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科技核心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核心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核心論文

第1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 W557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

H295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T022 中國塑料

G211 中國糖尿病雜志

T068 中國陶瓷

G521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G561 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

G444 中國體外循環(huán)雜志

G101 中國天然藥物

U501 中國調味品

X004 中國鐵道科學

G437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R083 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H350 中國土地科學

H233 中國土壤與肥料

G116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G373 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G959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G517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G988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S725 中國衛(wèi)生經濟

G253 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

G716 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

G752 中國衛(wèi)生質量管理

K035 中國鎢業(yè)

M022 中國稀土學報

F025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G841 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

G623 中國現(xiàn)代神經疾病雜志

G885 中國現(xiàn)代手術學雜志

G237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G849 中國現(xiàn)代應用藥學

G284 中國消毒學雜志

G765 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

G845 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

G298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

G117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G718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G380 中國心血管雜志

G203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G082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

G250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G747 中國新藥雜志

G727 中國性科學

G232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G118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G908 中國學校衛(wèi)生

G675 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

G633 中國血液凈化

G119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G756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G645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G396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

H208 中國煙草科學

U647 中國煙草學報

E303 中國巖溶

G619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G318 中國藥房

G120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G121 中國藥理學通報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 2013

2013年新入選 CODE 期刊名稱

G122 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G878 中國藥師

G220 中國藥物化學雜志

G227 中國藥物警戒

G248 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

G713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

G621 中國藥物與臨床

G009 中國藥學雜志

G755 中國藥業(yè)

M628 中國冶金

G809 中國醫(yī)刊

G123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

G124 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

G679 中國醫(yī)療設備

G306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G313 中國醫(yī)師雜志

G236 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

G125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

G911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 G471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G622 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

G127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G193 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S591 中國醫(yī)學裝備

G519 中國醫(yī)藥

G644 中國醫(yī)藥導報

G924 中國醫(yī)藥導刊

T019 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

G531 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

Q918 中國醫(yī)院

G454 中國醫(yī)院管理

G243 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G314 中國疫苗和免疫

G130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G706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

H205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U032 中國油脂

M028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H099 中國預防獸醫(yī)學報

G753 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

V039 中國園林

G131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X012 中國造船

U012 中國造紙

U033 中國造紙學報

H204 中國沼氣

G600 中國針灸

H067 中國真菌學雜志

G945 中國職業(yè)醫(yī)學

G347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G843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

G757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G846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

G758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

G528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

G182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G132 中國中藥雜志

G240 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第2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CODE 期刊名稱

F034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C096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B030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I051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C105 ACTA MECHANICA SINICA

M100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I062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I282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I072 CELL RESEARCH

I139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710 CHINA COMMUNICATIONS

E158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B023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D03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 I154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I207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122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G011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I037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T10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07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E012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D017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I200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I201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G126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I071 CHINESE OPTICS LETTERS

C106 CHINESE PHYSICS B

C058 CHINESE PHYSICS C

C059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B022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B010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

C095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E626 CT理論與應用研究

F017 CURRENT ZOOLOGY

F005 ENTOMOTAXONOMIA

I012 INSECT SCIENCE

N764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I227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168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HINA

S051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126 JOURNAL OF ELECTRONICS

I105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Z02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018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F013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I063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W015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IES B

G442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F029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I142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I229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M015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B005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WITH APPLICATIONS

F02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I120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M035 JOURNAL OF RARE EARTHS

R062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I090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

*:2014年新入選期刊 1/34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2014年9月26日

CODE 期刊名稱

I041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I159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I184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019 MOLECULAR PLANT

I232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G278 NEUROSCIENCE BULLETIN

I202 PARTICUOLOGY

H046 PEDOSPHERE

* I050 RARE METALS

C072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I065 RICE SCIENCE

G616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M104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G095 VIROLOGICA SINICA

G549 癌變·畸變·突變

G481 癌癥進展

A003 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31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3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G012 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

G786 安徽醫(yī)學

Q906 安徽醫(yī)藥

G013 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

Z549 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

H340 桉樹科技

F044 氨基酸和生物資源

R024 半導體光電

R063 半導體技術

G741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U521 包裝與食品機械

U645 保鮮與加工

E045 暴雨災害

N017 爆破

N012 爆破器材

N006 爆炸與沖擊

A652 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002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A005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030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Y0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T020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X014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30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G500 北京口腔醫(yī)學

N001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H025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H263 北京農學院學報

G004 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

A010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L530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

G016 北京醫(yī)學

R018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G620 北京中醫(yī)藥

G017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A570 編輯學報

N101 變壓器

G410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T098 表面技術

CODE 期刊名稱

E135 冰川凍土

N008 兵工學報

R730 兵工自動化

N085 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

G018 病毒學報

C060 波譜學雜志

V040 玻璃鋼/復合材料

A808 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M005 材料保護

M103 材料導報

Y007 材料工程

M010 材料開發(fā)與應用

M008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

M006 材料科學與工藝

N026 材料熱處理學報

M009 材料研究學報

M704 材料與冶金學報

K512 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

H009 蠶業(yè)科學

H525 草地學報

H234 草業(yè)科學

H527 草業(yè)學報

H538 草原與草坪

E543 測繪工程

E600 測繪科學

E615 測繪科學技術學報

E510 測繪通報

E152 測繪學報

L017 測井技術

Y022 測控技術

R711 測試技術學報

H001 茶葉科學

X036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N056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992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W010 長江科學院院報

Z029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J066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264 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

N024 車用發(fā)動機

E113 沉積學報

E102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670 成都醫(yī)學院學報

G019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V050 城市規(guī)劃

V028 城市規(guī)劃學刊

X043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X046 城市交通

J021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X029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N757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A512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G186 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

G225 重慶醫(yī)學

R559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G432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N060 傳感技術學報

R532 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

G458 傳染病信息

X010 船舶工程

CODE 期刊名稱

X633 船舶力學

X635 船海工程

G322 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

G552 磁共振成像

D013 催化學報

E144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E146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R051 大電機技術

H038 大豆科學

U512 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

X024 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H005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X001 大連交通大學學報

J024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G020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E109 大氣科學

E091 大氣科學學報

L512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

L004 大慶石油學院學報

S086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

H040 淡水漁業(yè)

N004 彈道學報

T500 彈性體

T941 當代化工

Y503 導彈與航天運載技術

Y585 導航與控制

N019 低溫工程

C055 低溫物理學報

第4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課外論文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食品生物技術課程的課外論文成績考核步驟如圖1所示。其中,學生進行資料查閱、社會調研、理論調研、論文撰寫需要1~2個月的時間,由教師及全體學生聽取學生個人或課題小組的答辯(對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單獨答辯的要求),論文成績各項指標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綜合評分[2]。論文成績考核包括論文名稱與作業(yè)相符程度;論文格式;參考文獻數(shù)量;講述熟練程度,表達準確,重點突出;內容豐富,信息量大;運用先進手段,講解氣氛活躍;回答教師及學生問題流利準確。成績分別占10%、10%、10%、20%、20%、10%、20%。學生完成論文后,制作答辯幻燈片,全班公開答辯,同時提交論文。實際上,這種形式從考試的綜合性、全面性、客觀性來說,對學生的要求遠遠高于一般的卷面考試。既是水平的檢閱,又是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很好的交流,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提高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

口試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在專業(yè)課《食品生物技術》教學中引入口試方式,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及口頭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在考核內容上,要選擇能夠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的具體知識和能力的內容,突出學生能力的訓練和考核,而不是局限在要求死記硬背的內容上??己藘热莶粌H包括教科書的主要內容,而且包括教師補充的前沿信息,更要有指定的教學生閱讀的專業(yè)文獻內容。教師對上述內容分類做成口試題簽,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藝章節(jié)進行抽簽,也可以自述一些食品加工工藝的前沿信息。根據(jù)回答問題的熟練程度及信息的先進性進行打分。讓學生自己選擇考試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熱情,把某種心理壓力轉變?yōu)樘角髮W習的興趣和動力,使考試過程成為學生發(fā)展智力、探求知識的智育過程??谠嚦煽兛己税?口試選題的新穎性;對教材內容的熟練性;閱讀的參考文獻數(shù)量;講述熟練程度,表達準確,重點突出;專業(yè)前沿信息量大,分別占總成績的15%、20%、15%、30%、20%。口試是公認的最能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一種考試方法,將教材、筆記等書面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口試考試方法特有的功能??谠嚺c其他考試方式相結合的考試方式是值得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期末考試成績考核評分方法及標準

期末考試題型應該多元化,具體指每套試卷至少要設計填空、名詞解釋、單選或多選、判斷、簡答、比較分析、綜合應用等多種形式的題型,合理確定主觀性和客觀性試題的比重,注重試題的認知層次和難易程度的協(xié)調搭配。命題思路為:①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力求比較全面和真實地模擬現(xiàn)實;②試題的構造以引導學生注重對事物整體的結構、功能和作用的認識,以及對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的分析理解;③所涉及的有關知識以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的特征呈現(xiàn)出來。評分標準為:試卷的客觀題有標準答案,主觀題沒有固定標準答案,但是要給出給分點,按照給分點綜合評定成績。

考試效果

1考試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改革考試方式的核心問題是要有科學而合理的評價方法與評價標準,考試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能力及素質,教師必須有能力設計出這樣的題目,同時還要有能力評價這類題目的優(yōu)劣,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教師必須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實踐??荚噷處熋}水平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題目形式應具有靈活性與綜合性,內容應有明顯的創(chuàng)新,獨具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對本學科有相當?shù)睦碚摴Φ?,豐厚的知識儲備。

第5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整合

信息技術是教學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層次、科學化、藝術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又是科學與藝術的統(tǒng)一,是實現(xiàn)教學科學的藝術化和教學藝術的科學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必然性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基于這一目標,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fā)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發(fā)展相脫節(jié)。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要求。但傳統(tǒng)的教法: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學習少了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學得被動,對語文學習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F(xiàn)在新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是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老師主要是“導”,以體現(xiàn)高中語文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培養(yǎng)高中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實現(xiàn)素質教育,而語文課程的革新與現(xiàn)代化,必須要求相應的教學工具、教學途徑也現(xiàn)代化、科學化,信息技術作為最廣泛最先進的科技,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必選無疑的。

因為在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下,學生能更好地學語文,用語文,使語文教學與日常生活更貼近,更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如語文口語訓練,高中語文課本的每一單元都設有口語練習。就拿演講訓練來說吧,聽名人的演講,用傳統(tǒng)的工具,學生只能聽到演講者的聲音,是種遠聽而不可近視的感覺,不能引發(fā)學生較濃厚的興趣。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就不同了,學生除了聽到演講者的聲音外,還能看到演講者的動作、神態(tài)和表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受到感染,從而激發(fā)內心對演講的興趣和欲望,達到主動訓練的目的。所以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學的整合是勢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的內容和意義。

信息技術和高中語文的整合,可以從兩方面探討:

1、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和學科相融,就如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作為傳授知識的工具。

信息技術在教學上用得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運用,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tǒng)功能。教學中與語文整合,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打破傳統(tǒng)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對什么是極光,極光的形、色如何,只看文字,顯得有點枯燥無味,印象也不能深刻。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和網(wǎng)絡播放極光的影像,讓學生直接觀看極光的形、色及極光發(fā)生的過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探討極光發(fā)生的原理,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課文。而網(wǎng)絡的運用,可拓寬思維空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社會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信息素養(yǎng)作為一種高級的認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起,構成了學生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和學會如何學習的基礎。信息素養(yǎng)不僅是一定階段的目標,而且是每個社會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是信息時代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生存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信息獲取、分析的能力

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fā)現(xiàn)信息,并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及鑒別,對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2、培養(yǎng)學生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

計算機給閱讀帶來最大變革是高效率檢索式閱讀方式的出現(xiàn),網(wǎng)上連通就能實現(xiàn)文本節(jié)點的跳躍,向多重時空輻射和伸展,學生駕馭了超文本的寫作,也就完成了“換筆”‘(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形成網(wǎng)上獲取知識、加工、反饋、整合的能力,具備了現(xiàn)代人應有的素質之一。

3、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意識和使用網(wǎng)絡語言交流的能力

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平臺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開闊視野,并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lián)系、協(xié)作。

(1)活用“電腦”語言

在以多媒體為手段形成的電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號、聲音及三維動畫,都成了構成電子文本的“表情語言”、“有聲語言”。尤其在電子郵件和“聊大室”中,人們適時采用創(chuàng)造出的“臉譜”語言,表情達意,眉目傳情。這種“臉譜”簡潔、含蓄、形象、幽默,給電子文本增添了無限情趣,并與文字語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網(wǎng)上交際任務。

(2)形成個性的語言風格

第6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徹底改變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權威地位,建立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將教與學融為一體,營造和諧、高效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xiàn)教與學過程的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教師從傳統(tǒng)的研究教學內容轉移到研究學生及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上來,著重課前問題的創(chuàng)設和課中靈活的操控,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讓學生在協(xié)作、探究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個別學生的“輔導者”、課堂交流和實驗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實踐和協(xié)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通過相互協(xié)作、探究來獲取知識,培養(yǎng)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時時、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組織好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提高學習的效果;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融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學生以往的經驗和知識為支撐,幫助學生“內化”,促進舊知識遷移,新知識形成。信息技術是作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情感激勵工具,而不僅僅是教師的演示工具??茖W的運用信息技術,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出發(fā),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給定目標之間設置障礙,創(chuàng)設各種有效的情景化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知識能力,自由選擇適合自己認知風格的學習資源,通過“身臨其境”來獲取真實體驗,誘發(fā)內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意愿,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意識,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這樣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符合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學生可以在一種積極有效、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像扮演游戲角色一樣置身其中,學生不僅學會、會學,而且學生好學、樂學,從而達到一種輕松愉快高質高效的學習效果。學生還可以在網(wǎng)上與老師、同學和朋友直接對話和交流,在論壇中發(fā)表存在的問題、追尋解決方案、答疑解惑,通過微信、微博、QQ、電子郵件等通訊工具向一些專家學者請教,交流面變大,知識面變廣,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構想和綜合應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

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評價方式的融合,拓寬評價渠道,達成學習目標

評價和反饋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中不可或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中,評價方式往往是由教師組織的對學生的評價即師評,比如批改作業(yè)、階段性測試等,學生自評和互評很少。而自評、互評這兩種評價對學生體驗學習成就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運用專用評測軟件、評測管理系統(tǒng)平臺等工具,可以及時準確地對學生階段性的學習結果進行判斷,重要的是可以如實地記錄下教與學的軌跡。教師可以全面跟蹤、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等信息,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出現(xiàn)的一些偏離學習目標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案等,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所記錄的個人學習成長過程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根據(jù)評價及時調整學習方向和學習重點,以便更好地達到預期學習目標。

第7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整合;課程整合;信息素養(yǎng)

Abstract:Withthequalityofeducationandeducational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inChinahasbecomethebasisofthecurrentreformoftheimportantissues,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andcurriculumintegrationintotheappropriatepeopletotalkaboutahottopic,thisarticlefromprimaryandsecondaryeduca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disciplinesCurriculumhasbeentalkingabouttheperspectiveoftheirown.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ologyeducation;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grationofdisciplines;curriculumintegration;InformationLiteracy

前言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信息技術進入教育領域,對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中國基礎教育面臨著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教育與課程整合則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

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保ㄖ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信息技術課程在西方國家新的基礎教育中已經改稱為信息和交流技術(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簡稱ICT或TIC(Technology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這表示學生不僅要掌握社會生活必備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且還要能夠靈活地使用這一技術進行交流,也就是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InformationLiteracy)。關于信息素養(yǎng)的定義和評價標準有多種說法,但我認為所謂信息素養(yǎng)概括成一句話也就是個體能夠獲取、分析、加工并能夠有效地、創(chuàng)新地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綜合能力。因而信息社會的教學,“已不再只是教學生學習的問題了,而且還要教學生尋找信息,使這些信息相互聯(lián)系起來,并且以批判精神對待這些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并根據(jù)“課程整合”的理念,將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

二.課程整合的概念與外延

2000年10月,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提出要“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從而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

這里所提出“課程整合”我認為應該包括“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課程整合”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兩個方面。前者是指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是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其它課程的內容,既要完成各自的教學目標又要實現(xiàn)課程“整合”的教育目標的活動。后者則是以教師為主體將信息技術(即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總稱)作為制作課件、獲取資源、交流信息的工具來實現(xiàn)本學科的課程教學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一)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則是指把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教育綜合起來考慮,使兩者的教學相互協(xié)調、滲透,是把信息技術教育做為工具和手段,把其它學科教育作為載體,既鞏固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又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標的活動。

(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等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簡單混合,也不是用信息技術來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而是從實際出發(fā),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guī)律,啟發(fā)思維;是“要把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這就要求教師在熟練掌握技術手段的前提下,深刻了解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所在,了解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清楚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將信息技術與本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增強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它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把新技術融合到教育教學中去,作為新型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進基于信息技術的全面教學改革,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人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看作是各類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1.教學內容的整合

通過學科教學內容的數(shù)字化和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使各學科的教學內容變成信息在師生之間交流,信息技術變成學習學科知識的工具,從而使信息技術教育內容與學科教學內容融合,實現(xiàn)教材的電子化。

2.教學模式的整合

使長期以來的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生強迫性“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變?yōu)橐詫W生自主式“學”,教師針對性“導”為主的教學模式,使教學信息由單向性向實時交流的雙向性轉變,進一步促進師生交往與共同探索,從而實現(xiàn)學習的自主化。

3.教育技術的整合

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的支持,使教師從一支粉筆,三尺講臺的“教書匠”,變成駕馭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教學設計師。學生可以通過“人機對話”,進行自主學習、復習、模擬實驗、自我測試,從而實現(xiàn)教學過程智能化。

4.教學資源的整合

學科教學資源庫、多媒體計算機系統(tǒng)、互聯(lián)網(wǎng)共同構成了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方便地搜索到學科教學所需的內容,并根據(jù)需要自主設計、組織加工所獲得的教學資源,制作出充分體現(xiàn)教師個性的課件,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渲染學習氣氛,活潑生動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資源的泛在化和知識的體系化。

5.學生學習活動的整合

學生學習活動不僅要圍繞教師的“導”展開聽、說、讀、寫、想等常規(guī)活動,而且還要應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開展研究性的學習,通過人機互動、師生互動、協(xié)作學習的活動,在師生交流與共同探索之中求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出人力資源的網(wǎng)際化。

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在以上五個層面的整合,實現(xiàn)教學的多媒體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社會化、情景化、工具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駕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也正是實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終目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把信息技術作為工作、學習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的需要,是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要途徑,是為當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所以我想我們要不斷的在教學中探索和實踐,總結經驗和教訓,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教育實際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整合的新路子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號

2.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中國教育報.2000-11-07

第8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多媒體教課件的分類及其制作的過程、方法與技巧,并提出了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件,分類,制作,

多媒體技術則是將計算機技術與通信傳播技術融為一體,綜合處理、傳送和貯存多媒體信息的數(shù)字技術,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件中,使課件內容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1多媒體課件的分類

多媒體課件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固定結構類型、生成型結構、智能性結構三類,根據(jù)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多媒體網(wǎng)絡課件可分為:

(1)課堂演示型。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學內容的內在規(guī)律,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具體的動畫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

(2)學生自主學習型。在多媒體CAI網(wǎng)絡教室環(huán)境下,學生利用學生工作站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如目前流行網(wǎng)絡課件多數(shù)就是這種類型。

(3)專業(yè)技能訓練型。主要通過問題的形式來訓練、強化學生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4課外學生檢索閱讀型。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進行資料的檢索或瀏覽,以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如各種電子工具書、電子字典及各類圖形、動畫庫等。

(5)教學游戲型。寓教于樂,通過游戲的形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和能力,并引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6)模擬型。用計算機來模擬真實的自然現(xiàn)象或社會現(xiàn)象。

2多媒體課件的跳轉關系

課件常見的內容組織結構方式有:線形結構:學生順序地接受信息;樹狀結構:學生沿著一個樹狀分支展開學習活動,該樹狀結構由教學內容的自然邏輯形成;網(wǎng)狀結構:也就是超文本結構,學生在內容單元間自由航行,沒有設置路徑的結束;復合結構:學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自由地航行,但同時受主流信息的線形引導和分層邏輯組織的影響。

線形結構組織信息的課件就像傳統(tǒng)的教科書,是按單一的順序編排的,閱讀時順序性強,靈活性差。多媒體采用非線形的網(wǎng)狀組織結構,可以通過導航系統(tǒng)任意地跳轉到某個單元內,也可以進行聯(lián)想檢索,更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目前的課件多是以這種網(wǎng)狀組織結構來組織信息的。

3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求

多媒體課件總體要求內容簡潔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具體表現(xiàn)在:(1)布局要簡潔明快、突出主題;(2)顏色的搭配要合理;(3)對象的逼真程度、科學性要高;(4)配音的選擇要恰到好處;(5)根據(jù)課章內容需要適度運用動畫;(6)內容的呈現(xiàn)適度直觀根據(jù)學生的思維和教學內容的特點,留給學生一定的思維余地。

4多媒體課件開發(fā)的制作流程

多媒體課件是多媒體軟件的一個特例,多媒體軟件開發(fā)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體專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種以分析、設計(指導設計與交互設計)、測試與評價四個層次的開發(fā)模型,可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1)總體方案設計

一個教學課件的開發(fā)決策制定之前,要對需求、課件所實現(xiàn)的目標及制作課件的物資條件有一個系統(tǒng)的分析,以解決是否開發(fā),開發(fā)的條件是否具備,開發(fā)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廣。分析之后,就要做出總體方案的設計??傮w方案的設計是確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應的計算機技術實現(xiàn)的問題。因此,總體方案的設計在整個課件的設計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課件的總體方案的設計中,應盡量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有機地集成,來形象、生動地反映教學內容和策略,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件的設計

多數(shù)的課件仍按照傳統(tǒng)教學的節(jié),將課件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又分成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解決問題學習。各知識點采用的媒體素材形式,頁面的設計等也屬于課件的設計范疇。課件設計的結果為課件腳本,在后面還要具體地討論。

(3)課件的制作

在腳本設計好后,就可以制作課件了,其步驟如下:

①素材的選擇與設計;②選擇開發(fā)工具;③制作多媒體課件;④多媒體課件的網(wǎng)上;

④測試評價。

課件測試、評價和修改是課件開發(fā)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該項工作實際存在與課件開發(fā)的環(huán)境分析、教學實際、腳本設計和軟件編寫的每一個階段。課件評價基本從信息呈現(xiàn)、人機交互、教學過程控制(4)、文檔提供等方面提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

(5)出版發(fā)行

課件的推廣與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開發(fā)出的軟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圍小,無疑是對人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現(xiàn)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s],2000.5

【2】蔡自興,徐光,人工智能及其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第9篇:科技核心論文范文

問題一:多多益善,走入“泛濫成災”的誤區(qū)

多媒體技術廣泛而深入地走進小語課堂,對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等產生了巨大影響,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蔚然成風,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課堂:有的老師根本不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fā),不管學科特點,不論什么類型什么內容的課,整個教學過程成了幻燈片的播放與講解;有的學校大部分課程都排在多媒體教室,學生一天下來少者要聽三四節(jié)課的多媒體教學,學生每節(jié)課都始終盯著屏幕,仰著脖子當觀眾,語文課幾乎成了錄像放映課,老師成了放映員,也成了鼠標的仆人,教學效果只能適得其反。

【策略】把握學科特點,提高學習效率

北京師范大學王鵬遠教授指出:“不是所有的課都需要用多媒體、網(wǎng)絡……關鍵是看技術用得是否恰到好處?!闭Z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重要的學科特點。語文的教學任務就是要落實好聽、說、讀、寫等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整合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語文教學,不能因為在語文科教學中應用了信息技術而抹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固守多多必定益善的錯誤思想,盲目地,不切實際地,加大課件的使用率,加長課件的使用時間,而遠離“語”和“文”兩字,忽略了學科特點。

以下是兩節(jié)關于《荷花》一文的教學。

案例一:執(zhí)教老師在教學時通過課件描繪出一幅幅未開、待開、盛開的荷花動靜結合的美麗畫面,并配極優(yōu)美的樂曲,同時又展現(xiàn)重點段的內容,學生看畫面聽音樂大聲朗讀文本,學生入情入境體驗,情緒受到感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二:執(zhí)教老師教學此文前,花了很多工夫,廣泛收集資料并做成了專題學習網(wǎng)頁。學生在網(wǎng)上一會兒欣賞荷葉的風光,一會兒查詢荷花茶的生產工藝,一會兒聽《荷塘月色》……氣氛可真熱鬧。交流時,學生把荷花的生長過程講了半天,唯獨沒有涉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缺失對語言文字的推敲,感悟不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案例一的整合過程中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找準整合點。而案例二有意無意間美文賞析課變成了荷花知識課,導致學生丟掉課本,拋棄語言,專心看精美的課件和課文的補充資料,顯然這是違反語文學科的特點,也違背以認識教材為基礎的語文學習規(guī)律。

問題二:追求美感,走入“華而不實”的誤區(qū)

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老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加入大量的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資料,把課件裝點得美不勝收。教師每次點擊鼠標都會發(fā)出聲音,產生動畫,導致學生上課時,一味看課件中的圖案和動畫效果,而無暇關心教師的講解和知識點,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感受。更有甚者,其課件中的動畫和聲音跟本課教學內容沒有絲毫的關系,學生如霧里看花,聽者也心煩意亂,這樣大大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別提對知識點的理解能起到作用。

【策略】明確整合目的,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目的是利用多媒體這一輔助手段,更好地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益。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合使用信息技術。在小語課堂中,課件的設計和運用要充分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凸顯輔助手段,服務于課堂教學的目的,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材料,強化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語文能力。

如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整堂課只是在課始時通過課件展示了詩人宋小明的詩歌《你是這樣的人》配上的照片,別無其他。通過老師飽含感情的誦讀,有效渲染課文的情感基調,使學生對有了大體的了解,為學習整篇課文架起了一座橋梁。又在課末,再次借助課始的整合方法,反復誦讀,漸漸地,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公仆形象永遠樹立在學生心中。如此整合,目的明確,方法可謂極其簡單,卻收到極其好的教學效果。

問題三:主次顛倒,走入“喧賓奪主”的誤區(qū)

信息技術集聲、光、形、色等多種傳播媒介于一體,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靈活多樣人機交互的信息環(huán)境。于是很多語文教師便以多媒體為中心,為課件而教學,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小。由此出現(xiàn)了教學目標偏移,課堂成了技術和資源的展示,學生成為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旁觀者,學習的主體地位部分性缺失,興趣也逐漸減弱。難怪很多老師在聽了這樣的語文課之后都會感嘆:我們的語文課已越來越不像語文課,越來越沒有語文味了。

【策略】重視學習主體,提高學生素養(yǎng)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學必須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他說:“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毙畔⒓夹g無論多么優(yōu)越,都應是為了服務于教學,即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信息技術只能是起了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設計主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