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木蘭詩全文范文

木蘭詩全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木蘭詩全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關(guān)鍵詞:全媒體時代 二次傳播 新媒體渠道 電視語言 虛擬技術(shù)

早間電視新聞欄目的困境

一、傳播形態(tài)不適合全媒體環(huán)境。移動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碎片化閱讀更加深刻地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有人耐著性子坐在屏幕前從頭到尾看完一期節(jié)目。尤其是早晨,很多人都是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干著其他事,只要節(jié)目沒能“抓住”觀眾,他們就會換臺。按照原有的節(jié)目制作和編排理念,比如說傳統(tǒng)的板塊式結(jié)構(gòu)、地域式編排,不僅會流失大量觀眾,更會錯失互聯(lián)網(wǎng)的二次傳播機會。另外,過去的省級衛(wèi)視早間新聞節(jié)目,大多以資訊豐富為主要特點,天南海北、國內(nèi)國外、大事小情無所不包。但現(xiàn)在人人一臺智能手機,手指一點,海量信息就會洶涌而來,各種突發(fā)新聞也會及時推送到大家眼前??梢哉f,觀眾已經(jīng)真正成為內(nèi)容選擇的主導者,想看什么、想什么時候看,都能自己做主,網(wǎng)上都能找到,對電視的依賴大大降低。

二、欄目形態(tài)和內(nèi)容的同質(zhì)化。從欄目本身上說,目前省級衛(wèi)視早新聞同質(zhì)化越來越嚴重。全國近30家衛(wèi)視的早間新聞欄目,基本可以歸為兩種:一類是以北京衛(wèi)視《北京您早》、東方衛(wèi)視《看東方》和天津衛(wèi)視《津晨播報》代表的綜合性新聞資訊欄目;一類則是以安徽衛(wèi)視《超級新聞場》、江西衛(wèi)視《晨光新視界》和遼寧衛(wèi)視《第一時間》為代表的電視新聞雜志。

除了形態(tài)趨同,內(nèi)容上的差異也越來越小。省級衛(wèi)視中,擁有全國乃至全球采編能力的屈指可數(shù),無非是原先的東方衛(wèi)視和北京衛(wèi)視以及新晉的深圳衛(wèi)視,這幾個臺在重大新聞事件中都有獨家消息。而其他衛(wèi)視的新聞來源主要依靠本臺新聞、新華社、央視和各大網(wǎng)站,因此每天的資訊內(nèi)容幾乎一致。

三、播出形式單一,不接地氣。電視技術(shù)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高清畫面、全媒體演播室、前景虛擬等已經(jīng)相當成熟,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早間新聞依舊是新瓶裝舊酒,呈現(xiàn)形式還是傳統(tǒng)的播報。無論是“坐播”還是“站播”,絕大多數(shù)的主持人依舊一板一眼、語氣生硬、語態(tài)死板,和早間新聞應該充滿陽光活力、輕松愉快的特點不相符合。同樣的新聞內(nèi)容,通過不一樣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考驗的不僅是主持人對稿件的熟悉度和理解程度,更是他們的主持功力和說話之道。另外,畫面內(nèi)容依舊單調(diào),各種虛擬技術(shù)、演播室現(xiàn)場連線等等,雖然在個別節(jié)目中有所出現(xiàn),但在絕大多數(shù)節(jié)目中,多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并沒有得到充分運用。

早間電視新聞欄目的突圍之道

一、加強與網(wǎng)絡平臺的交流合作,拓寬傳播渠道。全媒體時代,各個衛(wèi)視內(nèi)容和渠道的爭奪已經(jīng)進入白熱化。對于電視節(jié)目而言,想要有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除了播出時的收視表現(xiàn),網(wǎng)絡上的二次傳播也顯得日益重要。從早間電視新聞的收視現(xiàn)狀上看,雖然相比過去有所增長,但從全天整體看,依舊處于弱勢,絕對收視人數(shù)較少,節(jié)目的一次傳播效果有限。網(wǎng)絡媒體的日漸發(fā)達,對早間新聞節(jié)目來說,既是危機也是轉(zhuǎn)機。如能借助新媒體的渠道,在推送新聞的第一時間附上早間電視新聞的相關(guān)視頻連接,久而久之,對于擴大節(jié)目的影響力,無疑會產(chǎn)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各家電視臺紛紛成立自己的網(wǎng)絡臺,電視欄目找到了一個天然網(wǎng)絡播出渠道。但縱觀全國,除了湖南臺的“芒果TV”,其他省級衛(wèi)視的網(wǎng)絡臺和各大商業(yè)網(wǎng)站相比,都處于極度弱勢地位,傳播力不大。在這種背景下,各檔電視節(jié)目只能尋求和商業(yè)網(wǎng)絡媒體進行合作,怎么把這種合作引入深層次,既把網(wǎng)絡的內(nèi)容為我所用又能通過網(wǎng)絡的傳播拓寬收視群體,需要深入思考。

二、注重新聞的選擇和節(jié)目編輯,豐富電視語言。既然大而全的節(jié)目形式,已經(jīng)不符合“全媒體”時代下省級衛(wèi)視早間新聞的發(fā)展趨勢,那么作為一檔編輯類節(jié)目,首先,應當深挖潛力――選題在精不在多。每天選取一到兩個主題作為重點內(nèi)容,當中既可以包括時事熱點,也可以有科技軍事文化教育健康娛樂等。除了重點內(nèi)容,在其他新聞的選擇上,應將可看性放在首位,選擇有現(xiàn)場、有細節(jié)的素材。其次,傳統(tǒng)的以地域、新聞類型標準劃分板塊的編排方式雖然看似工整,但人為割裂了新聞的相關(guān)性,局限了觀眾的視角,節(jié)目不僅顯得枯燥無味,也不符合網(wǎng)絡時代傳播特點。想要吸引觀眾,就必須堅持以新聞規(guī)律進行節(jié)目的編排,掌握節(jié)奏,資訊類和社會類搭配,嚴肅中適當穿插輕松進行調(diào)節(jié),不再刻意追求所謂版塊的劃分。

全媒體時代,新聞語言的傳播主體已不僅僅是新聞主播,越來越多平民傳播者的加入,使得新聞語言的組成更加多元。網(wǎng)絡語言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官方媒體語言,使之更加接地氣,比如這兩年“點贊”“蠻拼的”“你懂的”等詞語的走紅。正如前文所說,早間時段正好是觀眾起床后上班前,如何讓他們在不看畫面的時候鎖定節(jié)目不換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聞語言的可聽性、伴隨性,落實到具體的編寫過程中。就是對精彩的畫面要加強描述,尤其是對個別細節(jié),一定要把最“抓人”的要素說出來。

當然,電視語言的構(gòu)成不僅是解說配音,如何在有限的畫面中豐富觀眾的視聽感受,在“抓耳”的同時“抓眼”,這就需要綜合利用各種聲音效果。例如,在情節(jié)曲折懸念叢生的時候配上緊張急促的音樂;在幽默搞笑的時候配上滑稽的音效等等,這些都能較好地烘托氣氛,加強新聞的感染力。此外,在單調(diào)的畫面上加上字幕或者表情符號,除了可以傳遞畫面以外重要的信息,幫助觀眾理解節(jié)目內(nèi)容,還可以起到娛樂的作用,增加新聞的趣味性、表現(xiàn)力。

三、改進節(jié)目形式形態(tài),充分利用數(shù)字虛擬技術(shù)。早間新聞節(jié)目伴隨著觀眾開始新的一天,這就要求除了內(nèi)容上要“新鮮”,形式上更要“清新”。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間新聞的呈現(xiàn)形式也應該是充滿陽光活力的,節(jié)目包裝要亮眼,主持人的狀態(tài)要“亮心”。在諸多新聞類節(jié)目中,早間新聞的主持人尤其需要多方面的素質(zhì),既能穩(wěn)定地播報信息,還要能流暢地對熱點新聞事件進行評述。尤其在高清多媒體的新聞演播室中,主持人在不同機位的帶動下,需要用不同的站位、行走來滿足節(jié)目多樣化的呈現(xiàn)形式,對他們的肢體語言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為了豐富節(jié)目呈現(xiàn)元素,增強互動性,早間電視新聞最好是兩位主持人同時出鏡,且以男女搭配為主。不同板塊的串接,可以在兩人輕松的對話中完成,既活躍了新聞節(jié)目嚴肅的氣氛,也讓機位的選擇更加多樣。

除了主持人,演播室也是節(jié)目的另一個重要呈現(xiàn)元素。2010年后,隨著電視技術(shù)的突飛猛進,中央臺與多家省級衛(wèi)視都進行了演播室的升級改造。2011年,東方衛(wèi)視全新打造了開放式全媒體高清新聞演播室,北京電視臺也啟用了350平米高清新聞演播室。最近兩年,隨著高清大屏技術(shù)和數(shù)字虛擬技術(shù)的不斷完善,電視背景墻和前景虛擬技術(shù)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檔節(jié)目中。高清電視背景墻不僅能呈現(xiàn)文字、圖片和視頻信息,還可以滿足直播連線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前景虛擬技術(shù)的表現(xiàn),新聞現(xiàn)場的展現(xiàn)將更為多元。比如在馬航MH370客機失聯(lián)事件的初始報道中,由于缺少畫面,央視和多家電視臺就運用虛擬技術(shù)模擬出可能的現(xiàn)場狀態(tài),讓報道更加生動直觀。與此同時,一些生硬呆板的數(shù)字和晦澀難懂的科技類信息,也可以通過虛擬技術(shù)的呈現(xiàn)變得形象和通俗。

第2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這兩句詩出自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的《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離騷》全文節(jié)選: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第3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記得“新課標”還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把課堂教學當做一個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學生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等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學生才可以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達到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呢?筆者認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學生之底,設適中之題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作為教師,只有了解學生,設置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的問題才能使學生不因問題過于簡單而厭煩,也不因問題過于深奧而心灰意冷。設置難度適中的題目才能讓學生獲得探究后成功的喜悅,從而保持強烈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犟龜》(七年級語文)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犟龜?shù)摹瓣瘛?,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烏龜這一路上有沒有遇到困難?遇到了哪些困難?它又是怎樣面對的?2、小烏龜趕上了婚禮嗎?這是誰的婚禮?3、小烏龜?shù)摹瓣瘛敝档脝幔?、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什么時候也需要這種“犟”?這篇文章是童話,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本來就有興趣,再加上這四個問題不但不難,而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只要學生認真讀課文,動腦思考,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是很好回答的;而且第二個問題在文中就可直接找到答案。

這樣一來學生就是有話可說,學生的表現(xiàn)欲不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嗎?表現(xiàn)欲越強,學生學習興趣不就越濃?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了,課堂氣氛還會不活躍?

二、學科間要相互滲透

語文科不是一座孤島,讓語文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也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做到學科之間互相滲透,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使學生覺得內(nèi)容豐富多彩,不單調(diào)而更加有有興趣。

記得十年前我在教《木蘭詩》時,就大膽地把音樂課的內(nèi)容滲透到語文課中去了?!赌咎m詩》這篇課文較長,當時要求學生背誦,感覺確實有點難度,為了減輕學生的背誦壓力,我就想到如能把《木蘭詩》唱出來。因為中學生都喜歡唱歌,如把課文內(nèi)容當歌詞唱出來學生不但記得快,而且還記得牢。但我不會譜曲呀?怎么辦?當時社會上正流行唱瓊瑤的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青青河邊草》的主題歌——青青河邊草。那調(diào)子用來改唱《木蘭詩》正合適。講完這篇課文后,當學生聽說要背誦,全叫苦了。于是我就問:你們會唱“青青河邊草”這首歌嗎?同學們邊回答邊開始唱了,我沒打斷他們,等唱完了,我便說:“這首歌的調(diào)子很好聽,也好唱,看看誰最聰明,能把《木蘭詩》這篇文章用“青青河邊草”的調(diào)子唱出來。同學們一聽,可興奮了,頓時教室像炸開了鍋,個個都興致勃勃地在那里唱了起來。估計同學們都唱了一遍后,叫同學們一起唱。真不錯!除了兩個換氣的地方?jīng)]有換好外,別的地方唱得還不賴呢!再讓同學們唱了兩遍后,學生們基本上都能背全文了。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喜歡嗎?這樣的課堂氣氛會不活躍嗎?

三、把講臺讓給學生

教學教學,就是教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講臺下學。從古到今,講臺天經(jīng)地義就是教師的專利。其實不然,我認為,如今的學生,不但聰明,而且好奇心、好勝心、自我表現(xiàn)欲都特強,教師多給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表現(xiàn)的機會能訓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自我表現(xiàn)欲的激發(fā)和展示是一個人一生成功的起步。因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會產(chǎn)生并形成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自己種的瓜分外甜,自己捕的魚分外鮮。抽時間把講臺留給學生是一種大膽的嘗試,更是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手段之一。

記得我在上《詩詞五首》(七年級語文)時,第一節(jié)課時我上了前兩首后,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大組,選一名組長,讓每組學生共同“備”一首詩或詞,然后由每組選派代表去講臺上當一回小老師,其余學生當代表的“軍師”,按教師講前兩首時的方法、步驟進行講解。沒想到,第二天上課時,這三位代表講課還真有模有樣的,有點“小老師”的味道。特別讓我高興的是,因為“備課”人不止一個,“小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比我講課時還全面。臺下的學生不知是興奮還是也作了更認真的預習,發(fā)言學生比我上課時還多。整個課堂熱鬧極了,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有反駁對方觀點的;有提出新的見解的……這哪里是課堂,這就是一個討論激烈、有序的大講堂。留給老師我的只有強調(diào)重點的份了……

第4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語文;滲透;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3)02-0171-02

新課標把語文課程性質(zhì)界定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毙碌恼Z文性質(zhì)定義,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長。因此,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拓寬學生的精神空間。如今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變成純粹的應試訓練。當然,做為中學語文老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職責,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完善的人”,它要促進的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生理、心理、認知、情感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實施情感教育,讓情感成為教學的催化劑。筆者結(jié)合個人語文教學實際,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情感教育。

一 激情導入,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交融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盡快地把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呢?語文課本中,情景交融的詩歌,富有詩意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戲劇文學,占相當比例,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都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在導入課文時,精心設計導語,把學生領入作品的情景中,如我教《我的母親》一課時,曾用這樣的導語:唐代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頌揚母親的詩篇,膾炙人口,歷經(jīng)傳誦。當然,古往今來,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寫過贊美母親的名詩佳篇,母愛歷來被公認為是世上最無私,最神圣的愛。下面我請同學們敘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愛。寥寥數(shù)語,啟發(fā)學生對母愛的思考,從感情上激發(fā)了學生感悟課文情感的興趣和欲望。教師的這種引導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時老師也要收集一些作家的個人經(jīng)歷,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艱辛與勤奮,刻苦與睿智,從而激勵自己前進,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經(jīng)歷澆灌出來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信念就不僅僅是掌握了一門工具,而是已超過了語文本身學科而成為一門極富感染力的綜合教育。

二 抓住關(guān)鍵,圍繞學習目標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沒有情感的課,肯定是死氣沉沉的。情感,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它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如我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了一段感受父愛的視頻,有的學生當場就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但有的學生卻無動于衷。針對這些學生,我單獨把他們叫出來談心,因為我明白:忽視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教學需要情感出,學生呼喚情感來。許多文學作品都有一句確定全文基調(diào)的關(guān)鍵語句,我們稱之為文眼。透過文眼,我們可以比較正確地掌握作者的思想脈絡,深切地感悟出作者的真實情感。如楊朔的《荔枝蜜》,開頭說:“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比恼怯伞翱偛淮笙矚g”展開,為什么不大喜歡?因為小時候被蜜蜂蜇了。為什么后來發(fā)生了興趣?因為喝了荔枝蜜,“覺得生活都是甜的”。為何后來發(fā)出贊嘆,甚至夢見自己變成蜜蜂?因為被蜜蜂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進而又聯(lián)想到在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的勞動者,表明自己也情愿做勞動人民中的一員。

三 以誦讀為本,讓學生感悟真情

梁啟超曾說:“用情感激發(fā)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鐵,絲毫不得躲閃。所以情感這東西,可以說是人類一切的原動力?!?中學語文教師尤其要把握好這一點,充分利用。有表情地朗讀,要求語文教師有較高的藝術(shù)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漣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產(chǎn)生求知的渴望。 國學大師梁實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誦》一文中說:詩不僅供閱讀,還要發(fā)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吟,這樣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誦。吟詠背誦,不但能博聞強記,積累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能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如教授《安塞腰鼓》一課時,我就先范讀,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感情,教學效果非常好。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因為初中語文課本中一些課文所滲透的謙和、友愛、愛自然、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愛勞動等強烈而真摯的感情無一不是通過鏗鏘有力的語言、節(jié)奏和諧的韻律表達出來的。對此教師可通過范讀或指導學生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意境,讀出感情,讀出美感,讀出“弦外之音”等,變無聲的文字為有聲有情的語言,這樣更能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熏陶,很快的進入審美的情感之中。

四 體會意境,迸發(fā)學生的情感

第5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一、課文教學與修辭教學相融合

初中語文修辭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文教學與修辭教學融合。因為,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大量名家名作,這些名家名作中蘊含豐富的修辭手法。但是,傳統(tǒng)課文教學中遇到修辭時,教師多是將其視為基礎知識,略略一筆帶過,不利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入把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在講述修辭方法的同時,對修辭內(nèi)容進行講解。

例如,講解初中語文人教版《木蘭詩》這篇課文時,教學課文的同時應注意有機融入修辭教學,為學生講述文中蘊含的修辭手法,如對偶,即為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的句子。文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就是對偶句,作者運用了對偶的修辭,為后文設置了懸念;夸張,即為增強文章的效果,對事物某些方面進行夸大或縮小的句子。文中“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本褪沁\用的夸張手法,描寫路途的遙遠與戰(zhàn)爭的緊急;頂針,即前一句話的結(jié)尾與后一句話的開頭相同的句子。文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就運用了頂針,增強文章的文學性;設問,即明知故問,自問自答的句子,文中“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边@句就是設問句,可以更好地描寫出人物的思想活動。(文中修辭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講述。)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句具有多個修辭手法的句子,如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這句話中包含復沓、對偶與設問三個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木蘭的思想活動。這篇課文全文僅有300多字,其中用到了眾多修辭。因此,教師教學時應通過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修辭的各種用法,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修辭手法表達的含義,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修辭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因為部分學生寫作興趣不濃厚,寫作能力有限,措詞造句能力不強,導致學生作文水平難以提升。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將修辭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因此,修辭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引導學生將學過的修辭運用在作文中。2.對學生作文中的修辭進行分析與點評。

例如,講到《紫藤蘿瀑布》這篇寫景散文時,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散文寫作練習,要求學生將文中講到的修辭運用到作文中,注意文中動詞、形容詞的選用,如文中寫到“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其中“輝煌的淡紫色”這一句寫出了紫藤蘿的生命旺盛。動詞“垂”,呼應前面的瀑布,突出了紫藤蘿盛開的盛況與數(shù)量之多,氣勢磅礴且生機勃勃。同時,教師講議論文時,可以要求學生注意文中的副詞與引用、反問、設問、排比、層遞等修辭的使用,然后在作文中將其體現(xiàn)出來。另外,教師應對學生作文中修辭方法運用的優(yōu)劣給予適當評價與分析,評價應注意以鼓勵為主。如可以將學生作文中寫得精彩的句子與修辭有問題的句子用多媒體課件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分析,讓學生指出好在哪里,問題在哪里,以此啟發(fā)、引導學生。

三、修辭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jié)合

教學離不開實踐,修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修辭,從而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因此,教師可以將修辭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jié)合,不僅局限在教學中,更應讓學生在實踐中練習,將口頭表達落實到語言文字中。

第6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只重字詞句含義及用法的問題,這與課標精神和課后練習設置的意圖是不太吻合的。把古詩文教學的兩個目標結(jié)合起來考慮,是解決當前古詩文教學困難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教學困難 課標 課后練習 比較對策

1.初中古詩文教學常見困難

(1)老師要求學生記住文言詞語的意思,學生不去記,或者記不住。(2)老師要求學生對文言詞匯進行梳理積累,學生做不到。(3)學生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匯,翻譯理解時不懂得用,面對句子,下不了手。(4)進行句子翻譯時,總要掉詞漏譯。

2.教學初中古詩文的依據(jù)

2.1 課標要求:教讀古典詩文,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2.2 語文教課后練習題設置。第二冊:《傷仲永》二、熟讀全文,參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頓。三、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加點的詞的意思。《木蘭詩》二、翻譯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錯、補充的。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孫權(quán)勸學》二、朗讀課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犊诩肌啡?、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抖涛膬善范?、翻譯下列句子,填出句中省略的詞語,注意加點的詞的意思?!独恰范?、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第六冊:《公輸》二、根據(jù)上下文,把下邊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注意句中疑問詞的用法?!丁疵献印祪烧隆啡?、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思。《魚我所欲也》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丁辞f子〉故事兩則》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恫軇フ搼?zhàn)》三、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注意它們意思的差異。《鄒忌諷齊王納諫》二、辨析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队薰粕健范?、辨析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的異同。

2.3 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古詩文時,必須改變教法,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和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古詩文的音樂美。從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看出兩個特點:一方面,在初中階段要教會學生朗讀文言詩文,讀準停頓節(jié)奏,注意句式語氣。另一方面,掌握常見的文言虛實詞是能閱讀文言的必要前提,因而這樣的練習貫穿文言學習的全過程,不過,這種要求的量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多,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用“翻譯下面句子,注意加點詞……”“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等形式,顯然是強調(diào)文言詞語的解釋、積累必須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也即必須在語言環(huán)境中解釋詞義,這也是學生學習文言的途徑和方法。另外,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有關(guān)于課文內(nèi)容理解,思想情感體驗及評價的思考題,如《童趣》的第一題是這樣說的,“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敘述‘我’看到‘鶴立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jīng)過。為什么作者說這兩件事都有‘物外之趣’?你認為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這表明文言教學的一個目標就是把文言當作“語言工具”來教,另一個目標則是它的人文性,把文言文當作“文化載體”,用以培育熏陶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養(yǎng)。當前初中古詩文教學存在只重字詞句含義及用法的問題,這與課標精神和課后練習設置的意圖是不太吻合的。筆者認為,把古詩文教學的兩個目標結(jié)合起來考慮,是解決當前古詩文教學困難的有效途徑。

3.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我認為,要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法: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分析,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靈感。最終學生感覺到?jīng)]多大意思,老師也感覺到教古詩文很吃力,效果還很差。因此我們要適應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力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由自主深入進去:抑揚頓挫的朗讀,感受其語言,美充滿情感的朗讀,體會其情景美;帶著想象去朗讀,體會其意境美;惟有如此,我們才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1 在賞析中學會鑒賞美。

3.1.1 領悟美的意境。古人寫詩貴在含蓄,常有言外之意。我們學詩,要從讀入手,批文入情,體會詩作的餓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同喜同憂。如:《游園不值》《江畔獨步尋花》《送孟浩然之廣陵》三首古詩,都是情景交融的寫景詩。在陰韻和諧、行云流水般的描述中,展現(xiàn)出一幅幅風光明麗、生機盎然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對春的贊美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感悟意境,重在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從而進入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奪壓枝低。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比绱似G麗動人的畫面,如此春意盎然的景象,單就字面意思的理解是不夠的。課堂上可以通過配樂朗讀,觀看flas,或給課文配插圖等,結(jié)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腦海中重現(xiàn)詩所描繪的畫面:黃四娘家門前,是一片花的海洋,少女仰頭而觀,書生低頭吟詩,孩童嬉笑不絕,詩人自己則徜徉在人群中,花海下;看到蝴蝶翩翩起舞,聽著早春黃鶯清脆的鳴啼,不由詩興即發(fā),邊走邊吟。多么迷人的景象!多么愜意的情調(diào)!如此優(yōu)美的早春景象飛進了學生的腦海。此時再讓學生全體起立,閉上眼睛,背起雙手,一起朗誦全文。那是何等的享受!

3.1.2 品位美的語言。古詩表情達意,往往運用夸張、比擬、對偶等修辭手法,語言生動且凝練,讀起來常給人言已盡而意無窮的韻味。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品味,反復推敲,領悟?qū)懛ǖ那擅?。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又可以給學生表情達意提供借鑒。比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冬雪喻春花,構(gòu)思巧妙,想法奇特,描繪出了邊塞一夜大雪,萬樹掛白的壯觀景象;又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把雪后的群山喻為游動的銀蛇,把雪后的丘陵喻為奔馳的白象,景象壯觀,意象闊大,實在是妙絕;再如“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作者用社會和自然中現(xiàn)象,揭示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言簡意賅,又流露了詩人昂揚奮發(fā)的情感。這些詩句經(jīng)學生揣測玩味,必將沉積于學生的精神和靈魂之中,化為學生人格氣質(zhì)的底蘊。

3.2 在活動中學會創(chuàng)造美。中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應是課內(nèi)外的有機結(jié)合。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更應當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新課程標準為學生推薦了相當數(shù)量的優(yōu)秀詩文。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大力提倡背誦課外古詩詞,尤其是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更應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積累。只要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他們的古詩文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高,他們的健康人格就會逐步養(yǎng)成。我們經(jīng)常展開以下活動:

3.2.1 開展“每課一詩”活動。自七年級開學始,就借著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濃厚興趣,要求每節(jié)語文課前,全體同學共同朗讀背誦預先抄在黑板上的一首古詩詞。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下去,效果就不求自現(xiàn)。

第7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口頭與書面訓練相結(jié)合。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我認為以下幾種方式是有效的。

一、語脈的訓練

讓學生把話說得脈絡清楚,有中心、有條理。一方面通過范文的講讀,引導學生細心揣摩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脈絡),讓他們學習分層次地、有條理地表情達意的方法;另一方面專門指導學生把一件事或一個意思說清楚、講連貫。因此,可作一些小卡片,每張卡片上寫一個讓學生很有興趣問答的問題(其中有的是從他們學過的課文里提出的思考題,有的是從報刊上剪下來的短文或諺語、警句,讓他們說說看了以后的感想),然后按上面的題目講清一件事或說清一個道理,看誰講得清楚,有條理,師生共同評議,最后由老師小結(jié)。運用這個辦法訓練學生口頭表達的條理性是很有效果的。

二、連詞說話訓練

學習《牛郎織女》一文后,把文中的“勤勤懇懇、眉開眼笑、無拘無束、美中不足、晃晃蕩蕩、相依為命、戀戀不舍、成家立業(yè)、日久天長”等成語集中起來,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連詞成話。課堂上給學生十分鐘時間準備,指名學生當眾連綴說話。課后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寫一段話抄寫在作業(yè)本上交來批閱。這樣既作了口頭訓練,又作了書面訓練。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描述一個固定的環(huán)境或景色。例如描述陰雨天景色,所提供的詞,有的是“風、云、閃、雷、雨、天空、屋檐、地面”等表示陰雨天中事物名稱的詞語,也有的是“呼呼、閃閃、隆隆、嘩嘩、一片”等形容陰雨天景色的詞語。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這些詞語,口頭描述一下陰雨天的情況。這種訓練方法,對學生口語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在大有裨益,收獲較好。

三、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

上每堂課前均要求學生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發(fā)言。內(nèi)容不定,范圍不限,可以講一個故事,也可以講報紙上刊登的新聞消息,還可以講見聞,講所思所感,講讀書心得……每次一至二人,輪流進行,使每個學生均有鍛煉的機會。

四、口頭縮寫或擴寫訓練

針對學過的長課文,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把全文主要內(nèi)容歸納、濃縮起來。如學習《皇帝的新裝》、《分馬》等,就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口語縮寫訓練。也可對一些短詩文或長文中的略寫之處,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推理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生發(fā)、擴展、補充,用口語敘述出來。如學習了《木蘭詩》之后,讓學生用口語講述故事,用自己的想象來補充原文中的省略部分,擴充某些細節(jié),把木蘭從軍的有備故事活靈活現(xiàn)地講出來。

第8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復述訓練,是對現(xiàn)成語言材料的重復,具有模仿性。但它不是背誦,也不是“放錄音”,它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用自己的話表達原始材料的內(nèi)容。這需要極好的閱讀功夫,極強的聽辨能力,還需要有較強的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進行復述所必須的,也是口語表達的基礎訓練。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初一、二年級的學生,應多結(jié)合范文設計口頭復述的練習,現(xiàn)就這個問題談談復述訓練的幾種做法:

復述可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和創(chuàng)造性復述三種。

1.詳細復述

這是一種接近原始材料的復述,是最簡單、最基本的復述形式。但不是背誦,允許在語法和句式上進行某些調(diào)整。我是進行這樣訓練的:首先,讓學生細心地讀(或看、聽)課文,抓住中心,弄清記敘的要素,理出層次,全面把握原始材料的內(nèi)容。如:教《一件珍貴的襯衫》時,讓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通過一件襯衫由來的描述,表現(xiàn)了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品質(zhì);同時也讓他們指出記敘的要素,時間:1972年8月3日的夜晚;地點:北京某馬路的快行線;人物:、“我”、工作人員等;事件起因:“我”不留神插入快行線;經(jīng)過:總理派人送“我”到醫(yī)院檢查傷情,又到交通隊談情況;結(jié)果:送“我”一件襯衫。這樣學生就較全面地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其次,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編寫較詳細的提綱,進行適合口語表達的組織加工,記住要點,強行記憶。又以《一件珍貴襯衫》為例,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二部分又可分為三層。第一部分:概述“一件珍貴的襯衫”所凝聚著的深情(倒敘開頭)。第二部分:記敘這件珍貴襯衫的由來(按時間順序追述)。本部分具體有三個場面,第一個場面:馬路上,事情起因;第二個場面:醫(yī)院里,事情發(fā)展;第三個場面:交通隊里,事情結(jié)局。第三部分:寫珍藏這件珍貴襯衫的重大意義。最后,依提綱復述,復述時要根據(jù)提綱提示的要點,通過想象補充重要內(nèi)容,帶出有關(guān)的次要內(nèi)容。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中的三個場面:①馬路上:“我”插入快行線,皮被剮破,凝視,送“我”到醫(yī)院;②醫(yī)院里:打電話詢問傷情;③交通隊里:派人送“襯衫”。

2.簡要復述

它是根據(jù)原始材料的主要觀點、主要情節(jié)或主要內(nèi)容,依照原來的次序作簡明扼要的復述。進行簡要復述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2.1 進行簡要復述,最重要的是真正理解原始材料,能區(qū)分主次,找出要點,切忌面面俱到。如:教到《分馬》這一課時,我是讓學生這樣訓練的:首先要求學生按情節(jié)發(fā)展把課文分為三部分:①分馬前動員(開端);②分馬中分馬(發(fā)展、);③分馬后換馬(結(jié)局)。然后對課文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qū)懗鲋匾牧拢孩仝w大嫂子不要馬;②郭全海分了一匹青騍馬;③老初牽了一匹黑牤牛;④老孫頭精心選到小兒馬玉石眼;⑤各家都分到稱心的牲口;⑥李毛驢物歸原主。同時,還要注意語言的準確、精煉。如上所述的第4件事;老孫頭精選到小兒馬“玉石眼”中的“精選”兩字道出了老孫頭對選馬的認真及自私的性格。因此,“精選”兩字在復述中不能漏掉。

2.2 進行簡要復述,如果復述材料是有情節(jié)的,可寫情節(jié)提綱。如《社戲》這一課,情節(jié)較清楚,要求學生歸納出七個主要情節(jié),即:①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②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③看社戲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戲途中;⑤趙莊看社戲;⑥看社戲歸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如果是沒情節(jié)的,可寫段落大意或論點、論據(jù)提綱。如《談骨氣》一文屬議論文是沒情節(jié)的,但可根據(jù)議論文的一般結(jié)構(gòu)及論點、論據(jù),寫出提綱進行簡要復述。①提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并且作了解釋和分析;②舉例證明論點:舉文天祥拒絕降元證明“富貴不能”論點;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證明“貧賤不能移”論點;舉聞一多橫眉怒對的手槍來證明“威武不能屈”論點。③結(jié)論部分作者提出了要有無產(chǎn)階級骨氣,克服困難,奮勇前進。寫出提綱之后,再用自己的話把提綱的各部分串連起來,就是簡要復述。通過這樣的簡要復述既能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創(chuàng)造性復述

它不僅要求能夠復述原材料的基本內(nèi)容,還要求在 復述中加進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性復述可分改造型創(chuàng)造性復述和擴充型創(chuàng)造性復述兩大類型。

3.1 改變型創(chuàng)造性復述。它包括改換人稱、改變結(jié)構(gòu)、改變體裁等具體方式,相當于作文訓練中的改寫。①改換人稱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如:我教到《在烈日和暴雨下》這一課時,讓學生對祥子的暴雨下拉車及其感受這一部分,進行由第三人稱改換為第一人稱的復述。這樣,學生親自感受到拉車的痛苦,對課文內(nèi)容加深印象,提高了口頭表達的應變能力。②改變結(jié)構(gòu)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如:教完《第二次考試》后,要求學生按一般順序:陳伊玲初試成功、復試前救災、復試失敗等順序進行改變結(jié)構(gòu)順序的口頭復述,然后與原文結(jié)構(gòu)順序進行比較。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復述的能力,同時也了解了懸念的作用。③改變體裁的創(chuàng)造性復述。如:當我教到《木蘭詩》時,就讓學生把這首詩以記敘文體的口吻進行復述。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詩文的基本內(nèi)容,而且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第9篇:木蘭詩全文范文

創(chuàng)作中,既有灑脫豪邁、恢弘氣度之“大”章,也有充滿靈性、精雕細琢之“小”作。詩詞境界的“大”,不僅僅指其絢麗多姿的宏大畫面景致,更應指其深遠綿長的意味、不可言傳的神韻。詩詞境界的“小”并不一定指篇幅的“小”、題“小”,“小”意象的背后常常蘊涵著“大”意境。作者常常選取周遭的一景物、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把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感悟寄予筆下的意象中,將有形與無形融合,將具體細微與抽象深刻相接,從極“小”見極“大”。有時,甚至將自我從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讓描摹刻畫的境界傳遞心聲。正如王國維所言“境界有大小”,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林逋在《山園小梅》中寫道:“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枝寒梅在月色朦朧中展示其旁逸斜出的姿態(tài),斑駁的花影淡淡地倒映在水中央,清清淺淺的池水分外寧謐,若有似無的縷縷幽香浸潤在清輝里,為全文添上一抹婉約的色彩。眼前本為大自然的尋常景象,這不經(jīng)意的點綴卻能令人心境平和,仿若置身世外。樸素簡單的文字一經(jīng)生花妙筆點撥便生發(fā)出驚人的藝術(shù)效果。此即為古典詩詞不衰的藝術(shù)魅力所在。有意境的作品,其藝術(shù)境界多為真實、生動、感人的。王國維提出“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梅堯臣也認為意境豐滿的詩文必然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讓情與景自然呈現(xiàn),怡人心性?!叭痹聮焓柰?,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蘇軾《卜算子》)依然月懸高天,可惜殘缺不全。倚著梧桐樹稀疏的枝丫,它仿佛掛靠在光禿禿的樹干上,夜靜得讓人心生寒意。天地之間了無一人,凄凄夜色中唯有鴻雁形單影只地徘徊在遠方。迷失的孤雁讓人愛憐。年年月如斯,故事卻不同。身處其間,心境與前者大相徑庭。同為蘇軾的作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浩浩蕩蕩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景象映入眼簾。巨浪巖石,濤聲震天,一幅氣勢磅礴、氣吞萬里如虎的畫面躍然紙上。畫面以外,影射著作者發(fā)自肺腑的吶喊與掙扎?!盀跖_詩案”的陰霾還未散盡,仕途多舛一如眼前之景。寥寥數(shù)語勾勒出蘇軾內(nèi)心的悸動與惶惑。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內(nèi)編》中對情景的關(guān)系有精辟的論述。他指出:“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睙o論靜或者動的畫面,一旦附著縷縷情絲,經(jīng)作者匠心獨運融為一體,便生發(fā)無限韻味。

二、感受情感之美

抒情彰顯了詩歌極為重要的特色,即使以敘事為主的作品,也會把表情達意置于極為重要的位置?!睹娦颉窂娬{(diào):“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文字再現(xiàn)了作者的心底波瀾,以無聲勝有聲。鐘嶸《詩品·總論》開宗明義就指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之舞詠……動天地,感鬼神,奠近于詩。”無論詩或者詞,情感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連綴辭章的要素。所謂“詩言志”“詞緣情”,即為最好的印證。而諸多代代相傳、口口相承的經(jīng)典詩詞,皆以人類亙古相通的情感為依托,因而在千百年后依然觸動人心,也使詩歌的生命得以鮮活如初。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友情詩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二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早已成為文壇佳話。更為重要的是,這份情誼超越了生死,即便陰陽阻隔,依然情深義重,流溢于字句間的沉痛之思讓人動容。朱光潛說:“中國敘人倫的詩,通盤計算,關(guān)于友朋交誼的比關(guān)于男女戀愛的還要多,在許多詩人的集中,贈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蘇李、建安七子、李杜、韓孟、蘇黃、納蘭性德與顧貞觀諸人的交誼古今傳為美談?!痹娫~刻畫離別場景時經(jīng)常有“酒”這一意象。“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奔氂?、客舍、楊柳,營造出略帶傷感的臨別氛圍。此情此景“竟無語凝噎”,一杯酒寄寓千言萬語,這樣的舉杯帶著一種豪邁,揮灑著惜別、祝愿、留戀等復雜心緒,一杯酒凝聚了朋友間真摯的情誼。一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語淡情深。正如明人李東陽所說:“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詩詞中的愛情。此類作品也佳作輩出,如《詩經(jīng)·邶風·擊鼓》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錚錚誓言展現(xiàn)了戀人間生死不渝的堅貞情感,也是世世代代國人追求的最樸實、美好的婚姻理想。無論“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還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這些因愛而生的相思與懷想都讓人怦然心動,簡單的字句記錄了人類共通的情感,也成就了文學經(jīng)典。詩詞中的親情。中國人歷來重視血濃于水的親情,它也是歷代文人濃墨重彩書寫的對象。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當親情淪為仕途的陪葬品之際,吟唱出的聲音如此悲切凄涼,這恰似一曲蕩氣回腸的挽歌,對親情深切哀悼。當然,更多的是表現(xiàn)對之的珍視與期盼。“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張籍《秋思》)要對家人說的話意猶未盡,一次次打開封好的信,添了一句又一句。如此種種,襯托得親情分外溫暖美好。此外,表現(xiàn)拳拳愛國之心的作品也如恒河沙數(shù)。如陸游的《病起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薄妒緝骸分小巴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華民族對于家國的效忠與摯愛,古典詩詞作了真實且深情的記載。

三、領悟語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