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大班分類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班分類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班分類教案

第1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一、合理整合教學資源

教學離不開教材,它是落實課程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的教師嚴格依據教材,逐字逐句,照本宣科,毫無創(chuàng)新和拓展,致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學習方法僵化、呆板,毫無能力可言,素質教育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過分依賴教材。教師首先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真正轉變角色和教育理念,擺正位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切實吃透教材,做到對教材能“鉆進去,跳出來”。依據教材,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合理整合教學資源,落實教學目標,并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改進,因材施教,完成教學任務,真正實現有效備課、有效教學。

例如:教學教材第十一冊11頁《圓的周長》一課,我是這樣設計新課引入:大家知道嗎?在月亮上有一座名叫“祖沖之”的山,它是以我國古代的一位著名數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以此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節(jié)課氣氛熱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認真選擇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核心,是關鍵。要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注重新課的導入,并充分考慮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識的條件及對舊知識的掌握如何,真正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對于較大班額來說,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齊頭并進。所以可以考慮分層教學,這就像復式班的教學方法,以保證各層次學生“吃好、吃飽”。

例如像“百分數的應用”與舊知識“分數的應用、分數的性質、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甚至“小數的運算”等內容密切聯(lián)系,學生如何聯(lián)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教師在備課時都要考慮到。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則如能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來幫助學生理解的要盡量采用,如采用多媒體課件,活用教材,化靜為動,真正做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三、精心設計有效練習

練習的設計要突出學以致用、即學即用。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使其具有:內容的生活性、啟發(fā)性;形式的多樣性、開放性、典型性;過程的靈活性、挑戰(zhàn)性;結果的多元性、適應性等特點,分層布置,以考察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課內練習、課后練習,檢查學生對當堂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和補救,不做“夾生飯”,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后,布置學生數生活中的數,并選擇喜歡的數字用圖畫表示出來。教學“分類”后,布置學生:①將學具、書包分類整理;②整理你的房間。教學《認識時間》后,布置學生:①和父母玩撥鐘游戲;②記錄下你一天的作息時間;③為自己設計一個快樂的星期天,給爸爸媽媽看一看,請爸爸媽媽根據你說的、寫的給予評價……

四、認真寫好教學反思

第2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關鍵詞:大班教學;小班教學;積極性;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3-0006-02

高等學校的擴招趨勢使得在校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但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使得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采取大班教學的模式進行授課。但是這種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模式,由于教學手段單一,不利于因材施教,學生課堂參加度低等因素,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教學效果受到影響,造成教學質量下降。為了扭轉這個局面,我國很多高校開始效仿國外大學的做法,嘗試將小班教學引入高等教育。

一、大班教學的弊端

1.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大班教學采用的教室都是固定座位的教室,這樣就限制了教學組織方式的多樣化。這種座位的排列方式更適合“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使得其參與課堂交流的機會少,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溝通,且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提升有很大的局限性。

2.不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大班教學上課的學生較多,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授課。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教師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接受程度,更多的是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進度授課,以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這樣就導致了教學只照顧到了部分學生,另一部分學生將被忽視。

3.不利于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教學效果差。在大班教學中,由于教室大,學生人數多,導致坐在后排的同學聽不清講課內容,看不清板書,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同時,后排的同學無法和教師進行語言和眼神的有效交流,這使得課堂更容易出現玩手機、聊天、睡覺等現象[1]。

4.缺少考核壓力,部分學生應付了事。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由于平時課堂沒有有效的方式來約束學生,同時也沒有很好的考核模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學生的最終成績多以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yōu)橹?,注重結果而不重過程,這就導致學生上課不積極,遲到、早退、曠課現象非常嚴重,課后作業(yè)抄襲應付,直到考前才會臨時抱佛腳,對待考試成績也是“及格萬歲”的態(tài)度。

5.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大班教室由于人數多、通風差,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高、空氣污濁,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容易產生煩躁、壓抑等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心理健康[2]。

二、小班教學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與以往的大班教學不同,小班教學強調的是實現師生身份的互換。教師應該貼近學生,充分與學生展開互動,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進入一種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狀態(tài)[3]。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動態(tài)交流、嘗試體驗、動手實踐等方式,更多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

2.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班級人數少,師生交流互動多,教師能夠比較準確地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備課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上課時又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進行差異化教學[4]。由于小班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有充分的交流,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及時調整授課計劃。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同學,由于教師的關注,參與課堂的機會增多,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強,在情感上獲得歸屬感,從而減少了消極情緒的產生。

3.有利于提高教師積極性。由于班級人數少,教師可以擺脫由維持課堂紀律、考勤、批改作業(yè)等帶來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師生的交流更加頻繁,思想碰撞增多。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出教師的靈感去鉆研符合小班教育的教學藝術[5],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師的科研工作受到啟發(fā),進而發(fā)揮教學對科研的促進作用[6]。

三、實施小班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教師能力欠缺。由大班教學轉變?yōu)樾“嘟虒W,教師的投入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小班教學需要廣泛采用“啟發(fā)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這要求導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課前的教案整理、課后的教學反思等方面。但是由于現在高校教師在上課之余,普遍都有很重的科研任務,教師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另外,小班教學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并不是十分清楚如何開著小班教學。

2.教室資源不足。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的都是大班教學,教室也更適合大班教學的使用,如果全面推行小班教學,勢必要增加教室投入,新建或者改建教室。但是這一投入較大,很多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

四、現階段小班教學的實施方案

1.改變教學理念,加大保障力度。小班教學的實質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這首先就要求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由傳統(tǒng)的“灌輸式”變?yōu)椤皢l(fā)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其對課程內容了如指掌,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更需要老師擁有信息化教學能力、課堂把控能力、班級討論組織能力等。同時,小班教學的開展要求有更多的教師參與教學,有合適的教室用于小班教學,這就需要高校增加教學的軟、硬件投入,比如新建教學樓,對已有教室進行改造,提高研討教室的比例等。同時,還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幫助教師明確角色定位,讓其掌握實施小班教學的技巧。此外,還要增加人力資源投入,引進師資,為小班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2.采用“漸進式”實施方案。由于中國國情的限制,想要在短時間內全面實現小班教學是不可行的。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可以考慮采取“漸進式”實施方案:①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大班授課主要完成的是理論課程的講解,主要內容集中在對基礎知識的傳授,把握課程重點和教學難點。小班討論作為大班教學的補充和提高,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根據學生的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幫助,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著重培養(yǎng)。②大班與小班并行教學,在基礎課進行大班教學,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體現系統(tǒng)性、層次性和重點性,在專業(yè)課進行小班教學,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重專業(yè)素養(yǎng)、動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

3.針對師生制定多元化小班教學評價體系。在學生方面,傳統(tǒng)的以考試為中心的評價體系顯然與小班教學的宗旨不符,應該在平時的課堂表現、研討記錄、實驗報告、課題測驗等方面加以評判,并加大平時成績在期末成績中的比重。在老師方面,由于小班教學需要教師在數量和精力上對教學更加的投入,但是目前高校中的普遍情況是教師的工作量直接與選課人數掛鉤,這就要求制定新的績效考核辦法,鼓勵教師投入到教學模式的改革中來。

小班教學既保留了教育的組織性和計劃性,又突出了教學的靈活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開展更適合我國國情的小班教學,將是今后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呂軍莉.我國高校實施小班化教學現狀分析與發(fā)展策略[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1):161-164.

[2]李桂榮,陳玉娟.高校教學班級規(guī)模適度性的追問與探析-基于H大學的實證調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7(1):3-8.

[3]望軍,賈碧,邸永江.高校小班授課與大班授課的利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9):223-224.

[4]王曉宏.高校小班化教學改革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4):16.

[5]劉徑言.高校實行小班化教學的構想與可能途徑[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4):119-123.

[6]李宏敏.我國高校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大學教育科學,2009,(2):32-35.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ll-Clas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LI Xiang,WU Yun-qi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Sichuan 611731,China)

第3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幼兒園外出培訓時我聽了特級教師邵乃濟講座,《解讀童心共同成長――課改實踐與思考》是關于“學科帶頭人工作室”的思考與實踐。把對“主題日”的探索作為孩子新經驗構建的重點,并在關注分析幼兒記錄、表達等現有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經驗拓展和整合的機會。講座《幼兒園的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家雄主持。內容包括:斯波代克對早期教育課程反思,兒童發(fā)展的理論,“發(fā)展適宜性教育”,“教育適合性教育”,走向生態(tài)的幼兒園的成長,幼兒課程的再思考,高品質的好操作的幼兒園課程。

舉例:消費者3?15、愛牙日,這個日子和我們的關系是什么?從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題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數小鳥》從故事中可獲得的經驗,能從中得到關于“數”的一些知識和經驗,確認數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學習與別人分享的方法,做錯了要糾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幫助。

舉例:活動設計“微笑”,大班“小雨點這樣想”,活動“狼和人”,活動設計“有趣的植物”。分主題“樹林里”,楓樹的煩惱,落葉,樹真好,蘋果樹。

舉例:活動設計:“小熊的故事”“小熊賞月”“幸運的小熊”“小馬過河”。大班活動“比尾巴”,小班活動“秋葉伙伴”。選擇的材料要經典,目標要清晰可操作,過程明確有彈性。課程期望達成的目標。加強教育的社會責任,提高活動材料的品質。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華東師范大學主任周合教授的講座《幼兒園的藝術化教學》。內容包括:什么是藝術化教學?從本質上對兒童審美觀的教學方式,藝術化教學鼓勵兒童用視覺語言來實現他們的探索性學習活動。閱讀、音樂和美術是誘發(fā)主題學習的主要藝術媒介。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互動交流和互補。實現融洽勝于差異,共性與個性的情感社會化教育。

舉例:主題“我的朋友”設計一個海報,分六組從各個方向組合,講故事講述設計的內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愛心天使、我們身邊的朋友等。音樂表演《停機坪》、美術活動《設計一個鐘》、閱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

舉例:小班活動:寶寶停車場,這節(jié)課用多媒體讓幼兒認識標志“P”,用看信號開汽車游戲開始,認識警車、救護車、灑水車。用幫助小動物的方法來進一步了解車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灑水車音樂結束活動?;顒釉O計比較合理,結合了音樂、語言的整合。但教師在上課時按教案教學,灑水車的環(huán)節(jié)在幼兒認識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沒有根據幼兒的情況提前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孩子在認識灑水車時認為是油罐車。中班活動――方臉和圓臉。這節(jié)課是感知生活中許多物體是方和圓的組合,用故事的形式來鼓勵幼兒尋找、發(fā)現周圍環(huán)境中方和圓組合的物體。方臉爺爺和圓臉奶奶各自喜歡不同的形狀的東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尋找、記錄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方和圓的組合是不能分的。

舉例:小班活動:好聽的聲音。生活中的聲音,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接著玩小瓶子裝豆子,放音樂引導幼兒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組大鼓和小鼓邊唱邊伴奏。教師用裝一粒豆和裝滿豆,讓幼兒體驗大鼓和小鼓聲。最后用糖果來探索大鼓和小鼓聲。這節(jié)課比較生動和適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兒園主題教學案例分析。主題活動的展開比較深入,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開展主題活動。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實的場景,幼兒操作欲望強。客廳、廚房、臥室。“汽車主題”有汽車圖片、玩具、廢舊材料自制汽車,汽車品牌標志區(qū)域?!帮嬃习伞睕_飲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樂口福?!拔沂侵袊恕眱热萦酗L味小吃,少數民族、京劇臉譜、掛燈籠、放氣球、制作神舟六號、航天基地、組合畫拼畫。“服裝店”、“我們的銀行”“休閑角”等。

舉例:中班活動:我們的鞋子,了解各種各樣的鞋,體驗穿合適鞋的樂趣。幼兒觀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聽音樂“大鞋和小鞋”,比較大鞋和小鞋,說說自己的鞋,鞋子分類,數鞋子,設計欣賞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來”。樹立了整合的教育觀,實現教學目標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兒個性的發(fā)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動這種富有生命力的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舉例:大班活動:蔬菜館。在游戲中積累靈活運用數數、加法運算的經驗。游戲報菜名、逛菜場、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開蔬菜館。按數序尋找蔬菜。買蔬菜,總價格不超過8元。幼兒游戲說菜名。整個活動,孩子有前知識準備,興趣很高。發(fā)展了講述能力和計算的能力,關注過程,回歸生活。

第4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一、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選擇不夠均衡

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無外乎幾種途徑:一是從現成的教學參考書或者優(yōu)秀教案集選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領域活動指導》的教育用書,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領域共六冊,有些園直接從中選擇認為是適合該班幼兒的內容。二是在近期開展的主題活動安排相關的科學內容,如有個教師針對該班初入園小班的實際,開展“幼兒園里真快樂”的主題,安排了認識玩具的科學活動。三是教師出外學習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優(yōu)秀活動設計”,就把它們“拿來”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學活動內容。如模仿某名師的科學活動內容。四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生活中突發(fā)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生成的科學活動主題,如教師發(fā)現最近幼兒關注“海洋生物”而設計了相關的活動。與中小學全國或全省材(課標)不同,幼兒園科學活動內容來源多樣,可提供借鑒的參考書也很多,教師的選擇面寬、可靈活處理,帶來的負效應是隨意選擇、內容不均衡。如有個教師自己害怕動物,在她班上幾乎不開展認識動物的科學活動;某園為追求“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開展蒸饅頭、做糕點、煮小吃等開展所謂的“生活化”科學活動;有些園為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特色,所選擇的多是物理科學領域的內容[1]。按照《綱要》《指南》精神,科學教育要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興趣,讓幼兒通過探索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這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也為幼兒今后進一步的科學學習奠定基礎。全憑教師的個人理解、偏好和專長選擇、組織內容,容易出現內容不均衡、不適宜等問題。

(二)內容選擇難度適宜性差

一是教師不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不同年齡班的幼兒,無法確定活動內容是否與幼兒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時是內容難度過大,如有位教師組織“有趣的海綿寶寶”的小班活動,內容是“感知海綿有彈性”,而且要求幼兒“初步學習猜想與驗證”的方法,內容超出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有時是內容難度幼兒年齡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鏡”的內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鏡”內容安排在后(大班);把認識“空氣的秘密”內容安排在前,而把認識“好玩的風”內容置后……由于對活動內容難度把握不當會出現有時幼兒“探而難究”,有時幼兒因為內容缺乏挑戰(zhàn)性而“吃不飽”的現象。二是同一內容在不同年齡班都開展,前后重復,在探究點和探究難度上沒有差別,處于同義重復階段。如在小班下學期和大班上學期都有“(給)水搬家”的主題,其內容都是“運用工具運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兒探索“沉與浮”;認識“磁鐵吸引鐵制品”這項內容在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活動都可以找到;關于“季節(jié)”的內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個階段之間沒有遞進關系……教師不考慮幼兒年齡差異而將相同內容重復安排在不同年齡班,內容前后重復,難度要求卻沒有提高,缺乏層次性。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可能在探究興趣、需要、經驗、學習能力以及發(fā)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實踐中無法準確區(qū)分科學知識的難度,使科學活動內容對特定年齡段的幼兒來說難度適宜性較差。

(三)喜“新”厭“舊”,內容的科學性差

當前,幼兒教師熱衷于生成“新”內容,忽視經典的“舊”內容。在幼兒教育期刊或網站上、骨干教師的展示活動或教學競賽等場合,總會出現一些在幾年前沒有的“新穎”活動。對于科學教育傳統(tǒng)的經典內容,教師一般不會選為科學展示課的內容。如沉浮游戲、磁鐵實驗,按照一位老師的話說是“這些活動都太濫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舉幾項近年來較受推崇的科學活動內容:

(1)“拱形的秘密”(發(fā)現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

(2)“瓶中吹氣球”(了解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的關系),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發(fā)現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了解空氣與吸附之間的秘密)。仔細推敲,諸如這些所謂“新”科學活動存在表述不嚴謹、內容把握出現偏差甚至錯誤等問題。如“拱形的秘密”這一內容,拱形(殼體結構)是物體材料的結構之一,幼兒生活中和自然界隨處可見拱形狀的建筑及物品,如拱橋、拱門、安全帽、龜殼等。如果選擇該項內容,根據《指南》科學探究5-6歲的目標要求,幼兒探究“拱形的秘密”內容可定位在“發(fā)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上,而不是探尋“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這種看不見“力”的原理。(2)(3)的內容涉及空氣壓力問題超出幼兒的水平,幼兒很難體驗。在瓶子中能否把氣球吹大除了與空氣壓力因素有關,還受到幼兒吹氣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響,有些幼兒恰好是具備吹氣技巧把氣球吹得較大占滿瓶子的空間,但他們所能發(fā)現的是該瓶子底部有洞,很難把吹氣球與空氣壓力聯(lián)系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盤掛鉤是利用空氣壓力制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兒操作后所能體驗的是“我很用力壓,吸盤才能掛在墻上”,很難揭示其背后的原理:把吸盤里的空氣排出來(排出的空氣是看不見的),吸盤掛鉤就能牢牢吸在墻上。幼兒能探索的是這些工具在什么地方吸能吸得牢,影響因素有哪些。這樣的內容才切合《指南》科學探究5-6歲的目標要求“探索并發(fā)現常見物理現象的影響因素”。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確實也要與時俱進。適當增加一些反映時展、幼兒喜歡又能探究的內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深入把握內容的實質而且能準確定位!有些科學的經典內容經過幾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較成熟的方案和經驗可以參考(當然也有一些內容會被時代和幼教發(fā)展所淘汰)。與之不同的是,教師們熱衷“生成”的新內容,名為“創(chuàng)新”卻往往事與愿違,反而會擠占留給傳統(tǒng)、經典科學內容的時間。科學教育的內容首先必須遵循科學性的要求,實踐中教師對于自己都沒有正確理解的內容,就組織幼兒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已經違背了科學性的要求。

(四)內容不能準確反映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

這也是目前教師選擇內容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存在兩種典型的情形:一是內容空洞,沒有指向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目前許多科學活動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熱鬧”、幼兒“興奮”,其內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個明確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師組織的“秋天的水果”科學活動:了解秋天水果的種類,知道正確吃水果的方法,愛吃水果。她的依據是“領域書上就是這么寫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就按照書上的內容來上了”。分析其內容,第一點勉強與科學領域沾邊,但對中班幼兒只是了解秋天水果的種類,顯然是低估幼兒的前期經驗,無法激發(fā)幼兒的深層探究欲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連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頭、烹調成各種花樣繁多的美食……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和各種生活小家電出現,水果吃法簡直五花八門,何來“正確”之說?從“吃水果方法、愛吃水果”這一內容看,第二、三點比較偏向“健康”領域,并不是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如果缺少一個值得探究的科學核心概念,探究活動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價值。二是內容過于追求全面,一次活動同時包含多個科學核心概念。教師在選定科學活動內容時,往往在一次活動中包含多個科學核心概念。有位教師組織有關磁鐵的科學活動,內容是“磁鐵的特性”,而“磁鐵”包含“磁鐵能夠吸引鐵制品,磁力能夠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鐵有不同的磁力,磁鐵兩端磁力最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等特性。又如這次“落下來”科學活動,至少包括三個核心概念:“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著落”、“不同物體著落速度不同”、“改變物體著落的速度”。這樣的內容包含多個核心科學概念,由于核心概念過量,致使探究活動內容龐雜,真正需要探究的題目很難得到有效解決。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兒童的探究必須圍繞著核心概念展開[2]??茖W教育強調基于少量的核心概念展開深入的學習,“少即多”[3]。如果一個活動內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因為這會導致幼兒在探究“走過場”,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淺嘗輒止,無法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也就無法體驗到探索發(fā)現的興奮和滿足感。

二、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標準規(guī)定

比較寬泛,給教師選擇內容帶來諸多困難我國幼兒園階段還沒有統(tǒng)一科學教育內容標準,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2012年頒發(fā)的《指南》這兩個重要幼教法規(guī)均沒有詳細規(guī)定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范圍?!毒V要》在“內容與要求”中宏觀概括出科學教育內容: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生活中的科學技術,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吨改稀放e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學內容:常見的動植物、常見物體與材料、常見物理現象、天氣與季節(jié)變化、科技產品和環(huán)境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由于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科學教育內容框架的支持,沒有統(tǒng)一的“考試”,“教什么”“學什么”的內容寬泛,給教師選擇科學教育內容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這也是教師選擇內容存在諸多問題的客觀原因。

(二)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不足,難以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項研究表明,近十年來我國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呈現出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但是對幼兒科學教育目標、內容方面研究成果較少,力量薄弱[4]。而各種參考書、教案集雖然繁多但編寫質量不高,提供的科學活動內容本身不科學,甚至出現一些明顯的概念性錯誤,如小班科學活動“海綿”內容定位為“認識彈性”,把有關“水的張力”概念誤為“水的粘附力”等。對實踐中幼兒教師選擇、組織內容不僅幫助不大甚至誤導。哪些內容適合幼兒,各年齡班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安排和銜接,該活動內容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是什么、如果包含多個核心概念又該如何合理分解……這些問題均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因此難以對當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比如明確告訴我們哪些科學概念值得教師組織幼兒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兒可以分別去探究哪些科學內容?”[5]

(三)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的不足,使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比較貧乏

我國幼兒教師總體學歷偏低,科學素養(yǎng)較弱。他們大多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應的科學背景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以及科學教育的先進理念,自身缺乏對科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在職前培養(yǎng)階段,學前教育專業(yè)“五大領域”教育課程中,比起其他領域有先修課程作為基礎,如健康領域教育先修課程有學前衛(wèi)生學、學前心理學等關系較密切的學科,語言領域教育有大學語文和兒童文學作為知識基礎課程。而科學教育領域只有單獨一門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幼兒教師由于先前在理科學習的不愉快經歷而學習興趣不高,很多幼兒教師表示“科學領域太難,很多科學知識自己都不會,別說教幼兒了!”他們科學知識貯備不足,如將物體的“滾動”、“轉動”混淆,他們自身都不清楚所開展活動中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在職后培訓中比較傾向于幼兒科學教育實施方面,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本身的解讀和選擇的關注不多。林筱彬在對與在職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教師現在獲得科學基礎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學習或者參加幼兒園課程審議獲得,其科學內容知識大都是在準備組織活動時臨時得以補充的[6]??傮w上看,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比較貧乏,對同一主題在不同年齡班的學習重點及其區(qū)別與聯(lián)系認識不清[7]。他們認為,探究活動就是幼兒想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愿意探究什么就探究什么,只要是跟某個事物有關的概念都可以探究,并不對某一個主題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在確定活動內容上就非?;\統(tǒng)、含糊,對各年齡班的科學主題與內容定位也不夠清晰,無法為不同年齡班幼兒選擇適合的內容。

三、提升教師對科學活動內容選擇能力的建議

(一)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加強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協(xié)同研究

不僅加大科學教育內容的研究力度,還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雙向溝通。幼兒科學教育研究是一個兼及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對于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4]。這對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同樣適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幼教教研員與一線教師構建研究共同體,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對如何劃分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范圍、如何把握科學領域各項目內容的核心經驗、具體內容如何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如何為不同年齡班幼兒選編適宜的活動內容等開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嘗試轉化來指導實踐。二是重新編寫或者審定已有的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教學參考用書。中小學采取“一綱多本”多種教材發(fā)行的經驗可資借鑒,各地區(qū)可以由相關部門牽頭編制適合本地區(qū)的高質量教參。要改變幼兒園教材以第一線教師為主要編寫隊伍的局面,不僅需要高校教師、教研員和幼兒教師參與編制教參來保證內容的適宜性,還要吸收自然科學領域的專業(yè)教師參與來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在編寫體例上要有創(chuàng)新,以前教參只有目標、準備、活動指導建議等內容,新編的教參要增加內容分析、背景知識或資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較詳細的、基于核心概念的主題活動教案以供幼兒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參考。為教師選擇和準備一批經典而優(yōu)秀的教學材料作為共同研討的內容,這樣教師自然就會將備課的重點轉向“吃透幼兒”。教參內容選編要遵循科學性與啟蒙性、廣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與季節(jié)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等原則[8],盡量做到適宜、均衡和連續(xù)。

(二)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加強幼兒教師在科學領域的培養(yǎng)與培訓

“PCK”是一種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學科知識,它使教師能夠理解如何對某個學科的主要內容和議題進行表述以適合學習者不同的能力與興趣?!癙CK”包括科學課程知識、學前兒童發(fā)展知識、教師科學教育方法策略知識以及科學學習評價知識四個方面,它能使教學效能最大化。在教師培養(yǎng)的職前和職后階段,都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科學課程知識體系以及加強科學教育內容的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科學素養(yǎng),入學時可文理兼招和鼓勵理科背景的學生進入幼兒教師隊伍,學前教育專業(yè)增設科學教育方向,要適當開設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增大科學教育課程的比例和增加實踐機會,以促進教師整體科學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秾W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基于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展開教學,為教師以后工作中正確處理科學教育內容奠定基礎。目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一般采取理論講座、名師公開教學觀摩和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模式,著重點在教學策略方面,對幼兒教師如何正確掌握幼兒園科學領域內容、如何將科學領域內容知識進行轉化融合于科學教育活動中關注不夠。因此,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重構教師培訓框架內容[9],有機地將教師的三類知識(關于內容的本體性知識、關于兒童的條件性知識、關于方法的實踐性知識)在基于教學實踐情境和活動案例的分析與反思中整合提升為一種動態(tài)化的、帶有實踐性、建構性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對于教師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提升自身的專業(yè)實踐智慧具有更強大的支撐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教師選擇科學活動內容現狀的目的。

(三)教師要掌握幼兒科學活動內容選擇的要求和方法

第5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關鍵詞: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設計;實施

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的設計

(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設計的依據

1.理論依據:

面向21世紀的國家教育振興計劃,把培養(yǎng)卓越教師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為此,2011年教育部頒布《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課標”)。這個“課標”明確了廣義的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應該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yè)課程和教育類課程;其中教育類課程即為狹義的教師教育課程,解讀其三個課程目標領域和六個學習領域的相關規(guī)定,可知教師教育類課程應該由一般教育理論課程、學科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等三類課程構成;其中,教育實踐課程又包括本科課堂的教師技能訓練課程和實習基地學校的現場教育實習課程。因此,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技能訓練課程必須嚴格遵循國家關于教師教育的課程設置要求設計。

2.實踐依據:

承擔高師漢語言文學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師群體,主要來源于師范類大學建校以來沉淀下來的語文學科教學法專職教師。這些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都不同程度地積累并傳承了較豐富的關于教師實踐技能訓練的經驗和做法,將他們的寶貴實踐經過研討論證、整合提升,最后形成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較有特色的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一定是建立在較扎實的實踐反思基礎上的,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適應性。

(二)建構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五模塊”的語文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

1.重構“一體五模塊”的語文學科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框架:

依據國家“課標”關于教師教育類課程設置的要求,優(yōu)化整合語文學科教育理論與實踐課程內容后,重構“一體五模塊”的語文學科教師教育類課程框架。即以學科教育理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為核心主體課程,架構起與之緊密聯(lián)系并相適應的五個語文教師技能訓練模塊課程———語文教師口語、三筆書法、語文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技能訓練、語文命題與解題研究。

2.語文教師技能訓練的“五模塊”課程體系:

依據語文學科教育教學理論內容體系的建構邏輯,五門教師技能訓練課程的設置順序如下:第一學期開設語文教師口語;第二學期開設三筆書法;第五學期開設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第六學期開設教學技能訓練、語文命題與解題研究。

3.對“一體五模塊”課程體系的學理分析:

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在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將來所要從事的基礎教育學校語文教師職業(yè),對教師素質提出了特殊的專業(yè)化要求。第一,必須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具體來說就是,具備敏銳的語感、豐富的語言積累、良好的思維力、科學的語文學習方法和良好的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能正確運用漢語言文字,具有較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具有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也是中小學生學習語文應該修煉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第二,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語文教學技能。具體來說就是,寫一手規(guī)范美觀的漢字;說一口標準流暢的普通話;會獨立書寫常用文體文章和各種文類的教案;能獨立依據課標、考試說明、教材設計一套標準化試卷;會講課,能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會說課,能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等。第三,必須具有現代先進的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理論修養(yǎng)。這是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的理論基礎,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核心思想所在。學生將這一基本理論學習與基本技能訓練結合起來,就會獲得相得益彰的最大學習效能。因此,在大一課程中,先行設置了最基本層面的語文教師技能素養(yǎng)課程,即寫字訓練和語文教師口語訓練模塊課程。從規(guī)范三筆字書寫、普通話、片段教學口語訓練開始,并由此課引領將書寫能力和教學口語能力訓練貫穿始終。在大三課程中,在開設核心專業(yè)理論課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同時,集中設置了較高層面的語文教師技能素養(yǎng)課程,即語文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訓練、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和語文命題與解題訓練模塊課程。通過這三個模塊課程的訓練,試圖讓每個學生都能較全面地掌握當下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領,并能不斷結合理論課程內容學習,評價伙伴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訓練行為。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五模塊”的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一)案例引領,理論先行

五個訓練模塊課程,都由技術理論和實踐操作兩個內容系統(tǒng)構成,課時比例為1∶2或1∶3。精講技術理論要領是訓練課程改進的基本要求,其最好策略就是實施案例教學。例如,語文教師口語課程,在導入語設計與表達要領的學習中,授課教師就在PPT中展示六個典型案例,教師通過對其中兩個案例的分析歸納出要領,其他案例學生就可以自行討論發(fā)現要領。這些所謂“要領”即“技術理論”,在以往的教學中,一般運用演繹的邏輯,教師先把理論傳授出來,再舉例說明。在教師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則采取歸納的邏輯,教師通過展示典型案例,師生共同討論,引領學生去主動“發(fā)現理論”,那么,學生對于這些導入語設計要領理論的獲得就具有“建構”的教育意義。而這六個案例的篩選一般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展示語文名師案例;二是展示一線普通語文教師優(yōu)秀案例;三是展示上一屆學生實訓案例,目的是先從前兩類案例中發(fā)現導語設計要領,再從第三類案例中發(fā)現學生在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并研討如何改進。接下來的設計導語和片段口語表達訓練也就順理成章。由此可見,案例教學在語文教師技能訓練課程的實施中,一方面,發(fā)揮了引領學生主動發(fā)現理論并即時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積極教育功效;另一方面,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后促進了學生進入對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自我建構狀態(tài)中,而這種學習狀態(tài)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最佳狀態(tài)。

(二)大班訓練,解剖麻雀

語文教學技術要領的掌握必須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呈現才能實現,這是技術理論的一般特點。所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大班訓練就是一次具有解剖麻雀意義的呈現,教學效果頗佳。具體做法就是:教師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獲得對技術要領的基本理解后,給2-3名有愿望在全班展示訓練的學生布置任務、目標并進行指導,學生課下準備,下節(jié)課在全班展示;師生針對學生自己的“案例”再展開課堂討論,肯定優(yōu)點找出不足。在課堂研討過程中,教師時刻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理論去說明理由,努力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若干語文教師技能訓練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證明,這種訓練方式在五個訓練模塊中都適用。這是因為,同學大班訓練所提供給大家的案例較之教師展示的案例,因接近學生實際而更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學生進一步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為改進自己的實踐提供良好的借鑒,所以對學生提升語文教師教學技能更富啟發(fā)性,也更能引起學生的有效注意。

(三)單兵訓練,人人過關

經過大班展示訓練后,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得到公開糾正,借此所有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訓練的目標要求,規(guī)避了可能出現的常見問題,于是可以進入獨立的帶有創(chuàng)意的單兵實踐訓練中。單兵訓練以小組形式進行,每人10-15分鐘展示,然后小組評議,教師參與評論并綜合大家所評給出成績,并予以公布。這是人人過關訓練,不合格者重新訓練,由教師親自把關驗收,直至合格。這種訓練方式貫穿于五個訓練模塊中,從而實現語文教師各項技能訓練人人過關的目標。例如,在語文教學技能訓練課程中,主講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10人小組,并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單兵訓練活動。首先是15分鐘高中現代文教學,然后是15分鐘的高中文言文教學。這兩個層次訓練的教學內容都由教師提前一周分配指定并覆蓋人教版必修教材。最后是單兵綜合技能驗收訓練,具體操作如下:先抽簽確定教學篇目,篇目來自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然后是150分鐘備課并完成一份規(guī)范的簡案,這個過程是在獨立封閉沒有任何備課資料的電腦前完成;最后是提交教案并進行10分鐘講課展示。筆者發(fā)現,在10人小組的單兵循環(huán)訓練中,不斷呈現優(yōu)秀的成果,這些成果在被大家首肯并分享的過程就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借鑒并修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學生的語文教師技能不斷提升,這種提升來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實踐。

(四)課堂討論,共同提高

無論是案例引領還是大班訓練、單兵訓練,以課堂討論形式展開對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學理分析,是五個訓練模塊課程教學過程中最令人難忘的。這個討論沒有預設,都是在訓練過程中隨機生成的課程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眼光發(fā)現學生實踐行為中最具典型性的地方,并在此停留,提出讓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也可以由學生評論,在評論中沉淀重要問題引起師生思考。總之,針對典型學生個案的討論活動,讓我們的課堂在彌漫著民主自由的空氣中變得開放而有活力,師生也在辯論中提升著自己對教師技能的理性解讀能力,這就是最高境界的教學實踐反思能力,更是“標準”中十分強調的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新課程對新教師的新訴求。

(五)記錄過程,靈活評價

教師技能訓練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實施一樣,也要進行評價,但這類課程的評價采取終結式和書面閉卷式評價顯然不合適。為了能全面、真實、自然地反映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表現,我們采取形成性過程評價方式。具體做法是:對每一位學生的訓練過程做出記錄,一個學期下來,記錄的信息就可形成這個學生訓練的行為軌跡,再通過量化手段對所記錄的信息進行整合性描述,最后得出這個學生在這門訓練課程中的最后成績?!拔迥K”課程在實施形成性過程評價后,筆者發(fā)現,學生獲得的最后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圖十分標準。這充分說明,在訓練目標適中的前提下,通過記錄并量化累計所得成績與平時參與技能訓練的真實狀態(tài)吻合度很高。由此可見,實施此評價方式具有科學性。

三、問題與思考

(一)訓練“一刀切”

學生群體在進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學習一段時期后,在職業(yè)選擇上又出現了分化,一部分學生改變了從師的初衷,甚至重新選擇在其他專業(yè)領域里發(fā)展自己。這部分學生在被動地接受教師技能的系統(tǒng)化訓練中效果肯定不佳,且給其他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建議這部分學生在進入大三前重新選擇專業(yè)或在學院分類培養(yǎng)。

(二)案例庫建設滯后

學生在各項教師技能訓練過程中,隨機生成的典型案例,特別是代表共性問題的案例和特別有創(chuàng)意的案例,都應該成為我們訓練課程的資源被積累下來,為以后的課堂案例教學使用。建議按照20人一組成立標準化微格實驗室,由專業(yè)教師把關錄制剪輯資料,建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技能訓練案例庫。優(yōu)良而豐富的案例庫,將作為未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技能訓練課程體系中最重要、最具實用價值、最具特色的、可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內容資源而存在。這也必將成為本課程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S].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

[3][美]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第6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作為全學區(qū)學前教育指導的管理和服務中心,兩年來,我們堅持以教育理論為指導,遵循多樣性、差異性原則。我們從民辦幼兒園教師的現狀及教師專業(yè)化存在的問題,通過行動研究、活動觀摩、同伴互助、專業(yè)引領、行為跟進、反思性研討切實解決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困惑問題,促使教師在實踐中進行行為反思和行為調整,從而獲得專業(yè)成長。作為幼教輔導員,本人結合民辦幼兒園實際,從學區(qū)管理者、園長、教師三個角度就如何促進民辦教師專業(yè)成長談談幾點有效性策略。

這兩年來我學區(qū)采取了一系列實質性的舉動,加強了對民辦幼兒園的督導,使我鎮(zhèn)民辦幼兒教育正逐步走向良性發(fā)展的道路。從而確保學前教育向普及化、規(guī)范化、均衡化和優(yōu)質化發(fā)展。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我們學區(qū)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1)實行園長、持證上崗,是辦園的基本條件。并把教師的專業(yè)學歷作為評估幼兒園的主要指標。對師德修養(yǎng)差,專業(yè)水平低的教師,應逐步進行清理。(2)合理規(guī)劃幼兒園布局。進一步規(guī)范民辦幼兒園的審批制度,對民辦幼兒園的布局做出合理規(guī)劃,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鼓勵民辦幼兒園之間進行合理競爭,提高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質量。(3)啟動民辦幼兒教師再崗培訓工作,加強民辦幼兒教師的學習意識,為民辦幼兒教師建立繼續(xù)教育檔案,啟動民辦幼兒教師培訓成績和工資掛鉤,以此激發(fā)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在動機,從而加快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下發(fā)民辦幼兒園教師調查問卷,找出切合實際的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獲取了第一手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數據分析,共同探討提高民辦園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隨訪我們也了解到民辦園教師的心聲,她們一致認為以中心園為示范點開展的二級培訓活動更適合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下面將淺談我學區(qū)如何促進民辦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性管理策略:

一、科學規(guī)范民辦園的專業(yè)文檔材料

首先,我們建議規(guī)范民辦幼兒園辦公室的環(huán)境,各種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要嚴格上墻,同時對民辦園的文檔材料進行規(guī)范管理,先集中園長進行安全材料文檔和評估材料文檔分類歸檔學習。我們要求每個園選送一個業(yè)務骨干和園長一起學習周預設表、各科教案、游戲教案、聽課記錄、家訪記錄等各種材料的正確格式書寫,然后集中各園教師進行學習,規(guī)范所有民辦園的文檔材料,并保證做到本鎮(zhèn)所有民辦園實行電子文檔管理。

二、以中心園為引領,起帶頭示范學習作用

1. 中心園開放式管理,隨時歡迎民辦園的參觀

我們的兩個中心園給各個民辦幼兒園提供了無償參觀、學習、交流的平臺,及各類管理規(guī)章制度和各種文檔材料如何歸檔的學習機會。

2. 參觀幼小銜接工作教學觀摩活動

中心校和中心園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教學觀摩活動,我們也熱情邀請各民辦幼兒園大班教師來學習,并通過專家的講座讓民辦園教師學習如何培養(yǎng)大班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書寫姿勢,及拼音、數字的正確發(fā)音和書寫。

3. 教玩具制作學習活動

通過下園檢查,我們發(fā)現各園普遍存在教玩具少而又少的現象,于是我們選送中心園的骨干教師提供教玩具,指導民辦園教師學習如何選材制作教玩具,該階段我們指導制作的教玩具主要包括區(qū)域活動、戶外活動、游戲活動等材料。通過這個活動大大提高了民辦園教師制作教玩具的能力,讓每個民辦園在不同的程度大大增加了教玩具的儲備量。課題組成員指導的民辦園教師參加自制教玩具評選,其中優(yōu)優(yōu)星幼兒園的李小芳、程偉偉、玲三位老師自制的教玩具“數學指套”“小貓釣魚”分別榮獲第二屆福建省幼兒園優(yōu)秀自制教玩具評選活動二、三等獎。

三、以片區(qū)為單位加強民辦教師管理,分享成功經驗交流

我們組織所有的民辦園園長召開教師管理經驗座談交流會,以片為單位,親親園長,康樂園長,陽光園長,紅蘋果園長等發(fā)表各自的教師管理心得體會,如何進行“人性化”管理,保證園內教師的穩(wěn)定,分享教師園本培訓和自我學習的成功經驗。

四、適時開展幼兒才藝展示比賽,增強民辦園教師的積極性

我們組織了“第一屆心苗杯幼兒繪畫比賽”,兩所中心園和14所民辦幼兒園按統(tǒng)一的規(guī)格提供幼兒的繪畫作品,聘請專業(yè)美術教師和部分中心園及民辦園教師來當評委,同時我們請幼兒園美術教學特長班的老師來點評并組織民辦園教師學習如何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教學活動。為迎接“六一兒童節(jié)”,中心校開展藝術節(jié)活動,并組織民辦園教師學習如何編排優(yōu)秀的幼兒舞蹈節(jié)目,并選送節(jié)目參演參賽。

五、暑期的民辦園教師業(yè)務培訓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暑期時間,我們要求民辦園園長利用暑期進行園內修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工作。我們組織全體民辦園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聘請福建兒童發(fā)展學院的高級講師和縣實驗幼兒園的教研組長給民辦園教師講課,內容包括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各科教學法、區(qū)域活動材料投放等內容,為民辦園教師學習業(yè)務知識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六、一學期兩次的“送教下鄉(xiāng)”和民辦園片區(qū)教研活動

我們選送中心園的優(yōu)秀教師“送教下鄉(xiāng)”到民辦B級幼兒園――春芽幼兒園,課題內容為中班科學活動“可愛的小腳”,并指導民辦園骨干教師上觀摩活動內容為大班數學活動“自編10以內的加法應用題”。同時我們組織公立教師和民辦園教師進行評課工作,讓民辦園教師學習評課,并在評課活動中大大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七、走出去觀摩縣實驗幼兒園及各鄉(xiāng)鎮(zhèn)民辦園的開放活動

我們民辦園教師的學習工作除了在本學區(qū)本幼兒園內完成以外,我們動員民辦園園長擠出更多的時間帶園中的教師走出去參加縣實驗園和其他鄉(xiāng)鎮(zhèn)民辦園開展的觀摩活動,學習先進的幼教經驗,增長見識,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八、課題階段交流及“公帶民”展示活動研討會

在荊溪第二中心幼兒園舉行“公帶民”現場教研活動,本次活動觀摩了民辦B級幼兒園――陽光幼兒園,課題內容為中班數學活動“按規(guī)律排序”、 荊溪第二中心幼兒園課題內容為大班音樂活動“小樹葉”,參加研討的公民辦教師圍繞兩節(jié)觀摩活動闡述各自的觀點。通過公辦教師參與教研的氛圍,激發(fā)民辦教師們參與教研的欲望,使得民辦教師們有了想說的愿望,逐漸帶動民辦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搭建起互動教研的平臺?!肮珟瘛被顒幼屆褶k教師們在學習交流中開闊思路,相互提高,促進成長。

九、選送民辦園的優(yōu)質課參加縣級評選活動

為了推動民辦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本鎮(zhèn)民辦幼兒園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課堂教學水平,選送民辦B級幼兒園――陽光幼兒園許建晶教師執(zhí)教的,課題內容為中班數學活動“按規(guī)律排序”參加縣優(yōu)質課評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此次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激情,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我們工作的開展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民辦園園長和老師們的高度認可,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問題最大的是我們的民辦園教師流動性太大,培訓后的教師經常跳槽。針對這個問題,對老師的思想變化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并組織園長進行討論,根據各園的實際情況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并請有成功管理經驗的民辦園園長做經驗交流,我們把各民辦園教師參加的一級培訓、二級培訓、園本培訓和教師自我學習都納入每年一次的民辦園等級評估工作的其中一項評估內容。通過大家的一致認可,我們適當地提高了本鎮(zhèn)民辦教師的待遇并給每個教師都做了社保。

當然,還存在問題,今后還需有采其他措施或策略,一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民辦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幼教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幼兒園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研究過程中,我們比較注重外部激勵機制的激勵作用,但就這一點而言,其工資結構和獎勵措施也還不盡完善。今后,我們將會在本階段的研究成果上進一步完善其激勵機制。二是加強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

第7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關鍵詞】農村 小班化語文教學 興趣的培養(yǎng) 個體差異 分組教學 主體地位

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一種世界性趨勢的小班化教學,已越來越受到我國教育工作者的認同。小班化教學的最大優(yōu)勢就在于依據教育心理學中“張揚學生的個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的原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的提高。近年來由于農村中學的生源明顯減少,農村初中已然成為了小班化教學實踐的前沿陣地。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農村初中小班化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 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整體水平

農村中學的學生底子薄,基礎差,見識少,視野窄,生源參差不齊。在傳統(tǒng)的大班教學中,老師往往以班級學生太多,教學任務太重等理由來忽視中等生和學困生的發(fā)展,小班化語文教學可使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班級的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想在小班化教學中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

1.1 分類要求,杜絕一刀切

語文教師一定要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注意學生的性格類型。外向型的學生,由于參與活動的欲望強,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提供一些活動讓他們參與,內向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害怕開口,害怕出錯,教師在教學中應對他們多啟發(fā)、多鼓勵、多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1.2 分層要求,共同成長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在備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客觀地顯示知識的梯度,使學困生能接受、能消化。如對于思維性較強的散文閱讀練習、綜合性學習等由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來操作,一般的問題如文言文翻譯,可由中等生借助工具書解決,簡單的如文言詩詞的背誦默寫等由學困生來進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心理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其興趣,賞識成功的快樂。

1.3 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賞識,切記“滿堂灌”。課堂上,教師要有“控”有“放”,留足學生發(fā)展的空間,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把課堂變成一個小小的舞臺,在教師的精心編導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齊心協(xié)力,盡情發(fā)揮,演出一出不同類型,個性發(fā)展,共同進步的戲劇。

2 分組教學。合作學習

在小班化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意識、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根據學生差異、興趣愛好和需求,可進行同質或異質編組。同質,有利教師重點輔導,是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異質,有利于同學相互幫助,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并可在教案的制定上體現出不同分組和不同要求的特點。

教師可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以4-6人為宜,并保證每個組實力均衡。每組由任課教師選定文化成績較突出、協(xié)調能力較強且樂為同學服務的學生為組長,組長在課堂與課后負責監(jiān)督、檢查小組的學習,并適時對學困生予以輔導。另外,組與組之間還可以展開競爭,這種組間競爭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同時,由于它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也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自尊,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團隊精神。

3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發(fā)揮引導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1 建立和諧的師生合作關系

眾所周知,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有師生之間雙方情感的交流。學生們同樣是獨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情感意志和認知活動。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當以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tài),去做學生的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3.2 培養(yǎng)語文學習興趣

第8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學;社會教育;目標設計

【中圖分類號】G223.22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4)01-0007-01

最近在幼兒園觀摩了一些社會教育活動,發(fā)現教師在組織社會教育活動時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師在準備活動時知道自己是在準備一次社會教育活動,但不論是寫教案還是實際組織教育活動,往往把社會教育活動變成了其他領域的活動,如語言、科學、藝術等。二是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設計模糊不清或者不夠具體,導致具體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不能圍繞目標進行,教育活動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許多教師對社會教育的目標認識不清,在目標設計上遇到困難,以致社會教育活動事倍功半。因此,教師有必要深入解讀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在目標設計中應該注意哪些些問題,從而提高社會教育質量。

一、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有機結合

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是其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發(fā)展有機統(tǒng)一的過程。簡單地說,社會認知指的是幼兒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社會情感主要是指由于他人或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心理體驗,社會行為則是指幼兒在社會環(huán)境或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為??梢哉f,在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目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考慮這三個方面。

情感是社會行為的內在動力。在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中,社會情感的發(fā)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與幼兒社會需要的滿足相聯(lián)系。當幼兒的社會需要得到滿足時,幼兒就會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內心體驗。對幼兒來說,情感始終具有重要的意義。情感是幼兒行為的內在動力,具有推動幼兒行為發(fā)展的作用。例如,在組織“尊重他人”的社會教育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幼兒對他人的同情心。產生了同情心,幼兒才可能會主動去幫助他人。

認知是社會情感產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中,社會認知的發(fā)展也很重要。社會認知對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有直接的影響。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社會認知教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知識經驗,即傳統(tǒng)的社會常識部分。在幼兒園社會教育實踐中,社會常識教育普遍受到教師的重視。二是對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認知,即我們常說的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目前教師在開展社會教育活動時比較容易忽略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會教育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的目標設計中,教師注重讓幼兒認識各種殘疾人的標志及知道要幫助殘疾人,但卻相對忽視了讓幼兒學習去理解殘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針對他們的特殊需要給予相應的幫助。對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認知就屬于社會認知的范疇。

社會行為的發(fā)展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最直接表現。在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社會行為的培養(yǎng)包括行為技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兩個方面。幼兒的社會經驗較少,對一些基本的社會生活常識不夠了解。因此,行為技能的學習很有必要。幼兒園社會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讓幼兒學習如何做事,如何與人交往。在學習社會行為技能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很重要。

可見,在進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設計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考慮這三方面內容,做到社會情感、社會認知和社會行為有機統(tǒng)一。

二、深入挖掘社會教育內容

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時,教師要注意深入挖掘社會教育內容,根據教育內容確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把社會教育活動變成其他領域的活動,才能使社會教育活動真正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所謂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細分析教育內容,思考社會教育活動的本質目標應該如何體現。以中班社會教育活動“嘻嘻哈哈的信”為例。單從題目上看不出這是一個社會教育活動。然而事實上,“嘻嘻哈哈的信”講了兩個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別一段時間后互相給對方寫信表達情感的故事。因此,社會教育活動的目標應該是注重激發(fā)幼兒的內心體驗,引導幼兒感受他人對自己的感情,并學會表達對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師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內容,很容易浪費這個適合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好故事,而使社會教育活動變成一個與社會領域無關的語言或者美術教育活動。

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設計社會教育活動目標時,教師要注意考慮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許多年經教師由于缺少經驗,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特點及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不足,導致目標設計不適宜,社會教育活動質量不高。

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不同,社會教育的目標設計也要有所差異。一般來說,小班、中班以情感體驗為主,輔以行為技能訓練及習慣養(yǎng)成;大班則以社會體驗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主,同時還要注意促進幼兒的社會認知發(fā)展。例如,“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個社會教育活動,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中班的重難點是體驗殘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難點則應該是體驗殘疾人所遇到的困難及其心理需求。

第9篇:大班分類教案范文

當今社會多媒體技術飛速發(fā)展,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多媒體,同時多媒體的運用滲透進了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如何正確處理多媒體與書本教學的關系?怎樣教多媒體與教學適宜的結合起來?就成了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班幼兒喜歡數字、喜歡數數,但有時遇到數量比較大的物品時常常就犯了難。而普通的教學方式單一且教具準備復雜,無法便捷地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導,于是筆者結合多媒體課件設計一個大班數學活動《刷拉拉數數》。本活動由系列繪本:好玩的數學中生成,旨在游戲情境中讓幼兒喜愛數字游戲,有主動進行數字運算的意愿,初步學會整十計數的方法。筆者以普羅米休斯白板軟件為載體,運用了白板軟件中隱藏、神奇墨水、畫筆、幕布遮蓋、以指定路徑移動等功能,同時使用flash、photoshop、音頻編輯軟件制作了形象生動的flas、gif動畫以及音頻。本課件強調幼兒的操作性,在多個環(huán)節(jié)中能讓幼兒親自操作課件,讓幼兒在活動中能夠自主學習。在精彩紛呈的大作戰(zhàn)中潛移默化的完成活動目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1 以一變百,解放繁重的準備工作

在本活動中我們的活動重點是學習整十計數,建立基本的數群概念。為了完成這一教學重點,我們需要大量的物品圖片及教具,因幼兒人數較多準備起來工作量非常大,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就能快速的解決這一問題。

如,課件中我們請幼兒分別練習20、30、40、50、60、70、80、90、100的整十計數方法。教師只需要一張圖片復制為十張再組合為一個群組再次復制黏貼就能很快的完成準備工作,解放教師的雙手讓教師減少教具準備的工作,有更多的時間鉆研教教案研討活動環(huán)節(jié)。

又如,本活動是由一個繪本故事來作為活動背景,以往我們需要為每個幼兒都準備一本繪本來輔助幼兒閱讀活動。這樣前期準備投入就非常大也十分不環(huán)保,有了多媒體課件之后,只需要一本就足夠了。教師將其掃描后插入課件,每個幼兒都能在大屏幕上看到故事內容,既減少了前期的巨大投入又為環(huán)保出了一份微薄之力。

2 變靜為動,活躍沉悶的活動氛圍

數學活動常常被冠以沉悶、枯燥的形容詞,如何增加數學活動中的趣味,使活動氛圍活躍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與傳統(tǒng)教具最明顯的區(qū)分就是它可以使靜止不動的事物通過各類軟件制作使之動起來。從而為活動增加趣味性,牢牢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如在活動開頭我們用繪本故事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在離地球很遠很遠的宇宙中,有一叫‘刷巴拉’的美麗星球。在刷巴拉星球上有外星人名叫刷拉拉。刷拉拉在刷巴拉星球上建了一個小雞農場。農場里養(yǎng)著許許多多可愛的小雞?!痹诮榻B故事背景時,筆者將這幅故事畫面制作成了動態(tài)的效果:美麗的星球、輕輕搖晃的花草、發(fā)光的太陽,飄動的云朵、來回走動覓食的小雞……這些動態(tài)效果在活動開始就一下子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地參與活動。

又如,在幫助刷拉拉數30個蘑菇時,在幼兒數數的過程中蘑菇會隨著幼兒數數的速度,一個接一個放大并出現相應數字,給予幼兒計數提醒,幫助幼兒更正確的計數。像這一類動態(tài)效果可以運用于不同的活動中,以多媒體的手段輔助教師幫助幼兒習得新經驗,使活動進行的更加順利成功。

3 傳播便利,修改環(huán)節(jié)不斷完善

在以往的活動中教具玩具制作復雜又因體積等問題運輸不便,使得異地教師開展同一活動不能共享活動資源,造成了資源浪費。而多媒體課件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快速地傳送活動資源,與各地的教師共同使用研討。

一個優(yōu)秀的活動需要一次次的反復研磨與修改,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不斷地修改教具玩具,如以前手工制作的教具修改起來十分麻煩,有時甚至需要重新制作,大大地浪費了人力物力。而多媒體課件可以在電腦上隨時修改,在研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一次次的完善,使其能夠更好的輔助活動的開展。同時不同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習慣與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修改課件,使活動開展起來另教師更加得心應手。

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飛速發(fā)展,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接納新技術,并認真研究其中的優(yōu)點將其運用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在接受新技術沖擊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應將他們結合起來互補互助,使活動更加精彩。

附:《大班數學 刷拉拉數數》簡案

活動目標

1.復習兩個兩個數數,學習整十計數,建立數群概念。

2.體驗數數的樂趣,愿意在生活中用多種數數方法進行計數。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操作卡片、操作板

3.積木、巧克力、量筒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

1.農場數雞數量

在離地球很遠很遠的宇宙中,有一個叫“刷巴拉”的美麗星球。在刷巴拉星球上有外星人名叫刷拉拉。刷拉拉在刷巴拉星球上建了一個小雞農場。農場里養(yǎng)著許許多多可愛的小雞。

2.出示任務

10朵、20顆草莓、30個蘑菇、40根樹枝

3.一個10是10,.兩個10是20,三個10是30,四個10是40五個10是50

4.送禮物并延伸七個10、八個10、九個10、十個10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