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

第1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地理比較法因其總結性、系統(tǒng)性等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筆者總結了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并對其提出了改進意見,使應用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

關鍵詞:

地理比較法;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高中地理知識繁多,內(nèi)容范圍廣,學生在記憶知識時不僅僅需要記憶數(shù)據(jù)、圖像,更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地理比較法通過對比不同知識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的差異,更能把握知識整體。

1.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地理比較法即比較地理知識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對相應的地理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并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興趣。地理比較法類型多種多樣,具有系統(tǒng)性、總結性、簡潔性等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據(jù)統(tǒng)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8個單元中,幾乎每個單元都有相應地知識點可以用地理比較法來展開教學。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也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同類同型比較法,同類異型比較法以及異類共性比較法。除此之外,地理比較法更廣泛的運用于高中地理理性知識的教學。如,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和地理成因等比較適合用地理比較法來開展教學,而地名和地理景觀等則不適合。如教師在教學生們地球的自傳和公轉時,就可采用地理比較法,通過其差異性來加深學生記憶。地理比較法對于地理基礎知識相對而言比較薄弱,或者對地理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同學來說,是提升學習興趣的重要的學習方法。他們可以通過地理比較法發(fā)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自主探索知識的相似性和內(nèi)在規(guī)律,如此便可以對地理學習產(chǎn)生更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地理比較法對于地理學習較為容易的同學來說,也是一個總結知識,查缺補漏的方法。他們可以通過地理比較法對已掌握的知識做一個全面的歸納總結,加深記憶,并探索新知識。因此,地理比較法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有很大幫助,對于學生平時掌握知識和考前復習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2.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時需注意的事項

雖然地理比較法對于高中地理教學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總有許多教師在實施教學時發(fā)現(xiàn)效果不太明顯,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使用地理比較法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2.1地理比較法的應用對象

高中地理知識點繁多,卻并不是所有知識點都可以運用地理比較法,教師在教學時,尤其應該考慮到這點。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有的知識點不適應運用地理比較法,如地理數(shù)據(jù),地名,地理分布等客觀概念,若強用地理比較法進行分析學習,反而會弄巧成拙,降低教學質(zhì)量。

2.2地理比較法應注重其形式的靈活多變

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地理比較法時應意識到,比較不僅僅是簡單的比較,不能僅僅流于形式。教師更應該從整體去引導,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內(nèi)容繁多卻不至于雜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將知識概況和綜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消化理解,而不僅僅是流于每個小知識點的比較分析。除此之外,教師還需注意,不同的知識點,應該采用相適宜的比較方法,這樣教學效果才明顯。

2.3地理教學法直觀化的特點

地理教學法應該更具直觀性特點,這樣才能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單純的數(shù)據(jù)比較會顯得枯燥乏味,而地理圖像和地理表格等都是必要的輔助手段。地理比較法可以和地理觀察法或?qū)嶒灧ńY合起來,學生通過實踐來獲取知識,這樣學到的知識就不僅僅是課本上的數(shù)據(jù),而是融合了親身實踐經(jīng)歷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3.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的發(fā)展前景

地理比較法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因此,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還有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3.1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使用地理比較法

目前來說,教師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比較的現(xiàn)象還是較普遍的,然而學生自主使用地理比較法的情況鮮少見到。因此,教師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使用比較法作為教學目標。學生應該在學習地理知識過程中,自主使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探索新知識。

3.2地理比較法結合其它教學方法

教師在運用地理比較法進行教學時,可以考慮結合其它教學方法,使教學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以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知識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采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形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使知識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記憶深刻。教師在采用地理比較法教學時,如果能夠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輔助手段,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索能力,地理教學法就能夠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4.總結

隨著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提倡,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地理比較法的實施更加符合新時期的教學理念,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將地理比較法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提倡素質(zhì)教育,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優(yōu)秀地理人才,為國家的發(fā)展提供新鮮血液,促進國家地理事業(yè)不斷發(fā)展。

作者:李文 單位:江西省龍南中學

參考文獻:

[1]楊宗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第2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1.思維導圖對地理教學的意義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它簡單有效,是一種非常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以將抽象的知識,用圖片和文字,把它充分表現(xiàn)出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學習。思維導圖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的平衡發(fā)展。高中正是一個人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而地理知識的有效學習,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高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復雜的知識點更好地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學習,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借助思維導圖,可以對知識構建不同的框架結構,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因此,需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將思維導圖和教學內(nèi)容科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思維導圖實際應用于每一堂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難點、要點。教學質(zhì)量也會有一定的提高。

2.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分為三步驟:課前預習、課堂、課后復習。這三點在教學中缺一不可。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也需要在課前對所學內(nèi)容預習,傳統(tǒng)的預習只需要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對知識的學習重點放在了課堂上。太過依賴課堂教學。而傳統(tǒng)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學習只有被動接受。而思維導圖教學的有效應用,是將課前預習更加深入化,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參與進課堂,學生在了解課堂內(nèi)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預習情況,繪制出自己的思維導圖,將教材中的知識按照一定的知識順序以圖文相結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重點標記出來。例如:在學習《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這節(jié)課時,學生首先要了解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知識重點。分析并比較人口增長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學生要理解人口增長模式的三個指標。學生在自行預習時,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調(diào)查自己小區(qū)人口的變化,將調(diào)查結果歸納總結。將課本知識點和實踐相結合,教師引導學生做出思維導圖,學生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問題,重點標記記錄下來,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學習研究。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導圖,進一步解決學生不明白的問題,之后,教師結合課本知識點,引導學生做出總結。這種趣味課堂的建立,是新課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更有助于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3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天地圖;中學;地理教學;地理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張鮮鮮(1986—),女,四川廣安人,碩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技術應用與中學地理教學。

一、引言

作為中學教學中一門重要的課程,中學地理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學生認知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系統(tǒng)的主要窗口。地理教學內(nèi)容是以人—資源—環(huán)境為線索闡明地理事物和地理現(xiàn)象的分布規(guī)律、世界和中國各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區(qū)域差異,涉及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等相關知識。其綜合性之強、知識跨度之大,是其他科學所無法比擬的。然而,中學地理中知識點具有弱系統(tǒng)性和強直觀性特征,傳統(tǒng)的口授和板書形式教學常常很難充分表達地理知識,從而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厭惡心理。同時,一些地理知識點空間抽象性較強,在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完善的情況下,無形象展示的教學也使興趣式學習無從談起。

近年來,計算機、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的成熟,為中學地理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何結合新技術對中學地理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完善,以至簡明、生動地表現(xiàn)地理知識點,成為研究熱點。在國外,ADemirci分析了如何使GIS成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常用工具[1];SWBednarz等通過分析和對比美國和歐洲基礎教育中GIS教育的各種情形和阻礙GIS教育推行的影響因子,設計了GIS在中學教學中的實例應用[2];DLemberg等總結和分析了影響GIS在美國中小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因素,探討了GIS在教學中應用的基礎框架[3]。在國內(nèi),王穎探討了目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GIS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用的途徑和方法[4];胡久龍以Google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為例,探索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地理教學的改革[5];楊恒喜等以ArcGIS軟件為GIS平臺,介紹了大量以GIS為基礎的中學地理教學實例[6];文獻[7-10]也都對GIS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充分證明了GIS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ArcGIS、GoogleEarth等為國外開發(fā)軟件,應用界面多是英文,且常常出現(xiàn)無法連接國外服務器等情況,不利于在國內(nèi)中學教學的全面推廣。“天地圖”是我國自行研發(fā)建設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為促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天地圖功能涉及平面地圖、地形、三維及專題應用(如中華興國、紅色天地)等,是中學地理教學的優(yōu)秀資源,但其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卻鮮見。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了天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

二、天地圖概況

作為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是“數(shù)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天地圖,用戶可以進行基于地理位置的信息瀏覽、查詢、搜索、量算,以及路線規(guī)劃等應用;同時,天地圖人機交互性好、操作靈活方便、簡單易學。對中學地理教學而言,天地圖的應用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在線地圖

天地圖是網(wǎng)絡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在線地圖服務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該模塊,天地圖裝載了覆蓋全球尺度的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以矢量、影像、三維3種模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xiàn),且可進行無縫漫游及多級縮放。同時,天地圖在線地圖中對我國數(shù)據(jù)的覆蓋范圍從宏觀中國全境到微觀具體縣市乃至鄉(xiāng)鎮(zhèn)、村莊,數(shù)據(jù)內(nèi)容包括不同詳細程度的交通、水系、境界、政區(qū)、居民地、地名、不同分辨率的地表影像及三維地形等,為目前中國區(qū)域內(nèi)數(shù)據(jù)資源最全最權威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天地圖在線地圖服務,用戶可以方便地實現(xiàn)各級、各類地理信息數(shù)據(jù)的二維、三維地圖瀏覽、地圖定位、地圖測量、地圖標注及地圖輸出等操作。

2.省市直通

為更加詳細準確地展現(xiàn)各省市區(qū)域自然、社會、經(jīng)濟、文化及風俗等信息,天地圖具有省市直通功能。在該模塊,各省市以在線地圖為基礎,結合本區(qū)域特色,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完備的地圖及周邊環(huán)境數(shù)據(jù),以至方便快捷服務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通過省市直通,可以對某一區(qū)域進行迅速瀏覽,也可以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

3.專題應用

作為天地圖的特色模塊,專題應用是全國氣象信息、宏觀經(jīng)濟狀況、人口空間分布等數(shù)據(jù)的專題信息服務,政府部門所有能公開的信息都將通過它來展示。專題應用模塊由國家動態(tài)地圖網(wǎng)、全國災情、三維城市、紅色天地和中國測繪科技館等十大部分組成。通過這些專題,就可以全面了解我國的地理研究和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概況,同時涉及歷史、文化、科技、氣候、交通、旅游等各個方便的信息,使用戶在了解地理的同時還擴展了知識視野。

三、天地圖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在線地圖模塊的應用

(1)地圖閱讀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圖的學習要說明地圖表示范圍、詳略與比例尺大小的關系。利用課本上的紙質(zhì)配圖進行對比分析講解,對于中學生過于抽象,不利于其理解。在天地圖的二維地圖中,地圖是“無極比例尺”,可動態(tài)展示同一地區(qū)系列比例尺下地圖表示的范圍、內(nèi)容的詳略情況。圖1為北京市系列比例尺地圖,其直觀地反映了“在地圖上所畫地區(qū)的范圍越大,要表示的內(nèi)容越簡單,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小;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大”這一結論。

(2)地貌認知

在中學地理學習中,地表形態(tài),即地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其教學要求學生既要學會對宏觀尺度的地貌類型的認知,又要學會對微觀尺度地形特征的判讀。地貌的學習一般是利用圖片等紙質(zhì)素材進行講解,這樣對于中學生很難直觀地感知,不利于地貌的理解學習。天地圖的三維地表模擬可以真實地呈現(xiàn)地球的面貌,為地貌等地理事物的學習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如圖2所示,在宏觀尺度,天地圖可以直觀地呈現(xiàn)出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類型。在微觀尺度,天地圖也可以對局部的地形特征進行逼真展示。圖3為天地圖對山地地形中山頂、鞍部、山谷及山脊等地形特征要素的表達。通過天地圖的直觀展現(xiàn)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很好地理解宏觀尺度上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類型的基本特征,了解微觀尺度上鞍部、山谷、山脊等特征地形的位置,還能補充講解不同地貌類型的空間分布及河流的發(fā)育等知識。

2.直通省市模塊的應用

(1)城市功能區(qū)

對于城市與城市化一章節(jié)內(nèi)容,城市功能區(qū)是重要的知識點。在向?qū)W生講解此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充分利用天地圖中的數(shù)字城市功能直觀展示多個城市風貌,同時結合交通、地形等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對影響城市功能區(qū)形成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天地圖的數(shù)字城市數(shù)據(j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理解住宅區(qū)、商業(yè)區(qū)及工業(yè)區(qū)等不同城市功能區(qū)的空間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對比分析不同城市或不同級別城市各功能區(qū)的空間布局分異。對于同一功能區(qū),利用天地圖還可以呈現(xiàn)其不同的類型。如圖4所示,住宅區(qū)可以分為四合院、小高層、高層及別墅住宅區(qū)4類。利用這樣直觀的展示,學生既可以理解到相同性質(zhì)城市功能區(qū)間的不同格局,又可以了解到其發(fā)展歷程。

(2)地理信息技術

近年來,地理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區(qū)域內(nèi)人地關系等研究范疇,其作為新內(nèi)容被引入到中學地理教學中。對于中學生來說,地理信息技術是一個新知識點,同樣,對于教師而言,其也是一個新名詞。因此,如何很好地闡釋地理信息技術及其在區(qū)域地理研究中的作用,成為中學地理課堂的一個難點。天地圖實質(zhì)為一個地理信息技術平臺,如果運用天地圖來講解該部分內(nèi)容,無疑如魚得水。天地圖中影像地圖、街景地圖、專題應用系統(tǒng)及數(shù)字城市等模塊是地理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里遙感、全球定位系統(tǒng)、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數(shù)字地球等知識點的鮮活案例教材。圖5為部分展示了天地圖中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功能。通過天地圖的應用實例,學生可以直觀認識到地理信息技術的含義及其對區(qū)域地理研究的作用。

3.專題應用模塊的應用

(1)人口變化

在對中國人口進行教學時,利用天地圖的國家動態(tài)地圖功能可直接從人口總數(shù)、增長率、性別構成、年齡構成、教育、變動、民族構成、遷徙與流動等方面展示人口情況,這樣不僅可以方便學生多方位了解我國不同方面的人口數(shù)量,更重要的是說明了人口和其所在地的空間關系。如圖6所示,通過天地圖平臺,2000年總人口、人口增長率、少數(shù)民族人口比重及非農(nóng)業(yè)人口比重四要素的空間分布得以清晰呈現(xiàn)。同時,利用天地圖提供的不同年份全國人口各方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對比分析出人口在一定年份內(nèi)的空間變化情況。學生根據(jù)同一年份和不同年份的人口空間分布,可以更快更深刻地認識到人口的動態(tài)變化,進而結合經(jīng)濟發(fā)展、政策等因素,分析出現(xiàn)該變化現(xiàn)象的原因。利用天地圖講解人口知識點,這種方式既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地圖上所反映的信息,又便于學生總結人口分布的特點。

(2)課外知識擴展

對于中學地理教學,教材內(nèi)容是重要的,但課外知識擴展也不容忽視。良好的課外知識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天地圖中眾多的專題應用內(nèi)容都可作為課外知識拓展的切入點,如全國災情、紅色天地及版圖大賽等。如圖7所示,中國測繪科技館中歷代疆域圖變遷鮮活地呈現(xiàn)了我國的發(fā)展歷史。通過該擴展知識,學生可以將地理與歷史結合,培養(yǎng)自己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4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預習

高三復習,每次課的容量都比以前教學時大多,學生不課前預習,可能會在進度、思路都跟不上,每一堂課都可能收效甚微。據(jù)調(diào)查,課前預習的學生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教師每次課結束時應提前將下次課的內(nèi)容、涉及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等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告知,以便學生做好預習,保持教與學的同步,提高課堂效率。

二、聽講

高三復習階段,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已講過的,上課時專注度不高。其實,老師專注于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學,對高考怎樣考、考什么比較清楚,在講課之前精心備課、認真組織復習內(nèi)容、制定教學方法,不但不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在第一次講課內(nèi)容進一步升華,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老師不但要講好課,更要引導學生專心聽講。

三、復習

復習是透徹理解概念、原理、公式的過程,也是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為了較好地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每節(jié)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只有反復復習,才可能將知識記牢。

四、練習

做地理作業(yè)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題目所應用到知識點。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題型要具有典型性,應該讓學生做“舉一反三”的題。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歷年的高考題目、高中三冊地理課本中每節(jié)后的“活動”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

最近幾年高考地理題目,有許多題是從高中地理課本中的每個單元的“練習篇”中的題演變出來的,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分析透課本后面的“練習篇”,而且應該把它們作為每類題的典型題來對待。

五、測試

頻繁的測試使部分學生產(chǎn)生厭考情緒,有的學生甚至測試缺席。作為教師,一定要引導好學生,讓每個學生認真對待備考期間的每次練兵,把每次考試都像高考一樣對待,緊張起來并全身心投入,記時、限時,總結出成功和失敗的經(jīng)驗、應試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學生做錯的題,要及時改正,并讓其準備一個記錄錯題的記錄本,以記錄題型、知識點及答題思路等;要教會學生根據(jù)題目的分值來判斷所答的知識點的完整性。

越臨近高考,學生壓力越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測試考分低,往往會給學生很大打擊。因此,一方面,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精練后反思,考試后注意分析總結,以使學生盡快找回自信,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另一方面在經(jīng)過幾次高難的測試后,可選擇相對簡單的試題進行測試,讓學生找回信心。

六、總結

高三復習內(nèi)容多,學生很容易掉進書海、題海里。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總結,把學過的東西進行梳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把書由“厚”變“薄”。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落實在圖上,讓地圖真正成為聯(lián)系地理知識的紐帶。地圖是地理教學的靈魂,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落實以上環(huán)節(jié)時,一定要用好地圖,把地理知識巧妙的落實在地圖上。從高考角度看,更是要學會應用地圖,因為地理高考題幾乎是以地圖為載體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教學中要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

第5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 “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程”作為分層教學資源,實現(xiàn)異步式教學

由于學生的遺傳基因、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和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所以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起點是有差異的。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然后再開展有針對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差異化發(fā)展。

教師面向全班的授課無法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微課程”教學視頻卻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使得分層教學落到實處。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運動》歷來是教學和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能夠融會貫通,那么整個高中地理學習將會變得輕松。而教師設計的“地球的運動”微課程教學視頻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多次重復觀看,幫助學生逐漸理解晝夜交替現(xiàn)象,理解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移動規(guī)律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等,彌補了學生的基礎較差或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的缺陷。因此,微課程可以實現(xiàn)異步教學,為分層教學提供了便利。

2.“微課程”作為自主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自我建構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微課程的模塊化、個性化設計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資源。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晝夜交替知識有困難時,可以反復觀看地球自轉的視頻,以理解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及對地方時產(chǎn)生的影響。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需要不斷反思: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這些知識?

通過反思,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地選擇教師提供的微課程教學視頻作為學習資源,來解決困惑或彌補不足。特別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學課時較緊、學習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微課程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消化學習中的難點、疑點,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3.“微課程”作為課堂演示資源,再現(xiàn)地理過程的細節(jié)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同時受學生閱歷尚淺及認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有時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此時如果能利用微課程則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使得相關地理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晝夜長短的變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讓學生觀看掛圖、模型或插圖的方式,但均由于圖式單一而沒有立體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感性認識。而利用“微課程”可以直觀展示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的周期變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總結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并分析原因,從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空間概念,在頭腦中構建地球公轉的動態(tài)三維立體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通過微課程可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二、地理“微課程”的教學設計

制作一節(jié)質(zhì)量較高的地理微課程,地理教師不僅需要深入領會地理課程標準的精神,更要認真研讀地理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學設計上下工夫。為此,地理教師要認真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地理教學設計的相關理論知識,努力提升地理微課程的教學設計水平。地理“微課程”設計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素。

1.選題設計

“微課程”的設計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展開教學的,所以在地理“微課程”主題的選擇上不宜有較多的知識點,主題突出的優(yōu)點是便于將某個知識點講清、講透。地理“微課程”的主題主要有:課前導入,地理教學難點的突破,地理核心概念的解讀,課后相關地理知識的拓展,地理典型習題的精講,地理知識點的歸納,地理學習方法的傳授,地理學習經(jīng)驗的展示等。

2.時間設計

由于“微課程”是課堂某一知識點教學過程的再現(xiàn),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展開的,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而言,地理“微課程”的教學時長一般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以保證學習質(zhì)量。

3.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地理“微課程”的教學過程完整簡短,主要包括:地理教學問題的提出,地理教學活動的安排,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等環(huán)節(jié)。

(1)切入知識點要迅速,并能吸引學生

由于“微課程”的教學時長為10分鐘左右,所以教學導入要十分迅速,一開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地理“微課程”的教學導入方法較多,例如:設置一個疑問,懸念導入;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導入;從學生以前學過的地理知識導入;通過相關圖片、動畫導入。在教學《地球的運動》一課時,在微課程視頻“晝夜交替”中,可以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現(xiàn)象導入主題??傊?,地理“微課程”視頻教學的導入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但都要力求新穎,直接切入主題,特別是要與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緊密相連。

(2)內(nèi)容講授線索要清晰

地理“微課程”教學是就某一知識點的展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圍繞一條主線展開,要突出主干知識的講解,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下工夫,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形成對某一知識點的系統(tǒng)認識,從而較好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切實提高教與學的質(zhì)量。

對地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要講清楚是什么,還要說清楚不是什么?!皶円菇惶妗笔侵冈诘厍虮砻鏁兒鸵共粩噢D換的現(xiàn)象;“晝夜交替”它不是指“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個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晝夜交替”也不是指“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相關技能的教學,要說清楚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同時,在相關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還要不斷引發(fā)學生提出新的問題。

(3)結尾要簡潔

盡管地理“微課程”的教學時長較短,但教學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結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更要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地理“微課程”的小結要干凈利落,如講授《地球的運動》中的晝夜交替時,教師直接讓學生總結出晝夜交替的規(guī)律即可,從而使學生明晰從中學到了什么。

4.資源包設計

地理“微課程”所選取的教學內(nèi)容主題突出,結構相對完整。教學視頻是地理“微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它與教師的教學設計、課件和文字素材,以及上

(下轉頁)

(上接頁)

課時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意見和學科專家的教學點評等,共同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結構緊湊、類型多樣的“主體單元資源包”,從而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

5.教學語言設計

在地理“微課程”中,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有較高的要求,要簡單明了,不要不斷重復同一句話,更不能在講課的過程中穿插與主題無關的內(nèi)容。由于地理“微課程”是預先錄制好再以視頻的方式播放給學生看的,因此在地理“微課程”視頻的錄制過程中,教師的語速要適中,語言要有感染力;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配合手勢、面部表情等,將相關內(nèi)容中的關鍵字、關鍵詞等表達清楚。

三、結束語

對于教師而言,“微課程”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對學生而言,“微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基于“微課程”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程”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教師是“微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而“微課程”設計、開發(fā)與應用技能是一大挑戰(zhàn),因此教師要研究教育技術學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研究學生以及自身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總結、完善和提煉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基礎上,把“微課程”理念引入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去。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顧柳敏.基于“微課程”理論的地理合作課堂初探[J].地理教學,2013(5):29-31.

[3] 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4] 張曉君,李東哲,陳雷.微課程視頻制作中的注意引導設計[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8):105-107.

第6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高中地理復習課問題。在傳統(tǒng)的地理復習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一些情況:學生看得懂課本,卻不會做習題;學生學到的地理知識比較零散,無法形成系統(tǒng)所以容易遺忘。還有很多學生面對同類型的問題能夠快速解決,而一旦出現(xiàn)比較新穎的問題就不知所措、無法解決。這反映了學生在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中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思維不敏捷。高中地理課由于課時較少,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nèi)通常是進行新課的講解或進行習題練習,很少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再加上復習課由于沒有新的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感到枯燥、沉悶,灌輸式的復習模式更是讓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對自己學過的知識更是不能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二)問題的提出。高中地理復習課,內(nèi)容多且繁雜,復習時間緊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高中地理所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分析、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和鞏固教師在課堂講述的地理知識,是高中地理老師最為關注的一個問題。而思維導圖的出現(xiàn)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良藥”,成為高中地理復習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思維導圖,也稱腦圖。它是由著名的英國學習方法研究專家托尼•博贊提出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思維導圖是利用圖文并茂的方法,遵循著簡單、基本、容易記憶等原則,運用線條、顏色、詞匯、符號等元素對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和表現(xiàn)出來,使得枯燥的地理復習知識點建立起一定的聯(lián)系,變成一目了然的、容易記憶的圖畫。由于思維導圖,符合人類大腦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靈感,因此它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用途很大。

二、如何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繪制思維導圖

在高中地理復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直觀地展示每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結構,并根據(jù)實際需要及時拓展一些典型試題,對剛復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以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掌握高中地理知識,激活學生的有效記憶。

(一)回憶知識點,確立知識的中心詞。首先,教師在復習課開始前,要明確整門課程及各單元的學習目標,準確把握知識體系的框架,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回憶所學的地理知識,找出本節(jié)課或者本章的重點知識,并將其一一列出,這樣就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到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中心詞。

(二)繪制思維導圖,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點的復習后,學生可以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帶著問題查找相關學習資料,主動找到問題的答案和解決辦法。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分小組討論。一個小組繪制一份共同的完整的思維導圖,形成小組討論的共同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

(三)歸納總結,適時拓展學到的知識。在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后,教師要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分析,找出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于優(yōu)點,要進行表揚和推廣,對于不足也要給予指正和鼓勵。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問題,要重點地講解和細致地分析,同時可以插入一些經(jīng)典的例題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認識更加深化。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運用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加快,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復習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思維導圖既可以應用于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活動中,又可以應用于高中地理的習題課中的學習活動中。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基礎知識復習中的應用。在高中地理復習中,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將學生當成做題的工具,通過大量的、反復的試題訓練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學生學到的知識零散而不集中,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而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可以利用圖像、數(shù)字、顏色等多種視覺元素進行記憶,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知識記憶能力。同時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制作知識網(wǎng)絡圖形,不僅展示了整體的知識體系,而且在每一個細節(jié)的知識點有很好的展示和注解,加強了學生對每一個細微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在高中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課中,學生可以先瀏覽知識框架,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修改,使其進一步完善。這樣,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回憶學過的基礎知識,而是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主動地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提煉和整合,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主動性,變枯燥無味的基礎知識學習為生動有趣的課堂基礎知識總結,使學的知識由多變精,更利于學生的記憶。

(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習題課中的應用。高考試題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即學生運用在課堂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些年的高考地理試卷中更是出現(xiàn)了運用地理基礎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試題。而學生在面對這些比較新穎的試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如何分析解決。而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習題中的應用也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高中地理習題講解時,教師面對習題不用先給出答案然后講解,而是讓學生一邊審題一邊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完成繪制后,學生之間進行分組交流,進一步對自己做的導圖進行完善,然后教師對習題進行講解,再進一步對其進行完善和擴充。這樣做使得學生學習學會一道題,就掌握了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達到了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結語

第7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學 案例教學 實施策略

1.引言

隨著科教興國及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政府及社會各界加大了對教育的重視力度,尤其新課程制度的推行,各地區(qū)及各學校加強了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了更好地適應地理教學的要求,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案例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并在實踐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認,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基于此我對高中地理新課程中案例教學的實施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旨在為新課程教學效果的增強作出一定的貢獻。

2.案例教學概述

2.1案例教學的概念界定

案例教學是一種比較新興的教學方法,運用比較廣泛[1]。主要是通過對一個問題的具體教育情景的描述,引發(fā)學生思考其中的問題,并引導學生采用合適的方法分析、討論、解決及總結的一種教學方法。換句話說,案例教學是指教師將真實、典型性的問題、事物或者現(xiàn)象作為教學的情景,并通過這些問題、事物及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討論,而這個討論的過程就是教師要傳授的一種學習過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學其實屬于情景教學的范疇,但是又結合了探究法、討論法等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這種能力的積累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及長遠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學生合作及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2.2案例教學的發(fā)展歷史

近些年來,案例教學得到了很快的發(fā)展。但是,案例教學早在1870年就已經(jīng)在美國的哈佛大學法學院興起了[2],采用案例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一些經(jīng)典案例的剖析,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內(nèi)涵及其運用的方法及范圍,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正確理解法律規(guī)則。之后,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慢慢地在美國所有大學的法學院推廣,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3]。1919年畢業(yè)于哈佛法學院的德海姆教授接任了哈佛商學院院長的職務,于是他極力主張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商學院的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在各學科中廣泛推廣的序幕由此拉開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案例教學法已經(jīng)廣泛運用于法學、商學、醫(yī)學、管理學等學科的教學當中,而且不斷推廣?,F(xiàn)在,案例教學法幾乎可以說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教學方法之一。

3.地理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分析

地理案例教學主要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景的描述,引起學生對案例討論的一種地理教學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的概念之間并不存在內(nèi)涵的本質(zhì)區(qū)別,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學法界定案例的選取范圍。具體來說地理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3.1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實踐性分析

從新課程中地理教學目標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體化,而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對具體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地理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地理之所以給學生一種艱澀難懂的印象,歸根究底是因為地理的教學違背了學生的認知過程。一般來說,認知是一種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指導感性認識的過程。在學生缺乏對地理知識感性認識的前提下,講授已經(jīng)成為理論的地理知識,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認知的脫節(jié),不僅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地理案例教學法的互動性分析

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互動性主要體現(xiàn)在地理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案例教學本來就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4],強調(diào)的是一種自由、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以學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課堂。因此,案例教學要以師生的互動及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一些經(jīng)典的案例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到實際生活中收集一些相關的地理案例,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一些知識點豐富起來,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將一些零散的知識點系統(tǒng)化、理論化。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

3.3地理案例教學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學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一般來說,作為一個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個知識點,通常都是以一個或幾個知識點為重點展開的,但是涉及的知識點都比較全面。不僅如此,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是比較全面的[5]。首先,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另外,案例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利于學生合作及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學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4.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學是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我主要結合案例教學及地理案例教學的特點,對新課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及策略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

4.1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新課程中,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如下。值得強調(diào)的是對地理案例教學步驟的設計,主要是為其實施提供一個借鑒,并不是一個必須遵循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調(diào)整,也可以將有些步驟省略或增加。一般來說,地理案例教學的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步。第一,案例展示。案例引出可以采用發(fā)放資料、口頭描述、視頻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關鍵是讓學生充分理解案例,為案例討論做準備。第二,引出問題。在學生充分感知案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問題,并最終引出案例討論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的時候,要盡量從與學生生活實踐相關的實際中引出,并逐步深入。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直接引出討論的主題的話,很容易給學生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這樣會降低學生討論的積極性。第三,小組討論。引出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分組討論的好處是可以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問題的研究當中。第四,班級交流。在各個小組討論出案例的結論的時候,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對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而且給學生提供一個廣泛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五,總結評價??偨Y評價可以由教師做出,也可以由學生做出,再結合教師評點。

4.2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為了更有效地促進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給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首先,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尊重學生的每一個觀點,但是要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一定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整個案例的討論圍繞著主題進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引導不當或者控制不好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討論與主題偏離的現(xiàn)象。這樣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有可能導致學生接收到錯誤的信息,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次,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要積極地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如果學生不積極,教學的效果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一方面學生達不到對知識的學習的目的,另一方面會嚴重挫傷教師的教學熱情。可能導致一個惡性循環(huán),教師不愿教、學生也不愿學。同時,案例的選取也非常重要。教師在選取案例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盡量選取一些與學生關心話題相關的案例,這樣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與學生都要對討論過的案例做出反思與總結,這一點非常重要。畢竟,在討論的過程中,由于頭腦風暴的影響,對問題的認知很容易受其他觀點的影響。學生進行課后總結,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案例及相關知識點。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主要是總結課堂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積累與總結教學經(jīng)驗,這對案例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結語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廣潛力。地理案例教學不僅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互動性,而且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全面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的運用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不能盲目采用,否則不僅達不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更嚴重的是有可能阻礙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所以,教師一定要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案例,并且對學生討論的過程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張小玉.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學的幾點體會[J].地理教育,2011(1):45-46.

[2]袁平.以地理教學為切入點促進研究性學習實施—探索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中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家,2010(9):49-50.

[3]陳皆兵.中學地理課堂實驗教學探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2(11):76-78.

第8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通過課堂資源演示,生動再現(xiàn)地理過程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因為受到時空的限制,而且認知能力有限,很難理解和接受教師對于一些地理現(xiàn)象的講解。鑒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程,通過課堂相關資源展示,使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由抽象變得具體直觀,通過生動地再現(xiàn)地理活動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解“晝夜長短”這一教學重、難點時,教師過去一般都是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地理掛圖、地理模型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和理解去掌握書上的相關地理知識。但是對于有些地理現(xiàn)象和知識,比如“晝夜長短”,不太容易理解,僅由一些平面圖和模型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促進學生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微課程”直觀地對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的周期變化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主動去觀察晝夜長短的變化原因,積極動腦動手,總結出晝夜長短變化的規(guī)律,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地球公轉的動態(tài)立體圖,逐漸形成對相關現(xiàn)象正確的認識,深入理解地理知識點,掌握好課堂所學,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二、延伸拓展地理知識,鞏固學生課上所學

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有的比較淺顯易懂、便于識記,而有的則需要學生理解記憶,而非死記硬背。但是課本卻又沒有提供很多相關的閱讀材料和資源,因此,教師可以依靠微課程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鞏固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眼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教師在考慮不同層次學生水平提升時,也可利用微課程作為樞紐調(diào)節(jié),通過設置一些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問題,幫助不同的學生收獲知識,取得進步,滿足學生相應的課程學習需求。

比如,對于《氣壓帶和風帶》的微課,有一些地理方面悟性比較好的同學,四節(jié)課下來后便可以靈活掌握了,這時其他的學生還在繼續(xù)進行學習。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給這些學生安排一些其他任務,讓他們先行自學下節(jié)課的微課知識或者通過微課了解有關本課所學的一些拓展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所學,開闊自己的視野。再比如,每堂課教師都要對所講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重新梳理課上的地理知識。但是,一堂課下來,由于學生的能力參差不齊,掌握的知識點并不相同。鑒此,教師便可以采用微課來調(diào)節(jié),讓學生哪里不會看哪里,最后再選派一名同學復述一下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最后達到全班同學基本上都能全面掌握所學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設計微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于“微課程”的教學過程完整簡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部分是地理教學問題導入,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學生探討活動的設置等環(huán)節(jié)。微課程大概在十分鐘左右,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把握好教學內(nèi)容的重難點和教學時間,為此,作者經(jīng)過實踐和調(diào)研,提出以下經(jīng)驗與大家分享。

首先,課堂教學導入要迅速,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馬上投入課堂學習。地理微課的教學導入方式很多,例如:設置相關問題導入;從學生以前學過的地理知識導入;通過一些地理現(xiàn)象的圖片、影像、動畫導入等等。比如,在講解《地球的運動》時,教師可以在微課程視頻“晝夜交替”中,利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課題。

其次,教學內(nèi)容線索必須清晰。地理微課教學是對某一重要知識點進行展開演示,必須要有一條主線索,將主干框架、重、難點凸現(xiàn)出來,使學生理解本課的知識點,形成對某一地理現(xiàn)象或者地理活動的系統(tǒng)認識,切實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在對相關技能進行指導教學時,要明確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并在講解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進行相關答疑。比如,在對“晝夜交替”進行微課教學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是學生明白“晝夜交替”這個現(xiàn)象的概念、產(chǎn)生的原因和具體的規(guī)律。在設計微課時,便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構思,將有趣的圖片和影像穿去。

第9篇:地理中學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科滲透;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

一、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的基本理論依據(jù)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由各種事物構成的,各個事物相互之間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各個事物的變化發(fā)展也是相互影響的。當部分以無序的、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要素的功能才會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具體到文科綜合教學中,政治、地理、歷史三門學科知識也是一個整體,當三門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處理恰當,就會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文科綜合能力,實現(xiàn)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然而,歷史、政治、地理又是三個獨立存在的學科,各學科又各有自身特征,三者之間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但三門學科有一個共同屬性--都是社會學科,也就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歷史側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過程及規(guī)律;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側重于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的地理環(huán)境的變遷關系;政治主要側重于哲學、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的基本原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歷史講述過去發(fā)生的人和事,地理和政治則以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為主,但三門學科之間既有交叉、滲透的因素,又有綜合的因素。

從教學目標來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方面,歷史、地理、政治三門學科都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學生運用發(fā)展的、辨證的觀點去認識自然和社會。從教育目標上看,三門學科都在意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系的理解,要使學生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社會,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從歷史、政治、地理三科在與社會現(xiàn)實的結合要求上看,他們具有一致性。

二、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的幾種類型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以歷史為主的兩門學科之間的滲透;

二是以歷史為主與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三是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明顯的內(nèi)容,可以明確、直接地進行學科間的"明"滲透與綜合;

四是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明顯的內(nèi)容,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暗"滲透;

五是以其它學科為主,政治、地理等學科兼顧歷史學科知識的滲透。

三、如何利用學科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構建歷史基礎知識庫,通過橫向遷移進行跨學科滲透

高考文科綜合已不是簡單的知識考試,而是注重考察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然而實現(xiàn)這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關鍵在于掌握歷史、地理等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基本事實等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否則創(chuàng)新就只能是口頭之談。

中學歷史是一門記憶量較大的學科,所以,教師不應對單個知識點抓住不放,而應對知識進行梳理、整合,揉碎之后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網(wǎng)絡和線索。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首先需對歷史知識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脈絡重新進行歸類、組合,形成自身合理易記憶的知識庫,比如可以把歷史知識點歸結為概念、線索、事實、過程、結論等幾個方面。其次,根據(jù)學習需要,對知識庫中的知識進行提取和利用,以此為基礎橫向遷移拓展新知識。再者,把各學科知識點相互聯(lián)系,找出其中的某些契合點來實現(xiàn)學科滲透。

(二)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通過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現(xiàn)在的文科綜合考試題目中,文字材料類題目所占比例較大,但萬變不離其宗,材料題目只不過是各學科基本知識點的綜合,這也促使教師從單一的知識點教學往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向轉變。在學習和答題方法上,教師應進行幫助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習慣,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掌握各學科內(nèi)部以及各學科之間相關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實現(xiàn)上述目標,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解析材料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從未曾學習過的材料中發(fā)現(xiàn)并提取、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其次,訓練學生識別并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利用地理學科中識別地圖的基礎知識,解析地圖中所包含的的歷史地理知識點。再者,通過有意識地分析材料中具體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把各個歷史知識點貫穿起來,從而總結出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觀點和規(guī)律。

(三)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所謂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得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其主要特征就是學習的概念、理論、方法必須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學生不僅需要把課本知識內(nèi)化,讓知識成為自己知識庫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還需要靈活運用多種能力以及一般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再現(xiàn)歷史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解決問題,并從具體的歷史事實中尋找原因、得出結論。

(四)適當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進行學科研究的興趣

在高級中學階段,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獨立閱讀學習資料和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地開展一些研究性課堂學習活動。開展研究性課堂學習活動,其目的是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歷史學科綜合能力,尤其是歷史思維能力。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還可以進行有意識地學習、發(fā)現(xiàn)并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更有助于學生將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縱向聯(lián)系。

總之,文科綜合考試應當適應當前變革的需要,教師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并采取新的教學對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科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滲透正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文科綜合能力的歷史教學方法,通過學科滲透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