煉的話準確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情景氛圍特點。這里應注意的是:①一句簡煉的話。②概括意境特點時用一兩個雙音節(jié)的形容詞即可。如雄渾壯闊、恬靜優(yōu)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生機勃勃等。馬致遠《秋思》的意境特點就是蕭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詩人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意”與詩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境”和諧的統(tǒng)一。

表達作者詩情。即根據(jù)這首詩情景氛圍的特點,談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可根據(jù)不同類別的詩確定作者詩情的傾向。如:①送別詩:A離愁別緒,依依不舍;B情深意長,互為勉勵;C別后思念,坦陳心志。②懷古詩:A抒物是人非,盛衰無常之感慨;B是古非今,借以勸諫當朝統(tǒng)治者。C贊古人業(yè)績,表緬懷之情,抒英雄遲暮之感慨;D渴望建功立業(yè),悲嘆壯志難酬。③戰(zhàn)爭詩:A邊塞征戰(zhàn)的壯烈,山河淪喪的痛苦;B統(tǒng)者的窮兵黷武,百姓的和平向往;C懷才不遇,渴望建功立業(yè);D對百姓離亂的憂愁,對民族命運的擔憂。④思鄉(xiāng)懷人詩:A征人厭戰(zhàn),向往團聚安寧的生活;B貶滴時,思鄉(xiāng)懷人;C閨中懷人。⑤詠物詩:詠物言志,表贊美、仰慕、憐憫、哀傷之情。⑥寫景詩:一切景語皆情語。抒已憂愁哀思、遠大抱負、傷春悲秋、田園歸隱等。這些詩的歸類都可以看出詩情傾向,也是答主旨題的依據(jù)。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答題時只注意了“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的正襯思維方式,而忽略了王夫之“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反襯的思維方式。

(三)答題示例1

閱讀宋林景熙的詩《溪亭》,然后回答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表現(xiàn)其情感?(07廣東卷)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答案參考:(描摹圖景)詩人以清秋、落葉表明季節(jié)已入深秋,萬物凋零,一片蕭索;以日暮月初白、孤燈表明一天之中的時間變化,(概括意境特點)構成了冷情幽寂的氛圍,(表達詩情)表現(xiàn)詩人心緒不寧、孤獨寂寞之感。

二、形象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以什么為詩歌的主要意象(刻畫了什么形象)?

2、運用什么手法刻畫形象的?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二)答題步驟

塑造的什么形象――結合詩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意義

解答提示:塑造的什么形象??捎靡痪湓捀爬ㄐ蜗蟮目傮w特征和意義。形象是由客觀之“象”與主觀之“意”共同構成的。它既指敘事詩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如:豪放灑脫的形象,憂國憂民的形象,寄情山水、歸隱田林的隱者形象,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愛恨情長的形象等。形象更多的也指即興即景中的景和物。這些景和物已被人們賦予了特定的含義而成為具有審美意義的形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權貴,大雁的春秋遷徙、游子懷鄉(xiāng),楊柳的纏綿悱惻、惜別懷遠,流水的時光易逝、懷古思念等。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時應注意: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來分析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的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可從形象的色彩、指向、強度、虛實、動靜等角度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詩歌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舉止的描寫,體會作品主人翁鮮活的形象,進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思想感情。②一定要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這里特別區(qū)分一下意象、意境和形象:意象側重于融入作者主觀情感的物象;意境側重由一個或一個以上意象組成的環(huán)境氛圍;形象可以由一個意象承擔,如詩人筆下最先開放、傲霜斗雪的梅花常用來比喻敢為人先、不畏權貴的君子形象;形象也可由人物直接出場,如白居易《賣炭翁》;形象也可是從意境氛圍中感覺出來,如王維《山居秋暝》,我們通過山村月夜清幽明麗的景色的描寫,窺見詩人閑適超逸的隱者形象;也可以通過詩中的抒情或議論分析出形象意義,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塑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形象。

總結形象意義。就是分析形象中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蘊涵的哲理??捎靡痪湓捀爬偸觯部梢苑诺讲襟E一里合答。

(三)答題示例2

閱讀宋劉一止①《小齋即事》一詩回答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發(fā)一種什么樣的情懷?(07全國卷III)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②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者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釋:①劉一止:宋微宋宣和三年(1121)進士,曾任監(jiān)察御使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水會”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答案參考:(什么形象)托琴棋二物言志。(形象具體特征或個性特征)詩人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方正、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學的興亡了。(總結形象意義)這些都抒發(fā)了作者對個人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

三、“詩眼”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字是哪一個?為什么?

2、某個字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3、此詩某聯(lián)某句中的哪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二)答題步驟

釋該字表面義和句中義――還原析句,描摹圖景――烘托意境,表達詩情

解答提示:釋該字表面義和句中義有時可合一起答,也可融入到第二步驟里答。古人寫詩講究煉字,力爭一字傳神,為全詩增色甚至成為詩眼,關鍵在幾類詞上極下功夫。①煉動詞或非動詞活用為動詞。如“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不僅突出了山花火紅的顏色,而且賦予了一種動態(tài)美。②煉形容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給人一種堅毅挺拔之美,渾圓之美。③煉數(shù)量詞。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說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個“早”字,④煉虛詞。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寫出了戍邊將士無一例外的思鄉(xiāng)之情。⑤詞類活用。如“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綠”在句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道出了作者感嘆時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這些詞,就抓住了詩的關鍵。

還原析句,描摹圖景。將關鍵字放入原句中展開聯(lián)想或想象,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圖景,以品味煉字的精妙。動詞,抓住它的意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形容詞,抓住它從形、聲、光、色等方面繪景摹狀,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如身臨其境。數(shù)量詞,抓住它意蘊深刻,虛化烘托增強表現(xiàn)力。詞類活用,化腐朽為神奇,增強表現(xiàn)力、感染力。再如疊韻詞,可增強韻律感和起強調(diào)作用;顏色詞,既可表心情,也可增強描寫的色彩感、畫面感。還應注意某個煉字使用的修辭手法。詩中用的較多的是擬人、夸張和通感。從稍大點的角度入手,應注意,該字處于寫景句中,應抓住形象性、生動性;處在抒情句中,應從給定詞上強化感情上入手;處在起始句、結尾句,應從結構上領起下文或總結上文入手。有的題目說某字詞是全詩關鍵,為什么?應特別注意從該字詞對突出主旨的作用和結構上的作用兩方面考慮。

烘托意境,表達情感。用一句簡煉的話總述即可。

(三)答題示例3

閱讀王安石《葛溪驛》,回答問題。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賞析。(07四川卷)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答案參考:(1、2點合答)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凄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lián)用襯托的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烘托意境、表達詩情)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四、語言特色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二)答題步驟

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具體分析語言特色――表達怎樣的詩情

解答提示:這類題不重在煉字運用的巧妙,也不是對某一兩句采用何種手法做分析;而是重在對整首詩的語言風格的鑒賞。語言風格類的詞語有: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練、沉郁、清新等等;語言特色類的詞語有:行云流水、形神兼?zhèn)?、簡潔洗練、淺顯如話、平淡無奇、詞藻華麗、雄健雄渾、低沉、蒼勁、舒緩、悲涼、淋漓盡致等等;前者側重對整首詩的語言評價,后者側重對語言運用時特色上的整體評價。

準確點明語言特色。一般選擇一兩個詞即可。所以必須牢記一些語言風格特色的術語。

具體分析語言特色。要結合詩中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注意即使在描摹圖景,組織語言答案時也盡量要體現(xiàn)出這種特色。

表達怎樣詩情,詩情也一定要體現(xiàn)分析的這種特色。

(三)答題示例4

讀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答案參考:(點特色)該詩語言如行云流水,沖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析特色)首句點明“荊吳”比鄰,先說寬慰話;次句寫眼前景點,寫出了詩人心中的茫然,前兩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十分自然;“何處泊”一問,含說不盡的殷切之意和關懷之情。結句恰如巨閘頓開,將惜別之情推上頂峰。(析詩情)款款深情,濃濃別意,盡在“天涯一望”之中,“斷腸人”抒離情又不在露。言有盡而意無窮矣。

五、技巧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技巧),來抒發(fā)作者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前人說該詩中的某句某聯(lián)有如何如何的效果,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試結合全詩分析。

(二)答題步驟

指出何種手法――怎樣使用該手法――該手法表達怎樣詩情、主旨或藝術效果

解答提示:指出何種手法。首先應準確,其次應熟悉掌握一些表現(xiàn)方法。如:①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后者又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詩)三類。②表現(xiàn)手法分A襯托:正襯、反襯,后者又分動靜相襯,聲寂相襯,樂哀相襯三種。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虛實結合 F動靜結合,化靜為動 E點面、抑揚 正側面結合G起興H色彩渲染I觀察角度變化③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夸張、雙關、用典、反問,頂針、互文等。

怎樣使用該手法,一定要結合詩句賞析。要特別注意:勿對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如果具體分析到某詩句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一般應從整體上談詩的某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第3點無須繁述。

(三)答題示例5

閱讀清代徐蘭《出關》一詩回答問題。“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07山東卷)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 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ei):旌旗。

答案參考:(何種手法)描寫、對比、象征(借代),(怎樣使用該手法,也可兩點合起來答)將關內(nèi)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jié)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指代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該手法表達怎樣詩情、主旨或藝術效果)蘊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六、主旨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提問方式

1、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或內(nèi)容,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你的看法怎樣?試簡要說明理由。

2、這首詩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的滄桑。試結合有關詩句加以賞析。

(二)答題步驟:

析具體詩句寫什么――說表達什么情感或暗寓什么(答時可調(diào)換,也可融在一起答)。

解答提示:

該類題型側重的通過分析詩句的具體內(nèi)容,以得到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和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它應對的是考綱中“評價古典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三)答題示例6

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兩位詩人一位說“一片傷心畫不成”,一位說“誰謂傷心畫不成”。請結合詩歌對比作簡要分析。(07江西卷)

金陵晚望(高蟾) 金陵圖(韋莊)

曾伴浮云歸晚翠, 誰謂傷心畫不成,

猶陪落日泛秋聲。 畫人心逐世人情。

世間無限丹青手, 君看六幅南朝事,

一片傷心畫不成。 老木寒云滿古城。

答案參考:兩著詩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詩作者通過晚望金陵,從“落日”、“秋聲”等意象中,生出一片傷心之情。詩人認為這種沉重的傷心,世上的畫家是畫不出來的。韋詩作者通過觀看金陵圖,認為畫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現(xiàn)對國勢衰敗的傷痛之情,所以說,傷心是畫得成的。

七、句意型題目的鑒賞評價

(一) 提問方式:

1、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未聯(lián)或未句的理解或賞析

(二)答題步驟

闡明句表義(可挖掘深層義)――指出描寫作用或詩情意趣

解答題示:解釋詩句時一定注意分兩層:句表義和句里義,然后結合全詩指出其作用或表達何種情感、意趣和觀點。應特別注意句意型題里一般側重的未聯(lián)未句中的分析鑒賞。

(三)答題示例7

閱讀王維《新晴野望》一詩回答問題。尾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07全國卷II)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樹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答案參考:(句表義,句里義)尾聯(lián)寫了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人全家在農(nóng)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指出作用或詩情意趣、觀點)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是:①再一次突出表現(xiàn)了“新晴”這一詩題,因為“新晴”,詩人才能看到農(nóng)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②給前面所繪的一幅靜態(tài)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第4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鍵詞:《懸詩》 比喻 文化特色

《懸詩》是賈希利葉時期七篇(亦說十篇)著名長詩的總稱,因其精確的表達、生動的語言、真實的敘述而被視為阿拉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稇以姟返脑鉃椤氨粦覓熘摹?,關于它的由來說法不一,通常的說法是:在賈希利葉時期,各個部落的著名詩人會在一年一度的歐卡茲集市上進行賽詩大會,人們把公認最好的作品用金水寫在細亞麻布上,然后懸掛在克爾白神廟上,故稱之為《懸詩》。在這些詩歌的創(chuàng)作中,詩人們善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而起到說明事理、刻畫形象、表達情感以及引發(fā)聯(lián)想的作用。本文試圖通過對《懸詩》中出現(xiàn)的部分比喻進行分析,來窺視比喻所蘊含的民族特色,從而揭示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

一.從《懸詩》中的比喻探賈希利葉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

“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環(huán)境對社會文化的形成以及社會生活運作的各個方面都具有重要影響。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間,同時也對人類文化特別是修辭交際文化的形成設定了一個客觀制約框架。這在語言特別是修辭手段、修辭方法的形成中有突出反映。自然界的許多事物會被引進到人們的語言及話語中,作為形象再現(xiàn)或認知的媒介?!雹谖覀儗⑼ㄟ^《懸詩》中的比喻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究賈希利葉時期的自然環(huán)境。

1.動物

動物與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世界上,是世界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每個民族的生存中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代阿拉伯人分為游牧人和定居人,主要以游牧人為主。他們放牧或飼養(yǎng)牲畜,在野外他們也會碰到一些動物。“可以說動物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動物最能引發(fā)他們的聯(lián)想。因而在他們的詩歌中用動物來做比喻可以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感情?!雹?/p>

在烏姆魯勒?蓋斯的詩中,當他在描述自己戀人的美貌時寫道:

她推開我,卻露出俏麗的瓜子臉, 還有那一雙羚羊般嫵媚的眼。玉頸抬起不戴項飾, 似羚羊的脖頸,不長也不短。④

塔拉法在描述自己的母駝時,也有類似的描述:

那兩只眼睛忽閃忽閃,看起來,

像驚恐的母羚羊的眼一樣漂亮。

羚羊是阿拉伯人常見的一種動物,它體型輕巧、動作敏捷、活潑可愛、奔跑速度快,且叫聲悅耳動聽。此外,羚羊的身體曲線優(yōu)美,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起來楚楚動人,因此阿拉伯人常用羚羊來比喻自己心愛的人。

烏姆魯勒?蓋斯在描寫他的駿馬時,有這樣的描述:

腰似羚羊腰,腿如鴕鳥腿,

跑起來狼一般輕捷,狐貍般矯健。

在一段中我們除了可以看出,作者除了用“羚羊”和“鴕鳥”來比喻自己駿馬外表的俊美外,還用“狼”和“狐貍”的奔跑來形容駿馬奔跑時的速度之快。

鴕鳥是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鳥類,它的身高比其他的鳥類要高出很多,同時它的腿卻顯得十分修長。作者在這里是用鴕鳥修長的雙腿來說明自己的駿馬同樣擁有修長的雙腿。

狼是一種食肉性動物靠捕獵為生,常采用窮追方式捕獲獵物,因而極善奔跑。再加上它有強大的背部和腿部,從而使得它能有效地舒展奔跑。作者用狼來比喻駿馬奔跑不僅說明馬跑得快,而且說明馬奔跑時那種輕盈敏捷的狀態(tài)。

狐貍行動十分敏捷,奔跑起來強健有力,靠捕食老鼠、野兔、小鳥等動物為生。作者將奔馳的駿馬比喻成狐貍奔跑就是為了突出駿馬奔跑時那種矯健的姿態(tài)。

同樣是用鴕鳥作為喻體,安塔拉的詩中是這樣描述的:

它日夜兼程,健步如飛,

行走快得如同鴕鳥一樣。

鴕鳥的雙腿不僅外表修長,同時有力,善于奔跑且速度極快。詩人在描述自己的坐騎駱駝時,將駱駝比喻成飛奔的鴕鳥,從而突顯出自己的駱駝奔跑的速度之快。

祖海爾在對祖卜延部落及其盟族提出忠告和警告時,寫道:

一旦你們挑起戰(zhàn)端,就是嚴重的作孽,

那是起兇惡的獅子,把戰(zhàn)火燃起。

在阿拉伯人心中獅子是百獸之王,是強壯、勇猛、力量、無敵的象征,他們常用獅子來比喻帝王、英雄和有聲望、有地位的人。除此之外,獅子在捕獵的時候也露出兇惡殘忍的一面。因此祖海爾在詩中正是抓住了獅子的這一點將戰(zhàn)爭比喻成獅子,將百姓想象成是獅子的獵物,旨在突出戰(zhàn)爭像獅子捕食那樣兇猛殘忍,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從詩文中推斷出當時有羚羊、鴕鳥、狼、狐貍以及獅子這些動物。

2.植物

阿拉伯人居住于沙漠地區(qū),烈日如焚,雨水稀少,空氣干燥,除了適合干燥氣候生長的稀疏綠草和零星的樹木外,不能更多的生長別的植物。但是在阿拉伯半島的茫茫沙漠深處也不乏片片綠洲?!霸邳S土飛揚的沙漠能看到一絲除黃色以外的事物是何等的興奮。因此阿拉伯人常用植物來做比喻,用以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雹?/p>

烏姆魯勒?蓋斯在與旅伴駐足于情人舊居遺址前,回憶往日戀情時吟誦道:

仿佛又回到了她們臨行那一天,

膠樹下,我像啃苦瓜,其苦不堪言。

苦瓜外形呈橢圓狀,表皮為綠色。原產(chǎn)于熱帶地區(qū),喜愛充足的陽光,因其味道苦而得名。詩人在這里將自己與愛人離別時的情感比喻成“吃苦瓜”的感受,明顯是用味覺上的“苦”來彰顯內(nèi)心的痛苦。

安塔拉在向情人表白自己是個多么卓爾超群值得愛的青年時說道:

誰若欺負我,我也不會將他輕饒,

讓他嘗盡苦頭,那似苦瓜的味道。

在這里,詩人用苦瓜作比則是為了表達想讓敵人嘗嘗苦頭的意思,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

同樣是烏姆魯勒?蓋斯在描寫情人時的詩句:

纖腰柔軟如韁繩,

小腿光潔似樹干。

從這個描述可以得知,阿拉伯人喜歡用樹枝這樣枝干細長、柔軟、有韌性的植物來比喻體態(tài)苗條的女子。

阿慕魯在詩的開頭對酒的描述中寫道:

把溫熱的水略摻進殷紅的甘醇,

那酒色便恰似鮮花怒放。

鮮花因其顏色鮮艷亮麗,氣味清晰芬芳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作者在這里將“酒色”比喻成為“鮮花”,試圖用鮮花顏色的艷美,氣味的芬芳來說明杯中的美酒不僅顏色好看,而且氣味誘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的阿拉伯半島不僅僅只有黃沙,還有青綠的苦瓜、纖細的樹木以及艷麗的鮮花。

3.自然現(xiàn)象

人們生活在自然界中,宇宙間的萬物都會對人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人們對自然界中的各種現(xiàn)象的想象既深刻又無窮。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會用自身環(huán)境中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作為喻體,來形象地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和對事物的理解與認識。

烏姆魯勒?蓋斯在詩中描寫駿馬奔馳時寫道:

馬兒奔跑,輕捷而又矯健,

好似山洪沖下的巨石,飛騰向前。

阿拉伯半島地勢西高東低,半島上除了沙漠之外,還有山谷。每當降雨過后,谷中便充滿山洪。詩人在這里將駿馬奔馳的氣勢比喻成為從山上噴涌下來的洪水來表示馬奔跑時速度之快。

烏姆魯勒?蓋斯在描寫夜晚的景色時,有這么一句:

昴宿星座像珠寶玉帶,

閃閃爍爍,掛在天邊。

“發(fā)現(xiàn)石油之前的許多阿拉伯地區(qū),除了放牧、經(jīng)商和少數(shù)務農(nóng)者之外,靠海而居的許多阿拉伯人以采珍珠為生,大海中的珍珠曾經(jīng)是他們重要的生活來源,因此這些阿拉伯人對于珍珠熟悉而又親近。”⑥詩人用珠寶作為喻體來形容天上星星明亮,晶瑩的特點。

烏姆魯勒?蓋斯在描寫孤寂、惆悵、憂傷難忍的沙漠長夜時,用到了這樣的比喻:

夜幕下垂,好似大海掀起波瀾,

愁緒萬千,齊涌心頭將我煎熬。

阿拉伯半島不僅僅由沙漠構成,同樣也被紅海和地中海環(huán)繞著。夜深人靜時作者也難免觸景生情,思念起自己的情人來,在他眼中,漫漫長夜如同海浪掀起帷幕,可自己的思念之情正如同那海浪一般,層層涌向自己的心間。詩人孤寂的心情躍然紙上。

從上面的描述,我們仿佛可以看到當時阿拉伯半島那奔流的洪水、璀璨的星空以及翻滾的海浪。

二.從《懸詩》中的比喻探賈希利葉時期的審美意識

審美是指“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⑦那么,審美意識就應該是指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的能力反映。

“審美意識有地域性、民族性、也有階級性,因而不同的審美意識也會激發(fā)不同的聯(lián)想,從而使各民族語言的辭格形成自己的特色?!雹喟⒗褡逵捎谏钤诎⒗雿u,他們對于美的評價往往都來自于周圍常見的事物。

烏姆魯勒?蓋斯在對他的情人的外貌描寫時,用了這樣的描述:

肌膚白皙,腰身纖細,

光潔的胸口像明鏡一般。

白里透黃,像一顆完整的鴕鳥蛋,

吸取的營養(yǎng)是難得的甘泉。

她推開我,卻露出俏麗的瓜子臉,

還有那一雙羚羊般嫵媚的眼。

玉頸抬起不戴項飾,

似羚羊的脖頸,不長也不短。

烏黑的秀發(fā),長長地披在肩,

縷縷青絲似椰棗吐穗一串串。

纖腰柔軟如韁繩,

小腿光潔似嫩樹干。

纖纖十指,又柔又軟,

好似嫩枝,又如青蠶。

夜晚,她的容光可以劃破黑暗,

好似修士舉起明燈一盞。

在一大段的描述中,詩人將愛人的胸口比喻成光滑的明鏡和圓潤的鳥蛋;將愛人的雙眸比喻成羚羊明亮的眼睛;將愛人脖子比喻成羚羊的細長的脖頸;將愛人頭發(fā)比喻成烏黑的椰棗穗;將愛人的雙腿比喻成光潔的嫩樹干;將愛人的腰身比喻成柔軟的韁繩;將愛人纖細的手指比喻成細嫩的樹枝和柔軟的青蠶;將夜晚下女子的容貌比喻成明燈。

詩人安塔拉在刻畫他的愛人阿卜萊時寫道:

從她口中透過門齒沁向你的氣息,

好像發(fā)自一個香料商濃郁的麝香。

又好像出自一片尚未放牧的草場,

春雨過后,萬紫千紅,馥郁芬芳。

麝香是一種高級香料,它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作者也許就是抓住了麝香的這個特點,才用麝香作比。這一方面是說明香氣的芬芳,另一方面就是突出香氣的持久。隨后作者又補充到,說她口中的氣息像“草場”,此處作者試圖說明口中的香氣如雨后的草地,清新的味道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因此,從以上喻體的使用我們可以看出賈希利葉時期阿拉伯人的審美意識。

三.從《懸詩》中的比喻探賈希利葉時期的社會價值觀念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而產(chǎn)生的,而且跟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fā)展。因此,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寫照。阿拉伯人過著部落的游牧生活,在沙漠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物資匱乏和不安定的生活方式下,造就了他們好客、坦然面對死亡、渴望和平的價值取向。

萊比德在詩中說到:

一旦有荒年,孤客窮人投靠上門,

他們慷慨好客,對待來者猶如春天。

阿拉伯半島的沙漠環(huán)境限制了阿拉伯人的思想與性情?!耙驗榈胤截汃ぃ罾щy,于是仁義者之備食濟貧,或者燃炬招客的行為,變成了高尚仁慈的美德?!雹?有此可見,熱情好客是當時的一種風尚,并視為美德。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可以從一點程度上反應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從塔拉法的詩中看出這一問題,他說:

到頭來都同樣是黃土蓋身---

幾塊石板與陽世隔絕。

作者將死亡比喻成為僅僅只是黃土蓋身而已,由此可見,當時的阿拉伯人對待死亡的那種坦然、無畏的態(tài)度。

祖海爾在對祖卜延部落及其盟族提出忠告和警告中有句說道:

一旦你們挑起戰(zhàn)端,就是嚴重的作孽,

那是起兇惡的獅子,把戰(zhàn)火燃起。

戰(zhàn)磨轉動,將你們碾成齏粉,

兵連禍結,如多產(chǎn)的母駝連生災難的子息。

祖海爾將戰(zhàn)爭比喻成為獅子和石磨,旨在說明戰(zhàn)爭的殘酷性,表達戰(zhàn)爭將會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起到呼吁停止爭斗、號召人們和平共處的作用。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賈希利葉時期的阿拉伯人對和平的渴望。

由此,我們從詩人的詩句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阿拉伯人具有好客、坦然面對死亡以及渴望和平的社會價值觀念。

四.總結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映民族文化的鏡子?!氨扔髯鳛樾揶o中的一種形式是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阿拉伯人所運用的比喻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所編織組合而成的語言模式。比喻中自然散發(fā)、流露著這種文化的特征。”⑩我們從《懸詩》中的比喻可以看到當時阿拉伯半島的自然環(huán)境,包括其中的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現(xiàn)象;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比喻中看出他們的審美意識;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熱情好客的民風,坦然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以及渴望和平的愿望。

參考文獻

1.阿拉伯語修辭編寫組,《阿拉伯語修辭》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2.陳汝東,《認知修辭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國少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5.仲躋昆譯,《阿拉伯古代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6.仲躋昆,《阿拉伯文學通史》,江蘇,譯林出版社,2010年。

7.周烈、蔣傳瑛,《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

8.羅林,阿拉伯語比喻的文化闡釋,《語文學刊》,2007年第8期。

注 釋

①阿拉伯語修辭編寫組,《阿拉伯語修辭》,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42頁。

②陳汝東,《認知修辭學》,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頁。

③周烈、蔣傳瑛,《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73頁。

④仲躋昆譯,《阿拉伯古代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以下譯文均出自此書。

⑤周烈、蔣傳瑛,《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78頁。

⑥國少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第414頁。

⑦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第1214頁。

⑧國少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第439頁。

⑨納忠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第一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49頁。

第5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鍵詞:愛情隱喻認知原型 意象圖示

一、前言

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工具,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情感隱喻在隱喻研究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而愛情在各種情感中最復雜、最抽象。愛情是人類共有的心理體驗,中西方都認為愛情隱喻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如“愛情是戰(zhàn)爭,愛情是旅程,愛情是液體”(張輝,2001)。但是關于中西“愛情”隱喻的差異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選取“愛情是植物”、“愛情是動物”、“愛情是宗教”三種認知原型,從原型范疇理論對中英“愛情”概念的形成及差異進行闡釋,以探討“愛情”概念形成的本質(zhì)同時突顯中英文各自鮮明的個性。

二、對“愛情是植物”的不同認知

從始源語“植物”到目標語“愛情”的特征映射是顯而易見的。植物的發(fā)芽好比愛情的萌芽,植物的生長好比愛情的發(fā)展,植物的開花好比愛情的成熟,植物的枯萎好比愛情的結束。但是由于生存環(huán)境和使用習慣的不同,在具體的隱喻表達方式上也有不同。

1. 你我的心,是一朵雪白的并蒂蓮,在愛的青梗上秀挺,歡欣,鮮艷。

2.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

3. 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4. 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5. 桑中之約,不可長久。(《聊齋志異?竇氏》)

6.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詩經(jīng)?氓》)

7. 桑葉本無心,是蠶兒太多情。無心負了多情,情該怎么了?

中國在過去一直是一個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國家,“男耕女織”是典型的生活狀態(tài),中國古人對“愛情”的隱喻深深受此影響。如中國人把夫妻比作一根莖上的兩朵蓮花,把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說成是糟糠之妻,用紅豆比喻相思之苦,用桑林比喻男女幽會時的密約。可見,農(nóng)業(yè)社會對中國“愛情”概念的影響之深。蓮花、紅豆及桑葉等植物很容易被人聯(lián)系到,中國人在這些有形的植物的體驗下形成了一種“美滿和幸?!钡囊庀髨D示,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成理想化認知模式,然后形成“愛情”的認知原型,隨之產(chǎn)生“愛情”這一抽象概念。

8. 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Robert Burn, A Red, Red Rose)

9. No rose-bud is nigh, to reflect back her blushes.(The Last Rose of Summer)

10.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William Shakespeare, Sonnet 1)

英文中用植物表達愛情的詩句明顯沒有中文多,英文多用玫瑰來比喻愛情。和漢語愛情表達的陰柔含蓄相比,英語更加大膽直接、熾熱奔放,富有陽剛之氣。用火紅的玫瑰來比喻愛情的熱烈,是西方人豪邁性格的體現(xiàn)。西方人借助對玫瑰的感知,映射到愛情的結構中來。在對玫瑰的體驗之下逐漸梳理和整合出一種“熱烈和浪漫”的認知原型,并在這一認知原型基礎上產(chǎn)生了“愛情”這一抽象的情感概念。

三、對“愛情是動物”的不同認知

中西方都有很多“愛情是動物”的隱喻,但是中國和西方所引用的具體動物卻迥然各異。中國人愛借用一些漂亮可愛的成雙成對的鳥類來隱喻愛情,而西方人卻用一些其貌不揚的動物來映射愛情。

11.得成比目何辭死,顧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12. 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古詩十九首》)

13. 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14. 龍鳳吉祥,鸞鳳和鳴。(《孔叢子?記問》)

15. 復此從鳳蝶,雙雙花上飛。(簡文帝《詠蛺蝶》)

16. 思為雙飛燕,銜泥筑君屋。(《燕趙多佳人》)

17. 今日池魚水和諧,燕鶯成對,琴瑟相調(diào)。(王子一《誤入桃源》)

鴛鴦是亞洲特有的動物,它們白日湖間并游、夜間交頸而眠。比翼鳥是中國神話里的鳥,僅一目一翼,雌雄并翼才能飛行。龍鳳也來自古代神話,鳳是一種能帶來太平的吉祥鳥,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龍鳳常以一雄一雌為象征,比喻夫妻相隨、吉祥幸福。鴛鴦、龍鳳、比翼鳥在中國都具有民族特色,代表著雙宿雙飛、不離不棄。而鳳蝶、飛燕等美麗的小動物也常被用來比喻情意綿綿、難舍難分。中國人在對鴛鴦、龍鳳等動物的體驗下抽象出一種“吉祥和諧”的意象圖示,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愛情”的概念。

西方人對鴛鴦、鸞鳳等比較陌生,而且對中國人崇拜龍鳳頗為費解。西方文化中表達愛情是不借用此類動物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愛情表達方式。首先,西方人用來隱喻愛情的動物多是自己身邊的,比如西方人愛養(yǎng)寵物狗,“puppy’s love”就是指初戀。其次,西方國家多沿海,在語言表達中也多引用水生動物,例如用海豚比喻至死不渝的愛情,把天鵝視為純潔愛情的象征。再次,西方是畜牧民族,因此多用一些牲畜比喻愛情概念,如“make sheep’s eyes at”指拋媚眼、送秋波,而“old goat”意為老色狼、好色之徒。西方人通過對天鵝、海豚等的感知和體驗,產(chǎn)生了“純潔和忠貞”的認知原型,并以此為認知參照點,形成范疇和概念,最后用語言形式“愛情”將這一意義固定下來。

四、對“愛情是宗教”的不同認知

“隱喻作為語言的一種形式,與文化關系密切?!保ㄔ篮闷?,2010)中國文化深受佛教影響,在對愛情的理解上也不可避免的反映了佛家思想。而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其教義影響已深入到對愛情的表達。

18. 愛情猶如佛家的禪――不可說,一說就是錯。

19. 千里姻緣一線牽。(李復言《續(xù)玄怪錄?定婚店》)

20.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

21.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新百娘子傳奇》)

22. 你來到這個世間,只是為了遇見他,與他牽手,成就一世情緣。

23.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

24. 在千百萬人中,千百萬年間,不早不晚,正好碰上了。(張愛玲)

佛教的禪宗主張頓悟,提倡“心靜自悟,頓悟成佛”,講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愛情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能靠戀愛中的雙方去頓悟,所以愛情猶如“禪”,不可說,一說就錯?!熬壏帧币辉~也來自佛教,佛祖釋迦牟尼認為,宇宙間的現(xiàn)象都是由因和緣促成的。“因此佛家便有了因緣論或緣起論的說法。后來人能夠相遇,甚至能成為夫妻,相守一生也被認為是有緣?!保ㄍ趼敃?005)緣分是男女愛情的開端,從陌生到相知相愛,讓人覺得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神秘而美好?!耙蚓壣椤?,在中國人民的愛情觀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參照中國的宗教文化,有助于理解“愛情”的隱喻映射。在對佛教的反復體驗下,形成了“頓悟和緣分”的意象圖示,并隨之抽象出“愛情”的概念。

25. He is forever singing her praises.

26. He worships the ground she walks on.

27. We were made for each other.

28. She is my better half.

29. We function as a unit.

30. Theirs is a perfect match.

從西方人把對方看作“神”,去“praise”,去“worship”,可見西方人對對方的贊賞和尊重。而西方人把雙方看作一個整體,可以從基督教中找到原型。據(jù)《圣經(jīng)》記載,上帝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男人亞當,然后用他的一根肋骨創(chuàng)造了女人夏娃。他們在伊甸園里過得幸福甜蜜。人們從《圣經(jīng)》里得到啟示:男人只有尋覓到自己的肋骨變成的女人,婚姻才會美滿幸福。男人終究要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統(tǒng)一體?!皭矍槭莾扇讼嗷パa充”這一觀念在西方社會的愛情觀中占據(jù)主導地位。要想理解西方人的“愛情”概念,不能不參照西方的民族文化――基督教。在對基督教的反復體驗下,西方人形成了“依賴和尊重”的意象圖示,即“愛情”的認知原型,并通過隱喻認知機制,形成范疇和概念,“愛情”的意義便形成了。

五、結論

中英“愛情”情感隱喻的用法可以折射出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由于認知主體的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不同,對客體的映射也就不同,從而具備了認知的獨創(chuàng)性。如同樣是植物,漢文化從中抽象出的是“美滿幸?!?,而英文化中投射出的是“熱烈浪漫”。

本文通過對30個例子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中英文“愛情”情感隱喻具有不同的認知原型,這是與各自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的影響分不開的。對“愛情”情感隱喻的認知研究,有助于揭示“愛情”概念表面現(xiàn)象下的深層認知過程,進而理解人類情感概念形成的本質(zhì);同時,認清差異和本質(zhì),有助于豐富我們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更多獨特的“愛情”隱喻表達方式,使語言更具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程琪龍. 認知語言學概論[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1.

[2]王聰會. 英漢愛情概念隱喻的認知研究[J].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 (12).

第6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鍵詞] 探究性閱讀;提問能力;教學拓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不但要“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而且要能提高“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充分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感知文本和解讀文本,促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提問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本文以《學與問》教學為例,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試作探討。

一、鼓勵學生在閱讀題目中提問

題目是文本的“眼睛”,常常是文本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起著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有的題目能揭示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的題目能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有的題目能揭示全文的哲學內(nèi)涵……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題目中進行提問,不僅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把握文本中心和結構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明確探究方向,抓準閱讀重點。

學生閱讀課文題目后,教師可以要求他們想一想、說一說根據(jù)課題能提出什么問題。開始,學生會猶豫著,不敢提問。這時教師可以說:“現(xiàn)在,大家可以圍繞題目大膽提問,想到什么問題就提什么問題。你提出的問題,也許就是大家這節(jié)課所要學習和研究的內(nèi)容。比一比,看誰提的問題多,誰提出的問題好!”聽到教師的鼓勵學生們紛紛開始舉手,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什么是學?什么是問?什么是學問?“學問”和“學與問”一樣嗎?題目能改成“學問”嗎?“學”與“問”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學習《學與問》這篇文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一一給予肯定,表揚學生能大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繼續(xù)提問。對學生提出的不好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教師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建議學生圍繞課題思考。

鼓勵學生在閱讀文本題目時進行提問,學生就能嘗試抓住文本的研究重點,明確探究閱讀的方向,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對學生所提問題,教師給予肯定或者委婉提出修改建議,不僅能保護學生的提問意識,而且有利于課堂的后續(xù)教學。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提問

學貴有疑,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文本的過程就是他們主動探究的過程。學生閱讀文本,首先要學會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提出問題,然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起到探究作用。有效的探究性閱讀其實是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心靈對話。當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追問:問問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問問文中列舉的現(xiàn)象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問問作者表達的觀點有沒有依據(jù),問問作者提出的主張能不能付諸實踐……學生只有通過提問,才能弄明白作者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還有沒有其他寫法。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才能真正進行主動探究,才能真正成為探究性閱讀的主人。因此,提出恰當問題是學生對文本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橋梁”與“土壤”,也是學生塑造心靈、激發(fā)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生命健康成長的源泉之一。

初讀文本后,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學生能初步理清文本思路;再次閱讀文本后,學生能初步弄清作者的寫作觀點是“勤學好問”。最后,學生經(jīng)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學與問》一文先后講了“哥白尼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哥白尼怎樣解決問題”“沈括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三個故事。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哥白尼提了哪幾個問題?沈括提了哪幾個問題?這些問題都來自哪里?學生經(jīng)過探究和思考,很快發(fā)現(xiàn)他們提出的問題都來自于各自觀察到的生活現(xiàn)象。于是,教師可以問學生:“如果你是當代小‘哥白尼’,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很快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行提問: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冬天會有雷聲”,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人類要有戰(zhàn)爭”,有的學生問“為什么有線電視的節(jié)目越來越多”……閱讀了沈括的故事后,教師可以追問學生根據(jù)這個故事能提出哪些問題。有的學生會問“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會問《大林寺桃花》這首詩的其他詩句是什么,有的學生則會問有沒有類似的古詩……

在閱讀文本中自主探究,自主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問,是學生理解和掌握文本重點的具體體現(xiàn)。學生提出這些問題,不但能加深自己對文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把握知識本質(zhì),形成問題意識。

三、促進學生在閱讀拓展中提問

法國作家梅里美曾經(jīng)說過:“寫詩只能寫到七分,其余的三分應該讓讀者補充?!笔聦嵣?,教材由于種種原因,供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往往非常有限。從某種意義上說,教材為學生閱讀所提供的文本也適當“留白”了。如果教師能激活學生課外儲存的知識,讓學生自主“補白”,就能有效拓展想象空間和提問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一些與文本有關的拓展性內(nèi)容供學生閱讀。所選內(nèi)容要盡量與所教文本形成結構化,幫助學生在有限時間內(nèi)加大閱讀量,使學生提問的“觸角”盡量向外延伸,促進學生在多讀和博讀中進一步形成問題意識。當然,教師提供的拓展性閱讀材料必須以學生所學文本為基礎,以學生探究為中心向外延伸,在適當擴大學生閱讀量的基礎上,實現(xiàn)拓展內(nèi)容與文本教學之間的有機整合,使學生在一個開放而活躍的學習平臺中進一步提高探究性閱讀能力。學生拓展閱讀的內(nèi)容,既可以是文本的補充鏈接材料,也可以是教師提供的相關度較高的課外閱讀材料,通過適當延伸和重組,使學生在擴大閱讀量的同時,多角度地積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間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jīng)驗,從而幫助學生在拓展性閱讀中進一步形成提問能力。

教學《學與問》后,教師先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平時閱讀所積累的關于學和問方面的名人名言或故事:有的學生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薄安粚W不成,不問不知”“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等名言,有的學生講起了“李密牛角掛書”“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管寧割席分坐”“匡衡鑿壁偷光”等勤學好問的故事,有的學生說出了“聞雞起舞”“不恥下問”“懸梁刺骨”等成語……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了一則有關“學問”的故事:古時候,某戶人家有一塊寫有“學問”二字的金匾。分家時,老二分得有“學”字的一半,就扛著這半塊匾到處求學,從不多問,幾年都一無所獲……教師問學生根據(jù)這則故事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反復閱讀后,經(jīng)過適當思考,然后自由提問:有的學生問老大有沒有分到有“問”的那一半,有的學生問老二為什么只學不問,有的學生問老二怎樣才能有收獲,有的學生問怎樣才能說服老二去問……這樣,教師把學習者原有的“學”和“問”的認知經(jīng)驗作為新知“生長點”,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促使學生廣泛地探究文學作品的“言外之音”,不但能有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進一步積累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nèi)容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總之,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積極營造寬松和自由的探究氛圍,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敢想、敢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才能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提出問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第7篇:關于戰(zhàn)爭的古詩句范文

關鍵詞:藝術;審美;嵌入技術;數(shù)碼藝術;嵌入關學;藝術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嵌入”已經(jīng)成為我們所處時代的主題之一。它是個多義詞,在生活中通常用于指將較小之物鑲入較大之物,在化學上指的是將新分子加入兩個分子或基團之間的可逆過程,對通信媒體來說指的是將某一網(wǎng)絡的節(jié)點映射到另一個網(wǎng)絡的節(jié)點。“嵌入”也在其他意義上被應用,如將倫理考慮嵌入經(jīng)濟學前提,將行政嵌入企業(yè)治理,將科學理論嵌入管理行政,將預算嵌入現(xiàn)實政治權力關系,將學術嵌入歷史結構和世界結構,將人道主義嵌入哲學內(nèi)核,將和諧觀念嵌入審美心理結構,等等。新經(jīng)濟社會學在反對“經(jīng)濟帝國主義”的過程中將社會嵌入當成重要范疇。美學意義上的嵌入是指兩個(或更多)原先彼此有別的審美對象根據(jù)的原則結合成新的系統(tǒng)。嵌入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進入,嵌入者不能游離于被嵌入者之外,二者必須形成某種整體;嵌入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融入,嵌入者不能消失于被嵌入者之內(nèi),二者必須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因此,嵌入在美學上代表了兼濟、包容、和而不同。嵌入作為一種現(xiàn)象雖然已有漫長歷史,但卻是由于諸多因素的驅動才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跨學科研究對象。這些因素至少有:信息革命在深化過程中將推廣嵌入式系統(tǒng)當成計算普適化的關鍵,使得嵌有計算芯片的各種嵌入式設備(特別是智能手機)大行其道;生物革命在拓展過程中將基因嵌入當成遺傳工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致力于技術創(chuàng)新。方興未艾的數(shù)碼藝術以嵌入技術為基礎,以嵌入美學為指南,既積累了有關嵌入的寶貴經(jīng)驗,又為有關嵌入的研究提出了諸多課題。

一、嵌入美學的由來

嵌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五代徐鍇說“嵌”是“山深貌”,這是從自然現(xiàn)象的角度去理解層巒疊嶂。古人在欣賞風景時,經(jīng)常用“嵌空”成為描述瀑布林石與背景之關系。如馬臻詩云:“我聞匡廬之山青人天,上有瀑布千仞懸。嵌空金碧根高源,噴薄直自太古前?!辈軐W儉散文稱:“城西雉堞下有洞,日洪崖。覆以巨石,其下嵌空。飛瀑時至,亦名滴水崖?!痹谏钪校覀円步?jīng)??梢杂^察到“嵌”的現(xiàn)象,火爐嵌入土坑以取暖等。在肉體上嵌入金玉珠寶,通常是顯示當事人的尊貴身份;嵌入腳鐐手銬,則是顯示當事人的囚徒狀態(tài)。就媒體而言,將參考信息嵌入文本而成為其注解,在復合句中應用嵌入式關系分句(Embedded Relative Clause),在特定文體中臨時嵌入其他語體的標記(如在報道中嵌入法律條文等),將記者固定安排在軍隊各級單元中進行嵌入式戰(zhàn)地報道,在新聞篇名中嵌入俏皮話等,都和“嵌”有關。在審美領域,“嵌”從工藝、藝術發(fā)展到美學觀念,是技進于道的升華。

(一)嵌入技藝

作為技藝的“嵌”產(chǎn)生于工具制造過程中。例如,好鋼嵌入粗鐵為刃,劍把嵌入劍體為柄,寶石嵌入劍柄為飾等,都由一定的技藝實現(xiàn)。嵌入技藝在歷史上至少產(chǎn)生了如下作用:一是促成了專門化嵌入手段的誕生,如銷釘、鉚釘、螺絲等;二是催生了以嵌入為特色的工藝品,如將紋樣基因嵌入各種圖案的織物,將不同色條嵌入表面的雕刻,白料嵌入藍釉紋樣以生成“藍地堆白花”效果的陶瓷,等等;三是形成了與嵌入相適應的審美觀念。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嵌入對于審美的意義,因而有戒指內(nèi)嵌瑪瑙等做法。正如明人高濂所說:“非為觀美,不必鑲嵌雕刻?!绷钟绪朐u琴稱:“用紫檀薄片鑲嵌,渾然無跡,可謂精絕?!边@是指傳統(tǒng)工藝層面的無縫銜接,即嵌入者和被嵌入者要達到完全、完善、完美的相互適應。嵌入者要適應新環(huán)境的各種要求,被嵌入者也要包容嵌入者的各種特性。清代魏源論及大西洋某民族時稱:“俗多,獨婦人以發(fā)蔽前后。鑿頤及下唇作孔,以貓睛、夜光諸寶石嵌入為美。”用這種方法來裝飾人體比較罕見,若說戴耳環(huán),那要普遍得多。人們用“有眼不識金鑲玉”來形容見識淺陋,可見嵌入性物態(tài)有時比單體性物態(tài)更受重視。即使到了今天,我們?nèi)钥捎^察到類似的現(xiàn)象,如豪華手機嵌寶石等。一般地說,所鑲嵌之物必須是比較貴重、亮麗或稀罕的,這才能同時彰顯其經(jīng)濟價值與審美價值。

(二)嵌入藝術

嵌入從技藝發(fā)展為藝術,和符號生產(chǎn)有密切關系。圖畫、語言、文字等本質(zhì)上是嵌入性的,作為將文化意義賦予存在物的符號而起作用。符號可以嵌入物質(zhì)之中,如清代趙藩詩云:“每逢眼界三分勝,最憶心期一笑同。安得詩成還畫就,寄君嵌入小屏風?!边@是將作為符號的詩畫嵌入作為物質(zhì)實體的屏風。反過來,物質(zhì)實體也可以嵌入符號之中,如查志隆載:“石之上,堐高三四尺許。泉奔瀉直下,侍郎萬公大書‘水簾’二字,鐫深寸許。泉嵌入字中,殊有勝態(tài)?!边@是將作為物質(zhì)實體的泉水嵌入作為符號的文字。當然,符號系統(tǒng)也可以相互嵌入,如在漢語作品中嵌入幾段英文,在畫面上嵌入幾行詩句等。符號嵌入在現(xiàn)代社會中具備重要意義,如企業(yè)將其徽記嵌入于產(chǎn)品,為打造品牌所不可或缺。為吸引公眾注意,某些商品名稱使用了嵌字技巧,在物名中嵌入人稱代詞,如維爾豆奶粉、潔爾陰洗滌液、迷你發(fā)廊、維他命等。

顧名思義,嵌入藝術至少有三種解釋:

一是將藝術嵌入于非藝術之中,如在客廳掛上油畫,在工地播放音樂,在新聞網(wǎng)站加入動畫片剪影等。這是使生活藝術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多樣現(xiàn)實的重要來源。例如,掛在客廳的肖像畫、靜物畫和風景畫從視覺上提醒我們存在異于現(xiàn)實(不能按常規(guī)與之交互)又類似現(xiàn)實的人物、物體和環(huán)境,因而構成了生活空間與藝術空間的嵌套。當然,反向嵌入(將非藝術嵌入于藝術之中)也是可能的。

二是以嵌入為特色的藝術,如屬于同質(zhì)嵌入的俄羅斯套娃,屬于異質(zhì)嵌入的黃楊木鑲嵌雕等。在視覺藝術中,法國藝術家穆勒哈姆(Dominique Mulhem)將全息圖嵌入繪畫結構之中,造就了全息畫(holopainting)。在聽覺藝術中,音樂作品彼此套用,如金奇作曲的《會唱歌的月亮》嵌入了王洛賓代表作的旋律。在語言藝術中,《詩經(jīng)》使用套語,《一千零一夜》使用彼此嵌套的故事;對聯(lián)嵌入人名、詩歌嵌入藥名之類現(xiàn)象屢見不鮮。在綜合藝術中,戲劇通過表演區(qū)劃分嵌入不同空間,通過臺詞推進嵌套情節(jié);影視通過嵌入鏡頭將連續(xù)性事件切割開來、以豐富其內(nèi)容,在故事片中嵌入紀錄片段落或戲曲經(jīng)典折子戲、以創(chuàng)造其特色,將故事嵌入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以形成其參照。各類藝術還可能彼此嵌入,如小說中嵌有詩歌、戲曲中嵌有繪畫(舞臺背景)等。嵌入古詩的廊橋浮雕,體現(xiàn)了語言藝術和視覺藝術的結合。

三是嵌入技巧達到高水準。不論人物嵌入情境、對象嵌入背景、小故事嵌入大故事,或者是畫作嵌入畫框、畫框嵌入展館、展館嵌入大樓,還是燈光音響設備嵌入建筑空間、現(xiàn)代氣息濃郁的玻璃體嵌入傳統(tǒng)樓群、外來風格場館嵌入本國城市、異邦元素嵌入本族作品,都頗有講究。嵌入得好,成為有品味的佳作;嵌入得差,成為沒水平的敗筆。在這一意義上,“嵌入藝術”系就得心應手、靈想獨辟、巧奪天工的境界而言。在各種嵌入技巧中,數(shù)字嵌入值得一提,因為它是廣義數(shù)碼藝術產(chǎn)生的契機,如“嵌十體”、“十數(shù)頭歌”、“十數(shù)韻歌”等。

(三)嵌入美學

美學主要以美、藝術、審美心理為研究對象。將“嵌入”上升為美學范疇,產(chǎn)生了相應的三種含義。試析如下。

一是嵌入之美。可從三方面加以把握:

(1)這種美不是單純、單質(zhì)、單體的美,而是多重、多元、多體之美。以“金鑲玉”為例。它不僅包含了金質(zhì)之美、玉鑲之美,而且還包含了金玉相配的技巧之美、金玉創(chuàng)意的隱喻之美。

(2)這種美不是特定框架內(nèi)的美,而是不同框架之間的美。嵌入不只設定某種框架的存在,而且預設了相對上述框架而言的其他框架的存在,嵌入作為一種現(xiàn)象正是在不同框架的聯(lián)系中產(chǎn)生的,例如,某一框架(或其中的若干要素)成為另一框架的子系統(tǒng)。嵌入之美也是在上述聯(lián)系中顯示出來的。

(3)這種美所代表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融合,因為不論嵌入者或被嵌入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己的形態(tài)與特性,只是在新系統(tǒng)中達到相得益彰而已。它所追求的目標應當是我國古典美學所說的“和而不同”,或者說異美相濟,包括異材為用、異質(zhì)為用、異能為用等。

二是嵌入藝術觀。主要內(nèi)容為:

(1)藝術起源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文化嵌入。人類始祖以規(guī)模不大的原始群的形式存在,彼此之間的交流受到血緣差異、地理屏障、語言隔閡等阻礙。不論他們所使用的勞動工具或者所消費的勞動產(chǎn)品,都可能在流傳過程中脫離先前特定群體的實用情境,進入其他群體的非實用情境,因而彰顯其文化的(而非實用的)屬性。當這類工具或產(chǎn)品被接受者認定為具有實用以外的價值時,就開始向文化載體轉化。如果接受者主要從審美的角度看待它們,那么,它們就有可能被當成藝術品。這種情況比較可能發(fā)生于那些相對特殊的(而非通用性)工具或產(chǎn)品身上。

(2)藝術以嵌入的方式或形態(tài)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在微觀層面,藝術品嵌入于人們固有的生活空間。在中觀層面,藝術身份嵌入于社會固有的角色叢,虛構成分嵌入于媒體固有的內(nèi)容框架,審美想象嵌入于人們固有的心理過程。在宏觀上層面,藝術既嵌入社會空間,又嵌入于歷史綿延。

(3)嵌入是藝術理論的重要范疇。不論是影視中常見的旁白,或者是將流行歌詞用于日常交談之類修辭,還是武俠片中外在暴力對抗和內(nèi)在價值沖突的結合,都可以應用這一范疇加以分析。西方敘事學定義了與橫向窗口相對而言的嵌入窗口,其特點是新窗口被推進到敘事堆棧的頂層,讀者完全知道當前窗口關閉后敘事將返回到哪一個場景和哪一段時間;區(qū)分了有別于框架故事(framing narrative)的嵌入故事(embedded narrative)。

三是與嵌入相關的審美心理,包括:

(1)從嵌入角度所理解的審美心理。人是以嵌人的方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自然環(huán)境因嵌入人的身體、人的活動、人的印記而成為人化自然;社會環(huán)境因嵌入自然風景、自然資源、自然生命而成為生態(tài)社會。就起源而言,人類未必由地球上的無機物進化而來,有可能是來自太空的某種生命嵌入所致。對于移民來說,在徹底被所在國同化之前,他們總是作為嵌入者而存在,葆有與之相適應的心態(tài)。美的對象也是作為嵌入者而存在于心理世界的。它們不像生理對象那樣被消化,不像物理對象那樣被占有,而是既葆有其完整形態(tài),又在人的心中喚起共鳴。

(2)因外物嵌入而產(chǎn)生的審美心理。人的心理因嵌入而產(chǎn)生變化。義肢、假眼、芯片等異物的嵌入,都會給當事人帶來特殊心理感受。嵌入可以成為理解美感的一把鑰匙。例如,符合社會預期的對象(如各種人體裝飾品)的嵌入,會增進當事人帶給其他人的美感。欣賞同質(zhì)嵌入性作品,往往產(chǎn)生世界可以無窮縮放的感覺——大套娃里有小套娃,大宇宙里有小宇宙。反過來,大宇宙之外想必有更大宇宙,大套娃之外想必有更大套娃,只不過我們受主客觀條件限制,難得其詳而已。欣賞異質(zhì)嵌入性作品,往往留下不同系統(tǒng)可以無限滲合的印象——《一千零一夜》故事之外有故事、情境之外有情境,好比“異次元世界”。

(3)以嵌入于外物為拓展途徑的審美心理。人總是將自己的心理嵌入(用精神分析術語來說是“投射”、“移情”)于外部世界,對于紀念品、象征物來說尤其如此。反過來,人的心理必須結合所嵌入的社會環(huán)境來考察。這一點在旅居異鄉(xiāng)之類情境中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國外已經(jīng)有人使用了“嵌入美學”這一術語。例如,金斯伯格(F,Ginsburg)強調(diào):“對于許多土著生產(chǎn)者來說,作品的質(zhì)量是由其包含、維護甚至是復活或創(chuàng)造特定的社會關系的能力來判定的?!彼\用“嵌入美學”一詞去描繪文本生產(chǎn)與這種生產(chǎn)所處的范圍較廣的社會條件的不可分離性。對于這種社會嵌入的含義,本文將在第三部分加以分析。

二、數(shù)碼時代的嵌入

嵌入經(jīng)歷了以實物嵌入為主導、以符號嵌入為主導的階段,如今正進入以新媒體嵌入為主導的新階段。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軟件嵌入是數(shù)碼藝術發(fā)展的關鍵,鏈接嵌入是網(wǎng)絡藝術發(fā)展的關鍵,智能嵌入是普適藝術發(fā)展的關鍵。它們的共同作用之一是推動了嵌入藝術、嵌入美學的數(shù)碼化。

(一)數(shù)碼嵌入技術

對數(shù)碼技術而言,嵌入具備豐富的含義:(1)從數(shù)碼編程的角度看,指令嵌入于數(shù)據(jù),由此產(chǎn)生軟件;軟件嵌入于硬件,由此產(chǎn)生計算機;計算機通過接口電路嵌入應用系統(tǒng),由此產(chǎn)生嵌入式設備。人們致力于開發(fā)Java之類嵌入工具,在數(shù)碼設備中嵌入自我診斷程序,讓瀏覽器內(nèi)嵌于操作系統(tǒng),推廣嵌入式存儲器、嵌入式處理器、嵌入式光電器件,通過嵌入無源器件(而非使用分立器件)擴展系統(tǒng)功能,等等。(2)從數(shù)碼文本的角度看,超文本的妙處在于將線性文體嵌入非線性結構之中。文本因嵌入鏈接而成為超文本,超文本因鏈接嵌入知識而成為智能超文本。此外,人們使用嵌入解析器接受與分析交互者自然語言輸入,開發(fā)支持目標連接嵌入的超媒體著作工具、將用各種多媒體工具開發(fā)的節(jié)目嵌入萬維網(wǎng)的出版工具,對三維模型進行多媒體嵌入支持擴展,讓DHTML支持字體嵌入(即隨頁面下載字體,保證特定的內(nèi)容總是以相應的字體顯示),應用允許文件結構的嵌套復雜到任意程度的標識語言(如XML),將表現(xiàn)指示器嵌入界面,等等。(3)從數(shù)碼媒體的角度看,互聯(lián)網(wǎng)是按照服務嵌入于平臺、信息嵌入于服務的原則發(fā)展起來的。通信系統(tǒng)因嵌入計算機而成為數(shù)碼通信系統(tǒng),物品因為嵌入射頻標簽而成為物聯(lián)網(wǎng)終端。人們致力于開發(fā)內(nèi)嵌計算能力的家電,將網(wǎng)絡化智能嵌入遍布各地的物理系統(tǒng)(包括自然系統(tǒng)與人工系統(tǒng)),甚至像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那樣將微屏幕嵌入報紙,讓讀者可以在報紙上觀看影視片。(4)從數(shù)碼文化的角度看,人們利用嵌入式竊聽器、攝像頭進行監(jiān)控與反監(jiān)控,利用嵌入式木馬、嵌入式防火墻進行入侵與反入侵。在商業(yè)上,紐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允許顧客將作品嵌入樣本畫框中,看它們匹配與否,這是通過虛擬的“取景引擎”(framing engine)實現(xiàn)的。寬帶視頻公司采用免費+廣告插片模式,將商家廣告嵌入視頻博客作品,由廣告展示次數(shù)決定收入,這些收入由服務商和作者共享。(5)從數(shù)碼現(xiàn)實的角度看,人工環(huán)境因嵌入計算機而成為虛擬現(xiàn)實,物理環(huán)境因嵌入數(shù)據(jù)層而成為增強現(xiàn)實,地球模型因嵌入海量地理數(shù)據(jù)而成為戈爾所說的“數(shù)字地球”。(6)從數(shù)碼進化的角度看,生物人因嵌入機器成分而變?yōu)殡娮尤?,機器人因嵌入計算芯片而成為智能機器人,生物由于其基因嵌入了水印而成為人造生物。吉卜森小說《神經(jīng)浪游者》的主人公通過嵌入肉體的端口使大腦連接到復雜的計算機網(wǎng)絡。英國教授沃里克從2003年開始做相關實驗,將特制芯片植入手臂,讓自己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接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互聯(lián)網(wǎng),從那兒控制里丁大學的機械臂。

在身體的意義上,數(shù)碼嵌入技術和具身認識論存在密切聯(lián)系。具身認識論主張認知內(nèi)容由身體所提供,認知過程的方式和步驟由身體屬性所決定,身體又是嵌,入環(huán)境的。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指出:“身體不僅僅是我們‘擁有’的物理實體,它也是一個行動系統(tǒng),一種實踐模式,并且,在日常生活的互動中,身體的實際嵌入,是維持連貫的自我認同感的基本途徑。”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身份也是由信息和通信技術重新定義的,因為它被嵌入我們的時空觀念并背景化。美國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德弗萊斯主張發(fā)展嵌入性、具身性的人工智能。為此,不僅需要作為基礎的大腦功能模式,也需要為我們?nèi)绾我元毺氐姆绞骄呱砬度胗谑澜缃?。換言之,必須在所開發(fā)的程序中包括很像我們自己的身體模式,連同我們的需要、欲望、快樂、痛苦、運動方式與文化背景等。

(二)數(shù)碼嵌入藝術

嵌入是數(shù)碼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法。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層面:(1)著眼于數(shù)碼編程,開發(fā)各種嵌入式藝術手段(如嵌入式菜單),利用嵌入控制參數(shù)生成分形藝術圖形,等等。例如,1990年5月2日,加拿大沃特盧大學研究生懷特(Stephen White)了MOO第1版。當年10月,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柯蒂斯(Pavel Curtis)對這一程序加以改進,開發(fā)了內(nèi)嵌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從而使之成為如今廣為人知的MOOs。(2)著眼于文本,在藝術文本中嵌入字體、圖畫、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嵌入取自數(shù)據(jù)庫的各種信息、通向其他文本的鏈接。例如,1985-1986年,著名美國藝術家凱奇構思了既可橫讀、又可縱讀的離合詩,向法國作曲家薩蒂(1866-1925)表示敬意。該項目在兩個計算機程序支持下實現(xiàn):程序IC根據(jù)《易經(jīng)》中的隨機過程從薩蒂的粉絲所寫的紀念文章及《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中選擇文本;程序MESOLIST負責將薩蒂的名字用大寫字母嵌入所選出的文本中。(3)著眼于數(shù)碼媒體,在藝術網(wǎng)站建設中應用嵌入式瀏覽器、嵌入式客戶端等軟件;在藝術網(wǎng)頁中嵌入網(wǎng)絡服務,如將谷歌相冊嵌入博客、將谷歌地圖嵌入主頁,在藝術社區(qū)中嵌入郵遞目錄,等等。(4)著眼于數(shù)碼文化,如在數(shù)碼圖像中嵌入水印以宣示版權,在網(wǎng)站首頁嵌入注冊信息以證明合法性等。在與主流文化相對立的黑客藝術中,出現(xiàn)了將音樂/美術/詩歌等成分嵌入病毒以表現(xiàn)黑色幽默,在被黑的網(wǎng)站嵌入新的文字或圖像以表明挑戰(zhàn)性,將當局用于監(jiān)控網(wǎng)絡信息流動的軟件嵌入自己的作品以示反其道而行之等做法。(5)著眼于數(shù)碼現(xiàn)實,如克魯格使用嵌入式計算機開發(fā)人工現(xiàn)實作品《視頻場所》等。桑丁、工程師德凡蒂等人開發(fā)的洞穴自動仿真環(huán)境讓用戶戴上立體成像、嵌人頭戴追蹤技術的眼鏡,使用一根“魔棍”,以手腕的精致運動操縱實時圖像。主要面向即興表演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如MetaMOOphosis)設有供參考與發(fā)揮之用的內(nèi)嵌腳本。交互性戲劇包含了實況演出和內(nèi)嵌技術之間的交互。(6)著眼于數(shù)碼進化,開發(fā)嵌入式電子人藝術、機器人藝術與生物藝術,如巴西裔美國藝術家卡茨將用于監(jiān)控寵物的芯片嵌入自己的腳踝皮膚等。

軟件嵌入是理解數(shù)碼藝術發(fā)展的關鍵。傳統(tǒng)嵌入藝術可以在軟件技術支持下實現(xiàn)數(shù)碼化,軟件的嵌入特性也可以在藝術家的努力之下實現(xiàn)藝術化,數(shù)碼嵌入藝術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例如,由莫斯科移居德國的加爾基娜(Anna Galkina)創(chuàng)作的《嵌套玩偶》(TheNesting Doll,2002)試圖表現(xiàn)自己對彈出式窗口的印象。作品本身是這種窗口的嬉戲,十余個乃至數(shù)十個窗口相疊,每個窗口都只有相同的畫面(一個玩偶)。這些窗口跳動著,拒絕用戶的關閉。擺脫它們的唯一辦法是重新啟動計算機。這一作品既是對俄羅斯套娃的推陳出新,又是對圖形界面特性的靈思妙想。又如,瓦滕貝格(Martin Wattenberg)的作品《歌曲的形狀》(The Shape of Song,2001)用圖表呈現(xiàn)出353首樂曲的嵌套結構,讓人們直觀地把握作品的旋律。再如,美國藝術家拉茲雷尼的作品《腦殼》將四個扭曲歪斜的腦殼三維模型作為數(shù)碼雕塑分別嵌在展館小房間的四堵墻上,讓進來觀看的人頗感迷惑。漢森認為:這一作品所提供的是一種特殊的身心體驗,并非將觀者自身置于圖像當中,亦非使觀者改變對于特定場所的距離,而是由對圖像的情感反應在其身體中生成某種場所感。將軟件技術嵌入藝術作品,產(chǎn)生了不同的自動化等級。比較簡單的是使用內(nèi)嵌隨機數(shù)發(fā)生器控制路徑,比較復雜的要求計算機在某種程度上理解鑲嵌在被生成的對象中的意義。

鏈接嵌入是網(wǎng)絡藝術發(fā)展的關鍵。例如,裝置藝術因為嵌入網(wǎng)絡鏈接而成為聯(lián)網(wǎng)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因為將網(wǎng)絡鏈接嵌入人體而成為聯(lián)網(wǎng)行為藝術,繪畫、雕塑等因為內(nèi)嵌網(wǎng)絡鏈接而成為聯(lián)網(wǎng)美術作品,等等。鏈接帶來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聯(lián)網(wǎng)藝術的狀態(tài)可能因為網(wǎng)絡信息的流動而產(chǎn)生變化,利用網(wǎng)絡監(jiān)控軟件“食肉動物“(Carnivore)開發(fā)的各種在線作品就是如此;另一方面,訪客的流動可能受到作品鏈接的影響。例如,美國ThingWorld公司出于營銷目的在自己所制作的圖案中嵌入鏈接,即使圖案流傳到其他網(wǎng)站,點擊時都會引導訪客返回到該公司站點。藝術家邦廷的作品《交流創(chuàng)造沖突》(Communi—cation Creates Conflict,1995)也利用了上述原理,通過嵌入首頁的鏈接將訪客帶到專門化的交流門戶。芯片嵌入是普適藝術發(fā)展的關鍵。一般來說,嵌入者小而被嵌入者大。如果說傳統(tǒng)嵌入藝術重在以小出彩的話,那么,數(shù)碼嵌入藝術則重在以小馭大,芯片對此起了關鍵作用。這里所說的芯片,是指具備計算機基本功能(或基本計算能力)的微型元件。機床因嵌入芯片而成為智能機床,服裝因嵌入芯片而成為智能服裝,藝術作品也因其嵌入而智能化。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統(tǒng)分部設想:在理想的世界里,人們將看不見計算機。人們購買到的任何東西,不管是怎樣的沒有生命,都將包括有經(jīng)過改良的嵌入式處理器。當今許多實驗室和廠商都熱衷于研發(fā)這類“智能粉末”(smart dust)。它們可以為未來以普適計算為基礎的普適藝術提供技術支持。

(三)數(shù)碼嵌入美學

數(shù)碼嵌入美學是對于傳統(tǒng)嵌入美學的繼承與發(fā)展。例如,哥本哈根信息技術大學約翰遜(Troels Degn Johansson)應用比較文學中的“嵌套”(mise enabyme,鏡中鏡)觀念分析軟件藝術對計算機媒體中表現(xiàn)問題的探索,說明計算機媒體是一種表達其他文化建構的媒體(字處理軟件或文本顯示軟件中的“書”,媒體播放器中的“電影”,等等)的透明容器?!廾绹鴮W者瑞安(Marie-Laure Ryan)嘗試將敘事學的隱喻資源擴展到電腦文化和計算機技術。受計算機編程方法的啟發(fā),她發(fā)展了遞歸概念。在計算機編程用語中,遞歸是指一種運算方式,即運算法則為完成某一任務而激活自身的副本。它可以類比于敘事學中所說的故事套故事或故事里嵌著故事。鯽

當然,數(shù)碼嵌入美學也有其獨特之處:(1)它所關注的嵌入之美主要是以軟件嵌入、鏈接嵌入與芯片嵌入之類數(shù)碼技術為基礎而產(chǎn)生的。(2)它所關注的嵌入藝術重在對上述技術反常合道的應用。換言之,藝術家不完全是根據(jù)說明書來運用各種數(shù)碼設備的。例如,沒有任何一家寵物監(jiān)控設備的廠商會在說明書上記載如何將相應芯片植入人體。但是,藝術家卡茨就這樣做了。他以此顯示自己同時作為人和動物、監(jiān)控者和被監(jiān)控者的存在,并展示了監(jiān)控芯片植入某種社會學意義上的可能,喚起人們對此的思考。(3)它所關注的審美心理包含了數(shù)碼時代特有的觀念,如在審美過程中嵌入網(wǎng)絡思維,以可嵌入的環(huán)境取代完全客觀、孤立的認知環(huán)境等。正如阿斯科特所說,意義不是賦予的,而是協(xié)商而來,無窮盡地重新建構與重新定義;真理總是相對的,并非處于絕對的位置,而是嵌入于過程,是通過遠程通信書寫于人類行為最為自由的網(wǎng)絡中。

數(shù)碼嵌入美學包含了對數(shù)碼藝術的期盼及相關經(jīng)驗的總結。理論家所關注的“嵌入”主要不是具體嵌入技術、嵌入技巧或嵌入創(chuàng)意,而是藝術與體制、思潮之間的嵌入關系。比較激進的英國學者阿斯科特急于擺脫深嵌于傳統(tǒng)觀念的“藝術”,主張以連接性取而代之。他認為:“藝術”一詞因為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賦予它意義(當然還有現(xiàn)代主義)、太深地嵌入個體創(chuàng)造者及反應性而非交互性觀者的觀念的緣故變得如此沉重,以至于我們感到最好不是由它來代表……在涉及遠程通信藝術實踐時,可能我們應該盡可能試圖在這些環(huán)境中避免使用“藝術”一詞,而用“連接主義”取而代之?!薇容^持重的美國學者勒格拉迪(George Legrady)則試圖從嵌入機制類比中為數(shù)碼藝術尋找安身立命之根據(jù)。他認為:數(shù)碼媒體藝術家可以生產(chǎn)出不要求具體化于物理對象的作品。它們以數(shù)據(jù)的形式存在,擺脫了物質(zhì)性的限制。正如實體作品獲得嵌入交流過程、代表認可的“靈氛”那樣,數(shù)碼作品同樣也可能在博物館體制空間的框架中獲得某種價值。因此,它們作為藝術體驗的內(nèi)在價值基于兩個要素的合成:一個由作品的內(nèi)容及信息流(即通常由作者決定的方方面面)構成;另一個由它所、展覽和接受的條件(即超出作者控制之外的方方面面)組成。美國學者埃弗雷特進而從社會思潮論證數(shù)碼藝術的嵌入性淵源有自。他認為:數(shù)碼互文性使我們超出由引文與換位構成的“新表意系統(tǒng)”,進入以離散和吸收為特征的元表意系統(tǒng),不同的表意材料被變形為0和1,成為無窮的重組能指。換言之,新的媒體技術產(chǎn)生意義,不只是通過其他文本的吸引和變形來建構新文本,也靠將其他文本(模擬的與數(shù)碼的)整個無縫地鑲嵌在新文本中。這意味著現(xiàn)代主義者、后現(xiàn)代主義者所使用的策略(如現(xiàn)成物、拼貼及文本之間相互參考等)已經(jīng)為數(shù)碼時代新的需要及技術所擴展。

數(shù)碼嵌入美學還包含了對于數(shù)碼藝術走向的審視和潛能的揭示。例如,新加坡切克等人探討了具身混合現(xiàn)實空間作為交互性戲劇體驗媒體的潛能。這種空間是賦形計算和混合現(xiàn)實技術的結合,具身計算則是涉及普適計算、可觸計算與社會計算等要素的下一代計算模式。上述結合允許人們創(chuàng)造嵌入數(shù)碼三維對象與人物的物理環(huán)境,這些對象與人物可以通過和物理世界中的自然交互相配合的方式加以操作。物理世界、增強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體驗因此無縫交融。美國學者考西出版了《數(shù)碼文化中的戲劇與表演:從仿真到嵌入性》,他以“嵌入性”這一范疇說明藝術世界與生活現(xiàn)實的交疊,并勾勒了戲劇由仿真時代向生物時代轉變的趨勢,是對于數(shù)碼戲劇前景的思考。他認為:仿真時代(其間媒體以真實的符號取代了真實本身)為嵌入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仿真的效果是真實被保留、隱藏并編碼,但仍然可得。嵌入性亮相于美國入侵伊拉克(即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改變了仿真以可以容納真實自身并改變其本質(zhì)的數(shù)據(jù)流來掩蔽真實的做法??嘉髡J為:中介化的文化已經(jīng)從虛擬的仿真屏幕轉移到嵌入性的被修飾的實體。這種實體不僅是指地球上的物質(zhì)實體(如轉基因作物),而且是指人(通過遺傳工程被修飾)。它們/他們成為新時代各種矛盾的匯聚之處。馬利納(Roger F.Matina)、威爾遜(Steve Wilson)等人則指出:當代新的藝術形式并非只是計算機藝術或數(shù)碼藝術。藝術家的實驗領域如今已經(jīng)遍及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認知科學等各個領域,從納米技術到宏觀藝術。以此為背景而產(chǎn)生的各種藝術形式可能匯聚成為“信息藝術”,審美計算最終可能嵌入更為廣闊的信息科學美學領域。

數(shù)碼時代的嵌入是雙向的,數(shù)碼技術既嵌入數(shù)碼藝術,數(shù)碼藝術也嵌入數(shù)碼技術。如果將嵌入理解為將數(shù)碼技術導向數(shù)碼藝術的話,那么反向嵌入意味著將數(shù)碼藝術導向數(shù)碼技術。不論是什么情況,嵌入總是帶來新的功能聯(lián)系,其特點是嵌入者雖然進入新的環(huán)境,但仍保留自身的特性和作用,并不因此被消化、消滅。關鍵是使嵌入者與被嵌入者形成整體。數(shù)碼嵌入美學和數(shù)碼嵌入實踐的關系也是如此。一方面,數(shù)碼嵌入美學將數(shù)碼嵌入實踐當成研究對象;另一方面,數(shù)碼嵌入也作為技術與方法被應用于美學研究中。例如,美國利希泰(Patrick Lichty)的交互性論文《攫取比特:藝術與數(shù)碼時代的觀念控制》包含了內(nèi)嵌的注解、豐富的超鏈,顯示了新媒體離散結構的交互性、非線性潛能。

三、數(shù)碼時代的社會嵌入

在經(jīng)濟領域,針對就經(jīng)濟論經(jīng)濟的弊端,匈牙利的波蘭尼(Karl Paul Polanyi)提出“經(jīng)濟的社會嵌入”。這一概念為美國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MarkGranovetter)所發(fā)揮,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葉興起的新經(jīng)濟社會學的研究熱點。對上述學派來說,嵌入性(embeddedness)可細分為歷史嵌入、文化嵌入、關系嵌入、制度嵌入、結構嵌入等,其基本觀念是指經(jīng)濟活動并非孤立,而是受社會歷史、社會文化、社會關系、社會制度、社會結構的影響。相比之下,經(jīng)濟學家強調(diào)市場關系,社會學家強調(diào)嵌入關系,二者雖然各有側重,但又相輔相成。作為范疇的嵌入性不僅適用于經(jīng)濟分析,而且適用于社會分析。在宏觀上,自然人通常一經(jīng)誕生便因嵌入人類社會網(wǎng)絡而自動獲得相應的角色,并通過學習實現(xiàn)社會化;若像“狼孩”、“熊孩”那樣脫離人類社會網(wǎng)絡,那只能成為野人。在微觀上,當事人可以選擇嵌入或脫離特定社會關系網(wǎng)絡。人們因嵌入特定社會網(wǎng)絡(如同鄉(xiāng)會)而成為其節(jié)點,因脫離特定社會網(wǎng)絡而成為其外人。作為一種觀念,社會嵌入完全可以用來分析數(shù)碼技術、數(shù)碼藝術與數(shù)碼美學的定位。

(一)數(shù)碼技術的社會嵌入

卡特將芯片植入腳踝皮膚,估計是個小手術,而且植入之處又是自己的身體,似乎沒有遭到什么強烈反對。當沃里克試圖將芯片植入11歲女孩體內(nèi)作為反誘拐措施時,兒童社會學家從倫理學的角度表示異議,實驗因此放棄。這一事實說明:數(shù)碼嵌入技術不是脫離社會而存在的。

從社會嵌入的角度考察數(shù)碼技術,主要目的是避免為技術而技術而傾向,關注各種社會因素對數(shù)碼技術的滲透,以及數(shù)碼技術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相關研究大致包括如下取向:(1)數(shù)碼編程的社會嵌入。如康奈爾大學吉萊斯皮分析商業(yè)軟件所包含的不同隱喻,揭示權力與政治嵌入軟件設計的過程。(2)數(shù)碼文本的社會嵌入。相關議題有各種源代碼、數(shù)據(jù)庫、人機界面在社會應用及跨文化傳播中所遇到的矛盾等。(3)數(shù)碼媒體的社會嵌入。目前探討的比較多的是如何將將社會信任系統(tǒng)嵌入以匿名為主的在線交往之中,建設增強社會網(wǎng)絡(augmented social net work,ASN)。(4)數(shù)碼文化的社會嵌入。例如,比利時學者西爾貝曼認為遺產(chǎn)就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嵌入變化中的當代語境的社會活動,數(shù)碼遺產(chǎn)的作用是便利上述活動,而不是建立一種關于過去的確定性模擬物。澳大利亞學者卡梅?。‵iona Cameron)則認為數(shù)碼遺產(chǎn)說到底是政治觀念與實踐。(5)數(shù)碼現(xiàn)實的社會嵌入。例如,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白淑英指出:“虛擬技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類生活的社會文化系統(tǒng)之中,帶來了社會關系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為此,虛擬世界研究的方法論應該從技術思辨轉向社會哲學,即在實證基礎上對虛擬世界進行形而上的建構?!保?)數(shù)碼進化的社會嵌入。例如,怎樣在軍用機器人中嵌入“人工良心”、以保證國際戰(zhàn)爭法和交戰(zhàn)規(guī)則可以被嚴格遵守等。∞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卡波雷爾在2006年提出了建構社會機器人的建議:一是激發(fā)人類將人性賦予機器人的傾向;二是讓機器人扮演計算機侍者或博物館向導之類角色,以形成所需要的交互;三是重新思考我們的某些假設,如將人類認知當成是位于顱內(nèi)的自我包容的過程(實際上,這種認知是嵌入社會背景的)。這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二)數(shù)碼藝術的社會嵌入

在經(jīng)濟學領域,嵌入性可以分為歷史嵌入、文化嵌入、關系嵌入、制度嵌入、結構嵌入等類型。在藝術學領域,嵌入性涉及的范圍更寬。除少數(shù)主張“為藝術而藝術”或“為技術而技術”的人之外,數(shù)碼藝術家總是有意識介入社會生活,并非唯技術或唯藝術論者。白南準早在1966年就指出:“電腦化藝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面向電腦化生活的藝術是更為重要的,后者無須電腦。但是,如果巴斯德與羅伯斯比爾關于我們只有通過某種內(nèi)嵌的毒藥才能抵抗毒藥的觀點正確的話,那么,由電腦化生活所引起的某些挫折相應地要求電腦化的震驚與凈化。我用磁帶及陰極射線管所做的平常作品使我相信這一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互聯(lián)網(wǎng)藝術作品中,有不少具備明顯的社會批判傾向,表現(xiàn)為反監(jiān)視、反壟斷、反精英等。例如,創(chuàng)作的《秘密信息發(fā)現(xiàn)器》(Cryptographever,2003)緣于如下事實:“秘密群體”、政府與間諜可能通過將秘密信息嵌入網(wǎng)頁而彼此交流。作者自認為本作品是一個免費的、有效的分析工具。

對于傳統(tǒng)藝術而言,如果作品沒有嵌入一定的社會背景,就顯得比較“漂”,輕靈有余,厚重不足。使用典故、加入民族元素等是增強嵌入性的方法。反之,如果作品過度嵌入特定的社會背景,就可能向影射之類實用性太強的傾向轉化。要想解決上述矛盾,防止“欠嵌入”或“過度嵌入”的弊端,隱喻是可供選擇的方法之一,其長處在于既使作品獲得深度,又保持一定的可讀性,做到厚重與輕靈的統(tǒng)一。上述分析同樣適用于數(shù)碼藝術。例如,卡茨的轉基因藝術《第八天》(The Eighth Day,2000),就是如此。它由轉基因生命和一個生物機器人(由變形蟲所支配的機械裝置)結合而成。根據(jù)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柯林斯《追蹤嵌合體:(第八日)》一文的分析,上述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復雜巧妙的隱喻或諷喻,暗指有生命的存在物之間較深水平的聯(lián)系;就直接體驗而言,它又指向我們用于在自然界建立享有特權地位的監(jiān)視與控制。他將卡茨的作品視為對于倫理學對話的呼喚,這種對話不只是使我們對非人類的他者變得敏感,而且讓我們準備接受有關人性之構成的相對流動的定義。

如今,社會嵌入已經(jīng)成為評價數(shù)碼藝術的重要尺度,相關研究包括:將生態(tài)內(nèi)容嵌入數(shù)碼藝術課程、將意識形態(tài)嵌入數(shù)碼游戲開發(fā)、將玩家的愉悅嵌入多用戶游戲的社會獎賞、將自我經(jīng)歷嵌入數(shù)碼電影剪輯、將集體記憶嵌入全球衛(wèi)星定位藝術等。對于數(shù)碼藝術的社會嵌入,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層面加以分析,即考察相關作品和宏觀社會歷史條件、所屬社會集團或社會群體、具體社會事件或社會情境的關系。

(三)數(shù)碼美學的社會嵌入

數(shù)碼美學的社會嵌入首先是指將數(shù)碼藝術置于一定的社會背景中加以考察,其中包括:(1)著眼于數(shù)碼編程,揭示各種軟件藝術所體現(xiàn)的社會觀念。在網(wǎng)站的政治與激進主義欄目中,提供了27個這方面的例子。(2)著眼于數(shù)碼文本,揭示超文本藝術、多媒體藝術、超媒體藝術所由產(chǎn)生和傳播的社會條件。例如,巴克在闡述多感覺閱讀的特性時指出:我們之所以能夠“閱讀”某種描述,是由于我們理解它們所嵌入的故事。它們之所以有意義,是由于我們自身的生理體驗或文化體驗的緣故。(3)著眼于數(shù)碼媒體,揭示遠程通信藝術、互聯(lián)網(wǎng)藝術、泛網(wǎng)絡藝術等所發(fā)揮的社會功能。例如,美國長島大學帕里瑟《藝術家的網(wǎng)站:身份宣言和自我呈現(xiàn)》一文指出:藝術家的人格清晰地嵌入了這種進行中的藝術形式,受眾也要求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多維理解。因此,藝術家網(wǎng)站作為可不斷改變、進化的藝術形式在營銷工具之外成了身份宣言和自我表征的完美容器。(4)著眼于數(shù)碼文化,揭示政治性數(shù)碼藝術、商業(yè)性數(shù)碼藝術、朋客性數(shù)碼反藝術的社會價值。例如,卡瓦拉羅指出嵌入賽伯文化的是一種不穩(wěn)定感。只要控制論的抽象公式被翻譯為商品,按照資本主義邏輯就必須經(jīng)歷不斷變形,沒有真正的永恒。與此同時,控制論由于向多樣閱讀開放的緣故而被渲染得不穩(wěn)定——作為有機體和機械構成物的性質(zhì)、基于精確計算的哲學,作為可以和黑魔法相比的神秘知識形式,作為公司及其價值系統(tǒng)的技術支柱,等等。賽伯朋克正好表達了控制論模糊的一面,用的是明顯的流行術語,靠的是將它和朋克亞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這種亞文化在瓦解所有公認的價值觀時也愿意瓦解自身。(5)著眼于數(shù)碼現(xiàn)實,揭示虛擬現(xiàn)實藝術、增強現(xiàn)實藝術、混合現(xiàn)實藝術所發(fā)揮的社會影響,如格勞(Christopher Grau)《哲學家探索黑客帝國》等。(6)著眼于數(shù)碼進化,揭示電子人藝術、機器人藝術、生物藝術所面臨的社會制約。例如,美國視覺藝術家安克爾與社會科學家涅爾金合著的《分子的目光:基因時代的藝術》一書注意到遺傳科學對于開發(fā)可贏利診斷技術和治療產(chǎn)品的潛力已經(jīng)將這門科學深深嵌入公司文化之中。以此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提出了諸多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例如,身體組織究竟是商品生產(chǎn)的原材料,還是具備有生命的存在物組成部分的天生價值?將自然物與人工物區(qū)分開來的標志的是什么?基因是人的本質(zhì)、人類遺傳的神圣成分,或者只是一種現(xiàn)金形式?

數(shù)碼美學的社會嵌入又是指通過嵌入性考察來發(fā)揮自身的社會功能。具體地說,上述考察可以從下述途徑進行:

(1)在社會層面,著眼于數(shù)碼藝術人才養(yǎng)成。比如,從審美的角度探討數(shù)碼藝術人才自我觀和職業(yè)嵌入的關系,分析其擇業(yè)觀念、愛崗敬業(yè)程度、跳槽的原因和結構等;研究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如何看待人才美,如何聘用、培養(yǎng)、激勵等;關注各種職介所、獵頭機構、教學單位在數(shù)碼藝術人才流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他們的人才標準所產(chǎn)生的影響,思考如何通過社會嵌入等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意能力,等等。

(2)在產(chǎn)品層面,著眼于數(shù)碼藝術基本特性。比如,考察作為文件的超文本如何嵌入作為媒體的超文本系統(tǒng),后者又如何嵌入作為平臺的互聯(lián)網(wǎng),揭示上述過程中所帶來的藝術產(chǎn)品美學特性的變化;剖析降低嵌入性如何導致藝術作品內(nèi)容的輕靈化,增加嵌入性如何導致藝術作品內(nèi)容的厚重化;關注嵌入成分與原有成分的關系(植根性),弄清復合審美系統(tǒng)如何形成,等等。

(3)在運營層面,關注數(shù)碼藝術發(fā)展過程。例如,探討數(shù)碼藝術相對于不同社會背景嵌入化、去嵌入化與再嵌入化;考察各種社會因素(包括習俗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對數(shù)碼藝術嵌入于社會的具體影響;研究社會嵌入如何影響文化產(chǎn)業(yè)集群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結構和行為,思考數(shù)碼藝術如何積極主動地嵌入全球價值鏈、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升級,等等。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