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匯報的格式范文

匯報的格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匯報的格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匯報的格式

第1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一九六一年夏天,我高中畢業(yè)后,就報考高等學校,但未考上。當時,心里真說不出是個啥滋味?;丶液螅行┼従訉ξ艺f:“你念了十二年書,呆在山溝里有什么出息!你是個烈屬,去找民政局,準能給你安排個工作?!甭犃诉@些話,我就越發(fā)拿不定主意了。媽媽(養(yǎng)母)知道了以后,對我說:“惠英啊,人,可不好不知足,像咱們這樣的人家,在過去別說念高中,就是連進學校門也不敢想……”媽媽說的這些都是實話。

解放前,俺家很窮,我兩歲那年,父親把我送給叔父作養(yǎng)女。養(yǎng)父和父親一道參加了八路軍,在一次戰(zhàn)斗中,養(yǎng)父光榮地犧牲了。從此,我和養(yǎng)母相依為命。養(yǎng)母家里生活也很困難,年年欠租欠債,最后連僅有的五畝薄地也押給了地主,養(yǎng)母成年累月地為地主漿洗、縫補,苦熬歲月。解放后,俺家翻了身,中,分得了地,黨和人民無微不至地照顧俺家的生活,免費供我上小學、中學,一直到高中畢業(yè)?,F在黨把我培養(yǎng)成人了,我不能忘本。父親既然能為革命事業(yè)獻出自己的寶貴生命,我為什么就不能獻身于農業(yè)生產呢?!要是憑著烈士子女的身份向黨要照顧,就不配稱烈士子女,既辜負了黨的培養(yǎng),也對不起犧牲了的父親。自己越想越覺得原來那種想法不對,就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聽黨的話,做個好的革命后代,安心在農村生產,立志像徐建春、邢燕子那樣,把青春獻給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也有人說我“死心眼”

不幸的是,我回家不到三個月,養(yǎng)母因病去世了。母親去世的時候,買棺材花了五十五元錢。有人勸我到民政局去要求救濟,到生產隊要求補助。當時,我覺得十幾年來,國家免費供我上學,母親在世時,常年有病,生活由隊里照顧,住院、醫(yī)藥費都是國家包下來的。我不能再給國家和生產隊增加負擔。最后,還是我自己省儉用,想法解決了。

母親去世后,隊里看我一個人過日子有困難,要給我補助八十個優(yōu)待勞動日工分,我堅決不要??墒顷牳刹恳恢毕蛭医忉專骸罢呱嫌羞@樣的規(guī)定,咱村有一戶和你的情況一樣,也是一年給她補助了八百分?!蔽矣X得:我是來家搞建設的,也是一個有勞動能力的青年,絕不吃現成飯,叫人家養(yǎng)活。

一九六二年的春天,評定社員的全年基本勞動日時,許多社員說:“惠英單人獨戶過日子,家務事也夠忙的了,可以低于一般青年婦女勞力,略高于家庭主婦,一年出勤一百八十天吧!”我知道這是黨和社員對我的關懷和照顧,心里很感激??墒怯忠幌耄鹤约耗昙o輕輕的,家務事也沒有多少,就是有一些,起早帶晚地抽點空就干了,為什么還得叫隊里照顧呢,所以我堅決不同意。最后還是和其他婦女勞力一樣,定了全年出勤二百天。后來,有的鄰居埋怨我說:“你呀,怎么連這點賬都算不開,現在少定些工日,將來多干了,不是還有百分之三十的獎嗎?”我說:“就是因為算開了這個賬,才不能那么辦。如果那樣,不是找隊里的便宜嗎?!”事后社員們就議論開了,有的說我這樣做得對,像個烈士的后代,也有的說我死心眼,“少頁肝”。我想:管他多一頁少一頁,只要對黨和國家有利就行。

隊長知道我有個倔性子

一個人過日子,家務活雖少,可是如果不好好安排,也是沒大有空上山干活。我就利用早晨晚上洗衣服推磨,勞動空隙干些零活。為節(jié)省做飯時間,我早晨多做一些,留著中午吃。大家都知道我一個人晚上回家還得做飯,傍黑都是催我提前回家。我想:誰家沒有個家務事,要是都這樣提前回家,那不是影響了集體勞動嗎?因此,我一直是堅持著和大家一塊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鋪下身子,埋頭苦干。我是一個共青團員,又是一個烈士女兒,更應該做的比別人好一些。一九六二年春,隊里決定要用糞湯澆小麥,并把這個活交給婦女去做。有些婦女一聽說是挑大糞,到了糞池邊,你看我,我看你,有點猶豫,不肯先動手。我想:如果這樣下去,什么時候能完成澆小麥的任務呢,我就挽起褲腿和袖子干起來,先給她們舀滿了,再往自己的擔子里舀。糞湯濺到身上,抹到手上,我也不在乎。她們見我這樣干,也都跟著干起來了,就這樣很快地完成了小麥追肥任務。十冬臘月,男社員都到海邊挑泥積肥,我也跟著干,一天四趟,每趟往返十多里,肩膀壓腫了,我還是咬著牙干,一直干了半個多月。秋收時,隊里的活很忙,我中午也不休息,到地里去摘花生,晚上往場上運,隊里見我出力多,要給我加工分,我始終沒要。

去年秋收時,粉坊的徒工病了,隊里一時抽不出男勞力來頂替,隊長很作難。我和隊長說:“不用犯愁,讓我來替他吧?!标犻L把頭一搖說:“不能啊,這個活女的干不了,又臟又累,還得起大早?!蔽艺f:“那怕什么,本事都是練出來的,日子一長就習慣了?!标犻L知道我有個倔性子,再沒說什么就同意了。到了粉坊后,雞叫頭遍就起床,挑水、擔漿、添磨,在下粉這天,還得和男社員一樣合漿,拿粉。干一天,累得渾身痛,兩個肩頭腫得老高。可是,當我想起革命先烈們,在任何困難面前那種堅貞不屈的意志,想起只有艱苦勞動,才能為集體增加財富的時候,身上就增加了無限的力量,第二天照樣地干了下去。

我雖然是個女的,可是和男勞力一樣包了農活。在修鋤時,我都是按照隊里的規(guī)格要求去做,沒荒一分地,地里不留一棵草。有一次,我用了兩天的時間,把二畝四分花生地剛鋤完,不巧第二天又下了雨,我怕鋤的草死不了,好天以后,接著又鋤了一遍。有的人見我接連鋤了兩遍,說開了俏皮話:惠英,你這樣的干法,地里還能給你多長出幾個工分來嗎?我說:“不能多長出幾個工分,能多長出幾?;ㄉ鷣砭托小!比ツ暌荒?,除了忙家務外,我出勤二百五十多天,實干一百三十四個勞動日。

第2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教育如鏡亦如窗

這句話真實的反映了教育實踐既像一面鏡子,又像一扇窗子。要求教育者須常擦

素質之鏡

,勤試

督促之窗

;須展現

魅力之鏡

,巧開

個性之窗

;多開辟

魅力之鏡

生活之窗

。因為只有當教育如

亦如

之時,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為此,我結合師德師風學習活動就自己的工作進行了自查及整改,自查整改報告如下:

一、依法執(zhí)教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始終全面貫徹黨教育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始終牢記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愛祖國、愛人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己任。在平凡而繁雜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二、愛崗敬業(yè)

在教育教學中,我努力以崇高的職業(yè)道德,良好的教風,嚴明的教紀從教,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人為本、嚴格要求、耐心引導,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達成教學相長之目的。

三、熱愛學生

我們的教育對象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免不了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缺點與錯誤。在教學中,我本著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這一學生觀,時時用

為師不忘少年時,常與學生心比心

提醒自己。當他們出現缺點或錯誤時,我從不一味的批評指責他們,而是從關心愛護的角度指出他們存在的問題,和他們交心談心,使他們從內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地改正。

四、嚴謹治學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中我認真鉆研教材、研讀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刻苦鉆研業(yè)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把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師作為奮斗的目標。

五、團結協(xié)作

在教學工作中能做到與同事和諧相處、互尊互學互愛互幫,以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為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盡心盡力。

六、廉潔從教

記得陶行知先生在《每天四問》中寫道:

一切心術不正行為不端,都是由不廉潔而起

,還提出

建筑人格長城

。工作中,我堅守高尚情操,發(fā)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從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它商品,索要學生、家長的財物,從事有償家教等以教謀私行為。

七、為人師表

教育部長周濟指出:

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yè)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zhí)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我把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鞭尺。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在教學實踐工作中,我們即便付出了真心真情,在學習中不斷的提升自我,在不懈的努力中完善自我,仍舊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憾與不足。自查不足如下:

1、教研力度不夠,任教期間,只是在本校聽聽課

,沒有經常出去學校,沒能真正進入狀態(tài),致使本學期的教學質量暫無提升。

2、為了更好的搞好學生的發(fā)展,我覺得學生還是應該要有一套同步習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小學三年級英語科目,除了一本教科書,至今仍無一本練習題,由于自己的心急和考慮不周,導致了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作為一名教師,我不夠成熟,還需要多學習教育方面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后整改的方向:

1、針對本次的事件我已經做了相關的處理,已經返還了收取的費用并收回了資料。希望領導給予指示,本人愿意接受因自己過失而造成的處分,并.LWlm.在以后的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的責任感,注意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完成一個合格教師的各項任務。避免類似事宜的發(fā)生。

2、規(guī)范教學行為減輕學生負擔,不但要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上下功夫,還要在提高教學質量、抓好教學管理上來體現。沒有高質量的減負是不可取的。不準任意提高教學要求和延長學生上課時間,不準占用學生的節(jié)假日、雙休日和寒暑假組織集體補課、提前上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方法,采取走出去學習的辦法,使教師盡快的適應新課標的需要,變

教堂

學堂

,變單一式為多項式,讓學生采取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防止課上損失課下補,學校損失,回家補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做到

四精心

四不準。

四精心

精心備課;精心設計課上練習和課下習題;精心設計教法;精心輔導差生。

四不準

第3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今天我站在這里,能夠代表學校參加此次全市優(yōu)秀教師師德演講比賽,我感到由衷的自豪,有二十年教齡的我,能夠在這里分享我的經驗,也能夠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經驗。

有人說兒童是一本書雖然要讀懂這本書并非易事,但要成為一位出色的教師就必須去讀它,并且打算讀一輩子。有人說,兒童是花木,教師是園丁,園丁悉心照料著花木,但需要尊重它們自然地成長。實際上,兒童比花木要復雜的多,教師的工作比園丁的工作也復雜的多,盡管他們擁有著共同或共通的規(guī)律。

當我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時,我發(fā)現,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也不是詩人,不能用優(yōu)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yè)。但是我是教師,一名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奧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擷如花的詞句,構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愛我平凡的事業(yè),我愿青春在這片熱土中閃光!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yè)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yè)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碑斘颐看蚊鎸⒆觽儠r,我感到神圣與自豪,因為我從事著綠葉的事業(yè),我是人民教師!

然而,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我的物欲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欲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我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為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wèi)這個職業(yè)的圣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恒。

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剛剛起步!路在腳下延伸,而我就在鋪路!不管漫長的路上荊棘叢生或是布滿沼澤,我都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多年的風風雨雨酸甜苦辣,為人師者的種種滋味嘗遍過后,我愈來愈感覺到,自己離不開這個職業(yè),這個職業(yè)也需要我。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嘔心瀝血,以教為重的精神教育著我;現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幾十年,始終安于“粉筆生涯”的獻身精神、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懷激勵著我,增強了我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信念。我愛我平凡而又神圣的職業(yè)。我愿作紅燭,我甘為人梯,我愿在這個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耕壇。古人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林;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塑造靈魂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錢所無法衡量的,我慶幸命運賜給了我這個職業(yè)。

第4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我國自建國以來的大部分時期內,實行的是以職工勞動保險和職工福利為主要的社會保障制度。應當說,這一明顯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上適應了當時的經濟和社會狀況,較好地發(fā)揮了社會保障對經濟及社會發(fā)展的支持和推動作用。但隨著我國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一制度在實踐中不斷暴露出其與經濟發(fā)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不相適應的地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體制改革尤其國有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對社會保障體制逐步進行了改革。但迄今為止,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形成,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基礎和核心環(huán)節(jié)的社會保障資金在籌措、管理及使用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完善和不規(guī)范的地方。這種情況已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各項經濟制度的改革不相適應。因此,改革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呼聲不斷高漲,本文試從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方式人手,談談對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看法。

(一)對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評價

我國現行的以“現收現付”和各部門、各行業(yè)多元分散籌資為主要特點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在資金的籌措、管理和使用等環(huán)節(jié)存在一系列:

1.社會保障資金籌集政出多門,籌資方式不規(guī)范,缺乏保障,未形成全國統(tǒng)一的制度。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籌集上主要由各地區(qū)、各部門、各行業(yè)自行制定具體籌資辦法和比例,先以養(yǎng)老保險統(tǒng)籌為例:上海市規(guī)定的統(tǒng)籌比例是25.5%,北京市、天津市是18%,河北省是16%,江蘇省內的無錫市為23.5%,而同一省內的儀征市僅為10%;北京市的三資企業(yè)是按16%統(tǒng)籌,而集體企業(yè)規(guī)定的統(tǒng)籌比例則高達27%。再以醫(yī)療保險為例,1998年召開的我國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的“基本醫(yī)療保險原則上以地區(qū)為統(tǒng)籌單位,也可實行縣級統(tǒng)籌?!边@種籌資方式在實際執(zhí)行中,不僅不同地區(qū)、部門行業(yè)之間的規(guī)定不一致,即使同一地區(qū)不同類型企業(yè)的繳費標準往往也不相同,這就造成了不同地區(qū)、不同行業(yè)、不同企業(yè)之間負擔水平懸殊,不僅不利于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形成,而且阻礙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客觀上不利于人力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籌資方式在實踐中的另一弊端是籌資的方法、制度多數是以部門、行業(yè)規(guī)章的形式出現,缺乏應有的法律保障,在籌資過程中,往往剛性不足,再加上征收力量不足,手段軟化,拖欠、不繳或少繳統(tǒng)籌金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種不規(guī)范的籌資方式很難為社會保障及時足額地提供資金,了社會保障作用的發(fā)揮。

2.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混亂,缺乏強有力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管理上仍沒有克服多元化分散化的積弊,表現為自設機構,多頭管理。具體來講,勞動部門負責城鎮(zhèn)國有企業(yè)單位職工的養(yǎng)老保險和失業(yè)保險;民政部門負責養(yǎng)老保險和社會救濟;人事部門負責行政事業(yè)單位干部職工的養(yǎng)老保險;衛(wèi)生部門負責醫(yī)療保險;保險公司負責城鎮(zhèn)集體職工養(yǎng)老保險;各級工會特別是基層工會,承擔了相當一部分職工福利的事務性管理和服務工作。另外,鐵路、郵電、、電力、煤炭等行業(yè)和系統(tǒng)還自行實行社會保障,各有各的管理辦法,這種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的體制導致機構重疊,執(zhí)行成本高昂。同時,由于各部門自行制定征收標準和支付辦法,使杜保資金在管理上缺乏強有力的宏觀協(xié)調平衡機制和監(jiān)督制約機制,客觀上不利于保證社保資金的安全性,也有礙社會保障制度積極作用的有效發(fā)揮。

3.社會保障資金在使用上存在漏洞,不能真正做到??顚S谩,F行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可以按比例從統(tǒng)籌金中提取管理費的辦法,是造成管理費用提取混亂和開支過大的主要原因。據有關資料顯示,某地失業(yè)保險機構的管理費用占失業(yè)保險費總支出的33%,而直接用于救濟失業(yè)職工的部分僅占總支出的7%,其余的支出都是用于風險投資或其他方面的。另據報載,1997年度全國共談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90億元??梢哉f,上述局面的形成是與我國所實行的多方籌資、分散管理的籌資方式直接相關的,這種對社會保障資金的坐收、坐支,收支一條線管理辦法,不僅形成高額的管理費用,而且也為部分管理者的腐敗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可見,我國現行社會保障資金在籌措、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諸多問題都直接導源于不合理的資金籌集方式。因此,有必要用新的籌資方式代替原有的多元分散的籌資方式,以適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國際比較

充足的社會保障資金是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發(fā)展和不斷完善的基礎,因此確立合理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是一國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由于國情的差異和所實行社會保障模式、保障范圍的不同,世界各國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目前世界上已經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建立個人儲蓄賬戶。這種籌資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儲蓄,它是實行政府強制社會保障模式國家所普遍采用的籌資方式。在這一籌資方式下,要求雇主和雇員分別按規(guī)定的標準把社會保障費用存入雇員的個人帳戶,社會保障費的本金和利息均歸雇員所有,由社會保障管理機構進行統(tǒng)一管理和支配,政府有權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適當的調劑;二是征收社會保障稅或社會保障費。這種籌資方式常見于實行政府提供保障模式的國家,主要是按不同的社會保障項目分別規(guī)定稅率(或繳費率),由雇主和雇員分別按一定比例繳納,也有少數國家規(guī)定完全由雇主繳納。社會保障稅(或費),也稱社會保險稅,或稱社會保障繳款,是一國政府為籌集社會保障資金而開征的一種稅或稅收形式的繳款,主要是對薪金和工資所得課征,由專門的管理機構(如稅務機關等)負責征收和管理,其收支一般納入國家預算(實行收費形式的國家也有收入不納入預算的情況),實行“專稅專用”或“專費專用”,超支部分由財政撥款補足。從當今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情況來看,社會保障稅以其所特有的規(guī)范和效率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青睞,成為當今各國普遍采用的社會保障籌資方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世界征收不同形式社會保障稅的國家已有80多個,它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經濟發(fā)達國家,也包括了一些如埃及、阿根廷、巴西、巴拿馬、阿曼等發(fā)展中國家,而且在荷蘭、法國、瑞士、瑞典、西班牙、巴西等國,社會保障稅更已成為第一號稅種。社會保障稅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興起和發(fā)展,充分說明了它的優(yōu)越性。

(三)社會保障稅是我國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最佳選擇

借鑒世界各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成功經驗,考慮到我國的具體國情和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缺陷,我們認為,開征社會保障稅是我國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方式的最佳選擇。

1.開征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稅有助于打破地區(qū)、部門、行業(yè)間的條決分割,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目前我國所實行的多方籌資、自定標準的籌資方式客觀上造成了不同地區(qū)、不同部門、不同行業(yè)和企業(yè)間因繳費標準不同而負擔高低懸殊的局面,不僅負擔不均的矛盾突出,而且還阻礙了勞動力在不同地區(qū)和部門行業(yè)間的合理流動。通過開征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稅,實現稅率的統(tǒng)一和征收機關的統(tǒng)一,將徹底改變上述局面,實現人力資源在更廣闊的領域內和更高層次上的順暢流動。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稅還有助于公平競爭環(huán)境的形成,從而促成企業(yè)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最終確立。

2.有助于建立統(tǒng)一的保障管理體制和有效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通過開征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稅,由稅務機關具體負責稅款的征收,并把收入納入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預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置專門機構負責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形成征收、管理、使用各部門相互制約、相互監(jiān)督的機制。同時,通過社會保障預算的編制和審批,把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管理、使用納入國家立法機關的監(jiān)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和人民群眾的社會監(jiān)督之下,這將使社會保障資金的合理籌措、保值增值和有效使用得到有力的保證。

3.有助于促進“保險”向“社會保險”的轉變,有利于減輕企業(yè)負擔。長期以來,制約我國國有企業(yè)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負擔沉重,而造成企業(yè)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yè)職工的養(yǎng)老、醫(yī)療、工傷、失業(yè)、生育等社會保險的統(tǒng)籌費和住房公積金等,都要由企業(yè)來承擔。企業(yè)要承擔這些占工資總額70—80%的福利支出,尤其是在國有企業(yè)舉步維艱、效益不佳的情況下,沉重的保險開支,使企業(yè)雪上加霜,不堪重負。開征社會保障稅,遵循“普遍納稅,共同負擔”的征收原則,凡有納稅能力的勞動者及其所在單位共同承擔納稅義務,變“企業(yè)保險”為“社會保險”,既緩解了保險資金來源不足的矛盾,也為企業(yè)走出困境減輕了壓力。

4.有利于逐步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國有近70%的人口在農村,但是,社會保障對于廣大農村人口幾乎是一片空白,城鎮(zhèn)職工所能享受的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基本與他們無關。社會主義制度下,作為社會成員應該是平等的,但是,農民所得到的社會保障卻與城鎮(zhèn)特別是大城市職工享受的保障水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盡管各級政府對農村的部分特困戶也定期或不定期地以不同方式給予扶貧、救濟,但是,依然分散的、低水平的保險資金籌集方式對于大量需要救濟扶助的農村孤寡老人、殘疾人來說,無疑于杯水車薪。據統(tǒng)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每年以600萬人左右的速度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這些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就業(yè)的人數已接近農村剩余勞動力的50%。但社會保障與其還有一定的距離。隨著我國稅費改革的深入,在不增加農民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負擔的前提下,通過社會保障稅的開征,逐步建立起農村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既能促進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縮小城鄉(xiāng)差別,又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

5.有助于降低制度運行成本。通過開征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稅,由稅務機關統(tǒng)一負責社會保障所需要資金的籌集,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稅務機構的人力和物力,降低社會保障籌資成本;由專門機構負責社保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專業(yè)化的管理將使規(guī)模經濟效應得以更好的發(fā)揮,有助于實現管理費用的最小化。這兩方面作用的發(fā)揮將最終促成社會保障制度運行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使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6.有助于克服社會保障資金籌集過程中的種種阻力,保證籌資工作的順利進行。稅收的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特征將增強社會保障資金籌集過程中的約束力,杜絕拖欠、不繳和少繳的現象。進而籌資工作的順利進行將有力地支持社會保障制度積極作用的充分發(fā)揮。

(四)對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初步設想

為保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社會保障稅的開征是十分必要的。借鑒國外社會保障稅開征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現行社會保障籌資方式的基本狀況,近階段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5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從一無所有升級成“大地主”

小品《吃面條》一紅,陳佩斯就富了,無數的商業(yè)演出邀請讓他應接不暇。在這樣的忙碌中,陳佩斯讓太太王艷玲辭職了。王艷玲的工作并不差。北京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的護士。但陳佩斯那時特自信,覺得自己是賺大錢的。太太這點兒工資自己上一次臺就能賺到。再加上王艷玲剛懷孕,在陳佩斯勸說下,她就回家自己、靜養(yǎng)了。

陳佩斯走穴的收入,自己不管,全拿回去交給太太。王艷玲專門開個賬戶,收到一筆就跑一次銀行,連零頭一起存起來,很盡職盡責。

賬戶上的錢沒擱多久,就被陳佩斯取出來成立了影視制作公司,先后投資500多萬拍攝了《父子老爺車》《太后吉祥》《好漢三條半》,但電影都叫好不叫座,一部接一部虧損。頗為可觀的賬戶就這么枯竭,再也不復往日風光。

為了維持公司正常運轉,陳佩斯只能繼續(xù)四處走穴,用賺來的出場費苦苦支撐公司日常運營。一個人養(yǎng)一個公司畢竟很困難,發(fā)薪水的日子一推再推。員工一個接一個辭職。到最后,一個不小的影視公司,連財務人員都不剩一個。王艷玲不得不再度出山,成了公司不拿薪水的出納。

陳佩斯走穴的出場費,像以前一樣全交給她,她再把這筆錢分成若干小份,房租、水電、電話、薪酬……一點一點地用在刀刃上。

有時回到家。看到王艷玲還拿個計算器,噼里啪啦地按來按去,皺著眉頭想辦法拆東墻補西墻,陳佩斯就抱著女兒偷偷溜出去。他覺得很慚愧,本來計劃讓太太做個享福女人的,沒想到她卻成了白打工的勞動力。

哪知道禍不單行,與央視下屬的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的一起版權官司,將陳佩斯一下逼到了絕境――因為成了“麻煩人物”,一夜之間,各個電視臺、演出單位就不再追捧他了。他再也接不到任何與廣電系統(tǒng)有關的商業(yè)演出邀請。

沒了商演的收入維系,影視公司只能宣布倒閉。陳佩斯有點兒絕望,他只會當演員,只會演電影演小品,但現在做不了演員了,該怎么辦?

那時正是陳佩斯的女兒小學二年級報名時間,以前這些事一直是王艷玲負責,這次陳佩斯賦閑在家,便主動帶著女兒去報名。報名費是280塊錢,陳佩斯掏遍口袋,身上只有147塊錢。只能灰溜溜地背著女兒回家去找王艷玲拿錢。從獨自撐起一個公司到連女兒學費都掏不出,這種高臺跳水的失落感異常強烈。

陳佩斯承認自己那陣兒是徹底墮落了。他跟打小就認識的幾個胡同串子朋友整天泡在一起,抽煙喝酒貧嘴賤舌地瞎侃,每天都喝得醉醺醺回家。

這種醉生夢死的日子,過了大概有3個月,陳佩斯每天睜眼就出門,回家就閉眼。王艷玲勸過他。但他置若罔聞。壓根聽不進,他只覺得這輩子完全廢了。直到那年“五一”后的一天,王艷玲找朋友開了輛車,把陳佩斯拖到北京城外跟他攤了牌……

王艷玲帶陳佩斯去的地界,全名叫北京延慶井莊鎮(zhèn)西三叉村。下了車,眼前一片荒山,王艷玲從包里拿出一份承包合同,指著面前的山告訴陳佩斯,自從她辭職回家后,每次陳佩斯交給她的走穴收入,她都會悄悄截留出一部分。存起來當私房錢,有備無患。這些年,她一共存下了70萬元私房錢,面前這一萬畝荒山,是她用65萬元承包下來的。承包期為50年。做不了演員就一起務農吧,有這一萬畝荒山,不管種什么下去,多少都會有點兒回報。本以為一無所有的陳佩斯驟然升級成了“大地主”,絕望中總算看到了一線希望。他們兩口子把女兒交給老人照顧,開始做一對農民夫妻。

她是穩(wěn)定的“大后方”

在一片荒山上白手起家,艱苦和勞累可想而知,兩人在山上建了兩間木頭房子。一間廚房一間臥室。臥室旁邊地上挖了個大坑,里面埋上一口大水缸,外面再用蘆葦條一圍,就是個露天廁所。平時王艷玲去上廁所,陳佩斯就在門口為她把風,遇上下雨,兩人一個在廁所里面,另一個就在外面把手伸得長長的幫對方打傘。

廚房里沒有煤氣,也沒有煤,漫山遍野的枯枝敗葉是唯一的燃料。每天早起,夫妻倆一人背個大背簍,撿滿一簍落葉樹枝回來生火。為了節(jié)約燃料,他們早已沒有了幾菜一湯的飲食習慣,吃的都是獨創(chuàng)的“菜飯”――肉、菜、油鹽醬醋,加上米混在一鍋煮熟,每天早上煮上一鍋,中午晚上要吃的時候熱一下,便是一天的伙食。

隨著請的人陸陸續(xù)續(xù)上山,墾荒的工作就此展開:除雜草、搬石頭、挖樹坑,陳佩斯和王艷玲租貨車運來買好的側柏、蘋果、石榴等樹苗,趕季節(jié)爭分奪秒地種下。光禿禿的荒山被育上新苗,請來的工人離開后,維護保養(yǎng)的工作就全由夫妻倆完成了。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他們就穿著深筒套鞋出門巡山,一人手里拿一根棍子撥打草叢,防止有蛇傷人。從頭到尾走下來要七八個小時,中間還得觀察是否缺水、有沒有病蟲害,加上中途休息進餐,一般都是跟太陽一起出發(fā),陪月亮一起回家。

屋后一塊空地。被辟成菜畦。這是夫妻倆一手開發(fā)出來的。土里的石頭全被一點點篩選出來,土塊疙瘩被仔細地碾碎,隔半米挖出30厘米深的溝渠,埋下做飯剩的草木灰肥。種下白菜種子,發(fā)芽了,就施上自產的農家肥。全天然的萊綠油油白生生,每晚炒上一大盤,什么佐料都不用,吃在嘴里也帶著一股清甜。

菜畦旁用柵欄圍了個禽圈,關了十來只雞鴨鵝,慢慢喂熟就索性放養(yǎng)了。家禽白天在山上亂跑,到了傍晚,一只接一只自個兒回籠。禽圈里的糞便一點兒都不糟蹋,收集起來。順手就埋到了就近的果樹下面。

曾經枯黃蕭瑟的荒山,就這么綠了起來。半年之后,再也看不出陳佩斯和王艷玲是城里人了,皮膚的黑從內而外,膚質像山上的石頭一樣粗糙。長滿尖刺的荊棘,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一把抓起,因為手掌有了一層厚厚的老繭。陳佩斯招牌的光頭也不復存在,長出了寸許的頭發(fā)。乍看上去,就是個標準農民。

幾年之后,速成的經濟型樹種變成了搶手木料,果樹也開始掛果,收購的貨車開到了山腳。辛苦的付出換來了30萬元的利潤。

經濟危機得到緩解后,陳佩斯又不安分起來。他心里,還是想通過演戲東山再起。重現輝煌。

最了解陳佩斯的莫過于王艷玲。她把30萬利潤和以前買荒山剩下的5萬塊錢一起給了陳佩斯,告訴他,這是重開影視制作公司的首筆資金。她讓陳佩斯施心打拼,賺不賺錢都不要緊,只要不背債就行。她會繼續(xù)守在山上,保證每年收益,給這個家一個穩(wěn)定的大后方。陳佩斯復出了。他開始聯(lián)系以前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打算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他決定另辟蹊徑――做話劇。

攢起來理直氣壯。掏出來泰然自若

話劇是冷門,吸引不到投資是最大的問題。陳佩斯開著一輛借來的北京吉普,滿北京聯(lián)系投資方,在碰了無數軟釘子后,他決定自己投資。35萬一下只剩下1萬,錢全被投進了話劇《托兒》。這絕對是孤注一擲的一錘子買賣。

好在天道酬勤,《托兒》在長安大戲院的首場上座率就高達95%,在北京連演10場后,陳佩斯開始全國巡演。當第30場演出結束后,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剩下的演出,就全是凈賺的了。

因為有了豐厚利潤作資金,隨后推出的《親戚朋友好算賬》《陽臺》也都獲得了空前成功。支付完所有開支,賬戶從當初的35萬變成了2000萬!

看話劇演出越來越火,王艷玲就雇人打理承包的山頭,她再次統(tǒng)管了影視公司財務。對于有攢私房錢“前科”的太太,陳佩斯總開玩笑說:“明里我們賺了2000萬,暗地里還不知道你截留了多少,你透個底吧?”陳佩斯對自己藏小賬的懷疑,王艷玲從不否認,也絕不透露攢了多少。在她看來。未雨綢繆,趁著能賺錢存點兒后備資金是必須的。存的那些錢,一沒給自己買戒指,二沒給自己買衣裳,她站得直立得穩(wěn)。

就在一切都朝著最好的方面發(fā)展時,意外又發(fā)生了。陳佩斯的父親陳強不幸中風,雖然搶救及時脫離了生命危險,卻落下了后遺癥――部分記憶消失。醫(yī)生建議陳佩斯給父親安排個山明水秀的鄉(xiāng)下地方療養(yǎng),說可以減緩記憶消失的速度――空氣清新的地方,那還要找嗎?直接去自己的地盤不就得了?

半年不到,在陳佩斯承包的山腳下,一棟三層小樓拔地而起,門前一條蜿蜒小溪,屋后一塊碧綠草地,左邊菜地右邊養(yǎng)著禽畜,通上了水電安上了鍋爐,陳家療養(yǎng)院正式落成。

雖說這房子是陳佩斯的孝心。但他只能算個策劃人員,那時他正忙著巡演,最后的實施者還是永遠不得閑的王艷玲。為了安排好公公,她從影視公司淡出,回到三叉村,重新過回了田園生活。

當陳佩斯第三部話劇完美謝幕后,他也來到村里和家人集合,開始了陶淵明式的生活:每天早上用自家鴨生的鴨蛋和面,做手工切面,加上自家產的雞蛋,煮一鍋香噴噴的面條,開鍋時扔進去幾把帶著露水的自產青菜;吃飽了,陪老爺子在門口喝喝茶;老爺子在陽光下打盹時。夫妻倆就上山走走看看,口渴了,順手摘幾個新鮮水果擦擦,就可以直接進口。

因為經濟條件好轉,女兒已經轉學到了全日制的寄宿學校。周末和節(jié)假日,陳佩斯去北京把女兒接來三叉村,三代同堂,樂享天倫。

第6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這本書得到許多名人的推薦和贊譽,如比爾·蓋茨說:沒有人能拒絕這樣一本書,除非你拒絕所有的書;書中也有很多精彩觀點值得我們去品讀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溝通就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fā)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熱情不減等等。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已還是挺有收獲的,下面談幾點感想,既是作為這次讀書的讀后感,也是對自己以后的一種希望和勉勵。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個胸襟寬廣的人。

李部長說“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寬是必備的政治素養(yǎng),要做到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抱怨其實是一種胸襟不寬的表現,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無濟于事,遇到不順心的時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總是責怪他人。威爾.鮑溫在書中指出:“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要的東西。抱怨會影響人際關系,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運動”。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更要學會停止抱怨,培養(yǎng)大度容人、見賢思齊的良好品質;摒棄私心雜念,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升遷;保持淡泊寧靜,以奉獻的精神回報社會,在工作中追求素質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實現。

(二)要懂得知足,學會感恩,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什么是幸福,我覺得幸福就是一種心態(tài),是相對而言的。財富上的不平等客觀存在,物質的追求也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比較中學會知足,不要在物質名利上進行盲目攀比,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從的美國911到今年泰國政府動亂,從的汶川到今年的玉樹,再到當前的洪水泛濫、山體滑坡,有多少人面臨著流離失所生離死別,比起他們來,至少我們還活著。當然我們說的這種“知足”不是困難面前的無為或取得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停滯不前,而是一種淡然。

感恩是一種做人的態(tài)度,一種優(yōu)良品德。有人說:這個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實我們要善于換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把困難當作一種磨練,把挫折當成一種挑戰(zhàn)。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更應時時將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并非理所當然的,我們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組織的培養(yǎng)、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和家人的支持。帶著感恩,我們的心胸會更加坦蕩,工作會更有動力。

(三)要勤奮工作,永不懈怠,做一個有進取心的人。

從學校直接走進機關,兩年的工作讓我深知自己還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足之處,每一次的崗位變動都會給我?guī)砀叩囊蠛透蟮奶魬?zhàn)。組織工作對我來說是一份嶄新而又神圣的工作,組織部門是管干部、管黨員、管人才的部門,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為自己能作為一名組工干部而自豪,同時我也深感組織工作任務重、程序嚴、要求高,很多時候要加班加點,要做大量具體繁雜的事務,而且不能出絲毫差錯。所以對待這份工作我始終心懷敬畏,在以后的工作中,定會好好學習,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發(fā)揚任勞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于職守,高度負責的敬業(yè)精神;刻苦勤奮,忘我工作的實干精神和解放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字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辦事能力。要通過勤奮工作努力達到“節(jié)奏要快、工作要實、標準要高、差錯要無、狀態(tài)要好、待人要誠”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組工干部。

第7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關鍵詞】媒介框架 哥本哈根會議 人民日報 南方都市報

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由于氣候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使其日益受到全人類重視,加之此次會議的規(guī)格高、爭議多,自然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是,與多數情況下國內媒體就國際焦點事件采取口徑一致的報道不同,我國媒體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報道呈現出了一定的異質性,這種異質性表現在哪些方面?通過怎樣的方式得以體現?這種異質性又說明了什么?這些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本文以國內的兩份報紙《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為例,對兩者在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期間刊載的與環(huán)境相關的報道進行分析。選擇《人民日報》是因為它反映了中央政府的聲音,其發(fā)行量居大陸黨報之首,同時,他“既是,又是人民的喉舌”,且因其地位的特殊性,對大陸主流報紙有著引導效應; 《南方都市報》是傳媒市場化改革后應市場需求而生的新興傳媒,被新聞學者視為中國大陸新聞專業(yè)主義理念的秉承者與引領者。①樣本選取了兩份報紙從12月7日到12月20日,即大會召開期間的全部相關報道,其中《人民日報》共計54篇,《南方都市報》共計95篇。

同時,鑒于新聞報道本身是一種建構活動,其中必定包含特殊的敘事結構和思維模式,因此本研究采用“新聞框架”理論來進行解讀。美國學者Gamson認為,框架的定義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指“界限”(boundary,如攝像機的鏡頭)之意,可引申為對社會事件的規(guī)范,人們藉此觀察客觀真實;另一類則指人們用來詮釋社會現象的“架構”(building frame),以此來解釋、轉述或評議外在世界的活動。②Gitlin將框架概念運用到媒介研究中,并將這一概念與新聞話語的生產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框架能使新聞從業(yè)者快速地對信息進行常規(guī)處理包裝后有效傳遞給受眾。③Gaye Tuchman也在《做新聞》一書中引用了“媒介框架”這一概念――“媒介的框架就是選擇的原則――刻意強調的、闡釋和呈現的符碼。媒介生產者慣常于使用這些來組織產品和話語?!雹苡纱?“新聞框架”也就是指記者在處理信息時整體性的思考模式,或中心意義的組織方式。根據這些定義,本文將報道體裁、報道地域、報道態(tài)度、消息來源以及報道主題作為框架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

一、報道體裁對比

從表1可以看到,在社論一項上,《人民日報》并未就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刊發(fā)社論,而《南方都市報》在大會召開的初始階段、關鍵時期及閉幕當天都刊發(fā)了社論,分別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發(fā)達國家應承擔更大責任》、《哥本哈根峰會:協(xié)議并不等于成果》、《哥本哈根峰會:讓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報社的立場和態(tài)度,也反映了該報對氣候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在評論這一體裁上,《人民日報》的使用比例較之《南方都市報》略高,反映出黨報對于觀點傳達的重視。第三,在記者親歷報道的運用上,《南方都市報》以12.6%對3.7%的比例高出不少,這一類型的報道往往主觀程度較高,以“我”即記者的口吻進行敘事,雖然能夠使報道更為生動精彩,但記者的主觀介入難免會影響報道的客觀性。

二、報道涉及地域對比

在報道地域的統(tǒng)計中,將中美兩個國家單列出來是因為中國和美國在本次會議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且很多媒體在報道氣候大會時確也強化了兩個大國間的爭議。從表2可以看出, 《人民日報》涉及中國的報道比例高達83.3%,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報道與中國相關的新聞事件理所應當,結合其報道的涉及本國以外地區(qū)的比例來看(美國13.0%,其它發(fā)達國家37%,其它發(fā)展中國家38.9%),《人民日報》顯然對于報道別國較為審慎,這一點恰恰契合了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即互不干涉內政。由于《人民日報》很大程度反映了國家立場,在報道其它國家時自然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反觀《南方都市報》,在涉及其它國家報道的比例上遠高于《人民日報》,作為一家區(qū)域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這樣的處理表明他并不局限于區(qū)域報道,而是力求在國際新聞上有所作為。

三、報道的消息來源對比

從表3中可以看出,《人民日報》的消息來源明顯集中于政府機構及其成員,達到61.1%,而在其他來源上表現得較為平均;《南方都市報》則呈現消息來源“三分天下”的局面,即政府機構、其他媒體(通訊社)、記者自身所占比例相近,均在33%左右??梢?官方的議題核心較容易成為黨報的新聞框架,而《南方都市報》則傾向于通過多元的消息來源平衡其報道。

四、報道態(tài)度對比

由表4所示,在媒體的報道態(tài)度上,《人民日報》表現得更為“正面”,其中“贊成”和“建議”的比例之和達63%,更多地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對減排做出的承諾、貢獻,以及得到國際社會的好評,如《減碳,中國一直在行動》《中國給國際社會樹立了好榜樣》《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展現風范》等,即使表達與別國不同的觀點,也是多以“建議”的態(tài)度反映出來。相比之下,《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則對負面態(tài)度作了較多呈現,其中包含“反對”、“批判”、“爭議”等態(tài)度的報道比例達39.9%,且從標題措辭可見一斑,如《發(fā)達國家不要再開空頭支票了》《兩大陣營 分歧嚴重》《中國代表:拿中國與歐盟作比較不“厚道”》等,都反映了哥本哈根會議上各國、各陣營之間的激烈。

五、報道主題框架對比

除了上述幾點,報道主題最能反映兩份報紙的媒體框架,在這里,報道主題亦可理解為報道中體現出的新聞價值取向,這是每份報紙辦報理念的外在表現。一則報道可能由一個或多個框架構成,這些框架之間的競合在潛移默化中構成了報道的主題。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在兩份報紙關于哥本哈根會議的報道中,主要包含以下主題框架:(見表5)

將《人民日報》與《南方都市報》的共149篇報道的內容置于以上5個主題框架進行考察,所得的結果見表6:

從統(tǒng)計結果可以明顯看出,《人民日報》哥本哈根會議報道的三個主題框架分別是環(huán)境框架、政治框架及資源框架,而《南方都市報》的三個主題框架是政治框架、沖突框架和后果框架。從二者的相同點說,政治框架在兩份報紙的報道主題中都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達到61.1%和57.9%??梢娮鳛樯婕叭?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性會議,哥本哈根大會不僅是單純地為了氣候問題,而且成為了全球各國、各大陣營間政治博弈的場域,這種事件屬性超越了媒體的發(fā)行地域、經營性質,使得政治框架必然成為各家媒體的主要新聞框架。在環(huán)境框架方面,《人民日報》的比例遠遠高于《南方都市報》,原因在于《人民日報》在大會召開期間的相當一部分報道并未指向會議本身,而是較多地以低碳生活倡導者的身份進行報道,如《“低碳生活”創(chuàng)新生活》(2009年12月7日13版)、《算算低碳帳》(2009年12月14日17版),都是環(huán)境框架的具體呈現。此外,《人民日報》運用資源框架的比例也明顯高于《南方都市報》,這與前文所述其在報道態(tài)度上傾向贊成與建議這點能夠相互印證。相反,《人民日報》在沖突框架和后果框架的運用上皆明顯低于《南方都市報》,這反映了后者作為都市報對新聞價值中趣味性、重要性等因素的追求,如《小島國呼吁:溫控≤1.5℃》(2009年12月11日A32版)中寫道“……圖魯瓦這樣的島國,在海平面繼續(xù)上升后,將不得不面臨舉國搬遷的情景?!敝标惡蠊?擺明利害,這樣處理可以引起讀者的關注,作為一家面向市場的媒體,不難理解。

六、結論和探討

通過以上對兩份報紙框架的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人民日報》與《南方都市報》在哥本哈根會議報道上的異質性:第一,《人民日報》較多使用評論表達對新聞事件的態(tài)度觀點,且這些評論多屬于贊成、建議等正面態(tài)度;《南方都市報》常以報社或記者的名義進行親歷式報道并以此表達觀點,且報道多反映反對、爭議等負面態(tài)度。第二,《人民日報》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報道立足國內,所涉及國外報道皆在新聞事件中與本國聯(lián)系緊密,即使報道也措辭審慎;《南方都市報》放眼全球,對與會主要國家團體的報道施以重墨。第三,《人民日報》較常引用官方的消息來源,官方的議題核心成為其新聞框架,表現在報道主題上較多采用政治框架、環(huán)境框架和資源框架;《南方都市報》引用的消息來源比較分散,政府機構、其他媒體、記者自身是三個主要消息來源,使其在報道主題上呈現出政治框架、沖突框架以及后果框架較為突出的情況。

這些不同點的出現固然有報紙定位的原因,同時,異質性也體現在新聞框架差異以及不同新聞框架導致的不同詮釋間的合流與互補。也正是這種同一媒體內部不同新聞框架間以及不同媒體之間媒介框架的競爭與整合,共同塑造了類似哥本哈根會議這類國際焦點事件的媒介真實,并使之更趨近于社會真實。從這個層面講,《人民日報》與《南方都市報》表現出的由于新聞框架差異而導致的異質性,恰恰是中國媒介生態(tài)更為開放與多元的體現?!?/p>

參考文獻

①童靜蓉:《中國語境下的新聞專業(yè)主義社會話語》,《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06年第1期

②轉引自金苗、熊永新:《美國25家日報要聞版伊拉克戰(zhàn)爭報道新聞架構分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03年第3期

③轉引自陸曄:《香港中文報紙中的中國內地新聞:新聞文本的框架研究》,《新聞大學》,1998年夏季刊

④轉引自[美]蓋伊?塔奇曼:《做新聞》,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

第8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寶音德力格爾,男,1974年12月出生,蒙古族,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公安局潮格溫都爾鎮(zhèn)派出所一警務社區(qū)民警,三級警督。

說起寶音德力格爾,整個潮格溫都爾鎮(zhèn)都家喻戶曉。派出所轄區(qū)的面積有多大,他的責任區(qū)就有多大,1674.6平方公里的轄區(qū)都歸他管,因此,寶音德力格爾可稱得上是中國轄區(qū)面積最大的片警了。

通過學習寶音德力格爾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我了解了一個人民警察如何按照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要求,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的重大問題。他的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集中體現了當代人民警察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寶音德力格爾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表現出了高尚的精神,他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撼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他的人格魅力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而他所產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將轉化成我們實實在在的行動。我要以寶音德力格爾同志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不足,切實改進提高工作,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以更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兢兢業(yè)業(y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恪守為民之責,立足本職崗位,為維護公平正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第9篇:匯報的格式范文

   論文摘要:勞動力市場就業(yè)模式與年齡結構的變化是日本上世紀80年代以來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動因,改革思路走順應勞動力市場變革狀況與趨勢。有鑒于此,中國應基于勞動力市場多重分割,勞動者收入多重差距的現實,順應勞勸力市場一體化趨勢,構建公平分配代際勞動產品的多層次多元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 

    如何在人口規(guī)模極其龐大且老齡化加速,經濟發(fā)展水平仍然較低,城鄉(xiāng)及地區(qū)間收入差距明顯的中國,構建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挑戰(zhàn)。放眼國際,除文化、傳統(tǒng)習俗比較接近之外,日本構建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過程中的一些客觀條件與中國也頗為相似: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農業(yè)人口比重保持著相當高的水平,城鎮(zhèn)化水平明顯低于歐美工業(yè)化國家,人口出生率急劇下降和預期壽命延長導致老齡化程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研究日本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發(fā)展過程,對構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具有特殊借鑒意義。本文在研究日本勞動力市場特征及其變革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多階段互動關系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基于勞動力市場結構與雇傭模式等特征來設計中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構建基于勞動力市場多重分割,勞動者收入多重差距的現實,順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趨勢的多層次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 

一、日本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與勞動力市場變動密切相關 

    二戰(zhàn)之前日本就存在針對軍人、官僚的“恩給”制度(即撫恤養(yǎng)老金制度),和針對在職公務員的“官業(yè)共濟組合制度”,還有少數大企業(yè)為了獎勵連續(xù)工齡長的員工,建立的一次性退職金制度。但這些福利覆蓋面小、社會化程度低,無法順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F代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創(chuàng)立是在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過程中,經濟結構、就業(yè)結構和雇傭形態(tài)變動等多種因素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 

    日本于1985. 1994. 2000和2004年對養(yǎng)老金制度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革與調整,主要涉及到制度設計、繳費標準、待遇水平以及養(yǎng)老金國家責任等幾個方面。在制度調整方面,1985年把全體國民各種養(yǎng)老金(厚生年金、共濟組合、農民年金等)的基礎部分統(tǒng)一起來,取代國民年金成為第一層次基礎公共年金,將職域年金(與收人關聯(lián)養(yǎng)老金)改造成第二層次公共年金,同時確立專職家庭主婦年金權;1989年建立以自營業(yè)者為對象的國民年金制度,2000年實行學生國民年金保險費繳納特別制度。在繳費方面,1985年調整各職域年金負擔比例,1989年強制要求20歲以上學生加入國民年金,1994年提高保險費率,征收特別保險費(獎金的1%),2000年引人總報酬(獎金等收人也納人繳費基礎)制度,2004年提出從當年開始厚生年金保險率每年提高0.345%,2017年達到18.3%后保持固定不變,國民年金繳費從2005起每年增加280日元,2011年達到16900日元。在資格條件和待遇方面,1985年規(guī)定加人保險時間滿25年才能領取養(yǎng)老金,采用國民年金定額制和值域年金定率制,實行與物價相關聯(lián)的浮動制度;1994年分階段將值域年金支付開始年齡提高到65歲,把60~65歲退休年金分為定額部分和報酬比例部分,同時提高物價聯(lián)動指數,根據生活水平調整基礎年金、厚生年金;2000年把厚生年金支付水平降低5%。2004年實行65歲以后在職老齡年金制度,并計劃將厚生年金支付水準從59.4%逐漸向50.8%靠攏。在國家責任方面,1985年由國家財政集中負擔基礎年金, 1994國會做出國家財政負擔國民年金的比例從1/3向1/2努力,2004年則明確規(guī)定基礎年金的國庫負擔比例由1/3提高到1/2。 

    本文認為,日本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不僅明顯存在基于勞動力市場特征的設計思路,且其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原因、目標及效果也在極大程度上取決于勞動力市場因素。 

    (一)適應勞動力市場變革是日本養(yǎng)老金改革的重要原因和目標 

    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勞動力市場出現了快速變革。勞動力市場變革過程中,日本就業(yè)結構發(fā)生變化,進人夕陽產業(yè)的勞動者數量明顯下降,但這些部門退休人員的數量非常大,養(yǎng)老金嚴重人不敷出,出現了大量赤字,唯有依靠政府大量財政補貼。同時,日本工業(yè)化過程中,二元經濟結構迅速變化,大量農村青年勞動力到城鎮(zhèn)非農部門工作,流人城鎮(zhèn)的農村勞動力對社會養(yǎng)老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成為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的動力。 

    同時,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則是使年金制度適應勞動力市場發(fā)展與變遷,進而保持養(yǎng)老金制度的可持續(xù)性??紤]到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日本于1994年通過養(yǎng)老金改革方案,以推遲領取退休金的年齡來鼓勵60-65歲的老年人繼續(xù)在勞動力市場工作。同樣,2000年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養(yǎng)老金的調整機制,根據社會整體的工資總額增長率(就業(yè)人員人均工資x勞動人口)調整。用這種指數調整,即使平均工資增長,但如果在職職工減少,養(yǎng)老金就將下調。 

    (二)勞動力市場是解決老齡化社會養(yǎng)老保障的鑰匙和關健 

    社會養(yǎng)老金可以實行現收現付制、完全基金制,或者兩者的結合,但無論哪種制度,最終取決于社會中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財富(物質和非物質財富),即在職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鹬朴媱濍m然可能擁有足夠的財力來支付對其所有的貨幣索償,但現在的基金制計劃參與者(未來的退休者)能否獲得足夠的商品和服務,最終取決于他退休時整個社會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即養(yǎng)老金領取者總要依賴于其隨后的兩三代人生產出老人所要消費的物品,除非基金制能夠增加未來的產出水平,否則現收現付制與基金制具有完全相同的結果:現收現付制和基金制僅僅是兩種在勞動者和養(yǎng)老金領取者之間分配產品的方法。也就是說,雖然基金積累制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將來的社會生產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并使得未來的老人有能力通過貨幣換商品或者貨幣換服務的方式養(yǎng)老,從而有利于未來社會產品的生產量和緩解代際矛盾,但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最終還是取決于勞動者,因而在職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工作積極性及其對社會保險的繳費態(tài)度決定了社會保障的未來。 

    日本養(yǎng)老金改革便主要試圖通過推遲退休年齡、提高勞動者社會保險繳費率,以及根據勞動者報酬調整養(yǎng)老金水平等措施來解決養(yǎng)老金財政問題。就國民年金而言,1994年改革規(guī)定繳費每年增加500日元,到1998年共增加160。日元,達到13300日元;關于厚生年金,1985年改革規(guī)定保險費的增加率為每5年提高2.2%,1994年改為每5年提高2.5%,2000年則規(guī)定在5年內維持保險費不變,之后每5年提高2.5%,2004年又計劃到2025年將保險費率提高到27.8%。同時,考慮到人口老齡化使得未來領取養(yǎng)老金數量將急劇增長,日本政府將養(yǎng)老金給付年齡提高到65歲,以便將社會保險費率控制在30%以內,減輕被保險者的負擔。 

    (三)社會養(yǎng)老保障與勞動市場是多階段互動關系    社會養(yǎng)老金制度構建與改革對勞動力市場也產生巨大影響。1954年厚生年金保險制度規(guī)定將支付開始年齡由55歲提高到60歲,但由于當時很多民營企業(yè)實行55歲退休制度,從而導致55~59歲退休者生活困難,大量工人要求工作到60歲才退休。順應這一要求,許多企業(yè)的退休年齡便逐漸推遲到60歲。1985年政府將養(yǎng)老金領取年齡提高到65歲的改革也使得企業(yè)界將退休年齡逐漸提高到65歲。 

    勞動力市場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障并非簡單的單向關系,而是復雜、雙重、多階段的互動。從日本經驗來看,勞動力市場變革、就業(yè)模式轉變等因素導致了現代日本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誕生,這是勞動力市場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障互動的第一階段;成型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和其他經濟社會制度協(xié)同起來,又會推動勞動力市場演變,如失業(yè)率上升與大規(guī)模提前退休,這是勞動力市場與社會保障制度互動的第二個階段;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導致的勞動力市場演變會進一步引起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的變化,而勞動力市場制度與結構特征則是一國社會保障制度基本模式與特征形成的重要基礎和演化動力,這是勞動力市場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互動的第三個階段。日本養(yǎng)老保險費率上漲對企業(yè)的收益造成嚴重影響,而企業(yè)為了減輕年金負擔,必將減少雇用。另外,年金制度改革與保險費上漲很可能對經濟復蘇造成巨大沖擊,這種制度影響了勞動者的勞動就業(yè),從而降低了參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人數,進一步制約了養(yǎng)老金的資金來源,加劇了國民年金的“空洞化”。 

二、勞動力市場變革成為中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動因 

    很長時間來,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是城鄉(xiāng)二元的。戶籍制度對城鄉(xiāng)勞動力的流動做出嚴格限制,勞動者被固定在各自區(qū)域,城鎮(zhèn)勞動者由國有企業(yè)雇傭,實行充分就業(yè)制度,鄉(xiāng)村勞動力在集體經濟體內勞動,形成典型城鄉(xiāng)二元分割勞動力市場。在社會保障方面,國有企業(yè)給城鎮(zhèn)勞動者提供終生就業(yè)崗位,建立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企業(yè)保障是城鎮(zhèn)養(yǎng)老保障的主要形式。農村勞動力養(yǎng)老以家庭和土地保障為主,勞動者在年老之后主要依賴具有勞動能力的子女提供生活資料,并由子女提供老年服務,集體提供低水平補充保障,并為那些無子無女的“五保戶”提供老年生活資料和服務。 

    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就業(yè)結構和雇傭模式隨經濟體制改革而轉變,成為中國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動因。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了勞動力要素的城鄉(xiāng)配置,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非農部門,并越來越傾向在城鎮(zhèn)工作和生活,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明顯不能滿足他們的養(yǎng)老需求。同時,城鎮(zhèn)非公有制迅速發(fā)展,大量年輕勞動者要么以個體工商戶形式就業(yè),要么在非公有制企業(yè)就業(yè),但由于他們在收入水平和工作穩(wěn)定性等方面與國有企業(yè)職工差異懸殊,難以被當時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障模式覆蓋。更重要的是,經濟體制改革迫切要求國有企業(yè)降低勞動成本,打破終身雇傭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勞動雇傭制度,但企業(yè)統(tǒng)籌層次的城鎮(zhèn)勞動保險制度導致企業(yè)社會保險繳費率高,明顯阻礙了國有企業(yè)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這三種力量結合起來,從不同方面對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帶來沖擊。由此,1991年國務院要求逐步建立起基本養(yǎng)老保險與企業(yè)補充養(yǎng)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yǎng)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將養(yǎng)老保險費用完全由國家、企業(yè)包辦改為國家、企業(yè)、個人三方共同負擔。隨后,農民工、城鎮(zhèn)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也逐漸提上日程。 

三、構建基于勞動力市場特征的中國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 

      日本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對中國具有特殊借鑒意義。不僅因為日本相對成功地度過了20%的人口老齡化階段,也因為中日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些背景條件類似,中國面臨著日本曾經遭遇的狀況:中日都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快的國家(中國老齡化落后日本大約20年),當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加速發(fā)展階段,當前老齡人口比例已經與日本1990年代相當。在社會養(yǎng)老需求上,與日本一樣,在快速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過程中,中國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被打破,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鎮(zhèn)非農部門,其社會養(yǎng)老保障問題成為突出問題。另外,早期日本與中國都形成了以終身雇傭和年功制度為基礎的企業(yè)小社會保障制度為主,家庭承擔實際養(yǎng)老照料和服務,以及較少國家社會支出的東方型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模式,在制度路徑依賴上講,中國參照日本進行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本相對較低。 

    (一)構建基于勞動力市場結構與特征的多層次養(yǎng)老保障制度體系 

    中國目前農業(yè)就業(yè)與非農就業(yè)之間的收入差距明顯,又存在勞動力市場分割現象,非正規(guī)就業(yè)規(guī)模大。從我國實際看來,直接將現行正規(guī)就業(yè)養(yǎng)老保障制度擴展至非正規(guī)就業(yè)者和自雇者行不通,而應該建立多層次多元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首先分別在城鄉(xiāng)建立針對勞動年齡人口的基礎養(yǎng)老金制度,作為最基礎的養(yǎng)老金層次;在城鎮(zhèn)基礎養(yǎng)老金制度之上,還需要針對城鎮(zhèn)勞動者的就業(yè)類型與特征建立多元的社會保險,如公共部門就業(yè)者(公務員與事業(yè)單位就業(yè)者)養(yǎng)老金制度、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金制度以及自雇者、個體工商戶養(yǎng)老金制度,分別將不同類型的從業(yè)人員納入養(yǎng)老保險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繼續(xù)以往多元分割的養(yǎng)老金制度,而要形成多元而有效銜接的城鄉(xiāng)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體系。2009年《城鎮(zhèn)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xù)暫行辦法》的頒布,意味著流動就業(yè)人員的養(yǎng)老關系將實現轉接接續(xù),這為實現城鎮(zhèn)居民統(tǒng)一的基礎年金奠定了基礎。下一步要考慮農村居民基礎年金和城鎮(zhèn)居民基礎年金的互動問題。目前城鄉(xiāng)平均養(yǎng)老金的差距遠遠大于城鄉(xiāng)就業(yè)者的收入差距,加劇了社會分配不公。雖然我國城鄉(xiāng)就業(yè)的收入差距使得農村居民的基礎年金要低于城鎮(zhèn)居民,但是城鄉(xiāng)基礎養(yǎng)老金的差距不應該大于城鄉(xiāng)就業(yè)者勞動收入的差距,且應該隨著城鄉(xiāng)就業(yè)者收人差距的縮小而縮小,并最終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基礎年金。 

    (二)加快基金制賬戶的建設 

    雖然基金制養(yǎng)老保障計劃不能直接增加未來社會商品和服務的供給,但它可以從兩方面降低未來的養(yǎng)老壓力。首先,基金制可以為將來儲備資金。如蔡防(2007)所言,基金制可以創(chuàng)造“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機會,即在人口結構趨于老齡化的情況下,個人和家庭的未雨綢繆產生一個新的儲蓄動機,形成新的儲蓄來源,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源泉。另外,基金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代際勞動者之間分配養(yǎng)老資源的關系。在現收現付制下,退休老年人的養(yǎng)老資源來自代際之間相互撫養(yǎng)的承諾,今天的在職勞動者通過撫養(yǎng)退休老年人換取下一代勞動者在其年老退休后提供養(yǎng)老資源的承諾,是一種通過國家法律和政府力量保證實施的合同關系;基金制養(yǎng)老金能在一定程度上將退休老年人和在職勞動者的承諾轉變成一種商品關系,退休老年人利用預先積累的養(yǎng)老金購買在職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和服務?,F收現付制在人口年齡結構和經濟發(fā)展平穩(wěn)的經濟體中比較有效,但對于中國這樣迅速老齡化、經濟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國家,完全的現收現付制很有可能導致未來勞動者之間的代際矛盾,基金制則可以有效緩解這種矛盾,加快基金制建設便成為題中之義。 

    除覆蓋率較低外,我國養(yǎng)老金賬戶還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養(yǎng)老金賬戶的做實率仍然不高,雖然我國1998年開始在東北地區(qū)做實個人賬戶的試點,目前也已經推廣到全國,但是由于政府財政補貼等問題,一些地區(qū)的個人賬戶仍然名存實亡;二是社會保險逃費率相當高,據我們初步計算,我國當前城鎮(zhèn)職工社會保險的逃費率在20%以上。因此,需要加快社會養(yǎng)老保險基金建設,加大社會保險費的征繳力度和基金統(tǒng)籌部分的政府補貼力度;同時,努力完善信用體系,加強政府監(jiān)管,促進養(yǎng)老金基金管理機構之間的競爭,以降低養(yǎng)老金私營化帶來的各種交易成本,努力尋求在養(yǎng)老金管理機構的管理與投資成本、政府的監(jiān)管成本以及養(yǎng)老金的收益率之間建立一種平衡。 

    (三)提高中央財政社會養(yǎng)老保障制度比例,確保養(yǎng)老金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