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文學著作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著作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學著作論文

第1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我國的教育改革,應證了這一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實施素質教育,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而新的小學語文教材則具有了鮮明的人文性,時代性、實踐性和科學性,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型的人才。

作為新課程實施者,在教學中應積極轉變觀念,端正思想,全身心投入到教改工作中。對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教學方式,我們進行了一些探索,歸納成以下幾點:

一、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促進學生發(fā)展

(一)改變舊的座位制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意識

學生自由組合六人形成一個小組,小組內設123456號,1號為組長,2號為后勤員,34號為紀律監(jiān)督員,56號為衛(wèi)生考勤監(jiān)督員。每一個學生各有分工,而且這些職務經常輪換。這樣不僅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還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接著又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小組取名字,并根據取的名字畫一幅小組標志畫,掛在每一個組的前面,這樣增強了小組的凝聚力。

(二)創(chuàng)設較完善的獎勵機制,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組的合作意識,我與學生們一制定了一個評比“優(yōu)秀小組”的表格。表格有(紅旗)、(黃旗)、(紅花)、(五角星)、(月亮)五種標志。每節(jié)課一小評,組員發(fā)言積極,合作較好、愛動腦筋的小組評一面(紅旗),小組中某個同學發(fā)言有創(chuàng)新,或某一個同學有進步,則為小組爭得一面(黃旗),一節(jié)課下來數(shù)總數(shù),旗子最多的換一朵紅花,三天一小評,紅花最多的換一顆五角星,一周一人評,五角星最多的獲得一個月亮,摘到月亮的小組就被評為這個周的優(yōu)秀小組。在這個獎勵制度的激勵下,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增強了,還有了較強的合作能力。

(三)在實踐中互動合作,在合作中進行

在我們營造的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一些學習有困難或者還不適應學校教學的孩子,在同伴們的熱心幫助下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班有個叫黎銳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較差,在組成小組學習后,組長帶領組員們給予了他熱心的幫助,于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認真聽講了,而且還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老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的問題。小組中的同學都主動幫助他,并且常常用自己的方式給他鼓勵,每天都能發(fā)現(xiàn)他的進步,小組中的組員還以幫助他,發(fā)現(xiàn)他進步為榮。這樣培養(yǎng)了孩子們尊重他人,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孩子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二、在激趣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增強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教第一單元《字與畫》時,抓住了孩子們喜歡畫畫的特點進行了這樣的設計:畫引字組畫編故事。首先,利用書上的圖引出每個生字,在認識了這些生字以后,我又提出用這幾個字(日、月、水、火、山、石、土)來畫一幅圖畫。由于這些字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學生還畫了兩幅,一幅有太陽,一幅有月亮。接著,我又提出“能用這幾個字說一句話或者編一個故事嗎?”在我提出這個問題之前,我曾想,也許對于他們來說困難了點,可當我提出來時,孩子們都表現(xiàn)了極強的發(fā)言欲望,于是我說:“在你們的小組中和同學先說說,再聽聽別人怎么說的。”整個課堂馬上熱鬧起來。當我走到他們中間,聆聽他們說話時,很驚訝大部分孩子才能編出故事,有一個孩子還編了一個笑話,說:“……小白兔上山采蘑菇,可是眼神不好,一腳踢在了一塊大石頭上……”一邊說還一邊比劃著,逗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在教《家》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問同學或老師,先對文章有一個初步的感悟。然后,出示了準備好的四幅小圖,分別是白云、小鳥、魚兒、種子,提出問題:“這幾個小朋友找不到家了,我們一起幫他們找找家好嗎?”再出示一幅畫有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的圖,讓學生根據自己讀課文了解的內容進行貼圖游戲,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了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為后面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和背育提供了一個前期的滲透。

三、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指導學生記憶,理解漢字及字義

(一)字與畫聯(lián)系記憶

這是針對象形文字部分,在這個部分有一個實例:當教到“馬”字時,有學生提出難記,我并沒有馬上講解,而提出問題:“觀察一下,誰有好辦法?”于是一個學生站起來說:“這個字我是這樣記的,‘馬’字的“像馬的頭,”像馬的身子,‘一’像前面的腳?!蔽耶敃r聽了很驚奇,在此之前我并沒有講象形文字,可是,他卻能把字與畫聯(lián)系起來記憶,也許這就是一種很原始的記憶方式,但是它卻很形象,很深刻。

(二)字與生活經歷的聯(lián)系記憶

這是針對后面部分的漢字,除了一些可以通過熟字來記憶新字外,一部分還是需要與他們的生活經歷相聯(lián)系的。在教《登鸛雀樓》時,有學生提出來“海”字難記,我問:“誰來幫幫他?”有一個叫王超的孩子站起來說:“我來,我覺得‘海’字的是一個人在岸邊看‘母’像一個瀑布,‘點’像濺起的水花,‘氵’就是海,瀑布的水流到了海里?!边@時另一個叫張晉銘的孩子站起來說:“我不同意,我覺得“是一個人在岸邊,‘母’像一條漁船,”像漁民釣的勾子,‘氵’就是海,”這樣的記憶方式與他們的生活經歷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孩子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敢于對別人的觀點說“不”,體現(xiàn)了較強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通過形體語言理解字義

第2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根據我們近幾年的觀察與調研,如今的建筑學專業(yè)新生有幾個顯著的特點。(1)90%以上的學生沒有美術功底,這樣他們對于圖形的構成與立體空間變現(xiàn)能力要顯得薄弱一些。(2)大部分的學生動手能力非常差,比如每一次的模型制作時都有同學不小心,比如把材料切歪或者切到手指。(3)相關知識欠缺,對于建筑的構成、建筑的結構材料方面的知識基本是空白。(4)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一直以來很多學生只是會單一的模仿,很少學生有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與能力。針對這些環(huán)節(jié),我們設置了四個新的課題,通過四個課題的訓練使初入建筑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克服一些學習建筑學的困難,迅速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下面我們逐個分析各個課題。課題一是“造型與主題模型”,本課題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用熱線切割機來切割泡沫乙烯材料,切割出方塊、三角、圓等形狀的成品。然后固定粘貼在A3大小的底板上,布置的方式由學生自行考慮決定,構成以美觀悅目為原則。最后給自己的作品定義一個主題。本課題的目的就是:(1)使學生熟悉模型制作工具和機械的使用,特別是對熱線切割器的使用。通過熱線切割器對泡沫苯乙烯材料進行的切割練習,是針對今后的模型制作中方案階段的研究模型以及主體建筑的周圍模型制作的一項基本訓練。(2)利用切割出的成品進行立體構成訓練,引導學生掌握運用形態(tài)構成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構圖與審美能力。課題二是“結構與受力模型”,本課題是第一個課題的延續(xù),而采用的材料有所改變,要求學生了解各種材料的性能,同時了解第一個課題模型的結構與受力。第二個課題改變了模型制作材料,不再用泡沫乙烯材料了,同時要考慮構造物的支撐等機構問題,所以增加了制作難度。這個模型的制作使學生開始思考自己第一個模型的結構,開始研究材料與材料的連接和支撐等受力問題,同時也讓他們去尋找更多的材料,了解這些材料的特性。第三個課題“肌理與色彩模型”,這也是第二個課題的延續(xù)。我們讓學生專注于材質與色彩的研究,同時也讓學生專注于空間的研究,因為這個課題更為具體,可能是一座小型建筑,可能是一個小空間的室內。這個模型是更為精細的模型制作階段,課題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尋找更多的模型制作材料,研究材料的肌理與色彩。最后一個課題是我們一直沿用的“建筑成果模型制作”課題,該課題是以建筑大師的作品為題材,偏重于現(xiàn)代建筑,讓學生做一個完整的成果展示模型,包括建筑所處的周邊環(huán)境制作。該課題的特點是:我們盡量讓學生選擇規(guī)模不是很大的建筑,比如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賴特的“流水別墅”、密斯的“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等;并且我們安排學生分組完成最終成果模型,他們中有的同學可以查資料,有的同學可以準備材料,然后大家一起共同完成,在制作過程中他們體會了團體合作的工作方式,這對他們將來的設計競賽和走向工作崗位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我們的建筑設計課程中有了較小的建筑設計環(huán)節(jié),學生開始應用各種表現(xiàn)方法,而模型表現(xiàn)是使用最多的一種,因為它非常直觀。這使學生從建筑的結構、材料、空間以及建構都有所了解,對建筑設計的理解也從模糊變得越來越清晰。我們的模型制作環(huán)節(jié),的確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建筑抽象思維的方法并且開始了建筑設計入門。

二、建筑模型教學改革的要點及教改成果

本次建筑模型改革的要點就是實現(xiàn)開創(chuàng)性的教學,我們并沒有完全讓學生去單純模仿。改革主要是針對建筑學一年級新生的,我們調研了很多優(yōu)秀院系建筑學專業(yè)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整合,最終成為建筑模型教學中自己的特色。我們同時在二年級的設計課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建筑設計學茫然無措,不知從何下手。這些學生一年級時單純的注重制圖、表現(xiàn)訓練,注重在二維圖紙上反復推敲三維空間,沒有經過一個完整設計制作過程。顯然,通過模型制作過程的安排,學生設計能力會提高顯著。學生也普遍反映建筑模型對他們的空間構成、形體造型及功能組織都有著融會貫通的作用,從而對建筑設計中的重點和難點都有深刻的理解。本次研究要點如下:要點一,三維空間的認知;要點二“,結構關系的表達”;要點三“,色彩與材質的表現(xiàn)”。模型制作課程中強調三個要點,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三維空間的認知”、“結構關系的表達”以及“色彩與材質的表現(xiàn)”能力,我們并沒有教學生如何做設計,而是通過模型制作過程讓學生知道該怎樣去思維去辨別建筑的結構以及材料的質感和色彩的搭配。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理解到設計并非是片面去模仿與抄襲。二年級的設計課程中,我們要求學生制作“工作模型”,通過制作“工作模型”的推敲過程,空間環(huán)境的認知,使學生對建筑構件的結構關系認識得更為清晰,同時也可以研究建筑材料的色彩與質感。這次教改的成果很顯著,具體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1)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更能注重模型制作,模型制作質量越來越好。(2)學生的思維完全被解放,從他們二年級的作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設計方案大多比較靈活,打破了以往的保守思維。(3)建筑設計基礎教學課程中表現(xiàn)能力有所提高,特別是構圖能力。

三、探討建筑模型制作的發(fā)展方向

通過這次教學內容的改革,我們發(fā)現(xiàn)了如何通過模型制作來培養(yǎng)專業(yè)新生對設計思維的理解,同時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明確了將來的發(fā)展方向。我們將同一屆學生的二年級的設計課成績與學生的一年級的模型成績比較發(fā)現(xiàn),擁有過硬的模型制作素質的學生,在設計課的表達能力與表現(xiàn)能力、綜合能力上都比較強,設計思維能力更要比其他同學高出一籌。模型制作基礎課程的將來如何發(fā)展?該課程的存在是否有必要?課題小組教師與其他專業(yè)教師進行了多次交流后,得出的結論是:該課程的課時雖然只有32學時,但是的確也占用了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時間,應節(jié)約課時讓沒有模型制作經驗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成熟起來;我們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來進行模型制作的教學,同時在設計課程中穿插模型制作,讓學生一邊做設計一邊做模型。在一年級“學科導論”課程教學中設立一個“造型與表達”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接觸各種模型制作材料與制作方法,同時又能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樣的教學內容更具特色。同時我們也可以每年舉行一屆模型制作比賽,讓學生主動參與模型制作,并且將模型實驗室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隨時進行模型的制作。

四、結語

第3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情景教學法是一種注重學生主體地位,講求課堂氛圍的教學方法,具體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注意采用適當?shù)男问竭M行情景的創(chuàng)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是一門開放性極強的學科,其內容的靈活性和教學效果的針對性要求教師采取一種能夠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方法,而情景教學法正是這樣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采用情景教學法時要注重應用合理的課堂導入,使課堂在一個良好的情境中開始。課堂導入是指教師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本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兩個問題進行問題性課堂導入:1.假如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地震來臨了,我們改怎么辦?2.試想面對地震的到來我們的父母會有怎樣的舉動?這樣的問題既與教學內容相貼近,又能夠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情感共鳴和集中對課堂的注意力,具有良好的課堂效果,是情景創(chuàng)設法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在應用情景教學法的同時要注重對文中的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再現(xiàn),使學生在情景再現(xiàn)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一點要求教師要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請同學進行相應的表演和感受。例如,在進行《游子吟》這首古詩的講解時,“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边@一聯(lián)是說作者要去遠行,母親在燈下進行衣服的縫補,針對這樣的內容,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情景的再現(xiàn):1.請兩名同學進行表演,假如你們分別是作者和母親,在母親密密縫的同時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內容?2.請同學針對以上兩名同學的表演進行點評和補充。相信通過這樣的情景再現(xiàn),學生會在表演和補充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到作者的心情和母親的艱辛??傊?,情景教學法就是這樣一種以創(chuàng)設合理課堂導入和情景再現(xiàn)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兼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里感受,是適合語文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自主合作教學法

自主合作教學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合作。自主學習是指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教師講解之前自主預習,在教師講解過程中能夠自主思考積極提出相關不理解的問題,在課程結束后能夠自主復習并拓展思考。合作學習是將一個教學班依據性別、成績以及性格特點劃分組別,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配合、互相促進、合作交流。以《楓橋夜泊》這一教學內容為例,這首古詩寓情于景表達愁苦,但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難以全文理解。教師要在學習該古詩之前提醒學生自主預習,在學習正式進入古詩內容時要求學生交流預習心得。這時不同類別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自主學習成果:會有同學注重對古詩生詞的查閱、會有同學側重對故事意思的理解、會有同學著重體會作者做此詩的思想感情。由于學生類別不同,預習成果也就大不相同,同學之間的交流會有多元的思想產生,這樣一來每個學生就都分享了其他同學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進步。教師在學生交流自主預習成果的基礎上再對古詩分析講解,補充學生遺落的知識點,明確各個小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誤區(qū)。學生由于有了一定的理解,并總結出了不解之處,學起來會容易更感興趣。這就是自主合作的教學方法,在自主合作教學中學生是最重要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方面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另一方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第4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關鍵詞: 作文教學 主體意識 培養(yǎng)途徑

《高中語文課程新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述,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边@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味生活,抒寫真情。讓學生喜歡動筆,樂于表達,體現(xiàn)學生作文的主體意識。

我結合多年的寫作教學實踐,從“讓學生要寫―讓學生會寫―讓學生快樂”三個階段,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主體意識的途徑。

一、讓學生要寫

從“要我寫”到“我要寫”,被動變?yōu)橹鲃?,是主體寫作動機的觸發(fā)和形成,而動機來源于興趣,來源于需要。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是作文的內驅力,它使學生不是怕作文而是愛作文。關鍵是如何激發(fā)學生自覺參與寫作的興趣。

(一)抓住學生情感的火花。

中學生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階段,他們的內心世界異常豐富。有一個學生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父母收入不多,他們日夜操勞為了什么?多少次,我為自己學業(yè)沒有進步不能告慰父母而自責,也曾為初中三年同學之間的那份純真的漸漸遠去而悵惘,面對未來,我想得很多很多……”

可見,現(xiàn)代中學生的情感是多么豐富。如果我們在作文訓練中,能夠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扣住學生的心弦來設計命題,就能觸發(fā)學生作文的動機,引起他們寫作的需要。

如:根據中學生大多敏感,渴望同學的友誼和理解,喜愛浪漫,時而又有困惑迷惘等特點,可設計《我好想對你說》、《挫折給了我什么》、《成長的煩惱》等文題。

(二)指導學生寫課外練筆。

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必須通過自己大量的寫作實踐來實現(xiàn)。而課外練筆以其獨有的訓練形式、豐富的寫作內容而深受學生歡迎,其作用是課內作文無法替代的。

在課外練筆中,學生擁有自由廣闊的時空,可以不拘長短,不拘結構,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這符合寫作的規(guī)律。正如《文心雕龍?知音》中所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币虼?,在課外練筆中,作文不再是一件苦差使,不再是搜腸刮肚的“擠牙膏”,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抒寫心靈的園地,是思考生活、聯(lián)系社會的紐帶,是人生的一個組成部分。

當然,課外練筆是作文教學的一部分,教師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應該定期收閱,定期集體點評,甚至個別交流,給予適當?shù)闹笇?,既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開發(fā)溝通師生情感的渠道。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渴望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這種渴望常以感情的溝通和諧而得到滿足。因此,把評語當作溝通師生情感的渠道,通過情感互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可采用情感呼喚式的評語,以鼓勵性語言為主;商討式的評語,把師生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避免居高臨下的威壓;知心勸諭式的評語,使學生得到善意的指點;幽默委婉的評語,避免粗暴和挖苦……這樣的評語,學生得到教益,思想感情得到熨帖,會不知不覺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學生會把作文當成與老師情感交流的橋梁,是他內在情感的需要。

二、讓學生會寫

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作文主體意識形成了,但是,這種意識仍然是朦朧的、模糊的,需不斷地加以強化。

因此,“會寫”主要是解決“怎么寫”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我會寫”的愉悅,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去探求作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自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一)關注主體作文能力的差異。

作文主體在寫作的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寫作動機和寫作能力之間的矛盾沖突,這必然阻礙作文主體意識的發(fā)展,影響主體行為趨向的保持。因此,我們應該明確獲得寫作能力的正確途徑,如增加閱讀量,積累生活素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等。還有,對寫作能力不高的學生要放寬要求,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首先,在布置作文時,可從文章的字數(shù)、寫作的內容等方面放寬限制。當然,對學生寫作的要求放寬,不等于對學生作文放任不管,任其發(fā)展。放寬要求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寫作激情,使其不被湮滅;是為了那些作文能力較低的學生不當“逃兵”。從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寫作意識的形成和鞏固,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

傳統(tǒng)的作文評講是“綜合評講”,即對全班學生的作文從思想內容到寫作表現(xiàn)形式作全面的概括性講評,講述和分析學生本次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存在問題。這種評講課由教師唱主角,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無視學生的感受與想法,教師吃力不討好。其實,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講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入手未嘗不是一條成功的渠道。試想,如果把課堂變成“茶館”,把老師的講臺變成學生的“講壇”,把評講課上成評點課、辯論課,把老師變成主持人,那么這樣的課不就變得活潑生動,不就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嗎?這些年來我都特別喜歡用這種形式上評講課。課上,我讓學生宣讀自己的習作,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個人發(fā)言、自我評點。

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一個交互學習的環(huán)境。評講的過程中,個體的積極參與影響群體,群體又影響個體。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熱烈的,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會明辨優(yōu)劣與得失,掌握寫作手法,得到啟發(fā),并張揚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更嘗到成功的愉悅感。教育心理學表明:一個成功常常導致另一個成功,多方面悉心地愛護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逐步進入一種“樂寫”的境界。

因此,改變教師包辦評語的做法,開展作文互評,讓學生在評中自覺去反思和自我評價,自覺地去探求作文從謀篇布局到遣詞造句的方法。

如:學生寫出文章后,我從上中下三個檔次中選出三四篇,印發(fā)出來,全班交流,由學生討論或師生共同討論,或分組討論,指出其優(yōu)缺點,并形成書面修改意見,最后教師總結,學生在評的基礎上再修改定稿。這種交流使全班同學都受啟發(fā),學生踴躍參與,作文能力會提高更快。

(三)重視習作前的討論,提高學生思維的能力。

所謂“文如其人”,即使是寫同一件事,不同人在選擇切入角度、表達方式、寫作方法等方面也往往會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自覺拓展思路,不人云亦云。如話題“誘惑”,經作文前討論,就有許多角度可選擇,有“愛的誘惑”、金錢的誘惑”、“權力的誘惑”、“網絡游戲的誘惑”等,通過討論,讓學生克服思維單一、思路狹窄的弱點,從而發(fā)展學生多角度考慮、構思的能力。

又如寫《談祥林嫂的死》一文,作前我提出討論題:“祥林嫂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積極發(fā)言,有的說是“道貌岸然的魯四老爺害死的”,有的說是“柳媽害死的”,有的說是“在廟里捐門檻不成害死的”,有的說是“以上幾種原因綜合造成的”。通過討論,學生自由發(fā)言,突破了思維定勢,充分調動了自主性,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學生覺得有東西可寫。

三、讓學生快樂

中學生渴望被人重視,渴望成功,因此,“讓學生快樂”,主要是讓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地體驗到寫作成功的樂趣,從而促成學生寫作心理的成熟,形成以寫為樂的良好的寫作習慣。

(一)以苦為樂。

學生在一番辛勤的耕耘之后,體驗到勞作之苦。但是,當他們經過努力之后,終于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勞動果實的時候,他們會更堅信寫作的苦中有樂的道理。如我班成立“出版組”,每學期出版一至兩期《優(yōu)秀練筆小報》,學生就體驗到了苦中之樂。

(二)以成敗為樂。

針對中學生渴望表現(xiàn)自己的特點,我開設了“優(yōu)秀作文專欄”,張貼學生每次的佳作美文或推薦優(yōu)秀作文到不同刊物發(fā)表,這讓學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獲得了成功的樂趣。對作品沒被選上刊登的學生則告訴他們失敗也是一種快樂。我還組織“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認真準備的內容,認真寫成的稿子,到講臺上演講。由于學生從來沒有上過講臺,他們的演講往往是失敗的,但他們仍然感覺充實,他們說,雖然演講失敗,但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因為有了第一次,相信以后自己會做得更好。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是順應了新課程改革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從“要寫”、“會寫”到“樂寫”,是作文主體意識的形成、發(fā)展到成熟的過程。學生自覺地以作文為樂,良好寫作習慣一經形成,反過來會觸發(fā)寫作動機,并主動去探求反映生活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從而進入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騫紅.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中學語文,2009,27.

第5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書本知識的傳授,不能單純停留在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口頭說教上,而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使學生在行動中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最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優(yōu)美的學校環(huán)境能使學生從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心理影響。我們學校在每層教學樓的走廊上布置了書畫長廊、上面既有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科學家祖沖之的畫像,也有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之、兩彈一星之父錢學森的至理名言和成長歷程。在我所帶班級的教室前面一角放有一盆鮮花,鮮花插在在有兩三條金魚的魚缸中,墻壁上有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教室后面的宣傳欄,在教師后面的角落里安放了一個自制的小型果皮箱(小紙箱),并在上面溫馨提示“請不要亂丟廢棄物”等,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

二、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由于條件所限,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我們不能象一些城市學校那樣建立心理咨詢室、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師。我們從學校實際出發(fā),發(fā)揮各班班主任的優(yōu)勢,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針對“問題學生”進行溝通,和他們交朋友,找他們談話,鼓勵他們傾吐和宣泄,釋放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困惑和矛盾。通過這一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重造成考試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懼等情緒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無法自制的不良行為問題,青春期困惑的問題等。在此基礎上,班主任給這些“問題學生”溫暖,并根據具體情況指導他們自我調控。班主任老師尊重、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隱私,努力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行為咨詢方法的先驅者克羅姆布魯茲指出“咨詢的中心目標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當事人解決他之所以來尋求幫助的那些問題?!蔽覀兊膶W生很多是需要幫助的,除了心理咨詢外,我還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一些“問題學生”確實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以前那些不良行為和習慣大有改觀,學習成績也逐漸提高。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就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少數(shù)教師或學校職能部門的事,必須是全體教師廣泛參與。每個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調整。當老師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師生之間加強溝通和理解,學生喜歡你的課,學習有了興趣,學業(yè)成績就能提高;與老師關系親密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屬感和自信心,又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這將有利于完善學生情緒狀態(tài)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這個過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輕視。班主任是學校任命、委派,全面負責一個教學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工的教師。在整個學校工作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注意到:許多學生家長在學生入學、分班時,不僅要選擇好的學校,而且要想方設法選擇好的班主任。這種現(xiàn)象充分說明社會對班主任在學生成長發(fā)展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的廣泛認同。從教20多年的經驗使我深刻認識到,班主任不僅要做到“傳道、受業(yè)、解惑”,更應該做一名學生的心理健康醫(yī)生,當學生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及時得到救助和治療。

四、借鑒國外的評價方式

我們知道,絕大部分“問題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教師對學生片面的主觀評價。我們一些教師(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時候都是憑主觀感情評價一個學生。比如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我們往往偏愛成績好的學生,并對他們大加表揚,并給一定的物質獎勵(獎勵一只鉛筆或一本作業(yè)本等),對中層生漠不關心,對后進生全盤否定,甚至出語不遜,看不到他們的進步(其實這些學生也在進步,只是他們由于基礎進步慢而已),這無疑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及負面影響,使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19世紀“德國普通教育之父”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我們應學習借鑒國外教育在學生評價方面的優(yōu)點,采取欣賞教育的方法,多用欣賞的眼光去賞識學生,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閃光之處,英國教師對學生評價時從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學生的一點點的進步都會被他們非常鄭重地夸獎一番。我們對待每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挖苦和諷刺學生,應以一顆寬容慈愛之心愛護關心學生。我們教師缺乏這種意識,對學生太求全責備了,我們應學會贊美,讓學生能不斷地從中得到鼓勵。

五、加強與“問題家長”的溝通

第6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著,《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和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語文課是一門傳統(tǒng)的基礎課,積習甚多。過去那一味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被長期封殺?!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無能力對它作出較為全面具體的解讀和評述,只能以一名一線教師的角度,談幾點我自己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何為“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和它相對的是被動地學習,機械地學習,他主地學習。當學生的認識、動機與行為三個方面都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的時候,這樣的學習就是自主性學習了。自主性學習的基本品質是主動性。許多經驗和研究結果表明,對未來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要是青少年的普遍特性。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去求知呢?我覺得魏書生老師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值得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我所理解的“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并非目前許多老師在課堂上所玩弄的那種你問我答,一呼百應,熱熱鬧鬧的形式提問和毫無意義的相互爭論,而應象魏書生老師那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為出發(fā)點,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和發(fā)展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做學習主人的意識和能力。我在施教過程中,盡量把學生推向能力訓練的實踐場合,甚至讓學生代替教師發(fā)揮教學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我打破以往單一化的“一言堂”,趨向多元化的“民主堂”。我知道,學生是個體的,不同的家庭、經歷、情趣,對文本意義的理解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對學生的各種獨特的理解要從積極方面給予充分肯定,并從中去尋找合理的內核,提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提倡多元的碰撞,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獨特的感悟,如此才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在語文課堂上,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們要相信學生通過親自實踐,語文能力是會得到提高的。

二、怎么“合作學習”

《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放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習方式?!焙献鲗W習的主張并非于今日始,中國自古有之。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睂W生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合群性和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良好品質,使每一個學生在相互交往中都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從中可以尋找自我價值、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是小組的組建。我根據班內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一般以5——6人為宜,做到每組優(yōu)、中、差各類學生比例相當。其目的是為了在合作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在實際過程中,我還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定期進行人員調整,以保證小組間競爭的活力,增強小組內部合作的凝聚力。

三、如何“探究學習”

探究性學習的興起,順應了素質教育的潮流。它有力地沖擊著傳統(tǒng)的接受性學習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作用所帶來的諸多弊端,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它的高級形態(tài)就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以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研究課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它可以且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起步,使接受性學習與其結合,形成互補?,F(xiàn)在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關注,使它與接受性學習相得益彰地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該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的原動力??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覀儜敵浞职l(fā)揮語文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境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內容呈現(xiàn)形式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準備中,要充分發(fā)掘教材內容呈現(xiàn)形式,尋找刺激的新異與變化,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

2、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可以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積極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個性發(fā)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問題意識是探究性學習的精髓。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能啟迪智慧,帶有挑戰(zhàn)性,要要求他們有主見、有觀點,從而形成善思多問、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風格。平時如果碰到有爭議的內容,我會及時設計一些內容,讓他們去收集資料,提出不同見解,鼓勵創(chuàng)新。

3、關注學習過程和把握發(fā)展性評價

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關鍵。在此過程中,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應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究中始終于主體地位。其次要提供交互式的平臺,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爭取讓每一個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真正的動腦、動口、動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有意無意之間”,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認知、技能、情感、態(tài)度、道德的變化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 漓江出版社

[2]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新課程 新理念[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語文課程新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5]袁振國著.教育新理念[M]. 教育科學出版社

第7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1 喚醒“主體”意識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一中學曾作過初一到高三六個年級的作文心理調查,讓人吃驚的是,對寫作感興趣的只有15%,如何將學生從寫作的懼怕心理中解放出來,筆者認為首先應先解除強加給學生的“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著活潑的個性。緣于“情”而作,為自己的真情,為自己的個性,基于這一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向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攏”。日本語文界“生活作文”,美國的“作文題目不受拘束”正是作出的這種努力。學生崇尚真實,敞開心扉的袒露正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歷程。

德國哲學家斯普蘭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誕生,而這第二次誕生的第一個特征就是自我發(fā)現(xiàn)。即把探索的視線對著自己的內部,發(fā)現(xiàn)作為脫離其它一切事物的一個世界——主觀意識?!伴_放生活,抒發(fā)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于筆端的展露形式。筆者曾致力于寫作實踐“開放生活,抒發(fā)性靈”的探索,在實驗班級中,改變以前一學期寫幾篇作文的任務,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隨筆本”。隨筆本上內容不限,體裁不限,自己命題,字數(shù)在500字左右,以每天自己最想寫的東西為內容,持之以恒的練習最終都讓他們達成共識。一學生認為:用真心去寫,很暢快,是傾訴后的一種,生活中還不能少了它。自由式作文實際上在學生不經意間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即滿足了文章的數(shù)量,又在對文章的提煉、揣摩中提高了質量。他們覺得自由式作文是他們傾吐心聲的絕妙形式,四季變化皆可人景,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們的習作中,不僅將筆觸面向家庭、學校生活,而且向社會生活延伸。“一根魚刺”、“一盤棋局”、“一次改選”、“一場戰(zhàn)爭風云”俯拾之間幾乎都成了寫作的素材來源。學會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生活。學生不再是游離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經營的編造者,而是體驗生活的主角,表現(xiàn)生活的高手。

將他們恣意寫就的“放膽文”(宋謝枋語)與實驗前的習作相比,他們習作中表現(xiàn)出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個性,他們不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歡,也在憂慮國家的命運前途。他們學會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緒,把握寫作的機遇,表現(xiàn)濃厚的寫作興趣。喜歡寫作的人數(shù)從實驗前的15%上升到58%,對寫作興趣一般的人數(shù)從45%降至29%,對寫作持冷淡態(tài)度的人數(shù)從40%降至13%。

2 規(guī)范“主體”行為提高寫作技巧

宋朝謝枋在《文章規(guī)范》里提到的“小心文”正是作文改革中第二步要求。它對字詞篇章有更精當?shù)囊螅氃偃遄?,以求更好的效果。主體意識的覺醒,更新了寫作主體的觀念,開拓了寫作新視野。但“放開寫,讓學生自由抒寫?!辈⒎侵豢v不收,教師在學生的“放筆”中,仍要悉心指導,擔當好主導角色,引導學生在自由抒寫之后,有進一步提高。

如何指導學生作“小心文”呢?筆者認為可從下面兩個方面人手。

(一)專題討論方面

十四、五歲的學生正值青少年心理的迅速發(fā)展時期,正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心理上的斷乳”,教師可針對他們的心理特點,將作文的文法指導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作文指導專題。這些專題材料來源于教師的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示范作文,媒體中傳播的最新出現(xiàn)的資料,它們來自生活,來自學生,也來自書本,有其取材的新穎獨特性,思維的嚴密性,“圣誕節(jié)前火雞的遐想——評想象力”,“曹沖稱象——說思維的獨特性”,“成語故事新編——論據與論點”,“辯論會——論言之有理”。教師根據對象的不同層次進行分類引導,對癥下藥,為其步入寫作道路奠定了基礎。寫作指導貼近他們,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對寫作再深入的激情,成功地調動了寫作的積極性。

(二)個別交流方面

教師和學生對習作常產生評判差異,筆者認為教師和學生的評判差異在于第一:二者的評判標準不一;第二:二者之間缺乏平等交流,作為教師要消除這種差異,不必拘泥于自己品評文章的條例,索性放下架子,寫下水文,體驗學生的情感、興趣。“與學生侃寫作”也是加強師生交流的有效途徑。交流分面談和筆談。面談的形式常常是三、五人為一小組,選擇一話題作談話中心,指定一人為中心發(fā)言人,教師作總體指導。話題選自同學們感興趣或共同存在的問題。同學各執(zhí)己見,不同觀點匯聚到談話中,每人都多少領悟到一些,效果很好。筆談形式多樣,可以是師生對一階段作文的審視定位,可以是教師寫的“寫作心語”。更重要的是,此種不拘一格的交流拓寬他們的思路,提高對自己文章和其他文章的判斷能力?!拔夷軐懞米魑摹?,他們寫作的自信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 挖掘“主體”潛能開拓作文視野

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把兒童在教學中的發(fā)展分為兩個水平。一是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第二個水平叫做“最近發(fā)展區(qū)”。當他不依賴老師獨自完成任務時,第二個發(fā)展水平就轉變?yōu)榈谝粋€發(fā)展水平?!白罱l(fā)展區(qū)”成了教學的重點目標。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當學生從“我想寫”的發(fā)展水平進入“我會寫”的第二個發(fā)展水平時,下一個“最近發(fā)展區(qū)”就進入“我還能寫什么?”

(一)總體發(fā)展目標區(qū)

每一年級,實驗班除了應完成的作文訓練計劃以外,還制訂“總體發(fā)展目標區(qū)”。

初一年級:通過“剪報”形式,讓學生學會“一事一議”,剪報的素材來自四面八方,學生饒有興趣。通過“詩詞我來讀寫”5分鐘訓練,讓學生領悟詩歌美的意境。

初二年級:通過“剪報”形式,要求學生品評作品,在結構、語言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欣賞其長處,設置“名人名言我來讀寫”5分鐘,鍛煉其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其思維的敏捷、縝密。

初三年級:通過“剪報”形式,要求學生覓得優(yōu)秀作品進行鑒賞,詩歌、雜文,甚至是攝影,漫畫都可入選。初三年級“我說熱點”,讓學生與時代同步,以敏銳的觀察力參與世界的新浪潮。

第8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一、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

教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領路人,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起到橋梁的作用。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

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外在形式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學生運用已有的心理體驗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chuàng)造。學生閱讀作品前已存在期待視野,即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做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語文教師不能只懂一些漢語知識或修辭等語文理論知識,而要做好領路者的角色,引領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汲取知識的財富,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

二、開闊學生視野,加強課外閱讀

加強小學生課外閱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進的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上航行?!贝罅空n外閱讀本身就是智力開發(fā)活動,是自我教育過程,是一種美的情感陶冶。

據調查顯示:“現(xiàn)在很少有學生孜孜以求地讀一本課外書,讀書就是看熱鬧,圖好玩,一目十行,走馬觀花,整本書連一句完整的話都沒有,只有‘哇、哈、呀、啊、嘿……’干巴巴的字眼,幾分鐘就能看完一本。不可否認,這也是看書,但它遠遠代替不了文字閱讀的作用?!比绻麑W生表達思想感情只會用“哇!”或“啊、哈”等貧乏的語言,久而久之,就勢必導致一代人知識貧乏、思想貧乏、文學修養(yǎng)貧乏,那將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怎樣才能做好開闊學生閱讀視野的鑰匙呢?可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做好閱讀指導,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課堂中運用各種技巧,如主題串聯(lián)法。圍繞一個主題介紹幾本有關讀物,如以我國古明家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為主題,推薦《張衡》、《黃道婆》、《蔡倫》、《李時珍》等書;有時可以圍繞一個主題同時介紹幾種性質不同的讀物,如一本童話、一本文藝故事、一本科幻小說等。

三、語文教師要有專業(yè)技能

組織與管理教學是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手段。要優(yōu)化語文教學過程,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素質條件,精心設計教學。面對新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要有課程意識,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富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對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個性的。因此,教師設計的教案要在課堂教學中根據發(fā)生情況進行調整。語文教師的工作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內在魅力,組織與管理教學就是把安排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使教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地調節(jié)課堂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必須對學生和教材進行深入了解,隨時隨地觀察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真正讓學生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啟。對學生來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首先表現(xiàn)為對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周圍教育現(xiàn)象的反思能力,善于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新現(xiàn)象的意義,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教師要在新課程環(huán)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視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更新知識結構和教育方法。在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能力方面,教師還應注意課堂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語文教師應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扮演橋的角色

第9篇:文學著作論文范文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特別是加入WTO之后,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將比以前更加頻繁,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在質與量及種類方面急劇上升。因此英語專業(yè)在高校的設立大大地提升,但是高校英語專業(yè)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社會經濟生活脫節(jié)的矛盾。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從九十年代的偏重于筆頭和翻譯,到二十世界初的“聽說領先”,進而至現(xiàn)在的強調綜合能力。但在現(xiàn)實情況是: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出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現(xiàn)時社會要求仍然是相差甚遠。這充分暴露出我們現(xiàn)行的英語專業(yè)教學存在著極大的盲區(qū)和誤區(qū),反映出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與現(xiàn)代經濟生活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脫節(jié)。而造成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高校英語教學中實踐少

翻譯作為英語專業(yè)在實際操作中的主要應用,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主要就業(yè)和擇業(yè)的方向。但實際上,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多為英美文學方向,只有在語言類高校會特別設有翻譯方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英語專業(yè)學生雖然在課堂上能接觸到翻譯的課程,但鮮有機會親身實踐。以英語系翻譯教學為例。我系設有漢譯英、英譯漢、電力英語翻譯、科技英語翻譯、經貿英語翻譯,但是這些翻譯課程的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中布置的作業(yè)也有限,學生親身實踐機會較少。并且在翻譯課程結束之后,學生也極少能對翻譯進行加深鞏固學習或實踐翻譯,因此學生的掌握水平實際上來說是非常有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接觸真實的翻譯工作,尤其要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上“接活”進行鍛煉。在翻譯實踐中檢驗自己、充實提高自己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材內容陳舊

有些翻譯教材內容陳舊,文史類課文偏多,專業(yè)局限性強,與現(xiàn)代生活脫節(jié)反映科普知識和當代社會變化的文章偏少。因此適當增加學生與現(xiàn)代以及最新英語資料文獻的接觸,例如進行翻譯工作,對于更新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英語教育與就業(yè)

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難近年來已成為中國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九十年代末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yè)化政策推行以來,大學生人數(shù)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需要的人才增長?!爱厴I(yè)即失業(yè)”成為中國大學生面臨的普遍現(xiàn)象。著名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的(2m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yè)報告》中稱,英語專業(yè)成為中國最難就業(yè)的專業(yè)之一?,F(xiàn)在,整個社會發(fā)展情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英語已經成為一種工具,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自如地應用。同時,現(xiàn)在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形成了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強勁對手,英語專業(yè)就業(yè)已經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據報道,2013年全國面臨就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人數(shù)將接近700萬。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能力建設中心主任王玉君此前曾表示,加上以前未就業(yè)的大學生,2013年或將有300萬以上大學生難以初次就業(yè)。高校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與社會經濟結構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狀況,導致在某些領域高校畢業(yè)生的供給與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出現(xiàn)了結構性失衡,進而導致大學生就業(yè)難度增加。大學生就業(yè)困難使傳統(tǒng)的以就業(yè)為指向的專業(yè)教育開始面臨現(xiàn)實困境。由此可見,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十分嚴峻。在這樣的大學生就業(yè)日益困難的情況下,教育部決定繼續(xù)擴大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guī)模,努力培養(yǎng)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擴招能提高大學生學歷層次,可以緩解就業(yè)難。但是,如果僅憑擴招研究生來應對就業(yè)難將是飲鴆止渴,這種解決辦法僅僅會使就業(yè)矛盾更加突出。就業(yè)難與大學生就業(yè)觀念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2014年4月15日,智聯(lián)招聘了(2o14年應屆畢業(yè)生就業(yè)力調研報告》0與2012年、2013年相比,2014年更多的學生選擇就業(yè),相反選擇勇敢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比例逐年下降。因此,大學生應當對就業(yè)保持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利用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的情況,并可依據自身條件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智力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資本,高校教育資源若是能得到很好地運用會使得大學生們更容易賺得第一桶金。而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創(chuàng)辦翻譯工作室,在實踐中為自己的未來就業(yè)方向謀出路,成為了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一個新選擇和新方向。

三、實踐創(chuàng)業(yè)新選擇之學生翻譯工作室

(一)翻譯工作室的定義

翻譯工作室是幾個成員為了共同的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建立的提供翻譯服務、從事翻譯工作的組織,一般沒有注冊資金。工作室因為在工作方式上比較靈活,與一般翻譯公司相比有成本低,靈活容易變通等特點,因此在社會上廣泛存在且數(shù)量眾多,但是其最大缺點是風險承受能力小。學生翻譯室通常由在?;騽偖厴I(yè)學生組成,教師扮演指導的角色。它既是在校學生翻譯實踐的基地,又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新選擇。

(二)翻譯工作室發(fā)展現(xiàn)狀

學生翻譯工作室通常有學校作支持,開展具有學校學科特色的翻譯工作并享有辦公場地、優(yōu)秀學生教師等優(yōu)質資源,立足高校,面向市場?;谔嵘谛S⒄Z系學生的翻譯能力以及幫助畢業(yè)生就業(yè)的目的,很多高校都開辦了自己的翻譯工作室。如杏林翻譯工作室是由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組建的一支專業(yè)中醫(yī)、中藥和西醫(yī)英語翻譯團隊,主要針對本校醫(yī)學背景的教師和學生的需求,開展專業(yè)、嚴謹和負責的中英互譯工作。中山大學的us翻譯工作室,致力于為翻譯系本科及MTI教學和實踐的數(shù)字化、信息化提供語言和技術支持。由北外(BFsu1畢業(yè)生創(chuàng)立的玉如譯翻譯工作室的主打牌便是優(yōu)質的譯員。工作室譯員和均為北外、上外及廣外等一流學府的教師學生以及外國大學生、專業(yè)人士。我們在學校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的支持下于2013年10月也成立了華北電力大學Mayi翻譯工作室,并把電力翻譯作為我們工作室的主推產品及特色,受到了學校師生的青睞.承接了出版社書目翻譯、視頻素材翻譯等多項業(yè)務。翻譯工作室一般以學生作為譯員的主力。研究生和教師為輔。由于規(guī)模小,經驗不足,大多利用課余時間翻譯等原因,翻譯工作室的服務很難真正走出去,去承接高質量、數(shù)量大的翻譯業(yè)務。因此跟翻譯公司的業(yè)務量相比,工作室仍然只是“小打小鬧”,離規(guī)?;l(fā)展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

(三)工作室運作

(1)人員構成:工作室是一個開放性的機構。其核心成員由譯員、校對員、業(yè)務員、財務管理人員等組成。譯員以具有一定經驗的優(yōu)秀在校英語系學生為主。在業(yè)務繁忙時會外招具有研究生乃至外專業(yè)具有翻譯特長的學生。校對員是翻譯質量的重要保證,經常由教師或者經驗豐富的研究生來負責監(jiān)督。業(yè)務員負責業(yè)務的接洽、合同的簽訂以及后續(xù)服務等。而財務人員負責管理翻譯收入、日常開支、酬勞分配等工作。(2)工作流程:完成一項完整的翻譯工作主要有業(yè)務承接,翻譯及校對工作,接受客戶反饋意見,修改翻譯稿,收費等過程。翻譯工作室越正規(guī),其工作流程就越趨向于程序化。下圖為Mayi翻譯工作室工作流程圖。(3)發(fā)展意義探究就學校層面來說,工作室成立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和專業(yè)內涵建設。學校可以借鑒源于20世紀初德國工作室教學法。將以翻譯實戰(zhàn)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翻譯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翻譯能力、鍛煉團隊精神的翻譯工作室教學法發(fā)展成為學校日?;奶厣虒W方法作為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英語專業(yè)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幫助建立起學員參與市場競爭的平臺,以更好開展英語翻譯技能培訓與經驗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實際翻譯能力,培養(yǎng)適應市場的技能型翻譯人才。同時,就學生個人而言,參與翻譯工作室的工作除了提升個人能力之外更可以激發(fā)出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通過親身實踐,了解了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普及創(chuàng)業(yè)知識,改變對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看法。能減少對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恐懼并且能積累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能借此樹立競爭意識,改變就業(yè)觀,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四、結語