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小學生一年級日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一年級日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生一年級日記

第1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一、讓學生感受到做值日的光榮

一年級品生教材中的“今天我值日”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真正的主人翁責任意識,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職責,協(xié)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級的日常工作,并能嚴格要求自己。另外,學生在參加集體勞動時,能夠學習分工與合作。作為班主任,特別是一年級班主任,為什么不好好利用這一資源呢?我們應該相信一年級學生都能自己值日,學校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我接手一年級的頭幾天,不是急于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去玩耍。而是領著他們在校園內(nèi)感受校園的干凈整潔。讓孩子細心去看那些早上、中午、放學之后別的班級學生是怎么做值日的。讓他們感受到認真做值日不僅可以使教室干凈、整潔,同學們心情舒暢,還是愛集體、愛勞動的表現(xiàn),是非常光榮的。讓孩子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是集體中的一員,是集體的小主人,就應該認真為集體做值日。值日生用自己的勞動為大家服務,使同學們能在整潔的教室里學習,自己早來、課間少玩會兒,是光榮的,應值得高興。而對于那些平時沒有做過值日的孩子,時常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不斷提醒。但在提醒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激勵為主,逐步培養(yǎng)孩子做值日的興趣。此外,還可以在班級開展“當好值日生”主題班會,樹立正確的“愛勞動、關心集體”的榜樣,并能在教師的鼓勵下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使每位學生都努力爭當值日生,做一個愛勞動、關心集體的好學生。從感受到做值日的光榮進而上升為能夠向好學生的標準靠近。

二、爭取家長及時的支持與配合

說到家校配合工作,一年級學生不會值日,家長也有責任去教他。對于“家長幫孩子掃地”現(xiàn)象,那種包辦代替不可取。如果家長“熱心幫忙”,反倒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懶惰的不良習慣。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在班級內(nèi)做好值日工作,而不是把值日工作推給家長或是教師,因此,值日工作也需要家長的配合。首先,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看父母是怎樣做家務的,然后試著自己去做家務。由家長指導學生做家務勞動,如洗碗筷要干凈,溫水滴上洗潔精,筷子筷頭多搓洗……目的是讓他們體會到創(chuàng)造一個清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是不容易的,要保持這種環(huán)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就必須講衛(wèi)生,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在一年級小學生學校生活的前兩周,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校的一舉一動,重要的是哪些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哪些沒有這些好習慣。根據(jù)好動與安靜、個子高與個子矮、是本地還是外地通勤的學生進行搭配安排值日輪流表,并發(fā)給學生家長。這樣,家長才會去幫助教師提前與孩子講怎樣去做值日,在值日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家長的有效引導再加上教師的指導,為日后有效值日帶來了很大益處。但是有一點,家長替學生到校進行值日的方式不可取,因為家長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長。通過常規(guī)的活動,用教師和家長們的言傳身教,帶動學生使動手能力慢慢增強,也讓教師和家長通過值日這件小事獲得了共同交流的機會。

三、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指導的有效

班主任與科任教師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其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二者只要相互支持互相配合,班級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他們年齡小、力氣小,做值日時不是掃過的地方掃不干凈,就是有的地方掃不到,或者是物品不會擺放。為了使班級干凈整潔,就要培養(yǎng)一年級小學生養(yǎng)成認真值日的習慣。指導的過程中,先重點抓住一組值日生進行培養(yǎng)。進行現(xiàn)場指導。重點指導笤帚的使用、桌椅的挪動、清掃的地點順序和方向、自查。在做值日時,指導他們一定要認真。如在擦黑板時,要先用板擦兒擦,然后再用濕布擦。掃地時,應該先在地上撒點兒水,然后再輕輕掃。最后把桌椅擦干凈、擺齊。倒垃圾時不要跑,以免把紙屑掉在地上。其次在一周內(nèi)一定要帶好衛(wèi)生委員及值日組長,讓他們牢記值日生職責,并學會指導他人進行值日。值日工作除了班主任老師,其他學科的教師也要配合,如小學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中的“今天我值日”,這就需要品德與生活的任課教師也加入到指導學生值日的教師隊伍中來。另外,小學生習慣的培訓有一個長期性,也需要教師建立起相應的值日評價激勵機制,為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再添力量。

第2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關鍵詞:作文教學;“三步”嘗試法;體驗

提到作文,一些小學生往往唉聲嘆氣,視作文為畏途,不想寫,不敢寫,不會寫。作文難,難在哪里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無言表達?!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小學生習作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想出各種方法,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寫出的作文妙趣橫生,使學生不愛都難,讓作文成為學生成功體驗的載體,欲罷不能。下面,我就把這些年作文教學的一些方法介紹如下。

一、欣賞美文——感受作文魅力

好的文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能給人以人生的啟迪,同時也能提高人的欣賞水平和寫作水平。為了讓孩子們喜歡看書,能看得懂書,我不惜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引導孩子們欣賞美文。讀完后,我讓孩子們討論: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讓你感動,讓你陶醉,值得你學習呢?討論后,請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發(fā)言。發(fā)言結束后,讓孩子們把感觸最深的詞句記錄在摘錄本上。孩子們的摘錄本又增加了新內(nèi)容,一張張小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二、堅持日記——說出心里話

很多老師和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怕寫作文,一提到寫作文,就頭疼。所以,教師先要讓他們覺得寫話是一件簡單的、開心的事。我們班上的孩子從一年級起,就開始寫日記了,一年級時,孩子們學的字很少。漸漸地,孩子們越寫越具體,越寫越生動,不但能寫出事情的經(jīng)過,還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孩子們的寫作水平不知不覺地提高了,他們從來沒有感到寫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反而成了自己每天的一種習慣,不寫不快。同時,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便于家長和老師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孩子拋棄一些錯誤的想法,也可以改正家長的一些不恰當?shù)慕逃椒?,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佳作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除了需要細心的呵護,更需要激勵。為了讓他們更多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更有興趣寫作文,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尤為重要。作文上墻的孩子興奮不已,成就感激勵著他們更加積極認真地寫作文,其他同學又多了學習的榜樣,可謂一舉兩得。另外,佳作展示臺要定期更換,給更多的孩子展示的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充滿新鮮感,充滿興趣。

第3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一、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寫話的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比~老的這段話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有些小學生很怕作文,問他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無話可寫,也沒有寫作的愿望。這固然和學生的生活還不夠充實、豐富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平時對周圍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觀察,不認真去想。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我就讓學生多說話、多寫話。學完漢語拼音后,我便開始讓孩子們貼近生活,用自己的筆去寫一兩句內(nèi)心的感受,孩子們都非常樂意。那么,如何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受寫話的樂趣呢?

1.立足于學生生活,多寫微日記

俗話說:“日記日記天天要記,一天不記就會忘記?!钡寣W生動起筆來并堅持卻有點難,于是,我采用“微”日記的形式,讓學生信心十足地堅持樂寫。從一年級開始,我便讓學生天天寫微日記,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是心里話等寫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和老師一起分享,和同學一起互評互賞。微日記是學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學生寫起來束縛少,自然也就易于動筆,樂于動筆,從而學生就會感受到寫話的樂趣。

2.練就一雙慧眼,巧妙捕捉素材

小學生有意注意還處于萌芽階段,往往缺乏主動觀察與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些亮點便會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從而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生活之樂,生活之味。有一次,我們的語文課堂里突然闖入一只附近鄰居的花貓,同學們立刻大叫起來,這時,只見這只大花貓在桌子底下亂竄,然后在同學們的歡叫聲中居然躍到課桌上,嚇得有些膽小的女生大哭大叫,有的躲到我的身后,我趕緊安慰同學們,讓他們靜靜地坐下來別動,我把小貓請出了課堂?;氐秸n堂,我對看似驚魂未定的孩子們說:“孩子們,你知道剛剛沒經(jīng)過邀請就來到我們課堂的這只花貓,我們可以稱它為什么呢?”這樣,我們認識了“不速之客”這個詞語,接著我讓孩子們用這個詞語造句。膽小的同學開始忘卻了剛才的驚恐。接著,我引導孩子們交流剛才小花貓進來的表現(xiàn),以及同學們的反應(神態(tài)、動作等)、自己的心情,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說完后,我讓大家把課堂里的這一幕畫面記錄下來留著以后回憶,學生們都很樂意動筆。

二、讓學生從想象中尋找寫話的樂趣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币虼?,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些內(nèi)容讓學生去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的內(nèi)容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從頭腦中迸射出想象的火花。要讓學生去主動想象,要有新鮮感。孩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將繪本與寫話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低段孩子寫話注入新奇的活力。在引導低段孩子閱讀繪本時,故意隱去故事的某個畫面,引導孩子猜想各種可能性,孩子們興致盎然。如《小豬變形記》,小豬還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孩子們會畫出變成小丑魚等形狀的小豬,再仿照課文的語言對話格式,寫一寫自己所畫的內(nèi)容。我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猜中繪本的描述,激發(fā)了大家的寫話熱情和表達欲望。到了二年級,讓學生小組互助合作完成創(chuàng)作繪本,編寫童話。這種圖文并茂的寫作方式,讓學生走進了神奇的想象創(chuàng)作世界。

三、讓學生從書的海洋里品嘗寫話的樂趣

多讀、熟讀、精讀,作文時才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我在教學生學好課文之外,還讓他們多讀課外書籍。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大力倡導學生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為自己的書架上增添幾本有益的課外書。我在教室的角落里設計了一個“采蜜園”,里面收集了許多學生自己帶來的課外讀物,如《小小作文》《十萬個為什么》《愛科學》等,以及我給學生訂閱的報刊。這樣一有空閑,大家就可以坐在一起閱讀,互相討論交流,品嘗寫話的樂趣。同時我還為每位學生準備了一本“采蜜本”,剛開始統(tǒng)一要求學生摘抄3個~5個好詞,慢慢地提高要求讓他們選用其中的好詞寫一句話和一段話。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我根據(jù)學生習作水平和閱讀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次記錄,使每個學生都樂而不疲。久而久之,W生課外閱讀能力提高了,并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好段,提高了寫話水平。在每節(jié)課的組織教學時間里,我指名一位學生將課外書中抄錄的好句好段念或背給大家聽。這樣學生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糧心不慌”,把“采蜜本”落到實處。

四、讓學生從師生的鼓勵去體會寫話的樂趣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老師們脫口而出的幾個簡單詞“好”“真棒”“真能干”等,或者是送上幾顆“小星星”,就能讓學生的心里美滋滋的。從一年級開始練習寫話起,不論學生寫的只有短短一兩句話,還是內(nèi)容很精彩,我都會仔細地看,毫不吝嗇地給他們寫上鼓勵性的評語。記得剛開始培養(yǎng)學生寫話興趣的時候,班里有位男生每次寫日記,內(nèi)容都是“今天,我回家做完作業(yè)就吃飯”,于是,我就找他談心。我面帶微笑地說:“老師想知道你平時喜歡干什么?”他說:“我喜歡踢球。”我接著說:“哦,踢球?挺有趣的!我也很喜歡,下次咱倆一塊兒踢。你平時跟哪些小朋友踢球,踢的怎樣?”他就手舞足蹈地說起來。我便說:“老師知道你球踢得很棒,日記也一定能寫得棒棒的,對嗎?”他高興地點了點頭。從此,我便每次都在他的日記后寫上一段激勵性的評語,他的寫話水平逐漸提高了。于是,我發(fā)現(xiàn)每次當我把日記本發(fā)回學生手里時,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日記本,看我給他們寫的評語。另外,我覺得同學之間的鼓勵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我嘗試著讓學生把自己寫的內(nèi)容讀給大家聽(不管是優(yōu)、中、差生),然后讓其他同學對他說幾句鼓勵的話,這也能提高學生寫話的興趣,讓他們從中體會到寫話的樂趣。

通過幾年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低段孩子都會漸漸地愛上寫話,還經(jīng)常把自己課外寫的內(nèi)容拿來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以趣引路,給低段寫話教學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了寫話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教育部.

第4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小學生教師節(jié)日記范文一×月×日星期×天氣×

教師節(jié)來了,我非常興奮,我來到課室,看見同學們送了許多豐富多彩的賀卡給教師,我心里想:我沒有禮物送給老師,她會不會問我為什么不送禮物呢?我心里十五十六不知道怎樣做,我又想:“送賀卡可能不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應該是拿到好成績才是老師真正想要的禮物吧!”從現(xiàn)在開始,我決心用心學習,爭取好成績,送給我尊敬的老師。

小學生教師節(jié)日記范文二×月×日星期×天氣×

九月九日晚上,我們?nèi)チ饲嗄曷方o老師準備禮物。

第二天早上,同學們帶了自己準備的禮物來,有的帶禮盒,有的帶鮮花,還有的帶賀卡送給老師,老師很高興。但是,我還有一束花卻遲遲未送,一直到了中午放學,我才想到,但那時葉老師又不在辦公室,所以,我只好把葉老師的節(jié)日禮物放在辦公桌上。

最后,我還想對老師您們說一句:“祝您們節(jié)日快樂!”

小學生教師節(jié)日記范文三9月10日星期五天氣:陰

今天是叫師節(jié),我想對老師說“老師你們辛苦了,祝你們節(jié)日快了”。

記得,我才上一年級的時候,我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每當我有一點進步時,老師會鼓勵我。我有不會的題時,老師總是耐心的給我講解。我每一點進步都有老師的心血。很多詩人用蠟燭、園丁等來比喻老師,可是老師付出那么多的心血不是為了得到人們的贊美,而是要他們的學生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藍勝于藍!

小學生教師節(jié)日記范文四×月×日星期×天氣×

9月10日是教師節(jié)。

頭天晚上,媽媽給我準備了兩支美麗的“康乃馨”,說老師辛苦了,準備送給老師。

早上我一早就起床了,吃完早飯我高高興興的上學了,到了學校,我聽到同學們正在議論教師節(jié)的事兒,有不少同學手捧鮮花準備送給老師。一會兒,班主任老師來了。我擠過去給老師獻了一支“康乃馨”,老師接過花很高興。她說:“謝謝,我們班的同學這么關心老師呀!”一會兒,數(shù)學老師也來了,我們給數(shù)學老師也獻了花。上完四節(jié)課,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小學生教師節(jié)日記范文五9月10日 星期五

9月10日這天是教師節(jié),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節(jié)日,更是老師難忘的節(jié)日。

這天一早就有許多同學手捧鮮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帶著滿懷的笑容,期盼著老師的到來,

第5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一、道德與法治微作業(yè)設計原則

“道德與法治”微作業(yè)的設計不能隨興而為,其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一份優(yōu)秀的微作業(yè)必然是短小精悍而又充滿針對性,能夠做到因材施教、而又與傳統(tǒng)作業(yè)實現(xiàn)

互補。

短小精悍原則。這是微作業(yè)的一大特色,也是設置和實施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因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減負及提高作業(yè)效果的雙重目的。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教師將微作業(yè)的實施納入到各種“社交平臺”,如微信、QQ群等。以浙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進超市》一課為例,事實上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并不在于如何指導學生完成“購買”行為,而是要懂得在超市中有哪些“可為”和“不可為”,而積累和認知這些“可為”與“不可為”的過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走到超市當中,去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為了打成這樣一種目標,教師就可以利用微信群為學生布置兩條“60秒”的語音作業(yè)。第一項作業(yè)是“你是否在超市中看到過錯誤的購物現(xiàn)象?具體是什么?”第二項作業(yè)是“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去購物?”60秒雖然是對作業(yè)長度的時間限定,但是由于時間較短,因此不會給學生太大的負擔,相反一旦學生會有過盛的表達欲,縱然超過60秒也沒有任何關系,相反在教師予以單獨肯定和表揚的過程中,學生還會為自己收到老師的認可感到高興,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因材施教原則。指的是教師能夠根據(jù)兒童的實際情況,差異性的進行作業(yè)設置,而非“一碗水看齊”。以一年級下冊《班級生活好習慣》一課為例,由于班集體內(nèi)的每個同學性格特點、學習能力、愛好特長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閃光點,都會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但倘若教師限定了好習慣的特定方向,那么其必然會對某部分學生造成打擊,因為他們并不屬于這個范疇。如果說善于幫助別人是一種好習慣,那么沒有這種習慣的學生自然不屬于這種被認可、被表揚的范疇,稍有不慎,就容易引發(fā)他們的自卑情緒。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著將作業(yè)設置與學生日常在班級中的表現(xiàn)進行有效結合,創(chuàng)作“分享小紙條”。如讓成績特別優(yōu)異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好習慣;讓體育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分析自己的鍛煉心得;讓會做家務的學生分享技巧等。

互補原則。微作業(yè)有別于傳統(tǒng)復寫式、求量的作業(yè)類型,但卻是對其的有力補充。就“道德與法治”本身而言,為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微作業(yè)的設置要突出強調應用與實踐的部分。以一年級上冊《快樂的冬天》一節(jié)為例,在作業(yè)的設置上應突出強調如何在冬季加強自我保健和身體鍛煉,而不是將核心內(nèi)容置于冬天來了、環(huán)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上。

二、道德與法治微作業(yè)實施要點

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微作業(yè)設置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其具體的實施方略應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一)貼合實際,強化認知

正如同學習很多詩詞名篇,將其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懷和思想一般,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很多內(nèi)容也需要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與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相關聯(lián),才能有益于其理解、認知和內(nèi)化。否則所謂道德與法治自然與空洞、無趣的理論

無異。

以三年級上冊《我們一起成長》之《難忘的第一次》為例,本部分的教學關鍵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無數(shù)次經(jīng)歷“第一次”、“挑戰(zhàn)第一次”的記憶,培養(yǎng)自身敢于挑戰(zhàn)、敢于拼搏、敢于付出的精神。而為了喚起小學生對于“第一次”的認知,培養(yǎng)其勇敢、堅毅的品質,筆者另外設置了這樣的微作業(yè):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jīng)歷很多第一次,并且留下難忘的回憶,比如我們第一次旅游、第一次上臺演講、第一次拿第一名……而伴隨這些難忘的記憶同時而生的或驚喜、或感動、或遺憾的情緒,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成長道路上寶貴的財富?!罢堄米约合矚g的發(fā)方式,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簡單的PPT”等,請大家用這些媒介記錄自己難忘的一次記憶,并上傳到班級公共的群相冊中。由于班級公共相冊本身是共享的,因此每位同學上傳的作品都會被他人瀏覽,而自己也可以瀏覽其他同學的作品,在這個瀏覽和關注的過程中,他們會基于已有的體驗和認知,產(chǎn)生一定的觸動。而接下來在課堂上教師也會引導學生進行分享,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和感觸道德,嚴格意義來說,道德與法治屬于意識層面的內(nèi)容,因此單純理論性的教學模式結合抄寫式的作業(yè)設計并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其本質。但是教師可以利用“微作業(yè)”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看似枯燥和乏味的理論,感受其應用的價值、強化

認知。

(二)實踐操作,增強實效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對小學生的成長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很多學生雖然在課堂上獲取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在?F實生活中的利用率很低。比如一年級上冊的《麻煩事,我不怕》,這一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要求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瑣碎、麻煩的事情,綜合性地分析原因,而不是盲目的抱怨、消極、鬧情緒。雖然課堂上也向學生傳授了一些有益于情緒控制和原因分析的方法,但是很多小學生仍然反應,一旦自己遇上突發(fā)的煩心事兒、讓自己不愉快的結果,自己的情緒仍然會受影響,并且沒有辦法做到快速

調整。

所以針對這樣一種情況,筆者另為學生布置了如下的微作業(yè):

首先,讓每個同學主被一個自己喜歡樣式的筆記本,可以選擇直接購買、或者以手工的方式裝訂、制作;

其次,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但是日記所采用的方式不是大篇幅的文字,而是每天根據(jù)自己的心情,在日記本上畫一個符號,并配上簡短的一句話說明原因。

這樣做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也是為了讓他們在落筆的一刻在內(nèi)心深處形成一種緩沖,進而反思我今天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心情?我該怎么改變、怎么調整?

可以看出這樣微作業(yè)的設置,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手動過程中實現(xiàn)反思和自我認知。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是被父母溺愛、被長輩嬌慣的“小貴族”,生活中難以有機會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并實現(xiàn)改進。這種看起來像游戲一樣的作業(yè),卻能夠實現(xiàn)從課上到課下的有效延續(x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互動合作,綜合提升

當然教師在進行微作業(yè)的布置時,還可以從班級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設置組合作業(yè)(即學生不可能通過獨自的力量去完成,需要其他同學幫助,二人或多人合作才可完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學生可以在努力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溝通,從而增進彼此的了解,強化各自的溝通能力,實現(xiàn)綜合性提升。

以一年級上冊《老師,您好》這一章節(jié)為例,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了解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礎上逐漸養(yǎng)成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習慣;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懂得和老師之間展開科學、友好的交流與對話;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理性對待教師的表演和批評。在很多學生的概念中,教師僅僅是向他們傳說知識的人,是遇到困難時可以求助的人,但除此之外,意識不到教師的其他作用,也缺乏和老師互動交流的意識。所以為了達成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老師、認知教師的作用,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這樣一道“微作業(yè)”:

想一想你在學校曾經(jīng)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并將困難記在紙上。

接下來,筆者安排兩人一個小組,將紙上的困難類型進行分類:這些困難后來都是怎樣解決的?哪些是通過老師解決的、哪些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的?

處在這個時期的小學生,還沒有完全擺脫在幼兒園時期的慣性思維,有困難便尋求幫助是概念當中的慣性辭藻、甚至于是很多學生家長硬性強化的認知。但是通過這種互動作業(yè)的形式,兩個孩子會在彼此交流、對話、共同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進行溝通,通過對比互相認識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從而明白哪些問題本來是我們可以自己解決的(但是卻找了老師進行幫助),進而實現(xiàn)自我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將對教師的職業(yè)生成更加清晰的認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當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成長、讓學生自主生成解決困難的能力。

第6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語文課程應從低年級起,就重視培育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是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使他們逐步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自我表達的需要。這種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按階段劃分,第一學段的寫作稱為“寫話”,第二、三階段的寫作稱為“習作”。很明顯,這是為了降低難度,便于激起低年級小學生寫作的興趣。寫作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一階段目標中也對小學生寫話做出了這樣的規(guī)定:“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币簿褪且獜牡谝粚W段開始就打好寫作的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低年級起,教師就要把讀寫訓練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上。一年級時,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在課余閱讀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世界的同時,激發(fā)學生誦讀、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啟迪學生說話、寫話的興趣和動機,利用仿句說話、用詞造句、隨機寫話(仿段、看圖)等方式,引導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講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是誰、在干什么。進入二年級,逐步過渡到展開想象講清楚當時的天氣、環(huán)境如何,簡單說明事情的經(jīng)過、結果以及人物的心情。隨著訓練范圍的擴大和程度的加深,指導孩子們再進一步講清楚事情發(fā)生過程中人物動作、表情、語言以及心里的想法。

老師指導學生可以自己先說再寫下來;可以說給同桌或小組內(nèi)的伙伴聽,讓伙伴評評說得好不好,再動筆寫下來;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討論該怎樣說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老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課余在家里進行閱讀摘記、寫觀察日記等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通過閱讀,積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維材料以及佳詞優(yōu)句,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通過觀察、了解、認識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物、事件、場景,隨時寫出自己對周圍物、景、人、事的認識和感想,適時表達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感受,并在寫話時要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鼓勵學生大膽說、寫,愿意說、寫,自由表達,樂于“我口言我心,我手寫我口”。

老師除了隨時點撥、評改學生說、寫的語句,還要經(jīng)常表彰優(yōu)秀的、有進步的學生,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評講學生的寫話練習。既讀、講學生所寫的一句話、一段話,又說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為什么好或不好,讓學生有例可仿、知錯而改。還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根據(jù)表述的需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7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作文是學生觀察、思維和運用語言文字諸方面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把作文教學提前到學生入學6周學完漢語拼音后開始進行,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同時得到發(fā)展。下面是我對小學生進行提前作文訓練的具體做法:

一、用拼音做工具,打好基礎一年級第一學期,拼音教學一結束,教師就引導學生用拼音寫詞、造句、寫日記,要求學生"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在單純教學拼音時,通過讓學生抄寫純拼音課文,既練習了漢語拼音的書寫,又學習了寫文章的基本格式,如每句話寫完用標點符號,每段要另起一行空兩格等。隨著漢字課文的出現(xiàn),小學寫作教學沿著"拼音--拼音夾漢字--漢字夾拼音--漢字"的路子,繞過識字難關,提前寫作。

二、用圖畫做橋梁,激發(fā)興趣看圖作文是培養(yǎng)初入學兒童具備觀察客觀事物能力的一個橋梁,是培養(yǎng)兒童提高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1.整體觀察,理解圖意。觀察一幅圖畫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nèi)容,即這幅圖畫的是什么?或什么人在干什么?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2.細致觀察,合理想象,敘述圖意??磮D和觀察客觀事物一樣,要有一定順序。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做到言語有序,如按方位和空間順序觀察;按主次觀察;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觀察等。觀察后引導學生敘述圖意,依據(jù)畫面聯(lián)想前因后果、人物心理活動和語言等,這樣,一幅圖畫就變得完整、連貫,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動人。3.借助例文,從說到寫。通過例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初步懂得:寫事的記敘文要寫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重點寫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寫景的記敘文要抓住景物的特點變化,按一定的順序描寫;狀物的文章,寫小動物要突出小動物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寫植物要突出植物的特點、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然后引導學生仿照例文的形式"說",最后仿照例文的形式"寫",引導他們領悟如何把觀察到的、想象到的事物由口述轉為筆述,這樣才能由讀轉入寫,做到讀說寫結合。

三、挖掘生活源泉,啟迪思路1.游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好動、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把游戲活動納入了寫作。在組織學生搞"捉迷藏"、"擊鼓傳花"、"傳話游戲"后,接著引導學生把活動過程記下來。2.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利用課余、節(jié)假日的時間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覓春、賞菊、采標本、打雪仗、觀雪景;帶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發(fā)現(xiàn)真善美,鞭撻假惡丑,采集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3.寫日記。寫日記是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積累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從一年級起,教師就應著手指導學生寫日記,做到每天批閱,每天講評,每天鼓勵,每周開展一次"日記評優(yōu)"競賽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如何實施提前寫作實施提前寫作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

第8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曾經(jīng)有位教育學家提到要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水平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只有當學生對學習有足夠的興趣之后,自然就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學生才愿意學習。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大腦思維正處于發(fā)育階段,我們要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培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以后的寫作培養(yǎng)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設計恰當?shù)挠螒蚝湍軌蛘{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活動,只有當學生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下才愿意配合教學,老師要仔細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可以利用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節(jié)目或者適合教學的兒歌以及舞蹈,小學生特別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自然就很愿意每天都來上課。并且小孩子的勝負心理特別嚴重,通過游戲的設置在競爭的狀態(tài)下可以激勵學生學習進步。

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習慣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行為習慣都應該從小就要開始培養(yǎng),不然到了以后想改就很難了。而且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了他以后的學習情況,所以習慣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培養(yǎng)說話的能力,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對生活經(jīng)驗積累得不多,所以就導致了有些想法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所以老師要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借助故事書或者日記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寫的能力方面,首先要規(guī)范學生寫字的坐姿以及握筆的手勢,還要規(guī)范田字格寫字和牢記字的筆畫順序,這樣寫出來的字才是規(guī)范和勻稱的。在培養(yǎng)學生讀的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在學習之前要對課文進行預習,課文學習完成后要進行復習,這樣的學習習慣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在整個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老師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并且要及時糾正學生的習慣。

三、正確把握每個孩子學習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同

第9篇:小學生一年級日記范文

一、課始,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帶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創(chuàng)新動力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構成小學教學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創(chuàng)新與興趣是緊密在一起的。只有對學習感興趣后,學生才能自主地、自覺地去觀察、研究和探索。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具有推動力的一種東西。

所以, 針對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 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會精心設計一個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到數(shù)學并不是那么難,它就存在于我們周圍,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學《統(tǒng)計》這一內(nèi)容時,我針對小學生對自己的生日記得特別牢這一特點,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是怎么過的,分別來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說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過生日了,請小朋友看一下,他家來了多少客人呢?”這時學生的興趣高漲,爭著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這時,我抓住時機又問:“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呢?”因為這情景是學生所熟悉的,學生又提出了許多問題,課堂氣氛顯得尤其熱烈。對老師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的教學起了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課中,創(chuàng)設合作情境,激發(fā)探索欲望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毙W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難在認知過程中只憑借老師的講解來獲取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思維方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知識,真正達到“我做過了,我理解了”這一目的。并且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單獨動手能力還比較弱,比較樂于和同伴共同來做一件事情。這個實踐活動我一般是采用變“單獨學習”為“集體合作”。

例如,在教學看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時,我讓學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組,然后讓其中的一個學生按要求擺放圓片。先放四個,再放兩個,然后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圖,并列出相應的算式。這時,分歧就來了,有的小朋友說:左邊有三個圓,右邊有兩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說:左邊有兩個圓,右邊有三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2+3=5。為什么同一幅圖,卻會得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呢?這個問題一下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說要看看對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錯了,后來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是因為看圖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才會得到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當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發(fā)現(xiàn)以后,對老師下面要教的例題,根據(jù)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就不僅僅是只停留于怎么寫,而且還知道了為什么能寫出兩個算式。是真正地讓學生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課尾,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體驗成功喜悅

小學生一般都好表現(xiàn),如果你讓他展示一下學會的新本領,他的積極性會很高。如果在表現(xiàn)過程中他獲得了成功,那他以后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這種成功的喜悅會使他產(chǎn)生更高的學習興趣,而這種興趣又能再次激發(fā)起他的探究欲望,探究的成功又再次促進興趣的萌生,由此,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