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離任審計風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離任審計風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離任審計風險

第1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評價;預測

面對企業(yè)急需加強的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應該如何認識企業(yè)風險,積極參與風險管理,利用內審的優(yōu)勢,在企業(yè)風險管理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這是內部審計不能回避的重大問題。因此,只有正確認識和認真解決這些問題,內部審計才能與時俱進,把握主動,在企業(yè)風險管理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使其在新的形勢下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一、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密切

內部審計的審計風險主要來處于企業(yè)的管理風險,內部審計人員充分認識風險管理對組織和個人的重要性,了解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必然聯(lián)系是非常有益的。

(1)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相互滲透。內部審計不僅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監(jiān)督其他控制環(huán)節(jié)是否有效遵循,其中自然包括對風險管理系統(tǒng)充分性、有效性的評價。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從整體防患于未然;事前風險警示,提供風險咨詢,監(jiān)督風險控制措施、程序是否被遵照執(zhí)行;評價風險管理目標、方式、結果的適當性、有效性,改進風險管理。另一方面風險管理也滲透到了內部審計的各個方面,對審計機構管理,審計程序方法的管理都離不開風險管理。如何在審計過程中,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的評價,確定合理的審計風險水平,幫助制定具體的審計實施方案。

(2)內部審計多角度參與了風險管理。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的、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動作效率。近年來隨著多數企業(yè)和企業(yè)集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及內部審計領域的拓展,企業(yè)內部審計已成為企業(yè)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實際參與了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并在企業(yè)規(guī)避風險、減少風險和接受風險反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優(yōu)勢

對于現代企業(yè)來說,風險無處不在,內部審計的責任就在于找出組織的主要風險。早在內部審計涉及風險管理領域之前,一些咨詢公司已經捷足先登,但是為什么內部審計還要涉及這一領域,而且日益近到重視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內部審計機構有獨特的位置。由于企業(yè)內部存在利益沖突與信息不對稱,上下級人員活動的信息不會自動、充分的傳遞,有關風險的信息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被隱瞞、虛報或錯報;另一方面,高風險利潤的誘惑會使管理層把持不住立場,從而不顧實際情況支追求高風險利潤。反之風險的約束功能又會使管理層裹足不前,抑制和阻礙潛在機會的利用。內部審計在處理以上問題時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表現在審計人員不從事具體管理活動的第三者的位置,按照專業(yè)標準要求獨立客觀地從事保證和咨詢活動,能夠獲得企業(yè)內部控制、管理活動即風險管理各方面的信息。同時審計人員直接向管理層負責報告,從而能夠克服管理層不了解、不重視風險管理的局面,而且能夠跳出管理層本身專業(yè)圈子來看待風險,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避免高估風險和低估風險帶來的決策失誤。

(2)內部審計人員更了解組織中的高風險領域。長期從事內部審計工作,使審計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和發(fā)現企業(yè)經營管理中的高風險領域。如煤炭企業(yè)的安全風險,由于煤炭開采地質條件復雜,瓦斯、煤塵、塌方、透水等固有風險客觀存在,內部審計要時刻把安全制度評價和安全資金投入作為審計的重點。近期開展的煤炭資源整合工作,也存在整合失敗、安全隱患增加、資金緊張、整合效益不佳的風險。國有企業(yè)主輔分離,企業(yè)改制過程中出現的資產流失,職工穩(wěn)定問題等也存在風險。內部審計應對這些領域充分關注,積極參與風險預測,建議管理當局采取加強控制。

三、參與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發(fā)展的必然

什么是風險管理,現代經濟學家認為是企業(yè)對潛在意外或損失的識別、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經濟合理的方法處理風險,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學方法。

第2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近期,筆者參加了江西省審計廳組織的審計培訓團,赴澳大利亞進行為期20天的政府績效審計培訓。培訓期間,聽取了維多利亞大學教師的講課,學習了澳大利亞政府績效審計理論、程序、方法等內容,了解了澳大利亞聯(lián)邦審計總署和維多利亞州審計署工作情況和績效審計開展情況,還聽取了墨爾本大學審計部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介紹。此次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但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對澳大利亞以審計風險管理水平為核心的政府績效審計及其他審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縱觀澳大利亞覆蓋整個經濟社會嚴密的審計監(jiān)督網絡,對比我國發(fā)展現狀,在如何優(yōu)化審計環(huán)境、改進審計工作等方面感觸頗深,筆者認為內、外部審計緊密結合共同搭建完善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是當前提高我國審計效率的首要任務,現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澳大利亞與我國開展績效審計現狀對比

由內、外部審計共同健全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是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的出發(fā)點和目標。根據審計主體的不同,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由內、外部審計共同構成,兩者緊密結合共同搭建和不斷優(yōu)化該體系,同時澳大利亞廣泛將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運用至包括績效審計在內的全部審計類別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澳大利亞聯(lián)邦審計總署的職責是從整體的角度不斷改善國家機關各職能部門的效率和責任心及理財能力,增強其財務管理和業(yè)務管理的可評估性。其明確了以風險評估計劃為主要內容的可評估性為首要職責任務。而完整的風險評估計劃也正是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的關鍵和出發(fā)點。其內、外部審計緊密結合共同實現和推進風險評估計劃的可評估性。被審計單位首先須具備以專業(yè)領域或管理范圍風險管理為重點內容的詳細風險分析和風險防范計劃,及其詳細的風險管理的內審報告,從而政府審計人員才能完成對被審單位風險管理水平進行預評估的首要審計工作環(huán)節(jié)。

澳大利亞政府機構、企業(yè)普遍建立和實行了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為核心的內部審計制度。審計部門通過政府各部門的內審員,建立風險評估計劃制度,并且其風險評估計劃需經審計部門進行備案。澳大利亞《公司法》規(guī)定,上市公司要設立審計委員會,對公司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其他企業(yè)內部審計師也是通過風險管理審計監(jiān)督企業(yè)內部控制運行,從而改善企業(yè)管理和運營,由此審計部門實現風險評估數據積累的不斷優(yōu)化。澳大利亞是一個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審計地位較高,信譽較強,方法科學,技術先進,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我國政府和企業(yè)尚沒有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對于建立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機制以防范重大事件造成的損失,近幾年國務院國資委已在逐步推進,2006年制定頒發(fā)了《中央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在央企及所屬上市公司內全面推進全面風險管理建設工作。2007年在幾家大型國有中央企業(yè)進行試點操作后,2008年已將此項工作推進到全國國有中央企業(yè)和部分地方企業(yè)。但實際上,許多企業(yè)還沒有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或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

二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的成功經驗和主要做法

(一)廣泛運用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保障準確、高效的風險評估體系在實踐中發(fā)揮實質作用。

從審計內容上看,澳大利亞風險導向性內部審計已較早走出單純財務收支審計圈子,步入以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審計。風險評估是績效審計的基礎和出發(fā)點,績效審計的審計人員與被審單位對風險評估結果達成共識成為審計成敗的關鍵。其他審計分類中,風險評估體系也成為工作中的主導條件,如:風險評估是財務審計準備的要點,審計重點必須根據風險評估得出,結論應該包括財務風險評估報告和風險管理計劃,從而不斷對其進行優(yōu)化;政府重大項目審計的重點是該項目風險管理計劃的落實,審計所發(fā)現的問題將被列入新的風險管理范圍等。

1.建立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內部審計成為全體公務員和管理人員的共識。

在澳大利亞,審計部門通過政府各部門的內審員,建立風險評估計劃制度。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公司都認為,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環(huán)境下是不能沒有以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內部審計的。內審人員工作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化,從監(jiān)控向風險管理顧問方向發(fā)展。內部審計目前已從查錯糾弊發(fā)展到更細致的工作,從著重財務審計擴展到人力資源、市場運作審計等,并將重點轉移到上述審計領域。一些內審機構,如昆士蘭州自然資源及礦產部非常注重“全部審計、突出重點”,在不斷完善組織風險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嘗試采用問卷方式向被審計對象了解情況,或讓其進行自我審計,審計人員則重點關注風險較大的問題,從而在人力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擴大了審計的范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2.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控制嚴格且健全。在澳大利亞,每個企業(yè)都必須進行風險評估,尤其是安全生產方面的風險評估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進行風險評估的生產就不可能獲得批準。我國一些企業(yè)也在開展風險評估,但相比而言比較粗淺。

澳大利亞風險評估的構成要素主要為:

(1)風險等級:一般分為五個等級。造成的危害,需要調用的資源,產生的影響;

(2)風險概率:可能出現的時間頻率,也分為五個等級;

(3)風險的預防性和可防范性、可控制性;

(4)防范風險需要的資金和資源配置;

(5)不斷改進風險管理;

(6)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計劃。風險評估計劃應該包括:所有可能風險的名稱、等級、概率、,防范措施、負責人員、資金資源配置、可防范等級。并在運用中嚴格落實風險管理的責任制原則。

3.廣泛運用先進的風險評估及管理的方法和技術。澳大利亞的風險評估除了非常注重風險評估計劃的細、量化及對風險評估的要素、步驟、計劃、模式都有具體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外,還建立了合理的預警指標,有效評估企業(yè)的風險。評估后采取的措施也更具針對性。其風險評估的模式分為:靜態(tài)模式/動態(tài)模式;封閉模式/開放模式;一般性評估模式/量化評估模式;不定因素對評估模式的影響;短期評估模式/長期評估模式。評估模式的多樣化與適用性決定了審計部門需確定建立適合本地區(qū)、本行業(yè)的評估模式。

(二)高素質、綜合性內部審計人才的參與進一步維護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的科學、高效標準。

澳大利亞各級政府除加強對全體相關人員的風險管理教育培訓外,更注重高素質、綜合審計人才的培養(yǎng)。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英文縮寫CIA)資格在澳大利亞比較流行,越來越多有志于內審工作的人員報名參加CIA考試。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聘請的內部審計師要具備與職業(yè)要求相符的專業(yè)資格,如CPA和CIA,具有CIA資格的審計師特別受到重視;二是審計中,審計師要嚴格執(zhí)行國際內部審計師協(xié)會(英文縮寫IIA)制定的內部審計標準,并接受審計主管的復核檢查;三是建立了審計人員專業(yè)評估機制,定期對內審人員進行專業(yè)評估和培訓;四是內審委員會要求審計人員定期提交工作報告并隨時與審計人員進行談話;五是審計委員會規(guī)定了完整的內審程序和措施。主要是:審計工作計劃必須得到審計委員會的批準;審計主管不斷審核并復查計劃的執(zhí)行;審計主管必須對審計報告進行全面審查和簽署;審計工作結束后,抽查審計報告并進行詳細的復查;與被審計單位保持經常、暢通的聯(lián)系,以保證他們向審計主管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

(三)內審協(xié)會發(fā)揮的積極推動效力促進風險評估管理體系功效的高水平發(fā)揮。

澳大利亞內審協(xié)會成立于1952年,有2 000多名會員,分別來自澳大利亞的公有或私有機構。協(xié)會的董事會由7位從各州選舉的主席構成,協(xié)會建立了與各內審機構負責人聯(lián)系的網絡,有自己的網站,方便與內審人員的溝通和交流。內審協(xié)會的主要工作是為內部審計執(zhí)業(yè)者、執(zhí)行管理者、董事會和內審委員會提供各種規(guī)范的標準、指導和信息服務,包括:內審政策的制定,及時更新審計實務標準,提供更新知識的服務,保證內審專業(yè)水準不斷提高。協(xié)會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檢查審計標準執(zhí)行,組織開展交流,推廣先進經驗,培訓審計人員,促進內審工作職能的發(fā)揮。

三對我國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的啟示及建議

(一)立法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首先,在認真借鑒先進國家成功實例的基礎上,總結已推行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制定比較系統(tǒng)、操作性較強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準則。鑒于績效審計具體情況比較復雜,應分門別類制定出具有各個行業(yè)特點的準則。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指標評價體系也是開展風險評估管理體系的必要措施之一,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細化和量化。風險評估的過程主要是風險辨識、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應根據各種風險的分類,進一步細化,得出可能存在的風險之后,運用特定的風險評估方法,根據各種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及影響程度,決定控制程度和策略。

(二)加強內、外部審計的聯(lián)系,轉變外部審計的最終目標。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互合作,互為補充,是當代審計的一大特點。澳大利亞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政府審計獨立性強,層次高,權威性強,但人力有限;民間的事務所審計,用人機制靈活,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聘請所需專業(yè)技術人員,但受費用和時間限制,二者共同的弱點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情況不夠熟悉;而內部審計熟悉被審計單位情況,但業(yè)務力量和權威性較弱,為了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綜合使用審計資源,三者之間應通力合作,優(yōu)勢互補,并將外部審計的最終目標統(tǒng)一到對風險評估結果達成共識這一共同點上來,以提高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

(三)建立功能強大的信息庫,存儲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眾多信息。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所需的信息將面臨著嚴重不足。其體系的建立使得審計重心前移,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需要先執(zhí)行風險評估程序,對審計對象整體的經營管理環(huán)境進行充分的了解,再針對風險不同的審計對象以及同一對象不同的風險領域,制定出個性化的審計程序。必須獲取足夠多的信息,才能在風險評估時真正了解審計對象的戰(zhàn)略、流程、風險管理、業(yè)績等基本情況,最終做出恰當的職業(yè)判斷。由此可見,為了實現審計目標,保證審計活動的順利進行,審計部門必須建立功能強大的信息庫,存儲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眾多信息。

(四)必須建立和提高全社會對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體系重要性的認識,使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成為全體公務員和管理人員的共識,同時要提高相關的業(yè)務水平與技能。不僅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比如專業(yè)刊物、研討會和論壇、業(yè)務會議等,還要積極廣泛地組織風險管理的教育和培訓,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計劃,整體提高管理水平。

(五)加強培訓,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綜合型審計人員隊伍。開展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要求審計人員在通曉會計審計稅收以及相關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要具備管理學、統(tǒng)計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學科的知識,對審計人員的學識經驗思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審計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對現有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要相應引進管理、統(tǒng)計工程等方面專業(yè)人才充實審計隊伍,優(yōu)化審計人員結構。同時,應大力加強計算機應用水平。澳大利亞各行業(yè)計算機應用水平較高,因此審計的技術手段主要是運用審計軟件,實行計算機審計。審計人員憑借審計軟件,通過網絡進行數據采集、原始資料分析處理、風險評估等工作,使審計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第3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環(huán)境;能力素質體系;建議

一、風險導向審計的概括

1.風險導向審計概念及其產生

風險導向審計指的是對某個審計單位進行風險預測,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單位的風險控制能力作出一個簡要的分析和評價,評估本單位的的剩余風險,并通過采取某種手段盡量將剩余風險降到最低的審計方式。其產生是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市場的結果,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帶來了大量的戰(zhàn)略以及財務風險,企業(yè)內部的審計作用也被逐步重視,企業(yè)必須改變原有的審計方式以適應變化的市場經濟,由此在企業(yè)審計探索過程中產生了風險導向審計。

2.風險導向審計的特征

(1)審計重點側重于外部證據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審計的重心轉移到風險評估,這就要求審計人員需要具有全方面的視野,既要考察被審單位的內部環(huán)境,又要在外部取得大量的證據來支撐本次的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在眾多的審計工作中,主要還是以外部的證據作為切入點,以保證審計過程的客觀性。

(2)對風險評估進行分析性復核。分析性復核客觀要求審計分析應該具有多方面性,而不只是簡單的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還需要對非財務數據加以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要對某單位進行財務風險的預測,則需要對本單位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成本表、負債比率、資金流向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提升評估分析結果的可參考性。

(3)審計的超前性。原有的審計方式只需要對過去的事項進行確認即可,而現有的風險導向審核還需要對即將到來的風險進行預測,將原有的事后審計轉變?yōu)槭虑?、事中、事后統(tǒng)一審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全面性,以便企業(yè)很好地規(guī)避風險。

二、風險導向環(huán)境下審計人員素質能力框架

1.審計人員素質能力框架基本理論

最早的“能力素質”一詞由美國的心理學家麥克利蘭提出,并將其明確定義為:能明確區(qū)分在特定工作崗位和組織環(huán)境中杰出績效水平和一般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征。麥克利蘭博士將能力素質具體劃分為5個層次:一是知識;二是技能;三是自我概念;四是個人特質;五是思想動機。這種體系在企業(yè)具體實踐中得到較強的應用。

2.審計人員素質能力框架的原則

(1)適用性原則。結合我國的實際審計現狀以及審計人員對職業(yè)能力的認識情況,應該堅持適用性原則,綜合考慮審計人員的能力,將其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

(2)系統(tǒng)性原則。針對不同層級的審計人員,不同的能力水平堅持系統(tǒng)化的原則,對其工作進行系統(tǒng)化的設計,逐步提升職員的能力水平。

(3)全面性原則。在制定人員能力素質框架之前,需要考慮各個層級、各個地區(qū)的審計人員的水平,全方面的分析審計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在能力素質框架體系的要求下,逐步提升審計人員的職業(yè)能力,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

三、風險導向審計環(huán)境下如何構建審計人員能力素質體系1.提升審計人員的思想覺悟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

作為一名合格的審計人員,思想覺悟的提升是工作的前提,審計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的時候應該發(fā)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將團隊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團隊之間相互協(xié)作,發(fā)揮團隊的優(yōu)勢,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將審計工作落到實處。

2.不斷學些專業(yè)知識,專研審計業(yè)務

隨著知識信息經濟的到來,審計工作的內容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審計人員需要不斷進行知識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更好地做好審計工作。在審計工作的實踐中,形成了最新的風險導向審計形式,審計人員需要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將工作的核心轉入到風險預測上來,對企業(yè)將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采取適當的手段將風險逐步降低,以此來達到審計的目的。

3.樹立創(chuàng)新的審計理念

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人員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將審計工作逐步從事后審計轉向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后審計相統(tǒng)一的審計工作。審計人員在實際審計工作中,不應該固守成規(guī),應該創(chuàng)新自己的審計理念,在解決審計工作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審計能力。

4.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

風險導向審計形式的應用,對于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提高,需要審計人員在審計會計系統(tǒng)內的因素的同時,還需審計會計系統(tǒng)以外的因素,對于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因此,審計人員必須具有非常寬闊的知識面,熟練掌握各種技能,提升審計人員專業(yè)勝任能力。

5.完善審計人員能力素質框架體系的保障機制

提升審計人員的能力素質,不僅僅需要審計人員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還需要外部的保障機制作為支撐。完善審計人員的培訓機制,對審計人員進行周期性的培訓,提升其職業(yè)勝任能力;完善審計人員反饋機制,針對審計人員能力素質框架存在的主要問題,將其反饋并對其進行修改,為審計人員審計工作提供體制依據,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進行。

四、總結

在審計工作中,新形勢下會產生新的審計要求,牢牢把握新的審計方式的特點,針對其特點提升審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是完成審計工作的重中之中。

參考文獻:

第4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5年前,“愛民支書”沈正彬的事跡傳遍水鄉(xiāng)大地。他的女兒——市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護士長,如今又將父親珍愛崗位、愛民如子、追求高尚的精神和品格與“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完美地融合與傳承,在自己的崗位上踐行著一位護理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十幾年來,她始終堅守在危重病人最多、護理工作量最大、護理技術要求最高的科室,把自己的愛心、責任心通過一雙靈巧的手無私地奉獻給患者,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愛戴。

父親替她選擇了這世上最能奉獻也最需要奉獻的職業(yè)——護士。1996年8月,以綜合積分第一名的好成績走進人民醫(yī)院,每天,病房里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打針、發(fā)藥、鋪床、輸液,她在忙碌中感受著呵護生命的快樂;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她在辛勞中把握著生命輪回的航舵。當別人沉浸在夢鄉(xiāng)里,她還端坐在臺燈下學習;當別人圍坐在餐桌前,她還演練在護理操作室……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的幾年時間,她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

一天晚班,巡視病房,發(fā)現一位年輕的支擴咯血患者突然煩躁不安、氣急、口唇發(fā)紺,她迅速判斷患者可能是大咯血窒息,事不宜遲,她一邊讓家屬通知醫(yī)生,一邊迅速地抱起患者取頭低足高位,快速清除呼吸道內的血塊,動作果斷麻利,從安置到吸氧、輸液,每一項操作都井然有序、忙而不亂,由于搶救及時,措施得當,病人轉危為安。面對病人及家屬的感激,她只是微笑著淡淡說了句:“沒什么,這是我的工作?!?/p>

在父親生病住院期間,她時常陷入兩難的境地,一邊是病重需要護理的父親,一邊是全科爆滿的住院病人。一次,正在科室搶救病人時,而另一邊的父親也正在與死神搏斗,她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分身術”??!當她護理完本科的病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父親病榻前,看到剛與死神擦肩而過安然入睡的父親,淚水頓時決堤而出。父親的離去,給了太大的打擊,作為一個女兒,平時由于工作的繁忙給予父親的關愛實在太少、太少,特別是父親病重期間,作為護士的她卻未能親自侍奉在床前,她感到十分內疚,但她沒有沉浸在悲痛及自責之中,而是將這份悲傷化作了服務患者、踏實工作的動力。

一次,一位重癥顱腦損傷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出現了嚴重的低氧血癥,一度走在死亡的邊緣,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緊急進行了氣管切開。又一次主動留下來特護,一夜不停地為病人霧化、翻身、拍背,一次次為病人吸出稠厚的痰液,吸痰時,痰液自人工氣道噴射而出,濺到她臉上、身上,她顧不上擦一把,繼續(xù)做著治療。由于護理到位,第二天病人血氧飽和度上升,缺氧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位病人后來在寫給的感謝信中說:“那一夜,我雖然看不清你的面容,但我能聽出你的聲音,在我最痛苦、最無助的時候,是你一直陪在我身邊,跟我講話,幫我翻身拍背,幫我渡過了今生最痛苦、最漫長的一夜……”

,醫(yī)院組建重癥監(jiān)護病房,抽調擔任護士長。重癥監(jiān)護病房是集中收治全院各科急危重癥患者的特殊病房,住在這里的病人病情重、變化快,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一個病人身上往往會插著十幾根維持生命的管道,護士要隨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為了能勝任這個工作任務重、技術要求高的崗位,她參加了江蘇省首屆危重癥??谱o士培訓班。在三個月的參訓期間,她沒有回過一趟家,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術,她時常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休息,甚至于把家人也忘在了腦后,在這里她抓緊一切時間熟悉各種陌生而先進的設備應用、掌握各種復雜而專業(yè)的護理技術,筆記記了一本又一本,別人在學習了一整天進入夢鄉(xiāng)時她還在反復琢磨和消化著白天所學的點點滴滴,結業(yè)回家的那天,年幼的兒子都認不出她了。

為了培養(yǎng)出一支技術精湛、反應迅速的團隊,她制訂了詳細的專科培訓計劃,利用下班時間把自己的培訓所得傾囊相授。她先后在科內引進了十余項新技術、新項目,大大降低了護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了危重病人救治成功率。短短兩年時間,她就帶出了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優(yōu)秀護理團隊。許多護士都記得自己單獨值夜班的那一天,下班后都不會回家,而是囑咐她們:“我在醫(yī)生辦公室看書,有事叫我?!币购苌盍?,醫(yī)生辦公室的燈還亮著。正是這盞燈,陪伴了每個重癥監(jiān)護病房護士的成長,讓每個進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護士都倍感溫暖。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她也記不清自己護理過多少生命垂危的患者,也記不清得到多少病人和家屬的感謝,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加班的日日夜夜,在她的腦海里只有一個堅定地信念:生命是神圣的,應該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

第5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針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目標要求,把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與被審計者經濟責任相關的情況查深、查透。重點要審查六個方面的內容:一要審查被審計單位預算執(zhí)行情況,重點關注是否嚴格執(zhí)行年度預算,超預算是否經過的審批;二要審大經濟決策落實情況,重點關注經濟決策的程序及是否存在由于決策失誤而造成的損失浪費;三要審查單位資產管理情況,重點關注單位資產異常增減變化和保值增值情況;四要審查財務收支是否真實、合規(guī)、合法,重點關注有無隱瞞、轉移收入、私設小金庫和擠占專項資金、亂發(fā)獎金補貼等違反財經法規(guī)問題;五要審查被審計對象遵守國家財經法紀和個人遵守廉政規(guī)定情況,重點關注是否存在違規(guī)開支和利用職務便利占用財物、等行為;六要審查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執(zhí)行是否有效,財務機構人員配備是否到位、合理。

經濟責任審計的局限性

(一)審計缺乏自主性,項目安排的科學性有待提高

根據《審計法》的規(guī)定,審計部門可以自行安排審計項目,然而目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有黨委政府、組織人事等部門的委托才能進行,審計部門成了組織人事部門的辦事機構,審計缺乏自主性,陷入被動審計的局面。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在任免領導干部時,審計部門是不參與的,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時間的要求又比較高,從而實際工作中容易造成積壓任務,無法全面按時完成委托事項,無法保證審計質量,也帶來了較大的審計風險。另外,不少領導干部任職時間比較長,只在離任后才接受審計,容易形成走過場的局面。

(二)經濟責任界定難,審計風險較大

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做出錯誤審計結論而導致的相關組織或人員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在審計過程中,以人為審計的對象,必然伴隨著極大的風險,如:審計過程中可能違反程序、采集證據不當、查證不實或定性不準等風險。

(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難度大

在實際工作中,評價經濟責任審計要比評價其他審計項目困難得多。主要是因為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經濟責任評價依據,審計評價的范圍難以界定,致使評價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而且前后任的經濟責任難以區(qū)分,對被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應負責任的范圍與性質等缺乏具體的分析與評價,同樣也給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和界定增加了難度。

(四)經濟責任審計存在滯后性

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大多是由于各種原因在離任時才進行的。但是,在程序上往往是“先離任,后審計”,這種滯后現象是由我國政治體制及組織人事制度決定的。并且在未宣布之前,領導干部的離任還有其特殊的保密性,同樣給離任前審計造成相對的難度。

(五)部門相互協(xié)調配合不夠,難以有效地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作用

紀檢監(jiān)察、司法與審計部門之間除每年例行的聯(lián)席會議外,尚未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發(fā)揮整體作戰(zhàn)的優(yōu)勢。在相互溝通、共享資源方面做得還不到位,未能實現案件線索資源共享的高效率運作。

(六)審計技術滯后

經濟責任審計對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審計機關經過多年實踐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審計方法仍然相對單一,審計技術手段相對滯后。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部分被審計單位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而審計機關的計算機普及運用、軟件開發(fā)及網絡建設均相對滯后,與被審計單位極不對稱,審計工作仍以手工查賬為主,依靠內控制度來開展測評、核對、盤點、函證等審計工作,審計方法與手段仍然缺乏剛性,其監(jiān)督力度難免大打折扣。

(七)審計主體綜合素質欠缺

經濟責任審計是一個兼容審計、監(jiān)察、管理、監(jiān)督等多種職能的更高層面的綜合監(jiān)督形態(tài),對從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道德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外,更要具備對事物判斷和分析的敏感能力、洞察能力。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不確定性,被審計的領導干部所處的行業(yè)不同,審計時的工作重點就不盡相同,這樣就要求審計人員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由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時間不長,擁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審計人員不多,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多局限于傳統(tǒng)的財務收支等方面的審查,無法深層次的開展經濟責任審計,使經濟責任審計監(jiān)督處于一個較低的層次。

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

(一)提高重視程度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部門利用審計手段從財政財務收支、資產保值增值、財經紀律執(zhí)行等角度認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為組織人事部門考核干部提供依據。經濟責任體現的是一種受托利益關系,反映了當前經濟發(fā)展與經濟管理的需要,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同樣要突出中心、服務大局。在實際工作中力求將財務收支、目標考核、民主測評結合起來,對領導干部任期內應承擔的經濟責任予以明確劃分,盡量規(guī)避經濟責任審計風險。

(二)逐步做到離任必審、先審后離

如果離任不審就會職責不清,無法追究責任。如果先離后審,就會使審計流于形式,對離任領導缺乏約束力,同樣會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須先離后審,也必須按照先離后審再任命的組織程序,切實做到審計結果出來前不得完成實質接工作,必須明確應由離任者本人承擔的經濟責任。只要被審計單位和離任者本人能夠積極配合,審計工作就會處于主動地位。只有做到這一點,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作用才會進一步凸顯。

(三)加大部門協(xié)作,搞好經濟責任審計的科學性

經濟責任審計的項目應先經領導干部經濟責任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再由組織部門委托審計部門予以實施。既要充分滿足干部管理監(jiān)督工作的重點要求,考慮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又要考慮當前審計機關的承受能力和現實條件,盡早提出委托建議。紀委、組織、監(jiān)察、人事、審計部門應及時交換意見,共同參與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確定,合理安排審計資源,使經濟責任審計項目有重點、有秩序地進行,避免經濟責任審計走過場現象的發(fā)生。

第6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1.外部因素

(1)審計環(huán)境的多樣性導致的審計風險

審計環(huán)境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產生影響的各種環(huán)境事實。首先,油田單位資金投資大,投入產出不具備可比性,存在大量的隱蔽費用和工程,很難通過歷史數據、投入產出比準確計算所消耗物資,這樣審計風險增大。其次,被審計單位對現有的審計步驟和方法也已十分了解,提前做好了“準備”,使調查取證增加了難度。另外經濟責任審計直接涉及到個人,比較敏感,被審計單位在一些問題上往往不配合,不提供資料或提供虛假資料,增大了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審計人員將會承擔更大的審計風險。

(2)審計委托部門委托項目的集中性和突擊性導致的審計風險

油田經濟責任審計是根據油田組織部門委托,依據集團公司有關規(guī)定及油田規(guī)章制度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往往都是“先離任,后審計”,屬于事后監(jiān)督,審計缺乏應有的約束力。一般來說組織人動都具有批量性,經常會出現短時間內需要對多個單位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力量不足的現象,使內部審計人員難以處理風險、成本和效率之間的矛盾。審計人員時間緊、任務重,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3)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增加了審計風險

經濟責任審計既要對其所在單位進行財務收支審計,也要對其任期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目標完成情況、重大經濟決策規(guī)范性執(zhí)行情況和個人廉政情況進行審計和評價。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活動變得多元化,這些都給經濟責任審計提出了新課題,使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和范圍更加廣泛和多變。這樣,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廣泛性也就直接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審計結論和實際情況發(fā)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更高,也就增加了審計風險。

2.內部原因

(1)審計主體素質和能力的有限性產生的審計風險

由于內審人員往往與被審單位責任者及員工較為熟悉,易受上層或局部利益驅使、人事和人際關系的限制和影響,有時無法做到客觀、公正。在實施項目時,如果審計人員本身能力不足,缺乏足夠的審計手段和方法,對生產工藝流程不懂,或是不重視責任落實和被審計單位執(zhí)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情況,很難找到審計切入點,更不能通過現象分析問題的本質。這樣就要求審計人員應具有較為全面的綜合素質。

(2)審計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產生的審計風險

目前經濟責任審計采用的方法主要側重于基礎制度的建設及執(zhí)行審計,過分依賴被審單位內部的控制制度,而內控制度本身在執(zhí)行過程中就難以避免責任者個體主觀性、隨意性和偶發(fā)性干擾的風險。從審計工作的實際看,要在短時間內把責任者幾年的經濟責任搞清楚,單靠人工的方法是不可能的。

(3)審計評價不恰當產生的審計風險

經濟責任審計需要對包括企業(yè)績效、經濟責任、經濟效益等多方面經濟技術指標定量和定性評價,對審計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對審計過程中涉及的具體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對證據不足的審計事項不應評價而評價;雖然獲取了審計證據,但證據可靠性不強而草率做評價。

二、防范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應采取的措施

1.爭取領導的重視、支持,部門配合是搞好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取決于部門單位領導的決策與指令,領導的重視與支持是搞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前提。有的責任者工作經營業(yè)績顯著,潛盈多而不露;有的責任者潛虧多而不露。由于責任者在任時間較長,涉及的部門、單位、資料較多,僅靠審計部門是不夠的,領導的支持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配合,將大大節(jié)約審計人員的時間和降低審計風險。

2.完善審計法規(guī)、制度,建立經濟責任審計的良好內部審計環(huán)境

油田經濟責任審計的主體是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強制性是相對的,內部審計遠未達到其應有的地位和權威性。

3.嚴格履行審計業(yè)務流程,完善審計手段和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質量

經濟責任審計既要嚴格執(zhí)行《審計法》規(guī)定的審計程序及集團公司規(guī)定的審計業(yè)務流程,做到依法審計,依法處理、處罰。同時,好的審計方法是搞好經濟責任審計的關鍵,因此在充分運用審計承諾、AIS線上審計,現場審計應多采用“看、聽、查、盤、問、析”等多種審計方法。

4.規(guī)范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標準

第7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企業(yè)內部審計在本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領導下,為促進企業(yè)經營目標的實現和經營管理的加強,對企業(yè)內部的經濟活動進行監(jiān)督。評價、審計后發(fā)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審計意見會出現不恰當或不正確的問題,從而導致產生內部審計風險的可能性。

L、為適應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需要,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yè)在改制、重組中建立了企業(yè)集團,包含母公司、子公司和孫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和孫公司在經濟上都實行單獨核算,投資的多元化,經營的多樣化,關聯(lián)交易增加,經濟往來日趨復雜,加之內部經濟關系有的尚未理順,內部審計制度不夠完善等,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判斷問題缺少依據,獲取正確審計意見的難度增加,審計風險加大。

2.內部審計在企業(yè)內具有相對獨立超脫的地位,發(fā)揮高層次的內部監(jiān)控作用。內部審計涉及企業(yè)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涵蓋的內容廣,審計信息和審計結果應用的層次高,范圍廣。如:某些專項審計結果及審計信息,為企業(yè)高層領導提供決策依據;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提交的審計報告,是企業(yè)領導及干部管理部門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各單位年度經濟責任制考核兌現審計的結果是企業(yè)對各單位領導獎懲和子公司經營者的年薪收入及職工工資獎金發(fā)放的依據;對二級核算單位的財務收支審計結果是領導及財務部門作為財務檢查和考核的重要依據;基建工程決算審計結果是核實工程造價并作為財務結算的依據等等。審計信息和審計結果應用的層次越高,范圍越廣,審計的影響越大,相應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大。

3、內部審計與企業(yè)同呼吸共命運,其獨立性和超脫性是相對的,在提出審計意見時既要符合國家利益和政策,又要維護企業(yè)合法利益;既要考慮合規(guī)性,又要注重合理性,還要考慮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及實際情況等。此外,在對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需到外單位進行調查核實時,內部審計缺乏相應的條件和手段。這些都會使發(fā)表審計意見不恰當或不正確的可能性增大,形成審計風險。

4.有的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guī)范,發(fā)生財務錯弊的可能性增大,在此基礎上提供的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存在問題;內部審計人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所有的經濟事項進行全面審查,容易出現審計疏忽和審計遺漏,得出的審計結論容易出現偏差,產生審計風險。

5.企業(yè)領導及有關部門對內部審計十分重視,對審計信息和審計結果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強,期望值高,希望內部審計在加強企業(y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方面能提出有價值的審計建議,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能查清查實,對離任及接任領導的經濟責任能劃分得清清楚楚??傊?,對審計提供的審計信息及審計結果要求質量高,可靠性強。而實際工作中很難達到期望要求,因而產生了期望差距,形成審計風險。

6.審計人員如果專業(yè)技術能力不強,對復雜的問題就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對審計事項就不能選擇科學先進的審計方法,運用必要的審計程序完成審計任務。由于審計人員素質的影響,容易出現審計疏忽、差錯審計判斷不正確、審計方法不當及程序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審計信息失真及審計意見不正確而形成審計風險。

二、控制和降低內部審計風險的主要途徑

l、內部審計在審計前,必須制定全面、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方案。對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進行了解,對其內部控制制度、經營管理。經濟效益、財務管理以及以往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等情況進行分析,對審計風險進行評估。通常經營規(guī)模大,經濟關系復雜,內部控制不力,財務管理基礎薄弱,經營管理問題較多,經營效益起伏大,審計次數少的單位,產生審計風險的可能性大。對審計風險大的業(yè)務會計師事務所可拒絕接受,避免承擔風險。而內部審計是根據領導批準的審計工作計劃,無選擇地按計劃進行審計。為加強內部管理、特別是對下屬子公司的管理,往往將審計風險大的單位作為審計重點,以期通過審計促進其改進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內部審計人員在評估審計風險的基礎上,對產生審計風險可能性大的單位,在確定主審人選、投入審計人員力量、審計時間安排等方面要予以充分考慮,周密安排,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風險。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制定審計工作方案時,注重分析評估審計風險,可起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2.嚴格執(zhí)行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程序是圓滿完成各項審計任務,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手段。從審計任務的下達審計工作方案的編制,到實施審計、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整個工作流程必須有一套規(guī)范程序。審計人員應按規(guī)范的程序操作,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并且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各項目審計工作應從嚴格執(zhí)行審計程序上進行控制,將審計風險隱患消滅在審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3.原始的證據越多,證據的證明力越強越充分,審計的風險也就越小。審計人員應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收集詳實的審計證據,防止主觀臆斷,保證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對于審計中的難點和疑點,要深入調查,分析取證,既要收集實物和文件證據,又要找人談話調查取得被調查人簽字認可的調查記錄等證據。對審計出的問題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驗證,以取得足夠的有充分證明力的證據來支持審計意見,避免因證據不足產生審計風險。

4、防范和控制出具審計報告的風險,應把好審計工作底稿質量關。首先,項目主審在編制審計報告時,必須仔細認真地審查工作底稿,對審計證明材料的充分性和可靠性進行分析,對不符合要求的審計工作底稿要求重寫或補充完善。其次,必須分清審計責任和被審計單位責任,被審計單位要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審計人員僅對出具的審計報告負責。再次,文字表述應持謹慎態(tài)度。注意掌握以下幾條原則:不在審計時間范圍的審計事項,審計報告中不出現;審計僅對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資料,在審計后發(fā)表意見;對審計結果,要說明是采用某種審計方法計算或分析得出的;經審計核實后,能定量反映的問題定量反映,對無法定量的,以定性的方式反映存在的問題;對確因各種因素所限,無法核實的問題,審計報告也應如實反映,并說明導致對某一問題無法審計查清的原因。

第8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為適應高校改革發(fā)展需要,規(guī)范學校的財務管理和財務監(jiān)督,應該對學校領導干部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高校近年來由于招生規(guī)模迅速擴大,資金運行量劇增,經濟風險也日益增大,特別是高校后勤社會化,使高校國有資產向國有企業(yè)化轉型。高校干部涉及經濟和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因此,對干部的經濟責任進行監(jiān)督變得非常必要。經濟往來給高校管理者明確了經濟責任,因而對高校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就成為一種重要的審計類型。

筆者現就高校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問題提出以下觀點。

一、高校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

高校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對誰進行審計,這是最基本的問題。不是每個與經濟有關系的干部離任都要進行審計。“離任”就一般情況來講,有三種類型:一是準備任用到更高的位置去擔任領導職務;二是自然年齡到期;三是要調離現任的工作崗位。三類審計不論屬哪一類,都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在現任位置離任;二是有經濟責任。有一定的責任,就賦予了相應的權力。有經濟權力就有經濟責任。對每個部門行政正職來講,不論那些業(yè)務,他們都有最后決策權,因此是審計對象之一;對每個部門行政副職來講,都有權力,但不一定都有經濟決策權,只有有經濟決策權的副職,才可能有經濟責任,才屬審計對象之一;對一些經濟部門,如財務、產業(yè)、基建等,只要是行政負責人,都有經濟責任,都是審計對象之一。概括起來講,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每個部門行政正職、有經濟決策權的行政副職、平常業(yè)務以經濟往來為主的部門行政領導。

二、高校行政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程序

對內部審計而言,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程序在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的前半部分、審計終結階段一般不存在分歧。分歧較大的是形成審計報告初稿后是先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還是先提交本單位主管領導。審計法第五章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后,應當向審計機關提交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征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被審單位應當自接到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交審計組或審計機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單位根據離任審計過程中發(fā)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為先報主管領導,再交有關部門和被審計人。按這樣的程序執(zhí)行,可能有利于單位行政領導,但給審計帶來了較大風險。至于審計過程,特別是經濟業(yè)務往來較多的現代審計,不可能把每個事項都準確審計到。審計不到的地方,并不能說明被審計部門就不存在一點問題。被審計部門也應該逐步認識到,審計報告“初稿”或者“征求意見稿”,只是審計組對所能審計范圍內的結果性報告。也可能有這樣的情況:被審計部門存在的有些問題在本次審計中沒有被發(fā)現,也可能在審計“初稿”中提出的問題因被審計者提供的資料不全,經征求意見后,確認為合理的,可不在報告中反映。對前一種結果,被審計者不能因此對委托審計的部門或單位主管領導橫加指責。對后一種結果,如果先不征求被審計者意見,就給審計帶來了潛在的風險,這種風險最終將可能給單位行政領導帶來法律責任。審計過程本身就存在風險,風險是不可能避免,但為了減少風險,內部審計在提交審計報告“初稿”前,應按審計法對國家審計機關審計程序的要求,先征求

被審計部門意見,再提交給委托部門或單位主管領導。

三、行政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范圍

行政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否需要審計意見和建議,這是實際審計中較難處理的問題。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不同于一般財務收支審計報告。離任審計的前提一般是受托審計,審計部門只對干部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作客觀、公正的審查,出具結果性審計報告。但往往有些委托部門或單位主管領導要求審計部門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對于部門行政領導的評價,不是審計部門的職權范圍,審計部門也不好作出評價性結論。所以,筆者認為行政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一般不提出具體審計意見和建議。對于單位內部企業(yè)化管理部門負責人進行離任審計,即使要評價其在經濟管理中的業(yè)績,也應當采用審查法,將審計結果與主管部門的標準和要求相比、與其在任期間經濟目標相比、與同行業(yè)公認的原則相比。通過相比較,評價其在任期間資產保值增值情況、任期目標完成程度、在同行業(yè)所處位置,最終達到審計報告能給委托部門和單位主管領導提供聘用被審計者一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依據性報告。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對內部審計部門來講,遇到的實際問題還可能很多,單位主管領導對內部審計的要求也可能不一致。內部審計要擺好自己的位置,減少審計風險,樹立審計獨立監(jiān)督、客觀公正的良好形象。

四、高校領導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的具體操作

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中,如何客觀、準確、具體地對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事項進行評價,一直是困擾審計人員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在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有效以及內控制度的健全、有效等評價方面,缺乏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評價體系,沒有量化界定,審計人員難以操作。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

(一)上級審計機關應加緊制定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具體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便于審計人員實際操作,以利提高審計質量

(二)審計人員在審計時要掌握好以下七個原則

第9篇:離任審計風險范文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對策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是對所屬單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負責的財政、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審計,有著自身顯著的特點:首先,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既是對“事”的監(jiān)督,又是對“人”的監(jiān)督;其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涉及期限長,審計范圍廣,所依據的審計標準多且變化大;第三,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群眾性較強;第四,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結論將為干部的使用和任免提供直接依據。

為了科學界定責任,促進廉政建設,本文試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進一步完善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建議。

一、內部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環(huán)境,不利于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由于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是黨政領導及企業(yè)領導,他們手中握有不同程度的權力,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方方面面的說情壓力,個別審計人員顧慮重重,不想碰硬,不敢碰硬;另一方面,個別被審計單位領導認為,審計是組織對領導干部的不信任,存在消極情緒,甚至有個別領導怕暴露問題不愿接受審計,不配合審計,缺乏自覺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審計工作的開展。

(二)內部審計評價體系不規(guī)范,影響了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效果。通過對領導干部所在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審計,查清內部財政財務收支目標完成情況,但如何界定原任責任和現任責任、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 、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等沒有明確的標準,影響了審計的效果。

(三)“審用脫節(jié)”的問題比較突出,審計成果的運用比較滯后。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往往是“先離任,后審計”,在開展審計工作時很被動,一是對查出的問題不好處理,二是查出的問題大多數拖而不決,對審計部門查出的問題采取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常致使審計走了過場。

(四)審計手段的局限性,導致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難以進一步深入開展。審計主要是通過會計資料及相關資料來發(fā)現和查證問題,有些違法違紀問題不一定就在會計資料中明顯反映,或者是用審計手段難以深入查證,一些問題還不能從經濟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角度查深查透,必須由有關部門運用特殊手段進行審計,勢必造成審計質量不高。

(五)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不夠高,影響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經濟責任審計涉及的內容很廣,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既要懂得行政財務,又要懂得企業(yè)財務、投資基建的財務,不僅要具備查賬技能,還應具備宏觀經濟管理知識、政策法規(guī)及審計、會計專業(yè)知識、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不夠全面,就會嚴重制約和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

二、解決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確定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重點,明確審計步驟,嚴格控制審計的質量。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應采用定期審計與離任審計相結合的形式。應在被審計單位內部不間斷地進行,以便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離任審計是內部審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重點是對被審計人離任時所在單位的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同時對被審計人內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為作好離任審計,必須開展定期審計。

1、堅持查帳與調查相結合,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前,要開展審計前的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被審計對象的有關情況,進行審計時,一方面通過查帳收集審計證據,另一方面通過座談和咨詢等形式分別聽取單位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代表和群眾代表的意見和情況反映,并作好記錄,這樣有助于了解單位的真實家底和被審計對象執(zhí)行財經紀律和廉政情況。

2、在審計內容上要緊緊圍繞委托書的要求以及群眾意見大、反映強烈的問題,重點抓住被審責任人應負的主管責任和直接責任展開審計,對重大問題及重要情況進行重點審計,要在審前調查的基礎上,周密部署,統(tǒng)籌安排,集中力量打殲滅戰(zhàn),準確地抓住重點并查深查透,保證審計質量。

3、以測試內控制度為基礎,以審核內部經濟責任目標為主線,以核實資產、負債、損益為重點,結合查究違規(guī)違紀行為,相關審計內容交織穿插,相互印證,把握要點,突出重點,形成對責任人內部經濟責任的全方位審計監(jiān)督。

(二)建立完善的考評體系。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應注重對被審計單位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整體性評價,從中鑒定被審計人的經濟業(yè)績、落實其經濟責任。因此,首先要對被審計單位的主要業(yè)務信息進行確認,從財務報表人手,運用比較、比率分析、趨勢分析、因素分析等手段,尋找突破口,在對財務報表審核的基礎上,結合調查分析、內控測試等手段,審查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其內控管理狀況、經濟效益以及重大決策活動的實施效果進行考核評價。

評價內容可歸結為以下六個方面:(1)預算執(zhí)行情況;(2)內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實際運行效果;(3)風險控制和風險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健全情況(4)財會管理系統(tǒng)的嚴密性、獨立性,資產、負債損益核算的合規(guī)性、效益性;(5)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

(三)將經濟責任審計與經濟效益、環(huán)境審計等聯(lián)系起來。

進行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時,要和經濟效益審計、環(huán)境審計、生態(tài)審計等相結合,這樣才能全面、正確、客觀和公正地考察領導干部的行政能力和綜合政績,把政績觀與科學發(fā)展觀正確結合起來,才可以反映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管理業(yè)績和承擔的責任。

(四)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要從實際出發(fā),客觀分析,要堅持全面的、歷史的觀點,審計評價要擺正審計工作在干部考核管理中的位置,做到“參謀而不決策,盡職而不越位”。

1、審什么就評什么,要有針對性。審計證據不足或不太清楚的事項不做評價,超出審計范圍的事項不予評價。評價的措辭要恰當,有分寸。

2、對所發(fā)生的問題,要分析問題產生的主、客觀原因,該由誰負責任,使有問題的人跑不了,沒問題的人冤不著。

(五)審計結果的應用是經濟責任審計的落腳點,充分運用審計結果,可以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的威懾和懲戒作用,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為選拔人才提供依據。

一是對被審計的領導力爭做到“未進行審計的暫不離任、未落實審計決定的暫不離任、未清理債權債務的暫不離任”,將審計結果存入干部管理檔案,為推進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提供決策信息,使審計工作真正成為領導決策和民眾的眼睛。

二是利用審計結果將干部監(jiān)督關口前移,認真分析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傾向性問題,不斷完善制度,從源頭上防止干部在經濟活動中發(fā)生違紀違法行為,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規(guī)范經濟秩序,促進反腐倡廉,提高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自覺性,使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真正成為純潔黨政領導干部隊伍,懲治腐敗,促進廉政建設的有力措施。

(六)堅持經濟責任審計創(chuàng)新,建立一整套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結合、事前審計與事后審計相結合、財務報表審計與管理業(yè)績審計相結合、國家審計與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相結合的現代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以充分發(fā)揮現代審計的監(jiān)督、評價和鑒證的功能。

1、創(chuàng)新人才觀念。審計機關應立足長遠,改革現有的教育培訓模式,采取年度培訓和年度業(yè)績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建立以資格認證為中心的人才選拔機制,建立健全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培養(yǎng)與選拔機制,從源頭抓起,提高審計人員進入門檻,以人為本,把好入門關。

2、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審計領域的擴大,更需要一支懂電算化、法律、管理、工程技術等專職復合型審計隊伍。針對不同職級、崗位、專業(yè)和知識結構人員,進行財務、審計、基建、工程、管理、法律等后續(xù)教育,使審計隊伍的知識結構層次呈現一種多學科、多領域的狀態(tài),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全面提升審計人員業(yè)務素質。

3、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積極探索信息化環(huán)境下新的審計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逐步實現審計與人事、組織、紀檢、監(jiān)察部門計算機聯(lián)網,與會計核算中心、政府采購中心、財政部門聯(lián)網,建立審計對象情況資料數據庫。這樣,既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又可以為全面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全程實施審計監(jiān)督提供便利,也可據此確定審計的側重點,節(jié)約現場審計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4、在全面提升審計質量的同時,積極探索通過對權力運行過程的監(jiān)督,逐步實現由單一的、傳統(tǒng)的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向經濟責任審計、管理績效審計、財經法紀審計等多種相互結合的審計方式轉變,促進依法行政,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

(七)審計風險隨時存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采取措施去發(fā)現風險,預防風險,降低風險。經濟責任審計難度大,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 和業(yè)務素質,只要有了過硬的思想作風和業(yè)務技能,掌握審計方法,審計質量才會有保障,審計風險也才能得以控制。

參考文獻

[1]王國華.淺析交通系統(tǒng)內部審計的現狀與對策.

[2]中國站長前線.對經濟責任審計的初步探索.

[3]潘應祥.淺談經濟責任審計風險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