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自然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然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然教學論文

第1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數字地球通過三維球體模型,采用并將本地搜索功能和衛(wèi)星圖像綜合管理起來。用戶可以調整視角、隨意地翻轉這個球體,通過放大、縮小、漫游操作,學生從任意角度去觀察地球??梢允翘?0000多公里的高度,也可以身臨其境的三維街景圖,從山脈河流到街道建筑物,這種無極縮放,真正實現了從太空漫游到鄰家一瞥。通過“飛越”到地球上任意地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很多難以描述的自然現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建立地理空間概念,樹立地理思維,可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觀察與分析能力,形成地理核心技能。這些是數字地球在地理教育過程的獨特而普世的價值。

2數字地球輔助構建三維球體

跟地球球體有關的概念之所以抽象和難以理解,究其根本原因是學生心中沒有這個三維球體,也不明白到底如何運動。所以球體加運動,一看到就類似的知識點就覺得難,不可理解。因此,通過改進地理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心中的地球模型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數字地球為我們在地理教學中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幫助學生建立心中球體模型的重要途徑。啟動GoogleEarth,添加經緯網,回歸線,北極圈,子午線等三位球體上抽象而虛擬的格網,在三維數字球體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縱橫交錯的弧線。轉動球體,讓學生去觀察這些線條,并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幫助每位學生構建自己心中的三維地球體(意象地圖)。轉動虛擬地球,讓學生自己去觀看其轉動規(guī)律。打開GoogleEarth,將地球調整到合適的大小,并且將赤道置于中間位置,使GoogleEarth大致以地軸為中心轉動起來,用鍵盤上的方向鍵來控制轉動,其中右方向鍵控制地球自西向東轉動。引導學生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對于經常遇到的問題俯視北極或者仰視南極地球的轉動問題,我們可以進一步調整地球觀看角度,將數字地球的北極或者南極調整為中心,然后通過GoogleEarth的左右方向控制按鈕,演示地球從北極或者南極上空觀察的自轉狀況。這個效果遠比去告訴學生,從北極看地球呈現順時針旋轉,從南極看地球呈現逆時針旋轉效果好得多。

3應用案例分析

經常遇到的問題是,一架飛機從A地飛往B地,航程是X小時,請問到達B地的地方時間?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其實本質上這就是一個地方時問題。要徹底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將地球自轉,晨昏線和地方時一起聯(lián)系起來思考。虛擬地球(Googleearth)通過晨昏線的動態(tài)模擬,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展示了這一抽象的自然現象。點擊工具欄中顯示陽光在地面的移動軌跡功能。通過設置時間滑塊,可以顯示不同日期內不同時間點陽光在地面的移動軌跡,也就是可以看到晝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線。拖動地球使之自轉,則可以看到同一時刻地球不同地區(qū)的晝夜狀況,增加學生對晝夜之分和晝夜交替的認識。同時,使用時間滑塊,設置向左自動播放,可以看到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動態(tài)模擬)。顯示了12月22日晨昏線在地面的移動軌跡。圖3a為早晨北京時間6:52晨昏線的位置,圖3b北京時間7:52晨昏線的位置,圖3c北京時間8:52晨昏線的位置,圖3d北京時間9:52晨昏線的位置,圖3e北京時間10:52晨昏線的位置,圖3f北京時間11:52晨昏線的位置。通過這樣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演示,學生對晨昏線必然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有了對晨昏線的清楚認識,理解地方時以及對地方時的推算,將有很大的幫助。地方時以太陽作為參照物確定,某地的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時,當地的地方時為12點,與12點相對的地方時為0點。將連續(xù)兩個正午12時之間等分為24個小時,所成的時間系統(tǒng),稱為地方時。這樣,同一條經線上的地方時相同,不同經線的地方時不同,越往東時刻越早,即東早西晚,每隔15度,相差1h。通過數字地球的光照系統(tǒng),同樣可以將太陽上中天情形展現出來,讓學生有著更為直觀的認識。

4結論

第2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的知識和實踐領域內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自然教學中,要想真正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僅憑老師灌輸一點現成的書本知識是不夠的,而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寬知識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如在教《熱脹冷縮》這一課時,需要做金屬球穿過鐵環(huán)實驗。一位老師在正式實驗前設計了這樣一個小實驗:在厚木板上釘上兩顆釘子,兩顆釘子之間的距離恰好是一個墊圈的直徑,墊圈不受熱時剛好能從中通過,而受熱后就不再能通過。這個有趣的實驗強烈地吸引了學生。接著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演示金屬球穿過鐵環(huán)的實驗,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在探索中弄明白:固體在受熱或受冷時,也和液體一樣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這樣,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得既主動又有趣。實踐證明,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然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廣闊性的目的。

二、指導學生自行探求,培養(yǎng)思維的主動性

小學自然教學大綱指出,自然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應用所獲得的知識,認識和理解自然事物。因此,老師要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自行進行探求活動。這就要求在自然教學中,老師要為學生準備恰當的感知材料,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主動探求知識,這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主動性的前提。

如教《花的構造》一課,除了課前要求學生采集一些植物的花以外,有的老師還有目的地準備一些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花,讓學生動手解剖,仔細觀察花的構造,直到形成對花的構造的準確認識。

又如在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時,不少老師都讓學生留心觀察圖中的昆蟲,并引導學生根據昆蟲對人類的益處和害處,對昆蟲進行分類。有的老師還常常將一些不同的昆蟲帶進教室,逐一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并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準確識別益蟲和害蟲。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指導學生自行探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主動性。

三、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十分強調動手能力與思維發(fā)展的關系,并把動手能力視為兒童早期智力發(fā)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因此,在自然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無論是課前準備,課堂實驗,還是課后作業(yè),都應盡量引導學生提高動手的速度,養(yǎng)成快速操作的習慣,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第3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小學自然作為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學科,可以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使他們受到科學自然觀、科學態(tài)度、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小學自然教學是“行雖微而旨趣遠,出雖淺而寓意深”。它是一門科學啟蒙課,研究的是低層次的入門的科學知識。我們在實踐中感到在講授小學自然科學中,除了學習教科書,講課之外,還應注意到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內容要生動具體,注意它的基礎性和可接受性,教學方法富有趣味性和多樣形,多讓學生動手。

鑒于小學自然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學校為了提高自然課的教育教學質量,加強了自然實驗室建設,配齊自然教學所必須的儀器和教具,鼓勵教師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具,改善觀察、實驗條件。指導教師運用掛圖、模型、電化教學、實驗等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啟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近年來,學校的自然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自然學科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有的教師成為自然學科的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學校還舉辦了“蘇州市小學自然電化教學現場會”。

學校根據小學自然學科的獨特性,進一步發(fā)展小學自然教學的所取得的成果,把自然教學搞得更好,以自然教學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突破口,帶動學校其他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工作。

當前,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無與倫比的優(yōu)越性正在教學領域中越來越普遍地得到應用。不僅極大地擴展了教學中傳遞信息的途徑,同時也迅猛地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

學校自然教學在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孫蘋老師的帶領下,從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出發(fā),認真研究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各種教學方法、手段的功能,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改革傳統(tǒng)教法,不懈地探索現代化教學方法、手段與傳統(tǒng)教法、手段的最優(yōu)化組合的規(guī)律和途徑,適應時代需求的新的教學方法體系,以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學校力求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例如,教學《眼睛的科學》(小學自然第五冊)一課時,要求學生掌握眼球的構造,了解瞳孔的作用,知道為什么眼睛能看到物體。教師通過掛圖、模型,可以幫助學生迅速地掌握眼球構造,再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播放《眼睛的奧秘》的錄像,結合學生利用手電筒光照射瞳孔的實驗,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瞳孔遇光線強時收縮,遇光線弱時放大的變化規(guī)律。在教授眼睛為什么能看見物體時,教師再次出示眼球模型,取出模型中的晶狀體和睫狀肌,讓學生觀察其形狀、特點,思考討論晶狀體和睫狀肌的作用。教師通過講解告訴學生,睫狀肌能收縮、舒張,從而帶動晶狀體,使晶狀體的凸度發(fā)生變化,從而使物體的像能清楚地落在視網膜上。這個原理單靠教師口頭抽象的講述及觀看模型,學生還表示不夠理解,于是教師利用了電腦設計輔助教學軟件來演示這一過程,電腦動畫畫面顯示:睫狀肌收縮、舒張,晶狀體也隨之凸度由小變大,物體的像隨晶狀體凸度的改變,清晰地落在了視網膜上。學生通過電腦軟件這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展示,對眼睛為什么能看清遠處、近處物體有了感性的認識。這樣,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眼睛的科學》這一難表述的人體生理結構形象清楚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從教學實踐問卷調查的情況就可明確地看到:

班級人數實 驗 內 容能說出眼睛看物原理的能說出眼球構造的六⑴50只使用傳統(tǒng)教學 15人占30%24人占48%六⑶52 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45人占86.5%52人占100% 

這堂課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興趣也很濃厚,從而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教學《大氣壓力》(小學自然第五冊)一課時,在指導學生揭開塑料吸盤衣鉤為什么能吸住墻壁這個奧秘時,教師又可利用電腦設計動畫軟件:衣鉤一邊的空氣娃娃被擠了出來,神情沮喪,另一方面可愛的空氣娃娃就把衣鉤牢牢地壓在了墻上。教學時,教師邊播放電腦動畫軟件,邊向學生講解是大氣壓力使它產生這個結果的科學道理,學生看了電腦動畫軟件,聽了教師的講解,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在教學《青蛙》(小學自然第二冊)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躍、游泳的,教師首先讓學生對實驗桌上的青蛙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了數分鐘后,教師就可運用電腦這個先進的科技設備,向學生播放青蛙跳躍、游泳時的慢動作畫面,讓學生與實物進行對比觀察,以讓他們了解青蛙是怎樣運動的。學生們一會兒低頭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會兒抬頭看看電腦播放的青蛙跳躍、游泳的慢動作畫面。不一會兒,學生們就紛紛舉手請求匯報觀察結果。通過電腦這個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們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觀察任務。

事實證明,如果教師結合觀察、實驗使用幻燈、錄像、攝像、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分解演示,突出重點、難點,通過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操作,使他們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這一點從《青蛙》一課的教學中得到證實:

班級 人數 實 驗 內 容  能說清青蛙跳躍、游泳時 的腿部動作的 一⑴ 46只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10人 (占21%)  一⑶ 48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 39人 (占81%)

從上述可見,在當今的教學中,現代化教學手段是相當重要的,它使學生獲得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使教師的講述更精辟、生動、形象,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自然教學中常用的儀器、標本、模型、掛圖、實物、黑板、學具等,都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F代化教學常用的手段有幻燈、投影、錄音、電影、電視,以及多媒體電腦這個具有時代特征的先進科技產物等。運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中實物、標本、模型可以展示事物的現象或外表,具有立體感、真實感。學生通過視覺可以感知實物的形狀、大小、顏色、位置,通過觸覺而感知實物的軟硬、冷暖、輕重。而通過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形象鮮明、再現迅速、表現力豐富、感染力強,能突破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使教學內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現象、過程全部再現于課堂,顯示了無比的優(yōu)越性。

現代化教學手段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物,是教育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化教學手段中采用了各種先進設備,具有效率高、效果好、范圍大、規(guī)模大、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積極性。

在自然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育各自的優(yōu)勢,建立適應時代需求的教學方法新體系,可以使我們的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

經過計算機輔助自然學科的教學,能夠把多種現代化媒體的視聽功能融合在一起綜合運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使自然課堂教學更形象,讓學生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形成大容量的信息傳送,使抽象的概念成為具體的事物,使靜止的畫面成為活動的情景,從而使學生認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當地把握好教學的重點,掌握好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啟發(fā)學生課后自行探求和應用知識,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的一致好評,同時提高了自然教師的素質,不少教師在全國和省市會課中獲獎,撰寫的論文在市、區(qū)發(fā)表和獲獎。

我們感到計算機輔助自然教學, 它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其教學效果更佳, 將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認識、接受和運用。

在計算機輔助自然教學中,我們認為設計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是關鍵,這就對自然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掌握計算機工具軟件的使用和制作,同時,要具備較好的繪畫能力。這樣,必須加強對自然教師的培訓,還需創(chuàng)設一定制作軟件的條件并給予制作的時間。

第4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下文是教學論文的三種類型及其寫作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方法型教學論文

這是一種介紹具體教學方法和經驗的論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通常會摸索出一種新穎而有效的操作方法,或者是探索出一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應該說,任何一個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都會有自己的好方法和好經驗。當這種方法和經驗相對成熟時,我們就可以通過總結和提煉把它寫成教學論文。這種論文的標題,通常是用《……的嘗試》(做法、應用、實踐、探索),或者是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句子。比如:《鼓勵學生走生活作文之路的嘗試》《“自學——質疑——釋疑”的閱讀教學的應用》《用經典范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等。方法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闡述運用方法的依據

為什么要運用這種方法?依據是什么?任何一種新穎方法的運用,不可能憑空捏造,總會有一定的背景。背景通常有兩種:現實背景和理論背景。現實背景是指當前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客觀存在;理論背景是指新的教學理論和思想。方法介紹之前,應該把它扼要地寫清楚。寫清楚背景,有助于增強論文的現實針對性,有助于增強方法的實用性。如果這種方法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冷僻,還有必要對概念作些詮釋,

以便讓讀者一讀開頭就能明白。

2.介紹方法的實施過程

這是教學論文的重點部分,必須對方法作詳細的敘述。介紹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的方法是漸進式的,有邏輯順序,這就應該按邏輯順序一步一步地介紹;有的方法是并列式的,沒有嚴密的邏輯性,這就可以根據先主后次的順序來介紹。在介紹時,小標題中不要用空洞的、玄乎的詞語,也不要用表示結果的話來代替操作,要盡量用操作性的語言,直接寫明怎么做。比“如每學期向學生推薦三篇時文美文”,如果換成“用時文美文陶冶學生情操”,那操作性就大大削弱了。介紹過程時,最好用小標題,分條列項。如果操作步驟較多,在小標題下還可以再分幾個方面來說。總之,方法的介紹要有層次性,力求讓讀者讀起來方便。

3.陳述方法實施的效果

一種科學而新穎的方法實施后,往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作為方法型的教學論文,有必要把效果陳述出來,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效果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對顯性的效果,能夠用數據說明的,盡量用數據;對有些無法用數據說明的,可舉例說明,選擇一兩個典型事例。陳述效果時,最忌諱的是光說些大而空的話,比如“提高了積極性,激發(fā)了興趣”。用事實說話,讓人心服口服,是這一部分的關鍵。當然,陳述的效果必須與實施的方法相關,不要把與本方法毫不相干的效果也統(tǒng)統(tǒng)扯上去。

4.陳述應注意的若干事項

某種方法在實施過程中,肯定會碰到一些想象不到的問題,比如本來以為某個環(huán)節(jié)很簡單,實際上卻非常復雜,或者本來以為學生很感興趣,可實際上興趣不大;有些方法在實施時,必須有充分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而這些,對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能不會注意??傊?某種方法在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要特別注意些什么,都要交代清楚,以免讀者走彎路。這部分可簡單些。

對于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最喜歡看的就是方法型的教師教學論文,因為它最實用,學了馬上可以在自己的實踐中運用;最容易寫的也是方法型教學論文,因為它來自自己的實踐,都是自己曾經做過的和想過的,寫起來比較順手。如何使方法型教學論文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如何使介紹的方法更有普遍的指導性,這是寫作方法型教學論文的關鍵所在。

 

二、觀點型教學論文

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往往會產生一些新的觀點和想法,不吐不快;一旦有了新的觀點和想法,又覺得它會對現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和指導意義, 就總想把它表達出來,于是就有了觀點型教學論文。觀點型教學論文是直接闡明作者觀點的,常常用這樣的句子形式作為標題《要……》《……是……》《應該(必須)……》等。例如《低年級學生要特別注意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學設計應該簡單扼要》。觀點型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程式一般為——

1.根據現狀提出觀點

觀點總是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來的,它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可以先羅列一些現象,陳述一二個具體事實,然后從現象和事實中概括出自己的觀點來。這里的現象和事實必須具有典型性,不是個別的偶然的;觀點必須是旗幟鮮明的,不要含糊其辭,當然也不能絕對化或極端化。例如浙江有位教師最近通過尚在使用的浙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和將要使用的根據新課標編寫的人教版教材進行比較后,寫了篇教學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這個觀點建立于兩種教材的比較,由于馬上要使用新的教材了,因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觀點吸引人,用聳人聽聞的語言形式來表達,這是不可取的。

2.擺出依據分析觀點

光有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只有通過具體的論證,才會使觀點站立起來,才能為讀者接受。這一部分就是論證觀點。論證通常有理論依據或事實依據。理論依據就是用邏輯思維進行推理、演繹或概括,常常要引用一些名人的觀點作為佐證;事實依據就是擺出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一般而言,依據越充分,就越有說服力。例如上文說的“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正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這個觀點,作者就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論證的:

A.課內分量明顯增加;B.課外閱讀要求提高;C.課文理解難度加大;文本內涵豐富多元;E.知識分布松散無序。對這些依據,作者自然都作了詳細分析,或舉例說明,或用統(tǒng)計數字,或運用對比等。這一部分是此類文章的重點,它的篇幅應該占全文的三分之二以上。

3.得出結論指出對策

第5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參考文獻的寫作是對論文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來源,論文的編寫也是有嚴格要求的,要按照GB-7714推薦的順序編碼來寫作。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費巧蓮.激情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5:72.

[2]李征婭.舞臺式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16,06:78-80.

[3]李莉.夸張手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彥子.淺談小學英語課堂變革[J].亞太教育,2016,01:40.

[5]何軼君.PBL模式對小學英語自我效能的影響[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東芳.如何讓“動”成為小學英語課堂的主旋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2:68.

[7]韓笑.綠色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析[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244.

[8]宋麗敏.互聯(lián)網+背景下小學英語未來課堂探微[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1:120-121.

[9]楊進.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01:20-23.

[10]劉妲治.小學英語開展對話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267-268.

[11]路亞涵.淺談小學英語教育中的創(chuàng)造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瑪草.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101+112.

[15]劉思瑤.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3:56-57.

[16]王鳳英.淺談小學英語兩級分化的成因以及改進方法[J].才智,2016,04:193.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霍葉敏.小學英語課后作業(yè)的有效布置之我見[J].學周刊,2016,11:197-198.

[2]陳慶華,魏茂玲.小學英語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管窺[J].華夏教師,2016,02:65.

[4]汪慧.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學英語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淺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03.

[6]趙玉鑫.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學英語課堂生命化教學的缺失與重構[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3:55-56.

[8]劉娜.情感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01:49-51.

[9]呂碩.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交際能力[J].學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學英語形象聯(lián)想教學法的實施[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淺談“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的模式構建[J].校園英語,2016,10:135.

[13]張春燕.新課改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策略[J].校園英語,2016,10:202.

小學英語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劉珊珊.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07.

[2]邱菲菲.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J].學周刊,2016,17:154-155.

[3]易鳳.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單詞記憶方法[J].學周刊,2016,20:200-201.

[4]李文娜,梁付民.微信輔助小學英語教學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37-38.

[5]殷景芹.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47-48.

[6]顧詩月.也談構建“生活化”的小學英語有效教學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4:207-208.

[7]林吉.探究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4:60.

第6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中英語,圖式,閱讀教學

 

一、引言

閱讀是個認知過程,語篇的意義不僅需要從句子中發(fā)現,還需要從讀者的背景知識中導出?!?】背景知識也叫圖式。圖示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是幫助我們進行推理和加速理解過程。對背景知識的另一種解釋是情景框。說不同語言的人的情景框有些相同,有些不同。語言知識和情景框或背景知識都存在于人們的長時記憶中。閱讀第二語言寫成的語篇時,如果讀者頭腦里情景框與語篇中情景框不一致時,即使他的語言知識沒有問題,閱讀理解也會遇到困難。閱讀理解不僅是語言問題,教學生閱讀的時候,不能只教語言,還要教學生背景知識和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能力。根據這一理論,閱讀理解首先輸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記憶中尋找能夠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當足以說明這些信息的圖式被找到以后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就可以說產生了理解。德國哲學家康德最早提出“圖示”(schema),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Rumelhart)建立并發(fā)展了圖式理論。按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由三種圖式來決定,即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摘要傳遞的意義,達到讀者與作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否則,閱讀理解就失敗。筆者將圖式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實效性作以下探索。

二、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建立語言圖式

語言學家Goodman認為:“閱讀是一種心理語言學的猜測游戲”,“是一個選擇的過程”?!?】在這個心理語言學的過程中,讀者根據語言符號不斷地進行猜測,隨時對所獲取信息進行分類、歸納、預測,并不斷地進行判斷,然后檢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也就是說,讀者根據自己的體驗和需要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而影響這種交流的常常是詞匯障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遇到語篇中的詞匯障礙而頻頻查驗詞典,一則影響閱讀速度,二則中短信息及邏輯思維的連續(xù)性,必然會嚴重影響對閱讀材料的理解。例如詞根log(言、說)可與不同的前綴或后綴組合產生出幾十個不同的詞來,如:dialogue, eulogy, prologue,monlogue, antilogy......。如果學生熟悉這些英語單詞的前綴: dia-相對 ,eu-美好, pro-前, mono-單獨, anti-相反,經過分析, 即猜出它們分別為:“對話”,“贊頌”, “序言”, “獨白”, “自相矛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化詞匯分析技能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構詞法,牢記常見詞匯,擴展詞綴范圍。久而久之,學生即可運用詞匯的部分線索判斷詞義,克服詞匯障礙。此外,還幫助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各類辭典, 推斷、預測、猜測詞義練習, 掠讀及略讀技能的綜合運用。詞匯和語法的導入也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起促進作用, 如熟詞新義, 固定短語, 表達方式以及種類繁多的俗語、俚語、術語、委婉語, 俏皮語等都屬于這個范疇, 都會增加閱讀理解的難度, 適當的導入會使學生舉一反三, 大大提高閱讀效率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2)建立內容圖式

閱讀過程是一種跨文化交際過程。世界上不同社會不同人種,對于自然環(huán)境、氣候、宗教、服飾、飲食等等,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認識和自己獨特的觀點,這些認識和觀點既有差異性、也有共同性。幫助學生意識到這些民族間的差異性,可以更透徹更準確地理解原文。此外,文化禁忌也是文化差異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閱讀中值得注意,例如,大多數西方人都非常注意保護個人的“privacy”。 閱讀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白不能以母語文化的習慣來衡量西方人的社會習俗,應見怪不怪,理解原文的真正意義及文化內涵。高中英語閱讀材料涉及科普、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和生活等許多領域,內容涵蓋日常生活、人物、社會、文化、史地、科技、政治、環(huán)保、經濟等諸多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范圍極廣。這些文化知識,學生十分缺乏中學英語教學論文,是學生提高閱讀水平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還應增加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教學中應根據每課課文的體裁、內容、難易度、對背景熟悉程度的不同,不斷變換講授方法,將背景知識傳授巧妙地融合于課文講解中。例如:在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文中,讓學生知道Kwanzaa(寬扎文化節(jié))的起源及其慶祝方式,并了解了theSeven Principles of Kwanzaa,即人們對新世紀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此外,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英文報刊雜志也是一個有效途徑。例如可有組織地訂閱“英語沙龍”,“二十一世紀報”等一些語言淺近的英文報刊,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通過不斷的積累文化背景知識,學生頭腦中儲存的圖式就會越來越豐富,閱讀時就會激活相關圖式,加深對所讀材料的理解。

(3)建立形式圖式,

語言學家Harris 指出“語言并不存在于一連串的單詞或句子之中,而存在于聯(lián)系著的語篇中。”閱讀的根本目的是領會語篇的整體意義,獲取所需信息,與讀者進行交流。指導學生熟悉各類文章篇章結構的特點有助于學生深層次地理解語篇的邏輯結構、謀篇布局和關鍵詞要特別講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上下文之間的關系,文章的思想連貫起來,才能達到真正理解這篇文章的意思。因此,教師應從語篇的角度去向學生介紹和講解各種文章結構及其特點,訓練學生運用標題,語篇標記和關鍵句去識別文章結構,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等文體的寫作特征及修辭手段,通過分析修辭語言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裁結構,增強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中學英語教學論文,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 提高了閱讀效果。通常,一份高考英語試題的閱讀部分通常會包括人物經歷或事件描述類的記敘文、介紹社會現象或現代高科技類的說明文、提供各種信息的應用文、話題談論類的議論文等。教師應加強這幾種文章體裁的閱讀指導。學生熟讀這些文章后,就能應付試卷中出現的各種題材的文章,而不至于感到陌生,增強他們在考試中的信心,使他們在應試中發(fā)揮出最高水平。

三、結束語

德國教育學家芭斯多惠曾經說過: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去學習。”將圖式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思維,特別是概括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利于貫徹與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新理念。作為重要的閱讀理論之一,圖式理論無疑對英語閱讀教學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激活有關圖示,幫助他們把已有的背景知識與閱讀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在閱讀中運用圖示的能力,使學生從以往那種被動的、單純接受信息的閱讀過程變成一種主動的、積極與作者交流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程東元.外語教學技術[M].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08, 32-33.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of cognition,In Rand J. S., B. C. Bruce & W. E. Brewer (Eds.), Theoretical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0.

[3]Goodman, K. S.. Reading: 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6:126-135.

[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5-6.

第7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安塞腰鼓》說課稿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安塞腰鼓》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fā)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為今后學生閱讀、欣賞、審美鑒賞打下基礎。《安塞腰鼓》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渲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的影響是深廣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tǒng)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理解其對文章表達的作用,并通過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方法,對于習慣于學生腔的中學生來說,其沖擊是巨大的。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yǎng)上語文教學論文,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學習目標 ⑴知識目標:學習排比、疊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情感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jié)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二、說教法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為: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通過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的主要教學流程為: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品味美句、主旨探究、課外拓展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

三、說學法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從更深的感悟中,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教學準備 ⑴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站。(可以是視頻、音樂、文本等等。) ⑵教具準備:掃描儀、多媒體課件(A.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B.鏗鏘有力安塞腰鼓鼓聲。C.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后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讀。)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欣賞、了解中激發(fā)閱讀的激情

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來自黃土高原的絕活——安塞腰鼓表演短片,用一個詞說說短片帶給你的感受?。

(屏顯介紹安塞腰的鼓配文圖片)請同學們細看圖片齊讀文字,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殺敵、浴血奮戰(zhàn)的號角,又是將士們征戰(zhàn)凱旋的歡迎曲。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于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它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它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毅奔放的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與壯闊場景,我們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語文教學論文,但安塞腰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筆描繪這驚心動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韻的?

(二)、整體感知:聽讀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之勁

1、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安塞腰鼓表演帶給我們的畫面和鼓聲。

2、聽完老師的朗讀,安塞腰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請同學們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屏顯)對安塞腰鼓進行概括評價,可以填詞、短語或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語言。

3、課文中有一句話略有變化的反復出現,表達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這句話是──(“好一個安塞腰鼓!”)它一共出現了幾次?(四次) 這四句“好一個對安塞腰鼓”的反復詠嘆之中又有變化有新意,是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環(huán)美和音樂的節(jié)奏美。來,讓我們一起飽含贊美之情的來讀它們?。ㄆ溜@:“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4、請同學們仔細跳讀課文,看看它每出現一次,分別是在贊美安塞腰鼓哪個方面的“好”? (學生回答,屏顯“安塞腰鼓之勁”資料: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老師讀前半句,同學們齊讀每句的最后兩個字,要讀出“勁”來!

(三)、品讀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氣勢、節(jié)奏與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樣的有“勁”,作家描繪它的語言帶“勁”嗎?這“勁”是大量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手法帶來的?

2、請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歡的語句仔細品味,準備讀給大家聽,并簡要說說它好在哪里。

(學生回答,教師評點并加強朗讀指導)

文中還有很多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節(jié)奏鮮明的反復句,從變幻的舞姿、鏗鏘的鼓聲、擊鼓的后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后繼續(xù)去體會。

(四)、主旨探究:體會安塞腰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

1、好一個劉成章!若不是你“陜北生來陜北長,因為你魂牽著地方”哪能寫出如此激揚文字!讓我們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語文教學論文,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屏顯)。

(學生回答,師在空白處板書“生命力量”)

2、齊讀課文25至27小節(jié),把這種生命力量之美傳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

(五)、課外拓展:借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安塞腰鼓就是這樣,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詩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聽著同學們的朗讀,使我想起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豪放之美;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曠達之美;想到人世間各有千秋的美。同學們,你們上了這一課,會聯(lián)想到身邊哪些壯觀場面之美,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說一段話吧!(學生展示,師生評價)

六、教師寄語

同學們,從《安塞腰鼓》中老師讀出:人,活的要有一股勁!這勁,是生命力,是上進心,是堅韌不拔的意志!愿同學們每天都如那激情燃燒的鼓點,學習上,永遠有那么一股猛勁!

第8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 絕對空間 相對論

1 引言

在大學物理的教學過程中,一般在講完第一章質點運動學后,即進入第二章質點動力學內容的講述。而在質點動力學里重點講述牛頓三大定律及其應用[1-2]。對于牛頓三大定律的應用部分,因為涉及矢量分析及其計算、微分及積分運算等高中物理基本不涉及的內容,故該部分相對來說內容比較好講,課堂效果也比較好。但對于牛頓三大定律的闡述部分,因為在高中物理里就對此有比較系統(tǒng)的論述,故大部分學生感覺這一部分內容和高中物理一樣,甚至有些老調重彈的感覺。因此,在大學物理課堂里講述牛頓三大定律的時候,如果不對牛頓三大定律作一些拓展的話,那課堂效果將比較差。本教學論文將從絕對空間、相對論等近代物理知識點出發(fā)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拓展作些相關研討。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這種簡要的拓展對課堂效果是會起到良好作用的。它不僅可加深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而且也讓學生簡單了解了近代物理和經典物理的異同。特別是,通過這種簡要的拓展,可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物理及探索自然界規(guī)律的興趣。

2 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拓展

在高中物理里,物理教材一般會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作如下描述:如果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則物體將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不變[1-2]。需要注意的是,經過上個世紀無數物理學家的努力,以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基礎的近代物理已建立起來。而近代物理表明,牛頓力學體系,即牛頓三大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在低速、宏觀、弱引力條件下成立的[1-2]。因此,考慮到大學物理里后面也會講述近代物理的相關知識,故在大學物理里講述牛頓三大定律時將其與近代物理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拓展是可行的。下面我們將重點對牛頓第一定律作一些拓展性的探討。

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相關拓展,一般可以先從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來闡述。在歷史上,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對力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進行思考并做出結論的人。他從一些簡單的事實如手推車現象中得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因為,人推車后即給車力的時候,車就可運動起來即可具有運動狀態(tài);而人放手不推車后即不給車力的時候,車將靜止下來即將不具有運動狀態(tài)。因此,在車運動和靜止兩種狀態(tài)中,人給車的力是至關重要。簡單來說,沒力就沒有運動,因此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對于該論點,在接下來的將近兩千年時間里直到伽利略的出現,人們一直認為它是正確的。從嚴格意義來說,伽利略的出現才是科學的真正誕生,因為是伽利略將科學實驗帶入了哲學思辨里。從而使得科學變成一門實驗的科學,進而將科學從哲學里分離出來。在著名的斜面實驗里,伽利略發(fā)現:當小球在很光滑的毛皮滑行時,抬起毛皮的兩邊,并固定小球在其中一邊下滑時的初始高度而降低另一邊毛皮的高度時,小球在毛皮滑行的距離雖然變長,但在另一邊毛皮小球能滑到的最高高度卻和該邊固定的初始高度一致。由這一實驗現象啟發(fā),如果降低另一邊毛皮的高度至零,則小球將永遠運動下去。明顯,一直運動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小球能一直維持運動但卻并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因此力并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進一步,伽利略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物體不受力時,物體具有維持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慣性,也即慣性定律。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與伽利略的慣性定律一致,故牛頓定律也常被稱為慣性定律。

對于力與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的討論,有些高中作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拓展也做了相關闡述。因此,在大學物理課堂里做上面這些闡述有可能是不夠的。實際上,在牛頓第一定律里,還可與近代物理相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作進一步簡單的拓展。因為,物體的運動與靜止狀態(tài)是相對的。比如,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物體,相對于運動的汽車而言就是運動的。因此,在牛頓第一定律描述里,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時,實際上隱含著參考系。而我們通常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物體稱為慣性參考系。而慣性參考系背后實際上又隱含著絕對空間的概念。牛頓本人對此非常清楚,因為他清楚知道他的牛頓第二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因此,牛頓為了很好的定義慣性參考系,他在他的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提出了絕對空間的概念。他認為絕對空間是存在的,而且和絕對時間一樣是均勻分布的。而慣性參考系則是相對于絕對空間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至此,牛頓第一定律從邏輯來看似乎是完美無缺的。但絕對空間是否存在呢?牛頓本人對此也作了簡單的理性思考,如牛頓水桶實驗等來驗證絕對空間的存在。但是,在近代物理里隨著相對論的提出,我們知道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都是不存在的,即空間和時間都是相對的。在享受創(chuàng)建狹義相對論成功所帶來的喜悅的同時,愛因斯坦很清醒的認識到在他的狹義相對論里存在一個嚴重的困難,即:因為拋棄了絕對空間,慣性系將無法定義[3]。而狹義相對論里的兩條基本原理,即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也都是在慣性系里定義的。

3 結語

在本教學研究論文里,我們對大學物理課堂里如何講述牛頓第一定律做了相關的拓展性研討。本研討主要基于力與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慣性定律、慣性參考系、絕對空間及相對論等脈絡來進行展開。因此,本拓展不僅可展示牛頓第一定律背后豐富的哲學、人文歷史、邏輯等內涵,也可展示其背后豐富的物理內涵。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相對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人類的思考與探索還依然前行。此外,在大學物理課堂里對牛頓第二定律、第三定律作相關性拓展講述也是值得教學研討的課題。本教學論文的研討也算是對此課題的拋磚引玉,希望能對同行有所幫助,從而對大學物理的課堂教學起到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宋士賢,文喜星,吳平.工科物理教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

第9篇:自然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語境教學法在中學英語中的應用

 

英語語境教學法是指通過模擬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語言氛圍,激發(fā)學生潛能,倡導學生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是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突出了環(huán)境對人的心智活動的正遷移作用。英語對中國學生來說,有相當難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缺乏英語原材料等。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就要給學生提供能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的自然情景和教學情景。

1、課堂英語環(huán)境

語言首先是有聲音的,只有在有聲的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才能培養(yǎng)和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無法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多媒體能提供聲音、畫面、人物、情景、使學生置身于語言環(huán)境之中,如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網絡課正好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

課堂內模擬表演,游戲情境創(chuàng)設。如老師一上講臺就不停的咳嗽并走路一蹶一拐,學生問:“What’s wrong with you,my teacher?’’老師;“I’ve got a bad and my leg hurts”并導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英語動畫片和英語歌曲,其動人的畫面及純正的英語吸引學生中學英語教學論文,使之成為每個學生的“開心一刻”。

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學做一名天氣預報員、購物、現場表演打電話以及向別人借東西等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極佳。既能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又能練習他們的語音表達能力。

準備跟本節(jié)內容有關的道具。比如我在上“Internet’’這一課時,準備了mouse、keyboard,讓同學們邊學單詞邊認識shift、enter、capslock等跟電腦有關的單詞,體現了英語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英文書信、賀卡的寫法時,學生可以自制兩份信封、賀卡,一份用英語,一份用漢語,以作業(yè)的形式交給老師。他們既可以認識到中英文書信格式尤其是地址的不同,又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簡單的日常用語、諺語和格言是英語教學的劑。每節(jié)課利用三分鐘的時間和同學們一起念一起學,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也照顧到一些英語學困生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

在教學的熱身過程中設置歌曲、游戲、韻律操等讓學生唱一唱、跳一跳、樂一樂。這樣不但消除了疲憊之感,而且又激起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2.課外英語環(huán)境

英語是需要學生大量實踐的課程,只有全面地活動才能更有利于形成運用能力,所以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提供真實的語義、語言環(huán)境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環(huán)境.

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墻報、黑板報、時間表、課程表、班級門牌、花園警示牌設成英漢對照形式;開辟英語園地、英語角;校園廣播定期播放英語小笑話、小短文、小知識等,都是很好的語境載體;有的還可以用英語喊操。學生自編晚會:英文歌曲,英文小品,編排話劇,朗誦詩歌……此外還可舉行故事比賽,口語比賽,英語手抄報等活動,組織到位,學生樂于參加,從而使學生的真實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組織學生觀看英文電影、英文經典大片,使學生更廣泛的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獲得生動形象的語感和對英語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真實的素材。定期開展辯論比賽。話題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如、中學生的交友問題、抽煙好處多還是壞處多、上網的利與弊等等。 舉辦一些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的專題講座和討論。如用餐(中國人喜歡用chopsticks,西方人用knife and fork)、收到別人的禮物、得到別人稱贊、收到別人的祝愿時的應答(thanks)的差異及禁忌語(西方人忌問女性的年齡)的差異。讓學生了解東西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語言習慣。3、家庭英語環(huán)境

學校只是課外活動的其中一個場所,家庭也是學生實踐英語的一個重要場所。

看英語節(jié)目,可提高聽力水平;做英語游戲,可提升應對能力;將自己的房間布置成英語天地;日常用品貼上標簽;貼上英語掛圖,有衣服、蔬菜、水果等;一日三餐怎么表達;學用英語稱呼自己的親人和家里飼養(yǎng)的小動物,或讓學生將學校里學會的英語小詩,英文歌曲等朗誦給家長聽中學英語教學論文,表演給家長看;比如我在上“body”這一課時,讓學生課前準備畫一張自畫像,在人體各個器官上注上英文單詞,貼在床頭,每天看著自己,學習單詞。還可以引導學生打電話時用英語對話。將學校“英語課堂”延伸到“家庭課堂”,推進了家庭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建設,學生所學的知識也得到了實踐和鞏固。4、社會英語環(huán)境 學校、家庭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小課堂,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用于日常交際。怎么樣讓學生走出去敢說、會說、樂于說,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課堂。

每隔幾周上一次郊游課,利用周末帶學生到郊外放風箏,野炊等等。藍天、白云、綠草、莊稼、樹木、花朵、泉水都是很好的英語學習的素材。

建議學生到寒、暑假時,去游覽名勝古跡。鼓勵學生把打招呼、問候、抱歉、感謝、問路、看醫(yī)生、購物、介紹、建議、命令、警告等用于日常生活當中。如遇到外國人,可以試著用英語對話;初次見面,要說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 do! 吃快餐可以禮貌地說“May I have…?” 在得到幫助時不忘說聲“Thank you!”給人造成麻煩時道聲“Excuse me.”別人有困難時,主動詢問“Can I help you?”別人誠心道歉時也不忘道聲:“That’s OK.” 進別人房間要說“ May I come in ?” 這樣,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了英語,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增強了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鼓勵學生收集商品說明書、包裝盒;留心街道兩旁的交通標志;超市的出口和入口;服裝上的英文標簽;食品和家用電器,

也可以買一些中英文對照的書蟲或世界名著等等。

所以,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英語環(huán)境,讓學生走出課堂的狹小天地,融入到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中,融入到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從多方面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發(fā)展他們的多種能力,從而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